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生物科学专业为何考研率那么高?但研究生就业情况又怎样百合

生物科学专业为何考研率那么高?但研究生就业情况又怎样

在考研的众多专业当中,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最多的之一,从目前各个综合院校和地方学院来看,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置了这个专业,而且各个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招生人数比较高,就客观上造成了生物科学专业当前学生人数饱和。而从生物科学专业的就业途径来看,主要是为了培养生物教师,但是当前高中教师需要进行考试,且招聘的岗位比较少,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不高,就业专业不对口,大部分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去了医疗器械销售、民立高中教学等,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了考研。但是你身边有生物科学专业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专业考研率非常高,几乎考研率可以达到90%,从认识的一个辅导员反馈的情况来看,一个班级的三十多个学生中,考上研究生的就有20多个,而且考上985和211大学的学生比例比较高。研究生就业为何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这么高呢?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加英语和政治,可以说不考数学它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二是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而每年理科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非常的低,每年理科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39分,每年都在这个专业徘徊,而和其他一些不考数学的专业对比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英语的国家线大概是54分,教育学专业的考研英语国家线也在45分上下,可以看出生物科学专业考研对英语的要求不高,因此考研率非常高。三是招收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的院校多,而且人数多。生物科学专业属于一级学科,研究生二级学科中细分很多专业,比如微生物学、植物性、细胞、生化、发酵专业等,这些专业目前在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中属于招生大户,招生人数多也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高的原因之一。学生复习考研但考研率高并不代表研究生的就业就好。从各个高校每年研究生就业统计来看,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情况不是很好,其中比较热门的专业微生物学专业可能情况会好点,其他的专业比如细胞生物学、植物性等,因为社会上对此类专业的需求不是很多,而高中生物教师每年招聘的人数也比较小,即使是研究生学历也需要考试,考生考上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很多研究生毕业后去医疗器械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等,但是薪资待遇低,就业环境不是很好,学生在这些机构就业后,半年时间内离职的很多。再从地区来看,目前东部地区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就业还行,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生物产业发达,一些医药公司、食品公司、检验机构等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而在中西部地区,生物产业不发达,有些地区甚至都没有,即使是211、985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就业依然没有着落,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西部某211大学为例,虽然所处的城市属于一线或者二线城市,但是即使学的是生物科学专业中比较热门的微生物学专业,在该成城市依然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毕业生主要是去了当地的高中当高中生物老师,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合适的岗位。研究生而其实生物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非常的辛苦,每天都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和分析数据,而且基本上节假日无休,每天学习和做实验很晚,可以说他们过的非常的充实,但是研究生就业情况却不是很好,这一点让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非常纠结。但是生物科学专业如果考到博士的话,出路会很不错。因此如果你现在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并且有志于科研的话,可以考虑继续深造,而且生物科学专业读博也比较容易,可以继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将来肯定就业不愁。

二大夫曰

如果没有极其坚定的热爱,请不要报考“生物学”

点进这篇文章的人说明你对生物有极其的热爱!如果你是生物本科毕业正考虑转行,请直接跳至文末最近留学君收到一条私信:“留学君,我大舅一直推荐我去读生物专业,说是前景挺好的,我也不太了解,怎么办才好呢?“一说起生物专业,听起来就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肯定不好就业啊?其实恰恰相反,生物领域在国外已经发展得很蓬勃了,而在国内还处于雏形。换句话说,这就像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地,未来对这块人才的需求会非常强。挑专业就是这样,眼光准了,你就能很轻松地收获第一批果实。趁国内现在还比较”稚嫩“,那么选择去相对“成熟”的国外学习,就是一个好选择了。既然有人问到了,今天留学君就来列一列有“生物方向”专业的学校。这么多一下子也说不完,我先挑其中两所来和大家说说吧。斯特拉斯堡大学先来看看斯特拉斯堡大学,说到斯特拉斯堡最出色的:它有过有 20 名诺贝尔奖得主,1 名菲尔兹数学奖得主。(数据来源维基百科)可见这个学校的实力是很强大的,背后的校友链也很有分量。斯特拉斯堡大学中的生物方向的master,也很值得一提。(图源于学校官网)主要有这三个专业,一共有6个方向,我们来一个一个地看。01.(International Master of Biomedicine)国际生物医学硕士 授课语言:主要以英语,法语或德语授课培养方向:这个项目主要培养国际生物医学,成为生物学和健康领域不同学科的专家。项目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国际化”。两年内的分别在三所欧洲大学学习,能够体会到当地很有特色的教学。(图源于官网)跨多所大学的好处呢,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学方法也主打“跨学科”小组工作。二是跨校学习, 能直接和不同文化的国际生交流,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国际形势情况02.(Recherche en biomédecine)生物医学研究 授课语言:法语培养方向:学生适合专门从事诊断、或者和医学治疗相关的公司,也符合与生物相关的材料领域新需求:转化医学。项目特点:亮点:有很多合作的研究单位,支持学生去实践。单位可以提供多个实习地点(每年> 40个),完成的多学科和多学科培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会有留用的机会。就业方面:不少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申请国内外的博士,有的直接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如果希望转向科学新闻,价值观或科学项目管理,也可以很好地衔接。03.(Biomatériaux pour la santé)生物材料的健康授课语言:法语这个项目的培训是多学科的,建立在化学,物理,生物,生物力学科学和工程基础上的整合。学生研究医疗器械,包括如何修复,研究其功能/材质的替代品。生物材料健康课程的毕业生,不仅可以成为医院的健康专业人员。而且还能够担任研发工程师,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质量经理,临床研究经理,监管咨询工程师等岗位。04.(Biotechnologie synthétique)合成生物技术授课语言:英语培养方向:以核心能力为中心,针对生物技术部门、经济和人类问题的社会专业进行培训。课程还会关注编程这一块,以及复杂系统建模和高级生物信息学等。获得技能:开发生物学的科学/实验项目掌握合成生物装置的概念、技术研发以实验方式进行研究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互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物理学,化学05.(Biotechnologies à haut débit)高通量生物技术授课语言:英语获得技能:掌握高吞吐量实验和处理技术掌握信息处理工具掌握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和技术维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能够管理大量数据,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确保其正常运作掌握数据安全问题开发基于高通量实验的项目管理技术平台06.(Biotechnologie pharmaceutique)制药生物技术授课语言:主要用法语,部分用英语获得技能:除了通用/跨学科技能之外,学生在培训结束之后,还可以:了解有关制药部门的影响因素生物医药的设计、生产开发掌握、运用生物医药的技术掌握、创新治疗的诊断方法掌握生物药品的注册方式以及生命周期管理根据生物医药、生物技术进行诊断掌握制药工具的现行法规法则格勒诺布尔大学再来看看格勒诺布尔大学,申请这个生物学硕士项目申请的中国学生挺多,原因是这个学校的生物学硕士的方向非常全,选择也很多。看看格勒大学的生物学硕士开设了哪些方向:(图源来自官方)翻译过来就是:Parcours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IMID)免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IMID)Parcours Integrative Structural Biology (ISB)综合结构生物学课程(ISB)Parcours Neurobiology Neurosciences (NN)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NN)Physiology, Epigenetics, Differentiation and Cancer (PhEDC)生理学,表观遗传学,分化和癌症(PhEDC)Parcours Biologie et Techniques de Commercialisation (BioTechCo)生物学和营销技术(BioTechCo)Parcours Lab Science Trading (LST)实验室科学贸易(LST)Parcours Pro2BioPro2Bio课程Parcours PLANTA International (PLANT-Int)PLANTA国际课程(PLANT-Int) 需要注意的是格勒诺布尔大学的生物学硕士,除了生物学和营销技术方向(BioTechCo)的授课语言为法语外,其他方向的授课语言都是英语。这个设置对没有法语基础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很友好!申请这个大学的生物学硕士,无论是哪个方向,第一年都需要读一个:Parcours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习基础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第一年的授课语言为英语。来看看这一年的课程设置:接下来我会分别介绍第二年可选的不同方向:01.Parcours Immunology Microbiology Infectious Diseases (IMID)免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IMID)授课语言:英语选择这个方向的同学将同时学习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传染病三个领域的知识,课程包括有:病理学和免疫学对抗癌症和传染病的免疫力癌症的实验和治疗方法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建模等这个硕士读完以后,可以选择继续读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传染病(IMID)领域的博士,或者去一些私营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做项目经理。02.Parcours Integrative Structural Biology (ISB)综合结构生物学课程(ISB)授课语言:英语这个综合结构生物学方向,是生物化学和分子与细胞生物物理学的互补领域。这个方向将学习的课程包括: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综合结构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等未来可以去私营的制药行业和生物技术公司担任研究工作。03.Parcours Neurobiology Neurosciences (NN)神经生物学 - 神经科学(NN)授课语言:英语选择这个方向的同学将需要了解神经科学领域各方面的知识,还将学习神经生物学这一领域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放几个这个方向的课程大家应该心里就能有个数了,这个方向将学习:神经生理学神经变性和修复成人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表观遗传学和细胞分化心血管生理学和综合代谢、老化和长寿等未来可以选择攻读神经生物学或神经科学领域的博士。04.Physiology, Epigenetics, Differentiation and Cancer (PhEDC)生理学,表观遗传学,分化和癌症(PhEDC)授课语言:英语这个方向的课程与上一个神经生物学 - 神经科学方向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例如都开设有老化和长寿、表观遗传学和细胞分化、心血管生理学和综合代谢、神经生理学、神经变性和修复等课程,但增加了“癌细胞分子生物学”这门课。在癌症研究方面学习的更深入。05.Parcours Biologie et Techniques de Commercialisation (BioTechCo)生物学和营销技术(BioTechCo)授课语言:法语前面的几个专业方向都是科研型的细分领域,而这个方向有点特别。从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方向虽然也属于生物学,但加入了商业的因素。这个方向培养的就不是纯科研型人才了,而是在生物科技领域的销售和管理人才。但是这个方向的生物学知识学习就没有前面几个那么深入了。除了第一年和其他方向一样学习分子和细胞生物的基础知识外,这个方向和生物学有关的课程只有一门笼统的“生物学”。其他课程更多的在学习销售和营销技巧、管理学、商业方面的知识。这个方向就没有博士方向了,硕士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喜欢生物学的商务方向的同学可以选择这个。06.Parcours Lab Science Trading (LST)实验室科学贸易(LST)授课语言:英语这个实验室科学贸易,指的是实验室内部的(器材、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等)的贸易,毕业后可以从事医疗器械的采购或销售等岗位。这个方向的课程需要学习如何向采购链的各个合作伙伴(科学家、用户、质量管理员、销售)等解释技术方面的信息。需要学习的商业方面的课程有:美国销售和商业谈判、营销:对国外市场的方法世界各地的社会学和文化公司管理,会计和物流知识项目管理等而生物专业领域的知识,学习的就偏科研器械方向:仪器分析原理生物技术和销售与科学之间的交叉培训生命科学成像技术等07.Parcours Pro2BioPro2Bio课程授课语言:英语/法语这个方向可以理解为生物学的专硕方向,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不能继续读博,偏生物学的应用方向。需要学习的课程有:项目管理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和工业产权基础和医学微生物学传染病、病理学和免疫学等08.Parcours PLANTA International (PLANT-Int)PLANTA国际课程(PLANT-Int)这个方向之所以被称为“国际的”,是因为这是由格勒诺布尔大学和米兰大学联合办学的一个项目。读完这个方向的同学,可以同时获得格勒诺布尔大学和米兰大学的双硕士学位。这个生物学方向专注于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课程和前面的几个方向很不一样。需要学习诸如:植物进化生物学实验生物学策略植物信号转导植物生态学开发作物表型分子植物育种和遗传学先进植物细胞生物技术植物代谢工程和营养基因组学等以上,就是我对生物类专业的学校推荐。

有滋有味

211生物硕士毕业工资才3000多,选错大学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每年的大学生就业黑榜专业中,总有一个专业会入选,这个专业就是生物专业。生物专业也曾是朝阳专业,世纪初也曾被追捧,然而后来考生就发现了这个专业的本质,也开始把这个专业打入“冷门”。211生物硕士毕业工资才3000多,选错大学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君当年在湖南某985大学参加校园招聘,和这所学校一位生物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起求职,当时他就吐槽说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很多同学都想转专业,这哥们找本专业工作找不到,在各种找销售工作,但是口才不行,最后也没找到啥像样的工作。教育君也认识一位华东某211大学学生物的研究生同学,虽然他就读的大学不是什么特别牛的学校,但是毕竟也顶着一个211光环,在全国也有一些知名度。但是这所学校的生物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十分尴尬,每年学校计算机、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在愁选择哪个单位时,生物专业的学生却在愁怎样获得一份工作。据悉,这所大学的一位大学生物专业研究生,最后拿到了江西地区一个生物公司月工资三千多的offer,进去当技术人员,这真是让人无限感慨。可能有人会说,生物专业很好就业,当个生物老师不就行了。其实,事情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以为生物老师那么好当的?先不说要考教师资格证,当然这个证也不难,但是也能刷掉一部分人,其次,想要当生物老师,你得参加事业单位统一招聘考试才行,动辄百里挑一,哪是那么容易考上的。生物专业,这个专业确实对社会有意义,但是目前产业发展一般,提供不了太多高薪职位,这个专业的学生其实是很尴尬的。另外,生物专业的硕士不好找工作,这个其实在考研时就能看出来,生物这类冷门专业的研究生其实是比较好考的,对比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的研究生竞争难度,生物专业竞争压力小得可怜,所以毕业时就业差也不要抱怨什么,毕竟研究生考试选择了简单模式,出来混总要还,毕业就业时遭遇困难模式也是正常现象。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就业才是读研究生的动力,所以选择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就变得尤为重要,选错大学专业,读研的意义会大大降低,毕业后的发展也会处处受限。你怎么看?

鉴识

生物专业的研究生,找工作怎么就那么难

我不是什么厉害的人,三年的学硕之旅只发表了一篇Sci,同时有幸在校外委培完成了我的毕业课题,地点是某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期间有在某大型的生物科技企业呆过,短短一个月的经历让我了解了什么叫“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究生期间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临床医生,然而运气不好,就在我实习期满准备执业医师考试认证时,医院院长的儿子把我挤了下来。一次的运气不好并不能改变我什么,从头再来,和师兄一起进了某中国五百强药企做了一阵子的医药代表,好景不长,国家取代医药代表的政策一下来,企业的决策层直接把我们辞了,靠着雇佣保障金潇洒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发现临近毕业的日子不远,开始着手认真的找工作。先去了几家口碑较好的企业面试了一通,对我的评价很统一:你的经历是很优秀的,但是我们现在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也罢,接着找,在深圳,上海,杭州投了不下200份的简历之后,我被某实验室的负责人看上,去面试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近期可能需要去西藏建立一个研究分部,主要研究的课题是“极端气候下冷却细菌”方面的研究,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被我一口回绝,我爱科研,但也仅仅是爱,还不到那种不顾一切付出的份上,更何况我还要过日子的。就在我仍旧迷茫的时候,老家的发小联系打来电话,说有个工作不知道你感不感兴趣。我问道:什么工作啊?他说:乡村医生。我回了一句:去你妈的。我开始焦躁起来,找到了之前一个很成功的博士师兄,想请师兄给我“点个道”,师兄把杯子里的酒一口闷完,语重心长的和我说:我们这些学生物的,看起来很风光,其实就是个屁,专业再好,学历再高,没有啥硬关系、硬路子,你想要有一番作为?那是胡扯蛋。无奈,我又去询问我的导师,年过半百的小老头皱着眉头回复道:你别指望我给你介绍工作啊,我这资源你也是知道的,不过你可以去考公务员,每年都能考,也是铁饭碗;药企,待遇也不错,现在效益很好;卫生局,保险行业都可以,但是为师劝你一句,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一些东西打点打点。说完在我面前比划了几下食指和大拇指。我有点不甘心,觉得有点对不起之前自己做得那些实验和报告,振作了一下之后,将自己的简历投进了自己学校的招聘邮箱,然而却被学校的就业办的直接拦下,回复是:一个研究生留校能有什么作为?我彻底死心了,回到老家,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并且表示想要接着考博士,老父亲叭了两口烟,眯着眼睛看了看我说:书你就别念了,跟着我干吧。于是我成了我们家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每年光分红就有八位数,每天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倒腾着玉米和大豆,没事刷刷金融交易实时数据,看着刚刚投的几千万变成了几个亿,感觉还是挺刺激的。最近我经常在开着法拉利兜风时想一个问题,我当初究竟是为了什么才学的生物?

僧叡

从生物学硕士到基金经理的投资札记:始于兴趣,成在专注

来源:雪球雪球上有一个讲医药的女生@青侨阳光,她投资医药股11年,聚焦专注投医药5年,她温柔不失坚定,内敛不失沉稳,她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她,是她背后的男人@青侨阳光-林伟,一个同样专注医药研究和投资,热爱家庭的男生。我是怎么走上投资这条路的我叫林伟,武大生科院本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硕士。2012年去恒瑞做了2年单抗研发,2014年加入某二级市场私募做医药行业研究,2019年加入某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看生物医药相关的项目。2020年6月份全职加入青侨阳光,和家人一起合伙把深度聚焦医药的青侨阳光产品做好。我的性格好宅,比较好奇,有时候有些随机散漫,做事情比较慢。不过各种性格都是有其一体两面性的,看上去表面上是随机散漫、不拘小节,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就是思维比较开放,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多;然后做事比较慢,换个角度来说其实是比较“慎”,做的选择很少,但选择某个方向之后不会左右摇摆、犹犹豫豫或者患得患失,做出的选择都非常坚定。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家人的鼓励下,觉得应该了解一些财富相关的东西,印象中启蒙的一本小书是《巴比伦富翁的理财圣经》。当时就开始慢慢接触了股票和基金,后来还开了个户,08-09年,就开始尝试性的做一些投资了。08年的时候,资金量还极其少。刚开始也不太靠谱,玩的不亦乐乎,但是最终算账还是亏钱的。后来就比较不服气,觉得为什么别人能赚钱,自己不能赚钱。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可总结可习得可内化的一些东西?然后11年开始就开始比较多的琢磨投资相关的东西,可能很多人跟我类似,就是简单的从阅读和理解一些巴菲特、格雷厄姆、彼得林奇他们的那一批的书籍开始。然后慢慢体味、内化、尝试,后来觉得这应该是可以可持续的在市场中存活下来的正道。12-13年后就基本建立了一个以低估逆向为基础的一个投资体系。因为性格比较钝,耐心、毅力和坚持上天然跟我比较契合,所以低估逆向的理念就非常容易的接受和内化。第一个阶段就是单纯的靠找低估、拼心态,稍微算是有点入门。然后那时候就开始喜欢去看投资相关的东西,特别是有深度的文章。那个时候,如果有人对投资的深度文章感兴趣,感觉迟早还是会碰到雪球的,因为当时雪球上有非常多的干货的文章,很多一些真正的热爱投资的人也很乐意分享。2013年开始雪球就开始逐渐成为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了。我也有时会在雪球上分享一些我对投资的看法,后来慢慢聚焦到医药上,到2014年的时候积累了1.9万的粉丝,再到2015年因为工作原因就没再在雪球发新的内容了,只是每天潜水看其他人的文章、想法和思路。现在算是通过青侨再次回归到雪球,感觉跟雪球的缘分还是非常深的,慢慢看着雪球从一个小的晶核开始,逐渐长大、延展,变成一个自称体系的投资生态,在这其中也还是有很多感慨的。医药行业的积累是我股市里的第一桶金接着上面的经历,到了12-13年之后,一方面是体系稍微有点成型了,另一个也是正好碰到熊了几年,市场从09年见底一直到12年已经下行了3年多了。当时觉得市场不可能永远下跌的,而且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的,但是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前景很悲观,短期前景看不清楚,但我对转型成功挺有信心的,这背后并没有什么重大的理论支撑,只是心底抱有的一种对中国前景的乐观。觉得市场跌了几年了,估值很便宜,应该会有一波大的恢复。当时有一批的大蓝筹,特别便宜,那个时候不是开玩笑嘛,把大蓝筹叫大烂臭,把价值投资叫夹头。从那一轮开始,买了比较多的很低估的金融股,当时买的第一重仓是中国平安,复权看,主要仓位就是13年挖坑前的那一段买入的。偏左侧,但后来抗下来了,也买过一些分级b,主要都是金融相关的,因为那时候的金融股特别便宜。之后的当然,14-15年修复之后卖出,获利绝对额不算太多,但也算是我们自己意义上金钱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在那之后就开始转向医药投资,从最初的找低估拼心态转向更踏实的拼专业,理解医药行业里面的不同细分的业务本质,开始专注的积淀在医药行业的专业性,试图做到know how,不仅仅是最终赚到所谓价值回归的钱。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转向医药行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的医药行业从2015年开始推动深度医改,整个医药的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策在15年之后持续搅动并影响着整个医药行业,在这个过程中,搅动和变化是有利于新人的。尤其是从以前的中药、辅助用药,首仿药为王的老的医药环境(那个环境下也造就大量成功医药投资人),切换到临床价值导向,创新和效率崛起的新环境。这对于生物专业出身的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10年前看医药没有人看创新,看单抗,看靶向药……但是15年之后的医药行业发生了很大不同,这个新的环境在当时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是如鱼得水的,我又是非常好奇的性格,对医药这一块非常感兴趣,在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医药行业里面一个点一个点的慢慢踩量,逐渐在医药行业里面积累了一个库。这个库是我在医药行业里积淀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这桶金并不是以金钱的方式来展现,但它的意义和价值远比当时金额上的第一桶金更大的多。这个库到现在还没有填满封仓,它是一个逐渐的正向累计的过程,慢慢的它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东西。大家很容易复制一套某个标的的长中短逻辑,但很难真正的短时间内复制一个有关科技和政策的库。A股、港股、美股,那个市场容易赚钱?市场是一个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面要持续的活下去,得给这个严密的生态有一个理由。所以我觉得三个市场都不容易赚钱,觉得赚钱容易是一个假象。我个人觉得,金融长期来看一定是一种偏重的东西,需要相对完善的体系和持续的积淀。而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搏一下,抓一个牛股,吸引一个眼球,冒个尖儿就好了。在承认这个市场并不容易赚钱的基础上,横向对比A股、港股和美股,我觉得是三个市场中A股相对好赚钱一些。可能跟A股的资金比较充裕,还有散户投资者比较多有关,在这个市场里存活,有时候有一些基础常识、基本的耐心就可以在这个市场里面获得比较优势。相比之下,港股和美股有时候会更残酷一点,没有那么多保护。在这个两个市场中,专业投资者更多,没有阻尼效应,个股基本面碰到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下跌无底的。我们是先A后港后美的。最先是A股投,后来15-16年A股这边有点泡沫化了,然后港股因为有港股通,开始对接了,然后港股的估值就显得特别低估,然后其实里面有一批还算不错的公司,15年之后去了港股,然后19-20年开始随着海外的收益互换的开通,我们对创新药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们开始投美股。我们在港股和美股都交过学费。当然港股跟美股的凶险性大,它的另一面就是会跌得特别透,在估值最底部的时候如果能看到它技术瓶颈的突破,挖掘到这样的机会的话回报也会大很多。因为它跌得透,一旦涨起来很容易就3倍5倍10倍涨上来的,这种例子也很多。我觉得不是看到那个市场相对容易就待在哪个市场,而是对不同的市场特性,参与的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三个市场因其节奏的不同,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结构调整的机会。一个投资中最亏钱的案例,怎么亏的我的性格偏钝,就是那种敏感性不是很强、喜欢挖深度,但认了之后会比较坚定的那种,所以就有个特点:看的票不多,但总体选出来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回头看大部分最终还都是赚钱的。从12年到现在,在港股上被坑过两把,在港股交了“价值陷阱”的学费。就像有人常说的,得不到金钱就得到了经验。这次交学费直接促成了我们对低估逆向1.0版本转向低估逆向2.0版本。简单说就是,低估逆向1.0版本是去寻找绝对的价值低估,分散投资,之后通过耐心等待最终等到价值回归,当然或者是价值陷阱,也就是接下来要分享的。而迭代之后的低估逆向2.0版本,就是去寻找那种“憋不住”的逆向低估,更强调质地,强调业务本质上的壁垒属性或业绩节奏上的憋不住的属性。当下看上去是低估,但是这种低估在未来3-5年的尺度上来看一定是憋不住的,这种憋不住的低估我们真正要寻找的低估标的,也是我们后来定义的大双击的雏形概念。具体亏钱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我们是15年下半年开始转向港股,然后港股有一波系统性价值回归,在这之后,我们分了一部分估值较高的标的到去了港股的小票。这个思路后来反思检验的时候发现,其实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质地”和“估值”两个层面上,天平更偏向了估值更低的一边,之后就吃了教训。在港股的医药小票里面,挑了几只非常便宜的,当时市值只有5-6亿,一年现金流净流入1亿多,只有3-4倍的pe而且市值已经明显低于净现金了,不是老千,用格雷厄姆的标准去算,各个维度上去衡量都没有问题,但是后来市场就是不认,直到2-3年之后基本面都要开始恶化了,市场就更不认了。第一次体味了什么叫价值陷阱。 随后修正迭代了当时的投资体系,将质地的权重逐渐提高的比估值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对我们体系的进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虽然是亏了钱,但得到了更有意义的经验,痛点也是进化点,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交学费弄明白了交在哪里,也挺好的。投资过程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情投资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比如说,最先第一个阶段,10-11年的时候有一次拉了自己的历史交割单,感觉自己还行啊,但回头发现跑输市场这么多,还亏了很多钱。那时候还是很震撼的,觉得真的是要好好的学一学投资这门学问,然后第二个阶段是到了14-15年,那一波也是印象很深刻的。比如说觉得平安低估了,看好保险的前景然后相信民营的优势,觉得应该有所恢复。但当平安真的开始爆拉的时候,其实内心非常心虚,那种感受很深刻,就是表面看上去是赚钱了,但是往里再把两层就没有了,不知道为啥而赚的钱。因为对这个公司的业务本质和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大约会到哪儿,业务前景到底怎样都不清晰。投它就是一个非常非常粗糙的逻辑:保险会起来,民营会起来一样。我猜估计就跟很多医药行业的投资者觉得老龄化会来,高端医疗需求会被唤醒这样的粗逻辑类似。这个逻辑代表着一定的常识,但是太粗了。 还是需要有一个更专业性的理解,要投那种自己真正能看得懂的、搞得明白的公司。 后来就聚焦到医药行业上来了。然后到了下一阶段16-17年之后,特别是17年前后那一波收益主要都是来自医药行业了,都是一些专业的研究判断,也非常清晰的知道收益背后的支撑。但是,那时候也碰到了另一个问题。到了18-19年的那时候,有些股票是基于长逻辑去投的,但是中间因为市场的风格偏好挖了很深的两个坑,这个印象也极其深刻。有些公司你觉得这些公司你觉得值10块钱,但是就是跌成5块,虽然它最后确实反应了长逻辑,但这中间的过程有没有可能对市场有一个相对的理解。这个就是我们在专业前瞻的阶段背后提出了一个“辨时用势”的概念。在专业和前瞻之外,对时和势有所理解。因为那段时间里,那些我们相信低估的继续往下砸,感觉还是有些难受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投资中路上有过很多很多moment ,有些是开心的时刻,有些是孤独的时刻,最孤独的时刻在偏早阶段,因为早阶段的时候情绪容易被牵引一点,后面慢慢的就宠辱不惊了。11-12年是相对比较孤独的,拉了自己的交易之后发现几年下来是跑输的。而且很多时候发现很多公司根本就看不懂,还在那里买进卖出不亦乐乎,然后刚开始试图去看的时候,一片茫然。当时感觉是很孤独的,后来就基本没再有过这种感觉开心的时刻也是在偏早期阶段。就是11-12年,虽然只知道一点粗糙的逻辑,中间也各种迷茫和孤独,但后来也是坚持下来了,基于一些心态和常识,加上一些不服的那种心气儿和一些基础信念。那个底熬出来之后,特别是14年那一波爆拉,算是全仓全程参与的第一波,那种感觉是挺开心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意义,对我来讲都是投资和生活中,所经历所见证所获得的部分,我很感恩每一个阶段。关于投资能力圈的一些看法投资能力圈,可以一体两面的看。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能力圈。每一个重仓的公司某种程度上相对高确定的能看到它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长什么样,这种专业性带来的踏实感对我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能力圈还是需要的。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能力圈。其次是也不要被这个圈所束缚了。之所以可以在投资领域不断的进化就是不断地往圈外探索。以青侨为例:我们说新、特、强。首先攻克的是特跟强,对这种壁垒业务有了一种比较好的理解之后,我会开始更多的开始考虑新,对创新和技术周期的把握。当我们可以对长逻辑把握比较好的时候,还是会试图把我们的能力圈往中逻辑去拓展,去理解这里面的时与势。一个是说专业性上从“往特与强的方向把握”,拓展到“往新的技术周期的把握”;另一个是说,从长逻辑的追求三年翻倍,到希望能够更好的理解市场的时与势,更好的把握中逻辑。这些拓展都是逐渐的在走出我们的圈子的。所以它对应是一个坚守与进化的关系。首先要有一个圈,能力圈保证立足,其次得不断的去打破这个圈,因为这个市场是在变化的,医药行业尤其这样。所以就是一个坚守与进化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吃到一些苦头,犯一些可逆的错误,但最终总体来说,我觉得坚守和进化两者都是有意义的。现在跟初入市的时候变化还是比较大。原来害怕错过很多机会,害怕会踩很多坑,患得患失的。现在就比较坦然,知道自己在赚什么样的钱。另外一个对投的公司,原来只知道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前景怎么样,现在有个专业性基础,好多公司我们是能够相对明确的看到它三年五年甚至10年后的行业前景,所以变化还比较大。另一个就是我们也见过一些周期的起落之后,确实在周期面前也会更淡定从容一些。在投资的路上,和家人之间更多像是互相滋养、信任和成长的过程。最初其实是家人督促我多去想想投资相关的事情的,我是那种比较随遇而安的,做科研的时候也做得挺开心的,后来拐弯做投研也觉得做的挺开心的。之后慢慢想明白了要走什么样的路,然后逐渐的路就越来越清晰。刚开始我并没有找到投资相关的工作,但是家人也很支持,让我慢慢来,支持我去做一些学习和尝试。那时候工作之外的大量时间和经历都是在学习、看东西啥的,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很多事情是不敢放手去做的。尤其是在前面提到的股市最低谷的时候,12年市场反转前,一段时间自己压力还是有一些的,但家人也还是坚定的支持的。这个很重要。后来包括15-16年去港股,17年初成立青侨阳光,再后来17-18年去布局新三板,家人都是非常支持。这个很难能可贵。在投资的路上,和家人之间更多像是互相滋养、信任和成长的过程。这样即便外界环境遇冷,短期遭受一些困境,但至少心里还是暖和的。对投资上,我远没到长者可以给新人建议的阶段,自己目前还处在一个持续进化常思常新的状态,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也算是新人。市场一直在变,尤其是医药行业,没办法以资深老人或者投资履历上的长者自居,大家都在这个大环境里不断的学习和进化,都是新人作者:雪球达人秀链接:https://xueqiu.com/1876906471/151583468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已乎

15个考研最难的专业!有你想选的吗?

要问考研哪些专业难考?那就是每个人考的专业都难考!报的人多,难考!背诵内容多,难考!学起来吃力,难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小编把大家普遍认为难考的专业整理了一下,主要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外因,即报考人数多,竞争大所以难考;二是内因,即专业内容本身学习难度大所以难考。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的专业吧!一、报考人数多,竞争性大1、教育类专业【热门程度】(1)从国家线来看,教育类专业2020年的国家性A区是331分,B区是321分;2021年A区337分,B区327分,上涨了6分,而且在近几年都呈现上涨的趋势;(2)从调剂来看,报考人数多,从而调剂名额也相对少一些,而且今年有些学校不招收自命题的考生,这就使调剂难上加难。(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不考数学。考试科目中没有数学,对很多数学基础不好或者文科类的同学来说就很友好;(2)专业内容相对简单。教育类的专业内容比较好理解,就是背诵内容较多,对跨考的同学来说学起来也会更加容易;(3)就业前景较好。毕业后可以考编或者考公,工作稳定。2、新闻与传播【热门程度】(1)从国家线来看,今年和去年都是相同的,A区355分,B区345分,分数线也碾压了金融类专业;(2)从调剂来看,和教育学同属文科类专业,相比理工类,调剂名额也相对少一些,并且报录比也高达10:1,像暨南大学这类热门院校甚至会达到30:1。(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不考数学。就像教育学一样,不考数学成为很多跨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的首要条件;(2)就业前景。现处于一个自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也很受大家欢迎,并且这一专业也很鼓励跨考生报考,符合国家提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3、法律硕士(非法学)【热门程度】(1)从报考人数看,21考研的同学在备考中一定会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考法硕(非法学)这一专业,特别是在文科类院校中,据不完全统计,20年报考人数约25万,21年约30万;(2)从分数来看,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分数也自然随着水涨船高,比如今年的北京大学,400+的就有40多人,就连被淘汰掉的都是390分左右的人,内卷也十分严重。(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本科非法学专业才可报考。报考这一专业的同学都是跨考生,而且法硕(非法学)属于全国联考,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存在是否歧视跨专业这一问题;(2)法考的报考条件改革。在18年法考进行了改革,只有获得法学学位或者是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才可报考,这就使很多本科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想从事法律行业就必须考取法律硕士或法学硕士。4、应用心理【热门程度】(1)从报考人数看,大多数院校的报录比在30:1左右,可以看到竞争也是很激烈的;(2)从国家线来看,报考人数多,分数也自然会水涨船高,应用心理专业2020年的国家线A区是331分,B区321分;2021年A区337分,B区327分,也是上涨了6分,呈现上涨的趋势。(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不考数学。像这种文科类专业不考数学,就很受跨考生追捧;(2)专业内容相对简单。学起来不会很吃力,如果是初学者也不会存在很多困难。5、金融【热门程度】(1)从国家线来看,金融专业2020年的国家线,A区343分,B区333分;2021年国家线,A区348分,B区338分,上涨了5分;(点击查看原图)(2)从院校线来看,特别是一些热门院校,400分都不一定会有学上,比如今年南京大学金融专业的复试线就高达425分。(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就业前景。毕业后可进入证券公司、银行等,薪资待遇好;(2)行业对学历的要求高。金融行业贫富差距大,如果硕士毕业就有更多机会选择更好的职业,工资待遇就会更好一些。6、会计专硕【热门程度】(1)从分数来看,虽然会计专硕的国家线A区179分,B区169分,但是很多院校复试线都是200分以上,像热门院校分数会更高,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今年的复试线为253分,相比去年上涨了13分;(2)从调剂来看,会计专硕的全日制调剂名额很少,如果没有考上目标院校,也很难调剂到其他院校的全日制。(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考试科目简单。会计专硕考试科目只有两门,即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满分为300分;(2)就业前景。毕业后可进入证券公司、银行、国企等,薪资待遇好。7、行政管理【热门程度】(1)从报考人数看,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院校多,招收人数也不少,外加不考数学,报考人数自然会多,有些学校的报录比为20:1;(2)从分数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一个高分云集的专业,有些普通一本院校复试线也要380+,像985、211这类院校,有的复试线要高达400+,比如今年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复试线为400分。(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1)不考数学。数学很容易拉开大家的差距,跨专业同学在选择专业时也会首先考虑是否考数学;(2)就业范围广。行政管理专业就业范围广泛,硕士毕业后可到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机关工作。8、计算机类【热门程度】从分数看,可以说是高手云集,神仙打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400+的就约有416个了,不少学校的复试线都在400分上下,例如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年的复试线为399分;(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就业前景好,尽管计算机专业学起来会让人头皮发凉,但是也挡不住毕业后的高薪资,好待遇。9、应用统计【热门程度】(1)从国家线来看,应用统计专业和之前提到的金融专业统一划线,国家线与去年相比都涨了5分;(点击查看原图)(2)从院校线来看,有些院校的复试线是400+,比如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统计专业今年的复试线为421分、武汉大学为410分。(点击查看原图)【热门原因】就业范围广,硕士毕业后可到各大企业从事大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薪资待遇好。10、医学【热门程度】有一句话说得好“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医学本科要5年,本科毕业出去工作机会很少,所以很多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从报考人数看,医学类专业的同学考研率达到85%,考研录取率却不到30%,使医学专业难上加难。【热门原因】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三甲医院的入职门槛很高,如果单单是本科学历,机会也会相对少很多。二、专业本身学习难度大11、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涉及气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时也包含了人工构筑物、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个地域综合情况的反映。(内容源于百度百科)风景园林学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面都较为广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12、电子科技技术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内容源于百度百科)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13、生物系统工程专业生物系统工程专业以培养通用性较强的生物系统装备工程师为目的,所培养的人才将既具有生物科学知识背景又具有工程技术背景,能够将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工程问题,改善生物生产手段和生物生长环境,控制生物生长过程和生物物料的加工过程,设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内容源于百度百科)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发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高校、科研机构。14、环境工程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内容源于百度百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15、建筑学建筑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环境和空间表现、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内容源于百度百科)建筑学在考试科目上一般没有数学,专业课考试科目一门是理论知识的考察,一门是手绘,即建筑设计,手绘考试时间一般是6小时。最后学长想说其实没有哪个专业是容易考的,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的难处,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找对方法,朝向目标踏实的走好每一步!21考研完的同学未来继续努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2考研er趁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好好的去沉淀自己,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找对方法坚持下去吧,坚持就是胜利!

好闺女

大学有哪些专业考研比较容易?老师:主要是这五个专业

进入九月后,距离2020考研预报名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了,距离考研初试也剩下三个多月的时间,留给广大考研学生复习的时间不是很多。因此各位参加考研的同学要尽最大的努力复习考研,而在考研的各个专业中,并不是每个专业考研都是满分困难,一些大学专业考研比较难,还有一些大学专业考研比较容易,这些大学专业每年的考研升学率都很高,那么大学哪些专业考研比较容易呢?作为老师,根据我的观察,认为目前主要这五个大学专业考研比较容易。第一,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相对于其他理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考研并不考数学,因此生物科学专业与文科专业有些类似,但是生物科学专业考研英语分数线有比较低,每年的考研英语国家线都在39分左右,考研总分国家线在290分左右,因此生物科学专业考研比较容易,即使是考985大学,该专业考研依然比较简单。在各个开设生物科学专业的大学中,该专业的每年考研人数都很多。第二,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考研属于跨专业考研人数比较多的专业,心理学专业考研分为学硕和专硕,在学硕考研中心理学属于理学专业,考研的分数线和考研的英语国家线都比较低,与生物科学一样都不考数学,因此心理学学硕考研的难度并不大。近年来跨专业考心理学专硕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心理学专硕的考研分数线考研分数线已经有所增长,反映出心理学专硕考研难度较低,受到考生的青睐。第三,教育学专业。教育学专业的考研难度要比生物科学和心理学专业考研难度高一些,但是并没有高太多。心理学和生物科学的考研英语国家线要比教育学专业分数低一些,在2019考研中理学英语国家线41分,而教育学英语国家线44分,教育学的考研总分国家线325,理学的考研总分国家线是290分,说明教育学还是比理学专业如生物科学专业等难度大一些。但是因为教育学考研不考数学,考研英语国家线又不是太高,因此每年都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教育学专业。第四,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与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内容比较类似,但是生物工程专业属于工学,而生物科学专业属于理学,工学的考研英语国家线和总分国家线都比理学要低一些,而且生物工程专业不像工科专业那样考研考数学,因此生物工程专业的考研难度比工学的其他专业考研难度要低很多,因此很多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考研考上985大学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第五,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属于冷门专业,每年报考的学生并不多,开设哲学专业的大学也不是太多,不像生物科学和心理学等专业那样几乎每个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学校都招考,再加上哲学专业考研不考数学,考研英语分数还低,因此每年报考哲学专业的学生考研压力并不大。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专业而言考研的难度是不同的,其中这五个专业的考研难度相对比较小,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考研的压力不像经管类考研专业那样压力大,因此如果仅仅想考上研究生的话,可以选择这些考研相对容易的专业,这样考研的难度不大,自己复习压力也相对较小。

秋意浓

考研!这6所985院校,这些专业都招不满研究生!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是一个热门议论的话题,毕竟研究生考试就如一场小高考,而在这场战争中,不仅仅是对那些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大学生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各高校的考验也很严峻。因此各所大学十分关注,都想招收到好学生,也想看看自己院校在这场战争中凸显出来的“社会认可度”,不过现实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学校也会出现研究生专业招不上人来的现象。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刚建设的硕士点往往门庭冷落;或者是因为该学校或者该专业水平不高,社会认可度低,很少有人报考;亦或者是高校对于招收研究生的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对于那些报考本学校的学生不满意,宁缺毋滥,招不满也不能乱招学生。最后一种往往是一些名校、985院校招不满学生的原因,今天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就是6所国家著名高校的那些招不满人的研究生专业。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国内的第一高校,在世界上的名气也是响当当的,能上清华大学是多少学子的梦想,清华大学每年招收不满的研究生专业有很多,软件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航空工程专业、航天工程专业、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专业、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仪器仪表工程,而且都是专硕招不满学生。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齐名,也是齐头并进,形成“清华北大”的好称誉,但是北京大学不想清华大学那样有那么多招不满学生的研究生专业,可能是相比起来,北大的门槛没有清华那么高吧,北京大学这两年的公共管理的专硕一直没有招满人。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也是国内德高望重的名校,不管是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分数线一直很高,而且研究生复试要求严格,很多专业也是招不满学生,党的建设学硕、生物工程专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硕、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硕、生物医学工程专硕。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样位于上海,与复旦大学不分高下,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上海交大的工科非常强悍,尤其是工程科,发展不错的像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等等,而且交大有很多著名校友,培养了众多人才。上海交大招不满研究生可能就是因为门槛太高,这两年生物医学工程的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的专硕、航空工程的专硕都没有招满。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国内最厉害的以人文社科为发展重点的综合高校,可能就是因为人文类专业比较厉害,像金融、管理、经济类,所以那些招不满的研究生专业都是理工类专业,像原子与分子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其实是一匹黑马,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而且后起之势很强劲,浙大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招不满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航天工程、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兽医等,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招不满还需要进一步讨论,可能因为航天方面招生严格谨慎。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不管能不能招满学生,备考研究生的你还是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

惩戒者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考研报考不可盲目!这4个专业博士也很难就业

自从2018年以后,考研报考人数增幅就一直呈井喷之势,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290万人,而在2020考研中,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340万人,而随着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因此预计2021考研报考人数要超过往年。有一些老师预测2021考研报考人数大概会超过400万,但是当前研究生招生人数仅为100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在考研报考学生中,每4个人就有三个学生会沦为炮灰,可以看到考研竞争有多么的激烈。虽然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是考研报考也不可盲目。从当前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来看,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一些专业的就业情况很难让人满意。尤其是在博士阶段,仍然有一些专业的博士,就业比较困难,找工作压力很大。其中就有4个专业的博士,就业非常困难,希望对考研学生报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1个专业,历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的博士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大中专院校,但是当前招收历史学专业的高校比较多,因此导致历史学专业的硕士以及博士毕业后就业困难。即使是985大学毕业的历史学专业博士,毕业之后想去二本大学甚至地方学院当老师也比较困难。而在大学当中历史学专业已经不是稀缺专业博士,现在招聘的门槛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正在参加考研的同学而言,一定要选对专业,否则即使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很难顺利就业,学生压力很大。第2个专业,宗教学专业。该专业比较冷门,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大学并没有多少,但是招生人数少并不代表就业就好。因为宗教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主要是去科研单位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科研单位基本上都是要求博士学历才可以应聘,因此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很大。考研学生要慎重报考,考博士更是如此。第3个专业,化学专业。曾几何时,化学化工专业是就业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无论是本科录取分数线还是硕士,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化学化工行业就业不景气,导致很多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乃至博士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很多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没有顺利找到工作,就业压力很大。对此建议该专业的大学生在考研和考博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考虑。第4个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该专业是传说中的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基本上本科毕业就是失业,硕士毕业是勉强能够找到工作,博士毕业就业也不容易。很多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985伯是想应聘一份大学,工作竞争非常激烈。在大学老师的招聘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个生物科学专业博士去竞争一个教师岗位的情况。为此建议正要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好专业,尽量选择就业容易的专业,则学历提高以后就业更加困难。总之,现在考研竞争确实非常激烈,考研报考与10年前考研报考人数相比差距明显,而对于考生而言,一方面面对着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面对着说是就业压力很大的现实。如何选择是每个考生需要做出的决定,但是无论如何,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就业容易的专业。考研报考日趋激烈,大考生报考不可盲目!这4个专业博士毕业也很难就业。

三科

C9博士工资不如211硕士,学生物的哭了,网友:计算机钱多头发少

C9博士工资不如211硕士高,学生物的哭了,网友:计算机钱多头发少近日,一名浙江大学生物类专业的博士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据该博士生介绍,自己辛苦读完了博士,而且还延期毕业了一年,毕业之后到了一家大型生物公司,工资税前22万左右,本来自己觉得还可以,但是跟别人对比了一下之后,这位博士不淡定了。作对比的是一位普通211大学的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同样今年毕业,签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工资税前34万。一位博士,一位硕士,一位生物专业,一位计算机专业,高学历反而不如低学历挣得多,而且还多花了4年时间,难怪博士生心里不平衡了。论付出多少,论努力程度,博士生都要高于硕士生,为何工资待遇反而不如硕士呢?其实这也反映了这两个专业目前就业的大致情形。生物专业,多年来屡次登上红牌专业榜,被学子吐槽为“最坑专业”。而计算机专业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AI、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非常吃香。为何生物类专业会被称“最坑专业”呢?严格的说,生物这个专业并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一些生物类企业机构需要高端人才数量不多,现在已经基本饱和,他们设计出研究方向,至于基础操作则完全不需要多高的学历,甚至一个高中生就可以熟练操作。有网友也安慰那位博士:别看计算机专业赚钱多,但是他们头发少啊!当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类专业早晚会有出头之日,毕竟这是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你觉得呢?欢迎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