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投稿礼相伪也

商业经济研究杂志投稿

杂志名称:商业经济研究商业经济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厅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出版地方:黑龙江国际刊号:1009-6043国内刊号:23-1057/F创刊时间:1982发行周期:半月刊业务类型:杂志征订配送方式:普通快递杂志简介《商业经济》(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商业经济》杂志是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承办的经济类综合期刊。《商业经济》编辑部编辑出版的经济类综合期刊。本刊注重期刊的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为丰富本刊刊发内容,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及可读性,扩大本刊影响力,现正在面向社会各界诚征优秀稿件。内容丰富,印刷精美,雅俗共赏,集权威性、实用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全国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投稿须知1、文稿要求:稿件内容必须翔实,主题明确、科学性和逻辑性严密,设计合理,能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数据资料要作统计学处理。2、文字要求:表述准确、精练,条清理顺,字迹工整。稿件篇幅不宜过长,全文(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字数应限制在:论著类文稿一般在30004000字符为宜,综述类文稿不超过5000字符,病例报告类文稿不超过2000字符。3、题目:简明确切反映文章的本质内容,切忌冗长繁杂,以不超过20字为宜,尽量不设副题,尽量少用“的研究”或“的观察”等非特定词。4、署名:文稿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且能解答与文章有关问题者,并要写明作者详细工作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作者地址变更时,应在文章首页底加脚注说明。5、中国图书分类号: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标出。6、文献标识码: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标出。7、摘要:论著类文章需附200字左右的四项结构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同时附写与汉文摘要内容一致的英文摘要、英文题名、作者单位、作者姓名(书写方式:张晓莉ZHANGXiao-li,欧阳海OUYANGHai)。8、关键词:一般需标引35个关键词。9、文稿体裁要求:a.论著类文稿:要求论点明确而新颖,论据充分而确凿,论证层次清楚且逻辑性强,语言简炼,行文流畅,所引文献出处要准确,文章结构由导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b.综述类文稿:要以“新”字为主,主要向读者介绍有关研究方向上的新动态、新趋势、新苗头、新进展,一般由前言、主体、总结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对一些相互矛盾的材料与观点,态度要明朗,避免只“综”不“述”。c.讲座、新技术、新方法及应用说明类文稿:说理要由浅入深,叙述要条理清楚,恰当地运用图、表和照片等形象化表达方式,切忌夸夸其谈,不着边际。d.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凡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所治病例出现了诸多复杂或疑难的问题,并取得了病理诊断资料,而自己颇有收益或对其他临床医生均有启迪的病例均可以展开讨论。文章结构由病历摘要、临床讨论(分析)、病理检查(报告)、病理讨论、小结等五部分组成。病例报告类文稿所报病例一般不要超过5例,主要体现“文献价值”,一般由病历摘要及讨论两部分组成。10、文内各级标题要求:层次的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即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最末数字后面不加标点。一般不宜超过4节,4节不够时,可将层次再细划分,例如:第一级标题—1(材料与方法)。11、表、图和照片:无论何种文稿,应尽量恰当使用图和表。凡用图、表表述者,则文中不应再用文字重复其内容。表应该尽量采用“三线表格”式样的统计表;图应该使用绘图笔在图画纸或硫酸纸上绘出;图稿幅宽以13cm为宜,高宽之比为2比3,线条要求清晰且粗细均匀。表和图的设计应正确、合理。使每张表和图均能“自明”。照片要求反差适度,主体清晰,并注明取材部位及上下位置。图及照片中注释及标识性的字母、数字和符号必须清晰,其背面应注明作者姓名、图题及图序。12、 参考文献:必须以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内主要文献为限,最多不应超过20条。参考文献的编号按照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引文句末右上角加方括号表示,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末。内部资料及未发表资料不宜著录。刊名缩写以《IndexMedicus)为准,每篇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迄止页及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专著M,报告R,单位论文D,报纸N)书写格式采用温格华式,缩写点均不用。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九月刊

美国权威商业期刊:放弃全球化只会伤害美国企业

全球著名的管理杂志、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刊物《哈佛商业评论》日前发布文章指出,放弃全球化的行为只会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哈佛商业评论》网页截图《哈佛商业评论》认为,目前美国依然处于全球疫情的中期(甚至可能是早期)。“疫情暴发暴露了美国企业商品供应链条的脆弱,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也促使美国跨国企业提出了重新恢复经济的诉求。”然而,一些美国贸易代表宣称希望美国实现“去全球化”,减少与国外企业的联系。美国的跨国企业明白,实行“去全球化”以及减少与国外企业(特别是中国)的联系实际上只会降低企业生产能力,削弱面对中国企业时的竞争力。美国企业依赖全球销售及运营《哈佛商业评论》指出,美国科技公司领先外国竞争对手的秘诀是全球范围的销售和运营。如果英特尔、康明斯和苹果无法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那么它们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将会崩溃。中国的高附加值产业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并且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因此,如果美国在技术领域对中国封闭,只会被中国越甩越远。文章还指出,大部分美国跨国企业都在其他国家生产并销售商品,很少有企业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去全球化”只会增加产品成本。美国的“去全球化”既有维护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垄断地位的目的,也是为了转移美国民众对政府抗疫不力的怒火、挽救濒临崩溃的政治信誉。中国努力实现全球化 美“去全球化”将损害其利益与美国的做法不同,中国正在积极鼓励高附加值产业企业的发展,开发更多的海外项目,实现全球化布局,并加大国际市场投资运营。《哈佛商业评论》指出,美国和中国都是全球经济中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世界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美国每年出口2.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仅次于中国,美国对外出口的商品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2%。《纽约时报》指出,美国希望通过“去全球化”的行为为国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恢复经济。但实际上,这种做法适得其反,将导致美国制造业增长放缓。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创纪录萎缩,破产潮席卷400多家企业。美中商会日前发表的调查数据显示,86%受访者认为,美国实行“去全球化”,减少与外国企业的交流已经影响到自身企业经营。《哈佛商业评论》指出,自四月份以来,到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来资本一直在上升,甚至超过了去年。这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非常反常。这充分说明了跨国公司依然很看重中国和国际市场。布鲁塞尔研究机构Bruegel的经济学家兼副主任玛丽亚指出,全球化的本质是交流。“我们不应再建立隔绝交流的墙,世界需要更多的合作。”【来源:国际在线】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利货财

盘点世界十大财经杂志/报刊,掌握全球行业热点和趋势

一、时代周刊(Time)杂志创立于1923年,隶属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较为广泛,专注于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是国际读者了解全球新闻的窗口。分为美国主版、国际版、欧洲版、亚洲版及拉丁美洲版。立足美国,关注全球,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提供背景材料并进行分析解释。旗下知名品牌栏目:《时代》百人榜、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年度风云人物、封面人物等。二、财富(Fortune Magazine)杂志创立于1930年,隶属于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是美国一家主要刊登经济问题研究文章的国际知名商界杂志,专注于为工商企业界服务的金融半月刊。于1996年创刊《财富》中文版(FORTUNE China),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运营,致力于服务中国管理精英的商业杂志。实行编辑系统和经营系统两个独立并行且互不干扰的独特公司结构,编辑不考虑广告和赚钱,只按原则理念真实公正的报道和评价工商界人物与事件,有发生过坚持客观报道而牺牲巨大商业利益的事,甚至发表过严厉批评总公司的报道,但是相关人员并没有受到责难,在工商界有较大的权威及公信力。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财富》论坛、年度商界人物榜等。三、福布斯(Forbes)杂志创立于1917年,隶属于美国福布斯公司,是美国一本半月刊商业杂志,专注于金融、工业、投资、营销等领域的原创文章,也涉及技术、通信、科学等其他领域内容。此外,也发行福布斯亚洲版、福布斯生活、福布斯女性杂志,《福布斯》中文版于2003年进入中国,现今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之一。具有前瞻性强、不妥协精神、观点鲜明、反传统且不拘一格、简明扼要、影响市场的力量,报道内容立场偏向共和党保守派。旗下知名品牌内容:福布斯富豪榜、福布斯国家元首排行榜、福布斯中国潜力百强榜、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榜、全球名人百强榜等等。四、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创立于1843年,隶属于英国经济学人集团,是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周刊杂志之一,专注于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也有科技和艺术的相关报道。此外,《经济学人》杂志开设有美国、美洲、亚洲、欧洲、中东/非洲、英国、中国专栏。定位并非传统新闻媒体,关注于当下形势分析和未来趋势洞察,杂志所有文章不署名,立场鲜明,事实说话。读者定位多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在全球拥有辛格、默克尔、比尔盖茨、马云等众多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读者。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世界品牌500强、巨无霸指数等。五、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杂志创立于1930年,隶属于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一本为中国商业精英量身定制的国际商业周刊,专注于研究美国商业和经济形势,对财经大事、金融趋势及科技应用等最新动向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具有注重前瞻性、新闻性、深度和观点,用中国角度看世界,用国际视野看中国,利用彭博社全球团队提供富有洞见、趣味和原创的商业报道,服务于全球化新经济时代的读者。六、巴伦周刊(Barron's)杂志创立于1921年,隶属于美国莫多克新闻集团,是一本专业的财经周刊,专注于帮助美国专业机构和投资者把握金融市场发展方向,以准确的判断和透彻分析。旗下知名品牌内容:评选中国十大消费品牌。七、哈弗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创立于1922年,隶属于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哈弗商学院标志性杂志。专注于为全世界的专业人士提供缜密的管理见解和最好的管理实践,于2012年在大陆地区出版简体中文版。拥有资深的翻译和编辑团队,中文版中除了60%的英文原版内容,另外30%以上的内容采集了中国本土公司案例。八、FT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刊创立于1888年,隶属于英国培生集团,后被日本日经新闻收购,是一家领先的全球性财经报纸,专注于为读者提供全球性的经济商业信息、经济分析和评论,拥有美国、英国、欧洲、亚洲四个印刷版本,其中70%的发行于英国之外的140多个国家,全球读者超百万,提供文章涉及商务、金融、经济等多个领域。旗下知名品牌内容:伦敦股票市场金融指数、世界500强榜单。九、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刊创立于1889年,隶属于美国道琼斯公司,2007年被美国新闻集团收购,是一家财经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哦,也是美国付费发行量最大的财经报纸,专注于财经新闻的报道,其内容足以影响每日的国际经济活动,读者多为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此外,还有发行亚洲版、欧洲版和网络版,每天读者过千万。报道风格严肃,图片新闻较少,对题材选择非常谨慎。旗下知名品牌内容:最佳网站、全球视野、商业世界、波托马克观察等。十、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报刊创立于1851年,隶属于纽约时报公司,是一份全世界发行,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报纸,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版面风格古典严肃,社论由许多不同作者撰写,自由开放。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如果首先报道事件,则可靠性非常高,所以常被世界上其他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从经营到内容生产,包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应该说都是报业的楷模。

秦风

商业权威跌落神坛,创始人崇拜毁于2018

11月28日的伦敦,英法阿根廷等九国官员举行听证会,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严厉问询都对准了理查德·艾伦,而议员们毫不间断的质疑和指责,看似是要把扎克伯格继续缺席的愤怒转移到这位代言人身上。扎克伯格虽未现身,但少不了焦头烂额,前几日旧金山综合医院掀起“除名行动”,这段小插曲似乎暗示其形象崩塌避无可避。而两个月前,同样处在风口浪尖的马斯克,最终以董事长职位为代价草草结束了私有化的玩笑和失误。大洋彼岸,刘强东和刘立荣这个冬天恐怕也好过,前者牵扯的性侵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者则因为一次赌局彻底丧失未来。这些曾经因商业传奇和个人魅力而备受追捧的创始人,在2018年却一个接一个地跌落神坛。与之打破的,或许还有创业神话所滋生、长期存留于公司内外的创始人崇拜。神坛上的“独裁者”2014年底,美国最大互联网学生教育服务平台Chegg集团旗下的海外院校信息平台,曾发起一项评选90后留学生心目中“最崇拜的科技偶像”的投票,扎克伯格、李彦宏、比尔·盖茨位列前三。榜上有名的创始人们凭借商业财富、思维理念、性格魅力等因素,在大众心中自然而然地沉淀出向往和崇拜之情,而这种无意形成又或刻意塑造的人设,其实所创造的商业利益远比名人效应还要庞大。这点恐怕阿里深有体会,热爱演讲的精神教父到底给阿里输送了多少人才,他们内部或许都不知道,但是这群人却可能有着比旁观者更深的创始人崇拜“情结”。就像纵然扎克伯格现在骂名缠身,员工也愿意为他遭受公众误解而打抱不平。不过这不全然是个人魅力,创始人崇拜更稳固的根基在于控制,在这方面,精明的创始人可谓各有心机。2004年谷歌上市,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双层股权结构的智慧,几乎延续到以后IPO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而扎克伯格则继续将其“发扬光大”。2017年初扎克伯格遭遇一次小范围的“逼宫”,小股东们希望将其踢出董事会,然而这份33.3万签署的请愿书,却依旧没有阻挡扎克伯格别出心裁的C类股票发行。2015年扎克伯格夫妇承诺捐出他们持有的Facebook 99%的股份,这被捐赠的股份正是C类股份,扎克伯格的控制权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集中。尤其是在肖恩·帕克被逮捕、决定离开Facebook时,这位倒霉的董事会成员走之前的条件竟是让扎克伯格继承其席位。隐私丑闻后,扎克伯格坚持不会卸任董事长之职,确实,公司内部没有任何机制能逼迫扎克伯格辞职。不过马斯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在Twitter上的“疯言疯语”引起了众多投资人的担忧,更令业内开始反思硅谷创始人崇拜的“恶果”。其实很早之前,马斯克的问题可能已经初露端倪,201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撰文揭示这位“当下最伟大创新者”的另一面。文中提到,凡是能留在马斯克身边的员工多是兢兢业业、不问名利的那些:Space X总裁Gwynne Shotwell、Tesla首席技术官的JB Strauble,这两员大将都属于忠诚可靠又永远不会抢风头的实干家。同时,马斯克坚持他个人的成功故事,而否认公共部门对其支持的重要性。在这位作者眼中,马斯克通过夸大自我功劳而将自己捧上神坛。马斯克之于特斯拉,就像刘强东之于京东,在刘强东消失的80天中,外界猛然发现京东竟没一个能在舆论扭转上够分量的人,偌大的京东没有二号人物。刘强东无法放权,或许来自其事无巨细、凡事爱插手的性格,2011年左右,刘强东曾对外表示,“如果管理了十年,还不能放手,这是我的严重失败”。但是即使后来几度放权主动离开公司,他也没有走得太远,连早会都照例参加。绝对控制加上个人神话,如果说扎克伯格、马斯克、刘强东对内形成的创始人崇拜,开始显露出神坛上独裁者的负面,那么刘立荣可以算是个人和公司不分的最极端案例。在承认赌博事实后,他坦言,“我创办金立16年,在公司一直是绝对的权威,我个人没有其他收入,难免在生活上有些公私不分、借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创始人在自己的国度称王,却未必能永远正确,而失误却要更多人承担。人无完人,创始人的盲区和欲望2007年利文斯顿将采访内容汇编成出版的《创业者》,该书籍一度成为创业运动的“圣经”,在他总结的创业公司理念中,“不要为了拿到巨额融资而交出公司的控制权”,是最基本的一条。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整个硅谷进入了创始人友好型风险投资的时代。然而,去年Uber卡兰尼克一事打破了这种状态,投资人和大股东开始反思,以前“只要创始人能够给公司带来增长,他们即便有很多的过失也都是可以被宽恕”,这种理念并没有在卡兰尼克身上验证。而相比卡兰尼克,马斯克、扎克伯格以及刘强东、刘立荣等人的个人问题,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则更为严重。他们站在独裁者的位置上,欲望和盲区逐渐被放大,一系列丑闻正在摧毁曾经千辛万苦经营的创始人崇拜。或许这正是人无完人。刘立荣的一把赌瘾输掉了自己和整个金立人的全部心血,刘强东酒劲上头进了女大学生的公寓,性侵风波导致京东20天蒸发了70亿美元。赌瘾和色欲,这两种可能让普通人泥足深陷的基础欲望,看来坐拥财富和名声的创始人也不能免俗。最开始,整个硅谷的投资人都在担心年纪轻轻创办公司的经历,是否会让创始人有足够的能力去谨慎而妥当地改变世界,但现在他们或许也要多监督一下创始人品行失格的“内在”问题。在这点上,扎克伯格和马斯克虽不是因一时冲动的欲望做下“悔恨终身”的事,但他们对权和名的追求却容易进入创始人盲区,变得“不喜欢听到批评的声音”。2013年扎克伯格立下新年决议,他要每天认识一个并不是Facebook员工的新人,2017年他在一次“倾听之旅”中前往美国三十多个州,希望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这些跳出盲区的尝试,并没有让他的强权之风有所改变,他一面牢牢握紧手中的绝对控制权,一面又在虚假新闻、滥用数据的丑闻中表现得不容妥协。从年初到现在,投资者要求扎克伯格辞职的呼声日渐强劲,而据一位熟悉其想法的人士透露,他现在依然认为,更加严格的管理风格对于应对内部和外部所提出的挑战是必要的。辞了职的马斯克也没有因此次受挫变得“老实”,前段时间特斯拉因其为员工提供福利的方式而备受关注,马斯克借一份报告在Twitter上再次“自吹自擂”,他说:“从来没有人能一周只工作40小时就改变世界”,倒是依旧符合理想主义的工作狂人形象。2018年连续不断的创始人崇拜在危机中“塌陷”,而这多由创始人内因所致,或许这种情结终于走到了尽头。取代创始人?创始人崇拜的破除,不单单是在公司危机中发生,正常情况下也有必要减弱过重的个人色彩或标签,一种是创始人的功成身退,而另一种是对创始人的期待不被满足。前者最典型的莫过于今年宣布辞任的马云,以继任者来破旧立新,或许正是应对创始人崇拜的最佳方式。不过这个继任者不太好当,很长时间内,在外界看来,阿里和马云互为化身,阿里的任何举动,都可以简单概括为马云的战略、马云的眼光、马云的布局。故而很大程度上,这位唯一的精神领袖的过早退出,不可避免地会对阿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对张勇来说,如何在马云一手打造的“梦想”国度中,确立自我的权威和风格至关重要。这点微软两位继任者的成败或许有一些启示。2000年鲍尔默接替盖茨,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但盖茨依旧是外界认可的微软代言人,尽管在鲍尔默的领导下,微软的年利润增长了几乎两倍,可据一位微软前高管坦言:“他从来都得不到应得的认可”。甚至随着微软在全球的影响力步步减弱,很对人将此归咎于鲍尔默。《名利场》在题为“帝国重启”的长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微软的创始人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敬畏,这可是他的继任者从未得到过的。在他们看来,即便盖茨不能带来解决方案,他也不会像鲍尔默那样带来麻烦。当然,鲍尔默也不是全然“无辜”,他在任时,眼光更多停留在“从Windows和Office赚更多的钱”,而纳德拉上任后制定了“效率和平台、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战略,这在今日已被证明相当成功。继任者要在创始人的光环下突破,却又不会得到同等的宽容,所以他们甚至要比创始人更具能力和眼光。而另一种情况,对创始人的期待不被满足导致创始人崇拜“失灵”,魅族和黄章可以算是一个代表。2017年2月11日黄章现身魅族论坛写下“我将重新出山打造我的梦想机,去迎接魅族15周年”,所有魅族粉丝们欢呼雀跃,而又一次的复出始于魅族危机丛生。但是2018已至年底,魅族显然没有恢复气力,魅族15的小试牛刀、魅族16的高开低走,都预示着黄章力挽狂澜的努力没有达到粉丝和外界的期待。而再看魅族内部,白永祥从淡出到离职,杨拓从重用到尴尬,李楠半年之内大起大落,黄章到最后会不会无人可用,成了魅族的一个悬念。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一旦能力受质疑,创始人的落幕是内部精神和信仰的整体垮台,那些从辉煌到没落的公司,莫不是如此。创始人初始,都天真而热烈地认为自己在造富世界,而现在自己却成了侵犯隐私或图一时之快的“恶龙”,这虽不全是创始人崇拜的结果,但创始人崇拜渐趋消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歪道道,独立撰稿人,互联网与科技圈深度观察者。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千晶

荐书丨2019年度豆瓣评分最高的10本商业·经管类书籍

导 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希望我们能彼此相互提醒:聚焦书籍,在忙碌中借书籍汲取力量。阅读,使我们的眼界更宽广,格局更壮阔。在此,我们翻阅了去年豆瓣读书榜单,找到了2019年度评分最高的10本书。期待你,与我们一起共读。No.1《美国陷阱》简介在《美国陷阱》一书中,皮耶鲁齐以身陷囹圄的亲身经历披露了阿尔斯通被美国企业“强制”收购,以及美国利用《反海外腐败法》打击美国企业竞争对手的内幕。这是一场隐秘的经济战争。No.2《坏血》简介一滴血液如何创造出价值近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女版乔布斯” 如何利用欲望与贪婪打造出硅谷商业神话?比尔·盖茨2018年度推荐,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约翰·卡雷鲁纪实力作;纽约时报书评、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数十家媒体年度最佳书籍;原著改编电影由好莱坞传奇影业制作,奥斯卡影后詹妮弗·劳伦斯主演No.3《文案的基本休养》简介东东枪从业10数年,一线营销、广告、创意工作心得,悉心梳理打磨多年的“私家创意小课”首度公开;从概念原理到作业细节,从创意方法到评判标准,99篇小文深入浅出、条分缕析,一本书讲透广告创意与文案之道。No.4《债务危机》简介在这本书中,达利欧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债务危机及其应对原则:债务大周期模型(解释模型)、3个重要案例(深入考察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48个历史案例和数据对照分析。作为成功驾驭危机的极少数人之一,达利欧提供了他的非常规视角。无论你是投资者、决策者,还是仅仅对危机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帮助你以备受启发的新方式理解经济与市场。No.5《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简介本书是老唐对20多年投资实践中形成的投资体系的回顾与总结,由三大章构成:正确面对股价波动、如何估算内在价值、企业分析案例。No.6《非对称风险》简介黑天鹅遍布的世界中,反脆弱的关键是认清非对称风险;坚持风险共担,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原则。塔勒布,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深刻的思想者之一。本书是塔勒布“不确定性”系列丛书中的思想结晶,承接上一本书《反脆弱》的一根肋骨——不能牺牲他人利益来增强自身的反脆弱能力,探讨了人们应该在实践中亲历风险,规避生活中隐藏的非对称性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No.7《战胜一切市场的人》简介在一般人眼中,玩家肯定是赢不过庄家的,但这本书的主角,也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仅在半个世纪前就找到了击败赌场的秘诀,而且还触类旁通地把这些技巧成功地运用到了一个更大的赌场——华尔街金融投资市场之中,并取得了世界级的投资收益。这个人就是爱德华·索普(Ed Thorp)。No.8《我曾走在崩溃边缘》欣赏和珍惜这本书是作者俞敏洪第一次完整、深度地讲述新东方从0到1、从1到N的创业历程,披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让人看到带领着新东方从一个培训班发展成为上市集团的创业者,以及他的团队曾经经过的至暗时刻,甚至曾走到崩溃的边缘。创业维艰,1/4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完整地被记录,激荡地再现了新东方创始团队及新东方人,在时代的光辉中砥砺前行的身影。No.9《周期》简介每个投资人都想弄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周期位置。也就是说,人们渴望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追加投资,继续留在市场,还是应该果断卖出,离开市场。大家都知道市场周期起伏波动,然而,大部分投资人往往只想到市场周期的首层浅思维。这本书会带你进入市场周期的二层浅思维,教你看懂过去的周期规律,看清现在的周期位置,看透未来的周期趋势,获得少数赢家穿越金融危机、长期战胜市场的投资布局真经。No.10《变量》简介我们要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观察中国的变化: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国际关系才是大树,民粹主义是谁也无法忽略的力量,互联网不可能对所有传统行业发起“降维打击”,城市也悄然进行着革命,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学校出乎意料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革命场,重建社群正在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见和戾气。像观察一颗树一样,剥离迅疾而无关紧要的变化,小趋势,是变量的密码。

吉米秀

这20个人的发言,关乎2020年商业大势

来源:赢商网来源 | 商业地产观察(ID:sydcgc)为探讨东北商业机遇与创新,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行业发展趋势,1月10日,由赢商网联合承办的“2020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以“复兴·美好”为主题,在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顺利召开。大会共设7场专业主题演讲、2场行业报告发布及2场行业对话,各界政府领导、知名行业专家、国内标杆地产开发商及知名品牌商齐聚东北,共话经济大势,积极为东北商业发展建言献策、寻求突围之道。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康翰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马龙龙,以及广东赢商网数据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传鲲,上台发表致辞。活动现场,财经作家、新匠人新国货加速计划发起人吴晓波带来精彩主题演讲,并启动《2019新国货白皮书》发布仪式,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商业经济研究》杂志社社长刘建湖发布《中国商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万商俱乐部创始人、中城商业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院长杨泽轩带来《哈尔滨零售商业暨商业地产2019年市场总结及2020年趋势展望》。此外,晚宴交流暨颁奖典礼环节公布了优秀运营项目、潜力商业街区、商业创新项目、商业新地标、卓越企业等多项大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的召开,标志着在中国商业地产领域深耕9年之久的赢商网,正式进入东北市场。未来,赢商网将为东北商业地产开发商、品牌商提供专业化的业态定位、招商、运营、资产金融化等服务。01 主题演讲一中国消费新阶段和商业发展与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任兴洲任兴洲在分享中表示,我国目前进入了消费增长的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呈现新特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快速增长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由注重消费量的满足到重视质的提升、由一两个消费热点向多点多面新增长点转变——更加注重对健康、绿色、环保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任兴洲谈到,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商业业态的创新也随之被提出了一些新要求:一是商业零售终端和消费场景的创新实践;二是购物中心的模式创新。零售业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以心为本,迎合市场的需求,这是最重要的原则。02 主题演讲二国内外经济变局与中国商业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陈文玲表示,原来创新能力落后的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创新策源地之一。几乎所有的商业场景,国外有的中国都有,国外没有的中国也有。比如说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率,2017年已经达到了77.2%,2018年已经超过了90%。美国是原始创新的最大创新策源地,中国是商业场景、创新最大的创新策源地,实际上两个国家有很大的互补性。中国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对人类发展,国际社会发展,和平发展有用的价值观,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现在所有的国际机构预测,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世界经济体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所有预测都是一致的。所以,只要中国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稳稳当当向前走,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就一定会如期实现。03 主题演讲三哈尔滨零售商业暨商业地产2019年市场总结及2020年趋势展望万商俱乐部创始人、中城商业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院长 杨泽轩杨泽轩表示,2020年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政策驱动下,消费在总体升级的情况下将会迎来继续升级,驱动商业市场整体利好。从国内商业地产行业形势来看,行业持续的并购、整合将是接下来更多量更快速的发展过程。而随着经济成长放缓、人口红利边际下降,购物中心市场渐趋饱和,商业市场将进入存量时代。经济大环境下行,开发商投资谨慎,最近两年市场下沉脚步明显减缓,部分商业地产企业开始反向从原来走向三四线的下沉向一二线转移,另外一部分五六线的下沉在持续加强,导致购物中心呈现U型下沉状况。2019年购物中心在线下实体商业的表现可圈可点。餐饮业态异军突起,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餐饮业在快速的调整,尤其是严控成本及费用方面,反而导致餐饮业盈利能力逆势上升。04 主题演讲四围绕美好生活创造家庭欢乐融创文旅集团副总裁兼商业事业部总经理 张媛张媛认为,融创文旅的经营逻辑就是找到核心目标客户,洞悉客户关键诉求,清晰定义产品玩法,提供触达人心的美好体验。文旅行业其实很好玩,包含的内容、场景更多,提供的服务更好,带来的欢乐更多,文旅行业是为这个时代而来。张媛表示,每一个文旅城里面可以选择的内容非常丰富,融创文旅不仅只有以物业硬件为载体做的一些内容的植入,还会围绕IP主题进行多元化营销,除了融创文化集团的IP形象阿狸,还有许多合作伙伴,比如说像新浪体育、腾讯游戏等,未来文旅城将做成一个内容载体,整合更多资源,为目标客群提供更丰富的体验。05 主题演讲五焕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发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 高铁生高铁生表示,2020年是十三五收关之年,也是脱贫决胜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格外重要。无论中国整体经济还是东北经济、龙江经济,从长远来看,都应当注重充分有效的焕发市场本身活力。焕发市场活力,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完善市场经济做起,比如价格机制等。第二,尊重市场导向,与时俱进,紧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第三,切实提高和市场的匹配能力。第四,要善待企业家。06 主题演讲六人是新匠人,货是新国货财经作家 新匠人新国货加速计划发起人 吴晓波吴晓波认为,本土文化要复兴,老祖宗的东西不应该被抛弃,但也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今天。有一个网红品牌叫做“故宫”。2019年,鞋子、花茶、被子、沙发等,跟故宫做结合的各类品牌大概超过200个,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大概超过200亿。为什么人们愿意为这些产品消费?因为文化里的东西、血液里的东西、基因里的东西就是大家现在喜欢的东西。中国在国货、国漫、游戏、餐饮等领域越来越看到这一种情况,中国新中产消费者愿意为这些买单。中国公司和国际公司竞争,我们至少有一个优势叫做文化优势。同时我们拥有审美优势,我们在技术、渠道、商业模式上的主动性就会加大,所以这个是第三次国货运动和第一次、第二次最大的区别。今天大会上讨论复兴,讨论美好,是因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们形成了很多自信:我们慢慢看到了文化自信,看到了中国正在发生的消费自信,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的品牌自信。07 主题演讲七大力推进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从多方面多领域振兴龙江商业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 执行会长/秘书长 李彦春李彦春认为,要从历史出发,认清东北商业现状——重工业过剩,轻工业过轻。要复兴东北商业,需要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优势,发展本土商业,刺激消费。李彦春进一步指出,振兴东北商业,要有提升商业经营能力的意识。过去多年,东北过分依赖物业出租、物业管理,商业经营能力薄弱。其次,要把流通现代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要推动商业从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式全面的转变,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发展。在这个思路下,通过刺激本土消费来振兴东北经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满足城乡居民不多样化、多层次化、多领域化的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商品,如果一味依靠外来商业力量,本土商业“只能死掉”;完全靠租赁经营走不通,应该大力推进社区商业电商和发展;积极开展全国供需互动,努力扩大商业经营规模。08 主题演讲八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之路KK集团副总裁舒艳芳舒艳芳表示,消费人群的代际更迭正带来弯道超车机会。90后、00后只消费喜欢的东西,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才能获得认可。年轻人喜欢高颜值的东西,喜欢拍照和分享,同时个性即动力,他们不希望被所有同质化的东西所束缚。产品方面,应跳出产品看产品。商品选择应该有多重标准,比如精选新奇特产品;定制化、IP和国产化,这些相对比较流行的元素融合进全品逻辑里;传统品类重新定义,比如为即食燕窝、黄豆、绿豆披上高颜值、高性价比外衣。09 微论坛对话一风口之上,商业地产发展的新机遇主持嘉宾:巴九灵COO 新匠人新国货加速计划总策划 吴欣对话嘉宾:金辉集团商业管理部总经理 李嘉远洋地产城市开发事业部商业管理中心总经理温静哈尔滨曼哈顿多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黑龙江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江岩美嘉体育创始人兼CBA全明星总导演 毛雅楠巴九灵COO 新匠人新国货加速计划总策划 吴欣在“风口之上,商业地产发展的新机遇”对话环节,主持人吴欣向嘉宾提出两个问题:十年磨一剑,东北商业地产蛰伏几十载,有哪些亟待开发的城市潜能;东北商业地产创新发展新思路与成功案例分享。金辉集团商业管理部总经理 李嘉购物中心过去讲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现在我们发现每年都在调,年年月月都在调,每天都在变化。这个来源于第一个是消费者的变化,目前很多人还在沉浸70后、80后,其实90后和00后才是现在的消费主体,他们的诉求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第二个商户选择发生了改变,在18年开出来的400多个购物中心开了15000多家品牌,里面新兴品牌占比是24%,我们会主动的比如说拿租金让利,甚至是经营扶持,去挖掘一些比较有潜力的品牌;第三个是体验互动的升级,怎么样让消费者在商场打发时间,解决工作上、生活上、休闲上、社交上的各种需求。我们需要整合消费者的创意、商家的资源、上下游的生态链,建成一个商业联盟,把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的平台。远洋地产城市开发事业部商业管理中心总经理 温静从整体上来看,线上购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肯定是越演越烈,这个对我们实体商业来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现如今大家购物和消费的行为越来越碎片化,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都可以进行购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实体商业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用积极的心态拥抱变革,专注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寻找商业发展机会,比如说结合项目所处的不同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在商业专业化领域进行更纵向、更深入的探索。抛开传统意义上的购物中心、百货以外,东北零售市场上奥特莱斯、专业家居市场、批发零售市场以及服务生活半径一公里范围的社区商业都存在着一定发展空间。 哈尔滨曼哈顿多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黑龙江省青年民营企业家商会会长 江岩江岩表示,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哈尔滨有1千多万人口,但是消费需求并没有被挖掘出来。尤其是针对90后、00后消费新形势的热门品牌,在这里非常稀缺的,所以说这里是一个极具机会的市场洼地。另外在基础建设上,去年开通了从哈尔滨到佳木斯的高铁,形成了约一个小时从四线城市到省会的出行半径,高铁的建设带来省会城市人流聚集的优势,辐射人群也要比以前大得多。还有哈尔滨政府开通的航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把消费版图变大了,流动人口也变多了。所以从黑龙江消费来讲,机会是大于挑战的;从商业地产本身行业来讲,在存量深耕细作的前提下,机会是大于挑战的。美嘉体育创始人兼CBA全明星总导演 毛雅楠毛雅楠介绍,篮球馆作为体验式业态的一种,给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感觉,就像球馆里面的标语“像球星一样打球”,要把体验感做到一个很极致的状态,让每一个打球的用户来到球馆,都会觉得自己就像球星一样,有很好的更衣设备、提供球星的待遇。体验式业态需要加强的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想,什么东西是他们在意的,营造出让心灵和身体都享受的产品和场景。10 微论坛对话二以营销和服务来构造行业壁垒主持嘉宾: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区东北区副总经理 姜华对话嘉宾:北京金隅嘉品mall总经理 冯敏弘阳商业集团品牌总经理 张玉婷国耀尚河城总经理 刘强喜悦滑冰场创始人 王品石113#潮汇创始人 郭海军海马体照相馆商业发展中心总经理王寒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区东北区副总经理 姜华在“以营销和服务来构造行业壁垒”对话环节,主持人姜华向嘉宾抛出三个问题:南北商业文化大不同,如何取长补短、互通互融,共同推动商业升级;浅谈对场景化、体验式商业与服务的理解及该如何运用于东北商业,使其行之有效,从而真正推动东北商业整体的迭代发展。北京金隅嘉品mall总经理 冯敏南北经济协同发展,商业发展到现阶段,品牌的标准化运营使南北差异逐渐缩小,达到紧密融合。消费者偏好、经济基础、地区文化特点等原因共同作用,形成了南北商业差异。在商业发展调整的过程,互融互补确实对商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我认为北方商业可以在服务细节、创新方面借鉴和参考南方商业,当然北方商业在追求文化内涵上做的也非常好,所以最终还是需要商业操盘手从项目出发,去挖掘适应项目本身特点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金隅嘉品Mall在北京东五环外新兴区域,东坝地区。在项目建设初期,项目经营团队结合了东坝地区作为新兴地区人口和客群的特点,把项目定位为家庭式社区购物中心,并我们在招商、运营、推广的过程当中都在不断的去强化项目定位,实现项目销售、客流达到预期。我认为,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品牌、活动等等,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弘阳商业集团品牌总经理 张玉婷张玉婷介绍,2019年15个新一线城市如果以长江为线去划分,北方城市占5个,南方城市占10个,南方的经济活力和很多新一线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优于北方城市的,东北现在只有沈阳入席。弘阳商业今年已经是第24年了,从做商业起家,逐渐涉及到房地产领域、金融领域和物业管理领域,战略方向十分清晰,双轮是地产和商业,双翼是物业跟资本。从商业理解的角度来讲,商业地产实际上是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美好生活方式,并满足人民生活消费方式的变化,这背后的逻辑不只是产品和服务,还涉及到城市政策、人口红利以及居民整体的经济活力。国耀尚河城总经理 刘强在运营中,南北方差异确实能从很多环节上能体现出来,但是刘强认为差别并不是太大,因为现在所有大的商业平台在南方、北方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式做出来的。国耀尚河城是天津本土的社区商业,体量3万多平米,服务项目周边3公里左右的客群。在购物中心中预留了将近2千平米打造一个球顶共享空间。刘强认为,随着商业模式的升级,从定向性消费百货到购物中心的雏形到后期一点点迭代升级,目前体验类产品化应该作为主导。此外,国耀尚河城还做了一些场景化快闪,把一些产品用快闪的模式去销售,同时体验类的场景也打造出来了,相对的收益也有了回报,这将是未来一个很好的模式。喜悦滑冰场创始人 王品石谈到南北方的差异,王品石认为,其实中国每一个省份,甚至每一个省份里面不同的城市级次和体量都是不同的。多年来,一直想要将滑冰场连锁标准化,但由于每个地区的市场不同,人文环境不同,消费习惯不一样,真正做到连锁的标准化是非常困难的。王品石理解的场景化,无外乎是一个人的感受,无论是氛围还是环境或者五感,其实最终带来的都是内心的感受,所以平时考虑问题的时候,都会首先考虑到顾客的内心感受。113#潮汇创始人郭海军113#潮汇作为东北三省的原创品牌,已经开了近60家店,113#潮汇一路走来,随着整体服务意识的提升以及场景打造,让113#逐渐转变成一个网红打卡圣地。这些年不断从服装店跨界整合,现在已经有网红生活用品、网红咖啡店等,同时与当下潮流文化结合,将一个服装店做成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商业体。海马体照相馆商业发展中心总经理 王寒王寒介绍,海马体照相馆应该算国内第一家真正进入购物中心的照相馆,正因为是第一家,所以一直坚信不能只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客户满意度。海马体也随着客户的需求进行了产品升级。在标准店之外,还推出了大师店、儿童摄影店等,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来打造不同的空间提供场景化服务。

徙义

补齐制度短板,互联网贷款新规落地后对银行有何影响?

来源:蓝鲸财经继发布征求意见稿2个月之后,互联网贷款新规在广泛关注中正式落地。银保监会官网7月17日公告,为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平稳健康发展,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办法》共七章七十条,界定了互联网贷款的内涵与定义,对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以及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指导,此外,还强调资金了用途,规范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等。补齐制度短板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不同程度上以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发放互联网贷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银行基于零售业务线上化的自营线上贷款;二是通过助贷机构撮合来发放贷款的助贷模式;三是银行与同样具有放贷资质的持牌公司合作出资的联合贷模式。依托于大数据和模型,互联网贷款相较于传统线下贷款模式具有全流程线上自动运作、无人工或极少人工干预、极速审批放贷等特点。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到,互联网贷款在提高贷款效率、创新风险评估手段、拓宽金融客户覆盖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伴随着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过度授信、资金用途不当、风险管理不审慎等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暴露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实际上,监管层也一直在探索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指导道路。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旨在规范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2017年,原银监会相继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民营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等作出规范要求。然而,现行相关管理办法未完全覆盖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风险隐患,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也进一步表示,当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对客户进行线上认证,实际上已突破了面谈面签和实地调查等规定,“因此,有必要尽快补齐制度短板,促进互联网贷款业务规范发展。”监管要求审慎下呈支持态度今年新冠疫情以来,互联网贷款等“无接触”在线化服务发挥其长处,特别是在纾困中小微融资方面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使得尽可能规范互联网贷款规范发展具有紧迫性。此次《办法》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主体机构、合作机构、业务模式、贷款模式及额度等多个方面作出全面具体的定义与内涵规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中传递的监管态度积极且审慎。廖志明表示,《办法》指出互联网贷款作为传统线下贷款的重要补充,可以服务传统金融渠道难以触及的客户群体,其普惠金融特性较为突出,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关键期可以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既明确了监管对发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支持态度,同时又对商业银行开展该业务提出“自主风控”、“适度分散”、“限额管理”等审慎要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黄艳斐、资深研究员张哲宇表示,从《办法》的内涵规定看,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总体与“放管服”的改革导向看齐,诸多方面摒弃“一刀切”的监管手段,一方面,适应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鼓励商业银行发挥互联网贷款在普惠金融领域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全面细致把牢防范金融风险的底线,传导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贷款的理念。对银行影响几何?互联网贷款新规落地对银行的影响有哪些?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分析认为,对银行而言,消费贷款的压力会有所缓解,互联网贷款是消费贷款的重要补充。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不包括信用卡)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为3.7%,其中城商行的占比最高为1.55%。“监管主要目的是规范纯线上产品,以及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发放的贷款类型。”黄艳斐和张哲宇表示,事实上,银行大多数主流产品一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数有客户经理在线下介入接触。核心环节在线下的贷款和抵质押贷款等均未被纳入互联网贷款范畴内,预计符合监管定义的银行纯信用互联网贷款规模不大,对目前银行现有主流贷款业务影响或较小。同时,戴志峰也提到,商业银行的整改压力不大,主要集中在制度和系统建设,两年的过渡期较为充裕,且预计更多中小银行将参与互联网贷款业务,互联网贷款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不过,对于首次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中小银行来说,业务经验和技术能力方面有待积累,早期或主要依靠外部的第三方合作机构来共同搭建业务体系。此外,黄艳斐和张哲宇还表示,长期来看,金融科技赋能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不会停息,这也促使银行提升金融科技实力。其分析道,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需要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撑保障业务的顺利开展,“这将会促使商业银行继续加大对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金融科技的投入。”其表示。

两家春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发展数字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自1946年计算机诞生以来,信息科技领域经历了许多大的浪潮,包括计算机浪潮、互联网浪潮、移动网浪潮、物联网浪潮、大数据浪潮、云计算浪潮、区块链浪潮、人工智能浪潮。现在已经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浪潮,即各种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数字化浪潮。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科技发展,各类政策文件屡有提及数字经济建设。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速度、总量、规模等方面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据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介绍,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4.8%。拥抱数字化浪潮在数字化浪潮背景下,任何国家、行业甚至个人都不能固步自封。各行各业都应该更加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进行数字化转型,背离者必将被时代抛弃。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再到数字孪生城市,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变革传统行业、拓展产业边界。数字化日益成为各领域、各层级竞争主体核心优势的关键构成要素,为经济发展积累更多新动能。近年来,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数字化建设,信息科技被大量应用到城市生活各个领域,在绿色住宅、智能家居、ETC(电子收费)车库管理、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区块链、建材家居平台、建材家居区块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发展形势好并不等于发展好,在数字化浪潮洗礼下,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做到更加开放、协同、共享,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投入较大的事业有着不小的影响。除了国内经济环境影响之外,城市建设和管理内部因素也造成了很大阻力。首先是理念问题。很多人认为城市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还很远,不积极地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到来,直接导致数字化转型推进过程阻力重重而经常停滞。其次是投资问题。很多地方政府或企业无力单独承受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投资,收益缓慢亦使很多项目因长期无法收回成本导致无力运维而搁置。最后是未探索出有效模式。失败案例较多是一些地方政府及企业望而却步、谈“数”色变的主要原因。总体看,现阶段最大阻力来自于理念。但实际上,数字化既不遥远也不神秘,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身边都有许多成功案例。智能家居、智慧小区、智能店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工厂、无人码头、无人停车场、无人农场、无人养殖场等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数字经济发展多元化数字经济在行业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应用的数字化转型,应用数字化技术管理及改进应用场景,改进业务终端、流程和连接点,创新多样化和精准的客户体验,研发或连接更适合的实物商品、服务商品、体验商品,同时优化供应链以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无缝对接的购物体验。概括来说,即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一切业务用数字来说话”。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模式也应多样化。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市政建设、房地产、村镇建设等方面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既可以是一种技术应用,也可以是多种技术应用。据洪涛介绍,由其主持编制的《建材家居市场数字化管理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主要针对于建材家居市场(卖场)的数字化模式,涉及商品管理、交易、支付结算、物流配送以及环境、场景、监督、生态、运营等全品类、全渠道、全场景、全流程、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转型。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概念,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市场、数字家居卖场、智慧社区等一系列数字化场景不断涌现。政府利用“数字”决策,企业利用“数字”经营,商家利用“数字”寻找顾客和客户,数字经济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经过多年努力,数字经济在城市建设和监管服务中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下一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需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引导发展方向,让规划更加系统,对当前切实可行的案例进行引导、示范、总结、推广,使数字经济更好地发挥经济、社会与生态作用。同时,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要片面追求数字化。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是根本目的。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数字化专业知识的人,培养这一类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数字经济已经来到,数字化转型已经开始,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利用数字经济为各行各业发展赋能是明智的选择。让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数字经济发展惠及更广阔的范围、更多的群体,造福社会、造福市场、造福城乡居民。来源: 中国建设报

道也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融渠道发展应进一步规范

12月11日上午,2019融渠道与新消费高峰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淑华在会上表示,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怎么融合都要有标准规范,新的消费需要新的标准。以下为演讲实录:首先感谢邀请我来,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刚才听了大家的讨论受到很大启发。下面我讲三点:一是渠道的问题。今天所说的融渠道是商业的包容。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不同渠道干不同渠道的事。首先,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不管怎么融合都要有标准规范,新的消费需要新的标准。对于商业来讲,最大的创新是产品,刚才我们何会长讲了人、货、场。人是需求者,实际上所有的商品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个人认为,商品的创新是创造消费需求,挖掘消费潜力,引导消费。如果我们再加上数据化的话,市场需求信息驱动订单采购,如果有融渠道,各个环节都能够包容融合在一起的话,我们就能够拿到很精准的订单,有了订单才能够让供给侧结构改革有准确的信息支持,才能促进目标明确的生产加工以及再流通,所以融渠道最重要的,我认为是要有标准化。商品流通业是以人为本的产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数据化和技术的支持。我个人感觉是,信息化、营销技术化、信息网络平台化、标准化、供应链化、专业化、规模化这些创新理念的核心是产业间、渠道间、企业间,尤其是商品品牌间的合作。我感觉,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提出平台经济的问题,就是把实体和虚拟通过信息平台的融合聚集起来进行有效的交易。我们从实体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角度来讲,就是要有效利用信息平台,尤其是信息网络平台产生的精准数据,这是最关键的。第二,消费需求变化与创新质量发展。消费需求变化大家都知道,是向美好生活品质的变化,向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质量化、便利化,私人定制化、劳动商品化等方向转变。这需要我们不同的渠道合作一起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任何一家都不能完全满足各种消费需求。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趋势。我们有代表性的连锁企业走到今天,并没有被轰轰烈烈的现代发展趋势冲击得体无完肤,目前网上商业仅占7%左右的比重,有90%多的业务还是实体商业在做。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已经有了融合、包容的趋势,需要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商品,才能全心全意为百姓提供所需要的商品。靠什么?靠信息应用,信息标准化的应用,规范化的操作。我一直在想,连锁经营企业走到今天,无论是超市还是综合体,包括现在发展的各种专业店,都体现了专业化的方向,把复杂的思维简单化,那就是专业化。所以,连锁企业从这个角度上讲,发展是完全靠信息系统建设的,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线上发展也需要规模化,需要的是流量、点击量,但点击量不见得都是购买,进来看一看不购买也是点击量。实体店我们记客流量、客单价,完全是商品销售和实现的。所以我还是觉得,不管怎么变化,融合发展都是方向,所以说融渠道是发展的方向。我最近做了北京市14区县的商品交易市场调研,从家具角度来讲,70%-90%都是私人订制,你装修房子要订衣柜或者地板,肯定要私人定制,我有颜色、规模、质量要求。第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很多看到的现象都是发展中的。我看到我家附近一周之间有两个超市开业,这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存在竞争嘛。但资源和网点过于交叉,又显得有点乱,哪家店也支撑不了几天,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做的有需求的业态很多。比如服务于老人需求的社区店我们都没有,这是我看到的问题。这些我们都有规范,但落实起来还是有问题的。作为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如果附近有一个同类店,是不允许建新店的,可以建别的创新的店。还有今天要研究商品、要研究谁在购物,我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要购物。但今天的80后很少在线下购物,我们会发现,购物的主体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和阿姨。我们必须认清是谁在购物,我个人感觉,谁在购物我们要好好研究一下,这对我们新消费、商品提供或者相关服务是有很大帮助的。可能体积大的东西网上购物会更方便些,这些东西在融合过程中该如何做要进行研讨。提出一个词汇、用语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撑,现在确实缺乏基础性研究。根据在座各位领导包括老板在经营过程当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汇聚起来就是应用理论了。谢谢!(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俟命

纵览50 年《哈佛商业评论》的8000+文章,带来的商业世界洞察(一)

《哈佛商业评论》(HBR) 毫无疑问是颇具声望和影响力的管理出版物,其最近的发行量超过300,000 份,创下创刊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过去六个月增长了10%。HBR 网站已被公认为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首选网站,其 Twitter 账户目前拥有超过 530 万名粉丝。 长期以来,作为广泛涵盖各类商业主题的前沿思想阵地,HBR 之所以能够广获赞誉、在商业领袖中发挥如此大的影响力。HBR的历史积淀深厚,同时始终聚焦于各类当代职场话题,因此非常适合作为研究长期商业趋势的参考资料。本文中,我将分两部分对 HBR 从 196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发表的 8184 篇文章进行全新解读,并借此总结 50 年来的主要商业趋势。今天,我会回顾过去,总结一系列关键词以及它们在历年HBR文章标题中的使用趋势。50 年HBR的商业主题趋势分析我收集了 1967 年 1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在 HBR 上发表的 8184 篇文章的标题,并计算了某个关键词在文章标题中出现的年份和频率间的关系,找出了分属以下三类的共 12 个关键词:热度下降(年份和关键词使用频率之间呈反比关系)- 在过去 50 年间,有2个关键词在 HBR 文章标题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降低。热度上升(年份和关键词使用频率之间呈正比关系)- 有7个关键词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热度持平(年份和关键词使用频率之间无关系)- 有3个关键词的热度基本保持不变或与年份之间不存在正比或反比关系,其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关键词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了变化。以下是对于50 年HBR 话题趋势的解读。时间轴以 10 年跨度为单位进行分割(1967-2018中),每段时期的文章数量各不相同。下面,我将分别对三类关键词进行解读。热度下降的关键词- 在过去 50 年间,有两个关键词在 HBR 文章标题中的使用频率显著降低。“管理”- 是20 世纪 60 - 70年代十分流行的一个 HBR 关键词,直到 90 年代依然相当常见。然而,从那之后,它就出现得不那么频繁了。原因何在呢?人们开始跳脱出公司自身的管理结构,转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商业价值的贡献来源。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管理”一词热度的下降,“领导力”和“创新”(下文将进一步讨论)开始异军突起,越来越多地出现。“产品”- 热度趋势与“管理”类似,但整体出现频率较低,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产品”在 HBR 文章中的热度居高不下,但在进入 21 世纪后却急剧下降。鉴于“客户”一词的使用频率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显著增加,“产品”一词热度下降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市场战略重点开始从输出产品和服务向吸引客户转变。热度上升的关键词 - 在过去 50 年间,有七个关键词在 HBR 文章标题中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领导力”- 与“管理”一词意义相近的“领导力”在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热度低迷,随后热度开始稳步提高,并在 2000 年代达到顶峰。目前,“领导力”一直保持着常用关键词的地位,但在 2010 年代之后热度稍有下降。“创新”-“创新”这一话题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前很少提及,但进入 2000 年后,它与当时其他的经济和竞争要素一起,共同成为流行的文章主题。尽管如此,它的使用频率在进入 2010 年后也略有下降,原因可能是人们在讨论创新这一话题时开始更倾向使用更能描述企业创新来源及实质的具体词语。“团队”- 从 2000 年开始,职场中使用的“团队”一词开始越多越多地出现在 HBR 文章中,并在 2010 年代继续保持热度不减。HBR 在 2016 年年中连续两期发表了四篇以团队为主题的文章。“女性”- 从 2000 年代后期直到 2010 年代,“女性”一词在 HBR 文章中的热度一直保持上升态势。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就不乏对女性话题关注,虽然热度相对较小,但也曾一度掀起波澜。无论是早期还是近期的 HBR 文章中,都不乏对企业高管成员缺乏性别多元化这一问题的抨击,让领导层性别多元化问题数十年未见进展的事实昭然若揭。 “客户”- 令人惊讶的是,“客户”一词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之前只是偶尔出现在 HBR 文章标题中,但其热度却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飙升,直到 2010 年代都一直保持稳定态势。如前所述,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了外部因素对企业成功创造市场价值的关键作用,以及忽视客户和最终用户需求的高昂代价。“数据”- “数据”一词从 2010 年代开始上升,常常出现在关于大数据和分析的文章中。在这些文章中,2012 年 10 月发表的《Data Scientist: The Sexiest Job Of the 21st Century》可能是迄今为止在数据专业人士网上交友资料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章。“CEO”- “CEO”可能是整篇解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主题趋势,HBR 文章标题中对“CEO”一词的大量使用始于 2000 年代后期。该词在 2017 年和 2018 年热度显著,远远超过了上述各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