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发表论文等于发表期刊吗?两者概念不同,区别有3点中心镇

发表论文等于发表期刊吗?两者概念不同,区别有3点

有人说发论文等于发期刊,可别被误导,发论文≠发期刊,期刊只是论文的一种载体论文和期刊可是不同的概念,说发论文等同于发期刊那是在误导同学们。简单说,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而期刊类型丰富,除了发表论文的学术期刊之外,还包括娱乐八卦期刊、体育期刊、摄影期刊、故事期刊、旅游期刊等等。本期话题,伊棋就和各位同学详细聊一下发论文与发期刊有啥区别。论文是什么?划重点啦(敲黑板)。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对某个科学问题研究成果的系统表达。捎带说一句,学术研究成果的其他形式还有专利,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论文发表渠道有哪些?论文发表渠道很多,如期刊、会议、报纸、毕业论文等。期刊论文一般是指发表到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此外,发表论文还可以通过会议论文、报纸等。学术期刊是由出版社统一发行的,定期出版的论文杂志,按出版周期有周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会议论文一般是指会议论文集,有国内和国际会议,大多数会议论文可以只发表摘要,不要求全文。报纸也是论文发表的一种渠道,例如社科类的研究论文可以发表到报纸上,一些科普文章也可以发表到报纸上。当然,报纸也有等级之分,发表到人民日报等官媒报纸难度更高。毕业论文如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则是自行打印装订成册的,是对不同学位研究成果的系统性表达。不同学位的毕业论文厚度、字数也不一样,比如,本科论文十几页左右,硕士毕业论文五六十页左右,博士毕业论文一百多页,字数则从几万(本科)扩展到几十万(博士)。这种变化是不是很直观地展示了知识量的厚度呢?期刊类型期刊类型很多,广义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只在行业内部交流,也是印刷发行的,不对外销售。正式期刊,有国内统一发行的刊号,是由新闻出版部门统一批准的可正式发行的期刊。按发行地分,一般有国内期刊和国外期刊。国内期刊是在国内主要发行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一般是学术期刊。按主管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省级、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双核心期刊等。国外期刊也分很多,主流期刊是英文期刊,根据收录数据库的不同分为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它们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虽然在口头上可以简单地说发期刊就是发论文,但是细究的话,两者是有根本不同的。对于学术论文的评价,国家已经出台文件,解决“唯论文”现象,也就是说在评职称、学生毕业的时候,不唯论文为要求,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论文了,我们要的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你的论文发表了吗?准备发到哪里,欢迎留言,我在评论区等你。我是伊棋,生物博士,欢迎关注。

福轻乎羽

研究生期间不发论文可以毕业吗?这个问题很多人一开始就理解错了

对于很多刚刚步入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期间如果不发sci或者期刊之类的论文,可以毕业吗?为什么说这个问题是很多研究生“比较”关心的呢?因为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所以他们研究生期间基本都可以发出来论文,所以他们根本不考虑这个问题。只有一些混学历的研究生才会关心这个问题。虽然这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关心的问题,但是小编我依然愿意为这部分人解答一下。首先,大部分高校没有sci或者是期刊是可以毕业的,有一种东西叫做研究生毕业论文,只要你把这个课题做出来,写出来毕业论文,就可以毕业的。所以,如果你是混学历,就对毕业论文上上心,不要连毕业论文都毫无头绪,那就没有办法毕业了。研究生都是有修业年限的,如果五年毕不了业,那就拿不到毕业证了。其实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是绝对不应该混学历的。我们既然不用面临社会上那么大的压力,既要在学校好好做科研,不要混天撩日。研究生期间,我们人的年龄都在23-26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奋斗的好时候。很多早早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开始创业,开始奋斗。有的可能会为了生活,为了房子,在努力工作。不管怎么说,上学也好,不上学也罢,这个青春时期,我们真的不能浪费!我们读了研究生,就应该去汲取更高深的知识,去探索更深奥的科学领域,去增强我们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研究生,不能够以毕业为目的,我们要发sci的顶会论文,努力学习更高深的知识。另外,学校对发论文的影响大不大呢?只能说,985、211、一本、二本研究生院有区别,但主要还是看个人。好一点的学校的科研氛围相对要好很多,但也不乏读研期间在宿舍天天打游戏的人;差一点的学校,科研氛围相对来说要没那么浓厚,但是也不乏优秀的研究生。本人在读的学校是一所211高校,但是却有很多天天在宿舍打游戏的研究生;而我的一个师哥,才研二,已经发表了三篇sci的顶会,一篇期刊,他也只是在一个一本研究生院。他的优秀程度,我们学校目前还没有。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学校比他们学校差,只是说明,科研能力,看个人!看个人!看个人!学校影响因素不大!所以,学校不决定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期间,只要你肯科研,老师给你提供你一切想要的科研环境。所以,如果只是为了混学历,真的没有太大的意思,我们应该好好科研,不辜负国家的投入和期望,家人望子成龙的心切,努力,奋进!祝大家早日发出顶级论文!

报到日

网爆期刊抄袭后,沈寅豪再被扒硕士毕业论文造假

北京时间10月20日,近日有网友爆料,执法京鲁大战的主裁沈寅豪存在学术论文抄袭的情况。他在2017年《体育风尚》期刊发表的《大学生足球裁判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疑似抄袭卢云飞2012年的文章《大学生足球裁判员怯场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后一波未平一波再起,又有网友曝出,2012年其通过的硕士毕业论文《上海市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杨浦、徐汇和闸北区普通中学为例》同样有类似情况,与宣海德《安徽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重复率接近80%。

快活林

在硕士期间只发表了一篇C刊论文,还有机会读博吗?

高中的时候梦想是考上一所985高校,大学的时候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顺利拿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是当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却并没有很积极、很主动地表示要去读博士,或者说直接便放弃了读博,而这也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毕竟博士是真的没有那么容易读的。但是每年还是会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选择攻读博士,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为此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咨询了很多在读博的师兄师姐,也了解到了很多的消息,一般来说更多的有读博想法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申请博士,而这便需要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所以,只要你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含金量比较高的论文的话,那么一定意义上就可以说你更有机会读博了,当然这里所要求的论文一般是指核心期刊的论文,当然最好是C刊论文,但是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想发表一篇C刊论文是真的太难了,或者说几乎没戏。同时,也有很多的在读博士告诉学弟的经验都是在读研期间最好是能够发一篇C刊论文,因为其一篇的价值相当于是三篇核心期刊论文的价值,更有的说只要你发表了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你自己的话,你便可以直接去你理想院校找你认为优秀的博导,就凭借这篇论文,很多的博导会对你感兴趣的。而且,现在不管是985高校还是211高校,虽然说很看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校即使没有发表论文也可以攻读博士,但是需要你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很优质的表现,也就是说你可以参加统考,也能够获得导师手中的名额。因此虽说只有一篇C刊论文,同时第一作者是自己的话,那么你可以去申请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同时还不要忘记的是申请博士并不是说自己有论文就一定能够万无一失,这其中还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硕士导师的价值,以及在读博士的师兄师姐的价值,这样综合起来才能够更有保证的获得攻读博士的机会。总之,想读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能够发表一篇C刊论文,在论文发表情况方面已经占有足够多的优势,剩下的便是自己的人脉和导师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你顺利拿到博导手中的名额了,或者说看你自己和博导的交流了,毕竟想读博关键字在于博导对你的印象,这也很重要。

谈玄

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何时休?

平淡,才是教育话题的特点。比如,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要求硕士发表论文”何时休?教育不是军事或娱乐,没有多少“爆点”新闻,因此,想在上追求所谓“教育”爆文,这种想法本身有问题。一旦选择了教育这个垂直点,最好还是实实在在写。除了那些搞教育推广的,做教育自媒体,还是要平淡。比如,今天的教育新闻热点之一是新华社(银川)所发的学校规定“硕士毕业要求发表论文为哪般?”,宁夏某大学研三学生刘倩对此颇为无奈。硕士学位证书新闻内容是老生常谈的那种,无非是一些硕士生即将毕业了,不按照学校要求在正规期刊上发表论文,学校就不准许毕业。于是,记者进行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学校要求硕士毕业前在专业学术期刊乃至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进一采访发现,一些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硕士毕业有专门规定,比如,学生修满课程学分,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即获得被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然而,不少学校为了完成学校发表论文的指标、追求学术排名、完成学术考核任务,要求学校再读硕士生(包括在职硕士生)毕业前必须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否则不准予毕业。有的学校明确量化标准,规定发表论文的数量。记得2007年的时候,某大学一个硕士班36人,学校要求发表论文才有资格进入答辩阶段。于是,这个班集体掏钱买版面费,集体在某学术期刊发表“学位论文”。有人质疑,导师却说,“这很正常,国外也存在买版面现象”。少一份垃圾论文,多一份学术清新空气因为某个规定而认同版面买卖关系,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君不见,很多所谓的论文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已经变得一文不值,发表这样的论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可以说,大学拿“发表论文与否”标准决定硕士生能否毕业,这样的规定没有合理性可言。文理科不同,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不同,论述性质和设计性质不同,凭啥让所有的硕士生发表论文于期刊或核心期刊才准其毕业?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大学,从2007年起就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硬指标,复旦大学从2011年起才取消了硕士生须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的规定,目的并非不让学生写论文,而是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而不要去写交版面费就可以发表的垃圾论文,即不要用垃圾论文换取学位。追求学术品质才是正道“不用垃圾论文换学位”,这才是大实话:搞学问需要实实在在的态度,需要静下心来深钻细研,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和探索,能做到这一点,确实要比掏钱发表垃圾文论强百倍。再说,即使是专家,一辈子又能发表多少真正有价值的论文呢?我们培养人才,应该细分他们的发展方向,即使让他们写论文,也应该坚持“水到渠成”“花开自然”的原则,而不应该做出时间上的硬性规定。希望大家讨论此话题。

千子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阿提卡

硕士毕业论文可以在两周内写完吗?

文科的论文不了解,我是学理科的,理科的论文两周写完是可能的,但是质量肯定不会太好,前提的要有相关的实验数据,有了实验数据那些就容易了,后面就只是把综述、材料方法和讨论那些给加上就可以了,再多修改几遍,一篇水论文就成型了。读研时候认识一位厉害的博士,他的副业就是帮别人写论文,基本都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完稿,那么厉害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两个星期问题也是不大的,其他优秀的学生当然不可能才花两个星期来写论文,都是花大量的时间来完善自己的论文,毕竟论文是要进知网的,会永久的流传下去,没写好对自己是最大的侮辱。谈下我是怎么两个周写完论文的吧!那时候的我拖延症很厉害,导师也是放养,也没有人催我写论文,然后就拖到了还有半个月提交论文的时候,我心一下就慌了,就赶紧搞论文,还好我实验做的早,所有的数据都分析好了,就差其他部分了。我首先花了几个小时打好了论文的框架结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有目的性写和收集资料,然后写的是结果部分,把自己的数据以论文的标准呈现出来,这一部分就是比较容易了,前期的数据基本弄好了,然后就很快写好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写综述了,综述的写作可以为后面的讨论积累文献资料,后面讨论的时候才有方向,综述我就根据框架结构去收集文献,查的基本都是英文文献,然后把自己需要的内容翻译过来,基本上就是原创了,这一部分花的时间比较久,大概花了一个星期,但是积累的文献是可以一直用的。然后根据结果和那些文献资料,就开始讨论了,写讨论是比较难的,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又需要查很多的资料,但还是写完了这一部分,自己也豁然开朗了,对自己的实验有了深入的认识,参考前人研究可以更好的思考自己的研究。然后就水到渠成写完了结论,这两部分就写完了。最后就是写材料方法、摘要和中英文缩写那些了,这些就比较简单了,可以参考别人的论文,材料方法那些都是差不多的,用自己的话改改就行了,差不多初稿就完成了,最后再花两天好好完善论文和调整格式,基本上就可以提交了,这就是我论文的创作全过程。

快活人

发SCI论文到底有多难,硕士博士毕业一般能有几篇

这两天,一则关于某校男主送女主 SCI 论文的新闻顿时让学术界无数博士尽折夭。有人感叹自己这辈子都发表不出来那么多论文。我们姑且不讨论这则新闻的内容,塔主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一篇SCI对博士意味着什么?所有在读的博士都知道,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我们常说,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发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从科研角度上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且其中有1篇是顶级期刊的话,一般的高校的科研奖励大概是三四区的SCI文章奖励1万块/篇,二区以上的一般在3到6万/篇,top期刊的奖励另外来算。如果有5篇的话,从科研奖励上来算,这个奖励能达到50万左右。而且从就业角度而言,如果有了五篇SCI后,在应聘工作时,就可以拿到一笔不菲的安家费和看启动费。现在大部分高校如果有五篇SCI再加有一篇顶级期刊的话,至少会给到80到100万的安家费,同时科研启动费会给的更高。除了这些科研奖励外,五篇SCI会带来更多的荣誉、奖项和科研项目带来的隐形福利,这些福利是长期的也是永久的,往往会让一名科研工作者在学术圈扬名立威,基本上能带来数百万的价值。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开玩笑,说我不要车不要房,我只要5篇SCI就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文确实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个博士在读期期间能写出5篇,说明这个博士一定是一名在科研上非常优秀的博士了,一般而言,1篇文章大概是一个优秀的博士1-2年的全部科研心血。如果是发表5篇,那么可以说是博士中的精英群体了。但是有一点注意,塔主不提倡优秀的博士将自己的论文送给自己的对象或者导师,因为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劳动所得到的结晶,如果仅仅将论文作为一种资源,与别人进行交易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山对国家科学工作的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同时也对学术界的名誉有严重的损害。在科学界容不得半年虚假。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是科学发展永远不变的真理。希望我们在读的博士要谨记这个真理,克服困难,勇敢的追求科学的高峰,不要把论文作为交换资源去换取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处乎无响

3年发表16篇SCI论文,应届硕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学位”?

如要对这名优秀硕士毕业生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应该根据其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而非其在读研期间所发表的SCI论文。全文1878字,阅读约需3.5分钟 ▲我国正在推进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取消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和社会舆论,都需建立新的论文观。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文/熊丙奇(教育学者)编辑 何睿 校对 李铭《三年发16篇SCI,这名应届硕士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9月6日,多家媒体发布的以此为题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这篇报道的导语是:“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将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然而,看完整篇报道,除了在文首有“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以及文中有“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这两句话之外,全文其他地方都没有提及究竟是谁建议。报道虽提到电气学院,但并不明确是其导师,还是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或者学院学位委员会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也不见该校学校学位委员会对此建议有何看法。因此并不能确定这一建议是十分正式,且已经纳入学位申请、授予程序的,还是只是在媒体报道时提及。确定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离开了学术标准与规范的媒体建议,除了博眼球之外,还会误导学术评价标准。在我国大学办学实践中,有硕士生因硕士毕业论文被答辩专家认为达到博士毕业水平,进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美谈,但似乎还没有在硕士求学期间发表论文多,就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先例。期刊发表论文和学位论文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授予博士学位需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这一学位论文不能由期刊发表论文替代,否则,所有博士生只需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而无需撰写学位论文,就可授予博士学位了。对这名优秀硕士毕业生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应该根据其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水平,而非其在读研期间所发表的SCI论文。这篇由媒体发布的报道,源自西安交大新闻网9月2日在《身边交大人》栏目刊文《孙光宇:发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该文介绍,孙光宇,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如果孙同学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主要原因应该是其发表了16篇SCI论文,而不是其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委专家认为达到博士水平。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期刊发表论文,能替代进行系统研究的学位论文吗?近年来,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是,要求在读硕士、博士必须撰写、发表多少论文,把这作为学位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这不但让社会舆论误解平时发表论文比学位论文重要,而且也引导很多学生把精力用在撰写、发表期刊论文之中。而实际上,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主要是提高研究生课程质量,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则主要是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这也是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普遍做法,通常根本不要求研究生、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而是关注课程学习,以及撰写学位论文的质量。我理解很多网友会把硕士求学期间就发表16篇SCI论文的学生称为“大牛”,但这只是论文发表角度的“大牛”。我国还有读博三年发表46篇论文的“高产大牛”。对于学生本人来说,这无可厚非,这也是他们刻苦学习、勤于写作的结果。但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评价来说,则应该坚持学术导向,不要只重视论文的发表,而更要重视论文的质量,对学生来说,尤其要重视学位论文的质量。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取消读研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这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高校和社会舆论,都建立新的论文观。一名学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这是其自主选择,也可作为评优、升学的一方面指标,其科研精神更是值得所有研究生学习。但学校应做到不以论文发表论英雄,要紧抓培养的核心环节。如果是破格授予博士,那一定是他撰写的学位论文达到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而非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值班编辑 花木南 吾彦祖

第二部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研究生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太震惊了

研究生算是比较高的学历,随着国家的发展,工作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对学历的要求迫使更多人去深造,但是研究生上去容易,毕业就比较难了。研究生不仅仅有毕业论文这一个挡路虎,还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研究生毕业需要发表论文。对于这样的规定,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研究生为了完成学业学习,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在毕业的时候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都是非常有高难度的。对于论文的发表虽然没有明显的法律规定,不得不说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在于深度专研,获得更好的专业修养。研究生为了毕业之前能够发表论文进行毕业就会寻求一些符合大众,符合期刊要求的文章,这样一来研究生学术的质量就有待考究了。因此,有相关政协委员就提议取消这种不成文的规定,让研究生的教育重心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回归于人才的培养。一味地要求要发论文不仅仅会令学生的压力变大,更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不良的学术现象。对于大学来说,教育的目的并不主要在于发表多篇论文,更重要的是对人才品德与才能的培养。另外对于研究生的重视还应该体现在毕业论文上,可以出台相应的成果展示,不应该局限在论文发表这一条上。与其在一些假的报刊中去刊登自己的文章,倒不如努力将知识融入到论文中,去研究,去发现,去在毕业答辩中尽情的展示自己。当然,这不仅仅是只属于研究生的事情,更严重的应该要属博士或者是更高的学历,对于论文的发表更加的严苛,总的来说,希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重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