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陕西有硕士点的高校,共有28所,其中西安有22所巴德尔

陕西有硕士点的高校,共有28所,其中西安有22所

其实关于高教方面的内容,山野老王之前专门写过一个系列,就是关于全国各个省市区具有博士点高校的情况,陕西省的高教实力在全国来说也是非常强的,特别是有着西安这样的一座高教重地,就说双一流高校的数量,陕西省共有8所之多,非常的厉害,资料显示,截止到去年,全省本科院校共有57所。配图那么这57所的本科院校中,有哪些是具有独立硕士点(不含联合培养,下同)的呢?本文我们就给大家来说说这个话题。先看校本部设在西安的具有硕士点的高校,具体有: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医学院、西京学院。数了一下,西安市共有22所普通高校具备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上述名单中,绝大部分的高校本身也是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没有博士点的院校只有以下几所院校,分别是:西京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医学院。配图除西安之外,另外六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高校(括号内为校本部所在城市)分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延安大学(延安市)、宝鸡文理学院(宝鸡市)、榆林学院(榆林市)、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市)、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这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双一流高校,校本部不在大城市,这种情况属全国少见的,当然该校也是博士点的了;榆林学院2018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去年才刚刚开始招收研究生的。不过还有一所高校也得说说,那就是西藏民族大学,虽说是西藏的一所大学,但校址却在陕西的咸阳市,这个情况较为特殊,本文就不算是陕西省的高校了。各位网友,陕西省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院校名单是否还有遗漏呢?还望指正,当然了,本文的名单并不包括在陕的部队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样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配图文中配图源于网络,仅供参考,版权归属原作者;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理解,不作为决策参考的依据。山野老王高教聚焦系列原创作品,百家号首发,欢迎订阅百家号:山野老王

心疑

刚刚!国务院批准!陕科大新增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批准的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单。对于很多高校来说,能否获得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更是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在2018年1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就正式公示了2017年新增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一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此次公布批准的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单,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由原本已有的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新增的。详细情况如下:此次评审结果公布之前,陕西科技大学就已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67个,本科专业58个,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医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还拥有省级优势学科6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5个,校级院士工作室5个。2017年1月,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以上统计截至2017年12月)截止目前,陕西科技大学共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此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增加将有利于陕西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也将有助于推进陕西科技大学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部分来源:微言教育、陕西科技大学官网)

佛性

从341万“考研大军”中突围,陕科大这个学院2020年考研再创佳绩

2020届研究生录取工作即将结束,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考研再创佳绩!173名毕业生中,国内大学录取56人、国外大学录取3人,研究生录取率由去年的28.99%上升到34.10%。其中,35人被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录取,占被录取学生的59.32%,录取率和录取质量均名列全校前茅。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341万人,比2019年增加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伴随着"考研热"的到来,考研压力和考研难度也是水涨船高。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能够在此次考研角逐中突围,一方面源于毕业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和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大有关联。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把学生升学率作为人才培养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指标,将学生考研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综合安排,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研究项目"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养,使学生树立了较高的"科研自信和科研兴趣"。大学期间,由专业导师和辅导员共同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在毕业年级通过召开考研学生座谈会、报告会等措施,帮助学生增强考研动力,学院及时跟进解决学生们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得学院学生考研率逐年攀升,考研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专业内涵、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子在

陕西科技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陕试研招〔202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际,现将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如下: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9日

天之苍苍

全国第一所轻工院校 陕科大你值得拥有

高考的成绩已经出来了,现在肯定有很多小伙伴都都在着急报志愿的事情吧。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西安非常不错的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位于古都西安,坐落在未央湖畔灞桥之滨。而今年又是陕科大的六十周年校庆,迎来了陕科大的又一个发展高峰期。陕西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建立的第一个本科轻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审批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后来西迁咸阳市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二零零六年迁到了西安这是已经改名为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现在已成为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一所综合类的大学。 科大总占地面积2055亩, 设有13个二级院系、5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18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二级学科82个,材料科学学科在ESI全球排名前1%; 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有全日制各类在校学生21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校级院士工作室5个。现在陕科大是本科一批,水平仅次于211的一些重点大学,怎么样,心动了吗?世界小,科大大!

道不可见

陕西科技大学!发展加速度!这所地方名校正在快速腾飞!

2006年,古都西安、未央湖畔迎来了一所独特的高校。它是我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创立于1958年的北京,曾直属于原轻工业部,在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国务院在1978年确定的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数十年如一日寒来暑往不辍耕耘,为社会各界哺育输送了累计超过15万名各类优秀菁英人才。这就是陕西科技大学。4月30日,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正式公布,陕西科技大学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位列内地高校第97位,居陕西省属高校第2名,轻工类高校第2名。短短1年的时间,排名上升102名,贡献份额增长率高达352.8%。这只是陕科大科研实力快速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陕西科技大学发展迅猛,在科研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陕西省诸多高校之中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声势夺人!2006年,古都西安、未央湖畔迎来了一所独特的高校。它是我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创立于1958年的北京,曾直属于原轻工业部,在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国务院在1978年确定的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数十年如一日寒来暑往不辍耕耘,为社会各界哺育输送了累计超过15万名各类优秀菁英人才。这就是陕西科技大学。4月30日,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正式公布,陕西科技大学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位列内地高校第97位,居陕西省属高校第2名,轻工类高校第2名。短短1年的时间,排名上升102名,贡献份额增长率高达352.8%。这只是陕科大科研实力快速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陕西科技大学发展迅猛,在科研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陕西省诸多高校之中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声势夺人!在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评选中,陕西科技大学的参评获奖率更是高达100%,同时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陕西省省属高校第一位。截止目前,学校共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位授权领域19个,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2019年,陕西科技大学6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专业实力受到国家认可。在2020年6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公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证结论中,陕西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顺利通过,位居陕西高校第一。截至2019年底,陕科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正式通过、完成进校考查、拟进校考查、新受理专业数合计18个,位列全国轻工类高校第一名。

两代情

厉害了!2017年,陕科大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合作“大丰收”

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家和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党的建设为保证,深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实现了真正的追赶超越。陕西科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新增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11月6日至8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现场考查。据悉,陕西科技大学将于2018年开展“6+1”个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回访检查顺利完成2017年12月19日,陕西省教育厅委托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专家组来陕西科技大学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回访检查工作。2012-2016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排名陕西省属高校第一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陕西科技大学在2012-2016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陕西省属高校第一,陕西高校第五,全国普通高校第128名。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重量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陕西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取得里程碑式发展成果1个学科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该校材料科学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进入国际一流学科行列,这在陕西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个学科居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绝对排名全国第三陕西科技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进步显著,9个学科列入B大类和C大类学科,其中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并列排名全国第三,列入B+档学科,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新增3个院士工作室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在陕西科技大学设立院士工作室,迄今已有5个院士工作室落户陕科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校内自评阶段工作圆满完成陕西科技大学16个学术学位授权点和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均顺利通过校外专家评审。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工作再创佳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创历史新高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共斩获50项立项资助,金额达1544万元,与2016年相比申报数增长103%、获批项目数增长138%、资助经费增长145%,立项数量跻身省属高校第三,立项数在全国轻工院校中攀升至第二。1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科技大学张美云教授主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牵头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同时也是首次同一年获得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批总经费3259.23万元。其中,张美云教授牵头的“高性能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立项,获准项目经费1050万元。有效发明专利排名摘得省属高校“六连冠”陕西科技大学连续6年跻身全国50强并蝉联省属高校榜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至2016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排名前50名高校》,陕科大以排名31位、全省高校名列第3、省属高校位居第1的出色表现,连续6年跻身全国50强并蝉联省属高校榜首。陕西科技大学人才强校战略成效显著师资实力进一步提升陕西科技大学27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第九批“百人计划”,入选人数一跃跨入全省高校前三甲;6人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入选人数居省属高校第二名;6人入选2017年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4人入选2017年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入选2018年省科技新星,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1人入选2016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荣获2017年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投入1亿元大力引才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共引进专任教师81人,其中学科领军人才(柔性)2人,特聘教授10人(其中柔性引进6人),学术骨干8人,青年拔尖人才9人、高水平博士4人、博士48人,陕科大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博士比例、海外学术背景等得到进一步优化。张美云教授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其领衔的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科技大学张美云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已公示),其领衔的“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教师团队”教学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已公示),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陕西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快速发展“留学科大”工程启动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重新启动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在秋季学期共招收了来自荷兰、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5个国家的12名博士、硕士留学生,学生层次高、生源质量好。1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省教育厅评议陕西科技大学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了陕西省教育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专家组的评议,教育部将在近期组织评审。入围首批教育部“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英国国家学位学历评估中心(UK NARIC)启动实施中英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2017年9月27日,陕西科技大学作为入围首批项目院校之一,签署了《中英项目(首批)合作协议书》,近期正在与爱尔兰多家高校对接本科合作教育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科技大学历经“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秉承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求实创新、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扎根西部、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三创两迁”精神,恪守“至诚至博”校训,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部分来源:陕西科技大学官网)

天门

全国排名上升102位!中央再投1个亿!陕西这所地方名校正在快速腾飞

2006年,古都西安、未央湖畔迎来了一所独特的高校。它是我国第一所轻工业高等院校,创立于1958年的北京,曾直属于原轻工业部,在我国工业化发展战略布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国务院在1978年确定的全国88所重点院校之一,数十年如一日寒来暑往不辍耕耘,为社会各界哺育输送了累计超过15万名各类优秀菁英人才。它就是陕西科技大学。5月18日,国内知名的高等教育数据研究机构"青塔"在其官微推送《发展加速度!这所地方名校正在快速腾飞!》一文,以近年来跟踪研究的一系列专业翔实的数据,系统盘点了陕西科技大学在科研、人才、学科、教学等方面的表现和成就。4月30日,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正式公布,陕西科技大学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位列内地高校第97位,居陕西省属高校第2名,轻工类高校第2名。短短1年的时间,排名上升102位,贡献份额增长率高达352.8%。这只是陕科大科研实力快速进步的一个缩影。近几年,陕西科技大学发展迅猛,在科研实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陕西省诸多高校之中宛如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声势夺人!科研实力:快速上升近五年,陕西科技大学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1项,总资助金额超7000万,在立项数量和立项金额上,同步实现了三倍以上增长!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代表的重大科研项目方面,陕科大同样屡有斩获。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次同一年获得1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批总经费3259.23万元。其中,张美云教授牵头的"高性能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立项,获准项目经费1050万元。主持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项目金额屡创新高,种种突破的背后,是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平台所提供的坚实支撑。2016年以来,陕西科技大学相继获批了国家羊乳制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省部共建纤维化学与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陕西省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省部级科研平台。目前,陕西科技大学已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建设学科1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校级院士工作室6个,为开展高水平研发活动、培育高质量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了广阔的舞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鲍艳教授指导学生依托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学校教师在科技奖项、高水平论文和授权发明专利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陕西科技大学张美云教授主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地方高校的身份斩获国家奖,陕西科技大学的科研实力已然位居全国省属高校前列。在2019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成果的评选中,陕西科技大学的参评获奖率更是高达100%,同时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陕西省省属高校第一位(并列)。"能走出实验室、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才是真正好的成果。"多年以来,陕西科技大学一直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加强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学校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在全国省属高校中首屈一指,并在数年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人才为先,师资雄厚在国内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陕西科技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千方百计培养、吸引、用好人才,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目前共有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近600人,其中一批教师入围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陕科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近日,爱思唯尔2019年高被引学者榜单正式发布,陕西科技大学张小红教授再次上榜。2019年,陕科大新增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人当选教育部轻化工程教指委副主任,1人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省属高校唯一)并获杰出贡献奖,强校战略立竿见影。2017年,陕科大共有27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第九批"百人计划",6人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6人入选2017年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其中4人入选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学校1名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共有34人(团队)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获批人才资助经费总计2920万元。截止到目前,陕西科技大学共成立6个院士工作室,吴清平院士、倪永浩(加拿大)院士、周廉院士、赵进才院士、蒋庄德院士、韩布兴院士6位院士受聘于学校,共同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学科建设,进步明显作为一所省属重点高校,陕西科技大学奋发有为,在国家和陕西省的大力支持之下,依托日益强劲的科研实力和师资队伍,学校在学科建设和综合实力等方面取得屡屡攀升,顶尖学科实力更是有目共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陕西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排名全国第三(并列),2019年9月,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正式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学校继材料科学学科之后,第二个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象征着陕西科技大学的学科建设,已然步入了国际高水平行列。截止目前,学校共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学位授权领域19个,人才培养体系日趋成熟。重视教学,培育英才学科实力的蒸蒸日上,也让学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更进一步。201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奖数位居省属高校并列第二,实现了学校办学史上的重大突破。2019年,陕西科技大学6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专业实力受到国家认可。在2019年6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公布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证结论中,陕西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专业顺利通过,位居陕西高校第一。截至2019年底,陕科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正式通过、完成进校考查、拟进校考查、新受理专业数合计18个,位列全国轻工类高校第一名。长期以来,陕科大以"注重实践、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以"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三实"作风为特色的各层次毕业生,深受社会认可。立校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科技大学同样肩负起了对外交流和推进陕西高校国际化的使命。2019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陕西科技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陕西科技大学阿尔斯特学院。陕科大党委书记姚书志、校长马建中与阿尔斯特大学副校监及管理委员会主席约翰·亨特合影留念该学院由中国陕西科技大学与英国阿尔斯特大学合办,是陕西省高校获批招生年限最长、办学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是陕科大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突破。2011年入选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成为陕西省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建高校,同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在"十二五"、"十三五"这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都被列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8年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3月,再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资金支持。长久以来的守正创新,寒耕暑耘,让陕西科技大学在近些年,迎来了建校以来最快速的发展时期。学校之强,首在精神之立,在如此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下,陕西科技大学崭新的办学实践势必前途远大,光明满目。

黄衣

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怎么样的大学?

小编今天专门写一个大学,这所大学不应该被忘记,这就是陕西科技大学!很多人估计都听过陕西科技大学,但大部分人都不了解陕西科技大学的历史和辉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陕西科技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轻工院校,创办于1958年,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1970年迁至陕西咸阳,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大学,成为当时仅有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经教育部批准,西北轻工业学院于2002年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陕西科技大学主体迁往西安校区,学校迎来大的发展。陕西科技大学的历史还是足够辉煌,作为老牌的88所重点大学之一,陕科大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同时陕西科技大学作为重点大学,不同于现在扩招后的一本院校,陕科大近几十年一直在一本招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地位。说完了历史,那么现在的陕西科技大学怎么样呢?还是随小编看一组数据:陕西科技大学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二级学科67个。2017年1月,陕西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陕科大拥有了国际一流学科。陕西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这个工程被成为小“211”工程。陕科大在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科研表现上更加出色,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三大奖),例如今年陕科大的张美云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全国高校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陕西科技大学名列全国高校第34位,陕西省属高校的第一位。以上数据表面,陕西科技大学不光历史辉煌,如今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陕西科技大学的轻工类专业是特色,在2017年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陕科大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并列排名全国第三,但这样一所学科优势明显的大学没有进入国家的双一流建设,实在是不应该。记得网上有一篇比较火的文章《不应被遗忘的重点大学》,重点介绍了陕西科技大学,引起网友的共鸣。希望陕西科技大学继续努力,争取在入围下一批的双一流建设名单。小编再次推荐,陕西科技大学是一所被严重低估的大学,考生们可以放心报考!

其性过人

2020届陕西科技大学“云毕业” 5407名毕业生挥别校园“致青春”

未央湖畔,相聚云端;毕业有期,梦想无尽。7月20日,陕西科技大学以“室外典礼+线上直播”的形式,为5407名学子献上了一场别样的毕业典礼。全体在校校领导、校长助理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出席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该校副校长王学川主持。省级以上教学名师、校级教学督导、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有关负责人和近34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毕业典礼。典礼开始前,与会校领导特意步出会场,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代表在“研途星光闪亮,入海乘风破浪”的桁架前合影留下珍贵的瞬间。在《入海》《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熟悉的旋律中,4名毕业生代表一起引吭高歌,用歌声表达对母校的不舍与未来的憧憬;现场还就“大学四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最想感谢哪位老师?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想说的话?”等问题对毕业生们进行了随机采访,倾吐同学们对母校的“心里话”“小秘密”,将会前暖场推向高潮。在庄严的音乐声中,与会人员全体起立,目送校领导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护送学位权杖入场。陕西科技大学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李志健以《激扬青春梦想 展现时代担当》为题,为全体毕业生上了一堂特殊毕业季里的人生“大课”,坚定同学们的前行方向,让离别更加温暖而有力量。李志健指出,同学们是祖国砥砺奋进的亲历者、学校追赶超越的参与者和自我逐梦前行的实践者。历史和实践证明,个人的成长、集体的进步,只有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才能进而有为、行稳致远。愿我们的国家、陕科大、同学们继续共同进步!李志健深情地叮嘱全体毕业生,今天过后,母校将是你们人生彩照永远的背景。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生是一个不断变换角色的过程,相信未来的你们会不断增强才智、担当和本领,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道安宣读《关于表彰2020届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的决定》:授予项懿等273名同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授予崔晓峰等80名同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王海燕宣读《陕西科技大学关于授予2020年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决定》等5个文件,决定授予刘振华等17名研究生工学博士学位,国际生Muhammad Haris等2人工学博士学位、Muhammad Babar等1人工学硕士学位,张琰等864人研究生硕士学位,李文欣等4531人学士学位;批准《3D细胞培养用透明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等76篇学位论文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教师代表、设计与艺术学院杨素秋副教授为毕业生送上三个祝愿,祝愿他们进入社会后,能够始终拥有美好的精神生活、独立思考的精神、打破自我禁锢,走出校门,越过重重障碍,成为那个“想都想象不到的更好的自己”!毕业生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李瑞梓同学分享了在母校九年的成长历程和满满收获,号召全体毕业生秉持母校“至诚至博”的校训,牢记“三创两迁”的精神,强化时代责任,厚植家国情怀,做有志的后浪,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今年,陕西科技大学有了首届毕业的2名国际博士毕业生和1名硕士毕业生。陕西科技大学校领导为获得博士学位的27名毕业生(包括国际博士研究生)代表、学士学位的159名毕业生代表一一正冠拨穗,并颁授学位证书。其后,全体毕业生郑重宣誓“今日我以科大为荣,明日科大以我为荣!”与往年毕业生目送权杖先离场的环节不同的是,本次仪式最后,当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任工昌教授再次举起权杖,校领导、校学位评定委员全体委员及嘉宾席全体人员起立,满怀期冀目送全体毕业生离场,祝大家就此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业有所成!因为疫情缘故,本届毕业典礼还通过多个平台进行网络同步直播,让未到场的2020届毕业生及亲友,校内外师生、海内外校友及关心学校的各界人士在线“云”观礼。毕业典礼的暖心之处,就是努力为全体毕业生呈现一场情意不减、规格不减、仪式感不减的毕业仪式。毕业典礼之后,陕西科技大学在文体馆举行了陕西科技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李志健、王学川、王海燕为603名硕士毕业生一一拨穗、授证并合影留念。这是该校首个研究生学位专属的授予仪式,体现了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飞速发展,研究生为科大复兴腾飞持续贡献力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