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HCI投稿经验系列之三」艺术设计学的好期刊来了!飞行猫

「A&HCI投稿经验系列之三」艺术设计学的好期刊来了!

“A&HCI投稿系列”第三期,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A&HCI期刊适合有艺术设计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A&H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一本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 & Design Ecation》(iJADE)《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杂志》《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志》(iJADE)是为艺术和创意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它是传播有关视觉艺术,创造力,手工艺,设计和艺术历史的各个方面,在教育环境和学习情况的各个方面,阶段和类型的独立参考文章的主要来源。该期刊欢迎来自广泛的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方法的文章,并鼓励来自与艺术和创造性教育有关的广泛教育和艺术领域的论文投稿。......《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志》(iJADE)期刊涉及的检索包括Academic Search (EBSCO Publishing)Academic Search Alumni Edition (EBSCO Publishing)Academic Search Premier (EBSCO Publishing)Art, Design & Architecture Collection (ProQuest)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Clarivate Analytics)Arts Premium Collection (ProQuest)British Ecation Index (EBSCO Publishing)Current Contents: Arts & Humanities (Clarivate Analytics)Current Contents: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Clarivate Analytics)Ecation Collection (ProQuest)Ecation Database (ProQuest)ERA: Ecational Research Abstracts Online (T&F)ERIC: E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CSC)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ocial Science Edition (Clarivate Analytics)ProQuest Central (ProQuest)ProQuest Central K-245Research Library (ProQuest)Research Library Prep (ProQuest)SCOPUS (Elsevier)Social Science Premium Collection (ProQuest)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larivate Analytics)Studies on Women & Gender Abstracts (T&F)期刊官网: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4768070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志》(iJADE)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梅小森发现这两篇论文的选题都很接地气哦!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根据以上期刊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期刊关注艺术,教育,设计,国际,社会,国家,文化,工艺,课程,评论,研究,理论等方面的论文。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A&H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背诵者

科研小白怎么发艺术类核心期刊?经验帖来了!(附核心期刊目录)

不论是在哪个求学阶段,「论文」可以说是对自己科研成功做一个展示。尤其是在读研期间,毕竟“研究生”与“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研究生是以研究实验、得出成果为主。除此之外,高质量的「论文」也可以作为以后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一个敲门砖,身边有不少同学因为这个原因没有申请到自己中意的院校。这...听起来就很心疼~一篇论文从选题,定框架,写作,不断修改,再到发表,不仅考验一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样也在不断对其叙述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要求。无论现代社会的发展怎么影响研究生的定位,但这些基础的能力一定不会被忽视。我是一名艺术生,走美术艺考上的大学,本科是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以应届的身份考研到一所理工科211院校。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艺术设计专业,在此之前没有在任何级别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有的只是多份实习经历。研一到研二期间,一共在3家公司实习过,有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所以,我算是一名特别合格的科研小白了~研二上半学期,为了能抽出大把时间打磨毕业论文,我辞掉了在广告公司的实习工作,每天泡在图书馆完善论文框架,深入研究总结。我不喜欢待在宿舍,这地方特别容易让人产生惰性。导师的工作室我也仅仅是每周去1-2次,有针对性的和导师沟通上周进度及本周计划。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选择在图书馆,挑一张靠窗大桌子,看着窗外热情活力、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我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感觉。毕业论文是自己定的选题,导师也表示赞同,毕竟是结合了在校、实习期间的个人工作内容,积累了大量的创作案例。当论文大框架基本确认后,为了能尽快将论文核心点提炼出,导师建议可以针对性地写一篇6000-8000字的小论文,尝试在核心期刊发表。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很受鼓舞的,这一方面说明个人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作为科研小白的我,特别希望自己的产出有个更好的展示平台。综合对比后,我选择了T5级别(学校内部的期刊分级)的一家中文核心期刊,并查阅期刊官网认真了解稿件要求。接着,在导师的引导下,我调整论文结构,充实实践案例,在三星期左右的时间内赶出了初稿,期间保持和导师每周1-2次的碰面频率。反复修整提纲、改稿的过程是枯燥的,很多时候就是强迫自己能有产出。终于,4月底我完成了小论文的第一个完整版本,并尝试了第一次投稿,导师一作,我二作。需要注意的是,我没有找代发,导师也建议我自己登陆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官网注册、编辑个人信息、按要求上传稿件,接着就是耐心等待了。大概过了3周我收到了初审反馈,感觉还不错,没有拒稿的意思。我按照编辑老师的审稿意见做了针对性修改,加强了部分章节的理论深度,并于2周后再次投递修改稿。又过了3周,收到了二审通知,编辑老师建议充实案例部分,并提到“修改后可以发表”,这一刻我是特别开心的。鼓足干劲,再次上传修改稿,最终在4周左右的时间,拿到了三审通知,审稿意见一栏只有两个字:“采用”学业生涯的第一篇核心期刊终于有结果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要求进行汇款了,当时拿到编辑部稿件录用通知看到版面费的价格,坦白讲我是有点慌张,6000元。当时个人的生活费应该每月不超2000元,算上各种补助,要一次性拿这么多还是有点困难...没想到,导师主动提出承担所有费用,而我要做的就是请她吃一碗羊肉泡馍~ 当时特别意外,并十分感激。现在想起来,我都依然很感谢我的导师给我的所有教导,三年以来,像母亲一样体贴学生~至此,我从科研小白到发表第一篇中文核心的路程就告一段落了,为自己作出的努力感到开心,也为导师的辛勤辅导心怀感激。我想有了这次经历,自己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将会走的更有目标性。自己的这些经历不算出彩,但也会给大家一些启发,选对期刊、做好选题、充实内容,就一定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文章!最后,福利时间来了在校期间我通过多渠道了解整理了以下艺术类核心期刊目录按影响力进行排列仅供参考~「第一层次」文艺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第二层次」艺术百家美术研究装饰美术观察「第三层次」电影艺术民族艺术当代电影世界电影中国电视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工程设计学报包装工程戏剧戏剧艺术新美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报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当代传播#论文#

鲿鲨

一起了解美术:杂志上极其简单的线条,独特的设计总愿意多看一眼

在香港,我翻阅过一些日、美、法、意等国最近出版的艺术杂志和画册,却是标新立异的流派数也数不清,而且寿命也很短,有些是只此一家,别人在学就不能惊人了。如上面提到的高挂在展览会中的方形全黑画面,据说在美国就有那么一个真正“黑画”的画派,也许黑中还有什么变化吧。这些自生自灭的或投一时之机的自然不少,但是值得研究的是,在现代艺术号称“抽象”的各流派中,也确有认真在探索的艺术家,他们的理论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以及那些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在装饰艺术中所谓造型和形式的“现代感”有哪些共同规律和特点。譬如,大块平面,直线和弧线,大圆柱和长立方,组成现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它既不需要尖屋顶,也不再需要百叶窗纱窗、遮阳的帆布蓬,只要一大块玻璃和细钢条;而且由于预制板结构、空调和灯光设备,甚至取消了任何形式的窗子。连教堂也没有繁复的折纹,只是一个十字架或一条边缘弧线引向天空。在这样的建筑里,不可能摆上雕花龙床,而中国明式家具的流行就不是偶然的了。紧张繁忙的生活,使得人们习惯于在墙上挂一幅只有简单几块颜色的画面,在室外的庭院中,以直线高层建筑为背景的雕塑,便多数是极其简单的有重量感的流线造型。如香港大会堂大厅内和附近康乐大厦广场上便放置两件亨利·摩尔( Henry Moor)的作品,前者是白石雕的三裸妇,后者是红铜铸成的类似并列的双环而又有断有连的浑厚的造型。上面提到的太古城雕塑作者文楼的十几件作品都是用不同色彩的铜铸造的,也有用现成铜管焊接合成。多数造型爱用球形和圆柱形。有一件作品是用小铜管层层焊接成的后倾双塔形,与背景上矗立的高楼相比,它要渺小得多,但却给人以巍峨感。据作者解释他的创作思想并非形式主义,而是要表现有机的生命力,表现一些有生长过程的东西。他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由细胞、有组织、有方向、有变化的。因此,即使是几何图形,也可以表现有生命的东西”。还有布置在水池内的一组荷花,每一朵约一米多高,用铜管砸扁焊接成花瓣,再处理成带锈的古铜绿色。作者可能是吸收了中国画画荷花瓣勾筋的表现手法,而使作品具有较多的中国色彩。大会堂顶楼的香港艺术馆那除长期陈列中国历史文物外,经常举办临时性展览,每年有专门经费收购作品。承谭志成馆长从画库选取一部分藏品给我们看,都是从本港名家历次展览会中收购的作品。如已故画家日寿琨,可说是在香港最早探索中国画的创新者。他从一个渡海小轮稽查员成为一个画家是经过苦学过程的。早年画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师承黄宾虹和黄般若,后来用水墨搞抽象绘画,发展到了后期称为“禅画”,如一幅代表作品,下端用排刷蘸墨刷出很有力的一划,上端正中是一红色跳动的火焰,以此构思来表现佛教的意念,同样叫做“禅画”的,还一本意大利出版的画册,作者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华裔画家萧勤,那是有“玄”的多了一张白纸,只有一点或一撤墨迹,这就是全部。一厚本书,大概有很详细的理论论述。但是无疑这正属于近些年来在欧美日本流行的疯狂迷恋中国书法的画派之一。我也看到过一些日本书法画册,一幅只写一个字,有时连着一个字也辨认不出来。其实这也并不奇怪,中国的书法不也常说“神来之笔”,“气势磅礴”,从用笔之势能看出作者的性格和喜怒哀乐吗?只不过中国书法有文字内容的涵义,而外国的抽象绘画中的这一派则只追求形式笔力的韵律之美。此外还一些名家作品,如赵少昂的花鸟画,王无邪的山水画,梁巨庭的版画,还有其他人的中国画,其中有位女画家作品给印象很深,操纵水墨的功力相当熟练而又能跳出旧山水画的章法。可惜没有记住她的名字。

流血百里

2021 年,还有杂志可看吗?

作为一款内容产品,杂志依旧魅力无穷,不管是电子刊,还是纸刊。近两年,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创纸刊,基本都遵循了一条办刊思路,那就是追求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时尚潮流?泡汤的热力学原理是什么?一件衣服如何反映艺术经验和文化创新?至于方便快捷的电子刊,在满足高度垂直的信息分发逻辑基础上,做出了风味和特色,那就是无法被复制的存在。Atmos美国 | 半年刊 关键词:气候、自然、文化《Atmos》是一本生态系统杂志,专注于气候和文化领域的探索,每一期广邀冒险家、创意人士、新闻工作者和广大读者,一起关怀地球的可持续未来。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做出的每个选择,都会产生一系列后果,这些后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加深,继而决定子孙后代的发展轨迹。就拿过去的 2020 年来说,新冠是一整年的全球议题,那么你有想过没有,病毒传播将如何影响未来气候和种族主义运动?因此最新的第 4 期 Cascade(倾泻)主题,《Atmos》探讨“每个行动都是一种选择”的观念,并引用古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向读者抛出问题——你将如何选择?大自然是扩张与崩溃、繁荣与饥荒、增长与衰败的微妙平衡,人类是否已经永久性地破坏了这一循环?人类的种种恶习正在为下一个物种的繁荣铺平道路?人类是否还有可能回到繁荣而不是崩溃的地步?第 3 期 Flourish / Collapse(繁荣/崩溃)主题试图给出答案。第 2 期,Latitude(纬度)主题,不同的纬度,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个人自由?如何引发难民危机?气候变化引发新的人类课题研究,比如资源枯竭与再生、基因编辑、细胞农业等,因此第 1 期 Neo-Natural(新自然)主题,探讨自然在现代世界中意味着什么?新自然又将如何演变发展下去?Nuda瑞典 | 半年刊关键词:文化、艺术、美学、科学探索《Nuda》以斯德哥尔摩为基地,以制作文化艺术书籍的方式,打造每一期详实生动的主题内容,力求通过美妙的视觉风貌和缜密的科学精神,让读者在美学、思想、表达等方面得到启发。最新一期“土地”主题,探索全人类共有的空间、自然和地球,呈现土壤的物质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议题。此前的“超越”主题,内容着眼于精神、超自然、主观、阴影、光谱、空间的不同视角。更早前的“母亲”主题,开启人类生命的母亲、作为劳动者的母亲、成为一个母亲、拥有一个“母亲”……从母性、大地、祖国三个角度进行呈现。DEMO中国 | 半年刊关键词:设计、当代文化、生活方式《DEMO》创办于 2019 年春季,是一本根植于中国本土并具有国际视野的泛设计评论半年刊。刊物口号 Design For More 体现了主创们的办刊思路,具体到内容层面,《DEMO》没有追求近些年新创杂志的主题思路,而是以“杂”为特色,通过深度采访、田野调查、研究报告、趋势观察等形式,探究设计在当今社会的存在价值。1413中国 | 年刊关键词:青年文化、流行文化、生活方式2015 年,《1413》杂志创办于北京服装学院,由彼时负责北服校刊《艺苑》视觉和文字的曾丽珊,与好友武怡静在门牌号为 1413 的《艺苑》工作室里创办。创刊前 4 期内容,《1413》基本上都围绕着大学校园里的同学和老师展开。第 1 期,主题“关于工作室的一切”,围绕北服工作室,呈现校园中被忽略的人和事。第 2 期,主题“请做爱做的事”,采访搞副业的学长学姐,和年轻老师聊日常生活,试图解答《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对白“To be or not to be”。第 3 期,主题“钱钱钱”,从投资、赚钱、花钱的角度探究当代大学生的金钱观。第 4 期,主题“爱爱爱”,呈现当代大学生在心动、恋爱或分手时那份甜甜的爱。随着两位主创于 2018 年大学毕业,《1413》内容定位也随之发生改变,从最初记录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调整为记录和讨论中国文化。虽然编辑视角更大了,但是图文间透出的年轻酷劲依旧得以保留。第 5 期,主题“自拍”,从大头贴自拍到手机自拍,人们为何自拍成瘾?中国当代语境之下,自拍的形式、审美走向、风格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期内容试图还原时代变迁过程中的各种自拍场景,反思其存在的原因和意义。最新的第 6 期,主题“粉丝101”,当年轻人都在追星时,这期杂志追起了粉丝。从 2005 年超女短信投票开始,到近些年的疯狂打 call,粉丝究竟是怎样一群人?或许正如编辑团队所说,“在面对 101 种偶像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 101 种粉丝。”作为一本独立杂志,《1413》公众号介绍却调侃自己是“一本没钱独立的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多多关注和支持吧。Manju Journal加纳 | 电子刊关键词:非洲文化、艺术、时尚、音乐《Manju Journal》以 Instagram 为发声阵地,传播非洲地区的时尚、音乐、人文风情,推介当地的新兴创意人才。独一无二的异域风情内容,让《Manju Journal》快速打开了知名度,吸引了全球数以万计的粉丝,还受邀与 Gucci 等国际品牌开展合作。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们了解当代非洲风姿的重要窗口。homemade中国 | 电子刊关键词:时尚、创意、流行文化2019 年 11 月,时装评论人徐小喵与博主 Toby(微博时尚账号 @Fashion_BangZ 主理人之一)联合创立了《homemade》,一份以微博为主要发声阵地的时尚电子刊。取“手工制作”之意,《homemade》按日更内容、周更主题的节奏,全面围绕时尚及其相关话题聚拢粉丝,并与创意设计媒体《Wallpaper*卷宗》、独立出版物《VISIONAIRE》开展过合作。打开《homemade》微博界面,你能看到主理人按照每周的固定主题,日更主题相关的图文或影像,以及相关的个性化解读。每周日推送的原创视频节目系列备受欢迎,包括主讲时装设计师或经典时尚 ICON 的“黄金档案”、人物采访定位的 CoffeeTime、精选或精剪的纪录短片等。另外,两位主理人还会邀请创意人士、艺术家参与内容创作,由他们针对一些热门话题或争议性话题分享个性观点和独到见解。据徐小喵表示,“希望《homemade》可以打破人们过往对杂志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看到在结合新媒体形式的基础上,依旧可以使用扎实且专业的文字以实时、认真的态度向读者传递当下的讯息。”Altered States英国 | 半年刊关键词:时尚美容、时尚摄影《Altered States》是一本美容杂志,翻阅观感却像极了艺术杂志,每期以大篇幅的美容美发大片和人文大片,以及知名发型师、化妆师的独家采访,探讨美学价值、艺术经验、文化创新等方面的话题。Favorite英国 | 年刊关键词:时尚穿搭、时尚摄影《Favorite》创办于 2018 年,一年一期,向全球时尚界的创意人士和艺术家敞开大门,邀请他们在杂志上展示各自的个性观点和独创灵感,独具匠心的大篇幅时装大片是其最大特色。Valet英国 | 半年刊关键词:男装穿搭、时尚文化作为一本男装杂志,《Valet》与新潮背道而驰,而是主张怀旧之美,认为永恒的东西才有吸引力。这样的定位并非为了守旧,而是为了朝着幸福和量身定制的未来展望。内容方面,《Valet》以访谈、摄影、搭配指南、小说、评论等形式呈现:生活和文学中的雨伞历史、灯芯绒穿搭指南、耐寒男装推荐、雨季穿什么?运动装如何选择?潮湿季节的穿搭哲思……Version英国 | 半年刊关键词:时尚、科技、文化时尚+科技,《Version》探索着把先进技术融入时尚系统。大篇幅的时尚大片,服饰造型不一定直接采用品牌样衣,要么对其进行技术化改造,要么直接邀请设计师定制,美容大片则强调科幻感或未来主题,还会邀请艺术家为杂志特别创作作品。Konfekt瑞士 | 季刊关键词:女性、时尚、设计、生活方式《Konfekt》由英国《Monocle》杂志在 2020 年底推出,其名字 Konfekt 是德文 Konfektion 缩写,意思是“成衣”。与《Monocle》定位类似,《Konfekt》视觉风格优雅,内容涉猎广泛:在阿尔卑斯山和时装设计师一起攀冰;在巴黎与意大利山区工匠会面;在罗马和时尚先锋一起做饭;在巴塞尔和艺术家一起结交新朋友;在柏林与艺术家共进晚餐;在维也纳与时尚概念店店主一起购物……《Konfekt》一年出版 4期,以英德双语出版,总部在瑞士苏黎世。The WOW英国 | 半年刊关键词:亚洲女性、时尚、生活方式《The WOW》由知名时尚撰稿人刘蔚在英国伦敦创办,杂志以中英双语发声,专注于亚洲文化和亚洲女性群体,内容主要聚焦在各行各业所取得成就的亚洲女性代表,以及她们对于时尚和生活的追求和见解。Gaze法国 | 半年刊关键词:女性、艺术、摄影、文学跳出男性视角,以女性视角讲述女性自己的故事,《Gaze》试图做到这一点。 作为一本英法双语杂志,《Gaze》每年出版两期,着重于聚焦女性群体在社会、文化、政治、亲密关系、女性地位等方面的议题,通过摄影、采访、论文等形式呈现出来。主编 Clarence Edgard-Roda 在创刊序言中表示,“不需要性别研究的学位或证书,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就能阅读这些页面。”《Gaze》创刊第一期的内容相当丰富:透过美国当代艺术家 Carrie Mae Weems 创作于 1990 年代的自画像,反思传统女性思维背景下的亲密关系;透过自由摄影师 Cassandra Cacheiro 和 Sara Hini 创作的《女人计划》肖像集,探讨女性自爱的边界;卢旺达作家 Scholastique Mukasonga 给自己的情书;非洲女权主义诗人 Kiyémis 的短篇小说……Poster Boy英国 | 季刊关键词:男体摄影《Poster Boy》形式极其简单,每期拍摄 6 个新人男模,6 张海报大小的迷人照片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期杂志。Inque英国 | 年刊关键词:写作、摄影、艺术《Inque》是图书和文学杂志的混合体,一年一期,呈现世界一流的写作+一流的摄影。参与内容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大有来头,比如创刊首期就有美国导演 David Lynch、英国诗人 Kate Tempest、英国演员 Tilda Swindon 等人,主创团队希望“它是值得购买且独一无二的”。《Inque》的两位创始人大有来头,一位是英国时尚杂志《Port》主编兼出版人 Dan Crowe,另一位是英国知名平面设计师和艺术指导 Matt Willey。以 10 年为期,从 2021 年开始到 2030 年,《Inque》计划每年推出一期,每期只有印刷品,不刊登广告,不出电子版,两位创始人表示,“无论发行十期之后表现如何,我们都会将其关闭。”誌屋Journal中国 | 月刊关键词:当代艺术、文化、创意、时尚、生活方式《誌屋》创办于 2020 年 4 月,每月一期,随《周末画报》一起出刊。因为开本足够大,加上由现代传播老板邵忠亲力亲为,使得其翻阅起来的仪式感十足。这本刊物的内容由态度(Atittude)、信仰(Belief)、创意(Creativity)、梦想(Dream)4 个栏目构成,定位与邵先生开的上海文化地标「誌屋」一致,主要聚焦艺术、文化、时尚、创意、生活方式等领域。邵先生在发刊词中表示:“我对纸质杂志的未来从未停止过乐观,我一直相信印刷品有种迷人且亲密的魅力,让人们与自己正在看的杂志划上等号。”很显然,他想通过这本刊物,吸引人重拾纸刊阅读的兴趣。GRS德国 | 半年刊关键词:语言、旅行、文化《GRS》杂志创办人 Jon Willis,出生在美国南部小镇,后来前往德国留学,并留在了欧洲工作生活,他的跨文化、跨语言经历,在这本定位于“多语言思想”的杂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第 1 期主题“家”,对于世界旅行者而言,家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第 2 期主题“方言”,如何区分语言和方言?方言与身份、情感有何关系?方言是如何形成的?《GRS》广邀全球范围内的旅行家、艺术家、作家集体呈现内容。Rolling Stone 大水花中国关键词:音乐、流行文化创刊于 1967 年的《Rolling Stone》杂志,在 2021 年初以《Rolling Stone 大水花》之名重回中国。《Rolling Stone》曾于 2006 年初被引进中国,推出中文版《Rolling Stone 音像世界》,不过没做几期就草草收场了。全新推出的《Rolling Stone 大水花》,主张“用音乐说事”,宣誓“将重新定义中国年轻一代看待音乐、艺术、爱与生活的方式”。首期《Rolling Stone 大水花》送出了两款封面,一款封面人物是“张楚+王源”,另一款封面人物是“Paul McCartney+Taylor Swift”。除了聚焦四位封面人物,首期还呈现了《Rolling Stone》创刊 54 年档案经典,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纪实影像,Neil Young、Joni Mitchell、 Mick Jagger、魔岩三杰、黑豹乐队、唐朝乐队、后海大鲨鱼等中外摇滚巨星们在台前幕后的精彩瞬间。Fact英国 | 半年刊 关键词:音乐、艺术、时尚、文化停刊 10 年的音乐杂志《Fact》,于 2020 年末复刊,一口气送出四位音乐人 Kelsey Lu、Ryoji Ikeda、Pan Daijing 和 Kahlil Joseph 分别演绎的封面。这本杂志创办于 2003 年,内容聚焦音乐和流行文化领域,2009 年停止纸刊发行,全面转型为数字平台,吸引了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忠实粉丝。音乐之外,新版《Fact》还打包了艺术、时尚、文化等领域的议题,并力求打破它们之间的界限。当纸刊纷纷转型发力音频和视频时,《Fact》反其道而行之,用静态的纸张呈现声音和动态图像,其作风令人刮目相看。Marvin美国 | 季刊 | marvin.la关键词:音乐、时尚、流行文化秉承发烧友的精神和生产高价值内容的追求,《Marvin》聚焦世界各地的音乐、时尚和文化。其创始人和主编是《NYLON》杂志创始人 Ray Gun,他是 1990 年最有影响力的出版人之一。《Marvin》口号是“面向未来的朋克摇滚弥赛亚愿景”,翻开杂志,你能看到个性酷炫的音乐人、大型音乐表演现场、让人血脉膨胀的时装设计师、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这些内容充分展示了其不羁的态度。撰文:PiPiJuiCe(空白杂志出品人)

夜叉

艺术设计: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化战略研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一、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化战略简介与联系   民族艺术设计是以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文化底蕴为设计的基本素材,并通过这些素材充分的反映出少数民族的以及民族特色的设计。的从概念上来讲,每一个国家的艺术设计都是该国家的民族艺术设计,但是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民族艺术设计则指的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艺术设计。   随着改革的开放,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开始追求具有标志性的,品牌性的事物。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所使用的物品代表人们的身份,具有独特标识的符号特征成了现如今消费的一种趋势,在这种国际化、品牌化、多元化的消费环境的带动下,市场经济也为民族艺术设计带来一定的开拓空间。   而所谓的品牌化战略,它是一个连贯的概念,包含了一整个过程。在品牌化战略的市场中,自然也需要民族艺术设计的加入,来为产品树立一个足够吸引消费者的形象。而所谓的品牌,则是由一些符号、本文由文字以及图案组成的颜色各异、形状各异的标注,来作为一个产品的代表,一个产品的理念,以此来区别产品之间的不同性。设立品牌的目的则是为了创造市场价值,形成市场需求。   随着国际化经济的不断入侵我国,洋品牌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挤占了中国品牌的市场。面对这一市场境况,相关的民族产业的发展也就日益凸显了出来。如何利用民俗艺术设计创立独特的品牌化战略,打造民族品牌成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首要目的。而少数民族艺术囊括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吃穿用度,乃至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地域风情等诸多方面。而文化习俗等这些对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则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如何利用这些民族艺术进行商品的设计,营造具有中国艺术的消费文化,让消费者们倍感亲切,是目前市场经济的首要目标。   二、结合融合民族化设计的案例进行分析   品牌化的战略方针是为了应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衍生出来的模式,是作为一个企业想要发展的必经之路。一个好的产品的品牌的定位也就代表该品牌的成功。  (一)湖南卫视   谈到被观众们不断追剧的湖南卫视,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它具有标志性的芒果台标相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作为制作综艺节目的元老,湖南卫视已经在观众们的心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是不容其他电视台所小觑的。其推出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根式成为了电视娱乐的品牌的成功案例之一。   (二)苦荞茶   现在市面上到处都可以买到的民族特产苦荞茶,它是少数民族具有特色的食品。作为四川的产地,四川具有很大的优势。观看市场上的苦荞茶,它们的品牌不尽相同,具有一定地位的苦荞茶品牌又是屈指可数,缺少具有品牌性苦荞茶商品。苦荞茶与一般的茶叶相比,对人的身体具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益处,是一种健康的饮品,既符合大众的口味,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市场,想要创立苦荞茶的品牌效应,就需要借鉴一些成功的案例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品牌。   根据“星巴克”的品牌战略模式,深思苦荞茶品牌,在产量上,苦荞茶是能偶满足全国大范围的需求的,但是却缺少了品牌战略方针。首先,就要从苦荞茶的包装入手,比如三匠苦荞茶的黑苦全株茶系列的包装,以黄黑红三色为主要的色调,黑底配以红色的苦荞茶,并设计有彝族风格的素材样品,带有浓厚民族感,将传统的民族风与现代的设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购买。同时,包装也要采用环保绿色的材质,显示出苦荞茶的绿色原生态,形成茶的品牌文化。   (三)《民族学刊》   谈了以饮食有关的民族品牌后,我们来看一下书报类的民族文化即《民族学刊》封面的设计。这一期刊主要是彰显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展示对于民族学研究的相关成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学的学术期刊,它的封面具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作为一个具有民族学内容的期刊,其封面上融汇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具有现代设计特点的元素,寓意着吉祥,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期刊的下边是有暗红色的条纹设计而成,既能够突出期刊的刊名,又增加了期刊封面的质感,给人们视觉上的识别效果,成功的塑造了民族学刊的形象。不仅如此,在期刊的内部,无论是目录,还是其他位置都加注了民族艺术设计,彰显了与封面一致的设计效果。并在底部采用英文注释,体现了国际化的大气,为期刊的设计带来了点睛之效。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民族艺术设计的同时,不仅要创立具有民族气息的高档产品,还要设计具有民族气息亲民类型的中低档产品。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特色产品。就像四川地区,在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开发了具有汶川地震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将震后的地貌保存下来,形成汶川地震旅游区。当然,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档次还比较低,这就需要各大企业加入到其中,利用品牌化战略树立出能够走向世界的民族品牌。   三、民族艺术设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化的品牌形象被不断的引进到国内,越来越被国内人士所喜爱,而国内的民族化的市场逐渐被取代、被挤压的情势下,我们有必要设计一条适应市场需求,有满足民族化气息的品牌发展战略计划,以下便是所进行对民族化设计适应市场需求的几个发展方向。(一)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化战略相融合   从销售的,某种层面上来讲,商品所树立出的品牌形象比商品本身的功能要更加重要,更加被消费者所重视,许多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的时候,往往认为品牌产品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民族艺术设计在与品牌战略化相融合的时候,要将所要设计的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实现与原来不同的创新定位。而如今我们想要进行民族艺术设计的产业大多数在品牌的定位上都不够准确,不能寻求到适合产品的品牌化战略模式,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战略化的相互融合。比如现如今,我们国家有许多素有“石榴之乡”“南国梨之乡”的地域,当中有许多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创立的品牌效应。   (二)民族艺术设计与科技相融合   将民族艺术与科技相融合,是现代艺术民族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民族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新的技术和方式,在进行民族艺术设计的同时提高设计中所存在的科技水平,充分展现出品牌的科技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比如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原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举个例子,关于茶叶,为了彰显茶叶的品牌,可以开发出相关的茶点、零食以及健康食品等同品牌产品,开拓产品的销售市场, 创造出丰厚的利润。不仅如此,给人视觉冲击的3D效果之类的科技含量超高的技术也可以融入到民族艺术设计之中,给消费者创立品牌效应的同时,带来视觉的冲击,从而刺激人们消费。   (三)民族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新相融合   民族艺术设计较为古老,有的时候会略显呆板,如果能够配上具有流行气息的文化,二者很好的融合便可成为新颖的事物吸引人们的眼球,也正好迎合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流行、个性等新元素的追求。   现如今,各大电子品牌都在争相设立体验店,让消费者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产品的特色所在,从而吸引一些潜在的客户。客户在体验产品的同时也在体验无人打扰,甚是人性化的消费环境。但是现如今有些品牌为了制造民族气息,硬是制造出文化的氛围,却丢失了温馨的情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利用民族艺术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失了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算是成功。   (四)民族艺术设计与国际化相融合   我们产品想要依靠民族艺术设计的形式在国际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不是仅仅通过宣传就能够成功的,而是要借助当地民族的节日文化,特色区域等相应具有民族气息的方式等进行宣传,对产品进行民族的包装设计。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崇尚复古风格,许多大品牌借助中国的民族元素一举成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挖掘出流传下来的民族手艺,现世界展示我国的民族特色,让国际友人了解到我们民族的艺术魅力,真正的实现与国际接轨。   结 语   通过本文对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战略相结合的研究,对我国的民族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样对品牌化的战略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两者结合的意义所在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白了想要巩固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强化二者的结合是必经之路。不仅如此,对民族艺术设计和品牌化战略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原本狭小的观点,也对一些具有民族艺术气息的品牌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并激起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关于民族艺术设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也有了初步的界定,为以后的民族化发展,为开拓国际上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钓鱼去

高校教师论文被指抄袭豆瓣博主,通报来了

杭州师范大学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近日,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郭某某被曝其博士论文与期刊论文大段剽窃网络博客内容,引发广泛关注。01:35来源:大众网 海报视频8月19日晚,杭州师范大学发布通报称:经查,相关情况基本属实,杭州师范大学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通报原文如下:对近期关于该校教师郭彦努公开发表文章《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论文署名单位非杭师大)存在抄袭现象的反映,经杭州师范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调查,认为相关情况基本属实,其行为违反学术道德。杭州师范大学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此前有媒体报道,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郭彦努发表在《浙江建筑》杂志上的论文被指抄袭,杂志编辑部、学校介入调查。通报称,杭州师范大学根据国家及学校相关规定,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给予郭彦努记过处分,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及各类评优评先资格3年;同时提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郭彦努高层次人才资格。通报称,杭州师范大学将以此为鉴,全面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活动。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8月11日,微博用户@读读读读完柯林斯 称,入职杭州师范大学设计系的博士郭彦努发表的期刊论文《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涉嫌抄袭豆瓣博主“心匠”的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并配有两篇文章的对比截图。澎湃新闻对比前述文章和期刊论文发现,两者正文部分存在多处雷同。郭彥努所著论文《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左)和 豆瓣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右)内容存在雷同。此外,前述郭彦努论文中有5张配图与前述豆瓣文章中的配图完全相同。郭彥努所著论文《绍兴石宕园林研究———以羊山石佛寺为例》(左)和 豆瓣文章《深山藏古寺(八)--古宕石佛寺》(右)配图相同 据大众网报道,原作者“心匠”表示,自己对绍兴的古建筑与园林有浓厚的兴趣,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一篇关于绍兴本地园林的论文,其中有多处与自己文章相似的段落。8月10日,“心匠”在豆瓣发文控诉郭某某多篇论文抄袭自己的文章。第二天,郭某某一早来到“心匠”的单位,要求“心匠”签署共同创作声明以达成和解。“我一定要维权到底!”“心匠”称,“因为她的博士论文都是在南京艺术学院弄的,我是希望那边彻查她的论文,杭州师范大学的话,我是希望她能够离开教师这个岗位,因为她这样一个为人为学的方式,对学生都是一个很负面的影响。”8月14日11时37分,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回应网友微博评论“贵校美术学院教师郭彦努涉嫌论文抄袭豆瓣友邻,这事怎么说”时称,“据小编了解,学校已经注意到了,学术道德专门委员会与美术学院正在介入调查。感谢关注。”据杭师大美术学院网站介绍,郭彦努,1984年出生于山东淄博,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2012年于德国斯图加特造型艺术学院交流学习;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景观设计系,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获得设计学博士学位。现为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专业教师。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澎湃新闻、大众网、中国青年报等编辑:张爽审核:管晶晶终审:冷文生

必作

《艺术大观》期刊征稿启事

【期刊简介】《艺术大观》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艺术类、文艺人文类、艺术品类大型文化期刊。国内刊号 CN12-1462/J1 国际刊号 ISSN 2096-0905。【主要栏目】1.民族艺术研究 2.音乐艺术研究 3.舞台艺术研究 4.艺术设计研究5.艺术评论研究 6.艺术教育研究 7.文化艺术研究 8.建筑艺术研究【投稿须知】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层次清晰、未曾公开发表,请用电子邮件(WORD文档)的格式投稿,所投稿件文责自负。2.论文格式: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份及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标题以20字以内为宜,中文内容摘要(150字符-300字符为宜),关键词(3-5组为宜)。3.来稿论文如为获奖论文,基金资助项目,请提供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4.文稿篇幅一般不超过20000字符,一个版面2000字符。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5.文章中所用的计量单位,须采用国际标准。文中注释、文后参考文献编排体例等请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6.编辑部对拟采用稿件有删改权(或退请作者按专家审稿意见进行修改),不同意者须在稿件上予以说明,不作说明的则视为同意。

罗莉

观展|这些民国期刊封面简直太倾心了!看看哪个封面打动了你

故纸温暖,刊香百年前 言一刊一世界,一报一浮生。一本本期刊,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百态,也呈现出期刊装帧设计的历史演变。民国时期的期刊设计、装帧工艺,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倾向,同时又借鉴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这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这过程中,由于鲁迅、丰子恺、陈之佛、张光宇等艺术大家加入到期刊装帧设计的队伍中,使得民国的期刊设计风格又呈现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特征。“期刊强国”为了给全国期刊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推动我国当代期刊装帧设计水平提高,特举办《故纸温暖——老期刊封面展》,同时邀请了王绘、吴余青、张大鲁、吴轶博、徐媛、李宏达六位专家对25本民国期刊封面做了点评,分析其视觉艺术,探讨其文化内涵。1【新世界】《新世界》杂志,1916年12月4日创刊于上海。该刊为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出版发行,是上海最早的游乐场报纸。期刊内容侧重小品文、连载小说、剧目评论、名伶逸闻等。封面以石版印刷呈现,设计者用油棒绘制主版与两个“暗红色”副版套合印刷。画面内容为“勇士执鞭策马奔腾,一轮红日初升起”,寓意积极乐观,呈现出喜庆祥和、积极昂扬之意,体现出期刊设计者对该刊的定位。其刊名为浅色竖排楷体,题签者为民国著名实业家卢作孚。期刊封面整体简洁,寓意鲜明,呈现出一片蓬勃之势。2【电影月报】《电影月报》1928年4月1日创刊于上海,六合影片营业公司负责出版发行。主要刊载介绍引进国外电影制作的成功经验为主。该期封面有明显比亚兹莱风格的痕迹。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田汉极力推崇英国画家比亚兹莱的插图作品,手绘线描装饰手法,夸大了女性的群摆,涂以色渐给人以视觉冲击感。画面居中“双手合十”星光熠熠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刊物对时尚的理解和追求。封面底部“电影月报”四个字为衡山书写,字体灵巧生动,大气磅礴。版面对称,层次鲜明。3【新地】新地月刊社出版发行的《新地》于1930年在上海创刊。其内容主要刊载学术论语、文艺作品及社会文化类作品。封面以四面出血的木刻作品为底图,墨绿为主色调。画面呈现出的是一位女性从翠叶从中起身,左手抚额,右手弄发,呈现出柔美温柔之感。唐人于良史有诗云“揽菊月在手,弄香花满衣”,封面充分表现了民国伊始,女性解放后的从容之态。期刊刊载的内容与封面和谐一致,绿色有蓬勃希望之感。刊名美术字体位居封面正中,醒目生动,与期刊所倡导之启蒙之主旨思想相得益彰。4【群众】《群众》周刊1937年12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后辗转香港出版。该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其主要内容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团结和教育人民。本期封面采用三色凸版印刷,左半部分为蓝底反白字,刊名题签采用了毛泽东题词的“群众”二字,字体生动飘逸。封面右半部分罗列当期期刊目录,字体为红色。期刊整体设计,鲜明简洁,期刊信息一目了然,与党政类周刊内容相得益彰。5【农学】《农学月刊》是1935年农学月刊社在北平创办发行的月刊。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论著、研究、特载、译述,期刊还刊载当下国际、国内农事要闻。本期封面设计蓝绿套色为主体,上半部分底色为浅绿色,加深字体呈现墨绿,为期刊名繁体字“农学”二字,周边有绿色橄榄枝呼应,整体呈现出对称之美。封面题字下方为“卷数”“期刊数”,封面下半部分方格以内为期刊目录,封面底部为出版发行机构以及日期,无衬线体英文字体对照厚重的“农学”二字,整体装帧呈现端庄、易识别、整洁之美。点评专家王绘,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馆》杂志副主编。李宏达,浙江师范大学哲学硕士,曾创办书虫教育公司,现入职于江苏凤凰出版社。6【红玫瑰】《红玫瑰》创刊于1924年7月,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从期刊名称和封面设计可以看出杂志雅俗共赏。本期封面三要素呈三行式横向排列,期刊名称、插图和出版发行公司。封面主要图形元素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水彩手绘仕女图,仕女着装代表着当时的审美潮流,她手捧玫瑰正欣赏着。期刊名称为西神所书写的隶书,方扁,但撇捺生动俏丽有动感,同时选择了红色,红色为中国人喜欢的喜庆吉祥之色,彰显可爱之意。字体排列仍然是从右到左的形式,说明当时的阅读习惯还未完全改变。版面整体感觉简洁、朴素而典雅。7【进步】《进步》创刊于1911年,主要内容是传播科学技术新知识。其封面设计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学习西方平面设计方式,有了中英文混排,英文从左至右,中文从上至下,能看出设计处于转型期,封面天空云彩衬托书法楷体的“进步”二字,古人云:“楷法欲如快马入阵”,活脱而有气势,且字形端正,也表明其办刊的态度:积极认真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整体色彩选用的绿色,绿色代表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8【自由谭】《自由谭》创刊于1938年9月,是宣传抗日必胜,揭露日寇暴行的刊物。封面设计大胆地采用了蓝黄对比色,使主题突出,“自由谭”取自颜真卿的书法,凝重大气,端正庄严,颇有民族气概。封面插画采用了版画形式,艺术性强,将抗战军人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充分表达了该刊的宗旨:抗战必胜。文字阅读方式仍然是中国人习惯的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阅读方式,彰显其中国文化特色。9隐藏【齐鲁学报】《齐鲁学报》创刊于1941年1月。该刊封面设计选用是古代的画像砖图形为插图元素,刊物名也选用的是篆书,表明了该期刊的定位:注重学术理论和考据,主要刊登史学和国学学术文章。封面色彩简洁,黑色字体和浅蓝灰色配置,严肃而正式,与期刊定位完全吻合。10【特写】《特写》杂志创刊于1936年3月,属于综合性画刊,其内容丰富,有漫画、诗歌、散文和摄影等。本期封面以插画为主,插画受到西方构成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影响,以几何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相结合,人物造型西方化。刊物名使用了设计的美术字体,色彩使用了红蓝两套色,封面整体感觉体现了杂志的定位。点评专家吴余青,博士,《湖南包装》杂志常务副主编,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1【农业推广】1933年出版的《农业推广》杂志主要内容是传播农业技术新知识。本期封面采用了生动自然的套色蚀刻版画的工艺形式,行草书法题写的刊名,配合流行的仿宋印刷体,直观地体现出期刊的内容和功能定位,带有民国时期浓郁的时代特征,从中也可以窥探到民国时期中国农业建设的发展样貌。12【良友战事画刊】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事爆发。媒体迅速激发出巨大能量,利用图片反映战争、反映中国军队的英勇事迹、反映侵略者对无辜百姓犯下的罪行。《良友》画报,在战事爆发几天后以“号外”形式出版《良友战事画刊》。号外封面以即时照片为主要视觉中心,配合以稳定的红色刊头,形成强烈的视觉力量感。你看这张封面,头戴钢盔,手持刺刀的战士,英勇而警惕,使得读者近距离地感受战争,感受图片的力量。13【新认识】《新认识》杂志创刊于1936年,是主要为了探讨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认识时局的变化和动向的进步刊物。本期封面设计明显受到西方版式设计中网格式结构的影响,期刊名称由厚重的变体美黑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采用当时由鲁迅等进步人士极力倡导的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形成视觉重心,重要文章的标题信息以竖排的固定版式分列排列,混合了中西式融合的结构逻辑,营造出思想进步的作者们放眼看世界的精神面貌。14【新民】这本名为《新民》的刊物,以具有三维空间的建筑物图形和翻开的书籍形态构成画面主体,单纯的黑白色调为主要基调,引出轻松愉快的刊名美术字设计,营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摩登面貌,从其整体的设计构思也显现出对传统旧文化反思和冲击。15【万象】1941年7月,陈蝶衣主编的《万象》杂志创刊,该刊打破了孤岛文坛的沉寂,成为上海沦陷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刊物之一。作为综合性通俗刊物,它与纯文学性期刊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商业性”,所以刊物的定位是“广泛化、趣味化,避免单调和沉闷”,也正是由于这点形成了它兼容并蓄的风格。传统隶书字体的刊名搭配等线体文字信息,在传统意味的云水瑞兽的装饰纹样的衬托下,将彼时的文人趣味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情趣所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的时尚,也是那个时代市民阶层的精神食粮,提供着使人们回避现实的虚幻营养。点评专家张大鲁,《湖南包装》杂志副主编,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6【《中华》画报】《中华》画报是一本综合性刊物,该刊涉及时事、新闻、体育、生活等内容。本期封面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月份牌广告画手法,以现实世界的视觉消费中心——柔美女性为主体,配以中国传统的雕梁画柱,体现了那个精致时代的审美需求。版面采用了中英文混排的方式,“中华”两个字使用在传统汉字基础上运用变形手法设计的美术字,与画中女性的柔美融为一体,西文横排于上,衬线体与无衬线体混合使用,体现出了当时美术设计界向西方文化学习的思潮。17【华安】《华安》刊物封面设计受到西方构成主义与装饰主义手法的影响,主体图形采取了几何形态的抽象化处理。简洁的构图、大面积的留白使版面空间得到释放,将目录置于封面的思考,具有突破性,体现出封面设计不再仅仅针对画面展开,而是更多地考虑到版面元素之间的空间营造,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期刊名称采用了粗壮有力的宋黑体原型,加以边框装饰,庄严而正式。18【新声】《新声》本期封面以插图为主体,采取象征性的图案化处理方式。虽以传统线描为加以表现,但主体人物与器物的造型手法居于抽象与写实之间,两者的比例关系经过设计者主观处理后显得别有新意,已经具有了西方表现主义风格的痕迹。期刊名称的设计别具一格,在传统汉字的基础上增加了笔画的波动感,像受到少女演奏乐曲的影响出现声波振动一般,乐曲之音呼之欲出。19【新语林】《新语林》是由民国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文艺期刊,撰稿者均为当时国内一流的知名作家。整个封面色彩素雅沉静,与刊物的文学气质十分匹配。刊物名选用清秀的书法字体体现刊物内涵,配以遒劲有力的木刻版画加以表现,充分表达了那个时代文艺作品中西合璧、吐故纳新的思潮脉搏。20【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民国时期专为少年儿童兴办的期刊,每期封面均选用独树一帜的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为底图。由于期刊定位面向儿童,而丰子恺先生的画作一贯以童趣与诗意并存著称,恰与先生所提倡的装帧之美“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吻合。整个版面遵循了丰子恺先生画作中“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会西方的速写形式,涉笔成趣”的特点,期刊名称、期号的设计皆与画面的线条感统一于一体,整个版面有谐趣,亦有诗意。点评专家吴轶博,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主创成员。21【时代漫画】《时代漫画》创刊于1934年的上海,鲁少飞主编。该刊它汇集了那个时代知名的漫画家,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张乐平、叶浅予、华君武、黄苗子、丰子恺、丁聪等,可谓是中国漫画大师的摇篮。《时代漫画》针砭时弊,关注民生,推动抗战,漫画家的画笔从老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糜烂,描绘到底层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从时事政局延申到新思想、新思潮。《时漫》创刊号封面,刊名字体与图形由张光宇设计。从“时代漫画”四个字体,可以窥见民国时期字体美学的倾向。张光宇的中文字体设计吸纳了西文字体设计的方法,中文笔画由几何直线与曲线构成,布白均匀,个别笔画提炼为点,局部笔画或拉长或缩短,打破了字型原本的平衡结构,呈现出独特精练的图形化字体特征。难得的是,在民国时期的刊物中,少有刊名中英文混排,英文字体特征与中文字型匹配度极高,在设计过程中,张光宇关照了中西文字彼此的字型。其英文“Modern Sketch”字体很独特,可见其在英文字型的选择与设计上的慎重态度,同时做了很多西文字体的研究工作。最引人瞩目的是封面图形,它好似一位高举矛和盾的骑士,时刻准备着要投入到战斗中去。这位骑士是由钢笔、铅笔、毛笔、墨水瓶、橡皮、三角板、直尺、纸张拼合而成,在骑士的胸前有一颗红心。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民国政府腐败高压的统治之下,漫画家们用纸和笔武装自己,《时代漫画》就是战场,他们用诙谐多样的创意去唤醒和激励受压迫的人们。主编鲁少飞在创刊号的末尾留下了补白:“这一期封面的图案,以后用作我们的标识,表明‘威武不屈’的意思。”22【儿童杂志】《儿童杂志》创办于1931年6月15日,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版本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主编陈之佛,胡叔异。1936年6月改版后,主编为徐晋、陈伯吹、蒋蘅、陈士辛。其刊物主要发表儿童文学,图文并茂,为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辟有小说、童话、寓言、剧本、文化科学常识、歌曲和儿童习作等栏目。本期《儿童杂志》高级国花号封面。从封面设计中可以感受到“国花”的朵朵绽放与花团锦簇。图案为简约的四方连续,花朵形态饱满而可爱。刊名字体的设计风格简练、稚拙,设计者有意将笔画调整成为孩童习字的幼稚状态,尤其是“儿”字,下半部分的歪曲显得出乎意料,俏皮而有趣。23【京戏杂志】《京戏杂志》创刊于1935年,1936年停刊,共发行了12期。其发行的年代,正值印刷技术在国内日趋成熟,插图和摄影也得以发展,使得《京戏杂志》成为了图文混排的精美期刊。本期封面整体设计风格受到了德国、俄国、荷兰现代主义设计浪潮的影响,构图呈现简洁理性的构成形式,主次分明。书法艺术、传统的戏曲形象架构在西方构成主义风格的版式中,展现出民国时期独有的兼容并蓄的、中西包容的设计美学。24【万象】张光宇、叶灵凤主编的《万象》于1934年创刊,只发行了3期。张光宇一直对《万象》念念不忘,直到1958年创办了《装饰》,使其成为了《万象》的延续,历经23载,他的心愿才最终得以实现。本期封面是张光宇设计的“森罗万象”,这个设计现在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其刊名字体堪称民国时期字体设计的典范,笔画粗壮有力,注重体积感。整体具有篆书的风韵,又有传统装饰图案的意象。刊名字型保持了辨识度,形成了具有民族化特征的字体设计风格。封面插图的主题是“包罗万象”,张光宇将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画风格。张光宇和当时许许多多的民国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图案转化为时代的视觉语言。《万象》的封面,无论是字体还是插图,都是张光宇在表现民族风格、融合中西方设计语言上的成功探索。25【东方杂志】《东方杂志》于1903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终刊于1948年12月,共44卷819期。该刊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成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期刊。近代著名学者徐珂、孟森、钱智修、胡愈之等人先后任主编。《东方杂志》本期封面由陈之佛设计,他秉承办刊思想,站在国际视野上,将古希腊、古埃及、古波斯、古印度等东方文化,融合西方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装饰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图案表现方法。装帧设计吸纳采用了新艺术运动风格,整幅画面充斥了蔓延交错的卷草纹,植物的茎叶纵横缠绕疏密得当,线条流畅富有韵律感。刊名为仿宋字体,隽秀而硬朗。字体与柔美流动的线条形成了刚柔相济、中西融合的表现方式。点评专家徐媛,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原文转自:期刊强国

高墙内

荐书 | 你不能错过的全球50本摄影杂志

当拥有便捷的互联网后,我们会很容易忘记一个物体的物理性。现在,互联网每天为我们提供数以千计的图像,由此看来,在手机上观看似乎比原始的杂志更加方便。尽管摄影作为一种形式有能力在网上进行转化,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刷品作为人们脱离喧嚣数字世界的一种方式,正在重新崛起。作为一种值得信赖和可触及的媒介,印刷品提供了一种不能被屏幕复制的情感连接,这种感觉得以长期保留。毕竟,还有什么比将它们掌握在手中更令人兴奋的呢?因此,Chrome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全球50本不能错过的摄影杂志,它们不断地在新的方向推动摄影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杂志!IMA日本成立于2012年,因其对世界各地摄影师的推崇而备受赞誉。他们将艺术形式推向了新的方向。2014年,该杂志在东京开设了IMA画廊,并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IMA Photobooks。Pylot英国远离数位技术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地被看做一种形式大于实质的立场宣言了,越是这样,PYLOT的制作团队更要把它和另一种“宣言式”载体——杂志。PYLOT的摄影师们奉行“无后期、无美化”的原则,全部采用传统的类比摄影技法。在半年一次为读者呈现一个主题系列的图像故事的同时,借这种现在看来有些原始的方式,摄影师们也在不断地自问“摄影”的本质,并把问题抛给几乎都拥有一部相机的现代人。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英国英国最重要、最老牌的摄影杂志,创刊于1854年。该杂志发表深度文章,摄影师资料、分析和技术评论,力求以评论性文章来推动读者对当代摄影的理解和阅读。European Photography德国于1980年推出,是一本独立的国际当代摄影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杂志,由摄影师Andreas Müller-Pohle每两年出版一次。Romka德国和大多数只停留在报导功能层面的摄影杂志不同,德国非常规摄影杂志《Romka》只展示普通人或摄影师自己最私人化的照片及其背后故事,每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筛选故事。Aperture美国成立于1952年,是Aperture Foundation的旗舰出版物,属于国际季刊,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提供服务。 Soura Magazine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成立于2005年,是一本屡获殊荣的出版物,也是中东地区唯一的摄影杂志,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的摄影和原创艺术品。Luna Córnea墨西哥由墨西哥城摄影博物馆Centro de la Imagen出版的双语出版物。自1994年以来,它与一些国内外很多著名的摄影师合作。Der Greif德国德国当代摄影出版机构,成立于 2008 年,专注当代摄影及优秀摄影师的发掘与推动。每年只出版一期印刷杂志,到今年,刚好出到第十期。这十年间,Der Greif介绍展示了超过1000位摄影师,并始终将“at the core of its practice”作为探索的动机。Musée Magazine美国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摄影为基础的数字季刊和网站,其中包括新兴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Still德国 / 美国2013年推出,独立的当代摄影和写作杂志,总部设在柏林和纽约,以创作艺术摄影、诗歌和散文为特色。Ordinary荷兰一本优秀的艺术摄影独立杂志,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为艺术家参与创作,不平凡和趣味性强是该杂志的特色。每期杂志都会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集体创作,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袜子"、"海绵"等日常普通物品,令人脑洞大开。BILL比利时由Julie Peeters编辑和设计的年度摄影故事杂志。2017年以来,每期都会有12位撰稿人介绍新的或以前未发表的作品。Feelings法国一本每期只研究一种事物的杂志,“CARS”是本期创刊号主题。从老款汽车的撞色设计,一边游车河一边拍摄的巴黎郊区超现实城市雕塑,再到五彩斑斓的汽车工业废料,还有泡在豪宅泳池里的汽车。整本杂志没有一句文字,只有和车相关的摄影及绘画,用纯图像来呈现整个研究项目。Sleek德国一本独立的在线和季刊印刷杂志,也是欧洲在摄影、艺术和时尚方面的领先代言人。成立于2005年,包括照片、散文、访谈、时尚社论等。Eyemazing荷兰成立于2003年,每年一期,每期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摄影师和摄影艺术家的作品、采访、节日和活动的文章,以及最新摄影出版物的评论。GUP荷兰一本关于摄影的国际刊物。2005年以来,它将社区与概念摄影以及关于当代摄影世界的著作联系起来。EXIT西班牙成立于1999年,是关于当代摄影和视觉艺术的季刊专题杂志,涵盖了国内外著名摄影师的各个方面。Photonews德国自1989年以来,每年发布10期,包括作品集、论文、评论、访谈,以及最新的摄影新闻、展览、节日和比赛。The Exposed丹麦在数字媒体吞并了无数个纸媒的今天,The Exposed代表的是如何借助数码科技带来的新机遇发展传统发行刊物的“新情怀”。TOILETPAPER意大利成立于2010年,由意大利艺术家Maurizio Cattelan和摄影师Pierpaolo Ferrari共同创作的两年期图片杂志。每个问题都围绕一个主题,如爱情或贪婪。Ciel Variable加拿大成立于1980年,加拿大唯一的双语摄影杂志,旨在识别和检验与全球文化相关的当代艺术摄影的领先实践。HOTSHOE英国英国领先的当代摄影杂志,一年4期。为HOTSHOE提供意见的包括一些摄影界的著名人物,他们为为数不多的真正独立出版物撰稿。Polka Magazine法国由巴黎的Polka Gallery于2008年创立,为摄影爱好者、狂热者和收藏家而制作,是一本致力于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法国季刊。Sixteen Journal英国独立摄影出版物,研究人类状况的概念。2016年以来每两年出版一次,为新兴和知名艺术家提供创意平台。photograph美国专注于摄影艺术的双月刊,提供有关展览、创意、人物、书籍、活动和资源的深刻报道。成立于1988年,受到摄影策展人、经销商、收藏家、评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尊重。Capricious Magazine美国Capricious是一家位于纽约的杂志和艺术书籍出版商,瑞典摄影师索菲·莫纳(Sophie Mrner)于2004年创立,其两年一度的出版物致力于展示新兴的摄影作品。C International Photo Magazine西班牙Ivorypress创始人Elena Ochoa Foster于2006年创建,每年出版两次。内容涵盖了一系列文化、地理和主题的当代摄影作品。True英国成立于2015年,展示了已新兴和知名摄影师未发表的个人项目。Blink韩国2010年以来,杂志展示了新兴、知名和未被发现的摄影师的个人作品,并由其创始人ARam Kim编辑、设计和出版。Photoworks Annual英国Photoworks是位于Brighton的当代摄影组织,负责制作展览和活动,出版书籍及其年度杂志。2003年以来,该出版物以所有摄影类型为特色,并提供有关摄影历史的新视角。Photography Is Art 攝影是藝術中国香港双语杂志,致力于将高质量的新闻和摄影作为一种流派和主题的艺术形式。2018年推出,是世界上唯一的英汉印刷摄影杂志。Justifified Magazine英国由艺术总监兼设计师Joshua Ogden于2012年创立,独立出版项目,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突出了摄影、布景设计、图像制作和造型方面最原始,最引人注目的作品。YET Magazine瑞士成立于2012年,三年一度的摄影刊物,展示了全球艺术家的社论和摄影系列。其目的是提供不同风格的摄影,没有任何流派、媒体或主题的限制。Aint-Bad Magazine美国独立的新摄影艺术出版物,成立于2011年。双年刊专注于讨论人类生存、文化和当代问题的图像。SHOTS Magazine美国成立于1986年,由摄影师Douglas Beasley出版的独立季刊摄影杂志。其特点是各种各样的国际摄影师对图像进行了多样化的呈现。Noon英国两年一刊,探讨艺术、商业和数字文化之间的空间。2014年以来,它与艺术家Juergen Teller、ZoGhertner、Charlie Engman、Viviane Sassen和Vanessa Reid合作。Unseen Magazine荷兰国际刊物,推动当代摄影的新发展。2013年起,它每年与阿姆斯特丹的Unseen Photo Fair&Festival一起出版。YIELD美国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探索博物馆摄影作品的在线出版物,是圣母大学Snite艺术博物馆的项目之一。Fisheye法国双月刊,致力于当代摄影和社会问题。成立于2013年,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各种格的摄影。Osmos Magazine美国由从业者和专业人士创建的图文系列杂志,研究摄影的用途。成立于2013年,是市场上最受认可的出版物之一,旨在培养当代摄影视角。Huck英国成立于2006年,双月刊,以其纪实摄影闻名,寻找挑战主流文化的艺术家和创意先锋。Subway Magazine荷兰是2014年以来每年出版三次的艺术家杂志。专注于艺术、摄影和诗歌,以及与当代艺术家的简短对话。Monthly Photography韩国成立于1966年,是韩国最悠久的摄影杂志,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和知名摄影师。Camera Austria International奥地利1980年以来,杂志一直为读者提供有关摄影作为媒介和当代艺术实践的重要话语见解。Daylight美国成立于2003年,由Daylight社区艺术基金会每季度出版。每期都有一个系列与主题相关的精选照片,以及由摄影师撰写的解释性文章。Foam Magazine荷兰成立于2011年,荷兰国际摄影杂志,每年发行三次,围绕特定主题,内容从过去到现在,从世界著名摄影师到青年才俊。Blind Spot美国半年度艺术期刊,弥合了新兴艺术家与知名艺术家之间的差距,并创造了一个新的背景,每个人都可以从另一个人的作品中受益。Voices of Photography中国台湾致力于摄影艺术的独立出版物。2011年推出以来,一直探索摄影背后的创意概念、文化、历史和哲学。If You Leave Magazine英国IYL是If You Leave的缩写,于2010年作为Tumblr开始,并迅速成为展示年轻、有抱负的摄影师作品的平台。它的杂志两年一次的出版,有访谈、评论和短篇文章等。本文由克罗姆(Chrome)青年影像艺术空间授权发布克罗姆(Chrome)青年影像艺术空间由中国摄影师宁凯与荷兰摄影师Sabrina Scarpa于2018年共同创立。致力于影像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涵盖教育计划、摄影艺术类留学、影像赛事、艺术收藏、摄影游学、艺术活动策划等服务;为喜爱影像艺术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认知与交流的平台。机构收藏包含了荒木经惟、山本昌男、柴田敏雄、楢桥朝子、原美树子、尾仲浩二和古屋诚一等世界知名摄影艺术家的作品。提醒:第三届“ET保税”世界风光主题摄影展7月23日截稿提醒:2018年度中国摄协个人会员网上申报开始

别碰我

国外孩子超爱看的儿童杂志,有中文版了!科学自然历史人文都搞定

美国知名杂志社Cricket Media一直出版社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儿童杂志很多孩子都爱看!最近,4本英文原版杂志内容都被引进中国并且放到了1本杂志中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太太幸福了!在美国,有一个知名的百年出版社Cricket Media(蟋蟀传媒),它也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教育媒体公司。在Cricket Media旗下,主要有 10+ 种儿童分级英文杂志,可以为0-14岁的孩子提供,早教、阅读、科普等方面的儿童杂志!这些杂志的年龄、涉及领域,都被划分得特别详细。比方说,这是 Cricket 有名的杂志树,蓝色代表科普,黄色代表阅读,绿色代表人文,真心非常专业!自创刊以来,Cricket 凭借着高品质的主题、精心的选材和编排,在业界有超特别好的口碑。仅在2012年后,蟋蟀杂志就获得了很多个奖项。40多年来,Cricket Media 陪伴着很多美国孩子的成长!现在,这些杂志是美国图书馆、中小学里的常见刊物!品牌方告诉我们,很多美国中产家庭,都会订阅 Cricket 家的杂志!并且 Criket杂志也已经进入很多国家,成为孩子们超爱看的通识类杂志!这些杂志的英文原版,内容真心好,但是英语阅读量非常大,对6-12 岁孩子的英语水平要求比较高。。而且价格贵,一期一年就要407元。。。但是最近,Cricket出版社和少年先锋报社合作,推出了中文版的《好奇号》月刊。6岁以上的孩子就能读!这是国内特别罕见的通识类儿童杂志,内容也将精选自Cricket家旗下的经典杂志:少儿科学杂志《Muse》科普人文杂志《Dig》自然文化杂志《FACES》儿童阅读杂志《Cricket》也就是说,一本《好奇号》=1本科普杂志+1本人文杂志+1本文化杂志+1本文学杂志!比这更让人感到厉害的是一套Cricket原版杂志,一年9期,共407元4套杂志就要1628元。But,中文版《好奇号》仅仅 288元!不到2折的价格,就能给孩子一个精彩的世界!推荐理由:1)精选 Cricket家杂志经典内容!涵盖科学、自然、历史、人文、英语阅读!2)主题式阅读+互动式阅读,培养孩子好奇心,鼓励探索未知世界!3)内容有趣、轻松,图文并茂,6 岁以上就能读!给个链接,心动的爸妈可以直接买罕见的中文儿童通识杂志!把科学、自然、历史、人文、英语阅读都搞定了!《好奇号》的内容主要来自于Cricket四个经典杂志,它们都是中小学的重点刊物,知识量大、涉及面广。相比于平时的中文儿童杂志,知识点比较分散,很难将知识点系统性串联;而 Cricket 出品的原版英文杂志一期就是一个主题,带领着孩子进行线索式深挖,并且有Fiction(虚构类作品)、也有Non-fiction(非虚构类读物)阅读,前沿、新鲜、有趣!《好奇号》延续了美国原版杂志主题式的设计,将一个版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且也会对应一本原版杂志。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对科学、历史、人文、自然会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板块和杂志分别是:一本《好奇号》会有128页,来枚1元硬币感受下:要知道,普通的一本英文版《muse》只有 48 页。因此大家大可放心,原版的精彩内容都会放进《好奇号》里的。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介绍下这些栏目和杂志。栏目1:科学前线精选自:少儿科学杂志《muse》“科学前线”栏目选自《muse》,它是一本少儿科普杂志,会涉及如太空、基因、尖端科技、地球文明、物理、数学、视觉艺术等前沿科技,会始终追随领先的科技发展。因此,在2020年1月刊《好奇号》中,“科学前线”就精选了一期《muse》。主题就是非常酷炫的“太空旅行”。(之后,我们还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栏目2 :考古少年精选自:科普人文杂志《dig》“考古少年”栏目选自《dig》,它是以考古和历史为主题,解读人类历史上重大考古发现和文明成就,追溯人类历史的发展,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神秘的考古世界。比方说,在2020年1月刊中,就是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木乃伊为主题,带领着孩子探访“法老之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了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神秘的历史和文化。栏目3:世界故事精选自:自然文化杂志《FACES》“世界故事”栏目来自《FACES》,会给孩子们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其中包括人民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传统历史、民间传说、动物生存状况等,给他们打开了解世界的窗户。1月刊的《好奇号》的世界故事是“拯救濒危动物”。里面不仅介绍了濒危动物的情况,还介绍了科学机构与专家所采取的行动。比方说,在澳洲的海龟医院,就救治了100多只海龟。特色板块:漫画科学精选自:少儿科普杂志《ASK》“漫画科学”的内容来自《Ask》,它通过精彩的漫画、有趣的故事,带领孩子探索万千世界。在这里,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也能找到科学的答案。在1月刊中的主题是“有毒的动植物”,告诉孩子,虽然有些东西有毒不能吃,但有的毒素可以变成治病的药。(特别提示:“漫画科学”板块不保证每期都有,主要会根据Cricket的情况进行调整)里面的内容是Criket Media邀请美国有名儿童文学家,为孩子们打造优秀的经典故事,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创作的喜爱,值得孩子们一读!对于有英语阅读需求的孩子而言,也是很好的英语阅读材料。分享新鲜的科技资讯!让孩子具有前瞻性视野相比于科普书,里面的知识可能不能实时更新;而《好奇号》作为月刊,能够给孩子们分享新鲜、前沿的科学技术与发现。举个例子,在2020年的1月刊中,就会给孩子们介绍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 2019年10月的新发现。也会给孩子们介绍准备月球旅行的人。对,他就是日本富翁前泽友作~而筹划这场月球之旅的人,是特斯拉 CEO、SapceX 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同时,里面的不少话题本身也很前瞻又有趣,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主题式阅读+互动式阅读培养好奇心,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好奇号》的名字来自于美国火星探测器,它不断地探索着未知的空间。杂志《好奇号》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打开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杂志主要有三大板块,分别是科学前线、考古少年和世界故事。一个板块对应一个主题,它们像个巨大的“知识库”,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 向孩子们介绍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架构,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1月刊的“科学前线”为例,它的主题是“太空旅行”。这些问题还会被拆分成更多形象、有趣甚至天马行空的问题。比方说,在太空中生病了怎么办?太空旅行会遇到什么?太空生理学家研究什么?使用问与答的形式,揭秘小朋友、甚至大人们都好奇的问题。这样不仅让阅读形式更多样,而且瞬间拉近孩子们和“太空旅行”的距离,也让这个主题变得更形象、更生动!另外,《好奇号》还能打破思维边界,鼓励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分析和思考。比方还提出了移民火星的大胆设想。并且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移民的可能性。比方说,在地球上模拟太空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比方说,在《宇航员怎么睡觉?》中,提到“生物钟”概念,孩子们来了解生物知识。在《做一个失重装置》中,他们能够了解“什么是失重”,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每个板块都会有好玩的互动形式,让枯燥的知识也变得形象起来。使用家里的材料,就能完成小实验。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把枯燥的“失重效应”也能形象地理解了。在杂志里,还会有头脑风暴、数学游戏等互动内容。专家级团队致力打造全球青少年都爱看的通识杂志Cricket杂志社拥有特别好的内容创作团队,其中包括美国芝加哥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费米实验室等顶级院校、机构的教授、学者,和有名的儿童文学家,让杂志有趣、精准。在每期杂志的目录上,还能看到“本期作者”,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大拿!而翻译的译者们也都是“学霸级”的翻译团队,他们都有硕士或博士经验,来自985高校、国内知名大学或中科院等一流科研院所,并且还有丰富的写作、出版经验,保证的文字的质量。他们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求意思精准,而且还要求“信、达、雅”,让孩子们能get到原文的生动有趣。打个比方,开篇的小诗《第一场雪》,不仅英文非常美,翻译过来也很美好。万籁静寂里,我们悄然,听着雪花的窃窃私语。又对于一些陌生的内容,进行了改编,让孩子们能秒懂含义。在英文原版杂志中,谈及埃及人对死亡的见解,原版使用的是《The Afterlife》,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在《好奇号》里,编辑将标题进行了改写,“埃及神话中,地狱是什么样子?”同时,对于中国孩子比较陌生的领域,编辑们还会增加一些背景知识,方便孩子更好地接收、理解新知识。并且旁边设计了一个小插画,一句话让孩子秒懂意思。精美的艺术设计不亚于绘本读物这套杂志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它不仅内容丰富,还给孩子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精美的实拍。它不仅有真实的细节特写,连动物的绒毛都清晰可见,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和生命的神奇力量。而且还有气势磅礴的卫星航拍图、环境图等,小朋友可以感受到科技与自然的魅力。有酷炫的3D立体效果图,不仅天马行空,而且科技感十足!而且有的部分还会使用生动的图解插画,连人体简单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都了解了,而且这张图还是来自NASA的~也会有搞笑幽默的漫画,将“蜘蛛吃东西”这个话题变得有趣起来!一本《好奇号2020》=少儿科学杂志《Muse》+科普人文杂志《Dig》+自然文化杂志《FACES》儿童阅读杂志《Cricket》引进版的《Muse》、《Dig》、《FACES》、《Cricket》,每本杂志1年12册需要407元,4册杂志一年就要1628元~但是这次只要288元,也就是说,一个月只要 24 元,就能把 4 个杂志的精华全都买回家!真心感慨,《好奇号》的价格非常给力!《好奇号》原价:576 元/12期现价:288 元/ 12期▼点击链接,即可购买▼更多内容2020最新部编版教材有哪些变化?“辅导老师”帮孩子吃透最新教材百年经典《福尔摩斯》,娃入迷的不得了!轻松应对考点!语文高考状元送给孩子的国学启蒙书!学会读STEAM绘本,让孩子像工程师一样思考问题!12岁女生用文言文“说二胎”,作文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