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的高招录取成绩如何?野马

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9年的高招录取成绩如何?

提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可能圈外人不是很熟悉,有些人能知道中国社科院,但加上大学二字,可能就不知所云啦!我们一起看看这所新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于2017年5月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成立,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不再举办本专科学历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年,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基础上正式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中国首批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组建,2006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论为“优秀”。2012年获批为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5年,中宣部批准的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落户学校。这所刚成立两年的新学校,在全国招生怎么样呢?我们首先看看这所学校的招生计划:这所学校在全国招生计划仅为396人,其中文史类276人,理工类120人。通过招生计划中的专业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所典型的社科类大学。这个新成立的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方向有几分相似啊!只是目前办学规模还很小,也还没有面向全国各省区市都招生。我们先看看招生的省份,分数到底是啥情况?先看看文史类的录取分数:文史类的分数很显然,这18个招生省份,只有湖北,河南,广东这3个省份的最低录取分数是在1000-2000名之间,其他15个省份都在1000名以内。如果按照最低分数对应的排名占相应学科考生总数的比例来看,最难考的是四川省(0.35%),也就是说文史类,四川省每1万名学生中,只能有前35名考生被录取。其次是安徽省(0.39%),最容易报考的是北京是的5.89%。如果看比例关系,是不是北京要比四川或安徽容易太多啦!理工类的分数偏差比较大,有些省份的最低投档分数线在省内排2000-3000之间,比如天津,陕西,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当然也有在万名开外的,比如安徽,广东,湖北。这样看来,后面这3个省似乎考上很容易。我们还是按录取到的最低分对应的排名占学科总数考生数量,这样的比例关系对比来说比较直观。陕西省以1.18%为最低,说明陕西被录取是最难的,其次是山东的1.57%和福建的1.65%。最容易考取的是北京市(8.34%),以及天津(6.85%)和湖南(6.71%)。这3个省相比较而言考取难度是比较容易的。好了,看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各省的招生分数,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被录取了吗?

红炉火

非211的社科院在高校中处在怎样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晚于211高校的评选时间,也晚于教育部第一轮的双一流高校的评选的时间,所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目前既不是211、985高校,也不是双一流高校。要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高校中处在什么水平,这个问题标准非常之多,限于篇幅,答者想用“社科大在用人单位中的印象评价”来作为标准,在此角度衡量其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合并而来的,如果是在社科大读硕士或者博士,那么目前在用人单位的视角看来,了解的人会下意识的想到,这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如果是本科毕业生,由于社科大建校时间较晚,目前仅有两届毕业生拿的是社科大的毕业证,口碑评价目前不详。根据答者以社科大的研究生的身份找实习工作的经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招牌目前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应该是属于“等同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也就是说在学历方面,社科大的学生会被用人单位以和一个来自于“中等偏上的985高校”的学生同样对待。以法学专业为例子,法学专业圈子内有五院四系之说,社科大或者说社科院研究生院并不在此列,北京地区的法学类院校的最高水准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其次是对外经贸大学、再次是中央财经大学和其他本地985高校。在就业市场,社科院的学生可以和第二或者第三层级的学生打个平手。以其他院系的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社科院的学生在就业市场因为学历所受到的待遇,也基本上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基本一致。故,单论就业情况来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水平可以和中等偏上的985高校持平,某些社科院的强项领域可以超出这个水平。感谢提问,欢迎采纳!

冷门专业不好就业!错!这些冷门专业超有前途!

在大学里,有一些专业被称为“冷门专业。说它冷,一方面要么报考人数极少,要么招生极少,有的则是近些年开设的新专业,鲜为人知。它们不同于文学、金融、经济等受到众多学子的欢迎,默默接受着其他专业的“排挤”。造成专业冷门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就业环境艰苦、危险系数高,有的是因为传统观念忌讳,有的是因为招收人数少、学生不敢填报,还有的,则纯粹是专业名字惹的祸。今天就让小编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小、冷、难的专业~一、极小专业(一)警犬技术爱狗之心,人皆有之。学这个专业,人手一只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自己赚了!警犬技术专业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极小专业了!现在国内仅有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和甘肃警察职业学院三所大学开设了警犬技术专业,授予法学学位。听起来只要和狗打交道,难度并不大,实际上警犬专业却是最难考的专业之一。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在各省文理科都有招生,全国每年只招70人左右,还包括农村定向项目,而且“性别歧视”很严重,女生只招不足10人。毕业的优秀同学们要带着警犬在缉毒、打黑第一线冲锋陷阵,这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智力和爱心的要求都很高。所以想学好这门专业,也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它有一定的危险系数。(二)瑞典语刚听到瑞典语的时候,小编觉得还好啊!就是一个小语种,和其他的有什么区别呢?原来北欧本来就以地广人稀闻名,全球瑞典语使用人数仅900万,这个人数,比说东北话的人还少。由于师资紧缺,早在2013年国内就没有瑞典语研究生了。全国只有上外和北外开设瑞典语专业,其中上外仅四年一招、每回招一人,人数如此的少,真可谓是前不见师兄后不见师妹的“史上最孤独专业”,要进入这个专业学习,不知道是有多热爱瑞典了!同样冷门生僻的,还有全国独家的天津外国语大学斯瓦西里语专业,云南民族大学的泰米尔语、乌尔都语等七门南亚非通用语专业,这些语言很多人恐怕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吧,就别提去学这门专业了,心疼这些同学。为了同学们毕业后能够顺利地找到工作,同学们大多还会兼修法学、国际贸易等课程,以复合型人才的姿态昂首踏入社会。(三)特殊教育学大家对于教育学,一般的理解都是当老师,而小编现在要介绍的特殊教育学是其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专业。他们要教的都是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而且学习这门专业并不轻松,他们除了要学习教育学类的课程之外,还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和手语、盲文等特殊教育方法。截至2013年9月,全国只有四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特殊教育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生总数不足50人,哪怕算上大专、中专的相关专业毕业生,每年最多也只能出400名特殊教师。由于体制问题,特师毕业生到专业特殊学校就业很难,比如某年的华东师范大学该专业,100%就业的学生中,仅有一人到地方聋哑学校就业,待遇也并不理想。小编认为,这个专业小众,并不是因为有身心发展障碍的儿童及超常儿童的数量少,而是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工资待遇等实质性支持少,希望未来特殊教育学可以发展起来。(四)死语言(灭绝语言)死语言专业,就是研究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化的语言。死语言的种类包括佉卢文、粟特语、突厥语、于阗语、叙利亚语、 吐火罗语、古普鲁士语、峨特语、高卢语、奥斯干语、温布利安语、涅希特语、巴比伦语、古迦南语、腓尼基语、古希伯来语、古埃及语、科普特语、女真语等,都是那些年代久远的文化所发明的文字。来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的粟特文摩尼教经卷,约公元9世纪前后(唐代)写成。佉卢文。西夏文,又叫河西字,这个尚为流行,不少人会写。看着这些画符一样的文字,小编脑壳都痛~二、极冷专业(一)船舶与海洋工程造船圈流传着一句充满酸楚的调侃:上辈子造孽,这辈子造船。为什么说他们“冷”呢?更多的原因是学习了很多知识之后,就业很冷。同学们在学校里要学习诸如船舶电工基础、船舶CAD/CAM等让人听起来就很难,而他们毕业后很多人只能去船厂就业,月薪两三千是常态。两名船舶工程专业学生在参加实训在学习了船舶电工基础、船舶CAD/CAM等一大串听起来就很pro的课程之后,无数过来人明确地警告这些数学物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都很强的同学们,毕业后去船厂就是死路一条,哪怕是上交大的毕业生,也无法逃过月薪两三千的命运。在行业的凛冬中,坚持在日渐凋零的船海专业的,除了真爱,就只有被调剂的不明真相的高中毕业生了。(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乍一听,老年服务管理专业,似乎和如今的社会趋势完美契合,应该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可是在该专业的同学眼中,给老人喂饭、翻身、叠床单、按摩,才是他们的日常必修之一。有人说,累点不要紧,有回报就好。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40年更是将进入超老龄社会,到时候社会上将有大量的老年人口,那么这个专业自然会变成大热门,该专业的同学也不用愁工作问题。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不提倡把老人家送养老院,养老院不但数量较少,服务水平也难保障,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只占很小一部分。老年服务业发展不起来,就业率带不动,这个专业职能落得个无人问津的下场。(三)宗教学你会不会出家当尼姑?你会不会出家当道姑?你会不会出家当修女?终极三问让学宗教学的同学们很是苦恼啊!宗教学确实是一门冷门学科,大陆开设它的学校不超过三十所,每年全国毕业生数量不超过四位数。要学习宗教也一点都不简单。它和神学截然不同,但你又得对神学有所了解;它和哲学紧密相连,但又容易互相攻诘;它还常常和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交叉在一起,你应该什么都懂一点。听到现在大家可能都有点崩溃了,学了宗教到底能干什么?找不到工作的你私底下可以偷偷研究个什么梅花易卦,占星塔罗,八字面相啥的,力争在毕业找不到工作时能在路边支个摊自己过活。三、极难专业(一)古生物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美剧《老友记》。剧中的Ross引以为豪,每次邀请朋友来听演讲都被无情拒绝的专业,就是古生物学。听这个名字就能想象,这个专业一般人并听不懂,艰难晦涩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张照片↓这张一个人的毕业照,就来自从2008年创办以来已经“六代单传”的北京大学古生物学系。虽然古生物学不是就业型专业,圈子小,但出国深造机会比较多,面向的行业也很广,包括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是典型“别人听起来很担心,实际上前途挺放心”的专业,为学习古生物学的同学们点赞~(二)兵器科学与技术听到这个专业,大家都会觉得很厉害,瞬间会想起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客~还会想起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虽然现在是和平时代,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武器!难怪微博上有人说,每次看兵器专业的同学的教科书,感觉就像在偷窥国家机密。看见其重要程度!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全国不及十所,但几乎都是重点专业。学科标杆南京理工大学,前几年就因为老师手持AK-47步枪上课,在“没有人敢逃课”的调侃中红了一把。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流体力学、弹道力学、水物理场理论……这些让人一听就只看高精尖科技气场的课程名都知道,这专业不是普通人可以应付的。(三)直升机设计直升机不是亿万富豪的专属,更事关国防和经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是我国唯一开设直升机设计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的高校,该专业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无人直升机。该专业成立时,从西工大的飞机设计专业选拔出20人,连老师上课前都要先自学知识。60年以来,不足3000名毕业生让我国直升机从零开始,形成了12个平台、60多个型号的直升机谱系,撑起了一个产业。物以稀为贵,该专业的选拔要求也非常严格,能考进去的学生不仅是妥妥的学霸,对家庭背景和思想政治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绝大部分毕业后会留在研究所深造,成为我国研发直升机的中坚力量。要求如此高的专业,没有真本事可读不了,真的很厉害!不愧为“极难”专业!虽说有些专业看起来比较冷门,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一些“冷门专业”现在正式逆袭了!快来了解一下这些冷门但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一)哲学专业曾经,哲学专业一直是文科状元的理想。如今,这曾经的“思想殿堂”却成为调剂专业的“收容所”。从招生人数来看,哲学专业不及1万的招生人数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大多还是被“调剂”的。当今的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都带着“功利”的眼光排斥哲学专业,同时又有很多工作不对哲学专业开放,导致了该专业遇冷。但是哲学专业也在“冷”中求变! 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实行资金分类管理,建立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下放预算编制和调剂权限等方式,力求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不少高校的哲学院系开始了自己的交叉学科实验项目。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多院系联合培养的PPE专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武汉大学建立了打通文史哲界限的“人文科学试验班”等。北京市教委年初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北京地区在本科及以上就业中,哲学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竟达到99.02%。开设哲学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浙江大学等。(二)博物馆学专业“你是学什么的?”“博物馆学。”“这个专业之后能干嘛?修文物?给人看风水?“……”对博物馆学专业认知度高是这个专业爆冷的重要原因,同时很多热人为该专业就业比较窄,主要是博物馆部门和考古部门,而且本科毕业很不占优势,所以很多同学很多都考研了。但是!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同时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明确,“十三五”时期,培养各类文博人才达到1.8万人次以上;在文物重点领域培养领军人才20名以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10个以上;新增文物保护修复人才700名以上;举办贫困地区文物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班30个以上。到2020年,全国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2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有这么多机会,还发愁就业吗?开设博物馆学专业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三)殡葬专业在了解到学生学习内容是“星期一殡葬概论、收尸、整容、插画,星期二烧骨、挽联、风水、传染病”,更是拒绝孩子填报该类专业。因此殡葬管理专业便成了专业中的绝对冷门。由于传统观念的讳莫如深,有的家长、考生对殡葬打心底里排斥。事实上,这个冷门专业是就业市场上不折不扣的“香饽饽”——殡仪馆属于事业单位,进入殡仪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业编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福利。然而,即使如此,愿意从事该行业的毕业生也是寥寥无几。经社会市场调查发现,从殡葬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达到18万元。就业率更不成问题,2016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专业平均每个毕业生都能拿到3到4个对口职业。开设殡葬专业的高校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原民政部重庆民政学校),武汉民族职业学院,福建民政学校,辽宁民政学校,河南民政学校等。(四)航空航天类专业近十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遥感科学与技术、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航天运输与控制等相关专业曾出现无人报考的情况。专业无人报考的因素有很多,这与名校的此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少不无关系:考生与家长“拿不准”不敢报考。航空航天相关的部分专业就业率高达97~98%,毕业生五年后平均月薪达到10635元,在所有专业中排名前三。然而这些无人报考的专业依然面临着“学生全靠调剂而来”的尴尬局面。如今,世界航空航天市场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一系列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伴随着“登月”的日益临近,我国对于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此前频频遇冷的航空航天专业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五)茶学专业“还有这种专业?”看到专业名称,也许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听都没听说过!泡茶还要去大学学?茶学还能学些什么呀?以后工作肯定不好找,还是不要选好了……但事实上,茶学专业不只是在“学泡茶”,还包括茶审评、茶营销、茶企经营管理等等茶文化。它是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茶学专业始于1952年,60年代起开始培养茶叶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从80年代中期起开始培养茶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近几年来,茶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广阔的东、西欧市场,茶叶贸易的前景逐年看好。特别是伴随着我国贸易的转型,行业内对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茶专业并非培养“茶农”的行业。因此,茶学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茶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有:安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武夷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其实专业的冷门与热门是相对而言的,同时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大学生追求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反而成了竞争压力最大的专业;而一些大学生避而远之的冷门专业,最后却有可能变为成就未来的“金饭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并不断努力学习,争取以后能够读到自己所追求的专业,才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情啊~互动:你学习的专业冷门吗?你喜欢自己的专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编辑:阿丁来源:人民网、青春全烩、微信

诗以道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读金融硕士,过来答一下~说说我们系的学长学姐就业情况。社科大具体的就业情况统计目前没有公开的资料,就业率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目前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解答,只能说说个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学术型研究生。A学长,学术型金融硕士,18年毕业去了中石油,北京总部,解决北京户口,可以说非常优秀了。工作也和本专业相关,看他发的朋友圈状态,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B学长,学术型金融硕士,18年毕业,是跟我同一位导师。经常听到导师夸赞他,当年考研数学满分学霸。毕业以后考进了国家发改委,工作地点在北京,羡慕啊!!!导师经常说他考试很拿手。以上是我知道的18年毕业的两位学长的情况。19年毕业的有4位学术型研究生。A学姐,学术型金融硕士,19年毕业,回了老家工作,虽然没有大城市的好工作那么令人羡慕,但她在家里获得很快乐,至少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B学长,考博复旦大学,目前还没有出结果,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毕业答辩时,B学长写的论文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另外两位学姐,还没有定去哪里工作,毕竟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2020年毕业的两位学长选择继续读博深造。专硕型研究生。专硕型研究生找工作甚至比学术型研究生还要好,我导师手下的几名专硕研究生最终都签了还不错的工作。A考去了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字头的公务员考上也得有两把刷子。B和C 选择去大型银行工作。总之,至于金融的硕士,基本上都选择从事金融行业,主要去了大型银行、券商、公务员,还有一些人选择读博深造。

三乘

我的硕士博士白读了吗?

“第一学历”歧视是对人性美好的巨大冲击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露天体育场举行今秋最大规模研究生双选会,3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冯勤(化名)的简历被退回。哈尔滨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端木说,他的第一学历为专科,不符该校招聘条件;他说,上午不少应聘博士因本科、硕士阶段出身一般院校,都不够应聘条件,他们有的发牢骚,有的意见很大,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宽条件。而无独有偶,郑州大学的招聘公告上也打出:“招聘条件:国内优秀博士毕业生,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就读于985高校或中科院、社科院……”恰巧,笔者的几位心理学的同学前几天到杭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应聘考试,第一轮第二轮都过了,到了都三轮就进不去了,进入第三轮的都是第一学历985高校的,虽然我的这些同学也是研究生学历,但没有985的学历出身,一个个铩羽而归。一个第一学历就这样要命?不知这些招聘学校的招人依据到底是什么?莫非第一学历不如人家,就永远不如人家?至少,目前本人还没有看到任何这样的权威研究结论。照此理,如果大家都是985出身的,那你怎么筛选呢?是不是只有再追查几代,看他中学是不是上的重点,小学是不是上的名校,还有幼儿园在哪里上的?一考定终身,本来就因为不公平而广受非议,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高考制度的弊端。改变一考定终身,是目前和今后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诉求。然而这些高校的招聘不仅没有为之补过,反而固执的维护其弊端,扩大其缺陷,无耻地维护其不公正性,甚至把当年的“不幸者”的后续努力也判了个“死刑”。就是刑事诉讼都有二审胜诉的,作为以人才培养为本位的高校,这“一棍子”实在打得不可理喻!那个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生,当年也许是失手考了个专科,好在人家不灰心,坚持不懈,勤奋不辍,终于博得了个名牌大学的出身,到头来还是因为当年的“出身”被无情的刷掉了,当他得知自己被刷的那个“说法”时,会是什么感想?心凉、心寒、甚至愤而骂娘、郁而跳楼?想当初的科举尚可以给人多次的机会,范进50多岁中了举,照样荣华富贵加身,撇开考试制度本身的科学性不谈,至少科举用人很尊重学子持续不断的努力,做到了在最终结果上的一视同仁,与当今某些高校的非985或211不取相比,实在要公正要人文得多。凭什么一次把人看死呢?人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30年河东,40年河西,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晚成,有些人一心扑在学习应试上,有些人发展很全面,有些人应试能力很强,有些人实践能力很强,有些人当初可能因为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干扰,有些人可能一次发挥失常……仅就多年以前的一次考试来看取一个人,实在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就算当年的考试真的测试出了一个学子的真才实学,那也只是当时的水平。就算是第一学历高的人,智力就更高,那么经过多年之后,他又和那些当初不如他的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人家比他更有后劲,还是人家比他更勤奋呢?我想无论是那种情况,后者都不足以因此被PK掉吧!因为一个更有后劲的人才自不待言,而一个更勤奋的人才也同样有理由获得更大的成就,至少这种进步趋势可以给人这个信心。当然,在当前金融危机,求职者如麻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似乎有理由提出更多苛刻的条件,以获得更为优秀的人才,但终归是人才市场,总得唯才是举,以才能做定夺,而不是弄出一些不成理由的条框把一些人才拒之门外吧。倒不是说那些被如此PK掉的人才就一定更优秀,但至少这不该成为刷选人才的依据。把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条框作为招人的门槛,其所带来的不仅是当事人的不满,甚至是向整个社会传达了一条不良的信息,一条足以引发不良社会信念的信息,“第一学历”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对一劳永逸的消极信念的宣扬。如果整个社会充斥着这样一种病态的信念,那本来就十分残酷的中国高考不知又要怎样变形了?是你死我活的战场?还是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权力和金钱的激烈厮杀,由此衍生的种种丑恶弊端实不堪设想。再推演下去,由于非名牌不取,难免断送了诸多失利学子继续奋斗的梦想,阴影笼罩之下,那些原本志存高远的有抱负的青年人,更可能自暴自弃,因为社会给了他们一条消极的信念,因为一次没考好,后面再努力也不可能追上人家了;即便你再接再厉,修炼得学问再好,本事再大,也不如人家那个第一学历,没有比这更打击一个奋斗者的心了。想及目前国际上日盛的终身教育理念,这取向的背道而驰无异于一种反动。在当今网络社会,人才市场的任何举措都可能被公众所关注,一条招聘信息可能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在难以决断的情况下,你即便不给任何说法,也比给一个草率的说法,一个不“善”的说法要好,因为人们需要“善”的社会信念引导。也许这只代表少数用人单位的招人取向,但影响的确够坏!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公民,作为一个奋斗中的公民,我仍然坚信社会需要人们坚持一些信念,坚持一个坚实而美好的社会所需要的信念,不管是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人们相信奋斗不息,相信是金子都会发光的,因为这实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信念。“名校比普通大学毕业生起薪高28%”清华大学1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名牌大学毕业生起薪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高28%。研究者认为,在中国读名牌大学仍然是回报率很高的教育投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07年启动“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至今已扩展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与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组织进行。全国已有近百所院校、超过10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这一调查项目。据调查者介绍,他们调查中的“名牌大学”是指“211工程、985工程”大学。调查显示,名校与普通大学毕业生起薪差异明显,就业市场上的名校效应非常突出。“211工程、985工程”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是2427元,比普通大学毕业生高出28%。研究者称,这只是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差异,这种差异很可能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进一步拉大。由此可见,就读名牌大学并不只是一种“名校情结”,其带来的经济回报也非常可观。同时,在本月25日受邀参加新浪访谈的北京知名教育机构精华学校的校长宋晓垒先生也在访谈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并且表示,根据他多年的教学经验,“211、985工程院校”的毕业生明显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好就业。“第一学历是名牌,更易找工作”据调查发现,不但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比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高,而且用人单位更愿意招那些第一学历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所谓“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要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班、电大、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的在职教育。时下,招聘用人时,都强调“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即只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学历,排除自考、成人高考、电大、夜大等“五大生”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学历。在一些单位,“第一学历”成为了提拔干部的依据之一。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普通大学与名牌大学毕业生相比,毕业于211、985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更加有优势。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对第一学历要求非常严格,否则即使将来考上研究生,第一学历不够也会碰壁。可以说,每年的毕业大军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用人单位更加重视第一学历,也就是说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工作,这是一个社会现实,当前无数的例子在说明这一点。“我要是名牌大学的就好了”2011年毕业的小郑最近一直忙于找工作,在此期间,因为“第一学历”的关系,他已经碰了好几回壁,“很多招聘企业都要求第一学历是211、985工程中的院校”。小郑本科就读于福建省的一所独立学院,专业、学术各方面都还算不错,在学校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在找工作时,他还是因为第一学历不是全国重点院校而失去了不少机会。“有的招聘单位直接在招聘启事里写明只招211工程、985工程的高校毕业生,有的单位虽然不会在招聘启事上注明第一学历的要求,但会优先考虑或者在简历筛选上有所侧重,第一学历不是来自重点院校根本没有什么机会。现在,不求工作条件好,只能先找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再说。”小郑无奈地表示。“你签哪儿了”、“工作定了吗”。每次被问及这样的话题,2012届机械工程制造的小罗都是一笑了之。她从四月份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刚刚参加了一个私营企业的面试,她说:“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定了,难免有点着急,哎,我要是名牌大学的就好了,我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破大学没人待见”。小罗是华北科技学院的一名理工科毕业生。其实,像小郑,小罗这样的求职经历在毕业生中并不在少数,很多非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都遭遇了求职尴尬。一个事实是,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不少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也越来越高,他们更青睐名校毕业生,不但本科生如此,研究生也面临同样的境遇。“我读研究生不是白读了吗”李丽拿着自己的研究生学历证书也正在不停的投简历找工作,当初她是通过自考本科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原本想着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后找工作比较容易,所以就克服了重重了困难,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考取了研究生。经过几个月的找工作经历,她已经有些失望,因为在好多招聘会上,招聘单位看了看他的简历,没有问太多的问题,就跟她说不要第一学历是全日制非正规本科毕业的学生,他们只招名牌大学毕业的优秀生。看着他们不信任的眼神,李丽非常的困惑:“我也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上了大学的,我在大学好好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又考了研究生,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也证明了我并不比别人差,可为什么找工作就这么难呢,那我读研究生不是白读了吗?既然对我有歧视,早知道我不读了,本科毕业就找工作了。”和李丽类似,王鹏今年研究生毕业,联系到了北京的一家三甲医院,很有希望签约,可用人单位却以第一学历不是重点大学将他拒签了,而一个本科就读于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班同学则幸运地获得了这个机会。自己的努力和辛苦都付诸东流,王鹏非常郁闷。不光是研究生,博士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北京大学一位博士在6月1日完成论文答辩后就开始找工作了,因为他想去当一名大学老师,所以就到家乡吉林省一所高校求职,刚和学校接触时,学校领导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但一查原始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而是省内的一所普通的三本,于是将其拒之门外。据了解,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要“追查”本科学历,在很多用人单位已是普遍现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门”,那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连人带文凭一起都会打折扣“努力打破不公,才是最好出路”在用人单位看来,对应聘者第一学历提出要求,主要是想招到更高层次的人才。站在企业的角度,毕业生的增多让他们的选择面扩大了,招聘的时候收到成千上万份的简历,只能“优中选优”。而企业一般都认为,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能力会“优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成材率更高。面对如此现象,我们是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还是努力完善自己,让自己更优秀呢?其实,我们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怎么样提升自己,让自己足够的强大。学历只不过是历史,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才代表未来。虽然有些不公平,但已经是事实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同学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去适应这种环境,同时通过后天努力逐步打破这种不公平,才是最好的出路。"第一学历"挡研究生求职路 知名企业条件挺"苛刻"昨天上午,烟台市人力资源市场举行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1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吸引了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场求职。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不同,这次招聘会上,大学生更趋理性,不再海投简历,并对新兴产业更加青睐。但是,一些招聘单位对“第一学历”的“苛刻”要求还是难住不少人。大学生不再“海投”简历与以往招聘会不同,此次现场求职的大学生投递简历更趋理性,大多数学生在进入招聘会之前就已选择好意向单位,在进场应聘时定位往往清晰准确,较往年“海投”现象明显减少。鲁东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陈惠丽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找工作往往没有什么目标,每次去参加招聘会就会“海投”简历,根本不管这个工作是不是跟自己专业对口,适不适合自己,就觉得多投一份简历就多一点希望,以前这样找工作特别痛苦。陈惠丽坦言,从今年9月开始找工作,她已向本地的一些知名外企和大型国企投出了将近100份简历,可至今仍在求职路上徘徊。所以她决定从头开始分析,到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对此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位。“我今天是慎重考虑后才来的,投出的两份简历,都是比较适合我的单位。”陈惠丽如是说。.像陈惠丽一样,心态发生变化的毕业生还有好多,现场好多毕业生都是在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招聘摊位前咨询。既节省了投简历的时间,又为自己提供了多的机会来了解中意的企业。烟台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刘菲菲表示,薪酬福利不再成为择业就业的首要因素,他们更看重个人在企业的长远职业规划和事业发展空间。对于求职地域的选择,很多同学表示,愿意关注和了解中西部重点单位的用人需求,期待获得登上大舞台,寻求新挑战的机会。新兴产业赢得一席之地当日的招聘会上,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以及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用人单位成了主力军,更是毕业生关注的焦点。芝罘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招聘工作人员肖鹏飞表示,他们企业由于扩大规模,今年一次性需要招聘30人,给出的福利待遇也很优厚,应届毕业生实习期间月薪2000元,转正之后2500元,缴纳五险一金,有工作经验者月薪更高。山东师范大学今年刚刚毕业的研究生王朝辉告诉记者,眼下,班里的很多同学手上都有好几个就业意向,但都未与用人单位签约,大家似乎还在观望挑选。这次他打算遇到合适的单位就签约,在年底前敲定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多点时间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又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王朝辉看来,现在企业招聘的需求增加就正好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更广泛的工作目标。但新兴特色产业除了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术,更看重的还有求职者本身的综合素质。不少企业方都表示,他们招聘人才更看重踏实肯干。最想招到的人才,是能真正沉到基层的人,这比学历更重要,要能耐得住寂寞。莱山区一家能源企业的招聘人员李学锋表示,即便是在当下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难”的背景下,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还是不多,这其间存在“空隙”。与大学生普遍浮躁的心态有关。不少学生一开头就问工资多少,并不首先考虑自己能创造出多少价值。“其实,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无论是在哪个产业,新兴特色产业更加看重人才潜力。”李学锋如是说。据了解。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今年的招聘需求都有较大幅度提高。芝罘区一家商贸公司的招聘人员孙涛告诉记者,公司的招聘人数由去年的50人变为今年的近150人,试用期待遇提高了近20%。今年的招聘需求同样较去年翻了一番,岗位需求大幅度增加,给应聘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第一学历”挡住不少研究生在招聘会上,不少知名企业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而且要求苛刻,对研究生的“第一学历”有很大要求。我们当初选择考研就是为了逃避专科生的就业难,但是现在研究生毕业,却发现找工作更难了。”鲁东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宋晓琳表示,企业招聘时常常会问研究生的第一学历是什么,是不是“985”,是不是“211”,不是的话就不录用。这是很多研究生都很恼火的问题。从外地赶来招聘会的刘良平表示,自己一连投了三份简历给当地的几家知名企业,但这几家企业都对第一学历有要求。“我第一学历只是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估计今天又白跑一趟了。”小刘失望地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在招聘研究生时都有“第一学历是全日制本科”的要求。对此,芝罘区一家知名企业的招聘人员林先生表示,他们设定这些条件并不是故意刁难应聘者,他们更希望能够招进更有能力的人才,这样给他们以后也省掉了不必要的麻烦。“优秀的人才哪个企业不想要呢,哪个企业不想聘到更有能力的人呢?”北大博士求职学历被查“三代” 因本科非名校被拒北京大学一位博士毕业生日前到吉林省一高校求职,刚接触时这所高校很有兴趣,但一查原始学历,发现这位博士毕业生在大学本科时读的不是名校,于是将其拒之门外。学历还要查“三代”,气得这位博士毕业生连称“荒唐”。据记者了解,博士和硕士毕业生就业时要追查本科学历,在全国很多用人单位已是普遍现象。如果本科不是出自“名门”,即所读大学没进入“211”工程,那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连人带文凭一起都会打折扣。吉林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付诚认为,这一现象一方面折射出高校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用人单位有条件优中选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防范“注水”文凭的风险意识增强。但付诚也认为,仅以本科是否出自“名门”决定取舍未必科学,还应辅之其他考查手段,看人要看潜质,不应只看历史过程。

其巧一也

社科院、人大、南大、…山大考古“学霸班”全考上研究生

山大2014级文博班在南京市博物馆参观实习时留影 受访者供图“毕业后,我还在学校等你。”这是山东大学2014级文物与博物馆学(简称“文博”)专业全班同学的约定。前不久考研结果出炉,该班全员都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或许与专业特性有关,他们实习时一起下“工地”考古,平时还常一同外出参观学习,4年间培养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彼此间时常激励鼓劲。“他们带动我学习,我能考上研有一半是他们的功劳。”一名学生如是说。互为动力 谁背书走神,会被同班同学“喊醒”山大2014级文博专业隶属于在业内颇具名气的山大考古系,共有11名学生。在今年考研过程中,他们9人统考、2人保研,全部被国内名牌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其中4人将留在本校读研。除1人转专业外,其他人都将在考古和文博这条路上继续深造。“我们班人比较少,只有2名男生,考研复习期间大家一般会分成两三拨结伴去学习。”班级成员张玥说,自己一个人学习容易偷懒,几个人一起会互相提醒,起到督促的作用,到复习进入“死胡同”时,跟同学交流一下经验,就会豁然开朗。从结伴学习中受益较大的是考取了南京大学研究生的吴文玉,她是中途转专业到文博班的,宿舍舍友跟自己不同班。“舍友有的保研、有的出国,生活节奏不一样,我就在同班同学的‘拉动’下学习,现在考研成功,‘军功章’有他们的一半。”她说。复习期间生活枯燥,他们也有苦中作乐的时候。考上郑州大学研究生的朱佳佳说,背书时他们一般会在教学楼“霸占”楼梯拐角,几名同学在不同楼层,要是一段时间听不见其他同学的声音了,判断对方可能走神了,就会冲走廊喊一声,提醒他们继续背。“有时学习太投入,时间到很晚,还会被楼管大爷‘赶走’。”辅导员张丽昙老师介绍,往年全学院应届生考研录取率为一半多,有的专业能到60%,2014级文博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跟班级氛围关系很大。特别情谊 还想再回考古“工地”拍张毕业照很多专业在实习时可能是学生“各自为战”,但考古系的实习是集中前往一个考古“工地”,实际参与考古过程。2014级文博班的实习就是一同到济宁邹城的邾国故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前期的下‘工地’发掘,到后期整理资料,全部流程都要经历一遍,有时要干到凌晨一两点。”班级成员袁润宁说。3个月的考古实习,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每天走在田间地头,甚至看到农民劳作,这种经历让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磨炼。“实习又脏又累,还都被晒黑了,但那种纯粹的生活让大家很享受,经历过那样的辛苦,回校复习考研感觉不算什么了,就是坐在屋子里看书而已。”袁润宁说,实习期间与同学、老师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彼此间的感情更深厚了,这可能是他们专业独有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张玥是同学中的“写手”,实习期间她还以舍友为主人公,写过四五篇小说。“我准备毕业前把作品印出来,送给同学当作礼物。”考研“战役”结束,大部分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也有人又联系了不同的考古“工地”继续实习。“考古吸引我的是它能让我自己动手去发掘,有时可能挖掘一天也发现不了什么,但下一秒又可能给你惊喜,这种神秘感让我们向往。”吴文玉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想再回‘工地’拍一次毕业照。”袁润宁说,虽然她是班里唯一一名转去法律专业读硕士的,但将来要是有机会,她也可能从事与法律和考古都相关的工作。

师物

如何看待陈平,金灿荣,张维为?各有绝招,都是领域翘楚

陈平,金灿荣,张维为,这三位都是当红爱国学者,深得广大网友喜爱。在他们的视频评论区,经常看到有网友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讨论,有人说金灿荣水平最高,也有人认为陈平,张维为才是顶级。他们三人,你更喜欢哪位呢?我们不妨从他们各自的人生履迹、学术背景、演讲风格、研究领域及方向等方面进行比较,或可了然于心。陈平——眉山剑客陈平教授的演讲风格大抵如下:说话铿锵有力,观点独到,见解深远,一针见血。他对所论问题常常会给出相应的应对之策。他的策略犹如一名剑客亮剑,干脆利落,既狠又准,招招直指对方命门,大有一剑封喉的气势,让听者不禁为之拍手叫好。陈平教授的演讲之所以能够如此打动人心,跟他的求学经历和治学态度有莫大关系。陈平教授曾就读于中科大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铁路部门当了五年的工人。期间,因对经济政策有独到的见解,被借调到中科院等单位搞政策研究。经过一番辗转后又回到中科大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去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此后在他手下学习、工作了20多年。陈平和老师、朋友1996年开始回北大任教,退休后又加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继续搞科研。陈教授在美国旅居的时间,据他本人讲,前后加起来有将近40年,因此,他对美国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了解,是非常深刻而全面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每每论及反击美国时建议显得如此“精准毒辣”的原因之一。再者,陈教授的治学态度,也是促成他演讲能如此打动人心的另一重要因素。陈教授治学如何,我们可以从他给自己起的号——“眉山剑客”的来由探知。这个号是怎么来的呢?据他本人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昆铁路眉山电务段当技术工人,后来他正是在眉山这里,从铁路上观察到与书本上描述完全不一样的经济学,所以“眉山”对他后来从事经济学研究有着特别的意义。取“剑客”是因为在他看来科学和经济学一样都是百家争鸣,要想检验自己的经济学水平如何必须放在国际舞台上,通过与各派的高手交锋,从中找出问题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才得真知,这个过程就像剑客比武,所以就给自己起“眉山剑客”此号。他的学问是经过诘难攻讦的洗礼才提炼出来的,所以他所讲所论,言之有物,容易令人信服。普里戈金也有译成普利高津陈教授的绝招或者说看家本领是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建树。如果以诸子百家打比喻,他在经济学领域的建树虽谈不上称“子”,但是当“百家”之中的“家”是毋庸置疑的。陈教授是经济学家,也是理论物理学家,他本人喜欢自称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因为他的经济学理论跨经济学和物理学,自成一家。陈教授发现的“经济混沌”现象,他的老师普里戈金私底下曾跟其他弟子说,这个成果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也曾在1995年称赞他的经济混沌理论,将为未来带来数个范式的转变,评价之高可见一斑。这在20多年后的今天也得到了证实,可是经济混沌的存在,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现在主流经济学界拒绝承认。这一成果最终结果如何,也许还要过几十年才能盖棺定论。金灿荣——战略忽悠局政委金灿荣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因经常跟局座张召忠一起搭档做节目,被网友戏称为战略忽悠局政委。金教授主要研究国际关系和战略问题,尤其以研究美国著称。他自1984年进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至今研究美国已有36年。他和陈平,张维为相比,海外求学和工作时间相对来说较短。他曾于1993~1994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当访问学者,另外一段海外经历是2003年被学校选派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给研究生授课。每次授课为期一个学期,一共去了2次。他的授课风格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在一次学生对该校4000多名老师的评价中,他的授课受欢迎度名列第二,自我戏称为“教学标兵”。金教授至今已经走访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作有:《中国智慧: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中国来了》、《中国的未来》、《和平发展大国的责任》等。金教授演讲,风趣幽默,直白犀利,金句频出,看问题入木三分,善于把复杂的国际关系、局势用诙谐的类比方式举重若轻地展示在大家面前,使听者不禁莞尔一笑或心中豁然开朗,生出:“哦,原来如此!”的感慨。金教授曾坦言,他们这些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其实最不擅长的就是预测,倒是善于做事后诸葛亮。这话一半是自谦,也有一半是事实。比如金教授曾在2008年10月24日,有过一场堪称封神的演讲预测,那场演讲题目是《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他在那次演讲中对未来局势的发展预测,今天看来全部命中,简直不可思议,下面列举他12年前的预测要点给大家品味。1.新兴经济体如果坚持市场经济不变,经济增长总比西方经济体快。2.西方阵营内部凝聚力出现问题,欧美之间矛盾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同调。3.美国与俄国及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将长期化。4.否定了福山所说的“历史终结论”。5.民主浪潮将会低落。在那次演讲中他还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十年后成就惊人。另外,他说中国社会平均年龄36岁(2008年),趁着现在年轻赶紧生孩子,否则十年后很多女孩不愿意生小孩。现在回头看他当年给驻港部队在科大学习时所做的那场报告,预测真是准得令人乍舌。不过金教授也有不少预测是错的,譬如他自己坦承,曾经预测英国不会退出欧盟,结果打脸了。金教授的绝招就是,对国际问题和国际局势的解读,犹如庖丁解牛,善于把其中的利害关系以通俗易懂话语讲给普通大众听。比如,他说美国打压华为,实际上是为了打断我国的产业升级,把我们压在只能生产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的那些产品上,例如只是生产诸如袜子、服装、玩具的日常用品,不让我们进军高科技领域和他们展开竞争。这让普通观众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美国打压华为背后的图谋。张维为教授——谦谦君子有些网友认为张维为教授说话棱角不分明,不讨喜,其实我最是欣赏他那种演讲的风度。在众多网红学者当中,张维为教授那种温文尔雅是独树一帆的。听他的演讲,恰似一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用非常儒雅又平和的语调向你娓娓道来,这种风格在《这就是中国》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张教授的人生履迹,我在另一篇专门介绍他的文章里已有详细介绍,在这里就简单总结一下吧。张教授年轻时在上海雕刻二厂当了三年工人,后来考进复旦大学外语系,大学毕业又进入北外读研,他所在班级专门为联合国培养译员。北外毕业后他进入我国外交部工作,后来在80年代中期,当过邓公等领导的高级英语翻译。1988年被选派到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工作,随后又考进日内瓦大学攻读硕士、博士。毕业后他留在日内瓦大学教学、做研究,旅居瑞士和法国长达20余年。2012年回国定居,2015年出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同时也是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他的学术代表作有《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被称为“思考中国三部曲”。张教授至今已走访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坦言自己的学问是用脚底板走出来的。这话不假,这些年以来张教授正是经过大量的走访,实地考察,对比总结后,才向世界讲述中国崛起的精彩故事。他因此经常跟国外学者在国际舞台上辩论,其中为网友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弗朗西斯.福山(曾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的辩论,现在看来他一一言中。另外,他在nexus上跟一群外国学者的辩论,场面也十分精彩。张教授的绝招就是研究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早在2015年张教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就明言:“中国必须建构全面,透彻,有力和国际的话语。”有网友认为,张教授老是鼓吹我们国家有多么好,就是一个典型的官家宣传员,所以不喜欢。在我看来,持这种观点的目光未免太短浅,须知张教授的研究,对于我们国家从长远来看,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也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迫切需要办好的事情。研究中国道路和总结中国模式就相当于树立旗帜和制定标准,若不建立自己的标准,与人打交道势必处处受制于人。就拿这次疫情的事来说,美国一开始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标准生产口罩(即N95)才承认合格,否则不用。后来我们就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KN95,你美国不要没关系,别国大把人在抢,最后老美也买了。当然,他们现在州与联邦政府共同做局,给比亚迪下套,这种恶劣行径大家有目共睹,不需赘述!所以,光有自己的标准还不行,还得有话语权,否则,他们照样明目张胆坑你,哪怕你做了好事,也可能被他们说成是坏事。譬如这次疫情考试,明明是我国做的好,但是在国际上没有掌握话语权,现在哪怕援助那么多国家,依然被外国媒体污蔑,甚至联名向我们索赔,让我们苦不堪言,所以说话语权很重要。因此,我们要构建自己的话语,通过国家的发展逐步夺取国际话语权。这就必须要有一套中国话语的原创理论,而张维为教授现在所做的,正是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意义非凡。结语总而言之,陈平,金灿荣,张维为三位学者,各有绝招,都是各自领域的翘楚。陈平就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谋士和剑客的结合体;金灿荣教授就像庖丁善于解牛;张维为教授就像一位忧国忧民的君子,为国体上下奔走。从学术贡献的角度考量,长远来看我喜欢陈平教授和张维为教授更多一些。——END——

体性抱神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当年分数超清北,很难考上的,现在怎么样了?

今天借机会来分享一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不能多讲,只说过去,现在、和未来。先说结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一所实力很不咋样的本科院校,因为背景而分数爆高,现在已经被解散。相关本科招生归为社会科学院。社科院借壳上市,获得了本科招生权,现在其实也很难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北京著名的关系深厚的,传说中的背景高校高校,以及将门虎子高校中青政的历史,实力。2000年后中青政的生源。中青政为何关门。现在社科院本科值不值?其他地方认不认。。北京有哪些高校是背景高校?中青政就是其中一个。当然这里说的背景高校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拼爹,而是这些高校的爹厉害,但是这些高校实力很挫。其实很多高校后台都厉害,但是绝大多数是高校靠技术吃饭的。爹厉害,儿子也不怂,将门虎子。著名的四大将门虎子高校:教育部的清华北大,卫生部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科院的中科大,工信部的很多。比如北京协和医院,虽然有卫生部这个大后台。但是人家技术的确国内一流,谁敢不服?清华人家都不放眼里。同样的还有教育部直属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信部的哈工大,这些都是将门虎子,绝对顶呱呱的实力。但是却有几个高校是背景厉害,但是高校本身实力很挫,俗称四大关系高校。这些高校就是:这四个高校,外交学院,上级单位是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背景是某**部,虽然挂靠在教育部。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亲爹不是教育部。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主管单位是中国中央办公厅。曾经中青政,主管单位团中央这四大拼爹高校实力都非常糟糕。没有博士点 ,甚至当年没有硕士点,师资也很挫,和其他重点大学比差距很明显。在没有公务员考试的年代靠部委背景可以定向就业部委,省委等权利部门。因为就业好,所以分数爆高。。有公务员考试后,这些高校基本跌落神坛(北京电科除外),这些高校因为不是211/985院校,就业拼不过北大清华及各类211,没有211/985的免死金牌,基本找不到好工作。唯一出路是考公务员,也很难拼得过北大,清华,人大等名校毕业生。所以生源一年不如一年。尤其不需要公务员考试就可以进部委的渠道:中央部委选调生,人家只要清华北大人大。就是各省选调生基本只要985高校。这些非211是绝对没有希望的。中青政的唯一好处就是让各省冒出来一群叫青年政治学院的高校,比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中青政的历史,实力。中青政的发源,不再多说。起源很厉害,这两届团领导人更厉害,当上省部级数不胜数。出身这个的很多。你只要听说那个省部级干部很年轻。基本百分百都是团出身。所以对团工作很重视.。当年没有公务员考试这一说,所以培养的本科生。基本直接进入各省团委,进去基本都30可以正厅副厅。比别人快了好几年。升官特别快。后来又因为干部年轻化。这个出身具备天生优势。所以1998年以前。中青政的分数一直是高于清华北大的。而且报考要求省三好学生,学生干部等苛刻条件。在2001年时候。考着分数也是前几名。后来因为毕业不包分配,并轨招生,自主择业,想当公务员,所有公务员考试都得统一考试。中青政的学生就立刻不行了。拼不过其他名牌高校,直接就业因为不是211/985,基本没人要。因为出了团这个圈子,跟本没人知道这个学校。另外中青政的专业都是大冷门,基本就是马克思,社会工作,不去考公务员那绝对百分百失业。在2000年以后的几年,靠着信息不透明,很多人以为这个学校仍然可以进神秘部门,所以当年的录取分数也是复交级别。但是每年入校生经过调查和和师兄师姐聊天后,大量退学。尤其这些学生去北大清华以及其他名校转一圈后,基本上都是马上退学。中青政那校园基本上和一个小学都没啥区别,而人家北大清华那校园。美轮美奂富丽堂皇,五六千亩地。据说高峰时期,退学率高达60%。据说每年一开学辅导员工作就是劝说别回去复读。后来实在骗不住了,到后来变成辅导员主动劝大家会去复读了。因为他们分数上人大武大等都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中国青年学院实力呢。我只告诉你。没有博士点。直到倒闭前都没有博士点。硕士点是2003才获得。在2003年,可以说在二本里面都是垫底的。四五百所二本除了那些刚专升本的。很少没有硕士点的。近些年。为啥废了他?这个啊。佛说:不可说,不可说。涉及到国家改革。马赛克一下,具体自行百度。2018年开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不再招收本科生。该校全部本科生和16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99名从事本科和部分研究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在编教职工,已经全部划转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根据约定,划转的学生继续在中央团校校园内完成培养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方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牌子和招生代码保留,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从此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代。本科值不值?虽然分也不低,不过本科师资还是中青政那群挫老师,应该不少社科院教授参与进来了,师资应该会越来越强。社科院毕业目前还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而中国科学院大学已经按照985(世界一流建设大学)标准看待。目前社科院大学不如其他老牌985大学厉害。比如北大,武大,等认可度高。主要专业都是大冷门。建议谨慎选择。有那高分。去读两财一贸学金融了,更划算。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谢谢大家。欢迎讨论。

骜然不顾

快讯|选址新都斑竹园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新区计划明年搬迁

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11月25日,四川省社科院举行建院60周年大会。穿越一个甲子,如何再续辉煌?日前,四川省社科党委书记李后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门的学术机构,经过一甲子的努力,四川省社科院成为省委省政府重要的“智囊团”和“思想库”。接下来,以“为人民做学问”的初心,按照“学风一流、学术一流、成果一流”的发展要求,将四川省社科院建成“一流社科研究机构、一流特色新型智库”。他同时透露,占地超过77亩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新区正在新都斑竹园全力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将正式搬迁。占地超77亩在新都斑竹园建设研究生院新区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之大。打造一流智库,学科建设是学术发展的基础。李后强说,2018年在重点学科建设和优长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学科建设资源,突出特色学科建设,加大学科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巴蜀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农村发展经济学、立法与行政法学、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社会治理研究等十个学科,扶持康藏研究。面临高校和企业双重“抢人”的压力,科研人才如何引进来,留下去?“坦白来说,社科院高端科研人才面临难以引进和留住双重困境,高层次人才缺乏。”李后强说,鉴于此,结合社科院的实际情况,目前,探索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实现人才强院战略。为引进、留住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激发他们的科研活力和创造力。“我们还在积极向省委推荐社科院的优秀年轻干部横向交流,到地方和省直部门挂职或交流任职,从而积累经验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李后强说。此外,他还透露,目前省社科院正在新都斑竹园建设研究生院新区。该项目2010年获批立项,占地77.15亩,建筑面积29100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及食堂等。目前正在推进内部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等工程。计划2019年正式搬迁。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发布四川省社科院位居“地方性智库”次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智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第一批25家入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的机构,极大激励和引领了智库发展。这其中包括,以四川省社科院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家高端智库的崛起。2017年,四川省社科院新时代省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研究智库,在全省156个智库申报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四川新型智库。目前,3个智库已经完成四川新型智库建设领导小组委托的一批重大研究任务。根据今年2月份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与排名》,在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排名中,四川省社科院位居第一位。相较于2016年的排名,上升了4位。今年11月份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四川省社科院位居“地方性智库”次席。“影响力是智库的生命线,构成智库的价值所在。”李后强告诉记者,四川省社科院以“天府智库”品牌为抓手,按照“放眼世界、立足全国、服务地方”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为定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为地方和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献智出力,正不断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性国家级高端智库。此外,为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李后强表示,四川省社科院精心打造了“川社科研”和《天府智库》两大平台。“川社科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从2009年1月开始已向省委、省政府报送524期。

臭恶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本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在读法律硕士,在此根据我所在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情况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法学专业目前只有硕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一句话概括是:还挺好的。法学专业的学生首选的就业去向是公务系统,即法院、检察院和司法管理部门。每年的毕业生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去了各级法院、检察院和与法律有关的其他部门工作。据我了解,每年通过京考留在北京的司法机关的学生人数不少,能有十几个人(一届毕业生百人左右),都去了北京各个区的法院,如海淀区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通州区人民法院和房山区人民法院。社科院大学的毕业文凭在法院和检察院系统中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和一些在法学专业比社科大强势的学校持平甚至更好。其次是去律师事务所,每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去了律师事务所工作,基本上以知名大型律师事务所为主,毕业薪酬也能有10k每月左右。每年能去红圈所(所谓红圈所就是律师事务所中的八家起薪最高的)的人数大概是个位数,起薪能超过20k。上述去律师事务所的就业情况和起始薪资是描述的在北京工作的同学的情况。每年也有很多同学选择回到地方工作,同样也是去大型的知名律师事务所,薪资和北京的比自然要低。然后是在国有企业从事法务工作的,也有去中央企业的。这部分大约十多人。最后是毕业读博的学生,大概有个位数。社科院的学术氛围很浓厚,是个适合学习深造的好地方,有些同学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深造读博。以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系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就业情况的大概情况,说不上是很强势的就业情况,因为毕竟目前的就业形势略显紧张,找工作的压力还是有点大。感谢提问,欢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