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水果行业竞争格局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动与过也

水果行业竞争格局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

水果行业竞争格局及前景分析(附报告目录)1、水果行业概况水果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我国水果产业迅猛发展,包括水果种植、水果加工产业等都有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与产量连年递增,进出口贸易始终稳中有涨。再加上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的发展,水果产业即将进入全新的发展局面,必将呈现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水果种植及加工行业市场前景预测报告》图片源于网络目前,水果产业已经成为了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种植产业,是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且具有较强国际竞争的优势农业产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水果产量从 2008 年的 18108.8 万吨增加至2018 年的 25688.35 万吨,产量较 10 年前增长 41.86%,年均增长率达到 3.57%。2018 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 25688.35 万吨,产量较 2017 年同期的 25241.9 万吨增长 1.77%。我国水果品种主要为苹果、柑桔、梨、葡萄和香蕉,2018年我国水果产量整体而言品种产量维持增长态势,各个品种较2017年数据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苹果总产量为3923.34万吨,占水果总产量比例为15.27%;2018年我国柑桔产量为4138.14万吨,占水果总产量比例为16.11%;2018年我国梨产量为1608.80万吨,占水果总产量比例为6.26%;2018年我国香蕉产量为1122.17万吨,占水果总产量比例为4.37%。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水果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1-6月,我国水果进口总量363.5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金额6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出口总量134.8万吨,同比增长24%,出口金额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从水果品类来分析,进口金额排名前十的果品依次为鲜榴莲(15.0亿美元,增长68% )、鲜樱桃(12.3亿美元,增长34%)、鲜葡萄(6.1亿美元,下降2%)、香蕉(5.2亿美元,下降15%)、鲜或干的山竹果(4.5亿美元,下降12%)、鲜火龙果(3.6亿美元,增长85%)、鲜龙眼(2.0亿美元,下降6%)、鲜猕猴桃(1.8亿美元,同比持平)、鲜或干的橙(1.5亿美元,下降27%)、鲜梅及李(1. 4亿美元,下降24%)。以上品类占水果进口总额约84%。2、 行业竞争格局由于我国生鲜果蔬消费在地域分布、产品种类、消费层次各方面具有多样性特征,形成批发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大型专业化果蔬服务商并存的竞争局面,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批发商等形式的供应商多以个体经营为主,由于资金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通常只集中于某个区域或某类产品的采购销售,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其市场份额逐渐被专业的批发市场及流通企业取代。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流通服务商等专业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在某些品种或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我国出口生鲜果蔬主要是供应国外各种超市、专业批发商等大型客户,加上部分国家对果蔬等食品的进口有严格的检验、认证要求,只有大型专业化果蔬服务商能够开展进出口业务。同时,国外生鲜果蔬市场还面临来自本土农产品、其他国家出口商的竞争,其中本土农产品与我国出口品种多数为互补关系,竞争较小;其他国家的出口商中,发达国家的果蔬服务行业较为成熟,已形成若干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与我国的出口生鲜果蔬在产品种类、市场区域上存在较大的重叠,竞争较为明显。3、行业前景(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农业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农业大发展。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业饲统筹、农林渔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2015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国内市场不断提升中国人均水果消费量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015 年,中国水果消费量 2.66 亿吨(含水果加工),2010-2015 年复合增长率为 4.54%。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中国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2015 年我国水果人均年消费量为 32kg(仅即食鲜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 年)》预测,2020 年我国水果人均消费量将达到 60kg。但就目前水平来说,相比健康标准 70kg 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足发达国家人均水果消费量 105kg 的一半。根据原卫计委预测,我国人口将于 2020 年达到 14.2 亿,根据 2016 年总人口数 138,271 万人可算出未来四年人口复合增长率将为 0.67%,因此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年将按照 0.67%的增长率稳定增长。因此,水果消费量趋于增长趋势。(3)“互联网+”行动计划机遇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铺开,互联网将不断颠覆传统果品产业的组织形式、商业规则、产业链条、竞争格局,延伸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销售模式。一是颠覆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传统思维。企业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特别是研究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此调整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方向和创新内容。二是改变传统果品营销理念和方式,为果品市场细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果品企业未来需要用大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并以精良的服务实现与客户的密切互动,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推动产品创新提供可能。三是对传统果品销售提出挑战,要求重新构造产品分销渠道。互联网促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通过电子商务能够实现融合。大大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必然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分销渠道、组织和环节进行冲击和重构,创新出新的渠道和方式。四是对果品传统品牌传播渠道和方式提出挑战。未来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精准化传播将成为重要的传播工具,微信营销等方式可能对人们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互联网+”将重构果品行业竞争格局,打开果品产业发展的新时代。(4)新型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全面服务支持果品产业发展果品生产、流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的公益属性。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的实施,对农产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的蓬勃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交通、仓储等流通基础设施不断投入,并降低相关收费标准,消除市场壁垒,促进了全国流通大市场的形成。流通信息化服务建设得到重视和强化,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发布果品价格、供求和质量安全等方面信息,进而调整优化果品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此外,流通行业标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其不断充实完善,使得农产品流通产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整体运行效率。(5)食品安全监督加强,利于优质果蔬企业发展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民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使得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得到了空前重视。多个国家在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加强,有利于减少低品质果蔬产品的市场份额,促进优质果蔬产品市场容量的扩张,有利于优质果蔬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录第一章 水果加工行业概述1.1 水果加工业相关定义1.1.1 水果加工的定义1.1.2 水果加工行业的定义1.2 水果加工的重要意义1.2.1 增强水果耐贮性1.2.2 提高果品附加值1.2.3 调节水果市场供应1.3 水果加工的主要方式1.3.1 干制1.3.2 酿酒1.3.3 制汁1.3.4 糖制1.3.5 罐藏第二章 2016-2020年中国水果行业发展分析2.1 2016-2020年世界水果产销格局2.1.1 全球水果产量及分布2.1.2 世界苹果产销格局2.1.3 世界葡萄产销格局2.1.4 世界梨产销格局2.2 2016-2020年中国水果需求规模2.2.1 消费规模2.2.2 消费结构2.2.3 需求预测2.3 近三年中国水果进出口情况2.3.1 水果进出口概述2.3.2 水果进出口规模2.3.3 主要果品出口情况2.3.4 进口水果市场分析2.4 2016-2020年中国水果市场价格走势2.4.1 鲜果价格指数走势2.4.2 水果批发价格走势2.4.3 主要水果市场行情2.5 中国水果产业链分析2.5.1 农业产业链介绍2.5.2 水果供应链分析2.5.3 企业产业链布局2.5.4 产业链发展建议2.6 2016-2020年第三代水果产业发展分析2.6.1 第三代水果的价值2.6.2 第三代水果生产状况2.6.3 第三代水果深加工状况2.6.4 第三代水果产业特点2.6.5 第三代水果发展战略第三章 2016-2020年中国水果生产种植情况3.1 中国水果生产规模3.1.1 种植面积3.1.2 产品产量3.1.3 产品结构3.1.4 区域结构3.1.5 未来供给预测3.2 中国苹果生产种植情况3.2.1 种植规模3.2.2 苹果长势3.2.3 种植成本3.2.4 种植收益3.3 中国柑桔生产种植情况3.3.1 全球柑桔种植情况3.3.2 中国柑桔种植分布3.3.3 中国柑桔种植成本3.3.4 我国柑桔生产优劣势3.4 中国香蕉生产种植情况3.4.1 香蕉生产流程3.4.2 我国香蕉种植规模3.4.3 主要产区种植情况3.5 中国梨果生产种植情况3.5.1 梨果生产流程3.5.2 我国梨果种植规模3.5.3 主要产区种植情况3.6 中国西瓜生产种植情况3.6.1 西瓜生产流程3.6.2 我国西瓜种植规模3.6.3 主要产区种植情况3.7 中国草莓生产种植情况3.7.1 草莓生产流程3.7.2 我国草莓种植规模3.7.3 主要产区种植情况3.8 中国桃子生产种植情况3.8.1 桃子生产流程3.8.2 我国桃子种植规模3.8.3 主要产区种植情况第四章 2016-2020年中国水果加工行业发展分析4.1 2016-2020年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综述4.1.1 行业发展概述4.1.2 行业运行规模4.1.3 产品结构调整4.1.4 区域布局分析4.1.5 加工工艺进步4.1.6 标准体系建立4.1.7 冷链设施建设4.2 2016-2020年中国水果副产品综合利用分析4.2.1 水果副产资源分类4.2.2 水果副产开发价值4.2.3 水果副产利用方向4.2.4 水果副产利用现状4.2.5 水果副产利用建议4.2.6 水果副产利用展望4.3 中国水果加工业存在的问题4.3.1 原材料利用率不高4.3.2 卫生安全质量不高4.3.3 企业产业化进程慢4.3.4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4.4 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策略4.4.1 提高水果综合利用率4.4.2 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4.4.3 实现水果加工业产业化4.4.4 提高科技创新及研发能力第五章 2016-2020年水果酿制加工产品市场分析5.1 2016-2020年中国水果醋市场发展分析5.1.1 果醋的概念5.1.2 果醋加工工艺5.1.3 果醋产品分类5.1.4 果醋开发的意义5.1.5 果醋消费规模5.1.6 果醋市场前景5.2 2016-2020年中国水果酒市场发展分析5.2.1 果酒酿制工艺5.2.2 果酒相关概述5.2.3 果酒市场现状5.2.4 消费者认知分析5.3 2016-2020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分析5.3.1 全球葡萄酒供需形势5.3.2 中国葡萄酒生产情况5.3.3 中国葡萄酒市场分析5.3.4 中国葡萄酒行业规模5.3.5 中国葡萄酒进出口第六章 2016-2020年水果制汁加工产品市场分析6.1 中国果汁市场发展综述6.1.1 果汁的定义及分类6.1.2 果汁工艺流程6.1.3 果汁的营养价值6.1.4 果汁市场特点6.2 2016-2020年中国果汁市场现状分析6.2.1 果汁产量规模6.2.2 果汁消费潜力6.2.3 消费者认知分析6.3 中国果汁市场竞争分析6.3.1 果汁市场五力竞争模型6.3.2 果汁市场竞争态势分析6.3.3 100%果汁市场竞争格局6.4 中国果汁进出口市场分析6.4.1 果蔬汁进出口规模6.4.2 各类果汁进出口规模6.4.3 进口果汁市场情况第七章 2016-2020年水果罐藏加工产品市场分析7.1 2016-2020年中国水果罐头市场运行分析7.1.1 市场发展概述7.1.2 产品生产规模7.1.3 市场消费情况7.1.4 行业区域格局7.2 2016-2020年中国罐头制造业运行分析7.2.1 行业经济规模7.2.2 行业盈利能力7.2.3 行业营运能力7.2.4 行业偿债能力7.3 中国水果罐口进出口市场分析7.3.1 中国水果罐头整体进出口状况7.3.2 近三年柑桔属水果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3 近三年桃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4 近三年梨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5 近三年菠萝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6 近三年荔枝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7 近三年樱桃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3.8 近三年龙眼罐头进出口情况分析7.4 水果罐头加工业存在的问题7.4.1 水果罐头加工存在的问题7.4.2 水果罐头消费市场的局限第八章 2016-2020年水果糖制加工产品市场分析8.1 2016-2020年中国果酱市场发展分析8.1.1 果酱生产工艺8.1.2 果酱生产情况8.1.3 果酱消费分析8.1.4 果酱市场形势8.1.5 果酱包装市场机遇8.2 2016-2020年中国蜜饯市场发展分析8.2.1 蜜饯制作工艺8.2.2 市场发展概况8.2.3 蜜饯产品流派8.2.4 重点品牌介绍8.2.5 消费行为分析8.2.6 生产加工水平第九章 2016-2020年中国水果加工相关行业发展分析9.1 水果加工机械设备行业9.1.1 水果加工设备的重要性9.1.2 我国水果加工设备领域技术现状9.1.3 我国水果加工设备与发达国家对比9.1.4 我国水果加工设备行业发展潜力9.2 水果冷藏设备行业9.2.1 制冷设备市场综述9.2.2 冷库行业规模分析9.2.3 冷藏车行业规模分析9.2.4 行业区域布局分析第十章 水果加工行业重点企业运营分析10.1 A公司10.1.1 企业发展概况10.1.2 全产业链布局10.1.3 产品布局分析10.1.4 企业经营状况10.2 B公司10.2.1 企业发展概况10.2.2 经营效益分析10.2.3 业务经营分析10.2.4 财务状况分析10.2.5 未来前景展望10.3 C公司10.3.1 企业发展概况10.3.2 经营效益分析10.3.3 业务经营分析10.3.4 财务状况分析10.3.5 未来前景展望10.4 D公司10.4.1 企业发展概况10.4.2 经营效益分析10.4.3 业务经营分析10.4.4 财务状况分析10.4.5 未来前景展望第十一章 水果加工业相关政策分析11.1 食品工业相关政策11.2 农产品加工业促进政策11.2.1 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农产品加工业11.2.2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11.2.3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11.2.4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补助11.3 水果加工产品标准建设情况11.3.1 水果加工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1.3.2 我国水果加工产业标准体系现状11.3.3 水果加工标准体系存在问题11.4 水果加工产品相关标准11.4.1 水果加工标准体系建设规划11.4.2 速冻水果与速冻蔬菜生产管理规范11.4.3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第十二章 中国水果加工行业投资风险预警及防范措施12.1 水果加工业投资综述12.1.1 水果加工业投资基础12.1.2 水果加工业投资效益12.1.3 水果加工业投资压力12.2 水果加工业投资风险预警12.2.1 政策变动风险12.2.2 宏观经济风险12.2.3 自然灾害风险12.2.4 市场竞争风险12.2.5 产品开发风险12.3 水果加工业投资策略研究12.3.1 实现生产加工规模化12.3.2 借助产业区域集群12.3.3 推进果业品牌战略第十三章 中国水果加工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展望13.1 中国水果加工业前景展望13.1.1 水果加工业发展目标13.1.2 水果加工业发展潜力13.1.3 水果加工业重点领域13.2 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趋势13.2.1 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13.2.2 加工技术与设备高新化13.2.3 深加工产品多样化13.2.4 资源利用趋于合理13.2.5 质量标准体系日趋完善13.3 中国水果加工业发展方向分析13.3.1 水果罐头制备13.3.2 果汁产品制备13.3.3 鲜切水果制备13.3.4 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13.3.5 改造传统果品加工业13.3.6 加工型果品原料集地建设13.4 2021-2026年中国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预测分析13.4.1 2021-2026年中国水果和坚果加工行业发展形势13.4.2 2021-2026年中国水果和坚果加工业收入预测13.4.3 2021-2026年中国水果和坚果加工业收入预测

长恨天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果汁饮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发布

中商情报网讯:我国果汁及果汁饮料的生产,在七十年代尚处于起步阶段,八十年代处于缓慢发展期,进入九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果汁及果汁饮料已开始进入某些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成为这些家庭必备饮品。在一些宴会上或在饭店就餐时,饮用果汁及果汁饮料已成为一种时尚。预测2022年我国果汁及果汁饮料产量有小幅度回升,将近2500万吨。《2020年中国果汁饮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主要围绕果汁饮料行业概况;果汁饮料市场分析;果汁饮料市场促进因素;重点企业分析;果汁饮料行业发展前景等五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行业进行分析,总结行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提出当前行业的发展前景。PART1果汁饮料行业概况果汁饮料是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过物理方法如压榨、离心、萃取等得到的汁液产品。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也可以细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型,其大都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或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PART2果汁饮料市场促进因素2014-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渐增长,2019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其中,城市上涨3.5%,农村上涨4.6%;食品价格上涨15.5%,非食品价格上涨0.9%。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3.6%,非食品价格上涨0.2%。PART3果汁饮料市场分析我国果汁及果汁饮料的生产,在七十年代尚处于起步阶段,八十年代处于缓慢发展期,进入九十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果汁及果汁饮料己开始进入某些生活比较富裕的家庭,成为这些家庭必备饮品。在一些宴会上或在饭店就餐时,饮用果汁及果汁饮料已成为一种时尚。PART4重点企业分析1967年7月1日,统一企业正式成立于中国台湾省台南市永康区,(股票代码:00220)本着“嘉惠地方”的创业精神,以员工82人,资本额3200万元,为日后的食品王国奠定基础。统一企业是台湾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在东亚、东南亚均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食品业者之一。其总部位于台南市永康区。公司产品主要有饮料和方便面。2019年1-6月统一总营业收入为114.7亿元,净利润为9.97亿元。PART5果汁饮料行业发展前景功能性:由于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所以更倾向于功能性食品饮料等等消费。而未来,果汁饮料将会进一步优化其功能性,在原有基础上添加益生菌、矿物质等,让其不仅是饮料,还将具备一定的保健功效。本文仅展示报告部分内容,完整报告请下载:《2020年中国果汁饮料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http://wk.askci.com/details/ac13fc7879b84b1fbff6bab38d314c31/

火鸡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前言: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历经探索、高速发展、洗牌,进入后成长期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391.3亿元。行业在2016年迎来洗牌期: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巨头入局形成第一梯队,“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发展重要趋势。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随着巨头入局,逐渐形成以阿里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中国生鲜电商平台的两条发展路径:向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生鲜网购仍以水果为主品类,高频刚需引流作用明显。32.0%的用户表示最经常购买的生鲜品类为水果;各平台差异化发展,除水果外,京东在海鲜水产和冷冻食品品类具优势。综合电商平台是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86.1%的用户表示经常在综合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导流作用明显,75.6%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用户对生鲜网购整体满意度较高;京东生鲜各维度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优势明显。用户对创新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尝试意愿较强。潜在用户尝试在创新模式消费的意愿高,49.0%的潜在用户尝试意愿在8分及以上。创新模式客单价更高,54.0%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超过200元。创新模式满意度较高,59.5%的用户对创新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在8分及以上,90.9%的用户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创新模式消费。一、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概览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6-2017年市场迎来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或倒闭或被并购,市场遇冷;但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投资,并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模式,使得生鲜电商市场重振活力。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历程历经探索、高速发展、洗牌,进入后成长期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历经14-15年的高速发展,在16年迎来洗牌期: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新变化消费者:愈加关注品质和健康,生鲜消费进入品质时代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曝,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愈加重视产品质量。中国网络消费者协会在3月份的调研数据显示,70.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优先考虑产品/服务的质量,64.4%的消费者考虑价格;在生鲜领域,对商品质量的重视表现得更为明显,57.0%的用户表示在选择生鲜电商平台时最看重食品安全,价格为第二考虑因素,占比约为11.8%。用户对品质和体验的高要求,将促使生鲜电商平台更加严格地选品、把控供应链、创新经营模式。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新变化消费场景:由单一的网络购物向多元体验转变随着消费者对品质需求的提升以及市场从业者的探索,生鲜食品的消费场景逐步多元化,由单一线上或单一线下渠道,逐步演变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消费者生鲜消费方式的选择愈加多样化,购买愈加便利,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生鲜电商产业链图谱生鲜电商供应链:采购、冷链、仓储生鲜产品供应链任一环节均会影响最终用户体验供应链能力是生鲜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商品优质稳定的关键。生鲜保质期短、易损耗的特征使得冷链物流在生鲜的运输和配送中尤为重要,物流成本在生鲜电商的成本结构中占比巨大。随着行业的发展,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建设,深入产业链。生鲜电商模式:大而全与小而美并存巨头入局,创新模式不断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随着巨头入局,市场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从综合实力来看,形成以天猫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②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涌现。生鲜电商模式各有优劣两条路径:向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综合生鲜电商:京东生鲜自有物流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助力飞速发展2016年1月,京东成立生鲜事业部,独立发展生鲜业务。京东的生鲜业务目前已经形成B2C+O2O的立体格局,结合物流供应链的优势,可以实现覆盖地区次日达,保证了生鲜商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京东与永辉超市、沃尔玛等线下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投资天天果园等生鲜企业,多方布局,进行全渠道销售,增强生鲜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流量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助力京东生鲜飞速发展,后来居上,成为生鲜电商市场领头羊之一。垂直生鲜电商:易果生鲜生鲜电商平台向生鲜综合运营商转变易果生鲜于2005年成立,为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的生鲜体系目前包括三大部分:易果生鲜电商平台、易果供应链、安鲜达冷链物流。易果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与阿里的深度合作,易果生鲜是天猫超市生鲜频道的独家运营商,阿里为易果带来亿级流量和平台支持;二是全渠道的建设,向生鲜综合运营商转变,联手国内外优质生鲜公司,提升供应链能力;三是安鲜达冷链体系的建设,安鲜达目前全国订单处理能力达到 20 万单/日。“超市+餐饮”创新模式:盒马鲜生树立零售新业态标杆盒马鲜生是新兴零售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定位中高端用户,主打产品生鲜和即时餐饮,门店面积多在5000平米左右。线上线下业务高度融合优势互补,线上销售占比约50%。线下用户强体验为线上服务背书,进行引流。同时,线下门店前店后仓,承担前置仓功能,保证配送时效的同时降低成本。生鲜+餐饮的模式筑起线下壁垒,餐饮体验一方面能增加用户在店内逗留的时间,同时也方便临期生鲜产品的处理,降低损耗。创新生鲜超市:7FRESH精益的工匠精神打造品质消费场景,重构生鲜消费标准7FRESH是京东在其无界零售布局指导下的生鲜落地项目,瞄准在消费升级道路上的新中产阶级,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集“超市”与“餐饮”于一体,围绕“吃”的需求,打造品质消费场景。在7FRESH的品类设置中,75%左右为生鲜产品,采用产地直采+优质品牌供应的模式,标准化选品。商业模式:7FRESH采用前店后仓模式,为用户提供线下体验的同时,满足其生鲜上门的即时需求;超市配送,固定的覆盖区域和稳定的配送路线也将提高传统电商模式下的配送效率。在线下体验方面, 7FRESH也采用了很多的智能科技,例如智能购物车、魔镜系统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识别用户的购买决策全过程,更精准地描绘用户消费行为指导零售运营。线上APP围绕用户进行个人定制,最大限度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二、中国生鲜网购用户消费行为洞察中国生鲜网购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京东生鲜不断开拓一二线城市以外市场冷链是影响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C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目前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由此生鲜网购用户也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网购消费者中一线城市用户占比41.4%,二线城市用户占比40.4%;在省市分布中,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为生鲜网购用户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京东利用物流优势,不断开拓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市场,其运营数据显示,从2017年1-11月京东生鲜的销量同比增幅来看,三线城市增长最快,同比增幅接近400%。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用户为主力人群整体生鲜网购用户与京东生鲜用户均集中在26-35岁年龄段调研数据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生鲜网购用户占比超过一半,为66.4%,硕士博士占比9.6%,大学专科18.8%,生鲜网购用户普遍学历较高。年龄方面,26-35岁的用户占比最多,为57.6%。京东生鲜用户同样以26-35岁用户为主,占比达45.0%。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用户为生鲜电商平台的主要消费人群。中产阶级家庭用户为线上生鲜消费主力个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3.6%从收入状况来看,个人月收入在5001-8000元的用户占比最多,为30.5%,个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3.6%。从婚姻状态来看,68.8%的生鲜网购用户来自已婚有子女人群,10.3%来自于已婚无子女人群,由此可见,中产阶级家庭用户已成为线上生鲜食品消费的主力。综合平台为用户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创新模式消费频次相对较高艾瑞将近两年兴起的“餐饮+超市”的生鲜模式称为创新模式,在用户网购生鲜常用的渠道分析中,综合电商平台为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超过八成的生鲜网购用户经常在综合电商平台生鲜频道购买生鲜食品,综合电商平台流量优势明显。外卖平台、整合线下超市的平台、创新模式三个渠道用户相对较少,但消费频次更高,每周在创新模式消费至少1次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整体用户的占比高达68.1%。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家庭月收入越高,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越高调研数据显示,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高,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也在不断升高。家庭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用户中,每周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为4次或以上的占比高达36.8%。水果是最受网购用户欢迎的生鲜品类除水果外,海鲜水产和冷冻食品也是京东生鲜的优势品类在生鲜网购用户的消费行为中,水果是最受欢迎的品类,32.0%的生鲜网购用户最经常购买水果。牛奶乳品和蔬菜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受欢迎的品类。根据京东运营数据,水果也是其销量最高的品类;此外,除水果外,海鲜水产、冷冻速食也是京东生鲜的优势品类。水果、蔬菜的消费频次相对较高从消费频次来看,超过半数的生鲜电商消费者网购水果或蔬菜的频次达每周一次及以上,其中高达29.5%的网购过蔬菜的用户每周会在电商平台购买2-3次蔬菜;而牛奶乳品、冷饮冻品等则属于相对低频的购买品类。101-200元为生鲜网购单均消费集中段51-100元为第二单均消费段从消费金额来看,生鲜网购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金额大多在51-200元之间,其中39.5%的用户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101-200元之间;30.0%的用户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51-100元之间。18:00-21:00是生鲜食品的消费集中段用户根据需求的即时性选择不同的平台购买生鲜食品从消费时间来看,生鲜网购用户购物的活跃曲线在09:00-12:00和18:00-21:00出现波峰,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对应午餐前和晚餐前的使用时段,用户可能选择这两个时间段网购午餐和晚餐所需要的食材。京东生鲜用户消费的第一段高峰期和整体用户基本一致,第二段高峰期时间为晚间21:00-22:00,相对靠后。艾瑞分析认为,京东生鲜B2C模式目前主要为次日达,用户在平台购买即时性晚餐食材的需求较小。生鲜食品引流作用明显超七成用户在网购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生鲜食品引流作用明显,75.9%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其中日用百货等高频需求是用户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最常购买的品类,有69.2%的用户会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购买日用百货。京东销量数据显示,网购生鲜食品时关联购买的TOP3品类为饼干蛋糕、纸品湿巾、衣物清洁,也是以零食及日用品为主。方便是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主要原因能够直接配送到家、品类丰富对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调研数据显示,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选择比例为63.8%。能够直接配送到家和品类丰富也是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的重要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58.9%和53.6%。生鲜网购用户对生鲜平台整体较为满意用户满意度集中在8-10分的高分段整体来看,生鲜网购用户对生鲜平台的满意度较高,34.4%的用户对生鲜平台的整体满意度为8分。生鲜网购用户对品类丰富度最满意京东生鲜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优势明显艾瑞调研数据显示,生鲜网购用户对整体生鲜网购各个要素的满意度均在7分以上,对品类丰富程度的满意度最高,平均分为7.66分。从京东生鲜与行业整体对比来看,其各个细分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的评分较低,为7.33分;京东生鲜的物流得分则高达8.32分。九成以上用户愿意继续网购生鲜食品配送速度慢和品质问题是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因高达91.0%的用户表示将继续通过生鲜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仅有2.3%的用户表示不会继续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配送速度慢和商品品质差是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网购生鲜食品的主要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38.5%。用户期待更快速的配送体验45.5%的用户希望配送时长在1小时内配送时长方面,用户期待更快速的配送体验。30.7%的用户希望能在几个小时内收到商品,28.8%的用户希望在30分钟至1小时收到商品,16.7%的用户希望能够在30分钟以内收到商品。生鲜网购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较强30.7%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8分生鲜网购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较强,整体推荐意愿的平均分为7.7分。30.7%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8分,17.1%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9分,14.9%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10分。“超市+餐饮”生鲜消费创新模式受青睐创新模式用户属性:高收入高学历用户占比更多从用户属性来看,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高学历、高家庭月收入的人群占比均高于整体生鲜网购用户,与创新模式中高端消费者的定位相吻合。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78.2%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0.7%的用户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的用户最多,占比达28.2%。创新模式客单价更高半数以上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单均价超200元从消费金额来看,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明显高于生鲜网购整体,超过50%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超过200元。其中,19.1%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单均价超300元,而这一比例在整体生鲜网购平台仅9.8%。34.9%的用户在创新模式的客单价在201-300元之间,仅有17.0%的整体生鲜网购用户客单价在这一区间。水果、乳品是创新模式最受欢迎的品类在创新模式购买水产品、肉禽蛋及蔬菜等品类用户占比更高与整体生鲜电商平台相同,在创新模式下,水果、牛奶乳品仍是最受欢迎的品类。在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20.4%的用户在创新平台最经常购买水果。从两者的对比来看,用户在创新模式下购买水产品、肉禽蛋、蔬菜、熟食烘焙及冷饮冻食更多,10.9%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最经常水产品,最经常购买肉禽蛋及蔬菜的比例分别为9.6%与13.3%。用户对创新模式整体较为满意满意度与整体生鲜网购基本持平,高评价用户占比略多用户对创新平台整体较为满意,59.5%的用户对创新平台的满意度评分在8分以上。从平均分来看,用户对创新模式与生鲜网购的满意度基本一致,平均分均为7.7分。从占比来看,用户对创新模式评价较高,评分在9分或10分的用户占比略高于生鲜网购。九成以上用户愿意继续在创新模式消费品类丰富度及门店消费体验是影响用户继续消费的重要因素超过九成的用户表示将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要原因为商品品类不够丰富;其次,客流量较大导致门店排队时间长带来的不便体验也是导致用户不愿意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消费的重要原因。潜在用户对创新模式的尝试意愿较高尝试意愿在8分及以上的用户占比接近一半没有在创新模式消费过的用户未来尝试消费意愿的平均分为7.3分,评分在8分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9.0%,接近一半,其中尝试意愿为9分的用户占比达11.9%,潜在用户对新模式的尝试意愿较高。线上线下融合成生鲜电商发展重要趋势围绕零售核心,优势痛点互补对于生鲜销售而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核心都是零售,线上线下只是外在表现方式,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渠道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中国生鲜电商发展趋势阿里 京东争相布局新业态日前,京东7FRESH正式开业,它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生鲜行业中与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一决高下。往大了说,这也是马云“新零售”和刘强东“无界零售”的较量。在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大举“北伐”之际,京东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亦庄也扎下了“马步”,两者的竞争在北京市场上短兵相接。如果盒马鲜生的超市+餐饮创新模式已经让人大跌眼镜、倍感新意,那么走进7FRESH,相信会带给人更多惊叹。其实本质上7FRESH与盒马鲜生十分相似,都有一样的前店后仓的模式;都有一样的“悬挂链”系统,用于连接前台和后仓;都有一样的3公里半径内30分钟送达服务。不同的地方是,7FRESH的装修风格显得更高大上,还有就是京东给7FRESH配备的“黑科技”设备,如智能购物车,即自动跟随顾客,不用手推,能够显示水果等的产地、甜度等详细信息的“魔镜”以及身份识别、摇一摇结账等,俨然是京东科技创新的展示厅。7FRESH的运营对京东生鲜乃至整个京东平台形成有力的线下补充,成为京东零售矩阵中的重要线下阵地。据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给团队定下了目标:3-5年内做到全国线上和线下最大的生鲜销售平台;5-8年内将京东生鲜规模做到上千亿元。相较于京东的咄咄逼人,先一步尝鲜新零售的盒马鲜生的优势在于,除了在线购买外,盒马鲜生还提供全新的线下体验,既是超市、菜市场,也是餐饮店,其经营模式以及服务都已经历了磨合期,并且经受住了消费者的考验。另外就是盒马鲜生已经开始全国布局,提前占据有利位置。当前盒马鲜生已经完成7个城市25家门店的布局,并计划于2018年再在武汉、成都、广州、福州等主要二线城市开店,加速抢占新零售市场。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入局,生鲜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虽然像7FRESH、盒马鲜生等创新生鲜店商存在着竞争关系,但从生鲜电商发展角度看,这是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有专家分析,生鲜电商行业通过竞争和洗牌,活下来的企业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受政策大环境、用户渗透率上升、模式确定、标准化程度提高、仓储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影响,2018年将会成为生鲜电商转亏为盈的黄金年。”新零售引领生鲜电商创新经历了2015年的高速发展,2016年的资本寒冬和行业洗牌,2017年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又是大浪迭起的一年。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6年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而2017年延续了这一高速增长,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650亿元。近日,有市场研究机构对2017年的生鲜电商行业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速途研究院通过对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户调研,发布了《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分析讨论了该市场发展趋势;艾瑞咨询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分析显示,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生鲜电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快速增长,交易额达900亿元,但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却不到2%。随后,企业倒闭、供应链断裂等消息频出,一时间让行业前景黯淡。然而随着新零售的布局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生鲜电商注入了新的动力。2017年可以说是新零售的元年,对生鲜电商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并谋求多种创新模式以打造核心竞争力。阿里、京东、美团、腾讯等巨头纷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无人零售、创新便利店、超市+餐饮等全新业态备受追捧。从生鲜电商平台融资情况也可看出,新零售将是引领生鲜电商发展的风向标。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份,每日优鲜宣布旗下的无人零售业务“便利购”已经拆分出来,独立运营,并获得了2亿美元的A+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A轮的5300万美元,这也是腾讯第三次投资每日优鲜,此前每日优鲜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便利购已经实现18000个点的完全覆盖,经营水果,零食、冷热饮、餐食等。无人便利店的扩展,意味着零售已经覆盖到生活的“最后一米”,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易果生鲜在2017年8月完成了天猫投资的3亿美元,此前阿里巴巴及天猫对易果生鲜已经进行了4轮融资,也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一步,未来天猫与易果生鲜会进行更多合作。盒马鲜生在2016年3月获得了阿里巴巴1.5亿美元的A轮融资,盒马CEO侯毅指出盒马的精准定位是,依据目标消费群体需求,融合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零售模式,为消费者创造有价值的便利、品质生活。盒马的模式也成为新零售发展的一个样本。新零售的一大趋势就是线上品牌逐渐布局线下渠道,使得线上与线下渠道有机融合,形成全渠道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场景化的运用及布局,让更多的流量来源于线下,然后再把线下的流量引入线上。不过,动辄上亿的投资,和上千亿的目标,面对万亿元规模的生鲜市场,这注定是寡头垄断的游戏。提高用户体验推动消费升级随着生鲜电商购物模式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深入人心。如2017年11月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领域月活用户规模达到1227.44万,TOP10生鲜电商活跃用户数普遍提升;按月度统计,人均启动次数达到9.31次、人均使用时长0.53小时,两者分别较上月增长了12.61%和18.57%,用户粘性有所提升。伴随着市场交易额的持续增长、高频率的消费、用户的刚需让不少企业在生鲜电商行业布局。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囤货量,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多场景布局持续深化,运营区域不断拓展、会员业务升级成为生鲜电商运营关键词。相较于生鲜电商发展初始阶段的烧钱铺市场,现在各家电商更加注重生鲜消费生态的搭建和新零售的场景布局,不再盲目通过烧钱模式开拓大而全的市场,而是区域化的精细运营,上到企业端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下到会员体系升级提升用户粘性以及搭建综合性购物平台成为现阶段生鲜电商运营的着力点。调查显示,为提高用户体验,目前的生鲜电商平台多为自建物流,用户线上选购,一线城市短距离大都实现了两小时内送达,其中盒马鲜生更是提高到了3公里内半小时达。这得益于商品拣货、打包、配送等都是依靠智能识别,大大提高了操作速度,而在配送上,冷链物流技术更是功不可没,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将成为高效且必要的技术支持。线上线下融合成趋势通过分析近两年的行业发展和变化,不难发现,在经历一系列的洗牌动作后,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面对近在咫尺的无界零售,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意识到,仅做好线上已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生鲜消费多样化、多场景、多入口的需求。这就倒逼着生鲜电商们加快创新步伐,为线上寻找线下支点,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成为生鲜电商的一门必修课。目前行业正在逐渐形成以阿里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像7FRESH和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创新业态会越来越多,线上线下融合会愈加紧密,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随着网购的增速放缓,传统电商瓶颈将显现,新零售必将促使消费全面升级。各大巨头的入场以及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会让生鲜电商行业重获风光。

吹煦呼吸

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来源:农业农村部 由中国农业监测报告撰写人:谢学军,博士,常州工学院副教授;金东艳,博士,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副研究员;黄星,博士,常州工学院讲师;王书可,博士,常州市行政学院副教授;一、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情况(一)国内总体情况热带水果是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受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约束以及东盟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我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压力明显增加。2017年,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种植总面积6575.56万亩,总产值1376.49亿元,同比增长10.00%;进出口贸易额218.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36%,贸易逆差1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57%。热作产业对热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38%。中国是世界热带水果生产大国之一,热带水果主要有香蕉(包括大蕉)、菠萝、龙眼、荔枝、芒果,番荔枝、菠萝蜜、人心果、杨桃、木瓜、番石榴、黄皮、莲雾、鳄梨、椰子、柠檬、山竹等,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1. 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产值增长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热带水果产量多靠单产增长拉动,热带水果生产面积稳中有升,产量逐年增长(图1,2016、2017年我国热带水果统计中剔除了柑桔、柠檬、其他水果等数据,因此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总值明显增加(图2)。FAO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热带水果总产量占世界热带水果总产量的28.08%。图1 2007—2017年中国热带水果生产面积和产量图2 2007—2017年中国热带水果总产值2.热带水果主要品种结构及分布我国热带水果的品种结构相对稳定。香蕉是我国第一大热带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二。荔枝、龙眼占我国热带水果产量10%左右,产量排名世界第一。近年来火龙果发展迅速,产量占比从2010年的0.25%,上升到2017年的3.62%。芒果产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图3 我国主要热带水果品种结构香蕉:主产区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福建。2018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532.24万亩,产量1289.19万吨。2017/18年度香蕉种植面积缩减,供给紧张,缺口明显。香蕉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2018年1-10月香蕉进口金额为70610万美元,同比增长50.2%,贸易逆差54277万美元,上年同期贸易逆差45762万美元,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内香蕉市场行情整体偏好,价格高于历年平均水平。1-12月份,批发价格平均5.1元/公斤,平均最低价出现在7月份,为4.51元/公斤,价格高峰出现在11月份,为5.84元/公斤。芒果:产区主要集中在广西、海南、云南、广东和四川。2018年芒果种植面积387万亩,产量225万吨。旺季3月至9月,其余时间由进口芒果补充。进口量大幅提高,出口优势不突出。相对世界芒果出口大国墨西哥、印度、泰国等,我国芒果生产成本较高,出口农场管理水平与出口大国有差距,采后保鲜技术未能普及,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价格优势。近年来,芒果价格一直比较好,鼓励了更多农户种植芒果。但2018年5-6月,受到进口芒果的冲击,价格一度暴跌,海南的尾果滞销。菠萝: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附件和云南。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五,产量世界排名第七。种植品种以巴厘为主。菠萝进口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主要进口国为菲律宾。菠萝出口贸易量少,干菠萝出口增长较快,传统优势菠萝罐头出口下降幅度较大。2018年广东及海南菠萝田头收购价格波动剧烈。清明节前后采购商收购价为1.35元/斤,随后十多天在湛江“菠萝文化节”影响下价格一路上涨,最高峰为1.6-2元/斤。台农菠萝、金菠萝价格仍维持在3元/斤。荔枝:2018年产量302.81万吨,同比增长26.47%,创历年新高。两广荔枝上市时间“撞车”,全国荔枝6月集中上市,上市量高达137万吨,占总产量的45.24%。2018年越南企业出口新鲜和干燥荔枝92000多吨,比上年价值增长126%。出口到中国的荔枝出口量超过83500吨,价值超过3390万美元,比2017年增长151%,价值增长91%。出口到中国市场的水果占荔枝出口总量的90.7%。4月海南白糖罂开市价26元/斤,同比涨30%,妃子笑开市价开市价22元/斤,同比跌26.67%,5月两广荔枝逐渐上市,海南荔枝价格大幅回落,跌至2-2.5元/斤。6月两广荔枝批量上市,各类荔枝价格同比均下跌。龙眼:我国龙眼面积和产量约占世界的50%以上。2018年大部分地域增产2成以上,种植面积约为550万亩,产量240万吨左右。主要以“石峡”、“储良”、“福眼”、“乌龙岭”等种植品种为主。出口产品以鲜龙眼为主,主要出口地为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美国,占鲜龙眼出口总量98.78%;越南、泰国为我国龙眼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主要进口鲜龙眼。进口量为35.35万吨,同比下跌8.20%。2018年,全国龙眼批发市场月度平均单价为14.29元/公斤,较上一年度下降6.79%,龙眼价格为平稳下降的走势。火龙果:主要产区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海南和福建。2017/18年度火龙果种植面积56.52万亩,产量79.06万吨,火龙果产量增加,高端需求增多。2018年,火龙果进口规模同比增加,出口大幅增加。3-8月份我国火龙果集中上市时期,鲜火龙果进口量同比均减少,其余月份进口量增加。全年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为巨大的贸易逆差。2018年,全国火龙果平均市场批发价为9.62元/千克,同比增加16.26%,除2018年1月份同比下降,其余月份火龙果批发价格同比上升。(二)优势产区情况我国热带水果产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南部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区,其中广东、广西热带水果面积占到全国67%,其次是福建、云南和海南;五省热带水果生产总面积占全国比重为94%。2017年,广东热带水果生产面积1011.64万亩、广西878.66万亩、福建296.61万亩、云南250.06万亩、海南为228.86万亩、四川110.22万亩、贵州48.18万亩、湖南12.20万亩。从产量来看,2017年,广东热带水果产量为1052.57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39.79%;其次是广西600.15万吨,占我国总产量的22.70%;云南284.84万吨占10.77%;海南272.04万吨占10.29%;福建363.47万吨占13.75%,贵州37.24万吨占1.41%,四川25.99万吨占0.98%;湖南7.66万吨占0.29%。1. 海南热带水果生产发展概况中国海南省凭借其独有的地域和气候条件,有着我国“热带水果王国”之称。自2008年以来,海南热带水果面积和产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海南热带水果总产量比2008年增加20.9%,收获面积23.36%,收获面积增长18.4%(表1)。海南作为我国热带水果优势产区,热带水果产业保持稳定发展。 2. 海南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概况海南主要热带水果是香蕉、荔枝、龙眼、芒果,2019年海南全省热带水果总产量2018.0万吨,其中,香蕉产量最大,达1165.6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7.8%;其次为芒果和荔枝,产量分别为246.5万吨和201.6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13.8%和10.0%。二、中国热带水果贸易情况我国热带水果贸易在我国水果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的热带水果的进出口贸易量显著增加。主要包括新鲜水果进出口以及水果加工产品。(一)中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我国主要新鲜水果的进口量远远高于出口量,中国进口的热带水果最多的是香蕉,其次是椰子(表3)。2009年—2019年,我国主要热带水果进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香蕉增长幅度最大,10年间进口量增长近3倍。近10年来,我国热带水果出口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3年,出口量增长明显(菠萝除外)。同时,出口品种结构也发生变化,由出口香蕉为主转变为芒果类为主的格局。(二)中国主要加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热带水果加工类产品中,我国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鲜/干芒果肉、菠萝罐头和椰子油,叶子干、干椰子肉、芒果汁和菠萝汁进口量相对较少。近10年来,菠萝罐头、菠萝汁、椰子油及制品进口量呈上涨趋势,芒果汁和鲜/干芒果肉呈现波动变化(表5)。我国热带水果加工产品出口量明显低于进口量,主要出口产品包括菠萝罐头、鲜/干芒果肉和芒果汁。菠萝罐头出口量明显萎缩,占比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二位,而鲜/干芒果肉出口量则呈上升趋势,占比从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三、国外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情况(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整理得到2008年五个热带水果主产国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如表7所示:表7 2008年热带水果主产国的市场占有率(单位%)在新鲜水果市场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菲律宾,印度芒果的市场占有率在各热带水果主产国中最高;泰国椰子市场占有率最高。在加工品市场里,菲律宾和泰国的菠萝汁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菲律宾的椰子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二)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情况在热带新鲜水果市场上,除柠檬外,菲律宾国家进口水果很少,主要产业为出口型,且其他水果在国际上竞争力很强;泰国与巴西在热带水果的出口上都有较强的优势,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表8 2008年热带水果主产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加工品市场上,菠萝罐头这一行业,菲律宾和泰国为出口导向型行业;巴西椰子油几乎纯进口,在椰子油行业菲律宾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最高,其次是泰国。四、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生产要素条件我国作为热带水果的主产国,热带水果的产量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生产基础设施、生产人员素质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上,与其他各个热带水果主产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二)消费需求在新鲜水果市场上,人们的消费需求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对加工品消费需求并不高,远低于世界消费水平。(三)相关产业的支持情况热带水果的生产上面对的化肥与农药市场,以及贮藏保鲜环节做不到位;热带水果的加工品市场上,我国主要以传统的罐头果汁类型为主,深加工产品行业未有大的发展;我国热带水果生产行业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种植地分散,导致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商品化处理程度低,降低了优质果率,严重影响了热带水果的生产品质与竞争力。五、中国热带水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热带水果产品尤其是高档水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贸易区建立和进一步扩大也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出口奠定了市场基础。在此新形势下,若是不及时采取新型措施,不仅未来热带水果的国际市场难以发展,我国的水果进口也会更加艰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以此来提升我国热带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布局,根据省内各地的气温、土质、降雨等因素来具体确定种植品种,淘汰经济效益低、无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此外还要扩大加工品种的比重。打好时间差和季节差,把握商机、抢占市场。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分类指导,积极引进新、优、特品种,做到“你劣我优”、“你优我特”。将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好,特别是要扩大特早熟、特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以便充分利用和占领市场。着重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果品质量、产量和商品率。加强热带水果采后处理技术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对热带水果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及贮运技术研究,实现从产地到贮藏、销售等环节“冷链”运输,以保证水果质量。其次,加强热带水果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应加强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的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加工技术及设备,大力提高我省水果的商品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果汁、果酒、果粉、果蔬脆片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以提高热带水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二)提高热带水果生产的产业化与组织化水平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热带水果产业化进程。鼓励国内外企业投资热区,开发热带农业产业,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带来规模收益,促进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按果品的种类组成若干个联合体,如组成统一品牌的香蜜杨桃协会、荔枝联合协会、香蕉联合体等,负责该行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指导,制定统一的生产程序和制度,制定果品质量的统一标准和包装标准等,并吸收有实力的果品处理、包装、销售商加入协会,形成生产、处理、包装、加工、运销的一体化,以加快果品产业化的进程和组织化水平。(三)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热带水果质量标准监管体系当前,人们对水果消费的需求已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热带水果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抓质量,树品牌。要把品牌营销作为一个战略重点,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促成海南省热带水果形成自己的知名品牌。只有打造出一批知名品牌,才能提高海南热带水果的市场认知度和市场竞争力。热带水果产品的生产者、流通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等,都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同时,有关部门、各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公益性机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产品的合法权益。加强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体系。

其来无止

京东发布2018生鲜年货消费报告:最受欢迎水果是它

3月7日,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环球寻味 进阶的中国年——2018生鲜年货消费报告》,基于京东大数据,从市场、用户和地域多个角度分析国人生鲜年货消费特征,通过数据描绘了京东生鲜用户“鲜、快、好、洋”的生活日常。京东大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则超过240%。随着京东生鲜品类的持续扩充,用户的选择范围的不断扩大,国民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对电商的依赖,通过京东平台购买生鲜已经从“尝鲜”变成“日常”,春节年货的选择上也因此产生了明显变化。对比不同年龄段用户在京东平台的消费结构发现,50后、60后和70后用户的生鲜消费在其京东全站消费占比最高,可见“银发经济”效应在生鲜电商领域更为明显,网上买菜、买肉的习惯也在逐步取代菜市场在中老年人心里的地位。京东大数据发现,80后、90后爱买水果,奇异果/猕猴桃、车厘子是他们的最爱;70后偏爱买猪牛羊鸡肉和蛋类;50后和60后爱买海鲜水产,其中以鱼类和虾类居多。从品类来看,2018年春节,消费者尤其青睐生鲜产品做年货。受春节季影响,生鲜产品销售火爆。春节期间,生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8.8%。2018年春节期间,生鲜消费金额占比最高的品类为:海鲜水产、水果和猪牛羊肉。其中,海鲜礼盒和虾类的消费较高,生鲜成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可见送新鲜、送健康正在成为送礼的关键词。从地域来看,春节期间,各地生鲜消费整体水平保持同比增长快速,均超100%。不同地域和不同城市之间展现出不同的生鲜偏好。典型沿海城市生鲜消费各具特色,不同地区网购生鲜的偏好也大不相同,各地对生鲜选择上弥补了当地的饮食品类结构,可见电商平台正在成为消费者“个性食鲜”的优质选择。从生鲜产地来看,“寻鲜”走向国际,生鲜消费更加具有国际范儿。进口生鲜登上全国人民的年夜饭餐桌,大家都愿意在春节期间吃些“新鲜洋货”。2018年春节期间,按照销售额排序,最受欢迎的进口生鲜商品为:智利进口车厘子、野生阿根廷红虾、厄瓜多尔白虾、越南进口红心火龙果和智利进口精选蓝莓。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提前囤货”曾是一个常见现象,往年自然少不了鸡鸭鱼肉和坚果炒货。春节期间,不同性别的用户选择采购的品类也呈现明显差异,女性比较偏爱购买蔬菜、冷藏/冷冻食品和水果;男性喜爱海鲜水产、猪牛羊肉、禽肉蛋品。与2017年春节期间相比,2018年春节生鲜消费同比增长最快的省份包括重庆、陕西、辽宁、福建、湖北,其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0%。不同地区在春节期间网购生鲜的偏好也大不相同。京津冀地区用户偏好购买虾类、鱼类、海参、牛肉、贝类;长三角地区用户喜欢购买车厘子、橙子、牛肉、奇异果、速冻半成品等;沿海地区的用户主要购买牛肉、虾类、蟹类、羊肉、鸡肉、奇异果、肉制品、速冻半成品;珠三角地区的用户喜爱购买车厘子、橙子、鸡肉、牛肉等。海外布局和进口生鲜货源已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品类、加强原产地合作、强化供应链品质保证都至关重要。京东生鲜一直在强化海外产地直采能力,加码冷链物流投资,目前已经为京东消费者提供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原产地商品。

白樱桃

我国芒果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来源:农业农村部 由中国农业监测预警首发作者:黄媛媛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芒果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宗热带水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多样化的追求,芒果的消费量日益增长。芒果生产主要集中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是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减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正在朝产业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现有103个国家生产芒果,为世界第二大热带水果,中国产量和面积均排世界第二。为全面了解我国芒果生产和市场状况,提出芒果产业发展建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受委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查阅数据资料、产区实地调研、种植户访谈、企业调研等方式,对我国芒果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芒果作为我国热区特色优势农产品,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十三五”期间,我国芒果传统产区关键任务为提质增效,新发展产区则处于种植面积和技术提升阶段。芒果主要以鲜果消费为主,产地收购价较稳定。近年来芒果加工食品消费明显上涨,国内加工原料供不应求,还需从东南亚大量进口。未来5年,预计我国芒果产量和种植规模将有小幅增长,加工量还将随着茶饮市场的扩张有显著增加,出口市场的开拓将加速优质产区的成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2018年世界103个芒果生产国和地区一共收获面积57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86%;年产量为5538万吨,比上年增长6.5%;单产9.60吨/公顷,比上年增加5.6%。全球产量在2010年至2013年间保持在6%左右的增长速度,随后增速有所放缓,在2018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芒果相关数据包含芒果、山竹、番石榴,下同)。图1 2010-2018年世界芒果生产增速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8年,世界芒果主产国(地区)产量前十依次是印度、中国大陆、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墨西哥、巴西、马拉维、孟加拉和埃及。图2 2018年世界芒果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10年我国芒果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的平均增速分别为1.12%、1.54%、0.39%(国内芒果相关数据不包含山竹、番石榴,导致同FAO等国际组织数据差异较大,下同)。我国芒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其中以海南(三亚、乐东、陵水、昌江、东方等地)、广西(右江区、田东、田阳等地)、广东(雷州、徐闻、湛江、茂名等地)、云南(临沧、思茅、玉溪、华坪、红河等地)、福建(安溪、漳州、云霄等地)、四川(攀枝花市、安宁、会东、会理等地)为集中产区。各主产区芒果从过去的十几个主栽品种集中到几个主栽品种,优良品种比例大幅度提高,如海南以‘台农1号’‘贵妃芒’‘金煌’‘凯特’等为主栽品种;广西以‘台农’‘桂七’‘肯特’‘凯特’为主栽品种;广东以‘台农1号’‘椰香芒’‘金煌芒’等为主栽品种;云南华坪、四川攀枝花以‘凯特’‘肯特’‘爱文’‘红芒6号’等为主栽品种,全国基本形成区域化分布格局。国家对热区的重视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推动芒果特色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我国热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加快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推进热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我国芒果种植面积小幅增长,主要在干热河谷地区,如攀枝花、保山、华坪和凉山地区新种面积明显扩大。由于天气原因,部分产区大幅减产,海南产区减产约30%,广西产区减产约50%。芒果总体质量比上年略有提高,尤其是攀枝花、凉山州等干热河谷地区,其中凉山州把芒果产业作为扶贫产业重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二)消费。芒果国内消费以鲜食为主,其加工产品尤其是休闲食品近年也逐渐成为消费新增长点。芒果原浆为原料的混合果汁,冷冻芒果为配料的烘焙产品层出不穷,如芒果干、芒果冻干、芒果汁、芒果脆片和芒果酒等;叠加城镇化的发展、互联网营销手段(抖音、直播)、配送方式(外卖)等的推陈出新,推动消费量增长。(三)进出口情况。根据海关统计数据(不含边境贸易),2019年我国进口芒果总量1.45万吨,进口总额2659.88万美元,主要从泰国、中国台湾、秘鲁、澳大利亚、菲律宾、越南进口,其中,自泰国进口0.86万吨,进口额1036.97万美元;自中国台湾进口0.48万吨,进口额1111.25万美元。2019年,我国芒果出口总量2.96万吨,出口总额5780.60万美元。出口到越南、中国香港、俄罗斯、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我国芒果对发达国家出口优势较低,主要是因为相对世界芒果出口大国墨西哥、印度、泰国等国家,我国的芒果以小农户生产为主,质量难以统一,生产成本较高。(四)价格变动情况。2019年全国芒果地头收购价格每公斤2.4-30元,以广西的‘金穗’(每公斤2.4元)最低,广东的‘椰香’及海南的树上熟‘贵妃’芒果(均价为每公斤20元)最高。‘金穗’‘贵妃’‘金煌’均为传统栽培品种,但由于果实品质及栽培地区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的差异,三者价位相差极大。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芒果均价每公斤12.12元,其中以2月(14.64元/公斤)最高,6月最低(10.01元/公斤)。从近4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年价格高点多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份,低点多出现在每年5-9月份,主要是冬季新鲜水果供应较少,加上节假日期间(春节)消费旺盛而拉高芒果批发价格;而5-9月份有大量新鲜水果上市,尤其是荔枝龙眼大量上市,消费者消费选择多,拉低芒果批发价格。(五)成本收益情况。芒果每亩生产总成本约为4846元,其中每亩生产资料成本约为3083元,每亩人工成本约为1047元,土地成本约为716元;每亩用工数量约为19个;商品率约为75 %;按每公斤收购价格约为4元测算,每亩总收入为7367元,即每亩净收益约2500元。二、产业前景分析(一)生产消费预期。国内消费未饱和,高品质芒果需求旺盛。我国芒果消费传统以鲜食为主,近年来芒果汁、芒果干、芒果酱等市场份额增长迅速,芒果价格向好,需求旺盛,鼓励了更多农户种植芒果。出于加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加工厂部分原料需从国外进口鲜果或者原浆来补充。未来若不出现异常气候等,芒果生产和消费将呈现良好的双轨发展态势(二)市场前景分析。受国内消费的驱动,芒果单品在国内各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都表现不俗。进口优质芒果主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连锁超市销售,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台湾、泰国、秘鲁、厄瓜多尔等,平均价格在每公斤60元左右,远高于国产芒果市场价。澳大利亚芒果是高端超市里最贵的芒果,每公斤200元左右,表明中国市场对优质芒果有较大市场空由于国内市场对加工果的需求,我国与柬埔寨对柬芒果直接输华已达成共识,将在2020年实现实质性贸易。柬埔寨芒果产业成熟且成本优势明显,很受中国市场欢迎。预计柬新种芒果将在3-5年内直接冲击三亚、云南等省的芒果销售。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和风险(一)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分析1.通过催花生产早果现象仍大量存在。由于前些年不少芒果种植户催花采收早果,在春节前后国内芒果生产空档期卖高价,种植效益较好,形成了一定的带动效应,但在叶面或小果上喷施三无激素甚至直接用激素泡果,违反自然生长规律,引起芒果品质下降、食品安全、病害频发等诸多问题。2.芒果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环节缺位。目前国内仅有10多家大型热带水果加工厂,深加工产能明显不足,每年芒果收获的季节除了果质较好易销部分,约剩下有30%-40%的次果需由加工厂收购,价格低至0.2元/斤也难销难处理。芒果深加工环节的缺乏,使得芒果产业链得不到延伸,芒果附加值得不到提升,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极大限制了芒果产业发挥应有的效益。3.采后保鲜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海南的芒果基本不做采后保鲜,通常都是在产地采摘、分级、打包,收购商直接发往省外的批发市场。前些年,芒果多数在7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了,除了为了抢早上市,也是为了在批发市场能保存久一些,因为果实硬度高很耐运。现在政府鼓励果农们不要摘嫩果,摘嫩果不但影响芒果口感,甚至无法食用。芒果的热处理采后保鲜技术,其实在科研领域已经较为成熟了,但是因为农民对技术细节不了解,为了节省成本,很少使用。应加强农民的采后保鲜的意识,通过农民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让芒果科学地保存和运输。(二)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分析。芒果生产潜力巨大,需拓宽国内流通与营销渠道。广西、云南、四川和柬埔寨近年来新种芒果面积较多,即将在3-5年后摘果,到时候国内的产量将翻倍上涨,同时柬埔寨走出去企业的新种芒果也开始收获直接销往国内。届时如果与潜在收获量匹配的流通与营销渠道欠缺,将出现鲜果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风险。现在只有少数企业意识到需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方式减少运输环节的损耗。比如三亚树上熟芒果,产品单价高,但是皮肉薄,保存期短,不耐运输。2017年三亚福返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借助全程冷链物流,通过生鲜电商平台向岛外卖出了200多万斤树上熟的贵妃芒果。合作社专门购买了田间小型冷链运输车,芒果采摘后立马搬上冷链车,拉到空调制冷的恒温包装车间,打包好后直接由顺丰冷链物流运到销地市场的冷库或消费者手中。全程冷链物流除了增加冷链运输成本外,还额外增加了一次搬运成本,虽然费工费时费钱,但只有做好冷链运输,才能提高种植收益。四、特色产品脱贫增收分析(一)总体情况及主要模式由于沿金沙江、雅干热河谷区域受到交通、干旱等因素的限制,芒果产业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慢,近年来仅在会理、会东、盐源、德昌四县形成一定规模,种植密度高,坡地高。但大多为新种植的芒果幼树,很多还是没有嫁接的实生苗,已经定植的嫁接苗也存在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下,病虫害严重等问题。适宜种植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开发建设资金。贫困地区由于技术和资金比较匮乏,现阶段还是主要靠政府帮扶,企业带动,“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比较普遍。政府和企业出资,采购生产资料,提供农机,传授培训种植和管理果树技术,开拓销售和运输渠道,农户付出劳力对树和果的抚管,收成时去除成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二)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一:凉山州会理县河漂村位于黎溪镇西南,金沙江畔,川滇交界,距会理县城86公里,与攀枝花隔江相望,大桥将其与成昆铁路拉站紧密相连,交通条件基础好,幅员面积为2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10户13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103人,已全部脱贫)。现有耕地面积13900亩,集体均股管理林地27296.6亩。2008年大地震以后,全村以芒果、早市蔬菜、畜牧(猪、牛、羊及家禽)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芒果产业基地,产值突破4000万,再加上其他产业收入,人均纯收入已突破20000元。生态效益显著,荒山荒坡都种上了芒果,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村里申请的“鱼蜜芒”商标已注册,为河漂村芒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并于今年获得“产业新村”称号。案例二:凉山州盐源县金河乡田坝村,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223户1034人,居住有汉、蒙、傈僳族等多个民族。全村海拔1900米,位于二滩水库边,具有较好的光热、气候、土地资源等优越条件。目前形成了2200亩芒果,2400亩青花椒,1034亩核桃和500亩烤烟的特色种植产业规模。近年青花椒效益下降,村民逐渐改种芒果,连坡度几乎垂直的地方都种植了芒果,施肥打药比较困难,尤其是缺乏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案例三:怒江流域泸水沿江热区群众一般都有房前屋后、田头地脚种植芒果的习惯。商品化栽培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2000年以来,优良品种引进速度加快,芒果种植规模陆续扩大。怒江芒果现有种植面积近10000亩,投产已超过2000亩,产量1200吨左右,主要种植品种为‘三年芒’‘四季芒’‘马切苏’‘象牙芒’等。近年来,在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项目的支持以及产业扶贫攻坚和结构调整的扶持下,泸水芒果有了长足发展,主要引进‘帕拉英达’‘圣德隆’‘金煌芒’等品种种植。但由于生产方式主要以分散式种植为主,生产经营分散,规模比较小,产业化程度低。特别是管理粗放,没有规范的种植技术,亩产量比较低,形成的商品果率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明显。澜沧江流域兰坪县的芒果主要种植于兔峨乡,以荒山、坡地种植为主。目前以农户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居多,存在规模小,品种繁杂,种植不规范,管理粗放等问题。2018年以来,随着“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工作的逐步深入,全州上下掀起了新一轮的结构调整热潮。2019年,泸水市怒江沿线20000亩晚熟芒果产业扶贫项目以及兰坪县澜沧江沿线5000亩的优质芒果产业项目也正式启动,全州芒果产业迎来了未有的发展机遇。五、对策建议(一)生产环节1.优化标准示范园,研发新品种。加大标准示范园的推广示范作用,鼓励不用膨大剂和除草剂,发展优质、抗病及耐贮运品种,根据不同产区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2.降低生产成本。加大芒果园生产技术和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加快应用适宜栽培模式、配套农艺措施和农机装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3.加强有机种植技术推广。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鲜食芒果需求较大,现云南、四川产区有条件发展有机芒果种植,应加大对种植户有机生产、认证等培训力度,加强有机生产技术的研发,提高高品质鲜果产量。(二)市场环节1.加强采后保鲜商品化处理。强化芒果采后保鲜商品化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研发推广经济高效芒果保鲜、冷链物流、分级包装标准技术以及催熟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延长货架期,建立生产及销售的可追溯体系。2.提升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芒果干、芒果浆、芒果冻干和冰冻芒果块等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利用、减少损耗、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拓展农业多功能。重点发展芒果+休闲农业、加工物流业。利用农业园区、森林景观、乡村聚落、自然资源等各类乡村资源,创建一批乡村类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4.促进芒果的出口。消费者对典型的热带水果有天然偏好,我国芒果产业可通过提高价格和质量竞争优势,促进除原东南亚市场外,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瑞士等潜在市场的出口,依托区域品牌,推广耐运品种出口,扩大出口规模,提升我国芒果国际影响力。

怪声音

2020年中国柑橘产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前言第一章 柑橘市场概述柑橘产业的定义柑橘产品分类第二章 全球柑橘市场现状市场环境分析2019年全球柑橘产量统计2019年世界柑橘出口情况分析2019年世界柑橘进口情况分析第三章 中国柑橘市场现状市场环境分析2019年柑橘需求量分析2019年柑橘种植面积/产量统计2019年中国柑橘价格分析2015~2019年中国柑橘进口情况分析2015~2019年中国柑橘出口情况分析第四章 中国柑橘市场发展特点分析周期性和季节性发展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生产优势科研优势产业链优势产业链企业结语前言中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柑橘,是橘、柑、橙、柚、枳等的总称。柑橘气味芬芳、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加上与其他水果相比,种植收益较高等特点,使得柑橘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和消费量最大的水果。在中国,柑橘种类繁多,品种推陈出新,加上已经普及的留树保鲜技术,使得柑橘类水果基本可以达到全年新鲜供应。第一章 柑橘市场概述柑橘产业的定义柑橘属芸香科下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以外),用作经济栽培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栽培的柑橘主要是柑橘属。中国主产柑橘的有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江西、重庆和台湾等10个省(市、区),其次是上海、贵州、云南、江苏等省(市),陕西、河南、海南、安徽和甘肃等省也有种植。全国种植柑橘的县(市、区)有985个。由于柑橘容易栽培、产量大、能达到全年供应并且种类多样等特点,使得柑橘成为中国消费量最大的水果。柑橘产品分类柑橘属植物是柑橘类果树中最主要的一群植物,共有17个种,分成6个种群:大翼橙类、宜昌橙类、枸橼柠檬类、柚类、橙类和宽皮橘类。柑橘类水果包括柑橘、柑、柚子、枸橼、甜橙、酸橙、金橘、柠檬等一大家族。从产量上看,中国宽皮橘占73.1%,甜橙类占13.5%,柚类占12.2%,其他类占1.2%。柑果实较大,近于球形,皮显黄色,橙黄色或橙红色,果皮粗厚,海绵层厚,质松,剥皮稍难,种子呈卵形。味甜酸适度,耐储藏。橘果实较小,常为扁圆形,皮色橙红、朱红或橙黄。果皮薄而宽松,海绵层薄,质韧,容易剥离,囊瓣7至11个。味甜或酸,种子呈尖细状,不耐贮藏。橙果实呈圆形或长圆形,表皮光滑,较薄,包囊紧密,不易剥离。肉酸甜适度,富有香气。品种有锦橙、脐橙等。常见的主要指甜橙柚柚是柑橘类水果中果实最大的一种,有白心柚子、红心柚子、沙田柚3种。第二章 全球柑橘市场现状市场环境分析进入21世纪,世界柑橘产业高速发展,产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从美洲逐渐转向亚洲和部分非洲国家,世界柑橘生产将呈现美洲、亚洲“并驾”,美国、巴西、中国、印度等主产国“齐驱”的局面。澳大利亚大力发展鲜食柑橘,通过品种结构优化布局和果园科学管理,实现柑橘鲜果的周年供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柑橘品种更新速度快,通过品种搭配和果实挂树储藏延长采摘期,辅以两个月淡季冷藏,基本实现全年鲜果上市均衡供应;美国加州、佛州两大甜橙主产区通过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不仅大大延长柑橘鲜果的供应期,而且使柑橘果汁加工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州的柑橘产品以鲜食为主,占全美柑橘(鲜)销售总量的60%,佛州的柑橘产品80%用于果汁加工,是世界第二大的橙汁加工基地。巴西是世界柑橘生产第一大国,柑橘生产规模程度很高,在圣保罗州,8%的柑橘农场提供全国三分之二的柑橘产量,其余92%的果园仅提供全国三分之一的鲜果产量。经过几十年的竞争性发展,巴西现在前五名的柑橘企业加工量占全国的98.4%。南非是柑橘鲜果出口大国,出口量长期保持在年产量的三分之二左右,使柑橘种植业业主90%以上的收益来源于鲜果出口。2019年全球柑橘产量统计2019年全球柑橘总产量预测为15244.88万吨,其中鲜橙为5427.9万吨,2018年柑橘主要产品鲜橙、桔子、檬及葡萄柚中鲜橙占比最高。2018年世界柑橘产量位居前十的分别是中国、巴西、印度、美国、墨西哥、西班牙、埃及、尼日利亚、土耳其、阿根廷亚洲柑橘产量占世界产量的45.4%、美洲占32.5%、非洲占13.54%、欧洲占8.18%、大洋洲占0.38%在众多盛产柑橘的国家中,以中国为主的部分亚洲国家、南美洲、北美洲及部分欧洲国家,产量均超过200万吨。2019年世界柑橘出口情况分析柑橘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水果首位,年贸易额居居世界农产品贸易第三。截止2019年,全球约有130个国家生产柑橘,120个国家开展柑橘贸易,全球柑橘贸易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西班牙、南非、土耳其中国和埃及。根据联合国贸易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柑橘出口贸易总量从2010年1486.37万吨缓慢增长到2015年1537.56万吨,出口总额从2010年113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124.51亿元。2019年世界柑橘进口情况分析与世界柑橘出口相比,柑橘进口市场比较分散,柑橘进口贸易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德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荷兰等是柑橘的主要进口国。2015年世界柑橘进口量1458万吨,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柑橘进口国,其进口数为153.8万吨,占世界柑橘进口量的10.5%。第三章 中国柑橘市场现状市场环境分析中国作为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柑橘气味芬芳、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加上与其他水果相比,种植收益较高等特点,使得柑橘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和消费量最大的水果。在中国,柑橘种类繁多,品种推陈出新,加上已经普及的留树保鲜技术,使得柑橘类水果基本可以达到全年新鲜供应。根据中国几个柑橘主产区的生产特点和气候特性,可以将我国的柑橘产业划分为四个优势产业带和两个特色基地。四个优势柑橘产业带:①浙南闽西粤,东宽皮柑桔带;②赣南湘南桂北,脐橙带;③鄂西湘西,宽皮柑桔带;④长江上中游,甜橙带;两个特色基地:陕西汉中、云贵两个特色优势柑橘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柑橘栽培技术发展较快,部分柑橘主产区无病毒苗木繁育技术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无病毒苗木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生产需要的2%。中国是柑橘生产与贸易大国,但不是生产与贸易强国,与巴西、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南非等柑橘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19年柑橘需求量分析由于中国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国市场对于水果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1966元增长至2019年30733元。2019年中国柑橘市场需求量为4539.8万吨,较2018年增加446.7万吨。其中桔子的需求量为692.5预计柑桔未来市场需求继续上涨。2010-2019年中国柑桔市场人均需求也稳健增长,2010年中国柑桔市场人均需求为18.64千克/人,2019年中国柑桔市场人均需求达到32.43千克/人。2019年柑橘种植面积/产量统计我国桔子占据了柑橘产业的半壁江山,占柑橘产品的51.23%,我国柑橘产品结构如下: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从1949年的49万亩增长到2019年的4155.23万亩,增长了约85倍。我国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西、湖南、江西,其中广西省以582.2万亩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中国柑橘产量则从21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4365.57万吨,产量增长了近210倍,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产量增幅巨大,也标志着我国柑橘栽培管理技术的飞速提升。与2018年(4138.1万吨)相比,2019年的柑橘产量增加了227.47万吨,同比增加5.49%。广西省柑橘产量以836.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湖北省柑橘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六,但是产量高,位居全国第三。2019年中国柑橘价格分析上市的晚熟品种以及节前,尤其是元旦和春节上市的柑橘价格较高,其他时间因集中上市,价格偏低。温州蜜桔:一般开秤价5~6元/kg,11月上市的则2~2.5元/kg。然后不同地区产的蜜桔价格也有所差异,浙江早熟温州蜜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其他产区,湖北的价格相对较低。脐橙:11月上旬上市的早熟脐橙和翌年3月上市的晚熟脐橙价格较高,通常在6~8元/kg;11月-12月集中上市的价格偏低,在3~4元/kg。不同的主产区以江西赣南的价格最高。血橙:翌年成熟的晚熟品种中,塔罗科血橙较多,上市价格在6~8元/kg,重庆的玫瑰血橙8~12元/kg。椪柑:我国栽种的椪柑,早中晚熟品种均有。近年来,因为砂糖橘和杂柑出现,抢占市场,椪柑价低滞销,价格一般为1.4~1.5元/kg。柚:我国柚的品种很多。红心柚4~6元/kg,普通蜜柚3~4元/kg,沙田柚4~5元/kg。砂糖橘、杂柑:2018年砂糖橘和杂柑产量大幅增加,供大于求从而价格有所下降,砂糖橘价格3~6元/kg,杂柑中的沃柑价格8~10元/kg。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大量晚熟柑橘滞销,价格大幅下降。2015~2019年中国柑橘进口情况分析根据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柑橘类水果的进口量及进口额呈上升趋势,如以下中国柑橘进口情况表:2019年我国进口柑橘主要来自于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和西班牙,2019年中国进口埃及柑橘规模占全部柑橘进口规模比重的35.5%,南非占比29.5%,澳大利亚占比14.4%,西班牙占7.79%,美国占5.31%,秘鲁占2.13%,中国台湾占2.03%,其他国家占3.35%。2015~2019年中国柑橘出口情况分析我国柑橘出口呈波动变换的趋势,2017年出口量骤减,2018年又大幅增加。2019年我国柑橘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其中越南占21.4%、马来西亚13.28%、印度尼西亚占9.21%、俄罗斯占11.56%、菲律宾占6.72、泰国占5.47%、哈萨克斯坦占8.13%、缅甸占6.88%等, 这八个国家占中国柑橘出口总量的83%.由于中国是种植柑桔大国,因此中国柑桔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2019年中国柑桔出口量为101.42万吨,出口量为56.68万吨,进口量为出口量的1.8倍。预计2020年柑桔出口量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将出现下降。第四章 中国柑橘市场发展特点分析周期性和季节性柑橘是秋季的时令水果,通常是在每年的10月份开始成熟,也是此时陆续开始上市。它的品种较多,按照成熟期来分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早熟的就是在10月份成熟的,中熟的是在11-12月份之间的,晚熟的是在1月份之后熟的,因此可从秋季持续到冬季。因为缺乏技术指导,早柑橘行业发展前期,柑橘市场受到周期性和季节性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国产柑橘全年供应,集中上市周期过后,大部分柑橘来源于进口,因此价格较高。而如今,全国柑橘种类繁多,品种推陈出新,加上已经普及的留树保鲜技术,使得柑橘类水果基本可以达到全年新鲜供应,并且价格基本不受周期性和季节性的影响。发展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我国领土辽阔,具有适宜种植柑橘的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及边缘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且随全球气候变暖,柑橘生长的适宜区还在扩大。柑橘适宜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在15~22℃的范围内,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年均温度在16~17℃的地区生产的柑橘产量更高、质量更好。我国有20个省(市、区),985个县(市、区)生产柑橘,特别是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有大量的黄红壤缓坡丘陵地适宜种植柑橘,为柑橘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大部分柑橘产区基本上能适应不同的你柑橘品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给我国柑橘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品种资源优势我国是柑橘重要的原产地之一,品种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柑橘资源宝库”。栽培以甜橙和宽皮柑橘类为主,近十几年来,先后从国内选育和国外引进100多个适宜商业栽培的品种(系),极大丰富了我国柑橘优良品种(品系)。现已有甜橙、宽皮柑橘和柚类等品种,且早、中、晚熟品种配套。由于特殊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外国引进的品种在中国表现出比原产国更优异的品质。例如脐橙在赣南、湘南表现出非常好的外观品质,果皮呈深橙红色且富有光泽;在云南玉溪表现出优质的口感,果肉脆嫩、味纯甜。生产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为劳动密集型的柑橘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与其他柑橘主产国相比,我国劳动力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科研优势我国在柑橘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全国国家级柑橘研究所,主产柑橘的省(市、区)也建有柑橘或以柑橘为主的果园研究所,如云南省玉溪市柑橘科学研究所。在选育种研究方面,我国自行选育和引进的柑橘有近120种,不少品种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栽品种。生物技术研究方面,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首次获得柑橘胚乳培养的三倍体植株;20世纪90年代又获得抗溃疡病的转基因植株。在柑橘成熟期配套研究、栽培生理及现代栽培技术研究、柑橘病虫害防治研究、柑橘产后储藏研究、柑橘果实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产业链优势产业链企业结语随着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的上升,对柑橘等水果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同时目前我国的柑橘种植逐渐趋向规模化,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不断上升,一些地区品牌也逐渐建立,地区品牌的建立使得行业的标准化取得较大的发展,市场发展进一步规划化。因此在优质柑橘的品牌建设,和特许经营等方面,行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国的柑橘的深加工产业还不发达,具有较大提高空间,下游的消费需求的增长也会对柑橘深加工产业带来较好的发展空间。

不折镆干

京东618发布《生鲜行业研究报告》:下沉市场消费能力逐年提升丨钛快讯

钛媒体6月13日消息,近日,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京东生鲜行业研究报告》,以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的研究成果为依托,将消费者研究及大数据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对整体生鲜市场发展趋势、消费者购物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根据尼尔森对生鲜购物者购买偏好的研究, 80后与90后已经成为了现有生鲜领域的主力用户群体,整个购物行为都发生巨大变化。从京东平台2018年的各月生鲜活跃用户的占比数据可以看出,生鲜消费者已经逐渐形成了惯性购买,各月活跃用户数趋向稳定,生鲜商品成为了消费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用户本身对于“生鲜产品”的认知也在提升,之前认为“活的”很重要,现在对冻品的接受度提升也丰富了品类的选择。报告显示,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奶和乳品冷饮/冷藏/冷冻食品是京东生鲜目前主要销售品类,而从2017-2018年各大生鲜类目的占比变化来看,乳品冷饮/冷藏/冷冻食品的消费占比提升最多。三四线城市成交额占比逐年提升消费升级使得现有用户对生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一方面用户的经济能力可以支持更好品质的产品,另一方面用户也愿意花更多的钱,追求品质上的优化。尼尔森调研发现,在进口生鲜商品的消费上,人们购买进口产品时主要集中在水果、水产(冷冻虾、冷冻海鱼)、牛肉品类,商品质量好、安全性更高是驱动消费者购买进口商品的主要因素;近七成的人购买过“有机生鲜产品”,近六成的消费者接受比普通商品贵40%以内的有机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蔬菜和水果时更注重有机产品。在各城市级别的生鲜消费占比变化来看,三线及四线城市的活跃用户数与成交额的占比逐年提升,说明越来越多的来自低线级城市的消费者开始在线上选购生鲜商品,而活跃用户数的提升要快于成交额则说明这些消费者处于生鲜品类的横向拓展阶段。报告认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在选购生鲜商品时会优先选择没吃过的种类,而吃过的种类会继续再选择品质更好的商品,这一特点也延展到生鲜的地域消费特色上。目前,在生鲜电商渗透率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追求是从深度上提升品质,三四线城市则是在广度上拉宽生鲜品类。京东冷链物流的便利性帮助低级别城市更多的通过电商购买到来自全球及全国各地的生鲜产品。全渠道的融合是未来零售业必然趋势电商生鲜市场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衍变,大大丰富了用户的消费体验。消费者在传统线下渠道(菜场/超市/便利店)购买生鲜产品,形式为原始食材(未加工处理),鲜活产品居多;在生鲜垂直电商领域,消费者大多从购买水果开始,从“尝鲜”到“日常水果购买”的习惯逐步形成;消费者对综合类电商“生鲜领域”的认知逐渐完善,从海鲜水产到冷饮冻食,选购范围越来越广泛,对半成品、冷冻食品的接受程度逐渐提升。随着各大生鲜渠道的成熟,生鲜品类进行了“多元化”的进阶,大幅拉宽了用户可以选择的生鲜品类。尼尔森研究发现,综合类电商能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购买新奇特商品的需求,并且消费者更愿意在综合类电商平台寻找一些较难买到的商品,比如进口海鲜和水果、有机食品等,而在线下市场,用户购买最频繁的菜市场主要是为一日三餐的食材做准备;超市、社区生鲜店、生鲜自提柜通常是日常一般性补给。与此同时,如京东在线下布局的新型门店“七鲜超市”被定义为“购物超市+餐厅”正在成为娱乐休闲的新去处。线上购物+线下体验的结合形式,不仅丰富了用户本身的购物场景,同时也补充了线上产品无法实际挑选和判断的环节,增加了对于整个平台的信任感。全渠道的融合在未来零售行业渠道发展的必然趋势,生鲜领域也不例外。有行业专家表示:“全渠道肯定是个趋势,8090新主力人群更热衷互联网购物,线上平台带动流量能够有效活化线下用户。线上生鲜平台在丰富整体购物场景的发展中,也要更加注意提升用户线下消费体验,让生鲜商品的品类多元化。”京东生鲜正在全力拓展“全产业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显然,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对于品质的诉求越来越高,高品质也是用户忠诚于渠道的重要因素。如何保障生鲜商品的品质,这对于各大生鲜平台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为此,京东生鲜正在全力拓展“全产业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核心可归结为四大关键词“自产”、“直采”、“销售”、“物流”。 “自产”方面,先从源头开始进行全方位监管。生鲜市场是一个“非标准化”市场,需要自建标准和体系约束自身,提供具有高品质保证的产品, 京东自建植物工厂能够进行“自产”的品质把控;同时生鲜领域产品的地方区域性较强,产品分布差异性较大(南方的萝卜,北方的金姑娘等),京东生鲜也在大力支持“本地化商家”,实现共建模式;京东所研发的“智能农业”科技技术,可以帮助供货商提高生产效能,实力型/创业型品牌商愿意引入京东的技术支持;同时京东生鲜联合世界各地的农场,定期根据京东的输出标准,进行品质监控,目前已覆盖全球六大洲,多达40多处农场被认证。直接与“原产地资源方”进行合作,可以大大缩短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品质和新鲜程度上更具有保证。坚持买手全球直采,京东生鲜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全球新产季生鲜产品首发平台,让消费者“跨越山河大海”第一时间尝鲜。当前京东冷链已经在全国11个核心城市拥有18个全温层冷库,生鲜冷链配送已覆盖全国300个城市,并在今年继续打造产地生鲜专属解决方案,通过仓配一体化的智能冷链物流网络,从配送时效、覆盖范围、品质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升级。在销售层面,京东生鲜(包括自营、开放平台)、京东七鲜超市等合作联动“线上线下”打通了全渠道的模式,不断丰富用户购物场景,京东战略合作某品牌方负责人认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目前仍然有许多发展空间,既不能回到传统超市的逻辑,也不能完全用做线上的思维来看这块业务。如果能够坚持将全渠道辐射范围内消费者的行为、需求、习惯等等因素做充分的大数据分析和画像,从而有针对性的提供商品与服务,会更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正值京东618,生鲜的销售也进一步印证了报告中提炼出的趋势:京东生鲜先后全球独家首发了DQ桶装冰淇淋、全国首发马来西亚猫山王液氮冷冻榴莲等多款网红新品,并联合蒙牛、佳沛、三全、恒都、和路雪、DQ、美威、国联等众多超一线生鲜品牌深入合作。数据显示,6月1日第1小时,京东生鲜就卖出30万只小龙虾,水果和肉禽品类6月1日全天累计销售1574吨。

固不待师

京东发2018生鲜年货消费报告:最受欢迎水果是它

【PConline资讯】3月7日,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环球寻味 进阶的中国年——2018生鲜年货消费报告》,基于京东大数据,从市场、用户和地域多个角度分析国人生鲜年货消费特征,通过数据描绘了京东生鲜用户“鲜、快、好、洋”的生活日常。京东大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东生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30%,销售额同比增长则超过240%。 随着京东生鲜品类的持续扩充,用户的选择范围的不断扩大,国民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以及对电商的依赖,通过京东平台购买生鲜已经从“尝鲜”变成“日常”,春节年货的选择上也因此产生了明显变化。对比不同年龄段用户在京东平台的消费结构发现, 50后、60后和70后用户的生鲜消费在其京东全站消费占比最高,可见“银发经济”效应在生鲜电商领域更为明显,网上买菜、买肉的习惯也在逐步取代菜市场在中老年人心里的地位。 京东大数据发现,80后、90后爱买水果,奇异果/猕猴桃、车厘子是他们的最爱;70后偏爱买猪牛羊鸡肉和蛋类;50后和60后爱买海鲜水产,其中以鱼类和虾类居多。从品类来看,2018年春节,消费者尤其青睐生鲜产品做年货。受春节季影响,生鲜产品销售火爆。春节期间,生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8.8%。 2018年春节期间,生鲜消费金额占比最高的品类为:海鲜水产、水果和猪牛羊肉。 其中,海鲜礼盒和虾类的消费较高,生鲜成为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可见送新鲜、送健康正在成为送礼的关键词。从地域来看,春节期间,各地生鲜消费整体水平保持同比增长快速,均超100%。不同地域和不同城市之间展现出不同的生鲜偏好。典型沿海城市生鲜消费各具特色,不同地区网购生鲜的偏好也大不相同,各地对生鲜选择上弥补了当地的饮食品类结构,可见电商平台正在成为消费者“个性食鲜”的优质选择。从生鲜产地来看,“寻鲜”走向国际,生鲜消费更加具有国际范儿。进口生鲜登上全国人民的年夜饭餐桌,大家都愿意在春节期间吃些“新鲜洋货”。2018年春节期间,按照销售额排序,最受欢迎的进口生鲜商品为:智利进口车厘子、野生阿根廷红虾、厄瓜多尔白虾、越南进口红心火龙果和智利进口精选蓝莓。 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提前囤货”曾是一个常见现象,往年自然少不了鸡鸭鱼肉和坚果炒货。春节期间,不同性别的用户选择采购的品类也呈现明显差异,女性比较偏爱购买蔬菜、冷藏/冷冻食品和水果;男性喜爱海鲜水产、猪牛羊肉、禽肉蛋品。与2017年春节期间相比,2018年春节生鲜消费同比增长最快的省份包括重庆、陕西、辽宁、福建、湖北,其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0%。不同地区在春节期间网购生鲜的偏好也大不相同。京津冀地区用户偏好购买虾类、鱼类、海参、牛肉、贝类;长三角地区用户喜欢购买车厘子、橙子、牛肉、奇异果、速冻半成品等;沿海地区的用户主要购买牛肉、虾类、蟹类、羊肉、鸡肉、奇异果、肉制品、速冻半成品;珠三角地区的用户喜爱购买车厘子、橙子、鸡肉、牛肉等。海外布局和进口生鲜货源已成为生鲜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丰富品类、加强原产地合作、强化供应链品质保证都至关重要。京东生鲜一直在强化海外产地直采能力,加码冷链物流投资,目前已经为京东消费者提供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原产地商品。

后世之乱

报告:水果泥的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61.6亿美元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新报告,到2027年,全球水果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1.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以6.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该产品在面包、糖果、婴儿食品以及饮料中的应用正在推动全球市场增长。(美通社)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