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从北语毕业,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城市化

她从北语毕业,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

本期“毕业季专访”带你走近外国语学部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俄语专业毕业生——侯丹玮。“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要随波逐流”,她认为大学期间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学会自己做选择,才能摆脱迷茫,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一起来看她的经历分享吧。人物简介侯丹玮,北京语言大学2016级俄语专业毕业生,保研至上海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曾获全国俄语大赛高年级组二等奖(全国第四名)、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二等奖、新生口语大赛复赛二等奖;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大二曾参加牛津暑假交流项目,大三在俄罗斯普希金学院学习交流。曾在北语志愿服务总队语言保护服务部担任助理,主要参与外国志愿者招募、中外志愿者活动组织。钢琴十级,喜欢旅行、戏剧。跨学科学习之路Q1: 学姐很早就对大学毕业后的选择有了规划与方向。可以具体谈谈当时的想法吗?A1:从知道被俄语专业录取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已经在为未来做考虑了,因为家人均从事理工类工作,在今后发展这一问题上给不了太多的建议,所以我知道只能靠自己探索未来的道路。大一大二是我和俄语的一个磨合期,在此期间我发现学习俄语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但作为一个曾经的理科生,我更希望在单纯的语言学习之外再学习一些其它领域的知识,更充分地发挥我自身的一些优势,也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所以大概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就产生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并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但当时具体的方向并没有最终确定。Q2: 学姐大二时参加过牛津的暑假交流项目,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吗?A2:我收获最大也印象最深的是在那里遇到的人和我们之间的交流。在牛津20多天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其中也有牛津自己的学生。在与他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一种趋势,那就是大家现在都在渐渐摆脱单一学科的束缚,想要跳脱出专业的狭隘性,转向跨学科的、全方面的学习。我当时的一位老师曾说了一句对我影响深刻的话,他说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重要的不仅是你语言学习到什么程度,又或是你说的有多流利,而是你能用它去做什么、表达什么、改变什么。也正是这次交流活动让我确定要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因为我想用语言去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个人认为跨学科学习应该比单一学科学习更具发展前景也更有竞争优势。 Q3: 学姐可以介绍一下上外的区域国别研究(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吗?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呢?A3:欧亚研究项目的创建基于新时代国家外交战略中“一带一路”的地位和俄罗斯中亚地区的重要性,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主要探索俄罗斯—欧亚问题研究,旨在更精细的研究国家间关系的动力机理。该专业项目采用“多语种+”的理念,学生将学习俄语、英语及一种当地语言,此外还采用海外多国研修、多元指导的模式,学生从第二学年起将分别赴欧亚研究对象国、俄罗斯和西方欧亚研究领域的知名高校或智库实施共三学期、为期一年半的田野调查和交流学习,推动在地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启发。Q4: 学姐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什么畅想呢?A4:对于我来说,研究生阶段的区域国别研究又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只有在经历了像和俄语一样的磨合过程后,我才能充分了解自己和它之间所谓的“适配度”,找到在这一领域上我的强项,并且据此作出选择。因此目前我不想给自己设限,做好眼下的每一项工作就是我的目标。学习经验谈Q1: 学姐可以讲述下自己的保研经历和心得吗?A1:我真正进入考研复习正轨应该在4月左右,考虑到考研初试的内容并不会明确的分方向,所以我当时是按照专八的标准去做初步准备的,后续再在细节问题上进行深入复习。5月份,各大高校就开始发布保研夏令营的通知,在浏览各个学校的信息的过程中,我觉得上外的项目比较符合我最初对于跨专业考研的想法,所以就报名参加了这个项目。本次夏令营持续了11天,期间基本每天都会有2~3场中、英或俄语的讲座,最后会进行笔试和面试,主要考察俄语和国际关系两方面的知识。关于保研准备方面,我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尽早确定你的考研的方向,有目的性的去复习。初期复习主抓基础知识,在建立好知识框架后再对个别问题进行深入学习、记忆。第二,对考研专业要有充分且正确的理解,即要了解这个专业的具体研究内容。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到招生简章中相关的专业名称后所产生的认知可能和专业本身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是有出入的,所以这方面需要去多咨询老师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学长学姐。第三,如果你打算参加保研夏令营,一定要及时关注各大高校5月至6月发布的相关信息,不要错过报名时间。建议提前浏览过去几年你心仪的院校的夏令营信息,看是否有合适的项目,不过各院校夏令营的招生方向和对成绩的要求每年都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这一点需要特殊注意。可以考虑申请多个院校的夏令营,相互之间时间不冲突最好,这样就有机会多参加几个夏令营,给自己上多重保险。此外,对于大三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在国外提交申请夏令营的材料会有一些麻烦,建议出国前把各类获奖证书扫描好,并尽早托国内同学帮忙开具成绩证明,这样网上提交材料时不会太紧张。第四,保研或者是考研复习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因为这样效率不仅不高,在后期还容易产生疲劳感。但是对于准备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提前准备。因为你要面对的已经不仅是语言上的考核,同时还会有另外一个全新学科的考试。不过也不用过度紧张,因为一般跨考专业的考察会相对简单一些。Q2: 学姐曾经参加许多大型比赛,比赛过程中是怎样的心情?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参加比赛的经验吗?A2:我一般在赛前会比较焦虑,但我自己会把种焦虑化作动力来督促自己尽量快速全面的去复习准备。这样站在赛场上时,我反而不会那么紧张。我的建议是:第一,赛前保持适度紧张。比赛前要对你所参加的比赛的形式以及考察重点有清醒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然后可以考虑在赛前两周左右适当进行一下高强度的记忆,对琐碎的知识点以及重点知识再进行一次回顾。第二,赛中要放松,不要过度考虑比赛结果,否则紧张的情绪会影响到临场发挥。第三,赛后去做总结,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比赛会很好的将自己的不足和劣势暴露,做好相应的总结可以帮助你在后续的学习中对症下药,补足学习中的漏洞。Q3: 学姐的俄语和英语水平都很高,可以谈一谈学习语言的经验或技巧吗?A3:我建议大家对于自己专业语言及英语进行学习方式上的划分。就英语而言,我们之前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并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原有水平上进行保持及提升,建议大家可以多关注语感培养,给自己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比如说看英文书籍、电影或电视剧等,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提高语言水平。但俄语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我们不可能一步迈到培养语感的环节,所以建议俄语专业的同学一开始一定要把语法掌握好,打好基础。因为对于俄语这种比较有逻辑的语言来说,语法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大的框架。在大一、大二把这个框架建设好后,大三、大四就可以把了解到的所有和俄语有关的知识内容都填充到这个框架里面,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你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对于这两门语言都非常重要的就是听力和口语。我们平时所经历的训练往往都是针对读、写的居多,听说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尤其是对于想要成为翻译的同学来说,这两点是尤为重要的。提升口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张嘴去表达,多和母语者交流,观察他们的表述习惯及思维方式,这都会对你的语言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听力方面,建议大家多听新闻、多练听记,去找配有俄语或英语原文的听力材料,跟着录音做笔头快速记录,随后进行对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对播放速度进行一定的调整,一开始可以慢速播放,然后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把它还原到原始速度播放,尽量保证一定量的训练。走出舒适圈Q1: 学姐在志愿服务总队工作的经历有没有给学姐带来影响与变化?A1:加入语言保护服务部其实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勇敢地迈出自己的舒适圈。我本身比较内向,但在语服协助组织了一些外国留学生参加的志愿活动工作后,我逐渐学会了和别人进行高效沟通,并更加愿意自我表达。此外,通过在工作期间不断去和与自己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还学会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即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对我们语言学习者而言也是日后学习、工作中必备的“利器”。可以说,语服的工作经历对我助益良多,所以我到现在都还是非常感激这一年在语服的工作经历。Q2: 学姐大三时曾在俄罗斯留学一年,在国外学习一年有何体验与感受?对学姐的俄语学习道路有怎样的意义?A2:在国外留学这一年的学习对我最大的帮助主要有两方面。首先,这一段经历帮助我更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国情,让我能够与俄罗斯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亲自去各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打破原有的偏见和幻想,重新认识俄罗斯这个国家。专门开设的俄语语音、文化史、文学等课程对于我们口语提升、了解民族文化及其思维模式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使我们回国后相对轻松地面对专八考试中相关知识的考察。除去学习之外,在俄罗斯的这一年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因为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人际交往,各方面的节奏都需要去自己掌控,这也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独立性,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生活。Q3: 学姐觉得大学四年自己最大的蜕变是什么?A3:我的抗压能力提升了很多,也更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了。大学大学四年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很短暂,所以我觉得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要怕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也不要给自己设太多的限制。因为有很多事情也许你一开始觉得自己做不到,但在真正去尝试了之后就会发现并非如此。我们还很年轻,有时间去犯错并去改正,所以建议大家多去尝试,看遍不同的风景后你也许就会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路。生活解压剂Q1: 学姐很喜欢旅游,学姐印象最深的旅游是哪一次?学姐觉得旅行的意义是什么?A1:其实每一次旅行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对我来说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更多是让我暂时跳脱出现实生活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去迎接另外一种不同于以往我所习惯的生活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去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经历不同的事情。我觉得这些过程都能洗刷掉之前的一些负面情绪,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更加积极的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如果一定要选一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旅行,那大概就是去年5月份在克里米亚的旅行吧。在那里我不仅看到了极为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打破了我对俄罗斯人的一些偏见,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是善意与温暖更多。Q2: 学姐在学习工作繁忙的状态下是如何给自己解压的?A2:我的减压方式很简单,就是尽最大可能让自己脱离平时生活的节奏和方式。我可以在有空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去喜欢的景点呆上一整天放空自己,或者抽空去剧场看剧,花上一两个小时里完全沉浸在情节里,不去想平时生活中的烦恼。如果是在家里,我还可以挑几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弹一弹,毕竟音乐永远是帮助人放松的最佳工具之一。致正在奋斗的你们Q1: 学姐有什么学习或生活上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A1:大家应该明白,大学时期的学习不是仅仅为了一份好看的成绩,而是为了你以后能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为了保证你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应该说,大学四年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我建议大家多多思考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有清醒的自我认知,这里不仅仅是指自己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要走怎样的路。只有这样你才可能摆脱迷茫的状态,及时的抓住身边适合自己的机会。2.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做决定。这并不意味着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但最后的决定一定要自己做。因为别人的经验始终是别人的,他们成功的路没有办法复刻。就算你自己做了错误的选择,至少你也不会因为被别人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而后悔。3.学会接受自己的成长和改变,不要害怕被自己“打脸”。大学期间,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你一开始的梦想也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只需要做出当下自己认为最正确、最合适的选择就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时间检验吧。Q2: 学姐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寄语吗?A2:有一句很简单的话分享给学弟学妹:做自己人生的舵手,不要随波逐流。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内容来源:爱北语 出品单位: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杨时

首家高校翻译研究院成立 上外外语五大领域有专属研究平台

10月24日,全国高校首家翻译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揭牌成立,致力于打造高端译学平台。上外校长李岩松表示,近年来,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架构和知识体系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提出新要求,形成文学、语言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国别区域研究等五个发展方向。对此,上外积极推进学科机制创新,先后成立高级翻译学院、语言研究院、文学研究院、跨文化研究中心、语料库研究院和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等机构,深化外语学科内涵建设,助力外语学科高端人才培养。随着此次翻译研究院成立,外语学科五大领域都已在上外拥有专属研究平台。上外副校长兼翻译研究院院长查明建介绍,上外翻译研究院未来将发挥研究基地功能、学术平台功能、学术引领功能、学科咨询功能和学术创新功能,充分发挥上外“多语种+”办学优势,创新机制举措,更好地整合翻译研究学术力量,提高翻译研究整体水平和高层次翻译人才培养能力,筹划重大翻译研究课题。【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乐以道和

上外副研究员:世卫组织力不从心 根子在哪

来源:环球时报原标题:汤蓓:世卫组织力不从心,根子在哪汤蓓每当世界面临卫生危机时,美欧国家总有人问“Who is to blame?(应该责怪谁?) ”也总有人回答说,“WHO is to blame!(该怪世卫组织!)”自新冠肺炎疫情被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以来,西方针对世卫组织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早期攻击世卫组织对中国“偏听偏信”,之后又无端质疑世卫专家组在中国实地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当中国以外的疫情急速蔓延之后,又有人将此归咎于WHO宣布“大流行”的决定过于迟缓。此外,WHO关于旅行与贸易措施的建议未能得到广泛遵守,以及资源动员能力的不足,也引发了“世卫组织已经边缘化”的担忧。这些声音中有些是无端指责,特别是“世卫组织袒护中国”的声音,背后反映的是一种自诩的裁判者心态。虽然《国际卫生条例》中规定的通报与合作义务普遍适用于各缔约国,但关于违约的指责却常常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这次更是无中生有。自疫情开始后,中国一直秉持着开诚布公的态度,付出巨大代价遏制病毒蔓延,为世界抗疫争取了机会窗口。但有些人却仅仅因为世卫组织赞扬中国而怀疑甚至攻击它的权威性与中立性。奇怪的是,美国CDC停止数据更新,以及瑞典、英国不再对确诊病例进行统计后,却少有人指出这明显将导致对通报义务的违反,不利于世卫组织恰当监测疾病的全球流行状况。第二种批评声指责世卫组织约束力不足,其实这是内嵌在其制度设计中的“软性基因”。作为雅尔塔体系的“孩子”,世卫组织为了避免大国对抗与意识形态争论对组织运作造成冲击,自成立之初就选择了以理服人的技术性路线,更多以政策建议而非强制执行的方式协调国际合作。在这次疫情中,世卫组织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迅速制订了防范与应对计划,并一直不遗余力地呼吁各国行动起来做好准备。世卫组织并不是世界政府,即便宣布“大流行”也不会因此获得凌驾于国家以上的额外权力。病毒传播无国界,应对措施有国界。大流行最终是否可控,取决于每一个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当然,在疫情应对中,也凸显出世卫组织力不从心之处。特别是总干事谭德塞自2月初就呼吁国际社会提供6.75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应对能力建设。但到3月4日仅收到2.89亿美元。为进一步筹资,世卫组织只得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发起“Covid-19团结应对基金”。由于规范母乳替代品销售守则以及建立基本药物示范目录的尝试,触动了美国及其商业企业的利益,1993年以来可供世卫组织调配的核心预算资源持续缩水,而西方国家自愿提供的资金中绝大部分已事先指定了用途。近年来,虽然新设了应急基金,但世卫组织应对突发卫生危机依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原因之一在于特朗普政府大幅度削减国际卫生项目资金。今年2月,在疫情暴发急需应对资源的背景下,美国居然提议将对世卫的拨款减少53%。国际社会对公共卫生治理的期待越来越高,世卫组织可用资源却越来越少,一旦行动不力又会立刻招致诸如官僚化、效率低下的指责,而后供资大国手里的“缰绳”又进一步拉紧——这种恶性循环,最后承担代价的是罹患疾病甚至失去生命的普通民众。世卫组织在国际卫生合作中的独特地位令它备受瞩目。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寻找国际公共产品缺失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改革让世卫组织更好地实现其宗旨与目标。新冠疫情为全球卫生治理又一次敲响警钟。国际奥委会已宣布,今年奥运会是否延期或取消,将听取世卫组织的建议。这一建议该如何做出并不取决于总干事一人,而在于每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回应人民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渴求。(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

连环扣

专家学者共聚上外 探讨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故事”

图说:开题论证会暨学术讨论会在上外召开 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记者 郜阳)世界经典文学作品都展现出什么样的中国故事?这些对中国故事的多样表述对当今中外交往有何启发?上周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张帆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及启示研究”开题论证会暨学术讨论会在该校召开。会上,来自全国诸多知名学者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如何系统呈现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立体丰富性和多维流散性,建构中国故事世界谱系,揭示中国故事参与共建世界文明的价值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研究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表述,对于了解当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助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该重大攻关项目依托上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是对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重大理论问题的有益探索,期待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扎实的学理依据。课题首席专家张帆教授表示,中国故事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作为一个叙事的蓝本超越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壁垒,被世界文学广泛征引,变异影响深广,流传年份久远。课题组希望围绕经典中国故事在世界经典文学中的经典演绎展开系统的研究,探讨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中的征引阐释、传播路径、流变谱系与范式表征,掘发中国故事的普世价值与世界影响,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坚实的学理依据。记者了解到,该课题紧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致力于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在世界文学对中国故事的征引阐释中凸显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世界影响;构建结构合理的跨学科体系:立足“中国文化走出去”,组建跨学科门类的重大团队,多语种交叉融合,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经世致用的学术体系:坚持以国家文化战略为导向,强化基础研究对应用实践的指导和转化。浙江大学教授许钧肯定了项目研究在国家战略层面上的重要意义,重大项目即重大问题、重要路径、重要成果,它并非终极性而是开创性的,可以不断滚动拓展,并为未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开辟创造新的空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彭青龙指出在研究中应注重案例的代表性、权威性、经典性、可持续性、可检测性,兼顾民族性与世界性。各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与任务分工、研究计划与实施步骤等,认为项目选题紧密对接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实践价值。据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其定位于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已成为衡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今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国共立项52项,其中上海市获立9项。

般若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外成立。 供图 摄中新网上海9月28日电(许婧 钱俊妮)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2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宣读研究院设立通知。该研究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发挥上外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依靠国内外伙伴高校、研究院所的特色优势而组建。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精神,聚焦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交流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服务上海卓越全球城市、“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战略与实际需求,已于2017年被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专项行动。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在致辞中表示,研究院的成立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民心相通,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研究院发挥特色特长,着力打造差异化优势;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推进实体化运作,着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肯定了上外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研究院能整合资源,打造学术重镇,发挥“建言者”作用;面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发挥“高架桥”作用;立德树人,培养高端人才,发挥“育才池”作用;扎根田野,注重实地研究,发挥“践行者”作用。上外党委书记姜锋介绍了研究院建设情况并强调,为治国理政服务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协同共进是高校发挥整体实力的有效路径,将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各个“岛屿”协作成为“群岛”提供支撑是研究院的基本服务宗旨。据悉,研究院自筹建以来,充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研究,积极打造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数据库,开展海外田野调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专项课题,撰写《世界智库观点摘编》《区域国别动态周报》《国际焦点问题专报》等研究报告,众多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采纳,积极接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专家和代表团,组建“海外田野调查队”,多名专家先后在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等开展田野调查,与权威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学术文库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建言献策。未来,该研究院将以“立足本土,放眼全球”(Global at Home)为建设理念,以推进学术管理机制、学术生产机制和学术支撑机制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话语体系和知识体系建设,努力建成有鲜明特色的高端智库、高端人才培养储备基地、国际舆情研究高端平台和信息数据中心,积极构筑集“资政、咨商、启民、育人”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研究院还将设立特色研究生专业硕士班,开设 “全球文明史研究”“文明互鉴与融通”“欧洲一体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方法” 等方向,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生的跨校培养。近年来,上外以“建设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愿景,稳步推进战略语种人才培养、储备和应用体系建设,致力于培育“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战略语种人才,已经或即将开设的课程项目如“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拉美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特色研究生项目”,卓越学院“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等。当天,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钱乘旦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仪式由上外校长李岩松主持。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16家院校的相关负责人、52家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和备案中心的负责人、30家上海高校智库负责人共同出席揭牌仪式。(完)

独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中青在线上海9月2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今天,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等出席成立仪式。该研究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支持下,发挥上外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综合优势,依靠国内外伙伴高校、研究院所的特色优势而组建。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精神,聚焦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交流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服务上海卓越全球城市、“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战略与实际需求,已于2017年被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专项行动。据悉,研究院自筹建以来,充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研究,积极打造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专题数据库,开展海外田野调查,开展区域国别研究专项课题,撰写《世界智库观点摘编》《区域国别动态周报》《国际焦点问题专报》等研究报告,众多咨询报告被各级政府采纳,积极接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智库专家和代表团,组建“海外田野调查队”,多名专家先后在中东、非洲、南亚、中亚等开展田野调查,与权威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学术文库成果,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建言献策。未来,研究院还将设立特色研究生专业硕士班,开设 “全球文明史研究”“文明互鉴与融通”“欧洲一体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等方向,加强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研究生的跨校培养。  近年来,上外稳步推进战略语种人才培养、储备和应用体系建设,致力于培育“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战略语种人才,已经或即将开设的课程项目如“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拉美研究特色研究生项目”“世界语言政策特色研究生项目”,卓越学院“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别区域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实验班”“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实验班”等。

亚矢

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语言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

语料库、语言数据与智慧教育研讨会(12月1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数字人文与语言智能实验室、上外语言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这次会议上,还发布了目前已涵盖16个语种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数据的智能化语言教学与科研平台,以推进语料库在不同语种语言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实现语言教学与科研的自动化、可视化与智能化。这是上外作为国内首批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试点高校,积极推动外语教育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有机融合的重要举措。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说,近年来上外积极推进学科发展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探索实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旨在解决语言智能发展时代语言数据应用落地、教育智慧化发展等问题。 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会长何刚强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语言学研究无法置身事外,反而应该深入其中,此次语言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对我国高校传统人文学科建设而言非常具有前瞻性。 领衔开发该平台的上外语料库研究院院长胡开宝表示,语料库可以帮助学者在教学科研中大大提升信息获取的速度和效率,该平台已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两项,未来可以与其他外语院校或相关单位学者开展基础语料支持、研修培训等多种层次的合作。 上外成立语料库研究院一年来,已建成数字人文实验室、语言智能实验室,研发多语种语料库教学科研智能化平台,开设了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交叉学科,并于2020年新设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二级学科招收硕士与博士。(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玫 实习编辑:葛彦希)

乃至委蛇

上外开设全球文明史研究所 着力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近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五十多位世界史学界专家学者汇聚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共同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围绕“19世纪以来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全球文明史与国际问题研究”、“新时代全球文明史中国话语建设”、“史学研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要论题,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学术的回顾、反思和展望。本次活动是上外于2017年底设立“全球文明史研究所”之后由该研究所承办的首次学术论坛。该研究所是落户于上外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平台的一部分,未来,研究所将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国家和学校。在论坛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是知识的媒介和文化价值的载体。从培养翻译人才到建构全球知识体系,这是新时代赋予外国语大学的使命和机遇。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的成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一流外国语大学的探索举措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武寅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19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反转。面对当今世界的迅猛变迁,我们可以从历史的研究中获取更清醒、更理性的认知。新时代急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外国语大学有独特的优势,在建设知识话语体系,获得世界共鸣、达成世界共识方面可以做出应有的贡献。据悉,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的建立旨在助力上外“建设国别区域与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构建国别区域和全球知识领域特色学术平台,夯实历史人文学科基础,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前,上外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所长王献华教授主编的《亚非历史语言研究》辑刊也已于近日出版,该刊主要刊载亚洲、非洲和有关地区历史时期,特别是涉及非常见语种资料的语言学、历史学、文学研究和书评作品,并不定期刊布重要的原典翻译。辑刊设置专栏,就重大学术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或笔谈,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我国学术界的域外历史及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观点。(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蜜月期

推进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上外这场大会引1.3名万外语专家、学者及师生关注

近日,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成立大会。线上线下1万余位外语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共同见证。本次大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承办,旨在推进我国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会议当天,原定可容纳300人的网络会议室因为参与师生的热情而瞬间“爆棚”,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更换线上会议会场,共吸引了1.3万外语专家、学者和广大师生的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说,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的成立,是拓展外语学科研究外延,丰富外语学科研究内涵的重要举措,上海外国语大学将与各界一起,建设好这一国内外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平台。在大会发言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作了大会发言,为我国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献计献策。戴炜栋教授指出,在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新文科”发展的背景下,跨学科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亦是语言学发展的必然所向。随着认知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将日益拓展。胡壮麟教授表示,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需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求得共识,发扬中国特色,让外语教育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贯彻“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王初明教授认为,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助于汇聚国内语言学高层次人才和学者,针对我国的重大语言问题,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产出标志性和高显示度成果;有助于促进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等方面回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胡开宝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努力推进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出版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系列丛书和专栏文章,组织语言学跨学科研究不同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举行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组织中外学者对话,为推动我国语言学的发展,扩大外语学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来源:周到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君知之乎

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对比分析

北外和上外是国内顶尖的语言类大学,近日,北外和上外陆续公布推免生拟录取名单,本文根据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推免生公示名单对比分析2021年这两所院校的硕士招生计划。 1. 上外的统考计划更多2021年上外计划招收的硕士研究生人数超过1400人,比北外的招生计划多26%。两所院校招收超30%的推免生,上外的推免占比较北外低4%,统考生报考上外的机会相对更大。图 1 2021年院校招生总计划及推免占比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2021年各校具体招生人数以院校最终招生结果为准,以上仅供参考。2. 上外超90%的专业招收推免生北外2021年的总招生专业数近70个,其中超80%的招生专业可供推免生报考,2021年该校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商管理等专业未招收推免生。上外2021年的招生专业数达到55个,其中超90%的招生专业可供推免生报考,2021年该校的中国学、政治学理论未招收推免生。图 2 2021年各校招生专业数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以上推免专业总数为该校最终拟推免名单中公示的专业汇总。3. 北外更倾向招收本校推免生从图3能看出北外和上外主要招收本校的推免生,其中北外招收本校推免生人数达到总推免人数的34%,上外招收本校推免生人数达到总推免人数的18%。除招收本校推免生外,两校相对倾向招收北京语言大学和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推免生。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的高等学府。两所院校综合实力不俗,培养的学生也深受北外和上外的喜爱。图 3 2021年各校推免生TOP10推荐院校数据来源:院校官网注:以上不含上外的支教和退役大学生计划。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