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2021级招生通知(面向内地学生)龙虎

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2021级招生通知(面向内地学生)

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2021级招生通知(面向内地学生)一、项目背景为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响应沿线国家和地区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专业人才的渴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展“公共管理-行政人员工商管理”(MPA-EMBA)双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二、项目定位双硕士学位项目实现MPA项目和EMBA项目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倡议及沿线国情区情,掌握PPP专业和现代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知识,兼具公共价值和企业家精神的PPP高级专业人才、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项目特色1.坚持国际化、交叉性和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帮助学员更好地认识PPP的意义、内涵和运作,熟悉“一带一路”倡议,把握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机遇,运用复合型专业知识促进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提升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福祉,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项目面向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PPP方向的MPA-EMBA双学位教育模式,是亚洲首个MPA-EMBA双学位项目。学员达到两校各自学位标准后,可同时取得清华大学MPA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EMBA学位。3.项目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和国际品牌优势,既为学员传授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又满足不同类型学员对中国国情、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学习的需求。四、 报考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公民。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 截止2021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前,所获学历学位及工作经验必须满足下列情况之一:(1) 获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或以上)并具有6年以上(含6年)工作经验;且同时满足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基本申请条件: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2)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并具有8年以上(含8年)工作经验;且同时满足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基本申请条件: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具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验。4. 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6. 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报考、录取或入学资格。五、 报名1.网上报名(1)所有报考清华大学MPA的考生均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报名时间:2020年10月(具体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报考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125200)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英语二(204)报考类别:定向就业报名费直接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缴纳。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2.学历认证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纸质认证报告提交方式和时间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3.报名确认并上传照片凡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系统中缴纳初试报考费,在缴费成功24小时后,必须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yz.tsinghua.e.cn/)上传电子照片(截止时间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照片通过审核方可参加初试。在外地报名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后,按照当地报名点的要求缴纳初试报考费、照相并进行确认。六、初试、综合复试与录取1. 初试(1)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须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2)参加初试考生须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凭《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英语二(204)初试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2. 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分为考前面试和考后复试。综合复试采取笔试+面试方式。笔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复试期间要进行资格审查。(1)考前面试1)日程安排(暂定申请时间,如有调整将提前在官网通知)第一批次考前面试申请及纸质材料送达截止日: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第二批次考前面试申请及纸质材料送达截止日: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请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登陆“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线上申请系统”(网址:http://admission.sppm.tsinghua.e.cn/)进行在线申请,填写申请信息,上传所需申请材料(材料清单见下文)。以上暂定申请时间,如有调整将提前在官网通知。2)提交申请工龄满6年或以上并有丰富的公共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经验者可以申请考前面试。考生须通过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线上申请系统(http://admission.sppm.tsinghua.e.cn/)提交考前面试申请,在注册后选择申请面试批次、填写考生基本信息、上传考前面试申请材料扫描件如下:①个人综合自述(不超过1000字,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研究计划、职业经验与职业规划等,须签名);② 两封推荐信,推荐人须为副教授或相应职称以上的学者,或者相关行业内的资深专业人士;③ 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④教育背景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的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⑤近6年内考生获得的主要表彰情况(附证书复印件);⑥ 工龄证明(加盖单位公章);⑦ 其他自愿提交的材料。注:请将申请材料按以上顺序排放;不论是否录取,所交申请材料一律不予退还。申请考前面试的考生须同时寄送系统生成的报名表(须签名)及上述申请材料原件/复印件。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6教学办公室 金老师收,邮编100084,电话010-62787965。3)考前面试安排考前面试安排和结果将公布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MPA招生信息栏。通过考前面试的考生将获得2021年MPA预录取资格或预录取递补资格。具体名额根据每批次考生质量确定。(2)考后复试考后复试将于初试成绩公布后举行,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及具体安排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MPA栏目招生信息。考后复试包括以下三类考生:①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参加考前面试但未获得“预录取资格”或未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的考生;②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参加考前面试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但未递补成功的考生;③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未参加考前面试的考生。3.录取根据初试及综合复试的成绩,录取方式分“考前预录取”和“考后录取”两种:(1)考前预录取1)参加考前面试并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录取线为国家A类线。获得预录取资格,初试成绩未达到国家线A线的考生,预录取资格可保留1年。未参加当年初试的考生,其预录取资格不予保留。 2)参加考前面试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考生,可在预录取资格考生放弃或者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线的情况下,按照考前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递补,获得有效预录取资格。未通过递补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自动进入考后复试录取程序。(2)考后录取参加考后复试的考生,将根据考生的面试成绩(70%)和初试成绩(30%)加权进行综合排序,择优录取。以上拟录取考生在报考信息真实性复查通过后获得正式录取资格。拟录取考生及其所在单位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后,清华大学将于2020年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将于2020年8月下旬入学。所有录取考生清华大学不予调档案或调户口,毕业不予派遣,无需转党团组织关系。七、培养安排该项目为“一带一路+PPP”方向的MPA-EMBA双学位教育模式,主要依托清华大学MPA项目和香港城市大学EMBA项目展开,融合PPP专业知识及“一带一路”相关内容。本项目为非全日制,学制为2.5年,如有特殊情况,修业年限经批准不超过5年。采用分段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每个月集中4天(4个工作日或者2个周末+2个工作日)。授课语言以中文(普通话)为主。项目授课地点分别在清华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专业实践部分拟考虑安排在日内瓦或其它合适地区进行。根据项目培养目标以及项目定位,课程内容涵盖公共管理课程和工商管理课程,同时兼顾PPP领域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课、选修课、前沿课三个部分,按照MPA学位要求,学生最终需要提交毕业论文。工商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部分,按照EMBA学位要求,学生最终需要提交毕业设计报告。八、学习费用本项目学费为68.8万港币/生(暂定,以招生简章为准),其中清华大学收取学费9.9万人民币/生。统一由香港城市大学收取。学费包括听课费、教材讲义费、学校和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的使用费、论文答辩费等费用。此费用不包含学生上课所需的交通费、国际旅费、食宿费和海外实践费等。九、学位授予按照清华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同时授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和香港城市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EMBA)。十、其他说明1. 请申请人或考生在安全场所上网报名、支付报考费,因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我院概不负责。网上支付报考费、复试费前务必慎重考虑,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考核者,已支付费用不退。2. 复试时,在职人员须提交原所在学校出具的成绩单原件或本人档案中《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3. 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纪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考生,我院将不予录取,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4. 申请人或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报考(申请)、录取或学习资格。5. 如果上级部门出台新政策、安排或计划调整,我院将做相应调整。6. 我校以邮寄方式或电子邮件方式给考生的相关信息和文件,以及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管理平台和清华大学研招短信平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短信平台等官方平台发送给考生的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7. 我院不指定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不划定考试内容范围等。9. 清华大学不负责提供MPA在读学生的住宿。10. 声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依照学校招生有关规定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择优,中心未与社会任何单位、个人,培训机构开展招生合作。如发现招生过程中的任何违规操作,欢迎拨打监督电话:010-62783923/62786864。十一、联系方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话:+86-10-62787965·联系人:金老师·邮编:100084·Email:mpa_emba@tsinghua.e.cn·网址:http://www.sppm.tsinghua.e.cn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电话:+852-34428403·联系人:郝刚博士(课程联席主任)·Email:CB-EMBA_Tsinghua-MPA@cityu.e.hk、msghao@cityu.e.hk·网址:http://www.cb.cityu.e.hk

祢然疲役

保研快讯:清华-哥大商务分析双硕士学位2021级推免招生说明

项目简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The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合作开办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商务分析双硕士学位项目。本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高端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商务分析双硕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与信息技术前沿知识、拥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从事商务分析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本项目为全日制学习,学习基本年限为2-3年。教学地点第一年在清华大学(中国北京),第二年经申请入读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成功完成本项目要求的学生将获得清华大学颁发的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专业名称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及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哥伦比亚大学科学硕士学位证书。自2019年起,清华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深度加强合作,在哥伦比亚大学阶段衔接专业已拓展为五个专业方向:运筹学、商业分析、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金融工程。招生计划2021年度招生计划25人。申请资格申请人应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遵守法律法规和和校规校纪;为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021年夏季毕业);能在现就读学校取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对本科毕业专业无要求,鼓励跨学科申请,但需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学习成绩优异,本科前3年(或前5学期)平均学分积至少3.5以上;(2)其他方面有优异表现,如有跨专业复合背景、有突出的研究成果、有优秀的个人事迹、创业经历等。2、需具备较好的数理基础,如高等数学、高等代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已修。3、英语水平优秀。申请材料必须提交的材料申请表;中英文个人简历(各不超过一页);中英文个人陈述(各不超过一页):三封推荐信:本科中、英文学习成绩单和“院系推荐意见及成绩证明”:GRE成绩与TOEFL(或IELTS)成绩:自愿提交的材料学术成果复印件或证明信,其中已发表论文提供期刊目录、论文首页,未发表论文提供单页摘要;如果在学期间从事课外科技活动中有获奖或突出表现,请提交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证明材料;其他可以证明个人能力或经历的材料:如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可证明创业经历的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等。以上各种证明材料应尽量简明,并按顺序排列,可双面打印,总页数不得超过20页,视频材料不超过5分钟。我们承诺对您所提供的信息严格保密。请理解您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将不再退还,重要材料请您注意备份留存。若申请材料作假,或申请人有违规舞弊行为,所授予预录取资格无效。申请时间夏令营网上申请时间:2020年3月23日8:00 - 6月13日17:00九月批次推免申请时间:2020年9月上旬(以清华大学研招办、清华经管学院公布的推免日程为准)申请方式夏令营申请通道:申请人登录“清华经管学院研究生招生及夏令营网上报名系统”中完成报名,网上填写并提交,同时打印填报材料,相关内容填写、盖章,并寄送相关材料;九月推免申请通道:申请程序将按照清华大学研招办、清华经管学院公布的接受推免报名程序进行。申请人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和“清华经管学院研究生招生及夏令营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并寄送相关材料。

鹤屋

发布!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宣传片

03:47项目背景联合国在2015年9月的联合国峰会上正式宣布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共17项, 从三个维度为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与环境的可持续性。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Doris Leuthard)在位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联邦大厦共同见证了清华大学与日内瓦大学签署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两校全面启动含学生联合培养、高水平联合科研、共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为中瑞两国携手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的一步。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与日内瓦大学社科学院院长伯纳德·德巴尔比厄(Bernard Debarbieux)教授共同签署了硕士交换项目合作备忘录,此项目致力于培养从事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和通晓国际事务的中国人才。5月14日,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隆重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先生、副秘书长吴红波先生和日内瓦大学校长伊夫·弗吕克格尔(Yves Flückiger)等亲致贺信。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培养更多未来能参与并胜任全球事务治理工作的高水平人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社会科学院通过整合双方优势教育资源,共同设计建设了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MPP-SDG),于2018年正式启动。培养目标与特色高端定位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培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多元方向两校课程设置既重视基础核心课程,也提供了覆盖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与区域政策等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双方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瑞士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多元实施路径。应用导向重视应用导向培养,全英文授课,倡导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组织实习,学位论文鼓励选择应用导向的政策分析实践报告(PAE)。招生对象本项目面向全球招生,国际学生可在清华大学或日内瓦大学申请本项目,报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中国籍学生可以以学术型硕士或专业型硕士身份进入本项目。所有申请者都需要时满足双方招生要求并被双方录取才可进入项目学习。培养框架学习年限:2.5年,分别在日内瓦大学和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及半年的论文工作。采取脱产方式学习。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方向性选修课以及必修环节。课程语言:除公共必修课及个别中文基础与专业课之外,大多数专业基础、方向选修课程授课语言为英文。学位授予要求与类型学生完成两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获得清华大学与瑞士日内瓦大学授予的双硕士学位证书。学术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Management, MM)、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专业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如有兴趣,请点击招生连接: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sss/zsxx/26efe48964e0bfda01655bda7f7c0016.html联系方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硕士项目:傅老师电话:010-62785603邮箱: fcx@mail.tsinghua.e.cn专硕MPA项目:黄老师电话:010-62794348邮箱: mpa@tsinghua.e.cn双学位项目主管:史老师电话:010-62781945邮箱:sdg@tsinghua.e.cn日内瓦大学:Susana Perdiz, Academic AdvisorSusana.Perdiz@unige.chhttps://unige.ch/sciences-societe/formations/masters/innovation-human-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Tsinghua - UniGe Dual Degree Program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Application Guid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ogram OverviewOn 1 January 2016, th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dopted by world leaders in September 2015 at an historic UN Summit - officially came into force. Over the next fifteen years, with these new Goals that universally apply to all, countries will mobilize efforts to end all forms of poverty, fight inequalities and tackle climate change, while ensuring that no one is left behind.On January 16th,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 and the President Doris Leuthard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jointly witnessed the signing of the memoranm betwee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UniGe) on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on SDGs. During the roundtable, President Qiu Yong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President Yves Flückiger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signed an agreement on a al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 . Within this cooperative framework,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SPP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s partnering with the 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G3S) of UniGe to start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2.5-year al master’s program for the SDGs from September 2018. This program focuses on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concrete solutions for the SDGs through hands-on, team-based and project-driven activities, in parallel with courses on the fundamental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didates from a broad range of backgrounds will gain both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field experience that will prepare for employmen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jects. This program can be started either at Tsinghua University or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depending on where the student registers first. Tsinghua University delivers 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 organised by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SPPM) and called Master of Public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MPP-SDG).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 delivers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Master of Science (M.Sc.) hosted by the 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G3S), the Master in Innovation, Huma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MIHDS).Three specialization moles will be available in curriculum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 Theory & Practice-- Environment, Climate and Governance--International/Introction to Public Health-- Population, Health and DevelopmentStandards,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 Globalization and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 ChinaSustainable Cities and Territories--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 Science & Art of Leadership -- Chinese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Dual Degrees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al degree 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ll receive one master degree from each party: the degre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degree “Master of Science” of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Admission to the Dual-Degree ProgramInternational applicants could apply the al-degree program in the online application system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ttp://gradadmission.tsinghua.e.cn/f/login) by end of April 2021.Please feel free to browse through the website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MPP-SDG program: http://www.sppm.tsinghua.e.cn/english/mid/Admission/AboutMPPSDG/Contact PersonSHI Shuting (Ms.) Dual Master Program Manager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Email: sdg@tsinghua.e.cnTel: +86-10-627 81945Susana Perdiz(Ms.)Academic Advisor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GenevaSusana.Perdiz@unige.ch供稿丨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排版发布丨发展办

卜之

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2021年招生简章(面向内地学生)

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2021年招生简章(面向内地学生)一、项目背景为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响应沿线国家和地区对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专业人才的渴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展“公共管理-行政人员工商管理”(MPA-EMBA)双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二、项目定位双硕士学位项目实现MPA项目和EMBA项目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熟悉“一带一路”倡议及沿线国情区情,掌握PPP专业和现代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知识,兼具公共价值和企业家精神的PPP高级专业人才、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项目特色1.坚持国际化、交叉性和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帮助学员更好地认识PPP的意义、内涵和运作,熟悉“一带一路”倡议,把握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机遇,运用复合型专业知识促进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提升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福祉,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项目面向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PPP方向的MPA-EMBA双学位教育模式,是亚洲首个MPA-EMBA双学位项目。学员达到两校各自学位标准后,可同时取得清华大学MPA学位和香港城市大学EMBA学位。3.项目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的师资优势、学科优势和国际品牌优势,既为学员传授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又满足不同类型学员对中国国情、公共治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学习的需求。四、招生名额2021年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招收名额为15人。五、 报考条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地公民。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 截止2021年我校研究生新生入学前,所获学历学位及工作经验必须满足下列情况之一:(1) 获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或以上)具有6年以上(含6年)工作经验;且同时满足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基本申请条件: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2) 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具有8年以上(含8年)工作经验;且同时满足125200公共管理硕士(MPA)基本申请条件:获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具有5年以上(含5年)工作经验。4. 在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报考、录取或入学资格。六、 报名考生须严格按照清华大学研招网(http://yz.tsinghua.e.cn)公布的“清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清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统考)”(包括目录里的备注)和本简章的相关要求进行报考。以下报名环节和确认环节都必须按要求完成,缺一不可。1.网上报名(1)所有报考清华大学MPA的考生均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2)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报考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代码125200)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英语二(204)报考类别:定向就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管理类联考考生均需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时必须选择“北京”“清华大学”报考点(报考点代码:1103),选择其它报考点无效。具体请见清华大学研招网(http://yz.tsinghua.e.cn/)公布的“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清华大学报考点公告”(须按要求提交户籍证明或社保记录)。其他考生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选择报考点参加初试。(3)学历校验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须于2020年11月12日前将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复印件寄(送)达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并在右上角注明报名号和报考院系,否则不予准考。2.学历认证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报名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纸质认证报告提交方式和时间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3.报名确认并上传照片凡在清华大学参加初试的考生,必须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系统中缴纳初试报考费,在缴费成功24小时后,必须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http://yz.tsinghua.e.cn/)上传电子照片(截止时间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照片通过审核方可参加初试。在外地报名点参加初试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报名后,按照当地报名点的要求缴纳初试报考费、照相并进行确认。七、初试、综合复试与录取1. 初试(1)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须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2)参加初试初试时间:12月26日 8:30-11:30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6日 14:00-17:00 英语二考生须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成绩查询时间及方式以清华大学研招网通知为准。2. 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分为考前面试和考后复试。综合复试采取笔试+面试方式。笔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复试期间要进行资格审查。(1)考前面试1)日程安排第一批次考前面试申请及纸质材料送达截止日: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第二批次考前面试申请及纸质材料送达截止日: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请在规定的申请时间内登陆“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线上申请系统”(网址:http://admission.sppm.tsinghua.e.cn/)进行在线申请,填写申请信息,上传所需申请材料(材料清单见下文)。2)提交申请工龄满6年或以上并有丰富的公共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经验者可以申请考前面试。考生须通过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双硕士学位项目线上申请系统(http://admission.sppm.tsinghua.e.cn/)提交考前面试申请,在注册后选择申请面试批次、填写考生基本信息、上传考前面试申请材料扫描件如下:① 个人综合自述(不超过1000字,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研究计划、职业经验与职业规划等,须签名);② 两封推荐信,推荐人须为副教授或相应职称以上的学者,或者相关行业内的资深专业人士;③ 有效身份证件(正反面);④ 教育背景材料:学历/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的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⑤ 近6年内考生获得的主要表彰情况(附证书复印件);⑥ 工龄证明(加盖单位公章);⑦ 其他自愿提交的材料。注:请将申请材料按以上顺序排放;不论是否录取,所交申请材料一律不予退还。申请考前面试的考生须同时寄送系统生成的报名表(须签名)及上述申请材料原件/复印件。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6教学办公室 金老师收,邮编100084,电话010-62787965。3)考前面试安排考前面试安排和结果将公布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MPA招生信息栏。通过考前面试的考生将获得2021年MPA预录取资格或预录取递补资格。具体名额根据每批次考生质量确定。(2)考后复试考后复试将于初试成绩公布后举行,复试名单和复试办法及具体安排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MPA栏目招生信息。考后复试包括以下三类考生:①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参加考前面试但未获得“预录取资格”或未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的考生;②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参加考前面试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但未递补成功的考生;③ 初试成绩达到清华MPA复试线,未参加考前面试的考生。3.录取根据初试及综合复试的成绩,录取方式分“考前预录取”和“考后录取”两种:(1)考前预录取1)参加考前面试并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录取线为国家A类线。获得预录取资格,初试成绩未达到国家线A线的考生,预录取资格可保留1年。未参加当年初试的考生,其预录取资格不予保留。 2)参加考前面试获得预录取递补资格考生,可在预录取资格考生放弃或者初试成绩没有达到国家线的情况下,按照考前面试成绩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递补,获得有效预录取资格。未通过递补获得预录取资格的考生,自动进入考后复试录取程序。(2)考后录取参加考后复试的考生,将根据考生的面试成绩(70%)和初试成绩(30%)加权进行综合排序,择优录取。以上拟录取考生在报考信息真实性复查通过后获得正式录取资格。拟录取考生及其所在单位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后,清华大学将于2021年7月发放录取通知书,学生将于2021年8月下旬入学。所有录取考生清华大学不予调档案或调户口,毕业不予派遣,无需转党团组织关系。八、培养安排该项目为“一带一路+PPP”方向的MPA-EMBA双学位教育模式,主要依托清华大学MPA项目和香港城市大学EMBA项目展开,融合PPP专业知识及“一带一路”相关内容。本项目为非全日制,学制为2.5年,如有特殊情况,修业年限经批准不超过5年。采用分段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每个月集中4天(4个工作日或者2个周末+2个工作日)。授课语言以中文(普通话)为主。项目授课地点分别在清华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专业实践部分拟考虑安排在日内瓦或其它合适地区进行。根据项目培养目标以及项目定位,课程内容涵盖公共管理课程和工商管理课程,同时兼顾PPP领域的知识体系。公共管理课程主要包括核心课、选修课、前沿课三个部分,按照MPA学位要求,学生最终需要提交毕业论文。工商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两个部分,按照EMBA学位要求,学生最终需要提交毕业设计报告。九、学习费用本项目学费为68.8万港币/生,其中清华大学收取学费9.9万人民币/生。统一由香港城市大学收取。学费包括听课费、教材讲义费、学校和学院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的使用费、论文答辩费等费用。此费用不包含学生上课所需的交通费、国际旅费、食宿费和海外实践费等。十、学位授予按照清华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规定内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同时授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和香港城市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xecutive),EMBA)。十一、其他说明1.请申请人或考生在安全场所上网报名、支付报考费,因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我院概不负责。网上支付报考费、复试费前务必慎重考虑,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考试、考核者,已支付费用不退。2.复试时,考生须提交原所在学校出具的成绩单原件或本人档案中《在校历年学习成绩表》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3.不论是否录取,所交材料(含成绩单)一律不予退还。4.清华大学2021年MPA按照教育部要求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5.申请人或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凡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违反考试纪律、弄虚作假、诚实守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报考(申请)、录取或学习资格。6.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自2016年起不在同一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多次授予同一人同一学位。7.如果上级部门出台新政策、安排或计划调整,我校将做相应调整。8.我校以研招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9.不指定考试科目的参考书目和参考材料,不划定考试内容范围等。10.申请或报考、成绩、录取等信息可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tsinghua.e.cn)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www.sppm.tsinghua.e.cn)查询。11.清华大学不负责提供MPA在读学生的住宿。12.声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根据学校招生有关规定自主招生,公平、公正、择优,学院未与社会任何单位、个人,培训机构开展招生合作。如发现招生过程中的任何违规操作,欢迎拨打监督电话:010-62783923/62786864。十二、联系方式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话:+86-10-62787965·联系人:金老师·邮编:100084·Email:mpa_emba@tsinghua.e.cn·网址:http://www.sppm.tsinghua.e.cn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电话:+852-34428403·联系人:郝刚博士(课程联席主任)·Email:CB-EMBA_Tsinghua-MPA@cityu.e.hk、msghao@cityu.e.hk·网址:http://www.cb.cityu.e.hk

狐步舞

和白求恩当校友,电子科大这一双硕士学位项目明年起招生

记者今日(25日)从电子科技大学获悉,在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8年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中,电子科大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合作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双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成功获批。据悉,这是本批项目中四川省及成都市唯一的硕士项目,也是电子科大首次与世界排名曾达到前20的高校开展双硕士学位合作办学。教育部本次共批准了36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办学层次看,仅有博士项目1项,硕士项目6项,其余均为本科项目。除了电子科大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四川本批次还有四川轻化工大学与美国圣弗朗西斯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据悉,电子科大与麦吉尔大学从2017年开始就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进行协商交流。两年来,该校按照教育部要求,与麦吉尔大学就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管理机构、管理运行、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大量的邮件、音频、视频会议交流,并在成都与蒙特利尔进行了数轮现场谈判磋商。最终,双方在两校已有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合作基础上,在生物医学工程-神经科学双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上逐渐达成了一致。(麦吉尔大学代表到访电子科大)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预计从2020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第一届招收20人,之后每届30人。报考学生须持有教育部认可的本科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或获得保研推荐资格,并通过电子科技大学复试环节;英语托福考试总分不低于86分或雅思总成绩不低于6.5分,GPA≥3.3分的成绩(满分为4.0分),并通过电子科技大学与麦吉尔大学双方导师的面试。入选该项目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在电子科技大学完成课程学习,其中7个学分的专业课程引进了麦吉尔大学的经典课程资源,由麦吉尔大学老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第3-5学期在电子科技大学进行科研训练与课题研究;第6学期到麦吉尔大学开展科研工作4个月以上。完成培养方案的学生将被授予电子科大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麦吉尔大学神经科学理学硕士学位。延伸阅读低调的“加拿大哈佛”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坐落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的英语区,是一所著名的世界顶尖名校,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百年来在国际上享负盛誉,2007-2008年曾创造全球第12位的加拿大大学的最高排名,被誉为“北方哈佛”或“加拿大哈佛”。麦吉尔大学当前QS世界大学排名为全球第33位,加拿大第二位。在本项目相关的ESI学科排名中,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与行为排名ESI前万分之三、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为ESI前千分之一、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为ESI前千分之一。麦吉尔大学拥有科学家卢瑟福、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等著名师生校友,包括12位诺贝尔奖得主、139位罗德学者,人数均为加拿大之冠。另还有7位国家领导人、13名加拿大最高法院大法官及众多其他学术奖项的获奖者。成都晚报—成都发布记者 叶飞鸿编辑:彭惊

过位

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2021年“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2021年“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简章一、项目背景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率先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开展“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双硕士学位项目。作为清华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双学位项目致力于通过发挥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和瑞士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丰富实施手段,全面提升和增进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该项目面向全球招生,欢迎2021年MPA考生申请。二、培养目标与特色1.高端定位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培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多元方向两校课程设置既重视基础核心课程,也提供了覆盖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与区域政策等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3.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双方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瑞士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多元实施路径。4.应用导向重视应用导向培养,全英文授课,倡导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组织实习,学位论文鼓励选择应用导向的政策分析实践报告(PAE)。三、培养框架学习年限:2.5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和日内瓦大学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最后半年在清华大学完成论文。采取脱产方式学习。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方向性选修课以及必修环节。课程语言:除公共必修课及个别中文基础课之外,核心课和方向性选修课程授课语言为英文。四、学位授予要求与类型学生完成两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获得清华大学与瑞士日内瓦大学授予的双硕士学位证书。专业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五、学习费用在清华大学就读学期,学生按照国家规定专业硕士生收费标准缴纳学费(9.9万元)。在日内瓦大学就读学期,学生无需缴纳学费,只需按照日内瓦大学规定缴纳注册费(500瑞郎/学期)。六、申请条件及材料提交MPA报考详见“清华大学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mpa/zstz/26efe48973d895aa0174d9354cb700c2.html(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请有志于报考我院国际合作双硕士学位项目的MPA考生在全国和清华研究生报名系统填报MPA申请信息之外,另需在2020年11月5日前向本通知第八条所列电子邮箱提交附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报名信息表。MPA考生通过清华公管学院复试面试后,需向清华公管学院提交如下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具体提交时间另行通知),以便由公管学院转交给日内瓦大学。申请材料清单如下: 1.个人简历(中英文)2.双学位项目申请个人陈述(中英文)3.大学出具的本科成绩单 (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公证)4.本科学历学位证明(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公证)5.推荐信两封(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翻译)6.英语水平证明(雅思7.0分或托福92分及以上,或可提供本科为全英文授课或至少两年英语母语国家学习或工作经验证明,最晚提交时间截止到2021年3月1日前)7.由单位开具的可在境内外脱产学习2.5年证明 (中文)8.其他补充材料(如出版物、研究计划及主要表彰情况等)七、初试、复试与录取初试、复试与录取要求参见我院MPA招生通知的有关规定。双学位项目复试与MPA复试(含考前面试)统一安排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关注MPA考前面试、复试通知)双学位项目面试通过者获外方拟录取审核通过后,我院方上报学校研招办审核及进入我校拟录取程序。考生最终获双方录取后方可进入双硕士项目。八、信息查询、联系方式1.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主页网址:http://yz.tsinghua.e.cn/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主页: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mpa/zstz/MPP-SDG双硕士学位项目介绍: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sxwsszs/zsxx/26efe48965f548680166281af1380080.html2.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6教学办招生考试咨询:010-62794348 黄老师邮箱:mpa@tsinghua.e.cn项目内容咨询:010-62781945 史老师邮箱: sdg@tsinghua.e.cn供稿| 教学办

犬儒

工商管理硕士MBA(英迪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双硕士学位)项目介绍

英迪国际大学mba双学位旨在可以培养具备丰富商业管理知识的工程人才,毕业后的学生,会拥有丰富的行政及管理技能,且能在各个领域运用商业知识。院校: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学制:全日制1年课程类型:研究形式申请时间:全年可申请专业方向包括:会计、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和公司法律。申请及入学时间:英迪国际大学可全年申请,每年开学3次,1月、5月和9月。-----------------------------------------双硕士学位----------------------------------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硕士学位(MBA)英国赫特福德文学与管理学研究硕士学位(MAMS)-----------------------------------------申请条件------------------------------------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无工作经验要求们,可跨专业申请;自考、成人以及夜大的学生同时提供前置大专学历;GPA需要达到2.5以上;雅思成绩6.0+,如果没有或不合格可以先学习语言课程;-----------------------------------------就业前景------------------------------------1.如 IBM、谷歌、通用电气、优步、梅赛德斯奔驰、微软、华为等等。2.优秀的学业成绩已不足以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实习形式,的工作经验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迪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为学生提供培训和潜在的工作机会。3.英迪与领先的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获得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些项目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商业问题,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知识,并将自己的软技能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中。4.英迪与谷歌马来西亚合作提供GoogleIgnite,这是一项在线数字营销计划,提供至关重要的数字营销基础知识,另外还有高级课程可供选修。5.这是英迪的一项特色活动,邀请来自知名公司的高层领导向英迪学生发表研究,讨论领导力、创新、创业、与当今业务相关的战略等方面的主题。这为学生提供了听取成功人士传授经验的机会。英迪通过职业讲座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些讲座包括简历撰写、个人资料创建、仪表、专业形象、面试技巧、模拟面试等等。以上就是2020年英迪国际大学双MBA学位全部信息,欢迎小伙伴们随时咨询。

刘安

西北工业大学获批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

2020年1月8日,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下发《关于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变更办学事项的批复》(教外司办学〔2020〕84号),同意西北工业大学开展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本次获批的新增研究生培养项目,包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电子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四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正式开始招生,每年招生1期(共不超过65人),学制3年(含在伦敦学习9~12个月),招生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学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毕业后获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及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硕士学位证书。这是我校自2016年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开展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以来,首次获批硕士研究生层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进入新阶段。作为世界百强名校,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是英国常春藤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英联邦大学联盟成员,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材料科学、医学、电子工程、语言学等学科在国际上颇具声誉,学校的毕业生也广受雇主青睐,被称为“学生就业能力和毕业生起薪最佳大学之一”(2014年《卫报》大学指南)。2018年10月14日,在我校80周年校庆暨全球伙伴周期间,汪劲松校长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Colin Bailey校长签署了硕士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合作意向书,为两校拓展学科合作领域和深化办学层次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于2019年3月15日向教育部申请进行办学合格性评估。按照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的10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89个重要观测点提交了评估报告,2019年6月6日教育部专家组进行现场评估,对学院的办学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评估的顺利通过为学院提升办学层次,申报硕士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拓宽了政策空间。为助推硕士研究生合作办学项目申报,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2019年3月至7月,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协调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合作处、研究生院及材料学院、理学院、柔性电子研究院、生命学院组成联合工作组,经过充分调研、研讨和论证,完成了办学协议修订、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等系统工作,7月9日通过校长办公会、两校联合管理委员会批准。7月23日,通过陕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实地考察和评议。7月31日,项目申请正式上报至教育部。11月28日,收到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关于回复专家评审意见的通知。经过有效的补充与反馈,2020年1月8日,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正式获批。在省教育厅关心指导下和两校相关部门、学院大力支持下,本次四个专业双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功获批,这是继成立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先进材料与结构联合研究院、国际教学研究中心以后,我校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开展深度合作的又一力举,使两校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本硕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科研合作机制,更好地服务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可约

巴政+KCL全新双学位硕士项目:全球与国际历史

继多个合作项目之后,巴黎政治大学与伦敦国王学院在近期共同推出了全球与国际历史硕士双学位项目。该项目融合了两所欧洲顶尖历史学研究中心的优势,并将于2021年开放申请。 Graate al degree in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History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ing’s或KCL,是英国久负盛名的世界顶尖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于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惠灵顿公爵在伦敦泰晤士河畔所创立。KCL是英国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录取者亦雅言其为“王的男人/女人” 。截至2020年11月,学院校友中共诞生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 、1位图灵奖得主 、2位拉斯克奖得主 、3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1位艾美奖得主、3座格莱美奖与3座金球奖 ,以及众多政商及文化界名流,包括19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和37名现任英国国会议员。KCL位列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31位,2021THE世界大学排名第35位,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34位,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7位;2020THE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世界第9。全球与国际历史硕士双学位项目这个双学位项目由欧洲两所领先的历史学研究中心联手打造,学生们不仅会拥有极其丰富的课程选择,还能够体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有机会参与各种英语和法语的活动,包括研讨会、工作坊、档案馆的实践实习等等。在项目优势方面,学生们可以在深入学习近代国际史后,继而申请巴政或者世界范围内顶尖的博士项目。学术研究只是在学业结束后的众多选择之一:从研究所到博物馆,从新闻业到出版和信息服务机构,该项目的毕业生将拥有多种职业机会。 申请方式该双学位项目与巴政其它硕士项目的申请流程是一致的。巴政与国王学院成员将组成联合委员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评估并共同决定最终的录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第一年将在巴政的研究学院历史系学习,学生有大量的课程和老师辅导课(tutorials)。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第二学期课程安排:第二年则在伦敦国王学院度过,学生花在课堂里的时间较少,更多的精力则是用来写论文和准备研讨会。可以选择攻读近代史硕士或者世界历史与文化硕士。近代史硕士 世界历史与文化硕士: 职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年轻的历史学家是该项目毕业生的一个常见选择,但这也仅仅是众多选择之一。作为这个内容丰富且高质量的硕士项目毕业生,职业领域选择是非常多样的,如智库、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活动策划、新闻、欧洲和国际机构、国家公务员等等。

熊田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北大的双硕士学位在向你招手!

大家好,我是Wen姐, 专注新加坡公立学校留学申请。因为专一,所以专业,HIVING HERE IS WINNING THERE。今天Wen姐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应该很少有人之前了解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属下还有一个专门的中文系吧。主要是一年两季入学并且有丰富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可以申请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的前身是新加坡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中文系和南洋大学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创办于 1953 年 ( 当时仍属于马来亚大学 ) ,南洋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则成立于 1955 年。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在 1980 年 8 月 8 日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两校的中文系也合并为目前的中文系,成为当时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属下十一个学系之一。 本系除开设文学士普通学位与荣誉学位课程外,也招收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生。文学士普通学位课程原则上为三年制,而文学士荣誉学位课程则为四年制。本系每年为文学士普通学位与荣誉学位学生开设的科目不下 50 门,分属五个学术领域: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及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分两种,一种以学术研究为主,学生必须在修满规定学分后按照本系批准的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论文;另一种以修读课程为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研究为主,同时亦需要修读指定的科目。 本科生课程方面,凡就读于本院的学生,只要具备选课资格,都可以从本系所开设的两种专业(即“汉学”与“汉语”)中任选一种主修,或两种兼修。学生只要单主修(Single Major)“汉学”或“汉语”,就有同等机会继续攻读本系的荣誉学位课程。就师生的人数来说,本系是文学院属下的一个大系。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型)课程将提供汉学及汉语的全方位训练,为有志从事教育工作、学术研究、翻译、商务及大众传媒等行业的学生奠定充分的知识基础。你在毕业之后将可在不同行业有广泛的就业机会。历届的毕业生遍布各个领域,其中更包括一些知名人士,如著名电台主持人冯慧诗、资深记者兼作家吴庆康、著名创作才子梁文福、本地知名广告人林少芬、新加坡报业控股上海公司总经理 卢进华以及艺术顾问公司《艺界》董事长林福源等。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有意向未来攻读博士的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术背景的学生;有能力提出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生;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想要接触国内外资深学者与著名作家的学生。(经常邀请国外资深学者前来作短期讲学,并不时邀请过境新加坡的资深学者与著名作家,参加本系所主办的各种学术活动。);有志从事教育工作、学术研究、翻译、商务及大众传媒等行业的学生。二、硕士学位(中华文化与语言)授课课程本课程从(入学前一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1月15日之间接受报名。硕士学位(中华文化与语言)修课课程以中国文、史、哲、语,和海外华人课题为中心的高素质综合课程。欢迎所有相关领域的毕业生,或感兴趣报名。本课程也为华文教师、新闻从业员及其他相关的华文文教工作者提供深造与进修的机会。 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人类学系、社会学系、经济系等;或者其他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资格,外加一场入学考试;或者或由本院研究所委员会认可之其他学术资格及工作经验;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华文教师、新闻从业员及其他相关的华文文教工作者。三、国大北大联办“汉语语言学”文学硕士双学位(研究型)研究生必须前往北大全日制住校学习一个学期,修读至少四门汉语课程全职研究生均可获得会议旅费津贴,用于资助研究生赴国内外参加国际会议活动。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系的学生;有能力提出研究课题并进行独立研究的学生;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成绩的累计平均点(CAP)必须不低3.5;想要进北大读书的学生;想要拿硕士双学位的学生;有意向未来攻读博士的学生。四、哲学博士学位(研究型)本专业适合以下学生申请:拥有中文系或中国历史、哲学相关学系硕士学位;有能力对其所提出的研究课题进行独立研究;或者拥有中文系二等荣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或具备相关专业领域四年制课程的成绩优异者;应届或者往届毕业生都可以申请;未来打算在新加坡工作和有移民想法的学生。对以上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欢迎私信Wen姐了解详情,非相关专业的同学如果想申请也可以先找Wen姐进行学术背景评估,中文系是一个开放性心态招生,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同学了解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