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调研指导华阴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汝鄙人也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调研指导华阴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

6月3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陈志杰所长一行四人,在渭南市农技中心主任刘博、副主任马小平、渭南市植保站站长刘艾英陪同下,对华阴市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开展调研指导。调研组先后来到华阴市罗敷镇台头村、良种场小麦试验场、岳庙办东陈村对我市安装的高空虫情测报灯及自动虫情测报灯诱虫情况进行详细查看并听取了华阴市草地贪夜蛾历年监测防控工作开展汇报,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随后深入到华阴市玉米田,实地调查今年春播玉米虫害发生情况。通过调研交流,为华阴市今后更好的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员红亮)

客出

西安市对口帮扶安康市产业脱贫工作培训班成功举行

(通讯员 崔世伟)为提升安康市产业扶贫工作质量,进一步发挥经营主体带贫益贫作用,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康市农业农村局8月27日至30日,组织10县区产业脱贫办负责人、带贫益贫经营主体代表共计60余人参加西安市对口帮扶安康市产业脱贫工作培训班。西安市对口帮扶安康市产业脱贫工作培训班开班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田成山教授讲授《农村三产融合方式及案例分析》西安市临潼区农经站王联合站长讲授《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助推产业脱贫》在蓝田县中蜂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在蓝田县灞源镇食用菌产业园观摩学习在鄠邑区胡家庄村观摩学习农业农村改革情况在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观摩学习在鄠邑区东山果品专业合作社了解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情况 在 8月30日上午产业扶贫培训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安康市、西安市两地6家带贫主体交流了各自产业发展情况和带贫方式。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汪成安对西安市农业农村局用心、用力、用情对口帮扶安康市产业脱贫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安康市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希望西安、安康两市以此培训为起点,全面深入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多方合作,共同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市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西安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杨建利表示,扶贫对口帮扶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同时又是两地开展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两地市要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尽快研究探索合作方式,利用双方共同优势,强强联合,扎实推进两市产业脱贫工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审核:陈玮玮责任编辑:李思科

必有真宰

渭南市新增一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10月30日,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重点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在大荔生物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召开,这标志着渭南市第二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陕西省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于今年7月获得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它的获批建设填补了陕西植物线虫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促进陕西植物线虫学学科建设,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服务区域农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实验室以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为依托,与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及陕西金棚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它在契合陕西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是陕西省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建在田间地头的省级线虫学重点实验室,而这一特性将实现科学技术成果“零距离落地”,为科技成果低成本、高效率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科学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平台。多年来,在省市县科技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植物线虫学研究团队做出了一大批科学技术成果。6项病虫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省市各类奖项,12项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规程编入地方标准名录。陕西植物线虫学重点实验室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为渭南市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以创新驱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作者/来源:渭南科技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上德

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智能种植平台“贴身”送农技

(央视财经 《创业英雄汇》)“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农民重返田地进行生产的时间有所推迟,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提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也造成一定困难。春耕农时不等人,为帮助广大种植户按时按季生产,创业者杭兴研发的友耕APP推出了“战疫情,保春耕”农技在线培训教程,指导农民有效地开展春耕生产。在种植过程中,智能种植APP能够根据作物长势与天气情况为农户提供农事计划、灾害预警、在线农技、病虫防控等多方面的种植服务。根据这些信息,农民不仅可以准确知晓每块地每天施几次肥,浇几次水,同时合理配备的水肥装备也能节水节肥,提供“贴身”服务。 2013年,创业者杭兴利用他在农业和计算机方面的专长,带领团队启动友耕项目。历时六年探索,他们研发了一款智能种植APP。该款应用程序基于大数据智能系统,能够对接天气数据、地理数据传感器,掌握作物生长适宜度。用户只需简单地输入作物品种和种植日期,就能在APP上获取完整的种植方案。不仅可以开展农业小课堂,还能溯源生产过程,跟踪评估生产质量,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格,帮助农户获取更多收益。农户还可以将APP当成农事备忘录,上传作物的实景、灌溉、施肥、用药等数据,后台可把这些数据制作成种植档案,供农户翻阅。在实际应用中,友耕能有效解决产区准确种植技术服务及质量管理难题,促进种植者节支(肥,水,药,人工)20%以上。 近几个月疫情期间,杭兴团队针对农户在春耕生产上的实际困难,联合中科院陕西省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奋战,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迅速上线了多种经济作物的栽培方案。还与当地农业信息与培训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了针对产区种植户的远程在线培训,帮助种植者节肥、节水、节药,绿色生产、增加效益,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截止目前,农户使用访问量累计5万余次,累计推送服务数据超过20万条,有效服务了春耕生产。 为驰援抗疫一线,杭兴团队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一起,向陕西省传染病医院捐赠友耕农场生产蔬菜2.5吨,以满足医务人员在蔬菜上的饮食需求。杭兴说,团队历经多年研发,以气象、土壤等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为基础,用科技为农业赋能。他们的心愿是让智能平台成为农民贴身的种植“神器“,为耕者谋利,让食者放心。【来源:央视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土银

第十届中国杨凌甘薯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陕西杨凌举行

MC中文网 -《西部观察》杂志(杨森 左文革)10月23日下午,“第十届中国杨凌甘薯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杨凌示范区众创田园举行。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甘薯产业体系植物保护岗位专家李英梅做了《目前甘薯病害与防治方法》的专题报告,陕西省甘薯产业联盟理事长,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渭兵以《甘薯生态农法种植》为题与参会代表作交流,三农达人学院负责人,农科海伦机构负责人,杨陵区农村电商产业联盟会长郑红勇现场与大家分享《 甘薯电商平台直播带货销售 》,气氛活跃,互动热烈。研讨会紧紧围绕“甘薯产业的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甘薯产业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借助农高会平台,对陕西及周边薯类生产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进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利用媒体平台加强薯类生产企业与加工企业及农商超市对接,破解薯农卖难问题,从销路渠道上帮助薯农增收。本次的研讨会是由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陕西省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杨凌金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据悉这次参会人员包括陕西省农业厅、杨凌示范区农业局、科创局等部门,以及我省各甘薯产区的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种植大户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甘薯从业者100余人。

国家昏乱

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智能种植平台“贴身”送农技!

(央视财经 《创业英雄汇》)“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使得一些地区农民重返田地进行生产的时间有所推迟,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现场提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也造成一定困难。 春耕农时不等人,为帮助广大种植户按时按季生产,创业者杭兴研发的友耕APP推出了“战疫情,保春耕”农技在线培训教程,指导农民有效地开展春耕生产。在种植过程中,智能种植APP能够根据作物长势与天气情况为农户提供农事计划、灾害预警、在线农技、病虫防控等多方面的种植服务。根据这些信息,农民不仅可以准确知晓每块地每天施几次肥,浇几次水,同时合理配备的水肥装备也能节水节肥,提供“贴身”服务。 2013年,创业者杭兴利用他在农业和计算机方面的专长,带领团队启动友耕项目。历时六年探索,他们研发了一款智能种植APP。该款应用程序基于大数据智能系统,能够对接天气数据、地理数据传感器,掌握作物生长适宜度。用户只需简单地输入作物品种和种植日期,就能在APP上获取完整的种植方案。不仅可以开展农业小课堂,还能溯源生产过程,跟踪评估生产质量,让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格,帮助农户获取更多收益。农户还可以将APP当成农事备忘录,上传作物的实景、灌溉、施肥、用药等数据,后台可把这些数据制作成种植档案,供农户翻阅。在实际应用中,友耕能有效解决产区准确种植技术服务及质量管理难题,促进种植者节支(肥,水,药,人工)20%以上。 近几个月疫情期间,杭兴团队针对农户在春耕生产上的实际困难,联合中科院陕西省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农业遥感与经济作物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奋战,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迅速上线了多种经济作物的栽培方案。还与当地农业信息与培训中心等单位共同开展了针对产区种植户的远程在线培训,帮助种植者节肥、节水、节药,绿色生产、增加效益,累计培训500余人次。截止目前,农户使用访问量累计5万余次,累计推送服务数据超过20万条,有效服务了春耕生产。 为驰援抗疫一线,杭兴团队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一起,向陕西省传染病医院捐赠友耕农场生产蔬菜2.5吨,以满足医务人员在蔬菜上的饮食需求。杭兴说,团队历经多年研发,以气象、土壤等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为基础,用科技为农业赋能。他们的心愿是让智能平台成为农民贴身的种植“神器“,为耕者谋利,让食者放心。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周五22:0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本期编辑:邵冠豪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三年之后

谈合作 谋共赢 与中科院携手共创发展

伴着和煦的阳光,2020年5月29日上午10点,中科院旗下公司陕西中科万家农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与我司宁陕国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分公司陕西宏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中科院本部举行。陕西省科学院是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从事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合署办公。陕西省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4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现所属的单位有: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涉及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资源调查和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研究,经济动物驯养繁育技术研究,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疾病预防研究;生物农业应用与技术,农业生物制剂开发、有害作物绿色防控、土壤资源保护及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秦巴山区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发掘与利用,功能发酵产品开发,经济真菌产业链技术开发,环境及农业微生物生态制剂研发;陕西省植物资源收集与保育、保护与利用,药用植物研发,环境生态修复,植物园区建设。宁陕国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植物提取物的生产和销售,生物制品的研发,中药材的栽培研发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研发和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进出口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1项,并建立专业的研究开发中心。与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建立长期合作,联合开发、资源共享的战略合作模式。公司以“汲取植物精华,发扬民族药业”为宗旨,以“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为公司理念,以“质量为先,诚信至上”为经营理念积极为客户服务,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市场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也是知识的竞争,跟随市场需求为大众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是我司终极目标。本次合作实现中科院研发成果面向大众的的目标,中科院研制,我司进行成品制作并进行销售。目前已发售产品为冬瓜荷叶茶、紫苏枇杷叶茶、养心菜金银花茶、黄瓜肽等。市场是留给优质的产品,跟随市场需求为大众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是我司终极目标。

快长大

科技“晒比拼超”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市科技部门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主动谋划厅市科技会商工作,聚集省市科技资源,聚焦当前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共同协商解决。 图为省市领导赴渭南高新区调研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渭南臻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复工复产情况。中科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二十多年来一直扎根渭北农村开展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努力把论文写在农业广阔天地上,取得显著成效。图为省科学院生物农业研究所研究员、省级科技特派员张锋在大荔县设施冬枣大棚现场向附近农户讲解温棚冬枣花期管理技术。临渭区科技部门在区双创基地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授牌仪式和培训会,用高新技术引领双创基地建设,鼓励更多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攻克技术难题,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大荔县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契机,积极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邀请中国农业雪缘园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相关专家、陕西省农业科技开发中心专家研究论证创建方案。全省唯一一家地市异地孵化器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运营一年来,累计引进孵化企业36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等培育培训活动12场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较好探索实现了“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模式,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图为孵化器运营公司为在孵企业组织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渭南日报记者 周海燕“晒比拼超”活动是加快追赶超越的时代要求、实现年度目标的现实需要、提升对外形象的有力抓手。自市委安排“晒比拼超”活动以来,市科技局以硬朗的作风保障“晒比拼超”活动,铆足撸起袖子的干劲、紧盯不放的狠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争创一流的拼劲、转变作风的严劲,推进各项工作向纵深突破,以实际行动奋力引领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排查梳理成绩清单、问题清单和工作清单等“三项清单”,统筹推进多项重点工作。进行“晒比拼超”专项调研,走进企业厂房车间,统计符合高企申报条件的企业。我市今年首次将“净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指标列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当中。第一季度已有43家企业登记入库,开展的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初见成效。高企培育工作进展如火如荼,目前有11家企业符合高企申报条件,数量创历年之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3月份,从省政府传来喜讯,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同意建设白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文件,按照该文件规划,我市将新建设白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白水高新区)。白水高新区占地面积1.9078平方公里,园区依托白水苹果科技产业园、雷公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白水县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将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果业智能机械制造产业,辐射带动智能物流、智慧旅游、新材料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建成后,白水高新区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渭南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富平、蒲城、韩城、白水陕西省省级高新区4个,形成了“1带4”的高新区同步发展格局,即1个国家级高新区带动提升4个省级高新区协同发展。4月份,市科技局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入渭南国家级高新区和富平、蒲城、白水省级高新区调研,明确高新区定位排名,确定追赶超越目标,力争我市高新区在国家、在省内提升位次,提高排名,发挥高新区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带动作用。厅市合力,再创辉煌。自2013年以来,省科技厅与渭南市政府首次建立厅市会商工作制度,7年来,我市得到了中省诸多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如今,厅市会商已向纵深发展,成为提高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等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我市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创新型人才、推动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3月25日,省科学技术厅与市政府新一轮厅市科技工作会商会议召开,厅市会商机制的建立,为推进我市“双创”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路子。建立厅市会商制度,围绕厅市会商具体工作任务,征集、推荐了25个重点项目,并推动重点项目落实落地,创新型渭南迎来“黄金时代”。科技推动复工复产,精准发力“六稳六保”。市科技局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渭南(西安)创新创业孵化器招商引资功能,目前已举办了三期企业入驻评审会,来自西安、山东、深圳等地25家企业参加,14家企业通过评审,11家企业入驻,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为减轻疫情对孵化器入驻企业的影响,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市科技局减免孵化器入驻企业2月份和3月份房租共计31万元,确保入驻企业不掉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对外交流与人才引进双向并举。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科技部“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项,目前已经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同时开展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和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工作,经过前期摸底调研,已经确定引智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培养对象1个,创新创业团队重点培养对象1个。下沉科技人才力量服务基层。今年以来,市科技局经过深入调研,推动我市“星创天地”建设提挡升级,确定临渭区猕猴桃产业园、华阴市华山居两家企业作为培养对象,申报省级“星创天地”,为农村创新创业搭建服务平台。开展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受群众青睐,目前,全市501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已覆盖307个村,覆盖率达到61%,本月底前将达到全覆盖。政策合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科技局充分发挥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基金作用,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现已拟对陕西聚泰新材料、西安赛隆金属材料两家企业进行首期各1500万元的基金投资,助推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在推动技术合同交易工作中,计划5月份开展我市第三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2000余万元。“晒比拼超”活动开展以来,市科技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拼干劲找差距,超先进找方向,不断提升全市科技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科技硬核支撑,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技力量。市科技局与渭南科创基金团队一同考察域内科技型企业,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开展定制金融服务,探索投贷联动机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2.5亿元的渭南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产业园项目近日开工建设,主要建设4栋大体量双层工业厂房,全力打造我市专业化办公与制造业承载平台,为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再添新措。陕西森凯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山西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相关专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致力于细胞资源存储和再生医疗生物技术研发转化工作。图为该公司克服疫情影响迅速复工复产,安排研发人员监测细胞的程序降温。

嵇康

陕西这2所农林类大学,口碑和实力都不错,排名第一的还是985大学

#陕西#陕西农林类大学排名以及分数线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根据2019年陕西文科理科投档分数线整理出的陕西农林类大学排名,排名第一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下是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称:西农),于1934年创建,坐落于陕西省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属于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学校设有26个学院(系、部、所)和研究生院,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2、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杨凌职院”) ,坐落于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1999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34家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改制而成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是中国举办职业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学院设有16个分院(部),8大类73个高职专业,3个本科联办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17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部级和行指委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院级精品资源课96门。以上就是陕西2所农林类大学的详细信息了,口碑和实力都不错,排名第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是985大学呢

不灯港

利好!3所985齐聚沣西 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东进西咸

作者: 西安特价租房2020年5月21日,身兼“985、211”和“双一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宣:未来农业研究院“东进”西咸新区。坐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占地1600亩,计划投资超100亿,项目位于中国丝路科创谷E板块,毗邻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而西工大翱翔小镇又与创新港隔河相望。可以说此次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的落户对于沣西新城发展建设将是更快的推进与更高层次的提升。东进:占地1600亩的新学院事实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落户传闻已有数年。2020年5月19日,随着其官微的一则《官宣》,传言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官方说法,未来农业研究院(Institute of Future Agriculture,简称IFA),将重点开展生命科学前沿、人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前瞻性基础研究,以及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国际化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农业领域的创新研究院所,未来农业研究院将坚持面向未来农业“三产融合、主体多元、绿色发展、健康引领、装备智能、全球配置”等新特征,通过构建“政产学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学科转型升级。板块:沣西新城中国丝路科创谷规划显示,农业研究院地处中国丝路科创谷,东北方向即是2019年正式入驻的交大创新港,相邻有西工大翱翔小镇。作为占地5000余亩的国家级重点项目,交大创新港包括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交大创新港:目前,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已于2019年正式入驻,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仍处于建设之中,此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的加入,对于收获陕西仅有三所985与双一流高校资源的沣西新城,有望成为大西安发展的新高地。未来农业研究院区位:这一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齐聚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沣西新城,周边有咸阳主城区、咸阳的国家级高新区和产业兴平市。在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众多知名大学入驻,确实极具不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