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查:近四成大学生对个人时间管理不满意蒙古梦

调查:近四成大学生对个人时间管理不满意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5:00到7:30,起床练车;8:00到10:00,‘政思史’第2节;9:00、10:00喝水;10:10到12:00,毛概;19:30,团日分享准备;21:00,运动、录视频;22:00,洗澡、睡觉;Flag:十点上床。”一张手掌大小的纸,被吴亚坤的一天填满。除了时间计划外,纸的四周还用不同颜色标注着:不要睡觉!睡前不玩手机!睡足7小时! 但每天写下时间表,不意味着计划被放进了保险柜。“有时一天给自己安排8件事,却只能完成4件。”吴亚坤信心满满地写下计划,执行时却因为难度太大、拖沓等原因,使得“计划烂尾”。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2004名大学生发起关于时间管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3.3%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时间管理非常重要,24.9%认为比较重要,仅1.8%认为不太重要或不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进行时间管理的仅有32.19%,62.57%偶尔管理,还有5.24%基本不管理。 超七成大学生希望成为“时间管理大师”“交选题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开题报告的时候我是最后一个,最后的论文终稿也是在‘死线’前一秒交上的。”王格格在经历了一次一次的拖延后,终于完成了她的毕业论文。 这不是王格格第一次拖延。从小到大,她每次作业都拖延到最后一天交,赶火车总是赶着检票关闸时间到,看电影也是最后一刻到。由于没有合理地分配时间,王格格时常陷入焦虑中。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17.86%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满意,43.42%比较满意,但仍有38.72%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不满意。 以前,单在管理自己的作息时间上,福建一所高校的黄董卿就感到很“挫败”。她给自己布置了每天11点睡觉的时间表。这对一个长期凌晨两点之后睡觉的“重度熬夜患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她在一款睡眠时间管理软件上打卡,坚持了6天之后,她终于在第6天放弃了。 孟小晴就读于内蒙古一所高校,读大一时,每周五是她最不喜欢的一天。一次晚上11点,宿舍里的灯按时熄灭,她赶紧打开充满电的台灯,摆好刚刚打开的日语书,眼前的40个生词在她眼前打转。 她本该在周一到周四晚上各背10个词,周五晚上还能留出复习时间。但拖延症一直“发作”到周五,“再不背就过不了周六的小测试了”。孟小晴只好焦头烂额收拾“烂摊子”。 和40个日语词和一些知识点奋战到凌晨4点,没睡几个小时的孟小晴就忙着迎接小测试去了。“虽然仓促中背下来了,但第二天整个人都很不好,一到课间就去用凉水洗脸,不然下一节课就睡着了。” 这不是孟小晴大一时经历的唯一一次“拖延后遗症”,不管是交作业,还是校园学生工作,她都不拖到最后不罢休。她比谁都知道后果:“仓促中完成的都是‘豆腐渣工程’,连自己都不满意,但我已经没时间了,只能这样交上去。” 吴亚坤给自己制定了详细计划,但执行起来却比想象中困难得多。吴亚坤将自己定义为“自我谬误”型人格。“认不清自己,以为能做完很多事情,做计划表的时候总是安排的满满当当,等到执行的时候才发现根本做不完。”除此之外,“完美主义”的她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总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一改再改。“等改完,时间就过去很久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所谓拖延症和惰性,其实是结果性的表现,真正要做的是找到自己‘拖延’和‘懒惰’背后的原因。”烟台非木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赵秀萍介绍,拖延症其实是完美主义者的标配,“他们事事追求完美,在很多不重要的小事上浪费精力,导致一些重要的事反而提不上日程。”此外,有挑战性的任务也会让人因压力而感到焦虑,不知何从下手,也是造成拖延的重要原因。 赵秀萍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懒惰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够清晰明确。赵秀萍认为,比起感叹自己太懒、太拖延,完美主义和目的不明这两个因素,才是人们在做规划时真正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合理规划时间是成功的一半“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即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整合优化,实现学习、工作效率的最大化。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起点,同样是大学四年,但等站在毕业的时点上,再看同学之间各方面的发展,差距就很明显了。”赵秀萍说。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时间管理,高效地完成某项短期任务或工作(60.53%)、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事情(59.18%)、从容地处理好日常生活和工作(65.97%)、或者过一种高效率的人生(46.21%)。 然而,懂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能够做得很好。在时间管理上,受访大学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制定了时间安排,却因惰性放弃(66.37%),此外时间安排制定不合理(43.81%)、多次无法完成计划后就不愿意再制定计划(32.49%)、不知道如何制定计划(26.25%),也是阻碍时间管理的原因。 福建一所高校的曾璐姚的时间安排表上,红色的对号和黑色笔迹的时间安排,像有规律地排列在乐谱上的音符,清晰勾勒出她每一天的节奏。 但在她一开始做时间规划时,却常常遭遇“滑铁卢”。刚开始准备复习考研,她给自己定了严格的计划,包括一个月要“刷”几套英语试卷、看几章教学视频。但一旦执行起来,她发现最初的计划太夸张,根本完不成。 大二考试前夜,原本一心准备复习的凯康被实习指导老师告知,方案要重写。凯康不想把考试当成推脱的理由,“这样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于是他改完方案又开始复习,凌晨3点才熄灭台灯。不出意料,第二天考场上,他整个人昏昏沉沉。事情虽然有些突然,但经不住突发事件的考验,还是让他觉得是自己的时间没安排好。 “如果把每个时间段都安排得死死的,对意志力的消耗会很大,让人陷入深度焦虑和自责。”赵秀萍告诉记者,人很难完全掌控自己一天内的全部时间段,特别是不可抗拒的临时任务,如果没有安排出机动的时间,整个时间表就乱了,人们反而不愿意执行剩下的计划。 凯康曾尝试借助外力实现时间管理。“疫情期间在家学习,下载了时下热门的时间管理App。”可是时间一久,他就发现这种方式“有了自欺欺人的味道。”“比如今天我计划学习11个小时,设定时间后我的重心不是学习内容,反而变成了如何把学习的时间变长。即使有时候我在走神或者做别的事, App还是计算成我的学习时间。” 赵秀萍介绍,做时间规划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如果计划制定过于草率,没有衡量过自己能否完成就确定的计划,是很难去落实和完成的;而制定过于详细的时间作息表,会对大脑产生欺骗,让大脑产生满足感,以为计划等同于执行,反而极大地削弱了执行计划的动力。” 她还建议大学生,做计划要分清轻重缓急,如果只是顺序罗列、顺序执行,也很难有效率,反而容易丢了西瓜捡芝麻。 凯康对此深有体会。处理不紧急事件的时候,他总是容易走神,往往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心里就开始盘算另一件事,导致两件事都做不好。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他慢慢学会了把事情按照紧急程度划分,依次执行。 在赵秀萍看来,减少“被他人绑架”的没有必要的应酬和学会放下手机,对管理时间必不可少。“刷手机是最大的时间杀手。”曾璐姚平时喜欢用平板电脑看学习视频,但平板电脑上登陆着的微信、QQ,时不时就会“蹦”出新消息,让她也忍不住停下手头的事,点进屏幕上方弹出的信息条。“等我把自己从各种消息中‘拔’出来,恍然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当她要用整块时间学习时候,就把手机压在枕头底下,绝不多看一眼。 学习时间管理要在曲折中渐进对曾璐姚来说,学会时间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效规划,曾璐姚会开始计算,按照已经度过的几天,算出做两篇阅读题需要多长时间,再算按照正常的效率,几天才能“刷”完一套试卷。“这时候再调整计划。能够按照现在的步调,每天正常完成能做完的任务,已经是在进步了。新制定的学习的进度,也是更加合理的。” 曾经控制不住自己睡眠时间的黄董卿,也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学着规划时间。疫情期间,她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支配,于是开始在微信公众号、B站等平台借鉴他人经验。她学了“SET法则”“GTD时间管理法则”,再结合印象笔记、滴答清单app等效率软件,把自己的时间划分成不同的分类,“这让我觉得每天过得比较有条理。” 赵秀萍建议大学生,做时间规划时,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再给每个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要坚持四象限法则,‘重要且紧急’的事第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要提前规划,‘不重要但紧急’的琐事可以有选择地去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日常事务可以放到最后去做。” 2019年年底,孟小晴的最后一门课即将结课,日语马上要考级,绘画班的老师也布置了大作业。“再想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了。”她下定决心,强制自己按规定时间学习,把每件事的截止日期写在便利贴上,贴到抬头就能看到的书柜。 真正改变孟小晴的,是她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做不好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日语和画画都是我自己想学的。语言不每天积累,很难学好,画画更是要反复练习,临时抱佛脚画的作业骗不了人。” 她花6个小时突击画的4幅建筑透视作业,因为没好好练习,画面里的空间和老师看到作业时的眉头一样扭曲。但她开始管理时间后,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同学们也羡慕她“短时间内进步这么快”。孟小晴知道这不是能力的突飞猛进,只是花足够的时间去练习。但她心里还是美美的,尝到了好好管理时间的甜头。 在赵秀萍看来,制定计划遵照自己的生物钟,将有挑战性的任务尽量安排在自己精力旺盛、思路清晰的时间段,可以事半功倍。此外,也要给自己安排出锻炼和休息时间。“还要学会用碎片时间处理杂事,比如坐地铁背背单词、思考解决思路,待办事项自然就少了。” 面临考研的曾璐姚用亲身经历证明,“管理时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紧绷”。7月末到8月初,曾璐姚日常用的日程本里,不仅没有熟悉的红色对号,还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白。那段时间,她坐在书桌前,脑子里想的却全是“我要给自己放假”,学不进去,效率极低,时间表上红色叉号占据了半壁江山。 时间表上空白的部分,是她后来给自己放的假。她不给自己制定任何计划,利用这几天尽兴地玩。放松几天后,再回到书桌前,她的学习效率出奇得高,“我又充满电了”。 虽然曾璐姚还在不停地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案,但她已经是同学们开玩笑时所说的“时间管理大师”。有同学问她,为什么她可以把课业搞得很好,在社团做很多工作,有一段时间还经常参加校外的活动,和朋友的社交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我有选择地参加活动,这些活动既类似于专业课、也是交朋友的机会。到期末的时候,我就把心收一收,不会参加什么活动,而是专注在复习上。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制定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平时和期末都能收放自如。” 在她看来,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寻找适合这个阶段的时间管理方法,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调整,“不能照搬别人的时间表,甚至不能照搬自己上个月的。希望不是时间在支配我,我想成为我的时间的主人。”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凯康、孟小晴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毕若旭 程思 实习生 刘开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0年08月17日 08 版)

躬身求之

大学生暑期作息情况调查:超四成作息规律,近七成24点前睡觉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 李华锡 实习生 王宇鹏)暑假生活已过大半,那么,这个假期里,大学生们作息是否规律?他们是否按时睡觉和起床?每天的睡眠时长是多少?导致部分大学生作息不规律的原因又有哪些?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暑期作息话题,对全国217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四成大学生假期作息规律,近七成学生24点前睡觉,多数学生认为玩手机、追剧看电影、刷短视频是影响作息不规律的主因,超九成学生认为作息规律重要,多数学生期待利用假期养成作息规律习惯。图为大学生作息规律情况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四成大学生假期作息规律,近七成24点前睡觉在接受调查的2179名大学生中,有43.64%的认为假期作息规律,会按时睡觉、起床;有14.96%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假期作息并不规律,也有41.4%的学生表示会依情况而定。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周一航因为假期一直在实习,养成了十分规律的作息习惯。“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这让我每天晚上11点前就要休息,不然第二天上班就没有什么精神了。”但是,作为奖励,每到周末她都会“奖励”自己“美美地睡个懒觉”,以此来告慰自己的假期生活。没有了学业课程的制约,不少大学生会选择在暑假报复性熬夜。在中国青年网记者的调查中,有66.36%的学生假期会在晚上24点前睡觉,有23.86%的学生会在深夜0点至1点间睡觉,也有少数学生会熬到2点、3点。这个假期,武汉科技学院学生俞清在实习之余,还报了一个考研集训营,每天都要上课做题打卡,闲暇时间还要处理社团纳新等工作,每天都要忙到两三点才能休息。她认为,自己可能就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为了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在假期超过身边同学,即便是熬夜也会努力。图为大学生暑期晚上平均睡觉时间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玩手机、追剧看电影、刷短视频成影响作息不规律主因“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娱乐活动基本上就剩玩手机了。现在放假了,我的剧还没追完。”皖西学院学生金春表示,疫情对他生活的影响还没有“褪去”,即使前段时间每日都要上网课,他也还是会利用晚上的时间追剧,“有时候不知不觉就刷剧到凌晨,也没什么困意”。像金春一样熬夜追剧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6.23%的受访者认为导致大学生作息不规律的原因是玩手机,而追剧看电影、刷短视频和打游戏也是三大主要原因。武汉晴川学院学生郑雨柔认为自己也是“入睡困难者”。这个假期,她摸索到了让自己变得更规律的小技巧,“现在我每天都会写日程安排表,明确自己第二天的任务安排,觉得有事情需要去完成,晚上就会克制住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了”。图为导致大学生作息不规律原因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超九成认为作息规律重要,超五成假期注重养成作息规律习惯“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有好的心情,工作和学习效率也会高很多,所以假期我每天都按点睡觉和起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任月认为,在家保持良好的作息,可以使自己开学时尽快进入状态,而且早睡早起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保障工作和学习任务高质量地完成。中国青年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91.83%学生都意识到了作息规律的重要性,超过半数受访学生会选择在假期注重养成作息习惯。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意识到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但真正做到规律作息的受访者却少了将近一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生唐璐璇对此并不意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性熬夜,其实他们不是不明白熬夜的危害,只是缺乏危机意识和自律性罢了”。在唐璐璇看来,熬夜除了损伤身体外,还会绕乱正常的作息规律,造成晚不睡早不起、精神不振,这对正处于学习和提升自我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危害极大。她认为,熬夜所带来的快感正在不断蚕食同学们的自律性,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可能很难改变。图为大学生认为假期作息规律是否正要比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高校教师建议:合理制定出每天的计划,并且付诸实施最为重要“我很高兴看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拥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假期基本能够良好作息,这是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和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辅导员赵延升认为,暑假是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目标,制定合理规划,结合科学的时间管理,劳逸结合、提高效率、避免拖延。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具体安排眼前生活,才能拥有一个自律高效、健康舒适的暑假。淮阴工学院辅导员韩飞认为,作息规律其实是一种自律的表现,暑假时间充裕,更能体现出这一点,在适当休闲放松的同时要分清主次、调整好心态,合理制定出每天的计划并且付诸实施最为重要,合理高效的作息也会让很多目标一一实现。对于大学生如何养成作息规律的习惯,韩飞建议,同学们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每天上午阅读半小时、专业学习两小时,下午运动健身两小时小时、技能提升一小时,空余时间学学烹饪、做做家务,把每天的时间合理安排好,21天就可以养成规律的习惯了,用行动和坚持去触摸梦想的大门。(来源:中国青年网)

小倩

企业一意孤行的培训

【原文发表于三茅人力资源网,由韦祎、雷宇(重庆)联袂创作】【案例】BOSS一意孤行怎么办?我们单位的最大boss,想搞一场中高层管理培训,由于行业特殊性,从10月份开始进入繁忙时间段,接下来到年底,中层领导所有都无法抽出时间来培训,但是这个BOSS,无论如何都得这个时候做这个培训;我去问了中层领导的想法,他们都说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因为全国巡演,我把情况如实反馈给boss,人家根本就觉得不是事。汗!想不出方式了,其实高层也没时间,而且,这些是行业特点,我们大boss本身也是演员出身。【问题】作为是当事人,该咋办?【观点一】不参加培训,年终奖取消。【观点二】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只拘泥于形式,如果两方矛盾没有更好的办法协调的话,也都得罪不起,那就从培训方式做起,找到更好的,合适的载体,那样培训也做了,中高层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去学习,比如用微信进行培训,也可以用喜马拉雅等工具。首先要了解老板要做的管理层的培训是侧重哪方面;其次做问卷调查,了解下这些内容对于管理层是否匹配,是否真正需求;三是培训的讲师寻找,找到合适的载体;四就是培训结果的反馈评估,形成文件报告。【观点三】1、中高层对BOSS的培训不执行的原因是什么?2、我个人觉得不是安排不过来,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他们总要吃饭呀;3、如果大家区域性不同,可以选择其它的培训形式;4、既然BOSS在这个时候培训肯定有一定的原因,比方为这个阶段的业绩带来影响,将这些信息告诉中高层管理人员;5、做为当事人在不知情上层领导的情况下就告诉中高层管理人员要培训,人家肯定说没时间,其实想说浪费时间;先搞定哪些同意培训的,没有时间培训的一一攻破,还有同类部门的参训人员可以激怒他,好比有一次,我们公司组织销售培训,有个领导就说他没时间很忙,我说为什么其它两个区有时间呢,你忙你的业绩完成率也没超过人家,瞎忙什么呢?作为当事人:了解大BOSS的培训真正意图;了解中高层没时间的真正想法;培训中首先摆平最不愿参加培训的相关领导,利用部门领导间的相互争斗、对比、个性特征等方面问题达到目的。【观点四】如果占用中层的下班时间进行培训,就应该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补助等;先分析老板培训的原因以及想要收到的效果,做一个文件,附上中层的调查问卷,包括时间,培训主题的需求性等,分发到每个中层,限定问卷上缴日期,然后结合大家的时间以及中层的建议,,选定一个时间作为培训时间,部分时间困难的人员,通过考核、激励作为手段和我诱导,让他们参与培训,后期对培训效果跟踪。【观点五】绝对服从命令,然后做预案,如何更好地让中高层做好时间管理,计划管理,老板下任务必有他的道理在,或许不便于告诉大家,但是服从命令后可以再与老板进行沟通分析,我们公司常有这事不参与培训学习的考核。【观点六】一、进行培训分析:1、摸清BOSS搞培训的真正意图,业务、业绩、相互争斗、损害公司利益、凝聚力或其他目的;2、了解当前公司现状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组织战略、人员、工作状态;3、老板突然要求培训,人力资源是否有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或公司无完整的培训体系;4、业务部门拒绝参加培训,已工作忙为理由:A、对以往人力资源安排的培训毫无兴趣;B、根本不想培训,认为培训没有必要;C、确实因为工作忙,腾不出时间;D、人力资源与公司其他部门领导及员工之间是否存在分歧;二、制定培训方案:1、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的方式、培训内容、培训师、培训课程、培训参与人员、培训时间;培训方式:根据行业的特殊性,人员均长期在外地无法聚集一起,培训方式可以确定为:视频通信、微信、或者录制培训课程、实地培训;培训内容:可根据培训的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就案例中行业而言,巡演的人员普遍学历不会很高,例如培训是以加强表演真实性为目的,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若针对中层管理者培训,提升业绩、管理能力,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师:选择最好是有同行业、表演及表演创意类有相关培训经验的人员,一是公司内部人员,二是外聘人员;培训课程:由于演绎人员外出巡演辛苦,课程可尽量安排简短精炼;培训人员:中层管理者;培训时间:做征询需要参与培训人员的时间节点,综合调节进行安排;三、解决问题方式:1、找出中层管理者不愿意参与原因:如果因人力资源前期安排的培训未提供给培训人员相应的知识技能,或者培训课程无吸引力,或培训激励不够,或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当前提出培训,就拒绝的原因,”抓重点抓典型”,审查人力资源与其他部门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分歧或者错误认知;2、针对老板突然的培训计划,人力资源是否检讨自身工作不足,培训激励机制、培训体系、年度培训计划等是否有很合理有效的安排;3、出现以上状况首先处理问题、再来审查自身问题;【观点七】1、首先说,我认为老板不是一意孤行。说老板一意孤行,其实就是自己逃避这项工作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有时候老板不一定要做什么事情,或许就是为了检验员工的做事方法、做事态度而已。就老板要求培训,员工说没时间这件事而言,相信大多数人或企业都会遇到类似事情;问题找对了,答案才能正确。2、需求分析方面。当事人在老板发出培训指令后的,下一个动作是做了一个简单的需求分析——问中层领导,得出的结论是大家没时间。并帮员工找到了支持自己认为老板一意孤行的理由,全国巡演,没有时间培训。从这一点来看,当事人工作的心态是有问题的。需求分析不仅仅包括的是时间,还包括培训的目的、内容、培训的方式(特别是培训方式,不能拘泥于大家坐在一起胡吃海喝,才叫培训)等等。3、培训机制方面。从案例来看,企业的培训完全是随意性的,无计划性,需要什么了就培训什么,既无培训体系,又无培训制度。管理者眼中连基本的培训流程的调研方法工具都没有,通过简单的询问,就推断老板是一意孤行。4、控制措施方面。员工说木时间,人资就抓瞎,搞不定员工,就去埋怨老板。可见老板多冤枉,简直就是今天的窦娥。培训过程缺乏控制措施,培训结果缺少评判标准,在培训工作实施中,对培训的整个过程没有一个有效的控制措施,培训参加与否,培训效果好坏,都没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当公司想进行培训时,得到的一定是忙,没时间。人力资源的盲,就导致收集到忙的信息,进而推断老板的茫。5、激励措施方面。我们都分析到,培训应该有些激励措施,有观点就提到,培训与奖金挂钩。培训未能有效的与薪酬、绩效、职业发展等挂钩,造成员工不愿意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用处。当然,也跟过去企业曾经培训的内容或方式有很大关系,员工没有通过培训实现能力提升、行为改变、绩效改进等,拒绝培训,也就是必然。6、内容设置方面。因当事人在需求调研的随意性,可以推断企业过去的培训一定程度存在对培训课程事先缺乏严格审核,有些课程基本和工作没有多大关系,甚至说员工参加了培训学不到实际的东西,讲授的内容全是大话空话,有的连一点实际的案例也没有。员工不能天天喝鸡汤,偶尔也喜欢重庆小面。要想使员工主动参加培训,关注培训,把培训当作是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次机会,当作是的一项福利,仅仅靠所谓的口号或培训计划及培训制度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必须认真分析根源,从深层次真正了解导致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如课程内容、激励措施、绩效改进、个人发展、培训形式等等。只有深入研判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培训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才会变成员工自觉的行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才不是一句空话,才会不武断的认为老板是一意孤行。作为企业主管培训的人员,应从组织和自身进行分析,查找根源,对症下药,才会得到领导信任、员工信服,让自己有信心。管理无定式!借鉴,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所有的工作就是善于沟通,勤于思考,敢于行动的过程!不要让自己走在一意孤行的路上!

独处

调查:88.5%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人们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等电梯、等公交和乘车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浏览新闻、玩游戏和阅读电子书等。碎片时间虽不起眼,但利用得好也会有很大收获。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常做的事有看新闻、听音乐和看书。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受访者中,00后占0.5%,90后占30.1%,80后占51.2%,70后占14.2%,60后占3.6% 。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杨祺,平时比较注意利用碎片时间,她经常在上下班路上看财经类新闻,或做工作规划,把一天需要处理的任务列出来,“这样在到达办公室后,能更快投入到工作中”。新媒体工作者叶婕(化名)说,自己的工作需要利用好碎片时间,她经常在等公交、坐地铁的时候,浏览手机上的订阅平台,积累素材,“我还喜欢一边收拾屋子,一边看些谈话类节目”。调查显示,88.5%的受访者注意利用碎片时间,11.5%的受访者不注意。看新闻资讯(49.3%)是受访者利用碎片时间做得最多的事情,其他还有:听音乐(45.2%)、看书(36.0%)、玩社交软件(34.7%)、看剧(33.7%)、网购(20.6%)、玩游戏(18.5%)、收拾归纳(16.4%)、背单词或听课学习(14.8%)以及运动(14.4%)等。叶婕觉得自己把碎片时间利用得不错:“我尽量把工作和兴趣爱好协调好,需要集中精力的事情就在大块时间里完成,其他的就用碎片时间。比如我在工作间隙会做3分钟燃脂操,顺便就锻炼身体了。”调查显示,76.4%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碎片时间的利用效果好,21.6%的受访者觉得不太好,1.9%的受访者觉得非常不好。刘梦恬在某电商平台工作,她坦言自己不太会合理利用碎片时间。“我一度想利用坐公交时的碎片时间阅读,为此还买了电子书阅读器。可总是想刷下微博、看看朋友圈,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等打开电子书时,没看几页就到站了”。正在准备考研的孙默(化名)每天有很多10分钟左右的碎片时间,她会用这些碎片时间背单词或者复习历年考研试题。不过,孙默发现有时可以利用的碎片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做一半就被打断,不能完成想做的事情。调查显示,59.1%的受访者觉得碎片时间做事没法投入,50.3%的受访者感觉时间太琐碎利用不起来,41.6%的受访者觉得自己意识不到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35.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缺乏规划时间的能力。杨祺认为,一个人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时间管理能力。调查显示,利用好碎片时间,60.6%的受访者觉得生活会更加丰富充实,53.4%的受访者觉得做事会更加有条不紊,从容不迫,47.4%的受访者觉得更能够掌控生活节奏,31.8%的受访者认为可以高效完成各种事项,28.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关于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调查中,60.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大事化小”,分步骤进行,50.6%的受访者认为需要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48.6%的受访者建议养成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多做有意义的事情,44.7%的受访者建议对碎片时间进行规划,设定具体的工作。孙默认为,利用好碎片时间,长期坚持下去会发现有很大收益。“现在大家对手机比较依赖,我觉得可以合理利用不同的App,帮助自己更好地规划利用碎片时间,比如有适合阅读新闻的,有适合学英语的”。叶婕认为,要想利用好碎片时间,需要有整体的规划,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有的人想在地铁上看专业性很强的书,但环境比较嘈杂,可能效率不高,可以考虑看一些轻松的读物”。

本垒打

产品经理进阶必备软技能(1):时间管理

产品经理技能树告诉我们一个合格PM所具备的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中重要的为用户调研、需求分析与管理、数据分析;软技能中重要的为沟通能力、逻辑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本文介绍了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应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本文适合工作0-2年的产品经理,旨在增强大家时间管理能力,从而科学高效处理工作;也希望同为产品经理的你、产品大佬能够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文章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时间管理能力是初、中级产品经理最容易忽略的软能力,他们常常认为只要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就好,把自己真正地想成了一个执行者的身份——没有时间管理的能力,自我驱动力不强。如果一直这样,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执行者。一、产品经理各层次具备的能力初级产品经理:主要身份为执行者,主要是执行上级下发的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文档和原型图。中级产品经理:推动产品的迭代,关注产品实现程度,关注产品数据方面的信息以及产品的发展方向。高级产品经理:关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为整个产品所负责,为整个项目负责。产品总监:战略层次的规划,业务发展的把控以及负责多个产品线的生命周期。通过对产品经理各个层次具备能力的了解,只有真正到达高层次产品经理才会对时间很好地进行把控,初、中级产品经理这部分的能力表现得很弱。我想说的是,作为刚刚入行或者工作不久的产品新人更需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概念;做好时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这是属于你职位进阶路上不可或缺重要的一步、接下来,主要讲解自己在项目中总结的时间管理方式方法,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产品规划阶段、产品设计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测试阶段、二、产品规划阶段产品规划阶段属于战略层和范围层,需要依次进行市场调研、用户调研、产品规划、需求分析、需求管理。通过进行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会初步得到产品评估和分析盈利点;目的是为了能够得到用户、市场的反馈从而形成较为准确的需求。前面几个步骤做得越精细,需求管理便会更加地快捷、迅速、准确,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后续的产品设计、研发、测试。那如何在产品规划方面做得更如鱼得水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作为一个管理者,时间管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时间管理是一个需要加强学习的技能。能够进行时间管理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态度、能够自我激励、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致力于产品经理的Viper我认为工作中的时间管理需要以目标为出发点,有一个目标督促自己进行时间合理分配,推荐的是狭义的OKR工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即目标与关键结果)。何谓狭义的OKR工作法?就是对自己设定的OKR,对自己有一套‘战略目标’任务体系,明确目标并跟踪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推荐平台:Worktile)。OKR是一个需要极致聚焦目标并将目标的关键结果进行量化的一种方法,比如在做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设计一款针对【某某角色】以【某某角色】为主要服务对象的APP,那么关键性结果就是:需要通过调研获取N个有价值、真实可用的需求。OKR设定必须符合几个特征:有挑战性、目标不多于1个、设置3-4个能够衡量目标的关键结构、给每一个结构设置一个初始分值、有确定的截止期限;通过立足这种方式确定调研的目标,无论是调查问卷或者人工访谈,都可以应对游刃有余,且不会偏离主题,导致获取需求结果准确性提高。OKR强调的是我们的目标,根据目标所引发的一系列活动。进入需求管理阶段,就需要以目标和关键结果为导向OKR工作法为前提进行GTD(Getting Things Done)管理时间;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须记录下来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执行。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来自百度百科GTD管理时间方法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其中蕴藏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懂。工作中常用实现GTD的是‘番茄工作法’和‘四象限’工作方法(推荐APP:日事清)。四象限时间管理方法就是将事情分成了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强调的是为了实现目标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处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时间。一个好的方法是建立预约。建立了预约,自己的时间才不会被别人所占据,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并不是说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优先级不如重要但不紧急,如果存在重要且紧急,优先级肯定最高;重要但不紧急主要强调的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就会减少将来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番茄工作法为更细致的时间管理方法,强调的是提升工作效率从而获得满足感。每工作25分钟,可以休息10分钟;完成4个25分钟,可以休息20分钟;4个为一组,每个25分钟中间不可以间断,否则需要重新进行,有助于提升工作的专注性和高效性。在需求管理时,通过OKR确立目标,根据目标设定四象限组成元素,每一组细分出来的需求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专注、高效完成需求管理。简言之:工作中,通过OKR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导向,运用GTD时间管理方法,通过四象限管理事情,根据优先级的高低使用番茄工作法高效、专注地将事情迅速完成。真正工作之后,会发现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在公司学到的东西根本不够,更多的是需要根据现有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学习补充相关的产品知识,强调的是不要贪多,而在于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样可以加强记忆,积累经验。(例:公司是做电商平台的,工作之余你应该学和电商联系比较大,能够落实于实处的知识,既有助于积累经验,也有助于产品进阶;而不是今天看到OA流行就学OA,不能落实现有工作中,学习过程可能会思路很清晰,但是过段时间便会遗忘),我建议产品新人从一开始就能够接触一些时间管理相关的软能力,这样做事条理性越来越清晰,对于产品进阶也有很大的帮助。——致力于产品经理的Viper三、产品设计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输出产品需求文档(包含需求文档说明和原型两部分)、产品信息架构、产品解决方案。这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化散乱为规律、化应急为预测。懂得时间管理,懂得预测需求,否则便会疲于奔命。——致力于产品经理的Viper在项目繁多的需求中,如果没有一个时间管理的概念,便会很难推动项目的进行。在大的方面来说,一个项目总的时间是确定的,你不仅需要考虑产品经理的时间还需要给予UI、UE、开发、测试留出足够的时间。往小的方面说,需要给自己的需求定义优先级顺序,并根据四象限工作方法确定每一个象限的内容,立即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使用番茄工作法,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把时间留给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对于这一象限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每个阶段负责什么内容,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从而降低事情变成重要且紧急的可能性。优先级打分参考(针对B端产品)涉及公司战略和规划的相关需求(80-100)业务发展/收入增长的相关需求(60-80)降低成本的相关需求(40-60)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20-40)提升用户体验的相关需求(0-20)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规划、分析,已经了解用户的意图,进入产品阶段时,不要盲目地直接画原型或者写文档,应该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多种场景,先梳理每一部分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架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作者的习惯是先写需求文档然后再进行原型图的绘制,这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出来的,如果先做原型可能丢需求、逻辑甚至页面;所以在需求文档中先理清需求、逻辑、页面,减少重复性劳动,合理安排时间,最后输出高保真原型图(最起码保证原型不丢页面)。四、产品开发阶段工作过程中,产品经理经常会遇到本来需求评审说得清清楚楚,但是后面研发或者测试时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小型公司产生这种弊端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开发不看需求文档、不进行代码复查、测试也不看文档等。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产品经理对他们有一个整体时间的把握还有安排,当然开发的时间需要他们老大进行评估。开需求评审结束后,产品经理需要对文档进行重新整理,那么这段时间对开发来说:需要开发部门出具一份开发排期表,预期出现的BUG总数(主要为了增强他们的代码复查),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跟进;对于测试人员:会有一个时间管理的切入点,让他们同时根据新的需求文档,列一份没有测试结果的测试用例,当已经进入研发了,再对测试所列的测试用例评审,看看除些地方及时更正。对于没有一定规则的中小公司,需要在你熟悉环境之后,对于可能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推动项目。一切出发点都是为项目负责,为时间负责,合理的时间管理方案会让你轻松地徜徉在产品经理的海洋。——致力于产品经理的Viper五、产品测试阶段以下针对于身处中小型、开发流程需要优化公司的产品经理。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开发过程中对测试提出的测试用例(只包含需求部分,完整用例需要等待测试结束后)进行评审,增加时间安排的并行性;另一种就是测试阶段提升自己产品能力,培养潜在时间管理能力的一个方面:通过对BUG的掌握,知道自己开发部门整体实力,自己所缺少的发散性思维的考虑。了解自己开发部门的实力,便会让你对于需求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对于甲方所提的要求或者老板所提的要求有一个时间的判定;同时,开发所提的一些场景,自己当时可能没有考虑完全,这个时候不仅仅需要将该需求完整记录,并且还需要进行思维扩展,仔细考虑是否还有可能出现的场景。通过这样的锻炼和思考,会慢慢提升需求管理的能力和对时间把控的能力;六、总结上文主要讲述的多为项目中的一些时间管理,但是同样适用于个人!时间管理方法论:OKR工作法——GTD时间管理方法——四象限方法——番茄工作法时间管理重点在于六个字:目标、规划、坚持!时间管理强调的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主动让出;在具备比较优势的事情上,果断进入;不断降低自己在琐碎事务上的比较优势,让自己从事更有价值的事情。降低琐碎事务上比较优势在于有一个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确定长时间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目标,细分小阶段目标,具体到月、周、日、时,辅之时间管理方法论,对自己产品能力层次的进阶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有妙不可言的作用。由于时间紧迫,可能对于时间管理讲述并不是很全面;以后作者会细分产品经理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讲解,希望看到文章的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收获、评论区发布你的Idea,让我们共同进步!B端产品经理,曾经负责过海外产品的产品策划工作。本文由 @Vip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莫神于天

一点资讯央视大调查分享年轻人的精气神

3月7日晚间,国内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媒体民生调查活动——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腾讯、一点资讯等15家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为此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从兴趣爱好、行为动机、年龄差异、消费趋势等多维度发挥技术和数据优势洞悉国民精神风貌和经济生活。节目现场,一点资讯CEO李亚发布了《年轻人的精气神儿》主题大数据报告,从学习、工作、恋爱、家国情怀等多个维度对90后群体的生活、精神状态进行深入解读。李亚指出,通过对90后各相关维度数据洞察可以看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革命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是有个性、有追求、有梦想、有情怀、有理性、有责任的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据悉,这已经是一点资讯第三年与央视合作,以线上线下联合调查、联合分析、联合发布的模式多维度、多渠道深度参与大调查活动。以下为李亚观点精编整理:大家好,我是一点资讯李亚。今年,我们跟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推出了《年轻人的精气神儿》大数据报告,通过对一点资讯平台上90后群体的阅读行为大数据挖掘,以及线上线下大学生群体的问卷调研和校园访谈,来深入洞察新时代年轻群体的精神风貌。通过大数据,我们发现,“任性、无所谓、爱消费”等网络标签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整个报告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的发现。下面我们展开来看几组核心数据:1.首先针对90后人群的网络资讯消费,我们选择了点击率之外两个重要维度:分享率与收藏率。90后爱分享什么样的文章?通过对一点资讯平台上超过300多万个关键词频道的文章分享率的梳理,我们发现哲学、油画收藏这样的中长尾频道,其中的内容分享率是最高的。哲学体现了处于17-27岁的90后年轻人对于人生意义的真切关注与独立思考,油画收藏、滑雪、巴菲特、宠物猫等代表了他们对于文化艺术修养、户外运动、投资、生活趣味等的丰富多元的追求,也体现出在一个网络化社会化的时代,年轻人对社交平台上自我形象打造、自我身份发展的重视;2.看完社交分享数据,再看看个体收藏数据,这是一点资讯平台上文章收藏率最高的一些频道,包括背单词、时间管理、心理学、办公软件等知识、工具类内容,和古诗词欣赏这样代表传统文化与审美修养的内容,体现了年轻人利用网络资讯帮助知识技能更新、终身学习、自我迭代的意识与行为,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有着强烈的内驱力。而其中思维导图这一频道,更体现出90后成长过程中,图片、动漫、视频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形式,开始在人的认知思维方式上产生区别于70后、80后的独特性;3.来看看90后大学生的学业观和择业观,很多人认为90后任性、放飞自我,结果显示“学业和工作”作为人生选择中的重要两步,个性化的兴趣爱好是他们选择学业学科的首要标准,但在面临职业与工作选择时,把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放在首位,非常理性务实;4.对于业余时间的分配,在看电影、听音乐这样的娱乐消遣之上,阅读排在首位,社团活动、运动健身、做公益、看动漫、摄影、绘画、看展览、看话剧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呈现出年轻人对于个体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平衡追求;5.看看9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并不是某些网络舆论描述的感觉、颜值、经济条件优先,而是最注重有家庭观念、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三观一致,刚才吴晓波老师提到在80年代一块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就能搞定爱情婚姻,而现在经济条件居然排在最后,怎么来理解这种变化?我想是因为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有了极大提升,而颜值也应该越来越能依靠技术创新被搞定,或者至少真假难辨,于是对于爱情婚姻影响长远的精神、心灵、与价值观的默契因素,变得最重要了;6.90后的大学生在乎什么?在生活中的优先级方面,不是个人兴趣,而是家人放在首位,家庭幸福是人生意义最重要的指标,以工作所代表的对事业和自我实现的追求,紧随其后,这两者都体现出责任意识;7.最后一组数据,90后具有怎样的家国情怀?娱乐八卦之外,他们还关注什么样的社会热点?我们发现,对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军人、中国文化、社会参与等热点时事与公共话题,他们以文字、表情包、视频、自媒体等形式积极地参与表达。例如去年夏天《战狼》电影热映时引发的讨论,参与度最高的就是90后。我想这体现出90后对于影响自身命运的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公平正义公共话题的高度关切和期望,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总体成果和发展路径的认同,以及对伴随他们成长过程中,日渐崛起的中国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亲身感受,体现出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以上,通过对90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恋爱、家国情怀等维度的数据洞察,我们看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网络技术革命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是有个性、有追求、有梦想、有情怀、有理性、有责任的一代,他们作为新时代中的新生代,努力追求更平衡更充分的个人发展与美好生活,并对国家未来和社会共同体的建设高度关切和积极参与,他们是充满希望的一代!谢谢大家!

满月酒

调查发现超九成白领有焦虑情绪,“最扎心”的是工资

白领们生活状态如何?是佛系还是焦虑?日前,智联招聘对28270名职场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布了《2018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九成以上白领有焦虑情绪,源自“又穷又迷茫”;七成白领薪资不理想,渴望通过跳槽改变现状。7成白领午餐花费20元以内,金融和传媒行业伙食较好民以食为天,白领们也不例外,午休时间是白领人群的中场休息时间,午餐也决定着下午的能量续航。调研数据显示,近7成白领午餐平均消费都在20元以内,以当前的消费环境,不管是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20元的消费可能是一碗面,一份盒饭或者是一个三明治,白领们午餐支出普遍拮据。其中,在午餐花费这个选项当中,金融行业、文化/传媒/娱乐/体育这两个行业白领午餐消费较高,伙食相较其他行业要好一些,这两个行业薪酬较高,且工作地点多集中在城市核心地带,他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情调的追求也都比较执着,因此在午餐消费水平上也高于其他行业。近七成白领对健康有自信,熬夜不锻炼成健康杀手保温杯配枸杞的梗也重新燃起了白领们的养生热情,生活压力导致的健康透支也让年轻人对于身体状况更加在意。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总计7成白领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整体乐观。也有25.9%的白领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类人群应该及时改善健康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在认为自己有健康问题的白领人群中,认为造成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工作时间虽然固定,但很少锻炼”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习惯性熬夜”。以上因素主要取决于生活习惯,虽然人们都知道早睡多锻炼是养生常识,但从调研数据来看,能够做到的却很少。缺少锻炼习惯及习惯性晚睡等坏习惯应该及时更正,尽量不要任性挥霍健康。除此之外,还有17.1%的白领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出差”这一不可抗力而牺牲健康。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等因素让不少白领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工作强度超负荷,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首先要进行自我审视,是否可以通过时间管理优化工作效率,或提升自己的技能来缓释压力;其次要评估当前的工作收获与付出是否对等,重新考虑职业选择。九成以上白领有焦虑情绪,“又穷又迷茫”近几年,焦虑情绪成为白领关注的焦点。这在本次调研中印证了这一情绪的普遍性。职场白领中有94.9%的白领都有焦虑情绪,已经成为生活中如影随形的日常。其中,占比最高的选项为“薪水低,无法满足品质生活的需要”、“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分别为29.9%和27.9%。简单概括就是“又穷又迷茫”。综合来看也不难理解,一方面白领们普遍认为工资不够花,另一方面却不知道如何通过职业规划获得更多报酬,从而改变现状,穷和迷茫两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导致白领焦虑,有的是因为工作忙,有的则着急脱单,还有一些白领因为房贷、车贷,父母养老问题以及子女教育问题而焦虑,这些问题从整体上看也大部分与经济条件有关,其次是养老及教育资源的条件决定的。有意思的是,虽然时刻处于焦虑状态,却依然躲不开那些扎心的瞬间,智能手机让白领们每天接触信息的密度大幅提升,这其中不乏一些戳到痛处的内容。调研数据显示,最让白领焦虑的新闻类型是“全国各城市平均薪资又来扎心了”这一大类,而“00后已经开公司了”、“房租又要上涨了”、“95后都当妈了”等类型的新闻对焦虑的作用次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周国芳)

幽助

日本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远程办公时长超过公司上班

日本共同社24日消息,日本工会总联合会在网上对全国1000人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因新冠疫情在家中或其它地方远程办公的受访者中,约52%的人表示工作时长超过在公司上班,还有很多人即使加班也未能向公司申报。这一调查于6月上旬展开,对象为4月以后开展远程办公的18-65岁的工作人员。日本工会总联合会会长神津里季生指出:“劳资双方应切实沟通,尽快推进制定远程办公规则的工作。”调查表明,在作为加班费支付对象的规定时间以外及节假日工作的人约占总数的38%,其中约65%的人没有申报。未申报的理由中,最多的是“处于难以申报的氛围”,之后依次为“没有进行时间管理”及“觉得不申报也行”。关于上网费及手机费等远程办公产生的费用,约66%的人表示由自己负担。仅20%的人回答有补助。对于远程办公的优点,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因为不用通勤,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而在缺点方面,约45%的人认为“工作时间与其他时间难以区分”,还有38%的人认为“与上司和同事缺乏沟通”。此外,家里有高中生以下子女的受访者中,约70%的人感觉远程办公存在难度。尤其是家中有学龄前儿童的受访者,由于必须照顾孩子或陪玩,不少人感到很难。

博士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举办亲子关系调查实践活动

为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把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呼吁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保护工作。4月5日下午,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七年级二班同学,利用清明小假期时间,开展了“我爱石家庄”亲子关系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七(2)班的亲子关系调查实践活动是同学们在进行了寒假选题、问卷设计、在线调查等活动之后,又一次深入实地进行的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走进世纪公园,认真调研访问、填写调查问卷。石外教育集团 供图调查问卷分学生和父母两个版本,希望通过这两份问卷可以了解双方的想法,让实践的结果真实有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争吵和矛盾,而从争吵的原因来看,占比最大的四项是时间管理、电子产品使用、态度和学习成绩。在孩子看来,使他们和父母产生分歧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也是电子产品的使用。由此可见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学习对孩子和父母存在着双向的阻碍,成为青少年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一大导火索。如何有效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应该引起父母、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孩子们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石外教育集团 供图接下来,七(2)班的同学们将结合线上线下三千多份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记录,对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归纳,更深入了解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原因,找到矛盾的根源,帮助孩子与父母之间解除隔阂,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合影留念。石外教育集团 供图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和同学们纷纷表示,了解到来自家长、老师和孩子不同方面的声音,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们表示学会了解父母的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今后会主动和父母沟通,帮助父母分担家庭事务,以实际行动感谢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家长们表示要科学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孩子,除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呼吁倡导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特殊保护的社会理念,共同营造关心、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此予宅也

你还在调研培训需求么?

提到培训需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咱们组织一个调研吧。于是我们有了很多场景下的调研活动。比如每年年底的时候会组织下一年的培训需求调研,一个新的项目启动时会有项目前的调研,还有会有针对整体组织的敬业度、满意度等等。针对不同的场景、主题,以及精确度要求的不同,在调研方法方式上有很多种选择,比如观察法、测试、绩效分析法、访谈、引导工作坊、调查问卷、焦点小组等等。但是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年,同时很多项目都有共性的内容,比如心态、执行力、时间管理等等,这些万年高频需求到底是真的需要还是哪里出了问题?曾经有一家公司每一年都会给员工将一门课,叫阳光心态,希望通过课程给大家传递一些阳光心态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但是讲了这么多年,每年的年度培训需求调研,依然会遇到这样的要求,从高层管理到基层管理都希望能够给员工讲讲阳光心态。这给了我一个思考:为什么有些需求总是重复性的出现,这个需求是真的么?我们的调研有效么?如果不调研我们还能做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需求和调研之间的关系。 1)需求是调研出来的?相信大家都认同需求是培训项目开始的第一步,只有清晰地把握住了需求,我们的才能找到对应的培养方案、计划。所以我们在组织培训、实施培训项目之前要理清业务部门的真实需求。很多咨询公司在介入企业咨询项目的时候会开展需求调研,从组织角度、受众角度和项目实施的角度来收集信息,通过分析、输出调研报告,为项目设计和实施做好前期的准备。一般整个流程下来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而企业内部的调研,年度的会面向各个层级进行抽样或者覆盖到全体员工,项目制的则面向项目人员开展调研。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声势浩大的调研其实本质上周期长,投入大,做一两次好像还有效,但是如果经常如此,或者每年如此,对于员工和业务部门是一种负担。此外现在的调研,都是小范围的、抽样的、结构访谈式的。首先你问的很有针对性,这就限制了对需求的探索范围。然后一般回答的人答的也很随意,多数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就使得你调研的东西,实际价值很低,极有可能每年的核心问题都会集中在少数几个方面,而对新的需求都没有思考,这进一步限制了对需求的发掘。需求不是调研就能抓到的。张小龙在谈产品需求的时候说:“需求来自于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来自调研、分析、讨论或竞争对手“。无论是企业内部人员开展调研,还是咨询公司的调研活动,本质上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全面了解你的客户、你的用户。调研是了解需求的一种方法,如果你是新手,通过调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员工现状,获得工作的内容。但是作为企业内部老员工而言,高频次的使用可能会降低调研的效用,同时劳民伤财。作为企业内训人员,如果不用大规模的调研,还有什么方法能更了解你的培训对象呢?2)三步让你贴近业务需求STEP1感同身受在很多企业,还有比如“上前线”的活动,号召不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了解与配合,会让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去到另一个部门去做他们的工作。正如俗话说:说一万遍不如做一次。去经历他们所经历,去感受他们所感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培训对象。同时这些经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岗位的标杆在哪里,知道员工还有什么差距。相信大家都知道,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就是需求。所以,贴近培训需求,从做他在做的事情,体会他的经历开始。STEP2观察行为及意刚入职场的时候,进入一家企业,我们工作的前3个月的被放到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轮岗,从电销、面销、客服、测试、产品、研发、市场、美工、文案等等,去体验他们的工作内容,同时在师傅的指导下来修订岗位说明书。在三个月的轮岗制后,基本新人就能够了解到公司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日常流程,这些会帮助到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每个岗位。那个时候,我是体验者,同时我也是旁观者,我通过经历,来深入了解不同岗位的行为,已经这些行为背后代表的意义。但是我们发现培训需求的探索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员工是动态的、业务也有新的变化,要在这种变化之中找到贴合业务的需求,就要求作为培训管理者的我们能够关注我们的用户,了解他们的变化。比如在日常中,我们可以通过参与业务部门的会议、定期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掌握他们的动态,抓住变化背后的潜在需求。STEP3统计分析与验到这里,你可能发现产品知识强化,业务技能提升等等需求,但如果要启动一个项目,仅仅是感觉还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严谨的培训项目,我们还需要数据,这个时候就到了调研来发挥它的作用了。这个时候,我们的需求调研就是一个更精准,更聚焦的活动,对于业务部门而言,这是一个具体而且更容易回答的问题,而对培训管理者而言,调研则变成一个轻量化的活动。贴近业务需求的培训是从体验中了解他们,从关注中抓住变化,通过统计分析更聚焦地验证。从了解你的培训对象开始你的培训吧~本文由培训爱好者原创,欢迎关注,一起让学习变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