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研情况详解,如何选择好专业?对很多大学都适用往而不返

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研情况详解,如何选择好专业?对很多大学都适用

大家好,我是《小中大学教育解说》的主编李老师,今天我们来说说考研名校之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这八个大字是上海交大建交一百多年来秉承的校训。如今的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国际化的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享誉国内外,目前在校研究生达三万多人。上海交通大学校徽目前上交一共有28个学院直属系,21个研究院,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于2017年成功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名单,那么作为“清北复交”中的四大名校之一,对于想考研到上交大的同学来说,在选择专业方面有哪些知识是一定要了解的呢?校徽建筑首先是工科专业,如果你基础非常好,想要冲击交大的王牌专业,我们可以选择交大第一大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其中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学科实力十分强势的专业。同时还有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其专业实力向来稳居全国第一。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实验室数量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哲生馆不仅交大的工科学术实力遥遥领先。医学也是相当厉害,上交大医学院下共设有十三所附属医院。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内外科等相关专业,都非常值得医学专业的同学报考。除了以上专业,上交大的经管类专业实力也不容小觑,比如交大的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可以在全国排名第三。特别是其中的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图书馆如果以上专业对你来说难度太大,那么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这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考的专业吧。比如环境工程新闻与传播,高考录取的人数比较多,报录比也不是特别高,考起来也没有其他专业那么难。上交的qyv学生非常多总结一下上交的优势,附近地域优越与国际交流机会多,而且学术氛围浓厚资源平台优良,非常值得同学们选择。但另一方面,因为推免生太多,并且王牌专业的竞争太大,统考招生人数太少,所以同学们要谨慎选择。好啦,今天的交大考研信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欢迎关注,了解更多教育类信息。最后李第师祝同学们能够成功,顺利考上心仪的学校!

父子泪

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需要多少分才能成功?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高校中非常有实力的代表,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一直都是考生们心目中的理想院校,报考人数年年“扎堆”,相应的,其录取分数线也是非常之高。那么,对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要考多少分才有希望被录取呢?研究生录取的常规流程考研总体上分为备考(这一阶段也是我们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时期)、预报名、报名、现场确认、初试、复试、调剂(有些学校是调剂完之后统一复试,时间较迟)以及最后的录取等阶段。考研和高考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都需要长时间的备考复习,但高考是“一考定胜负”,通过一次考试,按照总分数来录取考生。而考研不但需要通过初试,还需要通过复试以及导师的认可,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行对而言要比高考更加的艰辛和漫长。考研需要前期长时间的备考复习,很多人是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复习,最关键的复习时间为大三第二学期和第四第一学期(当然非应届考研的除外)。初试成绩往往在过完年之后公布,复试线每年的三月中旬左右公布,复试线公布之后一两周之内就会进行复试,很多学校会同时开始调剂,最后就是录取,如果说在校生考研,往往到六月份毕业之前就能够拿到录取通知书。上海交通大学是自主划线高校,考生竞争压力极大。大家都知道,很多高校在考研的时候都会参考国家线,但是国内有34所985院校拥有自主划线资格,这些高校可以按照当年报考本校的学生人数和招生名额来自行划定复试线,一般情况下,这些复试线要比国家线高一些,上海交通大学就是其一。每年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人数会有所变化,试题的难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导致每年复试线变化的情况非常正常,有些专业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笔者查阅了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考研初试分数线,复试线要比国家线高出不少,比分热门专业可能会更高。以A区分数线为例,哲学2019年国家线为295分,而上海交通大学为310分,经济学今年的复试线为345分,而上海交通大学为370分,医学专业国家线为305分,上海交通大学则为360分。相比之下,大家想要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一定要有足够强劲的实力才可以哦。如下是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复试线分数要求。需要给大家说明的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总分,是在单科线达标的基础上,因为考研不但要求总分达到要求,单科线也必须符合标准。作为顶尖名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在单科线上面自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英语科目,上海交通大学很多学科都要求达到55分或者60分以上。决定你能否考上上海交通大学的关键还是你自己要求再高,依然有很多人圆梦上海交大,所以,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考上这所大学的关键,是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合理有效的复习规划、认真复习的学习态度以及持之以恒的坚持心,都是我们考研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八月已经进入尾声,考研党即将迎来我们备考路上最关键的复习冲刺阶段,前两天教育部已经公布2020年考研预报名、报名以及初试的时间。预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在接下来复习备考的时间里,大家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复习备考时间,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查漏补缺,对于自己比较擅长的学科,也不可掉以轻心,在复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复习的激情和节奏,从而到达最佳的复习效率。最后,祝各位同学都能够考研成功,我是大学视野,更多问题,欢迎交流学习!

梦貘

上海交通大学所有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上交最全复试信息汇总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已经告一段落,考生当前正准备复试面试等考核,同时也在焦急地等待初试成绩和复试分数线。复试线包括国家线、校线、院线、专业线,其中专业线决定考生能否参加复试,因此最为关键。在目前2020年考研复试线尚未出炉的情况下,近三年即2017-2019年度的复试线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为便于考生们参考,考研逆袭哥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整理了含上海交通大学在内全国【百所高校】的【所有学院所有专业】近三年的【专业(方向)复试线及复试办法】等信息 。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估分情况或公布后的初试成绩,结合往年专业线、校线等信息,提前做出判断,从而未雨绸缪先发制人。其余所有学院专业分数线信息,请关注“考研逆袭哥”查看,更有独家上海大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助你成功上岸,圆梦上交!

天刑

「快讯」上海交大2019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

考研的童鞋们看过来~考研分数线开始陆续公布啦!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公布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包括各学科政治、外语、业务课单科要求及总分要求。各院系的复试方案将于3月上中旬陆续公布。届时,请同学们继续关注最新通知。详见↓上海交大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一、复试基本分数线(不含医学院)(点击查看大图)二、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不含医学院)(点击查看大图)三、复试基本分数线(医学院)(点击查看大图)注:1、各院系按照不低于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要求,根据招生名额和考试情况差额确定学院复试分数线和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公开、公平、公正地组织复试与拟录取工作,坚持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察。2、各院系的复试方案将于3月上中旬陆续公布,请关注所报考院系网站通知。资料:上海交通大学编辑:缪心

宿于逆旅

速看!上海交通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各专业报录比!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上海交通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方便报录比大于10的专业标了黄色。学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设计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审计、法律、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农业、兽医、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建筑学学科实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国家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上海交通大学有50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学科评估,有25个学科进入A档,包括12个工科、4个理科、3个医学学科、3个管理学科、3个社会科学与语言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5个学科排名居第一档(A+档,前2%)。10个学科排名A档(前2-5%),排名前5%的学科共15个,居全国第四名。10个学科排名A-档(前5-10%),排名前10%的学科共25个,居全国第四名。总结(1)2020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难度较其他985、211学校来讲低一点(看每年的报录比真的很良心)。(2)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如果上了分数线但是没有上院校,可以选择院内调剂最好。最后祝各位考生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纬书

上海交通大学公布考研复试结果,435分考神被淘汰!老师:很正常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于2020年5月19日公示了考研复试结果。在这份复试成绩名单中,包含了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金融、会计、审计等专业的总成绩明细。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公示名单,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在标记红色方框的两栏中,上一位是初试435分,复试120分,总分555分的统考生。下一位是初试360分,复试108分,总分468分的专项生,其参加的是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先说这位考研435分,却被淘汰的同学。一般说来,考研初试能过400分是相当难的,而考到435分可以说是考神级别的人物了。但是从整个拟录取名单看,一共是录取了10名考生,且初试均在408分以上。由此看来,上海交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确实是卧虎藏龙之地。从4月27日学院公布的考研复试线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试线达到了408分。能把复试线划得这么高,想必学院一定是有十足的自信。于是我便前往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找到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名列全国第七,属于A类学科。但由于2017年已经比较久远,统计数据受时间限制,已经失去一部分参考性。于是我便继续找到了,在2019年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根据这份排行榜,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已经位列全国第5名。综合两份榜单的数据,已经可以明确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科学专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既然是全国顶尖高校的顶尖学科,复试分数线也达到了408分。那么考研初试435分,却惨遭淘汰,应该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大家不必过度解读。这也再一次提醒了我们的考研学生,在心里一定要提高对考研复试的重视度。再说上面那位初试360分,却被淘汰的专项生。一般来说,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能考到360分还是非常不错的。但在这次复试中,老师给他复试打了108分,而这个分数是过不了复试及格线的。由此看来,上海交大的复试老师,并没有因为这位考生是专项生,就将复试的标准有所降低。这也直接反映了,上海交大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并没有保护专项生的政策。专项计划虽然能够帮助考生,以低于普通统考生几十分的优势进入考研复试。而且在复试中,也不与普通统考生产生竞争。但是还有一条限制他们的线,便是复试总成绩及格线,这一点值得专项生们警惕!我是考研牛小guo,专注分享考研经验,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考研初试419分遭淘汰,366分考生却被录取,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个华科415分考研落榜生,调剂成功了!网友:是金子终会发光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去年已扩招114万人,三大机遇正在酝酿!

猎狼人

学姐关于上海交通大学考研攻略!考研必看

上海交通大学(后文简称上海交大)作为“清北复交”四大天王中的一员,其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医学等等很多专业领域都处于全国顶级水平,一直以来,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相信在看本文的小伙伴们都有一个上交梦,很多同学备考上海交大时有很多疑惑,比如:总体报考难度怎么样?分数线多少?怎么复习才能考上?小研学姐今天就为大家来解答这些问题。第一部分 上海交大基本情况介绍作为国内顶级学府,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创建于1896年,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共有30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学位留学生2982人;专任教师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常说的学校分数线只是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只有当你考到的分数同时满足总分、单科的分数要求后,还需要经过专业内分数排名,才能确定是否能进入复试。比如说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属于工科类,基础分数线是325分(单科50.55.75.85),而19年只有367分以上才能有机会进入复试。各学院的分数线小伙伴们可以通过研招网官网发布的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里找到。专业课复习分为四轮来进行:(1)第一轮:过一遍参考书,掌握整体的知识点框架,初步接触真题,了解出题方向和难度。时间点:暑期结束之前,即8月底。(2)第二轮:第二遍参考书,结合辅助资料,解决第一轮没掌握好的知识点,边学边做笔记。真题第一遍,测试哪些知识点的习题还经常出错。时间点:9月-10月底前。(3)第三轮:真题结合笔记,巩固加训练,同时结合辅助资料,提升应试技巧。时间点:11月-11月底前。(4)第四轮:回归课本,调整心态,做好应试准备。时间点:12月份复试是考研的最后一个关口,也是决定是否最终是否录取的重要一环,每年都有复试“逆袭”和初试成绩靠前被刷的同学。所以,小伙伴一定重视复试,做好充足的准备。(1)上海交大复试情况上海交大复试一般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复试总分200分,分为四个部分:专业课笔试100(或上机),英语听力20分,英语口语交流面试20分,综合能力面试60分。最终录取是,初试分+复试分,综合排序,由高到低择优录取。(2)复试准备: 时间:初试结束,适当放松一段时间后,就应该着手准备复试了(建议1月份开始)。复试准备前,最好要找到近两年考上的直系研究生学长学姐,咨询相关信息:包括,笔试参考书,笔试出题风格和难度,面试流程及常见问题。 初试分数公布之后,可以尝试联系导师。通过学长学姐,或者在学院官网找到相关导师的邮箱,先邮件,后电话。一个好的导师,直接关系到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和业务水平能力。总结:上海交大的竞争异常激烈,专业课的复习宜早不宜迟,上面给出的时间点可以尽量往前移,从往年专业课高分同学的复习经验来看,很多都是在暑期前过完了首轮复习。另外,上海交大的很多专业,专业课题目并不难,但很注重基础知识点的熟练度,要有很扎实的专业课基础和功底,这点,一定要引起注意。

水岛

初试425分的学长为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考研的经验

今天想给你大家分享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的一些经验,里面的内容来自于我的一个同学。他于2019年考上上海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初试成绩427(政治70,英语81,数学125,自动控制理论149),最终以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被录取。我将主要介绍他的专业课和复试的一些准备过程,希望给想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同学一点帮助。一、专业课的准备上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的初试专业课工艺两门科目可供选择,分别是自动控制理论816和微型计算机原理820。我的那个同学选择的是816,据他讲,816的知识比较系统,考题形式相对固定,准备充分的话很容易拿到高分。而820的知识点相对零散,题型灵活,对于微机原理有良好基础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820。由于我们学校大三有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并且我的那位同学成绩也不错,因此他对于816的准备开始时间比较晚,大概到十月份左右才开始。但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还是应该尽早准备比较好,虽然上交的专业比较简单,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你想考到135分以上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我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主要用到的资料是胡寿松版自动控制理论第六版及配套的习题解析和816历年真题。(考研专业课一定要找到历年的真题,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的话,建议换一个学校)一轮复习是过教材,二轮复习是以真题为主。听我同学讲,近三年816难度总体平稳,没有偏题和怪题。只要打好自控原理的课程基础并且针对真题勤加练习,考出一个不错的分数并不是难事。二、复试的准备上海交通大学的复试一般在三月份中下旬进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推迟了并且复试的形式和往年有所不同。但是毕竟今年情况特殊,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还是给大家介绍2019的复试情况。上海交通大学的初复试比重为500:200,即初试满分为五百分,复试满分为二百分。复试的200分中,100分是专业课笔试,专业课笔试的科目包括自控、微机和c++,自控和微机各占35分,以大题为主,考纲和816/820相同;C++共30分,一般是3-4道编程小题。卷面难度适中,听我同学讲,他在复试的时候,考试时间不太够,有点紧。所以对于复试的笔试的准备越早越好,当估算自己的分数差不多能进复试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复试了。除了笔试外,还有80分的面试和20分的听了考试。面试的话,听我同学讲,面试的内容没有固定的形式。面试前尽量准备一份简历。在面试过程中,老师往往会抛出一个专业课相关的问题和一个随机性问题,这个就考验你的应变能力。三、最后我知道有很多同学会担心本科歧视问题,其实大可以放心。上交的面试一共就占80分,可以说比重非常小了,而且复试的流程也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所谓的本校歧视影响微乎其微,只要你踏实准备,一切皆有可能。

此以域进

万字经验贴:我是怎么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的,收藏!

很幸运能够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拟录取,正式通知还没下来,总是觉得现在说还有些早。因为已经有好几位仍在等复试的同学问我了复试的情况,所以打算先写一下,关于初试和复试的详细内容,仅供同学们以及学弟学妹们参考,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成功上岸,一研为定,没有任何想炫耀的意思。如果言语表达中有任何冒犯的地方,请多多包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及心态的问题,接着是关于初试的准备,最后是关于线上复试的情况。01、自我介绍及心态我本科就读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期间没有科研,没有奖学金,6级只考了514分,在校绩点也不高,只有3.31,可以说是一个学渣的逆袭吧。初试考了391分,英语一82分,政治76分,西医综合(306)233分。专业课并不算高,因为今年有很多400+的同学,复旦那边今年学硕和专硕都考的306,真的是神仙打架,建议专业课部分再看看其他高分学长学姐的经验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效率会比较高。我想把心态作为最重要的部分来讲,因为心态在考研的初试和笔试部分真的是非常重要,而技巧那些在网上已经有太多太多讲的很好的帖子了,B站学习区也有很多讲的很好的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我也会把我的方法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关键在于看了别人成功的方法,要自己沉下心来去尝试,通过尝试才会知道哪些适合自己,哪些需要改进,用马哲的话来说就是“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然后面试过程中我自己觉得我能取胜的关键点在于我心态好,因为我全程几乎是笑着面完的,面完后去关第二个机位的时候,我发现老师在冲我笑,还比了“耶”的手势,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在复习准备初试的时候,我真的心态崩溃了好几次,有因为学过的东西完全不记得,有因为做题总是很不尽如人意,也有因为辅导机构的模拟考试考得特别差。我记得当时已经是9月中旬了,大连李睿出了一套模拟卷,当时西医综合我只考了180分,我真的是很崩溃了,因为看以前的经验帖都说西医综合至少要考到220~230,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哭,哭完接着复习。要特别感谢一位朋友,他告诉我要冷静下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后来我逐渐找到了方法,开始从头再来,查漏补缺。所以我觉得只要找对了方法,进步是一个很快的事情,尤其是应对这种应试性考试,很多的辅导机构其实已经破解了这种套路了。也真心希望二战的同学们以及学弟学妹们能够少走一些弯路。不要无谓的焦虑、着急,那样反而不利于复习,真的沉下心来做一点事情。我在准备考研初试的时候,就一直用一段话激励自己,在这里也想分享给大家:“要相信自己,考上的大部分都是同龄人,放茫茫人海中大家都很普通。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承认自己就是个垃圾,去做一点什么,去提升自己,努力过了还达不到,那就是我不配,我不会后悔。犯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做到绝对自律没几个人。但是懒也要看什么时候,平时懒一懒没有关系,关键的时候不能懒,熬过去了,目标完成了,人生就不一样了。最后自信都来源于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才会有自信。第一步要去努力做点什么,比如理解透一个知识点后,这一章的习题95%都能做对。有了一定的收获后,才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才会更有行动力,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整个的考研过程中,会时而觉得自己能考上,时而觉得自己考不上,都是很正常的。觉得考的上的时候就稍加放松,觉得考不上的时候就积极找原因然后查漏补缺,平常心对待即可。下面说一下为什么选择交大。其实很戏剧性,因为几个偶然事件让我觉得自己与交大有着不解之缘。首先是在大二的一次考研经验交流会上,有一位也算是学渣逆袭协和内科学的学姐说的一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因为我那个时候成绩不太好,名次好像是110+)。她说:“老师不怕基础差的学生,老师只怕不肯学的学生。”她六级分数也不高,但是她跟老师说:“没事,那只是我几年前的水平,不代表现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想以后的事情,我觉得也许我也可以拼一把。第二件事是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偶然中发现了上交一位辅导员梁老师分享(辅导员娘亲),里面记录了很多梁老师在做辅导员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而且很多也是当下的我所面临的迷茫与困惑。所以原来连交大的学生也会有跟我一样的迷茫与困惑,甚至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我的问题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想办法去解决就好啦。于是渐渐地我开始关注上交的一些信息,也间断地在娘亲的公众号留言、评论,成功的引起了娘亲的注意。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应该是右下角有一栏学生周记,说不定里面也有你的困惑与应对方法。第三件事是在大三下学期期末的时候,很意外的在上交研究生会的微博下中了一次奖,奖品是一套海飞丝的洗发露与护发素,是用顺丰寄过来的。我当时内心:上交真有钱!然后我就决定,我要考上交!既然决定要考哪个学校,就不要犹豫,做好吃苦的准备,只要能考上,让我干啥都行。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考研前一个月,我又偶然的在上交研究生会微博中了一次奖,偶然到让我觉得这就是上交与我的不解之缘,我一定能考上。就是有一天晚上我很烦,学不进去,随手打开了微博,看到一条抽奖信息就随手转了,大概过了20多天,我又很烦,跟我同学聊完随手点开发现我中奖了,奖品是华为3手环。我当时真的很想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是在自习室就只能自己偷着乐啦,从此这就是我的幸运手环了,11是我的幸运数,对了,我的农历生日是十一月十一。02、初试准备首先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明确目标院校与专业的历年分数线,招几个人,多少分比较稳,多少分保底,分摊到每门课需要考多少,然后朝着这个分数去努力。比如上交仁济内专去年最高分387,最低360+,当然有一个330+的,这样的非可控因素咱不能比,去年招了6个,今年研招网上后来公布的是4个名额。所以我给自己定下保底370,最好能考380的目标,那么英语政治就得双70,西综230,最好240。然后说明一下,我自己不是喜欢看书的类型,所以都是以视频为主,手写笔记。英语部分辅导资料:朱伟的恋恋有词、唐迟的阅读的逻辑、张剑的黄皮书、王江涛的作文、何凯文的课程、刘晓燕的翻译、唐静的翻译英语我是准备的比较早的,因为我英语并不是很好,心里没底气。18年下半年(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我就开始用百词斩背考研单词,一天50左右,百词斩是学完了一遍就进入复习模式,反正就每天刷50或者100个。后面我还挤出中午的午睡时间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我看的是新版,有很多注水以及商业推广,但是可以开倍速看。时间不够的同学可以看老版的,内容都差不多的。虽然注水,但我觉得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尤其是当时的我真的有些年少轻狂与无知,从朱伟灌水的那些内容中,我渐渐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开始沉下心去反思自己。后来因为期末要应付各种考试,就看了前20个单元暂停了。19年的1-3月份的时候我把恋恋有词和词组背多分完整地看了一遍,并且边看边记笔记,就在书上写,很多会重复的写,因为多重复几遍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我朋友也跟我说要做到全面与重复。百词斩是每天复习100个。4-5月份的时候主要看的是何凯文的课程,长难句、阅读的kk三步法,还有微信的每日一句都一直在跟。我想说Kk三步法不推荐这么早看,因为技巧比较多,不是真正的建立在读懂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就像万丈高楼地基是空的,不安全。可以放在8-9月份,做完一遍真题后当做一种提高效率、查缺补漏的方法来使用。推荐看唐迟的阅读的逻辑,亲测好用,甚至可以多看几遍,比如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带着耳机听他讲。4月份的时候去肾内科实习带教老师比较严,每天干完活回来只想瘫在床上,书看的比较少,但是也有不少专业方面的收获。6-7月主要是第一遍真题,买的张剑黄皮书,只做完形填空和阅读,完形填空倒还好,经常能对一半以上,阅读就不行了,运气好每篇能对3-4个,运气不好只对1个,甚至全错。每天大概是2-3篇左右,主要是看时间,做完后自己翻译,所以后期翻译的复习也省了一些时间。这个时候发现我的问题在于我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及一些单词不熟悉,而考研的文章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者会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与观点,或褒或贬,必须要读懂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我就又去翻经验贴,大家都推荐唐迟,虽然这个时候才开始看有些晚了,毕竟3月份左右课程就更新了,但是我一直坚信只要从现在开始,哪怕只剩一个月都不晚。同时这段时间的单词也改变了策略,利用任何可能的时间,走路也好,吃饭也好,每天刷1000个,虽然可能会觉得刷这么多也记不住,但是大部分单词是熟悉的,熟悉的单词直接就过了,而不熟悉的单词能增加见面的次数呀,短时间内多见几次自然就认识了。所以到最后两个月我没有再背单词了。8-10月份主要是作文,然后真题完整地做了第二遍。新题型、翻译都是凭自己感觉做的,效果不是很好。阅读配合唐迟的阅读的逻辑,错的多的文章以及没搞懂得就再看一遍唐迟的解析,渐渐地正确率就上去了。作文先看的王江涛的作文课,他说大道至简,就简单粗暴的背他个40篇,开始的晚的背20篇。抱歉,我做不到40篇,但是我真的背了20篇黄皮书的范文。因为我觉得王江涛的范文比较高级,我背不下来,黄皮书相对简单,更适合我的水平,而且大家都背王江涛到时候撞车了怎么办?每天早上6:35-45起床,7:00左右下楼,背1个小时作文,不要熟读,不要熟读,不要熟读,因为背顺了在考场上才有底气,才能一气呵成还没有错误。后来看了何凯文的作文,就是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每一句怎么写,这个时候每天早上背的东西就派上了用场,灵活的改编,形成自己的作文模版。11-12月份主要是真题的第三遍以及翻译和新题型,最后把之前总结的作文模版再背背就可以了。还有何凯文的凯旋门课程可以看看,主要是一些英美的背景知识,了解以后会更容易理解文章主题,还有一些技巧也很有用。做真题主要是查漏补缺,发现哪里存在问题就赶紧去弥补。翻译看的刘晓燕的翻译课和唐静的翻译课,个人更推荐唐静,这个看自己的情况吧。翻译不难,抓住干,调序就出来了,前提是单词要背熟。新题型也是看的唐迟,感觉不太适合我,不知道是我太烂还是怎样,反正效果不是很明显,最后没办法只能自己啃,以至于到考试前我都很担心新题型,结果考了最简单的小标题,我真是神仙运气!政治部分辅导资料:肖秀荣五件套、徐涛强化班视频(没买徐涛的书)和小白考研的系列资料我政治考的还不错,主要归功于3点。但是要早点开始,等到10月份再开始,不能说肯定,至少是不太可能考高分的。第一点:辅导资料的利用。小白考研出了一个刷选择题的小程序,里面录入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后期各种压题卷的选择题。接触过考研的人都知道,得选择题者得天下。主观题的评分跟地区有关,分什么旱区、水区,大家都差不多,只要把字写好看了,分点答题,差不到哪里去的。我早早(大概8月份)就把1000题刷熟了,一遍一遍扫盲,直到基本上全会。然后7-8月份的时候开始看徐涛的强化班视频,理解各个知识点,9-10月份各种倍速又看了一遍,总结了一个知识框架。11-12月份各种押题出来,主要是通过小程序刷选择题,尽量涵盖更多的政治热点等,发现1000题忘了好多,于是又回顾了一下。第二点:另一位专业搞政治的朋友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让我主攻选择题,大题就背肖四和肖八。他的原话是:你肖爸爸还是你肖爸爸!虽然没有具体的太多的技巧,但是总是能在我怀疑自己的时候给我指点一些方向。第三点:我室友陪我一起背肖四肖八。她很聪明,她帮我梳理大题的答题思路,就是答案的每一句话到底在讲什么,最后总结出一个总分总的答题思路。比如:为什么说A与B的有联系,就先说A与B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再把A和B分别解释一遍,最后总结一下就是有联系,结合材料以及背的内容写一写,抄一抄。注意就是分点答题,我标了序号,然后尽量把卷子都写满,我也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我只能给大家分享我的做法。西医综合辅导资料:傲视天鹰课程,刘忠保的生理,刘不言的生化,徐琦的病理、外科,隋准内科(推荐看18年的视频,面授课录的那个),大连李睿的外科,贺银成全套,北医黄皮、紫皮、绿皮。首先说明我觉得傲视天鹰的课程很好,很适合考研,但是我是冲刺阶段才用的。1-4月份我都是主攻小三门(生理、生化、病理),其中以生理为主,至于为什么大家都懂得,再加上生化和病理我之前的基础不算太差,所以没有花太多时间。生理详详细细地听的刘忠宝(蓝基因官网基础课免费),真正做到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可以配合贺银成的同步习题集、北医的紫皮书,但是理解不等于会做题,我可能知道那个知识点,但就是不会做题,前期一般都是打基础,培养思维很重要。我想要考上那个学校,就要按我心目中那个学校的学生的样子来要求自己,否则,凭什么?我当时是这个想法。5-9月中旬重点复习内外科,可能有2-3遍,多是以觉得哪个科忘了或者不熟悉了就再去看一遍为主。视频资料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我觉得第二遍一定要对着书,把视频里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尽量看一遍,近年来,内外科不像病理、生化那样基本上都是固定的知识点,20考研的外科病例分析题难度就加大了,内科也有一些一言难尽的题,没准看一眼有个印象,猜的时候第一直觉就猜对了。如果想要拿高分,自然是要尽量面面俱到的。还有就是侧重于逻辑思维推理方面的题要理解透其中的机制,侧重于记忆的知识点可以自己编口诀,直接用别人编好的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内化,符合自己的习惯,看到就能想起。学校中期考核的时候,我表现的不是很好,老师说:“你们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己的!” 挺触动的。9-10月份主要是看傲视天鹰的强化班课程,跟着小亮老师手写笔记。前面说过9月中旬大连李睿的模考只有180,一度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然后视频内容比较多,时间却不多了,2倍速看的,也许是前期基础还行,紧赶慢赶,还是赶上了。而且对于应试来说,很有用。所以11月份的时候真题做的很顺,也许是因为之前视频啊,参考书啊,真题都出现过了的缘故。但是每一套里总有不会的,忘记的,这些都不可怕,现在把它记住、学会就好了。我当时是每做完一套,就把错的题、忘记的知识点、不会的知识点都写在A4纸上,夹在书里对应的部位,下次看的时候重点看这些。12月份的时候主要就是做了一些模拟题,北医绿皮书的比较简单,分数会比较高一点,贺银成的模拟题比较难,傲视天鹰的最后三套卷居于两者之间,主要是看过傲视天鹰的课就会好一些。对了,医学人文也是很重要的,我当时就没有注意这一块,导致后来损失惨重,不然还能再多个几分,血的教训啊。关键是内容很少啊,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多亏啊!最后,比较推荐医考帮的APP刷真题,里面有一些评论还是挺好玩的,能看到各路大神。03、复试准备从12月21日考完到2月10号左右,没有看任何专业类的书籍。那个时候觉得1个月准备复试就可以了,上交之前就通知3月14号开始复试,所以打算出分(2月10号)后再开始。谁知道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切都成了未知数。2月10号左右,学校的线上课程就陆续上传了,所以我打算先尽快把学校的课程上完,到时候能给复试腾时间,所以我一直在拼命的上学校的课程,强制自己进入学习模式,到时候复试的准备也能尽快进入状态。2月20号上午8:30出分,我是那天早上才开始紧张,自己不敢查,让我姐帮我查,跟她说如果低于370就别跟我说了,结果系统崩了。十点钟的时候我自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进去了,391分,我很激动。然后我开始盘算联系导师,一共5个导师:消化,风湿免疫,肾内2个,心内。本来今年是有3个保研名额的,但是只保了2个,结合有消息说上交每年扩招8%,我们都觉得应该会招5个人。我想了一下,要不去消化吧,去知网下载了消化科导师的文章,给导师发了邮件,没有回。上交考研比较好的一点是考上的学长学姐拉了群,所以找到了考同专业的小伙伴们,出分后各专业都拉了自己的群进行内部实名制排名,知道自己目前排第3,(第一397,第二394),不排除还有没进群的同学。然后其他同学给老师发邮件也都没有回,而且大家都想去消化(消化所全国排第二),而且第一名很坚定的想去消化,又有科研,我开始动摇,觉得自己竞争不过她。复试又遥遥无期,学校的课程一共有7门,还有各种考试,所以还是打算先完成学校的课程。同时开始准备英语口语,买的小白考研的口语复试课,总结了自己的自我介绍模版。每天百词斩和墨墨背单词打卡。专业课方面真的没有太多准备,文献也没有看几篇,整个复试准备满打满算不到2周,导致复试前几天十分焦虑,吃不好,睡不好。虽然一直跟自己说焦虑没有用,要脚踏实地去做点什么,但是没有用,就像前面说的,自信来源于所做的每一件事。所以,劝诫各位,千万不要跟我一样我,要早早准备。白岩松说,准备好自己,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迅速抓住,而不是等准备好再开门,发现它跟别人签了合同。从4月26号开始,先看的医考帮的复试课程和mooc上的医学英语翻译课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计划,准备五一假期结束之前完成大内科的复习(再看一遍傲视天鹰的内科视频课+手写笔记)。在这期间我决定不去争消化科了,去风湿免疫科,仁济的风湿免疫科在国内也是很厉害的,关键是一般情况下想去风湿免疫科的同学应该不多,我只想求稳,能有学上。而且风湿免疫科的导师学术很牛,项目很多,发了30多篇SCI,18年还发了一篇新英格兰(IF70.67),所以最后改了主意,综合各方面因素改成了风湿免疫科。4月30号上午9点半左右接到了仁济医院的复试通知电话,中午收到了邮件,线上复试,使用的是ZOOM软件,需要双机位(电脑、手机、ipad都行),然后通知是下午5点半进行第一次软件测试,结果等到了7点半,测试很顺利,仔细阅读邮件里附的教程和考生须知,一步一步做就行了,主要是调整了一下位置。正面摄像头要露出上半身和双手,然后双手放在膝盖上要能看得到,侧后面要看到电脑和人以及面试的环境,人的话要能看到腿,很简单,把镜头拉远即可,就是关的时候要跑过去关,我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忘了关监控机位,又关了监控机位的麦防止回音,老师在那边喊我也听不到,不过还好我及时发现了。仁济官网复试名单是5月4号出的,6个名额,9个人进复试,于是我们9个人拉了小群,相互之间收到的通知都会在群里说,还是挺相亲相爱的。复试的时间是5月8号的下午2点。第二次测试是5月5号下午6点,大致走了一下流程,因为我的设备什么的都已经提前按规定调好了,所以几分钟就结束了。然后我还问了一下老师多出来那个名额是哪个科的,老师说不知道,她们接到的通知是从9个人里挑6个人,暂时不分导师。还有就是注意细节,复试通知的邮件标题写了收到请回复的,请一定要回复,写几句祝福语。短信通知的内容收到后最好也要回复。复习的时间真的很短,5月1-5号看的傲视天鹰视频,只看了招生老师所在的科室,看了隋准的模拟面试,太难了吧。5号测试后大家都觉得完了,整个大内科都要考,真的压力巨大,吃不好睡不香。6号看了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的常见疾病,血液系统舍弃了,真要问到了就说不会,然后把内科学书后的中英单词对照表背了。7号下午瑞金医院内科专硕复试,前方战况很惨烈,9进4,而且题目有点综合有点偏。我是真的慌了,拼命的背的那种,完全就是考不上了、心如死灰的那种心态。正好赶上我姐给我打电话,我就缠着她让她随便提问(她也是医学生),然后我发现我的心态不行,思路不行,很多东西知道但是说不出来,说出来的东西都是七零八碎的。她主要是针对每个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提问(因为是专硕),具体的问题我会在最后整理出来。于是我紧急的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整,整理思路,压力巨大,但是时间紧,任务急,全身心投入进去了根本没有心情紧张,多背一个题都是好的。8号上午主要是针对历年的复试题进行复习与扫盲。5月8号中午吃过午饭开始休息,要保持头脑清醒,到时候把会的都答出来,不会只能抱歉的说,老师,我不会。12点半接到电话,复试提前至1点半,然后我紧急收拾东西,画了个淡妆(上了点粉底,画了眉毛,涂了口红)去复试的房间,架好设备等待。注意的是最好找一个空旷一点的房间,比如书房或者空房间,太乱的话印象不好,白墙作背景即可。穿的是米色衬衫,黑色直筒牛仔裤,灰色格子西装,搭配米色小皮鞋。我自己觉得相对正式也不呆板。头发绑的高马尾辫,简单的耳钉,没有其他的配饰。复试前等待的时候一遍一遍的背自我介绍,再翻翻这两天背的专业课内容,然后双手托腮等睡着了。注意尽量放慢语速,放慢语速,再放慢语速,一个是网络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二个是放慢语速能给自己思考缓冲的时间,不容易紧张卡壳。然后要笑着说话,因为伸手不打笑脸人,给老师的印象好,老师舍不得为难你?要有礼貌,每一个问题后我都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说,好的,老师,我听清楚了(大概就是类似于这种)。我是全程笑着面完的,最后老师也冲我笑,直接喊我小徐同学,问我想去哪个科。结束关监控机位(我用的手机前置摄像头,后置摔坏了)的时候,我笑嘻嘻的走过去关手机的时候看到老师冲我笑,还对我挥手再见。所以,哪怕心里再慌,也要稳住,会多少,不会多少,这是准备的时候的事,而且背的再多也会有忘的,面试的时候尽量镇定的把会的都清楚的答出来,就可以了,考不上就是我不配。具体的面试流程:1. 老师用英语问的“你愿意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吗?”我说:Yes. Can I begin my self-introction now? 然后我就开始了,其实没有完全背完,漏了好几句。2.专业知识考核,有1-9号题,我说,那就1吧。(结果1是最简单的)3.中心法则(名词解释)4.糖尿病肾病分期5.Child-Pugh 评分标准,网络声音突然小了,问了两遍,我还是听成了CHADS-VASc,刚说完充血性心力衰竭就被打断,老师重复了一遍,说是肝病科的,我立马反应过来。6.好像是什么非梗阻性冠心病,我不知道。然后消化科的老师说,没关系。7.专业问题我就记得这么多了,然后老师问我6级考了多少?我说514,但是是18年考的,这两年有很努力在学英语。听说后面有同学考了564,老师问她考了几次。。。。。。8.心内科的老师看到我简历上的省医心内科的实习经历,以为我想干心内,问了两个书上没有的问题,一个英文名字的抗凝药,还问了它与华法林的区别,我不只知道这是什么药,所以我就说了华法林的一些用法。当时一紧张连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都忘了说,事后想起来有些懊悔。9.老师叫我小徐同学,你想去什么科?我当时内心:嗯?这是?然后我说,这些科室我都喜欢,但是只能选一个的话,我想去风湿免疫科。10.风湿免疫科的老师就出了一个病例分析,是一个SLE的典型症状合并有狼疮肾、三系减少、可能合并干燥综合征(SSA、SSB阳性),第一问是诊断,第二问是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考虑什么情况,第三问是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我后面答错了,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想,我就说了一下我的理由。老师说,虽然你答错了,是一个肠系膜血管炎,但是我觉得你的思路很好。然后就结束了。对了,第一个复试的同学因为设备问题最后重新复试了,她说第一次的问题大部分她都会,第二次的问题比较难,然后就被刷下去了,挺可惜的。面完后自我感觉还好,心里有一点迷之自信。我在小群里说,哇,老师好好哦。然后一交流,发现她们的题都好难哦,所以真的只是我运气好罢了。她们有专英的名词解释,用英文回答,那个同学没听懂,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有问Alport综合征、成人Still病、对比剂肾病、肾性贫血的原因、噬红细胞综合征、good pasture syndrome、肾穿刺禁忌症、限制性心肌病、会不会翻译近端指间关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的适应症、门脉高压性胃病(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有一个joint,具体问题不清楚,还有一个骨科体征好像,其他的应该不太难。不会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假如恰好是临床看见过的,那很幸运,完全没听说过的也很正常,但是常见病、重点知识点能很流利的回答出来,老师自然会觉得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是可以的,偏门的东西等入学后可以慢慢教,所以我觉得表现出好学、积极向上的态度很重要。04、感谢最后,特别感谢在我成长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位,感谢准备考研阶段所有伸出友谊之手的朋友们、老师们,感谢娘亲公众号一直以来的陪伴与解惑,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全力支持。十分感恩承担了我很多的负面情绪的朋友、老师、娘亲及家人,是你们一起将我推向了研究生之路,十分感激!!!最后,向所有曾经被我打扰或者伤害到的朋友们说一声十分抱歉,对不起!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专业问题:1.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2. 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3. 胸痛的常见疾病4. 腹痛的常见疾病5. 常见肺炎的抗生素6. 肺结核的分类7. 长期家庭氧疗的适应症8. 肺栓塞的诊治9. Pancoast综合征,Honor综合征10. ortner综合征11.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12. ARDS的定义与分类13. 急性左心衰的治疗14. 慢性心衰的治疗15. 心衰的NYHA分期16. 急性心梗的治疗17. Killip分级1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19. Beck三联征,Ewart征20. 房颤的诊治21. 心肌炎(因为新冠肺炎并发心肌炎)22. 蛋白尿的分类23. 肾炎综合症与肾病综合症24. 糖尿病肾病25. 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最常见的疾病26. 急、慢性肾衰27. 肾前性肾衰与肾性肾衰的鉴别28.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29. 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30. 糖尿病的定义,诊断标准,并发症,治疗31. Graves病32. 甲亢危象的临床表现与治疗33. Somogyi现象,黎明现象,34. 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诱因, 治疗35.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36. 类风湿性关节炎定义,诊断标准37. 抗磷脂综合征定义38. 猖獗齿38. 痛风39. 亚临床肝性脑病40. 癌前疾病41. Igg4相关疾病42. 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本文作者:小玲 来源:辅导员娘亲 编辑:谢咚咚 责任编辑:施映竹

白影

从考研失败到上岸交大,这一年我经历了什么

经常有想考研的同学跟娘亲私信,讲述备考过程的漫长与他们所承受的压力。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们的一个小编,她从一所双非院校到交大、从一战失败到二战告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故事。人还是要多读书读研这件事,大概从开始读书起就已经在我人生的规划里。不是说我自己对人生有多么清楚的计划,只是从小时候起,我所能接触到人和事都在告诉我,“人还是要多读书的”。我爸妈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民,虽然接受过高中教育最终也没能摆脱在家务农的命运,不过两个人仍然坚定地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人民教师的爷爷和大伯也始终告诉我们小辈要好好学习;再后来,亲戚家的几个表哥都在名校读了研,在大城市立了足,这更加成了爸妈鼓励我好好学习的榜样。我也一直以为,从小学到大学再到读研,我也会一直顺利地进行到下一个阶段,但现实证明我太理想主义了。第一年考研的结果狠狠地打击了我,初试分数和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差了六分,出成绩的第二天我才后知后觉,难过、失望、迷茫,各种各样的情绪折磨了我三天,也同时折磨了只能看着我难受却帮不上任何忙的爸妈。再后来校外调剂也没能成功,我彻底失去了信心,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我看着朋友圈里晒着录取信息的动态,常常一个人半夜躲在被窝里哭,恨自己为什么连一点点的幸运都没有。对吧,很多人会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为自己不够幸运,我就是这样。四月份忙着实习、忙着毕业论文,后半月突然收到一个学校的复试通知的时候,我连想过去的想法都没有了,潜意识告诉自己去了也没希望就别折腾了。我打电话告诉我妈自己又拒绝了复试的时候,她劝我有机会要去试一下,但是最后仍然尊重了我的选择。毕业后那些实习的经历也让我打心底意识到,我还是想继续读书,而且我需要继续读书,不只是为了自己那六分的不甘心,也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为了将来能够不必待在十八线的小县城里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六月中旬办理了离职手续、收拾了行李离校,用自己攒下来的工资和奖学金交了半年的房租,和一个同样二战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一起开始又一轮的复习。一直到10月份报名的时候才最终确定下来学校。我告诉自己,最后再拼一次就一定要去自己最喜欢的城市,去最喜欢的学校,这样考不上也就真的没有遗憾了。然后我瞒着所有人,包括我爸妈、朋友,甚至是和我合租的同学,报考了交大。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就像后来和朋友聊天时她们说的那样,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选择二战的。相比于初次考研,二战的时候承受的压力只会更大,掉的头发也只会更多。首先是金钱上的压力。除了半年的房租是自己交的,备考过程中的生活费还是要伸手和爸妈要。每个月一千多块钱的生活费除了吃喝外,还要买资料、交水电,不过少了其他娱乐以及非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倒也是够了。我妈总是担心我不好意思和家里要钱,一声不吭地就从微信转给我,然后告诉我现在家里的条件好很多,不用我担心钱的事情。其实我知道,这个钱虽然不是她省吃俭用攒下的,但也是她半个月的工资,而本来应该是我工作给她生活费了,这些想法让我一直没办法心安理得地花这个钱。其次就是心理上的压力了。九月份开学的时候打开朋友圈发现,去年和我一起备考过的同学都在晒着研究生的生活,而我还在继续过着早起晚归的生活。心里又开始抱怨自己当时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为什么没有再幸运一点、为什么调剂复试的时候不好好表现,甚至自己为什么要拒绝那几个学校的复试。考研就是一个人的事一旦有这些想法复习的时候就会不在状态。好不容易调整过来重新好好复习的时候,又在抱怨自己浪费了前几天的时间,如此恶性循环。心理上的压力还在于,又要花一年时间去为一个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挺遥远的梦付出,没有人能够预知结果,所以也就没有人敢肯定这半年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因为第一年的失败,再加上第二年我跨考了其他专业,从全新的知识开始,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好几次半夜和同学谈心,两个人互相给对方打气说,都已经这么努力了所以最后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其实,躺在被窝里还是会有很大的不安。但是当时,这真的是给自己最后一次拼尽全力的机会了,好在自己抓住了。身体上的压力是生病。我的体质本来就不算好,天气变化一定会头疼脑热,大学四年我的柜子里一直备着感冒冲剂、板蓝根这些药,所以去年备考我也一直备着这些药。但是十一月中旬的“重感冒”(加引号是因为我的的确确发了两天的高烧,一直在出虚汗,可是去校医院抽血检查各项指标又正常)还是打乱了我的复习节奏。从此我再也没能做到五点半起床跑到图书馆占位。十月底早上5:30的天还挺好看最崩溃的是,十二月刚开始,某天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不敢动了,腰疼到不行。去医院检查说是腰肌劳损,医生都表示我年纪轻轻就这样太不可思议了,劝我躺着多休息。怕爸妈担心,我也懒得告诉他们了。当时距离考试还剩半个月,每天早上贴着膏药、戴着束腰去图书馆,不敢久坐也不能久站,图书馆的楼梯口没有暖气还是会疼到出一身的汗。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去社区医院找中医针灸、拔罐,医生开的止疼药吃了就会困。生病,最后摧垮的是心理防线。我想,这半年的努力怕是又没有一个好结果了。苦尽甘来出成绩那天,从上午查到成绩到通知完关心我的朋友,我一直都在手抖。甚至,我还不敢相信的又回去查了两三遍,确定四百多分成绩单上的名字的确是自己,我抱着我姐又哭了好一阵儿,我终于不那么难了。复试那天,我提前准备了好久,心理建设也进行了好多次,但是进到会议室的时候我还是懵了。除了顺利地进行了自我介绍,专业课抽题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在我看来真的是一塌糊涂。老师们一直在告诉我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但到最后退出的时候,还是浑身发抖。所以,关了电脑,我坐在沙发上嚎啕大哭,小姨问我什么也不说,一直在哭。不只是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更多的是,终于结束了。无论好坏,不用再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了,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现在再回过头去想过去的一年,我妈总说,你看这不是熬过来么,结果多好啊。没有暖气的图书馆走廊、为了省时间边啃面包边背书的早晨、为了取暖在身上贴两三个暖宝宝的日子,现在想起这些,也都觉得一切值得了。的确,考过研的人都知道二战需要很大的勇气,选择交大这样的学校更是冒险,我也不是鼓励大家都像我那样去冒险。我也并不想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去谈一些大道理,毕竟没有人能够做到感同身受,过程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我们总得有一次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拼尽全力。不是说考上研就万事大吉,对于我这种孩子来说,研究生的生活只会更有压力,我深知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不止一点。可是,哪怕最后我还是要回到笼子里去,我也还是想先飞出去看看笼子外是什么样子。作者:大脸编辑:大脸责任编辑:萍哥儿来源:辅导员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