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图)损矣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图)

中商情报网讯: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5%。经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三大区域产业聚集明显。主要体现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集聚化发展,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除东部地区保持强势外,中西部五省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壮大形成,其他地区的发展则相对较为缓慢。据统计,2018年东部沿海省份生物园区产业总产值占调研园区总产值的75.34%。2019全国各地区生物产业园区产值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为67个。生物医药园区正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到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达到5.84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wk.askci.com/details/89f414a9d49c4bc087b081868a9e0905/,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不言则齐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 有望达2.5万亿元「组图」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级创新开发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级创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193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比高达49.87%,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193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比高达49.87%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共计387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高达49.87%。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据统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湖北、浙江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为6家,湖南、吉林、天津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为5家。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据CCID数据,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分别位居第二、第三。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2017-2019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据CCID数据,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达到2.5万亿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2019年1类新药申报数量在10个以上的园区仅有11个,园区之间1类新药申报数量差距悬殊。2019年新药申报数量较为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要为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数量均超60个。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理义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分析有望达2.5万亿元「组图」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是伴随着高级创新开发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做出了加速发展高级创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193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比高达49.87%,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193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占比高达49.87%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共计387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其中有193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高达49.87%。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据统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广东等地,三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累计数量达40家,占全国比重为21%;湖北、浙江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为6家,湖南、吉林、天津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数量为5家。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据CCID数据,2020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TOP10分布地区较为分散。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第一,苏州工业园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分别位居第二、第三。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2017-2019年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达11%。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为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据CCID数据,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园区产值规模达到2.5万亿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国内绝大多数生物医药园区企业创新产出较弱,仅有少数园区1类新药申报活跃。2019年1类新药申报数量在10个以上的园区仅有11个,园区之间1类新药申报数量差距悬殊。2019年新药申报数量较为突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主要为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数量均超60个。(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穷桎不行

深圳多举措促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发展 一文看懂生物医药产业园现状及竞争格局(图)

中商情报网讯:3月3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按照要求,深圳市将加速培育一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的优质企业,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产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全国生物经济先导示范城市、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实现突破2000亿元。根据深圳市发改委公布的信息,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共有12条指导意见,不仅完善产业顶层设计,还将推动产业快速及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深圳市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摆脱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汇聚国际创新资源,促进尖端技术跨界融合,构建全方位均衡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引导资金、项目、人才向园区集聚,打造特色园区,推动合作深化,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配套能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另外,深圳将重点聚焦前沿技术领域,探索引入一批高潜力生物科技企业落户,扶持一批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生物医药“瞪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鼓励深圳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体化企业集团,构建多梯次企业发展格局。在错位发展空间格局方面,将综合深圳市各区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区位空间等基础,对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重点支持坪山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加速推动福田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等协同发展,突出各区发展优势,明确各区功能分工,构建协同创新、错位发展新格局。附:《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http://image1.askci.com/images/2020/03/06/d4a4881e-4eab-4ade-951e-92e511e091ba.pdf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规模生物医药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其聚集化发展的特性。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近年来,受益于政策利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也随之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5%。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产值将突破2.5万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园布局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三大区域产业聚集明显。主要体现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集聚化发展,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除东部地区保持强势外,中西部五省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壮大形成,其他地区的发展则相对较为缓慢。据统计,2018年东部沿海省份生物园区产业总产值占调研园区总产值的75.34%。2019全国各地区生物产业园区产值占比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园竞争格局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1.82万亿元,较2017年增加了0.2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5%。《报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标准化法计算得出各园区的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并发布了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榜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济南高新区位列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榜单前五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均位列第一,领跑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龙头竞争力位列第一,产业、环境和技术实力强劲;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竞争力位列第一;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竞争力位列第一;深圳高新区的环境竞争力位列第一。数据来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wk.askci.com/details/89f414a9d49c4bc087b081868a9e0905/,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庆祝2020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会议现场启动仪式2020年9月19-20日,“2020第四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兰州自主创新论坛”在兰州成功举行。大会以“药聚兰州,园梦未来”为主题,设立五大篇章,分别为开幕式和主旨报告、CBPCA联盟理事会、中国生物医药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峰会、3场项目推介对接活动、6大生命健康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兰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方太主持,兰州市政府副市长武和谦、科技部火炬中心张木副主任、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时立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分别致辞。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兰州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李荣灿出席了开幕式。兰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方太兰州市政府副市长武和谦武和谦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以其高技术、高增长、高效益特性占据了生物产业的核心领域,并成为现代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科技园区等技术经济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生物医药成为抗击病毒的先锋,再次彰显了其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战略价值。兰州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是我国西北地区生物制药与中(藏)药产业领域资源、人才和技术均较集中的地区,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兰州乃至甘肃的资源优势,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附加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全要素产业发展体系。兰州生物医药创新资源集聚。拥有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科院化物所、近物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等与生物医药产业密切相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科研平台达到24个,具有较强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兰州生物医药知名企业云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中农威特、中牧实业等生物制品骨干企业和兰州佛慈、甘肃陇神戎发、兰州和盛堂、甘肃奇正藏药、亚成生物、天奇植物、民海生物、万华金慧、泛植生物等现代生物医药企业,无论是产品的创新力,还是市场竞争力都得到大幅提升,创出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兰州品牌”。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合理。兰州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等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现错位发展。兰州新区、兰州经济区“西部药谷”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着力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创新研发中心;兰州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首位主攻生物医药产业,构筑多层次的生命科学创新发展体系,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当前,兰州正围绕中药现代制药、创新药物与高端制剂、体外诊断、细胞基因治疗、新型疫苗、脑成像与放射诊疗等生物医药产业前沿技术领域,紧盯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及缺失环节,着力培育生物制药、生物疫苗、现代中药等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强化从前端研发到中试生产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和政策配套,高标准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打造西北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基地。武和谦还诚恳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大师智慧、前沿思想、创新理念为我们出谋划策、传经送宝。也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者投资兰州、兴业兰州。 科技部火炬中心张木副主任张木在致辞中表示:火炬中心成立三十年来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奋力前行,近期正在谋划健康高技术产业行动,就是要在健康领域以高新技术做支撑又要产业规模谋发展,我们始终聚焦产业中心,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聚合政产学协同发展,努力提升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划发展,促进了国家高新区加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据2018年统计,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了2万亿元,分别占国家高新区经济总量的8.1%和5.8%。国家高新区内纳入统计的生物医药企业共计919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706家,营收超过亿元的企业2192家,在生物医药产业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已经布局了25个生物医药类创新型产业集群,占集群总数的近1/4,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发实力强,产业规模大,发展潜力足,普遍是所在高新区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各个高新区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届大会以“‘药’聚兰州,园梦未来”为主题,探索后疫情时代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新趋势、新变革、新机遇,围绕自主创新进口替代国际合作和集群建设等四大核心领域进行研讨。希望大家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增强智慧碰撞,这必将更好的促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实现更好的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将一如既往支持兰州高新区和其他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和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向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续前进。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时立强时立强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特点,聚集发展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生物医药园区作为主要承载载体,逐步朝着协同创新、生态构建和产城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信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大会的召开对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带来积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理事长、国家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何鸣元何鸣元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大会聚集了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将对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东道主讲述政 会旗郑重交给南京作为本届大会的理事长单位,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孙裕主任介绍了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新近推出的专项政策,并欢迎业界专家和创业者来兰州考察、落户、投资发展。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孙裕主任兰州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现布局为“一区五园”(雁滩园区、定连园区、七里河园区、九州园区、和平园区),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区主攻产业,全区现有医药企业总数2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生物医药类11家。培育了奇正藏药、生物制品研究所、亚成生物、天奇植物、民海生物、万华金慧、泛植生物等有较强的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陇神戎发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中农威特生物医药产业园、兰州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二期)、兰州高科现代医药物流园、百灵生物园、兰州医美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正在抓紧推进。2020年6月,特别推出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重大利好政策。作为CBPCA联盟第五届理事长单位,南京江宁高新区管委会刘广富主任从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孙裕主任手中接过会旗,并热情邀请与会者2021年到南京参加第五届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主旨报告精彩纷呈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秘书长安道昌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士林就“未来中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发表演讲;国家药典委员会原秘书长张伟做了题为《儿童药品风险管理与保险制度的建立》的报告;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曾渝以海南自贸港建设为例,讲述了“中国自贸区背景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模式创新”。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秘书长安道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士林国家药典委员会原秘书长张伟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曾渝生物医药园区发展峰会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处处长魏谷峰会上,科技部火炬中心产业集群处处长魏谷做了“推进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的报告;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范晓虎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范晓虎讲述了“细胞&基因治疗时代中国生物医药的机遇与挑战”;德恒律师事务所健康产业首席顾问、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原常务副主任范晓东德恒律师事务所健康产业首席顾问、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原常务副主任范晓东作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奥咨达医疗器械集团董事长张峰奥咨达医疗器械集团董事长张峰阐述了“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模式”。此外,南京江宁高新区以《新医药与生命健康地标产业行动》、中山火炬高新区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增长》、济南高新区以《生态赋能、创新发展》为题,分别做了生物医药园区生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享。CBPCA联盟2020会员大会暨第一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会议由科技部火炬中心原集群处处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峰海主持。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国技术创业协会领导分别致辞,CBPCA联盟秘书长芮国忠作联盟年度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五届理事长单位——南京江宁高新区。→CBPCA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圆满召开范晓虎《座谈交流冠状病毒产业化国内外现状》李靖博士作《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现状与未来展望》报告张丹讲述《ICH时代,中国药企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百城百园”行动走进兰州,高精尖项目直通金城“2020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直通车‘百城百园’行动(兰州站)项目路演与合作对接” 活动自7月始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吸引来自投资机构、医药创新企业及团队、园区、科研院所等推荐的100余个项目参加,经过大会组委会及专家评选,10个项目进入现场路演环节,涉及基因治疗药物、多肽创新药物、小分子抗肿瘤1类新药、放射治疗药物、生物再生支架材料等先进研究领域。北京万方医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梅路演活动由北京万方医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秀梅主持,组织了知名技术专家、行业专家、投资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并评选出了最具创新价值奖、最具市场价值奖、最具投资价值奖项目。本次路演活动项目融资及技术交易标的金额超过10亿元,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学术界精英和优秀企业家,既是一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思想盛宴,也是一次推动务实合作的行动集会,必将为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理念和强劲的动力。路演评委园区和企业重大项目发布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王康博士主持兰州高新区管委会科经局长高汇学推介白银高新区推介维思平推介Cytiva项目发布舒迪安项目发布瑞士赫博翎项目发布科闻健康项目发布美中药源推介兰州高新区项目对接推介会兰州高新区专场项目推介对接会生命健康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围绕创新化药、创新中药、细胞基因治疗、新型疫苗、体外诊断、脑成像与放射诊疗领域,举办了6场专题论坛。创新化药论坛本次论坛上由药渡经纬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生物医药园区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李靖博士主持。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院(所)副院长杜冠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院(所)副院长杜冠华教授给大家做了“基于靶点的抗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药物发现”的精彩报告。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CMO)、前CDE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接下来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CMO)、前CDE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的风险控制策略”的精彩报告。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岚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以“MAH制度下高端创新制剂CMO&CDMO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上海轶诺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江磊博士上海轶诺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江磊博士围绕“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靶向新药精准研发策略”,结合公司的创新药物研发案例给大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上海励奥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创新产品全国市场准入负责人马艳随着海外创新药物国内获批的加速,众多跨国药企纷纷谋划布局国内市场,让国内患者能够更早的接受临床急需优质海外创新药物的治疗。擅长皮肤病专科药物研发的丹麦利奥制药 (LEO Pharma) 就是其中之一,来自上海励奥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创新产品全国市场准入负责人马艳给大家带来了“精准靶向IL-13的创新生物制剂Tralokinumab”的精彩分享。创新中药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高度重视,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医药的不同于西药的特点和优势,在患者治疗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协同和互补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王珂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围绕“高品质中药助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史正刚围绕“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与展望”分别做了精彩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史正刚体外诊断论坛邀请IVD资深专家、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徐龙华担任主持。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越希教授围绕“生物诊断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冰围绕“评价无创液体活检中dPCR dERGF39的检测方案”、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围绕“新冠病毒免疫学检测——核心蛋白抗体试剂的开发与挑战”分别给大家做了精彩报告。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会长、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车团结结合公司自主产品开发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了“国产高温控精度荧光定量PCR仪的创新实践”。兰州雅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克生以“POCT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及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做了精彩解读。IVD资深专家、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徐龙华华东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越希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冰北京义翘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会长、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车团结兰州雅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克生专家合影留念细胞基因治疗本次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的谢震副教授作了题为“信息与生命交叉融合的自主可控活体药物研究”的精彩报告,详细介绍了可控活体药物研究的前沿技术;澳斯康生物制药、健顺生物的罗顺董事长介绍了生物制药行业历史和发展趋势,并指出生物制药行业高度专业化板块已经形成;舒迪安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张勇总经理报告了公司特有的活化细胞免疫治疗,并给大家分享了捷克先进的细胞治疗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历程——捷克中国故事;南京济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卿总经理介绍了基因治疗非病毒药物研究进展,并以细胞基质衍生因子(SDF-1)为例详细分析创新药物开发案例。清华大学的谢震副教授澳斯康生物制药、健顺生物罗顺董事长舒迪安医药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南京济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卿新型疫苗全球疫情未结束,挑战依然严峻,疫苗是抵御病毒侵袭的有力盾牌,中国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中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次新型疫苗专题聚焦新冠疫苗最新研究进展,邀请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宇学峰董事长作了题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研究进展”的报告;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王宾作了题为“应急研发新冠DNA疫苗”的报告;刘永江博士着重介绍了新型重组HPV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HPV疫苗市场的整体情况,介绍了新型重组疫苗产品的优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王宾刘永江博士脑成像与放射诊疗由兰州重离子医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王小虎和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总监、研究员、中国脑成像联盟秘书长毛军文共同主持的“脑成像与放射诊断治疗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专题论坛。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总监、研究员、中国脑成像联盟秘书长毛军文兰州重离子医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任医师王小虎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肖国青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肖国青作《重离子治疗技术发展与应用》报告中国脑成像联盟主席高家红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大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脑成像联盟主席高家红作题为“人工智能脑成像的前沿技术发展及在重大神经和精神疾病的临床应用”的报告清华大学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唐劲天清华大学医学物理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唐劲天讲述如何“抓住我国粒子医疗技术与设施创新发展新机遇”米度(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新平米度(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新平作《PET分子影像技术在诊疗一体化核素靶向放疗和BNCT中的应用》报告同方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陈一同方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裁陈一分享了“打造同方大健康核医学创新产业”的历程广州九泰药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广州九泰药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强讲述“大型放射治疗装备临床试验设计与注册申报”6大专题论坛干货满满,专家和参会代表畅所欲言,高端资源在与会者之间顺畅分享,给与会者带来智慧的饕餮盛宴。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针对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与合作的年度盛会,“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聚焦全球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领域高精尖技术、高科技成果、高成长企业、高层次人才、高科技园区和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世界一流生物医药园区,全力打造集政府、园区、企业、高校院所、资本、服务等“六位”为一体的高端高效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和提质增效。

怀表

生物科技创新园打造“智慧产业链”高地

来源:青岛财经网-青岛财经日报“园区将为入驻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金融基金、教育培训、商务配套等一站式服务。”走进生物科技创新园,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创业孵化、配套服务、功能扩展5个功能区域规划明晰,项目位于南京路、台柳路、清江路与重庆南路之间,占地面积约189.12亩。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动能产业,引领前瞻,呈现集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科技信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战略性产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亮点,实现由动物保健领域到人体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智慧型”园区新模式。动卫中心现有实验室制定行业标准引领前沿技术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一期科技研发区3万平方米的生物技术研发大楼依托核心技术支撑的国家级动物卫生机构——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发挥动卫中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优势和拥有的系列国际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国家级诊断中心、流行病学中心、疫病诊断液制备中心、国家动物血清库等重要国家战略资源,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主导,以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企业,打造集实验室经济、技术研发、产品中试、技术产业化、行业标准制定为一体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园。目前,已吸引国家级、行业总部类项目落户,大力开发引进高精前沿生物医药、海洋生物、特色中医应用诊疗等项目。现已吸引为企业、动物养殖户提供疫病诊断检测服务的易邦诊断中心项目和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仪器全产业链的四川迈克山东总部项目落户园区,山东迈克2018年销售收入预计突破2.5亿元,贡献税收1850万。进行饲料全面检验检测及源头追溯的正大检测中心项目、从事银杏全产业链的三九九洲公司、进行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和生产的海滨泰康生物公司达成落户意向,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下一步,政府将为园区制定鼓励创新、吸引人才并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对园区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园区内的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引进、财税优惠增加投入。动卫中心现有实验室建立检验检测行业全链条模式作为集群效应亮点,生物园区二期目前正在进行招拍挂工作,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路393、395号,规划占地约3.4公顷,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拟建设6座塔楼,其中3栋写字楼、3栋loft,园区建设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等新技术发展,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创新运用绿色建设新技术,提升园区质量水平。预计明年开工建设,2021年建成。生物园二期B地块效果图研发楼鸟瞰图二期创业孵化区位于拜泉路延长线以东、房产学校以西、规划清江支路以南、动卫中心以北,规划占地约1.0公顷。拟建设2栋塔楼,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目前已与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中国进出口银行山东分行、浪潮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拟建立检验检测行业全链条,借助浪潮集团在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金融支持,通过开展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品牌建设、标准认证等方面工作,打造检验检测联盟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商进口商品运营展销中心。(记者 姜姗)研发楼实景图——相关链接——层高4米“实验室范儿”全市少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是农业部直属的正厅级动物卫生与疾病研究机构,其动物疫苗、诊断试剂、生物制药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大楼位于市北区南京路377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地上17层的主体建筑一栋,该研发楼层高4米,按照每层都可作为实验室的标准建造,配备通风、灭菌等管道,这在市区内是少有的。研发楼于2013年4月30日开工建设,历时5年,投资1.8亿元,于2018年初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遥遥相对

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竞争力前10强排行榜:苏州工业园区第一

中商情报网讯: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等特征的生物医药产业备受关注。当前,园区不仅在人才聚集、技术集成、资金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同时也深度契合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依托。近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竞争力前10强榜单,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区位居前三,济南高新区、成都高新区、长沙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广州高新区上榜。数据来源: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内容请下载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魔术师

剑指全球标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这样做

十多年来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互动发展态势在区域转型升级的道路上 迸发出持久活力100多名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集聚14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生物医药产业连年保持20%以上增速一批批新项目落户、一批批研发成果面世……创新是“快车”,人才是“引擎”今天“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标杆”系列报道第二篇让我们来感受下园区创新的力量创新发力园区“抗疫”产品迅速面世在疫情防 控关键 时期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委托快 速 合成 并交付2019-nCoV关键基因这些关键基 因的合成能 为 解密新型冠状病毒 的 传播机制及相关药 物研究提供帮助  作为先后参与了H7N9、埃博拉、寨卡病毒等突发疫情机制研究服务的企业,金唯智在突发性传染病的研究服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组研究和基因技术应用的生物高科技公司。为集聚攻坚合力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企业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积极成效园区6家核酸检测试剂和疫苗药物生产研发企业获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支持特别是在关键的疫苗药物研发领域,艾博生物团队获选进入国家科技部领衔的国家应急攻关专项,成为国家首批立项的mRNA疫苗项目,正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动物实验,预计将于4月进入临床申报。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所有人,而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却急速发力,投身战斗。 日前,园区先后公布了三批抗击疫情创新产品名单,用“真金白银”鼓励生物医药等企业创新产品“赋能”疫情防控。筑巢引凤栖高端人才助力生物医药创新2010年,余强来到园区,把盛世泰科生物医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落户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如今,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款药物拿到临床批件,其中1.1类降糖创新药——盛格列汀已经进入临床三期。盛格列汀不仅完全超过了目前市场同类进口产品的技术指标,而且口服不会引起空腹低血糖,将真正填补国内空白。 回想起从2009年创业至今的十年,苏州开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友之十分庆幸当初的选择。童友之表示,园区对企业的慷慨,不光是单向政策的引导,还包括对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当年,我也去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考察过但综合考虑下来,我还是选择了园区。创业初期,启动资金、购房补贴和融资支持,帮助我们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对创新药企而言,发展中会经历多轮融资过程,园区也积极应对,推出了相应对策,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在优越的创新环境下园区集聚了国内外众多高端人才前来创业其中包括 20多位中外院士领衔的团队各级领军人才超过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超过4万名高端人才的集聚带来的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截止到目前,园区生物医药企业累计申请专利数 超过7000项 ,其中发明专利 超5000项 。成长跑出加速度生物医药上市军团不断扩大2019年深秋的某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内暖意融融,伴随着清亮的锣响,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第二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制药企业。  同日,距离上海一千多公里外的香港,另一个来自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东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迈出了崭新的发展步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意味着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几天后的香港又传来好消息,中国抗体制药有限公司敲锣港交所。2018年,中国抗体在园区成立子公司杏联药业,本次上市获得的部分资金也将用于苏州生产基地的扩建。  在生物医药领域资本逐利但更看重创新力5天3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军团”一再扩容资本的认可为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力写下了最真实的“注脚”截至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园区拥有上市企业13家,仅2019年就新增6家。 在港交所已上市的 14家内地生物医药企业中,有8家主体或研发生产机构位于园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园区,千余家企业成为澎湃涌动的创新因子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前责编:江韵 编辑:October记者:唐晓雯 倪娴慧来源:园区新闻中心

尽性

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开幕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榜单发布

11月3日,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开幕,现场发布《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列第二,并在产业、人才两项单项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一。据《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的产业园区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单项竞争力包括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龙头竞争力5个方面。其中,环境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前三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竞争力前三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头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础性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人才聚集、技术集成、资产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显著,已经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基于近年来园区生物产业竞争力研究,开展了2020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在线问卷填报系统进行数据填报,调研了各个园区近三年在产业现状及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投入及技术产出、人才、企业、产品、环境等方面共计34项主题的198项数据。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向园区开放396个填报账号,有效完成问卷调查的园区17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4家、国家级经开区59家、其他园区8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0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0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19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三项重磅报告。其中,《2020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共7个章节,以文字、数据、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2019年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行业发展和投融资情况,以及我国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产业取得的重要进展。《2020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从研究论文、临床试验、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领域2019年度发展概况,遴选了新出台政策法规、代表性进展与成果等年度热点内容,并分析了当前医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2019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通过对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能力的阶段性回顾和比较,全面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并梳理了政府监管政策和法规标准变化等情况,致力于为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当前我国生物技术正在加速向环境、资源、健康等方面应用、渗透,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建设在不断的完善,科学、科研研发的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仍存在着人才紧缺、自主产权过少、产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开幕式上,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体制、制度优势,以应用的需求来带动基础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打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所谓“国之重器”,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据悉,多年来,苏州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前瞻布局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近几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增速均保持20%以上,2019年实现营收1727.8亿元,今年1~9月实现营收约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4%,预计全年营收可超2000亿元。目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获批新药临床批件87件、占全国26%,生物药总产能近10万升,占全国份额超30%。(原标题《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开幕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榜单发布》)

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苏州开幕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榜单发布

中国江苏网讯 11月3日,2020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苏州开幕,现场发布《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列第二,并在产业、人才两项单项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一。据《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的产业园区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单项竞争力包括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龙头竞争力5个方面。其中,环境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竞争力前三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竞争力前三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头竞争力前三分别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人民健康水平的基础性保障,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人才聚集、技术集成、资产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显著,已经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孙燕荣介绍,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基于近年来园区生物产业竞争力研究,开展了2020年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采取在线问卷填报系统进行数据填报,调研了各个园区近三年在产业现状及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投入及技术产出、人才、企业、产品、环境等方面共计34项主题的198项数据。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向园区开放396个填报账号,有效完成问卷调查的园区171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04家、国家级经开区59家、其他园区8家。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0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2020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2019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三项重磅报告。其中,《2020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共7个章节,以文字、数据、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2019年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行业发展和投融资情况,以及我国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产业取得的重要进展。《2020中国临床医学研究发展报告》从研究论文、临床试验、研究机构、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较为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临床医学研究领域2019年度发展概况,遴选了新出台政策法规、代表性进展与成果等年度热点内容,并分析了当前医学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2019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发展报告》通过对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创新能力的阶段性回顾和比较,全面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并梳理了政府监管政策和法规标准变化等情况,致力于为中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当前我国生物技术正在加速向环境、资源、健康等方面应用、渗透,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建设在不断的完善,科学、科研研发的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目前仍存在着人才紧缺、自主产权过少、产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开幕式上,广州医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的体制、制度优势,以应用的需求来带动基础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打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所谓“国之重器”,为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据悉,多年来,苏州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前瞻布局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近几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营收增速均保持20%以上,2019年实现营收1727.8亿元,今年1~9月实现营收约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4%,预计全年营收可超2000亿元。目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获批新药临床批件87件、占全国26%,生物药总产能近10万升,占全国份额超30%。记者 孟旭 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