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坏男孩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学生和导师之间到底多少故事才能让学生不再联系导师啊?小西硕士和博士是一个导师,目前也是邻居(住一个小区一栋楼),关系相处很好。在自己成为导师之后,觉得有2点很大的改变:1)体会到做导师的不易,更加感恩导师当年的培养和推荐;2)慢慢的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自己读研/博时"讨厌"的导师类型。其实,导师、同门等友谊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之一,值得珍惜和维护。作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和导师的关系有几种,如师徒、科研伙伴、雇佣等。相信大部分研究生都期待自己和导师之间能是科研伙伴关系,但是"伙伴"两字要求很高,普通研究生尚达不到这个层次,小西更倾向于是一种师徒关系。研究生中一致的观点是没有人期望自己和导师是雇佣关系,但不少人依然在喊自己导师"老板"。目前仅有博士后和合作导师之间是典型的"科研伙伴"关系。国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部分是单一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科研指导(指导制),关键是提供学术方面的资源支持(资助制)。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少,但是近些年持续扩招研究生带来的结果就是某些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导师和考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让彼此的关系越发复杂。导师培养研究生为什么当下不少导师让他们的研究生"厌恶"呢?首先,小西觉得单一导师制在导师指导学生数量暴涨后很容易忽视部分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导师太忙、学生太多,无暇管理),也是大部分考生心中导师存在的最大问题,甚至1月/次的会面和交流都达不到。小西觉得如何在保障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双导师制、导师组模式培养是值得尝试的,当然不是简单的"课题组"模式。同时,研究生对导师不满的地方还有导师偏向部分学生、安排科研之外的杂事等。其次,小西觉得和高校存在差异一样,不同导师的学术水平、个人素质有差距,在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中尽量做好提前沟通,而不是被动接受分配。一旦在某个导师的团队,要调整好心态力争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埋怨自己导师不如谁谁的导师。当然,各个学校在导师遴选过程中应该加大导师考核力度,而不是简单的终生导师制。另外,传统意义的"师徒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未得到所有研究生的认可。作为导师,小西觉得针对部分优秀且有潜力的研究生,作为"科研合作伙伴"区分更容易发挥它们的创新和主动性。对于这些有潜力的研究生,应该尽量创造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题项目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团队意识和自律意识等。考生自己的付出谈完导师和考生相处中导师的问题,小西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各位研究生:读研、读博之前得有心理准备,想要达到学校和导师的毕业要求不易,也不是导师故意为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整个教育的需求,要求研究生加强自身素养,而不是简单的想着"混"个学历。面对导师的付出,也要学会感恩,而不是简单地认为理所当然。您觉得你和自己的导师关系如何呢?欢迎留言评论!

彼正正者

为何国内高校部分硕士生导师甚至博士生导师的学历是硕士?

小西在大学做老师,对于硕士生导师、博生生导师遴选有点了解。本质上,导师的遴选和学历之间存在联系,会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作为青年教师(青椒),近几年进入高校教学和遴选为硕士导师的,如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都是最优秀的一批博士毕业生。但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条件是有差异的,相对来说,能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的,不管什么学历,学术能力和地位都不会差。而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得区别来看,有进取心的会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什么博士生导师学历是硕士,甚至是本科?一批教育界前辈受限于特定历史原因,不少人晋升为教授和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后,学历依然是之前的硕士或本科。小西所在学科的创始人是一位老太太,学历虽然是本科,但是不影响她的学术能力和地位,早已培养出几十位博士和过百的硕士生,其中许多学生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对这些前辈大牛而言,职称晋升、导师遴选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是追求,已到达巅峰,如1、2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历这件事,只要他们想,"混"个博士研究生学历不是难事,但沉心于某个研究方向的他们兴趣早已不在此。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不少是本科学历,同年龄段院士也有不少有国外院校的博士学历,共同点是学术做得好,都是某个研究方向的泰斗。不同的是,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扩招和国内整体学历要求的提升,走科研路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如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年轻一批博士生导师(约55周岁以下)基本都是博士,基本都是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学历(双非院校博士点不多)。在经历上,部分是是工作后继续深造,全日制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借助留学基金委的平台出国深造。小西之前的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工作2年后脱产报考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当时不少人对于他的离职不是很理解),毕业后没有回原来工作的学校,转而进985高校任教。小西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类似的导师,相对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同期中不少留校任教的同事受限于平台层次和机遇,至今依然卡在"副教授"。大学美景-导师为什么硕士生导师学历会是硕士?如何遴选成功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不同,会比后者低一些。40-45岁左右的一批人中,在双非或区域较偏远的院校,之前人才引进缺乏优势,不少老师是硕士毕业留校的。之前,硕士研究生扩招引起导师数量的不足,毕竟一个导师一年2-3个硕士还算合理,数量再多培养质量肯定跟不上。因此,不少学校在硕士生导师遴选中放开博士学位的要求,有课题、有科研论文的硕士学历的讲师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甚至部分院校对于1985年之前副教授(副研究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含)以上学历。当然,在遴选过程中,肯定是有博士学历占据优势。硕士生导师中学历是硕士的老师,不少职称被限制在讲师。除特定学科外,大部分学科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已获得博士学位。小西认识一个老师,之前读了本校的博士,后面因为家庭琐事和个人原因,始终无法毕业。没有博士学位,申报课题做主持受限等因素,已主动要求调整到行政岗,转做专职科研秘书。高校导师个人发展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在高校发展如何?小西想说,类似的这一批老师在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后,不少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少量是在读博士生(不少人毕业有点难,会延期)。之前,小西和硕士研究生生聊天时谈到过这个话题,她的导师在读博士,将她硕士阶段的一些实验数据用于自己博士毕业,甚至不给她论文署名一作,她疑惑的是"到底是谁在读博士?"。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得知和她合租的一个大学英语女老师正在报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硕士学历的"她"在高校工作颇为艰难。是不是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不少?高校在进行学科评估、学校升格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是个重要的考核因素,如之前临沂大学就不再和约300名硕士学历的教职续签合同。一旦啊发生类似的事情,学校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学校会有"优厚"的文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校外知名院校的非全日制定向博士学位,保留岗位和正常发放工资,且报销学费,时间是博士学制的3-4年。这会导致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如不少博士生导师招收的在职博士,年龄比自己还要大一点,其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达者为师"的内涵。但是,也有不少导师觉得没有必要折腾自己,倾向于做一些横向课题,是谁都无法勉强的。硕士生阶段学习和生活读研遇到类似的导师,如何合理应对?小西在文章之前说过,读研时导师是博士生导师,是幸福的。知名院校的话,做到自己喜欢的课题内容或方向,跟着类似导师不需要再次焦虑如何选个导师,直接选择硕博连读或者直博都可以。而且,类似的导师具有完备的团队,如5-10人的教师团队,有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缺课题和经费,起码不用读研担心中文论文的版面费哪里出。或者说,在概率学上读研跟着博士生导师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毕业。若硕士学历的老师(在读博士)作为自己的硕士生导师,不要什么理由,单导师制度体系下学生想要主动变更导师难度比较大。类似的硕士生导师要是有上进心,已选择在攻读博士学位,不管是职称晋升被限制的倒逼,或者主动选择提升自己,在指导你开展课题的过程中应该都会比较尽心和负责的。换个角度看,也许你硕士阶段的部分科研成果的会用于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类似的导师也许不会自己单独设计实验,但会全程参与,尤其是设计、测试、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关于署名先后的问题尽量沟通。成功在于努力和规划小小的分享文末小西想说,有兴趣或规划进入高校任教的话,目前来说博士研究生学是最低要求。在本科阶段,建议提前做好读研、读博的规划(能推免为什么要考研呢?),日后科研工作中年龄是个不小的限制,如35、45岁(女生可延至40岁),有机会直博或硕博连读都是值得选择的。和家人沟通好,4年的付出会有很好的收获,至今我依然相信这句话,而且我自己也算是"小小的"验证了这句话。小三十岁的人还在读书,本身就会带来无限的压力,本科、硕士同学工作后的收入和幸福生活对在读博士来说也是无限的诱惑,让人常常想到"要是我不读博,我现在如何如何"。因此,仅仅是做个规划还是不够的,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让自己坚持下来,在小西认识的大部分博士或教师同行中,不少在读博过程中都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坚持到最后的他们,无比美丽,诸位学子加油!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发文最大的鼓励和收获!

故强哭者

研究生学术不端导师挨罚!须让导师权责分明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要求健全导师遴选机制、导师评聘分离机制、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导师奖惩机制。对立德树人职责履行不到位,或所带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导师,应依法依规给予处理。今年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提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宁夏发布的《意见》,可以说是对教育部通知的具体落实。在笔者看来,要落实“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健全的导师制,解决导师权责不明的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但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导师有较大的招生、培养自主权不同,我国研究生导师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的权利比较有限。招生实行统一招生,培养也由校方提出课程教学要求和发表论文的要求。近年来,一些学校实行博士招生申请-审核制,才逐渐增加部分导师的招生自主权。由于招生和培养的自主权利有限,因此,导师也就缺乏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比如,学校要求在读研究生必须撰写并发表论文,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就有不少导师反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提出了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建议,他提出要让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回归于人才培养,而不仅是发表论文。事实上,急于让学生发论文,既不能保证论文发表质量,也容易催生学术不端现象。要让导师对培养学生的质量负责,就必须把培养自主权交给导师。导师制的要义,是用导师的教育权和学术尊严保障学生的培养质量。过分强调数量评价,会导致导师难以把精力用到指导和培养学生上。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博士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资助制,我国也在借鉴这一做法,推进导师资助制。要让导师有教育尊严和学术尊严,必须改革教育和学术管理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教育贡献以及学术能力、学术贡献,让教育与学术尊严回归,形成明晰的导师伦理规范。撰文/熊丙奇编辑/王钟的

罗格河

考研必须和导师联系吗?学校不同,选择不同,以这条分界线为准

文/樱花谈教育(原创文章,欢迎评论转载)我们常说高考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然而还有一次有同样重大意义的考试,那就是考研,当你高考失利,进入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时,考研是一条回归正轨的有效方式;还有一些同学为了更加深入地钻研知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会选择考研。考研党都会有一个疑问——“考研准备期间必须和导师联系吗?是不是不联系导师考研就很难成功呢?”按照一般想法,考研联系导师是很有必要的。但从导师以及学校方面来看,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那究竟什么时候联系导师,什么时候不需要联系导师呢?01要以这条界线区分,学校不同,选择不同,考研党们注意了!考研是否联系导师,要以中档211学校为界,不同学校不同选择。总体来说,导师分为两类,名校以及非名校,这两类导师大有不同。在这里,名校与非名校的划分标准为中档的211学校:02★联系名校的硕士导师没有必要,考研的学生可以采取其他途径1)为什么名校的硕士导师没有必要联系呢?①名校导师时间相对稀薄名校导师考研生基本上没有联系的必要,要知道越好的学校,越是让尖子生趋之若鹜。先不说能否联系的上,即便是找到途径联系上了导师对你的印象也不会特别深刻,毕竟优秀的学生他们见了太多太多。再加上导师整天忙得团团转,回复或者指导你的时间并不富裕,泛泛的联系一下和没联系区别不大。②名校导师更注重生源质量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或许是因为优良的学习氛围,或许是因为优秀的师资团队。因此,考研生们在联系名校导师时,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了解知识,请教问题,闲暇时间导师或许会回复一下;但如果你是想走一些“感情路线”,越是名校的导师,越不赞成学生以印象分、好感分进入学校,有时候搞不好会弄巧成拙。2)如果不联系导师,考研的学生又该做什么呢?①“钻研”导师名校的导师对于考研来说没有联系的必要,但有了解的必要。出题人所出的题目,往往会根据其研究内容来编撰,而导师出的题目,往往是自己最为自信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考生们要明白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最好能够留意导师的论文,不论是早期的还是近期的,这些都是容易出考题的内容。②另辟蹊径的“情感”路线名校是众多尖子生竞争激烈的场所,每一名考生都很优秀,因此导师要做的就是选择最出彩的人,尤其是复试阶段。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优秀,就更加需要钻研导师的论文,如果你在关键时刻引用了导师的论文,大把的“感情分”绝对能拿到手。这时考生还可以适当表达对导师学术观点的赞同以及理解,那么进入学校学生的名单中,80%会有你的名字了。03★普通学校考研学生们可以选择联系导师,这时会有一定的帮助如果考研生选择的是非名校,那一定要多跟导师联系,这类学校的竞争压力虽说比名校略小一些,但近几年的考研生数量暴增,也不是过线就能进那么容易的。而且非名校考研的水很深,如果不清楚内情,最终只能成为“炮灰”。1)为什么非名校的导师要多加联系呢?①非名校导师的指导时间相对宽松非名校的竞争相对来说不那么激烈,考生们在人数上会有一定的优势,当你联系导师的时候,导师多多少少会对你留有一定的印象。联系非名校导师除了获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混一个“情感分”,告诉导师自己的真实情况,能够获得一些助力。②可以通过导师了解一些学校的内情非名校考研的水很深,因为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一些,毕竟非名校的学生们即便是考研,也是去往更好的学府,只有少数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会继续留在本校。因此,学校会用一些“特殊”方式来达到所需效果,这时候联系导师可以得到校方的真实情况。什么是考虑因素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出来后,每一名考生都心怀期待的打开成绩查询网页。然而一位报考某西部211学校的考生查到的成绩却是0分,这玩笑般的成绩让考生当场蒙了。或许有人觉得这是意外情况,但同批考生出现2分低分,个位数,十几分的情况不止一两个人。许多人都在猜测这所学校的内情,认为是学校故意压第分数,招收调剂生。同年报考这所学校的400多名学生里,只有个别学生成绩过线。不得不说,考研也并非只看成绩了,有些时候,内情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生要多了解情况再做决定,以免成为“炮灰”。2)联系非名校的导师,考研的学生该做什么?①联系导师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考研生在联系导师时会采取各种途径,到有一种会让导师十分反感的,那就是“已读回执”。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已读回执”,都会感觉受到了强迫。因此,考生们要讲究方法,最为首选的,当然是发送邮件,但发送时要注意的是:中文名字不要太过奇葩;最好不要群发联系;别用“已读回执”。②可以多和导师沟通获取有利信息考研生联系到导师后,要让导师了解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学术背景和数学能力,例如对学科的了解和认识,自己对学术的态度,尽量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在这些基础上,同导师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让自己做最充分的准备。不论如何,考研的成绩还是最为关键的点,考生们在选择学校,选择是否联系导师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果成绩达不到就更不要说其他因素了。最后,祝每一位考研生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除日无岁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

导师在带研究生时,会按分数高低来选择吗?其实主要会看这4点!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大家在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困难问题,所以更多的同学就准备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进入到考研大军中,让自己的多家锻炼这样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自己的竞争力也会上一个台阶。那么在导师带研究生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有疑问,老师们会通过分数的高低来进行选择吗?今天小编带着你就来分析分析。考研初试分数高,确实可以帮助你在复试过程中得到先机,但是这并不会代表你初试分数高,导师就一定优先选择你。那么对于导师来说,更在乎的是什么呢?第一:专业能力。这一点也算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师录用你也是想要你成为最拔尖的人物,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这点应该算是导师最在意的,毕竟导师录用你,其实大部分是希望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协助他或她的课题、项目或者研究;所以,就算是你初试分数不太高,但是你专业课成绩很不错,且在复试专业课的考察中能有不错的表现,你照样可以脱颖而出的。第二:良好的品德。这个是很多导师比较看重的一点,所谓要做事先做人,如果一个学生有良好的品德,那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的话,未来的前途一定是不可期的。第三:多才多艺。所谓的多才多艺是指,你不但擅长一个学科领域,还有着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潜质。打个比方,你本科学的是小语种,现在考研想考法律专业;又或者你本科是工科的学生,考研想考金融专业;诸如此类的学生可以有相对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更好的完成导师下达的任务。第四:思维逻辑能力。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上面,如果你的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你可以在复试中展现出高人一等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会给导师一个信号:你是个可造之材。最后说一句,如果你进入了复试,就要忘记你的初试成绩,你需要做的就是把复试中的每一项都尽量完美的完成,这样你自然可以绝地反击。考研不容易大家好好珍惜,争取可以对应上上面的4点,给导师一个好影响,对于自己今后的道路也会更加宽广!

东郭子曰

硕士和博士的区别?差别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大…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读研几乎是每个本科生都考虑过的事情,我国的硕士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而读博在近几年也成了一大热门,毕竟硕士一抓一大把,再往高处走也是给自己一个更高起点来发展。有些硕士临近毕业总会纠结要不要读博,那硕士和博士的区别是什么?细扒一下,差距比想象中的还大…首先,硕士和博士专注的点不一样。网上那个硕士博士研究领域越来越狭窄的图一直广泛流传,硕士是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而博士也是针对一个点进行细致而深刻的研究。就全局来看,博士只是一个点,而硕士是一个环。因此,对于一个合格的硕士生而言,应该掌握该领域的综合系统知识并学会运用。而对于博士而言,应该在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有突破和全新的认识,专注于科学研究,推动社会和科学发展。其次,硕士和博士能力提升完全不一样。大多数硕士生涯基本是上课(玩),做实验(玩),写一篇论文(保毕业),写毕业论文(扒层皮那种)。那些认真的,可能会多写几篇论文,或者想要读博早早就转博了。但硕士基本是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一切为了能毕业就可以。而且往往找的工作并不是科研岗位,所以也不会再写论文做实验,能力提升虽然比本科要强,但并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思考力和业务能力都教一般,去了公司也是从实习生做起。而博士,毕竟需要3-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需要独立设计实验,写论文,思考问题等,导师也会格外看中博士,交代的任务也多,因此能力提升的也多。都说博士是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能毕业的博士,基本是都是比较优秀的,可以独自承担科研项目,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当然在其他方面比如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明显高于硕士。举个例子,小编的先生是博士毕业,而小编现在硕士毕业,虽然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了5.6年,但承认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确实有时候没有到他那个深度,希望自己在博士期间能有所提高哈。再者,硕士和博士所付出的也是不一样的。我的硕士阶段基本就在玩,生娃,毕业中度过了。硕士阶段只要你的能力提升达到了这个要求,基本就可以了,导师对你的也不会太严苛,付出的也不是全身心投入。而博士真是不一样了,我们实验室的博士,996可能都不能表达他们的辛苦,一般8点到,晚上10点回,遇到急事还得加班,周末基本也是泡在实验室,乐趣就是一起叫外卖,看个电影都是奢侈,哈哈。博士付出的确实要多,精力消耗的也大。网上流传的硕士博士发际线也能明显说明这一点,哈哈。最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硕士和博士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硕士和本科类似,基本都是去公司企业较多,他们比本科的学历要高,因此上升空间较大,考公务员也是有优势。但到一定程度,硕士就打住了,同时,硕士也是干活最多的那个,工作相对较累。博士基本就是做科研的,毕业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较多,去公司也是职位较高,毕业就是中级职称,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评上副教授教授之后全国各处当专家,或者去科技公司等也都是不错的收入。同一行业而言,博士的就业肯定会高于硕士。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并且觉得读书没有这么难的同志们,可以考虑读博,毕竟博士有很大的优势,但就是不想让自己这么累,想轻轻松松过一辈子,建议不要淌博士这趟水,毕竟读博和毕业都是考验,未来的上职称之路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综合各因素全面考虑吧,希望给在纠结中的你一点小建议~

无法无天

硕士毕业分等级?不要为难学生了,先从导师队伍改革吧!

关于研究生的问题,大家关注的总是学生的质量。其实研究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能力。近期有位委员提议,希望可以硕士分等级毕业,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其实这个有些吹毛求疵了,硕士评定等级,肯定会演化成唯SCI,而SCI的发表和导师的关系很大。有的课题组不停地发文章,有的课题组一年只有那么一两篇,如果长此以往,更加不利于硕士的毕业。硕士的质量问题不是靠单一的为难学生来解决的。目前硕士研究生总在校规模已经接近300万人,如此庞大的队伍,是否有一支称职的导师队伍,是否有给研究生发展的平台,而不是在那里放羊!有的导师基本的科研经费都很难保障,有的导师更是放羊式管理,自己忙于挣钱,有的导师师德都出现问题。与其为难学生,不如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除此之外,这么庞大的研究生队伍,除了部分升学之外,大部分应该直接就业。而问题在于在学校搞的东西完全是纸上谈兵,在社会上用不到,只是为了发文章。而实习有的学生还要偷偷出去实习。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其实是最好解决方法。高科技企业需要人才,学校可以提供人才,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联合培养下,这样的学生肯定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在导师负责制的背景下,研究生没有任何的平等话语权,只不过是老师临时的劳动力。碰见好的老师会成就自己,碰见差的老师就是荒废青春。很多研究生都会伴随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再去评定等级,无非就是导师的比拼。很难提高研究生的质量。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科研本身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如今却鱼龙混杂,显然是目前的科研导向出了问题。很多重大的成果已经不再是高校的产出。最好的例子就是华为,阿里等大型的企业研究院反而会有大量的产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校导师的质量才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当然,高校承担着很多的基础研究任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都在疯狂灌水。这种SCI文章不仅浪费了版面费,而且毫无意义。更困难的是,很多中国人发表的英文文章竟然成为了工程师学习的阻碍。这样的问题不能再继续往下拖了!如今研究生毕业,尤其是博士都必须发SCi,有的研究生甚至不惜几万块钱去买一些垃圾英文期刊,还催生出不少灰色产业,这都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几百万,几十万的硕士博士,应该服务于社会所需,服务于国家所需,而不是服务于国外的SCI。这样才能评判出一个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工作和产出。才能评判出一个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不需要用等级去证明什么,都是研究生了,谁不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可问题是,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啊?

芙蓉镇

研究生导师选学生是按照考研分数高低选的吗?

考研的初试和复试决定了你最终的总成绩,在参加复试的名单中,综合排名第一或者排名第十,其实在绝大部分的导师眼中是没什么差异的。尤其是调剂过来的考生,成绩就更加没意义,因为专业课考的就不一样,所以没法衡量孰优孰劣。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其实是你的面试,尤其是关注那些提前找过自己的学生的表现。除了面试表现,英语成绩以及英语四六级可能会成为导师另外一个在成绩方面比较关注的点,因为众所周知,多数学科在读研期间需要阅读大量国外文献,如果英语好,自然就会很有优势,所以导师可能会青睐于英语成绩较高的同学,比如考研英语能达到70+以上,或者六级能考到550分以上的学生。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导师选择研究生主要是有哪些依据呢?为什么不按分数的高低来选择呢?先来讲一讲这个过程,其实导师和学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关系,但是导师在这中间主动权更高一些。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填写导师意向选择表,一般需要填写一到两位导师,然后学院根据填写情况,让级别高和资历老的导师优先选择。选择的过程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你看得起我,那我也不会让你失望,所以大部分导师其实都会选择一志愿填报了自己的考生。作为学生,在初选中没有被他意向的导师选择的话,那么这部分学生将会由学院统一调配,通常是分配给招生未满的导师麾下。由于院校及专业规模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情形出现,但通常还是如上所述的过程。在选择的过程中,导师其实无法按照考生成绩高低来选择,因为考研的成绩其实仅仅用于录取,并非导师选择学生的依据。导师更看重的还是学生的专业,因为每个导师研究方向不同,大部分导师其实都是想选择和自己研究方向吻合的考生,或是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有一定建树或研究的考生,或是自己课题组缺乏方向的考生。导师选学生,更像是选一支战队,各个位置都要有人,而且各个位置上的人都要有一定的能力素养。而考生选导师通常还是以“牛导”为主,这就造成了扎堆现象,使得考生在冲破考研初试复试的千军万马后,还要冲破选导师的千军万马。而且背后还有一个更残酷的事实,就是保研的学生通常也是这类“牛导”的常客,所以其实能留给你的位置所剩无几。即使你最终进入了这种牛导的团队,其实真正平时带你的也极可能是这个牛导下的小导师。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牛导”通常是以一个“牛导”为核心,多个老师为辅助的科研团队。这位核心导师通常不带学生,或者是只带博士生,而研究生一般都是这个团队中的其他老师负责,无论你是保研还是考研,情况大抵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你沾的是“牛导”的光。就像前不久,我的一个本科同学,他的研究生导师,被评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算是沾了很大的光,因为在圈内找工作的话,知道你是某某院士的学生,肯定也会高看一眼的,所以也算是沾上一层隐形光环,尽管他跟着的是这位“牛导”下面的一个小老师。大部分学生能接触到的其实还是普通导师,而这其中,不乏缺课题,缺经费,或是晋升无望的导师。为了让整个实验室运转起来,这类导师通常会接大量的横向课题,学生能做的事就比较杂,甚至可能出现义务劳动的情况,因为不是所有导师都会给学生工资的。所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选择这类导师。通常这类导师选人也很简单,选第一志愿选自己的,或是接收那些被学院分配的学生。可以想象,第一次选择被轮空,就有可能被分配到相对不是那么好的导师手中,所以在最开始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权衡,如果要选“牛导”,尽量提前沟通,否则以为靠成绩就能被选中,想法就过于天真了。说了这么多,可以知道,考研成绩不会对选导师有太大的影响,但是考研成绩会影响你能不能读研。只有过了门槛,你才有走接下来路的可能,所以无论导师在乎什么,努力通过初试复试,才是最现实的目标。加油,不留遗憾,你命由你不由天!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昭昭在目

和导师相处不来,读研想换导师或退学的多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在大学工作多年,类似更换导师的情况偶有发生,原因也是不同。在研究生更换导师上,最常见的2种类型:1.导师个人跳槽。高校事业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将给更多优秀的大学老师提供跳槽的机会。之前“编制”的限制让不少人没法往高处走。无课题组归属的"单干"导师,或整个课题组被其他单位挖走时,在读的研究生就会面临着更换导师的问题。常见的是将离职导师的研究生转为研究方向相似度高的其他导师(征求学生本人意愿或导师离职前做好安排),如研一、博一等未开题的学生会直接变更课题。高年级的学生会根据课题进度、学生个人意向来决定是否变更学位论文课题内容。2.导师不幸离世。这个真不是诅咒某些研究生导师,而是一种激烈竞争下的常态。2019年,已有几个优秀的年轻教师倒在岗位上,锻炼已是我们课题组老师们的必选项。之前,我们专业就有教授经历一个小手术一周后,都准备出院时发现腹腔感染,没几日人就离去。真的很可惜,他的学生就有分流给各个导师,其中就有进我们课题组的。不过,如今大学内大部分老师都会归属为不同的团队(课题组),在研究生培养上,类似采用导师组的模式,有大、小导师协同指导。就算有一个遇到突发情况,也会有导师继续完成指导,让学生顺利毕业。和导师相处不来,更换导师或退学的情况多吗?就我个人大学工作的经历和身边导师朋友来看,更换导师真的不常见。尽管有部分导师性格不好、不发助研津贴、安排杂事、接送小孩等,但是能鼓起勇气来"反抗"(想更换导师)的研究生非常少,偶尔有一两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部分研究生的想法都是“赶紧毕业离开”,更不会有继续留校读博的想法,最次都是去国内其他知名院校、国外顶尖科研机构读博继续自己的科研路。变更导师最大的难题是"换谁?"。比如,你的导师A对你颇为苛刻,你不想跟着他读研。但是,专业内的导师B、导师C等都不乐意接受你,不可能研究生自己完成课题毕业。变更导师,在校内流程上其实很简单,填一份表、几个签名(难点)即可。其他导师不愿意接受转导师学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无法确定谁的过错,导师、学生谁出现问题;二是没有必要为一个学生而得罪其他导师。硕士三年毕业离开,导师们可能同事二三十年。一个学生能优秀成什么程度,才能让某导师不惜得罪人接受他?之前,退学的学生的确有遇到,尤其是和导师闹翻之后。比如,我的一个师兄就放弃了硕博连读第4年退学,直接回老家工作,如今也是混的挺好的。2019年,他的非全日制硕士二年级,之前硕博连读退学是没有给硕士学位的。稍有差异的是中科院部分院所、少量高校的直博、硕博连读无力博士毕业时,可申请转为硕士答辩,授予双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途退出途径",尽量方便学生、减少他们的压力。另外,更换导师并非都是学生先提出的。我们专业就有导师“退回”招收的博士生给学院,拒绝作为她的导师,指导其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原因是这个师妹拖延症太严重,安排的事情多次不能完成,课题、论文进展太慢。最后,作为研究生导师,我想说学生和导师间很多事情其实不大、问题不严重,往往造成两人间关系紧张的原因是缺乏沟通。有机会的话,我建议多找导师汇总课题进展、论文撰写程度、生活日常遇到的问题等,多沟通才能彼此了解。有人说"高压"(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有想要变更导师的想法,才是好导师!你觉得呢?

一恋

研究生导师都劝自己硕士读博?并非如此,部分学生想读导师也不要

作为研究生导师,小西建议过不少硕士生继续读博,并非是留在自己课题组,而是将不少学生推荐到更好的平台和导师。之前,小西也曾多次聊过读博的话题,在有学生向我咨询读博疑惑时,我常说的一个问题是"你读博想要得到什么"。我们课题组少量是30岁+脱产攻读全日制博士的学生,年龄不是他们的劣势。一段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后,他们对于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博士学位的追求力度非常大,晚上、周末等都在实验室紧张的忙碌。换句话说,不少从普通双非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辞职读博的人,已是破釜沉舟、退无可退。-博士学位-当然,遇到少量不合适的学生,小西同样不会推荐其读博,比如:一是拖延症严重的学生。比如日常中我会问自己学生,你做完这个实验、分析好数据,需要多久才能和我讨论交流下一步的实验。我会听她自己的安排,并做好记录,并会建议她们考虑好一些突发因素。但是,到了时间依然没有结果。比如约好的2周,1个月、2个月我都看不到数据。相信不少导师都有发现类似拖延症问题,十分反感。二是对科研无兴趣的学生。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我就是来混个硕士学位的,达到最低要求就行。尽管博士生有扩招,相应的博士生导师遴选也在放开。在不少学校,博士生导师一年的招生指标约是1-2人。如博士招生指标量化时,足量的科研经费和课题才会给一个计划。对于科研没有兴趣,不能沉心读博的人想要顺利毕业非常难,对自己和导师都是一种"伤害"。-女博士-不推荐读博的其他设想:之前部分人是不推荐考博,并非是读博。比如导师是想建议你走申请-考核制的渠道,尤其是有几篇不错论文的学生。部分学校在申请-考核制之外,依然采用统招得方式招收博士生。但是,考博阶段的复习同样需要不短的时间,尤其是英语分数要求会限制不少考生。说了也许你们不信,之前曾有不少科研能力十分突出的考生,在考博时英语只有20多分、30多分,而英语线已放低到45-50分(中科院系统英语要求高些)。今年小西建一个将要上研二的学生,暑期抓紧把实验数据整理成论文,争取早点投稿接受,争取在申请-考核制之前有2篇不错的论文。因为他的英语写作能力不错,口语不行,考研时成绩也十分勉强,第一年英语就没过线。他想去更好的平台读博,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不是他最感兴趣的,所以还是鼓励他早点出成果。-博士在实验室的背影-或者说,你和导师之间彼此不合适,少点缘分吧。经常有人说导师青睐某个学生,同期进入团队的其他几个硕士反而不是很受重视。也许,工作后我们同样会遇到这个问题。即使导师不建议你在硕士团队读博,你要是有心或者对某个方向感兴趣,同样可以自己联系博士生导师,读博期间换个团队。另外,不同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计划会有提前沟通,如部分导师在每年4-5月份就有学生沟通下一年读博指标,有心读博的学生建议早点沟通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有机会可以在参加学术会时面谈一次,或者直接去导师所在学校彼此正面沟通一次。未来几年的读博阶段,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接触很多,还是得提前做好选择。-求学深造-小西想说找到自己读博的理由,才能更好地"熬"过博士阶段。没有任何一个人读博是顺利的,都有磨砺和坎坷,远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风光。最后,小西还有一句感悟就是:读博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苦。一旦你毕业进入高校,青年教师(青椒)的科研起步难度远远超过读博,破局之路唯有"坚持"两字的良药。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