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7种就业方向。看谁还说法律人不好就业!越迹

法律硕士、法学硕士7种就业方向。看谁还说法律人不好就业!

读研究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关于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就业方向,天任启航考研培训班袁老师给大家列了以下6种。一、国家公务员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也是当代年轻人最向往的工作了,工作轻松,福利待遇好,不用担心丢工作,直到退休年龄以后过过旅旅游、跳跳舞的日子。天任启航法硕考研二、法官、检察官法律人的最高荣耀。学法律的同学如果能进检察院和法院,当然是极好的选择,尤其是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之地。不过,如果同学们真的有这个打算,你得做好心理准备了!不仅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还需要通过司法考试,这样才能够在检察院和法院争得一席之地。但是,竞争之激烈、之残酷!大家可自行脑补!假如你很幸运地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那么请告诉老师,老师可能想转发一下你这条锦鲤!假如你很幸运地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同时很不幸的没有通过司法考试,那没关系!你可以先进入检察院或法院做一个行政人员或后勤人员,司法考试,慢慢来!天任启航法硕考研三、律师律师来说的话,是法律人的第二顺位好职业!为国为民,匡扶正义!进入律师事务所是不少法律硕士的选择,自由,不受限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考生可能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首先,你应该通过司法考试;其次,你要在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做一年的实习生;之后,你可以申请成为执业律师。申请成功,你将会获得司法部颁发的执业律师证。这个时候,你将成为货真价实的律师!天任启航法硕考研四、公司法务相比于检察官、法官和律师来说,进入公司做法务就没有太高的要求了,假如你的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都没有通过,那么你就可以找一家待遇不错的公司做法务。主要是处理公司内部的法律事务,比如: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起草合同、谈判之类的。不过,相较于检察官、法官和律师,公司法务的前途不算太好,一般是从公司法务做起,然后是法务经理,直到法务总监。央企的法律总监的待遇和副总相同。同学们,冲呀!天任启航法硕考研五、读博法律硕士、法学硕士都可以读博,读完就可以像胡一菲一样,向博士后进发。你绝对是公园相亲角里,爸爸妈妈最喜欢的一款啦!六、自主创业谁还没个梦想不是?有梦想,趁年轻,大胆的去实现吧!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规划工作室的未来发展,招兵买马。当然呀,招兵买马需要money的支持呀!没关系,国家特别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去干吧!去实现梦想!要不只能像赵雷一样,依然奔波在风雨的街头!天任启航法硕考研以上就是法律硕士、法学硕士的7种就业方向,还有不明白的同学请告诉袁老师!锦鲤体质的优先回复!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濑

他们是谁?

把“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在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点亮学生逐梦的路用水滴石穿的坚持陪伴学生奋勇前行他们是陪伴在小贝壳身边的“引路人”是时刻陪伴、分忧解难的“暖心人”更是我们的“家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辅导员”今天,让我们走进2020年十佳辅导员去探寻他们的故事以“坚持”为基,谱写学生工作新篇章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牛小萌牛小萌,男,中共党员,汉族,1993年5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6年9月起从事辅导员工作,2020年6月正式留校任职。先后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本科2016级(170人)辅导员、本科2019级(147人)辅导员。负责学院新闻宣传、学生资助、社会实践等专项工作。“坚持”善用工科思维,凡事理逻辑、明因果。主动结合专业特点,推行“党建+专业”的服务模式,将专业实践内容带到党支部活动中。“坚持”缜密细致,注重工作细节。在工作中推行多维度学生骨干联动机制,发挥班导师、辅导员在学生骨干“选、培、用”环节的关键作用,提升骨干主观能动性。“坚持”走进、走近学生。搭建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团学组织、宿舍集体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构建“班委责任制”,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铸魂、赋能、强基用全方位的关照助力学生成才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白佳鑫白佳鑫,女,汉族,中共党员,1992年3月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博士生辅导员,研工组长、就业指导专任教师。曾任学院2019级硕士生辅导员,先后负责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研究生学工等专项工作,辅导学生近425人。铸魂:在工作中坚持党建全面引领,大力推动当班团一体化建设并创新开展党建活动,提升思政工作引力;深入推进“红色1+1”活动,与北京市盲人学校第三党支部共建,增强思政工作活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原则、一项标准、一次仪式狠抓落实。赋能:构建本科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实现“学业发展、适应融入、梦想启航”的初步奠基;推动多层次学业辅导模式落地,用深度辅导击破问题;引导做好毕业就业教育,组织“学姐学长说”线上就业经验分享会。强基:创新“一人一策”处理模式,形成“多对一‘的工作模式助力问题疏解;充分发掘学生骨干的潜能与对接功能,助力全方面发展。用正心诚意的“温暖”灌溉希望的种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姚惠迎姚惠迎,女,汉族,中共党员,1995年8月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读。2016年10月工作保研,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先后负责学院新闻宣传、学生党建、理论研究等专项工作。暖“初心”—绽放青春理想: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她强调“自律、自信、自强”,带领材料学子凝聚强国共识,描绘发展蓝图;运营“姚姚有期·伟伟道来”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发挥网络思政的实效性;带领材本17级联合党支部与北京市西葫芦峪村开展红色“1+1”结对共建,用实际行动引导材料学子服务基层,强化责任担当。暖“人心”—汇聚材子星光:构建“集体笃学-宿舍促学-小组导学”的班级学习模式,为学生制作成绩分析白皮书、学业情况跟踪表,助力学业发展;注重生涯规划,及时追踪更新学生毕业去向台账,一对一指导简历修改,形成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注重学生心理安全,一方面持续走访宿舍将约谈情况记录成册,一方面形成家校联动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做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的辅导员机械工程学院 许文茂许文茂,男,中共党员,汉族,1993年4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8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学工组长、本科生2018级辅导员。先后负责学院评奖评优、学风建设、学生党建、团委等专项工作。管理履责有力度:通过建立骨干联系学生机制,将学生管理工作向下延伸;重点学生一人一案,定期进行深度辅导,建立家校联系,全面展开家校教育,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安全防护网。思想引领有深度:创新授课方式、课程内容和课堂形式,形成以“反转课堂”为核心,启发式教学为辅助的对话课新模式;通过“求实培优”打造头雁队伍,制定积极分子考察积分制、学生党员评星定级制,量化考核学习效果,提升党员培养质量。指导关怀有温度:根据不同学生的成长特点差异化做好能力培养,并按照不同阶段重点,开展学风年级会、专业认知参观等工作;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取得全球职业规划师认证,利用专业技能面向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专项工作有效度:按照“一到位七有力”的原则,构建学院“1234”规范化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做有温度、有方法、有担当的伴行者机械工程学院 范兴乐范兴乐,男,汉族,中共党员,1995年12月生,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2017年10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本科2018级辅导员,先后负责学院新闻宣传、招生等专项工作。有温度:他主张用思想启迪思想,带领学生深入扶贫一线、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国庆盛典服务保障工作,引领学生在经历与奉献中上好“生动实践的爱国主义思政课”;他主张用成长陪伴成长,用一本手册、一系列交流会、一本就业推进台账为学生保驾护航。有方法:骨干培养“一体系”—学风建设“两手抓”—创新创业“三步走”。从构建学生骨干 “选拔-培养-评价”良性发展闭环到“专业小组”制度再到创意启发、创新引导、创业孵化“三创融合”,实现骨干培养、学风建设、创新创业的覆盖性帮助。有担当:在家校沟通上,他撰写《学生发展要点》、邀请家长参与“开学第一课”,加强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认知;他引导健全覆盖全院师生的全媒体神经网络,推进网络思政进一步发展;他主动参与到招生工作中,以“点线面”的方式推动精准化招生。做学生的保障人、领路人、守护人、启航人助力梦想再度飞扬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薛飞扬薛飞扬,男,汉族,中共党员,1993年3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6年8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曾担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辅导员。现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团委书记、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保障人: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石,以构建“三级党校”培训体系和组织“先锋课堂”党课竞赛为抓手,引导广大学生做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以“对标强心”计划强化基层团支部建设,以“第二课堂”方案服务青年成长,致力党建带动团建、团建带动班建。领路人:设计了“适应—尝试—突破—感恩”四步成长体系,将思想引领融入日常工作,在学生资助、评奖评优等工作中强化思政教育,切实发挥育人功效。守护人:本着“有困难,找导员”的想法,努力成为学生“良师益友”,深度参与主题班团日等各类活动,定期查课查寝,为各项工作开展打实基础;贯彻“全面辅导,深度沟通”方式,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并定期更新记录成长。启航人:坚持将生涯规划教育提前布局、做实做细,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定点开展工作,为求职同学开展个性化就业帮扶。学、导、专三步走守望学生成长,服务伟大梦想自动化学院 孟曦孟曦,女,汉族,1992年6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2017年7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先后担任自动化学院本科2015级、本科2019级辅导员,学院就业指导教师。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00后”敢于表达、与网为伴的特点,将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探索身边的时政热点和生动素材,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战疫中的应用,凝聚抗疫共识、传播爱国力量;开创个人微信公众号“孟曦笔谈”,撰写时政评论、解答学生困惑、总结工作经验。导:结合所学专业,将人力管理知识运用到班级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中,规范构架,择其精要,形成章法,打造体系,挖掘骨干潜能;不断完善“职业规划、求职指导、就业服务、市场开拓”四大板块工作体系,并针对毕业生制定“六个一”就业帮扶行动;召开“领航计划”校友生涯系列讲座,增强学生专业自信,组织“AI未来人工智能名企行”活动,开拓学生的职场认知,学院多次获得 本科生深造率、研究生签约率、总就业率、就业市场建设优胜奖。专:参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项目并应用于实践,结合人工智能时代需求,设计学生专业成才方案,完善“四学”工作思路,发挥文艺特长,创作以中国轧钢自动化开拓者、北科大自动化学院奠基人为原型的话剧《矢志》,多次公演,并获批学校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种一棵“满井树”,育一群北科人经济管理学院 胡鹏凯胡鹏凯,男,汉族,中共党员,1996年9月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2018年2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经济管理学院本科2018级辅导员,先后负责学院学业辅导、征兵等专项工作。深扎树根:坚持培养“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结伴同行、课间休息等碎片时间询问学生状态,坚持每学年深度辅导全覆盖;开展月度心理预判,组织并参与每学期一次的“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关注学生联席会”,为学生保驾护航。粗壮树干:开展“微行动、齐步走”预备党员考核计划,明确7项测评活动标准,并组织全体学生党员以一对一结对的方式引领新生;组织“我能从第一代北科人身上学到什么”等新生教育活动,培养新生爱校荣校意识。伸展树枝:形成“辅导员巡视、小班主任签到、学业讲师答疑”的三级监督体系,搜集往年例题制作习题册,月月走进课堂考核学生出勤,形成与挂科学生一对一交流全覆盖;联动各系举办专业介绍会介绍学科发展和课程设置,邀请校友从社会和就业的角度解读专业,根据需求进行引领教育。丰茂树叶:英语听力练习、微积分每日一题打卡活动,以及朋辈讲师的学科竞赛辅导极大帮助了学生,与此同时,开展各科目模拟考试,并依托“学习解忧铺”公众号分享学习资料百余册。立足专业知识,用生命感染生命文法学院 马昭文马昭文,女,汉族,1996年生,中共党员,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2017年担任本科2015级兼职辅导员,2018年担任文法学院本2018级本科生(199人)辅导员(2+2)、文法学院团委副书记。先后负责学院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新闻宣传、心理素质教育、新生教育等专项工作。思想为基,履职尽责:她坚持以四个工程助力党建学习,并力求以思想认识、学习情况、实践担当、生活作风这四个维度选拔发展对象,并制成党员发展《一人一轴进度表》,密切关注党员的思想作风;她力求加强统筹设计,在“四个自信”中凝聚磅礴力量,组织开展创业沙盘、参观展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竞赛活动,积极培育学院浓厚人文氛围,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专业为引,情怀为佐: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工作方法,她搭建“贝壳彩虹路、新生成长与发展小组工作”系列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出现推动新生教育“有灵气”,四支队伍、四类课堂、三个环节、一套体系全方位促进同学成长成才。同向同行,同频同振:作为秦安定点扶贫调研组成员,2019年她带着同伴教育模式走进秦安,在桥南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为贫困县学生带去梦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用青春告白时代!守正创新,初心为磐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张郢张郢,男,汉族,1990年6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2017年担任新材料技术研究院2017、2020级研究生辅导员、腐蚀与防护中心博士生辅导员,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团委书记,讲师。他利用新生教育和研究生学术生涯教育活动契机,设计三个阶段、六大主题的研究生新生学术生涯引航周系列活动,坚持用爱心和耐心,创新工作方式,与导师形成育人合力,与研究生共成长,并结合新一批研究生新生工作特点,探索以提升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材料学科研究生跨校区培养模式。为盘活研究生党建“最后一公里”这个首要问题,张郢积极探索“科研+党建”融合的研究生基层组织建设模式,引领党员投身科研报国;围绕专业特色,依托新材料产业和高级硕博人才,他探索出“专创融合、以赛促研”的培养模式,以“三大赛”为平台,引导师生以科研报国价值追求为己任;张郢坚持共青团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全面开展“对标强心”基层组织建设,打造科研融入团学的“新材模式”。躬耕四季,育人不辍悉心相伴,筑梦起航修德砺能,明辨自持笃实务行,满怀激情他们是我们的辅导员以初心慢煮岁月,以责任陪伴成长感谢你们用热爱和坚守为我们保驾护航感谢你们星火燎原般的不懈奋斗因为遇见你我才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捷径——塞内加

若不得者

最新!北京科技大学法硕(非法学)仅报132人!考生:可惜早不知道

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统计,全日制法律(非法学)报考132人,法律(法学)报考167人。要知道2020年非法学法硕就报考超过300人,不知道是因为北京科技大学去年过热,还是因为北京高校云集,尤其是清北人政等名校法学实力雄厚,大家更倾向于报名校?北京科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女记者

汤敏煌:中国律师业的师徒关系

本文作者:汤敏煌湖南人,国家高级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安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北京安通重大、疑难、复杂民商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北京安通建设工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32年专职民商事律师丰富执业经验我国律师师徒关系的现状在传统社会,很多行业的传承,都是靠师徒私授。想学一门手艺,获得一种生存的本领,没有大学,没有教科书,也没有图书馆和培训学校,更没有网络资源,只能依赖前辈或师父的经验的传承。“师父”与“师傅”相通,但师父一词更具感情色彩。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纳入教育体系中,以学校为平台,以统一教材为手段,数以万计的学生开始由此学得知识和技能。于是,“师父”这一源于师徒文化的称谓逐渐淡化,而被“老师”所代替,同时也少了传统师徒的那个味道,那份感情。律师是舶来品,按理不存在传统师徒关系存在的基础。但曾几何时,中国律师界,对刚入行的年轻人都须由律所安排一个“指导律师”,由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指导实习律师,一对一的带教。《律师执业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经考核合格,才能申领律师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还规定,实习指导律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对实习人员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指导实习人员学习掌握律师执业管理规定,指导实习人员学习掌握律师执业业务规则,指导实习人员进行律师执业基本技能训练,监督实习人员的实习表现,定期记录并作出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业务素质、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实习纪律的情况出具考评意见。接受过法学理论的法学生从事律师执业,确需学习实务,学习办案流程。不管是律师助理,还是实习律师,走出大学校门,进入律师行业,几乎都要在资深律师的带领、指引,甚至熏陶下,锤炼自己的法律服务职业技能。尽管中国律师界已推行实习律师指导制度,有点类似传统师徒制度,然而,当今律师行业的实习律师指导制度却多为应付式完成规定的一年实习期,办10个案子。感觉就是走过场,少有传统师徒的各自本分和责任,师徒氛围也少有传统师徒的气息。进入律师行业的年轻人,叫“师父”的几乎没有,叫“老师”的也少得可怜,叫“老板”或者“某总”的却越来越多。师徒的传、帮、带也越来越少,而公司化、部门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律师行业是否需要师徒传承当今律师行业,是否需要师徒传承?是否还适合“师徒制”?我认为,律师行业的年轻律师确实需要大学法学院所教授的丰富知识,确实需要完整、规范、统一的培训体系来全面学习。包括律师执业管理规定、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规范、律师实务知识和职业技能、法律文书制作等等。但如果抱着学到这些后,就想在律师行业混得像模像样的想法,想要混出一番新天地,除非你真的是百里挑一。我认为,律师业务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行业,但我并不反对法律服务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可复制,并进行团队化、市场化运作。我认为,在关系密切、朝夕相处的师徒制下,跟着师父日夜浸染熏陶,依然是最好的技能传承模式。正是由于某些技艺的特定性以及其必须彰显个人特征,这些技能才更有魅力。因此,律师业依然需要传统的师徒模式。同时,律师业是实践性、经验性行业。这个务实的行业,除了最前沿的知识、最先进的理念以外,自身的经验、阅历、对社会的观察、体味和认知,对于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法律解决方案,更为重要。从这种意义上讲,如果说一名年轻律师到大律师之间的距离,是用时间丈量出来的,此言并不为过。首先,嘴上没毛,没有人会把自己天大的事情委托给你(一般来说,任何一个案子对于当事人来说,真的都是天大的事情,不是事关人身自由,就是尖锐的财产纠纷)。如果没有资深律师带着承办案件,年轻律师连案子都很难接到,这样练手的机会都很少。其次,任何一个法律事务确实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尺度。如何面对委托人、当事人,如何写好一份合格的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怎么分析法律关系?怎么制作一份会议纪要?如何进行一次高质量的沟通会谈?怎么成交客户?如何立案、如何取证、如何开庭、如何质证、如何辩论反驳?真的只有通过师父的多次实践指导,才能慢慢掌握。让一个年轻律师上班直接办案,他还真的会不知所措、错误百出。在律师专业化、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公司化发展、人工智能不断入侵法律服务行业的今天,在律师行业能够跟随一名优秀的、成功的职业前辈学习,耳濡目染,仍然是个人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快速路径。第三,资深律师的经验需要传承。鬼谷子与孙膑、长桑君与扁鹊、计然与范蠡,中国历史上无数优秀师徒,成就了一段段不朽的传奇。当今社会,一对好师徒同样能够彰显传承的力量,向世人书写传奇。名师出高徒也举不胜举,虽然各领风骚,但都证实名师出高徒却是无可否认的。律师行业更是如此,例如:中国建设工程法律业务领域“泰斗级”律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法律顾问,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树英大律师,他就是上海首届律师辩论赛“优秀辩手”、“全国优秀律师”翟建大律师的大徒弟【详见:《翟建:谁会将亲属命运交给一位与法治进程无法兼容的律师?》《朱树英:从工地木匠到东方大律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师父的翟建还比徒弟朱树英小8岁(翟建:1957年出生,朱树英1949年出生)!而且2007年,翟建、朱树英师徒双双荣获仅有10位的首届“东方大律师”荣誉称号。师徒关系简单而又复杂,但传统意义上的师徒那份感情,那份互信,那份依存,那种默契,能让师徒携手,完美互补,能长江后浪推前浪,能让工匠精神永远不灭,能使师父绝技永远不绝。现代社会,师徒模式尽管没有过时,但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慧根、悟性以及机遇,还有是否上了对的平台、跟了对的师父,适合自己的条件。这些个中道理、玄机,也许只有每一个亲历的当事者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师徒的各自本分有哪些只有师父足够优秀、称职,徒弟才能够有所成就。为师者不但要磨炼高超技艺,更要掌握将技艺、品格传授给徒弟的科学方法,为了能够让徒弟在自己的教育下越来越优秀而不懈努力。只有师父提升自我,名师才能出高徒。当好师父不容易,好师父要诲人不倦。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循循善诱引导为上;授业,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解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师父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传技艺自是必然,勿忘塑造品格也是必须。师父要将带好徒弟当成责任与义务。这种师承作用,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历史上,表现尤为明显。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H·乍克曼教授调查,在1972年以前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医学奖金的92名美籍科学家中,有48人曾是前辈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博士后研究生或助手。在斯德哥尔摩的获奖讲演中,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不失严肃地、诙谐地说:“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呢?我可以把这个方法告诉大家,其中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伟大的导师。”名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名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名师出高徒有多方面的缘由。师父有渊博的学识及出色的办案能力,这是先决条件。徒弟本身要有很好的素质、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一定的天赋。也就是说,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可有了名师,就比较容易出高徒。为了找到合适的弟子,师父也得练就一双慧眼,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将来的“高徒”。而且,收徒应以德为先,不一定需要多位德高望重贤德的推荐,至少也需较长时间的考察,切忌草率的决定。我在这个问题上可是有深刻教训的。古云: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师徒组合中,徒弟与师父同等重要,因为再好的师父也无法成就不愿学的徒弟。为了不辜负师父的谆谆教诲,为了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继承师父的衣钵,将师父的技艺发扬光大,也为了自己将来能够在岗位上大有作为,每个徒弟都该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是其一。其二,严谨的态度、独立的思考、虚心的学习、免不了的挨骂也是必不可少的。徒弟要不懂就问,少走“冤枉路”,当然也不是依赖师父,要跟随师父的脚步,走出自己的路。其三、好徒弟学技艺更要学品行,须知恩图报,用感恩之心激励自己。当然拜师也不得盲目,一是你所跪拜之人,配不配当你的师父;二是你的自身条件是否适合做跪拜之人的徒弟。均需理性分析和选择。我认为,师徒之间更多的是相互的学术、品行、爱好等的认同,是师徒三观的契合。但师徒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律师师徒也不例外。师徒关系能亲密如父子,却也有怨怼如冤家。良好的沟通技巧、合适的沟通方法,换位思考,求同存异,智慧沟通,相处有道,师父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徒弟,徒弟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师父,相互包容,保持恰当距离,坚守师徒伦理,才能够让师徒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真正实现亦师亦友,建立健康、亲密而又长久的师徒关系,才不会产生隔阂,才没有分道扬镳的担忧。当然,师父无权决定徒弟的前途和未来,徒弟也不是永远不离开师父,永远依赖着师父,一辈子当徒弟。合适的时候,徒弟应当走出师门【如离开师父,同时要回《拜师帖》,退还师父赠送收徒信物,则意味着师徒关系终结】。师徒是一种文化。科学、合理的师徒培养、分配、选拔制度是正确师徒关系的保障,才能远离歧途,才能携手走向更好的明天。师徒是一种教学关系,也是一种依赖关系,更是一种亲情关系。古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较为确切的解释了师徒之间的伦理关系。在传统的师徒关系里,师徒是如同父子一般的存在。开门收徒,确认收徒关系在古代,师徒之情同如父子,师父把徒弟当自己孩子,徒弟则把师父当成自己的第二任父母。师父的子孙、家事,学生会帮忙照顾,徒弟家有什么困难,师父和徒弟们也会帮忙照顾,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无间。师徒关系的确立也是很隆重的事。弟子拜师,是需要磕头跪拜的。作为师父,不仅要教徒弟手艺本领,也要教徒弟做人的道理。身为弟子,就要把师父像父亲一样对待,因为他教会了你安身立命的本领,如果背叛师门,就如同不孝,是大过,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现在的师生关系,就是非常简单的契约关系。我交给你学费,你教给我知识,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你拿到了钱,就要教给我知识。课程一结束,也就是契约到期,相处好的可成为朋友,相处不好的就是路人。师生没有了传统意义的师徒关系,当然也不是传统师徒关系里的师父几乎是用一辈子技艺教育徒弟。拜师学艺是年轻律师的需求,也是我的传承愿望。其实,以前我就对很多律师进行了不少的“传、帮、带”(师徒关系的核心),许多早已成为其他律师的师父。而且很多已是当今的大律师,但终究不是师徒,没有通过一定的程序、仪式予以确认。我希望有一个生生不息的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师徒文化。故此,我决定开门收徒,将以往的“传、帮、带”,上升到师徒关系,以师徒相待。“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选择师父一定要慎重。要成为我的徒弟既难又简单,只要你有二位德高望重贤德的推荐,或是我认识了五年以上,你也自认为是德才兼备的律师,并认同我的师徒文化观,你完全可以向我请求拜师,在我认可后,写好拜师帖,带上拜师礼,行收徒仪式,跪拜本师父。我的拜师仪式敬请期待(此处省略一万字)

北京热

法学硕士哪个学校好考?来看一下北京大学的!

法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自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法学教育的发展。目前,咱们大陆的法学类硕士研究生招生主要有三类: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后两个专业是专硕,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富有多学科背景、重实际运用的有用人才。我们知道0301法学一级学科下面设有十个二级学科:030101法学理论030102法律史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7经济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030110军事法学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0301法学一级学科的评估结果如上表所示(仅展示前10名供参考),其中前四名还享有“京城四大名校”的声誉。当然了,在历次的国际院校排名中,北京大学的法学学科建设位居中国大陆院校榜首的,在此就不列举了,小编想提醒大家的是,所有的排名仅仅供我们参考,毕竟各个排名所依据的数据及来源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差异较大。今天仅提供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以此为参考依据,或许参考效果更明显。根据近几年来法学硕士的报考人数,人大、法大、北大这三所学校的考生可谓最多了,她们的招生人数也是最多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大学的法学硕士(学术硕士)招生备考情况。1、2020年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各专业方向的招生目录2、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的初试参考书目从上面的招生目录中大家可以看到,北大的法学专业课主要分为两门:法学综合卷、法学专业卷。其中法学综合卷是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的,这也是自09年以前十项全能以后改革的“6+1”。这里的“6”指的就是法学综合的六科目:宪法、行政法、民法、民诉、刑法、刑诉。最后的“1”就是专指每个考生各自报考的专业方向所对应的学科,例如报考刑法学的考生就必须考刑法专业卷。以下为大多数考生推荐的参考书目,大家可以参照,具体看各自的报考方向来重点关注。1、宪法:王磊老师的《宪法司法化》和《选择宪法》、张千帆老师的《宪法学导论》、甘超英老师的蓝皮教材(对考研影响逐渐减小可做相应取舍)、宪法法条。2、行政法:罗豪才和湛中乐的《行政法学》、最新法条3、民法:魏振瀛的《民法》(越来越多人不太推荐,其实只要有本基础教材都可以)、梁慧星《民法总则》重点笔记、王泽鉴《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历年法考的案例分析可以作为参考。4、民诉:刘家兴、潘剑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程》5、刑法:陈兴良的《教义刑法学》、《车浩的刑法题》6、刑诉:陈光中的《刑事诉讼法》适合基础,陈永生老师的录音和笔记、陈瑞华老师的《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和《看得见的正义》学有余力可以看看。小编想在此提醒大家,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大家的专业卷备考是不同的,特别是跟法学综合卷重合的专业,在专业卷上的复习要加大复习的深度。从法学综合卷来说,北大考查的还是重在基础,大家一定好好备考,打牢基础知识,切不可眼高手低,也不必想当然地认为北大的一定是最难的。如果基础不扎实,根本就无从讲什么深度了,因为复试时老师一提问可就露馅了。每一所法学强校都不好考,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但自信的人自然会端正复习态度,不断提升自我,再难的学校也会慢慢向自己靠近。好了,今天的考研学科介绍就到这里了,如有遗漏的,大家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可以在评论区探讨,学习就要多交流。

父母情

令人心动的offer郭旭是谁?法律硕士小姐姐郭旭个人资料介绍

看到郭旭这个名字,可能在大家的第一印象中觉得是男生,但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郭旭,是来自《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中的女实习生郭旭,下面,将为大家起底《令人心动的offer》郭旭个人资料,高学历的法律硕士小姐姐郭旭太耿直。令人心动的offer郭旭郭旭,今年才24岁,但却是一位在读法律硕士二年级的小姐姐,郭旭,出生于1995年5月17日,具体是哪里人,目前并未曝光。郭旭,是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法律硕士研究生,不过,令人惊讶的是,郭旭之前不不是学法律,而是英语专业。郭旭个人资料原本学英语的郭旭,为什么会选择学习法律呢?郭旭面试时就透露了其中原因,郭旭表示,英语专业,择业比较难,而且自己也热爱法学,所以,最后是选择了法学专业。从郭旭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郭旭是个很耿直的妹纸,而且还有点心大,读研的郭旭,其实已过了司法考试,但她却没把它写在简历上。郭旭是哪里人虽然,在《令人心动的offer》是作为实习生参加,但,郭旭在《令人心动的offer》之前,曾在辽宁建方律师事务所实习过,有参加过相关的比赛,郭旭在校也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凭借会英语和日语的优势,曾担任过南京外贸促进会和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志愿者。

趣取无用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挖我?不,我选中学和街道办

最近,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教师“豪华”阵容曝光,引发热议。名单显示,去年该校新入职老师共66人,其中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有17人毕业于北大,16人来自清华,同时不乏来自剑桥、牛津等国外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对此,网友们围绕“博士们该不该去中小学当老师”“中小学年薪三十万招博士合不合理”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支持者认为,现如今博士也算不上稀缺了,尤其是在深圳这种“博士遍地走”的地方,当初中老师完全可以理解,怎么还不比996强?但反对者是多数,认为博士去当中学老师,是“大材小用”,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有的人更是用一个字来形容:卷!事实上,深圳因超豪华的中小学教师配置和超高的工资待遇水平上热搜,近年来根本不算新鲜事。放眼整个深圳,这么干的也不是只有深中一家,深圳的中学在教师配置上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比如下面这份深圳南外高级中学2020届毕业生招聘教师名单,清北屠榜:而放眼全国,不止深圳,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知名顶尖中小学都在大力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比如广州执信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武汉华师大一附中等。在多家中小学的新录用教师名单上,国内top2高校的博士生都几乎屠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都得靠边站。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清北高材生们的另一次著名的屠榜事件。去年8月,网上流传着一张杭州市余杭区的公考录取结果,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而一些岗位名称和清华、北大、博士这几个字眼放一块似乎多少有点违和: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临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中国哲学硕士东湖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中泰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五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生物学博士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余杭区政府专门出来“辟谣”:大家看到的这个名单还只是2018年余杭面向清北应届生招聘的名单,实则自2017年至目前已有102名“清北”硕博生来余杭工作了。很多人不禁疑问:我国高等教育博士是不是培养得太多导致过剩了?是不是再过几年,博士更加离谱的职业选择也会出现?这个问题,放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但放眼全国,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远远没有达到博士过剩的水平。我国博士培养始于1978年。这一年,全国上下仅仅招录了18名博士生。1982年,第一届18名博士生终于迎来博士毕业季,但却只有马中骐(中科院首届研究生,1982年3月从研究生院获001号博士学位证书)等6人获得博士学位顺利毕业,毕业率不足34%。(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此后,我国每年博士招收数量开始持续上升。但是在那个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年代,本科生都是稀缺资源,硕士和博士是啥,普通人甚至都没听过。因为生源不足,当时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计划数和报考数之比接近1:1,你敢报我就敢录,别说报录比,能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就算烧了高香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硕士数量的增多,博士生源才不用发愁了,招生计划完成情况才得以好转。从199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我国的博士招生规模一直处于高速扩张之中,除1997年之外,每年的增长率均不低于9%。1995年,我国博士招生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这是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的第1个里程碑。1999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这是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的第2个里程碑。2008年,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这是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的第3个里程碑。这世界第一是不是说明“过剩”呢?否则怎么连街道办都挤满博士?但这事你得看“人均”,中国博士数量及所占人口比例到底是多少?截至2019年,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88.03万人。2020年被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尚未公布,但估计在6.5万人左右。如果加上这6.5万,那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约有94.53万人。如果保守地按14亿人口计算,那么中国博士(当前博士人数只会比“累积授予博士学位”数更少)占人口的比重为1/1481、万分之6.75,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约为1%)。但从人口博士、硕士比看,我国人口博士比跟发达国家差近4倍,人口硕士比也跟发达国家差近2倍。一般说来,一个教育强国的人才占比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占1%、硕士毕业生10%、本科毕业生30%。换句话说,至少要有1/3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那么,如果仍按14亿人口计算,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应该有1400万博士毕业生,1.4亿硕士毕业生,4.2亿本科毕业生。显然,相差还远。那么,既然博士仍然还是中国的稀缺资源,为什么就连清北的博士都下沉到中小学、街道办这些所谓的“基层”了呢?这难道不是内卷的结果?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中小学、街道办给出的待遇。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龙华区教育局2020届招聘广告,里面很清楚写明本科生年薪26万+,研究生28万+,全年带薪休假165天带事业编,稳定压倒996不再让你颠沛流离。打工人看了沉默,科研狗看了流泪,寒窗苦读二十多年,收入没有小学老师高,假期没有小学老师多,工作稳定性和社会地位更是被全面碾压,换成是你,怎么选?再来看看清北博士数量碾压很多上市公司的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余杭给高材生们也开出了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坦言,“他们看中的是杭州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还有我们招聘时的诚意。”多大的诚意?据余杭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该区“清北招聘”提供多样选择——考生可自由选择事业编制人员或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不同身份类型,并在聘期满后为政府部门高级雇员提供定向考录为事业编制人员的机会,增强自主选择权。选择政府部门高级职员的博士研究生参照区直属国有企业中层正职执行,年薪总额38万左右;硕士研究生参照区直属国有企业中层副职执行,年薪总额35万左右。而选择事业编的,直接享受事业单位副处级待遇,这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收入也是十分可观。此外,清北才子们还可申请连续3年每年1万元的从业补贴。在首次聘用三年中共可分别领取8万、6万的生活安家补贴。三年内,根据需要可申请无偿使用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自行租赁房屋的可分别申请领取1600元/月、800元/月的租赁补贴;对选择购房的无房户可分别申请领取一次20万、10万的购房补助,有房户可分别申请领取一次10万、5万的购房补助。此外,还给予医疗、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便利和优先保障。(张晶灿,北京大学地质专业博士,加入了杭州市国土资源局余杭分局)这些七七八八的福利补贴加起来,不比在互联网大厂996强多了?我们来听听当事人自己是怎么说的。柳云南,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2018年来到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这个岗位是他自己选择的。刚入职的时候,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柳云南在办公室工作,主要是综合性材料的撰写。考虑到其综合能力强,工作一年后,柳云南就升任街道的团工委书记。柳云南觉得,现在的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自己的预期,如今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能,自己很满意。(赵云红,北京大学工业研判专业博士,入职余杭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指挥部)相比外地去律所或者到大企业打拼的大学同学,柳云南觉得,自己的工作稳定,晋升渠道畅通,特别是余杭的生活、工作环境非常好,他也会向自己的学弟学妹推荐来余杭工作。朋友们,北大法硕都满意的工作,换成是你,你又怎么选?造成博士过剩错觉的,主要在于人才分布的极度不平衡。大家只要对博士们“降维打击”的新闻稍加观察,就会发现类似的新闻里,那些财大气粗的抢人单位绝大多数都地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达,单位本身不差钱,地方政府往往也能大力配合,提供一些工资之外的隐形福利,如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中西部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抢人大战中却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拼钱拼不过,区位和城市发展水平也比不过人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才一窝蜂地涌向东部,一些西部地区普通高校讲师的博士数量甚至都比不过深圳中学。更要命的是,你以为抢不过人家就完了?新人抢不到,旧人也保不住,现有的这点人才资源也面临严重的外流风险。一句话,旱的旱死,涝的涝死。2018年,中国天眼工程FAST公开招聘科研人员遇冷引发热议。天眼的招聘岗位包括谱线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1人,脉冲星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1人,数据中心运行维护1人,数据中心软件开发1人,观测助手3人,机械工程师1人,电气工程师1人,电子工程师2人,控制工程师1人,软件工程师1人。以谱线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岗位为例,科研人员需要承担的工作包括:开发谱线数据处理和观测软件,参加FAST观测和调试,使用FAST和国内外其它望远镜进行谱线科学研究。要求为:具有天文学、物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天文基础,熟悉射电望远镜组成和工作原理;有射电望远镜实际观测和数据处理经验,掌握Linux操作系统和Python、IDL等编程语言者优先;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能胜任夜间值班工作,等等。有一些偏技术类岗位,虽然学历只要求专科以上,但附加条件是需要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比如机械工程师,要在机械、电气及液压相关专业具备10年以上工作经验。要求不低,待遇却算不上高。相应的岗位待遇是:劳务派遣制,只有工作达相应年限、表现优秀才可入编;薪酬是工资加驻地补贴,每年10万左右,但有点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扣除各项费用后,到手的恐怕还没10万。就这待遇,别说博士,985和211高校的应届本科生要是没有足够的情怀理想加持,都不一定会去,在深圳年薪30万寒暑假事业编和在贵州年薪不到十万没日没夜守大山,这不难选吧?虽说天眼是国家顶级科技大项,但是若没有脚踏实地的资本,谁还有心思去仰望星空?天眼遭遇的冷遇并非孤例,广大中西部高校普遍面临着人才缺口大、招聘竞争激烈、现有人才流失等问题。一些普通本科高校因为招不到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授权都申请不下来,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求,高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更高,博士、教授要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忻州师院人事处处长曹瑞东对媒体表示,“忻州师院计划在2022年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博士生缺口为180人,我们实在是不愿意看到这一计划因缺少博士而失败。”广西北部湾大学(原钦州学院)人事处的张女士也曾对媒体表示,学校的每个学科几乎都需要招聘博士,交通运输类、船舶与海洋工程类等专业尤为紧缺。“钦州学院升级为本科院校以来的时间尚短,本校内部培养的博士还比较少,加上区内多所高校都在同一时间招聘博士,时间短、任务重,竞争空前激烈。我们需要90名博士、20名教授、100名具有副高职称的老师,目前还有很大的缺口。”贵为百年老牌985名校的兰州大学,同样难免人才流失的尴尬,孔雀东南飞,是近年来西北各省高校和科研机构面临的普遍问题。兰州大学近年来在顶级人才方面,科学院院士离开了4位,工程院院士1位,长江学者2位,其它教授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人才都被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重点高校挖走。而在兰州大学培养出的19名两院院士(不含只在校工作过的教师)中,目前仅有1人仍留在该校任教。绝大部分已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东部地区高校开展科研工作。兰州大学原校长李发伸曾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有一所著名大学的人事处处长到兰大考察,这位处长明确告诉他:“听说兰大有一些不错的科研人才,我们这次就是来选人的。”(兰州大学原校长李发伸)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曾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王利民)中西部地区高校科研人才外流的局面,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201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就对类似问题专门明确——“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发达地区不得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此前教育主管部门也曾多次明确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例如,2017年1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继续加大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倾斜力度。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同年7月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坚持正确的人才流动导向,在薪酬、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流动。不鼓励东部地区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向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输出人才,帮助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血”“造血”。我们并不反对名校博士进入中小学,职业选择是个人自由;但从宏观角度看,部分富裕地区持续低成本收割中西部人才,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这显然不是我们国家理想中的社会样貌。多年发展累积下来的区域间不平衡,并非自上而下的政策调整一朝一夕可以改变,追寻效率40年后,谋求公平之路仍任重道远。参考资料:澎湃新闻《27位名校博士入职深圳中学引热议,顶尖人才浪费了吗?》知乎: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收割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

布卢姆

“未来法律人关注现在哪些法律事儿”

2020年秋冬之际,由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专题系列讲座再次走进高校,政法实务专家走上讲台,深入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司法实践,协同培养卓越法治人才。共和国首席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和二级大检察官、最高检副检察长陈国庆先后于2020年12月14日和12月16日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授课并与大学生互动答问,回应当代大学生的法治关切,深入探讨中国法治问题。“未来法律人关注现在哪些法律事儿”大检察官在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上现场回答大学生提问1.清华大学法学院比较法学硕士研究生岳东冉: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落实德治的制度有哪些?未来如何继续推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工作?张军:非常感谢东冉同学。这是一个涉及法理的好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特色。以德治国靠什么?靠的是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要求落实,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承担责任、共同努力,更加务实有效地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靠的是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全面依法治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唯有运用、执行好法律,方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也只有将法治和德治紧密、有机结合好,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司法实践中,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司法办案的重要指引,使司法活动不仅符合法律规范,更建设培育社会主义道德水准,以司法引领、促进全社会道德建设,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新闻链接: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检察机关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部署要求的政治责任,不容忽视的一个发力点是道德和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确保法治副校长有用有效。如何将纸面上的“法”、案例中的“法”,转变为未成年人笃信、笃行的法律意识,引领青少年提升道德素质,让法治精神、传统美德真正抵达孩子内心?最高检领导躬身践行,率先垂范。2020年9月,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与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共话未成年人保护,北京16区的师生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在“云端”听课。这已是张军连续三年秋季开学季到北京二中讲法治课,受到师生欢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在最高检积极推动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9月,全国共有3.3万余名检察官在4.5万余所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其中,有32个省级院检察长,省级层面实现全覆盖。针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这一深刻变化,各地检察机关积极组织骨干力量研发精品课程,创作动画、动漫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作品,打造标准化课件库,努力提升法治、德育宣讲质效。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宣传,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各级检察机关还立足检察职能,在讲好法治课的同时,积极回应学校需求,通过为学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开展临界预防、参与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支持、促进、强化学校以社会主义道德培育学生,协助学校解决安全隐患,共同创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抓好娃娃教育的同时,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在办案中引领提升道德规范。2020年12月25日,最高检党组在《人民日报》上发文指出:“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办案来引领、规范社会行为,是司法机关应承担的使命。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也应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促进形成全社会普遍认可、充满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更好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细细梳理,不难发现各级检察机关在履职办案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促进全社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办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用法治的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向上向善。比如,“杭州一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由自诉转公诉,被社会各界认为是维护公民正当权益、落实民法典人格权保护的积极作为,彰显出检察机关维护网络秩序、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自觉,同时也警醒世人: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同样应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再比如,今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规定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近日,“辣笔小球”仇某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同时,为维护英雄烈士的合法权益,在军事检察机关的支持配合下,南京市检察机关决定公益诉讼立案并开展调查。此前,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对当地居民曾某侮辱救火烈士的行为,依法提起侵犯英烈名誉权的民事公益诉讼。这些案件的意义重在从法律层面对当事人的侵权责任予以确认,引导全社会尊敬英烈、崇尚英雄、崇德向善,实现了起诉一起、警醒一片、教育和影响社会面的良好效果。2.清华大学刑事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赵禹涵:您刚才提到,司法制度应充分回应社会需求。请问司法机关如何在“蛋壳公寓”事件、“O2O平台爆雷”这样涉及金融且波及范围广的事件中发挥作用,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充分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张军:谢谢禹涵同学。法科学生更应关注社会现实,在实践中提升法律智慧。您关注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问题,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加大防范、惩治力度的问题。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进行专门强调。司法不能仅仅消极地受理、办理具体案件,更要能动、积极地反映社会需求,在司法过程中,研究分析倾向性问题、社会治理问题之所在,以检察建议、以典型案例引领向社会发出预警防治信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天气预报’,促进防范各类金融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人民群众在金融活动中的合法权益。这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2019年,最高检结合相关办案调研发现,当前查办金融犯罪特别是涉众型金融犯罪,不仅动用大量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而且犯罪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挽回,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最高检向中央有关部门发出了“三号检察建议”,与相关部门一起强化源头治理,促进有效监管精准跟上、落实,努力把违法犯罪风险和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新闻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最高检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刑事追究只是最后的惩罚手段,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抓小抓早,防微杜渐”的重要指示要求,通过办案助力金融环境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2019年6月27日,最高检围绕及时发现查处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向中央有关部门制发了“三号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努力把违法犯罪风险和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初始阶段。2020年1月18日,张军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强调,要完善与金融机构、行业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采取刑事、民事、行政等手段综合施策,把依法办案、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社会风险。202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在办案的同时,坚持惩治结合,以惩促治,注重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监管环节缺失等问题,为加强金融监管、深化治本举措纷纷发出检察建议,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贡献检察之智。其中,上海市检察机关通过精办大案要案、制发检察建议、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司法协作等方式,有力打击犯罪、防控金融风险。截至2020年10月底,上海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金融犯罪案件500余件800余人,受理审查起诉800余件1500余人。3.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师何挺:现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刑诉学界最关注的话题。从张军检察长2020年10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的专项报告来看,该制度在全国的适用率是并不平均的,包括现在检察机关提出确定刑量刑建议的比率以及量刑建议被采纳的比率都不太平均,而且在不断变化过程中。请问,从该制度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觉得适用比率多少是比较合适的?陈国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期间,18个全国试点城市的适用率是50%。该制度全面实施之后,各地适用的比例确实不太一样。有的地方适用率60%、70%,例如重庆,有的地方百分之十几,最开始的时候差别确实很大。检察机关是如何考量的呢?当前,刑事诉讼中首先看刑事案件的整个情况。第一,当前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缓刑案件比例都比较大,也就是说现在多数案件为轻微刑事案件,占到80%左右。第二,80%以上的案件是认罪的案件,所以是两个80%。也就是说,80%以上的案件,只要认罪认罚都可以适用这个制度。其次,最高检在去年的时候提出了一个70%左右的适用比例,就是要求各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要达到70%左右的适用率。这个70%的适用率,就是基于两个80%,是有科学依据的。为什么各地差别比较大?关键就是看检察官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做好工作。适用认罪认罚程序的话,在审查起诉阶段实际上给检察官增加很多的工作量,包括以事实、证据、法律及有关案例教育、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这一工作,以前是诉至法庭后,主要由法庭去做。同时,还须请律师参与、阅卷,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对检察官提出的量刑建议,与嫌疑人都予认同。没完,还要做好被害人方面的工作,形成谅解、认同。这些工作量大、事难。从认真贯彻国家法律、实现公正和效率、真正化解矛盾,特别是履行好检察机关职责的角度出发,最高检提出一个要求,要求检察机关的适用率要达到70%左右。经过各地的努力,目标基本达到,不少地方到2019年12月份,单月全国的平均适用率达到了80%,2020年以来平均适用率已经达到了85%,说明什么问题?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适用,加强协调配合。比较高的适用率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基于我们国家刑事案件的实际情况、结构,在司法实践当中提出的合理的目标要求。当然,我们也强调,适用的同时,要保证办案质量和效率。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特别是保证被告人自愿认罪,案件处理得更合法更公正。目前,关于量刑建议采纳率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复杂,包括检察官提量刑建议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比如盗窃、伤害等具体情况下具体分析量刑,确定刑量刑建议是有可能的,而且是比较可信的。下一步,主要是加强培训,提高检察官的量刑建议水平能力。新闻链接:经历司法实践检验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新,丰富了刑事司法与犯罪治理的“中国方案”。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内涵更丰富、水平更高的需求,希望司法政策与时俱进,期盼社会长治久安;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遵循司法规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案件繁简分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党中央决定建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不仅着眼于提升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更着重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罪犯改造。2018年10月26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承担主导责任,不仅是诉讼的承上启下的枢纽和监督者,而且是罪案处理的实质影响者乃至决定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这项制度,在2019年8月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上,最高检提出,到年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当月适用率要达到70%左右。70%适用率的目标,来自于司法实践的支撑。办案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比例达到80%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这类案件中,绝大多数被告人85%以上一审宣判后不再上诉,认罪、认罚。对此类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行程序分流,符合刑事司法简案快办、难案精办的趋势。检察机关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强化与相关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立足批捕、起诉职能,切实履行指控证明犯罪主导责任;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确保依法准确适用;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防范廉政风险;加强政治、业务建设,着力提升办案能力。最高检专门制作法治宣传片,以浅显、新颖的动漫形式阐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公安部大力支持下,2020年7月起已在全国的看守所、派出所、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循环滚动播放,一些犯罪嫌疑人受感召后主动认罪认罚。2020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专题听取最高检关于人民检察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的报告,对检察机关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栗战书委员长明确要求:人民检察院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继续推进落实这项改革,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积极主动、准确规范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该严则严、当宽则宽。2020年12月1日,最高检下发通知,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提出十个方面28条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对照审议意见和专项报告要求,有针对性加强和改进工作,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更高质量、更好效果适用。在各级检察机关的努力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两年来检察环节适用率稳定在80%以上。2020年,全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超过85%,量刑建议采纳率接近95%,一审服判率超过95%,高出其他刑事案件21.6个百分点。4.清华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莫野:针对目前日益频发的家庭暴力问题,检察机关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遏制这一现象,切实保护家庭关系中的弱势方?张军:谢谢莫野同学的这个问题。家暴问题确实值得重视,现在不仅有“男家暴”,也有“女家暴”。作为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在办理涉及家庭暴力等案件时,就要从司法办案引领促进和谐家庭关系建设、以检察建议为保护家庭弱势方营造良好应有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预防相关违法犯罪。比如,2018年10月,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这是在认真分析检察机关办理的性侵幼儿园儿童、中小学生犯罪案件后,针对校园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格、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儿童和学生法治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问题,首次以最高检名义发出的第一份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围绕“一号检察建议”的落实,我们还会同教育部等8部委出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与公安部、教育部共建教职员工入职前查询性侵害违法犯罪记录制度,探索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督促和支持起诉、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等工作,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中均予采纳。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特别强调检察机关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等依法进行监督。检察机关要没完没了督促“一号检察建议”、强制报告、入职查询、从业禁止等措施的落实,不让“大灰狼”进入“小兔子”的安全空间,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家庭暴力也呈现出多样化和持续化的特征,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检察机关在妥善办理相关案件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强与有关方面协作,共同完善社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预警分析、社区调解等制度,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将家庭暴力化解在形成之初,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治理。新闻链接:2018年10月19日,针对校园安全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格、教职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以及儿童和学生法治教育、预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问题,最高检向教育部发送“一号检察建议”。这是历史上第一份由最高检直接向国务院组成部门发送的检察建议。“一号检察建议”发出后,全国检察机关与教育主管部门联合进行实地督导、明察暗访,检查中小学校、幼儿园3.86万余所,监督整改安全隐患6600余个。最高检会同教育部赴8个省区市进行督导,有力推动了校园安全制度的落地落实。2019年,媒体曝光的几起侵害女童事件令人揪心,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对此,最高检态度坚决,强调“一号检察建议”要“没完没了”抓下去,以此为抓手,助推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一号检察建议’已成为撬动检察机关开拓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要杠杆,成为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重要牵引。在没完没了抓“一号检察建议”的同时,最高检通过办案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和入职查询制度,并推动这两项制度“入法”。2020年5月7日,为完善机制,及时干预,严厉惩治、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最高检与国家监委、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会签下发了《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下称《强制报告意见》)。《强制报告意见》明确规定,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权力的各类组织及法律规定的公职人员,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有性侵犯罪前科的人员持续性侵学生案件。各地检察机关经过探索实践,证实开展入职查询制度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2020年9月18日,最高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共同发布《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下称《查询意见》),并通报相关典型案例。《查询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招录教职员工前,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授予申请人教师资格前,应当进行性侵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对具有性侵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不得录用或者不予认定教师资格。《查询意见》还明确规定了入职查询范围、适用入职查询的人员范围、查询方法、查询结果的应用及追责等,从源头上把“大灰狼”挡在校园之外。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把近年来最高检会同相关部门力推的“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相关机制以及禁止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或者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检察政策,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并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保护更重责任和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5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2020年12月,作为未成年人领域“两法”之一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行21年来首次大修。此次大修梳理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法律体系,明确强调检察院通过依法行使检察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等进行监督。2020年12月,最高检下发通知,决定自2021年起,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工作在全国检察机关稳步全面推开。这标志着全国检察机关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将由分散办理平稳过渡到统一集中办理,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充分、更全面、更科学的司法保护。5.清华大学公诉人班硕士研究生、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刘强:为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最高检最近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对一些涉诉企业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检察机关未来还有哪些探索,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张军:刘强作为“检察官同学”提到的单位犯罪、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等问题很重要,最高检正在一些地方开展企业合规检察制度试点,对企业经营中的违法犯罪建立起依法从宽的规范制度,并与专家学者、律师等共同审慎地向前推进。我们计划试点结束之后再继续扩大规范适用范围。我国宪法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补充”。司法机关应当审慎对待每一个涉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充分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如果企业或其法定代表人在经营中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让其付出相应代价,但是“稳企业、保就业”应当在依法办案的同时,注重尽量不要让这个企业垮掉。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负责人很关键,如果不审慎对待,可捕可不捕、可判实刑可判缓刑,捕了、诉了、送进监狱,这个企业很可能就会垮掉,影响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就业,还会影响当地的发展稳定。依法不捕、不判实刑,在依法办案前提下,采取从宽的办案方式,同时严格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管控,是现代治理的有益探索,检察机关在组织试点。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与企业合规制度相融的检察工作制度,以丰富的检察实践,助力刑事追诉立法、司法、执法不断健全完善,适应经济社会更好、更稳、更高质量发展。新闻链接:民营企业创业艰辛、发展不易,更需要、更珍视法治的呵护。最高检特别提出,检察机关要当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老娘舅”,为守法经营而管、为健康成长而管。2020年的两组办案数据体现检察机关对民营企业的厚爱:一方面,依法从严惩治危害非公经济发展的犯罪,起诉侵害非公有制经济的犯罪同比上升3.2%;另一方面,依法从宽处理非公经济人员经营环节的犯罪,不捕率较总体刑事犯罪不捕率高出8个百分点。严管又是如何体现的?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的建议”。这些政策要真正落地,后续工作就应当跟上:谁来促进、检查落实涉案企业自我规范、守法合规经营?而不是简单的‘案结事了’,经营中的违法犯罪可以不付出成本、只付出很不相称的极低成本。如果这样,对所有严格合规经营的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的,实质是不正当竞争,也无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这个大背景下,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3月,最高检启动涉案违法犯罪依法不捕、不诉、不判处实刑的企业合规监管试点工作,并确定上海市浦东新区、金山区检察院,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宝安区检察院,江苏省张家港市检察院,山东省郯城县检察院为试点单位。目前,最高检还对此专设指导组深化研究、加强指导,积极探索、努力推出既体现从严司法,让违法犯罪付出应有代价,又最大限度降低追诉成本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合规制度,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6.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冯梦迪:公开听证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我们注意到,最高检出台了《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各地检察机关正在按规定开展这项工作,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检察机关在这方面还会有哪些新探索?张军:感谢梦迪同学注意到检察机关的公开听证制度。这是2020年检察机关全力推进落实的一项制度。随着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公正的预期和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司法机关的工作目标。检察公开听证让当事人“说话”,让各界人士参与,大大提升司法办案的公开度、公正度,着力化解纠纷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上个月,我在福建主持了一起公开听证申诉案件,在座的清华法学院的张建伟教授作为听证员参与、有力支持了这次听证。这起听证案件的效果很好,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这是一起涉及定性上是商业欺诈还是刑事诈骗的当事人申诉案件。申诉人坚持主张起诉欺诈人,当地检察机关认为证据还不够充分,该当事人便从基层检察院一直申诉至最高检。我作为主持人到福建主持公开听证,在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做到了案结事了,当事人双方各自尽到了自己的法定义务,企业重新恢复活力。如果这起案件在基层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诉决定时就进行公开听证,可能就避免了当事人踏上为期三年、本可避免的申诉之路。由此,公开听证的必要性充分凸显,该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显现。目前,最高检要求检察机关要坚持“应听尽听”,将听证工作覆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保证听证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努力提升检察办案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新闻链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段时间的检察实践表明:检察听证已成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治理、落实司法为民、提升检察公信的有力抓手,实现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2020年以来,张军、童建明、张雪樵、陈国庆等最高检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主持公开听证。各级检察机关也普遍开展公开听证工作,检察长带头主持公开听证,推动这项制度进一步落实。据统计,对一些存在较大争议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全国四级检察机关的检察长带头,以公开听证形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通过持续努力,检察机关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全国检察机关共接收群众信访92.7万件,同比下降4.3%;重复访比例27.3%,同比减少3.1个百分点。2020年10月20日,最高检发布《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以听证方式审查案件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召开听证会的案件范围,即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拟不起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民事诉讼监督案件、行政诉讼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等,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案件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需要当面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意见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召开听证会。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需要核实评估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是否具有社会帮教条件的,可以召开听证会。2021年1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要求,检察听证要实现“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覆盖,各级检察院、各业务条线都应结合办案实际,做到“应听证尽听证”,倒逼检察监督办案能力提升。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寿则多辱

2021考研备考复旦大学法律硕士考研科目、参考书目、分数线汇总

一、院校介绍复旦大学法学院初创于1929年(法律系),在八十余年的辉煌历史中,法学家群星璀璨,王宠惠、张志让、梅汝璈、杨兆龙等著名法学家都曾在复旦执教, 形成了复旦法学特有的精神特征。后虽几经改组与调整,但依然薪火相传。1981年恢复法律学专业,1983年重建法律系。2000年11月在原法律系基础上正式组建单一学科的法学院。新法学院成立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资格, 已设国际法、民商法、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等七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立一级学科硕士点(已设除军事法学外的其他九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建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0年起开展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研究生培养;我院法学一级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获批设立“复合型”和“涉外型”等两个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两个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二、2020年招生目录035101(专业学位)法律(非法学)(全日制):招生人数180,包含推免生62人。学制3年,其中20人编为双硕士国际班,学制3年,符合条件者第二年派往国外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详见复旦大学法学院网站介绍。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复试科目:①027010法学概论②027011外语口语(含听力)③027012思想政治品德035102(专业学位)法律(法学)(全日制):招生人数55,包含推免生15人。学制2年,其中15人编为双硕士国际班,学制2.5年,符合条件者第二年派往国外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详见复旦大学法学院网站介绍。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复试科目:①027010法学概论②027011外语口语(含听力)③027012思想政治品德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027001法学专业综合一②027002法学专业综合二三、历年分数线2020年法律(非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602020年法律(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702019年法律(非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602019年法律(法学)复试分数线:55/55/90/90/345四、参考书目《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 -复旦大学法学院《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15版)》《法律硕士联考重要法条释解(法学与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配套练习》《法律硕士联考专题讲座(非法学与法学)》以上就是复旦大学法学专业信息汇总,各位报考复旦大学法学专业的同学可以参考参考。考研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种国内顶尖名校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各位法学考研的同学若选择报考复旦需要慎重。建议想冲刺名校的同学,若非自身实力十分卓越,最好是报个专业的辅导班。这是小编对历年恩波考研半年集训营同学的摸底统计得出的结论,在自身没有足够的把握的时候,想要冲刺名校,借助考研辅导班的力量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本文根据网络内容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点考研:2020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备考或即将备考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期待和大家一同进步一起提高。我相信青出于蓝胜于蓝,你们都是最棒的考研人,即使是疫情也无法阻挡你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一、考研专业选择和择校1.专业选择选择专业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风。考研给了大家再一次选择的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即使过程很辛苦,但也是痛并快乐着。决定跨考的学弟学妹们,也不要因为对新专业有许多未知而感到恐惧。考研之初我是想考学硕,但非法本的学生只能选择专硕,我也有犹豫过纠结过,但是学习法律是我高中以来的愿望,所以我最终决定跨考法硕。跨考需要经过一番斟酌,但只要选定了专业方向就请全力以赴,不要因为中途遇到困难就想着换专业。现在跨考法硕的人数越来越多,各大院校的分数线也随之水涨船高,竞争很激烈,大家要谨慎选择。2. 学校选择法硕相较于其它专业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是全国联考统一命题,题型相对稳定,院校选择也可以根据复习情况进行适时调整。但是大家在一开始还是应该有1至2个目标院校,毕竟有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着无所得,所以大家在备考之初可以定一个踮踮脚可以够得着的院校。特别是本科是双非院校,相信很多人考研都有名校情结,希望可以读一个985、211的高校,其实我也不例外。综合考量地理位置、学校排名、专业排名之后,我们才能做出最终选择。江城武汉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相较于北上广生活节奏也不会过快,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华中科技大学作为Top10的985院校,可以提供更好地平台,校招时也有机会接触更多大企业。同类院校中华中科技大学的性价比也是最高的,每年的招生人数100+,因此复试线的波动相对较小。圆梦985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可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华中科大。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院校都请你坚持下去,因为最终实现梦想的你真的很酷。二、整体准备规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考研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每一个阶段都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我是从2019年3月中旬开始准备考研的,整个备考周期历时9个月左右。首先,你要查看一下你所报考院校的招生人数、历年分数线、报录比,算一下大概每门课自己要考多少分才可能通过复试,做到心中有数,大家可以借助报考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研招网、新祥旭考研文库等进行查找。华中科技大学法硕法学和法硕非法学是统一划线,不区分录取名额的,法硕法学的试题难度相较于法硕非法学更高一些,从某种程度上对于非法学的考生是更加有利的。华中大历年的全日制招生总计划是150人左右,2020年研招网公布的招生总计划是130人,但实际上仍招收了150人,除去6个推免名额,留给统考生的名额是144,相比较2019年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减少了2个人。2020年本专业的报录比是17:1,而2019年的报录比是13:1,由此可见法硕的竞争愈发激烈。2020年复试线较上年涨了25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单科线调整为60分,有2个考生虽总分达到了复试线要求,但因单科未过线无法进入复试。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尽量做到“雨露均沾”,每一门考试科目都要用心复习。整体来看华中大的招生人数比较多,复试线在同类院校中也不算高,考试难度不算特别高,只要认真备考被录取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华中科技大学历年分数线其次,你要选择备考资料。其实考研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要把资料看透。备考时我买了很多资料,但我根本没有时间看,而且这些没看完的资料让我很慌很焦虑。尤其是,备考法硕真的不需要太多资料。最后,要确定时间进度表。备考初期,要侧重英语和专业课学习,而后期则要相对侧重政治学习,把学习任务细化到每个月和每一周。7月之前是基础阶段,7月之后是强化阶段,暑假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可以实现弯道超越。三、初试各科复习经验1. 英语备考资料:恋练有词、黄皮书、作文和翻译资料。背单词贯穿考研英语学习全过程,直到进入考场前每天都要不断的巩固单词。7月份之前复习重点是打好基础,要一轮一轮反复背单词,不能让单词成为英语阅读的障碍。单词书不在于多,也不在于你选择哪本单词书,只要选择一本单词书从头到尾反复看就可以啦。英语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背单词书,如果英语底子薄弱些第一遍可以跟着老师的配套视频学习。前几轮过一本单词书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单词熟悉以后背起来就会很快,一开始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因为速度慢而心急。对于经常容易忘记的单词要用荧光笔做个记号,方便日后重点记忆。尽量选择在早上和晚上睡觉前这段时间记单词,去食堂吃饭排队时也可以用手机APP刷单词,每天保证背1-2个unit的单词,看单词的同时要看看附带的例句。英语练习只要刷历年真题即可,不需要练习其它模拟题。在真题书的选择上,我建议买黄皮书,因为它的答案非常详细,可以刷一下1998-2019年的英语真题。从7月份就可以开始真题练习了,这个阶段重点练习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可以暂时放一放。保持一天做两篇阅读,平时就要给自己做限时训练,养成做完就对答案的习惯,如果写完就丢在一边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在对完答案和看完详解后,可以逐字逐句地进行全文翻译并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到单词本上,这一阶段重点背阅读中出现的高频词,特别要注意一些熟词僻义。如果时间特别紧张,也可以不做全文翻译,只把长难句翻译出来即可。留最近三年的真题卷不做,12月份作为考前模拟卷来使用。真题刷完后,还要二刷三刷N刷,如果第二遍正确率仍然不高的话可以听听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自己多总结解题技巧。10月份开始要练习除阅读和作文以外的题型,做完题目之后可以听听相应的视频课。11月份开始要准备大小作文了,一开始可以背诵并默写20篇范文,背完之后可以自己着手写大小作文并总结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12月份开始,每周进行一次考前整卷模拟,锻炼自己的答题速度,考场上切记写完客观题就要把答题卡填涂完整,不要等到最后填涂!2.思想政治理论备考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历年真题、笔记。政治复习不宜过早,尤其是我们商学院大多数同学是文科生,政治学起来还是相对轻松的。六月份中下旬开始可以搭配徐涛的强化课看精讲精练,边听课边用荧光笔标记选择题和主观题考点。建议大家不用单独做听课笔记,我当时做了满满一本政治笔记,非常浪费时间而且后面基本上没用到,算是帮大家排雷了。听完一章的课做1000题上对应的选择题,1000题的主观题时间不够可以不做。1000题可以刷2-3遍,我是把1000题全部刷完后,听了一遍徐涛老师网课视频,红笔标记老师提到的可考性大的题和错题。11月份开始我开始做最近10年客观题真题,做完一套卷子后再听老师的讲解,同样红笔标记可考性强的题和错题。及时关注当年的时事政治,可以跟着老师每天背诵一点主观题答题素材。肖四肖八出来以后,每天做一套客观题,肖八的主观题可以不背只看答题思路,肖四的主观题要全部背诵,最好是分学科来背诵以便建立起知识体系。12月份背诵主观题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客观题,每天中午或者晚上最好抽出30-45分钟来复习之前的错题。2. 专业课备考资料:考试分析、基础配套练习、历年真题、刑法分则深度解读、讲义、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高教版的“考试分析”是最核心的专业课资料,很多上岸的学长学姐总结出“得分析者得法硕”,“考试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字不漏地把分析上所有的内容都背下来,这是不现实的。我是打印了新祥旭的讲义,搭配老师的视频课,进行各科学习的。我的笔记也都记在讲义上,7月以前考试分析我都没看过,大家千万不要像我这样,越早看分析越好,最好能在看基础课之前自己把分析看个2遍,再对照讲义听课效果更好。7月开始可以看各科的强化课了,听课的同时可以做历年真题的客观题部分,主观题暂时可以不做,可以看看答题思路。前期听课、做练习重在打基础、重在理解,没有理解前最好不要急于背诵。9月甚至10月开始背诵都是来得及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才能记得牢。开始背诵了之后就可以做主观题练习了,一定要自己写解题思路不能对着答案写,这样才能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把知识点记牢了。法硕考试的痛点就是知识点太多太碎,总是前面背了后面就忘了,背起书来特别痛苦。大家可以尝试利用艾宾浩斯曲线来进行背诵,及时回顾才不容易忘记知识点。前两遍的背诵时间是最长的,20-30天一轮都是正常的,多背几遍之后花费的时间就会越短,最后可能只要7-10天就可以背完一遍。关注一些法硕公众号,它们后期会发布主观题背诵讲义,大家可以重点背诵这些主观题。11、12月可以关注上面推荐的这些老师的个人微博,他们会定期在微博发布主观题考点。民法和刑法都有法条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准备该类题型可以购买杨硕和于越老师出的书“法条分析及案例分析专项突破”。我的专业课考的并不是很好,主要是题目做少了,大家一定要把真题好好做几遍,主观题也要好好练练,经常回顾一下错题和高频考题。多背几遍书当然很重要,但是不能一味追求遍数,背书走心了才会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四、复试准备经验由于疫情今年大多数学校采取了线上复试的形式,但是和线下复试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历年没有现场专业笔试,由复试报告和专业面试、英语听说测试组成。复试报告主要是对某个法律问题的分析,可以提前准备。今年因为网络复试英语也取消了专业文献阅读和听力考核,英语相对来说变简单了。华中大的复试占总成绩的30%,占总成绩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今年最低录取分数355,刷掉的最高分369,高分不好好准备复试也会面临被刷的可能,初试分低好好准备复试也有逆袭的机会。复试报告占复试成绩的40%、专业面试占40%、英语测试占20%,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复试报告,复试报告间接决定了你的专业面试成绩。复试报告由五部分组成:简要介绍个人经历和受教育背景(200 字);你选择报考本专业方向的理由和优势(400 字);如被正式录取,你主要的专业学习、发展计划(1000 字);请你结合理论与实际,对某一法律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2000-3000 字);你曾经获得过哪些奖项、证书?请具实罗列,不用附件。往年复试报告都是要去招生网打印下来然后手写,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只能提交电子版了,不排除以后仍会要求手写,所以大家一定要保证书写时字迹工整,优秀的书写就是隐形加分项。复试报告中的重中之重就是第四部分,对于某法律问题的分析,一般要选取近年来的热点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也要尽量避免选择特别特别热的话题,2019年很多人就选取了正当防卫作为分析点,看到最后老师们都出现了视觉疲劳,很难拿到高分。专业面试部分就是老师根据你的复试报告,随机进行提问,一般都是围绕你所写的法律问题进行提问。至于英语部分的复试,大家经过英语一的系统学习之后,都可以比较轻松应对。复试前可以看一些法律英语,以应对专业文献阅读,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听一下BBC或者VOA来进行听力练习。2020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共有193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在1.3左右,往年大概是1.5左右,这个复录比算是比较友好了,进入复试阶段学会一些复试技巧,成为准研究生不再是梦想!五、关于考研心态考研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旅行,一个良好的心态真的至关重要。考研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肯定会充斥着焦虑和不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要学会自我调节。特别是选择跨考的同学,考研初期对于如何学好陌生的专业课常常会感到困惑。我曾经也非常紧张焦虑,但后来我发现,只要踏踏实实跟着老师,认真听课,对于重难点知识反复听,这些知识点都是可以弄清楚的。11月份以后,很多考研人的心态都不太稳定,即使之前认认真真复习的同学也会偶尔感觉自己考不上了,如果到时候你们也有类似的感受,你要明白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不要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数以万计地考研人与你同在,你的家人朋友老师都在关心着你,如果心情不好了跟家人朋友聊一聊就会好起来的。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很难,咬咬牙熬过去就好了。通过这次考研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真的会有惊喜出现!衷心地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一战成硕,未来前程似锦,在考研的路上遇见更优秀的自己!(本文来源新祥旭考研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