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生物学研究方法定时器

生物学研究方法

附:板书: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一. 观察法:1.概念:看、听、触摸、嗅各种感官2.环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观察---记录---总结二. 实验法: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设计实验的原则:1.有对照 2.只有一个可变因素3.可重复课后反思:第一课时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没有在课上分析,留做作业。设计实验学生有很多方案,因此选出最佳方案所用时间有些紧张(一班和二班出现),实验中学生很兴奋,但是有的同学没有完成实验报告策上的十次计数,这也给实验结果的分析带来不便,另外实验中每个组所用鼠妇的数量也不同。总体还是掌握了应用实验法的三个原则。

白色蛙

本科学的是生物技术,有哪些考研的方向?

现在,生物技术专业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这几年报考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是大大增加。但是很多同学发现,大学里学到的很多专业知识还不够深入,在工作中要想有更大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那么生物技术专业有哪些考研的方向?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个专业是属于生物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规律的学科。分子生物学是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以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也是生物学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应用的科学,本专业毕业以后可以去一些生物制药厂和做疫苗的公司就职。三: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生物学专业研究对象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等。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到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还有重点中学这样的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的工作,也可以进入医药,环保等高科技企业或者科研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四:细胞生物学这个专业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也可以从事药物和农产品的开发生产。细胞生物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关于肿瘤疾病的研究是个热点,在现实生产中也有很多企业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来制造疫苗,红细胞生成素病毒杀虫剂和农作物种苗等等生物产品。

家务事

清华生物学博士著书解答100个有趣的生物学问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裸鼹鼠是因为“长得丑”所以“活得久”吗? 鱼在水中也憋气?植物也有“语言”?地球上最像“三体星人”的生物——水熊虫是何方神圣?清华大学生物学博士、新锐科普作家冯智在新著《5分钟生物课:100 个脑洞大开的趣味问答》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从驰骋海陆空的动物、广袤大地的植物到奇趣的小生物,到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乃至神奇的基因,在书中,作者以幽默轻松的口吻讲述一堂堂微型生物课,带领读者走进精彩至极的生物世界。冯智虽是科班出身的专业博士,但善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做硬核的科普,并在多个社交平台都有开设频道,常年为众多粉丝普及科学知识。在这本《5分钟生物课》中,他收集了100 个脑洞大开的生物学问题。每个问题的解答文章阅读时长都在5分钟左右,能够让读者迅速获得知识点。其中既有出人意料的冷知识,又有前沿的生物学研究新成果。比如,很多经验丰富的养猫人都知道一个秘密:当你用一个普通夹子夹住猫咪后颈时,猫咪就会拱起背部,尾巴收到两腿中间,像被定住一般不能动了;去掉夹子,猫咪又恢复正常,活蹦乱跳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点穴神功”?在本书中,冯智解释道:科学家检测了猫咪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现猫咪被夹住后颈时的这种乖顺行为与恐惧或伤痛无关,因为瞳孔没有放大、心跳也没有加速的迹象。事实上,猫咪不但瞳孔没有放大,反而心率和呼吸都会减缓,呈现出一种很舒服的状态。仔细观察猫妈妈和猫崽崽的互动,你会发现,猫妈妈挪动幼崽使用的就是这种方式。特别是在野外遇到危险时,猫妈妈会叼着小猫逃走,而猫妈妈叼的位置,正是小猫的后颈。科学家用了一个更为恰当的词来描述这种镇静行为——捏掐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冯智说,事实上,这一简单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进化法则。因为幼崽行动力有限,且不听话,存在迷路以及被其他捕食者发现的危险,所以,母亲通过叼住它们的后颈进行转移,这是一种保护机制。因此,小猫要是不听话,主人可以尝试揪住猫颈后方的这块肌肉,给小猫一种“我被妈妈叼起来”的错觉,这样它就会特别乖巧。当然,一旦放开这块肌肉,小猫又会变得活蹦乱跳起来。诸如以上生活中常遇到的“不问憋得慌、又不知该问谁”的生物学问题,在《5分钟生物课》一书中,作者冯智都一一给出了科学解答,帮助读者多角度了解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各种“峰回路转”的有趣知识。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蝶之恋

本科生物技术考研方向有哪些?包含18个研究方向,实力成就未来

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学门类、生物科学大类下的六个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数学、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等七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方法,毕业生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的能力。这个专业的研究生专业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水生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发酵工程等18个方向。对很多高考学生及家长来说,只要多了解一下高考志愿填报方面的知识,都会听到及看到生物学属于“生化环材”四大最坑专业之一,很多志愿填报从业人员都在劝大家不要报考这些专业。其实,任何专业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来说,都是坑,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个专业的学习中去。比如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整个系就一个人,号称人数最少、最孤单的一个专业,可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出来就业,估计很多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艳羡不已。生物学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最热门的学科,而计算机专业却不一定能永久热下去。对于这个专业,除了兴趣、投入之外,本科毕业生出来寻找对口就业专业的确比较难,只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度,通过考研、深造来提升自己在该领域的真正实力,才有机会摆脱这个最大的“坑”之魔咒。

淇奥

很多大学都有生命科学学院,生命科学专业学的是什么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生命科学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生命”。一般来说,生命既有新陈代谢,生长遗传,刺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命运动的机体反应,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命科学是一门有很长历史的学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并且进行观察,描述,收集大量的资料,到18世纪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了主要课题,林奈建立了系统分类学。19世纪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命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学说。1865年,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开始了遗传学的研究。到20世纪初,摩尔根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和基因学说,从而使生物学跃入近代科学的行列。随着人类对于脱氧核糖核酸遗传信息等生物基因的进一步研究,诞生了分子生物学,随后科学家们又破译了全部的遗传密码,并从本质上解释了生命现象。现代生命科学深刻影响着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出现了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和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动植物学,群体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水平上对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进行精细的研究生命科学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一门科学,比如研究基因及其基因表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农业生物学,环境生物等等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比如现兴起的基因工程,利用DNA重组技术,把人们所需要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组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人们所希望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甚至新的物种。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使人们从遗传物质基础DNA的改变上找到了某些疾病的原因,现在已经发现了十多种癌基因,以及这些癌基因表达的机制,人类最终攻克癌症这样一个“不治之症”相信已经为期不远,人造器官使得一些生命垂危的人重获生机。

狄人攻之

生物学家研究了20年,仍没找到它的种植方法,现在不吃以后就没了

生物学家研究了20年,仍没找到它的种植方法,现在不吃以后就没了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产。一道简简单单的食材往往会有几十种上百种吃法,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相对应的食用方式。今天咱们的主人公是一道菌类食材,生物学家研究了20年,依然无法人工养殖。作为一名地道的老吃货,我对于食材也是深有研究,每一道菜肴都是由一种甚至多种的食材想搭配而成的。每一种食材都有专属的烹饪方式。我们现在吃的蔬菜和果实,都是以前经过我们人类从野生训话成养殖的。今天给大家要分享的这种食材,是一种野生的菌类食材,这种食材的与“鸡”有关。今天咱们要说的主人公就是“鸡枞”,很多人对于这种食材应该不熟悉吧,这是一种野生食材,在我国,大部分都生长在云南,两广地区也有少部分。鸡枞的味道非常鲜美,用这种菌类炖汤,就算锅中没有小鸡,喝起来的味道也有炖鸡汤的味道,所以人们为其取名“鸡枞”。鸡枞的味道鲜美,是不可多见的野生食材。每一道食材都是来自于上天的馈赠,鸡枞也是其中之一。鸡枞的生长区域很“渗人”,一般只有荒凉地区才会产出这种食材,每一个有鸡枞的地方都会存在着白蚁,经常长在山间树林之中,还有的就是生长坟地,苞谷地等等。有的地区还将鸡枞取名为“三八菇”,因为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如果你发现一个鸡枞,走不远就能见到第二个,第三个。有的地区还叫它鸡丝菇,它吃起来的时候需要撕成一小丝一小丝的。对于这种食材只有在饭店里面吃到,市面上很少出现这种食材,你在餐馆的时候遇上过鸡枞吗?

炎魂

为生物学研究而创作

可以说,没有涵芬楼的大量古籍,贾祖璋是很难写出《鸟与文学》这部名著的。贾祖璋自己也说,“经过1932年的‘一·二八’战乱,搜集的文献全部毁灭,工作环境与科学研究相距更远,既无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少应用自如的参考资料”,要想再写《鸟与文学》那样的文章,“已经只是梦想了”。胸怀远大理想,始终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他永葆创新品格的再一一个原因。早在1918年,17岁的贾祖璋就在《言志-文中写道:“我不欲生无益于世,死无闻于后的浑浑然虚此一生的心理,16岁起就抱定了。有这个心鞭策我,迫我总要择一种性近的学间来研究。我是很爱自然的,很喜欢动植物的,何不将这个性去发展呢?于是就择定生物学为我终身研究的学间。而诗则以陶治我性情,随时欣赏,可以免去治科学的干燥生活的弊病。”有了远大的理想,又有爱国家、爱人民的博大情怀,于是他的灵魂深处,始终有一种抹不去的对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论何时何地,也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从不敢怠慢,总是奋发努力,埋头苦干。特别是在晚年,在言谈之中,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随处可见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贾祖璋创新精神应该发扬,贾祖璋创新精神的内涵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贾祖璋一生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历经5次创新,形成3次创作高峰,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因此,探讨他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指导思想很有意义。贾祖璋是从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开始写作的。1920年暑期,他离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向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日本辰谷辰三郎著的《显花植物分类学》,带回家中,翻译其中第二章,题名《植物分类系统沿革》-文,刊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栏。从事生物学写作,即从这本书开始。1924年考人上海商务印书馆仪器标本部后,接触了大量生物标本。从小喜爱生物、喜欢自然的贾祖璋,如鱼得水,对生物学,特别对鸟类学产生了推厚的兴趣,有空就翻阅关于中国鸟类学的文章。当时,东方国书馆里有祁天锅、赖吐税等外国学者写作的关于中国鸟类的著作贾祖璋翻译后又根据所见已标本进行考定,写了几篇《中国产马天报告》,在周建人主编的《自然界》上发表了。写作这批颇有学术水平的鸟类文章,写作的意图是要让人知道,我,我们常见的各种鸟类,在科学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的形态怎样,生活习性又如何,是留鸟还是候鸟,鸟。显然,这是为科研服务的。它的学名叫什么,它是害鸟还是益收集,而且从中国历史古籍文献中收集,后来,他收集了大量鸟类文献资料,不仅从外国学者著作中先后对20种鸟类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述,结集成《鸟与文学》出版。贾祖璋认为:“在写《鸟与文学》的时候,虽然以趣味为重,但也还有点作系统研究的意思,认为在纯正科学的立场上,选择关于各种鸟类有价值的新旧记载作一系统整理,对于中国鸟类学的研究,或许也会有相当的用处。”当时,中国的生物学研究相当落后,许多鸟类新种都是外国人在中国发现并定名的。新种的模式标本采自中国,却被藏在外国的博物馆里。贾祖璋对此深感耻辱,有心为中国生物学科研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跟弟弟贾祖珊合作编著《中国植物图鉴》一书就是这种思想的典型反映。《中国植物图鉴》收有植物2400多种,长达2000多页,是一种大型工具书,可供科研与生产实践之用。由于采取上图下文的排列,又写得通俗易懂,也可供初中文化以上者学习生物学之用,因此,也是一种科普工具书。由于编纂开始时,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啸先生的《中国植物图谱》尚未问世,编写无成例可资借鉴,完全是首创之举,对于种类的确定、图样的搜寻、学名的考订、中名的采择以及形态、生态和应用记载等等的筛选辨识,随时随处都会遇到疑难。不过,为中国人争口气,再大困难都吓不倒他们。为了保证书稿质量,初稿完成后,又多次进行修订。些重要植物的材料,都经过多方面的搜寻、对照和考订后才编人书中。虽然当时国内植物学的研究已经展开,但这一块学术荒原,实在过于广大了,尚未经人垦殖的区域到处都是,就是已经垦熟分丰富,愈勤,得不到满意发现的缺陷但也无法实在过于1的区域,的结果,未免是一种遗憾。”!全部收齐。反而愈多。有的成果果也尚未刊布。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卡对此,他说:年5月出版后,深受欢迎,新贾祖璋深感用力愈坚,“虽然耗却无数心力,其实,《中国植物图鉴》费力仍然是一本根有价值的工具书,197重印。从《鸟与文学》到《中国植物图室》,中国成立后又再版他想为科研做贡献的思想脉相承。为抗战而创作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贾祖璋的创作活动基本是国绕着学习与就是推动生物学的学习与研研究生物学进行,指导思想很明确,究。因此,作品注重知识含量,显得相当厚重。《中国植物图室》赶在“七·七”事变前两个月由开明书店出版,这跟当时主持书店编务的夏丐尊、叶圣陶的鼎力相助有关。此书采取定稿批,排印一批的办法,从1935年6月至1937年5月,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完成。“八·一三”沪战爆发后,上海沦人敌手,开明书店大部分人员停薪留职疏散,贾祖璋亦然。

不师知虑

觉得生物学很难?让哈佛大佬画给你看!

不想当科普作家的数学家不是好画家。1969年时,23岁的哈佛大学数学系讲师拉里·戈尼克(Larry Gonick)每天的主要工作还是准备微积分课的讲义。尽管他从来都有颗不太安分的心,但那时他还没想到,用不了多久,他将从事一个看似和数学毫无关联的职业——漫画家。两年后,戈尼克放弃了这份看起来无比体面的工作,甚至离开了数学界,凭借自己出色的幽默感和绘画爱好开始为《波士顿漫画》撰稿。拉里·戈尼克漫画成为了戈尼克的职业新起点,但受到数学背景的影响,他信仰理性和事实,涉猎范围均为“非虚构类”——他画过政治评论漫画,给食谱绘过插图,也为报纸的历史板块画过注释。这帮他逐渐摸索到了将抽象的逻辑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窍门,再修饰以幽默,学知识和寻开心两不误。这为他日后的Cartoon Guide系列奠定了基础。戈尼克还曾在万维网上发表过一部14期的连载漫画《坎戴德在中国》,通过一个叫坎戴德的漫画人物的视角介绍中国的发明创造。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当时网络技术的不成熟,现在连他自己也找不到这部连载漫画了……Cartoon Guide系列在各个领域都施展一番拳脚后,戈尼克带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扎实的学术知识进军科普绘本业。其实,早在1972年,刚刚成为漫画家的他就曾出版过一本有关税务改革的科普绘本。11年后,当带着一本基因科普绘本重返市场时,他保留了“漫画指南”(Cartoon Guide)这个系列名。拉里·戈尼克到如今,Cartoon Guide已经成长为由18部科普绘本组成的经典“IP”,内容涵盖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凭借严谨的科学知识、清晰的漫画讲解和幽默的内容设计在英语市场经久不衰。例如1990年出版的《漫画宇宙历史》,至今仍在美国亚马逊网站历史百科类图书中排名第41位,其经典性可见一斑。除了读者的高度认可,Cartoon Guide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肯定。戈尼克先后获得了哈维奖和墨点奖,两个奖项均为绘画类奖项,作为对其艺术创意的表彰。坐拥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戈尼克本人也毫无争议地跻身著名科普漫画家之列。Cartoon Guide系列部分书籍英文版封面2019年,戈尼克的Cartoon Guide家族又添一名成员《漫画生物学》。现在,这部在美国亚马逊网站幽默科学类图书中排名第22的科普绘本要和中国读者们见面啦!《漫画生物学》《漫画生物学》是一本用漫画形式介绍生物学的科学普及读物。生物是什么?从小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到大象、鲸……它们都是神奇生命的不同表现形式。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与生命的科学。在生物学发展之初,生物学家的任务就是收集样本,切开它们,比较分类。随着显微镜的发明,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在,人们已经对生命有了截然不同的认识,同时仍然在不断探索更多更新的边界。本书的两位作者从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生命的本质——化学分子与元素说起,从构成生命的单元——细胞,以及细胞中和细胞间发生的各种生化反应,到控制细胞的遗传密码——基因,再到我们体内的各种器官、系统,以及整个自然界的物种分类、演化历程等等,用漫画为读者勾勒出了生物学的全貌。和原版一样,中文版《漫画生物学》全部由拉里·戈尼克手绘漫画组成,用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粘合科学论证的间隙。节选自《漫画生物学》第14章:进化当然,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只有幽默是不够的。当然是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清晰的讲解才是硬道理啦!这就要提到《漫画生物学》的另一位作者——戴维·威斯纳了。威斯纳博士和他在书中的漫画形象戴维·威斯纳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在是美国戴维森学院的一名微生物学教授,主要教授基础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他一直致力于病毒学方面的科普,现在是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医学/生理学顾问之一。有了威斯纳作专业生物学加持,再加上戈尼克“画”繁为简的绘画功力,《漫画生物学》在幽默之外更是保证了讲解清晰、图表完整。节选自《漫画生物学》第11章:多细胞生摘自《漫画生物学》第13章:繁衍:性和这是一本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懂了的趣味生物书。无论你是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还是在离开学校多年后想要温习,或者仅仅是好奇生命如何运作,这本书都能让你有收获。

蟋蟀

川大生物学考研介绍

趁着初试内容还没忘这里补充一篇川大生物学考研经验贴在去年放寒假时候身边同学陆续开始关注考研 ,所以我也就开始择校了。我本科来自某末流211,考研还是想往上爬,考虑到家在西部,所以就选了川大。选川大除了地理位置,还有川大招生名额多原因。在决定考南师大以后,我的考研复习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大三下期间、暑假期间、冲刺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和心理历程都有较大变化。我个人感觉考研战线不用拉得太长,但最迟也一定要在暑假开始。英语复习英语是暑假之前我大三下在学习的主要科目。这段时间我主要是背单词,每天背一点,考研后期就能够把考研词库的6000单词基本过一遍,这时候英语就比较简单了。所以我个人认为考研英语并不是很难,主要是词汇量。关于背英语单词,网上有很多名师和名书在宣传自己的单词书很优秀、看他的视频来背单词很高效等。但我认为这纯属胡扯,看视频背单词的效率十分低下。虽然说那些讲师能够帮忙整理出单词词根、规律等,我认为每个人背单词的习惯和遗忘规律都不一样。老师帮忙总结的单词记忆规律和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背单词需要亲自实践,长期累积。我的背单词方法是:自己总结规律,在词根记忆法和音标拼读法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各种近义词、近形词。在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可以联想以前背过的单词里有没有意思相近的词汇或者形态相近的词汇。这样背单词不仅能够记得牢,对于写作也有很大帮助。还有一点是,在记忆一个单词的时候可以去查看它的常用用法,也能够帮助加深印象,增加英语的综合能力。相比于单词书、单词名师,我更推荐使用墨墨背单词、扇贝单词等单词app来进行记忆。当单词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暑假期间就可以开始刷真题。对于历年真题一定要吃透,刷题可以去看名师讲解,学习他们的解体思路和解题方法。政治复习政治首推肖秀荣系列书籍,如果觉得复习枯燥、无从下手可以去看徐涛的政治讲解视频。我是在暑假开始学习政治,复习政治的时间应这样分配:毛中特>马原>近代史>思修,时政考试前背一背。在暑假期间我边听徐涛政治课程,边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了一遍。在对政治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之后,暑假过后,我边做《肖秀荣1000题》边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了第二遍。边做题边翻书回顾知识可以很好地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象,也可以知道主要考点在哪,以什么形式来考。后期考验前夕,就主要花时间做肖八和肖四的题目。其中,肖四大题需要全套背诵,肖八和肖四的选择题及其相关知识需要理解透彻。专业课川大的专业课我觉得是所有生物高校中属于比较难的,生化+分子+植物学+动物学书本有多厚不用说,关键考的还难。生物学知识本身比生化要简单一些,但考分不一定比生化好拿分,原因在于内容太多了,太广泛了,名词解释还有英文,关键好多书里翻都翻不到首先是用哪些资料:656生物学:参考书目:1.《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2014,吴相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动物生物学》第2版,2008,许崇任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植物生物学》2018,林宏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网课:《普通生物学》配套习题、B站吕俊鸟老师课程93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第4版,朱圣庚等、《生物化学》张洪渊、《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朱玉贤、《生物化学》张洪渊2.《现代分子生物学》第4版,朱玉贤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习题、网课:《生物化学精要与题解》 刘曼西主编《生物化学(王镜岩第三版)辅导与习题集》戴余军等主编;《分子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戴余军等主编;B 站上杨广笑老师视频专业课内容很多,不知道重点在哪容易学懵了,所以在学习专业课之前,需要先浏览了真题,研究真题,比如真题考试题型、分值、真题重复率、真题重点考查章节等。然后再看课本目录,划分模块,根据模块一部分一部分学习。这么做,很有计划和条理。656生物学考的就是我们大一学的那门包罗万象的普生。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论述题,选择判断较为简单,当然也有很多你看书看不到的,我觉得比较难的是名词解释和论述,名词解释是10个英文单词,要求先翻译成中文,再解释,每题5分;论述题是4小题,每题15分,比较有代表性的真题卷子如下:939生化(含分子)本门课题型为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实验题,试卷如下虽然专业课内容我都学过,但是我还是像初学时仔仔细细的看书学习。生化与分子明显是比生物学难的,内容也更多,所以生化要比生物学要早复习,在4月份时候我开始看生化,生化的学习我是使用本科ppt配合张洪渊编写的生物化学学习的,因为这样重点突出,同时知识内容更熟悉,第一遍课本看的挺慢的,与效率有关,也与同时做题有关,大概花了三个月时间,开始放暑假时候终于看完一轮,进入暑假同时开启陈阅增的生物学,暑假是时间很充裕的,没什么事,就是学习,至9月开学的时候,生化和分子看了两遍,生物学看了一遍,之后又用半个月把生物学又过了一遍,进入9月中下旬就开始做真题,做真题采用的方法是双向标页数,在真题上标出该题在课本的第几页,也在书上该页标出该知识点在哪一年的真题出现过,考的是什么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我都在真题上写出了答案,简答题、论述题都是只标了页数,原因是书中的答案简短,好多论述题需要总结答案,所以只标了页数。做完一遍真题这个时候我又有针对性地把专业课又过了一遍。整个10月份都在写真题答案,并不断翻书总结巩固,还看了参考书总结资料,目标是在11月进入全面背诵的状态。对于四川大学生物考研,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川大生科院考研的官微:川大生科院考研

陈虬

为了验证进化论,科学家重启了一百年前的生物学实验

本文参加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物种都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这个理论由达尔文提出后,引起了各界的轰动,因为它告诉人们,世间所有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不是所谓的“神”创造的。但是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进化论只能用于解释,没有人亲眼见过物种的进化过程,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说服一大票“神创论”的支持者。达尔文也只是见到了13种地雀和它们的共同祖先,并没有见过其中的过渡物种;而且至今为止,让然没有人发现过某种过渡物种的化石。为了验证达尔文的进化论,一百多年年,来自普利茅斯的海洋生物协会的女科学家多萝西·乔丹·劳埃德(Dorothy Jordan Lloyd)发起了一项研究,旨在记录普利茅斯的韦姆伯里湾的扁形虫的进化过程。而最近,普利茅斯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检测了潮间带扁形虫受到不同海水条件的挑战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我再生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从一百多年起,扁形虫个体的反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们确实进化了。多萝西领导的实验这项新研究由海洋生物学研究生凯瑟琳·克莱顿(Katharine Clayton)领导,他们在遵循的过程和样本采集的精确位置方面重启了1914年的那个实验。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扁形虫能够在比最初记录的低盐度条件下,在轻微损伤后再生。他们还证明,虽然在1914年韦姆伯里湾有一个个体再生的最佳盐度水平,但韦姆伯里湾的情况已不再如此。这表明在这104年中,扁形虫个体已经扩大了它们的耐受范围。科学家还检查了韦姆伯里湾地区的降雨量,发现降雨量在1914年至2018年期间有所增加,这很可能导致在发现扁虫的潮间带地区暴露在较低的盐度下。扁形虫总之,他们说,这表明了个体物种适应了气候变化的局部影响并生存下来,如果这是正确的,这就提供了一些物种在野外进化的初步证据。凯瑟琳·克莱顿现在正在埃克塞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说:“当我们第一次开始研究这种扁形虫时,我们对它在自然栖息地中如何忍受盐度水平很感兴趣。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多萝西在1914年的研究,所以它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测试,测试了一个种群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些发现为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证据,但它也激励我重新审视多萝西的工作,并突出她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开拓性的女科学家。”海洋动物学教授约翰斯派塞(johnspicer)监督了凯瑟琳的工作,是海洋物种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世界领先权威。他补充道:“在过去的15到20年里,有一个想法被称为进化拯救,即面对快速的气候变化,动物只有进化才得以生存。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怀疑这种拯救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物种是否来得及进化。但这项研究表明,在野外很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在相隔100年的两个相同实验中,这种动物改变了它的生存方式,改变了它的生理学。”“这证明了进化拯救可能存在于野外,而不仅仅是在实验室里,这是我们在理解物种如何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两项研究是在人类世开始前后50年进行的,它也提供了一个令人着迷的见解,即人类对与我们共享地球的物种的影响。”相隔一百年的两个实验,见证了扁形虫的进化过程,也验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把“神创论”逼到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