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还可以报名+深圳大学2020博士招生还可以报名+考博经验猖狂妄行

还可以报名+深圳大学2020博士招生还可以报名+考博经验

深圳大学关于延长建筑学专业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第三轮)报名时间的公告各位考生:考博公众号/学之恒考博天地建筑学专业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第三轮)原计划于2020年6月28日截止报名。按招生工作细则规定,学科点须“按一定的差额复试比例”确定复试名单,由于目前符合资格的考生报名人数达不到差额复试的要求,现延长该专业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第三轮)的报名时间,报名、缴费及材料提交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5日。具体报名条件及要求,请查看《2020年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第三轮)》。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7月2日工作3年后,毅然选择了考博(全日制),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初试、复试,终于有结果了,录取了,总算是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录取结果,算起来今天是第3天,终于抽时间坐下来,记录一下整个考博的历程,和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因为之前也在站里看到了其他同道分享的心得体会,并或多或少受益于此,所以希望能薪火相传,为更多想选择考博的同道提供微博的帮助。考博一定要有计划地去准备。我是于2018年9月份开始准备考试,报考的是南方医科大学(也是我硕士就读的学校)。首先说下英语:在这里提醒大家,考博一定要提前准备,尤其是英语(我考的是医学统考英语),词汇量绝对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原因,考博的词汇量其实还挺大的,尤其是对于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纵然也有已经考上的人说考博只准备了2个月,但我想说,这样幸运又能力强的人可能不是很多。对于大部分人,英语想走捷径并不是容易的事。整个考博过程大概花了一半的精力在英语上面,尤其是词汇和听力,我也是在这两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最终也拿到了70几分的成绩。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从12月份差不多开始复习这两门,专业基础花了剩下一半精力和时间的60-70%,专业课复习用的时间最短,因为一直在临床,日常都会接触相关知识。事实证明,这样的时间分配还算合理,最终两门成绩也没差多少。在上面的学习计划帮助下,顺利进入复试。对于复试有几点看法跟大家分享:第一,成绩出来后,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南方医的导师人都不错,如果不想要你,会直接告诉你,这样就有时间赶紧联系调剂的导师。第二,复试的笔试和面试还是要好好准备的,尽管很多导师在复试前基本都有理想的学生选择了,但是不排除会有意外(跟我一起复试的一个女生,已经被她报考的导师拒绝了,但是没有合适的调剂导师,毅然去参加了复试,和她一起的同样被导师拒绝的一个女生初试成绩比她高,也参加了面试,结局是第一个女生被复试组的一个突然多了一个名额的老师录取了,因为她复试的表现很不错,把第二个女生PK掉了,虽然这有点像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但前提是你表现得不错,不然会是另外一个幸运的人了。)第三,尽量多的跟一起进复试的学生交流,及时获取调剂信息,面试的时候,我们一起有2个学生连个人简历都没有带,因为其他人都在学校复试的一个群里,里面有通知复试的具体事项和调剂事项,体检事项,都是通过联系导师和认识的同学相互获得了加入该群的信息。第三, 每个导师都会喜欢有心的学生,硕士经历,文章很重要,但是个人与导师的沟通,表现也同样重要,一定要真诚,面试时回答问题不要含糊不清。最后,希望这些许经验能给未来的博士们提供些许的帮助,如果决定了考博,一定不要悲观,纵然这确实是一个对你来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不要过于乐观,没有付出和努力,很难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考博没有捷径,也没有那么多幸运,如果说有的话,前提是你经过无数奋战至午夜的决心和毅力赢得了幸运的光顾。

满月酒

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

我们都知道当前很多院校招收博士都采用申请考核制。相对于传统的考试制,申请考核制下普通院校的学子除非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不然在现有的申请考核制下很难进入复试阶段,更别说顺利考取名校了。当然其中的重要因素为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本硕院校进行了限制,如要求985、211、双一流院校;部分是对非名校学子的科研成果、专业课提出了特殊要求,如要求非名校得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部分是很多学子之前没有注意提升英语六级的成绩,而报名时只能仰天长叹,毕竟那时候只追求过六级,而没有考虑到当下不少院校要求六级500分以上。其实除了上述申请考核制带来的困境之外,经过观察我们还发现不少学子面临如下难题:1.很难找到合适教授出具推荐信可能对于名校学子来说,找教授出具推荐信并非难题,但是在很多普通院校的教授人数有限,更别说报考学科下的教授了。另外对于很多普通学子来说,其往往一次考不上,已经离开校园,如果平时没有注意与老师搞好关系,加强联系,那么出具推荐信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2.不知道如何联系导师现在诸如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规定报考前请与导师联系并征得导师同意。因此相比之前,很多考生面临着更尴尬的局面,即自己根本无法满足报名要求。不少人其实报名之前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跟哪位导师,毕竟在当前很多学子除了超级知名的博导,其他外校博导了解的非常少。3.普通招生规模正在快速缩少以下我们以部分刚公布的招生计划为例,简单分析以下当前的形势。当前博士的招生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4种。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其实当下直博生的招生名额以及很多了。上海财经大学规定,全校直博生指导性计划为50名左右,各二级学院相关专业直博生的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学院招生计划的20%。厦门大学正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扩大直博生招生专业和数量,并提高直博生的相关待遇。中国科学院大学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我们观察到2所博士招生人数较多的高校:浙江大学与北京大学,其留给普通学子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以下为浙江大学部分学院的招生计划: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收普通博士生25%左右,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招收统考入学博士生10%左右,招生方式试行“申请-考核”制。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有直博生、硕博连读生、统招博士生(普博生)等三种类型,招收普博生占总名额的20%左右,普博生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招收普通博士生占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的20%左右,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预计录取免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占总招生人数的90%左右。具体将视生源情况调整。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收普博生12%左右,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浙江大学化学系预计录取免试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占总招生人数的85%左右,具体将视生源情况调整。本专业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以下为北京大学部分学院的招生计划: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3人,其中推免10人!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82人,其中推免128人!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拟招生31人,其中推免14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5人,其中推免7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年博士拟招生58人,其中推免20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20人,其中推免10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2020年博士拟招生34人,其中推免5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42人,其中推免9人!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29人,其中推免24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59人,其中推免143人!北京大学工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37人,其中推免114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45人,其中推免38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0人,其中推免8人!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49人,其中硕博连读生约12名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8人,其中推免2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40人,其中推免30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27人,其中推免12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58人,其中推免38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28人,其中推免17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86人,其中推免30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51人,其中推免3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21人,其中硕博连读0-5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99人,其中推免99人!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99人,其中推免60人!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67人,其中推免52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98人,其中推免185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52人,其中推免32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年博士拟招生145人,其中推免138人!通过上面的招生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供普通学子报考的招生名额可能不到总招生名额的百分之20。具体到某一专业可能招生名额仅剩下1-3人。这样的招生名额对于普通学子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进入面试环节的。毕竟大部分院校都采用申请考核制了,如果一个专业招生2人,那么最多6人进入面试,而报名人数往往为20-100人。4.没有掌握第二外语我们观察到当前相当比例的名校博士都掌握第二外语,这样其在竞争中就处于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当下名校学子出国留学的比例增高。而普通学子往往被蹩脚的英语学习给困住,当发现自己的劣势时已经处于考博的关键时期。5.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学术训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普通学子的学术训练是零乱不成系统的,往往投入时间多,产出少,这也成为导师担忧其未来能否正常毕业的重要因素。6.没有课题研究经验通过观察各大课题公示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普通院校的导师课题很少,那么学生的参与机会就更少了,这样其在写自己的研究计划以及列举自己的科研经历时就显得非常少,非常没有底气。以上是我们就当下普通学子考博可能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的简单归纳,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尽早补上自己的不足。

缝衣浅带

考研丶读博,每一位本科生的愿望!然而,读博想要毕业并不简单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大学毕业考研,考研后读博,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有些学生有着自己清晰的求学目标,也有的学生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读研考博,然而,有一个现实是存在的:读博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本科和硕士毕业也许稍加努力便可实现,然而读博,也许你并不能毕业。近日,国内名校清华大学某学院发布了两份通知,通知内是关于学校对两名博士生的退学处理意见。文中称,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丶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的,拟予以其退学处理。由于难以联系到学生,无法直接送达本通知,学校只好特予公告送达。近年来,对大学及其以上学历学生加大毕业难度的话题一直不断,对学位授予的管理也更加严格。还记得2018年教育部门的一系列严格要求吗?2018年6月中旬,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随即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合理“增负”,增加了大学本科课程难度,并取消了“清考”制度。紧接着,教育部门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这其中重点指出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位授予管理,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那么,问题来了,何谓分流?分流,其实就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进行考核丶筛选丶分流和淘汰。分流一般在博士的中期考核后进行。从各大高校的具体实践来看,分流一般有三种结果:直接退出;向较高一级分流培养(比如硕转博);向较低一级分流培养(比如博转硕)。而这种举措在国内各大高校都有实施,例如:深圳大学研究生院2018年,该校结业的博士丶硕士共38人,单科及格但有75分之下者有1529人,而132名退学学生中有74%是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而退学。除此之外的合肥工业大学也对未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的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在人们看来,能考研读博的往往都是优秀的学生,为什么到了研究生院,这些优秀的学生有一些却毕不了业呢?专业论文难度大了解读博的人一般都清楚,读博毕不了业还是个别现象,然而,延期毕业是非常普遍的。5丶6年,甚至7丶8年毕业的博士生不是少数!因为读博期间的压力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博士课程学分一般博一博二便可以修完,但是之后的论文却卡住了不少人,因为它是博士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然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不像本科阶段不需要发表,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并且需要在期刊发表,难度是非常的大,只有非常的努力,才会顺利毕业。目标太低相比博士论文的难度,一部分博士生的学习态度则是成了一个问题,网友@一条彩虹:“毕不了业的是我老公,我跟他都是某高校教师,他考的本校的在职博士,混了8年,一篇文章没有,混到被清退的下场,也算是个奇葩了。”在研究生院不乏这样一些学生,他们读研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不停的学习参加升级考试,直到最后发现了迷茫,此时有没有较高的求学目标,于是松懈了下来,最终与博士学位失之交臂。还有一些博士生只求一纸的学历,这部分学生想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耗费最少的精力获得博士学位,并以此为目标。殊不知这样的态度导致的后果不言而喻,那便是毕不了业。

子舆

迎风奔跑,逆光飞翔:我的考博之路

从开始备考,到收到深圳大学的拟录取消息、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考博之路漫长而艰难。不同于考硕士研究生,认准了一个学校,有参考书目可供复习、有考友互相激励,考博更像是一个人的战争,曾几何时,我像是进入了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参考书目,没有考友,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张灯结彩”,“奋笔疾书”。如今要谈考博经验,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坚持。在谈详细的经验之前,先说一说我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绩,目的是让大家在报考的过程中都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在读研期间发表了正规的(不收费)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一篇CSSCI期刊,主持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一项,拿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以及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学业成绩排名在文学院为第一名。一、熟悉博士招生流程,选好合适自己的学校考博的第一步,就是熟悉考博流程,选好学校,考博不同于考研,在学校选择和报考上不受限制,如果你愿意,可以报考很多所学校。这也造成了前文我所说的很容易进入“无物之阵”,目标是不固定的,时常会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茫然失措,也凸显了选学校的重要性。我从去年6月份就开始选学校,找到校友会高校排名,基本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博士点的都集中在全国100强,我一个个进入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了解往年的招生与导师信息。这一关是枯燥的,要面对无数招生简章与数据,我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一些学校的招生政策,一遍遍对比、分析,最终淘汰那些不适合我报考的学校,再进行筛选。所谓适合,总是相对而言,在考博前,我请教过往年考博成功的师兄,他建议我尽可能的多报学校,东边不亮西边亮,而且要拉开层次,上中下三档都要有,实际上我也是这么做的。国内的博士招生,大多数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招考,一种是申请考核制,就现在的实际情形来看,申请考核制是一种趋势。也就意味着导师掌握着更多的选择权,但也有很多学校的申请考核制跟普通招考没有大的区别,审核的过程中只是审核一些最常规的材料,没有怎么筛选考生,然后组织进行笔试面试。有的学校申请考核是实实在在的淘汰制,会量化很多标准,比入审核时考生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毕业论文质量,会有细化的加分制,在第一关就淘汰没有优势的考生。因此,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政策很重要。由于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硕士考研的时候就是栽在英语上,读研期间也始终没能过了英语六级,所以考博选学校的时候英语成了我重点考虑的对象。有很多学校申请考核需要考生通过英语六级,比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大、浙江大学,最终对于这些学校我只能眼睁睁地放弃,所以说英语很重要,选“合适”自己的学校更重要。经过无数次的熬夜,我决定先从最早组织招生考试且不需要英语六级的学校开始,我先报了清华大学、深圳大学,清华是九月份出审核结果,我在家一直待到了九月份,当时家人对我还抱有希望,无奈最终没有进入复试,进入复试的是清华本校的一名研究生。我带着失落与羞愧回到了学校,紧接着我报的第二个学校是深圳大学,它在12月底组织考试,也是采取申请考核制。在学校经过漫长的复习,我收到了深大复试的通知,于此同时,我又报了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大,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二、备考:一场漫长的战役选好了学校,其次就是联系导师,联系导师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在每年的8、9月份刚好,最好要对导师有所了解,比如要看一两本导师的专著。我在联系导师的时候基本都是给导师写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表达想要报考的意愿,剩下的就是等待老师的回复。在征得老师的同意之后,才可以确定报考这个学校,因为有很多导师心目中已经有心仪的学生,如果他不建议报考,就不用在这所学校上花费精力了。联系好导师,剩下的就是一心备考,对于文学类专业的考生而言,我一直认为所谓“备考”并没有确切的世间起始点,我本科所读过的书,研究生期间研读的理论,都形塑着现在的我,我的思想、观念,是一步步形成的,在时间上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因此,对于考博而言,功在平时。面对应试,我还是悉心为自己准备了几本认真研读的书,其实也是通用的专业教材,比如钱理群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此外还看了相关的文艺学、古代文学、西方文学史的书。因为是兴趣所在,读起来也津津有味,这期间也看了我感兴趣的小说,“杂七杂八”的书,不一而足。对于考博备考而言,不能轻视基础教材,要再回过头来研读教材,跟考研时相比,依然会有很多知识盲点和收获。对于英语成绩不好的人,英语的复习至关重要,要不断地刷题,背作文,背口语模版,由于我对英语始终不感兴趣,在英语上吃了大亏。备考过程漫长而艰辛,看着身边同学工作有了着落,会产生自我怀疑和畏惧,万一自己没考上,到头来又该怎么面对家人和自己?加上今年疫情的原因,所有学校都推迟了招生进程,战线拉得更长,又要面对硕士毕业的问题,因此,坚定的内心很重要,要不断的安慰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生活就是不断地闯关,要一关一关的过,一步难,一步佳。三、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笔试、面试2019年的12月底,我去深圳大学参加复试,深大博士招生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是大综合,中国语言文学里的专业都会考到,我平时看的书比较多,且杂,在笔试时我感觉还不错,考题我都比较熟悉,一直奋笔疾书到最后一刻。但英语再次成了我的拦路虎,英语考了英译汉,阅读、写作,感觉每一项都很糟糕。第二天出了面试结果,我进入了面试,面试那天有七八个老师,文学院所有博士生导师都去了,还有文学院的院长,我进去之后,我报考的导师让我介绍一下自己。自我介绍很重要,要事先准备好,掌握主导权。我报考的导师人很好,很和蔼,从我的自我介绍里引申出几个专业问题,诸如让我谈谈周作人的人性观与沈从文的人性观有哪些不同,我答得还算不错,语言组织的比较流畅。后来坐在导师旁边的一位文艺学老师,看到我的简历中有提到萨特的《恶心》,就问我怎么看待萨特在《恶心》中传达出的哲学观,我讲了挺长一段时间,老师们面带微笑,气氛挺好。接着就是英语口试,老师提了一个很长的问题(浓缩起来就是谈一谈你读过的一本西方学术著作),当时气氛一度尴尬,我没听懂问题,老师重复了几遍我才明白,磕磕绊绊说了几句,最后面试结束。过了几天出了录取结果,深大文学院第一轮招生的名额很少,就四个人,我落选了,当时内心沮丧到了极点,一度怀疑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9月的时候,我带着清华复试落选的消息灰溜溜地从家里返回学校,2020年1月初,我又带着深大落选的消息颓唐地从学校返回家中。随即而来的是席卷全国的新冠疫情,我被禁足家中。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家单元楼出现一例确诊病例,在家中关了整整一个月。这段时间,我没法安心复习,家里有两个小外甥每天吵吵闹闹,加上要修改硕士毕业论文,我的日子异常艰难,甚至动摇过、放弃过,我查找往年考公、考编的信息,想给自己多一条路。最终,在四月初,我收到了深圳大学第二轮补录取的消息,深大在第一轮录取之后,教育部会有具体的招生名额,学校各个学院的招生名额也会有调整,因此又补录了三四个。我当时异常兴奋,因为确实打心眼里喜欢深大,喜欢它秀美的环境,导师人也超级好,而且给博士生的奖助学金很多。我当时已经定下了读深大的决定。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收到了上海师大,南京师大,首都师大,陕西师大,暨南大学、广西师大的复试消息,这些学校我都一一拒绝了,给报考的导师写了一封致歉信,报考的导师都很大度,表示理解。唯有南大,我想打算试一试,因为它没有英语笔试、口试。南大的竞争异常激烈,笔试在六月中旬,线上,在这之间,因为情感上想去读深大,加上毕业论文需要完善,基本上没有准备南大的复试,也没有怎么看书。笔试那天状态还不错,题目五选一,我选择了第一题“十七年文学与前后一段时期文学之间的联系”。两个小时的考试,我的手在键盘上基本没停止,洋洋洒洒写了大概有四千多字,这段时期的文学我相对比较了解,所以能表述的话也很多。不久,出了笔试成绩,跟我竞争同一个导师的考友中,我笔试第一名,这让我看到了希望,紧接着是面试,时间安排在7月6号,正好跟我硕士论文答辩同一天,同一时段,当时挺担心,恰好南大那边我面试排在第一,我跟硕士导师说明情况,他让我安心面试,面试之后再参加答辩。面试也是线上,第一个就是我,当时南大那边设备可能没调好,声音比较小,我报考的导师坐在了设备前,提高了声音问我问题,我面试表现得不是很好,语言组织不流畅,有磕绊的地方。最终我的总成绩在同一导师的考友中排第三,我释然了,以为彻底与南大无缘,放榜那天,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我惊喜万分,后来我翻看了往年的数据,我报的导师往年经常招2到3人,我,入选了。回顾自己的考博之路,从研一开始就决心考博,所以认真对待每一篇课程论文,写好之后反复修改,在经过一次次的投稿、拒稿的“磨难”后,它们终于都被录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都有各异的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并通过行动赋予它价值。迎风奔跑,逆光飞翔。来源:freekaobo.com 作者:天涯倦客

30多所高校清退1300多名研究生,博士读15年过期,20万年薪不简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有33名未联系到的拟作退学处理的博士生名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超过1300名硕博毕业生,清退原因多为已超过最长学习年限、未报到入学、申请退学等多个方面。清退的大学,不乏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名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违反相关条例的学生,可以做清退处理。博士意味着高薪,但根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出,2019年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率为40%,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无法如期毕业。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在采访中总结道:许多人盲目跟风考研考博,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不合适。近年来,报道出某某博士获得高薪的新闻,例如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对于许多人而言,考研考博只是逃避毕业找工作的焦虑,从未真正剖析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读研读博是一件枯燥且孤独的事,年薪20W以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01网上有个高浏览量的求助帖,“博士读到一半决定跑路了,丢人吗?”2020年是这个网友博士生涯的第二年,但他决定读完这个学期就退学,退学原因归结为两点,学无所成,对毕业后的去向感到迷茫。不仅是他,国内多所高校存在“过期博士”生,最高年限长达十五年,读着读着,人“没了”。而据中商数据提供的信息,博士生招生自2009年到2016年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16年开始,每年以增长1万余人的速度急剧上升。大约每1000个本科生中,就有5人申请读博。社会上返校读博的人不在少数,正在读博的人为何不坚持到毕业?我国博士毕业生的平均年龄是33.17岁,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已组建家庭,需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且读博不像普通人想的一样,可以一心做研究,写论文。大多数人读博的经历是这样的,到导师家里打杂、干私活、做研究范畴外的项目,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与本身研究方向并无关系。昆山一所高校爆出21岁的仇学金帮老师搬家,在车厢内死亡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帮老师做家务这件事上,有知名高校副教授表示,在读博的时候,他也帮导师干过不少私活。对于读博士的人而言,跟导师相处也是极大的心理负担,害怕关系不好,被延迟毕业。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擅长与导师交流。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中途放弃读博。02关于博士毕业后的去向和就业。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可以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升学、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四种类型。但如今,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均要求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因此有相当比例的博士毕业生在国内或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除进入党政机关和留职高校外。企业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另一个主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近两成(18.34%)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各类企业工作,但博士生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企业。国企相对低薪,据在某国企工作的博士生表示,刚入职时的薪资仅为8000,与985、211的本科毕业生相差无几。更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华为、百度、中兴等大型公司。相对于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百度、腾讯等公司也有自己的人才招揽计划。在博士毕业去向中,也有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哈佛大学博士,原南大副教授罗林姣担任深圳某街道副主任,杭州一街道办招聘的八人全为清华北大硕士,甚至还有地球物理博士。街道办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负责辖区内社会治安治理,矛盾调解,依照规定管理外来人员。看上去高中毕业就可以胜任,与所学专业知识关系不大。相比各大Top公司的待遇,街道办的薪资更是毫无吸引力。03根据薪酬网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连续多年跟踪调研,中国地区主要的一线二线城市,毕业生的起薪点,国有企业为8329元,外商独资企业为11148元,外商合资企业为10508元,民营企业为8963元。毕业后拿到百万年薪的博士生在少数,即便在一二线城市,大部分人也是1万月薪起步,年薪不足20万元。按入学年份来算,如今在读的博士生主体年龄为九零后。知乎上有一个热点,90后的真实平均薪资到底是多少?在各大行业中,根据文化水平的不同,薪幅在4000~6000元的人占据大多数。在BOSS直聘发布的《2020年Q2人才吸引力报告》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国平均招聘薪资为7879元,2020年90后平均期望薪资仅为7310元。月薪破万的人中,大部分人收入结构为薪资+副业,斜杠青年现象普遍。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文件,明确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多样化自主就业,做兼职的人明显比去年增多,靠主业收入过万的人,仅在少数。

宁于祸福

博士入职腾讯年薪60万,却辞职去大学教书,晒出收入众人:羡慕

一个人通过高考、研究生考试、读研、考博、读博这一系列考验之后成为一个博士毕业的人才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学习花费的精力财力都是很大的,那么博士毕业后是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呢?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博士入职腾讯年薪六十万,却辞职去大学教书,晒出收入众人表示好羡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位网友在职场论坛上发帖说自己有一个学长在博士毕业之后就去了腾讯工作,年薪六十万。但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就找了一个郑州的大学,面试上了大学老师的工作,月薪一万,于是立刻从腾讯辞职了。这位网友表示非常不理解,如果是自己,完全割舍不掉腾讯的高薪和充满机会的大城市——深圳。但学长说996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非常无趣和枯燥。他更想要学校这种单纯的环境,过着比较悠闲的生活,节奏慢一点,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美。虽然深圳好,但在腾讯不知道打拼几年才能有自己的一套小房子,更何况还面临着被裁员的命运。他在郑州有房子,老师又是体制内,福利也好,再好不过了。网友们看到这个帖子纷纷展开了讨论。有网友表示这样的生活太令人向往了,毕竟一万块钱还没有买房负担已经非常足够了,在这之外工作又轻松,更何况当大学老师还会有一些额外的收入,生活非常完美。也有网友表示在腾讯996可以说是在用健康换钱,虽然钱是赚到了,但身体也出问题了,又要拿钱去治病,何必呢?当大学老师这个工作太让人眼馋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白色蛙

曾仕强教授:除了当教授以外都没有必要去读博士

图片来源于全网侵权必删一般来说读书读到博士毕业可谓读到了顶点,就算从6岁开始入学,中间不停毕业也要27岁了,如果平均寿命按80岁计算的话也已经用去了一生当中最宝贵的三分之一时间。在这人生当中最好的年华里,选择读博更像一种苦行僧般的生活,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耐力、智慧还有经济上的付出,因此博士生在每个国家都极其宝贵,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尤其是理工科类基本上都是当教授的,经商或从政的人根本没必要浪费那么多的青春年华。即使像我国这样拥有数十亿人口的博士培养大国,从1982年授予首位博士起到现在总数量也不足百万,这还包括许多“水分很大”的在职博士,在这些博士中真正意义上的教授和研究学者少之又少,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把它当成职业晋升的机会,早已背离了当初博士培养的初衷。据南方周末消息,2017年7月,11名博士被引进四川省达州市挂职副县级领导干部;2018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赵亮亮入职湖北省谷城县并成为一名分管科技等方面工作的副县长,还有哈佛生物物理专业女博士、原南京大学副教授罗林娇在同年入职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办副主任。所有这些“博士们”他们的人生追求本就不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更希望求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公务员工作,实现政治上的抱负,这离当初考博的初衷也就相去甚远了。想来辛辛苦苦读博那些年的付出在官场中又有多大的用处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迈入公务员的门票更“硬”些,更华丽些?被称为当代圣人的曾仕强教授在生前的一次演讲中说,“搞企业当博士是没有用的,你把读博士的时间你去历练,你去受磨炼,……除了当教授以外都没有必要当博士,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8年时的一条旧闻:当年已经34岁的延边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谭超更是颠覆了整个时代的认知,毕业后的他并没有选择走上一条教授的路子,而是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快递员,尽管后来他自创了别具一格的快递编号法,然而这本就是初中生就能完成的工作,作为一所211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么些年读博的付出真就值得么?对此大家怎么认为呢?这里是英语向导肖老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无为

没考研的同学过得怎么样?为什么一定要读研和考博?不看后悔系列

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时间比较多,于是今天下午我和大学时候的室友闲聊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工作、读研和读博。但是聊着聊着我同学突然说:“能往上读就争取往上读啊。”具体的聊天内容是这样的: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室友:简单说一下宿舍情况,我大学宿舍六个人中,当时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其中一个被调剂到非全日制;而我则是宿舍的幸运儿,只有我读了全日制研究生;另外4个同学现在都工作了。和我聊天的这个室友:在某生物公司做销售,由于疫情期间公司经济不景气,只能拿着基本工资,正常的话每个月到手工资5k左右。家里帮忙在济南买了一个100平左右的房子,仅仅付了首付,每个月大概还4k-5k左右的房贷,由于是做销售,除去正常的开销,每个月可能还要拿出部分人情交往的钱,每个月手头也比较拮据。大部分时候需要父母帮助一点零花钱。其实哈,我一直觉得他很亏,因为大学的时候他是很聪明的,但是我猜测没有考研是因为女朋友。宿舍小孙同学:家是青岛本地,母亲在美国上班,工资收入较高大概2k$,父亲在家不清楚,我同学家里青岛有两套房,自己在证券公司上班,每个月拿着3k左右的工资,生活相对较为富裕。宿舍宁同学:当时这个同学也是考研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中间也不怎么学习,报了3000多块钱的辅导班也没怎么去上。最终考研名落孙山。二战最终也没考上,家里帮忙支付了巨资考研;后来考公务员、教师编等都没有考上。也算是比较惨的一个,但是我觉得能不能考上还是有一部分天分在里面。之后呢这个同学现在在一家超市当销售每个月大概能拿到2000多的工资,由于是在小县城里面,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压力,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所以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宿舍缪同学:这是我们的舍长,他毕业之前交了一个比我们小一届的女朋友,毕业之后也没立即离开学校,而是在学校的研究所当助理(临时工),陪了一年的女朋友。后来女朋友毕业去了深圳工作,但是由于我同学父母年龄较高,不舍得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因此,就回家之后一直在表姐的照相馆帮忙ps,一个月3k左右的工资,现在好像换了一份工作,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每个月也就剩下1000多块钱的工资。陈同学:正在上学,由于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平时有一份工作,工资不详。姚同学:在读研究生,每个月国家补贴600,导师每月800,学校奖学金平均6000/一年。看到这里,大家心里可能已经清楚,是否要考研?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说考研有多好,不考研一样会有好的生活。我以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角度,觉得读博不读博好像是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之前也没工作过,所以我觉得工作好像也挺好的,大家是不是和我想得一样。可能人就是这样,读书的时候觉得工作好,但是当你真的工作时才发现还是读书的好。但是以我和我很多大学时候的朋友聊天发现,大家其实都觉得读书要比工作好,至少读书多带来的见识,知识,学识,阶层与大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考研、读博和工作一定要知道自己未来的规划。

独成而意

现在很多硕士博士去当中学教师,是因为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吗?

现在很多硕士博士去当中学教师,是因为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吗?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因为本人及爱人都是硕士,且都是在中学从教。十年之前,一同研究生毕业同学们也有很多进入了中学从教。所以谈谈这个话题还是合适的。硕士进入中学教书,说起来还是就业形势使然,并不是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当时,考公务员很流行,竞争也很激烈。常常听到考录比为100:1,别人一看这个比例就吓倒了,我看到这个比例却不以为然,因为,我这个专业居然在毕业那年,居然就没有报名公务员考试的机会,连之后几年也没发现。另外,我们考虑能不能进入中专或职业学校从从教,居然也没有发现招聘我们这种专业的岗位,你说郁闷不?最后,为了生存,我还是提前了半年的时间,经过笔试、面试进入了广州一所公办高中学校从教,早早的把工作锁定了。当然,我们研究生班上19名同学,一些人通过考博进入了高校当教师。但没有一个考上了公务员的。倒是我爱人的研究生同学们,经过几年的继续拼搏,有三五个人最后如愿以偿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但是多数还是在中学当了人民教师。硕士博士在中学当教师,没有优势。就算在沿海地区的公立学校,收入也不算高。有些人说到硕士毕业后一年转正可以直接认定为中级职称。可是我要告诉你,本科毕业5年也可以申请中级职称,两者只是相差一年。相对硕士生来说,本科生已经多了三年的收入。博士毕业两年可以直接申请高级职称,可是本科毕业后10年也可以申请高级职称,两者相差了2年。本科生相对于最顺利毕业的博士生来说,已经多拿了6年的工资收入。所以从中可以看出,硕士、博士在中学从教,优势并不明显。硕士、博士如果在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做中学教师,年薪确实也有二三十万。但是你看一看其他的行业,也基本是如此。就算是本科毕业,只要拿到了行业里的职称,也会有这个收入,甚至高于二三十万的收入。也就是说,与其他行业比较而言,教师收入并不高,也就没有优越地位。所以,以我的经验来看,硕士、博士在高中从教是就业形势使然,并不是因为老师待遇好或教师是令人羡慕的职业。相反,硕士、博士在中学从教,确实有过度教育之嫌。硕士、博士在中学从教,在工作岗位上其收入与本科生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硕士博士来中学从教呢?我认为是国家硕士博士的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所致。当前高校使劲向国家申请硕士点博士点来壮大自己,美其名曰说学校发展,但是批量生产的硕士博士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硕士博士的教育质量难于保证,这种现象已经很明显了,硕士博士的素质也没有大家曾经预想的那样过硬。高校导师很多是本科毕业,在专业里也表现平平,并没有国际级科研成果,但是高校要申请硕士博士点,也要让这些普通大学老师出马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其教育质量可想而知。以上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果有不当之处,请网友们批评!关注师范老师,天天交流学习方法与教育相关的话题,为您的教育出谋划策!

叟何人邪

他是深圳大学与社科大联合培养博士,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的2017级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冯泽华脚踏实地、坚守初心、投身学术的大学故事。个人成果展示1.在《文化遗产》《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评论(香港)》《“一国两制”研究(澳门)》《海峡评论(台湾)》等海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论文4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被香港中联办官网刊发主要观点1篇)2.获得2019年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3.获得2020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4.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2018年度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与导师合作)5.2018年度广东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特等奖(与导师合作)6.2019年广东省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7.2018年闽粤两省宪法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8.2018年广东省法学会“与法共进——改革开放广东发展成就”撰文活动一等奖(与导师合作)9.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深爱法学,与深大结缘冯泽华在攻读硕士时,即对港澳法、行政法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凭着这份对港澳法学的热爱,他坚定自己继续攻读博士的想法,选择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深入钻研。在深大导师邹平学教授的再三建议和真诚鼓励下,他选择报考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项目。准备好大量报考材料的他,在备考期间挑灯夜战,努力攻克考博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冯泽华最终成为了邹平学老师的弟子,成功与深大结缘。冯泽华在香港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发言以善待人,乐于分享经验冯泽华把与人为善、知无不言作为自己待人接物的法宝。在生活中,他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深受众多同学、朋友的喜爱。在工作上,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任劳任怨,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深受支部同志们的认可。在学术交流时,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向他请教和交流的朋友,几乎做到来者不拒。冯泽华还经常与同学们分享他投稿的经验,避免他们在投稿时踩雷。一心钻研,四过家门而不入对学术浓厚的兴趣驱使着冯泽华一心钻研学术,他笑称自己“几乎每天都沉迷于学术的海洋中,一天不敲论文,就浑身不自在”。遇到捉摸不清的难题,他也会积极向各位同窗、学界朋友求助,或是向导师们求教。冯泽华以他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读博期间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累累科研成果。除了待在宿舍写论文之外,冯泽华还积极出差参加学术研讨会。对他来说,外出散心的时间也要抓紧汲取学界前沿知识的机会。冯泽华的家乡在广州,他曾多次奔赴广州参加学术研讨会,但因学业繁忙,四过家门而不入。冯泽华在澳门参加学术研讨会时发言以声动人,粤语情结助研究在班级中,有些蹩脚的普通话成为冯泽华鲜明的个人特征。冯泽华作为一名地道的广州人,偶尔因普通话发声出错,或引用蕴涵诙谐的案例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动向而成为班上的开心果。冯泽华以岭南为傲,常常用最地道的广州口音向大家展现岭南文化和美食。冯泽华的研究方向是港澳法,他把会说粤语的语言优势比作他与港澳同胞打成一片最为有利的法宝。“同声同气自己人”,研究港澳法时,他坚持把港澳问题的情感逻辑纳入自己的研究中。朴素治学,以信念克服困难冯泽华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自懂事以来,一直脚踏实地,把刻苦学习作为振兴家庭的捷径。在攻读硕士时,他树立了一个朴素的治学理念:“坚定信心,即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术路途上困难重重,冯泽华也曾有过苦苦钻研却未得成果的时候,但他坚信,唯有信心不破,保持对未来的向往,才会有学术的春天。后记采访结束时,冯泽华向小编提出一个请求,他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表达对他的导师邹平学老师的感谢。邹老师自他报考博士时,即为他提供诸多报考信息,对他顺利被录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攻博期间,邹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大大缓解他的经济压力,也正确指引他从事科研工作,有效地提升他的学术水平。他无法用三两句话高度概括邹老师的恩情,只能待他往后通过各种实际行动报答。他说:“我的导师,是我读书以来最为感谢的人!”同时,他也感谢文学国老师三年来一直的关心和教诲。与邹老师一样,文老师也是他读博期间的指路明灯。总之,文老师和邹老师在他攻博期间双剑合璧,共同汇就他最为宝贵的学术财富。供稿: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唐颖 林雨珊 责编:李世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