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就是每年几万人申请的 Data Science编舟记

这就是每年几万人申请的 Data Science

DS,DS 又是 DS ,关于 DS 申请的问题,我每天大概会收到无数条。如果说工科生有着望尘莫及的技术学术壁垒,商科生混的是蔑视群雄的牛人圈子,那 DS 这个可工可商的专业简直得天独厚,想不火都不行。因为这些想申请 DS 的同学,他们对于 DS 项目的申请情况、录取要求和就业方向有着诸多疑问,所以,为了更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才有了以下这篇文章。(图源网络)01关于 DS 你应该知道的事首先,如果你对 DS 这个专业不太了解,下面我为你整理出了一些 DS 项目的基本信息: 01 简单讲讲 DSDS 全称 Data Science(数据科学),看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很明显它是大数据时代孕育的孩子之一,如果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来讲,它一般会涉及数学,概率模型技术和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编程,统计学,数据工程,模式识别和学习,可视化,不确定 性建模,数据仓库,以及从数据中析取规律和产品的高性能计算。不过这里我们讨论的主要是纯纯的 DS 项目,DS 和其它学科交叉的项目暂时不涉及。(图源网络) 02 DS 为什么会热门?就业方向在哪?这个专业为什么会热门,其实看了开头你应该大概会有个概念:工、商两科通吃,还有专业技能壁垒,可以玩大数据进大热的互联网企业的核心部门,可以往高精尖的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甚至可以成为学术圈的风云人物。关于就业方向,如果说 BA 是商业和数据交叉而来的一个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金融相关行业发展的话,那么 DS 则是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的交叉专业,一般设在工学院或数学院下,除了金融业,毕业生可以往更多的行业方向发展。(图源: O’REILLY 2017 Data Science Salary Survey)关于 DS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 Data Scientist 、 Data Engineer 、 Data Analyst 这三个主流选择,也就是说 DS 专业毕业生是就业面非常广的数据分析人才,除了可以选择商业场景中的数据分析工作(比如商业/金融分析师),还可以往科研道路上走走,成为数据科学家或者数据工程师,到互联网大厂(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去负责云端大数据或者企业大数据分析。好了,入门级科普到此结束,下面是进阶的项目盘点,我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罗列给大家,已经和 DS 看对眼了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有哪些热门项目可以选择。02美英法各大高校年年申请人数爆棚的DS项目就美国这片大地而言,DS 就是传说中热门的 STEM 专业,所以我盘点了一下美国比较经典或热门的 DS 项目,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01 哥伦比亚大学 Data Science哥大的 DS 项目学制一年半,课程设置横跨统计学和计算机,在校期间会学习 Python、R 语言等编程语言,和 CS 联系比较紧密,还可以优先和 CS 的同学一起选课。选修课则有偏向金融、机器学习或生物方向等等不同侧重点的课程。(图片来源:哥大官网)这个项目对中国学生还是比较友好的,海本陆本的学生大概占 40%,毕业生就业较多会选择金融相关方向,也有很多学生投身于其它的行业方向。 02 斯坦福大学 M.S. in Statistics:data science斯坦福的 DS 项目的核心课程围绕在帮助学生培养强大的数学、统计、计算和编程技能上,学制一般是 2 学年,需要 4-5 个 quarter 来完成学业;这个项目的申请难度比较高,通常在几百个申请者中只招收 10 个人左右,申请者需要有比较强的理工科背景,而很多学生毕业后会向着读博搞科研的方向发展。 03 卡耐基梅隆大学 CMU Master of Computational Data ScienceCMU 这个项目现属于 Language Technology Institute(LTI),是 CM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CS)努力打造的旗帜性项目。这个项目的 BOSS 之一,是领导 CMU 的团队和 IBM 合作研发了大名鼎鼎的机器人 WATSON,听起来就超级厉害。项目申请难度也是很高,超过千人申请的同时只录取几十人,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非常好,许多学生就职于脸书、谷歌、亚马逊,也有很多学生顺利进入了博士阶段的学习,超赞!(图片来源:CMU 大学官网) 04 纽约大学 NYU Master’s in Data ScienceNYU 的 MSDS 项目一般是 2 年学制,需要完成 36 个学分,课程关注于统计学、编程技术等理论的现实应用,也有很多和编程技术相关的选修课可以选择。这个项目申请难度也是比较高的,设置在 NYU 全美第一的 Applied Math 学院,每年的申请人数超过千人,也仅有数十人可以被录取。除了硕士项目,NYU Data Science 的 Ph.D. 项目也是全美数一数二,竞争非常激烈,是美国少数最先开设的 Data Science 博士学位的顶尖项目之一,全球每年录取 10 人左右,和 NYU 著名的商学院、医学院、计算机系等有合作,跨学科研究突出。 05 宾夕法尼亚大学 Data Science, MSE宾大的 DS 项目一般学制在一年半到两年,核心课程也围绕在机器学习、大数据、统计学上,也有一些数据科学应用领域的实习课,可以把数据科学应用到生物医学、公共政策甚至文学、艺术等领域。美国的大多学校的 DS 项目对 GPA 都有硬性要求,一般为 3.0,而 GPA 3.5 以上的同学竞争力会比较强。(图片来源:宾大官网)虽然 BA 的项目接受 GMAT,但是大部分 DS 项目只接受 GRE。针对 GRE 分数,学校一般不做具体要求,但是根据往年的录取信息,大多数录取的学生的 GRE 都在 320 及以上,TOEFL/IELTS 一般标配为 100+/7+。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项目,哈佛、康奈尔、南加大、华盛顿大学等等高校都开设了 DS 的课程。虽然 STEM 项目令人神往,但 DS 不是美国高校的特长,英国也有很多 DS 专业可以选择,比如英国最令人有执念的 G5 基本都开设了数据科学相关专业。 06 牛津大学 MSc in social data science牛津的这个项目主要是围绕“社会”这个主题进行数据科学层面的学习应用,是牛津互联网研究所(OII)与统计学、社会学、工程科学和其他部门合作开设,也会接触到开发数据分析工具。这个项目的带领学生用数据来解释世界,毕业生们也有很多去到谷歌或脸书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07 伦敦大学学院 UCL Data Science(with specialization in Computer Science)MScUCL 的 Data Science 有两个方向,分别是Computer Science 和 Statistics。项目学制 1 年,而在一年里需要完成 180 个学分,其中必修课 45 个学分,选修课 75 个学分,最后还有报告 60 个学分。申请难度除上,除了建议有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相关背景,还有些先修课程要求,比如:quantitative: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physics or statistics;mathematical:algebra and calculus;programming:R/MATLAB/python。(图片来源:UCL 官网) 08 英国帝国理工 IC MSc Statistics (Data Science)IC 是个非常有理工范的高校,这个项目开设在数学系下,是统计专业的一个分支,课程上侧重一些统计的高阶技巧,当然也会有编程和大数据相关的内容,IC 的工科实力还是非常过硬的,不过要注意申请这个项目有可能被要求面试。(图片来源:IC 官网)下面是一个可能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的项目(因为不是英美的),不过开设的院校也是在工科或商科比较有名、教学水平比较高的学校: 09 法国埃塞克 ESSEC Master in DataScience & Business Analytics法国商科一直也是很能打的,法国排名第二的商学院,ESSEC 也开设了 DS×BA 的合作专业,学制 1 到 2 年,课程组合了数据科学、商业分析和数据战略三块内容,一半的学生是理工科背景,另一半则来自商科。这个项目还有着 QS 评为全球第三名和欧洲第一,毕业生也广受各行业头部企业的欢迎。(图片来源:ESSEC 官网)03谁可以申请?谁适合申请?虽说,只要肯用心,万事皆可成,但是每个专业都还是有更适合的人。从前面的盘点应该可以看出,DS 这个专业有着比较明显的理工科倾向,从个人兴趣和背景角度上来讲,如果你是一上线性代数微积分就抓脑壳的人请慎重考虑,因为大部分 DS 项目需要申请者有相关数学或统计学背景,课程也围绕统计、计算机技术等工科色彩鲜明的课程。虽然这个专业很热门,但如果不符合你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不要强求(这点很重要)。(图源: O’REILLY 2017 Data Science Salary Survey)所以整体上来说,DS 是一个有着比较浓烈工科特色的专业,适合理工科背景的同学来申请,如果你有编程基础或者来自量化背景比较强的商科专业(例如金工&金数),DS 的大门也会向你敞开。当然有一些交叉学科项目,比如康奈尔大学的 M.S. trackin Biostatistics and Data Science 项目,一些生统背景的同学可以 get,或者乔治城大学的 Master of Science in Data Science for Public Policy,对非理工背景的朋友可能会比较友好(当然你可能需要一些数据处理的能力),想转专业申请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总体上,英美有很多热门的 DS 项目,而香港法国新加坡的项目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也有一些多学科合作项目可以供没有太多理工背景的同学选择,而因为整个市场对数据分析人才的迫切需求,毕业生在就业时不仅很受欢迎,可选择的领域也会相对比较多。更多留学申请和规划问题,欢迎留言~

红指甲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TOEFL要求100,IELTS要求7.5,GPA要求3.0,GRE要求Required,统计学硕士项目仅接受秋季学期申请,截止日期为4月30日;PhD项目仅接受秋季学期入学申请,截止日期为1月9日。建议国际学生尽早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系学位项目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系(Department of Statistics)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以下学位项目,分别是:统计学硕士(MA in Statistics):为期2个学期+1夏季学期,要求申请者本科期间修读过线性代数、高等微积分,理论或应用概率论和统计学课程,最好熟悉计算机编程语言统计学博士(PhD in Statistics):为期4-6年,每年收到约300余份申请,要求申请者具备强大的数学(包括线性代数、高等微积分、现代分析元素)背景,要修读过统计学或概率论课程。所有被该项目录取的学生可获得为期5年的全额奖学金。学生在攻读PhD学位期间,修完2年课程,可授予文学硕士(MA)学位,修完3年课程,可授予哲学硕士(M.Phil)学位。如申请者仅希望获得社会学硕士(MA)学位,可考虑申请单独的为期1年的社会学硕士(MA in Statistics)项目哥伦比亚大学精算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精算硕士(MS in Actuarial Science)由职业进修学院(SPS)开设,为期3个学期,共需修读36个学分。立思辰留学云介绍,要求申请者本科毕业,不限专业——金融、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物理、数学、经济学、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均可申请。要求学习过基础经济学、线性代数、多元微积分等课程。所有非毕业于美国/加拿大本科的学生的成绩单均需经WES公证。

暗意物也

硕士如何成功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带薪博士后研究员职位

■R医生背景申请类型: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后研究员)教育背景:硕士学位(在读博士)工作单位:某二级医院医生 研究方向:眼科学术背景:数篇中文文章出国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申请过程R医生所在医院虽然只是区属的二甲医院,规模不大,科研条件与三甲医院相比,要薄弱一些,但是医院支持医务人员的在职学习,提供部分资金扶持医生们赴国外学习进修。其单位也想籍此机会和国外先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本单位的科研水平。R医生本人更是一直没有放弃对学术的追求,除参加正常的临床诊疗手术外,还在职进行了博士学习,承担了一部分科研任务,发表了数篇国内核心期刊。借单位政策的东风,R医生想到美国学习半年,故发来自己的简历,请知识人网帮忙评估可行性,咨询应该偏重科研还是临床学习?需要向美国医院交多少进修费?我们评估后告知:根据R医生以往偏重临床型科研的背景,建议临床与科研结合,合理利用半年的学习时间,即参与部分科研,同时也兼顾临床观摩。至于所谓的进修费,完全不必缴纳,顶多自己负担租房等生活费用。为了申请到满意的职位,我们重视每个环节,首先就是在文书资料部分突出优势。虽然国内医院的科研条件弱,但也有国外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就诊患者多,病种复杂,所以我们建议增加临床经验的阐述,突出手术技能、使用仪器进行诊断治疗等能力。开展申请的半个月内,我们就收到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一位知名教授的回复。经过数次邮件沟通和电话面试,教授决定以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博士后研究员)的名义接收R医生,明确其可参与黄斑病变的科研项目,并可进行临床观摩(包括门诊和手术)。教授本人将亲自指导R医生的研究项目。完成项目后,还可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另外鉴于纽约的消费水平较高,外方体贴地为R医生提供每月2000元美金的津贴,以补充国内单位提供的资金,且为其购买医疗保险。这一切出乎了R医生的意料: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名校地位毋庸置疑;导师——该医学中心眼科疾病和手术的专家,开创了目前在这一领域使用的许多外科手术技术。获得多个奖项,被公认为美国最好的医生之一;头衔——硕士取得博士后研究员职位;更为惊奇地是,不光不用交进修费,还得到了外方的租房补助。R医生连连感叹,作为二级医院的硕士医生,得此待遇何其荣幸;作为辅助申请方的我们,更是为其感到高兴! ■接收机构简介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Columbia)。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属于常春藤盟校 ,是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截止2017年共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哥大学习或工作过,居世界第三位。哥大在201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 颁布的美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2018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第8;2018《华尔街日报》/《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大学排名第2。其医学院是美国最初的十三个州中第一个建立的医学院,从此美国也就有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医学院之一。在美国研究型医学院中哥伦比亚医学院目前排在第8位。■Offer展示博士后邀请函

苟简

北大培养出的4位数学天才,如今却齐聚在美国,原因令人深思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北京大学是我国的知名学府,众所周知,北京大学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而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也是鼎鼎有名,北大数学系是中国数学天才的摇篮,这里曾经孕育出四位赫赫有名的数学天才,他们曾经在北大数学系中如同耀眼的明星,徜徉在学术的星空。他们分别是张伟、之玮、朱歆文以及许晨阳。他们从北大数学系毕业,带着母校的期望走向世界,在更高层次的数学研究领域。但他们如今都留在了美国发展,而不是留在中国。社会上对于他们外出深造后,却选择留在美国任教的行为,颇有争议。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到国外发展呢?张伟出生比较贫寒,但这种困境并没有打消他学习的热情,他从小成绩优异,频频获奖,优秀的他被成功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就读于数学系,并开始了他在数学领域的探索。后来,张伟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期间,张伟也是非常的刻苦和认真,积极与他人合作,加之以自身对数学理论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天赋优势,解决了库达拉猜想中的模型问题。在数学研究上,张伟博士已经成为他所在领域的世界领袖。如今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任教。恽之玮这位数学家自幼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数学上具有超强的能力,小学时就获得了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初中时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数学竞赛多个一等奖。可以说是自幼就体现出他在数学上的天赋。由于获得了许多奖项,之玮被保送进入北大数学系。在大学的学习期间,他平均每天花十个小时学习数学,在数学领域中有了更加深入的造化,大学时期的数学专业课成绩几乎每门满分。后来,之玮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进修,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今,恽之玮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由于学术交流,恽之玮经常来往于国内外。朱歆文在高中时期成绩优秀,各科成绩都非常好,但他始终对数学"情有独钟",全心投入数学学习。朱歆文小小年纪就获得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并进入国家数学奥林匹集训队,在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对数学领域深入研究,并有显著的成就。朱歆文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来到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后留在哈佛大学任教。许晨阳,也是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从小懂事听话,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使他能够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并获得北大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到普林斯顿大学进修数学博士学位。许晨阳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曾经回到中国任教,经过六年的工作和继续对数学的研究,但中国的数学学术氛围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他又重新回到美国。这几位优秀的数学家都流向了海外,并都齐聚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外科研环境,全球学术的交流是流动的,学术并不分国界。许晨阳曾经说过三句话,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对年轻人才的扶植力度不够大,二是资金申请上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三是学术造假等问题得不到严厉惩处,让一心搞科研的人知识和心血付诸东流。近年来,中国也对知识、人才等计划做出了许多政策调整,整治学术氛围,建立更好的学术土壤,吸引众多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数学发展将会迈向更高的台阶。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亭亭育立,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化待

深8度《海归大贬值》引发留学机构、业界大咖热议!有人说人生的衡量标准不是只有钱这一条

昨天,快报推出8个版的“深8度"报道,聚焦“海归大贬值",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快报微博昨天的阅读数达到153万,快报官微推送仅两小时,阅读量就突破10万,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转发。昨晚,行人经过延安路一处雅思托福培训机构的灯箱广告。记者 陈中秋 摄普通家庭巨额投入,有的不惜卖房筹钱送孩子去留学,到底值不值?国内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为了躲避中高考出国留学,这条路好不好走?这些留学账应该怎么算?快报官方微信、微博上,很多网友留言,各种观点交锋——小林姑娘,加油!网友“妈妈乐":文中的小林姑娘还算是好的,回国面对落差,还能不断调整心态去努力拼搏。可还有些海归,心态焦虑,眼高手低,那才是对父母的打击,更有些孩子出国就是凑四人打麻将的,那就更糟糕。网友“乐高":报道中的小林遇到那么大的问题,能及时想办法解决,能及时止损,本身就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有魄力的姑娘,即使起薪不高,前途也不会差。人生能有几个是一帆风顺呢?国外那几年靠自己打拼最后的收获是怎么也带不走的,加油!海归们!网友“兰晟":当初我也和小林父母一样的心态,想卖掉家中唯一的一套房子让儿子出国留学,还好儿子明智坚决不去。网友“Eileen.Z佳":通篇看完,虽然女儿还小,但是已经动摇了我坚决想送她出去的想法。人生的衡量标准又不是只有“钱"这一条!网友“最爱奶茶":我觉得留学经历或许更多的是培养了一个人的独立自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眼界也开阔了。有一句话说,“留学回来让我更从容地每天坐公交车上班!"当然,从纯经济角度,并非每个人都“划算",要说“划算"自然不如在杭州买房等着增值,但是人生的衡量标准又不是只有“钱"这一条!文中的几个孩子都不错,加油吧,我觉得他们都会很出色的!如果两种都不是你就老老实实在国内吧网友“金淼淼":出国留学分两种人,一种家里有钱,三五百万不在话下,那去玩玩也无所谓;另外一种是自身能力很强,学霸,每年拿着奖学金,出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有些好的就直接留在国外了,也是无可厚非的。两种都不是的,你就老老实实在国内吧,别折腾了!把出国留学作为高薪的条件心态会很差网友“雪绒花":出国留学只是人生经历比别人丰富而已,以此作为高薪的条件,心态会很差。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为留学本来就不可取的。国外教育的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回国工作有一个适应过程。真正国外一流大学毕业的,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是国内学校无法比拟的,只要自己情商够高,发展不会太差的,毕竟书不是白读的。我送儿子出去就是感受一下国外教育理念没想过成本问题网友“彩英":送孩子出国的目的要明确,本身国内的重点大学要求比国外高。大部分是国内成绩不太理想才去国外读书的,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待遇比海归好是正常的。我儿子也是海归,送他出去的目的是感受一下国外的教育理念,没想过成本问题。公司一个女海归在澳洲学做厨师回国后工资真的只有2000多网友“下一站":现在海归真的太多了,我公司一个小女孩,海归,在澳洲学做厨师、面点师,回来酒店上班,工资真的只有2000多元,然后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处处跟上级过不去,干了三年没升职没加薪,我手下的实习生,中专学历三年都升两级了。工作中真的看重能力和情商。很多有留学经历的网友也跟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留学账"。他们有的“抢"在留学高峰来临前出国,回来以后发展顺利;有的读完预科发现国外的生活远没有预想的那么美好,干脆不读了。幸亏我留学出去得早!网友“小周周":我也算是一个“学渣"的逆袭吧。高中时的我不太努力,200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成绩超过本科线不多,完全低于我的预期。家里一商量,就把我从宁波送到了杭州念高复。一年后,我考上了北方一所科技大学(二本),念的是工业设计。等到毕业时,发现自己的学历比起985、211的同学差了一个档次,考研究生压力又太大,于是我也被裹挟着走上了留学的道路。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一开始,我最想读的德国某知名设计类大学拒绝了我的申请,我只好转而申请了德国一所应用性综合大学,2011年9月入学,读的正是火热的商科。国外的学科考试是真的难,不是国内划划重点那么简单,你既要交论文,又要做一个presentation(陈述),最后再通过答辩才算了结了这门课。最紧张的时候,我要复习到凌晨一点。2013年毕业那年,我们专业的毕业率只有38%,有同学到现在还没拿到毕业证!我运气不错,回国到宁波北仑后,我的文凭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不少公司向我伸出了橄榄枝,开出15万元的年薪。但为了求稳,我最后选择了一家国有银行。三年时间,我从柜员做到了个贷业务经理,每个月的成交量都不错,现在年薪在12-15万元浮动。我的老婆也是海归,工资比我还高一些。留学还是要趁早!我指的是时间段,并不是年龄。就像我们父母那个年代,高中生都十分稀缺。但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研究生、海归都慢慢变得习以为常,所以我算是乘上了海外留学的顺风车。但“海归"并不是一个能保证什么实力的标签,你在国外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技能,接触到了多少优秀的人,都会在你回国后的发展中一一体现。我的室友都出去留学了能留在海外的只有一个网友“小清":我2013年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国企上班,月薪是税前8000元。我的本科是在国内一所能排进top15的985院校读的,当时一个寝室,除我以外都选择了继续读研:一个去了美国top20的学校,一个去荷兰,两个去英国。现在,我们寝室的姑娘们都已经顺利毕业了,只有在美国读书的妹子暂时留在美国,她现在一家知名的电商公司上班,年薪大概是7万美元,不过美国消费也高嘛。英国读研时间短,室友也回来工作一两年了,找工作都还比较顺利。去荷兰的妹子虽然学商科,但回来找工作还是有点麻烦的,高不成低不就,最后是她爸妈帮忙找的,在一家外贸公司市场部上班。虽然室友们现在的工资跟我这个本科生差别不大,但我挺羡慕她们能有一段留学经历的。我当时主要是考虑到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想给父母太大的负担。在我看来,出国留学就是一种家庭投资,除了看得到的工资,隐形的收益也很重要,比如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更加开放的世界观、人生的阅历等等。读完预科才发现国外的生活并非那么美好网友“@@":看了“海归大贬值"的报道,感觉自己当年真是明智,2010年参加高考,考了个普通二本,心里有落差,于是想要退学出国留学。学校老师劝我不要退,改为休学,于是在考了3次雅思之后终于顺利出国,去往澳洲一所大学读预科。出去的半年时间,我发现在国外的生活其实并非原来想的那么美好,学习压力很重,以后想要移民需要付出太多,而且仍然很可能失败,于是我静下心来算了一笔账,便在父母的支持下回国复学了,拿着为出国准备的一笔钱又买了套房子,后来翻了2倍,现在收着房租,生活不亦乐乎。留学如果只跟回国的工作报酬比那绝对是笔糊涂账!网友“西西":本人正在澳洲读研,工作快五年后辞职申请读研,是与原工作背景相关的专业。留学如果只跟回国的工作报酬比,那绝对是笔糊涂账。出去留学之前,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太重要!学东西, 移民,还是镀金?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本来就对20岁出头的孩子来说是个考验,留学生如果真的实现“学生"的角色,优势不仅在语言和适应能力上,还在心理素质和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上。独立,隐忍,甚至抗压抗打击能力,都是在国内的环境中没那么容易训练到的。留学的价值在于远见,在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深度,不能泛泛而论。不打工靠家里的“海归"和自己拼搏出去的隔着十万八千里网友“爱谁谁":我跟我老婆两个人博士留学,当年一共带了11万元人民币出国。200万留学的那不是出去学习,是出去败家,给我200万我也创业。也许我想得比较片面,“海归"我只认博士,硕士在国外什么也不是,博士我只认全日制理工科拿奖学金的,不打工靠家里的“海归",那是在国内混不下去走的,和自己拼搏出去的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留学机构、业界大咖热议《海归大贬值》原杭二中校长叶翠微:有的家庭卖房帮孩子“起飞",最后可能鸡飞蛋打新通留学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胡嘉西:留学有没有贬值,要放在更长时间去考察昨天快报深8度《海归大贬值》的报道,在很多行业也引起热议,留学公司的老总、教育领域的名校长等都有话要说。武林广场附近有不少留学和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牌。记者 陈中秋 摄新通留学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胡嘉西留学有没有贬值不能看一时好坏,要放在更长时间去考察昨天,杭州不少大型留学公司的从业人员,都在热烈讨论快报的“深8度"报道。新通留学浙江分公司总经理胡嘉西,从业17年,昨天一早就读了快报“深8度"的报道,中午他写了1600多字的文章,阐述他对“海归大贬值"的看法(摘选)——一大早读了都市快报关于“海归大贬值"的文章,主流媒体用深8度的八个版来阐述海归贬值,相信花了很长时间经过调查和采访得来。也是我看到过的关于“海归无用论"的最大篇幅的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需要几代人努力。当今社会,家长们都非常注重教育。培训和留学是教育多样化的一部分,是对当前教育体制的补充。一个人的成功,包含了很多内容:远大的理想、健康的体魄、深邃的思想、敢于担当的勇气、不怕挫折,把握机遇和持之以恒的能力等。想要事业获得成功,决定因素也很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要靠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厚积薄发。刚回国的海归同样需要沉淀。想要成为人才,增加收入,必须要花时间不断努力,一直挑战。靠着一个留学生的身份,想回国马上就有高薪,那只是幻想。当然,国内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努力,也同样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最近十五年,中国送出了几百万的留学生,大多数同学都回国了。海归中,有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也有默默工作平凡生活的人。但我相信海归这个群体,一定有他们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短短5-10年就可以看到的。海归群体的巨大成功,也不是仅仅体现在个人获得了很高的收入,或者多买了一套房子的成功。如果我们今天始终还是从金钱、房产的多寡,来看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值得不值得,我觉得是理想和认知的倒退。留学有没有贬值,不能看一时好坏,而要放在更长时间去考察。浙江外服出国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姚晓磊在留学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海归的结果不一定就是高起薪浙江外服出国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姚晓磊和市场总监徐璇,从事留学行业都在10年以上。昨天,她们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早上被刷屏了,逐字逐句地看下来,有一点感触,学业的规划不是一篇新闻,可以非此即彼,留学已渐成刚需,就像奥数一样,禁是禁不了的,但留学确实不能盲目和冲动,留学从来不是读不了民办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退路和逃避手段。如果把留学作为一种投资,那么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确实要关注就业。我们平时在为准留学生们做留学申请时,非常注重他们的职业规划。在留学前,包括留学时,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有细致的考虑。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就业和发展。另外,在留学越来越普遍的当下,留学归来的结果,不一定就是高起薪。现在职场,不光是看重文凭,更要看实际能力。老板不管你是哈佛毕业还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要的是能产生效益的能力。如果把留学后获得高薪作为唯一目标,也太悲哀了。最大的感触是,留学生确实在沟通能力、独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比国内学生高出一筹。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包容理性、个人发展的后劲等方面,也更强一些。要说海归有没有贬值,我觉得要长期关注这个群体,观察他们3年、5年、10年的发展。原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卖房帮孩子“起飞"可能只是赚了个面子看了今天快报的报道,我有些话想说。一个孩子想要出去,我觉得要考虑几点是否成熟:一、是否系统地了解自己和要去的国家。自己的学习基础、所学的学科领域,所在国的文化、习俗、治安情况等,都要先有深入了解。二、择时而行。不要把求学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全部打包丢给父母。据我所知,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有一定比例的名额,会对特别优秀的学困生全额资助。但是注意一点,这需要你把自己变得特别优秀,压力其实不小。现在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想出国开阔眼界,可以理解,但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可以先在国内进行高水平学习,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职业基础后,再考虑出去。而且,现在国家发展越来越好,机会也越来越多。几年前,我的女儿从浙江大学金融专业本科毕业后,对自己有学业上的要求,想去美国读书,继续深造。考虑到她面对孤独的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相对较强,所以家里比较放心。现在,她已经研究生毕业回到杭州,正在创业。留学热,年年热。建议大家平常心面对,有机会时牢牢抓住,没有机会也不要苛求。希望绝大部分的普通家庭不要一窝蜂,随大流。有的家庭卖房帮孩子“起飞",混到一张洋文凭,表面上看,似乎赢了别人一步,但有可能是高成本低产出。只赚了个面子,最后可能鸡飞蛋打。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国外并非都是好大学真正优秀的孩子,在哪里都学得好,不一定非得出国。相反,如果学习能力一般,为了规避国内高考而出国,可能进入国外高校后,也不一定能顺利拿到文凭。以前是“海归",现在是“海待"。花费好几百万,回来工作每月两三千,这样的海归不是少数。而且,还有一些海归所学和国情不太吻合,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找到。关于留学,先来说一个误区。不要以为国外遍地都是好大学,其实和国内一样,国外普通的大学也很多,有些比国内高校还要差,这样的文凭读出来能有多大用处?现在,企业的用人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的,要看本科毕业院校,本科学历的,甚至要看高中学校。他们知道,名校有名校的氛围和文化,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举个眼前的例子,以前高中招聘,优秀人才不愿意当老师,现在学校招聘,北大、港大毕业的,年年都有。再来说说优秀学生。清华、北大的学生出国留学的多,回来的也越来越多。我从教20多年,带出的那100多个清华、北大学生,不少人出国深造,一开始都是尽力想留在当地,以前两三年能回来一个就不错了。但近几年来,他们都很愿意回来,今年就有2位回来:一位是03届(2003年高中毕业)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读完,到南科大当教授了;另一位是06届的,哥伦比亚大学数学博士毕业,要到香港科技大学工作。他们有机会留在当地,但都选择了回来。我儿子现在北大数学系读大二,即使将来出国深造,最后也会回来的。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现在国内的资源、机会越来越多海归的优势正在缩小和高中生出国不同,医院里出国进修,一般都是有过工作经历的医生。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等领域,国内发展和国外相比,还有些差距。医生出国,对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有帮助,对自我的培养、教育、收获也挺大。可以说,这是主观有需求的。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国读书,是为了规避国内激烈的竞争,不少人是被父母送出去的。这批孩子进了国外的大学,对所学专业没什么兴趣,被动地学完几年,迅速回国,可能工作确实不好找。有的人会选择创业,但在创业的领域里,文凭是国内大学还是国外高校,区别不大。现在国内高校越来越好,国内的资源、机会也越来越多,海归的优势正在缩小。如果在国外高校毕业,能在当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再回国,这段履历就比较有价值,在找工作的时候也能起到不少帮助。所以简单点说,无论在哪里读书,都要目标明确,才会有好结果。文 张宇璐 记者 韦嘉蓉 胡信昌 张娜 摄影 陈中秋 编辑 朱慧

独成而意

他们是北大数学顶尖人才,却纷纷去往美国,3点原因令人深思

数学是令很多学生很头疼的学科,因为数学对逻辑思维有着很强的要求,但是即便这是这样,我国在数学的基础教育方面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每年世界上都会举行很多数学竞赛,在这些竞赛当中,都离不开华裔的身影。如果说我国数学教育最高等的学府,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北京大学数学系,北京大学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文科要比理科强,但其实北京大学数学系是全国数学教育中的王牌,北京大学数学系在近些年当中发展很好,北京大学数学系为我国社会贡献了一大批的数学人才,例如许晨阳,张伟等等,他们都是从北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的。但是这两位数学天才却纷纷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在美国发展事业。徐晨阳是我国流失的优秀人才,他是从国外名校留学归来,并且在母校任教。但是几年之后他又离开了自己的祖国。1999年,许晨阳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并且短时间内完成了本科数学系的所有课程,之后许晨阳用两年时间拿到了数学系硕士学位,在那之后,许晨阳又来到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美国,许晨杨考到了数学博士学位,并且回国来到北大数学系任教,但是在回国六年之后,许晨阳却依然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张伟是北大2000级的学生,他在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张伟又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并没有回到国内发展。其实除了以上两位数学界的顶尖人才,还有很多国内的数学天才选择留在了美国发展事业,并没有回到国内,那么这些高级人才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呢?其实大致有以下3点原因1、学术造假问题比较严重,让无数的科研人员不断心寒。2、国家对于年轻的科研人员扶持力度不足。3、对于资金申请上,国家无法满足年轻科研工作者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档人才纷纷离开祖国定居国外,和中国的科研环境有很大关系,毕竟国内的科研环境并没有国外的专业,这对于那些一心一意为科研事业而贡献的人感到心寒,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国的教育部门针对目前所存的问题已经开始了改革,教育部也推出了各项改革计划和人才引进计划,改善学术氛围和风气。相信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一定能改善国内的学术风气,使得我国更加适合年轻的科研人员发展,流失的人才也纷纷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对此,大家还有什么看法?

在梦中

「Pivot捷报」超常发挥!GPA3.3的我竟拿到了全美TOP3哥大PhD全奖

今日捷报祝贺来自南开的Pivot学员Y同学在GPA3.3情况下超常发挥收获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化学全奖博士(专排前十)OFFER!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正式名称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为哥大,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为美国大学协会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 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最初名为国王学院,1896年正式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1784-1896为哥伦比亚学院)并迁到目前所在的晨边高地校园。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奥巴马、罗斯福等四位美国总统,34位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哥伦比亚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学院等,哥大新闻学院颁发的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1767年哥大授予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博士学位。哥大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发明了脑机接口 、激光、微波激射器 、核磁共振 。完成果蝇实验成为现代遗传学的起源。证明地球板块构造学说。二战时,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诞生在哥大。

笑八仙

托福105+,GRE325+!拿到哥伦比亚大学offer,有何心得和感悟?

性格好、文艺好、科研好。他为人谦和,虚心好学,严于律己。他爱唱歌,爱钢琴,爱吉他,爱游泳,爱咏春。他热爱科研,大二进入刘心元教授课题组后,参与三项科研项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GPA:3.8+英语:托福105+ , GRE 325+目前已拿到OFFER:哥伦比亚大学(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1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12)佛罗里达大学 罗彻斯特大学 他就是孙琰。下面,我们特别邀请孙琰同学,分享他自己对于GPA,以及GRE和托福准备方面的一些小感悟,希望对每一位正在努力的同学有所帮助。关于GPA分析得与失远比仅拿到一个成绩重要。大一的时候,我的通识课GPA 3.8+。但是当进入大二上,开始专业基础课学习的时候,明显感觉自己在课堂上总是放空(仍记得被薛定谔的quiz支配的恐惧哈哈),最后GPA下降了很多。调整心态,分析总结在我彷徨的时候,我便去和我的生活导师许宗祥教授聊这个问题。许教授教导我说,其实没有必要有太大压力,调整自己心态,继续向前走,不能因为一点小失败就放弃,如果GPA呈一个上升的趋势反而更能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同时我的学术导师刘心元教授也教导我:在没能拿到一个好的结果的时候,你就要去复盘总结,无论课程学习还是做科研,懂得分析和总结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而比仅仅得到一个结果重要。抓住思路框架,提高停课效率所以我随即调整好状态,复盘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很明显我的听课效率不高,所以在大二下学期,我需要更专注于课堂内容,于是便引出了一系列的,上课前预习,上完课及时复习,坐第一排(因此获得称号孙第一排)。其实这些很小的并且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真的能极大的提升听课效率,犹记得在化工原理课上陈忠仁教授总说:“学单元操作的同时还能refresh你们的数学+和力学知识,所以想学好这门课一定要做好复习和预习,最重要的是好好听课。”上课尤其是要把抓住教授授课的思路框架,有了各位金牌教授的思维导图,复习也会相对轻松,所以我在大二下和大三上都拿到了GPA3.9+。如果各位现在成绩不够理想,不妨看看自己的听课效率如何。关于托福GRE认真对待,硬核的三维成绩起码不会让你在申请中吃亏。脚踏实地,追逐梦想大二我一进入刘心元教授的课题组,刘老师首先就和我讲述了刚刚离开课题组的2012级十佳毕业生陈愫学长现在在西北大学读PhD,他的托福114,GRE330,所以我的语言成绩都要照着这个分数考。自此之后,基本每个月刘老师都会问我GT的准备情况。导师的密切关注和学长的光环吸引,让我在GT准备上一直保持超级重视的态度,同时我自己也深深受益于此。学好英语除了有助于申请之外,绝对可以成为你的闪光点。英语学习我们可以看南科大化学系各位女神男神教授们哪一位不是一口流利的英文,这便使得在化学领域本就是大牛的教授们更有吸引力了。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有一口漂亮的口语,从现在开始考出一个好的托福成绩;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在科研领域著述等身,用GRE打好研究生的基础。倒不如从现在开始,放下手机,去做一套TPO。关于英语学习的方法,我建立个人的英语学习号《非正常英语研究所》,独自一人包揽视频录制剪辑,文案撰写,排版等任务,上面会不定期分享自己英语学习方面的经验,如果感兴趣,欢迎大家关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关于科研工作良师益友加持下,成长更为快捷。2017年9月,我有幸加入化学系刘心元教授课题组开始参与自由基不对称铜催化反应的研究,至今,共参与了三项工作。● 刚开始,在王娜博士的帮助与指导下,我逐渐开始学习有机化学相关实验操作、仪器操作及分析技能,如NMR, HPLC等,并独立完成16个底物的合成和分析工作,最终此工作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之后,课题组张弛博士指导我独立设计合理底物合成路线并完成20个底物的合成工作,逐步学习并参与到消旋反应的条件优化的工作中,这项科研成果今年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 在实验室的经历,我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了有机方法学研究中的实验技能、分析技能以及作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所具备的素养,在此由衷的感谢刘心元教授给予我的宝贵的科研机会和密切的关注以及细心的指导。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一段感触颇深的话: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导师寄语化学系刘心元教授自孙琰同学大二进入课题组之后,我见证了他一步步从青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这一过程。从开始我就以之前组里优秀本科生为标准对其严格要求,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其进行训练。他不但努力的坚持了下来,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步,出色的完成了我对于课业,外语考试以及实验上的要求。从刚开始时被推着走,到后面自己能够非常好的规划时间,与我交流制定更有效地目标规划,这背后的付出我都历历在目。可以说他具备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并且,通过共同的努力,他不但取得了很好的课业成绩,还在实验室参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已被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atalysis接收),也通过那段时间的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受到挫折的抗压能力。在此期间,同博后、博士等一起工作的经历,使他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如何做科研,为其以后进一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孙琰同学性格外向,乐于与人交流,并且多才多艺,在学院以及组内的很多活动中都积极参与,这种沟通能力也是日后非常重要的属性。最后,将我的话再次重复一遍,送给孙琰以及所有毕业生。“做科研,你一定要懂你自己做的东西,千万不要不懂装懂;科研的道路上是痛苦与幸福并存的,但幸福一般跟随在痛苦后面。”希望孙琰同学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来源: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北大培养的数学天才,回国执教6年后再赴美国,留下3句话很现实

数学这门学科在很多人的眼中看来可能只是一门计算数据的方式,但是,数学却在科学研究之中至关重要,而很多人也认同“一切问题都要回归数学”,可见数学被人的重视。但是也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等级的数学实在太遥远,如果不是专门从事的人,对于数学自然无感,但对于那些数学天才来说,数学可能就是他们一生的信仰。当然数学专业也得到了国内多所高校的重视,在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里面经常会看到数学专业。而要提起国内的数学专业,很少有人知道最好的高校是那所。我国最强的数学专业其实并不在有数学大师潘承洞、彭实戈奠基的山东大学,也不在继承了苏步青、陈建功等数学大师衣钵的复旦大学。而是那所常常会被人们认为以文科见长的北京大学,这自然也不奇怪,北京大学深厚的底蕴使得它在人才培养这块有着独特的优势。北大数学系,绝对是北大最引以为傲的“超级学系”。自建校以来,北大培养了无数在国际数学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数学家。特别是2000年前后,北大数学人才井喷,出现了一大批天赋异禀的青年数学天才。其中,许晨阳、张伟、恽之玮、朱歆文四人,如果这些人能够选择留在国内,可能会有一番成就,但是他们都选择去了国外任教,并且还是一些早已成名的高校,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可能许多人认为他们实在追名逐利,毕竟能够在那些著名大学任教,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心中的无奈。张伟张伟,1981年生于四川达州,2000年从成都七中保送北大数学系。张伟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出生于达州大竹县一个农村家庭,但对数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2004年北大毕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博,2009年拿到博士学位后进入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哈佛博士后研究完成,张伟被聘回哥伦比亚大学,从助教升副教授再到正教授,34岁时被哥伦比亚大学破格聘为数学系终身教授。之后,张伟还在2017年被聘为麻省理工的教授,年少成名的他在美国的高校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也收到了不少高校的重视,可能很多人觉得,以他这样的身份,想要在国内有这么高的地位,最起码不得等到50岁左右吗,毕竟中国人一直信奉的不就是“德高望重”吗?恽之玮恽之玮,1982年生于江苏常州,正儿八经的数学天才。小学四年级开始参加奥数比赛,获得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复赛一等奖;初中获得国家、省级数学竞赛6个一等奖;高中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第一,入选数学省队,后续入选第四十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1999年7月,恽之玮代表中国出战韩国举行的国际奥数比赛,获满分金牌。2000年,保送北大数学系。在北大时,恽之玮的光芒没有被丝毫掩盖,依旧时那样的熠熠生辉,让许多人羡慕,也许是那样的时代里,有着和他同样志同道合的天才,让他一直在不断突破自己。本科毕业之后,2004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拿到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研究员。2012年,获得拉马努金奖,同年进入斯坦福任教。2016年起,任耶鲁大学教授。2017年恽之玮和北大校友张伟一起在美国“科学突破奖”中获奖,中国人的数学天赋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2018年,他开始在麻省理工任教一直到了今天,这样的经历属实让不少人羡慕。朱歆文2004年,朱歆文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留学,获数学博士学位。他于2009-2012年在哈佛大学数学系任助理教授,2012-2014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任助理教授。2014年,他获得终身教职,开始担任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副教授,2016年升任教授。2013年3月25日,朱歆文被授予2013-2014年度美国数学学会百年纪念奖学金,而这样的奖学金可能几年才颁给一个人,可见其在美国数学界的突出地位。许晨阳许晨阳,1999年考上北大,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北大所有本科专业中最难的数学系课程,之后又拿到了数学系硕士学位,而为了追求更高深的知识,他去了名气很大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这样的学历放在今天的任何地方都是足够让人羡慕的,而当时的许晨阳并没有第一时间留在美国,而是选择回到了培养自己的北大。回北大任教之后,许晨阳收获了一系列荣誉:青年科学家奖、青年科技奖、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拉马努金奖等,可谓是荣誉满身。而在2017年的时候,他还获得了世界著名机构“庞加莱研究所”的“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而当时许晨阳是唯一入选的中国青年数学家,让许多人羡慕。在国内许晨阳做出了不小的成就,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按理说北大一定会极力留住这位人才。然而,在回国任教6年之后,他最终选择去了美国,最终决定全职进入麻省理工数学系任教。至此北大黄金一代的四位数学家全部留在了美国,让无数人唏嘘。而在解释原因时,许晨阳曾经说过三句话,显示了他心中的无奈:1、对年轻人的扶植不给力2、资金申请上论资排辈现象严重3、学术造假问题得不到严厉惩处,让一心搞科研的人才寒心。这样的问题可能时前些年的时候给一些科研人才造成的巨大阻力,科研往往讲究资历,也就是说尽量尽着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来,即使他们的创新研究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但奈何人家有一定的地位,这可能是让很大一部分感觉到不满的原因,自己的科研需求得不到重视,对于一位学者的创新是大受影响,毕竟一个人的黄今创新时段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前些年的时候,学术界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存在,只要文章发得多,那给人的印象就一定是大家。而这些年可能已经有部分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也想积极去做出一些改革,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样的现象要去做出一定的改变,自然是需要无数人的努力的,也希望能够给更多人科研机会。

忏情记

26岁浙江籍数学教授破解世界难题!14岁上大学,18岁读博士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近日,一位1994年出生的瑞安籍年轻数学教授陈杲,破解了世界难题,引起世界关注!“科技日报”微信公号2月26日也刊登了这一消息。陈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他完成的论文《J方程和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日前在世界知名数学期刊《数学新进展》在线发表。论文已经引发国际数学界的关注,被美国科学院院士劳森等人第一时间引用。据了解,《数学新进展》是国际数学界最权威的期刊之一,与《美国数学会杂志》、《数学学报》、《数学年刊》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顶尖数学期刊。这位90后的教授是个名副其实的天才。他在2008年,年仅14岁时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2年18岁时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陈秀雄教授攻读博士。2017年博士毕业后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2021年加盟中国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现在年仅26岁就破解了世界难题。陈杲的的研究成果是在稳定的前提下,解出陈秀雄和唐纳森独立提出的J方程以及丘成桐等人提出的超临界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的变形,在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和凯勒-爱因斯坦方程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审稿人表示,“陈杲引入两个大胆的想法,解决了两个重要的方程,类似的结果极为罕见”。据介绍,这项成果属于复微分几何研究范畴,该领域有两个来自物理学的方程至关重要,一个是成为量子力学标准模型的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另一个是和相对论紧密相关的凯勒-爱因斯坦方程。在稳定的前提下求解这两个方程,一直是复微分几何界的核心任务。1977年,丘成桐解出零曲率的凯勒-爱因斯坦方程。1985年,唐纳森、乌伦贝克和丘成桐在稳定的前提下解出厄米特-杨振宁-米尔斯方程。2012年,陈秀雄、唐纳森和孙崧合作,在稳定的前提下解出正曲率凯勒-爱因斯坦方程。陈杲的工作是该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瑞安天才少年陈杲,1994年生,2006年入读瑞中,200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2年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数学博士,师从微分几何界最高奖韦布伦奖得主陈秀雄教授,并与其合作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问题。2017年获菲尔兹奖得主唐纳森爵士等推荐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师从菲尔兹奖得主文卡特什教授。目前为止在世界级平台已公开十余篇学术论文。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陈杲在瑞中就读时的照片母校瑞安中学印象陈杲2006年,我荣幸地以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的成绩免试进入瑞中,成为这所百年名校的学子,编入06(3)班,班主任是苏香妹老师。2008年,读高二的我报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通过高考,以超过一本线84分的成绩,顺利进入中科大复试,提前被中科大录取。我在瑞安中学学习两年,瑞中厚重的学校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我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记得刚入读瑞安中学时,恰好赶上110年校庆。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一开始就给了我不一般的惊喜。我从小就喜欢科学,得知在瑞安中学校友孙义燧院士的促成下,天上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瑞安中学星,兴奋不已,孙义燧院士也就成为我的偶像。这让我树立起更加远大的志向。此外,统计学最高奖考普斯总统奖获得者蔡天文、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高考状元章捷琼……名校友就像北斗星,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因为我年龄比一般同学小三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时任吴学彬校长、陈良明副校长等领导,在校园中碰到我时,经常给我鼓励,问我的爱好,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们。有次,我想去看看行政楼到底是怎么样的。陈良明老师看到我,热情地把我拉进办公室,与我聊了好久。陈老师赞扬我人小志向大,鼓励我考少年班、做数学家,让我激动不已。班主任苏香妹老师,对我非常地用心,经常找我谈心。我有任何思想疙瘩都瞒不过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体测,我怕跑800米,思想负担很重,苏老师很快发现了我的思想波动,鼓励我大胆尝试,还陪我跑步,给我加油,这让我非常感动。因我在同学面前显得胆量不足,苏老师总是给我锻炼的机会。我考上中科大之后,苏老师还特意让我对班级同学作经验分享,我谈了“自主学习、关注社会、教材和大纲、考试经验都很重要”的几点体会,苏老师大为表扬,说我演讲水平很高。我离开瑞中后,苏老师经常与我联系,不断地鼓励我走上科学研究之路。我理科相对较好,而语文相对薄弱,常常不自信。语文学科林海霞老师,总是不断地放大我的优点。在我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之后,林海霞老师写新闻稿采访我,我当时不经意说了句“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是好”的话,林老师称赞我有哲学家思维,让我增强了自信。我特别佩服瑞安中学允许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理念。我由于年龄较小,怕睡眠不足,提出不参加早自修、晚自修的申请,学校同意我的特殊要求。最难得的是,老师还允许我下午在家自学以及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各科老师都教我自学方法,这不仅让我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增强了我的体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自学的能力。陈杲就读中科大少年班时的照片离开瑞中后,我在中科大少年班读了四年本科。少年班的模式,教学上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地讲些重点,主要靠学生自学。这种模式正好适合我的特长。我选择的是最喜欢的数学专业,又擅长自学,毕业时,我以数学系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数学博士的全额奖学金,师从微分几何世界最高奖维布伦奖得主陈秀雄教授。博士期间,导师就引导我研究一些世界级数学难题。数学研究非常考验人的毅力,通常尝试几十种方法,可能只有一种方法有用。幸运的是,我和导师陈秀雄教授合作,于2015年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问题。这是霍金为了物理界的大统一模型提出的数学问题,在数学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为此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意外发现了菲尔兹奖得主阿提亚教授和他学生希钦教授提出的磁单极子模型和引力瞬子之间的联系,经过大量的努力,终于解决了问题。我因此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认可,几年来应邀到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科研机构讲学,也多次应邀参加美国东部数学家大会等会议发言。2017年,经菲尔兹奖得主唐纳森爵士、沃尔夫奖得主沙利文教授等推荐,我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这是爱因斯坦工作过的地方,我的办公室就在曾经的爱因斯坦办公室的隔壁。在陈秀雄教授、菲尔兹奖得主威腾教授和我的博士后导师菲尔兹奖得主文卡特什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霍夫教授的指导下,我在两个不同的课题上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陈杲(右)与同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2019年,我很荣幸地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的教职,并成为博士生导师,指导三个博士生。在认真做好教职的同时,我与陈秀雄教授合作,致力于研究1954年卡拉比教授提出的几何界核心问题之一常数量关系曲率凯勒度量问题。回顾我近十年的科研之路,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除了勤奋和机遇之外,和我远大的志向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关。而这两项,我的母校瑞安中学曾给予了很好的基础,激发我走向数学研究之路。同时,当时老师特别重视的自信心,也让我拥有更多的机遇。因此,我一直以曾经是瑞中学生而自豪。 衷心感谢母校老师曾经的悉心培养!也祝福瑞中的明天更美好!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