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聂红:半生催化,付予芳华兴致勃勃

聂红:半生催化,付予芳华

聂红在实验室“这是我研究生毕业刚刚分配到石科院时的工作照,那个时候我才20多岁。”随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副院长聂红的介绍,记者看到照片上一位穿着工作服略显青涩的年轻姑娘,眼睛紧紧盯着仪器上的参数,手里认真地将数据记录在工作日志上。“这是我担任十五室主任时,向李大东院士汇报工作。他既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博士生导师,对于我的帮助和教诲让我受用终生!”对于照片中站在自己身旁的这位清癯矍铄的老人,聂红的言语中充满了敬重。“这是今年年初,我们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时在人民大会堂外面的合影留念。这个项目对减少我国柴油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谈及自己的专业和成果,聂红充满了自豪与信心。这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每一张定格的画面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它们记录下聂红30多年来科研路上的艰辛坎坷和雨雪风霜。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人到课题组组长、研究室主任,以及主管科研的副院长。30年如一日,聂红一以贯之,从事炼油加氢技术研发,围绕石油炼制核心问题,成功主持了多个国家重点和中国石化重大项目,开发出重油高效转化、清洁柴油生产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并在140套次工业装置上实现大规模应用,成效显著,为我国炼油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了半辈子的“催化”,岁月才是一剂强大的“催化剂”。昔日的青丝已悄悄染上霜雪,皱纹也慢慢爬上了眼角眉梢。无迹方知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这一切,换来的是聂红身后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厚重荣誉: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2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发表论文114篇,合作主编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国内178件、国外59件……但是,聂红并不愿多谈她个人的成果与荣誉,在她看来,和石科院的老前辈比起来,自己还差得远。聂红谈的更多的是感谢,感谢恩师、感谢同事、感谢团队、感谢家人、感谢母校的教育、感谢石科院的平台。“能参与到这样一场宏大的国家快速发展的事业洪流中,还能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聂红感慨,“所以更要感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种子与土壤1978年,随着科学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年仅16岁的聂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化学系,经过长达7年的专业学习,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被分配到了石科院的1501组。聂红知道,石科院1501组是一个拥有着优良传统和战斗力的集体,石科院加氢领域的奠基人和领军者李大东院士是 1501组的第一任组长,从建组伊始,他就带领全组人员开始了石油加氢技术领域的艰苦探索,一步一个脚印,从事柴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催化剂以及工艺技术的研制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对加速石化企业的技术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一名学生转换到科研工作者,院领导非常希望这批年轻人快速进入状态,完成角色转换的跨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聂红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开始时挺自信的,觉得自己是研究生毕业,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肯定能干得不错,但是,一遇上工业实践的事情就有点傻眼了。”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为了让年轻人能尽快上手,李大东院士带着聂红等2位年轻人去了一趟上海石化,就生产优质化工原料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开发课题相关工作与对方衔接。对于聂红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锻炼和“敲打”之旅。“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实验室,近距离看到真实的工业装置。”聂红回忆道,“去之前虽然也做了一些功课,但进厂后,眼里只是一些管线和形状不同的物体,有些懵圈,作为一个理科生,之前仅仅在课本上看过一些示意图,但没接触过。书本上学到的同工业上看到的大不一样”!这让聂红猛然意识到科研与企业、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性,从研发到生产,最后到应用,每个阶段都有困难需要克服。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厂,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工业试验是有风险的,生产中有些问题在实验室是发现不了的,工业试验是“摸着石头过河”,出现问题必须有预案及时应对。“这样一来,我就领悟到有好多新的要求、新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必须要在实践工作中重新学习。”身为女性,军人家庭出身的聂红骨子里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硬劲头,遇到问题不退缩,就像钉子似的,一直要一猛子扎下去。而这也正是诸多领导和师傅们最欣赏她的地方。意识到了自身业务的不足,聂红开始了“恶补”。当时李大东院士带领团队开发出的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RN-1加氢精制催化剂正在广州石化总厂(现为广州分公司)进行首次工业应用试验,这是石科院第一个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处于关键阶段。这时聂红到石科院还不足两年,并不是这一课题项目的核心成员,但是她主动请缨去参加工业应用试验。7月的广州,闷热潮湿,路上的沥青柏油路面都被晒得融化了,生产装置上更是如同蒸笼一般让人汗如雨下,但是聂红每天在装置上跟着工人师傅取样、取数据等,毫无怨言。“我们第二任的室主任石亚华,亲自带着我熟悉流程。给我讲解这条管线为什么这样布、这个方框代表什么,以及那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她真是非常耐心细致,边讲边考边指导。”石主任的教诲让聂红进一步认识到了,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只有跟工业应用紧密结合,开发的技术才能更贴近实际,解决问题才更靠谱。为了尽快充实自己,在石科院大部队离开时,聂红愉快地接受了留守工厂的值班任务,参加催化剂性能标定,独自完成标定报告的编写。“我觉得这一段传帮带和锻炼的经历为我今后对工厂的应用和技术开发,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聂红坦言,这段经历,对于她以后的科研以及搞好技术管理工作一生受用。团队成员和李大东院士(左4)一起讨论问题“因为只有到了工厂现场,在工业应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更多的东西。”聂红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她还是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学习的人。在院里,向专家前辈学习、向主任和同事学习,到了工厂,向合作单位的工人学习、向一线的技术人员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聂红学习的对象。“你要是怕丢面子,就永远也掌握不了一些知识。”不耻下问,融会贯通,使年轻的聂红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于工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出现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这种一步一个脚印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撑着聂红咬牙坚持度过了工作初期的艰难,也树立起她的远大志向。一边在老同志的带领下进行石油炼制加氢催化剂的科研与实践,一边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前沿动向,学习先进技术。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清洁油品的质量升级,石油资源追求更好、更高效应用的时候,加氢技术愈发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在国内大面积推广,还进入了国际市场,我国自主研发的炼油催化剂成功销往海外,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沿着前辈的脚印,聂红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以RN-1加氢催化剂为基础,以点带面,陆续开发出系列加氢催化剂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为石油资源高效利用和油品质量持续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我觉得我成长的每一步都非常幸运,有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有同事的帮助和协作,集团公司为我们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我只需要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就行了。如果没有这些,空有雄心壮志,也成不了什么气候。”聂红感叹道,“这就相当于是种子和土壤的关系。好的种子也要遇到丰沃的土壤,才能结出茁壮的果实!”技术创新是永恒的追求聂红经常提及恩师李大东院士,在科研事业中,也时刻以他作为一杆旗帜。李院士经常用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名言“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告诫大家,提醒科研人员找准问题。他曾经在《科技导报》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技术创新的思路从何来?”的文章,以案例的形式讲解了创新思路来源于观察思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李院士指出:“找到了问题后,要深入地解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加以实施、求证,使问题得到解决,认识得以提升,技术得到应用,创新得以实现。”聂红看后深受启发,在科研的道路上,在每个项目开题时,都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构建创新思路,设计研究内容,进而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同样地,在石科院人的思想中,应用科学发展是围绕着社会发展而生的,最终要反馈和应用到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这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循环过程。石科院科研进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着国家需求和行业发展,每一位石科院成员的心里都深埋着一个实业兴国的中国梦。除此之外,聂红认为,无论是作为科研人员还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提前谋划的战略眼光。“因为像炼油催化剂和技术开发,一般来说要经过几个过程,如催化剂开发,除了需要设计催化剂的配方,研究相应的制备技术,还需要用真实油品评价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要有一个稳定性考察,之后要到工厂进行试生产考察放大效应等,这个周期一般来说需要35年的时间。”聂红讲道,“所以要未雨绸缪,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情况,提前布局,这样才能在有需求时,能及时为国家、为行业、为企业拿出所需要的技术。”和团队成员一起分析问题早年在催化剂生产企业能源清洁化和高效利用、低碳减排利用是国家战略问题和重大需求,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早在10年前,聂红就意识到,重油高效转化、柴油质量快速持续升级是炼油领域的重大研究方向。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使企业以最低代价高效实现目标成为她和团队成员们案头的课题。通过分析,聂红认识到破解重油高效转化难题的核心,一是提高单个催化剂的加氢脱杂质能力和多个催化剂协同作用,延长重油加氢装置运转周期;二是提高多环芳烃转化为轻质油品的选择性。作为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走上这条科技创新之路,勇闯催化剂技术的前沿区域,创新开发出系列重油加氢催化剂和级配技术、重油加氢与催化裂化双向组合RICP技术,使汽柴油收率显著提高,装置运行周期延长17%40%,实现重油高效转化,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年来,雾霾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渠道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国民对于和他们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表示了极大关切。“雾霾”毫无悬念地荣登各大新闻热点的榜单,“治霾”也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国家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科学家们得出结论,作为重要交通燃料的柴油,其成分中的硫和多环芳烃燃烧形成的颗粒物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想在改善空气污染的问题上有所作为,首先要抓住柴油燃料这个“牛鼻子”。为此,国家加快了油品质量升级之路,对柴油中硫和多环芳烃含量提出严格限制。仅在2015年至2019年的5年间,柴油质量标准就从国四升级到了国六。然而,低硫低芳烃柴油的生产要求导致工业加氢装置运转周期大幅缩短,严重影响企业效益,使炼油行业面临着严峻挑战。聂红带领团队分析柴油质量升级影响装置运行周期的本质原因,以破解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反应温度需求矛盾为切入点,提出了通过加氢催化剂和加氢工艺创新实现清洁柴油生产的整体研发方案,解决了柴油加氢工业装置难以长周期高效兼顾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的难题,最终形成了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实现了柴油清洁化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长周期运行。然而,科研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障碍阻拦聂红与团队前进的脚步。其中,催化剂长周期活性评价数据显示,新研制催化剂的稳定性未达到预定目标,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难以突破的瓶颈,让团队成员们伤透了脑筋。一筹莫展之际,聂红想起了“技术创新的思路从何来?”的科学之问。她带领大家一起剖析,是我们的现有技术不足?还是我们的智慧已经用到极致了?技术是否可以组合应用?一条道路不通,是不是能找到其他道路?聂红说,有时候,打破常规的理念,除了需要扎实的功底,还需要反向思维和扩散思维。采用石科院柴油清洁化技术及催化剂的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柴油加氢装置(圆形示意图中为装填在反应器中的PS-2100催化剂)和同事在一起检查装置在聂红的带领下,团队形成了知难而进、刻苦攻关的科研作风,大家放弃了周末及晚上的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加点,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反复设计,多次改进,在实验和测试阶段,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理想,成员们都会仔细地去寻找原因,重新修改与优化。为了寻找问题根源,认真研究每一个潜在的原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在这样的不断试错中,获取了更多的技术更新和经验积累。团队从催化剂孔结构、积炭、金属分散度、活性相尺寸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并采用新型催化材料和多种创新制备工艺进行试验,挖掘数百个催化剂分析表征数据,发明了活性金属高分散及锚定的活性相稳定技术,最终形成具有稳定的小尺寸活性相的新型催化剂,可有效实现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同时提升的目标。而基于高性能活性相构建及稳定技术,团队发明出RS-2100和RS-2200加氢催化剂,性能明显优于国内外同类催化剂,可以满足国六柴油标准对硫和多环芳烃含量的要求。在工业试验阶段,团队同样遇到了困难。面对劣质柴油比例高、工艺条件较差的应用环境,同时还要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转需求,难度可想而知。关键时刻,聂红鼓励大家:“难度大意味着成功后技术的适应性更强,可推广程度更高,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技术。”团队统一思想,在缺乏工业数据的情形下,通过中型试验装置反复研究,制定出定向强化目标反应的温度分级调控工艺RTS两反应区温度调控方案。工业装置开工期间,团队成员24小时不间断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调整优化工艺条件,顺利实现了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和长周期稳定运行。通过石科院的技术进步,直接实现了加氢装置生产柴油从国四到国六的升级。目前,这一项目已应用于国内外30余套次工业装置,总加工能力约5000万吨/年,为炼油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同时,推动了我国石油炼制行业柴油质量的持续升级。对减少我国柴油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活性相定向构建及复杂反应分级强化的柴油高效清洁化关键技术”项目于2020年1月10日获得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十几年,从基础研究到实验室研发再到最终的工业应用,产业化这条路太不容易了,经历了许多磨难才取得了目前阶段性的成果!”一向不言辛苦的聂红也禁不住感慨万千。优良传统薪火相传2006年年底,聂红又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换,她被任命为石科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登上了更大层面的平台,也让她平添了几分压力和忧患意识,日常的工作重心也有了偏移。“过去做科研就是自己天天泡在实验室,一蹲一天,别的不用想。现在不一样了,要有更多的定位、安排、协调和管理的工作,要给团队指明方向,做好服务。身为团队的领头人之一,在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能顶得住压力,知道带领团队往哪个方向走。”聂红如是说。尽管做到了副院长的职位,但是在具体的科研业务上,聂红并没有只是动动嘴,指点指点而已。她依然是身先士卒,要求团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前头。“我觉得身体力行地做,比你空口去说十遍二十遍要管用得多。”这就是聂红对自己的要求。她常说,石科院是人才扎堆的地方,如果你的知识水平或者业务能力得不到展现,你在管理上做不到一碗水端平,是得不到大家的信服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聂红是一个雷厉风行且永远追求领先一步的人,这种性格自然也带入到了她的科研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当中。作为学者,聂红的学识和为人得到了同事和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与尊重。作为一名女性领导,聂红也有着柔中带刚的一面,在她的带领下,研究院铸造出了一支敢担当、善攻坚的石化科研铁军。聂红始终把人才培养看作是石科院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年我作为一名刚毕业的研究生到石科院,就是在老同志们手把手地传帮带之下迅速成长的。”聂红回忆起30多年前的情形,依旧感触良多,“当时,院里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有着系统的培养计划,给年轻人干事业的机会,在实战中接受锤炼”。时光流转到今天,聂红对于自己团队里的年轻人的培养也是尽心尽力。聂红在工作中十分注重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重视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让年轻人挑大梁,通过大量的科研开发与工业应用实践历练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并独当一面。她在团队内部形成一套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团队成员讨论催化剂制备技术“我们是应用型的研究院,最终目的都是解决工业问题。所以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工业相结合,在办公室里难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鼓励年轻人跟随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到工厂去,在现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聂红想起自己当年的奋进之路,“因此,我们给青年人布置的课题基本上都跟工业应用项目密切相关,这些年轻人经历了企业锻炼后成长得比较快”。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她也要求学生开题要贴近行业发展需求,研究要注重实践,勤动手善分析。在严谨与严厉的背后,聂红也有着温情的一面。她喜欢走到年轻一代中间去,完全没有年龄和职位上的架子,天南地北地聊一聊,开开玩笑,给他们一些建议,顺便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智慧和科研经验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多取第一手资料,听别人的,总不如自己亲眼看到的。”“看书背不下来的数据和流程就去工厂实地考察,背了半天记不住,到那天天看,天天摸,天天打交道,自然就熟了。”“要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别人给你提意见,第一,说明他也在认真思考;第二,说明他把你当朋友。”“做人做事,除了自身要努力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勇于承担!”“不要总躺在成绩册上自我满足,要想着持续创新,想着超越别人,你就能一直进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石科院里一批批年轻人在这样的关怀和鞭策过程中成长起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石科院的每一代人都是在历经风雨中成长起来的!”64年的建设与发展,石科院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石化工业技术的重要研发中心,代表着中国石化工业的研发水平,从基础研究、原油和产品研究到工艺研究开发,支撑了炼油工业的技术进步,成长为实力越来越强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崇尚科学、求实创新,这是石科院的一种文化。”聂红介绍道,“我觉得这种文化已经融入每一个石科院人的血脉当中。正是因为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大家才能在这里踏踏实实干这么多年,在相互学习、虚心求教、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里,催化出一股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岁月催化,芳华流逝。三十余年同一梦。“我们的工作性质永远是在寻找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所以要说总结我的工作,就是不停地‘转圈’,我都转了三十几年的圈了,但是科研之路没有尽头,总有新的高度和新的目标,我的每一个圈里也就都有新的内涵和挑战!”聂红笑了,她对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聂红常说,做科研的人需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怀着利国利民的情感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些研发工作,要耐得住寂寞,承受得住压力,担负得起责任。她说到也做到了。当谈到石科院的未来发展前景时,身为副院长的聂红依然是那一句话: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攻关的方向!这铿锵有声的作答,似敲响的鼓点一般,是对全体石科院人,也是对她自己的激励。专家简介聂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自1985年来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一直致力于炼油加氢技术研发,围绕石油炼制核心问题,成功主持了多个国家和中国石化重大项目,开发出重油高效转化、清洁柴油生产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为我国炼油技术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主持并带领团队开发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首次在国内实现工业化,填补了国内生产技术空白。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2项。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吹煦呼吸

原来的化工龙头的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生出路如何?

90年代国内化工行业特别火爆,导致化工类专业特别抢手,化工行业的就业机会很多,尤其是以去宝洁为荣,而后来随着97年亚洲金融风暴,化工行业就逐渐走向萧条,没有了当年的火爆场面,考上化工类专业也就不再难了,如果学化工的话,肯定优选去化工龙头的北京化工大学啦!那这所学校实力如何?毕业生出路又咋样呢?我们一起来捋一捋。北京化工大学,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58年,北京化工学院始建,隶属原化学工业部领导;1960年10 月,中共中央决定把北京化工学院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2月,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8年9月,转为教育部属院校;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之列。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575人,研究生6789人(其中博士974人)。我们参考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看看这所学校哪些学科实力较强。A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A-: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B+:0703 化学,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B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B-:0802 机械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这样看来,北京化工大学是典型的行业类学校,在化工领域内的相关专业比较强,化工领域之外的专业实力比较一般。北京化工大学 2017 届毕业生共有 5450 人,整体就业率为 98.51%。其中,本科毕业生 3631 人,就业率为 98.71%;硕士毕业生 1662 人,博士毕业生 157人,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 98.13%。本科生的毕业出路是就业和升学并重,几乎都是50%左右的。而研究生则是就业为主啦!国内升学情况:本科生国内升学的 1390 名毕业生中,考取本校研究生 847 人,考取外校研究生 543 人。毕业生出国情况: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中,我校共有 345 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9.50%;其中通过学校联合培养项目进行深造的共计103人,所占比例29.86%;毕业生留学国家主要以英国、美国为主,地域分布上欧洲国家比例为 48.40%。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北京化工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完全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高达74.2%。居于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比例仅为13.85%。而研究生就业,去民营企业的比例虽然很高,比例是41.53%,远远低于本科生,居于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的33.15%,这个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合理一些。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虽然是化工类大学,但毕业生的就业不仅仅是在纯化工行业,就业率最高的是工程制造行业,达到28.45%;其次是文化金融商贸是25.64%。对于毕业研究生,在工程制造领域内就业比例更高,达到35.85%,其次是高等教育单位的31%。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北京化工大学在北京,北京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本科生有44.24%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达到26.39%。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研究生更喜欢留在北京的,达到54.47%,其次是东部地区的29.72%。毕业生的薪水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 届本科毕业生已落实单位转正后的年薪转正后年薪 5 万元及以上人数比例为 91.24%,达到 10 万元及以上比例为 31.17%。毕业研究生已落实单位转正后的年薪转正后年薪 5 万元及以上人数占94.80%, 7万元及以上人数占73.50%,达到10万元及以上人数占39.86%。从数据来看,薪水和学历是正相关的,说明学校的教育还是受到社会认可的。我们一般还关注的就是各专业的就业信息,通过看北京化工大学的就业数据,因为是专业类高校,学校各专业的就业率非常高,均在90%以上,有10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仅有一个专业的就业率不足95%。研究生的就业率也非常高,17个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仅有3个专业的就业率不到95%。不过还是希望学校能公布具体的签约率,看看有多少学生是灵活就业的形式。总体来看,这所在北京的行业类高校的就业率比较高,但薪资待遇比较一般,这也是这所学校现在录取分数不是很高的原因吧!关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就业,你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拉菲尔

大连理工: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10月13日早7时左右,我校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排除他杀,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事件发生后,学校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家属处理相关事宜。家长失去孩子,学校失去学生,我们深感惋惜并沉痛哀悼!

跳出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未来网高校频道6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胡芳)日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圆满结束。今年,该校计划招生260人,其中专业硕士200人,学术硕士60人,招生计划顺利完成。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教育部及北京市的相关要求,学校今年以网络远程视频面试形式组织复试录取,借助相关网络平台,顺利完成了考生资料在线提交审核、考生面部在线识别认证、视频远程复试等工作。今年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涉及4个一级学科和1个工程专业类别,参加复试的考生共375人。学校一志愿考生复试工作于5月15日完成, 5月20日至27日完成了调剂考生复试。今年是学校首次进行研究生招生远程复试。全校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保证了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圆满进行,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学院成立复试录取工作小组及复试小组,实施具体的复试工作;研究生处在充分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及工作手册,全面保障复试录取工作严格有序进行。4月21日,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部署各学院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5月6日召开了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议复试方案,部署2020年学校研究生招生录取复试工作。强化网络宣传,实时答疑解惑。通过学校官网、官微及研招办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学校复试方案、调剂政策等信息;与研招网、考研资源网、中国考研网等网站合作,发布招生信息;在小木虫论坛发布调剂信息;和中国教育在线合作在其QQ招生群进行招生宣传及咨询工作;开发了“研招复试”小程序方便考生在线提交个人资料及在线审核。各学院还进行了广泛的网络宣传工作,介绍招生专业及各项政策。在大力进行网络宣传的同时,研究生处协同二级学院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回应和解答考生的咨询。通过邮箱、微信、QQ群等通讯工具与考生随时保持联系、回答考生咨询的各种问题、协助考生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精心制定方案,周密实施推进。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研究生处精心制定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录取调剂办法》及《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应急预案》,严格落实教育部建立“一平台”、“两识别”、“三随机”等工作机制要求,确保复试工作科学、规范、公平、公正。为保障远程网络通畅,研究生处购置了远程视频专用摄像头、拾音器等硬件设备,对远程网络视频、复试过程录像、考生身份认证等软件进行综合选评。在硬件及软件调试准备好的基础上,研究生处公布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指导考生如何准备及进行远程复试工作。该校协调校办、纪委、后勤、网络中心、教务处等相关部门成立了网络技术、后勤保障、纪委监察等工作小组,统筹兼顾、职责明确,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复试工作开始前,研究生处对相关复试小组人员、秘书等进行了培训工作。针对复试考生双机位要求、考生身份认证、防考生作弊、复试操作流程、屏幕录制、网络故障应急措施等重点工作环节进行了线上讨论交流及线下现场培训。强化监督指导,信息公开公示。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相关文件要求,对研究生复试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复试工作方案、调剂工作办法、复试考生名单、调剂系统开放时间、考生成绩及拟录取名单等信息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公示。复试过程中,该校党委书记刘颖、校长蒋毅坚、副校长韩占生等学校领导来现场进行了检查和指导,纪委工作人员现场进行巡视和督察,确保复试工作“风清气正”。

出于林中

重磅!北京化工大学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刚刚,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北京化工大学2020 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复试分数线,具体如下:北京化工大学 2020 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复试分数线备注: 1.同一专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相同;2.报考“退役大学士兵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初试总分在报考专业复试线总分基础上降20分,且单科分数不低于国家单科复试分数线。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院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忧真

快讯!北京化工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复试分数线

快讯!快讯!北京化工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复试分数线

葛嫩娘

北京化工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大数据来啦,共2822名新生!

欢迎2822名研究生来到北化! 你们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 北化就是你们的新家。 祝福各位“萌新”们,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在这里扬帆起航,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研工部 责编|吴新仪 美编|张露凝

中壬

开学啦:北京化工大学2020级研究生报到现场直击(多图)!

等过一个明媚的初春,等过一个闪耀的盛夏,这个秋天终于等到你!北三环东路15号,又溢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朝气,2020级研究生,欢迎你们正式入住BUCT,期待与你一起,开启精彩的“研”途新征程。初遇·最热情的校园一大早,校园就因为迎接新生的到来而沸腾了起来。带着行囊和希望,2020级研究生新生来了!行李消毒、出示健康码、测温、身份信息核对,还有间隔一米排起的迎新“长廊”……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进行,报到现场秩序井然。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牌和迎新条幅,洋溢着迎新的热烈氛围。各院系报到点,迎新的老师、学生志愿者们齐上阵,热情地帮助新生快速办理报到手续。初遇·最可爱的人各部门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们早早地等候在校门口,热情地接待新同学。迎新工作忙碌而有序,测温登记、接待指引、解答疑惑、提拿行李......每一个环节都体贴入微。初遇·最甜蜜的开始再看一眼,“爸妈就送你到这儿了,未来的路由你自己开启。”在校门口留下一张合影,从此与北化也是以家人之名。暖心的防疫物资,特别的纪念品,收获一个个“小欢喜”,从此也有了与北小化的“定情信物”。“你好,BUCT!” 这是我们最甜蜜的开始。2020级研究生们,欢迎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一员。愿你们以赤子之心,“研”续梦想!未来,你只管往前走,你的身影由我们来记录。星辉为引,前路可期,一路远航,有我们陪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图片|欧宝铭 陈思文案|陈彤宇责编|冯颂雅美编|冯颂雅

稻草狗

北京化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最新发布!

北京化工大学关于2020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的通知各位硕士、博士考生: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我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就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现将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请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耐心等待学校正式通知,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公布初试成绩,并在保证全体考生健康的前提下,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复试工作。具体时间和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查看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和微信。二、以“公开招考”方式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的考生,请密切关注我校通知,并做好初试准备。初试时间如有延迟,我校将及时公布。请考生们务必做好自身防护,安心做好备考。我们在美丽的北化校园等你!北京化工大学研招办2020年1月31日

暗之光

新乡竟然出了这两位富豪:一位是瑞丰材料董事长,一位身价破百亿

新乡市在河南众多地级市中是属于很低调的那种,给人的感觉就是存在感不高。不少人听到新乡这个名字,可能会把它和石家庄联系起来调侃一下,说新乡是“中华大地第一乡”。新乡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北依太行山脉,南临黄河,河对岸就是河南省会郑州市和开封市。新乡地势北高南低,面积约8249平方千米,主要为平原,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8%。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留存,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截至2018年,新乡市辖12个县(市、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总人口617.34万人,常住人口579.41万人。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当然新乡市名人辈出,也不乏很多知名富豪,其中就有这两位富豪就来自新乡,一位是瑞丰新材料董事长,一位身价破百亿,我们来了解下吧。第一位:郭春萱——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萱,1964年3月出生,河南新乡新华区人,研究生学历,现任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法人代表。这家公众知名度并不高的企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隐形冠军,系国内无碳复印纸显色剂生产龙头,曾打破无碳复印纸领域的国际垄断。令外界好奇的是,作为瑞丰新材董事长的郭春萱更为低调。除了10多年前股东之间的诉讼争端,他极少在媒体上公开亮相。瑞丰新材注册成立于1996年,现有注册资本9000万元,主要从事油品添加剂、无碳纸显色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在润滑油添加剂方面,瑞丰新材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润滑油添加剂主要供应商之一;而在无碳纸显色剂领域,瑞丰新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7.74%,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07%。据了解,瑞丰新材在核心技术方面,目前掌握了主营业务领域的核心技术工艺,已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9项、国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具有多项在用的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工艺。到2000年,瑞丰已成为全球无碳复写纸树脂显色剂行业的隐形冠军。虽然成为了这个行业首屈一指的领跑者,但这一行的市场容量非常有限,这时的郭春萱觉得,瑞丰还有精力和能力再去做些其他的事。也就在这个当口,他遇到了石科院的专家教授,用他的话来说,是“误打误撞”进入了润滑油添加剂行业,一入行才发现这个领域的“水”比无碳复写纸显色剂深了太多,不仅技术门槛高,而且产业链更长。2002年,瑞丰正式进军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秉承着在前一领域中技术钻研的拼劲,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坚守奋斗,瑞丰迅速成长为一个年产能5万吨、产品种类超过40个的专业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基地,产品通过国家最权威的润滑油研究机构试验和检测,核心产品性能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实前十年我们都在填坑,把显色剂的利润悉数填到添加剂里了。”第二位:王宁——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宁,1987年出生,河南新乡人,本科学历。现任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1年3月2日,王宁、杨涛夫妇以52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1世茂港珠澳口岸城·胡润全球富豪榜》第336位。今年首次上榜。王宁于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就读于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主修广告学,取得学士学位;2014年至今,就读于北京大学,主修工商管理硕士;2010年10月至2016年7月,任北京泡泡玛特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2016年7月至今,任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9年5月9日获委任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2020年12月1日获委任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2014年入学光华,2017年泡泡玛特挂牌,读书期间完成3轮融资,王宁的光华生活见证了泡泡玛特飞速发展的三年。我们紧张忙碌的光华生活,对于王宁竟然是一种享受,他喜欢的课程甚至反复学习了三遍。王宁在张建君教授主讲的《中国领导力》中学习通过新视角看历史,从历史的新读法思考今天的管理战略。除了理论知识让王宁如虎添翼,光华这个凝聚人才的大平台更让他受益良多。现在泡泡玛特的高管半数以上来自光华,王宁说因为在这里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像谈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更容易一样。 他眼中的光华人双商皆高,思维开阔,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王宁至今都保留着十年前,他的第一个创业作品——一个精致的大学生活集锦视频。出于分享快乐的目的王宁制作的大学生活集锦视频被同学广泛传播,他敏锐地发现了商业机会并迅速复制推广,被互联网免费传播浪潮淹没后,王宁又推出了出租零售空间的格子街,他从零起步筹资租房装修运营推广宣传,在小有成绩后被别人迅速复制。2010年王宁在欧美汇开了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做小商品零售,化妆品、服装、文具、饰品他都卖过。仓库管理员、店员、采购员他都干过。经历了店长带着所有店员突然离职,经历了连续亏损,经历了合伙人退出,今天的泡泡玛特已经成为国内潮玩产业,甚至亚洲潮玩的领军品牌,从昔日的杂货零售商变成了潮流IP综合运营服务集团。谈及十年创业路上的艰难时刻,王宁脸上写满了风轻云淡,他说大学时他是盲目自信派,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些事来。 他曾经跟初创团队的小伙伴说“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十年后跟我一起上电视,要么十年后在电视前看我们上电视”。后来经历多了,他发自内心地认为成功不应该那么容易,于是他开始享受挫折。然而创业这条路是道阻且长的荆棘路,一时的挫折咬牙可以挺过,漫长的困境才折磨人心。特别是领头人经常不得不一人独面持续的艰难,2010年到2012年是泡泡玛特求存亡的艰难两年,王宁每到艰难时刻就提醒自己和团队看看旁边正在盖的跨四环天桥,安慰大家天桥盖好了就是盈利的时候。他笑着说 “经历挫折和困难才有故事,困难越大心态越平和,创业者的心态是练出来的”。于是,抱着分享快乐的初心,没有背景没有神助的王宁硬是从小角落走上了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