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今年考博上海交通大学成功,靠的是这些准备、经验,来看看吧!前者唱于

我今年考博上海交通大学成功,靠的是这些准备、经验,来看看吧!

读研之后,一直关注考博圈,之前一直看别人的经验帖受益良多。今年考博成功上岸,希望自己的经验也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人情况介绍本人本、硕211,推免保研。因为读的是中文专业,所以想继续深造进入高校,大概从研二就开始为考博做准备。19年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考试(均为申请考核制),目前已收到交大拟录取,复旦的博导也对我感兴趣,也有机会。下面首先谈一下考博前做的准备。1. 充分了解申请—审核制度相信准备考博的同学对申请考核制多少都会有些了解,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申请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意思是:门槛稍高,最好有科研成果,外语好,综合能力要求高;“有相对的公平”意思是:如果你硕士期间足够努力,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即使你非211、985出身,也可以脱颖而出。对于想走申请考核,考C9高校的同学来说,基本的要求一般是:外语六级,有一定科研成果,本硕985加分,外语好(尤其口语)加分,科研成果突出(有核心论文)加分,导师帮忙联系加分。2. 关于联系导师提前联系心仪的博导很重要。个人认为提前3—4个月就可以开始联系了,当然如果你有非常心仪的导师可以更早联系,但联系之后最好保持一定的交流,起码让老师能够记住你。一般老师的回复都会比较官方,诸如欢迎报考之类。在征得报考导师的同意后,可以多种方式与老师取得进一步的联系,如请硕导推荐(认识的话),找报考博导的学生,开会的时候有机会见面等等。总之,要保持联系,不要只发一封邮件就不管了。3. 关于选择学校目前,排名靠前的985学校大多都已采取申请审核制。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要注意这几个问题:首先,你选名导还是名校,关于这一点的选择直接影响你的备考策略,如果你两个都选的话也意味着竞争一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其次,考试的时间会有冲突。大部分学校考试时间在三月,早一点的有清华、上海交大(可搜索招生简章了解)。东南部地区如南大、复旦、苏大、中山考试时间大多冲突,北京地区如北师、人大考试时间一般也会冲突,自己要有所取舍;最后,可根据考试时间选择多个学校备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般选2—3所,增大可能性。二、我为考博做的准备因为本硕期间成绩一直处在年级前列,专业基础尚可,个人付出比较多的努力是在科研上。自己考博的优势在于发了一篇C刊(第一作者),此外,普刊3篇,学生项目一项,考了雅思。在具体到备考过程中,除了专业书籍应该系统把握外,还要注重开拓自己的视野。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不要局限在文学领域内,要有意识地了解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尤其涉及历史、社会、思想文化等领域,不用精通,至少应该了解。这对于读博期间能够持续地研究是很重要的,考试时老师也会比较注重这一点。关于外语:对于C9高校来说,六级是基本。至于我为什么考雅思,有些学校雅思达到一定分数可免考,如北大、人大;有些学校要求六级有效期是五年,如浙大、上交。如果你英语基础好的话,雅思能够考到6、6.5(最好),无疑是锦上添花。如果你基础一般但过了六级的话,雅思也不是必要条件。备考雅思是一件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此外,我考上交和复旦,都考察了英语口语,复旦对口语的要求更高一些。关于毕业论文:个人认为,毕业论文完全是一项打基础、见功夫的工作。写好毕业论文,不仅能够打好做研究的学术基础;在考博中也会有优势。我在考试过程中,导师都对我的毕业论文表现出兴趣,面试过程中,对毕业论文的提问也占了很大比重。不要为了考博复习就不重视毕业论文,否则得不偿失。三、考试申请审核一般分为初选、复试(专业笔试、外语考察和综合面试)。初选是根据所有报考人提交的材料选择几个人去参加复试(具体人选各个学校要求不一,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笔试部分难度不大,一般是宽泛的论述大题,但会侧重考察你视野是否开阔,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复习时最好了解自己报考学校、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做到心里有数。导师组面试一般是根据你的毕业论文、科研计划、研究兴趣随机提问,时常20—30分钟。总体而言,申请审核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面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比笔试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经验更针对准备申请考核的同学。以上经验也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不代表普遍性,但申请考核万变不离其宗,备考前充分研读心仪学校的招生要求,提早准备好“硬件”条件,就会增大成功的可能性。考博不易,读博更不易。希望诸位有读博梦想的同学能够坚定信心,早日上岸,也希望我有限的经验能够帮助大家。来源:考博圈 编辑:学长

大东

这位上交博士火了,但人家火的名副其实!

又是一位学霸级人物登上了热搜榜,可以说他的履历无一不是让人羡慕、钦佩的存在。王言博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秦皇岛),随后直博到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博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一作论文影响因子破100;还拥有三项国家专利、蝉联四次国奖;不但热心科研,同样热爱生活。首先王言博的成绩是基于自己的努力奋斗上的,但同样离不开学校的良好氛围。东北大学皇岛分校是东北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在内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共享东北大学全部博士和硕士学科点资源。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秦皇岛分中心1个、“985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等,可以说是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不用多说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九校联盟之一等。学校的工科实力十分强大,同样提供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当然学霸也曾在求学时遭遇迷茫、经历过挫折,但是他没有一蹶不振或是放松自己可能。求学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能够坚持、努力,肯定可以取得好的结果。还有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这样即使是在面对困境,依然能有坚持下去的信念。看到这些你还有理由在大学里“混日子”吗?虽然在大学里不努力可能能够换来一段时间的清闲,但是真正的困难就在你进入社会时,毕竟每年就业竞争都十分厉害,你一时的放松换来的可能就是未来的失意,所以还是好好努力吧!

目想

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因第一学历不是985,网友:博士白读了?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逐渐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现在的大学生遍地是,大学生做不需要什么知识型的工作也是多的是,大学生现在听着也没有之前值钱了。而在这样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候,在求职的时候,招聘方也开始注重其应聘方的学历,从是否是博士这类,到你的第一学历是什么,是985、211还是本科。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第一学历不是985,网友:博士白读了?说起第一学历,肯定还有一些人有点疑惑。其实就是当你考入大学之后,由这所学校在你毕业后颁发给你毕业证书,这个证书是由第一教育局官方颁布的。相对应也有第二学历,是后续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取的学历。这个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大学的时候,可以获得的,也有很有作用的。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张聊天截图,一名学习算法的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根据图片显示,其实这家公司也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但也提到如果有好的工作机会会联系他。这位博士的求职故事绝不是个例,甚至说,是求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也体现了党建社会对于“第一学历”的重视。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博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的时候,也经常遇到阻碍。其实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公司都很注重这个第一学历。其实,第一学历被重视也有很重要的原因,同样是参加了高考,有人是985、211,也有人是大专,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体现出来两者在很多方面的差距。上海交大博士求职被拒!只因第一学历不是985,网友:博士白读了?虽然很多单位对于第一学历很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单位都这样,其实第一学历并不是特别好的,也是可以逆袭的。这个博士,他虽然本科不是211,但是他跟很多没有考博的人还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其实在大学生活里,努力向上,之后也会获得机会的,不断地让自己更优秀,成为真正能够发光发热的人才,这样的自己以后也会多条路的。(本文由妈宝经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双枪侠

学业有成,结婚生子,六块腹肌,上海交大90后博士学霸火了!

大家也发现了,最近几年人们受到的正能量影响越来越多,所以大家的目光也不止关注在那些娱乐明星身上,相反,现在的人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那些拥有着真才实学的人身上。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学霸在网络上走红,他们就读于名牌大学,而且年轻有为,充满正能量,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最好的榜样,也为我们的生活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今年25岁的王言博就是其中一位,别看他年纪轻轻,但是却学业事业双丰收,结婚生子两不误,是一个实打实的人生赢家。现如今他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90后,他虽然年纪并不大,但是在他身上却有着无数的荣誉。在东北大学本科毕业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直博上了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身上的光环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他是上海交大2019“学生年度人物”,并且也是第4届上海交大研究生“学术之星”。而与此同时,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刊《科学》上发表论文一篇!总共发表SCI论文16篇,一作论文影响因子破百。当然了,能够成为一名网红博士,绝对不仅仅只是在学术方面有着优异的成果那么简单,他在校园中是公认的歌神。他曾连续4年登上了校园十佳歌手之一,是校园中公认的男神,还参加过交大的粤语歌大赛,并获得了冠军及最受欢迎歌手奖。在某K歌软件上,我们可以找到他录制的486首单曲,获得了超过24,000次的收听。可想而知,他的生活是非常忙碌的,所以每当他因为搞科研工作而忙得腰酸背痛,浑身乏力时,他就会停下一切工作,转身投入到健身事业中,不得不说,这种劳逸结合的运动与生活的方式,也是他一直能够保持正能量,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一个很棒的办法。看照片的时候,我们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文弱书生,可是大家知道吗?他拥有着6块腹肌是实打实的一个健身达人。但倘若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现如今他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爸爸了,在他与女朋友确认恋爱关系一年之后,两个人就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之后他发现开销要比原来大了很多,这无疑在经济方面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所以最忙的时候他甚至身兼三份工作,那段时间他早上5:30就要起床做早饭,深夜11点回家之后都会继续忙碌工作到凌晨。而现在他身上又多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和妻子一起带娃,每天他都要忙到深夜,而清晨则会在孩子的哭泣中苏醒过来。对于这样的生活,他表示很累,可是也很幸福,正是因为家庭为他带来的巨大责任感,让他做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也做不到的事情。看过他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东西南北

从“干杂活”到一作发Science,这位上交博士是怎么做到的?

来源 | 募格学术(ID:mugexueshu)作者 | 沅朗2019年8月16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旭东教授和韩礼元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Stabilizing heterostructures of soft perovskitesemiconctors”(稳固结构柔弱的钙钛矿半导体异质结)。该团队通过构建稳定异质结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高效率器件通过了1000小时光照高温老化测试,保有初始光电转换效率的90%,结果获得世界权威机构(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认证,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向实现商业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本文第一作者王言博同学,他的经历有点不一般到今年12月才满26岁的王言博,本科毕业于东北大学(秦皇岛),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电信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拥有三项国家专利。更因连续四年登上校园十佳歌手,成为大家心中的男神。王言博在歌手大赛现场2015年毕业时以保研夏令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直博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入杨旭东教授、韩礼元教授研究团队。四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Energy Materials(两篇), Science China Chemistry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作论文总影响因子破百。科研顺利之余,生活上的王言博已结婚生子,简直妥妥的人赢!然而,这位人赢却自曝,他的论文都是打工打出来的。初读博士,反复熬煎2015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卸掉了所有的光环,从本科直接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反差是巨大的。一方面要熟悉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尝试挑战新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要做好公共服务,帮课题组报销、领物资、买设备、协助修改资料文本和PPT图片。从小学到本科,只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那些被称为定理的知识都经过了百年甚至千年的考验。然而科学研究不一样,从博士研究生开始,变成了创造知识的人。我该做些什么?看什么文献?做什么实验?从哪里入手?那是王言博博士第一年反复问自己的问题。他说,曾经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就是每天早上最早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打开窗户,唱一句老狼的歌“把窗户打开吧,对心情会好一点”,然后回到桌前继续迷茫,等待今天新的“杂活儿”。更让他坐不住的是,一起进来的博士,已经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每天都穿梭在各间实验室,风风火火。想努力却没有方向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之一吧。为何坚持,想想当初第一次见到韩礼元老师,“老师,我毕不了业了,这样下去我肯定毕不了业了”。韩老师当时就笑了,小伙子你几年级啊?“一年级快结束了。”那你日子还长着呢,年轻人,不要太着急。没有方向的话,我这里有几个综述的想法,你可以试试看。一听这话,夏天好像都变得凉爽起来。是啊,还有四年,慢慢努力就好。但说归说,科研不是不见起色,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很多时间也被“杂事”占据。另一方面,综述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需要大量文献储备,从庞大的信息量中梳理出自己的脉络,王言博像一个无头苍蝇,从早到晚在看文献,看了半年,写的初稿只能称得上是前人工作的总结。他变的不那么健谈,变的不爱听音乐,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科研?毕业后也许该去公司工作吧?在一次学术论文写作课上,老师问,有多少人以后是要做科研的。他想举手,但没有勇气,也没有自信。有多少人要去公司工作的。他犹豫了,但最终举起了手。2016年的端午节,几个朋友约王言博回大学母校看看,进入校园,那个熟悉的泥土的味道仿佛在问他,你怎么变成这样了。2019年,《复仇者联盟四》上映,雷神从未来回到过去见到早已去世的母亲,母亲一眼认出他来自未来,摸着他的脸说,在未来受了很多苦吧,雷神泪流满面。他回想起自己三年前回母校的场景,在电影院同样泪流满面。是啊,怎么变成这样了?那个活力朝气,正能量满满的自己去哪里了?再次见到自己本科的导师,聊起现在和过去,他绝口不提自己的困惑,因为他已经不再困惑。问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当时为什么要选择直博。他在回上海的火车上已经下定决心,要在科研上做出一番成绩。王言博与本科导师王晓强教授生活科研,相得益彰坚定了决心,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困难依然客观存在。多年以后,王言博说他都会记得第一次到日本交流学习,真的要感激导师让那个时候看起来那么不优秀的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许,那一次在科研水平上没有看得见的提高,但他实实在在的找回了些什么。周五的下午,他随口问博士后师姐,周末干嘛去。师姐说,去筑波山看梅花,这个季节梅花该开了。他愣住了,他丢掉的东西正是生活。过不好生活的人怎么做好科研呢?他说从那时候开始,他经常下班后就去逛超市,买菜,学做饭,每周末还安排自己去周边短途旅行。他重新拾起唱歌的爱好,师兄师姐们都会在网上收听他上传的最新单曲。生活有了起色,心态也逐渐平稳。不知道看什么文献,就从最重要的,最初的和最新的三种工作开始看。不知道该做什么研究,就先把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想办法做上去。对老师们给的“杂活儿”,他也逐渐转变了心态。PPT做的不好可是要挨“骂”的。王言博清晰得记得有一次被韩老师批的很惨,当时差点拍案而起,但是他忍住了,第二天和老师吃饭,老师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说了一句话让他记到现在,“年轻人要学会低头”。是啊!二十多岁的年纪,被批评怎么了,被批评是因为做的不好,是老师在教你。什么时候可以做到第一稿让老师满意呢?他用了两年。两年后的一天,在经历了无数次批评,无数次修改之后,他接到了那个本以为是批评的电话。“小王,这次的PPT做的不错”这是两年来,第一次一稿通过的PPT,是2017年Nature论文学术报告的PPT。短短的一句夸奖,他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自我肯定。他说,在做PPT过程中,他深刻的意识到逻辑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并在一次又一次的PPT制作过程中得到反复锤炼。另外,他每帮老师做好一个PPT,会自己在心里讲一遍,充分考虑现场讲演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听众的感受,再进行修改,直到逻辑通顺,重点清晰,图文搭配合理为止。类似的,论文写作也要考虑编辑,审稿人,读者的感受,所写的内容是否容易理解,是否容易产生误解,是否经得住推敲。先过了自己的关,才有可能过别人的关。只有不再把任务当成任务,而是当做自己的事来做,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几乎同样的时间,PPT做好了,第一篇综述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主讲了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作为电荷传输材料,并呼吁大家关注钙钛矿器件中的离子移动问题(1)。王言博在资料整合,论文写作上的能力逐渐被老师发掘出来,随后又在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 China Chemistry,Acta PhysicaSinica上连续发表综述论文,分别谈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标准测量,国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钙钛矿器件中的空间电势分布与光电转换机制等问题(2-4)。发表综述论文期间与师弟合作,第一次尝试研究论文写作,通过分子设计,调控电子云密度,增强缺陷钝化能力,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相关工作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5)。他这时突然回过神来,好像好久没去旅行了,生活难道又不见了?不,其实现在,科研已经变成了生活。王言博与韩礼元老师(左一,左三)困难重重,云开月明综述论文的连续发表,研究论文的小试牛刀让王言博充满信心。在杨老师的指引下,他将抑制离子移动作为解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问题的突破口。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他的思路逐渐清晰。钙钛矿光电材料自身作为一种软物质,在水氧,光照的作用下,将会发生离子分子的迁移扩散,从而引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工作状态下的性能下降。此前关于稳定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掺杂无机元素甚至完全采用无机元素,改变钙钛矿的柔软本质,提高钙钛矿材料自身稳定性,或者通过缺陷钝化技术,降低钙钛矿内部缺陷,封堵离子或分子扩散路径。但无机元素的掺入将影响钙钛矿的吸光性能,影响电池效率,而缺陷钝化技术引入的其他分子在紫外光照等条件下存在自身的不稳定性等问题。那是否可以在不改变钙钛矿自身组分,获得高效率的前提下,仍然取得高稳定性呢?有报道称,钙钛矿分解的产物将破坏电荷传输层。这意味着钙钛矿与电荷传输层构成的异质结结构的瓦解,电荷的提取和传输将因此受到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一问题却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仍然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许,通过器件结构的设计,构筑稳定的异质结就是解决方案!但是如何实现呢?通过和杨老师讨论,确立了在钙钛矿薄膜表面构建强相互作用键合结构的目标,比如具有铆钉作用的铅-氧键、铅-氯键。他首先想到了稳定的碳材料氧化石墨烯,但经电学实验测定,单纯的氧化石墨烯,不适合在高效率电池中分离与传输电荷。此外,氧化石墨烯在钙钛矿薄膜表面很难涂布均匀,这失去了想要构筑稳定异质结的初衷。掺杂改性是常用的改变氧化石墨烯性能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电荷传输的调控。经过文献调研,氯化氧化石墨烯具有合适的电荷传输性能,更令人惊喜的是,实验观测表明氯化氧化石墨烯在钙钛矿薄膜表面的涂布情况有明显改善。但这是为什么呢?最直观的,相比较而言,只是比氧化石墨烯多了氯元素,那么问题应该出在氯元素上。经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氯元素的确和钙钛矿薄膜中的铅元素产生了键合。他兴奋将结果告诉杨老师,但导师却给他浇了盆凉水:你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一下,每一个氯原子对应多少个碳原子,如果只是氯的键合作用,那作用力应该不够。计算结果显示,在原子的周期排布中,每17个碳原子才会有一个氯原子。那原因在哪里呢?如果说是氧元素和铅元素的键合,那氧化石墨烯中也有充足的氧。他每天都在想这件事,甚至他太太说,他做梦都在讲数据的事。就在有一天去食堂的路上,他突然想到,难道是氯元素的存在对氧元素产生了影响,从而使氧元素具有了与铅更高的结合力?实验结果给出了有力的证据,氯化氧化石墨烯中的氧在氯元素的作用下向更高的氧化态偏移约0.3电子伏特,能够更有力的结合钙钛矿表面的铅元素,从而在钙钛矿薄膜表面铺展开。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变化,杨老师建议再做计算模拟,结果计算值非常接近实验结果,同样约为0.3电子伏特。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钙钛矿薄膜与氯化氧化石墨烯的键合,他利用硫氰酸铅或醋酸铅溶液对钙钛矿表面进行前处理,制备出表面富铅的钙钛矿薄膜。这一处理过程不改变钙钛矿本身组分,铅以外的元素容易在热处理中挥发掉,表面上容易留下铅元素。在此富铅钙钛矿表面沉积氯化氧化石墨烯后,经电学,光学实验证明,均匀、稳定的钙钛矿/氯化氧化石墨烯异质结结构在铅-氧键、铅-氯键的强相互作用键合下得以制备。稳定的表面可以减少钙钛矿自身的分解及缺陷的产生,致密的氯化氧化石墨烯可以阻挡钙钛矿逃逸离子与电荷传输层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异质结结构稳定性,又由于此异质结结构合适的电荷分离与传输效果,器件整体能量损失降低,载流子复合减少,器件效率得到提升。王言博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有内容和想法按照逻辑顺序整合在PPT中,韩老师一看到这样的PPT便说,这个工作能够发表在Science上!真正的初稿写作他只用了2天半,经过两周紧锣密鼓的讨论与修改便投到Science杂志上,历时两个半月即被接收。这一切都是 “打工期”锻炼下来的各项扎实基本功在起作用。一路走来,或许王言博有过很多困惑,经历过很久的迷茫,但他在每一个困难的时刻总多了一份坚持。人生要学会慢慢走,学会学习,学会积累。以其最喜欢的一句词作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王言博(右二)与课题组成员文章列表(一作)1. Y.Wang et al., Science. 365, 687-691 (2019). (IF=41.058)2. Y.Wang, Y. Yue, X. Yang, L. Han, Adv.Energy Mater. 8, 1800249 (2018).(IF=21.875)3. Y.Wang et al., Adv Mater. 1803231(2019). (IF=21.95)4. Y.Wang, L. Han, Science ChinaChemistry. 62, 822-828 (2019). (IF=6.085)5. Y.Wang, D. Cui, C. Zhang, X. Yang, L. Han, Acta Phys. Sin. 68,158401 (2019). (IF=0.813)6. T. Wu,Y. Wang et al., Adv. Energy Mater.1803766 (2019). (IF=21.875)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 作者:沅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二本,硕士成绩倒数的我如何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

来源:考博圈 作者:上交小博有什么生存之技?我是个文科生,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此文并不是要鼓励盲目向前冲的鸡汤文,而是想说人这一生得有个一技之长,哪怕是擅长一个方面,无论这是什么技能,只要能够使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找到用武之地或者存在的价值,能够生存下去便是最合适的技能。论逆袭博士的自我修养?高考的时候发挥失误,加之填志愿的时候无前人指点,最后填征集志愿进入了一个末端二本,虽然遗憾,但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这就是命吧。专业课成绩始终中游徘徊,当然自己也未曾在此真正努力过。大一时的我通过了四级,也报考了六级,计算机一二级也通过了,勉强算是也没有恍惚度日。毕业后,机缘巧合下加上了某985院校的新晋硕士生群,在与学长学姐的交流和其他学校的对比下,最后选定了自己这所最心仪的学校,并最终圆梦。就我而言,考研是否能够成功与自己的本科成绩基本无关,只要自己认真准备,努力的方向对了,一般问题都不大,如前所述,我在本科的成绩基本中下游,而考研的时候,初试成绩同比没有人比我高,因此,最终是否成功上岸取决于个人,考研的经历后续再更,本文重点在于申博。在研究生期间,我的专业排名一落千丈,基本都是倒数,每次认真对待的结果也是一样,因为总有比自己更认真的人,对于成绩,我向来都是顺其自然,我也没啥出息,只要不是最后一名,我都可以接受。在研二的时候萌生了读博的打算,虽然没有最终确定,但是也不耽误我准备的进程,研二的我开始了第二、第三、第四篇论文的写作和投稿,历时比较坎坷,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研三上学期末也都录稿了。自己手里有论文是很重要的,导师很看重科研,即便没有C刊,多篇普刊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证明,对于确实没法发核心期刊的同学,建议在申博前至少准备三篇普刊(含录稿也可),这样最终录取的概率会稍大些,有时候无法让自己在质上取胜,在量上突破也是一种上岸的坚实助力。在有若干篇论文的基础上,我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生,在申请材料中,需要列明自己的科研成果清单、项目基金,业务能力、科研计划书最好跟着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课题来写。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有论文和合适的科研计划。其次,关于笔试。建议看马恩列经典著作选读,以宣言、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形态第一章、导言、序言、资本论、唯批等,有重点全面的看,另外还有庄老的《马克思主义史》、中特马原教材(之前考研用的书)、再结合报考或其他老师的发表论文,综上作笔试准备,正式笔试的时候尽量将已学的知识多写出来。最后,关于面试。面试这一环节在复试中是最重要的,交大面试是以抽题的形式来考核的,每个人抽2道题,建立在已学的理论基础之上,需要结合自身的的实际情况来灵活作答。抽到题后,首先冷静下来自己讲从哪几个方面来作答,草拟一个演练稿,简要列出即可,正式做答做答时,尽量保持微笑,说话慢一点或者从容些,可以减轻自己的紧张情绪,让自己的脑海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这也是和导师们沟通交流的机会,如实认真对待,尽量像平常心一样,当作是自己提升的机会,捡重点说,先说直接正面的答案,再作相关论述,面试老师们都挺好的,在自己会的基础上,可以和他们多交流,当不会的时候,诚恳告知,再说与之相关的且自己会的部分,以避免冷场,有时候老师既注重答案也需要敢说能说的临场反应能力。面试也包含一部分英语,不用百分之百的标准,尽量表达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即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说错了没事,让老师听得懂才是重点,可以找多同伴练习,每天哪怕2-3分钟,时间久了也会发现很有效果,亲身经历而言,这一方法对我面试帮助很大。穿上“淡黄色的长裙”再来老调重弹首先,以前的暗淡与现在以及未来的光明并非是线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丁是丁,卯是卯,上进的行动是自我拯救的第一步,行动到位了,信心也就跟上了,一句话,人生还是有很多希望和可能。其次,常态的努力可以偶尔的放松,不是说一直努力一直努力就等于会成功,持续的学习工作的同时身体也要休息放松,否则身体出现了问题,反而耽误的时间越多,得不偿失。方向努力胜于努力努力,选择对了,我们就成功了一半,这也是关键的一步。最后,多交流,这里的交流包括校内外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从他们口中获取更多的信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很好的,不要觉得不好意思,申博关系到人生转折点,可以减少试错成本,为了不二战就勇敢地去问吧。譬如,我现在所上的博士学校就是自己找老师打听出来的,考上这个学校的起点就在于那位老师的指点。我也遇见过若干个愿意帮忙推荐或者咨询外校博导的老师,我们学生此时此刻面对的巨大难题或者在过来人的老师眼里可能就是举手之劳,很多老师都是非常热情的,不管最终成功与否,至少有了他们的指点,我们会增加很多信心,当然,这也是一种运气,运气也是成功的强大动力之一。

人见其人

第一学历有多么重要?上交博士应聘失败,竟然是因为它

很多人在问,第一学历重要吗?三本学生真的没有出路吗?考研考博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帮助吗?第一、在内卷化(involution)日益严峻的当下,学历和学位贬值严重如果放在历史长河中,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我们就会发现,学历在贬值,学位在缩水。从1977年12月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42年,社会人口基数翻番,大学在不断扩建扩招,当年的大专生,比现在的211毕业生们还要吃香。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当年,报名500万,大专以上录取人数为23.4万,大专以上录取率为百分之4.5。在2019年,全国高考生员数量为1036万,一本以上录取率为15%。第二、强调第一学历正是为了提高录取门槛,来进行更优质人才的甄选。还是以上海交大那位算法学的博士为例,就因为他的本科不是在211里面上学,所以他最后没有竞争到这个岗位。从侧面我们也能看出,这位博士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其实学历和他一样,他吃亏就吃亏在第一学历的偏低。在面对这样一个高薪酬的岗位竞争时,来应聘的,都是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在最高学历一样的情况下,作为公司人事,也只能从第一学历上下手,进行进一步的选拔。第三、以大多人的学历水平,其实还轮不着拼第一学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不用担心第一学历的。因为很多人的学历是唯一的,二本学历就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分水岭。真正需要考虑第一学历的,是硕士,是博士。硕士和博士在大学生的占有比例,仅为5%。在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的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已经迫不及待的参加工作,是为“胜利逃亡”。在以后的生活中,真正看的已经不只是学历,而是能力。第四、作为三本生来说,最好的出路,还是考研,但不建议读博作为一个三本学生来说,进入到社会之后,面临的情况是比较尴尬的。他的能力也许比大专生强,但是比起二本来说,稍微低了一个档次。在我们这个社会,对学历要求很看重的情况下,三本学生的竞争力真的不大。所以,每年考研的学生里面,三本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在无法改变自己第一学历的情况下,能改变的,就是最高学历,就是以一个硕士的身份,参加工作。只是对于考博来说,性价比低了一点。除非学习特别好,除非家里条件很优越,那就去读博,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硕士学历已经够了。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在内卷化趋势日益严重的当下,学历贬值,学位缩水,就像通货膨胀一样,是大势所趋。第一学历的重要性,成为门槛之一,也在所难免。在我们无法回头的时候,就是尽快磨练出工作技能,点燃自己的能力树。让我们的下一代,有更高的起点。暂定目标,211起步吧。

忘足

阿里巴巴P8、上交博士被辞退:好色,是男人一辈子的痛点

蒋凡的事情过去没多久,阿里巴巴又因为一起“桃色”事件,走进了人们的眼中。据知情人爆料,阿里P8、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煊辰,利用发布的兼职招聘信息,为自己招聘私人生活助理。而这所谓的私人生活助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包养”在与应聘者的聊天中,他承诺给出每月1.6万的工资,且可帮其打通关系,安排进入阿里工作。只不过,煊辰并没有得意太久。整件事情爆料出来后,阿里迅速给出了回应,称煊辰利用公司职位为诱饵,借此欺骗和骚扰,达到自己不正当目的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根据公司管理规定,对他做出辞退的处分。可以这样说,一个事业有成的大好青年,因为“好色”,毁掉了自己光明的前途。很多人都想不通,煊辰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情。毕竟以他的条件来看,放在相亲市场上,绝对是热门女婿人选。名校毕业、博士学历,又就职于首屈一指的知名企业,年薪最少都有150w+。这些条件加起来,便是许多人眼中的“优质男”。而煊辰在这次事件中,所表达出的需求,是一周两次的简单陪伴以及生理需求而已。只要恋爱或者是结婚就能解决的问题,煊辰为何非要独辟蹊径,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获取呢?首先第一点,当然是他的价值观有问题。尽管社会越来越现实,但爱情依然保留着纯粹性,是不容侵犯的美好。唯有真心相待,两个人才可以牵手。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凑在一起,最后只能摔得遍体鳞伤。而所谓的“包养”,更是社会所不容许的恶行,令人不齿,令人觉得恶心。显而易见,煊辰的价值观是与主流社会所相悖的,所以他才会做下这样的事情。其实除了价值观有问题外,煊辰身上还有一部分男人身上会有的通病,那就是好色。仔细看煊辰和应聘者的聊天记录,可发现这样一句话:“头像是你吗?”可能女孩子长得很漂亮,让他动了心,于是便产生了邪念。古人云,“食色,性也。”喜欢美好的东西,是人的本性使然。美丽的外表,美好的事物,没有谁不会喜欢。而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他是否能够克制住内心邪恶的欲望。君子如柳下惠,坐怀不乱,面对令人心动的女性,依然能温和有礼,保持适当距离。小人则容易被欲望支配,最终做出抱憾终生的错事,走入痛苦的深渊之中。如今,虽然不要求所有人都能成为圣贤模范,但不该打破的原则与底线,都值得每个人去坚守。好色,不仅是煊辰,也是许多男人一辈子的痛点。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求名者,因好色欲而名必败;求利者,因好色欲而利必丧;居家者,因好色欲而家业必荒;为官者,因好色欲而官业必坠。古往今来,因为好色而丢失自我的男人不知凡几。最著名的一个,当属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年轻时,便迷恋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后来,他又爱上了杨玉环。众所周知,当时的杨玉环已经嫁给了他的儿子。但身为帝王的他,却没有遵守道德约束的自觉,直接将其抢了过来。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便这样写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故而,李隆基的结局也并不美好,因好色而遗忘了责任,只顾着享受权利的美好,最终也被逼退位,在历史上留下骂名。更严重的,因好色而丢掉性命的人,也有很多。比如说西门庆、董卓、殷红等等。这些人原本过的都不错,最后却因为耽于美色,无法控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最终失去了生命。“发乎情,止乎礼”自控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这个世界上,鲜有无欲无求的男人。大多数男人,在遇到合乎自己心意的女人时,都忍不住想要靠近。但有些人自控力高,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欲念,选择徐徐图之,与对方正大光明的交往。君子好色而守德,不仅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因为本身自控能力就很强的人,对于人生早已有了合理的规划,对于自己的事业也会有清晰的认知。这样的人,给他时间,他就能成长,然后展翅翱翔。而那些被欲望支配的人,妄图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最终只会被社会排斥到角落里,再难生存。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控制,他还能如何去走接下来的路?所以,好色,则成了这些男人一辈子的痛点。这次煊辰被辞退,也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景。或许这个世界上拥有黑暗,但光明依旧长存。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征途的航标,地位无可撼动。而对自己内心的掌控,对欲望的支配,便是我们生而为人该有的能力与本事。文|情说心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牡丹

上交的这位博士火了,大家开始评论啦。其实人家的火合情合理

引言16篇SCI论文、十佳歌手、六块腹肌…今天,上海交大25岁博士奶爸火了!事情一经爆出,引发众多网友的羡慕嫉妒啊。不得不感慨,真的是年轻有为。不过,在众标签中,最让大家羡慕的莫过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发表过16篇SCI论文,或许你可以25岁成为健身达人、并升级为奶爸,这些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然而,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并非是很容易的事情。上海交通大学是通大学衣钵传承者,工商医并举,工科前三的学校,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交大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这所有的第一,说明了交大的优秀和不凡的实力。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有5个A+学科,10个A学科和10个A-学科,详情见下表:看到这,相信大家对上交25岁的奶爸博士成为网络新热点的原因了,人家有着自带光环的学历,外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不成功、成名才怪。

如而夫者

都是本科学历惹事,上海交大博士求职遭拒,第一学历真那么重要?

考上985、211高校,曾是一届又一届高中学子的梦想。只要考上了这两类大学,将来的就业就会有更多的筹码,否则就业将更加折腾。这也是每年很多高考失利的优生,不得不复读,来年高考再次冲刺985、211高校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要受到本科就读高校知名程度的影响,就算是读了硕士、博士,而且还是985的硕、博毕业生,因为本科学历而影响求职的也不在少数。上海交通大学一位毕业的博士生就遭遇了这样的求职苦恼,因为他的本科高校连211也不是。这是一位学法的博士,有过3年的工作经验。按理说,这样有实战工作经验的人才,应该成为猎头争相哄抢的对象才是。然而,毕业时隔三个月,这位法学博士仍旧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位上交法学博士的多次求职经历中,有一次求职被拒让他很是难受。原因就在于TA的本科院校就读的是湖北工业大学,既不是211高校,也不是985大学。就这样一个理由,上交毕业的高层次人才惨遭拒绝。拥有博士学历仍被HR拿学历说事,并且还拒之门外,这让不少研究生感到懊恼,甚至还有人怀疑道:既然如此,那攻读硕、博研究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像这位上交博士的求职故事绝不是简单的个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求职场上还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没有光鲜靓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士、博士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过程中也会时常卡壳在本科学历上。为此,不好网友表示愤怒:第一学历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就难道不是就业歧视吗?针对这种情况,挖挖机专门去招聘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很多公司对招聘对象的本科高校要求严苛,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和世界500强这一类的知名企业,对应聘者第一学历都比较看重。相反的,中小企业在招聘时则更注重个人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挖挖机也特别咨询了一位资深HR。在他看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学历人员的不断增长,HR面对的是众多的求职者的优秀简历,如果将每一份简历都认真筛选,这将有非常庞大的工作量。要迅速从一群优秀的人里面快速找出更优秀的那一个或几个,看第一学历则成了最简单、最省时省力的甄别方法。说实在的,HR拿第一学历说事,真有点儿就业歧视的味道,但这就是现实。很多二本,三本,甚至一些“双非”高校的一本学生,因为不甘心自己将来的工作或生活为第一学历所限制,就通过考研、读博以及出国等方式来改变今后的人生轨迹。在挖挖机看来,第一学历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在哪儿,学历都不应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英雄不问出处,更有大器晚成者。本科学历虽然代表着过去的成长,但考研、考博也是用的同一张试卷来选拔人才,这份成绩更应该被关注、被重视才是。用人单位可将第一学历作为招聘员工评价其才能的依据,却不宜将第一学历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不宜以第一学历直接将求职者否决掉,这样难免会错失一些有用之才。可以预见,在大学生就业实践中,当前和将来一个时期,这种拿第一学历说事的用人单位,仍将持续出现,想要完全扭转这种这种社会现象依然任重道远。教育部日前表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在这样的就业背景下,广大毕业生应秉持积极的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的心理预期,先就业再择业,筛选出与自己学历、特长和经验等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大学毕业生更要明白一个道理:想要改变大环境很难,需要以时间换空间。与其一直执着于学历这个门槛,倒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持续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靓丽的第一学历,也不必气馁,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是毕生应该追求的主旋律。(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