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家慢慢老去的科技公司,悲亦!欢喜城

一家慢慢老去的科技公司,悲亦!

本文为我们推送的第329篇原创文章一家慢慢老去的科技公司,悲亦!文|子岩11989年笔者任职的银行购买了一台施乐多功能复印机,并附有一台施乐电脑协助处理文字,控制电脑界面的是一个鼠标,这也是笔者第一次见到鼠标。多年以后才知道,施乐是全球第一个发明了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公司,简称 GUI。 1973年,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发明GUI,其电脑首次使用了鼠标驱动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允许用户使用鼠标等输入设备操纵屏幕上的图标或菜单选项,以选择命令、调用文件、启动程序或执行其它一些日常任务。今天,这是司空见惯的技术,在当时绝对是一个非常牛的发明,而且,特别是影响了当时IT的明日之星,如比尔·盖茨及乔布斯等人。直达去年,比尔·盖茨首次提及他和乔布斯在此技术上有抄袭施乐一事。时过境迁,乔布斯已离开人世,比尔·盖茨与微软也已若即若离,一场IT的豪门恩怨总算有了说法。但唯独上个世纪叱咤IT风云的施乐已是黄昏独自愁,江河日下。现在老一代IT人士依然记得施乐最值得骄傲的研究中心——帕克研究中心,其独特宽松的研究环境,让美国电脑科学家们趋之若鹜,当时在美国最优秀的100位电脑科学家里,有76位在帕克工作,他们缔造了帕克研究中心无法取代的电脑科研成果。 2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成立于1970年,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图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其科技成果包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PC(或电脑工作站),当时的美国各大学及科研单位,甚至白宫都使用了施乐电脑,但是IBM第一家公司将个人电脑推向市场,占领了个人电脑市场的先机,有了IBM八十年代的中兴;帕克发明了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所得)文字处理程序,结果为微软Microsoft Word做了嫁衣裳,成全了一代软件枭雄,创造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今天其个人财富超过了施乐的市值;帕克发明了因特网(Internet),施乐在因特网这个大潮当中没有捞到实惠,而因特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状态,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当然,还包括上面提到的GUI技术。 如果施乐在当时抓住上述其中的任何一个产品,今天的日子都不会如此之难过,可惜的是当时施乐的管理层牢牢的抓住复印机和打印机业务,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丢失了未来的发展机会,在商业社会中,是典型的战略误判个案。 另外,施乐当时研发的技术只是为自己的产品使用,过多的保护自己,放弃了技术的商业化道路,为弱小的竞争对手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挑战自己。 3任何一个创新的团队必须具有两只慧眼,分别盯住研发和市场两端,缺一不可。科学技术商业化是唯一的出路,千万要避免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日前,重组不顺利的施乐正与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株式会社商谈潜在重大交易,可能包括施乐公司控制权变更,双方短期内可能无法达成交易,也可能最终达不成任何交易。施乐公司目前市值约77亿美元,此外还有超过40亿美元净债务。一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辉煌的科技公司,落得如此境地,让人唏嘘。今天一些世界级科技公司已经有了一些施乐的色彩,如联想、IBM、GE、索尼、东芝等,他们虽然不是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柯达等死掉的科技公司,依然存活,但离执世界IT之牛耳渐行渐远了,他们每年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相信也出了一堆成果,另外也用重金购买一些初级科技公司,但始终不能将其商业化。只能停留在吃现有产品的老本,慢慢的老去,真是太可思议了——不进则退。

鬼玲珑

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指控FB、Twitter和Snap侵犯其多项专利

据外媒报道,包括Facebook、Twitter和Snap在内的社交媒体巨头多年来来面临多起诉讼,从破坏用户隐私、将用户的个人数据出售给第三方,到审查言论自由、干预政治选举等。本周,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向美国加州中区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Facebook在其应用和网站上使用了其多项专利。具体来说,这些专利与Facebook在News Feed、通知、群组功能、自动内容过滤等核心功能中使用的技术有关,以及其主要的收入驱动力: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广告服务。PARC在法庭文件中解释说,它 "50多年来一直站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除了发明了第一台个人电脑,PARC还负责许多我们现在认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尖端技术,比如激光打印机、以太网、构成今天电脑 "桌面 "的窗口、弹出式菜单和图标;导致微软Word的文字处理程序;以及后来赢得艾美奖和奥斯卡奖的电脑动画系统。"相比之下,Facebook被视为一家 "相对年轻的社交媒体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Xerox PARC在几十年的研究中获得的专利。施乐还起诉Twitter和Snap侵犯了大部分相同的专利,但关于这些具体投诉的细节很少。目前看来,施乐正在寻求与这两家公司达成协议,但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实现。

绑架者

硅谷科技公司的一个失误,丢掉了价值1.5万亿美元的帝国

施乐公司1979年末,一位24岁的企业家拜访了硅谷一家名为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地方。他是位于库珀蒂诺的一家小型电脑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的名字叫史蒂夫乔布斯。01.施乐帕克研究所属于施乐公司的一个创新部门,位于帕罗奥拓市的郊狼山路,坐落在城市边缘的山麓上的一串低矮的混凝土建筑里,俯瞰着整个硅谷。这家研究所的西北边是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塔,在北边是庞大的惠普园区(这片园区的大部分后来被苹果买了下来)。在1970年,施乐公司召集了一些世界上顶尖的计算机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计算机创新。1973年,他们成功开发出了Alto,这是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计算机,并配有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它采用了许多奠定今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技术,比如图形界面技术、以太网技术——当时它已经实现了Alto计算机间的联网功能。施乐电脑在当时,如果你在70年代对计算机的未来很着迷,你就会对施乐帕克着迷,这就是为什么年轻的史蒂夫乔布斯会开车去郊狼山路的原因。02.乔布斯一直想去施乐公司去观摩他们的产品,但是因为施乐的严格保密制度一直没办法成行。直到1979年,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与施乐公司达成一项协议,苹果公司接受施乐公司风险投资部100万美元的入资,而作为交换条件之一,施乐公司必须向乔布斯展示其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所有发明。乔布斯和苹果电脑乔布斯这个条件非常诱人,诱人到没人可以拒绝他,因为苹果正处于上市前夜,一旦上市,施乐拿到的这些股票将会满载而归,而施乐的人认为条件只是展示他们的发明这简直不要太划算。在当年11月乔布斯第一次参观完施乐之后他感到很兴奋,他激动的说:“你们为什么不拿这个做点什么?这些东西太棒了,它将是革命性的!”施乐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拥有的是什么,乔布斯后来回忆。从这些颠覆性的产品发明出来到乔布斯参观施乐已经过去了6年多的时间,这六年间,施乐的人只是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研究中心。而这一切只是因为是了管理层觉得这些技术制造出来的电脑很娇贵,市场上鲜有人问津。乔布斯在12月带了一批技术人员和高层再次参观了施乐,这一次,乔布斯是有备而来的,他们询问了很多的技术细节。这年盖茨还在卖自己的BASIC程序,拥有属于微软的 DOS操作系统还是在两年以后,Windows操作系统还是遥远的未来的故事。Macintosh于是这家公司将这项颠覆技术拱手让给了苹果公司,乔布斯虽然没有得到任何研发图纸,但是他回到苹果公司立即指示技术人员开发了图形界面。这才有了后面Lisa和Mac系统的诞生。03.然而乔布斯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1981年末,乔布斯邀请盖茨看苹果计划推出的Macintosh样机,他想让微软为这款新机器设计出匹配的应用软件。盖茨在看到样机后,和当年乔布斯见到Alto的时候的感受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虽然在一旁的乔布斯洞穿了这一切,但他还是失算了。他担心微软会把在给苹果编写软件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用到IBM PC机的应用软件上,当时的IBM是微软的重要合作伙伴,更是苹果的竞争对手。乔布斯和盖茨1982年1月22日,乔布斯强迫盖茨同意:“微软不会以任何方式销售、租赁、许可、公布或传播任何财务建模、商业图片或数据库程序……以及不将其应用于任何非苹果公司制造的计算机上。”但是这些条款里缺少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一项致命的疏忽。于是后面的我们都知道了,盖茨创造了Windows系统,虽然乔布斯暴跳如雷说盖茨是个小偷但是也无济于事了。而Wndows的开放性让IBM的每台PC机都装上了Windows,一软一硬,这两家公司开始腾飞。而再看现在这些公司的市值:施乐:77 亿美元苹果:7916 亿美元微软:5654 亿美元IBM:1400 亿美元这三家公司的腾飞无疑都是建立在施乐没有重视的产品上的。施乐丢掉了多大的蛋糕,显而易见了。

拖绅

恶意收购失败后 施乐前高管变成惠普新任CTO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月2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惠普当地时间周二宣布,任命Tolga Kurtoglu为公司新任首席技术官(CTO),并担任惠普实验室(HP Labs)主管,任命Sarabjit Singh Baveja为首席战略官。据悉,Tolga Kurtoglu此前曾在美国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就职十年。惠普在新闻稿中表示,Tolga Kurtoglu将专注于推动惠普实验室内部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同时还将领导该公司的整体技术战略发展规划。而新任首席战略官Sarabjit Singh Baveja将负责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以及新业务孵化等方面。惠普首席执行官Enrique Lores表示,这两人都为惠普带来了各自领域的深厚经验和专业知识,未来他们将在各自岗位上全力支持惠普在PC和打印市场的增长战略,并帮助公司实现转型。”值得一提的是,据外媒报道,自2019年11月起,Tolga Kurtoglu曾就职的施乐便开始向惠普发起恶意收购要约,报价从335亿美元一路上涨至350亿美元,并向惠普投资者提出了每股24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要约。对于每股惠普股票,持有人将获得18.40美元现金和0.149股施乐股票。但惠普自始至终认为报价严重低估了其自身价值,而施乐“急切地”发起收购要约表明其“迫切渴望收购惠普以解决其业务持续下滑的局面。EnriqueLores在电话分析师会议上甚至表态,两家业务有90%并不重合,并且指责施乐缺席个人业务,以及没有长期技术和产品路线图,而过去几年惠普收入增长了105亿美元,超过了施乐公司的总收入。不过,就在随后不久,受疫情影响,施乐方面宣布放弃收购惠普,这场“蛇吞象”式收购最终以失败结束。

恶乎不可

独家曝光富士施乐实验室有哪些新技术

【】Fuji Xerox PARC (Fuji 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这个研究机构大名鼎鼎,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图市(Palo Alto),1950年至90年代,作为文件管理专家,富士施乐致力于推进更高效的办公;90年代至2000年左右,作为文件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富士施乐致力于文件服务与沟通,通过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经营管理问题、帮助客户创造价值;如今,富士施乐通过转型全新领域,致力于助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全新生态系统。这个鼎鼎大名的实验室与富士施乐日本横滨的研发中心、新加坡的创新中心共同组成了富士施乐技术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中关村在线办公打印频道原创富士施乐PARC实验室的技术研发核心团队富士施乐高级副总裁、富士施乐帕克(PARC)实验室总裁/CEO Onishi,Yasuaki施乐理念及富士施乐业务目标是为通过更好的沟通实现人们之间更好的相互理解。去年,我们曾经去过富士施乐位于横滨的研发中心,同样了解了富士施乐当时最新的研发技术,《》,如今,对于富士施乐而言,这个研发中心至今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技术研发工作,目前富士施乐帕克实验室主要研发领域包括:智能工作场所(空间)、灵活的工作方式、综合分析,那么在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实验室有哪些新技术能曝光出来呢?沟通未来 走进富士施乐横滨研发中心我们在位于东京的富士施乐日本总部见到了来着这个研发中心的两项最新的研发成果,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人类实现沟通而研发的,而“沟通”也是富士施乐技术研发的核心方向。 富士施乐技术研发成果一:可穿戴式远程视频沟通系统,可能有朋友会说,有facetime、wechat,还有QQ,都能实现远程沟通,用手机就可以,但是这些应用仅仅是实现了视频和音频的连接,并不能在动态环境中很好的帮助用户进行远程的交流和实时动态画面呈现。笔者体验富士施乐可穿戴式远程视频系统富士施乐研发这项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代公司在不同环境中远程沟通困难这个问题,让远程沟通交互更具沉浸感和社交互动性。富士施乐可穿戴式远程视频系统富士施乐实验室开发的这套可穿戴的远程沟通系统由两部分部件组成,一部分是穿戴在身上的支架,第二部分是核心的交互系统,由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能远程遥控的三轴稳定器组成,由于都是研发实验室里的原型,最终的商业形态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笔者还是有幸体验了一下这个实验室里出品的成果,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是没问题的,由于三轴稳定器,所以视频会显得非常稳定。智能手机用于音频和视频的传输,而三轴的稳定器可以控制手机摄像头的方向,从而获取更有针对性的画面,同时在沟通人移动过程中为摄像头提供稳定流畅的视频画面保证,比如一边走路或跑步一边聊天。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研发成果适用于什么样的应用场景呢?我们看到富士施乐研发中心将其在博物馆、公园、动物园、商店、学校、会议、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场所进行测试,这些测试人员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和体验,因为在沟通的两端可以事实的进行语音和视频的传输,我把这个研发项目理解为点对点的直播。临场感和交互性都非常好。FXPAL一直致力于以使用者为中心进行技术研发。未来,我们也将不断完善可穿戴型视频技术,以为使用者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视频体验与感受。富士施乐技术研发成果二: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在现代企业办公中,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沟通协作是非常普及的场景,目前我们常见的是在沟通中进行电子文件的分享,但是如果有纸质文件或者实物资料临时放进来,就需要提前做准备,面对这样的场景,富士施乐开发了一个由4K高清摄像头、投影设备组成的一个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进行实体与数字化的连接。据了解,富士施乐针对如何在工作尤其是远程沟通中更好的管理纸质文件的研发工作已有多年,例如使用者的互动,对捕捉文件区域范围的选择、文件页码的追踪、OCR识别等等。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采用富士施乐最新研发的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其专用的架空式4K高清摄像头可直接获取并复制纸质文件,使用者就可以在办公或会议桌面进行文件复制、打印机传输等的操作,体验感更好、更方便。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通过手指触控可以进行操作富士施乐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通过安置在桌面上方的4K高清摄像头和投影装置,将操作界面显示在办公桌或会议桌的桌面上,使用者可在会议或办公桌面像操作数码复合机一样发送扫描文件、打印、翻译、导入文件信息等指令。如当使用者想将一页纸质文件发送给在异地的同事时,只需将纸质文件放置在桌面摄像头下,选择桌面显示的扫描键即可将文件电子化并投影在桌面操作面板上,并发送至远程沟通者的桌面。此外,还可通过选择翻译键,将文件直接转换为所需语种文字但版式和图片不变的文件;或是从电子化的文件中抓取所有图片或人物等所需信息,并汇总显示;当需要打印时,只需在该系统的桌面操作面板上选择打印即可。桌面文件管理与远程沟通系统:文档即时翻译功能演示系统包含安置在桌子上方的机械转塔(有动力电机),砖塔内置了一个4K摄像头,摄像头的分辨率为4096X2160。由于从桌面中心到摄像头的距离是固定的,我们的扫描分辨率可以达到300dpi,这样就可以实现最理想的扫描效果。而即使是在分辨率足够的情况下,捕捉到的图像也可能会出现几何畸变。为此,我们为图像重建提供了几种方法。除了图像融合流程,我们还开发了图像多帧止动捕捉技术。经过重建的图像可能还是会存在透视变形,我们也对此进行了修正,以恢复文件页面的前平行视图。我们修正的办法是在沿文字行的两条水平线以及沿垂直段落边缘的两条垂直线组成的源四边形与相应的目标四边形(在正上方捕捉到的长方形)之间找到单应性矩阵。综述:我们在领略完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印服务和管理的品牌富士施乐的最新研发的技术应用,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让信息的传递效率更高、更准确、更具互动性和社交性,这些技术应用本身可能与富士施乐现有的主营业务的关联度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些技术可以被看做未来主流应用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储备,当某一天,办公用户之间的沟通需要更及时更加具有交互性的时候,富士施乐可以把这两项技术应用随意的整合在相应的场景中,我想富士施乐的实验室正在做未雨绸缪的工作。

假王子

又一个了不起的创新者去世,他曾推动硅谷文化和互联网技术一起向前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和许多发明一样,互联网的诞生是许多创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这项改变世界的技术飞跃最大的功劳也许应当归属罗伯特·W·泰勒(Robert W. Taylor)。周四,85 岁的泰勒在加州伍德赛德市的家中去世。实际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在对现代计算机互联世界的塑造上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他的开创性工作出现在 1966 年。当时他刚刚在五角大楼获得了新职位,成为了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主任,这个办公室是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的一部分。在上任第一天,他立即意识到了办公室缺少的东西和需要采取的行动。当时 ARPA 正在资助三个各不相同的计算机研究项目,并用三个不同的计算机终端与其进行交流。泰勒说,不,我们只需要一个计算机研究网络,它应该将每个项目与其他项目连在一起,使每个项目都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交流。在一次采访中泰勒回忆道:“我找到了 ARPA 领导人查理·赫茨菲尔德(Charlie Herzfeld),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他立即对此产生了兴趣,当场将弹道导弹防御预算中的一百万美元转移到了我的预算中。第一笔资金当月就到账了。”他的想法导致了互联网前身——Arpanet 的诞生。五年后,在北加州著名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泰勒在另一次技术突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资助了 Alto 计算机的设计,而这种计算机被广泛视作现代个人计算机的前身。施乐(Xerox)泰勒还对鼠标的发明起到了关键作用。1961 年,太空时代早期,他曾在华盛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做了大约一年的项目经理。此时,他听说了一位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在斯坦福研究院(后来被称为斯坦福国际研究院)的工作。这位名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科学家正在探索人类和计算机直接交互的可能。泰勒决定为这项工作提供更多资金,他的注资直接导致恩格尔巴特发明了鼠标,这一计算机控制技术对后来基于 Macintosh 和微软 Windows 的计算机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格尔巴特已于 2013 年去世。)斯坦福大学硅谷档案项目历史学家莱斯利·柏林(Leslie Berlin)表示:“不管是启动互联网项目,还是开启个人计算机革命,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鲍勃·泰勒(Bob Taylor)都是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一位重要缔造者。”在 ,当刚刚当选的肯尼迪政府将美国带上登月之路时,泰勒遇到了心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 J·C·R·利克莱德(J. C. R. Licklider),并成了他的朋友和门徒。当时,利克莱德已经写下了一篇题为《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的开创性论文。NASA孩子们正在使用一台施乐 Alto 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被广泛视作现代个人计算机的前身。泰勒资助了 Alto 的开发,并且充当了制造这种计算机的团队领导人。图片版权:施乐这篇论文成为了开发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路线图,并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惊人进步起到了指引作用。在这方面,任何一篇文档都无法与之相比。1932 年 2 月 10 日,罗伯特·威廉·泰勒(Robert William Taylor)出生于达拉斯。28 天后,他在圣安东尼奥被卫理公会牧师雷蒙德(Raymond)及其妻子玛丽·泰勒(Marie Taylor)收养。由于父亲常常被分派到不同教区,因此泰勒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搬家;他经常在夏天前往奥斯汀,和叔叔婶婶住在一起。他在达拉斯市南卫理公会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之后,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研究生。在这里撰写实验心理学方面的硕士论文期间,他对人机交互的新形式产生了兴趣。他的论文研究的是耳朵和大脑对声音的定位方式。当他开始分析数据时,他将数据送到了学校的计算中心。在这里,他看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玻璃防护墙后面对计算中心的大型计算机进行操作。这名工作人员向他展示了将他的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穿孔卡片上的繁琐过程,这是那个时代的标准做法。“我非常震惊,”很多年后泰勒在大学接受采访时回忆道:“然后我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又觉得很生气。”他说,那种数据输入方法实在“很荒唐”。“我觉得那简直是在侮辱人。”他又补充道。他离开计算机中心,回到自己的实验室用起了一台台式机。他说,自己知道计算器“可以操控符号——用高电压和低电压分别代表 1 和 0,而这些 1 和 0 结合起来就能代表字母,字母结合起来又能代表文本,最后,文本的结合就可以代表知识。“为什么不能让计算机做到这些?”两年后,他读到了论文《人机共生》,这篇论文可以看作是他在美国宇航局、五角大楼、施乐以及后来的数字设备公司工作的基准。1968 年,他与利克莱德博士联合撰写了一篇论文《作为通讯设备的计算机》(The Computer as a Communications Device),里面描绘了计算机网络将如何改变社会的大致轮廓。1960 年代在五角大楼工作时,泰勒被迫参与辅助了越南战事。他被告知,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总统在得知自己原本相信的“死亡人数统计”数字并不准确时感到很失望,他要求当时的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Robert S. McNamara)解决好这个问题。麦克纳马拉给高级研究计划局的主管打了电话,于是泰勒就被派去了越南几次,目的是去理清当时被用来报告战事进展的信息系统。第二次越南之行结束时,泰勒说,他就已经确信美国军队根本没有理由待在东南亚。1999 年,罗伯特·W·泰勒在加州伍德赛德。图片版权:Peter DaSilva1969 年他离开了五角大楼,先在犹他大学教了几年书,然后进入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新成立的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简称 PARC,帕克研究中心)。在那里他加入一个小型研究团队,主要是对斯坦福研究所恩格尔巴特开发的很多新技术进行改进,同时他们也会自己开发一些新技术,比如个人图形计算机。泰勒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个人计算机原型,被称为 Alto;由艾伦·凯(Alan Kay)领导的另一个团队又为其加入了一个软件系统,即后来所谓“桌面比拟”(desktop metaphor)的前身,在这个系统里,文件以图形图标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桌面上。这项技术先后成为苹果公司的丽莎(Lisa)和麦金塔(Macintosh)计算机以及微软 Windows 系统的技术灵感来源。激光打印机也是在帕克研究中心发明的,而且除了为施乐带来经济利润之外,激光打印机也是当时由泰勒团队开发的“未来办公室”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最后从中获利最多的却是史蒂夫·乔布斯,就在施乐管理部门允许他在帕乐研究中心与泰勒团队交谈之后。乔布斯利用在那里获得的一些理念,成为了第一个把新型计算机成功商业化的人。类似地还有查尔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当时他是一个年轻的软件设计师,为 Alto 计算机开发出了一种早期的文字处理软件程序,后来加入微软的时候,他带去了很多帕克研究中心的理念。1990 年代,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泰勒在帕洛阿尔托创立并运营了数字设备系统研究实验室(Digital Equipment Systems Research Laboratory),曾协助开创了 Alta Vista 互联网搜索引擎。据泰勒之子库尔特透露,泰勒死于帕金森并发症。除了库尔特,泰勒还有两个儿子,艾瑞克和德里克,以及三个孙子(女)。他与乔安妮·霍诺尔德(Joanne Honnold)的婚姻以离婚告终。在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帕克尤其著名的是曾经组织了一个传奇性——也多少有些令人生畏——的计算机科学家每周例会,会上讨论的议题非常广泛,从计算机技术到以色列魔术师尤里·盖勒(Uri Geller)都可能聊到。每次会议都会由某位团队成员主持一个话题,让大家讨论。这些会议被称为“发牌人”,因为主持人会像打二十一点的发牌人一样斜坐在中间的变形椅上,周围则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围成的壮观的一圈。随后他们会开始没有任何限制的讨论和辩论,而从中获益最多的人永远是泰勒。“鲍勃喜欢提高发牌人会议的张力,好让大家都有良好表现。”帕克研究中心当年一位年轻的软件设计师、曾经参加过例会的特德·卡勒(Ted Kaehler)回忆道:“他会利用这些判断出哪些部分是好的,哪些不好。”翻译 熊猫译社 刘清山 乔木题图来自 NYT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尘与雪

一次成功的“抄袭”,让苹果在36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现如今,无论是Mac电脑还是Windows电脑,用户对于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已经习以为常,不会认为它很重要。但你要知道在几十年前,很多电脑用户面对的却是满屏枯燥的文字,根本就没有现在这样简单方便的图像操作界面。这种情况直到3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3年的1月19日,苹果公司发布了Apple lisa这款以乔布斯女儿命名的电脑之后,个人电脑才彻底打开了人性交互的大门,将图形元素引入电脑操作系统中。这也就是为什么Apple lisa被称为里程碑式产品的原因,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将图形引入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理解文字是基于想象力,需要后天时间的培养,但人们理解图形却是基于直觉,这也就是为什么象形文字的中文字比拼音文字的英文更适合快速阅读的原因。呵呵,跑题了。Apple lisa除了引入图像界面之外,它还是苹果公司第一台使用了鼠标的个人电脑。这种新颖的方式加上图像界面让用户操作变得更加直观。而一款Lisa电脑的鼠标也被乔布斯放到了1983年的时间胶囊里。正是这款电脑让行业认识到了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其他公司也开始引发跟进。在第二款采用图形界面的Macintosh电脑上市之后,微软也发布了带有图像元素的Windows1.0操作系统。没想到,这一下子就惹火了乔布斯,据说他特意把比尔盖茨大骂了好几天,觉得微软剽窃了苹果的创意。接下来比尔盖茨的反驳就成为了硅谷历史上的经典一幕,比尔盖茨说:我们两个共有一个有钱的邻居,当我准备去他家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偷走了。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就是,你乔布斯的创意也是来自施乐帕克研究中心,你就别贼喊捉贼了。这里提到的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正式是图形操作界面和鼠标创意的源头,而那台真正率先使用图形界面和鼠标驱动的奥托电脑正是他们研发的。只不过,由于这个产品并不面向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所以市场知名度并不高。于是历史才给了苹果Lisa这款电脑扬名立万的机会。

化育万物

你已经见惯的“图形界面”是怎么来的?

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里面装载了无数的图标,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对于这个稀松平常的图标形象,你有没有想过它的起源?一样事物普及之后,我们都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但我们不知道的是——无论什么,从无到有,它都将颠覆过去。人类也是一直依靠着颠覆过往,成为了太阳系中拥有最高智慧的生命体。无限屏概念起源的关键核心——投资未来图形界面的起源是一个关于投资未来的故事。马云曾说:”做任何企业,做任何事业,必须要有未来观,必须从未来来看今天。“这也是很多大集团公司都有的发展理念,最经典的要数大众汽车集团,它旗下的布加迪超跑品牌作为汽车性能实验室,每卖出一台布加迪威航就亏损约3000万人民币。可是依然会投入,因为谁都不想在未来的变革中不能占有一席之地。投资未来的故事一——关于施乐图形界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它居然诞生于一家卖复印机的公司——施乐(Xerox)。它成立于1906年,原本是一家造纸公司,后来发现静电复印技术的巨大潜力并买断全部专利权,制造复印机,推出市场后迅速发展成为科技界的大企业。你的居民二代身份证也正是由它们的设备打印的。静电复印机之父,切斯特·卡尔森尝到技术创新变革所带来巨大成功的施乐,对新技术的渴望更加强烈了。1970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即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因为复印技术带来的财富实在太多了,所以投入在这个研究中心的经费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据说美国最优秀的100位计算机科学家,由76位就在帕克,这些人不需要考虑经费,只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即可。许多现在计算机技术就是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其中的研发成果:个人电脑、鼠标和所见即所得的图形界面正是首次出现在此。可惜遗憾的是这些新概念没有复制“静电复印技术”的成功,始终是做复印机起家的,他们没有看到潜在的巨大商机,以至于对后续的产品完善重视不足。1981年,施乐推出了史上第一台具有图形界面、鼠标、位图显示、窗口以及桌面概念的个人电脑施乐之星(Xerox Star),但它运行缓慢(保存稍大一点的文件就得花费数分钟),售价高达16595美元,非常昂贵,一般家庭根本不会考虑去买,销售一团糟。Xerox Star 8010这样,施乐对于个人电脑的投入就更加不重视了。投资未来的故事二——关于苹果在推出施乐之星(Xerox Star)前,其实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威名早已传遍科技界。一位后来的传奇人物——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为了能一睹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可谓煞费苦心。1977年苹果公司依靠appleⅡ在业界和财富上积累了一些实力。业界巨头施乐因为钱实在太多了,搞完研发还要搞投资,在1979年低价投资入股了苹果公司,至于低价的条件之一是向乔布斯团队展示他们的计算机研发成果。正是这一展示,推进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进程。据说当时苹果的一群人都惊呆了,他们盯着屏幕仔细检查每一个像素,就差把演示的电脑吃了,appleⅡ和这些成果相比简直就是渣。与施乐的不以为然相反,苹果看到了个人电脑的未来。回到总部之后立即投入图形界面、鼠标、桌面概念的研发,据说还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挖了一些人。酝酿了近5年后,1984年1月24日,苹果公司推出了Macintosh(Mac),另外还拍摄了一部经典的广告《1984》,寓意就是“一锤建立新时代”,这个Macintosh还当真做到了。尽管Macintosh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一台新概念个人电脑,但是它确是将新概念推向给大众的个人电脑。同样概念的产品,施乐重视的是“电脑”,而苹果重视的是“个人”。最终Macintosh以2495美元的价格发售,并且在施乐之星的基础上,实现了很多创新功能,像拖拽文件、双击打开和窗口重叠,这些功能在当时看来就和魔术一样了。苹果《1984》广告价格亲民,功能好用的Macintosh就这样迅速占领了市场。后来乔布斯在采访中说道:“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自己需要什么,直到你把它呈现在他们面前。”Macintosh个人电脑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使用电脑(当时市面上的电脑是拒人千里之外的命令行模式,虽然1981年已经有了施乐之星,但其昂贵的价格导致并没有普及)。在汽车出现前,你问消费者希望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他只会说:“更快更强壮的马!”第一代Macintosh投资未来的故事三——关于微软建立计算机操作系统庞大帝国的比尔盖茨,在1975年时还只是个靠出售程序给其他电脑公司盈利的年轻人,他成功的把Basic语言编译器移植到个人电脑中,随后的电脑厂商基本都使用了他的Basic语言程序,包括苹果公司,而且都不是买断的,也即是比尔盖茨始终拥有语言程序的所有权,就和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我们都只有使用权。1981年以5万美元的价格向西雅图电脑公司买断DOS系统,改头换面后出售给IBM,并且也是保留了系统的所有权,这一举措使比尔盖茨成功进入了富豪榜名单。1984年开发了Excel、Word,Chart和File程序出售给苹果,并且就这一合作,获得了乔布斯引以为傲的Macintosh特别权限。第一次见到Macintosh的比尔盖茨,和当初乔布斯见到施乐帕克研究成果一样,就是惊呆了。这个系统和他卖给IBM那个完全不同,不再是纯字符和抖动的键入点,而是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IBM PC5150这次,微软也看到了个人电脑的未来,随后windows的概念在比尔盖茨的脑中萌芽。一直以来依靠给各大电脑厂商研制程序和系统的微软,不仅获得了大量财富储备,更重要的是还有知识技术储备。据说在这之后,比尔盖茨对公司的订单都不太上心了,选择了全力开发全新的系统。分别在1985年和1987年,win1和win2相继推出,虽然也有图形界面的概念,但和Macintosh相比还是太低级了。据说这是比尔盖茨放出了烟雾弹,为的是麻痹乔布斯,以便争取时间追赶。不管是不是真的,1990年5月发布的win3.0是真正的成功了,在年底统计销售突破了100万份。回顾整个计算机行业历史,从战略来说正是win3.0使微软走向垄断的地位。windows1.0windows2.0windows3.0最后以上就是“图形界面”从无到有的过程。可以看到,施乐、苹果和微软对未来新技术或概念的渴望是很强烈的,并且都愿意为其付出,但渴望归渴望,还得要洞见真正的“新”。施乐即使是最早发明的但是没有意识到其巨大的前景,如乔布斯所说:“施乐本可以称霸整个计算机产业。”未来的计算机或系统肯定还会以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形式存在,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构想,不妨加入讨论,让我们开开眼界?

盗墓女

70 年代,施乐公司开了一场预言现代化办公的大会

编者按:本文翻译自科技杂志WIRED的文章The 1970s Conference That Predicted the Future of Work,文章描写、评论了上世纪70年代,施乐公司(一家以打印机起家的大型公司,目前是激光打印领域的佼佼者)开发出全新个人电脑系统Alto,却与个人计算机迅猛发展的快车失之交臂的故事。当然,施乐公司在无纸化办公的潮流中,精研自身所擅长的领域,是它的另一重选择。会议高潮:高效率个人电脑系统Alto的展示施乐公司帕克研究中心的成果1977年11月,大约300名管理层人士携夫人乘坐头等舱从世界各地赶来,在施乐世界大会度过了4天的时光。在男士们出席会议以及夫人们流连时尚秀场之余,来宾们在被安排下榻的博卡拉顿酒店参加了一系列鸡尾酒会,并聆听了一场由亨利·基辛格发表的主旨演讲。在最后一天的早晨,与会者聚在一起,迎来了此次会议的高潮时刻——“未来展望”——Alto个人电脑系统的邀请展示,该系统由位于帕罗奥图的施乐帕克研究中心所开发。作为施乐帕克计算机科学研究室的负责人,鲍勃·泰勒很乐意有这么一个机会,为公司管理者们展示这项如今被称为个人电脑的重大突破。他相信机器的应用对工作的影响极具变革性,可以将工作中的麻烦事儿消弭于无形,把员工们从琐事中解放出来,以从事更高层次的、对于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可或缺的事务。大约400台装有Alto系统的电脑已经在公司投入使用,这些电脑受欢迎的程度始料未及。然而这些高管们却没能看得到Alto的价值,更不愿试着去用用它。而泰勒和其他人努力说服施乐公司将其计算机战略从大型计算机转为更偏向于“类似Alto的个人计算机系统”的努力也毫无结果。这一次的“未来展望”活动无疑是一个向决策层展示Alto的绝佳机会,它决定着个人计算机系统是继续作为一个奇妙的概念存在于公司内部,还是成为现实走向外部更广阔的世界。帕克研究中心此番倾注心血,他们带来了42个人手,12台Alto,5台打印机,25个键盘、服务器,数千英尺的电缆,还有视频设备、鼠标、维修部件,以及为保证该项目所需要的电源。在展示开始时,房间里的灯光熄灭了,短片出现在屏幕上。当摄像机扫过陈设的沙发和陈列的艺术品时,一个声音也在大厅里回荡——“现代化的办公室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机遇之所在。但祸患常积于忽微,我们的办公室在过去几代人的时间里几乎没什么改变。”“明天就孕育于今天之中,欢迎进入施乐办公系统——Alto!”伴随着这响起的声音,几位研究中心的人员走上台开始了他们的展示。在与远在帕罗奥图的一个团队共同协作之下,展示人员们演示了如何用计算机编辑文档,绘制图表,在软件程序之间切换,以及从储存中提取文档和图画。他们与远在实验室的人员合作,在屏幕上进行文字操作,用电脑填写费用表并转发处理,用外文敲出,以邮件发送,最后打印出来。一位展示者向观众保证:“这看起来很复杂吗?我们可以保证并不复杂。这就是施乐所说的友好型系统。在现实检验中,一位经验丰富的打字员在数小时内就可以精通此道,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一两天内学会使用。”与众不同:全新的用户友好型系统对于从未使用或见过Alto的管理人员来说,这一展示肯定让人大开眼界。在当时,实验室之外,有两种类型的计算机:大型和极客型。两者都是电脑专家的专利。大型计算机系统需要花费的不仅仅是巨额资金,还要占用巨大空间。而新兴的极客型计算机只能吸引部分人的兴趣,比如那些家居计算机俱乐部成员的黑客们,他们很乐意输入一串长长的字符,就为了听到甲壳虫的几首曲子,哪怕是通过晶体管收音机播出来的。研究中心很少有人,包括泰勒,关注到本次会议前六个月推出的Apple II。尽管Apple II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计算机从极客型向用户友好型转变,但它仍缺乏Alto的图形用户界面、鼠标、简易操作性和网络功能。即使在Apple II推出五年后,用户还会抱怨说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弄清楚怎么使用它。Alto其实代表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极客型计算机是在大型计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Alto则不然,它是建立在交互性和易用性的理念基础上的,这一理念由鲍勃·泰勒跟他的导师利克莱德共同构想。那场“未来展望”活动过了很久以后,施乐公司总裁大卫·科恩斯将Alto的展示称为“技术盛宴”,他说:“人们都说他们从我们的技术中看到了未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未来。”历史的选择:进军激光打印机,而不是个人电脑但研究中心的团队却没有那么乐观。恰恰相反,他们发现在线下的互动和实际操作环节中,是那些高管夫人们坐在计算机前敲打键盘操作鼠标,而他们的丈夫则双手抱臂而立,在一旁不以为意,把打字和女性文职工作联系在一起。有一位研究人员还听到一位高管说道“我从没看到过打字打这么快的男性”——很明显,他完全抓错了要点。公司倒是的确着手继续将Alto的后续版本商业化,因此说施乐对“未来展望”所展示的技术没有兴趣也不那么准确。不过,那天会议中,泰勒所见的众多高管的反应——冷漠,不解和拒绝——同样可以理解,考虑到施乐公司大部分利润都源于纸张销售,而加州的新兴公司们却坚定地认为未来的办公室工作将在电脑上完成,这就给使纸张销售的未来打上了问号。鉴于施乐公司对未来无纸化办公的恐惧,公司乐于把研究中心的激光打印机投入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这是唯一的消费纸张的发明了。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且无所逃

互联网的精神领袖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曾经为互联网贡献奇思妙想的精神领袖和项目组织者往往容易被人忽略。而鲍勃?泰勒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企业家,但他是第一个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试验设想的人,最早迈出了计算机互联构想的第一步,也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支持计算机先驱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研究,由此促成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诞生。鲍勃?泰勒1932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在得克萨斯大学,他十分注重专业学习,并以学习课程为乐,于1957年获得实验心理学学士学位,并辅修了数学、哲学、英语和宗教学。1960年3月,约瑟夫?利克莱德发表《人机共生》(Man-Computer Symbiosis),该文章对使用电脑的新方法进行设想,对泰勒产生了极大影响。1969年,施乐(Xerox)公司打算为未来创建“信息建筑师”,使其重点研究计算机技术,这也是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起源。而负责这项业务的乔治?帕克将泰勒找来,让他来组建Xerox PARC。事实证明,泰勒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计算机战略家,他能将优秀的工程师、计算机人才聚集到一起。1971年,泰勒已为Xerox 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招募了50多名该领域的杰出人才,PARC实验室也在10年内完成了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的技术革新。同时,泰勒也是很多科学家的精神领袖。物理学家威廉?斯宾塞曾说,“泰勒从不外出旅行,每天上午10点钟上班,将他的车停在老地方,接下来的8到10个小时他会与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单独交流”。虽然泰勒没有担任过技术研究,但是他作为组织者,其功劳不输于任何一位计算机天才。1999年,泰勒被授予“国家技术与创新奖”,以表彰他在计算机网络、个人电脑等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表现出的远见卓识与领导才干。泰勒在计算机网络、在线信息、通信系统以及现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备受尊重。泰勒在Xerox PARC的实验室孕育出的一些想法,毫无疑问地推动了硅谷成为世界数字产业中心的历史进程。本文源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