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是研学?研学的意义是什么?于己研学又是什么?画下去

什么是研学?研学的意义是什么?于己研学又是什么?

什么是研学?研学,即研究性学习 ,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HIBL),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1995年"探究式学习"引进到法国叫“动手和面团”。1999年中国启动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8月教育部、中国科协首次完整地将“探究式科学教育”从法国引进到中国,简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利用学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研学的意义是什么?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或机构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于己研学是什么?于己研学秉承“观世界才有世界观”的理念,着眼于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深度的同时,拓展课外知识的广度。从多个维度丰富孩子的视野,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于己研学也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意志品质、拓展视野、培养优良习惯、挖掘心理力量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团队中磨练,在磨练中成长,在成长中感恩,在感恩中励志,在励志中收获!于己研学,让爸爸妈妈们放下了手机和电视,让孩子们的假期和周末过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也让家长们受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陪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欢笑、一起童真!于己研学—写对联闹新春于己研学—探究可口可乐的前世今生于己研学—体验花艺之美于己研学—在同仁堂国医馆体验小小神农尝百草于己研学—探索地球运动造就的自然奇迹于己研学—探索宇宙的奥妙于己研学——社会公益实践,关爱残障儿童和关爱留守儿童以上只是我们于己研学之旅的开端,以后的每一周每个节假日,都会和我们的于己宝宝们一起出发,让每一个周末和假期都过得有记忆和有意义。于己研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承蒙广大家长、教育培训机构和各区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会带领更多有爱心、有担当的家长和孩子,一起深入基层,走进更多需要爱的孩子的世界,用我们微弱的光,照亮温暖更多的人。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于己的承诺。欢迎更多的家长加入我们于己的大家庭,和于己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活得更有价值。

虽虫能天

课堂上研究性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原来那种被动的、偏重于记忆、理解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在探求中掌握探究方法,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对于研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知识获得过程,有指导地让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理科的学习方法,而且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观察→发现→猜想→论证→归结→应用等途径,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上“轴对称”这一节课时,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观察与欣赏”。我借助于实物投影仪,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有中外建筑,包括“东方明珠塔”、F111战斗机、迷你汽车、蝴蝶、剪纸等),请同学们指出这些不同类型物体画面的共同的结构特征,引出主题“对称”,:飞机为什么要左右对称呢?“东方明珠塔”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的回答,道出了“对称”体现出的物体的力度和占空间位置的均衡的特征,揭示了“对称”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老师再轻轻一“点”:人类渴望安定,追求和谐,“均衡”也是人类自身的需要,是人类从自然界和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军事、交通、建筑、装潢、娱乐、艺术等各个领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轴对称”,显然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而且有趣的课题。这样从“观察”出发,仅用3--4分钟,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最本质的特征的感情都得到了激发,当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的理解。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呢?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老师的画图技能?我在一张夹有双面复写纸的白纸上画了一笔“ ”,你们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在学生人人睁大眼睛,全力观察的过程中,我打开白纸,抽去复写纸,白纸上呈现出一个“ ”,学生惊叹地叫起来:“一颗心”。对!一颗我们大家皆有的爱心!这颗“心”是怎么画出来的?它的特征是什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你们能为轴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其中有哪些关键性的词语?你能不看书,准确叙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吗?你们想不想、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是“轴对称图形”的画面?我事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内夹双面复写纸,学生十分兴奋,动足脑筋,作一次创作,接下来我又利用一分钟在投影仪上当场展示学生许多张很有创意和画图技巧的画面,这样前前后后,5--6分钟学生不但在观察、总结、阅读、作画中深深理解、牢固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这是一种“成功教育”。第三个环节:新旧联系,认识已经接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图形。你们想一想,在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在什么位置?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呢?我事先准备好学生可能说出的各种图形的硬纸图片,他们说一个,我往黑板上贴一个,又是3--5分钟,既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的理解,又促使了学生进一步了解以往接触过的几何图形性质,还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我还引导学生重点探讨归结了线段和角这两种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下面学习“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奠下基础。这节课第四个环节是研究“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第五个环节是如何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第六个环节是系统阅读教材,进行课堂小结。回家作业是不用复写纸,利用所学“轴对称”的知识,创作一幅图画。在后面几个环节中,我也还是注重“观察”领先,在“观察”中发现特点,通过思考、论证,知其“所以然”,然后加以灵活运用。我体会到,引导学生观察,是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起点。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

其名为鹏

教育杂谈: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看完真是涨知识!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搞教育的人总是执着地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的人生旅途能走得更正确、更稳健、也更有创新,也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面对着未来,面对着未来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我不禁想到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其实,教师的自我发展已成为国际上教师发展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了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了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的价值与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才被重新挖掘了出来。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与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以及学生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以及体验、实践程度。研究性学习也是主要由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他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以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内在动力;如果说,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的感受与体验正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如何自我发展呢? 首先,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中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而现代师生关系强调了师生的人格平等,学生的思想、情感、毅志、行为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都应服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教师的首要任务变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者、课堂的参与者、建设者,教师的工作是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倾向,并积极引导其主动地吸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应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要,而教师的教学动力是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互通有无的,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与个人在知识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时,师生的关系就应该变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教育实践的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新的观念指导,更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师生关系的改变来实现。如同关注一位现代教师的重要素质一样,珍爱生命、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教育理念,无法想象一位疲惫厌世、毫无乐趣与信念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绽放出生命的花朵。教知识首先教做人,教师要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愿望与权利,只有承认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深信教育是改变人,而不是管束人。过去教育是死守教室,现在教育是走向社会;过去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教育是学会创造;过去教育是记住别人的思考,现在教育是产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在经过了一长段时间的阵痛以后,由束缚走向塑造,由模仿走向体验,由知识的积累走向健全人格的重建。教师要通过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学术才华赢得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宽带和善待学生,最小限度地用道德评价的尺子去定论学生,是最重要的职业形象。教育学家说,怎样把“差生”转化为“优等生”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把那个“差”字改成“优”,把学生当作天才来教,就能教出真正的天才。所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肯定学生在研究中所付出的辛劳,既而鼓励他们百折不挠,并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其解决一些困难。因为,许多富有创造的人物,在他所从事的创造领域中,往往是不受习俗束缚的不顺从者,创造的火花就蕴藏在鲜明的个性中。哈佛大学出版的《多元智能》中提到人的智能结构有七种,过去的教学活动只侧重于人的语言、数理智能,而在研究性学习中,人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可能在教师的充分信任与爱护下,变得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种例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教育需要沟通,沟通需要民主、平等,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学生在成长中,需要的是激励与“唤醒”,离开了民主与平等的职业形象,何来对学生人格的“唤醒”与“重塑”? 所以教师应具有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当学生走来对教师说悄悄话时,教师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教师存在着隔膜,那么哪怕再精致的教育,它的效果还是零。这就是古人说的“敬其师而信其道”,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曾经这样描述:“不管你给学生灌输怎样细节,他们以后在生活中再运用的机会还是无限小的,就是碰到了,他们可能已把你教的细节忘得差不多了。” 怀特海的说法也许过于悲观,但新形势下的教师能力的确不再是传输知识的能力了,而是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了。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了挑战性,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而这种过渡的唯一方式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超越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学习没有毕业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终身学习的的挑战,由传统的文凭认定到现在的实力认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契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确立与坚持,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

监照下土

课题立项后,开题报告写什么?怎么写?

一线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总会有一些困惑。比如,课题立项了。下一步做什么?什么是开题?为什么要开题?开题报告怎么写?怎么准备开题活动?有的老师说:这么复杂,头都大了。但是经常做课题的老师,就会有另外的说法:今年我要聚焦某一问题,好好研究一下子。还有的老师说:今年没有课题做了,心里空落落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说法?在这很大程度上,这和教师的工作方式有关。下面,和老师们谈一谈相关的话题。一、为什么我的课题不能立项每当课题发布后,有的老师就会:为什么我的课题不能立项?我看网上发布的课题还没有我这个题好呢,为什么就立项了?这当然是教师的自我判断。其实,课题能否立项:一方面和课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前瞻性等有关;也和评审专家的专业、视野、关注点有关。所以评审时,聘请多个专家同时看一个课题,是有道理的。专家都打出了高分,肯定就立了;专家都打了低分,自然就立不了。所以课题立项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能够立项确实让人欢欣鼓舞,没有立项也无需沮丧。不立项的课题,如果通过扎实的研究,也可以取得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好,我们把话题拉回开题这件事情上来,就有关问题交流交流。二、什么是开题所谓开题就是一项课题取得立项后,在正式研究活动开始之前,对研究活动进行的具体设想和规划,也就是对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工、预期成果以及课题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并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同行意见,这样的学术活动就是开题。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大体可以明白开题是怎么一回事。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可以拎取一些关键的语句:第一,开题是立项之后、正式研究之前要做的事情。第二,开题是对研究活动再次深入且具体地设想和规划。第三征求他人意见,完善研究方案。三、为什么要开题初做课题的老师会问为什么要开题?不开题可以吗?我们教师自行搞一个小课题或微型课题,可以不用开题。有个选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于是就做起来了。但是上级科研机构审批立项的课题,还是需要开题的。开题的目的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课题负责人角度看,开题活动是对课题研究工作再一次的深入思考,对研究活动进一步具体设计和规划,力争使研究有序有效推进,取得预期成果。文喆先生讲:“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 完善研究设计。”二是从科研管理部门角度看,给予立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课题有一定的价值性,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有重要意义,纳入某一区域教育科学规划管理范畴,给予资质证明或经费支持。开题是科研管理部门重要的管理程序和手段。四、开题论证和申报论证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比较明确的,申报论证的目的是说服评审专家,赢得立项;而开题论证的目的是为了征询意见、完善计划、更好地开展研究。可见,两个论证的指向不一样。有的老师会问:申报论证中的“课题设计论证”和开题报告结构一样吗?写法上有什么区别?我们来说一下这事。下图,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研制的课题申报书中的“课题设计论证”的结构,总共13项。对于这个结构,很多老师都记忆犹新,很烧脑,没少受折磨。上边的结构解决的是申报的问题。申报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说服评委专家,让他们对我这个课题表示理解和认同,最终得以立项。我们还原结构背后的问题:你研究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个专题有人什么研究过吗?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你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何在?你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你是通过怎样的内容来达成目标呢?你怎么能说服我,你这个研究就能解决你的问题呢?你能说一下你的课题有哪些创新的东西吗?好,你打算怎么研究?说说你的思路和方法,把你的研究框架模型给我看看。最后,请你把研究步骤给规划一下。以上问题,申报者都想清楚、写清楚。写出来专家能够看明白,立项的可能性就大增了。到了撰写开题报告的时候,就要从申请立项的重心,转移到研究的重心上来。那么,研究的重心是什么呢?就要突出目标、突出内容、突出方法、突出步骤、突出分工、突出成果。有的老师问:既然突出以上这几个方面,是不是就只写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呢?不是的。开题论证报告做为一种规范性文本,还要保证其文体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所以,给大家一个结构。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出,开题报告和申请报告还是有一些变化,如结构顺序有变化,研究的价值、拟创新点、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没有了;多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预期研究成果、附件等。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可以这样讲,虽然有些变化,但其本质没有变。况且,开题报告也并非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有的会根据要求不同而有所取舍。比如技术路线对于课题研究就很重要,在开题报告里也可以写上。有的开题报告结构中,还有理论依据这个板块,也可以写上。无论怎样变,开题报告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变化:即你研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你怎么研究?你研究出来的成果是什么?五、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怎样写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现实的问题,如果你在选题申报时,写得比较规范,准确,在撰写开题论证时,就会比较省事。如果在申报课题时,论证得比较马虎,在开题论证时,就需要一并搞清楚。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说吧。(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的研究背景就是提出问题,即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在申报论证时,我们写了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在开题报告时,对此再度进行思考:你为什么要选这个题进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应该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时刻提醒我们,初心不变。如果在申报时思考得很成熟了,表述没有问题,可以用到此处。1.选题缘由所谓的选题缘由即研究目的,我们从三个角度写:第一,从社会发展、国家政策、重大会议、重要的教育文件要求的角度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从当前课程改革、学科建设、立德树人、课程标准等方面,选取恰当角度的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三,从教育教学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撰写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的研究通常都是扎根于实际问题,只有产生了问题,我们才会产生研究的动因。所以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们开展研究的重要追求。选题目的在表述时,总的逻辑是:宏观-中观-微观,从理论到现实这样的逻辑来撰写选题缘由。2.研究意义什么是研究意义?所谓研究意义,即该项研究对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现实工作带来的影响。影响大则意义就大;影响小则意义就小,没有影响也就没有意义;负影响就是反向意义。如何写好意义呢?依据预期成果谈意义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路径。在写意义之前,先要判断你的研究成果是什么?再思考这个成果产生的影响。然后从对理论的影响和对实践的影响两个角度来阐述研究的意义。第一,理论意义所谓的理论意义,也有称为学术意义,即所形成的成果,在理论上有哪些突破与创新,对丰富相关理论有哪些作用,是验证性的,还是独创性的,要说清楚。第二,实践意义所谓的实践意义,即所形成的成果对改进自身工作有哪些帮助,对其他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启示。还有的课题研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的走向产生一些影响,这也是可以写的。可以称其为政策意义或行政决策意义。(二)文献综述文献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逾越的环节。1.什么是文献综述所谓文献综述,就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关键词等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对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叙述、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2.为什么要做文献课题做文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从他人研究中寻找思路。相关的研究看得多了,即使起初不会研究,也变得会研究了。二是借鉴他人成果为我所用,借鉴不是抄袭,成果发表出来的价值是什么?就是推广,就是让他人借鉴。我们借鉴过来,在自己的教育场域实践,这是应用研究,不是抄袭。如果查阅文献的目的不是应用,而是改头换面去发表,那就涉嫌抄袭了。三是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再创新。由于实验场景的变化,科研成果和经验都会随之变化或调整,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最大的特点。3.开题报告中的文献与申报书中的文献有区别吗两个文本中的文献没有本质区别,检索方法一样,检索内容一样。两者唯独不一样的,就是又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对研究的问题可能又有了新的认识,文献资料可能更丰富了。文献综述的水平应该再上升一个台阶。如果你认为在申报时,你的文献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那就直接拿到这里来用。4.文献检索的重点和技巧在开题阶段的文献检索更要突出概念的检索,突出理论的支撑,突出相关成果的检索。文献检索是有一些小技巧的,比如“两先两后两关注”,即“先期刊后网络,先近期后远期,关注硕博论文、关注专题综述。(三)概念界定1.什么是概念概念包括两个部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或表现形式。 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用于交换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2.怎么界定概念呢界定概念方式是这样的:内涵的界定是概念种差+临近属;外延的界定是列出概念外在的实际形态,如,范围、表现形式等。可以这样讲:概念是理论思维和理论表达的基本单位。一切研究都离不开概念,一切研究都始于对概念的界定,概念创新是研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3.核心概念的数量与界定事项一般情况下,核心概念来源于课题,一个课题有1~3个核心概念就可以了,核心概念不会也不应太多。如果核心概念太多,则难以区别主次,也难以理顺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界定概念的数量由课题负责人决定,核心概念原则上必须界定,一般性概念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来决定是否界定,不宜太多,3~5个即可。概念一旦定界下来了,就不要再变了。如果变来变去,就会犯严重的逻辑错误。笔者做过一个研究,关于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核心概念。关于研究性学习有两个种界定:一方面它是综合实践课程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国家必修的课程。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要在一个课题里,两个概念混用,一会儿是课程,一会儿是学习方式,就会使课题研究就陷入混乱。4.概念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核心概念在课题研究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核心概念可以直接切割出课题研究的边界、研究的范畴。 课题组要研究什么,不研究什么,通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一目了然。 核心概念关联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诸多要素。所以,课题研究必须高度重视对概念的研究。5.把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放在一起写可以吗一般来讲,不建议混在一起写。课题研究中的概念,最好和文献综述并列为同级标题撰写。最终,课题组要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因为概念在课题中的地位特别重要。但是在文献综述的文段里,可以综述以往研究者提出过的概念界定,一般讨论3-5个学者的界定就可以。(四)研究假设1.什么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相关文献、实践经验,对研究问题的规律、原因做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研究之前的预先设想的、暂时的、有待验证的结论,是研究者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结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检验研究假设的过程,研究假设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2.研究假设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系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结果。表述研究假设就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诸多可行性举措、路径、策略、方法摆出来,依据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评估、遴选、归类,建立起研究模型。有的教师问:答案都想出来了,还用研究吗?当然要研究,研究就是验证你提出来的诸多答案是真还是伪,是不是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问题。预设的答案从哪来?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从文献中来,二是从实践中来,三是从讨论中来,四是从专家那来,五是从同行那来。3.研究假设怎么表述一线教师特别希望给个模板,一般性的写法如下: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五)研究目标1.什么是研究目标所谓研究目标,用比较直白的话讲,就是经过研究后,能够得出来的用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工具等具体指标。2.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的区别有时,一线教师将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搞混。其实,两者在科研领域确定存在较大差异,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为了区别,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如下:研究目的与研究目标差异比较表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一样的。目标是可量化、可测评的指标。而研究目的则是针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回应。还有两个概念,有时也会跳出来干扰一线教师搞研究:一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必须澄清,研究目标既不是教育目标,也不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混为一谈。3.研究目标撰写的思维逻辑有的教师问,研究目标怎么确定呢?其实还是有一些思路的,下面,给出三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实存在的问题。第二步:针对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第三步:将解决问题的办法、策略、路径归纳转化,形成研究目标。4.不恰当的研究目标我们举一些例子,下面研究目标的表述是不对的。(1)促进学生发展(2)促进教师发展(3)促进学科发展(4)促进学校发展这种大一统的目标,太空泛,也没有实在意义,似乎放在哪个报告中都可以,这样的研究目标是不成的。我们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以上不是研究目标,应该是研究效果的表述,也可以认为,是课题研究追求的目的。当然,这种过于笼统地表述研究目的也是空泛。(六)研究内容1.什么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达成研究目标,所设定的具体研究事项。研究内容是实现研究目标的载体,也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写出相应的研究内容。一般情况下,研究内容的数量不能少于研究目标的数量。2.如何分解出研究内容在这里提供三个分解出研究内容的策略。(1)从核心概念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一个课题的关键所在,抓住了核心概念,并且分析出核心概念的外延、要素、特征等,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解出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2)从现实问题出发分解研究内容的策略一线教师做课题主要是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回到现实问题进行思考。(3)“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分解研究内容策略这是分解研究内容的一个模板,现状+方法对策+评价,反映了研究内容的一般逻辑,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灵活运用。“现状+方法对策+评价”模板构成了研究内容的三大板块。(在这里不提供案例了,可以百度搜索“课题申报:如何撰写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时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会有多种分解方法,但是分解的内容要基于解决的问题,基于理论上的逻辑。需要提示的是,在分解研究内容时,为了避免研究内容的交叉冲突,不宜同时选择多个标准分解研究内容。(七)研究方法1.主要的研究方法一线教师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行动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成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文本分析法。在此不一一解释,其中的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严格讲是一种研究方式,因为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会运用到其他一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交叉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2.开题报告中研究方法的表述在开题报告中,将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一一对应起来,就可以了。这个没有什么玄妙之处。3.科研方法使用的问题教育科研方法看似简单,但是在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中,研究方法往往会出现不少问题。有的时候是科研方法使用不对头,有的时候以工作的方式推动研究,而不是运用科研方法推进研究。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组织大量的培训活动、参观活动、学习活动、听课活动,却不见实际的研究行为。 从本质上讲,就是科研方法不会使用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给个思路,就是回归问题,弄清研究目标和内容,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再重新出发,这时再探讨研究方法,就可解决无科研方法的科研活动了。可以一试。(八)技术路线笔者认为,在开题报告中,需要对技术路线进行再设计。因为技术路线图对于理清研究思路是非常重要的。1.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有机组合起来的逻辑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要想理念技术路线,就是需要把这两个概念搞清楚。2.技术路线的作用技术路线对于课题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能够把研究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3.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问题用图来表示,最容易说问题。最上端是课题名称,中间四块是四项研究内容,左边是研究方法,右边是研究成果。从上到下是课题的研究顺序。这个技术路线基本体现了研究假设和各要素的逻辑结构。(九)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二是研究方法,三是成果的形成。建议不要把重点和难点写得过多,写得太多就区别不出来所谓的重难点了。这个问题无需多论。(十)研究步骤和人员分工1.研究步骤的常见问题研究步骤这一板块是处于开题报告论证的结尾部分,从教师心态考虑,马上就写完了,于是一些教师套用一些模板,如“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写上“查阅文献、组织教师培训、开展听评课活动、经验交流、梳理成果”等,把时间安排一下,就草草收兵。这样写的步骤,没有什么实质意义。2. 什么是研究步骤研究步骤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落实研究内容的工作流程及安排。研究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验证研究假设的全过程,是研究成果形成的重要依托。3.选题报告中的研究步骤与开题中的研究步骤有什么区别课题申请报告书和开题论证报告书都要写研究步骤,两者有区别吗?在课题申报论证中,评审专家重点看选题的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指标。研究步骤体现的是可行性问题。在开题论证报告中,专家会对研究步骤高度关注,因为课题已经立项了,马上就要开工研究了,研究步步骤是开工图纸,所以研究步骤就要写得具体明白,要将研究内容精准分解到研究步骤的各个环节,用以指导随后的研究工作。4.怎样撰写研究步骤依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恰当的科研方法,把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落实到研究步骤中,明确时间节点,分解研究任务,责任到人。还是举一个例子:(十一)研究成果关于预期研究成果,在开题报告中是最后的部分,我们都要出哪些成果呢?这时,要回到研究目标。所有的研究目标,严格意义上讲都要跟进研究成果。可以是调研报告、可以是论文、可以是案例、可以是专著,最终要有一个研究报告。力求是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把这些成果性东西写具体。为了减轻负担,我们会把这些成果分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完成。可以安排两个阶段,一个是阶段研究成果,一个是最终研究成果。还有一些固化的、过程性的成果,做成辑录,如管理手册、教材、教案、学案、学生成绩等。这些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学术上的科研成果,而是成果的载体,也可以称其为证明课题研究成果的固化物。(十二)开题报告的附件开题报告时,为了保障开题工作的质量,提供前期准备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量表、子课题方案等。一并提交专家、同行,供大家参考讨论。以上是开题报告的撰写及相关思考。请批判。

拉菲尔

今天是教师节!谢谢你,亲爱的老师

诸暨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民以重教为共识、尊师为时尚、兴学为义举”的风尚代代相传。诸暨教育人将不忘初心,教书育人,砥砺奋进,坚决擦亮“学在诸暨”金名片,加快建设现代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值此全国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向所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张英:带着师生向美好出发省“春蚕奖”获得者 张英 ,中学高级教师,暨阳小学校长。从教30多年来,始终坚守“心怀美好,终会遇见美好”的人生信条。辛勤耕耘,先后获得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优秀辅导员;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德育先进工作者;诸暨市“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是第六届浙派名校长学员,诸暨市名校长工作室导师。多次为兄弟学校的校长、中层干部作管理故事分享。作为一校之长,张英已有9年履职经历。她总是感慨自己和暨阳小学的缘分深厚。1989年,诸暨师范毕业,她先后在安平中心学校、浣纱小学任教六年。1995年,调入了新落成的暨阳小学,从普通语文老师做到副校长,一干就是16年。2011年,她调任江东小学校长,4年后又回到暨阳小学,“暨阳小学见证了我人生的整个成长,它就像我的另一个家,我与它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做班主任,她从不贴标签,戴“有色”眼镜看人,她一直倡导的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只要他们向善向好,所以,现在还有不少曾经的学生每年会向她这个 “老班”汇报自己的点滴进步;做语文老师,她总是让课堂绘声绘色,活动精彩纷呈,所以到如今还有学生在深深怀念她的课堂。做校长,是最“无心插柳”的事。其时,江东小学正处于学区生源大量流失的阶段,年过40的她从未想过会被委以重任去这里当校长。既然干,就要干好。到江东后,她迅速厘清学校精神内核,带领师生确立发展方向:每一个江小人,都是一粒粒种子,充满希望、充满朝气,有了合适的土壤,有了阳光雨露、就能健康生长。“种子文化” 就此产生。在文化推动下,她一手抓硬件,改善各类设施,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环境品质;一手抓软件,通过名师引领、团队同行、教科研创新,来提升教师的素养。在她任上4年里,多名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如现任庆同小学校长的丁圆伟,现江东小学音乐教师、诸暨市家长满意教师王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诸暨市学科带头人宋晶晶……江东小学又焕发了蓬勃活力!2015年,她回到暨阳小学。对教育有了更深理解的她,更明白了校长的责任,那就是必须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必须弄清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一批什么样的学生。意识到自己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它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成长,让普通人的潜力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为此,她带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以金苹果文化(此为该校一直传承的校园文化)为指引的“美好教育”尝试。5年下来,她期待的“美好”正在不断发生。诗雅园、乐嘉园、养正廊……五园六廊的美好环境已成为暨小的文化符号;以儿童立场打造适切的“金苹果”课程体系:国学课程、姓氏课程、“SEC”课程、传统节日课程、春游研学课程已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这几年,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家长学校、浙江省放心食堂;“函来数往”教研组被评为浙江省先进教研组;浙江省工间操比赛全能一等奖;绍兴市第三批现代化学校、绍兴市五星三名党建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朱祖煌: 学以致远,教以至诚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朱祖煌,诸暨中学教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优秀教练员。先后获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绍兴市教坛新秀、绍兴市研学共同体成员,诸暨市学科带头人、诸暨市优秀教师、诸暨市第一届“风荷奖”教师等荣誉。“是您每次上课前擦一次黑板和讲台,让我感受到习惯之魅力;是您在每天等学生走完后再回家,让我感受到学习之动力;是您的循循善诱,让我的高中学习生活紧张又不失乐趣。”这是一名学生在教师节贺卡上写给朱祖煌老师的话。从2007年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诸暨中学,朱祖煌老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努力做一名有情怀的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作为诸暨中学的老师,朱祖煌老师深感肩负的责任和期望,为此,他潜心钻研业务,大胆尝试创新,构建自学、自思、自练、合作交流的最佳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途径,自身的职业修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浙江省论文评比中屡屡获奖,多次在绍兴市、诸暨市开设公开课和学术专题报告,广获好评。从2009年起,朱祖煌老师连续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他言传身教,甘愿做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从点滴小事中向学生传递为人师表的力量。“教育从来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要把心灯点亮,教育并非只是知识传递,而更应将学生的内心唤醒,帮助他成长。”作为一名教育者,朱祖煌老师认为,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习的过程,用丰富多元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要让学生学会和自己及他人相处,学会和自然及社会相处。“外宽内紧,粗中带细”是朱祖煌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不应该把学生管得太死,应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不应该管得太多,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朱祖煌老师研究当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定期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找学生谈心,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加以调整,力求自我完善,他因此成了同事眼中的“勤劳型”班主任、“智慧型”班主任、“仁爱型”班主任。所带班级总能在各类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所教学生总能考出理想的成绩。2017年,他所带的高三(2)班55个同学都上了600分(至少超重点线27分),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了日常的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朱祖煌老师还承担着数学竞赛的指导老师。他有过一天之中横跨三个年段的课,有过一周28课时的教学时光,却很少有个完整的寒暑假期。在近三年中,在他的指导之下,有3位同学获得全国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有20多人次获得全国联赛浙江省赛区二等奖;50多人次获得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马巧婷:乘风破浪,踏浪前行省班主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马巧婷,诸暨中学教师。2009年参加工作。生活中沉稳朴实、亲和包容;教学上兢兢业业、乐于钻研;班主任工作中,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曾两次被评为诸暨市“风荷奖”教师。课堂教育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绍兴市“品质课堂”一等奖;诸暨市优质课一等奖、诸暨市第二届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马巧婷经常是晨光微熹便已出现在学校,夜深人静才回到家。刚读小学的女儿每天必说的一句话便是“妈妈,今天早点回家”。但现实往往是她回到家,女儿早已入眠,第二天早上出门上班,女儿却还在睡梦中。所以每天傍晚去妈妈的办公室做作业,变成了女儿最期待和最满足的事。“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点”是马巧婷始终坚持的原则。她认为学生怎么样,要看老师拿什么尺子去衡量,以什么眼光去发现。在她看来,所有学生都是独特绽放的种子,多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学生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王同(化名)是乒乓球类的体育特招生。球技高超的他,高一却是个爱淘气的“问题学生”。高二选课分班到了马老师的班上后,依旧不守纪律,频频被别的同学“投诉”。对于他的种种“过往”,马老师早有耳闻。起初,马老师只是默默地观察王同的一言一行,对于王同的违纪行为并未疾言厉色,大发雷霆,而是做好投诉学生的安抚工作,私底下及时跟王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同从事乒乓球训练一路走来的情况,寻找和王同交流的突破口。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后,马老师便开始不定时地与王同交流,聊他如何走上乒乓之路,聊他一路走来的艰辛,聊他取得的成绩,聊同学眼中乐于助人的他……时间久了,过去不愿意在老师面前说一句话的王同,变得愿意交流了,会主动分享近期训练的情况。有一天,王同高一的班主任特意跑来跟马老师说:“王同今天在去食堂的路上叫了我一声,从来没有的情况哦!”马老师会心一笑,她知道这是自己对王同教育起作用了。作为班主任,马巧婷一直认为仪式感是必不可少的,她会在每次开学前为学生购买奖品,奖励上一学期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并花上一节课的时间颁发奖品,发表获奖感言并总结陈词。因为她认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快、负荷重,需要这样有仪式感的瞬间来温暖他们、激励他们。正是因为马巧婷的用心付出,潜心钻研,她所带班集体班风学风优良,班级凝聚力强大,多次获得“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同时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班主任经验,也让马巧婷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一路乘风破浪,踏浪前行。2018年,马巧婷参加了诸暨市第六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高中组一等奖;随后代表诸暨市参加绍兴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并于2019年代表绍兴市参加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高中组一等奖。职教中心“双子星”:并肩作战,奋力逐梦省中职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一等奖获得者 公共基础课程组团队8月26日,2020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诸暨市职教中心的两支教师团队分别在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基础课程组两个项目赛中获一等奖,昂首挺进国赛。这是我市职业教育从未取得过的佳绩,一时间这两支团队成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双子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长周洁人说:“太不容易了,因为该项比赛以市赛、省赛和国赛三个级别层层选拔,每个级别的选拔又分网评和现场PK,像最初参加全省网络评选时,有540件作品,经三轮网选,最终只确定44支参赛队进省赛现场PK。我们有2件入选,且都入了国赛,真的太不容易了!”信息化教学,作为职业能力大赛项目之一,因为近年来尤受重视。为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大赛赛制要求很严格。参赛项目如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都不是原来我们常见的一堂课展示,而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单元教学。像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专业技能课程组参赛作品不少于16学时。此外,还要整体的实施报告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个,每个成员一个课堂实录视频。进入现场决赛时,还要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无生课堂),并准备评委的答辩。专业基础课程组团队为参加今年的比赛,职教中心早在2019年底开始筹划组队。今年5月接到大赛的正式通知后,组队8支参加绍兴市的第一轮网评,4支入选绍兴市现场决赛,2支获得省赛资格。接下来的日子,这两队人马:公共基础课程组的赵曼、俞赵剑、张予彦、何楚,专业基础课程组的徐狄琼、张劼、王含楚、张艳就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备赛中。绍兴赛胜出后,刚刚迎来暑假。赵曼团队将办公地点转移到了校园内的九度工作室,时间从早上八点到深夜,准备省赛。团队的俞赵剑老师,孩子在杭州上学,暑期本该是他陪伴孩子的美好时光,但为了比赛也留在了学校。何楚的妈妈因身体原因7月底做了一个大手术,负责网选资料的何楚就带着手提在医院陪床。专业基础课程组自4人成团后,每一天钉钉群、微信群交流到半夜十二点。整个假期,大家一起泡在学校里。徐狄琼老师为了比赛不被分心,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交托给老人;张艳老师不小心脚被撞,刚从医院出来就又一瘸一拐回到学校;张劼老师长期以来被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症缠绕,弓着腰一直坚持。正是有了老师们的无私付出与努力,才有了现在这样骄人的成绩。现如今,这两支团队白天完成教学任务,夜里还在一起打磨课程细节,以全力备站国赛,争取好成绩。陈娜佳:了解儿童,顺势而为 绍兴市最美教师陈娜佳,浣江幼教集团教科室主任。先后获评浙江省优秀实习指导师、诸暨市优秀教师、诸暨市第十二届教坛新秀等荣誉。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班级。撰写的论文、课题多次获得省、绍兴市级成果奖。投身幼教事业13年来,陈娜佳老师秉持“了解儿童,顺势而为”的教学理念,不遗余力地去读懂孩子,用快乐和智慧引育着每一个孩子;不知疲倦地去钻研业务,提升、优化教学手段;不计得失地去辛勤付出,服务、助力学校发展,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幼教工作者的执着和奉献。在陈娜佳老师的办公桌上,贴着一句古语:“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是她鞭策自己学习的方式。为此,她总是会见缝插针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去研究,办公桌上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一本本幼教杂志期刊,都被圈圈点点写上了各种标注。正是孜孜不倦的学习,使得她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显得得心应手。在教学活动中,她注重培养孩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主张让幼儿大胆动手,不断探索,反复尝试,真正体现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努力创设一种亲和相助、乐教乐学的师幼关系。她曾先后多次开设公开课、观摩课、教研课,亲切自然的教态、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收放自如的课堂掌控能力,获得同行的好评。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根基,但现实中不少老师对此有畏难情绪。对此,陈娜佳老师没有退缩,而是把课题的确定、论文的撰写、特色课程的打造作为一种兴趣来做。从学期初的《教科研计划》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分解,到座谈研讨、课程打磨,手把手地教、心连心地帮,乐此不疲。面对许多年轻教师教科研无从下手的问题,她多次邀请市教体局教科室人员来园开展业务培训,并经常与青年教师个别沟通,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分析内容与要求,不厌其烦地对文稿反复推敲,助力年轻老师迅速成长。自2016年以来,围绕“园本特色课程建设”,和老师们一起在生活科学课程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原创20多个优秀教学案例,并在诸暨市级开展了《慧生活》现场教研活动。撰写的论文《玩转科学,启迪智慧——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生活科学活动》获得浙江省二等奖。在面对孩子家长时,陈娜佳老师能恪守“亲、清”原则,密切联系沟通,用家访、电话、接送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积极与家长取得沟通,让幼儿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中成长。她时常说:“只有把微笑服务、真情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家长的心坎上,才能满足家长需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黄少鲁:以生为本,科学引领绍兴名师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老师们重又回到工作状态。对于黄少鲁老师而言,这便是从上一个学期直接跳到了这一个学期,因为整个暑假,他没休息。7月,忙着做“学生”。因为7月浙江选考结束后,他就立刻着手分析选考政治试卷的命题特点,提出应对策略,并形成文字发表。这是他每年高考期间的必修课。每次选考或高考结束后,他都会将浙江选考卷、全国卷及其他省市的试卷做一遍。8月,他参加了多个活动:诸暨市高中政治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聆听政治学科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知名专家的讲座;总结自己带教的黄少鲁名师工作室上学期的活动,部署新学期的工作;赴绍兴参加绍兴市学科研学共同体、沈毓春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各项活动。黄少鲁说:“不是我不想休息,而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向行家里手请教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黄老师始终推崇独立命题对教师成长的价值,而命好题首先要学透真题。他要求教研组和工作室成员也要从试题类型、知识点考查、模块分布、创新点与不变处等进行分析,了解命题的特点及考试趋向。在命题方面,他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有一年期末试卷的命题中,对一个图表没有仔细考证,简单照搬了网络数据。虽然数据失真不影响答题,但却成了他的一个心结。此后,每每命题,凡是试题中有数据把握不准,他一定花费时间去努力查证。不过,在教科研上爱“较劲”的黄老师,在课堂上却是循循善诱、温文尔雅。大家都知道浬浦中学地处农村,优秀生源相对较少。自浙江省实行高考选考后,黄老师所带的二届政治选考生中都出现了满分的优异成绩。2019届的小洁,高二时,由于选科原因转入浬浦中学。得知她确定要参加第二次选考后,黄老师第一时间与她进行交流,肯定她平时的学习态度和政治首次选考取得的85分成绩,然后从失分点为她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利用课堂提问、课外辅导针对性解决其学习中的困点、难点,引导她从命题的角度分析试题情境、设问、答案之间的逻辑,从学科化角度组织答案。最终,在第二次选考时,小洁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小洁同学并非个例。黄老师总是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高处着眼,低处入手,引入生活现象、国内外重大时政等鲜活的素材,在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等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因材施教,多与学生沟通,乐于为学生鼓劲。所以不管是学考、选考,还是研究性学习,同学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黄少鲁,浬浦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诸暨市黄少鲁名师工作室导师。从教21年来,始终扎根农村高中,深耕政治学科教学。曾先后获得诸暨市第十届“教坛新秀”、诸暨市第六届学科带头人、诸暨市模范教师、诸暨市第二届风荷奖、诸暨市家长满意教师、绍兴名师等荣誉称号。戴琼:坚守山区,谱写无悔青春诸暨市十佳青年教师戴琼,马剑镇中教师。先后获得诸暨市教坛新秀、诸暨市首届风荷奖、诸暨市课堂教学比武二等奖、诸暨市青年教师素质比武二等奖等荣誉。在全市教学研讨活动中作观点报告、开设展示课。所带班集体荣获诸暨市先进班集体。2008年6月,戴琼大学毕业,步入教书育人的事业。新教师择岗时她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她主动选择回母校——马剑镇中工作。一晃12年过去了,她默默坚守,奉献家乡教育,关心爱护着每一名学生,在山区教育的岗位上闪着质朴的光芒。“山区的家长,渴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从山区走出去又回到山区的人,她对家乡老百姓有关教育的期盼有更深的体会,“相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山区的孩子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太好。”为此,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中,她坚持友好、平等的立场,用爱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从不刻薄地批评有缺点的学生,即使对于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很差的学生,也以鼓励为主,用爱心、耐心、决心信念感化他们,激励他们施展自我的风采,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期盼,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迎头赶上。针对山区孩子的学情,她积极钻研教学和教研,向课堂要质量,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都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同时,把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下课后顾不上吃饭为学生答疑解惑、每天晚上坚持在办公室里为住校的学生解答难题,这些对她来说都已是“家常便饭”。2015年8月,她开始担任学校教导处主任。她觉得,青年教师是山区教育的希望、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为此,她立足学校实际,借力城乡联盟学校和其他优质初中的师资资源,通过“青蓝工程”、“请进来走出去”、“教研组半日活动”等活动,加快名师培养力度;通过校内名师展示课、请教下乡、送教上城等方式,以名师的引领和带动提升青年教师的素养;通过每周一课、每周一讲等活动,倒逼青年教师苦练内功,练好内功……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一批业务尖子冒了出来。同时,狠抓日常教学管理,通过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等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捆绑团队合作模式,加强学科教师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力争各门学科齐头并进,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2019年获得了市教育体育局的通报表扬。耕耘与收获同在,汗水和希望同在。戴琼时刻不忘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初心,让山里孩子成功成材的使命,努力做好山区教育的守护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的誓言。阮梁伟:一片匠心做体育绍兴市优秀教练员阮梁伟,滨江初中教师,兼任诸暨市田径训练中心主任。2010年参加工作,从教10年中,一边矢志教育教学、科学带训,一边不断完善自我、奋力拼搏。辅导的学生多人、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荣誉,有1人代表国家参加亚青赛获银奖。他多次被评为绍兴市优秀教练员、体育先进个人,诸暨市业余训练先进个人。虽然才是开学第一周,但傍晚在滨江初中校园见到阮梁伟时,他已带着学生在训练了,满头大汗的他看见记者慢下脚步,说:“体育要出成绩,贵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为此,今年暑假我们也就开学前休息了两三天。稍作调整,我们又开始了。”阮梁伟笑称自己的工作和教文化课的同仁们还是稍有不同,同仁们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三尺讲台上,但他却是真正洒在了阳光下。因为,作为体育老师和体训教练,不论遭遇寒冬还是酷暑,最长久的工作平台就是学校操场和各种赛道。阮梁伟从小喜欢体育运动。他初高中就是诸暨市里的短跑和跳远选手,后来考上绍兴文理学院体育系,大学毕业到安华镇校当体育老师一年,就被抽调到滨江初中担任田径教练。此中,最大的原因,不是滨江初中缺体育教练,而是其时落户该校的诸暨市田径训练中心需要年轻又技术过硬的教练,阮梁伟很合适。 在这里参加体训的学生来自滨江初中、滨江小学和暨阳小学的田径体训苗子。考虑到小学、初中都有学业要求,故这些孩子集训的时间基本安排在4点以后。阮梁伟是我市田径训练中心的总负责人,平时除了承担滨江初中体育教师一职,完成每周八节课的日常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全市田径训练中心日常事务管理,同时还担任着中心体训生的短跳训练。训练一般时长3小时,因为还要陪孩子们吃饭、洗澡,检查小学生父母是否来接走,阮梁伟下班基本要到夜里8、9点了。而且,由于训练特殊,需要延续和不断坚持,故无论寒暑,必须自己带队。阮梁伟一年到头,没有寒暑假,平时一周就周六休息,除夕前两三天才放,正月初四五就又开始有集训,如遇到比赛,周六都不休。所以,他在读大班的儿子总是要问:“爸爸,你为什么老不下班啊?”阮梁伟告诉记者:“不是我不想休息,而是不能。因为运动员训练是有周期性、连续性的,我们必须按照全年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调整,如果走不上顶尖运动员的道路那就要提前考虑转型,那就是兼顾训练,好好读书,考一个好的高中、大学。”所以,在体训生的培养中,他始终在用科学的学习观、训练观教导学生,希望大家重视训练的同时,学习一定不能放松。他也会帮着家长一起制定体训生的成长规划,看学生的运动和发展状态,建议家长孩子尽早调整培养路径。正是因为他醉心事业,关心学生,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诸暨田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带学生张倩茹、陈依婷在全国田径大赛中获佳绩。还向八一田径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名,北体竞校(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名,浙江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名。

地面之

在北大数院,成为一个普通人 | 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录于精品栏#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文 | 张炜铖编辑 | 槐杨1如果要回想自己即将结束的本科生涯,王川可以挑选出许多代表性瞬间:一些考试、几回谈话还有一次挂科。这些瞬间使得他的五年时间像是一次提前泄气的旅程——大学之前,他全情投身于数学竞赛,数学对他来说是轻易的、美的、可以用高明的技术解决的,所以他才有资格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但随后他不断发现,数学变得陌生,而自己,像一个原子一样越来越小。转折的标志或许是大一末尾的一通电话。那是个普通的夜晚,他站在北大理科一号楼的天台上,清楚地看见校园里四处的灯光,电话那头是他的妈妈。不知怎么地他们就聊到了转系的问题。妈妈问他,转去哪里呢?他开玩笑,说去哲学系,毕竟我们对哲学一无所知。妈妈很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说,就业不好。这个话题就这么轻易地掠过去了。但之后王川回想起这个玩笑,总觉得这是一种微妙的显露,代表着当时他自己都无法轻易察觉的想法。这个想法在日后变得越来越清晰:为什么说转系,其实就是对数学没兴趣了,感觉自己以后也就是混日子。他当然不是怀着混日子的想法进入北大数院的。很早他就在数学上显露出天赋,初三就在高中生才参加的比赛里拿奖。在大家都会对未来抱有幻想的初中时代,王川想过自己成为一个数学家。数学家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这样的:有鼻涕就用手擦,把鼻涕留在手上做数学题。忘乎所以、废寝忘食地想数学题。走路吃饭,干什么都可以想数学,没有什么时候不可以想数学。他崇拜的数学家是伽瓦罗。伽瓦罗只学了5年数学,在21岁时就死于决斗,但证明了足以令其不朽的数学理论:五次及以上方程没有通解。录取王川的北大数院是几乎所有学数学竞赛或者对数学抱有热望的学生心目中的殿堂。中国每年最多能有6个高中生拿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金牌,很多时候,这6个人会一起选择保送进北大数院。王川准备数学竞赛的时候,有数院的学长回来教课。他问了学长一个问题,学长给了他答案,同时告诉他,自己是坐地铁的时候想出来的。我花了两站地铁的时间,就把它想出来了。王川第一次知道,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什么时候都想数学,这更加给北大数院增添了他想象中的光辉。录取通知书下来,王川回了一次老家。在这趟旅途里,他体会到了人生从来没有过的光彩。奶奶带着他四处造访,别人问起,就说他超过了北大分数线一百多分。他去参加乡里的宴席,长辈们都把鸡腿夹给他。几天里,他吃了二十多根。父母也准备了宴席,他作为功成名就的代表,被安排要发表一番讲话。稿子写了两遍,全家都很重视,第一稿里因为只感谢了为他烧香的奶奶,妈妈还有些生气。在台下观众期许的目光里,他把稿子丢到一边,上台发言。很多准备好的话语他都忘了,好在他还记得稿子的核心意旨,要感谢爸爸,感谢妈妈。但大家好像并不关心他在说什么,讲到他觉得幽默有趣的地方,台下依旧一片寂静。在最后的部分,他升华了主题:这次能去北京深造,也从侧面证明,武冈人是很有潜力的,也许缺少的,只是那么一些认真和刻苦。我衷心地祝愿大家能通过努力,实现事业和家族的兴旺。确认录取前,北大数院会举办考核面试,决定降分优惠幅度,每个被面者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之后想不想做数学研究?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知道标准答案,一定要答,是。其实大家都有传闻,家长也会这么说,就是老师都是希望你去搞这种研究的,所以你尽量面试的时候装作你有这个志向,就会让你面试成绩非常好。一位同学说。面试时,王川跟老师聊起了一些数学理论,比如黎曼猜想。那个问题出现了,老师问,对数学研究有没有兴趣?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是希望为数学研究尽一份力。他答。老师很满意,给了他一个很高的面试分数。未来向他敞开。他设想自己即将要去的大学是一个深奥的地方,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装录取通知书的信封上写着:一旦佩戴上北大的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2016年9月,王川到北大报到,梦幻一样的开心,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他和父母在校园里一路走一路谈论报到的琐事,报到完,他看到了漂亮的爬山虎——电教楼的爬山虎正在最好的季节,像琴键一样浮动。他正式成为了被选择的人。图源cfp2和大部分大学新生一样,王川最初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由的气氛。在北大,得益于灵活的课程安排和通识教育理念的贯彻,这样的氛围显得更加突出。他兴奋地在各种各样的课堂和活动里穿梭,什么课都想去上,什么活动都想参加。同时,他们还多多少少沉浸在中学的荣耀里,当新一年的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开始的时候,赛题依旧会成为北大数院大一学生中最热门的话题。但到了大二,讨论中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人数会骤然减少。对很多人而言,大一的期末是个转折点。过往成绩在这时完全失去信度。很多人突然发现,高等数学跟自己熟练掌握的初等数学或者数学竞赛完全不一样。高考之后、进入数院之前的那个暑假,王川参加了一个夏令营,老师先讲了一个打桌球的游戏,背后的原理是尺规作图,又讲了一个系鞋带的问题,来源于拓扑学。他隐隐约约感觉到,数学和数学竞赛不一样,它或许是那之后的东西。数学竞赛的内容是很少的,考思维的深度和技巧的熟练程度,一位拿过IMO金牌的数院学生告诉我,高等数学是一个特别庞大的系统。更残酷的是,高等数学学习中只有0或1的区别,学会或者学不会。他几乎是在接触到高等数学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一门学科。数学竞赛就像定向越野,但是高等数学是马拉松。这位IMO金牌选手说,定向越野只要向着一个目标跑,可以有无数种路径,选手要选出最便捷的那个,无论怎么跑,都跑不出圈定的范围。马拉松则是一条漫长的路线,沿途全是新的景色,没跑到终点就是未完赛,无论是跑了20%还是80%都没有用。北大对课程成绩有优秀率限制,在一门课里,分数在85分及以上的人一般不能超过选课人数的40%。这要求考试是有区分度的,能筛选出优秀的人。这也意味着,你不止要做得好,还要比同班同学做得更好,才能拿到3.58(85分对应的数字)以上的绩点。60%以上的人要被筛选下来。但在此之前,他们是最顶尖的中学生。很多人都是在数院收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低分。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最基础的数学分析课,期末考试上,王川感受到了极少有的面对数学的无措。他彻底察觉到竞赛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不同:最直观的体现是,他做不出来高等数学题。成绩出来,班上38个同学,挂科了8个。他虽然没有挂,但收获了一个很低的绩点。他不可避免地想到之后会面临的升学问题,想到低绩点会给它造成的阻碍。0与1的差别,遭遇不停运转的绩点系统,令很多人感到失控。这种失控曾经给许彬卓带来接近于跳楼的想法。很小他就因为数学特长被选进学校的实验班,初中读了两年就升高中。参加数学竞赛,高二拿了省一等奖,高三进入省集训队,代表全省参加全国竞赛。全国竞赛中,他与金牌失之交臂,从此他有点惧怕考试,觉得总是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大一期末,恐惧的事情再次严重地到来。有一门课他很多题答不上来,万念俱灰。他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分数。从考场出来,他浑浑噩噩地听了一会儿歌,走上了北大南门外的天桥。北四环的车流呼啸而过,风拍在他的脸上,这时他才感到清醒,那种无力感勉强退去了。收到不够好的成绩的人,很难再认为自己像曾经一样优秀,其中的一些会觉得这宣告了自己的无能。刘贝明是那种每次上课都会坐在第一排的女孩。高中时,每次数学考试她都在140分以上。大学谈了恋爱,她会苦恼影响学习怎么办。她勤勉而投入,但是,考抽象代数的前夜,她体会到了绝望。书上的证明题快要被翻烂了,她还是理解不了其中的奥义。自习教室里有情侣一直在说话,她心烦意乱,更加看不进去。她付出了卓绝的努力,才让自己的绩点保持在中上水平。她被迫学到:有些事情是你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的,有一些是不能的。所有心怀理想的人都应该及早明白,绩点在这里影响深远。宿舍楼的楼道里总是贴着留学机构的广告,又有哪位学长学姐去了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它们像无数的警告,告诉学生们可能会错失的未来——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每一门考试成绩都会被审视。至于在国内读研究生,绩点几乎是决定保送资格的唯一条件。大一结束的时候,年级会展开综合素质测评。登上那个填写测评的页面,每个人都会看见自己在年级里的排名,发现自己排名中游的时候,许彬卓反而平静了,至少他不算被落下的人。查询绩点的系统里,绩点越高,显示的颜色就越绿,满绩4.0是最纯正的绿色。期末考试结束,朋友圈总有人晒成绩,一整片绿色,不可避免地给其他人带来压力。除了绩点,学生们还在别的赛道上比拼。北大的培养计划里有一项是本科生科研,它可以给本科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能及早地施展自己的科研能力,对于今后的升学也很有帮助。尽管王川对科研一无所知,还是怀着向往之心敲开了一位老师办公室的门,问能不能跟着他做一段研究。我们还是要看成绩的,学有余力再来搞。老师说。他又选了一门叫研究性学习的课,这是他再一次试图踏进科研的门槛。老师发下来两篇关于机器学习的论文,这是数学研究最前沿的领域之一,也是老师口中最有趣的领域。他看得头疼,一页都看不动。期中,他把这门课退掉了。大一末尾,他和妈妈通了文章开头的那一通电话,讨论了一下转系。那正是学生们决定自己去向的关键时刻。上完大一,数院的学生要选择细分专业,有基础数学、金融数学、信息与计算、统计学、大数据五个选择。选择基础数学,代表着选择较为纯正的数学理论研究之路。数院一届招进约180个学生,一年过去,只有40个左右会留在基础数学系。信息计算与大数据是冷门专业,大部分人会涌入实用性更高、发展更成熟的金融数学和统计学专业。刘贝明选择离开基础数学,她因此有种得救的感觉:专业课突然就变简单了。感觉自己还没有那么差,是能学明白别的东西的。从各个专业的毕业要求里,王川敏锐地判断出统计是最好混的,他选了统计。回想起入学前面试时的回答,想起当时那种天生我才有点用的信念,他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图源电影《心灵捕手》3所有人都向我承认,数学是美的,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东西。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数学的美,那些未能感受的人往往会认为这是自身的问题,认为天赋、反应速度、考试分数等等原因限制了感受美的能力。也因此,那些能够轻易感受并捕获数学之美的人,提示出了难以跨越的差距。在北大数院,黄金一代屡被提及。这指的是在2000年前后入学、很早就作出突出成果的一代。许晨阳在博士后时期就在代数几何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刘若川被称作p进制霍奇理论研究领域最好的世界级专家之一。肖梁在数论和算术几何方向做出了非常深刻和有影响力的原创性工作,和他的学长袁新意一起,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主要推动者。2016级学生入学的时候,恰好是黄金一代的重要人物陆续回到北大的那段时间。归国的数学家们都在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这个中心设立在校园中心的四合院里,承载的是比肩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期望。学生们交作业、问题目,常常要进入中心。一位助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好像不做点什么事情都有点说不过去。周朗一度是许晨阳的学生——当时许晨阳还没有离开北大去麻省理工,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许晨阳作为他本科生科研的导师。他成绩其实不错,但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他来说是艰难的,因此他愈发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一个基金会举办的活动上,他听到了老师们的求学经历。那是一些炫目的履历。周朗发现,老师们处在一种他理想中的状态里:不受打扰地进行自己的事业,在研究领域取得成果。活动的后半段是观众提问时间,周朗站起来,他没有问数学问题,而是问,老师们都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数学工作是生命中最充满激情的一部分,剩下的时间他们完美地投入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好,建立自己的小家。他们给周朗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每个人都很快乐、很充实,数学指引了他们,连生活和工作都平衡得很完美,每个人都有家室。就觉得真好,非常好。这些回答并没有矫饰。肖梁于2019年入职北大,在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担任教授,研究方向是数论。有学生认为,北大数论研究之所以现在这么活跃,肖梁回国是关键的转折点。行政上的工作就是工作,做数学研究是我的爱好。2005年从北大本科毕业之后,他前往麻省理工读博,博士论文完成后,他判断这个研究主题很难再有突破,博士后第一年,他开始寻求新的方向。转向的过程被他轻描淡写: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他遇到了同样在从事数学研究的清华2000级的田一超,田给他介绍了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我google了一下,就找到了适合这个问题的工具,我们一起运用这个工具做出了一个不错的成果。而在整体上,我是一个比较平衡的人,天赋、努力、性格都平衡得比较好。他说。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图片由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提供周朗立下了志愿,就是成为黄金一代的数学家那样的人,而且觉得自己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就一定能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如果没成为那样的人的话,一定是我付出的努力不够多。数院经常办学术讲座,他去听,有一次发现同学李琦玮和刘若川坐在前排。他觉得自己比起他们太弱了,只敢坐在他们后面。讲座的内容他还没有听懂,就听到前面传来声音,李琦玮在给刘若川解释刚刚讲的内容。整个数院2016级的人都绕不开李琦玮。他可以满足你对天才的一切想象。王川说。李琦玮在进入大学前就预习完了本科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他睡在上铺,习惯在床上学习。来问他问题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站在床下,仰着头,等待他的解答。他的外号里有个字是神,同学们提起他,用的形容词是平易近人。成绩好一点的学生会说:我们属于第二梯队,第一梯队只有李琦玮一个人。知乎上有个问题,叫李琦玮究竟有多厉害,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他很快地就认识到了数学竞赛的桎梏,及早地迈入了高等数学的世界。这样的人就在他们中间。同学们组织讨论班,李琦玮几乎都会到场,他负责解决你解决不出来的问题。王川说。有同学坦诚地说,李琦玮来参加讨论班会给他带来压力:我在上面讲的时候,如果是李琦玮听过的,他会在下面挥手,说『快点,快点』。他一直记得那个语气,快点,快点。背负着成为数学家的目标,周朗越来越觉得自己成绩不够好,别人轻松说出来的一个定理,他需要回去把每一个词查明白。同时,他努力的程度也比不上别人。一个同学过生日,大家去聚餐。到了餐馆,上菜之前,每个人都掏出一本专业书开始看。他做不到这样。你做得不那么好的时候,所有问题都会迎面而来。他总感觉自己处在一个高压的环境里,睡不着觉,作息混乱,从某一天起,他突然听不见老师讲课了,课堂的声音变成了嗡嗡的混响。在医院里,他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图源电影《美丽心灵》4每一个北大院系里班级辅导员的工作中都有重要一项,帮助学生适应落差。在数院,这一项工作会在辅导员培训时被强调。那些在高中特别优秀的,来了之后发现只在中游或者更差,很容易就心态失衡。一位曾经担任过本科生班级辅导员的研究生说。极端情况下,他们还需要处理由于绩点过低或者挂科过多造成的退学情况。为了防止退学的发生,他们要在学生第一次挂科的时候就及时干预,鼓励他们重新投入学习。王川还没有到那一步,但已经对数学失去兴趣,大二进入统计学专业后,他很少去上课,而是在宿舍打游戏。打了半个学期,他想再回去上课,却发现听不懂了。一开始的时候你觉得什么都会,老师只是念课本,觉得很简单,很没意思,你就不想去上了。后面你一旦没看,就会发现好难,听不懂了。很搞笑的一个事情。他进一步描述这种悲伤:就好像被女生甩了,一开始你爱搭不理,后来你高攀不起。刚进大学时的一些温情瞬间变成了回忆。有一回下了高等代数课,他在整理笔记,老师走过来,俯下身子,帮他在纸上勾画了几笔。这让他感动了很久。但是这种互动再也没有发生过。他不太爱问问题,于是和老师的交流接近于零。老师更不会夸你了,怕老师都怕得要死。只能接着打游戏。这段时间在王川的记忆里是断裂而模糊的。研究性学习那门课的失败让他无法走上科研的道路。但是在高等数学上有天赋或能力的学生,已经在大二一年为自己的本科生科研课题打好基础或者取得进展。王川望着别的同学,他们好像对一切都很熟悉,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有天上完课,他跟两个同学一起回去。同学走在前面,他跟着,听到他们在聊篇序集合的问题,这是下一个学年才会学到的内容。他什么也听不懂,只能附和。他们说一段,他就在旁边说,对。平时的作业他也交不上来,但他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可以期末补交。但到了期末,他才确定这是不被允许的。他去请求老师网开一面,老师不理他,他就一直追着老师出了门。没有用,老师坐上车离开了,他看着远去的车辆,觉得很痛苦。大三上学期结束后,他报名参加了一个在香港举办的量化金融体验营,按照体验营的安排,一个晚上,营员们一起到街机房去玩,开虚拟赛车,16个人玩淘汰赛。气氛非常欢乐。比赛开始前,王川看了一眼手机,正是期末考试出分的时期,他没忍住,查了成绩。他再也没有开赛车的心情。他挂科了。他木然地坐在那里开车,开了两圈,每一圈都开出了跑道外。环顾周围,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吃东西,除了他,所有人看起来都很开心。他找不到人说也无从说起挂科的事情。对于在数院两年多的经历,我自己总结就是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马上又有一个声音跟你说,这个东西跟你没有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这个体验营里,他确定了自己对于金融的兴趣。但是挂科又意味着绩点低、需要重修、失去很多机会。他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学不好,而金融又是一个那么庞大的需要学习的领域,他更加找不到能够学好的信心。马上就是大三下半年了,这是必须要做出决定的半年。想保研的要开始准备选拔考试,选择出国的要开始考语言,企业的秋招也在这时开始预热。绩点低的话,前两个选项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之前可能还对绩点没什么感觉,这时候才意识到不够用,但是三年已经过去了,也无能为力了。一位班级辅导员告诉我普遍的情况。在女朋友面前,王川总是表现得很温柔,很替人着想。大三下学期,女友规划着要出国读书,每天都在准备英语考试,他陪着念书。但实际上,他不敢为自己着想。自己的事情一团浆糊,你怎么想?你想想自己,你是什么东西呀?没多久,这段感情也结束了。而他和女朋友的相识,恰恰是因为之前他在学校内部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帖里问:绩点低是不是没可能谈恋爱了?期末考试前的一天,他意识到任务艰巨,很有可能又要挂科。不如休学算了吧?一个舍友说。通过休学,可以把考试推迟到明年。这句话让王川下了决心。他花了四天,办完了休学手续。图源电影《燃烧》5三年前,有美国学者调查了5所顶尖研究机构的97位博士后的去向,其中有84位计划在未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是两年过去,84位博士后中只有6位找到了助理教授的职位,而成为助理教授只是正式踏入学术生活的一步,欧美的大学普遍实行终身教职制度,这一制度也正在被国内大学普遍采用,它被称作非升即走:如果不在3年或者6年内升任副教授等终身职称,就要离开学校。周朗曾经和一位老师聊天,聊到有的地方博士后不仅不发工资,做不出像样的成果还要罚款。老师非常惊讶,怎么会有这样的地方?后来周朗才意识到,这是因为人身处更优越的环境中时,就会看不到甚至想象不到还有另一种没那么好的生活。但是不发工资的博士后职位是真实存在的,也极有可能是这一代学生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讨论科研的小木虫论坛上有人发帖,导师要求我做在职博后,不给我发工资,我应不应该去?从教授关启安的口中,周朗第一次听到了失败。关启安在读博士的前半段,一直做不出成果,也找不到思路。关告诉周朗:我博士前三年学会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接受自己的失败。周朗发现,能够一路上不断取得显著的成功的人,好像也没有那么多。他加入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是世界各地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他看到他们读完博士找博士后,读完博士后找教职,每一步都很难。有人投了十几所学校的博士后职位也没有获得答复;有的人为了能有一份工作,接受了一个不带薪的岗位;有人因为找不到教职被迫和妻子分居……曾经,周朗把这条道路想得很简单,也觉得这是他必须要走的道路。我付出一些努力,我学了很多知识,我去思考一些问题,凭借我的努力把它解决,然后就找到一个教职,好好做。但他现在知道了,普通人的生活是很狼狈、很仓促的。他能看到黄金一代,也能看到黄金一代十几个人背后,还有五百多个他们的同学。在低年级的时候希望和黄金一代一样,高年级之后,反而觉得他们是从血路里杀出来的,如果做不到他们那样,也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休学后,王川找了一份量化金融的实习。求职时,面试官问了他一些不同场景下的数学问题。有几道题他答不上来,但是模模糊糊地知道答案。其实你已经做出来了。面试官肯定了他。他久违地发现,自己还是拥有一些数学直觉。这种肯定是珍贵的。他甚至完整地记得那些题目,比如在实数轴xy轴二维平面上有一个台球桌,打一个球,如果没有摩擦力,这个球不断反射,能不能使它经过的所有轨迹都不重合?复述完这道题,他问我,你不想一下吗?我回答我想不出来。我想了一下我就想出来了。他说,接着他向我解释了完整的答案。在擅长的领域,他并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我不能想象这种问题有人不知道。高中时,他总问同学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肿瘤算不算一个新物种?如何把尺规作图改成用绳索作图?清华硕士毕业的数学老师特别喜欢他,经常叫他上去讲题,他则嫌弃老师的教学水平,怎么这么菜?但是进入北大数院后,这种攻击性被他收敛了很多。他仍然留在北大,听社会学系的课,和那里的老师聊很久的天;认识了一些做金融的学长,对方给他提供了很多职业信息;中学时带过他的竞赛老师,给他引荐了一个去重庆教数学竞赛的机会。他去面试,对方给他许诺了不错的待遇,说可以把他当作竞赛主管培养。周朗、王川还有他们的同学,都在走入一个更大的世界。感到自己像个原子一样,越来越小,哪里都可以去。大学好像只有学数学这一条路,只需要想一道道题目。现在是社会里的一份子,有很多路,你要加入自己这个参数。你要想的是,你自己想要干什么?王川说。一个更大的世界也在等待着李琦玮。回想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他非常满意,觉得自己的长进远在期待之上。尽管他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是有自信的,但当别人说他未来要拿菲尔兹奖,他也知道这只是玩笑。最新一届菲尔兹奖得主Peter Scholze,在和他相仿的年纪就已经完成了极其重要的数学证明。2019年,他被录取到世界顶尖的名校读博,在学校的开放日上,通过提问环节和私下交流,他在未来的同学里,看到了可能比自己更强的人。但是他们即便厉害,我觉得还是要做好自己,因为本身吸引我来学数学的就是去发现这些东西的美妙联系,而不是说要拿一个什么奖。李琦玮说,我拿不到终身教职也是有可能的。这句话同时包含着对自我的骄傲和对现实的认知,但是他语气温和地叙述完毕。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内部。图片由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提供6尽管获得过IMO金牌,但在2001年进入北大时,肖梁读的并非数学,而是物理专业。两年后,他才转去数学系,真正开始了在数学上的探索,并且戒掉了打游戏。和他来往最多的,是数院2000级的学长们。在进行数学研究的前几年里,年级高的人会严格地比年级低的人要强。怀抱着这样的认知,学长们在数学能力上的强大并没有给他造成过分的压力。而正因为本科时代结下的友谊,他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也很少体会到孤独。数学家们有一个紧密的圈子,他总是能找到问题的探讨者。但肖梁承认,他也体会过痛苦和绝望。你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就是想不出来,就像高考题怎么样都做不出来的感觉,难道不是很绝望吗?有可能你做不出来题就发不了文章,发不了文章就评不了职称。但我觉得还是要心态放平和一点,你要想自己做不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很难,如果能做出来的话就一定是个好的文章。就是精神胜利法。基础数学研究的确是少数人的事业。事实上,即使是在被认为人才辈出的数院2000级,还在以基础数学研究为业的不超过15人,到了2001级,做基础数学研究的只有五六个人。对大部分数院学生来说,金融、教培、互联网是最常见的就业出路。就业的时间往往会被推迟到研究生毕业。本科毕业生里,80%以上的人会继续深造,直接就业的不超过10%。即使已经是踏上数学研究道路的学生,也难免对自己产生怀疑。在数院,竞争的激烈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哪怕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毕业时申请国外的学校时,也会认真地打量起他们的同学。世界顶级学校里的博士名额,麻省理工有一个、普林斯顿有一个、芝大有一个……这些名额最优秀的竞争者就在他们中间。他们会考虑成绩更好的同学会去哪里,再做出自己的选择。肖梁记得,他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尚未实行绩点系统,大一大二他经常打游戏,考试前就临阵抱佛脚。比起他那一代,如今,更紧张的氛围弥漫在校园里。现在的学生总是急于更早地学习更高深更专门的数学,但其实我们作为老师更希望他们的基础打得更牢固一些,对数学有更广博的见识。肖梁说。但他们还是非常用功非常认真的。我怀疑可能现在真正好的学生打游戏打得少了,不像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就属于有点没人管的状态。王川复学了,打算读金融硕士。周朗正在读大四,继续沿着对自我的期待,进行学术上的探索。但他只敢说,自己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工作者。让我困惑的是,我并不了解自己将来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能决定我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的,不在于我学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创造一些东西。最后能不能做到,我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明确的感觉。他正在学习和这种不确定感作伴。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靠努力就有结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因素,我现在能做的,只有尽力做。社会学家韦伯在名为《科学作为天职》的演讲中说,学术生活就是一场疯狂的赌博。学者们既不知道什么时候灵感降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他们的科学职业丢弃,只能把自己的才华交付给运气。数学研究符合这场赌博的一切特征。蒋与彬很早就知晓这一点,他的父母都是数学工作者,妈妈告诉他,发文章是很看运气的事情,有些能力一般的人忝居高位,厉害的人反而郁郁不得志。进入数院之后,他进一步体会到学术生活的无奈,我觉得就是好的数学,要么是对社会有用,要么就是美丽的数学。但事实上没办法,数学家也需要发文章,被迫要发一些例子很丑陋、对社会也没有用的文章。他成绩很好,在细分方向只承认同学里有两个比他聪明且勤奋。但是真正让他退却的,是面对庞大的数学高峰时,那种渺小的感觉。他偶尔也会想,数学当然是精妙的、美的,一部分人应该去追求它,但是自己属不属于那一部分人呢?数院每年会举办开学讲话,院长会告诉这些年轻人,如果把参加学工、社团等各种活动每个计作一分的话,它们的总数要小于等于1。数院倡导的是一种简朴的学术生活。一位行政级别很高的老师在全系发表演讲时说,只有数学家才是优秀院友。成不了数学家的学生,要找到别的路。路是一条一条没有之后,才被找到的。王川说。他本来计划保研,这是数院一半以上的同学的去向。保研并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向往,而只是一种最轻巧的选择。成绩不允许之后,他才想到,还可以考研,可以去做老师。一位北大化学系的学生表达了对数院同学的强烈羡慕。同样是基础学科,化学需要更多人来构建起学术大厦,一个实验室里,可以容忍很多不那么突出的人做基础工作。学化学,很多人就这样温水煮青蛙地过下去了。数学是纯粹的学科,你可以很早就发现自己的不行,去找别的路。不管在任何领域,一个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边界。因为学科本身的纯粹,数院提供了一个接近真空的样本,让人看到一个人如何面对早已注定但自己无法决定的东西:天分。在北大数院,他们见过最纯粹最美的数学,那种被吸引的眩晕感就像乘着肥皂泡就要飘向太空,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要回到地面,这意味着要重新学会行走,也意味着他们重新踏在了一片坚实、可以无穷无尽探索的大陆上。张同宣在2014年进入北大数院,毕业后,他回到二线城市做了一家教育机构的老师。当遥远地回望自己的大学生涯时,张同宣发现,他开始接受自己其他的可能性和他打消学习数学的念头这两件事情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而他是极少有的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这一转换的人。在数院第一个学期,他学到的数学是一种又笼统又细节的东西,非常奇怪。他很快明白自己不是那块料。大二开始学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这彻底断绝了他在数学这条路上继续前进的想法。北大的很多学生都会去教育机构兼职,他也去了,教数学,后来教书变成了他的职业。他学数学,也教数学,却只体验过初等数学的乐趣,那是一种明快的美感。他把这归因于自己习惯了处在一个中等的位置。读中学时他一直在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他看到比他强的人有很多。进入北大数院后,他也没有落差感。说好听一点叫自知之明,说难听一点就是自卑,就是觉得自己很菜,进来的时候一般般,学下去肯定也一般般。如果非要说他从这四年得到了什么经验,那就是少去看别人。别人买什么房,找什么工作,和我有什么关系?知足常乐,有啥可挣扎的呢?但是在工作里,张同宣写讲义、做题做研发,确实比别人强。这是一种新鲜的感觉,他的自信被重新构建了。不至于就觉得自己一直很弱,一直自我否定。真正进入社会,张同宣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处。对于数院的学生们来说,这是必经的成长环节。在某一个时刻,他们会意识到一些期待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但这不会再让他们沮丧或者痛苦。这也是横跨大部分人青春期甚至一生的课题:在天才的寄望之后,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除肖梁外,应受访者要求,其他人物皆为化名。)图源cfp

去而上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啥意义?成都教育局官方解答来了!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保障等方面,对成都市中小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怎样的课程?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9月7日,成都市教育局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解读来啦!问: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吗?答:不是,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当时就已经确立了该课程的独立地位。长期以来,成都市中小学校因校制宜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了一批特色校本课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基地校,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军训、公益服务、职业体验和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的出台,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立地位。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同等对待,开足开齐,进一步发挥它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经过深入调研,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成都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旨在促进成都市中小学校进一步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实践育人、劳动育人,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什么样?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属性:它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什么?答:总目标: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段性质,为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各学段具体目标。问:教师如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答: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指导者: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或活动主题,并在制定活动方案、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不能包办代替。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训练,如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等)、使用视听媒体、开展问卷调查等,学会整理资料等技能,指导学生建立过程档案。组织者:教师要善于组织协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帮助学生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活动积极性。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捕捉教育时机,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功能。参与者: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问题与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调整计划,主动参与学生的探索与实践。在参与的过程中,促进教师自身成长,努力做到“教学相长”。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实践创设必要条件,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怎么安排?答:义务教育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1-2年级每周不得少于1课时,3-9年级每周不得少于2课时。高中教育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共8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6个学分,在高一高二年级完成,每学年一个课题;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2个学分。

寿则多辱

同比贵3倍的丝路研学游“秒空” 旅行体验与研究性学习深度融合是研学设计的原则和趋势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郑剑瑾 鲁佳 视觉中国供图中国旅游研究院之前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至5年,研学旅行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但目前研学旅行的一些产品“游”“学”分配比例不合理,过分偏重“游”,对“学”的内容仅停留在到此一游。打着“研学旅行”的幌子,依然是逛景点的观光游,甚至“游而不学”的现象也时有出现。研学游学市场火爆,坑也确实不少。作为家长,最怕研学产品只游不学、价格虚高,花了冤枉钱。专家指出,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在旅行中践行,做到“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研学旅行的意义所在。专业度高、学术浓的产品成暑期研学“风向标”某平台今年推出了一条15000元起的丝路研学产品,尽管价格同比贵了近3倍,但因为请到了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来设计研学线路,行程中带队导师也是历史系博士,中国社科院专家当景点讲解员,走的不是网红景点而是正儿八经的考古挖掘现场,行前要看书学习,回来要答辩。首批名额一放出来,立刻被秒空。杭州市民蒋女士和先生是因为工作太忙碌,没有时间带孩子出门。“我和孩子的爸爸假期非常少,出国也需要一定的审批手续,所以希望可以有一个专业、孩子喜欢的机构能够安排暑期研学。我们的要求很简单,首先必须是孩子喜欢认可的老师带队;其次让孩子的视角更加开阔,研学中待人接物,遇事处理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高兴兴去,平平安安回来。不过这几年咨询下来,旅行社提供的产品比较同质化,学的成分也不是特别高,所以我们出门都会选择一些专业机构的定制化产品。”专业度高、学术氛围浓厚的研学产品已经成为暑期的“风向标”。千亿教育旅游市场旅行社尚未真正进入中国旅游研究院之前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未来3至5年,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统计显示,在研学人群选择的研学渠道中,通过学校游学的人群占比45%,游学机构约占27%,留学中介约占14%,而旅行社仅占10%。在国际游学中,自行组织的各大公立私立学校市场份额约占70%;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机构约占10%;旅行社约占9%;专业游学机构约占8%。看来,旅行社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教育旅游市场。钱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常规的旅行社研学团,都是和学校一起组织,旅行社派领队,负责行程中的统筹工作;校方则派老师,参与行程中的“学习课程”的设计,并负责照顾孩子。如果不是与学校合作的研学团,对于研学课程设置、带队研学导师的安排等,旅行社就会显得捉襟见肘。“研学旅游属于教育旅游,这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且带有一定的公益性。很多旅行社开始信心满满扑进研学市场,但随后就发现研学和传统旅游的差异巨大,和学校合作,旅行社只能‘做嫁衣’,除了揽收客人、解决交通住宿等,无法掌握核心竞争力;而且利润薄,安全责任重大,不少旅行社因此都碰了壁。”业内人士表示。“教育旅游的核心是教育、是学习,旅行社没有真正进入这一领域。目前旅游行业,包括旅行社,仍然缺少文化修养、文化情怀。这些素质上不去,真正的教育旅游很难做起来。”旅行体验与研究性学习深度融合是研学设计的原则和趋势如今,研学市场边际宽泛,各个机构都在做研学。“对此首先要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每一个贡献出自己力量和资源的机构,都值得尊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黄宝辉说,而就家长如何选择来说,一定要选研学旅行活动组织经验丰富、服务品质有保障的机构,同时选择的研学目的地要有文化内涵和资源特色,最好能和孩子的兴趣特长、学情相结合,做个精细化挑选。黄宝辉副教授建议,首先要关注研学旅行项目的体验活动设计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让孩子们主动探究和学习很重要,包括研学的时间和机会、情境设计、导师阵容等,比如导师的资质、教学经验,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互动频率以及方式效果都是家长们需要考量的。”其次,家长要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旅行活动项目。“要非常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征求孩子的意见,一起来选择适合自己、性价比高的研学体验活动,考虑孩子的独特性,避免盲目跟风。”家长们一般都希望能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能够进一步发挥孩子的兴趣特长,并弥补孩子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短板,对家长来说是一件期待比较高的事情。如今的家长,特别是80后家长,在选择研学时越来越理性,对教育价值高的研学体验活动很乐意买单。研学旅行,其实是综合实践,最好是有学校和机构一起来开发,机构本身缺少研学体验活动设计的坚实基础。黄宝辉副教授在谈到研学体验活动的核心准则时说,专业旅行机构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的研学体验活动将是未来研学的发展趋势,“旅行的体验资源与研究性的学习资源深度融合,从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中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在体验和活动中,孩子的社交、协作技能都在不断提升,这些都是今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而从目前的阶段来说,这个融合做得还不够。”此外,黄宝辉副教授还提到,研学机构最好能给孩子们安排一个学情测试,通过测试结果推荐适合的研学旅行活动,同时最好有体验课的机会,这样的服务更到位。研学旅行结束后,应该有一个评价表或反馈报告,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潜力,哪些地方还有待提高,这样的研学旅行才是最有用的。

周緤

浙江绍兴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学 地方文化激活乡村课堂

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中学校园中,几十个学生围着老师一起倾听对紫藤的讲述。20分钟后,一男生用钢笔画描绘出老师讲述的场景,另一女生则朗诵了刚写的《紫藤花》诗。这是该校初二语文拓展课呈现的一幕。校长丁冬泉介绍,这样的课已屡见不鲜。学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乡村“活课堂”,让学生乐学、活学。乡情乡风搬进校园道墟有“绣衣乡”之称,从这里走出了方志学家章学诚、园林学家陈从周、文学家章廷谦等一大批才俊,逐渐形成了以“勤廉”为核心的勤道文化。学校把道墟乡贤名人的精神品质内涵有机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整合校园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资源,改变原来小、散、杂的状态,围绕“以勤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以“两厅两带、一亭一池”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环境。“两厅两带”即在行政楼大厅设立“正道厅”,教学楼大厅设立“勤道厅”,分别展示道墟本地乡贤、师爷、名人故事,优秀教师勤教事迹和优秀学子事迹;在香樟林建设“闻道勤正先锋带”和“闻道勤行示范带”。“一亭一池”即改建现有亭、池,分别命名“清廉亭”“清廉池”,亭内展示关于“勤廉”励志的名句;池子中有莲花,寓意出淤泥而不染,在池四周的护栏上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案。“我们把大社会中的人文精华搬到学校,把充满浓郁乡情的勤道文化融入校园,让学生从老一辈勤廉持家创业的精神中汲取营养,校园的角角落落都蕴藏着教育的元素。”丁冬泉说。乡贤名人融入教材学校深入挖掘道墟乡贤名人身上共有的品质——勤奋,以“勤”为主线,着眼培养勤学善问、德艺兼备的阳光学子,构建含“师爷文化”“台门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等课的“闻道称山”拓展型课程群。因学校坐落于称山脚下,而称山系越王勾践铸剑之地,故名“闻道称山”。其中,《师爷文化》校本教材收录了清顺承王幕友章启周、清朝大学士梁国治幕友章学诚、张之洞幕友章贻贤及陈从周等近40位道墟乡贤名人。教材从绍兴师爷的产生、特点与兴盛入手,概述了师爷文化,以及师爷文化与台门文化的关系。这些大名鼎鼎的师爷、学者、艺术家和蕴含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台门出自道墟,学生倍感亲切而自豪,听课饶有兴趣。学校因势利导,根据学生需求,釆取不同形式,在确保每周5至6节拓展课的基础上,初一、初二再增加一门拓展课,集中在周五下午第三节,以自主选课走班形式进行。乡景乡趣探个究竟“爷爷,全记台门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这户人家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一大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围着一位长者,争先恐后地提问着。近年来,学校践行活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把课堂搬到校外去。带领学生走出封闭式课堂,探寻斑驳的台门,聆听台门里发生的动人故事,挖掘历史积淀深厚的称山。据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章伟彪介绍,学校将深化新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教育有机结合,开发了富有“有道之墟”乡土特色的拓展型课程群。学校不仅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拓展课教学组织形式上也有新变化:既有固定班级授课,也有师生走班上课;既有校内教学又有校外实践;既有校内教师上课,也有校外聘用辅导员上课。研学探究给学校带来可喜变化,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区教育质量管理进步奖、优胜奖,30余篇小论文、9个小课题和研究性学习报告在区获奖,20多人在区青少年创新比赛中获奖。《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4日第7版 作者:通讯员 顾松灿

心所

关于二年级数学都学了什么,看这一篇就够了

1、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2、思维导图对于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组织培训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已经成为许多新的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如,研究性学习与行动学习等。3、思维导图在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比如,对于做读书笔记、分析自己的研究主题、组织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分析、专题演讲和教师的教案准备等。4、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甚至是教师的学习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习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习和学会学习的目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根据知识点,自己制作思维导图是熟悉知识点的有效方法,并且,如果能熟练运用思维导图,不光对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也会有很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