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的想象女保镖

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随着近十几年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于是很多的人的调侃道:一个月3000块钱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却可以招来一个大学本科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道出了很多本科生的无奈,同时也更加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大学生就业同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并投入到考研的大军。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仅仅一年人数就激增了50多人。于是,又有人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的研究生学历遍地都是。研究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研究生学历的人真的遍地都是吗?研究生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录比例历年来研究生报录比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报考人数来说,除了2014年以及2015年考研人数出现小幅的减少,从2010年-2019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近三年,考研人数快速上涨并突破20%增长率大关;就录取人数而言,从2010年-2019年,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稳步扩招趋势,在将来这一趋势也将继续。以1995年全国招生4万人研究生为基数(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开始计算,截止2018年(2018年招生70万左右),1995年-2018年总的研究生数量为817万左右。因为1995年之前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所以1995年之前的研究生数量我们暂定在20万,也就是说全国研究生(包括在校生)数量为837万。研究生如果按照中国总人口15亿计算,那么全国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0.54%,你对这个数据是否有概念呢?你是否还在担心研究生学历贬值呢?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但研究生遍地跑还是夸张了点。考研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认为现在考研的价值大吗?欢迎你的留言。

梦舞鞋

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想象

研究生(硕士、博士)已然是教育界的香饽饽学位,随着近些年我国综合教育实力的不断加强,研究生规模逐渐在扩大化。我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本科生遍地都是、研究生一抓一大把,似乎在旁敲侧击地证明读书与学历变得轻量化、没那么重要了,那么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到目前为止,我国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经常有段子说现如今3000元都难以招来一个农民工,然而却可以招来大学生。这也从侧面道出了部分大学生的无奈,于是便兴起了考研大军。据统计,今年考研人数已接近300万人次,仅仅过去一年就激增50余万,这时候就更有人爆料称研究生也不值钱了,毕业之后还不是一样打工?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研究生报录比,拿最近一年来说,报考人数290万,而录取人数却为72万,报录比为4:1。举个更形象的例子,假设我们国家人口为15亿,那么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 %,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不知道大家对0.54 %这个数字有没有概念,那么你还在担心研究生一文不值吗?虽然其规模是在扩招,然而遍地都是研究生这个说法显然过于夸张。一些人为什么会有研究生遍地都是这样的看法呢?那是因为不同的人所处的圈子不同而已。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工人,那么和你工作的同事基本上都是普通工人;如果你高中毕业就出去混社会,就会发现,其实没见过几个读硕士的,还是很稀有的;如果你读了硕士,就发现周围认识的人好多都是硕士,烂大街了,学校路上都是硕士;因为你根本不怎么会接触到那些大学都没怎么读的人,就像强了就不会接触很弱的人,就会觉得周围都是强者。你只需要永远记住在任何年代,知识与学历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这块砖,在你前行的路上可能就会多出一块绊脚石。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说诸如以上观点的理由,我们只需全力以赴即可,到时候理想的花朵自然盛开。

赵章

深圳大学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大数据,太实用了!

自从清华大学发布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之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都陆续公布了新生生源的大数据,这些大数据囊括了年龄、性别、姓氏、民族、星族、生源省份等信息。深圳大学(以下简称深大)今天刚公布了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大数据(注意,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数据),跟以往公布的新生大数据有点不一样,请和@话教育一起来看下有哪些亮点信息。01基本信息1、录取人数。录取了4155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1397人,全日制专业学位225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500人。不仅公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数据,还公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人数2、硕士专业。深大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学院25个,招生专业98个,分布在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大学通过动态图公布了10个学科门类近5年的招生人数,让人一目了然掌握该校各学科历年招生人数变化。3、男女比例。新生总体的男女比例是1.34:1。深大按照学科门类(理工医、人文社科)、各学院、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学位中进行了男女比例的细分。4、姓名分析。在姓、名统计这块,深大可谓是做到了极致。一、同名同姓的分析。将相同姓名的人数通过表格全部罗列出来。二、同姓的分析。对新生的290个姓氏进行了人数统计,不仅是公布了人数最多的姓氏为“陈”,还统计和公布了“保”姓等77个姓氏只有1人,“安”姓等52个姓氏只有2人,“白”姓等27个姓氏只有3人。三。名的分析。统计出男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名是“文”,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婷”,男女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文”。5、年龄分布。深大制作了年龄分布统计图、生肖统计图、星座分布统计图、出生月份统计图、同一天生日统计图。数据显示22岁的硕士研究生最多,生肖属虎最多,处女座人数最多,10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8月28日和10月28日出生的人数最多。6、籍贯分布。考生籍贯(省份)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江苏和湖南。考生籍贯(市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广东汕头和江西赣州。考生籍贯(县级)人数前三的是广东揭阳普宁、广东汕头潮阳和广东汕头潮南。7、考生高校来源。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自684所高校(比去年多95所)。其中31所原“985”高校、64所原“211”高校、215所博士招生单位、112所硕士招生单位、256所普通高校、6所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应届生2804人,全日制本科毕业往届生1324人,成人自考学历27人。02亮点信息1、初复试情况22715名考生报考深大,其中有11876名考生在广东参加考试。外省设有分别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592个考点(比去年多了100个考点)。部分考试点截图2、到考率统计统考准考22689名考生中,19162人到考,到考率84.45%,比去年下降3.5个百分点。男生11706人,到考10043人,到考率85.79%;女生10983人,到考9119人,到考率83.03%。女生到考率稍微低一些。平均到考率:84.45%,非全日制报考4878人,到考3127人,64.1%,全日制17811人,到考16035人,90.03%。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应届生11826人,到考10968人。往届生10863人,到考8194人。3、录取率统计统考准考的22689名考生中,被录取3115人(1040人为推免生608+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调剂生432)。参加考试的11826名应届生,录取了1936人,比例为16.37%(比去年差不多提高了2个百分点);参加考试的10863名往届生,录取了1179人,比例为10.85%。4、各专业考取难易程度统计非全日制各专业:法律(法学)专业(非全日制)依然是最难考,录取率3%。会计专业录取率最高,16%。全日制专业学位:应用心理及艺术设计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录取率低,分别是6%和5%。电子信息(微纳研究院)、机械、电子信息(物光学院)专业的录取率突破40%,分别是46%、44%及42%。全日制学术学位: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学院)、基础医学及光学工程(微纳研究院)专业录取率较高,分别是33%、31%及30%,教育学、音乐与舞蹈学及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录取率较低,都是3%。5、录取分数统计这块内容是分四大块进行介绍:统考科目最高分统计:罗列了15门考试科目的最高分非全日制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专业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全日制学术学位各专业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录取分数的具体数据,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到深大的微信公众号查询。03数据会说话不得不说,深大在大数据的发布和挖掘上做到了极致。1、数据有始有终。涉及初试的报名人数、报考人员性质、到考率、考试考点数,到复试的录取人数、录取率,录取分数,涵盖了所有涉及到数据的项目。2、数据参考性极强。每个项目的数据细分了非全日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和全日制学术学位。对于今后报考深大的学生有了很好的参考坐标。3、数据涉及面广。大数据还发布了深圳大学近12年累计报考年数的人数,有一位考生已经连续报考12年了,暂未考取成功。另外,累计报名次数6-9年的考生一共有32人。

安全期

考研大数据:这些专业太抢手 你的排第几?

原标题:最新发布:这些专业太抢手!你的排第几?导读:“2015-2018全国考研大数据”来了!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和网上调剂唯一指定网站——研招网发布《2015-2018硕士研究生报考数据分析报告》!一起来看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女生为主力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近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单位:万人)△近3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女生读研占比超半数报考人数不断增长的同时,女生成考研群体主流。△男女生人数对比图(单位:人)为何考研?超半数受访者觉得考研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对于自己或身边的人选择考研的原因,调查显示,有以下几点:提升就业竞争力(58.8%)通过考研进入名校(41.4%)通过考研更换专业(37.1%)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33.3%)工作晋升需要(30.9%)暂时逃避就业压力(24.9%)因身边朋友都在考而“随大流”(19.6%)寻找备考过程中的独特体验(10.5%)完善自己的大学生活(8.2%)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河北石家庄某高校的吴硕表示,由于学校一般,不论就业还是申请出国都没有太大优势,所以全班近一半同学选择了考研。胡杨本科读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他表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是换专业,“4年读下来,觉得自己不太喜欢与机床、传送带打交道。希望研究生能学个‘和人打交道’的管理类专业”。对吴硕而言,选择考研更多是出于自己读名校的执念。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他,考研志愿填报了北京某985高校。不过,深究自己渴望读名校的原因,吴硕坦言,主要还是考虑到未来对就业的影响。“身边非985、211毕业的同学找工作,简历投出去,得到的回应特别少”。山东济南某高校的研一学生李潇妍认为,读研能让自己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比如很多公司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起薪和起始职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专业太抢手!最热门的是。。。哪些专业报考人数最多?以北京为例: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的13124人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12957人,报考人数居第四至十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广播电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6年,报考“工商管理”的人数为13395名,居各专业报考人数之首,报考会计的人数为9369名,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数为7608名(不含推免生),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报考人数居第4至10位的专业依次为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由此可见,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连续数年成为报考专业的前三甲,依然是最热门的专业。热门高校专业考研难度排名报录比指的是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该专业考研难度越大。下面,我们就通过4所热门高校报录比排名前10的专业来看一下那些相对难考的专业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型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学术型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专业学位难度排名↓↓↓△2017年全国统考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统计(专业学位)注:1。表中“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包含推荐免试、单独考试、援藏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的考生;2。录取人数包含调剂录取的考生。复旦大学学术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难度排名↓↓↓△2017年招收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专业报考、录取人数统计(专业型)南开大学难度排名↓↓↓↓↓↓浙江大学难度排名↓↓↓↓↓↓注:以上统计中不含非全日制、推免生、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以及少民骨干计划考生;录取人数中包括了由本校其他相近专业调剂到该专业录取的考生。往届生比例增幅明显 部分省市专硕超学硕应届生考研比例涨幅平稳,往届生读研比例增幅明显对在职人员来讲,考取双证不必脱产学习,充分满足了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省市专业硕士报名人数超过学术硕士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的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比如:湖北↓↓↓△湖北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河北↓↓↓△河北报考学硕和专硕(蓝色)人数对比图(单位:人)

海猿

一名大数据专业研究生的自述:跟上这个时代是挺好的事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导读: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丨王峰 北京报道图片来源/ 图虫创意(资料图)“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我认为没有什么行业是没有数据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专业一年级硕士生王宇杰说。 他在去年9月从一名工科本科生跨学科进入了大数据专业。大数据专业正成为时下火热的高校新增专业。在4月2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介绍,2017年全国高校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大学,到一些地方院校均投入了这股热潮。王宇杰大二时在一次展会上不经意接触到了一款大数据可视化软件Tableau,由此对大数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Tableau,王宇杰感受到,数据分析这个行业的潜力无可限量。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正在不断增长。未来,更多人将学会分析数据,并将数据的洞察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据分析会从小众走向主流,人人都可以成为数据分析师。接下来的大学时间里,他参加了一些数据科学家训练营,和一些商业机构组织的训练营,还在慕课网站上自修了国外大学的大数据课程。他在2016年的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北京赛区比赛中拿到了第一名。Tableau可视化分析争霸赛是全球可视化数据分析人士的年度饕餮盛宴,每年都会成千上万数据狂人参加这一比拼。这其中,既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数据分析专家,也有像王宇杰这样的数据爱好者,而王宇杰是获奖选手中唯一一名大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王宇杰结识了这个一不断壮大的数据分析社区,也让他对这个行业更加充满热情。大四时,王宇杰得到了保研的机会,“国内开设大数据方向研究生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主要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这是当时比较知名的几个高校。”王宇杰说。王宇杰得到了北大和清华的offer,权衡之后,他选择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这是清华和伯克利合办的硕士研究生项目,不仅可以在清华拿到数据科学学位,还有机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去进行为期9个月的学习,同时拿到相关学位。“我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招收的第二届硕士生,也就是说,大数据专业其实是一个非常崭新的学科,在我申请的那一年,相对来说,大家对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了解,当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申请者,远超我们实际录取的人数,但并不是那么的火爆。”王宇杰说。“到了我下面那届,就是招收第三届硕士生的时候,竞争就变得异常激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这个专业成为了大家认可的非常有潜力的专业,大批的工程本科生,或者是数学、经济方面的学生开始申请我们这个方向,因此录取率直线下降。个人感觉在近几年内,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他说。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设有6个实验室,分别为传感器与微系统实验室、纳米器件实验室、物联网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未来互联网研究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成像实验室。“我想一般人会认为我们专业课的名称会比较高大上,像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基础等,的确会有这些,但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我们学的课程跟数学、工程学这些基础学科没有太大区别,当然加入了一些新兴科技的课程,比如现在很火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他告诉记者。王宇杰进入了智能成像实验室,学习和科研课题是关于计算机视觉。“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要做的是赋予计算机人的视觉能力。怎么理解呢?以后是一个有大量机器人存在的世界,而机器人要跟人类进行交互,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必须要有视觉能力,看得懂周围的环境,所以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技术的方法让计算机拥有人的这种视觉能力。”他说。热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图片来源 / 新华社(资料图)3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最为热门。根据统计,共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河南省21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为最多的省份。河北、山东、安徽、广东、江苏等省也有较多高校成功获批。2016年2月,教育部公布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次年,又有32所高校获批。此次248所高校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几乎是前两次获批高校的8倍。该专业备受高校青睐与国家大力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该产业人才奇缺相关。国务院2015年8月曾印发《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鼓励高校设立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大数据专业人才。根据教育部上述2017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共有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大热的背后,是人工智能行业的持续发展。3月6日,南京大学官网正式发布新闻,经研究决定,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四次提及“智能”,并特别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值得注意的是,从清华大学到地方高校,大数据专业成为普遍的时尚。“清华或者其他一般院校,在这个领域里对科研的贡献会有差异,但事实上,在如今的大环境之下,大家都想跟上时代潮流,所以我认为无论处于怎样的研究水平,敢于去跟上这个时代,就是挺好的一件事情。”王宇杰说。“大数据是一个概念,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外显示的名称可能都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工程与技术,但是整个产业其实非常庞大,从前到后拥有一个很大的产业链。”他说。“我认为数据分析师这个称谓已经太过宽泛了,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细分,未来会有专门做算法的工程师,专门做硬件实现的工程师,以及专门做理论推导的科研人员等。”他说。(编辑 戴春晨)

环渊

双非硕士非科班转行大数据,这些苦只能他一人来承受

背景三年的学硕生涯,转眼已过两年,往回看看,剩下的多是伤感与辛酸。毕业于河南某普二本高校的他,研究生报考帝都,复试被刷,周周转转调剂到了某沿海城市的一个普二本,这多波折的考研调剂路足以再写一篇文章来吐槽,本文暂且不提。往哪儿走他,或许是在导师的指引之下、或许是在外界信息的导引之下、或许是遵从自身内心的选择之下,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本科所学的**管理专业,而选择了偏向大数据的研究方向,做决定很快,可是能否走通决定之后的路就一言难尽了过程各位读者中不乏求学期间更换专业的前辈,想必对重新攻读某一领域这件事深有同感。放在任一场景中,如果有人带学都好说,可怕的是没有别人帮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助而他,正经历这一切……在没有读研前,他对研究生求学生涯是向往的、眼神里装满了美丽、装满了生机与希望,因为这一切一切的美好是有前提的,他幻想着自己能被211高校录取,可是梦碎了梦碎的不彻底,以至给了他调剂的退路,于是就来到了这所高校学校不大,如果没有高校冠名,从占地面积上看很像一个普通的高中;学校不富,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说很低级,实验室等等一切就更别提了;学院本专业所招研究生也少,加上他,这个专业就两个人,师兄师姐也是少到一只手都数不满,更别提直系师兄师姐了。这一切的一切为他将来所承受的后果埋下了因。读书接着,研究生生涯就开始了为了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必须要修够一定的学分,选了一些课,其实这些课在本科多多少少都学过了,但是别无选择,只有这么多课,别的想学的课是不可能另开的,因为学校各方面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想要研究大数据方向课题的他似乎不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因为所学课程没有计算机大数据等方向的课程,因此必须自学。就这样,按部就班上课的同时自学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他,高中文科的他,本科学的管理学,可以说是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也与他的导师聊过几句,但是也只是浮于表面,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万事还得靠自己。准备了几天,从某乎看了一些经验分享,从某宝买了一些二手教程,就从最简单的python编程开始吧,计算机小白的他从此就开始代码人生了。学习这件事,一味地输入不进行输出,是无法检验学习效果的,于是就注册运营了一个某平台的自媒体,每天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鞭策自己。绽放最后慢慢慢慢地,似乎开窍了。但是这所有只是他自己的感觉,到底能不能有些实际的应用产出价值呢,对此一无所知。由于导师也没什么项目,或许是导师也不愿给项目让他做,毕竟他的层次不高。他就开始琢磨着去找一份实习工作,是的,他还真的就找到了,难道就真的这么容易吗?这期间的波折又有谁知道呢

捡到钱

十九所双一流高校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的对比

今天北京大学终于公布了2020级研究生大数据,@数字话教育结合前期各大高校已公布的研究生大数据,梳理了十九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研究生大数据,十九所高校中哪所招生的研究生最多,哪所高校男女比例最高……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名单1. 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2. 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2020年招生人数1、十九所高校中,招生研究生总数排前三的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2、十九所高校中,招生博士生数排前三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3、十九所高校中,招生硕士生数排前三的高校。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十一所高校中,非全日制硕士占硕士生总数比例前三的高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男女比例从表中,可以看出男女比例最高的是西北工业大学,而且排名靠前的都是以工科见长的高校。还有哪些要想了解的数据,欢迎留言。

青云曲

2020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出炉!

度过了漫长的假期,清华园终于等到了新的主人!8月25日,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开始报到。2020年清华园的新鲜血液,他们究竟年龄几何、来自何方?「202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大数据」带你一探究竟!2020年研究生新生人数统计2020年,共有9000余名研究生同学成为园子的新主人,其中约有35%为博士生,65%为硕士生。硕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硕士生占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占比89%;期待与你们在园子里的相遇。每100位研究生新生中,约有87位内地(大陆)学生,11名国际学生,2名港澳台学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各位的到来!2020级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又到了万众瞩目的「男女比例」!2020级研究生新生整体男女比例为1.9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为1.78:1,博士生男女比例为2.26:1。整体来看小姐姐依旧很珍贵,尤其是博士生小姐姐。从院系研究生新生男女比例来看,新闻与传播学院以1:2.22的男女比夺得了女生比例最高院系的桂冠,车辆与运载学院以8.08:1的男女比位居男生榜第一名。2020级研究生新生录取专业人数分布2020级研究生新生硕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公共管理,金融,能源动力,机械,艺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2020级研究生新生博士录取专业TOP10依次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化学,核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源分布2020年清华迎来了来自约100个国家的研究生,其中有不少同学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自信的清华更开放。新生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家乡遍布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的同学最多。山东学霸果然名不虚传!快来看看,新生中有多少同乡吧!2020级研究生新生生源院校博士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硕士生新生来源学校人数TOP10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2020级研究生新生党员比例整体来看,硕博新生中有超过40%的同学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含预备党员),博士新生党员比例大于硕士新生,期待他们继续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新生同学中,还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和九三学社等多个民主党派的成员。2020级研究生新生姓氏分布我国姓氏众多,源远流长,「王同学」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研究生姓氏榜榜首!快来看看,你的姓氏是否上榜吧。此外,有128个拥有「冷门」姓氏的同学在新生中找不到与自己同姓的同学。以下几个生僻姓氏你会读吗?郄逯琚蹇訾綦……2020级研究生新生年龄分布新生入学年龄跨度很大,大多同学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之间。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9岁;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仅有18岁!这位同学本科来自清华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新生星座分布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星座为天秤座的同学数量均为最多,多达790余位同学!时隔两年天秤座终于战胜天蝎座重归星座榜榜首,射手座代替往年的白羊座,成为了硕博士生数量最少的星座。当「选择困难症」的天秤遇到「感性乐观」的射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是8月25日,在全体研究生新生中,有26位硕士生同学和5位博士生同学今天过生日,祝大家生日快乐!夏秋交接之际,又一批研究生新生来到清华园,继续他们的求索之旅。莘莘学子来远方,祝你们自此勇往直前,乘风破浪!注本数据包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来源|清华研读间鸣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数据分析|白开 戴文设计|萝卜斯儿文案|白开编辑|西音责编|巫山云 西音

赤峰号

是否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就是从研究生阶段开始的,然后逐渐开始向本科阶段普及,所以硕士研究生选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方向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方向还比较多。从人才培养体系来看,目前大数据专业既有研究生培养方案,也有本科生和专科生培养方案,研究生阶段主要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研发型人才为主,本科生阶段主要培养具备初级研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专科教育则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硕士研究生阶段如果选择大数据方向,需要重点考虑一下本学校的资源整合情况,最好选择学校具有一定优势的细分方向,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研究)体验,往往也会有更多的就业渠道。目前除了计算机专业能够培养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之外,统计学专业和经济学等专业也能够培养大数据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只不过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一方面人工智能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学习和研发对于环境(实验室)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学习人工智能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近两年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数据相关岗位的数量比较多,但是算法岗位相对比较少,而且岗位竞争比较激烈,这对于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想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仅应该注重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大人物

清华大学2018级硕博研究生大数据公布,新生主要来自这10所高校!

随着开学的临近,2018级的本科生,硕士研究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开始报到。在当前情况下,随着大学生人群的增多,本科生学历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成为很多应届大学生的选择方向。近期,清华大学发布了2018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新生大数据,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201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共录取新生8310人(包含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其中硕士研究生5372人,男女比例为1.7:1,大多数同学来自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和四川省。博士研究生共录取2938人,男女比例为2.17:1,其中,来自于河南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的博士研究生超过了200人。当然,我们很多人都比较关注,在大数据方面,清华大学的硕博士研究生的新生都是来自哪些大学,经常调查我们发现,在硕士研究生中,本科毕业学校人数最多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而博士研究生的本科毕业高校主要来自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山东大学。二者对比发现,其实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新生毕业高校其实是非常相似的。其实,在清华大学的新生学子中,大多数同学还是通过保研入学的,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例,每年3300多人的应届生中,有将近50%的同学继续保研深造,同时也有超过25%的同学出国留学。由此可见,顶尖高校的保研率也是非常高的,所以,高三学子们,考上一所好大学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你们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