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硕博连读和考外校博士哪个更好,导师:看你想要什么大毁灭

硕博连读和考外校博士哪个更好,导师:看你想要什么

随着毕业季的结束,研二学生也即将成为毕业生,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开始犹豫或者纠结,因为即将到来的这一年面临着人生中的另一重大选择——要不要读博士。相信每一位研二即将进入研三的学生都会考虑过这个问题,有的很干脆的否决了,决心要找工作,而有的却决定了要读博士。可是读博士还面临着另一个选择,是选择本校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导师认为:这要看你想要什么。科研连续性,硕博连读较强硕博连读一般5年,可以选择在研二或者研三上学期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通过转博答辩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因此,如果想要硕博连读,尽快转博,可以使得学生自身的科研连续性很强,5年的时间足够一位博士生选择一个好的博士论文题目,并对此开展实验研究,获得良好的结果,顺利毕业。如果拿到硕士学位后再继续读博,这意味着要换一个课题组,重新开始实验等,可能研究方向也会有所变化,当然如果研究方向比较接近,也可以对硕士的工作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但连续性比硕博连读的要差很多。对博士生自身而言,也是有所影响的,毕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时间,硕博连读充足选择硕博连读,意味着从硕士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博士论文实验,因此,一般前2~3年就可以把试验完成,然后有足够的时间写小论文和学位论文,如果在此期间发现试验有缺陷,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补救。而考博的学生,一般有3~4年的时间,除了上课,还要开始重新设计实验,开展试验,3年的时间基本不够毕业,就算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可能发的论文并不是特别好,大多数考博的人都4年以上才可以毕业,这对于很多没结婚的女生而言,有些不利的影响。上博的难易,硕博连读简单上文也已经提到过,硕博连读如果想要转博,只需要跟导师商量好,向学校提出申请,然后进行转博答辩,通过后即可获得读博资格。基本是申请了就可以读博,非常简单。而考外校博士却没有这么容易。有的单位是申请-考核制,也就是说需要提交书面申请,附上研究成果,然后通过申请后进行答辩,才可能有资格,或者有的单位还是考试制度,一般一门英语,两门专业课,之后是复试,有一个环节没通过都是不合格的。所以考外校博士确实要难得多。如果没有把握,可以选择转博。既然上述考博的劣势这么多,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选择考博呢?硕士的学校无博士点或优秀导师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只有硕士点,没有博士点。这个时候如果想要继续读博往上走,就需要去外面的学校申请读博。而有的学校没有优秀导师,也会让优秀的学生出走。优秀导师是什么?小编认为:有足够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去培养博士生,并且有足够的科研能力指导博士生毕业,且品行素质较高的导师是优秀导师。如果选择读博士,那么一定要选择一个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你毕业的导师,因为培养一个博士真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学生想要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有的导师虽然是博导,但科研平台较低,经费不足,做个试验不是需要什么买什么,而是要想着怎么给导师省钱怎么来。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博士质量可能不高,且科研成果的水平也不一定高。所以,有的人为了有一个更高的科研平台,能够施展拳脚,就会主动放弃本校的硕博连读机会,转而考取中科院或985类院校的优秀导师,跟随其继续科研。其他个人原因有的可能是由于家庭、兴趣等原因,虽然也很优秀,可以硕博连读,但主动放弃,选择考外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小编就是因为家庭原因放弃了本校硕博连读,在研三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有些人因为兴趣原因,在博士阶段转专业,考外校博士,也是可以理解的。读博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选择,选择硕博连读还是考外校博士都是不错的选择,看你想要什么了。想要更好的平台就考外校,想要连续性科研就硕博连读。关于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毕业证

研二的我面临硕博连读的选择,为什么就不想读博了?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旅在放寒假前,我们这些硕士(二年级)就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是否要读博,因为按照学校惯例研二下学期就要签订硕博连读的协议。读还是不读?在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问题讨论起来可真是没完没了,让人头疼。不读?不读,十有八九就得去当中学老师,当初就是为了不当中学老师才考的研究生。古人也有云:好马不吃回头草。况且,教好中学那群小屁孩可不会比熟练操作实验仪器好实现。读?一下几年时间就提前预定好了,同龄人买车买房、结婚生子、旅游享受,而你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宿舍 — 实验室 —食堂三点一线。本校读?平台不高(学校双非),毕业之后很难去到心仪的院校。外校读?硕士三年好不容易把一个小领域的知识搞懂,把实验系统搭好,正是要出成果的时候,走了就把几年的心血都浪费了。国内读?现在国内引进海内外人才的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地把土博往下挤,我们这种双非院校的博士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不管学校如何,都是有可能出人才的,但显然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硕士,自认没有那样的能力。国外读?这几年感觉国外对华人的歧视加重,一些案件让我心有余悸。科研重要,但是我的小命更重要啊。(可能是我比较胆小,想太多?)虽然已经做了不读博的决定,但现在要是细思这些问题,脑袋疼那是分分钟的事。正所谓,解决矛盾要先从主要矛盾入手,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大多迎刃而解。什么本校读还是外校读,国内读还是国外读,这些都是次要矛盾。读还是不读,这才是主要矛盾,如果不读,那也就没什么后面的事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于读不读,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对科研感兴趣嘛?”脑海里浮现刚入学的时候,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言不惭,誓要攀上科研最高峰,触碰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探世界的秘密。再看看现在,组会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基本不听,不懂的知识也没有了动力去学,够用就好,能支撑到自己实验完成就好。做事情,老师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地方即便明知道搞懂了应用在实验上会有好处,也不愿意去折腾了。诚然所研究的问题的确是个很有趣的领域,然而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探索的乐趣,每天得过且过,再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显然不会有什么成就,又何苦为难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一年半下来,自己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可能是因为我并不快乐吧,这种不快乐更多的是来自组内氛围的影响,而不是科研本身。刚刚熬夜忙完,转头就能看到看群里对你的点名批评;辛苦实验,有地方没搞懂,得到轻飘飘的一句“进实验室这么久了,怎么这个都不知道”。回想读研以来的生活,想起来最多的是伤心的感觉。可能具体事情记不清楚了,但那个抱着朋友痛哭,走路时仍然忍不住落泪,独自在天台身影依然记忆如新。疫情以来,多少家庭突生变故,多少人挥别亲人。人生无常,在死亡到来之前,如果不能让自己快乐,岂不是白走了这一遭。经过一顿对自己心灵的拷问,我明确地知道:从主观情感上来说,我既没了兴趣,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也不开心。当然,我知道从事其它工作,换个环境,也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毕竟觉得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趣,氛围让人开心的人还是占少数的。生活嘛,说到底,就是为了那一口饱饭。为了避免自己一时冲动,做了错误的选择,我决定对从物质方面进行分析。读博,我能够获得什么?目前的大多数情况,博士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博士 — 博士后 — 讲师 — 副教授 — 教授 (因为是基础学科,应用性不强,所以大部分是进高校工作,和其它学科相比就业面窄)。博士毕业,拿到学生生涯的最高学位,说出来感觉智商高点。紧接着,成为博士后,现在博士后的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年薪二十到三十万,也会提供其它例如住宿等各种津贴。博后出站,入职讲师,开始青椒之旅。逢年过节,亲朋好友问起:“哎,你现在在哪工作呀 ?”你可以假装不经意地说“嗯,目前在xx大学工作。”“哇,大学老师好呀,工作稳定又轻松,钱又多。”一大波夸奖和羡慕就会向你奔来。科研的时间比较自由,你大体上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今天临时有事,可以先把工作停一停,等明天事情忙完了继续接着做就可以。以后结婚生子,孩子大了,父母亲老了,事情会越来越多,这种灵活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就会显现出很大的优势。这样看起来读博也不赖,但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光想着自己能到什么,而要看自己能够接受失去什么。因为你做的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预先设好的轨迹走,万一失败,失败的结果能否承受得住。博后的工资虽高,但相应的工作强度也会提高不少。博后出站,成为讲师。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听上去十分得体面,但实际上的工资并不高,甚至还不如中学老师。大学老师的科研任务一般较重,需要不断有科研成果发表。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你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你要是科研搞不好,就算你讲课讲的再好,在评职称方面基本处于劣势。至于自由的工作时间,那就意味着可能你工作的时间地点更广泛,在办公室工作,在家工作,在高铁上工作等等。实际上,你的工作时长可能比996还要多。博士毕业,我也快三十了。博后忙,忙着达到出站要求。讲师忙,现在很多院校都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科研压力甚至比博后更重。这样一顿忙活下来,钱没挣多少,我也没陪到家人多少时间。再者,作为一名女性,生孩子肯定会对自己的科研进程有很大的影响,这么紧凑的科研生涯,我不清楚什么时候生孩子比较好。就我自身而言,读博的不确定性太大。如果把读博看成一项对自己人生的投资,在我付出的代价面前,读博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够吸引我。相对来说,我认为自己更注重家庭生活。所以,理智地说,读博并不适合我。啰啰嗦嗦讲这么多,粗暴地一句话总结就是:谈感情,感情没有;要钱(把物质的好处统称为钱吧),钱没有。这就是促使我做出不读博这一决定的重要原因。对一个小孩来说,给他一杯好酒远不如给他一杯可乐更能让他快乐。我依然认为科研有趣而且重要,只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丧失了对科研的热情,我需要去寻找更让自己快乐的可乐了。

迹越

本硕博连读的博士,比后考取的博士强吗?学长:学历一样,没区别

学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自己的学识累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所受的教育,不过如果是在就业之后,学历则变得无足轻重,毕竟在很多工作单位,学历的高低与能力的高低并不成正比,所以很多小伙伴把学历比作敲门砖,比如本硕博连读的博士和后考取的博士,这两者在学历上没任何区别,只要都是全日制读出来的。不论你是北大本硕博土著,还是你研究生不知道哪个学校,后来考上了北大博士,在学历层面都是正儿八经的北大博士,就职后,晋升职称是一样的,没有啥区别。随着就业难的日益加剧,读硕是最基本的,读博才能更显示自己的实力,那么问题来了,本硕博连读的博士,实力强于后考取的博士吗?小编觉得如果硬要进行比较的话,区别有下面这4点:两类博士含金量有所不同能考上本博连读的人,一般都是学霸,在世人的眼中自然都是极喜欢这种人的。周围的人听说谁家有这样的孩子,都是一脸羡慕的样子。对于普通的博士呢,只会觉得这个孩子挺喜欢读书,也很不错的样子,但是没有连读那么高大上,比如说医学本硕博8年连读较多,其他专业却不太多,能上医学本硕博的考分基本都仅次于清北的分数。本硕博连读的人实力更强本博连读的都是导师的亲儿子,自然各种事情都会偏向他们。无论是做项目还是发论文,甚至是一些好的工作机会等等,都是亲儿子的。好多导师对他们也是不吝啬教导的,所以这些人的能力也比很多后来考上的博士要强一些。大家经常说从其他学校考上北大博士的,一些实验室里的东西都不会下手或者动手能力差很多,甚至一周了都毫无头绪,真的有挺大差别的。本硕博连读节省时间,可以更早出来工作本硕博连读,一般只需要8年的时间,本科3年,硕士2年和博士3年。而后考取的博士,基本上要本科4年,硕士现在大多数也是3年的,而且博士最少3年,甚至还很多人延期毕业不了,所以基本上至少要10年,11年的也非常普遍的。晚2-3年毕业的话,可能有些好的就业机会都轮不到你了。本硕博连读不能够顺利毕业,只有本科学历,单独读博的人,至少有研究生学历不过能考取连读的学生实力不差,基本可以顺利毕业,考取博士的可能还有在职博士,这类人基本都是领导为主,镀金为主,一般没有学历要求且已经入职的人士,考取在职博士的并不多,大家觉得本博连读与后考取的博士有何区别?

稻草狗

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惨被退学:独立能力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文/小鱼妈咪育儿原创,欢迎关注/转载或分享】“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小欢喜》中童文洁的这句话说出了父母的所有期望与焦虑,同时也给了孩子无法承受之重。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读书是孩子通往成功的捷径,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魏永康神童之路]魏永康的妈妈也是秉承着这种教育观念,为了儿子的学习倾尽所有。魏永康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认字,背古诗。功夫不负有人心,魏永康的学习能力超乎想像,2岁时就掌握了上千个汉字,4岁就学完了初中课程,8岁就到县属重点中学读书。在1996年13岁时就考上了湘潭大学,大学毕业后更是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研究生。按照魏永康这样的学习天赋与努力,前途将无可限量。不过,令人唏嘘的是,3年后魏永康竟被中科院退学,最终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魏永康被退学原因]1、生活自理能力魏永康的妈妈为了能让他专注读书,包揽了他的一切生活,从小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甚至在高中时还给他喂饭,一路陪读到了他大学毕业。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后,魏永康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决定不再让妈妈陪读,就一人北上。离开妈妈的魏永康,生活一团糟。会因无人叫起床上课迟到,无人教穿衣大冬天里穿短袖,因为看书而忘记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0。2、人际交往能力不止如此,从小妈妈就把他关在家中,不让他出去玩耍。造成魏永康没有玩伴,更没有朋友,久而久之,性格就变得异常孤僻,连正常交流都成问题。以至于读研期间几乎都没有与导师进行任何的学术探讨,甚至还有一门课得了0分。没有独立能力,神童也变路人,甚至还不及普通人。那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其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参与家务。许多父母给孩子爱的最好方式是包揽一切家务,不让孩子参与家庭家务,一心只求孩子专心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好在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他们认为孩子做家务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其实事实恰好相反做家务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子孩子做好规划更好利用时间。做家务可以充分调动孩子身体的每个部位,使得它们相互协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孩子脑部抽象思维区域的发育,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计算能力。做家务能让孩子学习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并能让孩子体会他人付出的辛苦,从而对他人的付出怀有感恩之心。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当中来,使得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实。为了节省时间,孩子必须提前做好时间安排,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规划能力。一位美国没有钱、没有学历的华裔妈妈就用“家务教育法”,培养出了三个出色的孩子,其中有两个亿万富翁,最差的孩子也是一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她的第一个孩子Justin耶鲁大学毕业,不仅取得物理、心理双学位,更同时创建了Twitch。她的第二个孩子DanieI创建了Cruise公司,研发驾驶汽车。既然做家务能带给孩子这么多的益处,那父母该如何抓起呢?孩子学做家务年龄表:9-24个月: 给予一些简单的指示,让孩子自己拿餐具吃饭2-3岁:在家长的指导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在家长的请求下,帮助拿、取东西帮家长把衣服挂上衣架浇花(家长给孩子适量的水)不玩时,自己整理玩具 3-4岁:摆放碗筷和椅子喂宠物睡前帮忙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忙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脏衣篮4-5岁:自己铺床饭前准备餐桌(从帮忙拿餐具开始,慢慢参与摆盘)饭后收拾餐具,把餐具放回厨房水池把晒好的干净衣服叠好(家长要教孩子如何叠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将自己用完的毛巾挂好、牙刷摆整齐5-6岁:帮忙擦桌子帮忙换床单(从简单的帮忙把脏订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的书包和要穿的鞋子收拾房间,养成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的习惯7-12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做简单的饭扫地、擦地板清理卫生间用洗衣机洗脏衣服(家长要先教会正确使用洗衣机的方法)13岁以上:更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等如何让孩子爱上家务呢?从个人分内工作开始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将衣服穿好、放好;自己收拾玩具;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制定计划表,并以打分鼓励和孩子一起讨论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表,然后执行,每做完一项工作后就打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趣味活动中学习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让他当自己是开关清洁车的清洁员,清扫玩具和物品,然后交给收购员(父母)处理。让孩子觉得有意思,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家长逐步引导例如,教孩子学煮饭,家长应与孩子一同参与,并详细解说要舀多少米,怎么淘米,放进电饭锅后该如何操作。一步步引导,让孩子清楚家务的步骤。洗米时,还可以告诉孩子,淘米水可以留着洗菜等,同时给孩子节约用水的生活理念。引导孩子做家务还要注意以下6点:1. 量力而行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程度、动作技巧和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以内,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让孩子产生挫败感。2. 共同参与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当孩子帮倒忙时,要有耐心,教孩子改正并做出正确示范。 此外,一起做事,可以一起谈心,以增加工作的乐趣。3. 保持耐心秉承”多容忍,少责备“的态度,指导孩子时口气要温和,不宜烦躁大声。要有耐 心、有步骤、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来教导孩子。4. 以身作则父母自己要端正做家务的态度,不要让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举止中认为做家务是伯 令人讨厌的事情。父母对家务要合理分工,不要让孩子产生”做家务是女性的事 情“等错误观念。5. 注意安全在满足孩子的好奇与学习动机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对于危险物品,父母要替 孩子拿取,较大孩子可教其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6. 经常鼓励无论孩子做得如何,都要记得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父 母都看到了,来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值得庆幸的是魏学永的妈妈最后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缺失,在孩子被退学后,教会了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也在家人的努力下,魏学永也逐渐走出人际交往困境,找到平凡的工作与爱人,过上了结婚生子的普通生活。父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是让孩子离开自己后仍然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一味周到备至的呵护只是在无形中剥夺孩子“独立成人”的权利。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从身边的家务小事开始。

盗马贼

本想在双一流高校硕博连读,却被学院逼的换校出走……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 | 呆呆人们常说,遇见一个好的导师和身处一个合适的环境,就是博士生最大的幸运。对于我这种行将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能够遇到一个好导师和去往一个合适的科研环境,无疑是莫大的幸福。但为何标题又为“是什么让我出走”呢?事情缘由主要是笔者原本打算在硕士所在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奈何总是处处受限。倘若是笔者自身素质不过满足不了标准,那当然无可厚非,只有加倍努力。但并不是我素质不够或满足不了报考要求,而是学院本身的要求存在不合理的地方。01比如,研二时想通过硕博连读直接在本校攻读博士,彼时共发表三篇文章,均为一作。用我导师的话说“申请硕博连读肯定没问题了”。但是事实总是出乎意料,学院那一年的硕博连读文件里有一条硬性的规定:“硕博连读申请者必须在本校制定刊物发表至少两篇文章,且必须为独立作者”。可能不清楚的同学会觉得这个规定没什么。这里说明一下,由于本校是排名靠前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制定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都是领域内排名靠前的期刊。换句话就是,别说是独立作者了,就是能在上面发表两篇文章,就够博士毕业了。所以,我虽然有文章,但由于不是独立作者,直接被学院拒掉了。导师都觉得这样的要求极为过分,因为学院的老师都没有几个一年之内发两篇文章还是独作的。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学院的不友好。02正是由于硕博连读泡汤了,自己在研二下的时候准备申请其他高校博士。这时候正好导师的博士生导师资格评下来了,就想让我跟着他继续深造。尽管我觉得导师的性格和带学生的方式于我不是很适应,但由于一些原因还是答应了。走到这里,照理说应该是一帆风顺了。但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要难搞。因为到了十二月份学院发通知说全部院系可以实行申请考核制实施博士招生工作时,我们学院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果断的反其道而行之。讯速地出台了一份意在本学院不使用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的文件。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份文件除了标题和落款,就只有一句话:“本学院2020年不采用申请考核制方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在这样一个普遍实行申请考核的时代,这样的选择确实会让报考者“失望”。这也是我再次感受到学院的不友好之处。由于学院放弃了申请考核,笔试时间又很晚,有些优秀的朋友原本打算报考这里的,基本都去了别的学校了,生源流失很严重。当时笔者也想先去外校走申请考核制,奈何导师说让我再等等。但是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将博士招考推向了深渊。原本定于三月份的博士考试,由于疫情原因无限推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推迟是正常的、可理解的。但学院的态度确是不可取的。犹记得,原定考试日期临近时,学院以邮件的方式通知各位考生考试推迟,具体日期是疫情防控而定,这是没有毛病的。但到了五月份了,学院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也没有发布一条正式通知信息什么的。这对于继续深造的人而言,无疑是相当于在赌博了,就只能等着学院走。在这样的处境下,就想打电话到学院问一问。谁知道电话接通后,问老师说大概什么时候能考试什么的,接电话的招办老师只有三个字“不知道”、“不清楚”、“等通知”。再多问两句直接把电话给挂了。这样的表现真的让我失望了。03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在微信浏览公众号的时候,看到了另一所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报名时间延长的通知。当时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整理了材料报了名。试一试是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个老师都招到人了,成功几率几乎没有。但就是这样试试的心态,让我感受到“别人家的学校”满满的诚意。在我投递报名材料一个星期后,所报考学院的院长亲自打电话过来,问我是否愿意到他们学院深造,是否确定会过来。由于我得跟导师商量,暂时也就没有答应。过了几天这个院长又打电话过来问考虑怎么样了,并且说如果你过来我们可以确定录取。这中间院长大大问了我一些基本的情况,说今年这个名额是学院额外划拨下来的,就希望招一个本专业素养较高的学生(当时笔者共发了8篇文章,5篇CSSCI)。后来在我与导师协商的过程中,由于导师仍旧想留下我继续深造,就说到学院问问情况。但导师问完了回来给的答复仍旧是不知道,时间不定。正在我犹豫不决时,那边报考的导师打电话过来说,非常希望我能够过去,与他一起做出成绩。如果去了,也是其开门弟子,承诺会配备足够的资源。老师的诚意确实让我觉得很感动。加了微信后,在聊天的过程中这个老师为人很和蔼,并没有师生之间的那种畏惧感和距离感。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对方的院长、报考的导师和招办的老师先后又给我打了电话,告知一下如果过来具体的材料要求、流程以及主要时间点等。在我做出决定的前一刻,我抱着最后一丝期待拨通了本校招办的电话,想问询一下具体的考试时间。但得到的答案仍旧是“不知道”、“不清楚”、“再等等”,礼貌性地挂断了电话后,我给现任导师发了条微信“老师我决定去某某学院了”。于是给之前联系我的院长和导师分别打了电话,就这样我选择“出走了”。于我而言,学院考试与否本身对我影响不大,学院对待学生的态度和重视度才是我选择出走的主要原因。相比于将人生压在不确定的学校上,我更愿意去往诚意满满且承诺提供良好资源的“别人家的学校”。当然,这只能代表个体经历和感受,无意诋毁学校。毕竟,少了我,一样会有无数人涌向这里。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呆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礼乎

为什么许多高校不给硕博连读的研究生一次退出的机会呢?

今天,有朋友在百家私信小西,留下一个问题:"硕博连读的她,感觉博士无法毕业不想再继续啦,能否退出呢?"在不少高校,硕博连读是有2种录取方案,如"1+4"和"2+3"。区别是申请转为博士的时间不同,"1+4"是硕士入学之前就已确定获得博士资格,在第二年会有一次考核,对于科研潜力不足或基础课挂科的同学,会被取消博士资格,转为硕士。"2+3"是在研二阶段,申请转为博士,小西那个时候还需要参加英语笔试,如今有小论文的话,递交一份申请表即可。博士生的三点之一 实验室相比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不延期的话仅仅只要5年即可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算下来,可"节约"2年时间,这个节约的时间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非常关键。但是,5年内需要完成别人7年的工作,需要比别的同学更努力和勤奋。尤其是在硕士周末出去玩的时候,不要羡慕喔!攻读博士学位不易,尤其是985名校博士招生大量采用"申请-考核制"后,之前的"入学易"早已不在,同时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有明显的缩减。再加上毕业要求水涨船高,博士毕业延期率居高不下,而且4年学制之后是没有补贴的,生活的压力非常大。就小西了解的情况,中科院系统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可以在硕博连读无法进行时,申请转回硕士,达到硕士学位毕业要求后通过答辩后,可给予学位证和毕业证。不过,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和博士学籍注册同时进行的是注销硕士学籍,一旦在学信网中完成硕士学籍注销后,只能破釜沉舟的努力,没有回头路。不过若是在硕博连读名单公示期间,选择放弃还来得及,个人申请后完成学院、学校的相关流程后,可以被取消2018年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博士毕业照其实,还有个类似的是直博,也是目前不少高校博士生招生的方式之一。由于不占用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指标,在9-10月推免生名单确定后,部分导师会和研究生进行沟通,询问是否有想法读博呢。和硕博连读稍有差异的是,不少学校在第2年给予学生一次"退出"的机会,可以申请推出直博,直接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博士生阶段的国家补贴和硕士阶段存在不小的差异,完成退出流程后需退出中间的差额。另外,小西之前就有师兄硕博连读,在第4年选择放弃后回老家工作,仅仅是获得本科学历。相对来说,"大龄"本科生没有工作经验,就业会非常困难,因此在选择读博时就需要谨慎,一旦入了"博士"的门,就不要心存侥幸,想混个博士学位难度非常大。记得不少学校的申请-考核读博面试,或统考招生的博士即将开始面试,小西只想说一句,博士值得读,也有对得起付出的收获,但是毕业要求不低,延期率已高达2/3,无法沉下心的学生慎重!慎重!慎重!

人犹效之

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难度更大吗?听听上岸的人怎么说

对于明年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过完这个暑假后就将进入研究生期间最后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了。除了毕业后准备找工作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在博士的问题上,对于三年学制的学硕而言,要比两年或三年学制的专硕要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也可以考博。而专硕想读博士,只能通过考这一条路了。因此在很多专硕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在考博问题上依然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即同等条件下,专硕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咨询了多个专硕考博上岸的博士。跟他们询问了当年作为专硕考博,考试的难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一直都认为在考博问题上,作为专硕并没有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是认真备考半年左右,都通过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同时,将一些备考经验告诉塔主,那么今天塔主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在考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要在心理上输给学硕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在考博问题上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还认为,上了学硕就是搞学术的硕士,就能继续深造读博士;而专硕就是找工作的硕士,毕业只能去工作而不能继续读博士。同时,很多人还认为所有的博导都不想或者是不喜欢招专业硕士生源的考生。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专硕在心理上就打了退堂鼓,觉得专硕考博时要比学硕短了一截,哪怕是专硕在学术上的表现再优秀也比不过学硕的同学。导致很多人都放弃了考博的打算。塔主想说的是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其实在考博问题上,学硕和专硕是在公平竞争同一个平台。不要自己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和担心,如果你长期有这种顾虑,那么自然会造成你在考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你整个的备考过程以及博士复试面试的临场表现。这样对你在考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每个考博的专硕都要摆正心态,要有充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学术成果和科研素质是硬条件现在的博士生招生模式,正在由考试的形式向审核制转变。说明国家在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上更加的理性化,也就是说博士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所以比起是学硕还是专硕,导师更加看重是否有论文的产出,是否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专硕,那么在博导眼里肯定要比没有论文的学硕更加看重。所以与其在那里担心自己不是学硕,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多发表几篇论文,为自己增加敲门砖。提前和博导进行沟通和联系任何一个考博的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和沟通,这样会大大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尤其是作为专硕,提前的沟通是为自己赢得加分项。塔主建议提前去跟报考导师交流一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个人意向,对考博复试成绩的增加有很大作用。准备考博的专硕们,别犹豫了,马上跟导师联系起来吧。以上就是塔主对专硕考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准备考博的专硕们会鼓起勇气,勇敢的迎接这一人生挑战,欢迎大家留言和塔主一起讨论

热狗

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

转眼之间,又到了全国各大院校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时间。作为一名关注法学考博3年有余(从2016.07.15清华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至今)的老油条,每当有人询问我一些考博基础常识时,越来越显得有点不耐烦。因为他们想咨询的那些问题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历史的产物,除非研究教育史,对当下及未来的考博已经没用了。而你还想让我用微信文字给你说清楚,或者给你检索一下考试时间,这样的咨询谁有耐心做。很多年前,法学考博很单纯,只有一种,你报名、参加初试、复试、录取的考试制,而当下法学考博已经演变为推免直博、本硕博贯通、硕博连读(含本科推免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专项计划、高校教师提升计划、留学读博、同等学力申博、普通考试制等。2020年之前北京大学考博还有考博英语之说,2020年之后这已经成为传说;2017年之前,清华大学考博还是普通考试制,甚至2017年清华大学法学院第一轮招生出现报名人数不够的现状,而当下已经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几年前不少院校的学生还无法通过英语六级,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为97.7,大学英语四级平均分为553.5分,大学英语六级平均分达到531,而你还在说500分的报名条件太高了吧。清华大学自1981年国家建立学位制度至2018年底,共授予博士学位26611人,而2019级博士生就有3164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6432名,浙江大学2020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2931人,清华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2800余人,北京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2300余人。所以,请不要再拿着2018年以前的数据、经验贴来交流啦!近日浙江大学发布的2020年浙江大学直博生招生目录显示,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多达175页,近3000人。而所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都有类似“硕博连读和本硕博连读,均占2020年的博士计划。”的话,也就是今年招生的本硕博连读学生占用未来的某一年的招生指标。所以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你排队某导师后年就可以轮到你了,那么请务必不要信了,因为导师今年、明年可能已经招收了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学生,他后年没有招生指标了。在2017年之前,在法学考博市场,好像每年只有浙江大学招上几个本硕博连读考生,而2019年已经有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众多院校采用,其中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陆续实现直博生招生0的突破。从当前的各项运营指标来看,直博生的招生名额占据总招生名额的10%-20%。而我们又知道,硕博连读制度已经运行多年,主要遴选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从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等院校的硕博连读招生规定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即将毕业的学子,而是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遴选,山东大学等院校更是探索从硕士研究生推免生中直接录取硕博连读考生,基本上等同于本硕博连读。对于直博生这项制度,当前大部分博士点单位都有相关的招生政策,不少院校也已经实行多年。仅从法学博士招生来看,有的院校直接采用推免制直博生(对外招生),有的院校仅从本校本科生中遴选,也有一些法学院一直没有跟随学校招收直博生的趋势,而是坚守申请考核制(典型代表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或者普通考试制(典型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从诸多先例可以看出,虽然法学院都可以多坚守几年传统的招生模式,但是在学校全面申请考核制的大背景下,法学院也是积极的追随者,当下每年被录取的1600多名法学博士通过申请考核、硕博连读渠道录取的已经多余800人。当然写下本文,一方面是分析一下当下考博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次提示考博咨询是有技巧、方法的,那就是自己先行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制度,不要再去询问那些有点过时或者根本没有通用解决方案的问题了。例如考博英语如何复习的问题,你首先得确定这个学校还有没有考博英语,如果都没有,你还在那里纠结,除了浪费时间还有什么用处?再如考博真题,你得确定人家还有没有考试?怎么考试的?参加考试的资格是什么?说实在的相当一批人是没有考试资格的,因此要真题没用。时代巨变,考博市场年年变,我们考博人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自主地开展相关研究,而不能凡事都想让别人分享给你。根据最新的消息,当前已经被录取为2020级的法学博士生为个位数,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2020级博士拟录取名单已经基本敲定,只需要经过下一步的公示即可,也就是下个月被确定录取的法学博士将接近100人(不少院校近期会公布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名单)。而此时的你是否还在纠结“什么是考博?什么是博士?我要考博吗?”等这些问题吗?对了,一些学校,我们这些普通考生根本不符合报名条件,咱们也就别关注人家学校了,否则影响心情。

金臂童

当你还不知道何谓考博时,直博生正在快速扩张,硕博连读继续发力

转眼之间,又到了全国各大院校发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时间。作为一名关注法学考博3年有余(从2016.07.15清华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至今)的老油条,每当有人询问我一些考博基础常识时,越来越显得有点不耐烦。因为他们想咨询的那些问题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历史的产物,除非研究教育史,对当下及未来的考博已经没用了。而你还想让我用微信文字给你说清楚,或者给你检索一下考试时间,这样的咨询谁有耐心做。很多年前,法学考博很单纯,只有一种,你报名、参加初试、复试、录取的考试制,而当下法学考博已经演变为推免直博、本硕博贯通、硕博连读(含本科推免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专项计划、高校教师提升计划、留学读博、同等学力申博、普通考试制等。2020年之前北京大学考博还有考博英语之说,2020年之后这已经成为传说;2017年之前,清华大学考博还是普通考试制,甚至2017年清华大学法学院第一轮招生出现报名人数不够的现状,而当下已经全部采用申请考核制。几年前不少院校的学生还无法通过英语六级,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级本科生大学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为97.7,大学英语四级平均分为553.5分,大学英语六级平均分达到531,而你还在说500分的报名条件太高了吧。清华大学自1981年国家建立学位制度至2018年底,共授予博士学位26611人,而2019级博士生就有3164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6432名,浙江大学2020年招生的博士生导师2931人,清华大学在岗博士生导师2800余人,北京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2300余人。所以,请不要再拿着2018年以前的数据、经验贴来交流啦!近日浙江大学发布的2020年浙江大学直博生招生目录显示,招收直博生的导师多达175页,近3000人。而所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都有类似“硕博连读和本硕博连读,均占2020年的博士计划。”的话,也就是今年招生的本硕博连读学生占用未来的某一年的招生指标。所以如果现在还有人告诉你排队某导师后年就可以轮到你了,那么请务必不要信了,因为导师今年、明年可能已经招收了本硕博连读、硕博连读学生,他后年没有招生指标了。在2017年之前,在法学考博市场,好像每年只有浙江大学招上几个本硕博连读考生,而2019年已经有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众多院校采用,其中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陆续实现直博生招生0的突破。从当前的各项运营指标来看,直博生的招生名额占据总招生名额的10%-20%。而我们又知道,硕博连读制度已经运行多年,主要遴选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而从四川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等院校的硕博连读招生规定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即将毕业的学子,而是从研一下学期就开始遴选,山东大学等院校更是探索从硕士研究生推免生中直接录取硕博连读考生,基本上等同于本硕博连读。对于直博生这项制度,当前大部分博士点单位都有相关的招生政策,不少院校也已经实行多年。仅从法学博士招生来看,有的院校直接采用推免制直博生(对外招生),有的院校仅从本校本科生中遴选,也有一些法学院一直没有跟随学校招收直博生的趋势,而是坚守申请考核制(典型代表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或者普通考试制(典型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从诸多先例可以看出,虽然法学院都可以多坚守几年传统的招生模式,但是在学校全面申请考核制的大背景下,法学院也是积极的追随者,当下每年被录取的1600多名法学博士通过申请考核、硕博连读渠道录取的已经多余800人。当然写下本文,一方面是分析一下当下考博的整体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想再次提示考博咨询是有技巧、方法的,那就是自己先行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制度,不要再去询问那些有点过时或者根本没有通用解决方案的问题了。例如考博英语如何复习的问题,你首先得确定这个学校还有没有考博英语,如果都没有,你还在那里纠结,除了浪费时间还有什么用处?再如考博真题,你得确定人家还有没有考试?怎么考试的?参加考试的资格是什么?说实在的相当一批人是没有考试资格的,因此要真题没用。时代巨变,考博市场年年变,我们考博人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自主地开展相关研究,而不能凡事都想让别人分享给你。根据最新的消息,当前已经被录取为2020级的法学博士生为个位数,而清华大学法学院的2020级博士拟录取名单已经基本敲定,只需要经过下一步的公示即可,也就是下个月被确定录取的法学博士将接近100人(不少院校近期会公布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名单)。而此时的你是否还在纠结“什么是考博?什么是博士?我要考博吗?”等这些问题吗?对了,一些学校,我们这些普通考生根本不符合报名条件,咱们也就别关注人家学校了,否则影响心情。

霹雳舞

15岁考上华中科大本硕博连读,怎么做到的?这种方式比少年班好!

15岁考上985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医科,还是最难考的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新生报到第一天,15岁的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新生张赛瑞,被师生家长们团团围住,就连校长李培根也忍不住跟他合影并赠言:“进大学后要好好学习,毕业后,你就是博士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是河南商丘人,出生于1998年6月23日。和同龄人一样在6岁上的小学。之所以能够这么小就上大学,源于他小学的“连连跳”:整个小学学段六年,他只上了一、三、五年级三年。小张妈妈介绍说,张赛瑞小学一年级期末考得不错,她就在那年暑假辅导了他二年级的功课。“他天性自控力好,别的小孩都在顽皮的时候,他能一坐两个小时,基本上两个月就能掌握一学年的课程内容。小学一年级时,有次跟我们散步,他突然就背起学校没教过的乘法口诀表来。”开学后,小张参加了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插班生入学考试,没想到考到了前几名,学校便允许他直接升到三年级。“其实比二年级期末考要简单。”小张腼腆地说。这以后就刹不住车了。小张发现小学课程基本都很简单,于是在三年级上完后,又提前自学了四年级的课,考进了五年级。“孩子小学只读了三年,比其他学生早上了初中,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好看书。”张赛瑞的父亲说。 刚上初一时,只有1米3的身高,让他在同龄人里显得很扎眼。到初中后,这孩子玩散了心。读初中时,张赛瑞很喜欢趁着课间时间去打乒乓球,为此迟到过几次,班主任还为这个问题请过家长。小张13岁读了高中——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49年8月,是河南省最早的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进入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行列。学校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校园文化浓郁,学风校风良好,素质教育领先,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一大批重点大学的生源基地。刚进高中时,张赛瑞的成绩并不拔尖,在班里根本数不上。但张赛瑞有个优点,一旦决定要做一件事时,他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缺点,并且能修正自己的缺点。后来,他不断努力,积极求教,成绩直线上升,从高一时的全班40多名,升到高三时全班第一、第二名。 张赛瑞的高三班主任马宁远说,张赛瑞非常聪明,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学生。在学习中,他善于纠错,退步后就主动找老师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他还善于调节压力,各学科成绩平衡,不偏科。语文老师马老师说,张赛瑞虽然年龄小,文笔不是太出色,语言也不华丽,但作文立意高远,其中传达出的思想总是让人很温暖。今年高考,张赛瑞考了627分,成绩排在全省600多名,这一结果大大超乎他的预料。“我在学校不算成绩很拔尖的,之前只敢想五年制的, 没想到考上了八年制。”他说的五年制指的是医学本硕连读。他说,姥爷、姥姥、舅舅、姨妈全是医生,父母也都在当地卫校教书,从小耳濡目染,学医是“很自然的事”。出身杏林世家的张赛瑞在家庭教育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多严苛要求,家人总是给予他很大的自主权。家里藏书颇丰,但张赛瑞看书倒不是很杂。他从小立志从医,看的书也多与医学有关。家长给予他的更多的是引导,从未有强迫,即使初中时玩得发疯,致使落下学习,他仍然未受到苛责。张赛瑞从没参加培优,哪怕到了高三最紧张的阶段,也坚持11点钟以前睡觉。他表示,自己不是“神童”,也没有任何考试秘诀,“可能是学习效率比较高吧。”张赛瑞说。马老师说:“这孩子一直都是温润如玉,从来都不是学霸。”张赛瑞性格温和、阳光,虽然比其他同学小,但他们相处得都狠好。一起出去玩,也看不出他是一位“小老弟”。虽然只有15岁,但1米78的个子,沉稳的气质,让小张看上去和普通大学新生没什么两样。15岁本是刚上高中的年纪,就要来汉独立生活。张赛瑞的父母想跟着他一起来学校报到,却遭到了“阻拦”:“你们放心吧,我一个人能行”,但父母还是“尾随”他到了学校的报到点。这次来武汉上学,是他第一次出远门,父母对他还是信心十足:自理能力虽然需要锻炼,但他很愿意迎接各种挑战。毛老师认为,小学课程相对宽松,对于学有余力的早慧儿童来说,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比随大流的放马南山要好得多。如果能够在心性磨练方面也加强引导的话,早日成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小学跳级这种相对正常学习环境的方式比少年班这种特殊方式,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影响方面要好得多。专家学者们应该研究规范一下,以便有更多类似的孩子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