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回顾及2021年发展前景预测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回顾及2021年发展前景预测

中商情报网讯:生物药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等。由于生物药具有结构多样性,其在选择性结合靶点、蛋白质及其他分子时可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因此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没有其他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一、2020年总结回顾1.生物医药行业相关利好政策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粗略统计,2020年与生物医药行业相关的政策大约有6个。同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两票制”,鼓励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推行“两票制”,鼓励医院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结算配送费用。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主要竞争企业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0日,中国医药生物行业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上共11家企业超1000亿元,两家企业市值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恒瑞医药列医药生物行业第一位,市值达到6008.85亿元;迈瑞医疗排名第二,市值为5082.32亿元;药明康德排名第三,市值3177.28亿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还有:爱尔眼科、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片仔癀、云南白药、泰格医药、康泰生物。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生产商价格指数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能够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缺乏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凭借生物科技的显著发展以及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和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在鼓励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导向下,生物药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2021年生物医药行业预测1.总体规模中国生物药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增速领先于医药市场整体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3172亿元。随着可支付能力提高、患者群体增长以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预计至2021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4644亿元。2.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具有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双重作用,所以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干扰素α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又可分为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长效的给药频次少于短效。2019年,国内重组人干扰素类药物市场规模34.37亿元,其中短效重组人干扰素22.00亿元,占比64.01%;长效重组人干扰素12.37亿元,占比35.99%。短效重组人干扰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长效重组人干扰素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重组人促红素随着人类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的深入,重组人促红素已被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近年来,我国重组人促红素市场规模逐年增加,由2015年的25.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预计2021年可以达到35.97亿元。数据来源:米内网、中商产业研究院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感染性腹泻等腹泻性疾病或炎症性肠病。21世纪开始,我国益生菌市场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益生菌药品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市场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市场规模达到44.38亿元。预计2021年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50.82亿元。4.复方甘草酸苷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肝病的治疗除了对因治疗(如抗病毒治疗)外,还要联合对症治疗—抗炎治疗,对因和对症联合治疗才能有效阻止和延缓疾病进展。2015年以来,我国复方甘草酸苷产品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由2015年的30.94亿元持续增长到2019年的35.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37%。由于口服制剂具有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2015年-2019年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的市场份额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21年复方甘草酸苷产品整体的市场规模可达37.3亿元。三、未来发展前景1.国家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医药制造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近年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系列行业政策,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大力支持。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医疗机构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等改革措施,优化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并提高了国产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治疗成本。在患者需求方面,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措施,使得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经济负担大幅降低,城乡居民治疗重点疾病、传染类疾病的主观意愿显著提升。我国不断深化的医疗体制改革从医疗机构和患者需求两方面提升了药品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我国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3.生物药临床需求增加老年人癌症等疾病发病率较高,未来伴随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对癌症的治疗药物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03万人,较上年新增945万人,占总人口的12.6%。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将带来卫生总费用的增加,进一步拉动医药需求。4.资本市场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更深入地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创新性突出,是近年受到资本市场重点关注的行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获得资金的企业逐步增多,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缓解了药物开发资金不足的风险。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香笺泪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报告(简版)

近几年,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活跃度持续领先,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生物医药发展概述1. 生物医药行业界定根据业内界定,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开发生物技术药物、疫苗和特异性诊断试剂;推进化学创新药;发展现代中药等。本报告以“十二五规划”的定义为基础,将生物药分为四类:生物治疗药物(如肿瘤治疗)、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化学创新药及现代中药,同时界定生物药不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和传统中药。2. 国内生物医药发展历程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区域集聚态势明显,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与国外相比,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经历2005-2015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15年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当前,国内生物医药已从最初的行业整体规模偏小、研发力量薄弱发展到如今海外资本涌入、人才大批回归、科研创新成果频出的。据业内统计,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14.3%,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3. 生物医药发展驱动因素国内生物医药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因素以及生物制药技术等综合因素的多重驱动。1) 政策因素从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来看,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形成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疫苗、抗体药物、化学新药、现代中药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新药开发平台,制药技术和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3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新药投放市场,200个以上药品制剂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的目标,为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方向与节奏定下基调,各地也纷纷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逐步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区域主导产业。而国家“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要求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6%。从医药领域发展规划来看,2012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生物医药被正式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突破的发展领域。2016年《“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重申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的观点。同时,国家对社保投入日益加大,推出一系列新药政策,鼓励发展中国自己的创新药、仿制药,扶持各种国产化医疗器械和治疗及服务手段,政策利好推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2) 经济因素中国卫生投入不断提高。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为生物医药行业市场需求提供经济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产阶级人数高速增长。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中国中产阶级人数也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大概在1.57亿,十年之后翻了三到四倍,而根据相关统计,预测到2030年国内中产阶级人数可能还会翻一倍,达到接近10亿人。中产阶级对健康消费升级需求的提升,以及更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为生物医药市场扩容提供有力的支撑。3) 社会因素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据统计,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8年的77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当前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5亿,未来20年内老龄人口会接近5亿,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来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为生物医药提供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此外,中国居民的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2003-2013年期间,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等主要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造成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包括恶性肿瘤(27%)、心脏病(21%)、呼吸系统疾病(12%)以及脑血管病(20%)等,且以上几类疾病的死亡率都保持着上升的趋势,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医药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仍将持续上升。4) 技术因素生物制药行业具有很高的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与传统化学制药工艺相比,企业需要更高的制药技术水平和药物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有重组人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20余种重组蛋白质类药物上市。近年来,支撑医疗行业崛起的基础技术及产业配套已初步成熟,医疗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海外人才的回归,为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提供强大的专业人才保障,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迎来突破契机。 4. 生物医药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主要由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以及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组成。 1) 产业链上游产业上游为生物医药原料生产与加工,包括细分行业原料药、药用辅料等原料药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原料药市场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拥有药品原料药生产资质的企业超过2400家,201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达到1011.85万吨,同比增长8.83%。药用辅料是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是保证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一段时间内,我国药用辅料行业没有受到重视,品种和规模虽然不断扩张,但小乱散的现象明显。近几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药用辅料数量超过550种,药典收纳的辅料标准已从2010年版的132个增加到2015版的270个。2) 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中游为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企业,根据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产品包括生物技术药物、疫苗、特异性诊断试剂、血制品、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等。目前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有70%的项目使用生物技术开发。从截止2020年6月底的最新估值来看,我国生物制药市场估值排名靠前的10家典型企业为:天士力生物、复宏汉霖、迈威生物、信达生物、三生制药、只楚药业、信达生物、天境生物、基石药业、艾力斯医药、利德曼。其中,天士力生物已处于Pre-IPO阶段,最新估值达125亿人民币,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Pre-IP0轮最大“独角兽”。典型生物医药企业示例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整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生物药品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全球防疫措施继续推进,生物药品中的疫苗、检测诊断试剂迎来更大发展契机。而中药注射剂在当前环境下使用受限,基于“十二五”规划,传统化学药、中药将进一步向化学创新药、现代中药发展。3) 产业链下游产业链下游为生物医药流通与应用,又细分为医药商业(包括医药物流、医药电商、医药零售、医药批发等)、医药服务(医院、养老院、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其他(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等)。目前,下游行业中医疗服务占比最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随着“互联网+药品流通”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医药电商将在医药商业领域占比越来越大。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疫情推动下各地医疗资源形成挤兑,国内医疗机构资源短缺问题显著,新基建推行,加速医疗机构建设。未来,随着医疗机构不断增长,对生物药品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也会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生物医药发展现状1. 生物医药市场格局1)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来看,生物医药市场规模高速稳定增长,其中美国生物药品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相关产业总产值约占GDP的17%,研发实力和产业发展领先全球。此外,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研发生产的主要国家。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支付能力增加的驱动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也呈稳定上升态势。2016年到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总体规模从1,836亿元增加到31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情网,融中研究整理从产业链上游来看,2018年,我国是全球原料药第一大供应国和出口国。2019年,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市场规模达675亿元,预测2020年达730亿,同比增长8.15%。从产业链中游来看,2015-2019年,我国生物药品上市公司整体营收稳步快速增长,2019年,生物药品上市公司营收总额537亿元,同比增长24.8%。从产业链下游来看,2019年,我国医药行业全部上市公司营收7143.8亿元,同比增长17.1%;2019年,医疗服务全部上市公司营收600亿元,同比增长15.4%;2019年,医疗器械全部上市公司营收1105亿元,同比增长14.0%。2)生物医药行业格局全球竞争格局生物医药产业是继汽车、机械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目前,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其中76%集中在欧美,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而亚太地区,整体销售额仅占全球3%左右,其中日本、新加坡位居亚太区前列。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据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国内区域发展格局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创新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通过集聚发展,不仅有助于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资金、人才、研发等资源支持,还可以提高区域医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国家政策也鼓励科学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在医药行业自身发展需要叠加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明显,生物产业基地及产业园区发展迅速。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综合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较高,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环渤海地区产业人力资源储备充足,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产业链互补优势较强。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此外,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形成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从生物医药园区发展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形成各类生物医药园区100多个,其中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批准的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园区有50多个。其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等园区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链,且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成为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的典型代表。2. 生物医药投融资现状1) 生物医药企业数量整体上看,2007年至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新成立公司总计1,132家。2007年机构数量开始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55家上升到2015年的150家的历史峰值。2015年后,行业进入大规模业务重组、整合的调整期,生物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新成立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也逐年递减,到2019年新成立企业仅有50家。2020年上半年,新成立企业6家,同比减少28家。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每年新增情况(单位:家)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 投融资规模从2007到2019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其中2007到2013年小幅增长,2013年以后加速增长。截止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累计投资事件723笔,涉及总投资金额1416.31亿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1.96亿元。2015年开始,国家级部门发布一系列的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政策红利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 2007-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分别为91笔、325.16亿元,同比双双上涨,其中投资事件同比增长28.17%,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62%。受疫情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受关注度持续增加,144家在2007-2019年未涉足生物医药投资的企业、机构纷纷加入生物医药投资的行列,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资时间和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3) 投融资轮次投资轮次方面,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以及B轮,投资笔数占比分别为16.74%、41.36%、19.09%,合计占比达77.18%。其中,对A轮的投资笔数最多,平均投资金额为8,831.17万元。从B轮开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单笔投资金额大幅增加,其中Pre-IPO轮的单笔投资金额最大,达10.43亿元,其次是战略投资轮,单笔投资金额达5.80亿元。2007-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亿元;笔)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轮次后移,对天使轮投资笔数同比减少4笔,对A轮、B轮投资的笔数同比分别增加8笔、5笔,对C轮及以后的轮次投资笔数均有增加。2019年上半年、2020年国内生物医药累计投资轮次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4) 区域投融资情况2007-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均居首位,投资数量353笔,投资金额达647.18亿元,占比分别为48.82%、45.70%;环渤海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第二,投资数量161笔,投资金额452.81亿元,占比分别为22.27%、31.97%;珠三角地区投资数量、投资金额位列第三,投资数量97笔,投资金额120.68亿元,占比分别为13.42%、8.52%。2007-2019年各地区生物医药投资数量、投资金额占比情况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融资发展演变来看,2007年至2013年,各地区的投资数量趋同,且均小幅增长。从2013年开始各地区投资数量出现分化,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增长较快。2015年之后,长三角地区投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远高于环渤海、珠三角等区域。三大重点区域的投资金额在2014年出现显著增长,均高于其他地区。2015年之后,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投资金额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长三角地区。而拐点出现在2018年,长三角地区投资金额大幅下滑,反之,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出现爆发式增长,甚至超过长三角地区;其他区域的投资金额也在2018年之后出现大幅增长。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趋势图(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07-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趋势图(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数量91笔,同比增加20笔,对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数量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投资数量增加8笔、长三角增加10笔、珠三角增加6笔;对其他地区的投资数量减少4笔。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情况(单位: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数量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地区的占比增加,其他地区的占比下降,长三角地区的占比持平。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数量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2020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各地区投资金额325.16亿元,同比增加92.27亿元,增幅39.62%。2020年上半年对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三大核心区域的投资金额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349.59%,珠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5.05%、长三角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02.53%;对其他地区的投资金额同比大幅下降,降幅89.06%。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情况(单位:亿元)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从投资金额占比来看,2020年上半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的占比均同比增加,其中环渤海的占比增幅最大;其他地区的占比大幅下降。2019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区投资金额占比数据来源:IT桔子,融中研究生物医药发展趋势1. 国内药企竞争加剧,头部药企竞争逐步向全球渗透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加剧。跨国企业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强势布局,也加剧了国内生物药企之间的竞争。2018年由于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未来,随着医药生物头部阵营企业数量将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在技术、市场及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头部药企等厂商在发展过程中,其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也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近10年以来,国内仿制药、改良新药、创新药三类药品生产商纷纷向海外市场拓展,据统计,国内企业在美国注册小分子化学仿制药总数已超过400个。未来,在欧美等海外医药医疗市场发展前景的吸引下,以头部药企为引领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将加速向海外市场拓展,并通过多元竞争模式加入到全球药企竞争的阵营。 2. 创新药发展加速,仿制药仍占重要地位我国是仿制药大国,据业内统计,在近17万个药品批文中95%以上都是仿制药。从2017年开始,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加速审评审批,推动国内创新药的发展。但是,创新药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很小,据业内统计,2018年,创新药在中国医药市场份额的占比仅为3%,而仿制药占比超过60%。随着我国政府陆续出台支持国产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以及药企药物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速。据Frost & Sullivan分析,近年我国药品研发支出呈逐年上升态势,预计2019-2023年增速维持在20%以上。药物创新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进阶之路,创新药市场份额加逐步提升。但同时,目前仿制药在国内医药市场仍占据主导,中小药企规模和资金实力薄弱,不可能全部向创新药转型;国家在2016年提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意见,对仿制药企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仿制药整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支持;此外,据统计,2018-2022年将有1590亿美元的药品面临专利到期,对原药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为仿制药提供发展机会。因此,仿制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占据重要地位。3.医药研发服务外包(CRO)前景广阔随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药企向创新药发展转型,为了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对创新药研发服务的需求增强,借助外部资源和研发力量实现研发快速突破成为国内很多药企的重要模式。同时,基因和细胞等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推动国内CRO发展。从全球来看,全球药物外包市场逐步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也驱动国内CRO市场发展。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预测,2018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达59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14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9.8%,CRO发展前景广阔。4.产业集聚化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核心区域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核心区域在人才基础、科研基础、企业基础、政策体系、资本体系相对较为完善,产业启动时间较早,发展较快。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也较高,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调研显示,2018年,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分别为1.48万亿元和0.27万亿元,占各园区产业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4.58%和10.3%。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区域集中化、行业产业化的趋势将继续维持,各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在行业结构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对进一步扩大行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5.产业并购整合加剧并购整合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球来看,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加速,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自2014年医药行业开始大举并购以来,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制药企业以及制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一直非常活跃。随着国内创新药发展加速以及海外拓展加速,对于处于快速发展的大型药企来说,未来通过并购引进新技术、扩充研发管线和产品线将是药企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手段;同时,收购重组也是规模实力较强的药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全球性生产和销售网络的有效手段。未来,生物医药并购整合将成为产业生态优化的关键。

对云将曰

2021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产业链现状及区域格局分析整体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1、生物制药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上游制药设备行业最薄弱生物制药的上游制药基础主要是由原材料、制药设备以及生物技术构成,其中,原材料主要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生物制药设备主要有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灭菌设备、冷冻机等,其中生物反应器为生物制药最核心且最关键的设备。产业链中游是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环节,生物制药的产品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疫苗、重组蛋白、血液制品、诊断试剂等。下游流通消费层主要是医药的销售和消费。生物医药外包服务CRO、CMO和CSO涉及生物制药产业链中下游。随着生物制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生物制药设备市场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但充满机遇的同时,生物制药设备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设备中高端市场缺位较严重,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比较弱 ,药企对国产生物制药设备的信任度较低,生物制药的中高端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生物制药设备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被欧美日企占据,中国的生物制药设备受制于人,迫切需要摆脱生物制药源头依赖。 生物制药设备龙头企业有颇尔、赛多利斯、东富龙、楚天科技、通用电气等。生物制药产业链的中游研发制造层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如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康泰生物制品、华兰生物、康龙化成、万泰生物药业、甘李药业、君实生物等。2、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分析: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国生物制药产业企业众多,但总体集中度相对较低。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生物制药产业链上中游规模以上的企业得出图表3区域热力地图, 从区域分布上看,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的生物制药优秀企业明显较多,这与生物制药产业所需的科技水平高、自然资源丰富、人才集中度高等条件相关。近年来,中国的一些生物制药研发生产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中各区域的龙头企业如下,坐落于北京的有白济神州、中国生物、北京天坛、康龙化成、神州细胞等;上海的君实生物、上海莱士、复星医药等;江苏的龙头企业有药明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博瑞医药等;广东的泰康生物、丽珠医药、博济医药等;河南的华兰生物、山东的齐鲁制药、云南的沃森生物、重庆的智飞生物、四川的科伦药业和华神科技等等。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纳甲

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疫情推动行业提升「组图」

生物医药指人们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型疫苗、诊断试剂(盒)、微生态制剂、血液制品及代用品等。生物医药产品可分为疫苗、诊断试剂、单抗、重组蛋白及血液制品。重组蛋白是指广义的重组蛋白类药物剔除单抗后的部分。目前基因工程药物是生物医药主体,新型疫苗、基因重组单抗及重组蛋白也是值得关注产品。一、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00亿元根据工业和信息部消费品司发布的《2012-2018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11.7亿元,同比下降26.2%。目前工信部还未发布2019年行业数据,受2019年疫苗签发下降影响,前瞻测算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321亿元。2012-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利润总额呈波动趋势,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5.4亿元,同比下降10.74%。目前工信部还未发布2019年行业数据,受2019年疫苗签发下降影响,前瞻测算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423.1亿元。二、2019年全国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81亿剂随着我国疫苗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几次大的疫情之后,从政府到民众对疫苗的认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批签发总量来看,2010-2015年疫苗批签发量连续下降,到2015年降至5.65亿人份;2016年得到回升。2017年,申请签发的疫苗有50个品种,共4404批,其中4388批(约7.12亿人份)符合规定,16批(约计60.68万人份)不符合规定,不通过率为0.36%,疫苗批签发量较上年增加10.22%。2018年我国疫苗累计批签发量为6.66亿人份,同比下降6.46%。2019年,全国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81亿剂,同比下降5.22%。三、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血液制品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中最重要的细分产品,直接影响着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2020年,受疫情推动血制品领域重回景气上升期。疫情促进血制品企业2020年一季度业绩或提速增长,部分产品存在提价可能性。前瞻预判,在疫情的影响下加上国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2020-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重回2017年前10%-15%的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壁观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在位于山东济南的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现代化生物医药生产车间里,我国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安可达处于满负荷生产中。这种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药物,去年底上市后打破了国外医药巨头多年对中国同类药品的独家垄断,大大增强了临床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9年齐鲁制药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出口6.15亿美元;2020年前11个月,其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4%。目前,齐鲁制药产品已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创新最活跃、影响最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不仅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在加速崛起中成为稳增长的“新动能”。在疫情初期,口罩作为必备防疫用品,市场上曾“一罩难求”。济南市利用一个月时间打通口罩生产全产业链,日产量从6万只放大400余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把好“检测关”是有效降低疫情扩散风险的“法宝”之一。2020年2月初,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济南银丰医学检验所(银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成为济南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其自主研发的新冠试剂盒通过欧盟CE认证;自主研发的山东省首台客车式5G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可实现日均2万人份样本检测。在疫情冲击下,大量企业加班加点转产增产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抗疫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内外抗疫一线。作为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在短短数月时间,紧急生产发货生物安全类设备、空气消毒机产品、灭菌器等产品5000余台。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仅口罩就超过2000亿只,全世界人均30只。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防疫物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8287.8亿元,增长37.5%。此外,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1.8%、48.2%。高端制剂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是我国生物医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介绍,目前齐鲁制药15个人药制剂对美国出口,注射用头孢吡肟、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索利那新片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国内首次向日本出口商业化包装注射剂;实现9个产品出口欧洲市场。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广泛应用于骨科、眼科、普外科、整形外科等在内的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燕说,依靠自主创新,华熙生物在国内率先实现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突破,改变了中国以动物组织提取法生产透明质酸且主要依靠进口的落后局面,在透明质酸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目前销售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药物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与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中国制药企业赢得国际竞争,实现从‘跟跑’到‘并跑’、未来‘领跑’的重要抓手。”齐鲁创新药物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屹东说。历时7年,齐鲁制药成功研发非小细胞肺癌特效药吉非替尼片(伊瑞可),在上市的3年多时间里,推动同类进口药品价格由每盒5000多元降到500多元;历时近10年时间,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成功,上市以后同样使药价大幅下降。以齐鲁制药、华熙生物等为代表,如今山东崛起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目前,山东拥有国家级医药创新平台21个,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5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61家,医药工业规模占全国七分之一。与此同时,我国多地也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19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江苏苏州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近5万人,2020年前三季度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收约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4%,预计全年营收可超2000亿元。“加快创新药研发速度,为促进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鲍海忠说。齐鲁制药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目前在研创新药物项目50余项,有10余项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2020年有11项在中国、美国申报IND(新药临床试验)。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指出,自2010年以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维持在全球第二位,2019年专利授权量占全球第一。生物技术和新药研发仍是资本最关注的两大领域,中国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投融资密集区域。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谭勇看来,近几年中国对全球医药创新的贡献度快速增长,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在基础研究上持续发力,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加快中国向全球医药创新第一梯队迈进的步伐。原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呜呼

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图谱上中下游剖析

中商情报网讯:生物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包括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等。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具有更高功效及安全性,且副作用及毒性较小。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能够与靶标选择性结合及与蛋白质及其他分子进行更好的相互作用,生物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缺乏可用疗法的医学病症。一、市场规模中国生物药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增速领先于医药市场整体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达3172亿元。随着可支付能力提高、患者群体增长以及医保覆盖范围扩大,预计至2021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4644亿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中,行业上游为产品的研发和原材料的生产,行业中游为生物药产品及生物药生产商,行业下游为各医疗商业以及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服务终端消费者。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三、生物医药行业上游生物药是利用基因变异或DNA重组等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生产的大分子药。因此,生物药来源于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和海洋生物。从中提取出原物质,如蛋白质、酶、核酸、激素等进行合成加工,成为生物药品。本次生物药榜排名前10的企业与去年相比,有7家企业名次变化幅度不大,继续坐拥前10的席位,另3家企业异军突起,冲进前10。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均越过5个名次,与排名第2的复星医药、排名第4的百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稳居TOP5。2019年中国生物药企业研发实力排行榜TOP10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生物医药行业中游生物药的治疗原理,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发挥功效,在人体内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细胞介导免疫。主要用于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等疾病。产品类别如下:1.疫苗疫苗制品是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治疗原理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目前市场上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Hib疫苗、狂犬病疫苗、肺炎疫苗、HPV疫苗、EV71疫苗、流感裂解疫苗及轮状疫苗等。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抗体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其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是目前研究最多、临床发展最快的免疫疗法。3.血制品血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主要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抗凝血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等,在医疗抢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血制品上市公司共有7家,分别为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卫光生物、双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其中泰邦生物是国内唯一在美国上市的血液制品企业,2020年一季度泰邦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在国内上市企业中,2020年一季度,天坛生物营收最高,为7.58亿元,同比增长25.18%;上海莱士收入也达7.32亿元,同比增长7.36%。4.细胞治疗主要分国干细胞疗法和免疫细胞疗法,其中,主要以免疫细胞CAR-T为主。5.重组蛋白a.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且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得名,现仍沿用此名。b.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名,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c.肿瘤坏死因子其由于在体内外均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得名。其家族成员约有30个,如:TNF-α,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TNF-β,一种淋巴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NK细胞等产生,其生物学活性与TNF-α相类似。d.集落刺激因子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巨噬细胞CSF、粒细胞CSF、巨噬细胞/粒细胞CSF、干细胞因子等。e.生长因子一类可因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和所作用细胞的不同,分别命名为转化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f.趋化性细胞因子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可由白细胞和某些组织细胞分泌,是一个包括60多个成员的蛋白质家族。大部分成员含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根据其N端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可分为CXC、CC、C、CX3C四个亚族。五、生物医药行业下游1.线上渠道在线零售药房作为线上渠道是指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框架和技术转型已经促使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在线零售药房市场2019年增至人民币1050亿元,2015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7%,预计2021年可以达到2090亿元。而在线零售药房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生物医药线上渠道的销量更进一步,从而扩大消费者市场。2.线下渠道生物医药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通过医院,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鼓励,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完善其设备并升级其医学技术。数据显示,2019年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总市场规模为35301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42410亿元。医院作为线下渠道,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也会带动生物医药的销售额,从而促进生物医药的市场发展。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爱季忆

《2020中国生物药行业研究报告》发布:方兴未艾,未来可期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最畅销的10个药物中,有8个是生物药;其中,阿达木单抗连续8年位居榜首,2019年销售额近200亿美元。生物药领域是最易出现重磅产品的领域,而生物药则是当前全球名副其实的最畅销的医药产品。国内生物药行业发展方兴未艾,新的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涌现。生物药市场规模增长强劲,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生物药行业从发展初期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基因编辑和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新动能。值此之际,创业邦研究中心推出《2020中国生物药行业研究报告》。报告中通过对比国内和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的分析,旨在梳理国内生物药发展的现状;希望通过对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及疫苗等细分领域的介绍,以企对生物药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认识。报告部分精彩内容如下:Part.1生物药概述生物药是指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按照注册分类,药品可分为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生物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国内生物药行业发展滞后于全球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在过去几年内,国内生物药市场以数倍于全球生物药市场的增长率快速增长,市场规模有望于2023年达到6,400亿元以上。生物药行业景气度高涨,一二级资本市场均受捧。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到2020年8月30日止,在二级资本市场上,医药生物行业中的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二级子行业涨幅居前,均在90%以上,投资受捧。在VC/PE创投市场,2020年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数量和金额,在各行业中均排名靠前。其中,生物技术与制药细分领域吸金明显,融资金额占比达一半以上。Part.2生物药注册申请受理情况2019年首个国产生物类似物-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物(复宏汉霖)获批上市,国产生物类似物研究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与此同时,中国生物药行业也正在从发展初期迈入快速发展期。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实施优先审评制度以来,药品的审评审批速度得以加快。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有21款生物制剂获批上市,而且,NMPA首次批准了抗体药物偶联物-恩美曲妥珠单抗(罗氏)上市。Part.3重要细分领域生物药领域广阔,包含抗体药物、细胞因子、疫苗、血液制品、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药物等;其中,抗体药物被誉为生物药领域的“明珠”。抗体药物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Fc融合蛋白、抗体片段及多克隆抗体等。自单克隆杂交瘤技术发明以来,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对单抗药物的研究、制备和应用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如今单抗药物在治疗肿瘤、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发展。单克隆抗体按照免疫原性的高低可以划分为鼠源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化抗体等四类,具体如下:2017年,在两款CAR-T产品Yescarta及Kymriah获批上市后,全球CAR-T市场由2017年的约1,300万美元增至2019年的约7.34亿美元,预期于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7亿美元。虽然国内目前尚未有获批准的CAR-T产品,但由于预计即将推出新产品,国内的CAR-T市场预期将于2021年增长至人民币6亿元。此外,由于癌症患者数量上升及居民经济负担能力提升,国内CAR-T市场预期将于2026年达100亿元规模。Part.4发展趋势展望医疗健康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和高回报的特征,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生物创新药研发尤其如此。尽管有各种利好政策和不断加大的财政投入,面对日益多变的外部环境,生物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对生物药的需求激增;加上政府对生物产业的大力支持,生物药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监管加强。国内生物药行业起步较晚,法规监管还有待完善,在临床前、临床研究及生产领域等监管相对滞后。随着监管机构审查审批逐渐变严,生物药市场将会越来越规范化。生物创新药通过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可以更有效的治疗疾病,满足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在多种利好条件下,生物药行业有望迈入黄金发展期,未来可期。

天和将至

一文读懂医药生物行业投资逻辑

(大家好,我是张三嗡。如果你觉得文章有价值,麻烦给文章点个赞。非常感谢!)医药行业是重要的投资板块,也是牛股集中营,不仅在A股,放眼全球市场均是如此。截至上周五收盘,A股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7万亿,在所有行业板块中排名第二,比重达9.65%。A股各行业板块公司市值排名(张三嗡)过去10年,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79.62%,走势远超沪深300同期78.38%的涨幅。2011.2.19-2021.2.19医药生物指数与沪深300走势对比(张三嗡)医药生物作为一个高权重、长期远远跑赢大盘且牛股集中的板块,显然孕育着大量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医药生物行业细分领域多、专业度高,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研究难度也很大。这篇文章试图从宏观上理解生物医药行业,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投资框架。文章追求系统性和通俗性,在深度上可能有所欠缺,专业人士请绕道。01 从需求谈起,如何理解医药生物行业医药生物行业的社会价值比较容易理解,解决的是公众的健康方面的需求。“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是公众的基本需求,总体较为刚性。医疗生物是一个规模非常大的行业,A股上市公司市值比重接近所有公司总市值的十分之一,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影响生物医药行业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情况及支付能力。人口方面,中国公安部最新的资料显示,2020年出生并已经登记户籍的新生儿共1003.5万,与2019年的1179万相比大幅下降15%。统计显示,5年内我国出生人口衰减了783万,跌幅超43%。从人口趋势上看,显然对医疗行业不太友好。不过新生人口减少的另一面是,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需求仍然在激增。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首创证券)支付能力分两方面看,一是社会保障,二是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从90年代末先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6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整合。总之,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医保”。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经验,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相应增加,且更加愿意为医疗服务付费。那么,在医疗生物行业中,谁是支付方?谁有支付决策权?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也是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医疗生物行业中的支付方包括社保基金及终端消费者(患者)。但支付决策权掌握在临床医生和患者手中。这是生物医疗行业与其他消费行业最大的不同点。据草根调研,基层医生在开具药单或选择治疗方式时,首先依据卫生部门的相关指南,然后会选择已经进入医院药房的药品或医疗器械品牌。以此倒推,医药或医械企业要想打开市场首先要完成药监部门的注册程序,进入诊疗指南,然后需要做的是将产品推销进医疗机构,同时还要尽可能让临床医生选择自己的产品。02从供给角度认识生物医药行业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划分为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境、生物服务七大领域。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是生物产业的核心,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粤开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达2.1万亿,同比增长1.8%。2015-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及增速(粤开证券)医疗器械方面,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6285亿元,同比增长18.49%。2014-2019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及增速(粤开证券)当然,中国的医疗相关企业可以参与全球竞争,所以企业实际面对的市场规模还要大一些。但同时,国内市场也会有跨国公司的参与。生物医药产业的上游主要是原料药、生物原料和中药材,下游则是医药流通渠道,中游是产业链的核心,包括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生物医药产业链(粤开证券)医疗器械是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类材料、关键零部件及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等,下游是各类销售渠道,中游则包括各类器械的生产,可以分为大中型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小型医疗设备及耗材、家用医疗设备及其他。医疗器械产业链(粤开证券)03政策:医药生物行业的X因子医药生物行业事关生命,极为特殊,监管政策对行业影响非常大。近年来,医保、药品政策调整不断,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走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医药行业发布的主要政策文件梳理(首创证券)其实,近年来的医药行业政策主要指向是“减负”,既减轻社保支付压力,也减轻患者的负担。具体而言,包括两票制压缩药品流通环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药价谈判、药品零加成等降药价。新的政策环境对医药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依赖销售渠道、缺乏产品竞争力的公司举步维艰,而具备创新能力的药企脱颖而出。04生物医药公司的护城河是什么?前文提及,生物医药行业的支付决策权掌握在临床医生和患者手中。这是生物医疗行业与其他消费行业最大的不同点。而在大部分场景中,临床医生的决策权要高于终端消费者。除此之外,创新药、医疗器械在研发过程中也离不开临床医生。这就决定了临床医生的认可度对医药生物企业至关重要。医药生物企业在临床医生心中的品牌形象,此为护城河之一。作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研发。人才密度及研发能力为护城河之二,可以考察相关公司的专利获得情况。作为强监管的行业,医药生物行业准入门槛高,先进入的公司极易建立优势。独特的牌照、准入为护城河之三。由于医药行业技术投入大、强监管和准入门槛高的特征,一般不易形成颠覆,龙头企业的优势反而会越来越大。05部分龙头公司梳理迈瑞医疗(300760),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领域,目前是A股医药生物板块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为数不多能够打入海外市场的中国医药生物企业,医疗器械行业龙头。恒瑞医药(600276),国内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型制药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和手术用药的研究和生产基地,化学药、创新药龙头。药明康德(603259),主营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为全球制药及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从药物发现、开发到市场化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实验室研发和生产服务,已覆盖全球范围“多元化、高粘性”客户群体,CRO行业龙头。爱尔眼科(300015),专业的眼科连锁医疗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的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屈光项目、视光服务项目及白内障项目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A股医药生物行业第四大市值公司。片仔癀(600436),国内仅有的2个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之一,也是唯一配方和工艺被列入国家“双绝密”的稀缺品种,中成药龙头。云南白药(000538),国内仅有的2个中药一级保护品种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大健康产品,中国大健康消费市场的领军企业,品牌中药龙头。复星医药(600196),布局广泛,涵盖医药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多个领域,业务包含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华兰生物(002007),国内拥有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血浆处理能力居国内乃至亚洲首位,同时布局疫苗及单抗领域。A股血制品龙头。美年健康(002044),中国领先的健康体检连锁集团,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体检机构。2019年10月,美年健康引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和云锋基金作为重要战略股东和合作伙伴,目前阿里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参考资料:《【粤开医药深度】一文读懂生物产业研究框架》,陈梦洁,粤开证券《三条主线:政策免疫、大创新与自主器械》,李志新,首创证券【重要声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是张三嗡,如果你关注资本市场和财经热点,喜欢上市公司深度分析文章和财经锐评,可以关注我。

西干道

正略咨询: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分析-蓝皮书

本篇为《医药制造行业2020年度蓝皮书》的细分行业及标杆企业研究系列篇之生物医药制造业,该篇对生物医药制造业的行业特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行业中标杆企业——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的公司概况、营业情况、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和核心竞争力做出了分析。一、行业概述根据业内界定,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四类:生物治疗药物(如肿瘤治疗)、生物预防药物(如疫苗)、生物诊断药物(如基因诊断试剂)、其他生物制剂(血液制品等),同时界定生物药不包括小分子化学药和传统中药。二、产业链生物医药上游包括原料药的生产、生物医药的研发,其中研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生物医药的诞生离不开研发、实验。另外,上游还应该包括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等。中游主要是生物医药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另外,还包括生物医药设备生产和销售。生物医药下游是其产业链的末端,是生物医药流通的终点,现阶段生物医药的终端渠道主要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电子商务渠道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三、发展现状01、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快速提高近年,生物药凭借其药理活性高、特异性强、治疗效果好的特点,在全球医药市场大放异彩。2019年全球销售额前五的药品中,单抗和融合蛋白类的产品占据了3席。其中,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实现销售额191.69亿美元,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畅销药物。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依然很大。但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2014-2019年,我国生物药市场规模从1167亿元增至3172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20%,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02、生物医药发展前景良好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经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药市场中,单抗是占比最高的细分类别。2018年,全球生物药销售额的55.3%由单抗贡献。而中国生物药市场中单抗仅占比6.1%,低于全球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我国生物医药制造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前景良好。四、趋势洞察01、技术突破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最基本的推动力,是行业增长的必要条件,持续研发创新能力是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制约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许多药企在创新药上加大投入,研发占比不断提高,在单抗、双抗和PD-1等领域均有所突破。02、国内药企竞争加剧头部药企竞争逐步向全球渗透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行业整体竞争态势加剧。跨国企业在国内医药市场的强势布局,也加剧了国内生物药企之间的竞争。2018年由于港交所上市新规出台,更多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未来,随着医药生物头部阵营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头部企业在技术、市场及人才方面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头部药企厂商在发展过程中,其研发实力、产品性能也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近10年以来,国内仿制药、改良新药、创新药三类药品生产商纷纷向海外市场拓展。未来,在欧美等海外医药医疗市场发展前景的吸引下,以头部药企为引领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将加速向海外市场拓展,并通过多元竞争模式加入到全球药企竞争的阵营。03、融资渠道拓宽资本助力行业持续发展从2007年到2019年以来,国内生物医药投资事件次数和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其中2007年到2013年小幅增长,2013年以后加速增长。截止2019年,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累计投资事件723笔,涉及总投资金额1416.31亿元,平均单笔交易规模约为1.96亿元。2015年开始,国家级部门发布一系列的医药研发相关政策,政策红利背景下,国内生物医药行业不论是投资笔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开始大幅增加,2015-2019年,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笔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36%、投资金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8.29%。五、标杆企业分析——百济神州01、公司简介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化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创新性药物,为全世界患者生产提高疗效和药品可及性的药物。百济神州目前在中国大陆、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拥有4700多名员工,正在加速推动公司多元化的新型癌症疗法药物管线。目前,百济神州两款自主研发的药物,BTK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和抗PD-1抗体药物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进行销售。此外,百济神州在中国正在或计划销售多款由安进公司、新基公司(隶属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以及EUSA Pharma授权的肿瘤药物。02、企业大事记03、公司营业情况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4.89亿元,同比增长18.8%。公司目前有两款产品已经上市,分别是BTK抑制剂Zanubrutinib及PD-1抗体Tislelizumab。2017年以来,营业收入大幅上升,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04、核心竞争力1.优质的研发管线百济神州公司是我国研发能力顶尖、最具国际化的创新药企业。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均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的背景。百济神州从创立之初,就选择最具潜力的肿瘤创新药赛道布局,并且研发药物均为Best-In-Class及以上,研发管线优质,市场规模、前景好。2.广泛的国际战略合作百济神州除了自身研发药物外,还广泛与国际其他药企进行各种各样的合作,丰富产品管线以及降低自身研发成本、经营风险。这些合作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海外制药巨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二是通过BD团队对国外一些biotech公司的处于开发后期的前沿新药的国内权益进行投资。05、潜在威胁1.难以预测的盈利时间公司庞大研发支出的转化效率问题可能是百济所有问题的核心。公司毛利率一直大于80%,但净利率一直为负值,其中较大原因为研发费用一直扩大。由于国内医保谈判和采集的推进,公司已上市产品和收益共享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让投资者无法预测公司何时能够盈利,甚至在招股书中有关于公司可能永远无法盈利的警告。这些趋势均对公司前景造成影响。与国内其他创新药企相比,百济神州的规模较大,盈利能力不强,需要重点关注。2.能否组建高效的销售团队对于创新药企而言,研发实力与商业化能力同样重要。如果说研发实力决定着一家药企的发展,商业化能力决定的将是企业的生存。销售团队决定了一家公司的收入水平,既有优质产品,也需要有实力强劲的销售支持。实际上,百济神州除了重视研发投入之外,也一直在持续提升自身的商业化能力。根据中国肿瘤患者就医的实际情况,百济神州目前在战略上主要聚焦于全国三甲医院,并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肿瘤药物商业化团队。截至2020年6月底,百济神州商业化团队已超过1200人。2018年5月,前辉瑞PEH大中华区总裁兼辉瑞中国国家经理吴晓滨正式加盟百济神州,担任公司中国区经理、总裁职位。作为国内医药圈的一个传奇人物,吴晓滨曾先后在拜耳、惠氏、辉瑞等多家知名跨国药企担任要职,拥有丰厚的大型药企运营管理经验。随着吴晓滨的加盟,百济神州核心铁三角管理团队正式组建完成,商业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未来,百济神州是否能进一步提升商业能力、扩大销量、提升收入,尤其是与行业领先企业恒瑞医药相比,百济神州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六、标杆企业分析——君实生物01、公司简介君实生物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发和商业化。公司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效果更好、花费更低的治疗选择。利用蛋白质工程的核心平台技术,公司已处在大分子药物的研发前沿。在中国区域内,凭借卓越的创新药物发现能力、先进的生物技术研发能力、全产业链大规模生产技术与快速扩大极具市场潜力的在研药品战略的组合,在肿瘤免疫疗法、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谢疾病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君实生物是国内首家获得抗PD-1单克隆抗体NMPA上市批准、抗PCSK9单克隆抗体NMPA临床申请批准的中国公司,并取得了全球首个治疗肿瘤抗BTLA阻断抗体在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临床申请批准。公司旨在通过源头创新来开发首创(First-in-class)或同类最优(Best-in-class)的药物,并成为转化医学领域的先锋。随着产品管线的丰富及对药物联合治疗的探索,预计创新领域将扩展至包括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偶联物(或ADCs)等更多类型的药物研发,以及对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下一代创新疗法的探索。02、企业大事记03、公司营业情况君实生物的首个产品JS001-特瑞普利(PD-1抗体)于2018年底在中国上市,在此之前,公司一直属于研发状态,近两年营业收入飞速上升。同时,由于公司研发投入巨大,至今未实现盈利,研发费用一直增长,但随着更多临床结果出炉,预计公司收入水平将有大幅变化。04、SWOT分析05、核心竞争力1.强大的研发实力君实生物由多名毕业于美国知名学府、有着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经验的留学人员创办,专注于创新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蛋白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自成立以来瞄准国际抗体技术研发的前沿进展,通过广泛的国内外技术合作,着力研发条件、研发团队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公司具备完整的从创新药物的发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开发、大规模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能力。2.广泛的产品布局君实生物拥有广泛的产品管线,在研产品有21种。研发管线包括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等,肿瘤是重点布局领域,在未来几年预计拥有持续的产品上市能力:JS001是中国第一款国产PD-1抗体,但也是目前君实生物唯一上市产品。除此之外,最快可能完成上市的产品则是UBP1211,一款修美乐类似药。JS004是君实生物的首创(FiC)药物,与PD-(L)1联用治疗癌症具有良好潜力,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公布I期临床试验数据。JS002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PCSK9靶点的抗体药物,适应症为高血脂症等,目前已进入临床Ⅲ期。预计中国市场潜在规模110亿元,有望成为国内第四款上市的同类药物并带来11亿元峰值销售。主要内容速览(节选)

极限王

2020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上市企业净利润排行榜 TOP100

中商情报网讯:根据业内界定,生物医药产业是指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制药行业,制造市场可流通药品并规模化生产的经济实体的总和。根据榜单显示:盘龙药业、赛诺医疗、佐力药业、*ST交昂、卫信康、复旦张江、微芯生物、神奇制药、神奇B股、太龙药业在2020上半年信息技术行业上市企业净利润排行榜的前十。其中,净利润位列第一的是来自陕西商洛市的盘龙药业,达3244.503万元。净利润位列第二的是来自天津市的赛诺医疗,达3136.054万元。净利润位列第三的是来自浙江湖州市的佐力药业,达3070.61万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