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泛娱乐社交一代: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莫然有间

泛娱乐社交一代:95后社交行为洞察报告

据CNNIC2017年12月数据,社交网民规模近7.2亿,社交成为用户上网的核心诉求。社交应用由即时通信向综合性、娱乐化方向发展,种类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作为社交应用主力的95后,社交诉求如何?使用哪类社交产品?社交行为有哪些特点?酷鹅用户研究院联合腾讯网产品研发中心,开展95后用户系列研究:阅读更多95后报告请点击:本期为系列报告第三期,将为您呈现95后用户的社交行为。报告所发布内容均为酷鹅用户研究院作为第三方研究平台的独立数据和研究分析,不代表任何企业的立场,转载请注明报告来源。(1)研究方法与说明定量研究:线上问卷本次调研通过酷鹅用户研究院用户社区、公众号等多渠道投放问卷,覆盖PC和移动端,根据CNNIC提供的中国网民结构对95后和95前用户按比例进行投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3530份。定性研究:用户日志、深度访谈历时一周通过用户行为日志对15名典型95后的生活及互联网产品的使用进行跟踪研究,并与30名95后进行深度交流,样本包括在校学生、在职人员,并涉及不同地域、不同兴趣领域用户。(2)TGI指数说明TGI 指数= [目标群体中具有某一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群体所占比例]*标准数100酷鹅核心洞察:社交内容垂直化:对于95后而言,内容即是社交。95后在内容社交应用的使用上有着更高的偏好,使用过程中更多关注兴趣话题,获取垂直领域内容,同时,由优质内容带动个体关注的社交需求也更为明显。社交玩法娱乐化:95后乐于表达自己,喜欢尝试新鲜、趣味和个性化的互动形式,如在产品中引入弹幕、打赏、匿名评价等带有一定娱乐性质的新玩法,加入个性化元素,能够吸引95后使用。社交匹配精准化:95后乐于在“志同道合”的同辈群体中交流,注重社交产品的用户环境和交友体验感。在陌生人或匿名交友场景中,基于95后人群兴趣标签和性格特质,通过精准匹配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同质群体,是提升95后交友体验的关键。以下为报告全文:本文由 @酷鹅用户研究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石菊

社交APP竞品分析报告|由陌陌看富聊

富聊,一款基于有偿聊天的移动社交应用。通过对比陌陌、富聊两款app产品的定位分析、用户画像分析、功能结构分析、页面及功能设计分析,给出富聊的竞品差异和优化建议。提到社交APP,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微信、QQ,作为两款国民应用的腾讯产品,其联合占据了熟人社交90%的市场份额。基于信息沟通的前提,熟人社交希望建立的是一个长期的关系,熟人社交圈只会不断收缩来强化关系的建立,流量也不断朝头部产品去聚集,同时也使用户的逃离成本不断递增,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其他竞争对手基本没有机会去颠覆这个市场,即使是阿里也难在社交领域有所作为。而这次要说的虽然也是社交领域,但却是另一个社交领域,陌生人社交。聊到陌生人社交。大多数人也都知道陌陌和探探,它们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的地位无疑就如同微信、QQ在熟人社交领域一样。但陌生人社交又和熟人社交截然不同,用户的核心需求是基于两点:一是情感交流,二是异性吸引。正因为如此,陌生人的社交圈并不是收缩型的,而是外放型的。用户会不断去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想要建立也的也不是一种长期的社交关系,而是一种短期的关系。所以用户不会拘泥和禁锢在一款产品之中,而是会尝试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产品来满足自己,对一款产品的逃离成本几乎为零。因此这个领域难以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头部产品固然占据市场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是不会影响长尾产品的风生水起,格局没有形成之前,任何产品都有机会成为这一领域的颠覆者。本次竞品分析主要是拿陌生人社交领域头部产品代表陌陌和长尾产品代表富聊作为分析对象,尼采说过“当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在陌生人社交领域,这句话说的最恰当不过。任何的长尾产品都在虎视眈眈,伺机而动,随时等待着作为一个颠覆者杀出血路,而我认为富聊这款APP正是其中之一。一、分析目的 威廉虽然不是做社交产品的,但是对社交行业很感兴趣,富聊APP是我前不久刚刚接触过的一款陌生人社交APP。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有了不少对这款APP的建议和想法,不禁重操起自己许久没有动过的笔,希望站在一个长尾产品的角度,面向头部产品来写一篇竞品分析报告(毕竟头部产品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所正在做的产品可能都是长尾产品)。从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看与头部产品之间的差距,给出可行有效的建议。题外话,对于写一篇竞品分析来说,分析的目的一定是重中之重,一切不带目的的竞品分析都是耍流氓。然而面对的受众不同,分析的目的和侧重点也大不相同,例如给老板看的、给产品看的、给运营看的就完全不是一个东西,而本篇文章面对的受众应该说是大众,或者可以看作是给一个产品经理或者总监看的,因此目的是为了给出竞品差异和优化建议,侧重点则是在功能上。二、选择竞品 竞品分析、竞品分析(不是打错了,是真的打两遍)首先就是一个“竞”字,在竞品的选择上就是要遵循这个字,两款APP必须得有竞争关系。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就简单多了,既然是竞争关系,必然是在争抢资源,也就是市场和用户,所以两款APP必须存在交叉的领域、交叉的功能、交叉的用户。同时,既然我们已经把富聊作为待优化的长尾产品,基于三个交叉选择的原则,陌陌很容易成为我们竞品的首要选择目标啦!两款APP都是属于陌生人社交领域,都在主打视频社交和直播功能,用户都是以无聊寻求异性吸引和情感交流的男性群体,重合度高的不能再高。最后想说的一点就是,陌陌作为陌生人社交领域头部APP,毕竟姜还是老的辣,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这个垂直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因此选取陌陌作为竞品,作为富聊优化的参照物,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与意义。三、竞品分析竞品分析部分主要从四点入手,分别是:产品定位分析、用户画像分析、功能结构分析、页面及功能设计分析。除此之外竞品分析还有更多维的角度,产品迭代、业务流程等等,还是得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选择自己分析的切入点。3.1 产品定位分析 首先从产品定位讲起。陌陌的定位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开放式移动视频社交应用,是中国的泛社交泛娱乐平台,需要划重点的就是开放式、移动视频社交、泛社交、泛娱乐,因此陌陌更多的用户原创内容板块,更多的视频社交,视频直播,更多的内容社交、游戏社交,甚至是社交电商的出现。富聊的定位是一款基于有偿聊天的移动社交应用,更准确点应该也是移动视频社交应用,但这里的重点就是两个字“有偿”。在富聊里有两种角色:一种是付费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男性用户;一种是收费者,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女性用户。为什么没说百分之百,因为存在男性用户是收费者的可能性,在富聊里一切社交行为都是建立在有偿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聊天,评论、看图都是需要花费虚拟货币的。两款产品在定位上唯一的契合点,也是它们相互交织与角逐的地方就在于视频社交,在这一点上他们毫无疑问是默契十足的,功能设计也是高度一致的,所以也不难在两款APP上同时看到视频直播和视频聊天的身影。不过功能模块虽然是两家都有,但是仔细体验起来二者还是存在千差万别,后面会跟大家一一道来。3.2 用户画像分析(数据资料全部来自于艾瑞移动APP指数)(1)性别占比陌陌:富聊:就性别比例上来说,两款APP性别比很相似,但也有差异。陌陌的男女比例一定比富聊更为合理,任何一款陌生人社交应用,它的主要用户群体和消费群体一定是男性用户,并且占据了相当大的占比,而影响男性用户使用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女性用户的数量。女性用户过少会使男性用户使用频次降低甚至逃离,从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用户活跃度,因此如何吸引女性用户成为了当下很多陌生人社交APP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但是女性用户也不一定越多越好,过多的女性用户占比,相对而言就说明男性用户占比低了,用户消费能力和规模也会下降,所以男女比例控制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之内,形成一个良性的用户群体的生态环境。(2)用户年龄陌陌:富聊:而就年龄层来看:陌陌的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25~35岁之间,而富聊的用户年龄层集中在31~40岁,显然陌陌的用户群体更加年轻化。想象一下在职场饱受蹂躏,一个人独居,闲暇之时空虚寂寞冷,深夜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在冰冷的都市中需要一点点关怀和慰藉的年轻人;而富聊的用户群体则中年化明显,进入了中年危机,工作生活四平八稳,空闲的时间还是很多,但是感情已经没有年轻时的激情,想要更多情感上的释放窗口的大叔。这两者的需求一定是存在差异的,这也使的两款APP的产品内容、活动运营、功能设计、直播资源有着很多的不同。当然从年龄层也不难看出一点,无论是陌陌还是富聊,用户年龄段在31~35岁的占比都是最大的(于是威廉又查了几个类似的APP,同样如此),可以说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有着清强烈的陌生人社交需求,也是两款APP所要直面竞争去争取的主要用户群体。(3)地域分布陌陌:富聊:在用户地域分布上,能看出陌陌和富聊的用户群体区域分布高度一致。但这还无法证明两款APP是否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毕竟中国那么大,一个省光城市也能分个一二三四五六线,不同的城市就是一个不同的战场,省份区域的占比过于宏观,说明不了问题。自己通过体验发现富聊APP的用户群体相较于陌陌来说,体现出一种低线城市化,似乎跟陌陌还没有在一个战场上进行正面交锋。不过需要思考的是不同地域的占比不同,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用户习惯造成的,这也是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去注意的。(4)使用场景作为陌生人社交APP,两者的主要功能都是在于视频社交,虽然视频社交偏重的点存在差异,但是使这两款APP在使用上对于流量要求很高,因此在使用场景上,两者更多的都是在室内环境下。例如睡觉之前躺在床上刷刷APP,吃完晚饭之后坐着看看,以及休息时在家无聊时找点乐趣等等。但是在户外的零碎时间的场景下,用户更多的是使用聊天功能和浏览动态。在这一点上来说,陌陌可能做的更好一些,陌陌虽然在不断强调它的视频社交功能,但也没有抛弃原有的聊天功能,从聊天独占底部5个tab中间C位就可以看出来,并且首页即有附近动态feed流。而富聊的聊天功能就藏的比较深,感觉有点淡化,同时它的发现tab里的虽然也有动态,但是数量和质量上不足以让用户花时间去浏览,并且富聊一直在主动去强化视频聊天的功能,这使它的使用场景更加的室内化,毕竟大多数人不会在公交车上或者马路上跟人视频聊天。为了解决流量问题,使得APP使用场景的边际可以得到拓展,陌陌也像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和传统运营商合作打造自己的虚拟电话卡,这会使用户使用APP的场景更加多样,户外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而富聊现阶段没有流量解决方案,最最最重要的是视频聊天自带的场景属性,即使替用户解决了流量问题,但很难去突破这个功能的使用场景的禁锢。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格特点就是含蓄和内敛,使得人们更愿意在一个私密的场景之中去进行视频聊天,无形中也是提高了视频聊天使用场景的门槛。这么分析了一通下来,简单点,就是说陌陌和富聊的用户存在一定的耦合性:男性用户为主,年龄似曾相似,所在地域也大致相同,都在争取室内闲暇之时。但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性别占比就不用提了,年龄上陌陌更受小鲜肉的喜爱,而富聊咋深受腊肉恩宠,陌陌的用户更多存在于一二三线城市,富聊的用户则下沉的更为明显,最后一点富聊深深的被禁锢在室内场景之中,而陌陌早已突破了局限,无边界的社交场景。3、功能结构分析对比一下两款APP的功能结构,不难看出:就功能结构上而言,两款APP都是选择了5个功能分类TAB作为底部导航栏,其中陌陌的首页、直播、更多和富聊的发现、直播、我的三个模块一一对应,功能内容相似。而两款APP的区别点就在于:剩下两个功能模块的选择与安排上,陌陌选择了消息和关注作为底部固定tab,而富聊则选择了小视频和视频聊。这便可以看出虽然陌陌把视频社交作为自己产品的主打特点,但是并没有忽视传统消息聊天的功能地位。相比之下,富聊就是在不断地强化它的视频社交的功能,说直白点就是要推小视频和视频聊,而消息功能就显得被淡化,仅在“发现”顶栏以快捷按键的形式和“我的”里面众多入口之一进行展示。此外富聊的小视频功能中。这种类似抖音的短视频feed流是当前陌陌还不具备的功能。而刚才提到的陌陌与富聊相似的模块里,陌陌还有游戏社交、社区社交、语音社交、点对点匹配等等则是富聊不具备的。不过两款APP都是抱着一样的态度,别人有的我不想要,我不具备的压根就是我看不上的,话糙理不糙,功能上的取舍更多还是源自产品的定位和用户的需求,永远要记住“less is more”这个道理,功能做的太多反而如同没做一样,让用户无法留下印象。四、主要页面及功能设计分析 4.1 首页的设定陌陌的“首页”tab就是作为打开APP的首页展示,几乎所有功能的入口都在首页,作为陌生人社交应用的基础功能,基于LBS的附近动态和附近的人也在首页展示,可以说陌陌的首页是它所有场景功能的入口和起点。而富聊的首页没有选择第一个“发现”tab,而是把“直播”tab作为自己的首页展示,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它的视频社交属性,另一方面也在淡化作为陌生人社交的LBS属性——这也是为什么发现tab的动态没有基于附近的人来,同时对于消息聊天也是藏得很深。我个人的想法这跟两个产品的定位和两家公司的愿景有关。陌陌想做的是用互联网让用户发现身边的新事物,连接原本该连接的人。而富聊则是要让聊天创造财富。因此陌陌是带有强烈的LBS属性,它的使用人群在我看来分为三种:男性用户、女性用户和主播。男性和女性用户的连接就是靠着LBS和消息聊天,而主播和男女性用户的连接就靠的是直播和视频聊,同时男女性用户角色是陌陌与生俱来的初识角色,而主播是随着产品功能迭代而后出现的新角色。说完陌陌,再说富聊那就很清晰了,它的使用人群就两种: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主播),这种说法虽然有点不准确,或者说是付费者和收费者,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基于有偿,LBS和消息聊天这种连接虽然也实现了有偿化了,但跟直播和视频聊这种可以实现快速变现的功能比起来,显然不是更重要的那一方。4.2 直播功能入口页面陌陌直播功能页面有九个分类tab,还有一个快捷按键,点击展开“开始直播”和“个人中心”(这个“个人中心”是直播专属的个人中心),同时推荐tab带有搜索框,方便用户在大量的直播资源中寻找自己的目标直播。除了直播推荐,还有直播圈的入口,同时右下角有直播动态悬浮入口,用户可以设置好友分享直播和官方推荐直播提醒,附近tab里还带有筛选主播的功能,可以根据区域,性别和年龄附近主播进行筛选,可以说陌陌直播tab的内容和功能基本可以媲美一个轻量级的直播应用。而富聊的直播入口就分类tab而言,类型、主题和话题感还很欠缺,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与老大哥陌陌相比之下,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通过不断的功能迭代去弥补的。4.3 直播间展示设计再来说说直播功能的核心页面直播间,两款APP与其他所有具有直播功能的APP在直播间的设计上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页面设计,功能设计上做到了毫无差别,只是在功能位置上的安排存在差异,当然运营上的玩法和展示上陌陌无疑是更胜N筹。不过陌陌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当用户在直播间中查看主播资料或者其他开启页面操作时,直播间会自动开启小屏模式,使得用户可以边操作边看直播,真的是细节见真章。而反观富聊,也是做足了细节,礼物功能不仅稳坐直播间C位,而且在颜色设计上还格外显眼,就像在不断向用户强调着点我点我一样,真的是要将“有偿”与“价值”进行到底,不过显然没有考虑到iphonex的适配问题,礼物的icon与苹果X的“home条”交互上存在相互影响,容易造成用户的误触。4.4 付费聊天功能如果说之前几个功能页面的对比还看不出陌陌和富聊两款APP的巨大差别,那么付费视频聊天功能真的就能让人直观的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差距:一个如王子般华丽,一个如乞丐般贫寒。无论是功能上还是视觉上陌陌给用户的是一种冲击,显得很饱满;富聊同样也可以给用户以冲击,那就是相比于富聊自身其他页面而言的简陋感和粗糙感。页面设计上的空洞,功能设计上考虑的不足都在视频聊页面上得以体现。三个主播窗口需要通过关闭窗口来更换新的主播,筛选和浏览主播效率明显不高。虽然下面有标签分类,可以进行筛选,但是标签在设计上就没做好有效的控制,类型过多且分散,同时很多标签与主播类型明显不符合,筛选价值不高。还有一点就是标签浏览其实是有一个上下滑动的交互,但是这个交互做的用户感知不够强。只有当你滑动时,右侧下拉条才会显示;当你没有滑动时,下拉调则会隐藏。用户初次进入视频聊页面时,下拉条是隐藏的状态,完全无法感知标签分类是可以上下滑动浏览的。此外还想说的就是陌陌的付费语音聊天功能,这真的是富聊值得去借鉴的。不仅打破了视频聊天场景的局限性,而且也为视频聊天无法触及的场景做到了有效的补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进行付费视频聊天还是语音聊天,这绝对skr好功能!五、优化建议 5.1 直播入口优化 直播入口增加筛选功能,可以根据区域、性别、年龄,甚至是距离等维度进行筛选操作。其次对于直播页面分类tab进行整合,建议分类增加主题和话题性(这可能需要运营去支持),目前分类缺乏特色,同时最新和新人tab建议去掉,毕竟不是做电商,对于用户来说新的不一定是好的,有颜有才可约可撩的主播或许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最后可以增加直播提醒功能,当用户关注的主播开播或者正在直播时,通过弹窗或者浮窗形式提醒,用户点击立即跳转直播间。5.2 直播页面优化直播页面我认为富聊和陌陌其实有点大同小异,但是还是觉得存在可以优化的功能点。首先我觉得富聊直播页面可以增加录屏功能,虽然市面上部分手机自带录屏功能,但是增加录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录屏时长的费用,将他喜欢的主播的表演记录下来还是存在很广阔的受众。然后增加付费点歌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单首歌曲的费用,让他心仪的主播为自己唱歌,前期可以主要是针对才艺主播,后续可以开放至所有主播。(这点还有待商榷,点歌功能设计出发点是想增加变现的场景,但是由有点违背富聊APP让聊天创造财富的愿景)5.3 视频聊tab页面优化首页页面整体的视觉风格需要统一优化,其次标签分类建议整合,不宜过多,让主播分类资源更为聚合。同时即使采用上下滑动浏览的交互设计,也需要强化下拉条的用户感知。同时主播展示窗口应该增加,这点需要依赖于标签分类的整合,否则标签过于分散,导致单一标签下主播资源过少,增加主播展示窗口反而用户体验得不到提高。所以当标签分类整合之后,建议将目前仅展示一行三个的主播窗口,增加至两行或者是更多,这样可以增加用户浏览和筛选心仪视频聊主播的效率。此外目前更换主播采取的是对单一主播窗口的关闭更换,建议增加主播展示窗口后,去掉窗口关闭按键,在视频聊页面主播窗口展示区左上方增加一个“换一批”功能按键,这样可以极大地增加用户筛选主播的效率,更有助于视频聊天行为连接的达成。最后对聊天确认页进行优化,目前的确认页过于简单,过分突出费用信息,不利于用户体验和聊天的达成,用户想花这个钱,但不想被说着去花这个钱,同时视频聊确认页我认为还承载着促成视频聊天达成,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除了优化之外,我有一个较大的功能改动的想法:那就是增加付费语音聊天的功能,同时放出消息聊天功能(目前收的比较深,淡化功能严重)。这个改动的出发点就是两个字“场景”。文章开头就提到了APP使用场景的分析,目前富聊想要去推的视频聊功能,太受场景限制了,毕竟视频聊天的场景基本都是发生在室内环境、静止状态和耗时长的要求,更多室外和移动的场景,以及用户碎片化的时间无法去覆盖。同时富聊的愿景就是让聊天创造价值,既然是聊天那就更应该去覆盖所有的聊天场景,而语音聊天相较于视频聊天,它能覆盖的场景则会多的多,可能是工作间隙、午饭过后、或者是下班路上、健身运动等等。语音聊天不仅可以补充视频聊天无法覆盖的用户场景,同时可以利用掉碎片化的时间(视频聊无法做到),更重要的是语音聊天相较于视频聊天,更容易让用户忽略掉时间的流逝,提高用户消费时长。最后再说说消息聊天,我认为消息聊天可以作为视频聊和语音聊的入口,同时我认为消息聊天在以后会成为富聊后续迭代更多功能的一个十分良好的承载体。因此建议视频聊tab改为聊天tab,用来承载视频聊、语音聊和消息聊天功能,同时可以采用分类tab的方式将视频聊作为首页去主推,而语音聊和消息聊天则可以做好对用户其他使用场景的补充。5.4 视频聊天界面优化 首当其冲,需要优化的是美颜功能。这个需求是来自视频聊的主播妹子,通过跟她聊天让我对富聊这款APP的女性用户有了更好的了解。作为主播想要更好的让聊天创造价值,更好地直播赚钱,那就是要让自己在用户的镜头中显得更美丽。而目前的美颜功能跟陌陌一样,主要是磨皮美白瘦脸和大眼这四个功能,但是美颜效果不佳,主播除了自己要画浓妆外,还需要自己打光,同时过度美颜后会很显得不自然,尤其是大眼功能美颜后。除此之外视频聊天内在可玩性和娱乐性稍有欠缺,建议可以增加类似陌陌的变脸功能或者抖音的道具功能,甚至变装,k歌等等。一方面增加了用户视频聊天的娱乐性,另一方面是付费道具也是给APP增加了一种新的盈利途径。六、总结 通过这次竞品分析,不难看出虽然陌陌和富聊存在很多相似的共性,无论是产品定位、用户画像,还是功能结构,乃至是具体的功能设计,但是差异部分则完全体现出陌陌巨大的优势。头部产品并非是一天建成的,地位本身就有它自身的道理。基于泛娱乐泛社交平台的打造,从一开始陌陌想要抓住的就是:大都市中那部分荷尔蒙旺盛到无处发泄的最富娱乐精神和陌生社交需求的年轻群体,围绕着他们打造出几乎可以称之为包罗万象的社交娱乐场景,同时每个场景下都存在一套相对成熟的商业化变现模式,完成闭环的同时社交王国也应运而生。相较之下,基于有偿社交的富聊,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不符合自身定位的功能和场景,一切从价值出发,让用户可以更为直接地进行有偿视频社交,但与此同时也淡化了其原有的LBS以及IM社交属性,就如同丢失了一个日后更好串联各种变现场景的因子一般。加之功能设计上不足,虽然是在错位竞争,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向老大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以及自身有待补齐的短板。譬如用户群体上,是否可以做到更大的差异化,向三四五线城市人群下沉,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或许能在这互联网的下半场打出一片天地;譬如产品功能上,能否能比陌陌考虑的更为全面,更具有用户视角,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给予用户更为别致的体验;再譬如对聊天场景的深化,是否还可以挖掘出更多可转化可变现的需求点,基于付费聊天,那游戏聊天社交场景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群聊群视频场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语音聊天配对的场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等等。本文由 @迷路的威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皆弃而走

Soul产品分析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目标也渐渐从物质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上来,社交就是其中一方面。最近,一款基于心灵的社交APP——“Soul”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们来看看,在这个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的时候,这款注重用户内涵的APP究竟有着怎样吸引人的核心特征,它又通过怎样的功能满足了哪些社交需求?一、产品概述1. 背景当今社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单一性,缺乏认识新朋友的渠道,尤其对于生性腼腆的东方人来说更是这样。在一些西方国家,经常会有一些线下的party之类的活动,而且西方人大多性格开朗,人与人之间自然也“熟得快”。和他们相比,我们想要认识陌生人,交到新的朋友的机会也就少的多了。没有朋友的陪伴,很容易感到生活乏味枯燥,所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社交。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层出不穷的社交软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认识陌生人更加容易。从一开始QQ的按条件查找,到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再到后来陌陌、探探等基于位置的社交…… 陌生人社交变得越来越火,花样也越玩越多。在陌生人社交这一块,当前最火的还是那些LBS软件、诸如陌陌、探探等。这些软件主要还是将照片作为用户的第一张名片,用户在选择陌生人进行交往时,通常注重的只是对方的外在形象。这样的形式难免会让社交变得过于表面化,很难达到一个比较深层次的社交。于是,soul选择了一个比较新的角度——从“心”出发。“Soul”以“灵魂交友”打入市场,注重内涵、弱化颜值,期望打造了一款具有深度的社交软件。在这个看脸的时代,soul的出现,让人们在社交时,更加注重“有趣的灵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soul无论是在用户量上,还是在用户使用时长上都有着很高的提升速度,说明“社交基于内心”这个角度切得还是比较准的。2. 产品核心Soul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这么多的用户,我认为:外在的交友氛围与内在的匹配算法相结合,是它成功的根本因素。(1)交友氛围作为一款基于心灵的交友软件,用户内涵自然是被强调的内容,其他的与内涵无关的诸如外貌、地理位置、职业等浮于表面的因素统统被抛的很远。在这里,社交就是纯粹的社交,想划照片?想找附近的人约约约?不存在的。对于那些目的不纯的人来说,soul都不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正是因为这种纯净的交友环境,吸引了大量厌恶肤浅、注重社交深度的用户。(2)算法匹配一款成功的产品,能够成功地吸引用户只是基础,能够长久地留住用户才是关键。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如果用户在这里找不到感兴趣的内容,找不到聊的来的人,那么这个平台自然就没有意义了,用户自然会对它失去兴趣,产品也会很快面临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一套有效的匹配算法将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Soul通过对用户的三观、性格、爱好等出于内心的情感进行测试,使用算法将测试结果相似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通过发布原创内容来相互吸引,引起共鸣,进而帮助用户找到能聊的来的朋友。有了算法的支持,陌生人交友就会精准很多,而非大海捞针般,在茫茫人海中去找那个TA。3. 产品定位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soul是以用户内涵为交友基础,以算法为匹配手段,通过文字、图片等内容进行互动、弱化颜值的一款深度社交APP。4. 体验环境二、用户需求1. 用户人群由图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soul的用户主要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其中30岁以下的用户已经超过半数。这也恰好对应了背景中提到的“生活乏味枯燥,环境单一,交友欲望强”的那部分人。至于性别比例,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数量要稍稍多余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生来感性的特征有关。她们更渴望倾诉,更希望有人与她们进行交谈,倾听她们的想法。这就使得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加注重社交的深度。2. 用户画像从上述用户人群可以看到,Soul主要面向的是年轻用户。我们根据年轻人工作生活环境的不同,选取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看看他们对于社交,究竟有着怎样的需要。3. 解决痛点(1)拓宽用户的交友渠道,将有趣的陌生人变成你的“soulmate”现在的许多年轻人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单一性,社交圈子很窄,缺乏认识新朋友的渠道。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缺少朋友,尤其是那些与自己可以聊得来的人。soul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快速而有效的心灵测试,通过算法的计算,给用户推荐一些可能与自己合得来的人,将他们发自内心的原创内容展现出来,从而引发用户的共鸣,进而帮助用户与找到自己合得来的朋友。(2)倾诉与宣泄,私密的空间使soul成为用户的“树洞”你是否曾经因为微信好友又多又杂,每发一条朋友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你是否曾经装了一肚子的话,翻遍好友列表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与其倾诉的人?人大多好面子,有些事情不愿让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但是有压力又要想办法得到释放,压在心中的话自然也要说出来。这时候用户需要的大概是一个私密的空间。soul作为一个匿名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用户把soul当成是一个“树洞”,在这里跟其他souler倒倒自己的苦水儿,或者写些东西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因为这里没有亲朋好友,没有同学同事,都是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减少用户很多顾虑,使他们可以放得更开。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使用户敞开心扉,把压在心底的话说出来。(3)填补用户碎片化的空闲时间,与“无聊”说再见有时候有些用户工作、学习比较忙,不一定有大片空白的时间去和其他人畅聊,他们的空闲时间可能是碎片化的。这时候用户可能更喜欢去看,而非去聊。如何在这些碎片化的空闲时间中找到有趣的东西,消磨时光呢?Soul的广场上充满了大量优质的UGC,在零散的时间,用户可以去看看别人的瞬间,看看别人的生活都是什么样的,别人的心里都有些什么想法。通过浏览这些内容可以填充自己的空白时间,与“无聊”说再见。(4)feed流与随机匹配机制,满足用户好奇心人总是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广场中一条接一条的瞬间,使用户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的生活。令人上瘾的匹配功能,使用户总是想看看下一个匹配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令人沉溺的feed流,停不下来的匹配,足以满足用户的好奇心。(5)多面性的创作机制,满足用户的“表现欲”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人们也都想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展现出来。Soul的发布功能中内容全面,从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音频,还可以给内容贴上想要的标签,加上坐标,满足你各个方面的创作需求。Soul中没有什么明星大V,没有什么热搜榜,每一个用户创作的内容都可以被公平得推到广场上,更容易被其它陌生人发现、被认可、被回应,满足你的表现欲。三、产品分析1. 产品结构通过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出:soul的功能不算复杂,主要有5个版块构成。广场和星球主要用用来查看一些用户发表过的原创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它们来寻找感兴趣的人。聊天版块用来与已匹配到的人进行交谈,升温感情。2. 产品流程图作为一款用来认识陌生人,进而进行聊天的社交软件,认识感兴趣的陌生人,寻找聊天对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以我注重认识陌生人的几个环节,绘制了流程图。3. 核心功能体验(1)广场广场主要是一个展示用户发布的内容的地方,下图为广场页界面:feed流展示用户生活,激起其他用户兴趣,促进陌生人变成知音。由图中可以看出:feed流是广场的主要构成部分。soul的feed流中的内容全部由用户原创,没有明星大V,没有营销号,展示的内容全部都是由一个个真实的用户创作的,这样真实的环境会让用户更感到更为亲和。Feed流有三个分类,分别为推荐、关注、最新。在“关注”下,展示的内容都是已关注的souler发表的瞬间。在“最新”页面下,则是按照时间顺序将用户发表内容进行排序,一般都是一些刚刚发布的内容,默认定位的是“推荐”一栏。提到推荐我们不得不再次谈到算法匹配的内容将更有针对性,并且推荐的内容来自一个个陌生人,这样也就使得用户能够看到更新颖的内容,鼓励用户去结交新的朋友。除了一条热门的置顶信息外,其他的内容都是根据算法随机推荐的,而非热度高的内容就排在前面。这样也使得每个人创作的内容都可以被公平的推到广场上,被其它用户看到,这样的方式也会提高用户创作的积极性。关键词搜索,帮助用户寻找特定的话题。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内容的形式进行分组,还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来寻找特定的话题。如果觉得广场上的内容比较杂,或者想要浏览特定主题的内容,那么可以关键词搜索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输入你感兴趣的话题,诸如:一部电影、一首歌、一个热门的事儿等等,看看大家关于这些话题都在说些什么。当然,soul还贴心得推荐了一些比较热门的标签,可以通过这里来了解大家都在讨论什么。图文与音频分开,不同的内容可以同时欣赏。广场界面的右上角有一个类似于音频的按钮,点击它以后就会播放音频(当然,音频也是用户原创)。由于浏览图文信息用的是眼,而音频信息则是靠耳朵来获取,并且在获取这两种信息时都不需要深层次地思考,所以soul将音频UGC单独拎出来。用户一边在广场上刷图文信息的同时,一边还可以听其他souler的音频作品,这样就使得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内能获取到更多的内容。(2)星球星球页是soul进行随机匹配的地方,匹配主要由一个用户列表和matching机器人匹配按钮来完成,测试和筛选功能主要对匹配进行辅助。1)球状用户列表由于在用户列表中展示的用户信息很少,所以在用户选择陌生人时基本上是随机的,这样就不会因为对表面信息的不感兴趣而错过一个有趣的人。用户列表呈球状,可以通过拨动球的表面来进行“翻页”,这样就使得在一个固定大小的区域中展示了更多的用户。这种新颖的列表形式,也会给用户一种比较“小清新”的感觉,这与这个APP的风格正好吻合。2)Matching机器人匹配这个功能有点类似微信的“摇一摇”,soul将正在使用该功能的两个人进行连接,为他们创造认识的机会。由于这个匹配是双向的,用户在使用该功能时可以知道,匹配到的对方现在也处于一个比较无聊,或者是有聊天欲望的状态。这时去打招呼,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回应。筛选与测试:我们可以看到,筛选条件只有三个。除了性别年龄等两个基本用户信息,还加入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的“星座”。可通过对这三个范围进行筛选,可以缩小随机匹配的范围,帮助用户更精确地找到自己想找的人。而其他诸如地理位置、职业等与聊天交友无关的信息都没有成为筛选条件,这样就不会因为对一些不必要信息的限制,使用户错过了有趣的陌生人。测试功能提供了一些关于性格的测试题,随着用户对题目的完善,soul对于用户的理解也就越深,推荐、匹配也将会更精准。(3)聊天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聊天功能自然是促进感情发展的基础。“已读”提示,促进感情快速升温。Soul作为社交软件,聊天功能目的自然以培养感情为主,这与微信等主要用来传递信息的即时通讯工具还不太一样。在聊天的过程中,如果信息已经被对方看到,会有“已读”标记。这样就使得收到消息的一方出于礼貌会及时回复,这样就提高了聊天的频率,促使感情快速升温。“soulmate”字母逐渐点亮,增强用户粘性。在聊天的窗口上部有一个单词“soulmate”,单词中的字母随着聊天的过程而依次点亮,8个字母全部点亮后双方可以“建立soulmate关系”。至于建立这个关系后有什么作用,soul中并没有多提。我想,一方面,用户因为好奇而更想要去点亮这些字母,从而增强了双方之间的聊天频度;另一方面,用户为了达到所谓的“soulmate关系”,可能更愿意在soul上面聊天,而不会轻易转到其他通讯平台,这样就留住了用户,增强了用户粘性。灵活选择聊天状态。在聊天页面中,用户还可以依照现在的环境或者心情,选择“想要聊天”、“允许匹配”或者“拒绝匹配。当选择“想要聊天时”,除了将你的信息呈现在别人的列表中,soul还会为你推荐一些同样想要聊天的用户,供你去选择,帮助你找到聊天的对象。如果你正在忙,或者是没有聊天欲望的时候,可以将聊天状态改为“拒绝匹配”,陌生人就不会在用户列表中看到你的信息了,这样可以避免陌生人与你打招呼,而你却没法回复的尴尬场景。Soul官方推送。Soul会不定时地在这里推送一些soul自定义的话题,用户可以通过这里选择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有趣的人。四、建议1. 加强对用户创建内容的引导,重“内”而轻“外”作为一款基于心灵的社交软件,UGC承载了用户的内涵,所以soul鼓励用户发布内容。但是经过长时间体验我发现,在这些UGC中,用户发自拍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与其弱化颜值、注重内涵的本质相悖。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发表内容的用户可能觉得其他人都发自拍,如果我不发,是不是会交不到朋友?这就使得soul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所以我希望soul可以加强对用户创建内容的引导,使UGC中能多一些内心想法、生活的分享,少一些对外表的展示。2. 对于“瞬间”的互动通知不明显我们可以看到:通知图标悬浮在广场页面中,在用户收到一些诸如瞬间被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或者是用户被其他人关注了等一些除了私聊以外的互动消息,该通知图标都会有提醒标记。至于这个通知图标为什么被放在这里?我猜测:soul应该是注意到了用户在广场上停留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在停留在广场上时更可能进行这些互动。但是用户如果停留在聊天、星球等其他页面,就不会看到新的消息通知,这样就使得用户很容易错过新的互动消息。所以我认为:互动消息通知应该不仅仅是在用户停留在广场页面时才被看到。我建议:可以在“聊天”页面中增加一个关于互动消息入口,当用户收到新的互动消息时,可以使得互动消息像联系人的私聊消息一样被提醒,这样用户就很容易注意到那些互动信息了。3. 点赞与收藏可以进行结合我们可以在图上看到,在用户瞬间页面,点赞与评论、转发按钮聚集在右侧,收藏按钮则单独放在左侧,这样就使得点赞相比收藏来说,更容易得到用户的重视。并且,依照用户的心理习惯,遇到感兴趣的内容,更多的是选择点赞而非收藏。但是对于我们已经收藏的瞬间,可以在“自己”页面的“收藏”栏下进行查看,但是soul却没有对点赞过的内容进行保存。这样就使得用户喜欢的内容,在习惯性点赞后却再也找不到了。起初我认为,收藏功能仅仅把看到的这条瞬间保存下来,不会通知作者,后来我发现这两个操作都会对作者进行通知。由此看来,这两个功能的作用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收藏有的瞬间会被保存,而点赞并不会。如果新用户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这两者区别。即使用户知道了这一点,在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同时还要思考:这条我是点赞还是收藏?我以后会不会再看它?所以我认为可以收藏功能剔去,直接将赞过的内容进行保存,既不会丢失用户喜欢的内容,又精简了功能,减少了用户的思考。有时候,让用户做一些意义不大的选择题,不如直接将答案给出。4. 匹配后可以直接进入用户主页作者:prinnie。大三学生,19年毕业,喜欢产品,负一岁产品小白,找实习中。期待各位前辈的指点,也欢迎产品新人与我交流,共同学习。本文由 @prinni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作者提供

其亲

弱关系链社交产品竞品分析报告

本文目的:了解主要竞品的情况,帮助规划自身产品路线,找准产品自身定位。一、竞品选择主要以陌生交友、地理位置、兴趣或话题、feed流等相关产品为主的社交产品作为竞品选择依据,选取以下竞品:二、陌生社交行业分析2.1市场规模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 6.95亿,占网民整体规模的95.1%,较2015年提升5%;其中即时通讯类应用的用户使用率高达91.8%;44.2%的用户经常使用陌生人社交应用。陌生社交市场存量规模巨大,且根据艾瑞的调研,高端用户更乐意使用陌生社交应用。2.2 盈利情况目前此类社交产品主要的盈利方案有:直播(陌陌),增值服务(陌陌、微博),移动营销(陌陌、知乎、朋友圈、微博),移动游戏(陌陌),周边产品(知乎)。陌陌85%的收益来自于直播业务,较第二季度的80%有所增长。探探依然处于应收探索阶段,目前正在灰度测试会员服务功能。知乎目前已知盈利方式主要有:APP开屏及首页信息流广告,知乎阅读与书籍销售,Live、付费咨询的知识共享经济等,不过知识共享应该处于推广阶段,并未未收取中间费用。朋友圈依托于微信而存在,已知主要以基于LBS精准推送的广告为营收来源,不排除以后会有更多的盈利方案。微博营收主要分为广告和非广告,最新财报显示其中广告营收占比87%,广告形式有APP开屏、微博动态信息流广告,及与微博用户合作的推广收益分成。脉脉的商业化之路:会员增值20%、广告(80%)及招聘,据称其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根据新浪财经的数据:陌陌2017财年前三季度净营收9.3亿美元,净利润2.2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6150万美元,同比增长258%;最新市值48亿美元;而微博2017财年前三季度净营收7.72亿美元,净利润2.7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7580万美元,同比增长257%,最新市值240亿美元。陌陌和微博2017财年前三季度收益接近,也都同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估值却相差近5倍。可能的原因有:陌陌严重依赖直播的收益,其持续性未得到市场验证,而微博的广告营收在预期时间内能保持持续性地高增长;陌陌基于陌生人即时社交的场景,用户增长率呈下滑趋势,且大部分的用户粘性未能有更好地突破,而微博的用户量依然保持更高的增长率,且通过信息流的浏览能更好地控制用户粘性;陌陌基于IM即时通讯的应用环境,广告、增值服务的营收场景较为薄弱,变现能力不强,必须借助新的业务功能(如直播、游戏等)或商业模式作为突破口。2.3 增长态势艾瑞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社交广告规模为239.6亿元,预计到2019年将超过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移动端社交网民将占社交网民规模的85.9%,同比增长率为6.3%,中国移动社交网民占总体移动网民的比例接近90%,同比增长率高于全球水平,但仍为10%。艾瑞分析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趋于成熟,全球社交网民与移动社交网民的增长将逐渐接近饱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移动社交的发展需要从关注用户增量向关注用户存量转化,产品间的竞争将持续加剧。根据过往经验,用户对社交产品的需求会持续性地发生变化,需要通过产品功能的微创新,及亮点功能的差异化提升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用户的移动社交习惯培养完成后,其对垂直和个性化的社交需求将逐渐显现出来,并可能形成新的蓝海。三、竞品分析3.1 战略层3.2 范围层3.3 结构、框架与表现层A.陌陌陌陌原本的产品定位应该是陌生人交友的IM聊天工具,但是在用户实际使用时,陌生人交友聊天无法高频,且陌生交友给用户极强的代入感,已很难实现基于IM社交的产品转型;所以陌陌的后期发展中,只能是抓住现有的用户并为其提供新的产品功能,相应地弱化即时聊天模块。而关于聊天功能:除普通聊天功能外,还支持发送红包、位置、音乐、密图、发起游戏,和腾讯IM产品相比,既有较好的聊天体验和完善的功能,同时又具备一些差异化的功能。作为陌生人社交产品,陌陌具备多个认识陌生人的入口:首页-附近的人——根据地理位置的远近呈现附近的用户;消息-好友-好友推荐——含查找搜索好友、通讯录/微信/QQ好友、推荐好友等功能;首页动态信息流/更多-附近的群组——;除了首页“附近的人”之外,其他的功能入口均较深;对于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而言,认识陌生人的层级已经放到很深的层级了,不过陌陌当前的战略重心已偏向于留住现有用户并为其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陌陌已获取大量有粘性的用户,在具备用户的基数情况下,通过有选择的增加一些市场上经过验证了的热点社交功能;如狼人杀、直播、滑动交友等。通过此类的方式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并吸引新用户,以提升产品竞争力,并拓展更多的变现方式。关于最新的改版:把feed流作为了首屏呈现,说明陌陌已由工具型社交完全转型为内容型社交;iOS标题由“MOMO陌陌-开启视频社交,用直播…”变更为“MOMO陌陌-视频社交直播平台”,说明陌陌转型为视频类APP的强烈意愿目前陌陌大的功能板块根据重要程度划分依次有:直播、附近的动态(含短视频)、IM即时聊天(含群组)、点点(类似探探)、游戏(狼人杀等)、语音电台、圈子等,功能较为庞杂,且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结很少,甚至很多独立的功能仅仅是共用一个用户信息体系,可能很多用户仅仅是使用该产品的少数几个功能而已。另外还有一个隐藏在设置里面的“到店通”功能——基于地理位置的店铺推广方式;但是可能效果并不理想。因初始产品功能定位IM的原因,导致后续产品功能叠加后APP整体界面布局较为杂乱;隐藏较深的功能不易被新用户发现,产品设计或运营行为可能存在一定的短期性,产品能及时跟进匹配其业务相关的热点功能。不过陌生交友的刚需和用户基数为陌陌提供很强的壁垒,能为陌陌提供很多的试错机会。UI和交互表现较为一般,更多以实现功能为主,但是会跟随其他社交工具如QQ等的最新交互动效。不过最新的版本来看,陌陌的视频直播转型已经较为彻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B.探探探探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至今,仅在右滑抽屉栏增加了“朋友圈”功能,APP并未增加更多的附属功能,产品一直给用户一种简单轻巧体验;APP端在持续提升细节的优化体验,如元素间的交互方式、安装包大小、内容展现UI(内容优先级)等;在用户匹配上则投入了大量的后台研发资源,希望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匹配效果;并通过大数据和用户行为分析,达到更精确的用户匹配效果,实现良好用户体验并增强粘性,提升品牌的竞争力。探探APP的整体框架的界面布局也和左右滑动的思维理念一致,左滑抽屉栏是用户中心与设置,右滑抽屉栏是朋友圈、私信等用户互动功能。整个产品交互较为统一协调,用户质量也较高,可能也会根据用户的特征做到用户质量层级的划分,进而实现更精准的关系匹配。探探已灰度发布会员功能,围绕滑动操作而延伸出创新的交互功能。不过产品在持续运营吸引用户的同时,新功能的拓展做的非常谨慎,尽量给用户一种稳定可靠的感知——这也是该产品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因。C.知乎知乎最近的改版把首页的标签变更为“关注”“推荐”“热榜”3个,相当于把上一版本(v5.4.1)的“动态”“热门”“发现”后2者的顺序做了对调;不过“关注”更强调迎合个体用户对特定内容的需求,而把“知乎Live”和“知乎圆桌”从原来首位的“动态”放入了现在的推荐模块。另外“关注”模块的内容更精准后,用户为了获取更多风格的内容也乐于使用另外2个标签页,从而提高了另外2个标签页的打开概率不过“Live”和“圆桌”功能放在“推荐”栏目下面虽然逻辑上更为合理,但是转化率肯定不如原来放在首页;而从最新版来看,知乎也增加了更多的广告展示位置,如开屏、feed流、评论等位置,甚至把广告融入了问答环节——联系到最近的一些知识变现领域的风波和所表现出的困难程度,知乎可能对广告采取了更大的宽容态度。知乎APP底部导航菜单栏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块划分,最新版增加“想法”(短内容feed流)并放置于仅次于“首页”(原始的问答板块)的层级。可能因知乎的长问答的创作对用户的知识储备及能力要求很高,导致用户增长达到量级后,很多用户(特别是新增用户)的阅读压力及新内容的创作速度跟不上,从而希望通过短内容的方式留住原本不属于“知乎”的那一批用户——而且短内容的社交形态也迎合当前用户的诉求。而在“我的-更多页面”却未细分各板块的入口,而是以“我的创作”作为总的入口;反而是把“市场”的模块做了拆分罗列,说明知乎比较在意培养用户使用APP时产生付费习惯,为以后的知识经济的盈利方向和场景打下基础,从另一方面思考:可能知乎不希望或尽量减少第三方广告或用户会员增值服务的形式而盈利。而这一点从知乎的最新改版也能看出知乎的焦虑——一方面是影响用户体验但较为成熟的广告变现模式,一方面是迎合产品态度但存在变现压力的知识经济。新版iOS标题也由“知乎-互动问答,分享想法的知识…”更改为了slogan“发现更大的世界”,是否是意味着“想法”模块已完成种子用户的积累了呢?“夜间模式”的独立说明部分用户有在睡前阅读文本的习惯,学生群体也可能较多。 “更多”的UGC内容的菜单框架方式是以创作、收藏、关注纵向归类,而没有做板块的横向归类,此方式较为适用于问答、专栏、文章等3个模块;而作为短内容的“想法”模块则会存在一定的信息割裂感(“想法”的收藏及查看收藏的操作方式不够轻)——此项应该属于知乎的遗留问题,看其后续的解决方案。另,知乎会根据Android和iOS用户的定位与操作习惯,对两个版本的APP的交互功能做差异化的处理,值得后续产品设计时学习与研究。知乎的APP遵守Android和iOS各自基础的交互规则,但细节处又有创新,能给使用产品的用户带来无感知的优良体验。观察其历史版本的迭代发现知乎团队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D.朋友圈朋友圈功能与操作相对简单,以时间流的方式展示好友间的动态及其交互,发布功能仅支持一定的自定义功能,朋友圈的功能设计更偏向中庸(不是平庸),为了做到极强的用户操作的适应性,以的熟人关系社交链作为产品的前提条件。产品功能上支持单文本、图文、短视频的发布方式,交互体验可说是在业界做到最好,不过产品在可预见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功能变化。因微信现在已是用户生活和工作关系链的维护工具,里面存在太多在不同场景下认识的或亲密或生疏的各种关系的好友,而朋友圈相对聊天而言又是一种更为开放的社交方式,导致用户使用该功能时对信息的传递存在顾虑并增加的用户的内容维护的成本;同时也导致用户使用朋友圈的频率下降,动态社交需求并未充分被挖掘。因微信本身的关系链属性,朋友圈作为一款不可被替代的社交产品功能,其商业化可能结合微信已有或后续新增的功能可扩展更大的想象空间。作为“发现”模块的第一入口,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微信的app图标和界面设计,始终给用户一种系统自带APP的感觉,产品的感官已深入人心。不过这样设计依然会有风险:会存在和用户一起变老的尴尬,虽然对很多用户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更多创新功能对新生代用户的吸引力较弱。E.微博微博的首页为初始微博信息流内容,并提供一些快捷入口,首页提升了“热门”微博的优先级,因用户使用微博更多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微博的首页设计已由原先的用户主动获取信息逐渐向被动接受信息过渡,其做法更类似于今日头条。这让微博更像一个阅读类的偏向精准推送的定制化信息推送型APP,而不是类似朋友圈那样的具备较强社交属性的产品。除了微博的评论及粉丝行为外,微博用户之间的社交行为并不频繁。微博最近大的改版在“消息”模块,也是前一阵子被争议的最大的话题之一。这次改版重新整合了通知模块的功能并且单独区分了“聊天”模块,消息通知由原来的“@我的、评论、赞”合并为了单独的通知,这迎合了仅有少量通知的普通用户的产品体验,却对拥有大量通知的“大V”用户不友好(需要更多的操作才能达到目的)——从而引起了大V用户(内容生产者)的强烈不满。这样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思考:同一款用户端产品的设计,如何同时满足两类完全不同使用习惯的的人群(可简单区分为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从这一次的改版事件来思考,我认为微博以后的产品设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为同一个APP提供2套不同个性化的布局方案以同时适用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并让用户选择其喜好的布局方案——因为微博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区分非常明显,这样做是完全可行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PP的臃肿;产品设计调研和用户测试的时候一定要覆盖到多个类别的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虽然这次的改版微博的用户测试周期非常长,但是可能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测试人群覆盖不到位而导致的。另外一个角度,仅从呈现的内容思考,微信公众号、淘宝等产品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其实都是由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等不同属性的用户完成,只不过这类的产品不同属性的用户是以不同的产品形态去完成的;比如微信公众号平台、淘宝卖家及其他第三方工具等,从而有效地规避了此类的问题。但是微博却不可以这么做,这也对微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类的产品还一个尴尬:少量用户(2%的内容生产者)的不满发声能覆盖绝大部分用户(90%的内容消费者)的意见。本次改版也同时提升了微博的社交属性——聊天功能的单独呈现,从微博本身的意愿(加上通知方式的调整),微博应该是在提高普通用户的参与度,并同时尽量提高单用户使用时长,毕竟微博的变现还是需要通过普通用户来实现。某方面来讲,大V用户更多时候反而像是微博的合作者,微博的近期的一些动作也是收紧大V用户的变现实现,并为微博自身的创收带来有利的条件。微博整个产品的各功能板块的联结较为紧密,较多功能都是围绕微型博客的内容形态衍生而来,比如热门话题、榜单、热搜、城市等,然后再围绕这些衍生功能拓展新的符合该场景下的业务或功能;在不破坏原有用户流程的情况下,通过对微博话题的分类和运营实现了功能的归类,较好地掌握了产品功能的叠加和简易化操作的平衡点,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完善的产品功能,形成较强的用户粘性,并且实现了和朋友圈的差异化。同时又对用户行为及使用习惯做到良好的细分,也方便后续的商业模式的扩展。微博的问答功能是以微博的形式作为顶级展现,可进入次级页面获得问答详情,发现栏目里面并没有单独的问答功能。从界面的设计来看,发现模块下的每一个功能均有专门的产品团队负责,并根据各板块的特点做了差异化的功能设计,但是整体的界面布局风格又较为统一。产品围绕微型博客的短内容形态而做的扩展性功能很多,但是界面的交互及内容的展现并不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压力,几乎所有的新功能都集合到发现模块;虽然“发现”栏目下的各板块功能很多,但各板块的展示形态依然以图文或短视频微博为主,更多的像是对微博动态信息流的分类,只不过在各板块界面增加相应的功能。发现模块主要围绕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生活娱乐(游戏、电影、购物、美食)、投资理财(财经、房产)、低频需求(汽车、婚礼)各个模块,并选择性引入热点功能如直播等;主流用户进入到各功能页面使用相应的功能的情况可能并不多,但是通过首页的动态信息流或用户社交的行为,相应功能的UGC(或准PGC)内容的产生并不会受到限制。微博的商业化的解决方案目前(从市场估值和前景)看来算是非常成功,发现模块的各个内容基本都围绕原生微博形式而做扩展,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且能提高转化率并实现新功能模块的引流。从内容的形态及功能定位上来讲,这也是陌陌很难做到到原因,进而直接影响了双方的市场估值。且通过与淘宝、支付宝等阿里系产品结合有力地提升了其产品生命力和变现能力。微博的功能已扩展至全生活模块,下一步应该是尽量做减法,整理各功能的优先级或者借助AI实现精准化的内容呈现;或转化新的业务形态如新零售等,才能走向更高的产品体量——但是产品本身信息流社交形态的限制,目前看来用户增长曲线将可能趋于平稳。如何平衡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体验也是微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F.脉脉2012年1月成立淘友网,直到2013年10月脉脉APP才正式上线。脉脉原本定位做职场社交和结识人脉的社交工具(其原本的设想是“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脉脉”),并非常注重人脉的扩散与连接,比如好友(或好友的好友)查看与互动等;现在已转向职场开放式社区平台。原来的slogan也由“打通职场人脉”转变为“职场舞台,机遇蓝海”,其初始的宣传语“工作版的微信”已被摈弃。目前参与行业或职场热点的用户及动态很多,而其原本的社交IM属性逐步被边缘化;脉脉已实现人脉和内容互相促进的发展方式。用户好友具备多种级别及对应的数据查看权限,引入六度人脉的理念,好友关系管理较为复杂,可通过好友的好友拓展人脉;且注重用户在现实环境下的信息,如行业、职位、个人征信(可关联芝麻信用、京东小白信用、甜橙信用、考拉征信)等,适合职场人脉管理思维。匿名模块(职场八卦)可选不同的匿名方式,如完全匿名、带公司信息的匿名、实名方式等,该板块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用户流量。关于匿名内容的信息质量,脉脉有一个十几人的审查团队,会对匿名八卦的内容是否与职场相关而进行简单的过滤。求职招聘模块作为功能的补充,也是用户在常规招聘渠道的一个补充,但是该功能并未放在很重要的层级,可理解成对现有功能及用户粘性的稳固。考虑到信息安全,用户发布招聘信息时需要获得职业认证。个人动态可以转发问答详情和专栏文章,APP没有单独的问答和专栏文章的板块入口,而是通过个人动态的形式实现内容的传播。另,脉脉发布动态时在以前的版本里可以发送随机红包(就像微信群的红包那样的),看动态的人可以点击领取红包并提现,现在这个功能已经取消了。可能是发的人感觉没达到想要的效果,抢的人也没有获得超越期望的满足,所以改功能才被取消。2013年10月上线至今,截止2017年12月25日应用宝的下载量740万,豌豆荚下载量470万,iOS7.3万评论量。从各大市场的下载数据来看,脉脉的用户基数依然处于缓慢成长的阶段,还未实现爆发式增长。而对于职场这一垂直细分社交领域,市场总用户量、频率都不如其他几款产品;这将给产品的商业化变现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目前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会相对小一些。3.4 SWOT分析四、总结目前国内市场上较为成功的几款社交产品,基础的核心功能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即时聊天工具(陌生、熟人),短内容的动态社交,长内容的弱社交,视频社交;除了即时聊天外,微博、知乎、陌陌直播的社交方式均区分为非常明显的内容生产方和内容接受与互动方(可理解为多点中心化弱社交平台),而陌陌动态信息流、知乎想法、脉脉内容的生产和消费方则无明显的差异(可理解为去中心化的社交方案):陌生人社交,有人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依靠平台吸引住用户,且让用户在平台持续产生有价值的内容。而对于非头部优质内容的生产与消费,目前来看只有基于熟人社交网络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做的非常成功(不过腾讯系的中心化社交产品也并没有做的非常出色),基于陌生人的非头部优质内容社交形态还有陌陌的“附近动态”,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很期待在这一个细分领域出来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本文由 @半游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黑磨坊

「一周cp」社交产品分析报告

图片自网络【写在前面】爱好社交,把玩过n个社交产品,也深谙社交之痛。我认为,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以社交[3.0]的模式出现。也许能从这里获得一些体会。仅仅用户层分析,尚有不足之处。一、产品简介产品定位:高校大学生、90后白领组成,定位年轻用户群核心功能:(官方)基于用户资料算法全新的社交模式。根据用户填写的资料匹配,通过共同完成一周不同主题的打卡任务,有效破冰,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盈利模式:暂未上线二、产品体验环境:机型:小米4C系统: miui8开发版(2月)app版本:V3.20.0.310目的:了解「一周cp」的产品功能、产品表现通过分析「一周cp」的优劣势,结合用户体验,给出部分改进建议结果:1、整体色调为深色,给人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不符合小青年社交的定位2、单个匹配周期达24h,比较长,用户停留时间短;匹配算法毫无体现,特别是用户少的区域3、用户质量参差不齐,看完全部资料都找不到一张真人,预期大打折扣4、7天情侣模式新颖,能在一定程度吸引用户三,用户需求分析需求:绝大多数:找对象少量:(1)发现共同兴趣爱好的人;(2)无聊、好奇场景:1、目前学生或者青年白领普遍社交圈小,缺少途径去认识异性2、传统社交软件带有很重的X色彩,急需一个清洁的平台3、交友技巧缺失,尬聊现象严重四、产品分析cp这类活动,女性用户居多。这种充满形式感的参与过程、浪漫设计以及无法预知的结果,对女孩子的吸引力更大。[产品功能结构][产品功能分析]核心功能:一、匹配闪配:强制匹配。24h(非自然日)一次,手动点击,可设置同异城、性别、年纪喜欢:每2h推送3个新的人可供喜欢。非强制。但是被喜欢者需要在24h内喜欢才能匹配二、聊天匹配后可以进入活动房间,由多组cp组成。在房主指导下or自由完成打卡(匹配超2天任一方不打卡即自动解散)。其他时候自由聊天。结束or主动解除匹配可给对方打分,分数涉及今后的匹配率和质量其他功能:超级会员:多次匹配、喜欢、推荐。邀请好友即可获得,并非付费制。推荐:看帅哥靓女关注:关注喜欢的人,但不能加好友动态:发动态,基础功能QA:有一些问题,有助于陌生人了解你[产品功能体验]匹配问题:闪配时间让人懵逼,并且有BUG;且闪配与匹配并没有让人感到太大区别消息栏:要说极简主义不如说脑残,作为一个停留时间本来就短的产品,却没有消息提示;而一般人在没有匹配会去打开消息栏吗?资料页:用户质量没sei了。要说不把脸作为核心,但是资料页的引导却仍旧没做好社交的核心一定是展示价值,而在这里体现为头像+资料推荐页:太中心化了!!谁用谁知道。我在成都,用3个账号半个月都没法下手去点“喜欢”(以高校学生的大众审美为标准)。而在推荐页,全TM是白富美大长腿、我的天哪!分分钟就想卸载了,这分别是把用户当猴耍我爱的人被抢走了——又是一个脑残设计如果说微信的撤回成功开立了先河但也因为用户庞大无法取消那这个设计只能被人喷死聊天界面:中间的圈圈不知道干嘛的,当你好奇点进去之后发现跟左边的传图片是一样一样的……无力吐槽五、竞品分析校园社交领域,有点知名度的,无非11点11、黑白校园、tataUFO、芥末校园、超级课程表这几个。其中,11点11分运营几乎停止,黑白校园转型做了校园服务。而超级课程表,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款,号称千万用户;当然,自从嫁入阿里,吹牛自然底气十足。此处暂且不谈上述前辈。而都玩cp的,知名的有hi一周cp、时遇记、概率论、我想认识你等。一系列校园公号以及兴趣公号、垂直社群、包括品牌账号都鬼使神差般地借用了这种模式。复制的玩家太多了,但每个人葫芦里卖的药却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模式的玩家,模式后面的本质也不同。对于他们来说,优势在于可以将这种模式真正落地——引流变现。这其中包括了做校园社交的,做内容生产的;也有做商业渠道和品牌推广的。从体量上来说,一周cp和概率论算头部,号称拥有百万级用户,获得千万级投资。一周cp靠强大技术支撑,推出app,迅速扩张,有app、微信双平台而概率论白手起家,靠强大文案也称霸一方,微信平台从推广方式来说,一周cp开放kpi接口给诸多高校公众号;而概率论以媒体为主,知名的有志明与春娇电影。[单品分析]1、时遇记是48小时cp,周期更短,但是参与很有限。公众号推文平均阅读1w左右,估计其粉丝数5w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号有早起签到的功能,可以稍稍带起一点活跃度。商业模式方面,运营一年多一点点,粉丝增量极少,活动形式单一,品牌印象不突出,毫无变现痕迹商业模式构想:卖点纪念品,文化衫,差不多了……2、我想认识你号称高端交友。其实主要做红娘服务,付费。玩cp只是引流罢了。另外,公众号有匿名聊天功能,通过简单回复即可匹配一个人来聊天(就在公众号上)。意义不大。3、概率论团队文案能力超强,每期一个话题带节奏,在一周cp的基础玩法之外又有许多新意,以PGC的手段生产UGC内容。但是这种模式自身并不能造血和复制,太过于依赖文案了。壁垒略高同时又显得特别易碎。[SWOT分析]S(strengths)优势1、依靠app和微信双平台快速积累用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2、开放api接口,获取用户渠道多3、app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和一定壁垒W(weaknesses)劣势1、用户地区分布不均匀2、活动形式单一3、app端用户体验差O(opportunities)机会1、用户基数大,可以多进行尝试(包括商业模式、产品玩法等)2、巩固现有渠道、拓展新渠道都可以获得更多用户3、利用先发优势和壁垒快速建立品牌以争取更多融资,抢占市场T(threats)威胁1、在用户少的地区,很容易被本土品牌干死2、活动形式单一导致用户流失(隐性)3、cp模式的后继乏力六、商业模式构想社交+电商等朋友圈广告会员增值(付费表情等)七、总评一周cp模式属于传统社交的升级版,加入了内容。但这种社交方式只是形式不同——变得更加高效而已。比如之前我加了好友开头尬聊两句级没有然后了。而这种话题任务打卡,营造了更多聊天场景,固然也提高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个好模式,但是不长久。“好模式”在于,从社交角度来讲它的确提供给校园陌生社交一个新的切口,比起加了好友毫无头绪地尬聊,我们起码在任务的帮助下完成了破冰。而"不长久"在于,目前的模式还不成熟,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 。存在用户匹配过程的不智能,也不能保障真实性;体验过程中缺乏激励机制的任务设定;无法落地的体验以及运营规模化后房主的不专业等一大堆的问题。更进一步的说,这款产品仅仅是把cp的模式推广了,但仅生搬硬套缺乏创新,没有品牌壁垒,也不能够为用户持续地提供价值。【写在后面】在我看来,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以社交[3.0]的模式出现。过去的社交不管是陌陌、还是图片、视频、音频社交,都是1.0,你最终就只能转微信加个好友而已。一周cp这样的模式我定义为社交2.0。BUT,请换位思考一下,当你遇见一个心仪的的MM or GG时,你加上微信之后、聊完天之后,却发现自己搞不定!此时你最想干的是什么?!正常的谈恋爱必然会经历:1.收集情报了解对方(需求收集与分析)、2.合适的契机搭讪勾兑(给用户不错的初次体验)、3.不断地提高和强化自身魅力属性(打造产品的核心功能点)、4.苦心经营(做好产品运营,保持对用户的黏度)、5.偶尔制造浪漫和惊喜(持续迭代,给用户带来新鲜感)、6.控制好交往的节奏不管你有多爱她(产品发布的功能点有排序有周期)虽然打卡任务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更多可能(大概会认真打卡的只能刚接触这个模式的吧),但其实,两性交往,除了增加认识异性的机会外,交往技巧的增强、展示价值的塑造、个人内涵的提升等等,这些往往更加重要。社交到最后一定是转到offline的,网恋毕竟是刚入情世才会做的事。在玩腻了机械打卡的假装7天cp后,用户又要开始思考人生了,此时不得不对产品感到失望。交友技巧缺失,尬聊现象严重——这是现在的普遍现象,却还没有出现一款能够解决这样痛点的产品出现。我想,这才是真正解决了社交之痛,而不是始于匹配,终于聊天,怪于产品不好。欢迎交流、拍砖、挖墙脚。我是问雨,一个即将颠覆社交之人。转载请注名

电梯口

数据报告:社交狂欢背后,集体孤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自于极光大数据(NASDAQ:JG)发布的《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研究报告》,从行业概况、细分子领域、社交中的电商、不同年龄用户社交差异、用户画像等角度全面呈现社交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极光观点:1、细分行业是增长点:2019年2月社交网络行业用户规模9.73亿,总体趋势稳定,但细分行业依然在快速增长,尤其是社区论坛和内容社交3、圈子很大,交流很少:超过3成用户好友数多于200人,但实际上大部分用户每周有交流的却不超过20人4、“内容社交”的本质还只是一个内容产品:主打社交恐将成为伪命题,用户使用内容社交app的动因还是在于内容有趣5、与其保护隐私,不如展示自己:半数用户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在内容社交上的“痕迹”,仅少数用户表示反对一、社交网络行业概况社交网络app是用户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虽然其形式多样,但其核心在于连接不同的用户,使用户间能进行便捷的交流和互动,满足社交的需要。社交网络用户规模和安装率处于稳定的状态。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2019年2月行业用户规模9.73亿,安装渗透率88.5%。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发现,社交用户的表达意愿在熟人之间和在陌生人之间差异巨大,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但无论在熟人面前还是陌生人面前,男性用户都比女性用户更为主动。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虽然67.1%的用户对熟人的主动性高于对陌生人,但也有近3成用户对熟人和陌生人的主动性一致,而对陌生人比对熟人更主动的用户则很少。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女性用户更爱用表情包和语音,而男性用户更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男性用户的兴趣相对较为平均,除时事新闻和军事占比超过4成以外,其它大部分兴趣领域的占比均为3成左右;女性用户的兴趣集中度更高,美食占比达6成,影视娱乐、时尚(服饰/美妆等)和运动健康占比超4成,其它兴趣的占比相对较小。二、各类社交app分析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社交网络子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即时通讯行业趋势稳定:微博博客渗透率略有下滑,规模较小的社区论坛和内容社交在过去一年迅速发展,特别是内容社交,渗透率从1.6%增长到3.7%,用户规模达4千万。即时通讯篇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至2019年2月,微信安装渗透率达85.8%,MAU近10亿,月均DAU 6.48亿;同期,QQ安装渗透率69%,MAU达6亿,月均DAU 2.71亿。此外,微信和QQ还有着极高的使用时长和启动次数,反映着用户对这两个头部即时通讯工具的依赖。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2成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1-500人之间,甚至有1成用户好友数多于500人。人们的圈子不小,但实际上超过6成用户每周交流的好友数不超过20人。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微信的整体依赖度较高,超过5成用户表示比较依赖或者非常依赖,4成用户表示微信只是一个工具,而对微信不依赖的用户占比仅为5.1%。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发朋友圈的频率差异很大,仅4成用户每天都发,同时2成左右的用户1个月不到1次,甚至更少;刷朋友圈的频率则较为集中,9成用户每周都刷朋友圈,其中6成用户每天都刷。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发朋友圈更频繁,是因为男性用户因工作需要而发布的频率增加了。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与一年前相比,4成用户刷朋友圈更频繁,特别是男性用户。另外,也有4成用户刷朋友圈的频率保持不变,而频率下降的用户占比很低,仅14.6%,主要因为广告太多而降低刷朋友圈的频率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用户养成打开公众号阅读的习惯,其中超2成男性用户基本上会阅读所有已关注的公众号文章,占比显著高于女性。此外,有1成用户很少主动打开公众号,只阅读别人分享的文章。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4成用户表情包用的比较多或者能用则用,其中女性使用的比例略高,但依然有16.8%的用户较少使用表情包。微博博客篇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新浪微博安装渗透率32.6%,MAU达3亿,人均使用时长34分钟,其启动次数为5.2次,用户粘性较强;而新浪博客目前使用的人数较少,安装渗透率0.14%,MAU 46.4万。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获取资讯对于男性用户更为重要,而女性用户则更喜欢关注名人的状态,参与兴趣领域的交流也是男女用户比较重要的诉求。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微博博客用户的互动参与度较高,近6成用户表示有转发、评论有意思的微博的习惯,其次是关注热点热搜和刷名人微博博客。此外,付费订阅的普及率目前还很低。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男女用户使用微博博客的诉求差异较大,男性用户更看重获取资讯和扩大交际圈,且男性用户更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其发博频次更高;女性用户更喜欢关注名人状态,因此刷的多,发的少,发博频次相对较低,其中有18.4%几乎从不发博。陌生交友篇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2月,陌陌安装渗透率为5.33%,MAU接近5千万,Soul安装渗透率1.15%,MAU达1千万;陌陌和Soul的用户粘性较好,人均日均使用时长超过半个小时,人均日均启动次数10次左右。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陌生交友app用户主要诉求有两类:结识好友扩大交际圈,以及聊天消磨时间。前者包括扩大交际圈、结识陌生异性发展短期或者长期关系、加入圈子,后者包括找人聊天倾诉解闷、消磨时间、浏览陌生人信息和照片等,两类需求占比不相伯仲。此外,男性用户比女性用户对浏览陌生人的信息和照片更感兴趣。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对于陌生好友是否符合期望,男女差异非常大,男性用户较为满意,而大多女性用户觉得多数好友不合预期,这一方面源于陌生交友app男性用户占比较大,另一方面可能源于女性用户要求较高。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陌生交友用户在app上的好友人数不多,近6成用户的好友人数为20人以内,其中男性用户的好友人数略高于女性用户。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很少会跟陌生交友app认识的好友见面,大多数用户在过去一年内见面好友人数少于5人,甚至从未见面,其中女性用户见面好友人数比男性用户更低。社区论坛篇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受春节百度红包活动影响,百度贴吧的安装渗透率在2019年2月有所上升,达5.33%,较1月提升0.6个百分点。百度贴吧和天涯社区app的月均DAU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用户粘性较好,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均有30分钟或以上。豆瓣和虎扑的定位不同,前者定位于图书/电影/音乐领域,后者定位于体育领域,领域的差异导致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差异较大。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虽然豆瓣渗透率高于虎扑,但虎扑用户活跃度更高,启动次数和使用时长也更高,可能源于体育赛事更为频繁、体育资讯更新更快。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男性用户最喜欢时事新闻、影视娱乐和军事领域,女性用户最爱美食,然后是时尚和影视娱乐。信息和圈子是用户使用社区论坛的最主要原因。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社区论坛有感兴趣/关注的圈子对于女性来说更为重要,而男性用户对积分/等级比较看重。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由于获取信息的需要以及兴趣圈子诉求能在社区论坛app中实现,用户比较重视社区论坛,其中,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为看重。内容社交篇内容社交app是以某一领域的内容为核心串联用户社交的app,通常其内容都会定位于某一领域或者形式,比如基于短视频内容的多闪、基于音乐内容的音遇,基于搞笑内容的最右。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多闪和音遇上线后,其渗透率和DAU都增长迅速,不过,上线初期的大规模推广过后,DAU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社交网络用户认为内容社交重要,其重要性在男女用户之间的差别不大,此外也有3成用户觉得无所谓,觉得不重要的用户很少。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内容丰富有趣是用户使用内容社交app的主要原因,占比超5成,交新朋友的占比为4成左右。大约1/3的用户认为内容社交app的社交方式有新意,仅13.5%的用户认为发布方式有趣,这反映目前内容社交app的形式在用户看来并未有很大的创新。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半数用户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在内容社交上的“痕迹”,只在“好友能够看到我关注的人”的赞成比例相对略低,但占比也有4成多。其它用户大多对于社交“痕迹”是否可见持无所谓的态度,仅少数用户有反对意见。三、社交上的电商采用的砍价/拼购等社交形式的社交电商app(如拼多多、苏宁拼购) 、基于好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卖产品的微商、社交app本身的广告位上的产品链接、网红博主/主播在微博内容和直播中带货……这些基于社交的电商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用户对社交电商接受程度较高。近5成用户对社交电商表示支持,仅有22.4%的用户对社交电商表示厌恶。比起女性用户,男性用户对社交电商的态度更为两极分化,表示支持的用户比例和表示厌恶的用户比例均高于女性用户。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近7成用户认为接触到社交电商的频次太多了,但45.7%的用户觉得能够忍受。此外,女性用户遇到的频次相对男性用户要高,但女性用户对这类社交电商的忍耐程度也更高。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用户一年内购买过基于社交电商的产品,平均花费320元。在购买过的用户中,购买次数和消费金额略显两极分化的趋势,购买次数1-2次以及购买金额299元以下的占比较高,但购买10次以上的用户以及购买1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均有1成左右。此外,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购买的次数和金额均更高。四、不同用户群体的社交差异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70后、60后及年龄更大的用户在熟人间的表达意愿最为主动,对陌生人的表达意愿最为被动。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70后、60后及年龄更大的用户中喜欢转发分享的比例超过6成,显著高于年龄较小的用户,而90后和00后则喜欢斗图,80后喜欢发布自己的状态。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社交用户对社交“痕迹”可见持赞成态度,但90后和00后赞成的比重相对较低,对隐私较为看重。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无论是熟人圈子(微信)还是陌生人圈子(陌生交友app),年轻用户(80后/90后/00后)的好友数量显著高于大年龄用户(70后/60后),但大年龄用户每周实际有交流的好友数反而较高,这表明年轻用户只是加加好友,实际上有交流的没几个。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发朋友圈和刷朋友圈的频次与年龄明显正相关,年龄越大的用户,朋友圈发和刷都越勤:近6成60后用户每天发朋友圈,而00后发朋友圈的频次最低,仅14.9%的00后每天发朋友圈。极光大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美食和影视娱乐都深受大众喜欢,00后和90后爱玩游戏,年龄较大的用户则对时事新闻和运动健康感兴趣。五、用户画像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社交网络用户男性用户占比略高,26-35岁用户占比45.2%;最爱用的安卓手机品牌是华为,其次是OPPO和vivo,但头部机型全部为OPPO和vivo的机型。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社交用户中广东用户占比最高,达10.7%,其次为河南、山东和江苏;城市分布方面,北京用户占比最高,为2.7%,重庆和上海占比也达2%以上。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微信用户男女比例较为平衡,在一线城市的占比高于全体社交用户,最爱用的安卓手机品牌为华为。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新浪微博用户较年轻,25岁以下用户占比较大,女性占比略多于男性,一线城市占比也高于全体社交用户。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陌陌用户男女比例3:1,用户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的年龄范围内,占比超8成,最爱用OPPO和vivo手机。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百度贴吧用户男女比例相当且较为年轻,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明显高于全体社交用户,最爱用华为和小米手机。极光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多闪用户男性略多,年龄也略年轻,城市等级分布与全体社交用户分布较为接近,最爱用华为和vivo手机。报告说明1.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源于极光云服务平台的行业数据采集及极光iAPP平台针对各类移动应用的长期监测,并结合大样本算法开展的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极光调研数据,通过极光调研平台进行网络调研,共回收社交网络用户的问卷840份2. 数据周期报告整体时间段:2018.02 - 2019.023. 数据指标说明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4. 法律声明极光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信息系依据大样本数据抽样采集、小样本调研、数据模型预测及其他研究方法估算、分析得出,由于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极光大数据依据上述方法所估算、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仅供参考,极光大数据不对上述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完整性、适用性和非侵权性做任何保证。任何机构或个人援引或基于上述数据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所造成的法律后果均与极光大数据无关,由此引发的相关争议或法律责任皆由行为人承担5. 报告其他说明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化妆室

产品分析报告:Timing是如何打造社交学习圈?

最开始接触Timing要从一句广告语说起:别人在timi的时候,而你在timing加油。相似的词汇,却有着极具差异的含义。Timing的学习软件定位对比强烈突显,也正是这样,这款软件使用了一段时间。具体的分析如下:使用环境:手机型号:HUAWEI mate20系统版本:EMUI 10.0.0产品版本:9.8.6产品战略层分析1. 产品定位Timing官网给的定位定义:这是一款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拒绝拖延、成就更好自己的高效学习软件。这段时间亲身体验下来,相对于抖音、微博、小红书这类kill time的社交产品,Timing的定位确实如此——保持专注,高效学习2. 用户群体学习类的社交产品用户主要群体是学生,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过timing的用户增长趋势数据可以知道,用户的大幅度增幅主要集中在7、8月份(暑假期间),以及最近疫情的原因,用户数量从2019年12月份便开始持续增幅。来源自艾瑞数据通过产品的使用,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初次进入会选择学习标签。而这批标签,其实就是他们学习努力的方向,他们是抱有目的性地在平台实现自我价值。而依据这种目的性的差异,我们可以将用户画像进一步进行说明。主要分为如下4类人群:3. 使用场景明确用户画像之后,我们可以很方便再映射到使用场景,这里我就依据用户分类主要举例4个场景供大家理解timing这个产品:张大龙同学是名初中生,平时父母与老师都十分鼓励他,他十分享受这种感觉,有一次朋友推荐timing,他使用后发现自己发布学习动态(日记/长视频),大家都会给他点赞评论进行鼓励。慢慢积累了不少粉丝,并且创建了打卡群。马小云同学是名高中生,喜欢学习英语,目标是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在timing上会经常与道友连麦练习口语,并且以live形式给大家分享英语学习经验。马小腾同学是名大学生,上了大学因为松懈,自制力越来越差,学习的时候经常玩timi的手游,后来接触timing后,经常通过学习计时打卡的功能,为自己规划学习。张二鸣同学是名工作者,喜欢用某音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发现timing这款APP后,开始用视频记录自己的学习点滴,方便后续自己进行学习总结。4. 市场分析timing主要涉及的领域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社交,一个是在线教育。先说前者,单纯做网络社交方向是很难在目前这个市场立足的,确切地说是必死的境地。纵观目前排名前十的社交产品,当你以为是站在巨人肩膀时,实际是巨人将你踩在脚下。并且目前做得比较好的社交产品都是结合某一细分化领域去发展,像小红书是电商社交、知乎是问答社交等等。timing这一点也很聪明,在打造社交平台的同时,它结合了在线教育这一领域。突显自身社交特色的同时,也很好地分得在线教育领域的一杯羹。根据《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平台用户大数据报告》一文显示,目前第三方产业人才需求增加。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以及政策红利的推动下,现在在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在线教育的受众群体,也从小学、初中一直涵盖至职场人员。且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今日头条、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利用流量优势进入市场,引领了一大批在线教育企业投入市场,形成教育市场的一个不错的格局。通过本次疫情不难看出,在线教育平台的用户持续增幅,并且不少平台因此服务器崩溃,网易云课堂还因此上了热搜。可见,目前的教育市场规模增速不减,虽然有不少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市场,但是整个教育行业还是比较分散的。而timing基于学习教育去做社交,既能避开不少大企业的锋芒,又可以享有热衷线上学习分享的用户资源,前景可观。5. 产品目标timing的目标其实也比较明确。如果不考虑营收方面,目标应该是打造全国第一个以社交分享为出发点的学习自律工具。当然,结合盈利是必然的,个人认为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打造一个以学习社交为特色的在线教育平台。6. 盈利模式关于盈利模式,目前timing具备几个收费功能,但收费功能不等于盈利模式。像契约群,最终的资金全部都是属于用户,而学习农场虽有入场费用入账,但该功能更多是倾向于增强用户粘性以及帮助用户实现蜕变。个人认为以后的盈利方向可以如下:基于用户学习需求出发:拉拢资源,打造付费课程(现在有付费live,不过感觉目前可能资源不多,并且付费课程不一定只局限在科目学习上,分类尽量多样化,手工类、兴趣类等);基于用户兴趣需求出发:timing的用户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初高中,结合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推出timing相关周边产品(如动漫联名款闹钟、笔记本等文具、心情对讲机的设计抱枕等);基于用户规划需求出发:不少学生都是有着报考目标,如何制定学习计划以及就业/报考规划,平台都可以采用知识付费或会员制定的形式去设计业务;基于平台流量规模出发:目前timing的活跃用户已有1400w(官方数据),基于这个流量,广告收入应该也不菲。不过具体是否实施,主要还是需要看用户口碑以及黏连强度如何,毕竟广告的引入势必会失去一批用户。二、产品范围层分析1. 基本功能使用下来V9.8.6基本功能如下:2. 核心业务功能其中作为社交核心的业务为:发布学习日记/视频。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学习日记、长视频记录自己的学习点滴,或者是以此形式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心得与经验。在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自身学习心得的价值。作为个人自律核心的业务为:计时打卡(学习/起床睡觉)。开启学习计时/番茄学习后,用户会根据自己设置好的时间与事件,手机进入计时阶段,这个期间用户可以自行完成相关学习,结束之后便会生成一段学习记录,并且所有的学习时间在好友中都有累计排行,此依据也可作为学习竞争力的一项指标。并且这一功能也是大多数契约群目标的实现形式——坚持打卡。3. 引流相关功能timing的主要引流功能我认为是契约群,具体形式为用户花费一定金额放入奖金池创建或加入契约群,之后需要坚持完成群目标,完成即可瓜分奖金池,否则费用作废。说白就是秉承着“赔了吃亏是福,坚持了稳赚不赔”这一理念。一方面坚持目标看似简单,实则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另一方面自身有投入,最终分红有吸引力,也愿意邀请好友共同来努力,坚持更有动力,从而达到引流效果。三、产品结构层分析1. 核心业务流程(1)发布日记/长视频功能流程发布日记的流程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参照微博形式,涉及图片、话题、内容3个内容,较为常规。而发布视频除了有基本的选取视频以外,还添加了剪辑功能,作为一名pr选手以及Vue的忠实用户,个人觉得timing的剪辑功能还是较为全面的,基本满足日常vlog的剪辑使用。另外,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的创作模板功能,可以有效帮助小白用户发布一些常规的vlog,不过目前涵盖的模板太少,希望后续可以添加。(2)计时打卡功能流程(3)特色功能1:timing自习室功能进入流程timing自习室由班长开启,观察下来,基本上班长都是live直播课程的老师,老师开设课程,学生用户吸收知识之后,老师再安排自习室帮助学生自我消化知识,并且在座的学生可以开麦交流,基本可以形成在学校学习的氛围。个人认为自习室配合直播课程确实比较新颖。(4)特色功能2:树洞对讲机树洞对讲机功能其实就是一个连麦功能,每一个频道相当于一个连麦房间,用户可以选择不同频道进入连麦,也可以选择收听已连麦用户的声音。整体使用下来,流程比较简单也比较清晰,不过整体以频道的形式也算新颖,再加上依据心情匹配,增强了用户的交互玩法。2. 整体功能架构四、产品框架层分析1. 界面设计(1)首页界面设计首页设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搜索、自习室/对讲机、基于推荐算法的动态展示(瀑布流)。其中自习室与对讲机的button放在首页最明显的位置,应该是作为主推的社交向功能。动态推荐中,以9个内容为一个单位,每个单位的开头动态均为视频,且都会采用横向内容展示,其余8个都是方形展示,可见短视频也是timing的其中一个迭代方向。(2)关注界面设计关于关注页面的布局,想必大家都会似曾相识,与微博首页相似度99%,三连部分与ins相似。主要展示的是关注好友的动态展示,最上一栏显示关注好友的状态(学习中/图书馆/睡觉中等)。虽说是抄袭,但能达到自己的设计效果,都是好的。像微博最上栏可以获知关注用户是否在直播,最新的视频内容,开始发力推视频板块。而timing最上方展示好友正处于的学习状态,可以让用户获知一个信息——别人都在努力,难道你不应该努力吗?这与timing的初衷完全契合。(3)消息界面设计消息页面主要分为两个板块:道友状态显示和消息列表。其中消息列表比较常规,分为好友/群消息与系统类消息。另外的道友状态比较显眼以及占据空间,这一点我比较疑惑,道友的学习状态是否需要如此显眼,如果说只是为了展示状态,没必要占据这么大的空间资源。(4)更多界面设计更多页面其实更偏向于我的页面,不过随着timing功能的迭代越来越多,该页面已不仅仅局限在我的系列功能中,例如在其他页面一些功能,也会放置于此做一个归类。一方面来填补板块排版不够饱满的问题,一方面将主要功能进行多次展示,增加部分页面的访问率。2. 导航与信息设计关于首页中的timing自习室与树洞对讲机,这两个功能的信息设计中,均采用的功能标题加功能说明的形式,如自习室用“和小伙伴们一起视频连线学习”高度概括,明确了该功能的面向对象是好友,形式是视频连线,作用是一起学习。同理,树洞对讲机也是如此。五、产品表现层分析1. 交互设计感受关于timing的交互设计整体使用下来都比较中规中矩,不过树洞对讲机的交互却可以说道一番,虽然形式上有借鉴嫌疑。timing的对讲机频道页面与soul的星球匹配页面基本吻合,前者点击频道进入匹配频道页面,后者点击星球进入匹配对话页面。并且在下方有不同色块button对应不同功能,前者对应不通过心情选择进入不同心情频道,后者可以选择不同匹配形式。虽说形式上吻合,不过从目的性以及功能丰富性来说,二者差别还是很大的。目的性:timing目的在于连麦吐槽学习烦恼,soul在于匹配匿名聊天。丰富性:soul星球显示内容丰富(具备昵称、新人以及高匹配度标签),且以3D形式滚动呈现,可以同时显示更多用户。不过设计一个功能,只要目的性达到,并且满足用户需求,何种交互形式倒也次要,当然能够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呢?2. 色彩搭配感受因为timing的用户群体多数为青少年,其整体色调以及风格都偏向年轻卡通化,button多数采用更具活力的色调,如蓝绿黄等渐变色。六、产品优化建议分析1. 业务优化付费live/课程业务优化:目前live/课程的入口,只有在首页动态推荐,或者自习室的老师详情页中有,且没有一个详细的分类,假设某类用户是希望在timing上获取到一些课程资源,却无法进行分类选择,显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优化方案:在更多页面中新增付费live/课程模块,该模块可依据平台课程资源,设置不同分类课程(科目类/兴趣类/考证类等),课程资源不仅仅是局限于小初高科目,因为学习这个概念是开放的。2. 功能优化学习/起床打卡等动态删除:目前该动态是无法删除的,虽说该功能一方面帮助用户记录,一方面可以激发好友/道友学习欲望,但是无法删除还是过于限制,总会有用户打卡之后,想删除或是只是作为计时工具,并不想记录。我的钱包中新增付费live推荐:我的钱包页面现在太空,既然明文规定T币只用于付费live,其实该页面可以利用起来,给付费live新增曝光渠道。寻找道友功能:在书童中有个「寻找学习伙伴」功能,类似陌陌,左右滑动对应不同操作,个人觉得放在消息页面的+中更好,且消息+中的「找道友」,更多像是分享邀请的功能,可以放在「寻找学习伙伴」中作为子功能。对讲机心情匹配优化:目前的心情匹配,原理比较简单,每个心情就好比不同房间,点击进入的都是对应心情的用户,彼此连麦有更多话题。但实际使用下来并非如此,对应心情的连麦房间进入之后,通过对话并不能分清用户的实际心情,也就是说,一系列的心情分类,只不过都是连麦的入口,并无实质意义。优化方案:根据心情进入连麦房间的,对应心情在页面设计不同元素,我们可以设计每个用户在连麦房间中有心情值,如开心有开心值,为了鼓励用户分享开心的事情,上线期间,累计N分钟,即可增加心情值,或者用户给你点赞,也会增加心情值等等,负面情绪反之。根据心情值有排名,这样的使用驱动下,用户也会愿意连麦上线,多分享自己的故事。正面情绪会感染更多人,负面情绪也会慢慢治愈。这样这个树洞功能就更加符合它的目的。成就勋章展示:勋章的意义在于自我激励,还有就是利用用户的攀比心理。如果只会获取,而没有地方展示,用户去获取勋章的欲望不会很强烈,所以在个人主页进行展示,可能会更好,如用户可以在勋章页面选择佩戴(可以有佩戴数量限制),对应个人主页进行展示。3. 体验优化学历认证中专业选择加关键词输入检索:目前专业选择只能滚动找寻,因为专业过多,选择比较麻烦,可以用输入自动检索相关专业的交互形式,方便用户。或者采用用户输入的形式,毕竟专业每年也有新增,最终人工审核只需根据内容对照证书即可。图书馆页面需要兼容手势返回:图书馆游戏中,返回按钮太小,第一次进入的时候压根没找到,且全面屏手机采用的手势返回不兼容,返回直接退出图书馆了,而不是上一级。消息页面中的添加道友优化:添加道友有三类,恋人、朋友、同学,任意选择一类之后,如果需要返回重新选择,按理应该返回是上一级,而不是直接到消息页面,这样需要多一步操作,才能切换道友类型。学习农场咨询优化:学习农场点击咨询目前是提示前往书童对话页面,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跳转到此页面呢?农场支付方式新增T币支付:农场入场费用支付目前只有支付宝与微信,T币只支持付费live,这一点有点想不通。起初我以为可能是ios内购问题。不过既然存在内购问题,ios应该只能采用虚拟币支付才对,且安卓与ios无关,支持T币支付也无妨,毕竟农场功能已经在须知中明确过,ios与安卓无法通用。代入使用场景想一下,用户刚好有T币未用完,想开通农场,却还要另外付费,不能使用T币,虽事先有声明,但始终是个不好的体验。总结本人很认同timing的产品定位,是一款很正能量的产品,虽然现在因为功能迭代方向的原因,在各大应用市场背负了不少骂名,觉得用户学习圈越来越乱,网红越来越多,攀比越来越严重,社交味越来越重。不过在我看来,攀比学习虽然在传统意义上来说不对,不过真正有自制力的用户可能并不需要timing,缺乏自制力的用户通过攀比可以得到一定量的进步(关键在于防止用户为了为了排名数据恶意去刷,从而获得这份“成就感”),况且我们在学校学习,每次考试的排名某些方面也是为了激励我们去进步,我们也会为了考试排名而去攀比、去努力。再者网红的入驻、兴趣圈的入驻,通过这类领域具有一定号召力的人小有成就,去鼓励更多人向他们看齐,这也是一个正面的向导。毕竟学习这个概念不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也需要前人的经验分享、也需要才艺兴趣的教学分享。社交方向一定是timing的努力方向,因为这个世间所有抵达成功的道路都是孤独且枯燥的,你想要优秀,必定会经历一段这样的过程。但是如果有许多像你一样人在同一个圈子,相互的分享会帮助你缓解这份枯燥。就像keep,运动和学习一样,一时地执行是快乐且满足的,可当你长时间去坚持运动或者学习这件事情时,你可能会痛苦,但当有这么一帮人在陪伴你坚持锻炼、坚持学习,感觉就不同了。感谢大家阅读,我是把产品当做刻章去打磨的伪文青,欢迎指正和订阅!本文由 @伪文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冬之蝉

产品分析报告:京喜在社交电商赛道中的突围

作为上线不久的社交电商,京喜取得的成绩喜人。本文从七个角度深入分析京喜是如何在社交电商中突出重围的,希望对你有帮助。2019年作为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达到2.5%,较2017年和2018年的1.4%和1.6%,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北京时间2020年3月2日,京东发布2019Q4及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的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增长至3.62亿,环比截至第三季度末的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大幅增长2760万,单季新增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创下过去12个季度以来的新高。京喜自上线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京东的新用户占据近四层来自京喜,其中超过七成来自三至六线城市,那么京喜是如何实现迅速崛起呢?整个社交电商行业的现状是怎么样呢?本文将藉由分析京喜的视角,带你深入了解京喜以及电商行业的运转逻辑。一、行业分析传统电商以货为中心,围绕商品、供应链的传统卖货平台。社交电商以人为中心,是社交关系形成的电商形态,不以产品搜索、展示为销售模式,而是基于社交媒介功能,建立在社交关系基础上,通过社交活动、内容分享等方式低成本获取流量,最终实现商业变现的创新型电商模式。社交电商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经历了长久的探索期,到2019年才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所以下面我们采用PEST分析模型来讨论背后的原因。1.1 政策(Politics)层面2015年,国家工商总局积极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前瞻性研究。研究社交电商、跨境电子商务、团购、O2O等商业模式、新型业态的发展变化,针对性提出依法监管的措施方法,明确将社交电商纳入到监管范围内。而随着该模式越来越被认可,国家对其的政策态度也由限制转为重视与支持。2019年《电子商务法》实施,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这是平台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平台经济的一种新业态,“社交电商”由此站上了茁壮成长的新风口。1.2 经济(Economy)层面据尼尔森数据显示,我国三、四线以下城市人口规模高达9.53亿,远超一二线城市4.27亿人口规模。下沉市场,囊括了近300个地级市、2800个县城、40000个乡镇。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增长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增长0.9%。正因为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的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1.3 社会(Society)层面根据企鹅调研平台数据显示,下沉网民闲暇时间丰富,日均使用手机时长突破5小时,同时与一二线网民收集使用时长差距缩小。下沉网名平均网购频率为6.0次/月,54%网民一周网购一次,半数以上的下沉网民会受到身边朋友推荐的影响,消费自发形成的口碑。据企鹅调研平台数据显示:在购物时,92.7%的下沉网民都在以手机支付为主,现金和信用卡支付方式使用频率较低。根据企鹅调研平台数据显示:下沉网民由于收入的不同超过六成的下沉网民更加注重性价比,工资越高的人群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对价格敏感度大大降低。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直观看出,正因为下沉网民对于互联网进一步的依赖;习惯使用手机支付的消费行为;并拥有庞大的消费需求,在消费观念上更加注重性价比,在看中的产品上适当的可以为质量支付溢价,使得社交电商在下沉市场的效果尤为明显。1.4 技术(Technology)层面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为电商行业带来了诸多改善和变化。2012年,移动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智能设备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客户交互入口,带给了电子商务直接和客户对接的机会。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进行强化学习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服务成本,但更多的是为电商企业运营提高了效率:比如在未来,机器通过学习可以进行商品未来销量的判断和现有库存状况的评估,就可以为电商企业做出一个最优的库存解决方案。5G为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于电商行业来说,想要继续更多元化发展社交电商,5G网络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更多消费者而言,5G网络能带来的直观感受,不仅仅是“网速极大提升”和“生活更加智能便捷”。以上种种因素一起合力推动了社交电商的蓬勃发展,那未来几年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呢?是否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数据显示:社交电商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0.63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8.5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网络消费通过模式创新、渠道下沉、跨境电商等方式不断释放动能,形成了多个消费增长亮点。截至2020年3月,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07亿,较2018年底增长1.16亿,占手机网民的78.9%。数据估算显示,随着社交流量与电商交易的融合程度不断深入,社交电商占网络购物市场的比例也不断增加,2015年—2018年三年间,社交电商占整体网络购物市场的比例从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比例从0.1%增加到了7.8%。所以,可以看到这个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几年依然会保持快速增长。二、竞品分析在电商市场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竞争环境下,社交电商作为创新商业模式,这条赛道的参与者与竞争者也越来越多,进入2018年,社交电商全面爆发,从拼多多、云集、贝店到京喜,黑马接二连三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撼动着已有的电商格局。根据亿欧智库的数据统计显示:在拼多多在月活跃规模和环比增幅上仍存在明显优势;京喜借着微信的巨大流量路口,很快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作为行业的重要玩家,影响较大。因为拼多多和京喜都是属于拼购型模式,属于直接竞品。下面重点针两款产品的成长路径和业务模式进行分析,以此了解两家公司之间的差异。2.1 拼多多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线。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户量突破1亿,获得B轮1.1亿美元融资,IDG资本、腾讯、高榕资本领投。2016年9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宣布合并。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发行价19美元,市值达到240亿美元。2018年10月,国美电器与拼多多已展开合作,前者为拼多多提供电器类商品经营业务。2019年10月25号,拼多多股价报39.96美元,上涨12.56%,市值增加至464亿美元,超过京东。2020年3月11日,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5.852亿,单季度净增4890万,较上一年同期净增1.67亿。2019年Q3及Q4两个季度,拼多多活跃买家数净增1.02亿,全网全域用户的覆盖率仍在提速增长 。2020年3月15日,拼多多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2019)》。商家端:拼多多在15、16年正式消费升级概念大火的时候,天猫与京东在消费升级期间为了提高平台整体的商品质量,清除出来了一批中小型商家,这些正是拼多多早期商家端资源。多多线下发展“拼工厂”通过对消费者侧需求的集聚,给中小厂商们提供了足够的需求信息,侧重SKU的深度而非宽度,品牌可以将产能集中到2~3款核心产品。据此,厂商可以进行一定时间段的生产资源合理规划。切入方式:每天多个单款爆品的热卖模式。流量端:早期下沉市场中存在大量没有微信支付也没有绑卡的用户,但他们通过抢红包等行为,大批用户的微信支付账户中沉淀了一定的现金,但是缺乏花出去的途径。拼多多采用“分享+拼单”(拼团价格更优,一开始是熟人拼团,由熟人社交圈子带动从众购买,现在已经能陌生人拼团了)的方式开展病毒式营销,利用很低的成本获得商品很大的曝光率,入驻的平台商户也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大规模的采购。目前拼多多已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站稳脚跟,同时开发互动游戏,此模式几乎都是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增加商品曝光度,增加用户购买欲以及下单的次数,增加用户在平台的存活时间甚至拉新。拼多多的多多果园是所有游戏中做的最好的,也是用户最喜欢使用的。2.2 京喜2014年京东启动社交电商布局 ,京东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入驻微信及手Q购物一级入口。2016年上线拼购业务,并上线内容导购生态——“购物圈”。2018年3月,举办首届 “京东拼购节” 。2019年4月,拼购APP上线测试;5月,京东与腾讯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将利用微信一级入口及微信市场等独特资源,打造区别于京东现有场景和模式的全新平台;618期间,京东拼购在下沉市场推动增长,并携手新华信用发布“厂直优品”计划;7月,京东拼购业务部更名京东社交电商业务部 ,战略地位升级;9月,京东拼购全面升级为以微信一级入口为主要载体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商家端:为了促进拼购业务的发展,京东拼购(京喜升级前)在2018年中多次召开了招商大会,并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商家的入驻。京喜在业内率先开启了“企业店招商”帮助更多优质厂商链接社交用户、突破增长瓶颈,一起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更加注重从用户需求出发,商家深挖消费者需求数据,以数据反推消费者痛点。京喜以C2M模式反向定制能够帮助品牌商深度洞察市场需求,发现行业发展空白,实现产品创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切入方式:优质低价。流量端:京东和腾讯长达6年的战略合作,微信的巨大流量入口,是京喜挖掘下沉市场的重要工具。目前凭3.2亿活跃用户,在行业中据重要的市场份额。京喜的正式上线与拼多多之间相同在于主打下沉市场的用户,都是通过拼团的方式进行下单购买。并且在社交裂变和app的栏目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相似。总结:从以上分析可见,早期淘宝培养了国人网购习惯,随后京东等电商平台以优秀的商品品质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快速崛起,在推动行业整体向规范化、品质化发展的。当拼购模式完成网购初体验后,“下沉市场”用户的消费升级需求被彻底激发。拼多多的商家来源主要来自于早期天猫、京东的尾部商家,而京喜的商家主要通过招商引入;在切入市场方式中,拼多多侧重推广低价爆品,而京喜主打低价不低质量;最后在流量端,两个平台早期都是以微信为主。虽然存在极多相似之处,但是京喜还在具有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在其APP首页栏目中有一个“工厂直供”的频道,也就是价格不仅有优势、品质还能保证的商品,这也体现出京喜打造的是优质低价。并且京多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也为下沉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玩法和市场机会。未来,当互联网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当“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日渐成熟,横跨在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终将被慢慢填平。“下沉市场”也一定会迎来从拼价格到拼品质的进化,因此京喜的前景也充满很多的可能性。三、用户价值分析在电商的大环境市场中,主要有五个参与者:消费者、商家、平台、物流、供应商,京喜的业务逻辑如下:平台想要快速实现成长,就必须要满足消费者(主动消费和被分享带动消费)、商家、供应商的需求,并且平衡其中的利益。(因为物流属于第三方服务,此处不做详细分析)下面我们分别去探究以下这三方面都有哪些需求,以及京喜是如何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的。3.1 消费者互联网在最优市场(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红利目前已经趋于饱和,但是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更快,基于互联网生态的普及,已经覆盖到广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下沉市场的网民消费更关注的因素:性价比需求:性价比历来是消费者更关注的内容,并且价格优惠、打折促销更是下沉网民所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身边朋友的推荐:随着商品的多样化,同样的一款商品都有很多品牌和商家,如果通过身边朋友的推荐,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认可度也更高。商品的多样性:下沉网民饮食和生活用品是下沉网民主要的两大消费。下沉青年网民整体注重个人消费;而下沉中年在整体注重家庭消费。如果平台和商家不能满足多种消费角色的需求,那么意味着损失。购买便利性和快捷性:随着生活节奏的速度加快,人们更希望通过更便捷、高效的购买方式来获取自身想要的商品。产生了以上的消费需求之后,下沉网民的主要消费方式有以下几个场景:3.1.1 实体零售实体零售的店面种类繁多,购物方式主要通过逛街来选商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实体零售的局限性也开始凸显:实体店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购物需求。受众范围:实体店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受众范围相对小,特定的商品需要到对应的商城或者专卖店,增加用户的时间成本。价格高:由于店面需要成本,商品的价格相对社交电商平台会更高一些,并不能时常对商品进行价格优惠以及打折促销等活动。3.1.2 传统电商传统电商已经发展近20年,虽然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变,传统电商的不足之处也开始出现:互动性: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仅仅只停留在文字和图片层面,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体验。产品信息不对称:因为只能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了解产品,再加上网购平台刷单的乱象,让消费者选择判断难度加大,降低了消费体验,从而降低了消费欲望。不管是实体零售还是传统电商零售,都在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在不断的升级更新,但也不能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2 商家商家的诉求是用最少的成本卖出最多的商品,赚取最大的利润。那么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互联网营销正在不断地朝着精准化、便捷化、及时化发展,传统零售业商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投入成本:实体店开张需要装修、采购、人员等等,初期成本高。经营成本高、人流量高的位置,租金也更贵。同行竞争:相同的商品存在对比性,同行直接进行压价,影响利润。淡旺季节:采购的商品存在季节性或流行性,投资不当,容易造成资金拖累,尤其像今年的新冠状病毒疫情,表现尤为明显,大批实体零售与企业宣布关门/倒闭。服务不通:除了目前在市面上的专卖店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之外,普遍的商家在服务这一块都做的简单。无营销闭环:线上线下的经营节奏、营销目标和销售货品不同,导致没有品牌形象的体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商家存在诸多痛点和需求,想要改变现状,个体商家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无疑是巨大的,并且还存着许多不确定因素。3.3 供应商作为供应商首先线需求是更大更稳定的商品订单,其次是深度挖掘消费者的偏好,然后节省新产品的研发成本,最后打造客户喜欢的产品。通过实际了解市场,控制生产量。那么作为供应商,他们可以同时发展线上和线下的合作渠道,但是不管是线上亦或是线下只要经过中间商,就会压低自己的利润;如果自己来做销售环,风险成本又太高,不敢涉足。3.4 平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商家和供应商都存在自己的诉求并且当下的解决方式并没有很好的满足自己的痛点。同时商家和厂家都有急迫的了解用户和售卖商品的需求,那么京喜作为平台方是如何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吸引他们到这个平台上呢?3.4.1 多社交玩法 + 线下门店京喜作为京东主推下沉市场的产品,借力多种社交玩法的优势,发挥微信线上社群和京东线下百万门店的优势,解决消费者对商品多元化的需求。目前京喜的社交营销工具现在已经扩充至60种,产业带直播、网红达人带货、京挑客等营销工具增强社交深度互动效果,为用户建构更丰富多元的社交化购物场景;最终打通商家的营销闭环,减少成本,完善线下门店的品牌销售体验,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通过艾瑞公开数据显示:传统电商与社交电商流量模型对比,可以合理解释京喜通过刺激用户多级分享、赋能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户转化、用户省钱省心,由此,构建了用户、品牌、平台三方共赢的金三角。3.4.2 低价策略京喜在低价的处理上以补贴作为核心。京东的优势在于其实现了连续14个季度的盈利,Q2季度净利润高达35.589亿元。京东主站的持续盈利,可以输血京喜,支撑其通过价格战抢占下沉市场。低价属性还直观的体现在京喜的主页面,有9.9包邮、1元福利和1元拼,值得一提的是9.9包邮的品类涵盖了:食品、服装、居家生活、母婴玩具等共八个品类,让追求性价比的用户慢慢挑选。而1元福利和1元拼品类和商品数量相对较少,多数以生活小用品为主,相比消费者在实体店中消费还是能省下一些钱的。当然其中还有“0元领水果”、“好物0元造”娱乐玩法,难度并不会太大让消费者看得到希望,同时娱乐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活跃度。并且在其所有的商品都有补贴价格与返利红包,那么要获得返利红包就要分享砍价,直接对接微信与好友分享帮忙砍价拿取返利红包,展现了京喜的强大社交属性。通过低价政策,使用拼购模式,京喜成功解决了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并且帮助商家低成本获客,降低营业成本。3.4.3 直连产业链,重构供应链+去中心化,对品质把控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随着国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我国外贸型企业的重生能力将会出现进一步恶化,不光是外企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作为企业端唯一的优势就是制造,而余下的营销、交易甚至配送售后等等都是空白,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的京东刚好在这些方面都有强大的扶持能力。据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京东已经布局全国100个产业带,借此实现对连接工厂好货与下沉市场的直连,为下沉市场用户搭建工厂好货直供“高速公路”,帮助京喜建立了稳定的与下沉新兴市场匹配的供应链竞争力,而京喜通过与产业带的链接,可以实现对品质的把控,让京喜不会重蹈其他电商假冒伪劣山寨货的困境,同时解决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追求。京喜顺势而为,依托京东强大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那些过去埋头苦干,深潜在后端的制造企业、代工企业,通过京喜走到前台,直接洞察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新的出路。京喜教会了企业营销的玩法与价值,还教会了企业如何去更懂消费者,让大规模的C2M得以风行,解决了供应链订单的稳定性,直接帮助供应商打通营销闭环,提高商家应对淡旺季的商品库存把控。总结: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比较于其他,京喜解释了为什么能够发展迅速的原因。四、商业价值京喜作为社交电商其核心业务是交易,GMV(成交总额)是衡量平台竞争力(市场占有率)的核心指标,在此我们以来分析京喜的核心业务是否健康。GMV=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任何一个指标的提升都会对整体营收的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所以接下来重点分析京喜是如何提高三个关键指标的。4.1 提高平台的用户数要想实现收入的持续增长,源源不断的注册新用户是最基础的保障,那么京喜是如何拉新的呢?主要是两种方式:广告流量倒入+口碑裂变。首先是第一种:广告流量倒入。京喜在上线后直接采用“热启动”,流量入口以微信为主载体,基于包括小程序、手Q、M站、APP、粉丝群在内的6大移动端渠道入口。发挥社交电商优势,满足用户社交需求。第二种是优秀的产品口碑。那么作为一款购物App来说,口碑在拉新方面是很重要的,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产品可以到任何一个平台进行购物,这时候朋友的推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打造良好的口碑,京喜不断的在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比如:场景一:因为网上购物存在着物流配送的时间不确定因素。京东在物流技术的开发也一直未停止。场景二:京喜的“厂直优品”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上都为客户带来了极大的实惠。这也为口碑打造埋下伏笔。通过分享助力返利的模式以及良好的物流配送体验,以及物美价廉的商品,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4.2 提高转化率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引导用户来到平台之后,用户主要分成两类,明确用户侧重考虑加快决策流程进行付款,而不明确用户则更依赖于运营侧(活动、折扣、氛围等)去引导用户产生购买的欲望。只有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也就是转化成平台付费用户之后,对平台才有价值,那么京喜是如何提升转化率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以下传统电商和社交电商的购买路径:社交电商拥有更简单清晰的购物路径,其次是基于熟人关系可以借助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转化效率,那么社交电商以货推人的逻辑也大大缩短消费者购买的决策时间和提高转化率。人找货:网购过程当中,用户搜索后进入商品列表页后,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该挑选哪个商品呢?首先帮助你决策就是大大的价格纸牌,让你快速选择符合你心理价格的商品。故在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快速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价格、外观、人气三大要素。在京喜的商品展示页面中,有显示正在拼购的订单,通过原价与拼购价格的对比,让消费者觉得购买划算,还可以省去开团再找人拼够的流程,这也照顾到一部分不喜欢一直朋友圈的消费者,并通过倒计时的方式告诉客户,错过了就需要再消耗时间进行拼购。其次在价格方面,利用拼购的价格优势去换取更大的购买意愿。最后通过折扣、让利等形式引导用户从买单一商品多买多件商品,提升用户额外购买的意愿,购买完的同时还觉得划算。通过在线支付免运费和拼团不满人数退款等承诺,让用户放心购买,解决后顾之忧。通过一些列展示的设计已成功吸引用户将商品加入了购买车,当商品有打折、促销降价时,会购买车中展现出来,让用户感受到划算性,并利用饥饿营销的原理突出数量少的特点,进行刺激消费。拼购之后的返利是需要助力砍价的,并且每个账号,每天没有限制助力次数,由此诞生了专门助力返利的微信群和QQ群,而这些消费者基本是网购的深度用户,因此群里的商品往往会等到更多的转化率。4.3 提高客单价客单价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单次消费购买金额以及购买频次。那么我们先从单次消费金额的角度来着重分析京喜是如何来提升消费者的客单价。首先是:注重消费者属性,做对应的活动。清楚了解消费者的属性之后,京喜在主页面推出了各种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返利活动;其次是推出各种满减券,在首页中我们可以看到滚动广告中每天都有红包,比如“瓜分10万元红包”,当通过分享获得红包后,消费过程中就会满足一定金额使用满减券,这也间接的提高了单次消费金额。除了领红包之外,为了提高消费频次,京喜更推出了了省钱卡:每月可领取52元全品类券,20元神券(5元券,满5.01元可用),并且每月每购满15笔(单笔金额实付18元以上)可以获得一次免单(上限40元)。重点是首次开通特惠3.08元每月,作为深度消费者,真的是很好的福利。拥有了如此多的满减券,消费者的消费频次自然被带动了。京喜已经在全国铺设了100多个产业带,这也让京喜对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健全的把控,至少在同领域中拥有了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京喜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收入模型,做足了大量的细节工作,从用户拉新到提升转化率以及客单价的提升,目前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京喜通过以上的方式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可实现弯道超车。所以在最新2020京东Q1的财经报告中仍然处于盈利趋势,这中间也离不开京喜的带动。五、产品迭代分析为了深入分析京喜的版本迭代节奏,探究产品迭代逻辑,将其主要的版本迭代内容整理如下:根据上图,和功能迭代的方向,将京喜的发展简单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产品热启动,完善基础功能2019年10月之前,V1.0-V2.0版本,“京东拼购”正式更名为“京喜”,为产品的热启动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基础功能,打磨用户体验。比如:比如优化启动加载功能、优化登录流程、新增用户启动引导等功能,都是在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随着京喜正式对接微信等6大流量渠道入口,业务的发展和平台用户的数量增加,京喜的业务也从京东独立出来,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体验而做准备。京喜的发展有着京东主站成熟的产业链依托,在基础功能以及物流、售后等环节都有比较成熟的业务支持。快速的用半年时间完成正式上线,为运营活动做足了准备。阶段二:持续优化基础功能,不断丰富线上活动从2019年10月至今,版本从V2.2.0到V3.5.0,是京喜的快速成长期,扩大用户成为产品迭代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也是电商行业的促销活动爆发期,故京喜重点增加了新用户首单福利和邀请新用户得到返现红包等活动,通过用户主动拉新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用户增长。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多,提升消费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用户的使用更加流畅,首先对登录、搜索功能以及结算流程进行了升级和优化,这些改动增加了新用户的体验感;此为这个阶段除了大量的返现和活动之外,平台的直播上更是做了多样化的直播带货内容。比如:2019年双11的“主播进厂选好货”、正在进行的“618溯源直播(助力农产品)”,给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同时也是吸引新的注册用户的手段。京喜也在全国不断和企业之间建立稳固的产业带,以此来给用户带来更直接的优惠力度和优质的产品,也帮扶企业树立口碑,同样京喜也在消费者心中稳固“低价不低质量”的品牌形象。整体来看,京喜的节奏把握的很不错。前期以打磨产品为重点,没有做足够的推广,因为产品的不完善,即使做了相应的推广,也无法留住客户,还影响了口碑。当进行产品升级之后也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京喜的业务板块也从京东分割出来,接入微信等流量大平台后,要做的是建立口碑和影响力,站稳微信等流量入口。不然给再多的流量,也是白搭,故在此阶段也没有进行强势的推广。截至到目前为止,通过酷传数据库查看京喜近半年的下载量走势图,可以看出京喜仍然处于成长期,通过目前的京东的业绩报告来看,表现依旧不错,未来值得期待。六、产品结构分析在分析中我们分析了京喜的产品功能的迭代步奏,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着写功能分别满足了用户的什么需求,以及在整个App中是怎么分布的。下图为京喜V3.5.0的产品结构脑图:为了便于分析,笔者通过对京喜的产品结构按照用户、场景、需求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得到下面的表格:因为平台的主要目标是消费者,所以重点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他们使用平台会存在四个场景:下单前/购物中(浏览决策阶段)/下单后/到货后。场景一:下单前那么在下单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两种第一种是有消费目的的网民,这类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京喜的搜索栏和商品分类栏对自己意向的商品进行搜索。那么对于无消费目的的网民,依然可以分为两类人群:价格敏感型和价格不敏感型。故在页面设计当中,京喜首页的滚动广告栏,可以查看近期正在进行的折扣活动;当然,除了定期举行的大型折扣活动之外,京喜长期进行的“1元福利”、“9.9包邮”等频道都可以大大的满足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商品品类的逐渐增多,不管消费者是有目的性或是无目的性的购物,其选择也非常多样,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而直播带货的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主播都是提前选好相对价廉物美的产品。相较于电视购物不同,在直播过程中主播与消费者可拥有良好的互动性。直播的方式带动了品牌推广,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同时满足了猎奇心理,这样重要的功能京喜放在了底部导航栏中间的醒目位置。京喜的首页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频道。场景二:购物中简单便捷的操作方式是必要的,解决了快速找到商品分类的问题之后,很多客户最想知道的就是产品的价格和对产品质量的考究。那么这一部分都可以通过商品详情页面直接进行了解,任何一款商品都有原价和拼购价(拼购价相对低一些),因为拼购都是2人组成团,因此在商品的评论区的数量不会太低,可参考性也高。作为网上购物,货比三家也就是很重要的内容,当选择一款商品类目的时候会出现多款同样的商品供你选择,也可以自己按价格或者按销量等变量属性进行排序操作,再通过价格对比和买家评论的内容来做实际的参考和最后的购买决策。有时候通过买家的评论展示不一定太准确,比如:在选购服装的时候,店家对自身产品是比较了解,商品的尺码和对应的身形能够做到很好的匹配,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铺店主联系,避免购物出现买错的情况。由于数码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各种各样的家电器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消费当中除了日常用品以及服装之外,很大一部分会购买这些商品,那么购买家电或者数码产品的价格都比较偏高,很多年轻人的现金流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京喜也为此提供了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减轻前期的资金支出,还让消费者可以提前享受新产品带来的优质体验,并且家电和数码产品都是采用京东物流,可以大大缩短消费者的等待时间。购物中最消耗时间的就是查看各个商品的详细内容,进行比较。京喜也是以简约大方的设计突出重点让用户以最短的时间作出对比。场景三:下单后当然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因为需要支配自己的金额,并不一定都会马上选择购买,这时候对自己意向的商品进行收藏就是尤为重要了。那么购物车就设立在底部导航栏的一级路口,首页就可以直接进入。下单后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关心是商品的物流情况,这时候可以通过订单实时监控商品的物流情况,心里有个数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当商品拿到手上之后,系统也会提示消费者收货,并鼓励进行评价。如果在运送过程出现损坏或者是产品质量不符合产品描述我们也可以及时申请退换,当然每个平台的商品着重点不同,在售后服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京喜的售后服务也是需要时间去验证和完善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京喜的功能设计基本满足了用户从下单前、购物浏览中、下单后以及到货后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对于不同用户所需要的高频功能在产品结构上也重点突出、分布合理,算是比较完善的产品了。七、运营路径分析京东在拼购业务上很早就有了,直到2018年3月举办首届“京东拼购节”,并在2018年12月正式成立拼购业务部。2019年4月,拼购APP上线测试;5月,京东与腾讯达成新一轮战略合作,将利用微信一级入口及微信市场等独特资源,打造区别于京东现有场景和模式的全新平台;7月,京东拼购业务部更名京东社交电商业务部,战略地位升级;9月,京东拼购全面升级为以微信一级入口为主要载体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本文仅针对京喜正式上线后的运营活动进行如下梳理,分成两类(因为无法获取运营活动的详细数据,通过新闻资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方式一:平台活动2019年双11期间,京喜在京东超级百亿补贴千亿优惠的框架下,投入巨额补贴推出亿件一元爆款商品。为进一步加强货品质量,而在本次双11期间由京喜货品团队、神秘用户组成的“千人爆品评审团”也为消费者省钱省心的购物体验保驾护航,从海量的直供好货中,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商家生产资质、备货实力、货品品质、价格、服务体验等多维度对最终的爆款进行多层筛选把关,确保做到质优爆款好货,击穿行业底价。数据显示,自10月31日京喜接入微信一级入口后,11月11日当天,下单量环比介入微信一级入口前一周(10月24-30日)日均增长400%,新增用户数环比9月日均增长747%。方式二:战略合作2020年1月15日,新华99(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指导。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共同主办)与京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共同推动涉农产业实现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供给侧改革;并且,新华99拼购旗舰店率先入驻京喜,联合开启了“京喜-新华99年货节专场”。京喜公布了 2020 年货节期间的数据1月1日至1月17日小年期间,平台累计销售商品超10亿件。2020年3月11日,推出“春雷计划”制定“百大产业带整合帮扶策略”,加持资金、入驻、运营、人力四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商家快速打通商流,解决滞销和库存问题。据京喜方面介绍,“春雷计划”发布28天,整体订单量较疫情前提升150%以上,其中,产业带货品订单量较疫情前增长250%以上。京喜“产地助销”直播近1万场,推广货品超30万个,带货量较疫情前增长超过7倍。2020年4月20日,京喜正式推出产业带”厂直优品”计划:即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合作、全面推进产业带和源产地的零售新基建,助力打造新型数字化产业带既帮助产业带和源产地商家复工复产,又能够对接国内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以充分释放产能。首站落地广东汕头澄海玩具产业带,在澄海建设首个“京喜产业带合作示范基地”。2020年5月18日,白沟新城管委会集全区之力举办主题为“用全球贸易出货价格,定义时尚流行新坐标”的首届“中国白沟5·18线上包博会”,白沟新城与京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八、总结政策、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共同因素,可以看出拼购社交电商行业现在增长迅速,未来也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在拼购电商行业中,目前从营收、用户规模上拼多多仍然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占领的市场份额也是最多的。京喜依托京东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对接微信平台一级流量路口的产品,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在电商的大环境市场中,主要有五个参与者:消费者、商家、平台、物流、供应商。平台想要快速实现成长,就必须要满足消费者(主动消费和被分享带动消费)、商家、供应商的需求,并且平衡其中的利益。京喜当前的主要业务是拼购消费,营收重要指标离不开三要素:用户数、转化率、客单价。首先,京喜对接六大流量入口,保证用户的增长;同时通过社交电商的优势,直播带货与各种优惠活动来提高用户的转化率;为了提高客单价,同时推出各种满减券、京东省钱卡和红包福利,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京喜成立至今发展经过两个阶段,截至目前为止,仍然处于成长期,通过近期的京东的业绩报告来看,表现依旧不错,未来值得期待。京喜的目标用户是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其功能设计基本满足了用户从下单前、购物浏览中、下单后以及到货后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对于不同用户所需要的高频功能在产品结构上也重点突出、分布合理,算是比较完善的产品了。京喜的前身是“京东拼购”,2018年京东开始重新启动拼购业务;2019年4月,拼购APP上线测试;9月,京东拼购全面升级为以微信一级入口为主要载体的社交电商平台“京喜”。借着京东的输血,以C2M的商业模式,与全国各地的企业合作建立产业带。最后我们通过SWOT分析法来分析总结京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优势(S)分析 :准确的消费群体定位(三四线市场);腾讯流量路口;良好的企业形象,注重商品质量;依托京东强大的物流管理;强大的技术支持。劣势(W)分析 :模式容易复制;发展时间短;提高商品质量后,利润空间减小。机会(O)分析 :政府支持;市场结构优化;互联网普及率上升;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威胁(T)分析 :竞争对手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消费者维权有受限;线下市场也在不断优化创新占据市场份额。以上,是自己本着熟悉行业的目的做得分析报告,所以并没有针对产品优化方向给出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限于个人能力,肯定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佬拍砖,感谢。本文由 @唐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CNNIC第46次调查报告:社交应用

来源:新浪科技(四) 社交应用截至2020年6月,微信朋友圈使用率为85.0%,与2020年3月基本持平;QQ空间、微博使用率分别为41.6%、40.4%,较2020年3月分别下降6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图 36 典型社交应用使用率2020年上半年,社交市场格局稳定,部分产品仍在摸索创新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交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交市场总体格局稳定,细分领域持续探索创新。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主流社交平台长期占据大部分流量,并通过不断丰富短视频、电商、本地生活等服务,构建完善的流量闭环和服务生态。面临市场空间有限的问题,部分社交应用将挖掘小众群体的独特需求作为创新的立足点。为满足“Z世代 ”的个性化需求,部分社交应用企业针对细分领域的社交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新技术、用户代际新变化带来的机会,努力寻求创新突破。2019年超过50款社交产品陆续发布 ,2020年上半年又有一批新细分社交应用上线,如阿里巴巴推出真实社交产品“Real如我”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交平台在国内外信息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国内社交平台,我国网民及时了解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形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博主将当地的疫情发展情况以图文、视频的形式分享到微博上,成为国人了解海外疫情发展的重要窗口。截至2020年3月,海外微博用户累计上传192万条疫情相关视频,覆盖五大洲、36个国家,播放量超过758亿次 。二是通过海外社交平台,我国网民、企业积极展示中国形象。反映我国抗疫战斗的视频、新闻等在国外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为海外网民了解我国抗击疫情的真实情况提供有益帮助。我国网民自制短片《武汉莫慌,我们等你》被翻译成10国语言版本,在海外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分享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我国出海企业在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宣传抗疫援助,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

北京会

“遇见”产品分析报告:遇见陌生人,牵手不可能

社交、陌生,本来不搭边的两个词汇,在互联网的连接下变得可能,变得亲密,擦出火花,甚至磨练出爱情,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本文大纲^^:分析目的遇见陌生!遇见的简介社交变迁!遇见的诞生背景身处何地?遇见的产品定位如何落地?遇见的产品功能及其背后逻辑路在何方?遇见的市场分析要活下去!遇见的盈利手段遇见陌生人,牵手不可能!总结一、文档概览与分析目的体验机型:SAMSUNGGALAXYA5系统版本:Android5.0.2APP版本:2.7.1体验时间:2017.4.18-2017.4.22分析目的:翻过朋友圈—遇见的诞生遇见定位—遇见身处何方?遇见落地—遇见的种种功能设计极其背后的逻辑路在何方?—遇见的当前产品分析“我想活下去”—遇见的商业之路二、遇见的简介产品名称:遇见产品类型:匿名社交支持和平台:IOS、Andriod产品slogan:朋友圈外的世界,不一样的交友体验。特色操作方式:地图查看头像点击、地图搜索。产品的定位(标签):陌生交友、年轻任性、地图可视化、兴趣相投、同步通讯、圈子开放式。产品的介绍:遇见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应用,你可以通过遇见私聊约会、群聊聚会、分享照片等。遇见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以及地图位置,随时随地了解和认识身边的陌生人。产品特色:地图定位、“微博式”动态、圈子、侃啦。三、遇见的产生背景小小的朋友圈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最基本的连接红利,人们之间的阻碍消失了,六度分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相识相知。朋友圈不在满足于过去的周边的几个朋友,学校几个同学,办公室的几个同事。现在,不管出于无聊、打发闲暇时光、炫耀等各种缘由,每个人都渴望认识更多的人,把自己“小小的朋友圈”努力撑大。“社交的缘由”决定人们为什么要在网络上社交?从社交的本质告诉我们,社交的缘由无非三点,需求、兴趣、群体社交。先说“需求”,淘宝购物聊天、团购、旅游订宾馆等这些社交都是处于用户最基本的需求,甚至约P也是需求(这就不多谈了)。再说“兴趣”,摄影APP、美食APP、健身APP等,甚至“小红书”这个购物产品,也是基于兴趣。最后说“群体社交”,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群体社交是每个人必须参与的,贴吧、粉丝群、动漫群等各类因某一共同的“虚拟的”目的而聚集产生了群体社交。男女交友目的的改变男女性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自身各种社交需求的产生,同时微信这类的熟人社交无法解决和排遣这种需求,便给陌生社交产品带来了土壤和希望:男性:渴望寻求发泄(心理和生理),认识结交新朋友,打发无聊时光,寻求刺激和炫耀感。女性:无聊打发时光,结交新朋友,认识“男神”,排遣孤独。四、社交的变迁—遇见的时代背景亿万网民之间有着数不清的相互联系,这便使得进步不得不开始:社交2.0时代,微信作出了熟人社交,从这个大杂烩里捞出了一勺纯净高质量的食物,产生了朋友圈这类的熟人社交圈子。而遇见,如同它自身slogan所说“朋友圈外的世界”,希望从这锅大杂烩里再次捞出一勺高质量的食物,只不过方式变了,本质还是社交。五、遇见的定位—遇见身处何方?简单的说,遇见的特点、产品的特色、以及最重要的产品定位,都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陌生交友年轻任性地图可视化交友兴趣相投开放式交友“同步”交友基于以上6点(下文详细解释),探探的基本产品思路和目标人群已经形成。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产品定位和特色是如何落地的。六、遇见落地—遇见的种种功能设计极其背后的逻辑遇见的产品结构图如下:遇见的使用主流程:点击选择“附近的人”,方式可以是列表或者地图,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点击进入开始选择“聊天”,“送礼物”,“关注”等功能。遇见的定位就是“开放式”,所以没有像探探一样选择一对一匹配成功才可以聊天,而是可以主动建立聊天,无论对方如何。可见,这种“被动聊天”、“关注”、“送礼”的功能设置本质上反映的就是遇见的定位“开放式交友”。用户发现了一个喜欢的人,可以自己主动做很多事情,同时对方的信息用户也可以看到。遇见就如同“微博”一样,集聚众多粉丝,选择个别聊天的社交。遇见在基于陌生交友、聊天的基础功能设计上拓展出的圈子,侃啦等功能,都是围绕陌生交友而生成的不同维度的交友功能,本质都是对基础功能—“附近”的补充。1.附近—陌生社交、开放式交友、年轻任性简介:系统根据用户的当前位置,来显示用户附近的其他用户,当用户选择某一位用户时,变迈出了第一步,开始了“陌生社交”的流程。这个流程也是遇见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功能,所以放在是首页。流程如下:我们根据流程图,可以很明显的发现,“附近”这个功能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聊天”,这是匿名社交工具,聊天是其所有功能的落脚点和目的地。直接聊天,赠送礼物,关注这三个功能,都是围绕着聊天的目的。同时,产品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选项,如下图。这与主流的社交产品相同,不多解释。但我要说一下“举报”功能的设置:系统规定“同一用户同一理由24小时内只能举报一次”,而我第二次举报时,系统不会提示我选择举报理由(这可能是bug?),我像产品这么设计可能也是未来避免一些骚扰和恶意举报。但是不得不说,真的不是很人性化,包括交互提醒,显示的是举报资料。我询问过周围朋友,当他们使用后,我发现有一部分用户会产生这个疑问:为什么系统有“举报个人资料”按钮,而在用户填写资料时时不能检测么?交互提示的按钮显示“举报资料”感觉好多余……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附近”呢?陌生社交是个很脆弱的社交关系,设计三个入口的目的便是为了过滤无效的陌生人,直接的聊天“从内容和说话风格看人”,送礼物“粗暴的扔钱来促进聊天沟通”,“关注”则是通过显示“崇拜仰慕之情”来博得一笑,这三种方式,从自身文采、经济实习、表达仰慕三个方向向“被聊天的用户”传递了真诚,而使得用户的交友成功率大大提高。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遇见是产品使命便是为了“扩大朋友圈”,想一想现实中的朋友是怎么结交的?你也就不难理解遇见为什么设置的是这三个聊天入口,而不是别的方式了。在“钱”、“名”、“兴趣”上任意一个能满足目标用户,聊天交友是很自然的。2.动态—兴趣相投,开放式社交动态这个功能区的设置有点“微博媒体化”的味道,可以选择显示所有的动态,关注人的动态,附近的动态,热门动态等可以选择,会员在次基础上提供了“男”、“女”等进一步选择。用户在动态里可以根据每个人发布的动态内容和图片,来更进一步的了解目标人,在基本信息这个静态信息的基础上多了动态信息这个维度,让每个人的特点更加鲜活,用户在此处可以“因个人内涵而产生好感或兴趣”。动态作为遇见的第二重要的功能,优先级是高的,作为遇见的“三大路线”之一的“内容交友”,其在动态的设置上和微博很相似,都是根据用户的设置显示相应的内容,也包括了标签、表情、图片等最基本的标配。动态中的Feed流中有包含用户动态和广告。广告就不说了,毕竟为了生存,广告是最简单的盈利方式。接下来来说一下动态的设计特点,观察下图,你能发现遇见动态和微博动态的各自特点么?其实对比很多条就会发现,遇见的设置与微博的动态设置的区别:遇见突出“性别”和“等级”。相对于微博的动态内容,遇见因为是陌生人社交,男女用户使用这类匿名社交,很大程度是抱着“寻找异性目标”的目标在使用产品。由此,遇见在动态设计上突出了“性别”,鲜艳的颜色“蓝色、红色”让用户一眼可以分辨(会员可以省略,花钱省心省事,可以直接设置男、女)。遇见弱化了文字,从而突出图片。遇见和微博动态很大的不同就在“文字”上,遇见的文字是灰色,很多网页或者移动客户端产品的设计中灰色代表了不可点击,“拒绝使用”的意思,用户很自然会忽略文字,从而间接的突出了图片。遇见没有“转发”功能。这与遇见的陌生人定位是有很大关系的。陌生人之间本来信任感就低,动态的设计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别人了解自己的渠道(或者说是维度),既然是了解用户本人,那么动态不可转发也就容易理解了。(想像一下,点开一个“喜欢”的人的主页,发现全部是别人的动态……瞬间好感下降,用户在个人用户上得到的怒气很容易会发泄给产品,影响体验)。遇见显示了“位置”。遇见定位就是LBS社交产品,“地点”是个产品很重要的功能,以及特色。所以动态上强调了位置也容易理解。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动态”?遇见基于“兴趣相投”、“开放式社交”为根本出发点,在次基础上设计的动态,也从我以上所说的三点:突出性别、弱化文字突出图片、禁止转发等功能,很好的将出发点和设计初心落地,始终抓住产品的特色:“地点”,做LBS陌生人社交。我用下面这幅图来解释一下:从第一眼发现喜欢的陌生人,迈入了第一步“相识”,然后通过动态以及对方的主页和个人信息等多维度来了解,脑中“形成了大概的好与坏的影响”,基本达到“相知”,最后才可能聊天,在彼此兴趣、价值观相似(从发布的内容和喜欢的事物可以基本判断)的基础上聊天才能“相熟”。遇见的“动态”的设置是很多社交产品(探探、微信、QQ空间)等都在使用的一种“动态维度”描述用户的方式。让用户在冷冰冰的手机(我知道有些手机是暖宝宝╭(╯^╰)╮)上可以发现一个“鲜活生动接地气”的陌生人,这是优化用户体验,完善产品体验,加强用户粘性和留存率的重要手段。3.发现—年轻任性、兴趣相投、开放式社交发现中包含着“圈子”和“侃啦”两个主要部分。圈子相当于“QQ群”,需要管理人员的同意才能加入,侃啦则相当于“贴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关注自己喜欢的话题和查看相应内容。3.1首先,我来说一下“圈子”:圈子相当于基于兴趣+LBS的“QQ群”,不过与QQ群的不主动显示有区别,圈子会根据热门程度来显示优质的圈子,同时“地点显示”这个遇见的特色功能也再一次很好的运用到了这个大功能点上。遇见中的“推荐圈子”,按照遇见产品的特色,估计是可以花钱来买的。圈子的进入,需要首先点击“发现”–>“圈子”进入。进入后会提供“热门圈子”、“推荐圈子”、“附近的圈子”等。用户选择喜欢的圈子,申请加入。圈子会显示基本的名称、头像、人数、圈子定位、简介等信息,供用户参考选择。或者用户可以精确的搜索自己喜欢的兴趣话题圈子。圈子进入后,会显示聊天界面(和所有的社交工具相似),不过,遇见的圈子有个很神奇的特色功能,可以说是一个特色创新。这似乎与所有的聊天工具的群聊都一样,特色在哪里呢?不要着急,往下看。当你点击群聊页面的右上角“#”按钮时,会切换成群里成员的动态列表,你发现了么?这像什么?是不是朋友圈。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变相的“朋友圈”。陌生人本来是联系很弱的,遇见中的用户在加入兴趣圈子的基础上,其实已经将陌生的关系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圈子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变相的“朋友圈”,可谓是把关系更推进了一步。一对一聊天的转化率和陌生人的相熟率也大大提高。当然,遇见的圈子设置中也能很好的发现遇见的特色功能和产品定位(LBS社交):圈中心。总的来说,遇见在圈子的设计上也是突出了产品的特色和产品定位:LBE陌生社交,一切设计都会以“显示地点”为出发点。使用流程如下:从圈子的使用流程中也可以发现,遇见设计推出“圈子”的目的是什么?也是未来促进一对一聊天的转化率。圈子是“因兴趣而产生好感”的地方。总的来说,圈子的使用流程不复杂,简单却很有重点,就是未来促进一对一聊天。从加入了“圈子动态”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用户对陌生人的了解,提高转化率。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圈子”?遇见,定位是一个“匿名社交”产品。陌生的社交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陌生”引起的不信任感,圈子的设计是从“因兴趣而生好感”这条路来出发的,圈子帮助用户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的陌生人,这为聊天打下了基本的基础,在此之上,如何更加了解对方(用户也是为了将自己的交友成本降到最低)是用户考虑的需求,产品也是在想方设法促进用户之间的了解,变相“朋友圈”的出现也很好的解释了这点,这能提高用户转化率和留存率,提高粘性。(数据来自易观千帆)遇见定位的是陌生人的社交,开放式社交,不同于微博的全部开放,也不同与微信朋友圈,更像是QQ空间,半开半闭,用户需要“花点力气”进入圈子,才能了解。同时,设置这两步的原因也是将一些意愿程度不高的用户排除筛选出来,提高一部分用户的体验。3.2其次,再说“侃啦”—群体社交:侃啦可以说是像一个“贴吧”,任何用户基于相同的目标(虚拟的或真实的)聚集在一起相互分享。签到打卡。这是用户使用社交产品的一个基本需求—“群体社交”,如同贴吧的李毅吧,豆瓣等一样,基于一个目标而进入。侃啦会分很多不同的类型,包括星座、闲聊、娱乐、影视等等。用户不需要申请即可加入查看内容和关注,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进入圈子,可以“签到”,查看这个侃啦里面“附近的人”(再一次突出了遇见的特色功能),圈子的背景图片可以更换。同时可以查看这个话题里的人,来寻找自己中意感兴趣的陌生人,这与“附近”的设置相似(依旧出不来头像,不知道是不是我手机卡,还是服务器问题……)同时,在这个侃啦里面,用户是可以分享别人的动态的。这与动态里面不可分享的功能设置有很大的区别。这也许也是另一个不同的考量角度,我们在“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侃啦’”时分析。侃啦的使用流程和圈子的流程差不多,只是不用管理人员同意,是一种开放式的,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兴趣进入,认识不同的人(当然前提是用户本人感兴趣)。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侃啦”?侃啦里最大的一个“bug”就是其他用户的动态居然可以分享到自己的动态,这和遇见的“动态”设计似乎违背。但其实从产品设计的目的看并不矛盾,遇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陌生人交友,成为了朋友。至于这个过程如何,其实是可以适当修改的。下面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侃啦里的动态和遇见的大功能—“动态”不同:用户的刻画维度不同。遇见的“动态”这个大功能,是从“因价值观而感兴趣”这个角度出发,希望用户在这里发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为人处事价值观相似的人,而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必须是基于自我的,自己的点点滴滴表现可以反映和刻画自我,而转发别人的动态这不行。而侃啦里面的“动态”,则是偏向“你我有共同的目标或需求”。加入某个兴趣侃啦本身就已经告诉其他人“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快来和我聊”。转发别人的动态,或是对这个内容感兴趣,或者是有感触,或者是“炫耀”,不论如何,目的都是告诉别人“我是这样的人,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其他共同侃啦的人或者附近的人在用户自己的个人主页动态里看到,也会从侧面对用户有个大概的心理描绘,基本判断这个陌生人是否合适自己,是否聊得来等。一个是基于自我描述,一个是基于侧面衬托,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使得每个用户的“用户画像”更加清晰,使得在陌生人交友时,用户的选择成本和付出的沉没成本都尽可能降低,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4.消息—年轻任性,同步化交友消息界面不同与其他社交产品,遇见将消息分为了“圈子”、“发出搭讪”、“收到搭讪”、“遇见小秘书”(系统消息)四部分。当“发出搭讪”或者“收到搭讪”里面有人回复时,该项会相应变为了对方的聊天信息。同时,消息上强调了时间、距离(又又一次强调了遇见的特色功能)、未读信息数。使用流程:一如既往,遇见的每个功能的流程并不复杂,但是目的明确,都是为了“聊天”服务。与其他社交产品不同的是,遇见将一对一消息分成了“发出搭讪”和“收到搭讪”两种,这是有深思熟虑的,我们下面在“为什么”中说。消息的优先级相比于“附近”、“动态”来说不高,甚至从增加用户粘性角度来说优先级都不如“圈子”和“侃啦”优先级高,但是为什么单独拿出做一个下方主按钮呢?我们在“为什么”中说。遇见为什么这么设计“消息”?遇见中的“消息”为什么这么奇怪呢?用习惯了QQ、微信、甚至是支付宝聊天等的用户第一次发现遇见里的消息列表竟然是分开的,难免会觉得奇怪,其实这和遇见的产品本身定位是有关系的。我在强调一次,遇见是“陌生人”的开放性社交产品,重点是异性之间的社交链。“异性社交”会想到什么?………………此时你的脑子可能想到了N个形容词和gif图画面………………其实,异性双方社交最重要的特点就两个词—“主动”与“被动”。基于“开放式社交”、“主动被动”,就能解释遇见的消息设置了。因为遇见是开放式社交,不同与探探,遇见是用户可以与任何一个陌生人发消息,也可以收到任何陌生人发送来的消息,个别吸引力大的用户消息列表的信息肯定会很多。这部分消息分两种:自己主动搭讪别人(自己热情)、别人主动搭讪自己(对方热情)。当一个人抱着“遍地撒网,重点捞鱼”的心疼去万遇见时,问题产生了,用户会对陌生人产生混乱感,分不清两种消息。会造成损失和“失误”,导致“到手的鱼丢了”。遇见很巧妙的将这两种信息分开,使得用户不会产生混乱感,提高了用户体验度,这是一个“兴奋需求”啊!多难的……(用户内心:我喜欢的人要热情对待,付出比较多的精力,别人喜欢我是别人的事情,我不会在这种聊天上花费过多精力的!)5.表情中心、商店、VIP、全球焦点—期待需求、炫耀欲望为什么将这几个功能放在一起呢?是因为这些都是要花钱的(白花花的银子),当然,花钱必然会带来好处,自身炫耀欲望的满足和聊天内容的有趣使得自身愉悦都是不同角度的回馈。5.1表全中心、商店—丰富聊天场景表全中心和商店的产生,都是为了使得用户的聊天更加有趣有料,更加多样化和趣味化,在双方聊天谈资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将聊天续接下去。这个表情和商店的推出,和在附近、动态中插广告目的相同:盈利,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基于用户体验的需要,希望可以开放更多免费的表情和礼物,或者降低费用。毕竟,互联网时代讲究的是也是免费么!(不要打我)5.2会员VIP、全球焦点—满足虚荣心不同与探探的公平等级,遇见走的是“VIP贵族”道路,VIP有更多的选择权利,更多的特权(12项),从“筛选”到“专属名称”都是特权。部分用户为了满足更多的控制欲,或是为了炫耀而成为VIP,这是产品的盈利手段之一,本无可厚非。但是从整体的用户体验来说,一小撮VIP贵族势必会造成整体用户的不公平感的产生,而这种其他人给予自我的不公平、炫耀感恰恰是选择网上陌生交友的人最不愿意的事情(这部分人往往都是收入低,阶层低,现实生活不得志,处于社会上偏弱势的人群,这从下面的设备使用率图中看出)。当然,这部分人可以选择成为VIP,将“不公平感”传递给别人,从而消除自身的这种感觉。但是不管怎么说,不公平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办VIP),总会有部分用户的体验变差,这是产品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数据来自易观千帆全球焦点,这个就是赤果果的为了满足部分用户的炫耀感。全球焦点如同游戏中的“排行榜”一样,时刻更新,而且全球焦点还是竞价排名,价高者得,这更是使得“不公平感”蔓延,好坏我不予置评,但是从整体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和产品的收入二者来说,绝对是不值得的。六、路在何方?—遇见的当前市场分析(数据来自易观千帆,感谢易观千帆提供的帐号)6.1产品的使用人群性别划分:很明显,遇见当前的用户人群很成问题,本身定位是一款“匿名社交”产品,但是使用的人都知道,大家是奔着“结交异性”去得,当下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可能是因为男生抱着“yuepao”的心态去,女生觉得“产品设计不好”等双方共同的原因导致的。6.2产品的使用人群年龄段划分:探探对比遇见的年龄段划分和探探的年龄段划分,区别和优劣很明显,遇见的用户年龄整体偏大,探探偏小,正常的这个社交产品(由其是匿名社交产品)人群应该是偏小的,加之年轻人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产品更应该争夺年轻人。遇见现在似乎得了“老龄化”的大病!6.3产品的使用人群地域划分:用户主要集中在超一线和一线城市,二线及其以下的用户的规模偏低,这与社会的开放性和男女对待异性交往方面观念的开放有关系。这也是这类匿名社交产品得以生根发芽的社会土壤保障。未来,随着中国改革的加深和社会的更加开放,遇见必须在二线及其一下城市进一步推广,扩大地域分布,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群基数。6.4产品的分时用户分析:用户的时间段集中在晚上(深夜),基本符合这个社交产品的正常使用规律,也符合前文提到的当下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产品的目的:打发无聊时光,排遣孤独的特征。夜晚也是人们感性情绪,孤独感集中爆发的时间段,脆弱,渴望发泄,寻找陪伴是这个时间段使用这类陌生社交产品的用户的心理特点。结合用户使用产品的心理特点和场景可以更加优化产品(比如产品主色调,产品的内容的侧重点等)。6.5产品的领域渗透率:遇见的“年龄老龄化”、“产品的设计落后”、“产品的交互体验”等可能都是造成遇见领域渗透力低的原因。七、“我要活下去”—遇见如何盈利?会员VIP、付费表情和商店礼物等增值产品满足了用户炫耀的心理,同时增加了聊天的丰富度和用户的体验度。全球焦点为代表的“炫耀功能”的竞价排名付费用户自行选择相应的价钱竞争排名,获得更多的展示,类似于当下的网页的广告。经济排名,价高者得。广告从附近的陌生人列表,到动态Feed流里面的广告,这是现在所有社交产品都在尝试的广告形式。不过遇见这种陌生人社交产品本身就是开放式社交,用户对自己使用产品的体验不会因为广告的插入而过于反感。(微信的朋友圈插入广告就非常小心翼翼,用户的私密性过强,广告会对朋友圈的私密性产生很强的破坏感。)游戏收费游戏是个沉浸感和互动性十分强的形式,用户在游戏中也可以有很好的交流,促进陌生双方的交流和了解。因此,游戏收费也是一个很好的收费点。八、总结遇见,在社交关系冗余的情况下,基于“陌生社交”、“年轻任性”、“兴趣相投”、“地图可视化社交”、“开放式社交”、“同步通讯社交”这六大点开展产品设计和运营,通过巧妙的设计,满足了用户的心理需求,抓住了用户的炫耀心理,从“相识”、“相知”、“相熟”(甚至相恋),建立起了一条线上的交友平台。在2011年那个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开启了陌生社交的新纪元,它的运营模式和产品设计值得我们产品人好好研究和琢磨!这是自己短暂使用了“遇见”一段时间后的浅见,观点不准确请交流指出。希望与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进步。谢谢~本文由@Sincerelyw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