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没有一个新传考研er能逃过“打工人”这个梗!骷髅曰死

没有一个新传考研er能逃过“打工人”这个梗!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今天,你打工了吗?近来“打工人”成了一个现象级热词,一句“早安,打工人!”成了最新的问候语,道尽无数卑微社畜的心声。其实“打工人”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自嘲,也具有强烈的亚文化气质,其广泛传播与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打工人”梗究竟是如何走红的?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文化心理?又蕴含了哪些传播学的原理?今天我们就从这一热词出发,来带大家梳理一下符号(象征)互动论、狂欢理论、数字劳工等传播学中的热点话题。(大家在撰写新闻评论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案例引用哦!)相关知识点:符号(象征)互动论、狂欢理论、参与式文化、模因效应、数字劳工真题链接1.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名词解释,广西大学 629,2020)2.符号(象征)互动论(名词解释,清华大学 862,2019;简答题,深圳大学 923,2020;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 619,2020;简答题,中传新闻学 814,2020)3.象征互动理论(名词解释,陕师大 710,2019)4.为什么说一种文化是社会符号表意活动的总集合?请从新闻传播相关史论及实例角度进行分析阐述。(论述题,四川大学 636,2019)4.简述模因和模因的特点 (名词解释,北京大学 620,2019)5.简述数字劳工的内涵,相关研究议题及其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2020浙江大学,719,简答)一、作为符号的“打工人”1概念流变原始概念:“打工”一词最初诞生于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国香港传入内地,原是工薪阶层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概念的第一次流变:随着社会变迁与城镇化的发展,这一表达逐渐用以指代全国各地乡镇的部分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到外地外省(经济发达地区)从事体力工作,并由此引申出“打工人”的说法。概念的第二次流变:社交媒体的发展及后现代文化语境泛化了“打工人”的概念,打破了社会不同劳动阶级的界限,加入了戏谑与自嘲的亚文化特征。传达出在高压社会里无论“精英”还是“社畜”,都要为生计奔忙的心酸。在概念的流变过程中,以表情包、打工人语录作为媒介的“打工人”概念实则具有社会文化的符号属性。2符号定义: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最基本的特征在于指说性,即符号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指说事物的标志。能指和所指: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用什么来代表)和所指(代表什么),能指又称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又称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此处“打工人”系列表情包及语录为符号的【能指】,背后衍生出的在深刻社会变革中的社会焦虑和工作压力为符号的【所指】。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3符号(象征)互动论概念: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也称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符号互动主义,是与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传播学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把人看做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造性的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符号互动论的先驱:库利指出社会是由个人和集体两方面构成的整体,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是无法分离的,并由此提出“镜中我”、“参照群体”等一系列重要概念。符号互动论的发展:米德关于“自我”的概念是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即自我是“自然的我”(I)和“社会的我”(me)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个体只有在于他者或社会的互动中才能体现鲜明的主我色彩。符号互动论的完善:布鲁默在《人与社会》中阐释符号互动论的基础就是一个群体中群体成员相互使用同一套表意符号,并且对此有着相同的符号解释。布鲁默认为符号互动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符号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温馨提示:下次出现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符号互动主义小伙伴们千万不要觉得陌生哦!二、“打工人”走红的原因探析时代与群体心理的双重背景关键词:风险社会、狂欢理论、参与式文化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风险社会: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的理论。斯科特·拉什、贝克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风险社会理论进一步加以阐释。学者秦志希、郭小平等指出,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前工 业社会的“外部风险”转变为“人造风险”。风险社会加剧不安全感:学者董扣燕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竞争等人们社会生活的风险与日俱增并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新形态,加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关于【风险社会】的具体阐释可以看我们往期的这篇推送~《关于网络暴力,这篇论文给了满分答案》泛娱乐时代所塑造的狂欢精神狂欢理论:狂欢理论由巴赫金提出,狂欢理论的核心范畴包括“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巴赫金指出,狂欢精神“具有‘释放’的功能,是‘一种自由意识的突然放纵’,是‘压迫被移除的快感’”,大众在狂欢化生活中获得的是身心的一种暂时性释放。当前“全民打工人”氛围的塑造某种程度上也是狂欢精神的体现,打破了身份阶层的界限,让人们的情绪得以找到宣泄的出口。“狂欢式”的两大外在特征:全民性(狂欢节的本质特征)、仪式性Web2.0时代与参与式文化参与式文化:参与式文化(participatory culutre)由美国学者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于1992年在《文化盗猎者》一书中提出,指以Web2.0网络为平台,以全体网民为主体,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地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学者周荣庭、管华骥认为参与式文化具体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含义:(1)对Web2.0网络技术有着天生的依赖性。新的技术媒介具有群体传播所没有的广泛性和协同性、具有组织传播所没有的平等性和直接性、具有大众传播所没有的迅捷性和离散性。(2)注重关系建立和身份认同。对关系的注重和对身份的认同塑造了参与式文化的原生交往形态,即人取代了信息重新成为网络的节点。(3)推崇个性化的媒介文本。创作富有个性的媒介文本是公民参与的基本前提, 也是参与式文化的基本要素。(4)强调集体智慧。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是参与式文化的基本架构。在这个架构中,每个人都作为知识链中的一环,以一种自发的协同机制深度参与到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中去。小Tips:参与式文化可与用户生产内容(UGC)的新闻生产模式进行联系传播机制:情绪传播推动模因复制关键词:情绪传播、模因效应情绪传播概念:情绪传播是当下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情绪社会建构论认为,情绪是一种由社会创造、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虽然情绪角色建立在一种或多种生物性行为基础之上,但情绪的意义却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建构力量。(强调情绪是社会建构的结果)社会文化和情绪的双向建构:社会建构论立足于情绪的社会性,强调社会文化对于情绪形成、表达和传播的影响,而情绪反过来也建构着社会文化。语言与情绪的关系:语言是建构情绪的重要手段,在情绪认知、表达等建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也在表意方面的独特优势,是人们理解和评价情绪等内在心理状态的先验工具。也有学者认为,情绪传播的核心为共鸣和认同,社交媒体平台的强、弱关系网为情绪传播提供了新场域,受众可表达个人情绪、沟通情感、获取反馈。模因(迷因)效应概念:1890年塔尔德提出:“模仿即社会。”1976年,英国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将希腊语词根“Mimeme”缩略为“Meme”(模因)——将其作为文化基因的最小单位。模因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像基因一样的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能够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并像病毒一般传播。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网络则是语言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的重要场域。模因论的核心观点:模因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为了实现自我复制并进而实现传播,其复制特性应具备三个明显特征: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的保真度。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模因复制先后要进过同化、保持、表达、传播( Heylighen,1998)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构成模因的生命周期。强势模因的五个影响因素:模因环境、物质环境、基因环境、人类心理、模因内容(Distin,2005)网络语言作为模因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1)凝合效应:促进情绪整合,形成社会舆论。网络语言作为情绪知识载体,能够反过来再次为情绪传播推波助澜。个体情绪成为反映某一类社会现象的复合的、公共的社会情绪。(2)转移效应:推动情绪转化,疏导社会舆论。网络语言常通过拼贴、戏仿、意义的结合来创造新的词汇或赋予现有词汇新的意义。推动网络群体的情绪从深层的宣泄压力向表层的戏谑调侃转换,避免负面社会情绪积累到临界点引发过激行为。(3)沉淀效应:积累情绪氛围,建构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为大众文化注入了社会参与的基因。这种社会文化又会反过来指导和鼓励人们的社会情绪表达,创造新的语言符号,以维护人们经过社会协商所建立的社会价值体系。关于情绪传播的研究,学姐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学者隋岩、李燕的《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以及学者曹进,靳琰的《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相信你会对情绪传播这一新兴领域以及模因论这一知识点有更多的认识~三、被工具化的“打工人”“打工人”概念的流变也反映出当前一种社会认知,即人的“工具”属性逐渐被开发了出来,人人都是打工人,人人都受制于资本和商业意识形态。提到工具属性和人的异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由此联想到传播政治经济学中的“数字劳工”这一概念呢?异化理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两者的从属性发生了颠倒,主体变为客体,客体控制或束缚主体,因此主体被客体异化,客体成为一种压制主体的力量。(异化的概念离不开资本的介入)数字劳工(digital labour)目前对于数字劳工的定义阐释最完整和最清晰的是福克斯的著作《数字劳动与马克思》,他指出“数字劳工是电子媒介生存、使用以及应用这样集体劳动力中的一部分, 他们不是一个确定的职业, 他们服务的产业定义了他们, 在这个产业中, 他们受资本的剥削。”数字劳工模糊了“工作”与“玩耍”的界限,也模糊了“生产”与“消费”的界限。互联网平台上的主要三种数字劳工:(1)互动社交平台上的内容生产与消费:依靠吸纳网民休闲时间与剩余劳动生产力的“众包”生产方式成为了当代中国互联网公司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2)游戏产业链中的廉价“玩工”:游戏与娱乐已被最大程度的劳动化与商品化,“玩家”成为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数字劳工”。具体包括网络游戏中的普通玩家、“电竞玩家”与“金币农夫”。但后两者的劳动并没有受到社会制度与大众的承认与接纳。(3) 弹性雇佣制度下网络“写手”除了这些理论分析,“打工人”这一概念也是不错的【新闻评论】素材哦,这里学姐也为大家收集了几篇相关评论(戳标题即可点开)《“打工人”的痛点,你看到了吗?》《夜读|为何人人都爱自称“打工人”》《今天,我们都是倔强的“打工人”》本期的推送就到这里啦你是一个“打工人”吗?对于“打工人”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本期参考文献:[1] 黄晓京.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布鲁默[J].国外社会科学,1984(12):56-59.[2] 林爱珺,张博.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35-40.[3] 秦志希,郭小平.论“风险社会”危机的跨文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6(03):16-19+65.[4]董扣艳.“丧文化”现象与青年社会心态透视[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23-28.[1][5]刘庆华.巴赫金狂欢理论视角下的微博现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02):133-135.[6]隋岩,李燕.论网络语言对个体情绪社会化传播的作用[J].国际新闻界,2020,42(01):79-98.[7]曹进,靳琰.网络强势语言模因传播力的学理阐释[J].国际新闻界,2016,38(02):37-56.[8]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06):124-137.[9]汪金汉.“劳动”如何成为传播?——从“受众商品”到“数字劳工”的范式转变与理论逻辑[J].新闻界,2018(10):56-64. 编辑:奇亚籽主编:羽生生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

发明家

陕西省师范类院校推荐:7所本科院校,陕师大独占鳌头

今天小编继续向大家推荐各个省市的师范类院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小编哦!我们下面要聊的省份是陕西省,据小编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师范类本科院校共有7所,专科院校1所,如有遗漏还请小伙伴们指证,我们下面着重说说其中的6所院校,排名不分先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 。截至2018年3月,学校长安、雁塔两个校区,设有21个学院及研究生院,开办65个本科专业;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4个,ESI前1%学科4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陕西师范大学最高评级为B+级,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B级,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B-级,理论经济学、民族学、体育学、世界史。C+级,生态学。C级,考古学。C-级,应用经济学,政治学。2. 宝鸡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省市共建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截至2018年9月,学校高新、宝光路两个校区,下设17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物理学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科学3. 咸阳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19年4月,学院渭城、秦都两个校区,下设16个二级学院、54个本科专业。4.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中国国内外15所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朝阳、西岳、汉马三个校区。下设12个二级学院及国际交流学院、中华仓颉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64个本科专业。5.西安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截至2018年6月,设高新、太白和书院三个校区,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6. 榆林学院榆林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设有15个院系部、5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970多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2500多人。除此之外,陕西省的师范类院校还有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在此小编就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单独私信小编。今天的院校分享就到这里,祝大家生活愉快,每天开心。以上就是中公考研网校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曾琦

全体备战考研的“陕Star”丨愿你们斩获佳绩,蟾宫折桂

考研将至,选择了备考之路的2017级学子们正快马加鞭地为即将到来的另一个人生转折点全力冲刺。他们奔跑只为逐梦,他们奋斗只为理想,他们坚持只为无悔。为给拼搏在考研“最后一公里”征程中的同学们加油助威,学校为考研学子们准备了包含笔、橡皮、垫板、尺子在内的“文具聚福包”,为1424名考生们送上师大专属慰问和祝福,伴着鼓励和祈愿,希望大家在即将画上终止符的踽踽独行中收获信心和力量!书韵如诗似师大,慰问中怎能少了美好内涵与暖心寓意含替芯的笔,愿答卷时的同学们“笔翰如流”;橡皮一块,愿考研“战场”上的同学们所“向”披靡;垫板一个,全校的“陕star”们与你一路相“伴”;套尺一盒,愿得偿所愿的你不忘初心、百“尺”竿头。温暖厚重如师大,祝福中怎会少了拳拳之心与翰墨传情(向上滑动启阅)各位备战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陕star”:“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我们始终坚信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心之所向,无往不成”,希望同学们胸怀梦想、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稳中求胜,成功到达理想的彼岸!今天距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有20天。筑梦路上,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愿与你风雨兼程,一起书写“研途”芳华!——党委学工部(学生处)载着殷殷关怀和浓浓情怀,学校带领全体“陕star”们用“西部红烛”的炽热温暖严寒冬月奋斗的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希望大家都能如愿拿到心仪的录取通知书,拥抱一个崭新的未来。网编:王之伊 马恒怡审核:王楠陕西法制网编辑

伊织

20年陕师大应用心理专硕:400+高分学姐考研经验

陕西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400+高分学姐考研经验:把努力当成一种习惯导语:一个明确目标,制定计划,精准执行的自律女孩。我考的是陕西师范大学专硕,初试成绩400+。我本科专业是应用心理学,经过四年的学习我发现我对于心理学非常的感兴趣,所以我想不断努力充实自己,进入一个更好的平台去继续深造。之所以选择专硕是因为我考研最大的初衷就是想把心理学应用到现实生活,心理学真的是一门非常好的学科,哪怕应用一点知识,就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单对于我而言,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就对我学习、生活和成长带来很大帮助。例如:学习了记忆、遗忘等方面的知识让我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了情绪理论和合理疗法的ABC理论等知识让我更好调节我的情绪等等。在决定考研之后,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幸好遇到勤思的师老师,她耐心帮我解答相关问题。在备考期间,我的考研规划和勤思的课程一样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强化期和冲刺期。在基础期(六月之前),勤思的课程有利于我更加深入而具体的理解知识,尤其是统计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感谢王老师的课程,很精彩,受益匪浅。在强化期(7月—10月),我开始背书,通过勤思的课程再深入理解和回顾知识。背书的笔记一半是自己整理的,一半是运用勤思的讲义,讲义非常全面。在冲刺期(11月—12月),这个阶段,我每天会先看课本,在背对应的知识,因为到这个时间了,已经背的非常熟了,大概两天背一本书。虽然背得很熟,但还是回顾书本,因为笔记记得肯定没有书上的详细,看书是以防有哪些知识还没记到,没有正确理解。同时,一定要手写背的内容,毕竟考试是笔试,这样既锻炼书写速度,有确保输出,这也是勤思一直要求的,我觉得很有必要。我除了有长期的规划,也有短期规划,具体到每天的每个小时。我每天8:00—10:00学英语、10:10—12:00学政治(如果没完成先不去吃饭,有时会学到一点)、14:00—18:30背专业课(计划的内容背完才能吃饭)、19:30—20:30(做阅读一篇,看解析课,把不会的单词记到单词本)、20:40—睡觉(看专业书、做题、默写背诵内容等)。每天的规划会随着考研进程的不同而不同,我的原则是高效利用时间,每个小时都有任务,没有完成就完成了才能休息。这样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就会高效利用时间,也会使复习很有节奏,每天都很充实,每天完成计划都会对自己是正向强化。因为有了具体到每小时的学习任务,我觉得我只要学习就是有效学习。我们不要说自己每天学习了很长时间,但实际有效复习时间很少,永远不要做感动自己的事!我们的专业课,除了实验、统计和测量需要理解,但是这王老师会帮你解决,只要好好听课练题。剩下的都需要我们不厌其烦的每天背诵,一直持续到进考场前,不需要你说背了多少遍,要最后达到所有知识脱口而出。还有一点我很想强调,没有什么所谓的重点,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对于学硕来说会有指定书目,那就一定把书里所有内容记住。我因为考的是陕师大,通过分析历年真题,虽然给了5本指定书目,但我背了11本书,8本是所有知识背了,剩下的3本是背了重要的。很多同学说下来超纲,对于我来说不存在超纲,只要你认真背书,不要心存侥幸。整个考研期间,我最感谢的一个人就是我的辅导员,他交给我以上的学习方法,是他让我觉得原来学习真的有方法,而且是非常高效的方法。他改变了我的思维模式。考研期间,我很少焦虑迷茫,只要我有任何问题,他会给我对应解决方法,所以我就会马上明确方向,继续投入复习。身边的很多人都可能会很焦虑,会找人诉说,我觉得只要找到方法解决,你的焦虑马上会烟消云散。专业课与公共课复习建议(一)专业课:1、一定要先听勤思的课然后结合课本将知识理解2、一定多背诵,背到进考场前,不管背多少遍,直到最后达到自己默写每本书目录,然后自己对应简写细小的知识点。要自己手写背诵的内容,毕竟是要笔试的呢。如果是自命题的小伙伴,一定分析往年真题,分析出要考哪些书的内容,不要考每年考的知识比重,哪怕只涉及了一点,也要去背对应的知识,一定不要心存侥幸,不要自己划分重点,一定把所有内容背熟,不希望你从考场出来说有超纲内容。因为就拿陕师大的专硕来说,它出题非常多变,只有知识都掌握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3、制定学习规划很重要,长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开始复习强度可以稍微不要那么大,给自己适应的机会。当你有长期规划,你会对考研过程做到了然于胸,不会焦虑迷茫。有了具体到每小时的规划,你会过得很充实,就没有时间焦虑迷茫。如果你制定了计划,不能精准实施,那么我告诉你:一时的激情一文不值。(二)公共课:英语:单词非常重要、记单词可以结合做阅读、一定背作文,背到马上就可以写出来没有任何错词(不要后期靠模板,我今年两篇作勤思是写的背的作文)政治:我建议不要复习太早,复习早了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好。听课完一定要做对应的题,一是为了加强记忆,二是看知识考试怎么考。不要看热闹的听了一遍,课后不做题巩固,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对2021学弟学妹的鼓励1、考研没有捷径,没有好考的学校,如果有这个想法,一定会影响复习!2、背书不要说你背了多少遍,要看你背的结果!3、选好学校就要努力复习,努力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必须长短计划+精准执行!4、做任何事,脑子要想着“有效”,不要做感动自己的事,不要说每天复习了多少小时而实际有效学习时间很少。5、一时的激情一文不值,努力完成每天的计划坚持到最后才会胜利。6、最重要的事:离得开手机!我从不会边听歌边学习,手机除了要听课和吃饭时间都是就关机放到包里,后期到11月以后手机不带了。永远不要高估你的自觉性!有时候复习的差距就是离得开手机的程度!本文是勤思2020年考研成功学员经验,分享给备战考研的同学参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禁止违法使用。

老房子

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

原标题:全力培养新时代媒体融合创新实用性人才——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举办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陕师大党委宣传部供图)好旺传媒网讯:10月20日,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现场。(通讯员 周丽芳 摄)会议议程有开幕式、大会发言、院长论坛、专题研讨四项议程。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许加彪主持,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致辞。与会人员300多人,其中知名专家教授代表喻国明、程漫丽、胡北精、王晓红、胡钰、吴予敏、朱春阳、李本乾、周葆华、韦路、张红军、季为民、支庭荣。院长论坛有:黄天策、黄合水、巢乃鹏、刘蒙之、吕新雨、刘明洋、姜红、罗明、韩立新、阳美燕、程丽红、黄建友、石磊、杨萌芽、郑亚楠、周德仓、樊亚平、黎明洁、高洁、刘飘、王方然等40多人,其余与会的有陕师大新闻学学生。媒介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学术研讨会现场。(通讯员 周丽芳 摄)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陕师大党委宣传部供图)会议主要从5G时代的传播转型与学科重构、媒介变革中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学科转型与学科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新闻传播学科转型的思考、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新观念、新闻传播学科转型中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如何理解全媒体融合、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传播多元融合教育模式探析、基于计算范式的舆论研究、智媒时代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能力的重塑等方面探讨。通过此次会议培养媒介新型人才,为媒介变革新闻传播学科转型探讨出新路径。(全媒体主编 梁纪委 通讯员 周丽芳)[责任编辑:好旺传媒]

见太子曰

2019中传考研真题解析丨考新闻中传星光班汇报大会

前言:2019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中传成为了讨论度很高的一个学校,命题风格变化之大直逼2017考研。更重要的是,今年的难度整体上确有上升,因此我们这篇推送着重给大家看一下2019的中传命题变化,以及未来的复习调整方向(包括2019复试以及2020考研)。星光班的命中五套卷:学硕+专硕总共直接命中115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一:简述新闻事实和新闻真实的异同712模拟卷【卷四】:试结合实际讨论如何解决报道失实的问题分值:15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二:如何借助融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手段进行重大主题事件报道815模拟卷【卷一】:今年层出不穷的舆情事件在不停考验受众的神经,也在考验着媒体工作者的能力。请结合实际论述突发事件报道面临哪些问题?分值:10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三:什么是国家形象,如何建构国家形象?815模拟卷【卷四】:结合2018年奥运会的新闻发布经验,请你谈谈如何做好冬奥会的对外传播工作分值:10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四:社交媒体环境中舆论领袖的主要特征334模拟卷【卷三】:论述二级传播理论的后续发展及在网络环境下的表现(两级传播与舆论领袖不可分割)分值:15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五:精准推送技术对互联网用户的影响334模拟卷【卷三】:简述智媒发展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精准推送的小问题在智媒发展的论述题中做了充分讨论)分值:15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六:简述白虹贯日事件440模拟卷【卷三】:白虹贯日事件分值:10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七:2018年年初,快手因未成年妈妈问题遭到有关部门调查及监管,请据此写一篇800字的评论。全程班的中传大补丁:网络传播管理现状、法律体系构成及平台落实监管责任的五个方面根据材料谈一下你对短视频版权治理的看法(参考答案的架构可评议至对平台风气的管理)分值:40分五套卷:学硕+专硕另外涉及10分2019中传考研真题一:简述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选择稿件的异同815模拟卷【卷五】:简述稿件配置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值:10分冲刺班的命中冲刺班:学硕+专硕总共直接&间接命中145分1论述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四力2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案3传播学在美国诞生的历史背景4快手问题5精准推送技术对互联网用户的影响6简述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影响7简述传统媒体选择稿件与网络媒体选择稿件的异同另外,专硕名词解释“调查报道”,在12月3日的课程里专门涉及到:虽然出于审慎考虑,我们并没有开设713的课程,不过哪怕不考虑基础知识如伯明翰学派、议程设置等等老朋友,我们也是无意间命中了AI合成主播、网信办清理整治自媒体乱象、数字伦理等问题……(话说我觉得今年713的题目难度反而要再低一点)考后与大家的交流话说,为啥大家对我评价的画风与古灵阁迥然不同鸭?要不下回写:性感不二,在线毒舌?单独解释一下,因为课程设计的特殊性,中传的新闻史内容在奇点计划及星云计划里都进行过详细的讲授,因此冲刺班并没有再涉及到新闻史的内容,而是专注于新闻传播学答题技巧的讲解。附上之前课程的截图:如440真题:洋旗报,美国三大广播网,白虹贯日事件,申报的创办及发展过程(申报提醒过大家做整个小专题)中传2019考研的试题分析334传播学回归超基础“盲点”,案例题考古进行时334的简答题属于极简难度,没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命题角度及提问方式,这里就直接跳过;但是论述题的难度开始直线上升,美国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典型的传播学史的问题,也是常规意义上大家理解的“细节题”,照理说是绝大多数同学复习的盲点(并不是看不到,而是天然认为这个不会考),好在大叔的备课及题目模拟都十分重视传播学史的细节考察。“传播学的公共性”和第1题相似,涉及到传播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一般属于我们读书的“前菜”,但这道题目又和网络传播结合在一起,如在冲刺班所说,符合中传一贯的“新旧交火”特征(只不过这次是传播学的交火,不是新闻学的)。就中传的命题趋势来看,2016年后新闻学及新闻与传播有较为明显的向传播学倾斜的趋势,虽然并没有涉及到类似人大等院校考察《范式与流派》中的高阶内容,但是实际基础知识的考察可能对某些复习有漏洞的同学来说会更为致命,中传几乎早已不考察知沟理论的“礼貌性问题”了。老实讲,案例分析题确实出乎意料,在2018考研中考新闻古灵阁及微信公众号讲了很多关于后真相的内容,在2018年底,这个案例的相关事实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了,可是真题硬是把这件事情捞出来做考察,好在中传有陕师大的陪伴,考了三色幼儿园。并不是说这类事件没有后续发展了,而是这类事件早已淡出了主流舆情及公众视野。从考研的角度来看,这道题目提醒大家需要往前积累个一两年的经典案例;从授课者的角度来说,这道题目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经典案例哪怕是考古,我们也应该做好充分预案,这个我们会反思并在后面的课程中进行调整。440:实务常识需警惕,习新观终成考察重点在智能媒体时代,很多同学对一些新媒体操作的内容熟稔于心,但是有忽视基础的新闻策划编辑内容的风险,好在这次的名词解释基本都是属于可以望文生义的范畴(即哪怕你没有复习到,也可以根据字面意思写出结构完整的答案),“信息茧房”在彭兰老师的网传及古灵阁喻国明老师的论文中也都有提到。今年440名解难度偏高的是“洋旗报”,因为这并不是具体报纸,而是一类报纸的统称。我曾经提到上海孤岛时期是抗日战争新闻史最为重要的内容,今年这命题方式也确实剑走偏锋。简答题考到了十分硬核的“内参”,这个同名词解释前两道题一样,仍然是“形式”或者说“格式”类型的名词,只不过单靠望文生义来回答是比较困难的。“白虹贯日”一贯是日本新闻史最重要的知识点,过往真题也考察过,不赘述。从论述题来看,这两道题目都不是很难,第一道题属于意料之中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思想观的内容,这个考察角度比较微观,不过也符合中传一贯的命题风格,例如2016年的学硕就考察过“三贴近”。申报的发展历程是新闻史的传统重点,只不过评价上大家要注意辩证看待,不仅仅是刚开始创立时的本质目的,还是反诚言斗争中扮演的角色,都需要在答案中提及,比较这道题值30分。今年的评论题分值和难度都不高,材料也是意料之中,相比学硕动辄50分的评论,440这边已经很温柔了。虽然材料不算很新,但相对来说也没江歌案那么老,正常积累还是很容易命中的。712:难度陡升,区分考生的大杀器今年712的题目难度之高是公认的,在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上都有明显的拔升。名词解释的“明报”简直是花式追金庸的热点,令人措手不及,如果没有相关准备,很可能把答案写成古代新闻史……这也提醒我们复习的时候还是不能忽略港澳台的新闻史。“张季鸾”属于常规新闻史人物,在过往考察中其实也一直不算是太重点的角色,今年考得可以说很细节了;“无冕之王”是一个常规的名词积累,这个词谈不上你需要看哪本书,但是写答案的时候也需要小小辩证一下。“网络迷因”(Internet meme)应该是整张卷子难度最高的题目,时常想中传会考察亚文化,但是没想到以如此硬核的方式进行考察(这时代考察“弹幕”可能确实也有些过时了,虽然meme是个老词,但是在考研里是十分新鲜的),联想到深耕垂类内容app的火爆及抖音和B站不时出现的爆红内容,只能给命题人竖起大拇指:高。“健康传播”属于传播学的后续发展理论,不时会有核心院校考察,这也是复试准备科研设想的热门话题“后真相”属于这两年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就论述题而言,第1题的自律和他律没啥难度,虽然相当硬核,但是考生可以构建出相对完整的答案,答题技巧可以反哺知识;媒介对现实的建构有些难度,涉及到李普曼、卢卡奇乃至性别研究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自由度较大,注意论述题不要忘记结合案例就好。综上所述,今年712的题确实很难,主要是前面题目的难度明显提高,对学硕的同学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比往年都更高了。815:总体常规,追求小创新今年的815命题风格还是较为稳健,属于中等偏难的范畴,没有712那么夸张。名词解释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涉及到三台合一的热点,在古灵阁中有所涉及;“众筹新闻”偏向经济学概念,但是了解“众包新闻”的话,难度也不大(古灵阁讨论中区分过众包新闻和分布式新闻);“洗稿”也算是前年的热点了,考古plus,不过作为一个常识,拿到基本分应该不成问题,考新闻也专门出过推送。简答的前两道虽然出现在这张试卷上,但是老实讲并没有太“实务”,还是常规题目的打法,拿智能媒体积累的相关知识和答题技巧可以轻松应对,第3题很“实务”,或者说,偏向于专硕报道策划的一个总体框架设计,只不过你不需要具体成框架,常规描述一下就好,区分考生的点在于“重大主题事件”,而非融媒体(因为融媒体的操作大家太熟悉了……)论述题考到了第三方的舆论监督,在答题时注意切到公民新闻的点就好了,之前考新闻的全国考试中也考察过PUGC这个名词(正好是我出的这道题嗯哼),但大家没必要进行单独的名词解释。新闻选做同中传往年的815考察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下面让大叔着重分析一下国新选做:今年国际新闻的题目在偏重基础的同时,在最后一道问答题中进行了深掘性质的考察,让考生略微措手不及,其他考察的内容都颇为基础。国际新闻文化功能涉及国际新闻功能有哪些这样的本体论考察,而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建构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国际一流媒体的标准以及什么样的媒体是国际一流媒体的考察是在国际新闻最后一节冲刺复盘课中提到的内容。总体来说国际新闻题目考察在保持了往年的出题原则,在大部分题目比较基础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国际新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勾连。同时出题的过程当中刻意规避了今年国际事件可能会涉及到的考点,可以说是有比较鲜明的反出题的套路。对于国新考生来讲,重点把握吃透教材是重中之重,相对来说论文补充只能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总体方向看真题的本质目的是为未来把脉,结合前些年的真题,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判断:1.今年的考研题目总体上是偏难的,难的绝大多数题目不是什么高精尖知识点,而是对铺垫类知识和常识类知识的考察。对“议程设置”“沉默螺旋”信手拈来的同学,可能并不会刻意去积累美国传播学的发展源流,包括五套卷刚出的时候,有同学会问“中传怎么会考这种小切口的题?”,但事实就是,中传确实在提升传播学考察的全面性与细致性,因为简单的题目在往年考了太多了。2.“得益”于试题难度,预计考察712的专业分数线会有一个小幅下降,但是国际新闻应该并不包括在内。去年分数太低了,可能给了一些同学国新好考的错觉,但依据大小年的传统,今年应该会往正常的分数线水平回归,即学硕最高那一档的分数线。3.明年的题目并不一定简单。受经济形势影响,考研在近三年都会是很多人避开就业的选择,高校为了降低筛选成本,估计会在目前的命题风格基础上进一步深耕。4.中新考察向一线正常难度靠拢。201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中新史参考书暂停出版让很多同学措手不及,与之对应的是,中传中新史的考察难度在向一线该有的难度靠拢。多年来,中传的中新史命题都偏简单,虽然也有考察比较细的部分,甚至分值很大的论述题,但与人大相比难度还是有显著差距。今年的“文人论政”在2018年有3所院校考察(在全国的暑期鸿鹄班补充了一下论文),这个知识点是一个总结性的小专题,与中传传统参考书的风格并不接近,但是绝对难度而言其实也不高,从王韬开始,把相关的报纸报人糅合一下就能拿小一半的分数了。我们更需要有这样一个认识,中传的中新史,已经脱离了背好一本书就万事大吉的时代了,未来的复习更应该向主流的、更新较晚的书籍汲取营养,如方汉奇老师的书。5.警惕材料题“考古”的可能性。专业课复习没有“不重要”,只有“重要”和“更重要”,请在此脑补罗老师在星巴克的表演。因此,不管是考了江歌案及咪蒙,还是考三色,近几年经典案例确实应该了解,毕竟这是一个2016年考“三贴近”的学校。6.传播学会向基础和细节的考察方向靠拢(这里指的是MJC和新闻学学硕考察的传播学部分知识,不涉及传播学专业)。你知道拟态环境,但你也需要知道基于李普曼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三个现实”,以及媒介对现实的建构;你知道经验学派,但你也需要知道美国传播学的发展源流。这种题目难吗?有点难;超纲吗?其实并没有。这种命题方式考察的是你学习传播学知识的完整脉络,而非突击一个又一个成形的理论。这不就是我们学习传播学的过程吗?传播学是连续的、发展的、有据可查的,而非临时应付的。【写在最后的话】今年是我们开设中传课程的第一年,万事开头难,一难难一年。奈何有恒心,困难皆笑谈。非常感谢大家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对我们的信任,中传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我们也是顶着莫大的压力设置了结构相当独特的课程,并且前面没有人尝试过,站在这个时间节点往回看,真的满满的都是回忆:▲全5星好评。考研是场长跑,最重要的还是你们持之以恒的努力,从4月23日开始上线,我们的银河小分队模式无意间也影响了很多的人,快结束时,偶然看到一位同学发的图片,前后坚持了243天,也就是8个月的打卡,并且每一天的打卡都是言之有物,图文并茂:当然,既然是小分队,相互激励闪耀的光芒十分夺目,特别是“仙后”星座的6位小伙伴,一直相互监督到备考的最后阶段,哪怕有时候会有点丧,也要一边咬牙努力一边丧,丧得豁达,才能再往前一步。希望大家加油准备,我们也加油丰富和更新自身的课程内容,共同来应对这场开始于企业寒冬里的命题调整。见世界,成自己。不二写于2019年1月11日深夜

义纵

别了,我心中的陕师大

感悟陕师大——从一个字开始初中英语 甘肃宁县早胜初中 燕鹏刚从2018年的5月15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在陕师大举办的甘肃庆阳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学英语的培训。首次踏入这所七十多年的国内著名的师范学院,葱郁的植被,古朴的建筑,还有就是来去匆匆的莘莘学子,在这所环境优美的校园走了一遭,真的感到它真的是不愧于这所“美在师大”的高校。在开班仪式上,陕师大教师干部教育学院杨斌副院长谈到我们培训的地点之一——“崇鋈楼”,他当时就问我们知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我们异口同声的说到读wu,杨副院长接着说到,我们每一个资深的师生都知道这个字念yu,因为它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何崇本先生捐资1600万元兴建。为纪念何崇本先生已故弟弟何崇鋈(人名中,鋈读yu),学校将该楼命名为“崇鋈楼”。路过外国语学院的时候,在鸟语花香,郁郁葱葱之中传过来熟悉且流利的读书声,不觉有种回归的感觉,似乎又回到当年自己早读的岁月,之中味道只有在师大这块净土才能体会,起早贪黑魂牵梦绕的时光只有自己慢慢感悟。这才是大学该有的样子,没有奇装异服,没有卿卿我我,见到的是匆匆的脚步,朝气蓬勃的脸庞,低声的交谈和求知的身影,既不排外又矜持内敛,在这里你才能看到教育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陕师大的餐饮文化也值得借鉴和学习,通发一张校园卡,可以在饭堂、小卖部、超市、水果店等地都可以刷卡消费。校园里还专门有一个回民餐饮楼——墨香斋,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师生在用完餐之后,都会自行去处理自己的餐具和剩菜剩饭,并且会对餐具食物和垃圾进行分类,这样方便保洁阿姨的清洁。当这种饮食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氛围,你不这样去做,你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所以说这种光盘行动、分类清理的做法,很值得学校去学习和借鉴。五月的西安,气温已经达到30度以上,而且持续数天的高温,真的是真正的酷暑。我们的培训项目早上三个多小时,下午也是三个小时,有时候晚上还加课,完了就到八点半左右了。这样一天下来,我都觉得挺累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授课教师大多都是60岁左右的教授专家,他们都很敬业,而且三个多小时下来,授课很富激情,很富乐趣,特别是庄老师的口技模仿印象很深的。就单从这份教学态度来说,很值得我去学习,应该点赞。我也就在深思一个问题,我们平时的授课能不能也这样搞,那样的话效果咋样?反正我得试试。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种姿态,这就是人格魅力之所在,人家都能这样的去对待去尝试,我还有啥顾虑呢?周五的早晨,我们初中班没课,安排的是资料检索与自我研修,我也想去读书馆转转,看看这个古老建筑里面到底有多少的文化底蕴。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的图书馆是整个校园的中心建筑,有着非常清静的教学环境。雪松高大雄伟,周围绿化有高有低,层次分明,四季常青的绿藤,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亭有廊,难怪受到人们的称赞“师大校园真美!”学生毕业时,都在图书馆前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我也看到有好多的学生戴着博士帽,在图书馆里面或者在图书馆面前的假山处留影,表情绝对是无比自豪的那种,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文明的圣地,是教学、科学研究的知识和信息库,是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必备的办学条件。据了解,陕西师大图书馆在民间收藏了一批古籍线装图书、古籍善本、金石拓片、名人字画、地方志等书籍,馆藏的纸质图书大约有三百多万册。我拿着借阅证去了一楼三楼和五楼,也分别借阅了几本图书。在每一层的图书借阅区,都布置了绿萝、茉莉、米兰等长青的植物,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在图书馆的五楼,专门有一处全是外文版的图书,而且和其他的各楼层一样,按照科研、历史、文化、教育等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还有,在借书的时候,图书馆设置了一个代书牌,你在借阅的时候把书拿走然后把代书牌放在取书的位置,这样的话很方便准确的把书还回去。另外,在一楼大厅有一个微书房客户端二维码,如果那本图书没看完,你就可以用微书房APP去扫描图书,就可以下载这本书的电子版。这所青砖构筑的图书馆里面,有着非常现代化的图书查阅、借阅和还书的电脑系统,在这边看书和自习的学生有大约一半都带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查阅资料或者进行内容编辑,这或许就是古老和现代的组合吧。 今天早晨七点多,我们初中班的全体学员在吴老师的带领下一块去了铁一中分校参加观摩学习,我们乘校车大概二十多分钟就到了这所久负盛名的现代化学府。铁一中近年来升学率全国都是位于前列的,清华北大每年都会考取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这边的女生全是齐耳短发,好像女教师也是短发,这一点在其他学校还真不多见。我们一共观摩了三节课,一节阅读课,一节写作课和一节易课,这三节课都是女教师授旳课,她们都是全英语教学,这边的学生的口语也挺好的,上课对话练习和回答问题也都是英语。最后的那节课采用分组教学,上的是Unit8 Is there a postoffice near here?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人手一个iPad,全都带耳麦,上课期间,师生都运用了易课软件,回答的问题通过iPad上缴,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学生的回答情况,得分、对错,还有数据分析,一目了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给英语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活力。5月23日,我们初中英语班的全体学员去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进行观摩学习,我们一共听了两节示范课,然后有个评课和讨论的活动。这边的学生思维统一比较活跃一些,课堂上的表现很主动,相互交流也很积极。老师这一块呢,全英语教学当然不在话下,教师都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性和示范性很到位。印象很深的是,西安市第23中学的杨青老师的那堂《中学英语话题复习之个人情况》,课堂容量虽然大,但教师课堂设置合理,环环相扣,授课和练习的针对性很强,利用思维导图从person到personality的各个分支,以及如何提问,如何回答,紧接着就是pairwork,还有后面的task reading环节,通过skimming,以及抓the main idea等,这样下来,我想学生至少已经知道该如何去完成任务型阅读,而一般的考试中,阅读题的分数设置一般都高。因此,这种阅读策略的介绍和学习,还是很值得借鉴。我在课间到校园转了一圈,他们的文化长廊、开放图书馆、餐厅、幼儿园和体育场,都是比较有特色的。尤其是高二某个班的课间跑,他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女教师,感觉年龄也不小了,但她就在队伍的最前面领跑,他们的学生那是一个整齐,真的很佩服的,我还专门拍个张这位美女老师的照片。另外,在北京和西安这块,这个帅锅美女的称呼很流行的,或许是一种城市文化的象征吧! 又快到六月了,各大高校的毕业季,也是各个专业学生结业典礼和汇报演出的聚集时刻,陕师大雁塔校区这一块当然也不例外。5月26日在师大的图书馆门前举办了一场民族文化艺术节,多彩的服饰,美味的佳肴,还有就是载歌载舞,热闹非凡。5月27日晚上举办了一场音乐系的汇报演出,5月28日在校礼堂又成功举办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吉他汇报演出,也是吉他社的十周年纪念活动,组织的很好,有隐形眼镜液,荧光棒,漂亮气球,脸贴等,吉他社的学生有很大的气场,实力非凡,动感十足。5月30日早晨,我们班在崇沃鋈楼闻道堂听了一节薛文涛老师的一节课。薛老师毕业西安外国语大学,然后留校,到现在在新东方任教,口语那叫一个棒。他今天的课题是welcome to oral English world,在上课期间,薛老师发起了一场游戏,男学员代表1元,女学员代表0.5元,然后老师说出一个钱数,男女学员扎堆凑数。当然了,如果被淘汰了,那就得准备在全班面前用英语来一段introce yourself了。薛老师一共说了三个钱数,2元、1.5元和2.5元,结果男女学员开始扎堆抢人,这真的是20多天以来我们男女学员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好大一阵了才发现自己还紧紧地抓着人7家的手呀!当然这都是下意识的,一下感觉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一样。后面的12名淘汰学员,当然就得一个接一个的轮流上台介绍自己了,对于科班出身的我们来说,那当然没太大的问题了。最后还有一个小姑娘毛遂自荐的介绍了一下她自己,突然介绍期间出现断片,她还滑稽的偷偷看手机来着,孩子就是孩子,但勇气可佳。从5月14日到6月3日,在陕西师大雁塔校区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真的是感受颇丰,受益匪浅,只可惜时间短暂,还是有一些不舍,一些遗憾,但是还是非常感谢陕师大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感谢我可亲可敬的老师,共勉互助的学员,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陪伴。别了大美陕师大,别了大西安。我想用一个字形容一下我的陕师大感受,那就一个字——牛!感悟陕师大从一个开始,惜别陕师大从一个字结束。2018年6月,西安

子犁

兰州大学新传经验帖 | 从双非到985,我等了两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心中有所想,那就勇敢去做。个人情况:本科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双非二本学校,本科专业广告学。一战陕师大mjc败北,二战兰州大学mjc成功上岸,初试成绩391。初试分数:政治73,英语二73,专业课一117,专业课二128。兰州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是老牌专业了,在整个西北很有声望。在阅卷方面不压分,所以每年都会出现很多高分,但好在这两年兰大的mjc一直在扩招(今年一志愿录取44人),所以只要同学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成功!公共课复习政治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我是大概八月份才开始政治的复习。因为有过一年的复习经验,所以知道如何复习政治才会更加高效。1.第一轮复习(8-9月)看新东方的网课,跟着新东方的课程安排看了一个多月的视频,把所有的重点都跟着老师讲的做了笔记。在第一轮复习时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记忆,关键在于形成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印象。2.第二轮复习(10月-11月)学习:把第一轮复习时整理的笔记做了一个框架图,尤其是马原部分比较晦涩难懂,自己动手整理一个框架图对加深记忆十分有帮助。史纲毛概有一部分考点重合,可以用时间轴的方式帮助记忆。做题:虽然我听的是新东方的网课,但题买的还是肖秀荣系列,同学们不同担心自己上的视频课与做的题不配套是否会影响效果这个问题。因为政治的考点就那么多,每个老师讲解的都是以考研政治大纲为主线,大同小异。肖大大真的是考研政治的大佬,他的1000题我在两个月之内做了有3遍,第1遍听一单元做一章,圈出做错的题目,第二遍复习完一整块(按照马原、史纲、毛概、思修的顺序)分几天时间再刷,圈出做错的题目,第三遍则直接看做错的题。用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3.第三轮复习(12月)这个阶段是冲刺阶段,对于考研政治的大题来说是黄金时间。同学们在第一、二轮复习时对于大题的背诵不需要太过在意,但是在最后一个阶段一定要重视!在第三轮复习时,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押题卷的客观题部分全做了一遍,结合自己之前做错的1000题反复再看,强化记忆。整理了一下这些押题卷的大题都考哪些,重点背诵高频率出现的大题考点,给自己留出15天疯狂背诵这些考点和肖大大的四套卷的20道大题。 再夸一句肖大大,真的神人!只要你好好背了,政治大题的分数一定不会差!英语专硕考的是英语二,难度没有英语一那么大,但是在大家专业课分数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英语成绩高是一定有优势的!1.第一轮复习(7-8月)英语复习我开始的比较早,这个阶段还是以单词记忆为突破口进行的。我用的单词书是朱伟的恋恋有词,听完一章背一章单词,40个list我背了有一个半月。长难句部分也在这个阶段开始,用的教材以及视频课都是新东方配套的唐静老师的长难句。唐静老师的长难句部分讲的深入浅出,很好理解,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反复听,会有很好的提升效果。长难句部分我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2.第二轮复习(9-10月)第二个阶段非常重要,我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刷真题的。同学说想要考好英语二就得把英语一的题也好好做一遍,这点我没有实践过,但效果应该不错,毕竟基础更牢靠。我的方法可能适合时间不充裕或者英语底子还不错的同学使用。我在做真题时只做了英语二的历年真题(建议大家不要一口气全部做完,留2-3套在第三个阶段作为考场卷来测试自己的得分情况),第一遍做完之后不要纠结正确率,去听新东方李旭老师的视频课,看他是怎么分析这道题的,你的想法哪里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导致做错,一定不要过度纠结对错,这一遍就是用来帮助自己找到做题的状态,并且在这遍做真题时建议把不认识的单词都划出来做笔记。第二遍做题时换一套干净的,没有任何批注的新的英语二真题做,这一遍在听完第一遍的课之后就得重视正确率了,做错的题做标注,回头再去听课,反复听,直到自己听懂,明白错误原因为止,同时背诵第一遍做了标注的单词。第三遍做题时会得心应手很多,这一遍就应该按照体型分类做题了,题型分类是文都谭建波老师的强项,同学们可以在第三遍时按照波妈讲的把题目分类,寻找每个类别题目的共性,认真分析此类题型特点,查缺补漏,做到对题型的把控熟练,并再次消化不熟悉的单词。3.第三轮复习(11月-12月)这个阶段不论对于哪个学科来说都是黄金时段,但这个阶段应该以专业课复习为重点,所以复习英语和政治的时间都应该减短。英语在这个阶段在做完英语二真题的情况下,可以买一本市面上你觉得还不错的模拟阅读来练手,还是不用纠结于对错,只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把模拟题里面出现的不认识的单词进行记忆。同时对英语二真题里做错的题反复研究,考试前一天都得留出时间看英语。把之前预留的几套真题拿出来做了,估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单词的背诵还是不能疏忽,到后期我每天会利用扇贝APP背诵500个单词,一个月刷完了两遍5000+考研单词。考前半个月买来市面上几位比较靠谱的老师出的测试题,作为练手热热身,也不用太过于在意正确率。关于作文的复习,这个阶段可以开始了。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我用的是新东方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大小作文各整理出十篇,每天背一篇,来来回回的重复背,直到能熟练地默写下来为止。临近考试的最后几天,我听了蒋军虎老师的临门一脚,整理出来一个大、小作文的万能模板,考试的时候用处很大。专业课1.第一轮复习(7-8月)这两个月的任务主要是看新闻学、传播学的书,在看完两遍之后做一个框架图,方便第三遍记忆。这个阶段的任务不重,在看完两遍书之后着手背诵,九月份之前背完第一遍即可。我背的是自己整理的笔记,按照自己理解的重点进行整理总结,效果很不错。关于实务的写作,建议大家在这个阶段下载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一些新闻资讯类的APP,在微信上关注新京报评论、风声评论、沸腾等一些评论类的公众号,以及爱传播等一些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公众号等,每天都看看,不用动笔写,培养自己实务写作的感觉。2.第二轮复习(9-10月)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把新闻学、传播学按照框架和自己的笔记背了有三遍,这个阶段的背诵任务很重,一定要坚持!应对文科类考试重复记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专题类整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的,我把专题按照兰大以及爱传播公众号推送的热点分为了十大类。把所有相关的考点全部在笔记本上做了摘录,这部分工作比较费时间,但一定要去做,现在新传考研出题越来越灵活,单靠死背书是没有出路的。做好自己的专题笔记以后直接背,跟着爱传播的热点分析随时补充,到最后发现专题整理的用途真的很大!采写编评概念题的部分看圣才的笔记,这部分比较枯燥,一定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抓住关键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做真题!在背诵和专题整理的同时,找出兰大近几年考过的所有真题,每个星期给自己安排一套,两个月时间做完所有的真题,不懂的题目及时问学姐。我当时做题报了爱传播的答题班,爱传播的答题班是按照专题进行的,里面涉及全国各个大学的经典考题,做完之后发邮件给爱传播,会有主讲的学姐学长进行批阅,并且会在随后的视频课上根据同学们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果第一遍没有听懂的话,可以重复播放视频。在做完题、听完课之后一定要对自己整理的题目进行总结,把题目收录在一个专门的答题本里,分析做题步骤和答题思路。只有真正把做题落实到位,专业课的成绩才不会低。3.第三轮复习(11-12月)冲刺阶段疯狂背自己整理的笔记和专题,并且反复揣摩真题,把兰大的题做透,再把爱传播的模拟题好好研究,两者结合找自己的答题短板,在最后两个月查缺补漏,做到一个知识点都不落下。实务练习也在10月中下旬进行,还是报了爱传播的实务批改班,每周分消息、评论以及采访提纲等各练一篇,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发送给学姐,学姐会帮你很细心地批改。感觉自己实务不太好的同学,我强烈推荐报批改班,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会少走很多弯路。在考试之前,我把自己整理的笔记和专题背了有6遍左右。背多少遍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自己理解了多少!最后一个阶段拼的就是心态了,不管怎么困难都一定要坚持住!最后碎碎念1.考研不在于谁在图书馆坐的时间长,而在于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效率!所以安排一个合理的计划并且踏踏实实的付出实践才是最重要的。2.考研备考期间最好八点钟就坐到图书馆,第一、二轮复习保证每天复习8个小时就好,第三轮复习阶段则需要10个小时及以上!中午最好午休,晚上少熬夜,不然高强度的复习身体会吃不消。3.多喝热水,多锻炼!别一天光坐着,晚上去操场跑跑步散散心,心情愉悦才会有精神气学习。压力大的时候找朋友找爸妈诉说,想哭千万别憋着,找到一个合理的方式宣泄,我考试前一个月几乎天天都在哭,但哭完会舒服很多!4.在准备考试这段时间,你得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尽量少为感情分心。有男女朋友的稳定地继续,千万不要在这段时间闹分手。单身的小伙伴就先克制住自己内心乱撞的小鹿,等考完之后再去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备考期间如果自己的感情状况出了问题,真的非常闹心。5.一定要有自己必胜的恒心呀。在备考的阶段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状况,分分钟让你手足无措,也会出现很多怀疑你能力的人对你风言风语,也会有一些不知道哪来的小道消息干扰你的学习目标,要学会自己判断,对自己的决定应该充满信心!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好好努力,2020成功上岸!Ps:考研期间关注的公众号实务写作类:1.新京报评论(强推)2.风声评论3.人民日报4.央视新闻5.沸腾6.弄潮号传媒行业类:1.全媒派2.广告门3.广告狂人4.传媒茶话会5.中传大数据6.北大新媒体7.传媒大咖

内热溲膏

这所211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1%

今天和大家推荐一所师范类院校,被誉为“教师的摇篮”,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1%。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教师的摇篮 ” 。院校历史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的教育学系,1954年定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成为中央部属高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 全国排名优势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第四轮学科评估陕西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最高评级为B+级,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B级,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地理学。B-级,理论经济学、民族学、体育学、世界史。C+级,生态学。C级,考古学。C-级,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学长评价陕师大还是以历史和文学为领头学科,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其他专业其实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好坏的,但是师大还是以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在师范类学校不免有些尴尬!但学校是好的,公共建设很完善,师资力量也不错,想报考的话还是个不错之选!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提供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免责及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网校立场。

苦菜花

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42陕西师范大学翁彪

记得关注“书目文献”,陆续推送的青年学者中,或许就有你现在或未来的导师哦!前期框架设计和邀约人员,得到石祥、董岑仕等老师的具体帮助!特此说明。南江涛谨按2020-4-23个人介绍翁彪,80后,2015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担任古典文献专业讲师。没有代表作。研究领域是敦煌文献。1.文献学是一个冷门学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门学问的?是主动报考还是调剂?谈一谈您对“文献学”的最初印象,现在的理解有没有变化?我在浙大中文系读本科。大二结束前专业分流,除中文基地班,还有编辑出版、影视文学和古典文献几个方向可选。其他方向都能顾名思义,平常无奇,唯“古典文献”听起来酷炫神秘。又因中文系有个传奇的学长曾在这专业,我就慕名而去了。所以当时的选择不但主动,简直鲁莽。对于专业研究人员,这个学科所指为何或许不言自明。但它与其他涉古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何以要在此之外专设这样一个专业,大家似乎也只能拿“文史不分家”的老话来搪塞,少有人细究。而要向低年级的本科生或非专业人士作简洁的解释,基本上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既然提到对这门学科的前后印象,我想还是应该把自己可笑的最初印象和至今不能释然的困惑坦诚说出来。文献学最初进入高校学科体系在1959年(北大),却在1966年和1978年两度停办(又分别于1972年和1981年两次恢复),虽然存在具体的时代原因,但也可以说明这门学科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并非今天才有的新状况。文献学的内涵、外延没有得到学理化的清晰表述,本身就是学科史和学术史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不仅仅关乎个人学养。事实上,这也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作为古典文献学家的尼采就曾吐槽过19世纪末的欧洲古典学界:“我在对古典学者的追根究底中发现:1. 年轻人对何为希腊人和罗马人没有一丁点概念;2. 他无法知道自己是否适于探究这个问题;3. 此外更重要的是,就他或许真正拥有的知识而论,他并不清楚自己在何种程度上适合成为一名教师。那么,他决定走上这条道路,并非出于他对自己或者自己的学科的认识,而是出于:1. 模仿;2. 继续自己在学生时代所做的事很方便;3. 维持生活的念头。简而言之,百分之九十九的古典学者根本不应该成为古典学者。”最后这三条择业理由,相信中枪的并不止我一个。尼采这段牢骚,和当时《悲剧的诞生》被严重忽视的愤懑心情不无关系,但他揭示古典学者们在如何自处这一问题上的无知,却并非一时激愤之辞。自古就有研究经典的学问,但专设一个学科,而与其他各种学术门类并列,则是社会现代性的结果,是以古代经典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为前提的。欧洲的古典学形成于18世纪末,我国的古典文献学形成于20世纪初,原因在此。古代文化遗产被整体切割出去、悬置起来,以基于当下需求重新整理和解释,是任何国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都会面对的议题。谁来整理,为谁整理,如何整理,本是“古今之争”的题中之义,深刻触及社会、文化与政治的诸多问题。技术上的谨言细密是另一回事,但作为一门学科,古典文献学恐怕不应该被视为一种让人皓首穷经的饾饤之学,本身就充满着思辨与论诤。新中国系统规模地展开古籍整理事业、设立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在上世纪50年代:这门年轻学科的诞生是以近代以来学者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批判为背景的。我们不能将古典文献学简单等同于“整理国故”运动、史料学派或古史辨派,但这些学术现代化潮流确实酝酿了这门学科基本的概念、方法与价值取向。我们当然还应承认这门学科对清代朴学的承继关系,今天被视为文献学基本内容的版本、目录、校勘与文字、音韵、训诂等学问,正是在这时候专业化的。然而,这种承继绝不只在方法论层面:与其像清人那样自诩“汉学”,不如将这一学术传统追溯至宋人对古典世界的智识兴趣与疑古思潮。这种对古典的智识兴趣恰恰与两汉学术的教化取向大异其趣,本身就预设了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分离,划出了对经典文本和古典历史予以怀疑、批判的空间。考据,或作为一种工具的文献学,如果不以这种对古典的智识兴趣和怀疑取向为前提,就难以构成一门学科。在今天,一方面仍然可以见到那种对古代典籍的伦理兴趣、玄学解释,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到批判与怀疑这一学术传统的失落,专业人士将文献学视为一种意义自足的方法,甚至一项高级的智力游戏,同时非专业人士将古典视为一种符号资本、审美风格或亚文化。我以为,同时直面这两种倾向,不断省思当下与古典的关系,批判地继承文化典籍遗产,正是古典文献学仍然构成一门学科的必要性。一门学科的内涵及其价值,恐怕并不取决于它在那个象征人类知识整体的Pie Graph中究竟占据哪一板块(因为这种想象往往是需要被解构的),而要看它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与原本外在于它的那些因素相角力、纽结,并不断地发生重构。如果从研究对象的角度难以划清这门学科与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边界,那么从学术传统的形成与阐绎来把握这门学科的特质,或许同样可以说明问题。2.毕业后又从事文献学研究和教学,您觉得涉古专业本科生学习“文献学”课程的必要性是什么?文献学训练对资料检索与文本校读有直接帮助,是文史研究的基本功。而今天高中毕业生既受应试教育挤压,又遭大众媒体蚕食,惯于依赖网络,两手不沾纸叶,古文献阅读水平或整体上较过去不如。在本科阶段开设相关课程,作技术上的训练,当然就更加迫切。这并无疑义,但我想再罗嗦几句题外话。除了涉古专业会开设“文献学”的课程,目前全国有六所高校开办了“古典文献学”本科专业,分别是陕师、南师、上师、西南、北大和浙大。必须承认,绝大多数本科生都对“古典文献学”这个专业非常陌生,在专业分流时感到彷徨、困惑,而选择了本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古籍整理和专业研究的比例也远比研究生低得多。因此,说清楚这门学科在技术层面对于专业的学术研究到底多重要,恐怕都不足以解答低年级本科同学在专业分流时的疑问。我在浙大读大学,本科时就接触到古典文献学,现在陕师大任教,仍给这个专业的本科生上课。因此,和本科时就有志于学术研究或研究生阶段出于专业需求而接触到这个学科的朋友相比,我有一些不同的经验感受。我以为,对于古典文献的本科生,在技术训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传递视野、价值和使命感。通过具体、扎实的文献细读经验来给古典祛魅,帮助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古今之间的延续性和断裂性,引导其不断反思古典文献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惟其如此,才能让这门学科更广泛、长久地发挥影响吧。3.您的研究方向是偏向历史文献学还是文学文献学?又或者说偏重目录、校雠和版本的哪个具体方面?请重点谈一下您在这个领域的治学心得?历史文献学和古典文献学虽名目不同,内涵并无差异。我以为“历史文献学”中“历史”二字,既不是“史部”的意思,也不是“历史学”的意思,而应是“历史上的”、“过去的”之意,与“古典”内涵重叠,没有道理将二者分别对应于文学研究/史学研究或中文系/历史系。黄永年先生早有文章提出,应将二者合并,持相同意见的学者也非少数。我的研究方向是敦煌文献,尤其感兴趣的问题是敦煌俗文学材料的宗教属性。过去研究这些写本的学者多来自高校中文系,倾向于从白话文学史或俗文学史的角度予以解读和评价,但却不免忽视其实际的社会宗教功能。譬如变文写本就是这样,而王于飞老师就曾指出一些变文写本其实用于舍经入寺,是做功德用的。这些写本既是文学史材料,也是宗教史和社会史材料。需要努力克服文史哲之间的学科壁垒,对文献作综合性的研究,才能避免那种以今度古的认识吧。我也对写本时代文献的异文问题很感兴趣,这或许属于“校勘学”范畴吧。但事实上版本、目录、校勘学总是相互为用,不大能截然分开。这里我想提一个不成熟的认识:文献学教材大都将文献学的历史上溯至刘向甚至孔丘,将目录、版本、校勘和音韵、文字、训诂目为六大法门,似乎这门学科历史悠久,早成系统。然而,就像音韵、文字、训诂被视为小学的三大板块,这其实是唐五代以后的新知识,而非汉儒的旧观念,而将目录、校勘和版本并列为文献学的三大板块,恐怕也是近代学者才逐渐形成的认知,既非“自古以来”,也不应构成现在、未来的文献学家自我表述的唯一方式。事实上,很多文献学问题就不能被这三者囊括,譬如古书通例、雕版印刷史、“经典化”问题等等。之前和很多朋友争论过“写本文献相比刻本文献是否更不稳定”的问题,同样不属于版本、目录或校勘学,或可置于西方媒介研究、书籍史的脉络里展开讨论。我想,文献学的内涵应该是开放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更多元。4.有人说“文献学”是个基本工具,算不上单独的“学科”,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如果是“工具”,是否应该有更广泛的应用?是“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否有瓶颈和走出困境的思路?在古书校读和古籍整理方面,文献学当然是基本工具,这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某些时候,人们说文献学是个工具,算不上学科,指的是这门学科提不出自己的问题,仅仅在回答其他学科的问题时被拿来使用而已。我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但这个状况正在被改变。目力所及,近些年乔秀岩与史睿老师在文献学概念和问题的理论化方面已经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推进,很多年轻学者也越来越注意学科问题域的建立。学科的成立,很大程度就依靠学术共同体在方法、学风等方面凝聚共识,对学科的概念、问题域作出整合。在这方面,或许可以作的工作还有很多。允许我尝试着界定一下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从静态上讲,文献学研究的是文献的物质媒介与文本信息二者矛盾统一的关系(媒介即信息是传播学常识,而乔秀岩老师关于“版本”与“书”互相转化的论述也可以解释这一点);从动态上讲,文献学研究文献(既包括信息也包括媒介)的生产(书写与复制)、消费(阅读与传播)与再生产(阐释与校理)的历史过程。这个说法简单粗暴,但或许有助于将这门学科与其他涉古专业区分开来。从碑刻文献、敦煌文献到域外文献,如今文献学研究诸多领域都成果迭出,似乎不存在瓶颈和困境。存在困境的或许是文献学史和文献学理论的研究,毕竟,文献学或者说古籍的校读与整理不仅有“如何”的问题,还有“为何”的问题,而后者更加关乎一个学科的自我表述和外界认知。要回答“为何”的问题,就不能不和其他学科相对话,回应当下共同的理论困境。譬如,今天的古籍整理工作,有低质量的问题,在特定领域也有“过剩”问题,而这与和历史学界所谓的“碎片化问题”、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问题具有相关性,都可以视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历史记忆”问题在各个领域的体现。记忆主体的想象,记忆权力的争夺,记忆和遗忘的关系,这些问题在西方理论界一直被不断思考,国内学者也不乏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吸收。古籍整理过是否过剩,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应该放在这个理论语境中来反思和回应。季羡林先生晚年一次讲座上谈到中西文化比较的问题,切入正题前一再强调,自己本来是做语言的,不搞义理,但近来“思想不安分”、“胡思乱想”了,才讲起这个话题。季先生当然是自谦,但我们确实更倾向于把理论思考视为“不安分”、“胡思乱想”,这恐怕是数百年来思想审查的糟糕结果。我以为,文献学史和理论的研究要走出困境,或许首先应该敢于“不安分”,敢于“胡思乱想”吧。5.结合自身的求学和教学,“文献学”的研究生培养上与其他学科有何不同,一般做些什么具体学术训练?他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您对学生们有何期待?我不是研究生导师,没有任何经验。但不久前读到黄永年先生一篇题为《培养文献学研究生的经验体会》的文章,在课程设置、讲授指导和师生交往方面都有非常细致的考虑,这里做一推荐。6.“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如何?论文发表难度?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什么?一类文科的本科教育,我想可能更应注重素养和关怀,不必决定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我的本科同班同学既有做有机农业的,也有从事广告设计的;目前本科学生里有做语文教师的,有进入互联网企业做产品经理的;顶厉害的师兄,本科计算机专业;朋友中最好的思想史学者,本科读化学。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越来越多的本科学生选择考研、读博,这究竟是不是好的选择要看每个人的状况,倒不妨回顾一下前引尼采的那段话。7.请您谈一谈对文献学前景的展望,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哪些方面会引起更多关注?只能就自己关心了解的议题简单谈谈。我以为宗教文献在未来的研究空间比较大,这不仅因为过去的文献学者较少关注这个领域,而且因为宗教文献所蕴含的丰富问题,能够拓展文献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加深对既有问题的认识。譬如基督教和佛教都存在大量的“伪经”材料,就对我们思考“经典化”问题有直接帮助。又如我比较关心敦煌文献中的疑伪经、俗文学与禅籍写本,利用这些材料来讨论大众宗教、流行文化与写本媒介之间的关系,似乎也颇有可为。而讨论这样的问题,我们就不仅要利用传统的文献学方法,也要借重西方的大众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理论。方法的综合使用、学科的交叉互动,或许正是“走出困境”的契机。8.请您推荐一种“文献学”的必读书,简要地介绍一下内容及您的阅读体会。最近刚好读到内维里·莫利写的《古典学为什么重要》,含泪推荐。因为目前还没有一部《中国古典文献学为什么重要》,这本小册子或许可以视为“必读”。西方的古典学与我们的古典文献学当然不能等同视之:艺术和考古材料对于西方古典研究的意义与典籍文献是相当的,而中国发达的书写传统导致典籍成为古典研究不可置疑的核心。但二者在基本问题、方法术语与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值得对比之处。复旦大学的苏杰老师就长期在做西方文献学方法论的引介和中西文献学的对比研究,给人颇多启发。这部《古典学为什么重要?》并非方法论的导引,而是试图从学术传统中寻绎资源,回应欧洲“古典学”的价值危机。内维里同时反驳了现代人对古典的无视和浪漫化这两种倾向,探讨古典学在文化遗产的复原、接受等问题上的可能性。尤其发人深省的是,他指出古典学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回归事实,以重新凸显世界的复杂性和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的不确定性”。也许从“整理国故”运动和“古史辨”学派的学术传统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中国古典文献学何以重要的理由吧。专栏往期回顾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1西北大学景新强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2山东大学姚文昌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陈绪平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4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5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图书馆刘明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6上海师范大学王贺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马艳超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8浙江大学出版社王荣鑫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09南京大学赵庶洋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0香港中文大学潘铭基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1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2安徽大学唐宸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3复旦大学沈畅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4武汉大学李寒光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5国家图书馆刘鹏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6浙江师范大学孙晓磊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7南开大学赵建成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8河北大学李俊勇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19湖南大学翟新明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0苏州博物馆李军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1辽宁师范大学高明峰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2复旦大学唐雯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3扬州大学孔祥军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4南京大学张宗友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5暨南大学王京州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6同济大学赵成杰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7北京外国语大学谢辉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8南京大学卞东波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29北京师范大学李小龙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0天津图书馆胡艳杰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1中华书局朱兆虎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2中山大学史洪权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3南京图书馆韩超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4四川大学罗鹭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5东吴大学赖信宏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6北京大学沙志利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7国家图书馆张燕婴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8台湾成功大学简凯廷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39河北师范大学杜志勇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40浙江古籍出版社况正兵青年学者说文献学丨041中国人民大学谷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