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曾伯怡调研税务工作落水狗

曾伯怡调研税务工作

新湖南客户端12月5日讯(张翼飞 伍莲姣)12月3日,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伯怡到市税务局调研,强调要提高站位,坚定信心决心,全力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曾伯怡一行来到办税服务大厅,详细了解税收改革、业务办理流程、便民办税服务等情况。2019年,因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减税降费、中美贸易摩擦等多方面影响,组织收入困难较大。截至11月,冷水江市财政口径收入只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预期目标的75.13%。下阶段,市税务局将坚持收入原则,全力依法规范征税收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税收工作保障,以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冷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曾伯怡指出,近年来,市税务局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亮点工作精彩纷呈,税务工作干出了品牌,形成了名片,为冷水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伯怡强调,税收关乎发展,连着民生,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细,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涵养税源,在稳定原有税源的基础上,全力挖掘税收增收潜力和空间,确保应收尽收;要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一支有担当、有作为、干净忠诚的税务队伍;要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推动税务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冷水江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元意参加调研。

友直

彭华松到市税务局调研:积极服务市场主体 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云邵阳客户端8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俊 通讯员 孙国俊)8月24日,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在市税务局调研时说,要积极服务市场主体,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为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贡献税务力量。今年来,邵阳市税务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积极推行11大类35个业务套餐和“一门、一窗、一次”服务,实现178个涉税费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窗口业务办理时间比机构改革前提速30%以上;大力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认真落实税务总局公布的185项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通过电子税务局办理各类业务21.89万笔,网上申报率达95.08%;坚定不移落实优惠政策,深入开展第29个税收宣传月活动,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多形式、全覆盖、不间断推送税收优惠政策。彭华松说,要强化各项举措,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迸发发展活力,从而实现“六稳”“六保”任务。要不断压减业务办理时间,针对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便民办税。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着力深化税费改革,做到应收尽收、应减尽减。要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打造税务铁军,以党建引领全盘工作,积极谋划税务发展大局。

曾琦

章周中到市税务局调研指导税收工作

图为调研座谈会现场。7月8日上午,市长章周中到市税务局调研指导税收工作。市委常委、桐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桂鹏陪同调研。在详细听取我市税务工作情况汇报后,章周中对税务部门有力度、有亮点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全市税务系统干部职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聚焦“六稳”“六保”具体任务要求,坚决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认真开展口罩行业税收专项辅导,上半年全市税收工作富有成效。就做好下半年税务工作,章周中强调:税务部门要围绕目标,依法征收,统筹好“落实减税降费”和“依法组织收入”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要优化税源结构、提高征管质量,对组织税收收入要有清醒的认识,充分考虑口罩一次性税收等相关因素,进一步夯实基础、辛勤工作,确保税收收入工作量稳质优;要强化服务,创新机制,在落实好“六稳”“六保”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分类、分户施策,开展欠税清理,摸清底数、制定计划,稳妥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工作,强化重点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扎实推进建安工程税收本地化。市政府办、桐城经开区、市财政局及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桐税)编辑:李海波 责任编辑:段长青

友谅

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财税科技行业规模将超1250亿

近日,第二届财税科技产业峰会(TTIS)在深圳召开,国内知名互联网数据第三方机构艾瑞咨询发布2020《中国财税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明确了“财税科技”的定义,并从行业发展现状、应用场景、积极意义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财税科技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该报告称,财税科技是以业财税智能化融合为目标,通过结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帮助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解决业务协作,持续提升财税运转效率,以及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商业应用技术。报告显示,传统财税管理数字化程度低,大量工作仍依靠传统人力资源支撑,难以避免出现财务效率低、业财税割裂、信息价值弱、合规风险高等问题。体系之间出现信息墙,无法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提供策略支撑。而科技赋能下的财税管理,对此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据介绍,从电子发票OFD电子文件格式推行,到数字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财税科技目前已经从数字化、自动化阶段,发展到智能化应用阶段,近几年在政策及技术加持下,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今,中国财税科技行业发展规模从233亿元上涨到1032亿元,预期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1265亿元,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报告显示,在成本控制方面,纸质发票平均每天能开具的数量不超过2000张,而同等量级电子发票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开具,极大降低了成本,其中行政费用降低了10倍。风险控制方面,财税科技数字化票据建立规范财税记录,能够规避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处罚风险,提升企业自身税务合规性,实时监控企业运营风险。运营优化方面,财税科技还深挖财务数据,进行实时更新,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减少财税工作滞后性,助力企业管理重心向业务端迁移,提升整体财务数据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收。该报告由高灯科技联手艾瑞咨询共同发布。高灯科技于2017年由腾讯投资成立,2018年,高灯联合腾讯、深圳市税务局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高灯科技董事长兼CEO高峡表示,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财税行业如何用科技驱动发展,用技术引领未来,真正实现让交易更真实,让竞争更公平,让信任更简单,是高灯科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惠施之才

走近和了解税收大数据

来源:海外网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州区税务局税务人员与文胜公司工作人员一起查看企业税收数据,指导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周琰摄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税务人员为基烁公司工作人员演示,如何通过“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发布供销需求信息。王勇摄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尉小宝(右)正与同事讨论数据分析报告。郭勇摄一张薄薄的增值税发票,蕴藏着经济运行的万千气象。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一张张发票记录下企业经营的宝贵数据,这些各行各业的数据汇聚起来,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可别小看这些税收数据。企业经营好不好、产业链条通不通、经济发展是否有活力,通过税收大数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用活用好税收大数据,既能帮助宏观经济决策,也能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近日,记者深入一家化肥生产企业、一条熔喷料产业链、一个税务局采访,看“活”起来的税收大数据如何服务经济发展。一家企业的故事:172万元退税款送上门“我们忘记申请留抵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2021年2月18日,大年初七。早上8点,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临泉路356号的办公大楼5层,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州区税务局干部李岩岩正和同事们对电脑上的税收大数据进行“体检”。提取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数据、与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申请纳税人名单比对……再熟悉不过的操作流程,李岩岩几下就弄好了。很快,电脑显示出几家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企业。“咦?这个文胜生物工程公司,不是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里吗,怎么没有申请退税?”因为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李岩岩早就对当地重点企业烂熟于心。发现“异常”的他立刻去隔壁办公室找税收管理员储大志,作为文胜公司的联系人,储大志对这家企业十分了解。“文胜公司怕是忘记申请了,咱们下午赶紧去一趟。”储大志说。彼时,在文胜公司的智能配肥车间里,3条生产线轰鸣运转。新厂区刚投入使用,产能充分释放,订单量也成倍增长,原料却“亮了红灯”。“买原料,得用钱啊。” 在厂区财务办公室里,文胜公司财务总监徐光正在和财务人员一起紧急开会——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告急了。对文胜公司来说,春耕前是生产旺季。令徐光没想到的是,产能增加了,现有的原料根本不够用,还得接着买。“新建厂区花费了大量资金,原料价格又出现上涨。”一边是订单量不断增长,一边是购买原料的资金告急,徐光不断摇头叹气。“不行就去银行贷款吧。”一位财务人员提出了建议。“等银行批下来,又要等一段时间,交货日就得往后推了,不行!”徐光反对。“要不,不接新订单了?”又有人提出。也被徐光否定了:“现在市场形势这么好,不接订单会丢掉很多客户。”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得抓紧寻找资金。“徐总监,我们给你们送钱来了!”储大志对着徐光开玩笑说。“大志,你又不是开银行的,哪来的钱?”看到在税务局工作的储大志和李岩岩到访,徐光很惊讶。“快看看,是不是这笔留抵退税忘了申请啊?”储大志把几页纸摆在了徐光桌上。“啊?我们还能享受这个政策?”这笔“意外之财”,出乎徐光意料。“你们前期购买了大量原料,但产品销售额却不高,账面就会趴着这笔应退税款。”储大志耐心解释起来,企业购买原料、设备等支出会形成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而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退还。“赶快填单子,申请退税!”徐光和财务人员兴奋起来。拿着文胜公司填好的申请单,李岩岩和储大志立刻回到税务局,通过绿色通道为文胜公司办理留抵退税。很快,172万元到账。“我们忘记申请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事后,徐光连连感慨。“企业采购、销售数据,在增值税发票系统里都很清晰。税收大数据分析,让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储大志笑着说,如今,每一个税收管理员背后,都有“李岩岩们”的大数据分析做强力支持,能动态掌握每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不仅如此,税务部门正在不断拓展税收大数据分析范围,不仅能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个性化涉税需求,还能轻松实现税费优惠政策辅导、应享未享税费政策提醒、涉税难题解决等。“公司上半年订单已排满了,一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全年翻了两倍。税收大数据帮了大忙!”徐光说。一条产业链的故事:上下游企业一拍即合“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2020年4月10日,广东东莞市。微风拂面,走在路上的程旭心情格外好。看着下游口罩企业订购的40吨聚丙烯熔喷料顺利发出,作为东莞市泰合塑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程旭长出了一口气。半个月前,他的企业差点遭遇一场“断链”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口罩原材料成了各家企业的紧俏物资,刚刚复工复产的泰合接到一批聚丙烯熔喷料订单。有订单在手本是好事,公司采购员却焦急地跑过来告诉程旭,“咱们一直合作的上游供应商都还没复工,这可怎么办啊?”接下来几天,程旭打了很多电话、找了很多朋友,采购员们也没日没夜四处联系,眼见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供应商却依然没有着落。“复工的企业还不太多,供应商短时间内怕是找不到了。”采购人员想放弃的念头愈发强烈,“程总,咱们的订单估计完不成了。”一边是下游客户频繁打电话催交货,一边是大海捞针找上游供应商没结果。“订单没法按时交付,不仅是延误交货赔钱的问题,还会损害企业信用,甚至可能就此丢掉长期合作的伙伴。”程旭压力倍增。几天后,好消息却从税务局传来了。“这个问题有办法解决!”电话那头,税收服务专员何深在电话里语气如常。他哪里知道,这通本是了解复工复产情况的例行电话,成了企业的“救命”热线。何深告诉程旭,广东税务部门刚刚上线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能帮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在何深辅导下,将信将疑的程旭立刻打开手机,通过“粤税通”小程序登录智联平台,完成注册后在“寻找货源”功能界面输入“聚丙烯熔喷料”进行查询筛选,一批近期销售过这种材料的供应商名单就出现了。“我在网上查过供应商,没有找到这些企业啊,税务局为啥能知道谁手中有原材料?”程旭感到好奇。“单个税收数据的信息量有限,但税务部门汇总了所有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链上的供需状况就比较清楚了。”何深进一步解释说。原来,作为智联平台的运营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通过对发票中的原材料商品名称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智能分词与模糊匹配,对供应商的产能产量、信用评级、需求强度、风险因素等信息进行综合计算,并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先级匹配排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我特意在‘地区筛选’功能里选了‘东莞市’,想着企业离得近采购方便些。”最终,程旭选中了东莞市基烁实业有限公司,立刻拨通了该公司总经理王勇的电话。此时的基烁公司也同样深受产业链不畅之苦。因疫情防控需要,基烁公司将几乎一半的生产线转产聚丙烯熔喷料,产品有了,却找不到买家。“聚丙烯熔喷料产量大幅提高,仓库都要堆满了,我们也发愁啊!”王勇说。接到程旭的电话,王勇特别高兴,两家一拍即合,一条口罩产业链由此打通。“我们很快谈妥了交易,总算给下游企业有了交代,他们可等着这批货生产口罩呢!”程旭说。从那以后,程旭便成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的常客。“之前若想找供应商都是靠熟人介绍、网上搜索,好比在大海里捞针,现在有了平台的帮助,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程旭感慨道。“年底一算账发现,去年全年销售额比2019年多了4倍呢。”提起企业逆风前行的经历,程旭特别自豪,“这不,现在的订单量也比去年这个时候多了百分之二三十。”“东莞地区制造业企业居多,产业链畅通对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尤为重要。”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吴文杰说,开发智联平台有助于解决企业原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堵点,为省内产业链供需双方打造双向展示的平台。“企业生产了什么材料、哪些企业销售过材料等等,都能通过税收大数据反映出来,税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借助智联平台畅通企业‘生命线’。”一个税务局的故事:税收指数助力把脉宏观经济“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2021年3月13日,周六。已是深夜,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大楼的一间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57,58,59,0点,开始。”周日0点,系统会自动开始增值税发票数据统计,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的技术人员会在一旁盯着,防止系统出现卡顿或异常。周日7点,大楼的另一间办公室里,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尉小宝早已坐在办公桌前,盘算着今天的工作计划,“差不多到8点,系统就能跑完这些数据,统计出总量了。”8点一到,数据果然就同步显示到尉小宝的电脑里。他迅速把数据按周、月、季度、年度以及同比、环比增幅等指标制作完成。此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验,比如,看看变化波幅是否正常,分析有没有假期、政策等特殊因素影响。9点45分,尉小宝完成检验工作,拿出图文兼具的详实报告。在经历了一系列严格审核程序后,尉小宝将局领导审完签字的报告电子版传送给省发改委。周一一早,这份报告要与其他重要经济数据一起报给省领导,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去年2月至今,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尉小宝的常态。帮企业解决涉税问题、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税收大数据在微观主体经营层面已经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但这座“富矿”能否在宏观经济层面发挥更大作用?税务部门很早就在思考,如何通过税收大数据更好地“观”经济,开发出能够助力把脉宏观经济的拳头产品。2020年,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指导下,山东税务部门创立了山东税收经济指数体系。“税收指数是通过深度分析征管数据、增值税发票数据、企业申报数据得来的,包含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发展指数、盈利指数、综合指数等一系列具体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纳税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变动趋势和盈利状况,当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谋。”山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刘伟说。很快,这套税收指数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去年4月,有数据显示,全省90%的企业已经开门营业。然而,税收指数反映出的情况却并不这么乐观。“90%的企业开门营业,并不意味着都能恢复生产,即使恢复生产,也可能销售得并不好……”通过分析税收指数各项具体指标,山东税务部门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很快,尉小宝和同事们写好了题为《规上工业企业复销好中趋缓亟待再加力》的报告。报告专门提出要重点关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一些未复销企业情况堪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国际油价变动对省内重点行业影响较大等。报告还发现,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库存积压严重、国际人流物流不畅等因素可能造成已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再次减产停产的风险,有的企业由于库存急剧攀升,不得不减少生产线生产,以缓解库存带来的资金占用压力;有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国外订单取消,出口转内销不畅,企业面临停产风险。报告上报后,省里开始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税务部门也继续通过税收大数据,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助力企业更好复工复产。从此,税收大数据在省内声名鹊起。去年5月底,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用税收大数据“说话”,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一揽子税收减免及精准服务政策的落地实施,山东省市场活力指数自3月份起明显好转,到4月份基本上回升到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目前,山东税务部门初步构建了税收指数体系,建立了每月结束后10日内发布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发展指数、综合指数,每季度申报期结束后5日内发布纳税主体盈利指数的固定工作机制,税收指数的编制明显增强了税收大数据服务大局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看到我们的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工作也更有干劲了,准备进一步深挖数据‘富矿’,让更多税收大数据‘开口说话’。”尉小宝说。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年来,税务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数据显示,到2020年年底,全国税务机关精准引导产销对接,已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成交项目超过400亿元,税收大数据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示,税务系统要用好用足税收大数据,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记者手记深挖数据“富矿” 释放发展潜力税收大数据是什么?它是让企业应急周转的“救命钱”,是使产业链上下畅通的“生命线”,还是能帮助宏观经济决策的“好参谋”。据国家税务总局介绍,从量上看,税收大数据涵盖近7000万企业纳税人和数亿自然人纳税人信息。从质上看,税收大数据既涵盖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覆盖各类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基本过程。每类数据均可细化到每位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可以细分成行业、地区、规模等不同维度。深挖税收数据“富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税收数据有价值,其他数据同样如此。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数据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的价值应当被充分重视。重视数据的价值,发现是基础,利用好更关键。当前,各部门各行业中还有一些好的数据没有被发现,或是利用得不充分。尤其是政府部门,更应主动加强数据挖掘和利用。深挖数据“富矿”,就应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抓住机会激活更多“沉睡”的数据资源。数据的生产渠道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加以分析、整理、应用,很可能就会像税收大数据一样大放异彩。我们期待,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记者 王观)《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2日 第 18 版)

画外音

上海税务大调研:纳税人提了哪些“考题”?

办税流程能不能再便捷一点?税收负担能不能再降一点?政策辅导能不能再细一点……大调研开局三个月来,上海市税务部门的“税务大调研问题管理系统”中记录了不少诸如此类的纳税人呼声。面对这些“考题”,上海市税务部门调研人员围绕纳税人的痛点、堵点,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社会热点、焦点,推出了相应举措。将税收政策“送货上门”“不少企业或由于核算制度不完善,或由于税收政策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导致相关优惠未能应享尽享。”这是松江区税务局在调研“G60科创走廊”时发现的初创期科技企业共性问题。为此,调研人员主动上门“开药方”,开设专场辅导会,鼓励企业根据政策导向优化财务核算,并制定《科创企业税收服务工作方案》,通过定点联系人制度,点对点精准服务企业涉税需求。“我公司既是高新技术企业,又刚通过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科技和税务部门能不能联合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的政府服务,让企业能更方便地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这原本只是上海南华机电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调研活动中的建议,最终得到了嘉定区税务局的回应。4月8日,嘉定区科委和税务部门对接,联手共建服务平台“嘉税宝科创基地”正式揭牌。基地整合了科委的主管部门优势和税务的专业服务优势,通过每季度举办一场科技和税收专题政策宣讲,以及不定期按需提供小班式、个性化专家服务,为企业打通科创发展的“关键一公里”,实现了科创企业按需“点单”,科委税务合作“上菜”的新型辅导模式。除了走访科技园区,上海市税务部门还通过与高校、实训基地共同搭建平台,为青年创新创业者提供税收支持。上海中医药大学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日前,上海市税务稽查四局调研了解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但学生却对企业实际开办和运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特别是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寻求辅导的意愿强烈。双方为此协商确立了服务学生“双创”的长效机制:由四局定期举办“双创”税收优惠专题讲座,学校则将讲座设为选修课,选修学分计入学生成绩册,借此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之路走得更稳、更远。杨浦区税务局在调研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时,与其初步达成共识,由税务部门专家团队进驻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挂牌组建 “税立方服务站”,通过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将税收政策、纳税服务送到创业者身边,营造优质的税收创业环境。一对一详解企业降税负难题近年来,新兴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崛起,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上海市税务部门在大调研中也采集了不少制造企业的需求呼声,他们普遍渴望在投资和发展过程中能“轻装上阵”,获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国大陆集团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嘉定区税务局在走访企业,交流未来发展规划时,发现母公司计划年内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调研组立即会同业务部门进行政策商讨,认定其增资方式和投资计划符合总局近期下发的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提前给境外投资者持续投资扩张吃了一颗定心丸。“根据集团前期董事会决议,母公司年内将增资1500万欧元,投资规模相应增加4500万欧元,单项次预计就可减少预提所得税1100余万元人民币。”企业副总裁福睿旭对此表示赞赏。他认为,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治理能力是吸引大陆集团不断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集团2017年在沪投资规模达到5亿元人民币,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元人民币,公司有信心在未来5年内成为大陆集团全球最大全资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日前就在开拓海外市场时,由于创新业态,遇到了不小的税收难题:企业自去年开始将出口业务作为重要战略,逐步进军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44个国家和地区。虽然企业产品系自主研发,但由于当地仅设试制车间,生产制造均由非独立核算的无锡分公司负责,若不能按照生产企业自产产品办理出口退税,将直接影响企业当前的资金运转。了解到企业的难处和困惑,杨浦区税务局“税立方”专家团队及上海市税务局相关处室人员亲赴现场调研,在实地了解、分析企业经营模式后,最终商讨认定其情况符合视同自产货物申报适用增值税以及消费税退(免)税政策,目前企业的退税审批流程已加速完成,首批退税金额合计5120万元,预计接下来总退税额将达到近1亿元。设立三农“专窗专车”“销售自产农产品是否征税,农民个人怎样开具发票?如何将更多创新要素引入农村,打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牌,从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这是上海市税务部门收集到的关乎“三农”的代表性问题。针对农户个人代开发票、专项政策咨询需求等税情民意,上海市税务局在奉贤分局试点建立“专窗专车+专项辅导+码上知道”机制,为农村、农户打造综合性服务方案。“专窗专车”是在办税服务厅设立“专窗”,为农民提供一对一、预约、延时等个性化服务;开通农忙季节“专车”,每周设“固定下乡日”服务进村,为农民办理代开发票和其他涉税事宜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打通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专项辅导”是将纳税人学堂开进农民的院子,进行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农户市场竞争力;“码上知道”是根据农户们的政策需求定制“二维码”,在调研开展中逐户发放,让农户扫码就可快速准确获取最新优惠政策信息。截止四月中旬,“专窗专车”、“专项辅导”已辅导农民近两百户。57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 实现纳税人“零次跑”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为纳税人便捷办税按下“加速键”?这不仅是大调研中收集最多的纳税人呼声诉求之一,也是上海市税务部门接下来“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申报对我们公司也算新鲜事物,财务对系统操作不太熟悉,经常为了核销进料加工手册加班加点。”上海板桥时装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青浦区税务局调研组抱怨。上海是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首个试点城市,而出口退税申报是首批上线项目。通过走访调研,调研组广泛收集出口企业在“单一窗口”上线初期的共性问题,由点及面,连续组织区内千余户出口企业先后开展了24场“单一窗口”定向培训。至3月份申报截止日,参与首期试点的268户企业已顺利通过单一窗口完成申报工作,申报成功率达99.3%。“企业申请扶持资金,员工个人办理出国签证,这些事项都需要提供税收完税证明,但我们只能到自己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有时为了这一个完税证明,还要专门跑一趟,费时又费力。” 这也是调研中经常能听到的“吐槽”。为此,上海市税务部门于4月1日推出了《税收完税证明》(文书式)网上办,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税收完税证明。半个月来,通过网上打印的凭证已达到了17000余份。日前,上海市税务局还召开发布会,正式推行“最多跑一次”清单,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办理清单内的5大类101个涉税事项,最多只需要到税务机关跑一次,其中,57项事项已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了纳税人的办税“零次跑”。上海市税务局表示,接下来,上海市税务部门将继续以大调研为助力,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把该管的管好,更把该放的放掉”,推动纳税服务品质“更优”。同时,进一步发挥好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大力度培育优质税源,推动税收营商环境“更优”。

爱希望

税务总局: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 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车柯蒙)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主任兼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荣海楼在发布会上表示,税收大数据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的优势,记载着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状况,能够较为迅速全面准确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荣海楼指出,近年来,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税收大数据建设和应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税务总局党委提出“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的要求,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全力支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服务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挥数据搭桥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运用增值税发票数据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精准定位受疫情影响购销衔接不畅的重点企业及其主要业务关联方,促进供需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实现对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针对性开展帮扶,支持企业发展。二是精准定位需求促进减税降费落地落细。依托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主动宣传辅导,实时跟踪监测,确保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最准精度直达市场主体。刚才蔡司长介绍去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5万亿元,大数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客观反映经济运行情况服务决策。税收大数据既能够及时监测复工复产进程服务市场主体,也可以客观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辅助经济决策。荣海楼表示,税收大数据蕴藏着巨大潜能。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深化数据共享,改进数据算法,进一步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重点围绕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精选分析选题,深挖数据反映的经济规律和特征,持续打造权威性、可信度高的税收经济分析产品,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更好服务宏观经济决策。

虽多

走近和了解税收大数据(深度观察)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一张薄薄的增值税发票,蕴藏着经济运行的万千气象。 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一张张发票记录下企业经营的宝贵数据,这些各行各业的数据汇聚起来,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 可别小看这些税收数据。企业经营好不好、产业链条通不通、经济发展是否有活力,通过税收大数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用活用好税收大数据,既能帮助宏观经济决策,也能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近日,记者深入一家化肥生产企业、一条熔喷料产业链、一个税务局采访,看“活”起来的税收大数据如何服务经济发展。 一家企业的故事: 172万元退税款送上门 “我们忘记申请留抵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 2021年2月18日,大年初七。 早上8点,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临泉路356号的办公大楼5层,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州区税务局干部李岩岩正和同事们对电脑上的税收大数据进行“体检”。 提取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数据、与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申请纳税人名单比对……再熟悉不过的操作流程,李岩岩几下就弄好了。很快,电脑显示出几家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企业。 “咦?这个文胜生物工程公司,不是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里吗,怎么没有申请退税?”因为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李岩岩早就对当地重点企业烂熟于心。 发现“异常”的他立刻去隔壁办公室找税收管理员储大志,作为文胜公司的联系人,储大志对这家企业十分了解。“文胜公司怕是忘记申请了,咱们下午赶紧去一趟。”储大志说。 彼时,在文胜公司的智能配肥车间里,3条生产线轰鸣运转。新厂区刚投入使用,产能充分释放,订单量也成倍增长,原料却“亮了红灯”。 “买原料,得用钱啊。” 在厂区财务办公室里,文胜公司财务总监徐光正在和财务人员一起紧急开会——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告急了。 对文胜公司来说,春耕前是生产旺季。令徐光没想到的是,产能增加了,现有的原料根本不够用,还得接着买。 “新建厂区花费了大量资金,原料价格又出现上涨。”一边是订单量不断增长,一边是购买原料的资金告急,徐光不断摇头叹气。 “不行就去银行贷款吧。”一位财务人员提出了建议。“等银行批下来,又要等一段时间,交货日就得往后推了,不行!”徐光反对。 “要不,不接新订单了?”又有人提出。也被徐光否定了:“现在市场形势这么好,不接订单会丢掉很多客户。”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得抓紧寻找资金。 “徐总监,我们给你们送钱来了!”储大志对着徐光开玩笑说。 “大志,你又不是开银行的,哪来的钱?”看到在税务局工作的储大志和李岩岩到访,徐光很惊讶。 “快看看,是不是这笔留抵退税忘了申请啊?”储大志把几页纸摆在了徐光桌上。“啊?我们还能享受这个政策?”这笔“意外之财”,出乎徐光意料。 “你们前期购买了大量原料,但产品销售额却不高,账面就会趴着这笔应退税款。”储大志耐心解释起来,企业购买原料、设备等支出会形成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而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退还。 “赶快填单子,申请退税!”徐光和财务人员兴奋起来。 拿着文胜公司填好的申请单,李岩岩和储大志立刻回到税务局,通过绿色通道为文胜公司办理留抵退税。很快,172万元到账。 “我们忘记申请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事后,徐光连连感慨。 “企业采购、销售数据,在增值税发票系统里都很清晰。税收大数据分析,让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储大志笑着说,如今,每一个税收管理员背后,都有“李岩岩们”的大数据分析做强力支持,能动态掌握每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 不仅如此,税务部门正在不断拓展税收大数据分析范围,不仅能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个性化涉税需求,还能轻松实现税费优惠政策辅导、应享未享税费政策提醒、涉税难题解决等。 “公司上半年订单已排满了,一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全年翻了两倍。税收大数据帮了大忙!”徐光说。 一条产业链的故事: 上下游企业一拍即合 “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 2020年4月10日,广东东莞市。微风拂面,走在路上的程旭心情格外好。 看着下游口罩企业订购的40吨聚丙烯熔喷料顺利发出,作为东莞市泰合塑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程旭长出了一口气。半个月前,他的企业差点遭遇一场“断链”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口罩原材料成了各家企业的紧俏物资,刚刚复工复产的泰合接到一批聚丙烯熔喷料订单。有订单在手本是好事,公司采购员却焦急地跑过来告诉程旭,“咱们一直合作的上游供应商都还没复工,这可怎么办啊?” 接下来几天,程旭打了很多电话、找了很多朋友,采购员们也没日没夜四处联系,眼见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供应商却依然没有着落。 “复工的企业还不太多,供应商短时间内怕是找不到了。”采购人员想放弃的念头愈发强烈,“程总,咱们的订单估计完不成了。” 一边是下游客户频繁打电话催交货,一边是大海捞针找上游供应商没结果。“订单没法按时交付,不仅是延误交货赔钱的问题,还会损害企业信用,甚至可能就此丢掉长期合作的伙伴。”程旭压力倍增。 几天后,好消息却从税务局传来了。 “这个问题有办法解决!”电话那头,税收服务专员何深在电话里语气如常。他哪里知道,这通本是了解复工复产情况的例行电话,成了企业的“救命”热线。 何深告诉程旭,广东税务部门刚刚上线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能帮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在何深辅导下,将信将疑的程旭立刻打开手机,通过“粤税通”小程序登录智联平台,完成注册后在“寻找货源”功能界面输入“聚丙烯熔喷料”进行查询筛选,一批近期销售过这种材料的供应商名单就出现了。 “我在网上查过供应商,没有找到这些企业啊,税务局为啥能知道谁手中有原材料?”程旭感到好奇。 “单个税收数据的信息量有限,但税务部门汇总了所有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链上的供需状况就比较清楚了。”何深进一步解释说。原来,作为智联平台的运营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通过对发票中的原材料商品名称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智能分词与模糊匹配,对供应商的产能产量、信用评级、需求强度、风险因素等信息进行综合计算,并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先级匹配排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我特意在‘地区筛选’功能里选了‘东莞市’,想着企业离得近采购方便些。”最终,程旭选中了东莞市基烁实业有限公司,立刻拨通了该公司总经理王勇的电话。 此时的基烁公司也同样深受产业链不畅之苦。因疫情防控需要,基烁公司将几乎一半的生产线转产聚丙烯熔喷料,产品有了,却找不到买家。“聚丙烯熔喷料产量大幅提高,仓库都要堆满了,我们也发愁啊!”王勇说。 接到程旭的电话,王勇特别高兴,两家一拍即合,一条口罩产业链由此打通。“我们很快谈妥了交易,总算给下游企业有了交代,他们可等着这批货生产口罩呢!”程旭说。 从那以后,程旭便成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的常客。“之前若想找供应商都是靠熟人介绍、网上搜索,好比在大海里捞针,现在有了平台的帮助,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程旭感慨道。 “年底一算账发现,去年全年销售额比2019年多了4倍呢。”提起企业逆风前行的经历,程旭特别自豪,“这不,现在的订单量也比去年这个时候多了百分之二三十。” “东莞地区制造业企业居多,产业链畅通对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尤为重要。”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吴文杰说,开发智联平台有助于解决企业原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堵点,为省内产业链供需双方打造双向展示的平台。“企业生产了什么材料、哪些企业销售过材料等等,都能通过税收大数据反映出来,税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借助智联平台畅通企业‘生命线’。” 一个税务局的故事: 税收指数助力把脉宏观经济 “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 2021年3月13日,周六。 已是深夜,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大楼的一间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57,58,59,0点,开始。”周日0点,系统会自动开始增值税发票数据统计,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的技术人员会在一旁盯着,防止系统出现卡顿或异常。 周日7点,大楼的另一间办公室里,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尉小宝早已坐在办公桌前,盘算着今天的工作计划,“差不多到8点,系统就能跑完这些数据,统计出总量了。” 8点一到,数据果然就同步显示到尉小宝的电脑里。他迅速把数据按周、月、季度、年度以及同比、环比增幅等指标制作完成。此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验,比如,看看变化波幅是否正常,分析有没有假期、政策等特殊因素影响。 9点45分,尉小宝完成检验工作,拿出图文兼具的详实报告。在经历了一系列严格审核程序后,尉小宝将局领导审完签字的报告电子版传送给省发改委。周一一早,这份报告要与其他重要经济数据一起报给省领导,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去年2月至今,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尉小宝的常态。 帮企业解决涉税问题、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税收大数据在微观主体经营层面已经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但这座“富矿”能否在宏观经济层面发挥更大作用?税务部门很早就在思考,如何通过税收大数据更好地“观”经济,开发出能够助力把脉宏观经济的拳头产品。 2020年,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指导下,山东税务部门创立了山东税收经济指数体系。“税收指数是通过深度分析征管数据、增值税发票数据、企业申报数据得来的,包含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发展指数、盈利指数、综合指数等一系列具体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纳税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变动趋势和盈利状况,当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谋。”山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刘伟说。 很快,这套税收指数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去年4月,有数据显示,全省90%的企业已经开门营业。然而,税收指数反映出的情况却并不这么乐观。 “90%的企业开门营业,并不意味着都能恢复生产,即使恢复生产,也可能销售得并不好……”通过分析税收指数各项具体指标,山东税务部门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很快,尉小宝和同事们写好了题为《规上工业企业复销好中趋缓亟待再加力》的报告。 报告专门提出要重点关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一些未复销企业情况堪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国际油价变动对省内重点行业影响较大等。报告还发现,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库存积压严重、国际人流物流不畅等因素可能造成已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再次减产停产的风险,有的企业由于库存急剧攀升,不得不减少生产线生产,以缓解库存带来的资金占用压力;有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国外订单取消,出口转内销不畅,企业面临停产风险。 报告上报后,省里开始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税务部门也继续通过税收大数据,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助力企业更好复工复产。 从此,税收大数据在省内声名鹊起。去年5月底,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用税收大数据“说话”,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一揽子税收减免及精准服务政策的落地实施,山东省市场活力指数自3月份起明显好转,到4月份基本上回升到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 目前,山东税务部门初步构建了税收指数体系,建立了每月结束后10日内发布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发展指数、综合指数,每季度申报期结束后5日内发布纳税主体盈利指数的固定工作机制,税收指数的编制明显增强了税收大数据服务大局的指向性和精准性。 “看到我们的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工作也更有干劲了,准备进一步深挖数据‘富矿’,让更多税收大数据‘开口说话’。”尉小宝说。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年来,税务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数据显示,到2020年年底,全国税务机关精准引导产销对接,已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成交项目超过400亿元,税收大数据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 “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示,税务系统要用好用足税收大数据,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 ■记者手记 深挖数据“富矿” 释放发展潜力 税收大数据是什么?它是让企业应急周转的“救命钱”,是使产业链上下畅通的“生命线”,还是能帮助宏观经济决策的“好参谋”。 据国家税务总局介绍,从量上看,税收大数据涵盖近7000万企业纳税人和数亿自然人纳税人信息。从质上看,税收大数据既涵盖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也覆盖各类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基本过程。每类数据均可细化到每位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可以细分成行业、地区、规模等不同维度。深挖税收数据“富矿”,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税收数据有价值,其他数据同样如此。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数据为五大生产要素之一,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的价值应当被充分重视。 重视数据的价值,发现是基础,利用好更关键。当前,各部门各行业中还有一些好的数据没有被发现,或是利用得不充分。尤其是政府部门,更应主动加强数据挖掘和利用。深挖数据“富矿”,就应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等,抓住机会激活更多“沉睡”的数据资源。数据的生产渠道可能各不相同,但如果加以分析、整理、应用,很可能就会像税收大数据一样大放异彩。 我们期待,数据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在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

望之畅然

「人民日报」走近和了解税收大数据

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州区税务局税务人员与文胜公司工作人员一起查看企业税收数据,指导企业办理留抵退税。(周琰 摄)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税务人员为基烁公司工作人员演示,如何通过“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发布供销需求信息。(王勇 摄)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尉小宝(右)正与同事讨论数据分析报告。(郭勇 摄)一张薄薄的增值税发票,蕴藏着经济运行的万千气象。企业有生产就有销售,有销售就要开具增值税发票,一张张发票记录下企业经营的宝贵数据,这些各行各业的数据汇聚起来,反映出中国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可别小看这些税收数据。企业经营好不好、产业链条通不通、经济发展是否有活力,通过税收大数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用活用好税收大数据,既能帮助宏观经济决策,也能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近日,记者深入一家化肥生产企业、一条熔喷料产业链、一个税务局采访,看“活”起来的税收大数据如何服务经济发展。一家企业的故事:172万元退税款送上门“我们忘记申请留抵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2021年2月18日,大年初七。早上8点,在安徽阜阳市颍州区临泉路356号的办公大楼5层,国家税务总局阜阳市颍州区税务局干部李岩岩正和同事们对电脑上的税收大数据进行“体检”。提取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数据、与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申请纳税人名单比对……再熟悉不过的操作流程,李岩岩几下就弄好了。很快,电脑显示出几家可能存在“异常”情况的企业。“咦?这个文胜生物工程公司,不是在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里吗,怎么没有申请退税?”因为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李岩岩早就对当地重点企业烂熟于心。发现“异常”的他立刻去隔壁办公室找税收管理员储大志,作为文胜公司的联系人,储大志对这家企业十分了解。“文胜公司怕是忘记申请了,咱们下午赶紧去一趟。”储大志说。彼时,在文胜公司的智能配肥车间里,3条生产线轰鸣运转。新厂区刚投入使用,产能充分释放,订单量也成倍增长,原料却“亮了红灯”。“买原料,得用钱啊。”在厂区财务办公室里,文胜公司财务总监徐光正在和财务人员一起紧急开会——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告急了。对文胜公司来说,春耕前是生产旺季。令徐光没想到的是,产能增加了,现有的原料根本不够用,还得接着买。“新建厂区花费了大量资金,原料价格又出现上涨。”一边是订单量不断增长,一边是购买原料的资金告急,徐光不断摇头叹气。“不行就去银行贷款吧。”一位财务人员提出了建议。“等银行批下来,又要等一段时间,交货日就得往后推了,不行!”徐光反对。“要不,不接新订单了?”又有人提出。也被徐光否定了:“现在市场形势这么好,不接订单会丢掉很多客户。”讨论来讨论去,还是得抓紧寻找资金。“徐总监,我们给你们送钱来了!”储大志对着徐光开玩笑说。“大志,你又不是开银行的,哪来的钱?”看到在税务局工作的储大志和李岩岩到访,徐光很惊讶。“快看看,是不是这笔留抵退税忘了申请啊?”储大志把几页纸摆在了徐光桌上。“啊?我们还能享受这个政策?”这笔“意外之财”,出乎徐光意料。“你们前期购买了大量原料,但产品销售额却不高,账面就会趴着这笔应退税款。”储大志耐心解释起来,企业购买原料、设备等支出会形成可以抵扣的进项增值税,而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予以退还。“赶快填单子,申请退税!”徐光和财务人员兴奋起来。拿着文胜公司填好的申请单,李岩岩和储大志立刻回到税务局,通过绿色通道为文胜公司办理留抵退税。很快,172万元到账。“我们忘记申请退税,税务部门主动提醒,比企业还了解企业,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事后,徐光连连感慨。“企业采购、销售数据,在增值税发票系统里都很清晰。税收大数据分析,让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储大志笑着说,如今,每一个税收管理员背后,都有“李岩岩们”的大数据分析做强力支持,能动态掌握每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不仅如此,税务部门正在不断拓展税收大数据分析范围,不仅能实时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个性化涉税需求,还能轻松实现税费优惠政策辅导、应享未享税费政策提醒、涉税难题解决等。“公司上半年订单已排满了,一季度销售额比去年全年翻了两倍。税收大数据帮了大忙!”徐光说。一条产业链的故事:上下游企业一拍即合“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2020年4月10日,广东东莞市。微风拂面,走在路上的程旭心情格外好。看着下游口罩企业订购的40吨聚丙烯熔喷料顺利发出,作为东莞市泰合塑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程旭长出了一口气。半个月前,他的企业差点遭遇一场“断链”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口罩原材料成了各家企业的紧俏物资,刚刚复工复产的泰合接到一批聚丙烯熔喷料订单。有订单在手本是好事,公司采购员却焦急地跑过来告诉程旭,“咱们一直合作的上游供应商都还没复工,这可怎么办啊?”接下来几天,程旭打了很多电话、找了很多朋友,采购员们也没日没夜四处联系,眼见交货日期一天天临近,供应商却依然没有着落。“复工的企业还不太多,供应商短时间内怕是找不到了。”采购人员想放弃的念头愈发强烈,“程总,咱们的订单估计完不成了。”一边是下游客户频繁打电话催交货,一边是大海捞针找上游供应商没结果。“订单没法按时交付,不仅是延误交货赔钱的问题,还会损害企业信用,甚至可能就此丢掉长期合作的伙伴。”程旭压力倍增。几天后,好消息却从税务局传来了。“这个问题有办法解决!”电话那头,税收服务专员何深在电话里语气如常。他哪里知道,这通本是了解复工复产情况的例行电话,成了企业的“救命”热线。何深告诉程旭,广东税务部门刚刚上线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能帮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业链。在何深辅导下,将信将疑的程旭立刻打开手机,通过“粤税通”小程序登录智联平台,完成注册后在“寻找货源”功能界面输入“聚丙烯熔喷料”进行查询筛选,一批近期销售过这种材料的供应商名单就出现了。“我在网上查过供应商,没有找到这些企业啊,税务局为啥能知道谁手中有原材料?”程旭感到好奇。“单个税收数据的信息量有限,但税务部门汇总了所有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链上的供需状况就比较清楚了。”何深进一步解释说。原来,作为智联平台的运营者,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通过对发票中的原材料商品名称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智能分词与模糊匹配,对供应商的产能产量、信用评级、需求强度、风险因素等信息进行综合计算,并结合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先级匹配排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我特意在‘地区筛选’功能里选了‘东莞市’,想着企业离得近采购方便些。”最终,程旭选中了东莞市基烁实业有限公司,立刻拨通了该公司总经理王勇的电话。此时的基烁公司也同样深受产业链不畅之苦。因疫情防控需要,基烁公司将几乎一半的生产线转产聚丙烯熔喷料,产品有了,却找不到买家。“聚丙烯熔喷料产量大幅提高,仓库都要堆满了,我们也发愁啊!”王勇说。接到程旭的电话,王勇特别高兴,两家一拍即合,一条口罩产业链由此打通。“我们很快谈妥了交易,总算给下游企业有了交代,他们可等着这批货生产口罩呢!”程旭说。从那以后,程旭便成了“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的常客。“之前若想找供应商都是靠熟人介绍、网上搜索,好比在大海里捞针,现在有了平台的帮助,再也不用为找不到供应商发愁了,产业链一下子活了起来。”程旭感慨道。“年底一算账发现,去年全年销售额比2019年多了4倍呢。”提起企业逆风前行的经历,程旭特别自豪,“这不,现在的订单量也比去年这个时候多了百分之二三十。”“东莞地区制造业企业居多,产业链畅通对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尤为重要。”国家税务总局东莞市税务局总会计师吴文杰说,开发智联平台有助于解决企业原料供应不畅、上下游产销脱节等关键堵点,为省内产业链供需双方打造双向展示的平台。“企业生产了什么材料、哪些企业销售过材料等等,都能通过税收大数据反映出来,税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借助智联平台畅通企业‘生命线’。”一个税务局的故事:税收指数助力把脉宏观经济“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2021年3月13日,周六。已是深夜,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办公大楼的一间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57,58,59,0点,开始。”周日0点,系统会自动开始增值税发票数据统计,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的技术人员会在一旁盯着,防止系统出现卡顿或异常。周日7点,大楼的另一间办公室里,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尉小宝早已坐在办公桌前,盘算着今天的工作计划,“差不多到8点,系统就能跑完这些数据,统计出总量了。”8点一到,数据果然就同步显示到尉小宝的电脑里。他迅速把数据按周、月、季度、年度以及同比、环比增幅等指标制作完成。此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检验,比如,看看变化波幅是否正常,分析有没有假期、政策等特殊因素影响。9点45分,尉小宝完成检验工作,拿出图文兼具的详实报告。在经历了一系列严格审核程序后,尉小宝将局领导审完签字的报告电子版传送给省发改委。周一一早,这份报告要与其他重要经济数据一起报给省领导,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去年2月至今,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成为尉小宝的常态。帮企业解决涉税问题、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税收大数据在微观主体经营层面已经体现出很高的价值,但这座“富矿”能否在宏观经济层面发挥更大作用?税务部门很早就在思考,如何通过税收大数据更好地“观”经济,开发出能够助力把脉宏观经济的拳头产品。2020年,在国家税务总局的指导下,山东税务部门创立了山东税收经济指数体系。“税收指数是通过深度分析征管数据、增值税发票数据、企业申报数据得来的,包含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发展指数、盈利指数、综合指数等一系列具体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纳税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变动趋势和盈利状况,当好宏观经济决策的参谋。”山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主任科员刘伟说。很快,这套税收指数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去年4月,有数据显示,全省90%的企业已经开门营业。然而,税收指数反映出的情况却并不这么乐观。“90%的企业开门营业,并不意味着都能恢复生产,即使恢复生产,也可能销售得并不好……”通过分析税收指数各项具体指标,山东税务部门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很快,尉小宝和同事们写好了题为《规上工业企业复销好中趋缓亟待再加力》的报告。报告专门提出要重点关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如一些未复销企业情况堪忧、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国际油价变动对省内重点行业影响较大等。报告还发现,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库存积压严重、国际人流物流不畅等因素可能造成已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再次减产停产的风险,有的企业由于库存急剧攀升,不得不减少生产线生产,以缓解库存带来的资金占用压力;有的出口型企业,由于国外订单取消,出口转内销不畅,企业面临停产风险。报告上报后,省里开始着手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税务部门也继续通过税收大数据,进一步打通产业链,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助力企业更好复工复产。从此,税收大数据在省内声名鹊起。去年5月底,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始用税收大数据“说话”,准确反映经济运行状况。“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以及一揽子税收减免及精准服务政策的落地实施,山东省市场活力指数自3月份起明显好转,到4月份基本上回升到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目前,山东税务部门初步构建了税收指数体系,建立了每月结束后10日内发布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发展指数、综合指数,每季度申报期结束后5日内发布纳税主体盈利指数的固定工作机制,税收指数的编制明显增强了税收大数据服务大局的指向性和精准性。“看到我们的税收指数成了发布会上的‘明星’,帮企业解决了诸多难题,我们打心底里高兴,工作也更有干劲了,准备进一步深挖数据‘富矿’,让更多税收大数据‘开口说话’。”尉小宝说。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近年来,税务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提升税收治理现代化水平。数据显示,到2020年年底,全国税务机关精准引导产销对接,已累计帮助企业实现成交项目超过400亿元,税收大数据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利器”。“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示,税务系统要用好用足税收大数据,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网站纠错 【来源:人民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武夷

胡选坤到区税务局调研税收工作

5月27日,区委书记胡选坤到区税务局调研税收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办公室主任李学光,副区长崔庆宏参加调研。座谈会上,胡选坤认真听取区税务局工作情况汇报,并在与班子成员就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后指出,近年来,区税务局紧紧围绕全区税收工作大局,严格贯彻执行地方税收征管制度,工作有热情、有激情、有成效,切实履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职责,为沾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税收支持。胡选坤要求,要创新思维,树立大局意识,把税收工作提升到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来,结合工作实际,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当好经济发展的参谋助手。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吃透家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努力实现税务工作年年有进步。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以不变应万变,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税收任务。要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发扬盯管跟精神,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抓好各项税收工作。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培植税源,强化严征细管,做好税收服务工作,营造优质营商环境。要以经营的理念突破发展,盘活资源撬动发展,多措并举,全力破解财政收支矛盾,逐步化解金融风险。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担当、务实、创新、守规矩的税务干部队伍。要继续弘扬优良的工作作风,维护好班子团结稳定,营造良好的干事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座谈会结束后,胡选坤一行到办税服务大厅,详细了解办税工作情况,并叮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饱满的热情为纳税人提供周到的服务。记者:陈克天 通讯员:万鹏 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