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斩获CMU、斯坦福offer大神最全教程徐干

如何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斩获CMU、斯坦福offer大神最全教程

新智元报道 来源:timdettmers.com作者:Tim Dettmers 编辑:木青【新智元导读】又到一年申请季。随着AI大热,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如何选择学校?需要发多少论文?导师怎么选?GPA不够高怎么办……斩获CMU、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博士offer的大神写出了史上最全分享帖,你在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时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先简单秀一下手里的offer:我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CMU和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收获是不是还算不错?我深入研究了我是如何在博士申请中取得成功的,于是写下这篇博客文章,和大家讨论,在博士申请中什么才是重要的,而什么又不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申请材料。这篇博客主要针对关注深度学习的博士应用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学生。我目前先假定你已经拥有相对竞争较强的个人资料,也就说你可能已经拥有一个或多个出版论文或刊物,并且你也已经与多人合作进行过研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如果你寻求更多关于博士入学的信息,我建议你先阅读以下这些资料:Academia StackExchange所有最高投票的问题和答案:https://academia.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sort=votes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完整录取过程,这是一位CMU老师写的:http://www.cs.cmu.e/~harchol/gradschooltalk.pdf博客文章《反思计算机科学专业招生》,这适合那些优秀但综合实力并没有那么拔尖的学生:https://da-data.blogspot.com/2015/03/reflecting-on-cs-graate-admissions.html。《如何写出一篇错误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陈述》,反面教材可以用来参考:http://www.cs.cmu.e/~pavlo/blog/2015/10/how-to-write-a-bad-statement-for-a-computer-science-phd-admissions-application.html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先定义一下申请过程中哪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申请材料以及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再来我将谈谈申请流程全文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将是选择学校:哪些学校对我来说门槛太高或哪些又不是那么值得你去?什么才能被称作是强大的博士申请背景?决定任何研究型大学录取的最重要因素是研究潜力:你有多大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人员?主要的直接指标是研究潜力的重要性:业内大佬的建议:受人尊敬的教授高度评价你,所以人际关系很重要。研究经历:之前做过什么成功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是否为第一作者和发表所属期刊、会议的声望)。其他间接因素有时可能有所帮助,不过作用并没有以上两个因素大,按重要性排序:本科大学背景:有些大学会很看重,其他一些大学并不care;工作/实习背景:例如以前曾在金融或Google,Facebook等公司工作过;智力:完美的GPA,完美的GRE与智力有些相关(或至少与你学习和理解的速度有关);勇气/责任心:你在持续被拒绝、遭遇失望和失败的情况下都能表现得很好,如果你遇到并克服了困难,你可以将你的故事纳入自我陈述中。成就:赢得了数学或CS比赛。表彰:赢得了非常厉害的奖学金。擅长数学或工程学:为开源项目开发作出贡献或者使用过研究代码。家庭背景:父母是教授,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准备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材料首先是推荐信对于推荐信,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强、好、弱和坏。请注意,录取老师在推荐信中寻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你有多少研究潜力。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申请者了解什么是好或强的推荐信,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找到更适合帮你写推荐信的人。非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知道你的不良事迹并且把这些写到了推荐信里,特别是在美国,任何甚至略微有污点的过去都非常有风险;推荐人并不认识你(你上过ta的课,但ta对你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推荐信内容很简短,只说你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弱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只在课堂上认识你;推荐人只能写一些关于你课上的表现;推荐人不评论你的研究;录取委员会或潜在的顾问都不认识推荐人。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有一定名气,被录取委员会的部分人员知道;推荐人的姓名和工作至少被个人陈述中提到的一位潜在导师所知;推荐人与你一起做过科研;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详细写了你如何发表研究报告;推荐人评论了你在实验室外的研究。强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英语水平出色;推荐人因过去出色的推荐而闻名(之前推荐的学生非常优秀);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提到了你的其他能力,这些能力间接地帮助研究(工程技能,演讲技巧,人际关系技巧),并将这些技能包含在轶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轶事很重要,这需要推荐人真的了解你。那些招生老师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毕竟读故事比核对清单更有趣;这封推荐信不需要包含上述中的所有要素,那样会让推荐信变得很复杂;推荐信需要有侧重点。怎样界定你发表论文、刊物的含金量?是否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刊物是研究经验和研究技能的直接证据。如果你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人们就知道你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如果你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人们知道你做了很大一部分工作(25%-50%)。如果你的名字是第三个或更晚,你的贡献会大打折扣,但你可能会经历整个研究过程以获得发布资格并获得大量的研究经验。如果你发表了几篇第一作者论文和一篇第三作者论文,这样就看起来非常好:它表明你可以完成团队合作。发表论文所属会议、期刊的威望:如果你在一个顶会上发表你的作品,人们就会知道:(1)你的作品质量很高; (2)你的工作可以被信任; (3)你目前的研究技能足以在大型的会议上发表;(4)你具有竞争力,可以在顶级会议的压力下保持高效。在你未来的导师看来,这有助于看到这一点:如果你有两个学生,一个已经在NeurIPS(A级)发表,一个发表在B级会议上,那么这说明第一个学生可能已准备好参与明年针对NeurIPS的研究项目,第二名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准备。对于第二个学生,这个学生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在A级会议上发表所需的研究技能。如果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磨合压力较小,那么就更容易建立强大的专业关系,这使得彼此合作更容易和有趣。毕竟谁都愿意找有准备的士兵去一起打仗。因此,未来的导师将有充分的理由根据你在哪个会议上发布论文进行选择。如何撰写个人目的陈述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目的陈述主要是为那些不想花太多时间审核资料的校方工作人员提供“过滤器”。你的写作可以展示你的思考方式,如何营销,你如何解释事物,但它也可以透露出你是懒惰的,不注意细节。对于某些机构(例如CMU)来说,个人陈述可能很重要。除此之外,个人陈述也是唯一可以解释你在某些情况下为何表现不佳的文件。例如,你可以解释你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特殊困难,或者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在大学的某些学期里没有做到这么好。个人陈述的结构应如下:1、在第一段,通过引人注目的开头介绍研究兴趣,使读者想要阅读更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不能让读者对本段不感兴趣,他们不太可能专注于整本书的其余部分;2、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研究经历(大约一页);3、确定你将来要做的研究方向;4、确定选择导师以及选择原因;5、(可选)在适当的情况下解释情有可原的错误。在某些情况下,个人陈述可能非常重要。如果你表现出良好但不强或弱 的学术潜力,你就必须克服重大的困难才能做研究。然而,披露困难和弱点,如学习障碍和精神疾病,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能让审核老师望而却步,也可能因为你坚持困境而表示同情和钦佩。如果你披露此类事实,则需要正确完成并且个人陈述需要非常精细化。如果你没有专人指导,请不要尝试这样做。毕竟你不只是在讲述如何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习,而是讲述你在患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时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你没有面对任何困难,不要编造毫无意义的故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上流社会的美国公民,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我的特权所困扰,我的学业表现受到了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请不要这么拉仇恨,还是专注自己的研究能力吧。关于GRE、TOEFL、GPAGRE、TOEFL和GPA通常用作过滤标准。非常高的GPA可以成为良好指标,可以帮助那些质量不太高的推荐信和论文。但是如果你没有出版过论文,并且推荐信也很糟糕,4.0的GPA将无济于事,甚至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它表明你专注于“无用”的课而不是研究。GRE和托福成绩是纯粹的过滤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分数,你就不会被过滤掉。如果你有一个完美的GRE成绩,它可以帮助到一点点。高GRE成绩并不重要:我拿到了美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TOP5中的三个:GRE成绩为语文159(81%),数学163(86%),写作5.0(93%)和托福120/120和GPA 8.1 / 10。任何高于3.5(满绩4.0)的GPA都可能会有所帮助。关于简历简历要列出你所做的事情。内容很重要,但内容也取决于你之前所做的事情,并且不能撒谎编经历。不要通过简单的方式或通过让你的简历看起来“漂亮”或“有创意”来“调整”你的简历,这是浪费时间。只需列出你所做的事情。了解一下申请程序(一)、如何向你的教授索取推荐信你可能需要写两封电子邮件:(1)只要问一下这个人是否可以给你一封好的或强烈的推荐信。经历丰富的推荐人如果认为他们不能给你写好的信,就会拒绝你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人。(2)如果你的推荐人同意,她会要求你提供信件的一些信息。列出你和推荐人所有过的互动,让推荐人写得更生动:举个例子,需要写的是:“你在一次会议上告诉我,通过一些额外的工作,我们可以为NeurIPS截止日期做好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开发了一个改进的深度网络架构,开始撰写调查结果。接下来的一周,简扩展了我的代码以完成额外的任务。然后,我们有足够的结果将我们的工作提交给NeurIPS“不要写:“简和我在NeurIPS上发表了我们的研究。”(二)个人目的陈述尽早开始向有经验的人询问意见。如果你想透露你在读研究生的路上遇到的困难,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在你的个人陈述中,你可以在你所有的申请材料中花最多的时间在这方面。也可以参考你之前申请大学时使用的个人陈述,这或许能帮你省不少时间。(三)在线申请尽早开始填写在线申请表。有些流程很复杂,需要一些时间来填写,如果你能尽早地提交,专注于写推荐信、院校选择和个人目的陈述,那就太棒了。另外,你应该准备足够的资金来做这些申请。整个过程可能花费高达1000美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请尽早向一些亲戚寻求帮助。想要读计算机科学博士,该如何选择学校?我可以考上顶尖学校吗?许多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有着进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或CMU等顶尖学校的梦想。但这非常困难,竞争非常激烈。分享一下我申请的一所牛校的情况,以下几条都是申请这所牛校的人的背景条件:申请人中本科学校Top2的比例:38%Top4:52%Top20:73%每个国家的顶尖学校:84%至少4篇顶级会议论文:93%至少3篇顶级会议论文+最佳教师/青年科学家奖:98%也就说,84%的申请人来自一个国家的顶尖学校,另外你在顶级会议上的论文少于3篇,那么你进入上述学校的概率约为2%。如何入读顶尖学校?上述统计数据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被这些学校录取,但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个人资料太弱,你应该再花一年时间来完成梦想。例如,我将我的硕士学位延长了一年,以便进行一年的研究型实习。如果没有这份经历,我基本不可能进入这些学校。如果你的梦想是进入这些顶级学校之一,研究型实习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选择。即使你不一定想去这些顶尖学校,研究实习也没什么坏处。研究型实习将为你提供:提高研究技能,使你可以更轻松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测试博士或某个研究方向(NLP与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是否适合你;一份好的甚至是竞争力强的推荐信(实习时间越长越好);发表论文的机会。现实的学校选择你应该申请大约10-15所大学。如果你申请更多,那么你将面临着没有足够时间来真正完善你申请流程的危险。如果你申请的数量少,你会遇到手上无offer的危险。你应该有一个或两个备用大学,你被录取的几率> 75%。通常,你已经就读的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因为你的推荐人将导师所知。申请所有有希望入学的顶尖大学(> 10%的机会)。在剩下的大学里挑选一些你有意愿去的,你希望入学率会较高(25-33%),你应该至少备选3所这样的大学。这些大学通常是推荐人和你都希望与之合作的教授的所属大学,这时候人际关系就起到重要作用了。请注意,最好的导师不一定在顶尖学校。你可以在前20名以外的学校获得优秀的博士培养。但是,如果你考虑学术生涯,那么学校的级别将非常重要,你应该尝试在顶尖学校找到一名导师。选择大学主要是根据这所大学里的导师。确保每所大学都有多个你想要合作的导师。不要申请只有一位优秀导师的大学。如果你选择的专业范围太小,请扩大你感兴趣的区域。例如,如果你想进行深度学习和NLP,并且找不到足够的合适导师,请考虑计算机视觉或其他领域的一些导师。其他问题(一)注意:英国博士需要四年,美国博士需要6年在美国博士学位课程的前1-2年,你将完成不少课程,因为美国博士学位是为本科生设计的。相反,英国博士学位课程专为已经拥有(1年)硕士学位并且课程很少的学生而设计。具体区别如下:美国博士专为本科学生设计课程为1 - 2年,课程分散了研究的注意力,入学时有担保资金,即你有担任研究助理或助教的职位。英国博士专为硕士生设计课程为0.25 - 0.5年,你可以从头到尾专注于你的研究。资金方面可能有问题,通常取决于你的导师。这就是为什么在申请之前与潜在导师取得联系非常重要的原因。还要注意地区差异。如果你在美国学习,你也将陷入美国的研究泡沫。如果你在欧洲或亚洲学习也可能如此。如果你想加入欧洲的学术界,而且无法进入美国顶尖学校,那么申请大多数欧盟大学可能是更保险的选择。(二)博士需要硕士学位吗?在欧洲大陆,学士学位通常为3年,你需要硕士学位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和英国,博士通常为4年,你可以在学士学位之后立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三)工作经验很重要吗?如果你在着名的公司(谷歌、Facebook、麦肯锡、高盛等)工作,它尤其有用。如果它与软件工程相关,其他工作经验也有帮助,但任何研究经验(研究实习)都要比企业实习有用得多。只是一份好工作而没有研究经验,对你没有帮助。(四)如何挑选导师?查看他们最近出版的论文,从而找到共同的兴趣点。避免与最近没有发表论文的学者合作。在当前的研究中不需要重叠,但你应该对导师正在进行的研究感兴趣。查看他们之前的毕业生名单以及这些师兄师姐现在从事的职业,毕竟就业也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查一下导师是不是创业吗?他有多少学生?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给你暗示:这个导师忙不忙,他又有多少时间来指导你。根据你在研究方面的经验,你将需要一个或多或少有时间的导师。(五)我必须要拥有博士学位吗?如果你想在学术界工作,你需要博士学位。在商业中,一切都受供需关系的制约。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供应将急剧增加。如果AI炒作崩溃,需求将会消退。这种情况可能与数据科学家在2018年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公司只接受非常优秀的申请人,因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要转换工作或想要晋升,博士学位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你现在可能没有博士学位,但没有博士学位,如果你想转到另一个研究实验室,你可能会遇到问题(因为熟练的博士学位可能很高,而需求很低)。如果AI炒作没有崩溃(不太可能),那么你可以在没有博士学位的情况下轻松找到并转换工作。如果你对研究工程师的职位感到满意,那么博士学位对你来说可能毫无用处。由此,如果你不想做研究,就不要做博士学位。(六)我该在申请前请联系导师吗?不要对美国的教授这样做。在欧盟,有时需要在申请前联系可能的导师。如果你需要这样做,请尝试通过真正了解你导师的人介绍,例如,你的学士或硕士论文导师。如果你与这位导师没有私交,你还想写一封电子邮件的话,内容建议如下:你当前的导师是谁;关于你过去工作的总结(可选:你在哪里发表你的作品);关于你可以以“想法:一句话解释这个想法”的形式向导师解释你想要的研究方向;如果你没有个人联系,你的潜在导师不太可能回复你。如果你没有人际资源并且你申请了欧盟(英国)大学,那么你可能需要试试申请其他地方。(七)如何为你的研究计划选择一个主题?研究提案的主题无关紧要。没有人会要求你做在研究提案中描述的工作。你可以根据在不同申请中重复使用的容易程度来选择你的研究提案主题。如果你不需要为不同的申请流程重写它,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需要考虑的一件事:你对某个主题越熟悉,就越容易编写好的提案。参考链接:http://timdettmers.com/2018/11/26/phd-applications/新智元 AI 技术 + 产业社群招募中,欢迎对 AI 技术 + 产业落地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_2 入群;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加入社群后务必修改群备注(姓名 - 公司 - 职位;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小小不言

清华学霸经验分享:她成功申请斯坦福等5所著名大学博士项目!

吴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荣誉获得者,曾获得 “国家奖学金”、“清华之友——白晶奖学金”、 “好读书”奖学金等诸多奖项;毕业期间成功申请斯坦福大学等5所著名院校博士项目,未来计划从事神经生物学相关的工具开发研究。大学四年 恋恋不舍总的来说,当时最渴望的就是“清华人充实而幸福的大学四年”,如今回头看,我的确感受到了充实而问心无愧的幸福。对于大学生活,我最不舍的主要有两样。首先是最可爱的老师们和身边的小伙伴们,他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学业上,初入大学的我就是在老师们的指引和辅导员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一想到就要和带领我们走入科学殿堂的老师们说再见了,真的很难过,尤其是刘栋老师和李珍老师,当我在课题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帮我一次次挺过难关,助我迈出科研的第一步,让我终生受益,真的很感谢老师们!我对于身边的小伙伴们同样是非常不舍,平时的点点滴滴,比如不着边际的闲聊、困难时候的互相鼓励、分享信息时的友爱和关怀,都会成为我最难忘的回忆,而认识了这群有理想、有行动力的小伙伴,更是我大学期间最珍贵的收获。第二样不舍的就要数清华的食堂了,到现在我还没有把所有的食堂都吃遍,吃过的菜品也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现在就要匆匆离开了,看起来当年“吃遍清华美食”的宏图大志只能成为一个美好的梦了。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刘栋合影科研训练 受益匪浅在科研上,我喜欢探索未知、挑战自我。最先让我燃起了对科研的热情、明确对科研兴趣的就是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在那里,三年来每周末的学术活动,比如Journal Club、与优秀科学家座谈、学术沙龙等等,不仅使大家受到了良好的学术训练,也锻炼了大家的科研思维和展示能力。同时我也非常感激学堂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栋老师在我课题不顺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也很感谢老师在我课题长时间没有进展、感到困苦、迷茫的时候,让我明白——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多地体验科研的过程并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引导我最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课题方向,在科研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2018年暑假,我有幸入选斯坦福大学UGVR项目(Undergraate 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和另外17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共同来到美丽的斯坦福大学进行为期八周的暑期科研,在那里我们顺利完成了“利用光控分子马达实现光操纵蛋白质在神经元树突中的定位”(Optical control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neurons by photoswitchable molecular motors) 课题并获得了导师Michael Lin教授很高的评价。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我认为神经科学是非常有趣而充满挑战的领域,目前我还在钟毅老师的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并参与课题“动态记忆维持阶段对已加固记忆的增强”(Enhancement of consolidated memory ring dynamic memory maintenance)的研究,文章目前在投。在这次的科研过程中,我体验过无数次实验失败的痛楚,也品尝过成功的喜悦,收获非常之大。同时,由于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紧密,我也完成了计算机辅修学位的学习,希望能够在以后更好地用所学解决专业问题,推动神经科学的发展。在斯坦福暑研期间的海报展示写给你们的话“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这里,也有一些话想要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勇于向别人寻求帮助。我之前也没有办法理解这句话,更没有勇气践行这句话。但经过大学四年,现在的我越来越意识到,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例如在我申请出国的过程中,很多学长学姐如邹心之、徐一帆、杨林枫、孙笑尘、路瑶等等都给我了特别大的帮助,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我修改个人陈述,提出关于面试准备的建议,甚至还在我到波士顿和纽约面试的时候让我借住,现在每每想起这些都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在此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当你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勇于开口向别人寻求帮助,大多数人会很乐意帮助你们,因为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另外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学会将阅读的时间碎片化,养成即使在繁忙之中也能积少成多阅读的习惯。参加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俗话说,“半国英才聚清华”。吴妍说:“感谢清华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对我的历练,感谢老师、辅导员、同学们、学长学姐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帮助。在清华四年的成长和经历,必将成为我人生宝贵而温暖的回忆。在未来,回想起在清华奋斗的时光,一定会是一抹永不褪色的幸福。”来源:清华招生 莱福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宣传中心 编辑 | 刘明辉

北极圈

斯坦福大学学神亲笔:选校、套磁、面试三大申请环节深度解析

指南者留学定期推送留学资讯,专业介绍,申请故事,学长学姐在线讲座等诸多优质内容,最接地气、最有用的留学微信号!关注我们妥妥没错!编者按:指南者分析是由我们指南者留学新推出的一个专栏。每篇文章都由我们的申请顾问和海外导师精心准备2周以上,千字干货,阅读时间较长,但字字精华,建议收藏“食用”。欢迎各位小伙伴文末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话题,我们会根据大家的需求酌情安排。本文作者指南者海外导师:Frank Fang斯坦福大学Frank Fang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能源工程专业,GRE满分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金工、CS双硕士,申请时获得美国多所研究生院奖学金、包括MIT、Stanford、UC Berkeley、Cornell等名校,帮助多位学生成功拿下全美TOP5 offer。选校、套磁、面试,这三个环节对于想拿到美国名校研究生录取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本文我主要想基于我自己申请时的经历,跟同学们分享一些这三个环节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选校心得基本原则:分梯度选校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申请校分为三个level:第一梯队的Dream School。就是你的本身能力可能不太够,但尝试一下有可能会成功的学校。申请的时候一定要尝试一下这些学校,不然真的会后悔。第二梯队,是你本身的实力能够match的学校,申请的时候最好能申五个在这档的学校,这样能保证最大的录取概率。第三梯队:保底校。这些学校可能不是特别理想,但为了保证能拿到offer,还是得去申请。这三个梯度的申请比例一般我会建议同学454或353,这样比较稳妥一点。学校地理位置学校的地点很重要。在美国,专业不一样,择校的原则就不一样。如果你申请金融工程,那一定要去中部或东部的学校,因为绝大部分的美国金融公司都是在芝加哥和纽约,这样毕业以后去公司实习很方便,机会也多。如果你以后想从事CS相关行业,一定要去西部的学校,最好去硅谷附近,比如Stanford 、UC Berkeley。哪怕学校的排名不是很理想,也可以重点考虑下硅谷附近的学校。比如在Stanford旁边有个学校叫圣何塞州立大学。学校排名本身并不高,但据我所知,他们学校的毕业生去湾区的IT公司的情况非常好。就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学校的地理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本身排名的不足,所以根据专业定学校很重要。在美国有个学校叫UIUC,在美国的中部。这个学校的工科排名非常好,但本身有很大的劣势,学校的地点太偏僻。我们有个俗称叫玉米地,因为他的四周是一片玉米田,非常偏僻的一个地方,这样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劣势。这就很像中国的科大,科大的科研水平几乎和清华北大一个档次,但因为地点在合肥不在北京,所以学生在就业方面优势就不那么大。选校or选专业?选校的时候,学校的专业实力、教授名气和工业界口碑,这些都需要考虑。学校的综合排名对申请研究生院用处不是特别大,一定要看专业排名。另外要看你到美国后的职业定位。如果是想毕业以后去做教职,最好跟大老板。虽然这个老师可能本身对你的个人指导有限,因为他们都非常忙,但是他们的一封推荐信可以值万金。如果你毕业后想去工业界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去工业界跟大老板没用,关键要看学校跟工业界有没有合作,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业和不同学校的联系都是不一样的,选校时这些关键信息一定要跟同校的学长做咨询。奖学金性质美国奖学金有三大类的资助,一种叫RA,就是助研;一种叫TA,助教;还有一种叫Fellowship,这三者完全不一样。RA要求每个礼拜至少有20个小时在这个实验室里干活,这是你的occupation,是一定要做的。TA的话更麻烦,除了做研究以外,你还要去帮老师代课,去做teaching的帮助,包括答疑、准备课件、改作业等,这些负担很重,会对你本身的科研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个人不是那么推荐。如果你能拿到一个学校的Fellowship,哪怕学校稍微差一点也是很诱人的。因为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任何的occupation,不需要任何的时间投入,可以专心在自己的科研、学习上。我当时拿到的Stanford的Fellowship,三年之内我没有任何的occupation,所以我利用空余时间去读了很多专业。很多学生都会问我我,为什么能够又拿金融硕士、又拿CS硕士、又拿机械的博士?我其实就是靠的Fellowship,如果没有Fellowship我不可能完成。有一点要强调,如果你以后想去做教职当老师,TA就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去学校申请教师职位,都要看你以前有多少带学生的经验。老板的选择去美国读书,你跟的是助教还是Full Professor,这也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希望老师名气大一点,能够给你一个推荐信,当然是选Full Professor。但一般的Full Professor对学生管得不是很严,比较flexible,这样你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修一些别的系的课,或者做一些实习。比如我的老板也是我们的系主任,平常很忙,整个四年基本不怎么管我。我老婆当时在美国的另一个州上学,我们俩可以算是异地恋了。我当时能够每个月飞一次东部,甚至有一次回国呆了三个月时间,他居然都不知道我回国了。如果你要跟的是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 ,这就完全不一样。一般Assistant Professor都管得很死,因为他本身有很大的压力,他们要拿tenure发paper,所以他们会把一部分压力转嫁到你身上。这样你的压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好处就是你可以发很多paper。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你只有在重压之下才能够尽量去work hard ,发很多paper,这些paper对于以后申请教职很有帮助。我不搞性别歧视,但在客观上讲,女性华人Assistant Professor会更加严厉。同样,好处就是你会发很多paper,这也是优势所在。套磁技巧套磁在申请中的作用非常大,对任何一个申请研究生,特别是申请博士的学生都非常重要。在如何选择套磁对象方面我也有一些技巧分享给大家。1、校友关系首先要查看学校网站,网站上有教授名单、研究方向、实验室、课题组等信息,你要重点查看哪些组里面有你的校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美国教授招学生一般都有一种惯性,如果他以前招过南大或清华的学生,觉得他们表现还不错,那么这个教授就有很大的倾向会继续招同学校的学生,这种惯性大家可以充分利用。2、助理教授在浏览官网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查看Assistant Professor的信息。在美国老师分三个级别:教授(Full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professor的级别越低,看你套磁信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很多Assistant Professor刚开始做教职,五年之内要发很多paper去拿Tenure(终身职),科研压力很大,大部分老师都需要学生去帮他完成课题,所以他们很乐意去招学生,会很关注套磁信。3、本科院校合作大家在选择套磁对象的时候要注意查看申请的学校和本科院校之间有没有合作,比如清华跟美国的很多院校有合作,这种合作一定要充分利用。4、网站有无opening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学校官网上你想申的专业有没有opening,如果有老师在招RA助研的职位,那说明他刚好有funding,可以去support一个RA的职位,那就赶紧投其所好写封信过去套磁。5、近期有无申请到大的funding还有一点就是要关注你想要套磁老师的funding情况,老师要招助研或助教的话,这个钱是从研究经费里支出的,funding可能是来自于政府或者某些公司的资助。关注他近期有没有申请到大的funding,就能够猜出在未来几年之内他会不会招学生。举个例子,我在斯坦福的时候隔壁材料系有个中国老师,他当时在中东申到了一亿多美元的funding,然后就在五年内招了三十多个学生。所以你要是能提早发现老师的funding情况然后去套磁的的话,基本是一套一个准。这方面你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上寻找蛛丝马迹,也可以向有经验的咨询顾问、学长学姐请教,从而去有的放矢地套磁。6、切记不要海投有的学生在套磁的时候喜欢海投,一晚上准备一个模板,给一个专业里的几十个老师同时发信,这种套磁绝对是弊大于利。套磁一定要投其所好,针对老师的研究课题去修改,每封信都是不一样的,要让老师看到后觉得:这封信是针对我、针对我的研究课题专门写的,是不适用于我其他同事的,这一点很重要。你需要查看老师的研究网站,里面提到的这个老师研究用到的仪器、数学方法、实验手段,并且要分析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因为很多网站的信息是过去式,但是你要去做研究的话,是去参与他的下一步研究,所以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什么叫投其所好?我举个例子,我当时申请斯坦福机械的时候,我查看了官网,发现那些老师喜欢用一台先进的CT机去扫描样本,我就在信中花了很大的篇幅特别强调,我们本科学校的实验室也有一台CT机,虽然比斯坦福的低级很多,但我在实验室的时候,用这台仪器干了哪些事情,我对这台仪器的分析方法有很深入的认识。再比如我当时申请杜克的生物学工程的时候,这个专业是偏医学的,很多实验都要用显微技术去研究,我就在信中特别强调,我在实验室的时候见过别的老师用显微技术去做研究,我个人也用这个技术做过哪些尝试。还有当时我申伯克利的时候,他们系里面的研究是偏向数值模拟的,用的软件叫Fluent,我就特别强调我在本科的时候有接触到这个软件,对Fluent如何如何熟悉。其实我本科根本就没用过这个软件,是我后来花了一个月去现学现套磁的。如果学校用的是Fluent,你跟他说你会用其他软件,那就没用了,这就是投其所好。7、注意细节1. 勿用word附件首先申请套磁的时候千万不要用word附件,因为很多word里带病毒,很多老师包括我本人的导师都表示,只要是word文件都不会打开。因此,文件最好用PDF文件发送,这样比较安全。2.美国时间凌晨发信此外,最好在美国时间凌晨发邮件,也就是我们国内的下午时间。这样老师上班后,看到的第一封信就是你的信,更容易被关注到。只要是好一点学校的老师,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几十封甚至上百封套磁信,打开哪封信其实是很随机的。如果他打开信箱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信,看的可能性就大些,也许就会对你感兴趣,所以这点要特别注意一下。3.措辞简介,直切主题另外,套磁信的语言一方面要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一定要简洁,直奔主题。要有你自己的想法,跟大多数同学的不一样,才能够脱颖而出。4.慎用Gmail还有一点就是慎用Gmail,某些学校Gmail会有问题,推荐使用Yahoo的信箱,更安全一些。5.利用教授访问混脸熟其次,本科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和教授混个脸熟。如果有美国老师来学校访问或参加什么会议,就可以去当个翻译或者去做一些别的互动。我当时申请的时候,有几个学校的offer是因为当时那些老师来清华做讲座,我跟他们有些互动,后来就直接发了offer。6.同系老师每天只套一个一个系一天只套一个老师,如果一天之内老师不回信,你再发封邮件问他一下,如果他仍旧不回,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然后你隔两天再换一个老师去套。每天可以发很多信,但是每个系的老师只能发一个。这样可以避免老师之间互相通气,发现你是海投,就会显得很没有诚意。电话的面试心得我当时是有接到Stanford、西北等6个学校的面试,而且最后都成功拿到offer了。我当时面试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一定要做足功课一般面试开始的时候,老师会给你发封邮件,告诉你他想面试你,这时你一定不能太被动,不要只回我会准时参加面试就结束了这封邮件。你一定要在邮件里面回复一下,表示自己很高兴有这样的沟通机会,并且自己正好去看了这位教授网页里的科研情况,又正好对教授科研上的一些东西有疑问,有一些东西想去探讨,能不能利用这个面试机会探讨一下。这样回复就比较正面,体现你比较主动,对科研的方向领悟也比较深刻,同时对老师、对面试官也比较尊重,这样就能够争取主动体现你个人不一样的几个地方。墙报战术,立足resume中的细节我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很紧张,因为当时的英语不是很好,也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我当时的方法是把我要回答的问题先预测一下,然后每个问题写一张便签贴在墙上,拿着电话站着进行面试。被问到一个相关的问题,就走到海报墙处,看对应的便签去回答。有提示的话就会好很多。第一个面试我的是宾夕法尼亚州立的教授,2月初就给我发了offer。通过这个战术,我的面试都进行的不错。一旦第一次面试的好,后面的学校面试就会很有经验,经验多了就不需要用这种战术辅助了。其次特别要关注个人简历中的细节,老师面试时会仔细看你简历中的每个细节,所以如果你的简历里有部分夸大的内容,一定要去做功课、去搞清楚里面的细节。这样面试时才不会冷场,不会哑口无言、答非所问。Follow-up emails面试完以后,一定要给教授发个email。感谢是次要的,关键要针对个人面试的情况,有一个个人的观点。比如可以附上你研究的一个proposal,体现你在当时的情况下对科研的领悟,这点很重要。体现热情和兴趣面试时,你的语调语气一定要体现你的热情和兴趣。因为做科研没有兴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面试中一定要给教授你热爱科研的印象。千万不能轻视向教授提问环节面试的过程,一般是老师先问你问题,你比较被动的去回答问题。然后,老师会问你有什么问题去问,这个环节很重要。很多的学生对这一点不重视,直接就跳过,你一定要准备很多问题,包括对学校、专业、老师本人方面的情况都要提问。一定要是很具体的问题,让别人感觉你很懂行,对老师很尊重,做了很多homework,才去参加的面试,这点很重要。我当时每个面试都花了一天以上的时间去准备,就专门去准备这些提问的问题。抓住机会体现behavior方面的特质一般的面试会针对你的科研去提问,但是你要抓住一切机会去体现你behavior这方面的特质。因为在美国人认为一个好的面试的学生一定要有硬实力,同时他的软实力也一定要比较好。Leadership、Teamwork、Take initiative、Creativity、Adventurous spirit 美国人很care几个方面,一个是leadership,你有没有领导力,有没有teamwork,有没有主动性,有没有创造性,有没有冒险精神,这些都很重要。举个例子,你到美国去做科研,很多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你一定要跟别人去合作。很多学生的个人behavior没有问题,但是跟别人合作总是有很多问题,这样老师会很不喜欢。所以,你面试时一定要体现你以前本科的一些经历,不论是科研还是非科研都要能够体现你的teamwork。同时体现你在team里的领导才能。举个例子,如果你参加一个科研活动或者一个项目,你要能够向别人证明你在这个过程中的领导才能。其实,在美国不光是申请研究生院,哪怕是毕业以后去找工作也非常看重这些软实力。比如我后来去了一个很大的跨国公司面试,面试官可能会花一天的时间去问面试者问题,就想看他们有没有teamwork,leadership。因此这些特质会贯穿你在美国的整个职业生涯,所以很重要。下面我想结合几个热门的专业方向来给大家具体解释下选校、套磁及面试方面的实际操作。针对具体专业的注意事项——金融工程金融工程这个专业这两年很火爆,很多学生会去申请。申请这个专业有四个关键的因素:数学、编程、实习和金融。这个四要素是依据重要性依次降低进行排序的。专业名字叫金融工程,金融最不重要,这一点跟大家的直观印象比较相悖。很多学生包括我本人本科对金融一窍不通,只要有很强的数学背景和编程技能,都可以拿到offer。职业培养导向金融工程跟很多方向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研究型的人才培养项目,而是以职业培养导向的。换句话说绝大部分人,金融工程专业毕业以后都是去华尔街、回国去券商证券公司这些地方工作,而不是去做科研。所以,金融工程专业很重视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的认识。因为学校招学生总希望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去好公司、有好工作。一方面给自己充门面,另一方面能够形成强大的校友网、有资源,能够使你的program更好地去grow,所以他们很在乎学生的职业规划是不是明确的。因此,首先申请金工的同学在PS里面一定要有一段话去强调你毕业以后的规划,要证明读金融工程硕士会对你以后的职业提升有帮助,这点很重要。不同学校偏好不同美国招金工的学校有几十个,但是偏好是不一样的。某些学校比如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这些学校本身有很强的数学学院,而且它们的金融工程专业也安排在数学院下,因此对学生的数学背景非常重视,所以你就一定要强调你的数学优势。通过你的PS,你的简历、你的CV都要去体现你的数学能力。当然,如果你的劣势是数学,那么选校就要尽量避开这些特别强调数学的学校。同理,很多学校重视编程,比如CMU的计算机在全美排第一,可能比Stanford还好。因此它的很多学院都跟计算机学院相挂钩,包括金融工程专业。它要求这些人对编程的理解很深刻,申请人一般要会C++。同样如果你的编程不是太强,就尽量避开这些学校。相反,你如果编程比较强,你就要通过你的CV和文书去强调你的优势。有些学校会很重视学生的工作经历,比如UC Berkeley,金融工程专业开设在了商学院底下,因此对工作经历以及金融的认识都比较重视。如果你本身没有工作经历,那你就尽量避开伯克利。如果你有工作经历,最好能够向以前单位的高层领导要一封推荐信,来体现你的工作经历和才能。总的来说,一定要能够根据学校的偏好投其所好地对自己的申请策略做调整。工科学院颇受欢迎,大胆申请工科学生申请金融工程是很有优势的,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只要你的数学过硬,会编程,就可以尝试金融工程。这个专业毕业以后的薪水以及各方面都非常好,远高于其他工程专业。选校充分重视地点如果请金工,那么毕业方向一定去金融公司。如果想留在美国,就一定要关注学校的地理位置,最好在中部和东部。其实在美国西部和南部也有一些金工类专业的学校,比如说佛罗里达,这些学校当然也很好,但是去东部和中部能让你离用人单位更近一点,找工作找实习特别的方便。当时我在Stanford,离google很近,我发现公司里面有很多来自于斯坦福的学生。因为公司招聘不需要花钱让你飞过来参加面试,下课后直接过来就行了,不管是全职还是internship都很方便。针对具体专业的注意事项—计算机科学就业地点就业地点对计算机学科影响很大,最好是在美国西部硅谷附近上学,学校哪怕是排名50名、100名以后的学校,就业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靠这些公司太近了,湾区公司太多了,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很多人最后毕业,offer都是几十个,几百个,非常容易拿offer。对跨专业申请者很友好的方向CS很多方向,对跨专业申请人都很友好。如果你本科本身不是学CS的,比如是自动化学电子的都很容易跨专业申请CS包括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这些方向。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交叉学科,牵涉到很多硬件和软件的交叉,因此它特别强调申请人不能只会写code,因为以前学CS的人只会写code根本就没有做过任何的硬件实习。如果你是学电子或者其他方面的,而且你会编程同时对一些硬件也有了解,这样对申请其实很有帮助。比如图形学这个方向就会牵涉到人机互动,包括虚拟现实、思维空间等,都要牵涉到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所以聘请的人如果对硬件有一定认识会大有帮助。我见过很多以前本科是学机械的,最后都能够跨专业申请到计算机的offer。我本人就是学机械的,我拿到了一个机器人的offer。国内软件公司实习可大大加分CS专业是强调实习经验的。我一个同学当时在本科期间去微软中国研究院在那边做实习,对申请帮助很大。他本身的GPA不是很高,但是最后还是能够成功得到offer,就是因为有实习经历。这里要强调一下,你的GPA、GRE,这些传统的硬件是很重要,但是也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都是本身GPA不是很高,但在某一方面有亮点,比如工作经验,比如说一些文书方面有亮点都能够脱颖而出,能够拿到跟它本身硬件水平完全不相配的一个offer,这的确是值得研究的方面。就业面非常广计算机毕业以后肯定可以去IT公司,美国的话当然去Google、 Facebook这些公司是最好的选择。回国的话可以去百度等,但是除此以外,你还可以去一些金融公司,他们很多公司在开发一些面向金融行业的软件,他们很需要计算机里的人去做,而这公司本身的收入也很高。举个例子,在美国的金融行业有一个行业叫高频交易,我们叫high frequency trading,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通过计算机去模拟人工去炒股。人工炒股票,可能你每分钟每小时只能交易一两次,再快的话你就跟不上了。计算机的话可以每秒钟交易一千字几万次,你比对手快0.1毫秒你就可以赚钱。这个领域的这个很多公司就雇很多CS的人去写Code,去帮公司去实现自动交易。还有很多工程公司,也需要很多CS专业的雇员,像我本人的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能源跨国公司,有很多的雇员以前都是学CS的,帮我们开发一些软件,用处很广。所以说CS这个方向的确是就业面非常广,哪怕有一天IT公司又出现2000年的泡沫破灭了,那么你还是可以去换方向去金融,去传统的公司,还是有很多的就业方向可以选择,非常flexible。

钉子户

又一名博士选择自杀,中科大再次躺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

美国新闻截图26岁斯坦福大学博士自杀就在中科大失联博士刘春杨被发现在水库自杀不久,又有一名中科大的学子选择自杀,而这位优秀的中科大学霸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根据美国当地媒体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然而在2019年用轻生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26岁,发生这样的事件也让美国斯坦福大学师生表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院长官网发出哀悼信末尾结语:“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中文翻译“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用小编称评论过的一句话:“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位博士生,因为他们真得很不容易。“当然也存在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而大部分从事科研的博士压力都很大!宽进严出的博士培养制中国的两种不同研究生机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的发展,中国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数量增长速度非常宽,但是还是属于严进宽出,然而在博士研究生阶段,中国的博士却突然加大了难度,属于宽进严出,通过教育部历年的数据对比显示,中国从2002年~2017年未正常毕业的博士比率从58.4%上升到66%,而且这里还有大量翟天临式的注水博士,那些真正泡实验室的科研博士生很多都难毕业,这也是为何翟天临高调晒出北大博士后职位后,引发众人审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失去休息时间做科研还没有博士毕业的研究生,翟天临的博士学拿得太轻松,靠着40%的论文抄袭毕业,让无数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生觉得很不公平!中科大的焦虑感中科大学霸们的焦虑感小编在一篇文章中提过中科大中存在的学霸金字塔,第一层属于天才学霸,这类人具有天生强大的学习能力,由于成绩优秀提前被海外名校预定,第二层属于努力的学霸,这类人通过努力,得到提前中科大保研的名额,而第三层就属于中科大的底层学霸,从小天之骄子的他们,进入中科大后不论如何努力都是吊车尾,残酷的现实深深让他们产生一种焦虑感,让他们懂得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同样是100分,天才考100分,只是因为满分100,而普通人则是非常的努力才获得100分的成绩,当试题难度加大,天才还是100分,努力的人却发现自己不论多努力也只能考98分,不要小看2分的差距,那就是无法填埋的鸿沟!其实中科大学霸金字塔顶端的学霸也有焦虑感,中科大失联的刘春杨博士和斯坦福大学自杀的26岁中科大校友,他们其实属于学霸金字塔顶端的人群,但是从事科研后,一名优秀的学霸不一定是好的科研人员,科研不仅需要努力,其实更需要天赋和运气,这些在本科阶段属于金字塔顶端的人群,走进研究生阶段,他们迷失在科研的海洋中,成为科研金字塔底层人群,没有科研成果,很难毕业,一直以来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一下子荡然无存,巨大的心理反差,时间久了,总会出现问题!其实海外名校就连本科都很难毕业,德国高等教育每年仅有50%的人按时毕业,2018年美国纽约大学出现多名中国留学生自杀的新闻!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是请关爱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他们走的所谓成功之路并不符合自己的天赋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职业规划应结合兴趣等因素多做考量

3月24日,由津桥国际主办的2019津桥国际服务展在京举行,展会云集了教育、移民、投资界资深专家,还有海外百所名校现场面试招生。展会讲座为到场的学生、家长、投资人提供了海外规划建议。津桥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赵鹏先生用权威真实的数据及成功个案总结了津桥的收获,并针对学生与家长最关心的海外留学误区问题做了分析与建议。活动现场,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Dr.Angela Zhang表示,国际化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尝试,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要从兴趣、擅长方向、不同领域发展趋势多做考虑,并以商科类职业举例,让在座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规划。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汪同学、圣母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王同学用亲身经历分享了留学申请之路,现场的名师还对留学、语言等常见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实用建议。游学不仅是阅历和知识的升华,更是扩宽视野、丰富履历、提升语言的好机会。在活动现场,津桥海外游学专家高老师通过多年带队的海外经验分别从游学行业在市场中的趋势、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国际游学、游学生活的真实案例等对游学市场做了介绍,让学生和家长深刻了解了游学真正的“含义”。另外,来自英中贸易协会(CBBC)区域主任弗格森先生就当下英国经济和政策的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除此之外,就大家最关心的如何通过T2工作签证、T4留学签证等留在英国工作等问题做出说明。展会结束后,津桥国际的资深专家以及导师为在场客户提供了留学、语言、游学、海外置业、财富管理等现场测评,及一对一客户交流等服务。

失败者

美国博士申请的重点工作之一

申请的整体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寻找适合的教授B、分析学校已录取学生的背景,可以看出自己的优劣势C、选定要套磁教授的范围D、提升背景E、套磁以及跟现在学校老师沟通,确定推荐人F、根据套磁信结果确定申请学校,开始文书和网申G、跟催学校结果在这几个流程中,我们重点分析下最耽误时间的:一、知己知彼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自己分析教授,以及分析教授以往录取学生的信息1、 分析学校的申请难度首先,每个学校可能一年一个专业只招收十几个博士,具体细化到每个方向就更少,所以申请难度可想而知,而且每年不是每个学长学姐都能申请到你想上的学校,而且他们所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也需要确定。2、 核心竞争力对于PHD,核心竞争力不是GPA和GRE,也不是学校背景 ,这个只是门槛,能达到这个分数的人多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就像在 Ask a Neuroscientist: How do I get into the Stanford Neuro PhD Program?中所说[Note: I'd like to emphasize that the discussion below is centered on graate admissions into Stanford's Neuroscience PhD Program. Other program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will hav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Also, these thoughts represent the personal approach of Dr. Ricci, as well as my personal experiences as both a participant and observer of the Stanford admissions process. Other members of the Stanford Admissions Committee may prioritize different candidate attributes. Lastly, and I really can't stress this enough, any indivials chance of acceptance is dependent not only on her profile, but also the profiles of the rest of the applicant pool. The advice below could help raise your chances of getting an interview, but it can not guarantee anything.]What does this mean? It means that good grades aren’t enough. Of the approximately 500 applications Stanford receives per admissions cycle, maybe 100 of those will boast high GPAs and GRE scores. And so while those records of academic accomplishment are enough to prevent your application from being triaged, they are not enough to ensure you are selected as one of the 30 applicants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for a slot in the next years’ class.(申请者中不缺少标化成绩高的学生)So research experienc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And furthermore, a successful applicant will provide clear evidence that she was more than just a technician, blindly following orders. Writing such evidence into your research statement is good. Having your statements supported by your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is better. Having a first author peer-reviewed paper is best.综上所述: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你有没有发表过核心期刊文章,有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有没有独立实验的经验,有没有承担过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有没有为行业做出过贡献等等,记住顶尖名校招收的人培养目标是未来行业的佼佼者。虽然只是斯坦福教授的建议,基本也代表了大多数名校的心声……

此谓坐忘

硕博混申,斩获斯坦福、加州理工硕士和密西根安娜堡博士全奖录取

录取院校: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PhD全奖加州理工学院录取专业: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成绩背景:国内985 GPA 3.5+,3.9+(国外),GRE325+,托福110+指导老师:陈楠(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前期顾问)贾冠兰(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服务顾问)倪珊珊(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选校组长)赵晨(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 美研部尊享文书导师)案例难点1.远程服务,有时差:学生是在大三暑假才加入我们的留学服务,学生本人留在美国院校完成暑研,家长担心时差影响服务质量。我们告知学生和家长,团队有大量海本学生的辅导经验,辅导可以根据学生安排选择合适的时间,紧密配合,最终家长选择信任我们。2.前两年GPA一般:学生前两年在国内GPA 3.5+,这个成绩距离名校的录取和入读生水平有较大差距。后虽然在国外成绩很高,有3.9+, 但申请时所占权重较小。而且大三下时,还有一门试验课B+。申请材料递交后,我们建议学生向学校补充了学生大四上秋季成绩单。此举对申请举足轻重,学生在大四上成绩保持3.9+的绩点,且在进阶试验课II取得了A,弥补了之前试验课I的B+。配合新成绩单大四下300-500 Level在修核心课程,学生的专业课程一目了然,并且成功向录取委员会表明自己的学术水平。3.申请院校定位高:学生在国外读书期间,得到本校老师口头承诺博士offer,相当于博士套磁成功,所以目标定位在专业排名高于密歇根安娜堡院校的项目作为申请目标。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软硬实力之后,选校后期老师做了大量的分析调研,和学生一起分析了申请的风险。我们愿意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冲击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4.申请学位不清晰:学生和家长针对申请硕士或者博士项目并没有达成一致建议,所以在申请的时候我们选择硕博混合申请,同时学生在整理文书时也需要小心斟酌用词。学生在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本专业后,有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历。大三有两段科研经历,并产出一篇SCI二区三作在投,有效提升了申请竞争力。上课之外紧密的科研,是蜜糖或毒箭,可能让人爱上科研,也可能劝退一个人读博积极性。指导学生文书时,我们建议学生简单一两句话带过每天筋疲力尽但收获极致的心情,让招生官产生共情,体现出学生面对科研的真实心境和态度。顾问解析学生加入服务时间教晚,好在GT都已经出分。由于时差原因,学生的材料我们基本上是和妈妈对接的。妈妈对孩子的材料非常操心,也很配合,我们这边就本校2+2项目如何开在读证明,使用哪个学校的在读证明,如何开入读证明,托福成绩单如何截图等问题给与了细致指导,材料很快收集完毕,申请顺利进行。选校方面:学生复合专业的学习经历为拓宽硕士申请专业选择提供了基础。学生本科期间国内两年学习的是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专业,国外两年学习的是Mechanical Engineering。国内本科部分,学院课程设置上非常有专业特色,一学年安排三学期课程,强化学科基础。国外的学习经历中,她所在的院校也是US NEWS专业排名前10的。在择校过程中,我们的择校顺序是首先选择有意愿入读的学校,其次就该校开设的硕士专业,从ECE、ME、Robotics等关联项目中进行申请人素材和项目难度比较,最后确定定校名单。学生最后取得了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的录取。文书方面:因为学生大四上繁忙的课程和实验室日程,一周之中只有非常有限的时间可以沟通。高效地理清思路是学生与赵晨老师之间合作的亮点。虽然有时差,赵老师尽量调整学生合适的时间,和她完成高效的沟通,节约学生的时间。赵老师即使在外地参加亲友婚礼,也半夜起来跟学生讨论文书思路。赵晨老师指导学生从简历版式、重要内容,个人陈述里的学术功能性内容和细节性语言处理等引发共情,并且在小文书里体现申请者读研的决定,和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和梳理逻辑。赵老师有丰富的申请指导经验,擅长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并且在分析课程作用、补充成绩单方式、措辞、快递发送地址都事无巨细的给予学生充分指导。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们的帮助下收获了梦校的录取。顾问介绍陈楠 Amanda 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资深前期咨询顾问七年美国留学咨询工作经验,西班牙语专业八级,3年同声翻译经验。擅长倾听和分析问题,精准挖掘学生的潜力,指导定位学生未来职业方向,结合学生自身背景做个性化方案。专注于挖掘学生亮点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背景实力。对美国院校特点、专业、就业走向非常熟悉。了解美国研究生申请特点,精通留学考试规划,帮助学生走出申请中的困惑。曾多次帮助低 GPA 低 GT 的学生逆袭申请到美国知名院校。辅导学员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教育专业、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及超过百枚各专业录取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学员遍布全美。贾冠兰 Emily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资深中期服务规划导师三年美国研究生相关工作经验,先后辅导近200名同学成功赴美,熟悉美国名校申请政策和流程,擅长为学生量身定制美国留学规划,并多次帮助非名校毕业生实现名校逆袭;毕业于国内知名211大学,主修经济学专业,曾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熟悉美国商科证书考试内容(CFA、AICPA),可以帮助商科同学在学校课程学习之余给出证书考试建议,助力美国商科申请之路;擅长各类留学考试规划,制定合理打卡任务,曾帮助TOEFL首考79分的同学2个月时间提分至100+,实现最终申请结果完美逆转。录取案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倪珊珊 Gloria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选校组长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2010年起加入新东方,七年美国研究生留学选校工作经验。新东方全国美国研究生十佳顾问,前途出国优秀员工,美研中期优秀顾问,Top Performer,2018年获九枚名校奖(全上海共22枚),2019全国服务梦之队成员。迄今为止陆续帮助400余名学生获得美国知名院校录取,超过50%的学生成功申请到美国综合排名前30名大学。录取案例包括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北大学、康奈尔大学、乔治城大学、加州伯克利、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赵晨 Misa 新东方前途上海徐汇中心 美研部理工组尊享文书导师上海前途徐汇中心 Top Performer 全国美研条线培训导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本科毕业,就读校荣誉学院Hutton Honors College, 成绩优异,GPA 3.91, 本科期间交换至法国知名学府Sciences Po Aix。帮助近百人以学生获得耶鲁,哥伦比亚,宾夕法尼亚,卡内基梅隆,杜克,约翰霍普金斯,西北,康奈尔,佐治亚理工, UCLA, USC等美国Top 30院校硕士与博士录取, 100% 申请成功率。六年美国学习生活与工作经历。与当地美国教会与家庭交往甚密,熟知美式文化与思维。曾登上Bloomington报纸 “The Herald Times”头版。通晓法语,俄语等多门小语种,长期学习游历于美加欧洲各国,擅长以全球化视角为学生指导文书整理,留学申请与签证服务,多次主讲逾两百人签证与行前培训讲座。

理明

如何选择你的研究生院?斩获CMU、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博士offer的大神分享

译者:AI研习社(季一帆、Danielan)双语原文链接:How to Pick Your Grad School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你大概率已经走完了研究生学校漫长而艰难的申请之旅。你成功地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样的胜利是你过去的付出所应得得。但是你应该怎么决定最终上哪一所学校呢?如果每所学校看上去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你怎样才能做出正确合适得决定呢?这篇文章就聚焦于这些问题。如果你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并且专攻于机器学习,并且特别是美国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那么这篇文章对你简直再合适不过,当然这里面大部分的内容对于任何国家任何领域的研究都同样有效。做出最合适自己的研究生学校选择是艰难而又迷惑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的时代,现在即使本科生也要去追求像发表论文数量的指标以便为自己的研究生申请打下基础。这种高度功利的看法可能对你的研究生申请有优势,并且这在你读完研进入工业界或者学术界仍然很重要。但是,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基于这种视角选择你的研究生学校可能会让你更容易产生倦怠,梦想破灭的想法以及不满的情绪。我会在这篇文章中详细探讨以上这种功利的想法,但是我也会为你提供其它三种思路希望能帮你做出一个均衡的选择。这个决定不仅引导你在学术上的成功同时也让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满足。基于这所有四种决策角度的决定会比你从单一角度的选择好得多,这四种决策是:事业视角,身份视角,稳定性视角和变动性视角。事业视角是最直接的,做好该方面的权衡将帮助你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成果事业。身份视角则有些不同,此时重心不再是职业选择,而是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你要如何实现这一身份。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总是受到周围人和文化的强烈影响,甚至你不曾相识的朋友的朋友也会影响你是诚实还是欺骗,是自私还是无私,是博爱还是剥削。如果你选择的学校是以“以论文和引用量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那么这种价值观会潜移默化的融入你。想明白你是否想成为这样的人?因此,选择学校,也就是在以某种方式定义和约束你的为人。稳定性视角是说,仅仅选择“正确的”学校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其他更为重要的选择,比如在艰苦的博士求学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稳定性。我们,个人是存在基本幸福感的,即使是那些让你痛苦或是让你快乐的事件,其影响也会在两年内消失,我们总是回到幸福基线。但有些事情是非常稳定的,一个友好的社交环境会让你始终感到被支持,而不是一个人被抛弃,提供这样的人性化需求将使你5年的博士生涯变得轻松。反之,若进入一个关系疏远、冷淡的小型课题组,你的博士生涯将充满不确定性、孤独和压力。可变性视角是选择学校的另一个因素,即学校对你人生丰富性的影响。获取你是以牺牲某种选择为代价才读博的,也许是忽略了工作以外的激情,忽略了朋友、伴侣或家人,忽略了自我发展,忽略了从事心理、身体或精神健康的工作,或者忽略了其他对你很重要的东西。然后,你从职业角度出发选择了一所合适的学校,但在该学校你只能放弃那些重要的东西。你有想过吗,这样什么时候是个头?一旦获得了出色的博士学位,你将再一次激烈的竞争助理教授职位,然后是任职期,一直工作到成为领域的佼佼者。这样的人生道路没有错,但被工作、被事业持续剥削,你自己的人生呢?我听说,行将就木的人最常见的遗憾是:“我希望我有勇气过自己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期望我过的生活”和“我希望自己没有那么努力”。如果他们在做出选择时明白这些道理,是不是就可以少些遗憾呢。所以,多花些时间和精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收集必要的信息,做出更好的选择免得将来后悔。目录职业视角:成功学的选择 导师 导师研究方向的匹配度 教导风格:手把手/放养 导师的价值观,优势和劣势 一丝不苟 vs. 随性而为 自由裁量权和组内凝聚力 研究进展 交流 优势与不足 自我反思是决定的关键 导师的关心程度 用心培养 漠不关心 同行,博士后和研究团队 同行 研究团队 博士后和高年级博士生 其他 学校名称和资源 累积优势 经历失败和逆境对成功至关重要 学校位置 其他因素身份视角: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在参观日的经历 我在华盛顿大学的经历稳定性视角:除了学校,更重要的是什么?可变性视角: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职业视角:视野成功的选择职业视角是多数人首先会考虑的因素,这直接关系到你的学业成就和之后的人生轨迹,因此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学校是理所当然的。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介绍,以下因素根据我认为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导师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寻找合适的导师可能是最关键的任务。存在这样一个观点,你的学术成就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导师而不是学校。,不夸张地说,碰上一个倒霉老师,你的学术生涯将充满痛苦,无聊,压力,并很可能浇灭你的学术热情。一个合适的导师将帮助你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健康,促进研究。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答案,有些导师适合你,但不一定适合其他人,反之亦然。以下将列出一些条件帮助你找到适合你的导师,但是说到底,最终的选择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来不来电。这跟约会有点像,不管说的怎么合适,但真正见面之后,没感觉就是没感觉。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你要有若干候选心仪导师,只有一个是不够的。这就使本来已经很复杂的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即使如此,避免在一根树上吊死是很有必要的。由于种种原因,你可能无法于最心仪的导师达成一致,因此如果可能的话,你最好有一个替代选择。一旦未能与首选导师达成一致,你就要即使联系该导师。这样,进一步可以看有没有联合培养的机会,互补的两个导师也许会是更好的选择。以下关于导师选择的因素并无先后顺序。导师研究领域的匹配度很多学生并不十分理解导师的作用,他们只是觉得应该找一个跟自己想要从事研究相关的导师。这个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实际上,该想法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帮助。据了解,大约66%的人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研究方向,甚至许多是在第一年。如果再往后看的话,这个比例可能更高。虽然他们大多数人仍然从事相关子领域(机器人/NLP/CV)的研究,但具体研究内容已经不一样了。比如:">多语言解析 -> 多模态模型 -> 机器翻译问答 -> 对话-> 强化学习 -> 语义解析NLP架构 -> 机器翻译 -> 模型效率人体姿势识别 -> sim2real问答 -> 模型效率 -> 可解释性->模型效率从以上这些转变可以看到,由于个人的研究兴趣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在选择导师时,不需要过多关注导师的研究方向。对于导师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可能改变他们的研究兴趣,然后开始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学生相比,导师的研究范围和精力显然更多,他们可能会同时对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此外,虽然新晋教授为了获得任期可能会专注于某一个研究方向,但是对于终身教授来说,他们的研究方向会非常灵活,甚至其研究兴趣会受到学生兴趣的显著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级教授非常乐意开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变化值得关注--这可能也是非手把手教导导师的优势。在下一部分,我会对此进行讨论。尽管你和你导师的研究方向并不总是完全一致的,但如果有一些重叠那是极好的。另外最好可以询问一下导师的长期研究愿景,但要注意,这样的计划一般并不充实,而且会根据研究领域的变化而迅速变化(例如BERT)。值得一提的是,你一定要考虑导师的价值观,因为这些东西是不会随时间而变化的。通过这些,你可以看出他们喜欢做哪种类型的研究--之后的部分会对此展开讨论。教导风格:手把手教导 vs 非手把手教导导师们的执教风格一般可以分为手把手教导和非手把手教导。那么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在非手把手教导的导师组里,你完成所有工作之后,老师只会对你的研究成果提供一些反馈;但是对于手把手教导的老师,他们可能还会具体的指导你或协助你完成工作。更具体的说,手把手教导的老师可能会帮助你提供许多研究细节。例如,交流研究思想,探讨研究问题,帮助你定义这些思想或问题,提供论文的主要内容架构以及在项目研究中哪些是重要的部分,而且会经常与你对研究进行讨论,总结阶段成果,及时发现可能的问题或错误并提供反馈,以防止研究走向岔路,甚至有的老师还会特意准备文稿或幻灯片来详细进行指导。以上这些就是典型的手把手教导方式。经验丰富的导师还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研究细节: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和影响力,讨论不同的研究观点,分析研究结果并以文稿和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细致的展示与探讨。与非手把手教导的方式相比,你会与导师有更多的互动,导师也能够为你提供更多的帮助。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的手把手教导或非手把手教导的的导师。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同时拥有着两方面的特征,例如一些老师一般会实行非手把手的教导,但实际上他们也会想参与到学生的研究中,甚至为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详细的指导。通常,导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导方式做出一些调整,在学生有良好基础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与学生进行交谈,从而了解应该在哪些领域进行手把手的教导,哪些领域则不需要手把手的教导,这对于学生培养大有裨益。具体包括:学术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论文写作);技术领域(代码方案、软件框架)以及研究领域(机器翻译、问答)等。因此对于学生,不是单纯的评定导师是手把手教导还是非手把手教导方式,而是应该具体到某些领域,比如在论文中老师是否会进行详细的指导?在你的弱势领域,或是需要学习的领域会详细指导的非手把手式教导的导师有何不可呢?如果你缺乏研究经验,能接受各种条条框框和deadline,不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那么找到一个手把手教导的导师对你很有帮助。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并且乐意通过失败和逆境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那么非手把手教导的导师是适合你的——这样,你的博士学位大部分都取决于你自己,这非常困难,但同时也会让你成为一名更好的独立研究员。总之,如果导师能够提供的帮助不是很多,从长远来看,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件好事。虽然短期来说困难重重,尤其是第一年或是邻近一些重要日期(例如会议截止日期)。通常来说,非手把手教导的导师级别会更高一些,而且他们能为你的实习或是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外,他们还能够将一些新想法以及一些古老想法(年轻导师并不熟悉)给联系起来。这些老师一般会有一个大的实验室,其中包括博士后和很多高年级博士生,他们也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手把手教导的老师可以为你提供许多详细指导和帮助,在理想情况下,你可以在博士毕业后再逐步提高独立性。然而接受了这样的教导,你可能会变得像你导师一样,因为手把手教导的老师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这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完全取决于你之后想从事什么。如果你老师的研究视野很有见地,在工业界和学术界极受欢迎,那么你的优势极大;如果存在很多类似的研究,那么你可能就会变得无足轻重。导师价值观,优势和劣势人们经常会忽视导师究竟关心什么的,但实际上,导师的价值观很可能决定这个老师是不是适合你,而且这还决定了研究组内的氛围及环境。那么为什么价值观这么重要呢?正如前文所说,研究兴趣会不时的发生变化,但是价值观的稳定对于研究是极重要的。在研究兴趣上存在一些差异问题不大(如机器翻译和问答),但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则很可能产生冲突(如高估或低估某一问题)。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价值观也抱有同其他关系一样的态度:尽可能分享更多的价值观,使得不同优劣势的价值观进行互补、相辅相成,那么学术关系中的价值观是什么样呢?一丝不苟vs随性而为学术价值观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导师是一丝不苟还是随性而为的类型。前一种导师看重系统的调研、合理的假设/证据,以及准确的主张和理论,而后一种导师则认为,坚持严格的计划会减慢进度。前一种导师强调科学方法和谨慎态度,追求学术文献和成果;后一种导师首要关注结果的影响以及实用性。只要有用,都是可以接受的。另外,这样的导师一般不会特别要求精准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那些尚未实现的或是潜力的可能性更加重要,当然了,他们也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这个方法特别酷,而且结果令人惊讶”。总得来说,没有哪一种要比另一种更加优秀,或者是不如另外一种。在科学领域中同时需要这两种角色,最好能够批判性地接受不同的方式以及成果。同前文一样,这两种类型也不是绝对的。也许某个老师是随性而为类型的,但是如果有人滥用/不使用统计数据,或是脱离理论得天马行空得想法,他们也会感到非常生气。自由裁量权和组内凝聚力导师是否重视你的自由裁量权,尊重你的隐私和自主性?如果这样的话,你和导师之间是坦率真诚的,但相应得,你对其他学生的工作以及他们的研究进展了解甚少,这会使你感觉在组内被孤立。相反的,如果导师会向你介绍组内其他同学的项目和进展,那么你可以轻易融入其他同学,与他们交流,增进小组的协作能力。你们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就像家人一样。但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你一旦发生了什么,那么其他人很快都会知道,因此你会小心谨慎的衡量自己的言行,这让你的生活充满无形压力,甚至导致一种封闭、虚伪的文化——你会习惯性的讲道:我很好,一切顺利,不需要帮助。幸福感与研究进展导师关注你个人幸福感甚于关注你的研究,或是相反?关注你幸福感的导师在一对一的会议中,不仅谈论研究,还会确保你的工作和生活保持平衡。他们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放在首位,甚至过度呵护的老师还会在你压力较大时劝你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和焦虑。这样的老师虽然使你的研究工作轻松快活,但却可能因此拖累项目,阻止研究进度,而这会使你产生沮丧或挫败感。如果你需要一些鞭策来提高效率,那么注重研究进展的导师可能非常适合你。但如果推动过多或是你不喜欢被鞭策的话,这样老师可能会让你压力山大,产生不好的精神状态。交流你的导师是会直接的尖锐地进行批评,还是间接的温和地进行暗示?如果是第一种老师,他会大声的告诉你你的项目或是想法有多么糟透,对于学生而言,这会打击学生地信息和热情,需要强大的心里素质来接受。但换一个角度,你不需要在这个想法上浪费更多的时间,可以去选择一个新的方向从而取得进步。所以,如果你心理素质优秀,吸收了解老师的建议,那么你可以迅速调整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实践。总之,这样的导师会给你提供很好的反馈,让你知道你的想法到底有没有意义,另外,一旦导师认同了你的想法,强烈的骄傲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对你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注重间接沟通的老师只会暗示你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你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问题,或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这样,你的项目可能会拖延一段时间,影响研究进度,而且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是,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会对你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还表明,你的导师是一个谦虚有礼的知识分子——即他们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愿意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可以坦率地与你进行交流,以共同探索真理。这是一种非常令人钦佩的品质,许多知识分子对此评价甚高,这种品质会默默对你产生影响。另外,长远的看,经过间接沟通,你学会更多的独立思考,这此时你将来成为一名更好的研究人员。优势与不足如前文所示,除了价值观之外,还需要考虑你和你导师的优势和不足,如何进行互补,这对于协作来说至关重要。例如,你可能擅长动手,在实践中获得结果以决定研究的方向和进展,但却不擅长发现问题和产生思路。在这种情况下,与你互补的老师能够弥补你的不足,帮你在这一方面取得进步,协作合作来完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但是如果你和导师在某一方面均不擅长,那么你们可能因此忽略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优秀的导师能够认识到你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自我反思是决策的关键为了解你与潜在导师之间的价值观,或是优势与不足间的关系,最好花一些时间认真的自我反思,以了解自己是谁,自己该如何选择导师和学校。这样你可以对号入座,根据以上这些条件来进行选择,同时这还有助于你向那些你期望但不具备的价值和优势方向发展。你可以考虑这些问题:是否能够接受直接、尖锐的批评?你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能接受的坦诚公开的尺度?更倾向于一丝不苟还是随性而为?是否具有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你的上进心有多强烈?你是否需要日期或他人来鞭策你,以使你保持动力?在压力下你会做的更好吗?在生活与工作中,你需要怎样的平衡?导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用心培养导师肯用心培养肯定是好的。即使是那些随性而为的导师,能够经常找你开会讨论学术总归是好的,哪怕不一定有很多结果。如果你的导师在创业,或是在校外一些公司工作,或是有很多学生,那么这样的学术会议大概会非常少,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经常会取消或推迟讨论会,甚至在你需要的时候也没办法召开。当然了,这不仅说明你们导师的日常公务繁忙,还体现了他们对你并不太用心。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学生会议是神圣的,必须按时召开,但也有一些老师过于频繁的召开学生会议,即使一些会议并没有什么意义。漠不关心另外,一定要关注导师是不是对学生培养心不在焉。因为有一些导师甚至可能忘掉你的研究项目,你得一遍又一遍的跟他们解释,所以哪怕老师能力再强,如果他不关注学生培养,那么你会非常困难,很难取得学术成果。但是也可以这么考虑,导师对你心不在焉,这就逼迫你自己独立的去完成学术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培养了更强的学术能力,将来可能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研究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准确把握研究要点,提出关键信息并在会议上简洁明了的向其他人介绍明白,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能力。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极端,老师不仅在会议上与你讨论项目研究,甚至在会议以外的时间,他们也花大量时间思考你的项目,这对你来说非常友好,你能得到更好的反馈以及老师的看法见解,从而改善研究项目,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你对导师产生更多的依赖,不利于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同行,博士后和研究团队同行同事和研究团队是考虑学校时第二重要的因素,其重要程度不弱于对导师的选择。至于研究兴趣,与之前讨论相似,同事们的研究兴趣也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一般都会在相关领域。因此,虽然你可以与某些同学进行长期合作,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只是你进行思想交流的同伴,在这些交流中获得启发与反馈。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利益和价值观念等也会持续发展。在你访问的时候,你会认识一些同伴,可能包括组内的研究人员,虽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详细了解他们,如果你觉得与他们合拍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这所学校。因为如果有一位朋友能够在你困难时为你提供帮助,并且激励你成长,这对你攻读博士学位以及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研究团队不只是一个个同事,你还应该在选择学校时统一考虑导师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的动态非常直观的显示了他们都规范以及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受到导师的影响。因此你可以根据之前的一些方法来评估研究团队的价值与期望。另外,在选择研究团队时,你还应该关注团队的多样性以及团队能力,这关乎研究团队成功与否?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将具有不同背景观点和经验的人聚集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之间团结融洽,进行友好合作与公平竞争,那么整个小组的工作会令人满意。对于富有创造力的工作来说,多样性尤其重要,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固定思维。如果团队中有一些独立的、开放的研究人员,对于一种新的研究方法A,可能会有如下对话:人员1:A方法真是太棒了,在任务C上的表现出色,如果将它和方法B融合在一起进行任务D,也许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人员2:不错,这样这个想法太棒了。人员1:行动吧!如果研究团队中是一些死板的、老套的研究人员,那么会有不同的结果。人员1:根据文献,我们知道任务C的标准偏差很高,因此我认为方法A的置信区间与方法x重叠。所以方法A的结果并不比方法X要更好。根据卡姆剃刀原理,我认为没有理由扩展方法A。人员2:我认为其性能差异主要是由于初始化的不同造成的,而不是方法A决定的。通过初始化减小hessian特征值的相对差异,可以进行更快的训练,至于训练周期的差异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并不认为方法A更好,应该在相同的初始化条件下,或者是进行网格搜索以选择最恰当的学习率和训练次数,然后进行比较。这就是独立开放与死板学究的明显对比,其他情况也是如此,例如有一些人习惯直接了当的批评某些想法,那么他们之间的互动将会非常激烈,因此研究团队无法产生好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谈论实在是身心俱疲。也许一群活跃认真的人才能在这之中取得平衡,保持思想严谨又不失创新活跃。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极端对比,例如理论与应用:生命是短暂的,但证据永恒vs问,你提出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理论,但是并不会对人类生活产生任何影响,那么有什么意义呢?定量与定性:如果无法衡量,那么就无法证明其存在vs难道要衡量你与爱人之间的分数吗?当然,很少有人会如此极端,但是人们还是会有一些认同倾向的。在研究团队中,如果能够将这些不同观点以及不同因素综合考量,那么就可以防止集体思考的偏差与极端。博士后与高年级博士生上文已经提到,组内的博士后以及高年级研究生也会对你的选择产生一些影响。如果导师的组内有一些博士后,或者是有一些能够为新生提供帮助的高年级博士生,这对双方来说都有益:你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而他们则可以在你的帮助下完成一些成果,然后只是下一份工作。如果你的导师是随性而为类型的,那么组内有高年级博士生和博士后对你尤其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你既可以保持独立性,又能够得到组内人员的帮助与建议。其他其他重要因素还包括,团队对新想法的分享与讨论(例会讨论什么)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共同发表文献),这样才是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协作程度也很好的体现了群体凝聚力,这也关乎“稳定性观点”,我会在后文进一步讨论组内氛围的重要性。学校名称与资源累积优势要根据学校声望做出理性的选择,你一定要了解这对你究竟有什么用。学校名称是累积优势的表现,根据这可以很好地显示学校当前地位。累积优势是指,如果你在生活中有更多的特权,那么你就有更多的资源(金钱,受过教育的父母,指导,良好的同伴,空闲时间,课外活动,广泛的社交网络)去做更有意义的事,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这进一步又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人际关系)做到更好,进而产生更多的资源(更广泛的社交网络,协作,补助金,资金)来做甚至更好(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章,独角兽创业公司),如此良性循环。在教育资源中,优势资源的分配始终是高度不平等的,排名靠前的学校最具有生产力,也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据统计,美国有1/3的人口拥有本科学历,而有博士学位的仅有2%,排名前20的学校的本科生仅占0.2%,终身职位的仅有0.06%,但是0.0006%的人发表了41%的论文。与此同时,在一些顶级学校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中有73%是那些排名前20学校的本科生,而排名前18学校则培养了50%的教授。只要经过一些简单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你在排名前18的学校获得了学士学位,那么你更可能获得博士学位,甚至成为一名教授。另外,假设排名前18的学校中的那50%的教授是平均分配的,这就意味着所有学校中1/36的教授是来自前18名学校。因此,如果你在排名前20的学校攻读博士学位,那么你当上教授的概率从百分之0.06%升至2.8%,虽然这个概率依然比较低,约等于骰子同时置出两个六的可能性,但却已经高出普通学校约五十倍。因此选择一所更富盛名的学校,这将大大增加你的成功机会。类似的,你也可以根据学校声望和学校排名做出其他的选择。当然了,仅仅根据学校排名做出选择并不完全可靠,前文我们提到的其他因素,如出色的导师、出色的同事、很好的研究团队、学校文化等等,这些对于成功来说也是必要的。失败与逆境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虽然听起来不合理,但却是事实:长期特权也会有可能给你带来一些危害。失败和逆境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心理学发现: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你需要失败,又不能经常失败。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一直享有特权的话,那么你无法学会面对挫折,如果总是面临逆境的话,那么你会自暴自弃,偶尔的失败则会有效的鞭策你,让你更好的成长。因此,特权不是越多越好,这会消磨你的冒险精神、增大对失败的恐惧;而偶尔的失败会让你更有韧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逆境是正常的、是暂时的,学会去征服困难。如果你在排名前20的学校中就读,那么你可能就像前文描述的那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许多一流论文。但这种环境也会滋生“安全思维”,即研究一些容易发表的风险较低的项目,而不是去对一些困难的、可能导致失败的项目进行探索。因此,这些学校虽然提供了特权和资源,但长期来看有可能阻止你创造力和更伟大的成功。总之,你要成为一个非完美主义者,要学会接受失败,享受失败,在失败中获得成长。社会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失败的创业往往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加入初创公司将逼迫你成为更熟练的工程师,而加入大型科技公司只会让你陷入停滞——你只是机器中的一个齿轮。学校位置在这一部分我不会做过多的说明,因为在之后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部分我将会重点介绍这些因素。因此,在这里你可以先预先考虑一下这些问题:一些大学校园及城市会为你提供一些机会做你熟悉的事情,这些事情会让你扎根并保持稳定,以度过博士阶段的艰难历程(稳定性);另外,不同的城市和校园还会提供不同的活动以及体验(可变性),这有助于你探索自己、发现新事物,让你成为一个更充实,更富朝气的人。这个因素因人而异,可能微不足道,但也可能比之前的那些因素更为重要,因此这值得你深入思考。在后续部分我们会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其他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我认为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住房,生活费用,津贴以及薪水等。一所学校可能比另一所学校花更多的钱或者是花更少的钱,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你不会因此而变得富有或是贫穷,这对你的生活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无论在哪个学校,你都是像在家里一样。也有一些大学你可以进行实验室兼职,虽然可以赚到一些钱,但随之而来的也包括一些额外的负担。学校文化和研究团队的文化也很有意义,但这些与潜在导师、同事和研究团队的价值观紧密相关。另外,这些文化涉及“身份视角”,将在下文展开讨论。身份视角: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确定一所学校后,你所处的环境与交往的人将对你产生积极的影响。进一步考虑身份视角,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职业视角中,我们关注的是“我期望获得多少成功”,但身份视角则重点关注“我想成为那样的人吗”?根据个人的角色期望来选择学校是非常主观的,因此我并不认为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帮你进行选择。我只想要跟你谈一谈我的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我。在学校访谈期间,我收集了很多资料,观察人们的表现,同时我还体验了实习互动等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我相信,考虑身份视角能让你更准确的了解你自己以及可能成为的人。我的访问日经历从不同学校的学生中,我体验到不同的经历,但是有一所学校让我感觉很不友好。在他们学校中,那些学生经常会问我在哪里学习,如果我回答的不是他们期望的大学,他们就会直接转身去与那些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有时,他们会跟直接根据我佩戴的学校徽章(Università della Svizzera italiana)来决定是否忽略掉我。还有一次在访问时,有人看到我徽章上面的本科大学-开放大学,他对我说:“你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进行交流真是你的荣幸”。我没有理他,我相信这些学校存在友好的人,但我遇到的15个同学都是肤浅的,不懂得尊重别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自负、肤浅而粗鲁的人吗?不,一点也不。在另外一所学校,我经历了最疏远、孤立的访问体验。来自精英大学的人们形成了小团体,不允许其他人加入。我根据航班时刻表安排的住宿并没有支付,同时我觉得其他人还嘲笑我对食物的喜爱。我与潜在导师的会面也很糟糕,因为他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同时进行访问,这发生了不止一次,甚至还有一位潜在导师不在学校,在那之后也没有同我联系。我感觉那所学校中的许多人都非常虚伪,他们充满悲伤和压力,但是却戴了一副虚伪的“幸福”面具。我想成为这样一个虚伪的人吗?我想这样隐瞒痛苦,假面“幸福”吗?不,一点也不。我在华盛顿大学的经历在华盛顿大学的访问也之前形成鲜明对比,我觉得每个访问的人都很满意。这至少表明该学校的人是有思想的,而且关注社会问题。最令我震惊的发生在一个研究团队:一个访问者提出了博士期间的心理健康和压力问题,该小组详细对此进行介绍,讨论了他们如何应对该问题以及学校为此提供的一些心理健康资源。同时,学校中大多数学生都很诚实、开放、互帮互助。他们还明确指出,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对我而言,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西雅图的人们都很友好,这与我在纽约的感觉完全不同,那里的人们仿佛充满紧张与烦躁,但是西雅图却充满友善与温和。例如,公车司机充满耐心而且极其负责,在人们从后门下车时,也会大声对司机说声谢谢。在他们脸上,你看到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遵守社会规范,而是他们内心就是如此。因此,我是否想成为一个诚实开放的学生?成为一个乐于奋斗,团结友爱的学生?享受工作以外的生活以及对人充满友善呢?是的,我想这样。你可能认为,根据人们是否感谢公交司机来选择学校是很愚蠢的,但并非如此。自从我加入华盛顿大学以来,我一直对公交车司机充满尊敬。这让我更加友善,也让我对周围同事的工作充满感激。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如果我选择的是另外一所学校,那么这篇文章可能介绍的就是一些很酷的创业理念,甚至我只会将更多的时间花在研究上,而不会分享博客。了解你自己很重要,正是在华盛顿大学,我看到了我想成为的人。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话,我们也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也许那些精英学校里的人不关注我,只是因为他们要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到重要的人身上,而华盛顿大学则显得有些天真,他们试图让所有人充满幸福,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们国家人民都非常率真,这体现了一种诚实的素质,但是直言不讳却并非华盛顿大学的文化,那样的话在这里很可能会产生误会。稳定性视角:除了学校,更重要的是什么?研究生的学习与培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定义,博士学位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独立探索、面对未知并产生新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许多自我激励,从失败中成长以及刻苦努力。在以前我经常听到博士学位非常困难,那时候我还不相信,但现在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不仅对我来说是很艰难的,相信对于大多数同龄人也是如此,因此你需要坚持一些东西,帮助自己应对并享受这个过程。稳定性观点认为一些因素会随着个人发展而变化,但其他一些因素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并长期为你提供韧性和勇气。因此,稳定性观点强调,优先考虑那些能帮助你度过研究生阶段的因素。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最重要以及最稳定的幸福来源,因此在选择学校时,考虑社会环境至关重要。通常在研究生学校中,社会环境包括一些部门,办公室,学生组织,研究小组,例行会议,社交活动等。然而,大多数研究团队是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的,这有助于学校管理。我想去伦敦大学学院的原因有,我认识那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友好,而且乐于助人,Sebastian Riedel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师,充满智慧,与他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除此之外,我想加入ucl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每天的午餐。在那里,人们会直接在办公室用餐。有的人会下楼去买一些食物,还有一些人干脆直接带来一些食物,然后我们围坐在桌子周围,边吃边聊起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些遇到的问题和研究思路,甚至还会讨论一些政治和新闻。这给人的感觉真的就像一个家庭,人们互相照顾。通过这种方式,午餐之后我会充满精力与激情去出色完成工作。如果我知道我能够在某个学校获得这样的体验,那么这一定会够促使我考虑该学校。在华盛顿大学的办公室也让我感到非常满意。随着办公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NLP人员搬到了我们的办公室,现在我们一起建立了一个NLP办事处,我们在这里研究问题,交流想法,相互支持,互相帮助。我的身边充满这些友好、卓越的同事,这也是我选择华盛顿大学的另一个原因。办公环境、小组会议以及社交午餐等因素都可能使你在博士学位期间保持稳定,克服精神上的困难,因此,这些因素都能成为你选择某一所学校而放弃另外一所学校的原因。除了社会环境以外,还有许多根据个人原因选择学校,但我们不会对此进行过多讨论。对于每个人来说这完全不一样,我仅仅提供以下示例供你参考。对我个人来说,斯坦福大学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不仅因为斯坦福大学在学术上成绩斐然,导师优秀卓越,而且斯坦福周围的自行车道也非常吸引我。我是一个狂热的溜冰者,这项运动将给我带来心理上的稳定,使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心理健康。它带给我的喜悦和自由会帮我度过人生的至暗阶段。如果你也是溜冰者,那么斯坦福周围的自行车道绝对是你的梦想,那里光滑平坦,天气适宜。我能够想象自己凌晨五点起床,在空无一人的校园中溜冰,这是多么让人兴奋。另外,考虑亲戚、家人和朋友也是重要的。大多数人攻读博士也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期望,如果你能够将自己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对伴侣的依赖很好的结合,那么这对你的发展是非常有益。因此,如果能够和伴侣上同一所学校,这会是你选择这所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你还要考虑到,攻读博士期间会带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有可能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恋人关系。根据我和身边小伙伴的经验,一段恋爱关系很难维持到博士结束。攻读博士学位是对恋爱的一个重大考验:异地恋、新文化、长时间的工作、低薪水、经常夜里加班以及截止日期之前的重大压力,这些都会让你感觉沮丧,焦虑不安,这不是理想的恋爱状态。尤其是在博士第一年,你会感觉到这种压力对你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一旦想到与伴侣或家人团聚,这带给你很大的动力,推动你进一步的研究。总之,攻读博士学位非常具有挑战性,那些重要的人的支持与鼓励会让你会好过一些。可变性视角:探索更多的可能性稳定性观点是指根据能够让你保持稳定的某些因素选择学校,以便全力而为。可变性观点则是根据可能性来选择学校,这将使你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更完整的自己。可能性是指你不确定这些因素是否对你很重要,但是你的直觉告诉你,你需要尝试这些事情。在这些学校中,你可以探索自己尚未开发的部分,发展自己的兴趣,这些将进一步扩展你人生的广度和深度,成长为一个更成熟的人。在缺乏可变性的学校,你会感觉到生活仿佛停下来了,因为你一直在重复生活。这不仅关乎一些学习经验,而且关乎美好记忆。也许有一天,时光流逝,你的生活以及幸福感也归于平淡,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将永远存在,那是你一生的财富。当然,这些美好记忆不会是你在图书馆学习,不是你为了科研做艰苦奋斗,这些记忆将属于你的一些特殊时刻。在这些记忆里,你会感觉到情感的价值。难道这些美好记忆会是你周末努力工作以便在下一个会议截止日期之前提交论文吗?或者是周末空旷无人的学校里,你的导师在晚上10点提醒你,截止日期是凌晨4点,要注意提交最终的论文?不。卓越的学术成就固然重要,但生活不止如此。你可能已经在疯狂的竞争环境中经历了这一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走上更高的阶梯:从博士到博士后,从研究人员到助理教授,从教授到大师。你可以永不停歇的转动仓鼠的轮子,但是当轮子一遍遍的转动,你会发现,自己从未经历过别人称之为“生活”的生活。也许你也曾想学习弹吉他,或者是到体育馆里面进行运动锻炼,但是你意识到离研究截止日期只剩三个月了,由于时间紧张,你更愿意花一些时间在研究上;也许你很喜欢和其他人一起创作戏剧,但是你却无法在学习和创作之间保持平衡;也许你热衷于写博客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但是一想准备周一与导师的会面,那么你很可能放弃周末的博客;也许你想丰富自己的社交活动,邀请同事一起出去玩耍,但是你发现所有的同事都在为了下一个截止日期努力奋斗,他们没有时间陪你一起。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了这样的境地,那么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另外,学校不仅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且鼓励学生去勇敢探索。如果你在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并且周围充满各色人等,但是你的导师和同事希望你周末加班,长时间工作,甚至在非工作时间还要麻烦你,你很难去扩展丰富自己。多样性不仅意味着学校有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及丰富的选择,而且还要支持你进行探索。研究经验与美好记忆的可变性是考量因素,但你一定要搞清楚在研究团队中有多少自由度。可变性到底有多大意义呢?以我的硕士阶段为例,我在本科时就被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所吸引,认为这是我一生想要从事的事情。我也知道如果我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我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经历,然而由于我学习的是在线课程,实践经验非常少,加上我缺乏经验,无法与其他人合作研究,因此我决定辞职投入全职学习,并且在在线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研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到处都是死胡同和失败,但是我不想放弃,我想要成功。我逼迫自己不懈工作,专注于研究多个GPU并行化问题。在那几个月里,我几乎没有和任何人进行交流,最终我成功了,在ICLR2016发表了研究成果。这是一项重大的成功,但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我的同伴们获得不同的生活经验,社交经验,他们了解自己以及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时,我只是刚刚学会如何进行研究,并沦为一个奇怪的,孤立的隐士。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博士申请都被拒绝了,只能攻读硕士学位。但我不满足做一个硕士,因为我认为在硕士阶段不会学到更多。我已经学会了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学习等知识,硕士学位只不过是纸上谈兵,我不会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然后我考虑了可变性观点。从可变性的角度来看,做硕士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搞明白我不懂的事情,增加自己的社会和生活经验。由于我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因此我在课堂上并没有放入过多的注意力,而专注于课外的实践以及生活。正是这个过程,我成为了现在的我。最终,我选择了卢加诺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校的上课方式为小班上课,我能够结识到所有人,同时,由于硕士学位是高度国际化的,我们班上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他们聚在一起,我增加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与社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也对自己有更深的了解,我发现我不喜欢逛酒吧,在那里,他们会告诉我他们上次喝醉时的状况和所作所为,或是分享他们的假期有多么美好,但我不感兴趣。后来我与两个同学一起组织了每周一次的哲学之夜,讨论哲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深度学习,博弈论,意识改变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我很喜欢这项活动,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业余时间我开始写博客文章。例如,计算的未来以及其与大脑和深度学习的关系,我还在英伟达撰写guest博客文章,我会经常性的通过文章来分享我的想法。本文就是我在一个早上写的,虽然本文并没有太多实践,但我认为这是我最好的文章之一。卢加诺一个公园湖泊我还经常进行轮滑,沿着着卢加诺的公园和湖泊进行直排轮滑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永远记得那天清晨,在这个空旷的小镇,山上薄雾弥漫,湖水波澜不惊,滑道旁美丽的花朵伴我滑行。我朋友拍的照片,我记得当时我正在他的阳台上烧烤,谈论如何从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另外,我还利用课外时间在美国Microsoft Research和伦敦UCL实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研究经验。这些对我的发展成长非常宝贵,在我博士学位申请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和父亲在卢加诺附近的一条小径上徒步旅行-这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我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大的人;到访过位于两大洲的四个不同国家;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了解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在那些活动中,我享受快乐,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这是将伴随我一生的珍贵回忆。以上所有这些都属于可变性观点的考量。如果我不去勇敢探索不同的体验和生活,坚持唯论文论,我将错过多么精彩的人生。因此,通过选择学校,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成为更好的人。AI研习社是AI学术青年和AI开发者技术交流的在线社区。我们与高校、学术机构和产业界合作,通过提供学习、实战和求职服务,为AI学术青年和开发者的交流互助和职业发展打造一站式平台,致力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如果,你也是位热爱分享的AI爱好者。欢迎与译站一起,学习新知,分享成长。

盗墓女

学霸“跳级”攻读美国博士,获200万奖学金,面对诱惑他选择回国

自近代以来,发达的欧美强国吸引我国大批优秀学子远赴海外留学深造,除此以外,通过"实习""考察""讲学"等多种名义出国的高知也人数众多。改革开放之初,很大一部分出国留学人员秉持"人往高处走"的心态,走出去以后就不再愿意回国工作,使我国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如今是一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海外人才的回流,也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归"国家之一,除了国家的积极推动,学霸们拳拳报国心也令人瞩目。以浙江学霸陈嘉澍为例,在获得200万的美国奖学金,前途一片光明之时,他就做出了让人感动的选择。从力学专业转念电子工程学专业的青年学霸陈嘉澍是浙江宁波人,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父母在杭州工作,他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爷爷至今仍然记得孙子小时候"明察秋毫"的敏锐观察力,年仅4岁时就一派天真地注意到了"电扇的圆插头"和"台灯的长插头"外形不一样。由于陈嘉澍一向学习成绩拔尖,爷爷奶奶对他十分宽容,并不像其他家长对待小孩一样耳提面命,诸多约束。即使临近高考,他身为铁杆球迷半夜起床追球赛,老人也相信他自有分寸。陈嘉澍也确实没有辜负家人的信任,2003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他同时被香港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录取。当时去香港大学读书的学费、生活费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不菲的负担,于是他出于离家近以及减轻父母压力的考虑,选择了复旦大学的力学专业就读。进入复旦大学后,天分过人又学习刻苦的陈嘉澍并没有泯然众人,反而遇强更强,更加出类拔萃了,大学一年级就拿下了学校的奖学金。适逢香港城市大学到内地招生,这一次陈嘉澍顺利考取了全额奖学金,凭自己的努力圆了去香港读大学的梦想。转校后,陈嘉澍发现相对于力学,他对电子工程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毅然连专业也转换了。事实证明,遵循心声和直觉的学习事半功倍,繁杂的电子工程学业对于陈嘉澍而言是兴趣、是挑战、是等待攻克的一座又一座壁垒,他乐在其中地取得了名列前茅的专业成绩,同时也拿下了全校最高的GPA(平均学分绩点)。醉心科研,荣获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香港城市大学推荐陈嘉澍作为交换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学习一年。他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如鱼得水,全心投入科研工作,写出了让导师赞不绝口的《无线射频集成电路》论文。年仅23岁的陈嘉澍凭这篇指出了"未来无线通讯发展的方向"的论文击败众多对手,荣获2006年首届"富布赖特科学奖学金",是27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人,同时这也是全世界最丰厚的奖学金,折合人民币高达200多万元。陈嘉澍赢得重奖后并不满足,向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著名院校提出了直接"跳级"到美国攻读博士课程的申请。他最终入读伯克利,继续钻研增强集成电路在无线通讯设备中的应用课题。眼看在美国的发展前途一片大好,导师、教授们都认为陈嘉澍将来会成长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却下定决心,学有所成之后就会回国工作,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海归创业,科技报国2014年,陈嘉澍博士毕业回国,与来自硅谷的海归团队一起在上海正式创办了加特兰微电子科技公司。作为国内的一家初出茅庐的半导体公司,他们准确把握了毫米波传感器技术在汽车无人驾驶领域的演进方向。创业第二年,这家公司就瞄准市场商机,迅速研发出拳头产品站稳了脚跟,并日益发展成为全世界首家具备CMOS工艺77GHz毫米波雷达单芯片批量化生产水平的供货商,做实业与科研两不误。作为加特兰微电子的CEO,陈嘉澍今年又获得了由盖世汽车主办的金辑奖颁发的"2020最具影响力人物"奖项。这是对他带领团队持之以恒地进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旨在推动汽车行业全新变革的不懈努力所做出的充分肯定。这位昔日的学霸、如今的CEO展望愿景时丝毫不改自信与担当,他希望公司成为全球业内公认的领军企业,同时更希望推动先进智能驾驶系统的普及,造福全人类,让所有人的出行都变得安全、便捷。正如再好的种子也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应的生存环境才能茁壮生长,在科技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海外高新技术人才的回流固然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也要为他们提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空间,"海归"们满腔报国情怀才能真正落地生根,长成"中国梦"的参天大树。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与陈嘉澍博士经历类似的"海归"精英,活跃于我国理工科技术、互联网、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他们的留学背景带有熟悉国际惯例、市场规则以及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等自主创业的优势,日益成为高新科技行业的中坚力量,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技术创新,引入高效的管理模式,为传统产业注入了鲜活动力,推动产业升级。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家除了为心怀祖国的海外学子打开绿色通道、提供发展平台以外,还制定、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专家重点支持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尽可能为更多不愿隔岸旁观国家发展壮大的精英们,创造施展多年所学、改变祖国发展面貌的有力支撑,不负爱国热忱。清代黄遵宪面对"寸寸山河寸寸金"遭列强瓜分的国难,悲叹"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而如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实现。发达国家的巨额奖学金、优越科研条件、丰厚薪资待遇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不再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有目共睹,随着人才市场的良性流动与准确对接体系不断完善,留学生报国与抱负两难全的挣扎将成为过往的烟云,"海归"会是大势所趋,最终成为精英与国家的双赢!

不过数金

悲痛!26岁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自杀身亡,真相令人绝望……

据The Daily Post报道,近日,一名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无不令人叹息!(图源:截图)据外媒报道,2月11日,有人在斯坦福大学的Paul G. Allen大楼中发现了一位男性遗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快惊动了校方和警方。(图源:padailypost.com)经确认,死者为工程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中国籍,年仅26岁。2月14日,圣克拉拉县法医办公室断定他是自杀,死亡原因为上吊自杀。据资料显示,这名中国博士生是斯坦福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读,主攻可变电阻式记忆体和计算机存储器的研究。2014年,他在中国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于中科大。一名前途无量的博士生,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乎所有人意料。现今,依旧人知道他自杀的动机究竟是什么。网友们对这一消息纷纷表示痛心:(图源:微博)事件发生后,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Jennifer Widom于2月11日向该系所有学生和家长发送邮件,对于该同学的去世而感到悲痛万分。(图源:官网截图)在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指出,如果有任何同学需要心理辅导和帮助,随时可以获得学校的帮助。(图源:官网截图)在信的结尾处,院长Jennifer Widom写道这样一句话——“The death of a student is always hard to understand and accept. Please take care of yourselves and those around you.”“一名如此年轻、如此优秀学子的离世总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请大家一定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永远不知道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博士生,在自己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为什么选择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这位中国博士之死,着实令人人悲痛、心寒。留美读博之路的确很难,漫长的学术生涯说不定会从心理和肉体上把人压垮。无论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RIP。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压力巨大,容易患抑郁症。博士的规模在扩大,而博士的“延期毕业”是扩招带来的恶果之一。近年来,博士生的未正常毕业率相对稳定。2002年至2009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60%左右徘徊,2010-2017年则稳居60%以上,波动中有小幅提升。不过考虑到博士生的大规模扩招,实际上博士的延期毕业已经相当普遍。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在数量上有严格的硬性要求。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例,在就读博士期间,至少要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的刊物上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这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博士扩招后,僧多粥少,在版面有限的指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的竞争压力更大、难度更大。就更可以想象博士生的心理压力会有多大了。每个人都喜欢正能量,不喜欢负能量。很多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更爱“笑”,用“乐观”这层面具来掩饰自己。(图片来源网络)据耶鲁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留学生也不是人人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会永远都有漂亮的成绩单。人生地不熟的国外,融入圈子使人心累,与父母沟通也不知从何说起。出国在外各种心酸和压力也不是总能被排解掉,得不到父母和他人的认同。这些都会是情绪崩溃,走向极端的原因。不论是情绪崩溃、孤独或是抑郁症,又或者是钻进牛角尖,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也会让身边的人难过。(图片来源网络)请善待博士生,请大家多给他们一些关怀!本文转载自北美留学生日报ID:colleg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