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新鲜出炉,哪个是你的菜?大宝贝

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新鲜出炉,哪个是你的菜?

【希望大家能够给阿飞学长一个关注哦!】01写在前面的话众所周知,我国6所部属师范院校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图片来自网络)能够到这6所师范院校读研,想必大概率会有非常光明的未来。截至目前,这6所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已经新鲜出炉了,接来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02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长这样!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图片来自网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图片来自网络)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图片来自网络)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图片来自网络)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图片来自网络)西南大学(重庆)(图片来自网络)03结束语以上就是学长跟各位网友分享的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不知道,哪一款才是你的菜呢?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哦!

盘龙

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PK,陕师大最走心,网友:别人家的通知书

每年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收货季”,网上就出现秀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据说今年的大学通知书都很别致,让人爱不释手,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在网上流传最别致的通知书吧。1.最走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可谓是最走心的,是全国所有高校中唯一手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据说由7位年老的教授亲笔书写完成,好像写了有一个星期,参与书写的老教授年龄最大的已经有85岁,真的是让人很感动。2.最豪华——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个“礼盒”,套装包括了录取通知书、入学指南、种子袋(信封)、种子本(便笺)等四个部分。该通知书主色调是墨绿、大地金、星空银,形状是象征天地的圆与方,寓意种子在天地间生长。据说入学指南的16张卡片可以组成四幅主图,每一幅图都有深刻的意义,具体图画什么样子就只有收到通知书的同学有眼福啦。3.最中国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五个字是采用篆体书写,浓浓的历史感,而且是三折页,很特别,正是这样才能把中山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美的呈现出来。4.最庄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看着就很“厚重”,像一本书一样,可能学校是希望学生可以读好这本“大学”的书,不枉费四年时间。不过北京工业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确是给人一种很庄重、严肃的感觉。5.最特别——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跟其他高校的通知书就很不一样了,很多高校都重在通知书的设计上,而考上浙江工商大学的同学不仅能收到喜庆的红色通知书,还可以收到三瓶刻有字的可口可乐,很是有创意呢,每瓶可乐上分别写着“全球某工商欢迎你"、"选商大,赢未来"、"浙小商,你好!"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PK,陕师大最走心,网友:别人家的通知书。有的同学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不是还在路上啊,收到了记得分享哦。

令箭

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一笔一划皆是深情

近期,一封封承载着高考学子梦想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从全国各地各个高校相继发出,奔赴考生的手中。接通电话,打开家门,签字签收,满怀期待地打开信封……首抵荆楚的北大牌匾录取通知书,封面上“录取通知书”五个烫金的大字由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南开大学以滑动时间轴展示创校百年历史进程,一只内装两颗莲花种子的绣有“一元复始,万象新生”字样的青莲紫色荷包随书寄送。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内附一张黑胶光盘,光盘上刻录的是国科大师生通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捕获的15颗脉冲星信号经轻微处理后的音频。……看到这些别出心裁、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高校录取通知书,一众网友纷纷化身“柠檬精”,为一年一度的校友吐槽“我要退学重考”、“可以以旧换新吗?”增添了新的吐槽内容——“自己终究是录取通知书得不到的名字”。当一部分考生已经欣喜地收到各具特色的录取通知书时,8月13日上午10:00陕西师范大学十多位老教授以及教师和校友代表再次如约相聚于雁塔校区启夏苑二层多功能厅,他们将用一周的时间为今年的录取的约4500名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据悉,参与本次书写录取通知书的老教授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而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的这一传统,已坚持14年之久。陕师大副校长党怀兴介绍:“学校从2007年开始,从32开到16开,从普通铜版纸到吸墨更好、书写更清晰的布纹纸,从单一手写版到同时制作报到专用的打印版和收藏留存的手写版。目前使用的录取通知书既融合了学校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14年如一的坚持,为的就是让广大即将进入陕师大的考生在入校前,收获一份既富含经典气息,又蕴藏满满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学校坚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的重要方式。”党怀兴说道。一笔一划间,是老师给予学子的深情厚望,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书写中国,这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也是“史上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声明:本平台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网络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大篷车

这所大学研究生通知书太“简陋”,2张纸1张卡,网友:想要而不得

步入7月,2019届的研究生考试也基本画上了句号。如今,各大高校都在紧锣密鼓地发放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在发放的通知书中,有的古朴典雅,有的雍容华贵,有的体现人文关怀,总而言之,是各具特色。不过,有一所高校的研究生通知书也许是最为“简陋”的。这所大学研究生通知书太“简陋”,2张纸1张卡,网友:想要而不得。说它简单,其实指的是通知书里面的内容。一共有3个:2张纸1张卡。一、录取通知书。这个大家都知道,必备的东西。二、调档函。根据学生是否在职,考虑调档问题。三、银行卡。方便往里面打学费。而且,邮寄方式也很简单——自取。太原市内的考生们自行去学校领取,不邮寄。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袋子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哪所学校了吧?它就是太原理工大学。相比于本科生通知书里面丰富的内容:银行卡(一般有很多张)、通知书(如清华是立体的,陕西师范大学是手写的)、校园导览图、注意事项、助学贷款……以及诸多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太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堪称“简陋”。但却有很多领取通知书的学生以及网友表示:我想要而不得。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原来,每年邮寄录取通知书确实要花费一笔相当大的经费,录取通知书的袋子里面,其实也是最为基本、必不可少的3样东西。据知情人表示,之所以如此“简陋”,一方面是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大家作为一个研究生,更多的应该关注于科研,对于学校应该早就有所了解,因此没有必要铺张弄那么多的东西。太原理工学校校门@王大鱼:这样的通知书很节俭,一目了然,实在是够节俭,理工科大学办事情就是直接,给力!@暗礁大雄:每年录取通知书就要花费学校一大笔经费,这样的做法确实很节俭。@小李飞侠:对于太原市内不邮寄,这条真是有意思,恐怕很少学校这么做吧,不过学校的作风值得点赞。太原理工图书馆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211高校和双一流高校,学科实力较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也是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大学,土木工程等专业实力不错,近年来势头强势,发展迅速,一大波学生纷纷在此求学。接下来,看看别的学校的研究生通知书都长啥样?基础版这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同样简洁大方,言简意赅,具体通知书里面还有些什么别的东西,小编的能力考不到这样的学校,也就不多说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多了一份古典与厚重,这与武汉大学的历史密切相关,拿到这样的通知书,瞬间就能感受到一股厚重感。中国地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样也有一种质朴的感觉,作为一名地质大学大学生,看到这样的通知书,应该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吧!升级版西安交通大学的通知书,一看就是精心设计过的,通过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剪纸和镂空雕刻等技法合成,赏心悦目,当然考上这样的学校更是不得了。来,看看北大的录取通知说,只有膜拜的份儿,能有这样一份通知书,该有多幸运。高配版看看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居然还有校园网体验卡,可以说对于新生还是极好的。对于录取通知书来说,能够体现出一个学校对于设计、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山不再高,有仙则名”,录取通知书漂亮与否,里面送的“福利”多不多,其实都不重要。学科实力、文化氛围、办学理念等等才是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当然,有一份好的录取通知书自然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对于太原理工大学这份很“简陋”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小伙伴们怎么看呢?

墨子兼爱

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翰墨飘香

陕西师大2020年录取通知书书写现场 本网记者 陆航/摄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王清晨)8月13日,陕西师范大学举行2020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王宋源同学收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亲手递送的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第一份毛笔手写入学通知书。4500余份翰墨飘香的录取通知书将陆续发出。党怀兴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陕西师范大学一直有重视书法的优良传统。成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师大书画研究会,曾汇聚了卫俊秀、霍松林、黄永年、曹伯庸、刘念先等老一辈著名学人书法家。陕西师大坚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陕西师大加强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书写教育,入学第一项测试就是新生书写能力测试。目前,陕西师大有书画艺术博物馆、霍松林艺术馆、师大碑林“畅志园”、师大赋碑亭等书法教育场所,还有“砚友书画社”等多个学生书画社团,校园里处处可见老师和学生的书法作品。“读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悟经典、用经典”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党怀兴介绍,陕西师大从2007年开始,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从32开到16开,从普通铜版纸到吸墨更好、书写更清晰的布纹纸,从单一手写版到同时制作报到专用的打印版和收藏留存的手写版。目前使用的录取通知书既融合了陕西师大的特色,同时也展现了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通知书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将典雅与创新融会贯通。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同时,通知书将陕西师大与拥有悠悠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封泥印的设计,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都可以看到来自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设计采用折式的打开方式,在打开通知书的同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那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经历漫长岁月却又能历久弥新的古都西安所带来的魅力。陕西师大用十四年的坚守,组织全校老教授书法名家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让广大学子在入校前,便收获一份富有经典气息,饱含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一笔一捺,传承历史,书写中国。这是陕西师大“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传承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事业相结合的过程。中华经典诗文是凝聚中华核心思想价值、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几千年文明不断线的根本所在。通过中华经典学习与汉字教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党怀兴说,今年,陕西师大文学院和招办特别策划开展了“与中学生谈经典”系列公益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掀起了经典阅读的热潮,彰显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凸显了陕西师大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特色。为更好地提升中学生对经典的阅读热情,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陕西师大将《与中学生谈经典》讲稿编印成册。届时,这本书会随通知书邮寄给新生,希望同学们能亲身感受到学校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陕西师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介绍,今年疫情期间,文学院和招办特别策划开展了“与中学生谈经典”系列公益讲座,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掀起了经典阅读的热潮,彰显了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凸显了学校服务国家基础教育的特色。“当新生打开信封时,手写录取通知书散发着墨香,也飘着书香。经典的大河奔腾不息,民族的火种绵延不绝,生命的追求永不停歇。在古都西安、在钟灵毓秀的师大,有一群热爱经典、内心明亮的人,翘首以盼期待着金秋时节我们能够相聚,一起品读经典、探索真知!”谈到《与中学生谈经典》一书,孙清潮如是说。孙清潮表示,《与中学生谈经典》线上系列公益讲座所引起的反响,也彰显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深厚学养以及服务和引领基础语文教育的能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是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也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中国语言文学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最高级第三级认证,成为继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全国第三家通过第三级认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标志着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进入了新阶段。学院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三级学科博士点11个,在校生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0余人,形成了由学士、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建校七十六年来,文学院全体师生辛勤耕耘,坚持“重基础训练、重理论素质、重学术规范、重人文教养、重社会实践、重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守正创新、严谨求实、尊重个性、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铸就了“扬葩振藻、绣虎雕龙”的学院精神,培养了3万余名合格毕业生,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形成了“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育名师群”“陕西师范大学作家群”“陕西师范大学书法家群体”等知名品牌,已经成为我国中学语文教师的摇篮、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镇和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有力参与者、竞争者,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师大人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书写录取通知书队伍。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我们专业的书法教师,也有感恩母校,传递爱心的校友。“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代表了考生及其家长乃至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期盼,我们这些老同志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感觉非常荣幸,希望这项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传承、不断提升。”我校退休教师代表吕九如教授说。“今天这里有我的老师,我老师的老师,看到他们这么坚持对我也是一种教育,我也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现场最年轻的书写者、陕师大文学院的书法老师杨国庆说。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的陕西师大校友张天德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张红春等表示,手写录取通知书已经成为陕西师大的文化名片,能够参与其中感到非常荣幸,通过笔尖书写的不仅仅是一种字体,传递的更是一种温暖、情怀和力量。“中学时代我喜欢的老师中,有许多是从陕师大毕业,从他们的深情描绘中,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无尽向往之情。能被陕师大公费师范生录取,我感到非常的兴奋与荣幸。这份手写录取通知书是师大对于我未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鼓励,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的奋斗方向。”作为第一份录取通知书的接收者,王宋源表示,中华经典诗文是凝聚中华核心思想价值、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不中断的根本所在。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翰墨飘香,一笔一捺,传承历史,富有经典气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陆航 王清晨【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资讯】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烧之剔之

非常走心!陕师大10余位老师手写4500份录取通知书于一周内完成!

最近,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收到了梦寐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而众多录取通知书中最独特的当属清华大学的3D纸膜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中夹带着一份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共同设计的,由激光雕刻而成的二校门“清华园”纸雕。但我们今天不说这个纸雕录取通知书,我们来说一说另一个非常走心的录取通知书——陕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7月16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在雁塔校区正式开笔。说到陕师大的手写录取通知书,其实至今已经有十二年的历史了。而今年依然有十余位退休的老教授们执毛笔一笔一划地为4500余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其中年龄最大的老教授已有85岁高龄。很多陕师大的同学们都表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觉着这也太简陋了,通知书就一张红纸,居然还是手写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对母校的独特情怀,反而会对手写的录取通知书感到非常骄傲。毕竟现阶段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觉着手写录取通知书很浪费时间,进而选择打印录取通知书,但这么多年陕师大依旧保持延续这一优良传统,充分凸显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啊。陕师大手写的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是最好的开学第一课。西安古城本就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陕西师范大学同样充满了古朴的气息,这样的校园配上同上充满了古色古香的录取通知书,那真是绝配了。整个录取通知书充满了古朴的气息,在封泥印和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设计采用折式的打开方式,在打开通知书的同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那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经历漫长岁月却又历久弥新的古都西安所带来的魅力。 更有陕师大的学生表示,陕西师范大学非常注重学生文字书写能力的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几次书法大赛,这种比赛在陕师被称为“三笔字大赛”,没错就是毛笔、硬笔、粉笔。在陕师,从门卫到教师,从食堂到教学楼,处处都充斥着书法的气息,在陕师的教学楼里并没有挂着什么名人警句,反而到处挂着陕师大人的书法作品。曾经陕师大的一个同学说:在老校区图书馆有一个保安叔叔,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写起毛笔字来,那真是好看到哭。陕师大对于书法的这种情怀,也许并不是其他学校能够比拟的。今年参与书写的85岁高龄的老教授毋耀辉表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学生们在陕师大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教育趣事,中考、高考及填报志愿指导等相关的信息,可以在下方留言,记得关注我哦~

那点事

通知书:大学录取通知书大比拼!清华最现代,陕西师大有情怀!

随着高考考生陆续报考志愿后,一些考生也收到了久违的通知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学通知书的大比拼,清华最现代,陕西师大最有情怀,你们的通知书是什么样的呢?就在前不久,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在新版的录取通知书当中,夹带着一份由激光雕刻的“3d”纸雕工艺品,将清华园的“二校门”跃然纸上。而且这份通知书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名校,而且收到通知书的学生也是非常激动,不仅仅是体现高科技的手感,而且融入了大学的生活气息,所以被称为最“现代”的通知书。2.武汉大学最古朴武汉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现代高等教育学府之一,而且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因为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内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因此在2017届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当中,通过抽象的绘画手法将这些古朴的建筑融合在一起,所以被称为“最古朴”的通知书。3.陕西师大最有情怀大家都知道,陕西师范大学每年寄出的通知书都是由学校老教授亲笔题写,而且这代表着对于新生的浓浓的爱意和对他们美好的祝愿,所以正是他们的亲笔题写,被称为“最有情怀的”通知书。4.北京林业大学最有诗意收到的通知书,大家都珍藏的非常好,毕竟在通知书的封套中,以录为主,将这些抽象化的东西都融入到小小的纸里面,代表着学校的风光,配合花窗、拱桥等学校古典园林建筑元素。被称为是“最诗意”的录取通知书!大家收到的通知书里面,你们认为自己通知书怎么样,相比上面的通知书,你喜欢哪个呢?欢迎大家评论。

至齐

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体现浓郁人文情怀

【2018,不一样的录取通知书】手落纸墨,笔写传情;一笔一画,凝结心意。7月16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正式开笔,10余位老教授将用一周时间手写4500余份新生录取通知书。其中参与书写的老教授,年龄最大的已有85岁高龄。这份由老教授亲手书写的通知书,被广大网友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最好的开学第一课”,也让7月的夏日更富诗意。陕西师范大学供图/光明图片墨香氤氲十二载,初心不改写新笺坚持十二年的“老教授手书录取通知书”,近几年持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斑白的头发,专注的神情,端庄的握笔,满满都是对新生的爱,太让人感动了!向这些老教授致敬!”“琴棋书画,是古老的民族文化,文化中的国粹。为这种‘文化生命’的延续点赞!”新的一年,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合,学校经过前期公开征集,专家评选,最终确定了陕西师范大学新版本科生录取通知书。“录取通知书”五个大字出自陕西师范大学著名古籍版本学家、书法家黄永年之手,以鎏金字体表现。鎏金字体、祥云底纹、汉封泥印,一系列创意创新,让今年的录取通知书更具特色。新版录取通知书设计既融合了学校的特色,也展现了古城西安的悠久历史。新版通知书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将典雅与创新融会贯通。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同时,通知书将师大与拥有悠久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封泥印和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来自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设计采用折式的打开方式,在打开通知书的同时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那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经历漫长岁月却又历久弥新的古都西安所带来的魅力。陕西省社科联主席、陕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甘晖表示,手写录取通知书很有意义。作为一所以人文见长的师范大学,学生收到用毛笔书写的通知书,表达了学校对学生的欢迎和关爱,同时也体现了学校浓郁的人文情怀。学校和以老教授为代表的教师所饱含的感情与期盼都融入了字里行间,希望学生们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能将其转化为努力向上的力量。一撇一捺承文化,翰墨传薪显情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可以表达人们的性情、趣味和感情,具有陶冶心灵的重要作用。陕西师范大学一直有重视书法的优良传统。办学七十余年来,先后涌现出霍松林、王捷三、史念海、卫俊秀、黄永年、曹伯庸、斯维至等一批书法名家。12年来,学校坚持组织老教授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把重视汉字书写意识和优良传统、把老教授对每个大学生都要重视汉字书写的殷切希望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多年来,越来越多的陕师大人不约而同地加入到了书写录取通知书的队伍。他们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学校专业的书法教师,有感恩母校、传递爱心的校友,还有雷珍民、庞中华、钟明善等校外书法名家。参加2018年录取通知书书写的有吕九如、屈培恒、杨明堂、郭祖仪、郭欣根、毋耀辉、马凡涛、韩月娥、王书欣、符有堂、上官养志等退休教师。已经连续参与12年录取通知书书写的退休教师符有堂表示,他从2007年开始进行录取通知书的书写,此举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作为师范院校应该强调坚守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希望同学们能在师大过好每一天。”85岁的毋耀辉是其中年龄最大的教师,他对此次参与录取通知书的书写表示非常高兴,并希望有机会能一直参与下去。虽然先生已经年迈,但却仍然坚守着师大魂,用自己的一笔一画,为学生们送上和蔼而恳切的祝福。激情笔笔注点画,应知情义无价。12年的坚守,既是一份责任,又是一种情怀。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手书录取通知书工作,为每一位新师大人,都烙上了师大印,铸起了文化魂。(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见习记者 张亚雄)

陶陶兀兀

陕西师范大学:带有墨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老教授在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新华社西安8月15日电(记者周永穗 张博文)王宋源手捧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父母跟前。古朴的布纹纸上是学校教授现场用毛笔书写的姓名、专业和报到时间。一家人指染墨香,把这看作是一份珍贵的入学礼。陕西师范大学2020年手写录取通知书日前正式开笔,学校十余位退休教授、在职教师、校友代表等书法爱好者为约4500名新录取的本科生送上带有墨香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家住西安市的王宋源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成为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公费师范生。作为幸运儿,她被邀请到书写录取通知书的现场,见证自己这份独一无二的通知书的诞生。王宋源同学收到录取通知书。 新华社记者 周永穗摄“通知书拿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厚重感,老师亲笔书写的毛笔字是对我们新生的一种激励。”王宋源说。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介绍,学校自2007年开始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至今已有14个年头。通知书采用折式的打开方式,封泥印的设计,剪纸剪影等图案体现了陕西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符有堂教授已有85岁高龄,他从2007年开始参与书写,至今已坚持了十四载。他说:“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份录取通知书都意义重大,我把每一份都当作作品来对待,以此传承文化。”曾是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的杨国庆如今成为母校的一名教师,和自己当年的老师一同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他感慨万分。“文化传承是潜移默化的,现在我把给新生们写字当作是一份见面礼,这就是一个薪火相传的过程。”他说。老教授在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除了手写录取通知书外,陕西师范大学还将书法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场考试,鼓励和督促学生将汉字写好。“汉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踏入大学生活的莘莘学子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党怀兴说。【来源:新华社】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拿命来

陕师大:从一封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始

陕西师范大学供图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学生,是从一张老教授手书的录取通知开始的。之后,走过校园的每个角落,投入忙碌的学习生活,在蓬勃的校园活动里展示自我,直到最后抛起毕业帽。其间会发现经历的每个细节,虽大多着眼小处,却都是无比美好的青春。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