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中山大学新传学硕第一:我用万字经验贴告诉你我凭什么是第一子祀

20中山大学新传学硕第一:我用万字经验贴告诉你我凭什么是第一

从2月20号出成绩到5月20日知道录取结果,刚好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等待实在过于煎熬,以至于复试期间几乎有放弃的冲动,还好最后都被自己强行压下来。看到自己在拟录取名单上时心里终究是松了一口气,一年半的努力终于终于没有白费。希望我个人的考研经验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帮助,顺利上岸,实现梦想。目录速览1、基本信息2、院校选择3、初试备战英语(按复习工作、按题型)政治(按时间顺序)专业课(按时间顺序和工作环节)4、复试备战5、其他建议保持耐心情绪调节保持健康报班选择▼▼▼一、基本信息2018年毕业的往届生 2019年夏天决定辞职考研初试成绩399分 排名第一英语82 政治81专业一118 专业二118复试总成绩459.8 排名第一总成绩排名第一现已拟录取二、院校选择直到6月底7月初才彻底定下来自己希望考的学校。可能有辞职脱产考研的压力,也有其他因素,导致自己在择校时顾虑太多。当然自己最后还是决定回到中山大学继续研究生的学习。一方面中山大学作为华南第一学府,资源是非常充足的,这个从每年高校的经费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中大位处广州,媒体资源特别发达,这意味着实习资源等等非常丰富。综合考虑下,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是我最好的选择。结合个人经历,建议大家在考虑院校时,既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竞争强度等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考虑院校的考试风格是否契合自己。例如考研前我请教过一位同学,她跟我说因为自己非常讨厌研究方法,所以希望能避开考这些题目的院校。而我自己真的很不喜欢新闻史,因为我真的好讨厌背书啊(即便新闻史对新传学生而言非常非常重要)。在翻遍各大高校的考纲后,我发现中大新传学硕不考新闻史(当然今年翻车了),而且中大的出题风格感觉蛮适合自己,比较灵活不会过于基础和死板。因此,建议大家在择校时尽可能抽时间看看希望报考院校的真题,看一看自己是否与它们“有缘”。当然,如果大家觉得非某校不可,例如非北大不可,那就坚定决心好好复习吧,没有什么难题是努力学习解决不了的。三、初试备战1.英语英语是我最薄弱的学科,所以英语能考82分我还是很满意的。英语的准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说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要着手英语复习,例如背单词。英语我准备的复习材料有:墨墨背单词/扇贝单词新东方的绿皮书考研真题即考研黄皮书(包括英语一和英语二,1998年-2019年)考研英语写作高分突破(也是黄皮书)精选外刊阅读英语复习工作:A.背单词背单词这个工作我从第一天考研复习坚持到考前一天。推荐使用“墨墨背单词”或者“扇贝”,这两个软件会根据你的记忆曲线每天调整给你背的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这里我介绍自己一些背单词的技巧。首先是单词积累,能在15分钟左右完成160-200个单词的背诵。每次我打开扇贝背英语单词,第一个单词快速出现,如果自己不认识这个单词,我就快速点击不认识;如果这个单词印象深刻,我就快速点认识;扇贝和墨墨背单词一个比较好的功能在于,如果你点击不认识,它会在后面给你循环这个单词两到三遍,保证你能对这个单词产生印象。以每天180个单词的速度,我在五个月的备考时间里循环了考研词汇这本词典3-4次。拥有充足的英语词汇量才能保证你接下来的英语真题练习。其次我买了新东方的绿皮书。这本书的作用在于,我闲着没事做就可以翻一翻,看一看。例如每天吃饭前,我会看一到两个模块的单词,也就五分钟左右。这样的浏览有助于我每天的闲暇时间用于记忆单词。这本绿皮书我大概也是整书翻了3-4遍吧。最后是非常重要的真题上的词汇积累。真题是最重要的英语复习资料,因为市面上的模拟真题都没能很好地还原我们的考研英语的真题风格。所以每一次做完英语真题的阅读时,一定要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小本本里,以便之后背诵。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个单词是记忆了很多次依然会忘记的,例如在重复刷真题时,发现某些单词确实见过但真的是记不起来。所以我的英语单词小本本里有很多重复的单词。这个小本本也要闲着没事就看,例如每天在图书馆门前排队时我就拿出来翻一翻这个小本本。B.阅读练习考研英语有一句话,“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阅读理解(算上新题型和完形填空)就占了一半分数。所以英语要拿高分,阅读一定不能错很多。阅读的练习我主要有以下工作:a.真题练习从7月到初试前,每天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其中18年和19年的真题我留着做考前模拟),做完后对答案,摘抄不懂的词汇。最重要的是对答案的时候要理解解题的思路。如果一开始复习词汇量不够,那么做英语一的阅读是很困难的,所以前面说的单词积累要打好基础。如果是自己阅读理解的思路不对,感觉无法理解为什么选某些选项,推荐看唐迟老师的课程“阅读的逻辑”。从00年前的真题开始,唐迟老师都有相应的考研真题解析,而且一开始会教你相应的解题技巧,非常实用。当时我是一天做两篇阅读,然后看看唐迟老师的解析,到后期复习做阅读理解基本错1-2个左右。至于完形填空,总分10分,一个填空只有0.5分,很多人认为可以选择性放弃。但我建议大家还是要花点时间在完形填空上。实际上这几年完型填空的难度已经降低了很多很多。也许10年以前的完形填空会错得一塌糊涂,但是10年后的完形填空有点像给大家找自信,如果大家单词基础扎实,慢慢掌握阅读的技巧,实际上这一部分的分数还是可以尽量争取的。新题型同样也是10分,则是必须要争取拿下全部分数。这一部分的复习建议大家去看新东方一名叫徐佳朋老师的新题型强化课程,老师会在课程里面会教很实用的新题型解题技巧。在没看他的课程之前新题型真的是错得一塌糊涂,而且非常耗费时间。在听了他的课之后,新题型真的容易了非常非常多。b.精读外刊这些资料是从某宝买的,说是从各大经典外刊中摘取的经典文章,有可能原文出现在考研真题上,我看着有些心动就买了。虽然最后没有遇到看过的文章,但是这些外刊文章的风格和真题阅读的风格还是蛮像的,每天看一两篇,有利于保持自己阅读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英语真题是要多次反复做的,第一遍是测试自己的水平,第二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是精读,搞懂出题人的出题意图。C.翻译和作文单词和阅读练习是持续整个复习阶段,翻译和作文我是从9月末开始的。翻译主要是看唐静老师的翻译课程,同时在扇贝上买了一个长难句的教学课程(只有60天,每天一句)。翻译这个题型还是要看自己的长难句掌握水平,在阅读练习时也会有所涉及,但是真正要英译中的时候,下笔会觉得很困难,这个时候唐静老师和扇贝的课程作用就呈现出来了,课程里能学到怎么翻译一些长难句会比较通顺。作文的练习只有两个,一个是背模板,另一个是下笔练习。9月底-11月初我背了好多个英语作文模板,背了忘忘了背,总之一直背就是王道。11月初开始一天写一篇小作文,一天写一篇大作文,直到初试之前。有模板积累后,后期写作文就等于默写了,也不算很难。我没有像别人一样记一些好用的句子,因为我觉得实在太多东西要背了,慢慢地积累下来的句子也忘记了要背,这个因人而异吧。2.政治政治的复习,个人建议越早开始越好。网上很多师兄师姐说,政治后期可以9月甚至10月开始突击,但我觉得不能冒这个风险。可以对比一下这几年来传设录取的同学里,公共课的分数都是不低的,如果不好好重视公共课,尤其是很多人忽视的政治,那么有可能最终因为政治那几分而遗憾。所以我建议政治能多早开始就多早开始。政治就是“贝多芬”,长时间背诵虽然会忘记,但总比后期堆在一起背要好。另外前期如果不加入政治的复习,一天到晚只复习专业课和英语也会让人感到疲累。合理地分配一些时间去政治,可以稍微提高自己每天的复习效率。政治我准备的复习材料有:肖秀荣八件套(直接下单全家桶,后期商家会慢慢发货)徐涛的课程各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题(选择题为主)政治我从7月开始复习。每天大概抽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看肖老的《精讲精练》,花十来天时间把它过了一遍,如果你觉得很无聊,那么你可以配套徐涛老师的课程,一遍听课一遍看《精讲精练》,个人觉得徐涛老师的讲课风格很有趣,白天的紧张复习后晚上看看政治课,还是蛮放松的。之后进行《1000题》的练习。《1000题》非常的重要,因为你起码要做三遍《1000题》(我自己做了4遍还是5遍)。《1000题》的作用在于错题收集,那些做错的题目,我们可以对照着答案,回到这个知识点去进行复习,尽可能地理解和记忆。这样能保证自己对某个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个知识点,我就翻来覆去地错过,一次次回去翻看这个知识点后,终于是明白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有《知识点提要》和《形势政策》这两本书,能记就尽量记。特别是《形势政策》这本书,近年来政治考试非常多形式政策相关的题目,考的很灵活,如果自己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基本是无从下手的,所以后期政治的背诵任务很重很重。到了11月肖八出来,12月肖四出来,除了认真地做选择题,复习知识点之后,大家就拼命地背答案吧,这是大题的关键。虽然很多人吐槽上一年肖老压题命中率不咋滴,但是吧到了11月你还能相信谁呢,还是抱紧肖老大腿吧。另外就是各个考研政治老师出的模拟卷,有时间都做一做选择题。可能会错得一塌糊涂,因为各个老师的出题风格和出题思路不一样,不要怀疑自己,好好对答案,理解知识点即可。3.专业课专业课,先上我看的书单:《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必读)《传播学教程》——郭庆光(必读)《范式与流派》——刘海龙(必读)《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必读)《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必读)《新媒体与舆论:十二个关键问题》——张志安等(必读,基本是学院老师的精品论文合集)《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选读,积累案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选读,对传播学史有个时空概念)《时评写作十讲》——曹林(选读,扎实一下新闻写作基础)专业课的考核分为643和838,前者是新闻与传播学基础,后者是实务与研究方法。当然我觉得不必特意区分这两个科目,因为实务除了研究方法,其他都是和新闻学或传播学相关的。例如实务最喜欢考的新闻伦理、政治传播、公共关系等,都是新传基础知识。可以说中山大学因为没有考察的书目,所以考察范围很广,这要求我们输入足够多,然后才能有精准的输出,说坦白点就是遇到不懂的题都能瞎扯一番,知道怎么构思回答,例如今年838考的一题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基本就是靠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理解然后构思。专业课复习时间轴如下:1.7-9月(最低不晚于8月底)——读书+做笔记细读一遍必读书目,并且做好自己的笔记。这是最基础的专业课复习工作。可能做笔记的工作会比较慢,因为要一点一点地把知识点记录下来不容易。但是笔记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做笔记能让你在8-9月左右可能有拿起来就能背诵的材料,另一方面自己在做知识点笔记的过程就是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如果你不理解某个知识点,笔记是很难下手的,这将强迫你去将这个知识点搞得明明白白。传播学的笔记,我建议大家可以列一个框架出来,再着手笔记。框架这个概念,在你通读全部的传播学参考书目之后,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传播学笔记)有框架导向的话,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清晰很多,而且之后背后看着框架作为导引,按着框架逻辑,看到哪个背哪个,那种感觉很爽。新闻学的知识点我个人觉得比较散乱,不好做笔记,所以我是按照一个个名词概念来整理的新闻学笔记,例如这样:(新闻学笔记)研究方法我是按照风笑天老师的书本目录来记笔记,重点基本是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那几个知识点。个人觉得我在这方面的框架比较散乱,基本靠对研究方法的理解,这一块理解起来并不难。就是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社会研究方法笔记)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记笔记的方法,怎么记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能理解。总而言之记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建议大家还是花点时间做笔记,毕竟基础知识非常重要。2.8-9月 背书+做简答题这一个月的时间我用来背书。对,就纯粹是背书,事实上有些枯燥。但是不背书的话,后期积累的要背的东西就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决定抽一个月时间来背书。新传要背的东西非常多,大部分同学其实到考前都背了2-3轮书,所以我在这一个月背的书,到10月就忘记了。没办法,感觉是人老了记忆力跟不上。但是背过一轮后,某些知识点在后期再背的时候是有一定印象的,所以后期二轮三轮的背书时间会缩短不少。第一轮背书讲求“广”,即基本所有知识点,即使是比较小的知识点都要背(例如刻板印象这个名词解释)。而且要按照书本原话来背,不能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背出来。这是因为自己理解后表述出来的话语会显得不太学术,我们只有先记一轮书本的话语,第二轮第三轮背书才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样会让我们的表述更精准,也更“论文范”。另外就是简答题的练习。实际上配套简答题的练习是为了加深记忆,因为简答题很多时候就是在默写,例如今年中大考的简答题“什么是涵化理论”,等于就是让你默写你背的东西。一个月的口头背诵再加上默写练习,这样能让自己的记忆更牢固。3.9-10月 看论文做专题笔记+背书+题目练习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有四分之三的专业课复习时间用在看论文做笔记,四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背书。看论文非常重要,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应该看什么论文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学院老师的论文(必看)胡师姐和其他公号推荐的一些论文以某些关键词在知网搜索,下载量和引用量最高的论文(例如以5G为关键词)这三种论文都是要花时间看的,特别是学院老师的论文,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出题的方向。例如两三年前,张志安院长的某篇论文实际上就是最后一道论述题的研究问题,而过了两年后,这一道题又原题出现了。又例如2018年实务的某道研究方案设计题,就是陈梁老师的某个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虽然学院老师的论文很多很多(尤其志安院长,我看了他几乎所有的论文,应该有几百篇吧),但是还是值得花时间看一下的。看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整理专题笔记,以应对一些论述题。专题笔记也需要有一定的框架指引,分门别类,例如我的笔记:(专题笔记)实际上这些笔记都是有一定的整理思路的,例如胡师姐的林师兄一开始教导我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进行整理。以5G为例,我们可以按“5G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新闻传播有什么影响,目前发展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发展”这一个逻辑进行思考,然后看论文整理专题笔记。后期我自己又套用“5W”框架进行梳理,总体上形成自己的专题框架。另外,到了10月中后,就要抽时间出来进行题目练习了。我练习的题目基本是中大历年的真题(19年的不动),每天一到两题。一开始我非常愚蠢,选择用电脑做题,因为啪啪啪敲1000字用不了多少时间,那种感觉很爽。但是林师兄把我骂了一顿,因为手写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我自己没有限时做题。结果我开始手写练习题目时真的是百步艰难,不仅构思慢,写得也慢,导致字也很丑。所以建议大家一开始练习题目就要手写,而且要严格限时。时间计算很简单,180分钟考150分值的试卷,就是要想拿1分,就不能花超过1.2分钟的时间,因为我们还要构思如何作答。当然这段时间每一次题目练习我都拍照扫描给林师兄批改,尤其是思路方面的构思,林师兄总是能迅速指出我答案中的逻辑错误,并且教会我答题的模板(俗称套路),后期做题我慢慢地就找到了自己的感觉。背书就不说了,这个工作要一直一直进行,时刻保持记忆。4.11-12月初——看论文+真题练习+背书+实务练习到了冲刺的最后时间段,论文还是要看,因为老师可能这段时间有新论文出现,这是必看的。另外每年这个阶段,都会有新闻学传播学的概括研究,例如陈力丹和刘海龙老师的《解析新闻传播学》(这本书我没写在参考书目,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看不太懂,我是根据上面推荐的论文一篇篇下载下来看的),这本书能告诉大家上一年我们新闻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向,这被很多人称为“出题方向”。所以看论文的工作不能落下。其次是真题练习。到了这个阶段,中大的真题还在做,但这个时候我也找了其他学校的专题来练习,这些题目练习我只列个解题思路,对一下答案,然后也给林师兄批改,这个时候自己的解题思路实际上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但是这样的思路练习,加上林师兄的建议和答案的对比,能拓展自己的思考维度。实务的练习就是研究方案的练习。中大十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专业改革后几乎每一年都有考察研究方案的撰写,而且分值不低。所以11月初开始我每周进行两次研究方案的练习,写完给林师兄修改。但是研究方案设计真的是不容易,前期虽然有上过林师兄关于研究方法的课程,但是自己这一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而且没有亲手写过,所以自己对于方案设计很迷茫。后来在林师兄的建议下,收集了各种有可能涉及到的概念的操作化,毕竟又请教了林师兄关于抽样方法的操作,总算能写出比较模式化的研究方案。到考前我大概练习了十来二十次研究方案设计吧。(真题练习)5.12月初-考前——背书+模拟练习考前我找了两个周末进行考试的模拟,政治用的肖四,英语和专业课用的18和19年的真题。考前模拟要严格限时,营造一种考试的紧张感。模拟过考试,上考场的时候会放松点,不至于太过紧张。这一阶段的背书强调押题,就是背自己觉得可能会出的题目,相信自己的直觉。补充说明从考研复习到考研结束,有些事是一直都要做的。第一是某些公号的每日一词,这些名词解释每天抽一点时间看一下,可以的话背诵一下。这是因为中大的名词解释题目太偏了,完全找不到老师出题的方向,而且有些名词解释自己是从没见过的,只能靠强大的瞎扯能力编上去。这个时候每日一词的浏览就很重要,他能让你潜意识中对某些词有印象。例如今年中大出了新闻史的题目,看到题目后我完全蒙了,因为考纲上没有说考察新闻史,还好自己曾经在每日一词上看过,最终编了一点,但是最后估计得分也不高。第二是看真题,包括专业改革前的历年真题。作用之一是让自己对真题有种感觉,知道中大会出方向的题。所以每天有事没事看看真题问什么,能帮助自己后期押题,例如看多了真题,就自然而然感觉到中大不怎么考定性研究方法的知识点。同时这也能帮助后期题目练习时选择贴近中大出题风格的题。作用之二是,中大很喜欢原题重现,这个真的不夸张,很多年前考过的题,今年有可能就重新出现了。所以中大真题每天都看一下,而且后期要全部做过一遍。另外除了新传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中大的实务考得很杂。例如肯定会考一题公共关系相关的题,或者风险沟通的题,又或者会涉及到一些新闻实务的题,例如隐性采访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等等。这些知识点实在太散了,我没有专门花时间去做笔记。公共关系相关的知识点,我是从一些公众号上摘取的专题笔记,例如危机公关5S原则等等;新闻实务的题目,我是全靠做真题积累,以及看一些公众号的推送,慢慢有一定的印象,考场上在组织语言。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中大的考纲是说要考察“采写编评”的知识,那么就有可能会涉及新闻改写或者新闻评论。一开始害怕有可能出这些题,我在9月的时候自己跟着一些公众号练习了一下,然后林师兄也是新闻学专业的,他帮我进行批改,当然到了后期我就主攻研究方案设计了。其次,中大考纲里是没有涉及新闻史的,但是今年破天荒出了一题新闻史,可能很多人都蒙圈了。我建议大家9月前还是按照旧考纲复习,9月底中大出考纲后,如果会涉及新闻史,大家再进行新闻史背诵,因为新闻史的知识点并不难,只是要背的东西很多,后期还是可以应付过来。四、复试备战复试准备工作就比较少了,主要分为以下模块:1、英语英语口语方面,我邀请了一个英国留学的研究生同学一起练习,慢慢地坚持下去能感觉到自己口语的进步,同时要罗列英语口语相应可能考的问题,每天进行口语练习。至于英语笔试方面,我前期找了一些国际新闻界的论文,摘取它们的摘要进行翻译练习。后期我找了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中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本书,进行全文翻译,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2、专业课首先是看书,看一些专业类的书籍,例如《新闻业的救赎》、《互联网的误读》、《弱传播》等等,并且做读书笔记,这样能应付老师问自己“最近看过什么书”“为了你的研究方向你看过什么书”这一类的问题。其次是尽可能地罗列专业面试的问题,并且附上答案,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对着镜子练习。最后是做一份详细的研究设想,因为中大的复试面试,老师很喜欢针对你的研究方向或者计划进行提问。尽管自己的研究设想肯定是不完善的(在老师看来),也有可能因为研究设想被老师摁着问(面试时惨痛的亲身经历),但是有个研究设想还是能让老师对你有个好印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个好的初试成绩,所以大家还是集中精力先踏过第一步难关!五、其他建议复写到这里总算写完了,唠唠叨叨几千字,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当然还有一些考试之外的建议:1、保持耐心考研是一个持久战,我们这一年尤其,因为疫情影响我们5月才出录取结果。这一路的等待真的是非常煎熬。初试复习的半年时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到最后一两个月就放弃了,这是很可惜的。例如我考试的课室就有人当天没来,这意味着你上了考场就赢了第一步。另外就是作为一名裸辞考研的往届生,自己的压力实际上有些大。很多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辞职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但是正如自己所说的,保持耐心,忽视那些压力和焦虑,最好的结果总会到来的。2、适当地情绪宣泄复习的时候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半离开图书馆,一天十几个小时,很容易会有焦躁的情绪,特别是知识点不懂或者题目错太多的时候。这时候要有适当的宣泄途径,例如跟好朋友诉说,例如在日记本写写画画,在微博小号发发心情。总之要学会调节情绪。例如当时我英语错的怀疑人生,我每天就去微博写一写,发泄心情,总算好多了。当然那时候还是有激励的话语的。(当然那时候还有激励话语的)3、适当运动、保持健康适当运动,能让自己第二天有更好的精神,否则整天坐在图书馆,真的是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但是要适当,过度的运动真是适得其反。例如八月的时候我跑去打球,结果被撞了一下,下巴缝了四针,导致浪费了一些复习时间,那时候心态真是爆炸。保持健康是最重要的,切记切记。(考研时我同学病了,坚持来图书馆学习最后的最后,上面提到的林师兄,是胡师姐里的一个辅导老师,也是我的好朋友。从我考研择校开始,他一直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例如做笔记时框架的建议,让我有了更清晰的做笔记思路。他的传播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基础知识的课程真的很棒,简单易懂。另外他可能批改了我练习的几乎一百道题目吧,每次批改都先给我整理思路,然后再指出我论证的逻辑缺点,让我知道自己的思维缺陷。最重要的是,有些真的很难理解的知识点,请教林师兄真的很有用,因为我发现有些时候某些知识点真的是自己怎么琢磨都看不懂,而过来人会明白自己的困惑在哪里,所以报班的作用还是挺明显的,起码自己心里有个安慰。当然真的非常感谢林师兄的一路教导。考研之路不容易,几个月甚至半年的马拉松是对自己梦想的追求。考研复习也是一次性格的磨练,经历过考研复习后,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是坚持不下来的呢?以前的我从不会想到自己在大学之后能在某个半年时间里坚持高三的学习模式,每天6点半起床,晚上11点半睡觉,为了某个目标一心往前冲。多年后回想起自己的考研经历,真的会感慨万千。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去,明年金榜题名。(某天中大图书馆前紫色的天)

白丝线

二战上岸人大2020年社会学考研经验

择校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社会学,第一年360+没能进复试,第二年380+拟录取。备考时间比较长,有不少经验教训,所以尽量总结干货,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关于择校大家首先要慎重考虑,人大社会学的学科评估和北大一样是A+,学科实力一直很强,近年来报考热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再加上考试范围比较杂,社会学和人口学、老年学、人类学、民俗学的初试共用一套题,因此需要做好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是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人大社会学的学制只有2年,相比其他学校更节省时间,所以二战还是选择了人大。初试准备政治 主要资料: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徐涛小黄书和强化班网课,腿姐和徐涛的模拟卷(主要做选择题)。8月-9月中旬:看精讲精练和刷1000题相结合,每天1~2章。第一遍没有将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书上,但是将错题都做好了标记,为二刷做好铺垫。9月中旬-10月下旬:二刷1000题,对易错题和易混知识点进行整理,同时选听了徐涛的一些网课,对照精讲精练弄懂每个知识点。10月下旬-11月:做腿姐和徐涛模拟卷的选择题部分,重点还是做肖八,主观题不用急着背,可以先将自己的答题思路与答案对比看看,大概记一下答题要点,然后听了徐涛的时政课,总结了一些时政热点。12月:以肖四为主,徐涛小黄书为补充,重点攻克主观题。然后再结合之前整理的笔记,对选择题易错知识点进行回顾。英语 主要资料:黄皮书近20年真题、单词红宝书+扇贝app、刘晓艳作文书和网课。单词:每天早上都会背,不仅是单词书上的单词,还有真题里整理的单词或短语,同时也会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的碎片时间在手机上背单词,已经记不清单词过了多少遍,但每天背单词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阅读:阅读真题至少做3遍,刚开始做的比较慢,可能错的也比较多,这些都不要紧。做完后逐句翻译,最好动笔写一下,再跟黄皮书的翻译进行对照,重点弄懂长难句,整理其中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同时练了单词、阅读和翻译,一举三得。完形填空:这个真题做多了还是能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注意把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些单词和短语也是会经常考到的,不会的可以先跳过,但不要急着乱选,还是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作文:买了王江涛和刘晓艳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分别整理了一些模板,然后用真题或者作文书中的作文来练手,平时积累的一些单词短语也可以用上,多写几篇慢慢就能灵活运用模板了。社会研究方法 主要资料: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看到16章),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的研究方法可以选看。以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为主,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为辅,已经可以应对大部分题目了。社会统计学方面由于人大是选做,有些难度较大,所以不太建议非统计专业的同学花太多时间。研究方法的真题重复率较高,有些知识点是会反复考查的,一定要结合真题进行总结和整理。研究方法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很强,看完一章可以对本章重点做一个思维导图,同时有些答题语言也是可以通用或灵活变通的,在建好框架的基础上可以逐渐拓展答题要点。但在答题时一般不能只答要点,毕竟研究方法的应用性很强,最好每一个要点都能举例具体说明。总体来说,研究方法除了部分统计知识理解起来都不难,只要教材框架背熟,注意答题技巧和逻辑性,拿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社会理论 主要资料: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和《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佟新《人口社会学》,人类学—庄孔韶《人类学概论》,邬沧萍《老年学概论》,跨专业的同学可以先看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社会理论考的内容比较杂,包括社会学、人类学、人口学、老年学,以往会重点考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但近几年出题风格多变,题目越来越灵活,因此复习一定要全面,知识面要广,不要心存侥幸心理来猜测重点,注重平时积累和对时事热点的分析。理论相比研究方法理解难度更大,教材编写更加繁杂,条理不是那么清晰,需要花更多时间来理解和背诵,根据个人经验教材至少要过3遍。第一遍总结教材上不同学者的核心思想,掌握主要的理论脉络,有些暂时不懂的可以先跳过,不必死磕某个观点。第二遍在核心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补充,包括背景原因、详细阐释、地位意义等。同时根据真题把握各理论家的理论重点有哪些,一般是怎样的出题方式。第三遍时已经对不同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可以横向或纵向比较不同人物的理论观点,例如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有哪些继承和发展、同一时代的理论家的思想差异等等。除了教材还要注意看人大老师近期的论文,了解老师们的研究方向,学习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当然论文也不能只看社会学方面的,人口学、老年学、人类学都要有所了解。一战时我就只看了社会学的论文,结果考了很多人口和老年的题。整体规划 考研是一个长期复习的过程,以上说的仅供参考,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对每个阶段的复习规划和自己的复习进度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便于及时调整,不至于自乱阵脚。社会学专业课有些比较抽象枯燥,背诵量也比较大,刚开始可能感觉难以理解、背了就忘,但随着反复的复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会显著加深的,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有些即使记得不太清楚,在考场上也是能够融会贯通的。稳扎稳打,坚持下去,相信大家都能上岸!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戒之慎之

南开大学社会学2021考研经验及参考书等备考建议

一、院校介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由政治学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国际关系系、社会心理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和MPA/MSW/MAP中心等组成,涵盖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和心理学4个一级学科。学院建有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大学生生涯规划研究中心等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同时是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亚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周恩来研究中心、民族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的挂靠单位,建有图书资料中心和基础实验室、公共管理实验室、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和社会工作实验室。南开大学社会学系于1982年在国内率先成立。由费孝通先生主持的“社会学班”在社会科学界声名卓著,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社会学人才,在我国社会学的恢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目前,南开大学社会学学科在我国社会学高级人才培养、社会学学术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学科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界具有鲜明特点和研究优势的生力军。二、公共课复习经验考研政治由于现在有很多专门做这方面课程的老师,比如新祥旭,复习进度和用书之类都可以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亲身体会。第一点就是做题技巧有时候更为重要,如果高中时是文科生,在知识掌握和领悟方面可能会优于高中时学理科的同学,但也容易受高中时做题思维的限制,我们要知道考研政治的做题思路跟我们高考文综是有很大不同的,关于这一点要通过多多做题去体会,有的机构、老师在这方面也会有讲解,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这一方面的内容,切忌埋头背书,不要认为把书背好就能把题做好,背书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掌握技巧,才能自如应对考试。另外一点就是要有条理,有框架,简单来说就是要知道自己在学的是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废话,因为真的有很多人就是稀里糊涂的。还有真题,大家找不到的话可以多去考研文库搜一搜,里面很多。考研英语,单词从复习之初到考前一天,每天都要背单词。我的方法是,准备一个厚一点的本子,将单词书上不熟的单词和短语、试卷中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以及微信公众号中看到的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通通记到这个本子上。刚开始可能每天都有很多单词要记,但是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没有新增的生词了。到了八月,我每天早上都花半个小时拿这个本子背单词,晚上结束学习前再花半个小时背,一直坚持到考前。阅读,我从七月份开始做,一周只做两篇,只做近十年的(前十年的试卷中不熟的单词和短语已经摘抄到本子上后,前期就没做过上面的题目了)。我的阅读做得很细致,顺序是这样的:看题干,读文章,选出答案然后对答案,只看对错,不看解析在将文章全文手写翻译最后对比资料上的翻译,反思自己为什么翻译不出来或翻译不好,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后自己思考错题原因,尝试着自己纠错,看资料上的解析,反思自己的思路是否与出题人一致,最后将本次做题、翻译和纠错时的思考进行归纳总结,提醒自己下次做题时注意——这样一个流程走完,可能要花两到三天的时间(每天三个小时左右),而且手译的过程也是尤为痛苦,但一整套下来确实非常有效——不仅积累了字词句,还学习了语法;不仅提升了阅读水平,还训练了翻译能力。到了十月份,近十年的基本上都做完了,这个时候我买了一本精读外刊,目的是考查自己面对一篇全新的文章是否能读懂,并积累好词好句。这个时候的计划基本上是,每天复习一到两篇做过的阅读,读一篇外刊。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偶尔挑一两篇2010年以前的题目拿来做,保持阅读做题手感。作文。我是十月中旬开始用王江涛的那本书复习的。先是阅读近十年的考题加范文,积累考研英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常用词汇和短语;十一月开始一周训练两到三次模拟写作,读题目后尝试自己写作,然后阅读王江涛书上所给的范文以及张剑黄皮书所给的范文,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符合题目要求以及可以提高的点在哪。我认为,背诵好多篇范文并没有什么作用(一战时我就是这么做的),而只需有选择的记忆某些范文里所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考研作文的复习重点在于一定要自己闭卷写作,写作时有意识地采用平时积累的字词句,写完后必须对照范文进行反思。三、专业课经验对于跨专业or专业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建议概论先看波普诺的《社会学》,因为它虽然很厚但是非常通俗易懂,会结合大量美国的社会现实情况,如果能坚持读下来...你就和国内社会学本科生的知识量差不多了。西方社会学理论部分以侯钧生教材为主,看新出的第四版,第三版内容有的已经不考察了。建议先不要看杨善华谢立中的理论(杨谢这两本理论是分思想家介绍的,每一章就是一篇讲这个思想家理论的论文,读起来比较有难度,而且最搞笑的是这套书出了上、下,但是没有中,所以中间现代部分帕森斯、默顿、冲突交换符号互动论现象学这些都没有。),但是杨谢也不能不看,19年简答就猝不及防出了一个侯书上没有但是杨谢的书上就讲了的知识点。实在觉得看不懂理论在说什么,建议大家边复习边梳理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每一个思想家提出他的理论都是为了和前人对话”,一个理论占了主流地位,肯定会有学者相应地去拥蹙或者反对。另外了解一些理论家的生平,也是补充知识的一种方式,可以加深理解。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容易学,因为结构清楚,内容也不难理解,不过据我调查有的同学因为本科没学过or没学好,所以对于五花八门的抽样方法、各种实验设计也很头疼。(但信我,这个绝对比理论好学QAQ)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有的名词长得很像但完全是两个概念,比如信度和效度各自的含义、分析单位≠调查对象,指标、指数和量表的区别等等。另外注意灵活应用,如果你也是学社会科学类的同学,学好和用好研究方法对于你们做创新项目or做定量/定性研究写毕业论文都很有帮助。讲个小八卦,我们系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候好多同学就被老师怼了毕业设计的方法部分,同学按自己理解写自己的研究是运用了XX法,但老师会跟你说这个方法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所以不管最后写论文到底用不用某个方法,起码别说错。最后,是我花了最多时间、学得最痛苦、考前最担心的社会统计学。幸好考完的结果还不错,说明即使是是数学学渣,好好努力也能克服这门。大一高数没学明白的同志不用担心,这门课跟微积分线代啥的一点关系没有。主要考查的是概率论、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几个重要分布,回归、相关这些。划重点——社会统计学并不主要考察公式证明、计算,而重中之重是不同的问题,要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要注意应用这种统计方法前提假定是什么?要多思考这个。(各个前提假定一定要背熟,不信我你就试试)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多做笔记,反复做课本习题,自己独立做。因为我统计基础不好,我专业课当时还是报了辅导班的,新祥旭一对一,带我的是一个学姐,讲的挺好,她制定的授课计划也是针对我的薄弱点。四、参考书1.彭华民、杨心恒的《社会学概论》2.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3.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第四版4.杨善华谢立中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两册。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6.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7.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8.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

善导

2021~2022苏州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成功上岸前辈备考攻略

一、初试篇“原理”的复习策略(三本书)从2019年(换参考书的那一年)试题来看,“原理”考的题目比较难,并且大家的得分都很低,所以在原理方面要多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要培养自己的分析与归纳能力,例如论述题的第二题,在所列出的参考书中是无法找到标准答案的。一共六道试题,在所列出的三本参考书中均有涉及,所以在复习时,不应偏重其中一本,每本书上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并且对于重要知识点要烂熟于心。每本书至少要从前到后看个两三遍,看完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整理好相关的笔记(建议三本书都整理出自己的笔记,日后根据笔记来进行背诵),背诵时,先梳理每本书的框架,再从框架逐渐细化到具体内容,具体情况可根据自己的记忆习惯进行调整。“原理”的复习重点在于要十分熟悉书上的内容,所以没事多翻翻专业课的书,多记忆、但不建议一味的死记硬背。1.《外国社会学史》,在没换书之前一直作为复试参考书,2018年的复试题目有“杜尔克姆的方法论原则、科塞的冲突观、理论综合的特点”。这本书可以说是三本参考书中理解起来最费劲一本,而且它考的题目也比较难,一道题常常包含着两三个知识点,所以复习这本书时,要多进行分析与归纳,进行深入理解。2.《近代中国社会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很多,可将全书大致浏览几遍,将一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重点记忆,记住大概理论就行,细小部分有印象即可。感觉这本书在答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多增加一些自己的理解。3.《社会学教程》,在没换参考书之前,这本书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从今年的题目来看,这本书似乎占比不大,但不排除今后。所以,对于这本书的复习也要重视,并且这本书的框架很清晰,在背诵时,先记忆大框架、然后是小标题再到具体部分。建议:由于原理部分的参考书目改动较大,所以2018年及其之前年份的真题的题目在《社会学教程》一书中,能够找的知识点可标注出来,看一下;在此本书中没有找到的知识点可不用管它。可重点分析2019年、2020年的真题。“方法”的复习策略(两本书)从今年的试题来看,方法的题目很基础,偏向简单,得分也较高。对于方法的复习要以风笑天的为重点,这本书可以说从第一章一直到最后一章都是重点内容,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重点记忆。要先浏览几遍风笑天的书,然后梳理框架,整理笔记,最后可结合笔记和书一起进行记忆。而巴比的书则作为补充,可在看完风笑天的书之后再进行阅读,但要从前到后认真地阅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看两遍,然后再根据真题,进行此书的重点记忆。方法中的计算题部分,有两道大题,从前几年的真题来看,对于我们文科生而言,确实有点难,但今年考的并不难,所以无法预估今后的出题形式,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想要考高分的,可找本社会统计的书看看,也可以在新祥旭报个一对一的课。他们安排的老师是你目标院校专业的高分学长学姐,对考试的内容非常了解,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考点和重难点,在短期内建立起知识体系,完成考前的查缺补漏。而且后期有什么消息了解也比较方便,解决了信息差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比较差、且在这方面兴趣不大的就算了。计算题方面要认真复习参考书中的内容,尤其是例题要多做几遍,进行重点复习。总之,方法这门科目要牢牢掌握风笑天的书。《社会研究方法》的真题很重要,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真题,参考价值很大!在初试的答题技巧方面,一定要注意分点,条理清楚,可适当加入自己的理解,如果对某一知识点不熟悉,在答题时不要慌张,尽量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写上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整理出适合自己的笔记,或者直接按照参考书整理自己的笔记,由于我是在新祥旭有学姐一对一的带,所以笔记方面是直接用她现成的,再结合自己的去改,比较省力。真题的话,因为2018年参考书换了很多,尤其是原理部分,所以在原理方面,还是好好看那三本参考书,至于之前真题中出现的知识点,在这三本书中能找到的,都尽量多看几遍吧。而方法部分的真题一定要重视,因为方法的主要参考书并没变,所以它的真题参考价值比较大。建议前期先看好书本上的内容,充分了解后再整理出自己的笔记,后期可结合真题进行重点记忆。初试专业课看好列出的这五本参考书即可,复试的书可等到初试结束后再看。其实苏大的出的试题都很基础,基本上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所以一定要对参考书上的内容非常熟悉。以上便是初试的复习策略,仅供参考,具体部分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进行调整。二、复试篇考核方式:专业课笔试《中国社会》(150分)+英语口语(100分)+专业课面试(200分)上午9:00——12:00,专业课笔试(2019年两道论述题:1.中国社会研究范式2.当代中国家庭关系),关于中国社会这本书大概浏览几遍即可,答题时可多写写自己的理解,答题技巧与复习策略可参考原理基本参考书的复习方法。下午2:00——5:00,综合面试,英语和专业课面试在一起,先是英语,基本上就是跟老师的对话,大概5—10分钟的样子。至于英语口语提到的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老师会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提问,大概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自我介绍、你本科专业的学习情况、为什么选择苏大;如果跨专业的话还会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等。如果准备了简历,那么老师就会根据你的简历内容来提问,包括综合面试也是根据简历内容来提问的。然后是专业课面试,每个人面临的问题都会不同,但要切记,不要紧张。问题会涉及专业理论知识,时事热点问题,还有你的毕业论文,还会问到未来规划等经典的题目。这里需注意一下,复试之前要多观察观察时事热点问题,社会学这门学科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需要从社会学专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热点时间。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就可多看看关于社会学专业的公众号,比如“社会学研究、青年研究”“新祥旭南京考研”等,多看看里面的文章,培养一下社会学思维,当具备这些学科思维之后,是很吸引面试老师的注意的。以上便是复试的流程,复试的内容在初试时不要想,等到初试结束后再准备完全来得及。平时也可以多看看关于社会学类的文章,多关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培养社会学的学科思维。

天明

妹妹心里遥不可及的北大,用了两年的征途我终于到达

考了两年研,也看了无数的经验贴,真的是怎么也没想到过,我竟然也有这样一天,能和大家分享自己在考研征途上的血泪和欣喜。先介绍一下个人背景吧,本科就读于南方某高校,本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双学位辅修金融。虽然我本科学校的新传也很强,但可惜和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也属于完全的三跨考生。一战北大新传mjc,一分之差没能进入面试。二战北大新媒体研究院,两门专业课总分第一、初试总分第五。两年长征第一年备考的时候基本就是宿舍、自习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没考上确实很生气!同时也感到很无措。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在找工作和二战之间不断纠结犹豫。3月的时候去腾讯实习,在MPR做了三个月的PPT流水线女工,对新媒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在这之后,坚定了自己二战北大新媒体研究院的决心。实习结束后,回学校忙毕业事宜,和同学去泰国玩了半个月,真正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备考已经将近8月底了。事实证明到了12月时间变的很紧张(所以大家不要学我!)公共课备考我的公共课两年都考得不算好,第一年政治67,英二73;第二年政治71,英二80。两年的考研让我明确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把四门考试的分数比作木桶的木板,公共课成为了你必须要把握住的,不能成为短板的木板。公共课150分+是你北大必须达成的目标。1. 政治放在段首:我回顾了下我的政治复习之路,发现真的不值得大家学。政治这东西,可能由于我高中时就是理科的,基础实在太差了,真的越学越没信心(惨!)今年我为了好好感受政治这门课里的的哲学思想和中国大历史,和一起二战的大学室友一起报了新东方的政治课。听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做题还是惨惨惨。所以不建议大家跟课吧,毕竟会花掉挺多时间的,实在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上B站或者某宝找找资源听一点。12月冲刺的时候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选择题全部买回来做了一遍,肖四肖八不用说,什么蒋五米三我也有好好感受。基本上每一套题都在劝退我,第一年的选择题模拟还能维持在38、39,今年有好几套都只有20+。(老实讲我也不知道到底为啥会这样)但我觉得也不能放弃,决定自己抢救自己。我把模拟卷里的选择错题按模块,总结成一句句的知识点抄在自己的错题本上,临考前一周,每天花半小时记忆。(背政治的时候)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选择题的知识点记住了很多,同时在背大题的时候,也快了很多。今年的卷子我看完以后对了一下,结果政治选择题只有35,又鉴于北京地区公共课压分的情况,最后总分71我确实没想到。大题部分这种背自己错题知识点的方法帮了我挺多。关于政治给到大家具体的建议 选择题一定要做好,这么多年政治考试的数据都体现出答题压分的情况,选择题拿高分是政治总分高分的充要条件。 不要忽视主观题,主观题也是重在积累。大部分考生都是在临考前压卷,肖四肖八这些你在背诵的同时其他同学也在背。所以从12月开始,也要有意识的注重主观题积累,不熟悉的知识点一定要多读多理解,在模拟题训练时,可以按点作答的对政治主观题进行训练。2. 英语考研之前我的英语成绩基本停留在高中吃老本的状态,四级六级都是一次过的,但是六级分不高。一战英二73,二战英二80,学习方法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改变。基本上就是单词、真题和作文三点。单词我用了墨墨、金山词霸两个,英二单词前后过了3遍;单词这东西很奇妙,前后过了三遍之后做真题的时候真觉得有了质的改变。而且我觉得金山词霸背单词的界面做得很清爽很舒适哈哈哈,推荐大家使用!作文的话,我用的是王江涛王道长的资料,没有系统性背过,但我自己把英二真题的大小作文分门别类写了十多篇。因为我高中死党本科是上外英语专业的,去年也一战上岸,我就请死党帮我批。(此处大写感恩!)自己写作文再改正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模仿范文并形成自己模板的过程。所以我并没有特意总结过自己的模板,但是图表类作文的每种类型考试前我都有了一定把握。建议大家身边如果有可以帮改作文这样的资源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写完然后订正语法错误,训练复合句写法,写并改的过程比起单单背模板是有效很多的。总结下来,在英语复习中的建议 对于想要英语考高分的同学而言,阅读只是基础,一定要提前准备作文。作文书模板化问题严重,有条件还是建议大家通过多写多改来形成自己的模板。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单词是英语考试的基础,一定一定要重视!(朋友帮我修改英语作文的录音文件)专业课从新传mjc到新媒体,复习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但会有侧重点的不同。像北大新传mjc440的卷子这两年不知为啥越来越偏向实务题,而334的考点也在不断走偏,我看了今年mjc的名词解释,发现自己一个也写不出来(微笑脸)。说回新媒体,相比于新传要加强的点主要就是研究方法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我本人在备考的时候,就是从必读书目、专题整理、论文、热点与案例、真题模拟五个方面进行。1. 必读书目推荐大家必读的书目大概有以下几本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郭书大家都知道要看,但我个人觉得身边考北大的研友对郭书的重视程度都不够,我自己也是在一对一老师的启发下才发现郭书的好。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书相比郭书更加深入,架构也有很大不同。对批判学派的叙述很深刻,推荐大家看完郭书对整个传播学框架有一定了解之后再读刘书。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彭书没啥好讲的,新媒体相关的神书。看几遍,都可以。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研究方法上,我第一年考mjc读的是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易懂,考mjc程度足矣,但是考新媒体看风书是完全不够的。好比今年的真题名解部分考到“建构效度”和“网络中心度”,这都是风书中连提及都没有的内容,所以考新媒体的朋友可以略过风书直接看袁方。其他书目的话,推荐的有:段永朝《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陆扬《文化研究导论》……2.论文因为我本身不太喜欢大段大段的文字以电子形式出现,所以在知网上下载了研院老师近五年的论文,装订成册。读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新媒体院的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吸收老师在某个领域的具体观点。像田丽老师,刘德寰老师这种在初试试卷上有巨大影响力的老师的论文我读了两遍以上,毕竟这些老师的研究方向,可能就是你在考场上会遇到的考题!因此,为了弄清老师的观点,我把每篇论文都整理了对应框架,凭借整理的框架,基本能对老师的论文进行全面的复盘。在北大老师之外,我着重读了彭兰老师和喻国明老师的论文。彭兰老师对网络传播的见解很深,并且对于传媒业态中,技术的发展保持着高度关注,这一点恰好契合了每一年的北大真题。新媒体非常喜欢考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对传媒业的影响,彭兰老师的论文非常有借鉴意义。(对彭兰老师论文的整理)3. 专题因为个人不喜欢电子版的缘故,专题也是纯手写,但这样势必会花费许多时间。建立在去年备考整理的专题基础之上,今年结合了老师的论文,以及《传播小王子》以及师姐公号中的专题内容,前前后后大概整理了有80个专题左右。专题的内容主要是从新媒体与社会;新媒体与技术;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与文化;新媒体中的国际传播以及相关的治理等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当年的热点,自己也会简单的“押题”,对一些近期的热点内容做更深的整理,例如电商直播、网红经济······这些都是2019年的热点。专题整理的形式,基本上就是“框架+案例”,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就是自己打磨小标题,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记得很牢,另一方面结合案例也能够言之有物。4.热点与案例新传考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点与案例的累积。就案例而言,一方面会是老师的出题切入点,另一方面也是你论述当中言之有物的部分。案例累积的话,我和广大研友一样,啥都想看,啥都想记住,但考完之后复盘自己的备研之路,发现师姐的公号对案例累积已经完全足够了。新媒体方面的话,大家还可以看看虎嗅、36氪这两个公号,对互联网产业的剖析很深入。5. 真题模拟看书、读论文、整理专题···都是对自己进行输入的过程;而答题的训练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在前期扎实的输入之后,后期对于真题、模拟题的训练直观重要。我自己从11月起,把新媒体院2017-2019年三年的真题都模拟了一遍。刚开始,结果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自己的答案也需要点拨与不断的修改、打磨。但是做多了真题就会发现,事实上,每一年的真题都很有连贯性,例如“芝加哥学派”这个考点,连续三年真题都有涉及。因此,答题训练,尤其是真题的训练需要大家的重视。(部分2019年的真题模拟)以上都是自己在备考时所做的准备工作,但坦诚的说,不是为谁打广告,而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我的一对一师兄帮了我很多。我从十月初才开始一对一课。第一节课师兄确认了我自己的复习进度,并且非常明确的指出了我方向性的错误。考研这样一种竞争极度残酷的选拔性考试,信息沟带给考生的威胁性是巨大的。所以这里非常感谢我的一对一师兄,也真诚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大家觉得自己找不准复习方向,对北大老师了解不足,一定一定要先获得足够的信息,才能事半功倍。考试那两天自己的状态还是不错的,两门专业课都是写满了11面,正正好好11面不多不少。答题布局是按照自己备考时在B5页面上的练题来的,每道题的答题时长都比练题时候控制的好。因为我平常写字相比于紧张的考试时间太慢了(但事实上我觉得自己写字不慢!)以及可能自己属于考试型选手,一旦面对考试这种高压环境,肾上腺素就会飙高,大脑兴奋。我两年专业课考试的感觉都不错,一看到题都能在脑海中能够迅速搭出框架,具体内容也是脑子里一句接着一句的涌出来,但毋庸置疑这都要依赖于大家之前努力的背诵、看论文、写专题!其他的方法经验,觉得自己和身边的研友好像都差不多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呀。(自习室对面背书的小房间)复试的准备和应对我的复试成绩是第七,综合第五的初试成绩,总分恰好第六。复试的时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考察到的内容虽然不如初始多且深,但涉及的领域就会更广泛。我自己把对于初始的准备分为:个人经历、英语面试以及专业课问答三个部分。 复试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英文面,今年的英文面难度似乎有很大提升。有同学被问到对新媒体的理解,以及对粉丝文化的理解(似乎是这个问题)。所以大家在进行基本的英文自我介绍的基础上,也要提前准备好一些诸如谈谈家乡、谈谈未来的学习计划、谈谈喜欢的书、喜欢的节目等简单的问题答案,更要好好准备专业领域相关的问答。 关于个人经历,每一年参加复试的同学都会准备好自己的个人材料,这个似乎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对于跨考的同学而言,老师更喜欢问你本科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什么选择新媒体这些和你本身的经历挂钩的问题。因此,建议大家也要好好回顾本科知识,准备好相关问答。 对于专业课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复试当中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抽题——回答”来考察考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掌握。受时长影响,大家都不能答的太深,因此,答案的框架就比具体内容重要。在准备专业课的时候,其实依赖于初始时整理的专题,再总结一下复试之前发生过的热点事件,基本就能涵盖老师的考察范围。实际准备中,一个好的初始成绩,对复试而言就会是很大的底气!对于大家而言,现在更重要的是初始,复试的事情在顺利通过初始之后再考虑也不迟。写在后面 经历了漫长的两年,终于有了一个好的结果。深刻体会到,正如每一个人所说的,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人力、物力、财力在这场攻坚战中,被不断磨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的情绪在这两年里不断涌现。这些情绪感受的分享,并不是想要浇灭每一个考研er心中的希望,而是想让大家明白,这些都是考研之路上一定会遇到的问题,要坦然面对,更要坚定坚持。记得特别清楚,考试前三天的晚上,我缩在被窝里看一个去年考川大的妹子的经验贴。如果有像我一样二战的同学应该还依稀记得去年的英二小作文是关于组织班级辩论赛的通知。那篇经验贴里,妹子写到,一考完试她就发现自己自作聪明写了辩论赛的观点,完全跑题。我的心里咯噔一声,苍了个天,我写的也是观点啊,原来我也跑题啊?第二天我坐在图书馆看着天就想,大概和北大真的没缘分吧,谁能想到差的那一分会是作文跑题呢?今年成绩出来以后自己像做梦一样,师姐告诉我我的专业课比总分第一的同学还高时,我第一反应竟然是这梦咋还没醒,还越来越糊涂了呢?问了读初中的妹妹,你心里北大是什么样的呀?妹妹说,遥不可及。但事实上,一件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事,只要开始了不断迈进的征途,你终会到达。(北大一角)(去年12.1北京下雪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截图)(心情抑郁时陪伴我的狗子)

李侗

考研经验贴:2019年深圳大学社会工作考研跨专业总分第一名经验分享

一、个人基本情况(1)基本成绩初试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初试成绩初试排名82821191003832复试笔试综合面试英语面试复试成绩:247/300总分630总排名1今年初试专业课比往年的相对难一些,更偏重实务,出题很灵活,同一天考两门专业课加起来要写了五六个方案,上午拿到原理试卷时很多同学都一度以为自己走错了考场,也存在一些题我们从未在专业参考书里见过,加上今年深大专业课稍微有一点点压分的情况,所以专业课分数普遍不是太高,没有其他学校那种很多130+ 140+的分数。另外,通过对比,深大的专业课题量比其他学校要大一些,所以基本上考一门专业课三个小时,开考之后就不能停笔了,考完之后手也就基本抽筋了……(2)个人情况本科来自广东一所普通双非二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期间学习成绩尚可,但英语上大学之后就飘了…英语四级大一的时候吃老本低分踩过,六级中了咒至今未过(被朋友疯狂嘲笑了很久),但是考研英语82分,也很形象的说明了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2018年4月初开始备考,所以现在开始也不会“是不是开始的太晚了、是不是来不及了”,我一个跨专业都不怕,很多本专业的同学你们怕个啥噢……在这里只是分享一下个人的考研备考学习过程,考研备考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的过程,因此所有的经验帖都仅供参考。二 、初试备考时间安排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做计划的人,有时候学得太累不想看书的时候,就会开始做计划……1、初试备考期间每天的作息时间(只是大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动的调整)2、月计划,类似于下图:说明一下: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得有这样详细的计划,还是那句话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BUT!给点小建议:第一,每天基本的学习时间要保证,因为考研初试备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你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非常多而繁杂,而且有三四门课都需要准备,哪怕你学习效率再高,如果每天只学三四个小时,又能看完多少内容呢?但也不需要要去跟别人拼“今天学了15个小时”“今天我两点睡觉五点起床的” 之类的……,一来这样的强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身体也不一定扛得住,身体垮了就得不偿失了,找到自己适应的学习节奏和强度,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到考前的最后一天就行了。第二,考研路上很多坑,自己要注意识别,很多机构吹的天花乱坠,实则浪费考研人宝贵的时间,如果需要看网课来学习,在看一些网课的时候要注意不需要什么都从头到尾一节不落的看,试试看一两节课你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感受,油油腻腻废话连篇的老师,或者疯狂给你煲鸡汤的老师,请尽早跳出坑。不要把考研变成了一件追星的事,自己感觉合适的老师,选择一个老师即可。下面分别说说我几个科目的学习过程:英语(用的资料仅供参考,选一本自己看着顺眼的就行)1、单词:(1)《10天搞定考研词汇》王江涛(2)《考研英语大纲词汇超级背诵宝典》(张剑黄皮书里附赠的一本薄薄的大纲词汇)(注:背单词不需要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用脑子用心每天坚持抽出一点时间背就是了,个人非常喜欢那本附赠的薄薄的大纲词汇,后面做真题的时候也可以用真题背单词,效果非常好。)2、真题阅读(最重要!):(1)张剑黄皮书《历年考研英语(二)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2)新东方唐迟老师的真题逐篇精讲的网课(3)调过格式的手译版真题,如图:(4)真题试卷(多复印几份)(注:真题我从五月底开始做英语一的阅读,因为英语二从2010年才开始考,所以真题数量比较有限,而且可能需要预留两到三年的试卷做最后的模拟考,因此可以先做英语一的真题阅读,传说中英语一比英语二难,更多的是难在了翻译,但阅读的解题思路是相似的,另外英语一不需要非得从很早的年份开始做(因为做不完……),只需做阅读即可。)我的方法:第一轮刷题的时候,每天下午大概只能精做1篇阅读,自己先做一遍,刚开始大概需要20分钟做一篇,然后纸上翻译,遇到不会的单词及长难句用笔记本做笔记,单词还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扩展,结合黄皮书的解析逐句分析,最后看看唐迟的真题精讲(倍速看,主要是理解做阅读的思路,大概只需要20分钟)我从七月中开始换到了英语二,因为唐迟老师说越临近的真题越宝贵,单词的重复率可能高达80%,所以我留了15-16两年的真题做模拟,英语二的阅读做题方法类似英语一的做法,我让朋友帮我修改了格式,做了一个手译版的格式,逐句翻译,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理解。做完同一年份的四篇阅读后做一个归类总结,英语阅读题大概包括几个类型:中心思想题、推理判断题、例证题、作者态度题、猜词题。真题一直做到考前,英语二的真题大概刷了3-4轮,第一轮精做之后,后面刷题会越来越快,只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和思路。3、作文:(1)《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作文书大同小异,所有的宣传押题命中率100%,都只是因为这些老师把所有能考的类型都押了一遍。我还特地对比过2018年和2019年的作文最后押题,基本没什么区别。作文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背诵范文,一定要默写,因为会背和会写是两回事,而且还要会仿写,如果有时间能整理出一份自己的模版那也挺好的,特别是大作文的模版,其实是可以提前准备的。为了降低考场上的各种不确定性,有些东西我们能提前准备的,都最好提前准备好。4、完形填空、新题型、翻译(1)完形:考试的时候完形可以放到最后做,但是只要有时间,千万不要放弃,其实也没那么难的,虽然一个空只有0.5分,但是如果有0.5的分数最后是会四舍五入的,1分有时候也很关键,学会一定的解题技巧之后,完形做到6-7分并不是什么难事。(2)新题型+翻译:英语二的新题型……很简单……连连看;翻译可以看看唐静的网课,把这十年的真题做一下。政治1、参考资料(1)肖秀荣《精讲精练》(整本都是绿油油的重点,表示不喜欢……)(2)肖秀荣《1000题》+《终极预测8套卷》+《终极预测4套卷》(传说中的肖四肖八)(3)徐涛 《冲刺背诵笔记》+《预测8套卷》(4)徐涛《20天20题》(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押题)(5)网课老师:徐涛、腿姐都很不错政治分为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五个部分,其中分值最大的是毛中特,马原最难理解,我从七月份开始每天1-2小时复习政治,有些人说政治九月开始不晚,我是觉得每天花1-2小时在政治并不算多,而且我们不需要考数学,时间是相对充裕的,将任务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到最后的几个月任务最繁重的时候造成紧迫和焦虑。政治选择题和主观题各占50分,考完之后对了答案我的选择题是40分,所以主观题是得了42分。选择题主要就是刷题,注意细节。我的《1000题》做了三遍,最后的冲刺卷除了肖四肖八,我还做了徐涛的八套卷(偏难)和腿姐的四套卷,这样做下来基本上今年考试的重点和做题的套路就基本掌握了。政治我是推荐看看网课的,我看的是徐涛老师的强化班和最后的押题班,(一个逻辑超清晰的老师,倍速很魔性而且不会听不清)。每年的时事热点就那么多,考研老师十几年都在研究这些,他们其实是最清楚今年的考试重点的,这也是为什么最后的押题基本上都能押中的原因,因此我觉得看网课比自己拿着教材从头到尾看一遍能节省很多时间。最后的押题我是结合着肖四和徐涛的小黄书(20题)一起背的,或者是我基本两本都背下来了……然后考场上能写的都写了,不会写的也满肚子的话可以编……专业课1、我复习用的教材(1)《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王思斌(2)《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杭生(第一遍看的社会学是《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后来发现我们好像精编版也差不多够用)(3)《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风笑天(4)《社会工作导论》(第二版)王思斌(5)《个案工作》(第二版)许莉娅(6)《小组工作》(第二版)刘梦(7)《社区工作》徐永祥(8)《社会工作硕士核心考点》中国社会工作者公众号出品(9)社会工作硕士(MSW)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橙色】(10)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课后习题(圣才)(1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课后习题(圣才)(12)社会工作实务(中级)我的学习过程(大概)4月-6月过第一遍专业书,通读课本,可以拿一张A4纸,画一下每一章的基本框架(我五月份曾经试图做一份专业课的笔记,但这个时候因为觉得所有的都是重点,什么都不能错过,很容易就变成了抄书)。想要第一遍就把课本上的内容都记下来,那是不太可能的,极有可能在看完第一遍之后,再回头翻书还是会觉得从来没见过,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专业课就是要靠一遍一遍的过,一遍一遍的熟悉,不要太急功近利。7月-8月过第二遍专业书,做详细的笔记(我用的是电脑做笔记)9月-10月开始背书,疯狂背书,我主要还是拿着课本背的。背的时候也可以整理一下专题笔记,比如拿一张A4纸,把自己认为有可能考到的重点的论述、简答题的题目写下来后,把整个题的答案写下来,根据课本整理,也可以包括拓展的答案。名词解释也可以全部涉及到的专业名词摘出来,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名词解释(不一定非得跟课本一样,考试的时候也是,不一定写得跟课本一模一样才是高分)。另外,涉及到的各种理论、工作模式都是必须要掌握的,也可以单独拆出来做一份专题的笔记。整个考研备考几个月下来,我大概手写完了一整包500张的A4纸,比起笔记本非常固定,其实我更喜欢用A4纸,而且在考试的时候,我们的试卷答题纸也是跟A4纸一样是纯白的没有线条的,用A4纸做笔记正好可以训练一下自己在没有线条的情况下,把字迹写整齐写工整。11-12月训练自己答题的时间,真题很重要!真题很重要!通过真题可以研究一下这个学校老师出题的习惯,重点的倾向,有时间的话也可以用真题模拟一下三个小时自己能答成什么样。另外实务一定要掌握每一种计划、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的答题思路,记住答题的套路。最后冲刺的阶段,可以拿着自己整理的手写的专题笔记进行背诵,当然,课本依然很重要,没事就翻翻课本。我用的笔记三、复试今年的复试在3月29日和30日两天进行,29号为复试笔试,30号为面试(英语和综合面试是一起的),深大今年招生简章统考招收的名额为20人,以1:1.5的比例进入复试,因此参加复试的统考生有30人,还有退役军人调剂过来的也一起复试,所以全部复试人数为35人,我抽签抽到了倒数几个,从早上八点入场后就不能离开(为了防止互相透题),每个人的复试时间为10-15分钟,所以到下午快四点才轮到我,我在候考室睡着过去好几次……复试面试流程:1、入场后,先进行1-2分钟的中文自我介绍。2、在桌面上三张A4纸中抽取一道英文题(大约5- 6行),现场朗读后翻译。3、抽取一道中文的专业题,现场作答4、老师自由问答环节。考完后很多同学说老师问了两三个问题就让他们离开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被问了很久,甚至有些问题问完之后老师不让我回答,自己在下面聊起来了……深大的老师很注重学生的初试成绩,所以只要初试分数够高,复试不要表现得太糟糕,从容淡定一点,老师一般不会刷掉排名靠前的人,但这也说明,排名相对靠后的同学能靠复试逆袭的机会就会更小,所以,无论如何初试一定要认真备考,尽量刷高分!复试的准备:1、中英文的自我介绍是必须准备的2、复试学校给了三本参考书,但是一本七百多页,一本六百多页,厚的跟板砖一样,而且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基本上不太可能一两个月啃下来,所以我们基本上还是用的初试的资料来复习。3、复试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关注专业相关的时事,可以多看看老师们的论文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其他的关于研友、关于报班、关于心态的话就不多说了,相信很多经验帖里都会提及,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请好好坚持下去!如今考研大势越来越严峻,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今年调剂人数125w+,很多初试超过400分的大佬调剂都被拒绝,所以不要去想调剂的事,好好选好学校,把一志愿分数尽量刷高!请不要做伸手党,考研搜集信息是每一个考研人的必经之路,像学校的报录比等等官网都有的信息请自行前往官网查询,也不要上来就“学姐,能给我一点复习的建议吗?”,但复习过程中有疑问想要咨询的也不必太过拘泥~祝你们一切顺利,成功上岸!

天寒既至

20跨考北大汇丰深财一战上岸:分享深度焦虑患者的考研自救手册

六月过半,大多数小伙伴的复习工作都会进入胶着状态,刷完基础书目和官方书目,却抬头四顾心茫然。恭喜你,如此迷茫焦虑会伴随你度过接下来的备考岁月(当然也会有心态平稳的佼佼者)。反观我自己,在过去备考日子里也一直焦虑,也曾无数次幻想上岸后写经验帖的场景,并且逐渐拥有那种想要把自认为好的学习方法留存下来的迫切心情——如今想来,或许这份心情就可以体现为一种进步吧。本人一战跨考深财,虽然上岸,但成绩对我来说过于一般,然而经历过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答案(客观题只拿29分)心态崩溃还坚持考完专业课,也经历过仅一周准备复试,我相信考研除了一股脑儿的努力,还需要技巧,当然也需要运气。总之,一路以来就如小马过河,许多学长学姐的经验帖就如指引,对我复习备考时候的读书方法、笔记方法有很大帮助,在迷茫时被我拿出来一看再看。我希望下面的长篇大论也能给小伙伴们带来帮助。除了经验帖常见的如传统艺能般的学习方法,我还会针对我个人所经历过的极限操作,从心态建设、思维与工作、学习习惯进行说明。一、“传统艺能”篇01 备考四阶段:布局—提升—蓄能—突破首先说明备考进度,因为具体学习方法是围绕学习节奏,也就是备考进度来展开的。仅供参考,每人学习节奏各异。第一阶段,即是打地基阶段,主要工作就是通读教程、打好知识基础的全面布局任务。三月份:由于跨考,我首要就是把基础书目通读一遍。三月份时,我就开始着手读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李彬《传播学引论》、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这些书算是让我踏进了传播学大门,虽然都是侧重基础知识,但是每本书风格各异。后面读书部分会提到每本书的特点。一开始读书,我没有刻意去抓重点,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而是拿着铅笔在书上给那些能让我迸发思想火花的语句或观点做标记。四月份:三月份开始着手的书当然不是一个月内读完的,这段时间我依然在读上面提到的书。有趣的是通过不同基础书目的阅读,我可以看到不同学者对同一理论或假说的表述侧重、表达风格、思路逻辑都有不同。通过这样的比对,我对具体知识点的了解角度更多元。此外,还加上了曹林《时评写作十讲》、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五月份:五月前半段,我陆陆续续完成对传播学、新闻学基础书目阅读;五月后半段,我自认为读完基础书目就可以应试了,所以就开始迫切想要练题。因此,我就去拿真题洋洋洒洒作答,当然答案多是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但这个时期的答题可称为“答题思维的萌芽”,每每作答完毕,我都会看一遍,发现自己不少问题:没有分点作答、没有清晰明了的角度、语言措辞不出彩等等。或许这个时候要写出一篇精彩答案很难,但这种实践之后的反思让我对满分答案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样形成的认识我认为比通过参考优秀答案来形成答题思路更为深刻。六月份:这个月的工作直接促成了我对知识掌握上的质变,也就是开始着手做基础知识的笔记。经历了答题初尝试的受挫和复盘,我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掌握上仍然不成体系、不够扎实。这个时候我才认识到经验帖中提到的笔记的重要性。通过比对框架较为清晰的教程目录,了解学科研究的切入角度,我建立了基础知识的框架体系。此外,汇丰财经格外重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考察,所以我还读了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由于此书框架清晰、知识点相对简明扼要,所以我以此书为框架做了早期比较粗糙的研究方法笔记。第二阶段,即是基础夯实阶段,主要就是整理笔记、补充阅读以巩固提升的工作。七月份:简单说,这个时期工作仍然是读书、做笔记、练题。主要补充阅读了彭兰老师《网络传播学概论》、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此外,历经六月份的学科框架梳理,我开始通过笔记整理来进行知识全面掌握和巩固。早期在不同书目的对读工作中我觉得收获颇丰,因此围绕一个知识点、理论、假说做笔记的时候,我也常常拿出不同教程来对读和整理。此处安利董璐老师的《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这本书就像一本辞典,我可以根据需求调取相关知识点来补充笔记。每日to do list,做完后涂黑,复盘时会有成就感!八月份:主要任务仍如七月份,但工作质量一直在提升。在这个月份里,逐渐焦灼的心态促使我每天睡前醒来记忆基础知识:在手机日历里简明扼要地默出昨天学的知识点,以背景、提出者、研究及其观点结论、意义与批评、发展为骨,以关键词为肉(也就是所谓的得分点,老师改卷时乍一眼望过去所抓取到的信息)。手机日历中的每日复盘由于汇丰财经之前都考过实务评论,所以这个时候我也开始练习评论写作。每天我都边吃饭边看公号评论(值得关注的评论公号推荐见下文)。读评论时,主要抓取的信息一般是主旨句、行文中的分论点,还有总结升华。在摄入的基础上,我尝试着围绕新闻时事模仿输出评论,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提出意见。这样的工作让我练笔同时还能保持对新闻时事的敏锐度。这段时期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整理,我也开始思考规划专题笔记。起初我也是一头雾水,随意挑了一个专题“网络民族主义”便展开,直到做了一两个专题后才意识到不成体系的问题,才真正开始着手规划出自己的专题笔记大纲。因此,我认为不论基础知识或是专题,大纲框架都是重中之重,在考场上体现为一种答题逻辑,即明晰的答题维度。对于公共课部分,八月份我才开始读肖大大的政治教材;而从三月份到八月份我一直坚持每天背诵300个单词,把考研必背单词刷了两三遍。在暑假前期,我完成了英语一的阅读真题一刷,大概一篇错2-3道;在暑期后期,我两天1篇地二刷英语一阅读,保证全对无误。扇贝单词每日打卡,偶尔也有偷懒第三阶段,即是提升蓄能的量变阶段,主要是整理专题笔记的工作。九月份:主要工作是整理专题和补充阅读。经过对汇丰财新的所有真题的梳理分类,我根据这些类别整理专题,主要参考论文和公号文章。此外,由于自知在社会研究方法仍薄弱,我就补充读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也逐步完善了这方面的笔记。有时因为没有专题思路急得抓耳挠腮,我就在学校图书馆的新闻学与传播学书架前看书来缓解焦虑。这段期间囫囵吞枣读了很多著作,一旦遇到令我能够迸发我思想火花的观点,我就记录下来。陆陆续续读了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和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等等。十月份:这个月我继续重复着专题整理工作,同时也复盘、记忆基础知识,定期进行实务训练。对于专题工作我在这个时期已相对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围绕“现状+原因+影响+意义”来展开,并且注重实例和名言补充。而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我主要是用自己做过的笔记highlight和批注。此外,公共课占用时间的比重也随之增大。政治成绩不佳,客观题仅29分,此处不作赘述;英语我开始每1周限时训练1-2篇英语二真题阅读,做完之后我都会花一两天的时间来复盘,画出篇章结构的mind map,此外还把错题归纳出来,分为细节题、主旨题和词义题等。如此一来,我逐渐能够揣摩出题人的用意,拆解题干并抽出它的原本面貌。第四阶段,即输出突破的质变阶段,主要工作是复盘、补充笔记和限时模拟。十一月份:这时我把电子笔记都打印出来,每天花2小时复盘基础知识:我用上1小时回归参考董璐老师《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手写补充知识细节,在这一小时里面不会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脑海中梳理每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抓取细节与关键词。通过这样知识补充和理解,合上笔记,趁热打铁地完整默写出刚才所复盘的知识点,也是用上1小时的时间。专题笔记部分我也继续做完善,主要是完善分类和专题内的细节,让专题本身更贴合论述题答案的要求,也就是名言引入或升华、新鲜实例支撑,和全篇的结构调整。公共课英语进入到作文复习阶段。大概了解作文结构之后,我通过对真题写作练习和比对范文,完善自己的作文。此外,还会参考广为流传的亮点句子,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最后修改得较为满意了,我就把作文拿给一些英语好的小伙伴,让他们帮我提意见。而这样工作是按照作文题材类别展开的,最后基本每一种题材都有一篇我自己定制的“范文”。此外,针对限时模拟,我还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在模拟考班的督促下我终于开始限时完成卷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这样练习无形中给我初试模拟的约束力。往往我一下午三小时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做完题抬头才发现天色已经黑了。十二月份:这时笔记补充已经告一段落,我开始追求效率地复盘和输出。这个时候的复盘除了默背基础知识,我还进行每天大概2-3个专题复习,同样地没有刻意背诵,只是理解中记忆;又趁热打铁地默画出导图,画在每个专题的首页的空白处,作为一个大纲、目录。由此所有专题的框架都烂熟于心。同时,我还留意并记忆了专题中的名言或者实例,在吃饭或睡前在手机中把它们默出。通过模拟考班,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这两种题型上的短板,于是我每天晚饭后7点就开始花半个小时完成1道简答题或者5道名词解释,再参考答案找出自身弊病。 这段期间手写练习量达到高峰,后来考完收拾资料时才发现已积累了厚厚的一沓练习纸。除了专业课的训练,之前留存不动的2018、2019的英语二真题我也拿出来限时模拟。等到考前一周,我才在发现汇丰财新老师1月份发表的论文,才急急忙忙做出对应论文的移动范式专题,并且印象格外深刻。所以我认为,考研复习没有必要每个人进度一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信息摄入效率。有的同学可能等到考前才做完专题,没有我的复盘环节,但是TA的熟悉程度可能跟我复盘之后差距不大甚至更好。至于每日作息时间,不同于其他考研人,我相当有规律地熬着夜。我不提倡熬夜的,但是长久以来的熬夜习惯我也没法改变是吧。那时候我手机里也没有太多娱乐消遣app,只有听歌app,所以对我而言熬夜也不完全都是在玩,大多是记录对学习态度、对今日见闻的反思。具体作息如下:02 笔记:酝酿十月,一朝应试回首备考的日子,这里我想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备考十月仿佛是怀胎养胎、产子的过程,胎就是笔记,子就是练习与考场上的输出。可见笔记质量直接决定了答题质量,并且可以说是贯穿备考的始终。从以上详述内容上看,我的笔记生产进度大致是“基础框架梳理—全面扫描基础与细节补充”与“专题框架梳理—专题补充”,笔记利用步骤大概是“复盘与逻辑演练—输出默写或做导图”。生产阶段决定了笔记质量,后期利用阶段决定了熟悉程度。此外,笔记最终目的是为了应试,所以一定是要自己理解、消化过的东西,才能够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迅速调用笔记内容。由此,笔记必定是因人而异的。针对笔记生产,每个上岸的师兄师姐都会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我把自己的笔记简单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基础知识,一类是专题笔记。下面我会给出我自己对传播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框架梳理。首先是宏观梳理学科框架,我由几本基础教程出发来做。最基础的引入即是李彬《传播学概论》,由此我大概算是在传播学门口转了一圈。接着参考比较全书组织较成体系的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同时对读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做了以5w模式为框架的笔记。此外,通过刘海龙《范式与流派》和罗杰斯《传播学史》这两本书,我梳理了传播学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学派的前世今生。由此也算是踏进传播学大门了。如今反思,我认为入门一个学科,要先纵向地理解各个流派的学术源流、流派特点和知名学者和观点;此外,就是横向地了解,寻找学科研究切入点,就如以5w模式来理解传播。从不同角度切入做成的笔记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要找到自己最能够理解掌握的角度来进行切入。除了对学科有个基础理解之外,接着就是从微观与中观层面梳理基础知识。中观地看,就是理解每一知识点或理论假说背后的角度,比如传播流研究是把受众置于群体当中来开展,而知沟假说就是把受众置于社会阶层看。每个具体研究的切入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可以有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个人心理等等。如果微观地看具体知识点,比如知沟假说,除了理解它的切入点,还要理解它的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展开、具体观点与结论、这个假说的特点与意义、批评和发展(在新媒体条件下的发展)。大概经典效果研究都是以这几个维度作为框架进行整理。至于专题笔记,这更是个性化产物,我又想打看似不恰当而自认为生动有趣的比方,每个人的专题笔记就如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宝宝,都长得不一样。需要强调的是,专题是丰富思想且应试的,专题框架可以说就是论述题的框架。专题工程之初,就是做出专题分类与规划。我主要是通过钻研真题的方法,总结出真题考察的方向,并以各个方向作为专题类别。像去年出了一道我完全不会的关于文化维度的题,它涉及到心理学和社会学,而我所做的专题并没有直接覆盖。但通过对过去真题总结,我做了有关新媒体与社会和社会学基础专题,由此我迅速在脑海里检索专题,通过“牵强附会”直接调取相关专题的知识点,最终也勉强写出具有框架逻辑的答案,不至于留空。因此,我认为,愈加细致全面的专题分类对于应试便更加有保障,但相应地工程量就愈大。基础知识笔记;新媒体专题中的细分项03 信息资源:设置个性化的信息环境笔记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选手都是充分调用资源,来实现信息摄入与笔记生产的。关于信息资源这部分,我会围绕书目、期刊与网络资源和师长朋辈这些信息源展开。1、读书 书目部分,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书目,一类是用于呈现亮点观点的书目。下面我会简要介绍读过的基础书目的特点,方便各位看官食用,主要是依照建议的阅读顺序排列。李彬《传播学引论》:我个人认为这是跨考者必读的书目。首先体例相对完备、框架清晰,对入门者十分友好,印象中主要框架是[传播学+5w模式+批判学派]。其次,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但这样的框架和措辞就使得这本书对学派源流与发展的陈述相对不够细致,读完没有振聋发聩的感觉。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大多数新传学子都会读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本书由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展开,即从人内传播到全球传播,还有附带对传播学研究方法简单讲述。这本书不论在我前期入门还是后期复习的时候,都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大众传播章节的阐述让我对传播学历史上的经典研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赛弗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它是我读的第一本有关传播学的书,书中一上来就介绍信息技术,让我有点蒙。主要介绍了传播技术,又涉及到传播研究模式、传播学中的符号学、心理学,也有经典的大众传播研究。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我相对艰难地把中文译本读完了。这本书很厚重,覆盖面广,观点也不拘于经典研究,而是契合时代发展的引申。不过建议有英语基础的同学还是看原版好了,中文本实在难懂。后附有名词解释,可以作为基础概念的概览与理解,但不建议作为应试名词解释的答案参考。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我个人十分推荐这两本书搭配阅读,先读前者,再读后者。前者可以说也是传播学子的必读书目,对学术源流与发展着墨甚多,帮助理清初学者的混乱思绪;后者则主要是从学科历史切入,配合刘书使用的话,就对传播学史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两本书读完便会真正认识到,传播学作为十字路口的学科的特点,她的历史就社科的历史。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关于新闻理论方面,我首先读的是这本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对新闻学的认知。由于这本书的结构并不是那种传统严谨的教程框架,而是抛出新闻学中的关键词作为篇章名并进行解读。一方面,这就使我脑海中对新闻学认识仍是以那些关键词作为出发点的结构;另一方面,读起来相对其他新闻学书目有趣。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一本标准化的新闻学教材,对于建立新闻学的框架结构还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当时跨学科追求新鲜感的我,过于标准化的论述有些乏味,而一些相对有趣的论述在传播学相关书目中有涉及。曹林《时评写作十讲》: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过去在书架旁匆匆翻看过的评论教材都是中规中矩,而这本书却像曹林老师在面前嬉笑怒骂,语言通俗且尖锐。看完这本书的收获不仅是学习了时评写作方法,还有认识到时评中应该体现的社会情怀。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可以说是一本辞典,我建议前期与后期都使用这本书。前期使用可以帮助你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有全面细致的认识;后期使用可以用于参照名词解释思路、补充丰富笔记。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其体系能够让初学者对社会研究方法有较系统的宏观认识,十分推荐社会研究方法零基础的小伙伴阅读。阐述措辞适应中国人思维,但覆盖面不广;能帮助我们建立体系,但具体知识点阐述不够深入。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语言相当的平实通俗,读起来相当顺畅。然而读完可能仍对社会研究方法一头雾水,因此我推荐先读风书。这本书有很鲜明的特点,即是覆盖面广,援引例子甚多,能让社会研究方法在初学者脑海中有更为生动的认识。支庭荣《传播学研究方法》:这本绿皮的书也是我偶然在书架上看到的。在基础社会研究方法之上,还谈了研究方法如何应用于传播学研究,也引用了不少传播学研究的例子。在后期这本书也帮助我丰富了社会研究方法部分的笔记。相对非基础的、观点可用于论述题的书目,由于每个人书单最后都大不相同,此处我就不作赘述。如今回顾,我发现这方面的阅读可以根据真题方向或者是专题类别来进行。当时我的阅读并无章法,除了阅读官方推荐书目,其他书我都是在新传书架上随意拿一本便读。有些细读,有些囫囵吞枣。书单如下,按本人阅读细致程度排序:彼得斯《交流的无奈》詹姆斯卡里《作为文化的传播》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赵曙光《媒介经济学》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齐美尔《货币哲学》《陌生人》张志扬《西学中的夜行》詹姆士·斯科特《逃避统治的艺术》2、期刊与网络资源 当时我也是参照了上岸师兄师姐的经验帖去看一些期刊,然而论文都是做专题笔记需要参考时通过关键词或者新传大咖作者检索的,没有特别定期读期刊。我经常看到的期刊有:《国际新闻界》《传播与社会学刊》 《现代传播》《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此外,利用后网络资源也十分重要。现在大多数人的信息接触都是通过手机实现,所以利用好电子产品上的信息首要就是先设置自己的信息环境。微信上可以关注一批公号,养成空闲时浏览的习惯,比如:全媒派、清博舆论、36氪、虎嗅APP、华尔街见闻、钛媒体、北大新媒体、新京智库、CNNIC互联网研究、财经、丽水路观察、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新京报评论、人民日报评论、风声评论,红辣椒评论等等。浏览器上可以建立书签来收藏网站,让信息信手可得。此处我要安利豆瓣书评。备考过程中,我常常通过参考高质量书评,借他人力量来理解一些晦涩的专著。这样自己一边读一边参考他人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就会更多元。当然,摄入信息不一定全是硬核的,不然可能负荷过重,因此我也会在休息消遣时上小破站看鬼畜,有时也看“巫师财经(有抄袭之嫌)”“Lindsay说”“硬核的半佛仙人”等等。3、师长朋辈之间的帮助 还在校园里的应届生就可以尽量利用教学资源,多多去图书馆翻书,多去请教新传专业的老师。还有众所周知的一点就是多去请教师兄师姐或者身边的大佬级别同学,在此我(li)要(xing)感(gong)谢(shi)一路为我耐心答疑的小王和师兄师姐。此外,还推荐大家可以多看看清北人复交的bbs或专用于校友经验分享的公号,比如“RUC思享”。这一部分内容就不局限于考研,但可以从中多体会一下大佬们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04 输出:应试秘诀在于反复练题上面提到笔记生产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接下来这部分便是至关重要的输出环节,也就是练题。我具体的练题分为两个时期——答题思维萌芽期(7、8月)和成熟期(11、12月)。前者练题是不限时的,只是围绕题干写上自己的思考;后者是限时模拟训练,这一部分对于初试而言十分重要。11月时我开始为没有限时模拟和批改而焦灼,毕竟拿着一套卷子做3小时对于不太自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最后我去报了胡师姐的模拟考班。卷子是由胡师姐给出的,题型设计有专硕与学硕区分度,且在讲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对真题理解上的失误(比如研究设计题),发现自己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上答案的框架思维不够巩固。此外,每次考后的排名分层相对稳定,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和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悄咪咪地说一句,感觉那时排名和上岸排名情况有点相似)。虽然发现问题可以经由模拟考班帮助,但是解决问题、谋求进步还是得靠自己。通过胡师姐模拟训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我够对症下药,每天都花上1小时练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答题思路和优秀答案之间的区别。除了内容质量过关,时间把控也很重要。我往往3个小时都是手不停地写,才勉强完成。可见,实现速度的首要是大量的思维训练,也就是练成即时反应能力,具体操作就是上文已提到的通过专题来训练。实现不留白也需要好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名词解释30-35分钟,简答题40分钟,剩下时间都给论述题。初试时我由于看错时间,造成时间安排上的失误,所以题目也答得不是非常满意。练题工具除了手表,还有就是网上可买到的答题纸。用这样的答题纸进行练习,久而久之可以适应和熟悉初试现场的答题手感,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初试考场上的焦虑。上考场之前务必带好工具,比如小刀橡皮等等。考场上我橡皮突然不见了,十分感谢隔壁的、上岸同专业的小L同学借了我橡皮。二、“抽象圣经”篇01 动机:参与到世界中,学习才是目的这里要谈谈明晰动机的重要性。如果要找出报考院校的优点,我们逛逛官网便可以列出清单。然而动机止步于此就太过单薄。不知何时起,身边刮起一阵热爱学习的风潮:社交平台晒学习成果,直播平台直播学习,视频平台发布学习vlog。人们举起终身学习的大旗,喊着热爱学习的口号,甚至考研帖里许多人说要一天学10+个小时。但实际上,明确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了什么比跟风苦干更重要。明确自己的动机与手头工作,首要的是真正参与到世界当中。我们无法突破现实信息秩序,但却可以从中谋求力所能及的改变——动用可能的网络资源、用心挖掘馆藏资料、勇敢去请教师长。切断无意义的交流,会减轻精神负担。在备考期间我频繁关注与反思互联网市场动态,在鹅厂实习时更加切身体会卡斯特所说的网络社会;备考期间关闭朋友圈,减少约局,却比以前更加充实。探寻、反思从而明晰动机比被动接受信息而涌入大流更容易实现目标,前者受到外在阻力较少。学校天桥,饭后放松身心的场所人是封闭的,在框架内接收一切信息;但又可以是谋求开放的,我们挣扎着打开自己的思想,即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并非达成目标的工具,而是目的本身。上岸是外在结果;备考期间的学习才是每个人所真正期望的目的。02 心态:淡化目标,保持勇敢我也是被焦虑困扰的选手,常常在初试备考期间为此接受无用信息。初试第一天对完政治选择题答案时,我差点弃考第二天的专业课;知道自己擦线进复试时,我颓废了几个月;直到复试前两天,我还在妄自菲薄,觉得自己简历过于一般。即便百般焦虑,极限操作还是在我身上发生了:初试第二天我还是冷静完成了专业考试,这时考场上考同专业的同学位子又空了好几个;复试前一周即便知道模拟会让我心态崩溃,我还是一遍遍找人模拟,发现问题并完善自己的答案库;复试前一天,我没有复习或焦虑,而是平静悠闲地度过这一天,第二天复试留给老师好的状态。经反思,我认为缓解焦虑有两个步骤:一是淡化目标。焦虑多是因为过分在意结果。回想自己逆风翻盘的经历,在紧要关头我算是心无旁骛的,以至于忘记焦虑与结果。二是保持勇敢。如果无法淡化结果而继续焦虑,就先鼓起勇气相信自己一次。当然,真正解决焦虑的唯一途径就是实干。实干使人专心致志且充满自信。03 思维与工作习惯:海纳百川,制心一处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一直想要学习养成的。某种程度上我是一个喜欢反思而不愿名状的人。而在当下社会中,恰恰需要语言才能解放自我。在闭塞的个人房间逗留注定找不到出路,所以还是要勇敢走出房间。而这就需要如上文提到的“真正参与到世界中”。这并不是指成为善于社交的人,而是对自身精神世界进行一场场艰难的改革,让自己能够在每一观点上找到落脚点,或是让自己成为拥抱所有思想小河的大海,忘记接纳或拒绝本身。也是通过备考我才慢慢认识到,工作习惯即是能力。面对文本时迅速抓取出关键信息,再组织并有逻辑地输出,即是做事通则。比如打LOL的辅助位,既要盯住敌方,又要留意视野,在紧急关头下决定怼出哪个技能或是默默发育。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学习工作以及吃喝玩乐各个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大佬,我认为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是具备出色能力的,即便是玩,也玩得出色。虽然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但仔细品味,有效输入再到有效输出的做事通则就等于专注本身。在限时情况下迅速决策,正是需要专注;而耗时长且受到冗余信息困扰,多半是三心二意所致。是否制心一处决定了工作效率,而克服思维惰性本身就需要时间。这时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我们不妨对自己耐心一点,引导自己按部就班运用“通则”,而不需盲目地打无意义的持久战。最后分享一首备考期间多次被我用以缓解焦虑的歌。求学的确是许多人的人生要事之一,但这不意味着要汲汲营营而无暇体察自我。再引一句“看清尽头的虚无才能享受过程的壮美”,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妨丰富一下今年目标,考研不仅为了上岸,而是为自己的独特性赋能,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事法则,努力让自己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海。

金踊跃曰

2020初试总分414,803管理学145分学姐教你如何一战圆梦西财!

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就读于江苏一所一本大学,主修人力资源管理,大学前三年都没怎么学习,考研是我最努力学习的一年,所以颓废了三年或者跨专业的学弟学妹也完全不要担心没有专业基础哦!用听过的一句话来说“你想想你自己这三年来学到了什么(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吧),那你还害怕别人能有什么专业基础呢”。初试情况政治 79英语一 76620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 114803管理学 145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会对每一科所用的参考资料以及具体的学习安排详细的告诉各位学弟学妹~搬好小板凳哦~英语参考书:单词朱伟《恋练有词》(今年的好像改名成“恋词”了)作文王江涛《高分写作》(个人觉得作用不大)真题张剑《黄皮书》视频课:朱伟的单词刘晓艳的语法和长难句、作文、新题型、翻译唐迟的阅读马天艺的完型填空3-6月朱伟恋练有词的视频,配合看刘晓艳的长难句和语法。这个时间恋练有词看完一遍,语法和长难句弄懂。如果这个时间段实在觉得单词和语法“枯燥难耐”,非常“饥渴”的想练练手,那么建议可以把04年以前的真题打印出来练练手,别太在乎正确率。7-8月把练练有词的视频再看一遍。可以开始做05-15年的真题,只做阅读,不懂的单词整理到本子上,配合唐迟的阅读讲解视频。9-10月看刘晓艳的作文的视频,整理出自己的模板,(我也背过王江涛的作文,实在不太适合我这种六级考了五次才过的人)。真题和单词都继续同步进行。11-12月背诵并且默写大小作文模板,看新题型、翻译、完型的视频,看完就练,不用花太多的额外时间。可以做15年以后的真题了。注:这个过程中,单词一定不能放,要一直看到考试前!这是我亲身的教训!中途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单词复习的不错了,就没怎么看,结果后面做题发现好多词都是“它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它了”。真题至少做两遍,后期可能会有答案记住的情况,那就要搞懂每道题为什么要选这个答案。政治参考书:肖秀荣《精讲精练》全套杨杰的风中劲草视频课:徐涛的视频配肖秀荣的书.8-9月 开始看徐涛视频,配合做肖秀荣1000题,9月之前看完所有的课程以及1000题做完一遍。10-11月 结合风中劲草大概熟悉一下内容,再刷一遍1000题。11月左右背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过两遍。同时做肖八选择题,大题不用做,大概看一下。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大概看看有印象就好。12月背肖四,同时多做几个老师的预测卷的选择题。(我做过腿姐、徐涛、蒋中挺、米鹏几个老师的预测卷)。后期的选择题就不用特意复习了,复习做过的预测卷的选择题就可以了,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一定要重视。最后就是肖四,不管是选择还是大题,一定要特别熟,每年都会考到与肖四上几乎一样的题!620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参考书:竺乾威《公共行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三版)海伍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三版)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教材很枯燥,背诵需谨慎啊~建议直接背诵红宝书,红宝书把这几本书都整理归纳的很好,还重点突出,可以节约很多时间)4-6月 这三个月的仅仅就是把所有的参考教材和红宝书阅读勾画了一下,大致了解,这段时间也不知道学了啥,问我我也是啥也记不住。7-9月 7月初开始背,到9月我的重点都是在背诵《公共行政学》这本红宝书(每天3小时),《政治学》和《社会研究方法》都是花的碎片的时间去记忆。10-12月 每天花一个小时背《政治学》和《社会研究方法》,同时《公共行政学》(每天三小时)也继续背,开始研究真题。注:620的题一直以来都非常的灵活,最后我是报了620最后的冲刺班,学长讲的答题技巧很有用,教你各种答题技巧。多花时间看看行政原理和时政那本书,真的有用。考前一定要花时间模拟一下答完一套题具体需要多少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今年政治学和社会研究方法这两本书考察的比例明显多了不少,在准备的时候一定不能放松甚至不看,会吃大亏的。同时,可以去把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会议的全文打印出来看看,不用背朗读两遍,把里面不懂的政策和专业名词了解一下,增强一下语感,熟悉一下政府最新的一些动态。620我自己也有一些小小的答题技巧跟大家分享,这里以论述政策的的题目为例,遇到这种题目,只用抓住几个点来答就比较全面。比如,论述渐进式退休政策。首先,有问题,需解决。其次,有优点,能解决。在此,有意义,能长远(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第一句,某个政策的提出都是因为以前的不适用或者出现了新问题,这句话就交代了政策提出的背景;第二句,这个政策提出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优点,交代了政策的内容以及优点;第三句,这个政策能产生什么长远的影响及意义。)803管理学参考书:罗珉《管理学原理》、红宝书、管理学803红宝书全程班4-6月勾画教材和红宝书,了解大概内容,跟620是同步开始的。7-10月开始背金版,金版尽量全部掌握,背的特别熟悉。我前前后后背了不下于十遍。至于背诵方法,前期4-5遍我是大声朗读,只记忆大框架和小点。后期就开始默背加默写。银版把后面要求的知识点掌握。11-12月继续背!!可以看案例和真题了,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注:管理学的方法比较粗暴,就是背,常有背不下来崩溃的状况是正常的,大家都一样。要放松,知识是学不完的,你只要坚持就好。同时,也要自己做一两次模拟考,把握时间。在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相关联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举一反三。今年我管理学能考这么高可能也是有这个原因,我答题的时候除了回答了红宝书给的答案,还在其基础上再丰富完善一下内容,使其更加的全面。最后,想跟大家说说考研10个月以来,一些安排和感受。①安排好你的时间。6月以前,你可以该上课去上课,该看电影看电影,每天学习4-5个小时,轻轻松松打好基础。但是到了暑假,就该收收心了,每天7点起,晚上9点回,每个周可以允许自己休息一两天,但是都是累计休息时间,每次单独休息不能超过一天。10月以后,开始6:40起,晚上9:40回,洗刷完毕之后,复习到晚上12点睡觉。倒头就能睡着,从10月开始,请你推掉所有的聚会,所有无关紧要的饭局,现在任何事情都是次要。图书馆就是你的“家”,我几乎见过所有不同时间的图书馆,这印证了一句话,“前三年不想去的图书馆,考研让你一次去到吐”。②保持充足的精力。整个考研期间,有个习惯我一直在坚持——午睡。不管什么情况,我都会回宿舍午睡30-60分钟,下午才能精力充沛,个人是觉得在图书馆午睡极不舒服,并且还容易影响颈椎,所以即使麻烦一点,也尽量回宿舍睡。③心态有时候比努力重要。考研说到底就是心理战,保持良好的心态会提高效率。这里给谈恋爱的小伙伴提个醒,一定要跟自己的对象沟通好,一旦吵架会影响一天的心情。时不时给生活加点糖,一天都会活力无限。④学会自我激励。我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我在每一本书上都写了两句话,看不下去书的时候就看一看。“不要眼高手低”“管不住别人,管住自己”。⑤坚持到最后一秒。有时候你再坚持一会儿就会产生“质变”。不到进考场,一定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继续复习,你的努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切都会如期而至~有问题可以留言和我交流

绑错票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2021考研参考书、复习备考经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的社会学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社会学通论④818社会学研究方法选择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是因为学校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多,而且复试刷人少,比较注重初试成绩,2020年复试分数线376,19年分数线是327,之所以成断崖式增长主要是因为专业课题目非常简单,所以大家不要仅参考分数线。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各科备考情况,以供参考。英语备考考研英语,背单词是基础。不管本来的基础好坏,每天都坚持背单词对英语考试准备来说都是不坏的。在考研英语几种题型中优先备考阅读理解和七选五,这两种题型的出题逻辑是差不多的。一般来说阅读理解要攻破这几个东西:第一,主旨和行文逻辑理解;第二,题型判断和答案定位;第三,正确和错误选项的设置规律;第四,生词和长难句。通常来说生词和长难句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是理解的基础。作文可以11月开始准备,在考研文库看看优秀范文,积累一些精美的句子,自己总结模板会比较实用。政治政治的复习相比英语来说很好提分,特别是选择题,一定要在十月份之前把选择题基本搞透。而且选择题的历年重复率也挺高,一定要好好研究真题选择题。主观题的分数差距一般都不是很大,要先多学习答题技巧,最后再背内容框架。对于马原,一定要先消化再记忆,马原有一定难度,一定得理解每个考点。在考前也一定要用标准答题纸做几套完整的真题练手和练字,特别是主观题的题目顺序一定不能写错位置。专业课首先说一下专业课的参考书目。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是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以及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中有关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齐美尔,韦伯,马克思,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福柯,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的章节。其次是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作为风笑天的补充,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里有12分左右的计算题,郑杭生的《中国社会学史》里有15分左右的题。其中,王思斌、侯钧生、郑杭生的三本书是专业课一的参考课本,风笑天,袁方、卢淑华的三本书是专业课二的参考课本。但要注意的是,偶尔专业课一和二会混在一起考,例如05年专业课一中有一道名词解释题考的是“参与观察”,它其实是专业课二的内容,这就提醒我们,两门专业课虽是分开考,但不要太局限的限定在那一门专业课中找答案。下面提一下复习专业课的建议。最好先总览一遍课本,然后再开始背书或者背资料,第一遍一般情况下记住的不多,但我们达到熟悉课本的大体脉络目的就足够了。把课本看完一遍、背完一遍后就开始看真题,把真题中考过的内容在课本中标记出来(这是背一遍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看真题会发现,有的内容会反复考,你就会反复背,看完一遍真题有一些定义或问答就已经牢记于心了;另外,专业课的重点、出题人的思路也会逐渐摸清。在看完真题以后,就要开始重复循环的过程了,毕竟熟能生巧,背的遍数多了才会背熟,背的熟了才能灵活运用。最后就是冲刺的一个月,我们要做的是查漏补缺,理清框架,在这个时候,头脑里就要有每一本书的脉络和逻辑,这一点在答论述题的时候格外重要;另外要做的和英语一样――模考,掌握答题时间,避免在考场上答不完卷的情况。跨考的可以考虑跟班学习,像新祥旭考研一对一,针对性强,上课时间灵活,后期会减轻很多压力。考研路上虽说是一路辛酸,但一路过来其实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趁着我们还年轻,能拼就拼一把,只要用心,只要你坚定,沉着,静下心来。相信自己,会有好的结果。

哈罗德

名校系列|社会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微云寄宿考研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理论:1.《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刘少杰著(刘老师是备考的关键2333)2.《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著(后现代的部分也就是丹尼尔·贝尔往后都不用看,以第一本书为准)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著(重点看贝克和林南,其他的大致了解)以上三本书互为补充,相辅相成。4.《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刘少杰著(重点看梁漱溟和费孝通,常常考)5.《人口社会学》佟新著6.《人口理论》中央党校(重点看国外理论部分)7.《老年学概论》邬沧萍 姜向群著人口学、老年学占了考试的大头,需要好好准备,可以弥补社会学的不足。8.《人类学概论》庄孔韶著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重点)2.《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著(补充)选看参考书: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著(可能复试会考,基础入门书)2.《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著(比较浅显易懂,适合理解理论,但不能只看这本)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著(学有余力可以看,统计对文科生来说太难了)选好了参考书是考研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把参考书看懂并内化为自己的惯习才是重中之重。我的时间安排相对比较紧迫,9月初到10月初我一直都在看书,一直到10月底我才开始背,以至于我这几个过得非常痛苦,每天都在背了忘背了忘的死循环中度过,不过只要克服了这种的挫败的心理,背诵的次数多了,在考场上这些内容一定会自己跑出来的。说到背书,一个建议就是画框架,在背的时候按照框架背,并且自己在背的过程中把具体的内容填充到框架中。背书的时候不要强求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读了几遍后像讲课一样复述给自己听,自己能够理解即可。按照某些记忆方法,不停地重复是记忆的关键。所以,一定要写题目,每次背完一部分内容,就应该找相关的真题或者是课后的练习题来做,做完后再回到课本对答案修改。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天在背新的内容前,一定要再重新看一遍昨天背的内容。这样循环几遍,记住这些内容一定不会太困难。不过记忆的前提是理解,所以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看书的阶段充分理解课本的内容。用好真题能够事半功倍,拿到真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好好分析真题,做好统计,看看每年考的都是什么东西,并在书上的目录画出来,重点去背。考研说实在的也是考察你的心理素质,我分享两个成语,一句俗语,这或许就是我这几个月来真实的写照。第一个:视死如归,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那就不要再后悔了,只管一条路走到底,要知道,既然你的报名费都交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考场考试呢?第二个:战战兢兢,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胜券在握了,毕竟比你努力,比你开始复习得早的人大有人在,只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天的计划了。第三个:尽人事听天命,考试这种东西向来不完全是靠实力的,还有很大的运气的因素,所以你能做的只是不停地完善自己查漏补缺,只要自己做足了准备工作,剩下的结果就交由上天来决定吧,平时也不需要去害怕担心能不能考上这个问题,毕竟人各有命,你担心了也没用。在考研的过程中,你最好需要有几个人和你作伴,起到督促的作用,毕竟你的同伴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话,一定会被小圈子排挤的。同时,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想提醒一下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路堵死,一定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如果有即将读大三的同学看到这篇帖子,我强烈建议你现在开始好好学英语,把雅思托福GRE考一考,考完研后可以试着申请国外的研究生。毕竟现实和你的理想总有差距,你以为的孤注一掷或许会害了你,年轻人,不要太热血。毕竟学英语总是没有坏处的。北京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1、《社会学教程》,王思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谢立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王汉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3、《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郭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分支理论:1、《人口社会学》,佟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劳动社会学》,刘艾玉,北京大学出版社;3、《群体过程》,Rupert Brown,方文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城市社会学》,郑也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5、《农村社会学》,很多版本,不知哪本好,随便看看。以上参考书仅供参考书,具体范围、考试点是我们辅导重要的一环。北大社会学初试经验:理论:北大的理论题目不是太难,但它的特点是概论、理论和分支都考。各占50分。而且题目越来越灵活,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各门的学习策略如下:概论:主要是王思斌的那本教程。重中之重,强调多重也不为过。这本书虽然简单,但是把理论和现实融合到了一起。这本书至少要精读十遍,最后达到的状态是看着目录能够把书基本背下来,真正的滚瓜烂熟!理论:严格意义上的理论题目只有两道论述题,但是出什么大家谁都猜不到。今年考了科塞和布卢默,后现代已经连续两年没考,估计明年肯定会涉及。理论部分,古典、当代和后现代部分都要熟悉。学习和记忆还是主要以人物为主。北大的理论题目一般是就某个人的某个理论而言,没有像社科院的出的那么宏观(涉及到理论流派的比较)。参考书目就是贾春增的那本书(主要适合背诵),和谢立中的那本(比较散,自己须总结)。人物+理论+评价和意义。分支:分支部分主要有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劳动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不用再看了,已经2年没考,杨善华已经退休。分支的准备主要是八个字:“略读书目,精看论文。”每门的分支都会有几点反复考的,比如城市社会学的城市化和社区建设、农村社会学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劳动社会学的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人口社会学的老龄化和流动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是热点)。等等。论文主要看北大老师近几年的论文和这几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的论文和该学科的热点。比如农村社会学就看看贺雪峰的论文,如果遇到农村社会学的题目,答上他的观点的话,判卷老师一定耳目一新,知道你对这个圈子有了解,起到很大的加分效应。论文主要是方文(社心)、刘爱玉(劳动)、佟新(人口)、于长江(城市)等等。理论主要看看谢立中和李康的东西,李猛的就翻翻就行(猛哥已经去了哲学系)。另外新进了一个老师叫孙飞宇,此人是扬善华的得意弟子,专门研究现象学。所以现象学的大家也要有所了解。总是理论部分都要熟悉,做到滴水不漏,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考过的和非重点的不会考。方法和统计北大的方法90分,统计60分。方法有名词解释(自己总结总结背背就可以)。方法选择和判断改错(考得比较细)。这部分要参考其他学校的考试题目来练习提高。简答和论述(考得比较宏观,涉及方法论层面,有的题目出的不清不楚有歧义)准备这一部分主要是把可能涉及到树上内容的都答上,研究设计和操作化之类的。方法论很重要,尤其是那个“科学环”,包含了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归纳和演绎。一定要多看多理解。许多题目譬如代表性的问题都可以从科学环上找出问题的源头和答案。另外就是总结老师的论文,郭志刚的有一篇关于什么满意度调查的论文就是10年的一道论述大题的原型。方法估计是郭志刚、邱泽奇和刘世定等出题。统计部分最难的是那30分的选择,考得很细。譬如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等等。今年就考了一个关于标准化后方差和均值的变化的题目。所以也一定要理解。卢老师那本书是重点。也可参考其他学校的统计题目练习提高。至于两道统计大题大家不用担心,考得不会太难。一般会考参数估计或假设检验(今年就考了双样本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主要给出图表自己会计算)、多元回归(自己会解释就可以)、样本量(10年出了成数样本量计算)、卡方检验(10年就出了变相的卡方检验,所以看书不仅要记公式,而且要知道原始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山大学社会学初试指定教材647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编写组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2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推荐几个公众号:鸿儒中大考研网、聚英中大考研网、中公考研、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质性研究、社会学吧、社会学了没、南都观察、无为而不为理论和概论资料:自己整理的理论(从孔德到当代的吉登斯等二十多位学者的思想背景、代表作、理论观点等)概论(郑杭生版浓缩)+05-17年的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书目+整理收集相关论文首先,把理论和概论的考研书目过一遍,结果重点知识完全没有记住。于是,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理论按照时间线(古典: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等等;现代六大理论:结构功能、社会冲突、社会交换、符号互动、现象学社会学、常人方法学;当代:科尔曼、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等),概论我主要把郑杭生的进行浓缩,之前一直推荐郑的概论,今年不知道为啥变了,习惯了用郑杭生的概论。整理好笔记之后开始分析真题,真题从05年开始,按照考点在书本上一个个标记。比如05年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整合”,我就在概论书159页文化那一章标记考点,哪个章节考点出现次数多就重点复习;理论05年名词解释“单边垄断”,我就在社会交换论埃默森那一页标记考点。后来发现理论主要考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这些近代思想,但是也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还是应该扎实复习。这样一年一年的真题分析我就差不多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由于是涂尔干逝世100周年,我把涂尔干的所有理论背的滚瓜烂熟结果考了30分的大题,今年考了一个50分的原题,“分析米尔斯的中产阶级这本书并进而谈谈你对中国中产阶级的看法”,之前有很认真分析真题做答案,所以这50分也挺简单的。方法和统计资料:05—17的真题及部分答案解析+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笔记+统计PPT+整理笔记(重点浓缩版)+考研书目由于自己经常做调研,对于方法的实践较为了解。方法自己没有动手整理笔记,在网上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关于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的浓缩版。因为平时运用比较多,方法的复习我主要是分析真题与每个章节出现的考点。抽样那一章年年都会考,社会研究方法主要了解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具体的方法和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统计一定要好好复习,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统计运用一定要好好看,不能忽略任何可能考的重点。每个都有可能会考。比如17届就考了“反事实”,今年考了什么泊松分布(各种想不到的),最后一个大题我都没看懂题目,感觉自己疏忽了。前面几章关于测量层次用什么方法分析,如定类和定类之间、定序和定序之间、定距和定距之间具体用Lamda、Gama等公式和应用规则一定要牢记,还有后面几章的数据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净相关分析等等)、各种假设检验、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也要弄懂。重要的概念会考名词解释,今年考了单选多选都是五六分一个,心疼自己错多了可能就byebye了,还有简答与论述。建议:统计重点复习百利而无一害,今年很多人方法统计没过线,调剂的资格都没有。统计光死记硬背是没用的,需要理解并运用。比如最基本的集中趋势(平均值、众数、中位数)、离散趋势(标准差、质异指数、四分位差)公式计算;不同测量层次之间如何分析与计算,Lamada对称与不对称,tau-y,Gamma,积矩相关,简单线性回归,相关比率等等;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多变项分析(详析分析、多因分析、多项相互关系分析)等等。郑州微云寄宿考研预祝各位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