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报录比及考情分析生与

上海外国语大学报录比及考情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作为语言类的顶级院校,这所院校的考研难度具体是这样呢,下面来一起看看吧!首先有很多专业,招生人数都是5人以下,这类专业是不建议报考的,尤其上外的这些专业招生情况经常出现变动,很有可能就不招了,所以谨慎报考。还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硕士,由于上外的语言类专业比较强,因此法硕是分非常多小语种的除了英语以外,有19个小语种,每个小语种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不确定,只有总的统招人数是确定的,所以每个小语种的报录比都不同,分数,复试差额比都不同,有的小语种过线就录,有的小语种复试刷人比较多,建议大家可以对比复试名单以及拟录取名单来看。金融专硕相对来说性价比比较高,报考人数569人,报考人数82人,报录比7:1,虽然从报录比来看,还是偏高,但是对于一所上海地区的211来说,已经属于比较友好的报录比,同时上外的金专考396,专业课考得也不难,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汉语国际教育20年开始,报考人数突然增加,推免比例加大,而且出现了换参考书的情况,谨慎报考。翻译硕士,上外的王牌专业,分口译和笔译,口译的大小年情况非常严重,报录比每年浮动特别大,例如17年报录比36:1,18年报录比掉到15:1,19年就突然涨到48:1。总体来说难度特别高,尤其不建议跨考的同学报考。总体来说,由于上外是精英教学,所以招生专业较少,各个专业招生人数也不多,同时许多专业已经是超985难度了,还是要谨慎报考,最后对这所学校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评论或私信啦!

毕加索

考研院校分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上外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上海外国语大学计算分数的方式很特别,并不是传统的500分制。下面研研就将这些专业分类,让大家了解上外技术分计算公式,和具体专业的考研情况。业务1+业务2+总分*10%计算的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复试分数线有两条:首先你要达到各个专业的国家A类线,其次你要达到上外独特的技术分数线。那技术分数线怎么算呢?上外的技术分数算法有三种算法,第一种是业务 1+业务 2+总分*10%计算的专业。大家知道专业课一门的分数线是150分,业务 1+业务 2+总分*10%就是350分,也就是你要想进复试,以上这些专业总分是以350分来计算的。这也就对专业课考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课在初试的权重很高,超过了94%,而大家所重视的初试成绩英语和政治分别占的分数都只有10分。但是很坑的是这两个专业如果你不学的话,就过不了国家A类线的最低标准,也不能进复试。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均分312,这就意味着你在政治、英语都是60分的情况下,专业课的平均分数要超过136分。换算成传统的分数就是要超过392分。而且专业课均分必须超过136分这个基础,如果你专业课均分只有120分,就算你政治英语都考100分,总分也就是440分,也没用,因为算下来技术分总共才284分,所以专业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复试线和各专业的平均分,最低分在表格中都有。其实分数也很好算,姑且就算政治,英语均分都考60分,让后再用复试线或者均分减去12分,再除以2.2。就可以算出专业课均分大概需要多少分了。从报录比分析的话,这些专业除了中国古代文学人数竞争不激烈以外,但是专业课分数均分也要达到125分。其他专业报录比都不低,像英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具体的数据可以参考表格,想了解具体专业总分500分的分数也可以在后台留言。业务1+业务2+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和上面那些专业一样,也是业务 1+业务 2+总分*10%计算的专业。而且大部分专业考研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都超过了10+这些专业统招人数都不多,除了日语文学统招14人,其他专业招生人数都是个位数。主要是推免人数比较多,推免人数就是录取总数减去统考录取人数。语言类的专业都是上外的王牌专业,从分数上看难度也不低,即使是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个报录比这才2.8:1的专业,分数也挺高的。上外的考生政治、英语均分一般都超过60分。考上外这些专业的同学要改变分数的算法,不能再用500的分数算,这些专业推荐大家专业课均分不能低于125分。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是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总分是450分。而且设专业复试技术分线和外语单科线。这些专业对业务课和英语的要求比较高。考这些专业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这些专业的要求更高。首先必要过国家线A类线,然后还要过上外的技术复试线,还有英语专业分数线。当然不同专业的英语复试线不同,从中外政治制度往下的英语最低分数线是55分,经济类的3个专业是60分。这些专业统招生人数也不多,都是个位数,具体数据大家看表格。经济类专业的竞争很激烈,热门专业都这样,这三个专业要考数3。其他专业报录比都不是很高。金融学的专业复试技术分要340分,均分356分,如果按500分算的话均分要390分左右。国贸和应用统计的技术均分也在350分左右,按500分算的话均分要378分左右。这些专业的技术分还是比较好对照的,毕竟也有450分,差别没有350分那么大。500分的分数研研就不一一公布了,有想了解的可以私下告诉大家。剩下的4个专业不考数学,虽然人数竞争不激烈,但是分数也都比较高。除了中外政治制度,技术均分低点,按500分算的话均分也要350多分,专业课均分116。国际政治和国家关系,均分380多,专业均分125左右。外交学均分在400分以上,专业课均分135分。这几个专业的英语复试线是55分。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英语复试线都是60分。从报录比看的话企业管理和公共关系学这两个专业竞争很激烈,报录比都是10+,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招生人数都特别少,统招只有1个人。其他专业报录比还行,不是很高,具体数据大家参考表格。分数又要和大家唠唠了,法律专业的技术线无论是复试线还是均分还是比较正常的。换算成500分的话,均分也是这个专业比较合理的分数,348分左右,专业课均分106分左右。法学分数要少点,330分左右。在211里也是一个合理的分数。汉语国际教育招生人数挺多的,报录比6:1左右,从技术分看分数都挺高的,均分达到365分。换算成500分均分385左右,技术分高主要是这些同学的专业课均分高,在125分以上,英语普遍也在75分左右。另外三个管理类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是一两个人,这种专业都是一半看实力一半看运气的专业,不推荐同学们报考。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这些专业也是技术分计算公式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但是和上面的专业相比,不设外语成绩单科线,技术分满分同样是450分。金融专硕每年都是考研的大热门,竞争十分恐怖,上外的金融专业竞争还是比较小的。报录比才5:1,在上海这种国际金融中心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很多。技术线换算成500分也可以给大家参考下,332分大概是350分左右,353分大概是在380分左右。但是这主要还是和你的政治有关系,同样是380分,你政治考的高就意味着你的技术分低。这个专业如果要保证技术分高,专业课均分要达到120分。教育类的专业有五个,课程教学论和成人教育报录比较高,超过10+,其他三个专业报录比都比较低。但是很奇怪的是报录比低的专业分数反而比较高。思政教育和教育技术学,技术分都很高。思政教育对应500分的分数基本都在390分以上。教育技术学技术分均分高达382分,主要是专业课均分都达到270分,英语均分也达到70分。而课程教学论和成人教育学专业课均分才220分。文学类的两个专业报录比不是很高,但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专业课均分要125分,英语的均分也要70多分,500分总分均分385分。汉语言文学考试只有一个进了复试,还有一个是本校调剂的。技术分331分,对应500分的分数是351。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新闻类的专业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是不考数学,还有就是认为新闻专业的逼格比较高,其实是假的。但是也不影响全国广大学子报考新闻专业的热情。从报录比就可以看出来,即使是报录比最低的传播学,报录比大概9:1,但是技术分均分402分。对应500分的成绩就是大部分同学分数在420分以上,专业课均分140分。新闻和广告学专业虽然分数没有那么恐怖,但是架不住人多。翻译专业是上外的王牌专业了,特别是热门语种,比如说英语和日语,竞争十分恐怖。英语的笔译和口译报录比都是在40:1左右。这得多少炮灰去填这个坑啊。英语笔译500分的均分接近390分,口译接近400分。其他的小语种翻译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分析了,像日语和阿拉伯语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报录比都超过了10:1,其他的专业比如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就没有那么激烈了。具体的分数参照可以私下找研研了解。总结:上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顶尖外国语大学。虽然硕士点不多,但是其外语专业都是国内顶尖。上外的专业大部分都不考数学,数学薄弱的同学可以考虑。需要注意的是上外的分数算法独树一帜,不是传统的500分制,分为三种计算方法。上外大大弱化了政治这门学科,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但是分析历年上外的报录比,不难发上外的竞争很激烈,总体的报录比接近10;1。特别是语言类的专业,竞争尤其激烈。上外对专业课和英语的要求特别高,最好结合辅导班有针对性的备考,如果计划报考上外,一定要及早准备。另外上外不接受外校调剂生。

冰之下

“日语”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你了解吗?

现在用日语参加高考的考生越来越多,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日语不仅是用来代替英语参加高考,而且很多学生会选用日语作为大学主修的专业。一方面学习了新的语言,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对于想要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哪些学校开设日语专业,应该是考生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在这个数据中,上海外国语大学排名是很靠前的,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的日语系怎么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日语系的学院叫做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我国最早设立的日语学科点之一,至今已有近60年历史。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主要有日语语言、文学、经济贸易、文化、历史、政治等多个专业方向。学院每年招收近150名本科生、40名左右硕士生、10名左右博士生,培养各层次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均在国内名列前茅。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的博导教授均为国内日语界知名学者。学院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学、科研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目前,与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大阪大学、法政大学、爱知大学等10余所大学建立了稳固的校际交流关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需求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学院近几年每年都会派遣约70名品学兼优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赴日交换留学半年或一年(免日方学费)。每年定期根据本院教师的专业情况以及教学安排,会派遣到各友好校际交流学校进修或讲学。学院每年还得到日本文部科学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物语教育基金等机构的公费赴日研修项目的支持。想在大学主修日语专业的小伙伴不需要担心,很多学校都设有日语专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之后会为大家继续推荐一些大学,供小伙伴们选择。

青空

这7所211大学,薪资相当可观!硕士毕业30万都“瞧不起”!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内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已经不像几年前那么稀奇了,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各大企业和企业重视的不仅仅是高学历,真正的实力和能力也成为了受应聘者欢迎的主要原因,下面介绍的是这7所211大学,薪资相当可观!硕士毕业30万都“瞧不起”!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类、金融类的专业自古以来就是高薪专业,被人们称为“金钱”之道的专业,经济低迷、毕业生扩大,财贸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很好。上海财经大学是211工程的财政经济类学校,位于中国经济中心和发达的第一线城市上海,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仅次于清华大学,全国各大学的排名也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继续上涨,在15000元左右,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很好,这所学校的经济专业在亚洲地区是顶尖的,毕业生一般选择银行券、会计事务所等工作单位,收入会计学专业也是金牌专业,应该在国内名列第一,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受欢迎,就业率超过了95%。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是财经类的学校,外经贸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因此,这个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吧,毕业的工资当然不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工资仅次于上海财经大学10000元左右。3.中央财经大学有人说北方有钱,中央财经大学是我国北部地区最高的211项目的财经类学校,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在企业中也很受欢迎。4.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有“二电一邮”称号,211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是工科大学,北邮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是北邮的王牌专业,毕业生的工资是13000元左右,就业前景好。5.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中国上海地区211工程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语言大学中就业情况最好,外面的同声传译和翻译专业的毕业生都很受欢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5年后的平均工资是12000元左右。6.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211工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共和国外交官摇篮”而闻名,北外同声传译专业毕业生工资在30000元左右,如果想成为最好的同声传译和外交官的话,北外是个好选择。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是一所工科大学,这所学校的矿业工科、矿业工科、化学工程学和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接近100,大学毕业生一般可以去科技类的公司,或者可以去国有企业的事业部门。

孔明灯

她从民办大学考研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即使被否定,也从未想过放弃

石琳,文华学院2016级日语专业学生,在校曾获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奖项,还在中华日语演讲比赛华中赛区获优秀奖。石琳大一时在外语学部体育部当部委,大一下学期便加入了日语沙龙工作室,平时主要负责日语沙龙的组织、日本文化祭、日语演讲比赛等日语系活动的筹备,大二下学期担任了部长,之后退任。石琳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成功被上海外国语大学录取。就像贝多芬所说“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石琳是怎样滴水石穿,成功踏进梦想的学府呢?即使步伐再小,也要步步前石琳和所有普通女孩一样,喜欢追星、看电影、弹吉他。在考研和找工作的分岔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研深造。对她而言,比起直接进入职场,更想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为她个人认为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其次,考研也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想提升自己的台阶。在备考过程中,石琳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在调整心态方面。尤其是她的一轮复习周期很长,一直到十月份中期才结束。很多人那个时候已经结束二轮复习了。所以,在一轮复习的准备期间,经常会有人觉得她的进度太慢,但是,由于石琳个人的性格原因,所以并不是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否定自己看法,所以她几乎没有想过放弃,最后考试的心态也是给她自己大半年复习一个结局与交代。不过,如果在遇到实在是难以继续复习的困境,她就会约朋友出去玩,或者自己一个人出去逛逛,排解情绪。对她而言最大的感受还是“考研是战胜自己的过程,坚持到最后的人一般都会成功。”有足够积累,一直在路上石琳有一个习惯,她会经常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对她而言新鲜感很重要,不然每天都过的一样很容易枯燥。但是在学习中有一个从来没变过的学习方法,石琳把这个学习小窍门称之为“扫书”。由于是日语学习,而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需要积累,所以她会把核心参考书的每个字都看到,抠出里面能学到的细小知识点,然后总结在一起,最后总复习的时候反复看。同时,石琳也给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坚持到底,不要弃考,真正有把握复习好的不过是极少数而已。其次,摆正心态,学不进去背不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要自我感动也不要妄自菲薄。然后要积极寻求帮助,但不要做伸手党。不要怕麻烦自己或他人,有了好想法就马上实践,合理为自己争取永远不过分,最后,保持自己的节奏,坚定自己,不要过多被旁人影响。心怀感恩,砥砺前行在回想起考研的那段时间,石琳有一些特别要感谢的人,感谢她的日语老师们,不仅给予了她知识,尤其是石琳的导师刘琼老师,包容她提出的一些任性的要求,帮助她顺利地完成了考研和毕业。其次要感谢辅导员黄曼老师,在听到考研目标后没有让她自己降低目标,反而是鼓励石琳相信石琳,给予了她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石琳还非常感谢曾经在系任教的几位外教,在考研期间不厌其烦的回答她的问题,告诉考研相关信息和介绍有经验的前辈。还要感谢可爱的前辈和朋友们,给予她专业知识和陪伴。最后感谢父母和自己,自己和家人永远是支持石琳向上看的动力。由于自己不喜欢被管束的性格,她也感谢学校个性化教育,给她自己提供更多了自我支配的空间和较为丰富的学习选择。志存远方,不负韶华(石琳考研当天)“想到去年暑假留校复习的时候,和一起备考的朋友翘掉晚上的复习计划,跑去学校门口吃烧烤。还真是印象深刻呀!”这一段小小的小插曲,这是石琳在考研过程中的感慨,备考也需要偶尔的偷懒和放松,一根弦绷久了,心态会容易受损,这是她认为在考研中最致命的一点。在未来的学习计划里,石琳说“学业上,希望自己可以选到心仪的老师和心仪的研究方向,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在课余生活中,利用自己在上海上学的优势,多多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见识,提升自己的眼界,扩宽自己的格局。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最后,石琳把这句话送给可爱的学弟学妹们:“良く食べろ、良く寝ろ、禿げにならないように”。(好好吃饭,多多睡觉,不要秃头)来源:文华学院 文字:涂越 图片:石琳 排版:张羽翔 黄丽 责任编辑:黄丽

吾力

上外的社会认可度都可以比肩985啦!那毕业生出路和985能比吗?

上过大学的好多人都有印象,当初大学读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为核心的团队来编写的,你说这样的影响力,有几个学校可以比肩呢?估计很难啦!上外的外语专业实力非常强,高考的录取分数都和上财有得一拼啦!那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出路如何呢?我们就以该校发布的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为依据,看看这所大学的毕业生如何?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 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已发展成一所培养卓越国际化人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现有 44个本科专业,包括30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届共有毕业生2504人,整体就业率为94.05%。其中本科毕业生共计1500 人,就业率为 97.27%;研究生毕业生共计 1004 人,就业率为 89.24%。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以出国为主,国内升学为辅,纯就业比例占比不高的学校,在大家的认识里这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本科生出国的居然有446人,占比将近30%,国内升学才153人,占比仅仅10%左右,那本科生出国都去哪了呢?留学的学生重点去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地区,大部分进入世界知名高校,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留学深造以金融、经济贸易、管理、会计、市场营销、国际关系、教育、传播等专业为主。毕业去向为读研的学生人数共 153 人(包括研究生支教团 10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10.20%。主要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其中,录取本校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读研学生总数的 61.44%。2017 届本科生中共有 860 人以各种形式参加就业,包括:签约就业 616 人,合同就业 93 人,灵活就业 87 人等。签约和合同就业的学生中,有 89.28%的学生去往企业就业。其中,去往民营等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学生人数最多,分别占签约和合同就业学生总人数的 47.95%和 30.18%;去往国有企业的学生人数位居第三,占比 11.14%。就业地域而言,2017 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 96.32%。其中,上海仍是我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地,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78.47%,其次,前往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就业的学生相对较多,分别占签约、合同就业总人数的 6.23%、4.53%、3.40%、2.41%。录取该校学生的重点单位有:外交部、新华社、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国家及地方政法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相比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出路则是就业为主,有65.34%的毕业生选择签约就业,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出国和升学变成非主流,主流的毕业生是选择去工作。2017 届该校 727 名就业研究生中,有 74.42%的研究生去往企业就业。其中,去往民营等其他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毕业研究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4.25%和21.60%。去往国有企业的学生人数位居第三,占比18.57%。具体的就业行业,则是相对稳定的,从事教育业,金融业,租赁业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较多。2017 届 727 名就业研究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在上海就业的学生比重最大,为 72.08%,其次是浙江省和江苏省。录取该校研究生毕业生的重点单位有:外交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上汽大众有限公司等。2017 年,该校 48.55%的本科应届毕业生月薪水平达 6000 元以上,超过 16.31%的应届毕业生月薪达 8000 元以上,月薪最高的本科毕业生达 17400 元。 2017 届本科毕业生人均薪酬水平为 6545 元,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的就业率很不错,但是不是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很好呢?我们可以看看这个高校哪个专业的就业率一般呢?本科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其中10个专业的就业率100%。研究生:看来上外的本科生比较受认可,反而是上外的研究生很多非语言类专业,就业数据不是很好,这也得引起大家注意啦!虽然上外名气很好,看来重点是它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言专业,非语言专业的认可程度也不是很高。关于上外的就业,你有什么好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联系作者删除

大反弹

上海外国语大学在211高校中处在什么水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16级本科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先说结论:211高校第一梯队生源质量上:上外在全国每届招生大概在1500人左右,作为一所211学校,录取分数线在大部分省份却是985的分数线。全国共112所211工程大学,其中包括39所985,上外在各省的录取分数线都能位于211(除去985)的TOP10,文理科在中等985分数线上下浮动。(当然各省情况有不同啦)问了身边的同学,基本上分数都能上985,最终选择了上外。办学水平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有 44个本科专业,包括30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在双一流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和北大、北外一起被评为A+。(私心插一张上外的美图~)就业情况上:下图是上外2017届本科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而至于具体的就业行业,从事教育业,金融业,租赁业等专业的学生较多。当然大家最关注的还是薪酬,近几年都有机构发布毕业生平均薪酬排行版,虽然真实性未知,但是上外近些年稳定在前15,最高第5,近两年都有些下降,个人认为和互联网高薪boom有关,上外要不要考虑增加小语种+计算机的复合专业啊!再说说自己的看法,上外一直以来以高就业率闻名。原因之一在于地理位置。上外位于全国金融中心——上海,外企多、就业机会更多,而英语好的上外人往往更受到外企的青睐。第二、几乎没有同类院校。上外是上海唯一的一所一本外语学校,而往届的上外人在各行各业都积累了口碑,感谢学长学姐们的拼搏铺路~对比一下北京的姐妹院校,北大北外北语北二外……竞争就有些激烈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个人啦!综上,上外在211里,无论是生源质量、办学水平、就业水平都是位于前列的。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曰

考研院校分析 —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上外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五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上海外国语大学计算分数的方式很特别,并不是传统的500分制。下面研研就将这些专业分类,让大家了解上外技术分计算公式,和具体专业的考研情况。业务1+业务2+总分*10%计算的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复试分数线有两条:首先你要达到各个专业的国家A类线,其次你要达到上外独特的技术分数线。那技术分数线怎么算呢?上外的技术分数算法有三种算法,第一种是业务 1+业务 2+总分*10%计算的专业。大家知道专业课一门的分数线是150分,业务 1+业务 2+总分*10%就是350分,也就是你要想进复试,以上这些专业总分是以350分来计算的。这也就对专业课考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专业课在初试的权重很高,超过了94%,而大家所重视的初试成绩英语和政治分别占的分数都只有10分。但是很坑的是这两个专业如果你不学的话,就过不了国家A类线的最低标准,也不能进复试。举个例子:比如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均分312,这就意味着你在政治、英语都是60分的情况下,专业课的平均分数要超过136分。换算成传统的分数就是要超过392分。而且专业课均分必须超过136分这个基础,如果你专业课均分只有120分,就算你政治英语都考100分,总分也就是440分,也没用,因为算下来技术分总共才284分,所以专业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复试线和各专业的平均分,最低分在表格中都有。其实分数也很好算,姑且就算政治,英语均分都考60分,让后再用复试线或者均分减去12分,再除以2.2。就可以算出专业课均分大概需要多少分了。从报录比分析的话,这些专业除了中国古代文学人数竞争不激烈以外,但是专业课分数均分也要达到125分。其他专业报录比都不低,像英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都是国家重点学科,具体的数据可以参考表格,想了解具体专业总分500分的分数也可以在后台留言。业务1+业务2+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和上面那些专业一样,也是业务 1+业务 2+总分*10%计算的专业。而且大部分专业考研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都超过了10+这些专业统招人数都不多,除了日语文学统招14人,其他专业招生人数都是个位数。主要是推免人数比较多,推免人数就是录取总数减去统考录取人数。语言类的专业都是上外的王牌专业,从分数上看难度也不低,即使是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个报录比这才2.8:1的专业,分数也挺高的。上外的考生政治、英语均分一般都超过60分。考上外这些专业的同学要改变分数的算法,不能再用500的分数算,这些专业推荐大家专业课均分不能低于125分。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是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总分是450分。而且设专业复试技术分线和外语单科线。这些专业对业务课和英语的要求比较高。考这些专业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这些专业的要求更高。首先必要过国家线A类线,然后还要过上外的技术复试线,还有英语专业分数线。当然不同专业的英语复试线不同,从中外政治制度往下的英语最低分数线是55分,经济类的3个专业是60分。这些专业统招生人数也不多,都是个位数,具体数据大家看表格。经济类专业的竞争很激烈,热门专业都这样,这三个专业要考数3。其他专业报录比都不是很高。金融学的专业复试技术分要340分,均分356分,如果按500分算的话均分要390分左右。国贸和应用统计的技术均分也在350分左右,按500分算的话均分要378分左右。这些专业的技术分还是比较好对照的,毕竟也有450分,差别没有350分那么大。500分的分数研研就不一一公布了,有想了解的可以私下告诉大家。剩下的4个专业不考数学,虽然人数竞争不激烈,但是分数也都比较高。除了中外政治制度,技术均分低点,按500分算的话均分也要350多分,专业课均分116。国际政治和国家关系,均分380多,专业均分125左右。外交学均分在400分以上,专业课均分135分。这几个专业的英语复试线是55分。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的专业这些专业也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英语复试线都是60分。从报录比看的话企业管理和公共关系学这两个专业竞争很激烈,报录比都是10+,主要是这两个专业招生人数都特别少,统招只有1个人。其他专业报录比还行,不是很高,具体数据大家参考表格。分数又要和大家唠唠了,法律专业的技术线无论是复试线还是均分还是比较正常的。换算成500分的话,均分也是这个专业比较合理的分数,348分左右,专业课均分106分左右。法学分数要少点,330分左右。在211里也是一个合理的分数。汉语国际教育招生人数挺多的,报录比6:1左右,从技术分看分数都挺高的,均分达到365分。换算成500分均分385左右,技术分高主要是这些同学的专业课均分高,在125分以上,英语普遍也在75分左右。另外三个管理类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是一两个人,这种专业都是一半看实力一半看运气的专业,不推荐同学们报考。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这些专业也是技术分计算公式按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但是和上面的专业相比,不设外语成绩单科线,技术分满分同样是450分。金融专硕每年都是考研的大热门,竞争十分恐怖,上外的金融专业竞争还是比较小的。报录比才5:1,在上海这种国际金融中心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很多。技术线换算成500分也可以给大家参考下,332分大概是350分左右,353分大概是在380分左右。但是这主要还是和你的政治有关系,同样是380分,你政治考的高就意味着你的技术分低。这个专业如果要保证技术分高,专业课均分要达到120分。教育类的专业有五个,课程教学论和成人教育报录比较高,超过10+,其他三个专业报录比都比较低。但是很奇怪的是报录比低的专业分数反而比较高。思政教育和教育技术学,技术分都很高。思政教育对应500分的分数基本都在390分以上。教育技术学技术分均分高达382分,主要是专业课均分都达到270分,英语均分也达到70分。而课程教学论和成人教育学专业课均分才220分。文学类的两个专业报录比不是很高,但是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专业课均分要125分,英语的均分也要70多分,500分总分均分385分。汉语言文学考试只有一个进了复试,还有一个是本校调剂的。技术分331分,对应500分的分数是351。业务1+业务2+外语+总分*10%计算新闻类的专业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是不考数学,还有就是认为新闻专业的逼格比较高,其实是假的。但是也不影响全国广大学子报考新闻专业的热情。从报录比就可以看出来,即使是报录比最低的传播学,报录比大概9:1,但是技术分均分402分。对应500分的成绩就是大部分同学分数在420分以上,专业课均分140分。新闻和广告学专业虽然分数没有那么恐怖,但是架不住人多。翻译专业是上外的王牌专业了,特别是热门语种,比如说英语和日语,竞争十分恐怖。英语的笔译和口译报录比都是在40:1左右。这得多少炮灰去填这个坑啊。英语笔译500分的均分接近390分,口译接近400分。其他的小语种翻译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分析了,像日语和阿拉伯语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报录比都超过了10:1,其他的专业比如法语、西班牙语、朝鲜语就没有那么激烈了。具体的分数参照可以私下找研研了解。总结:上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顶尖外国语大学。虽然硕士点不多,但是其外语专业都是国内顶尖。上外的专业大部分都不考数学,数学薄弱的同学可以考虑。需要注意的是上外的分数算法独树一帜,不是传统的500分制,分为三种计算方法。上外大大弱化了政治这门学科,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但是分析历年上外的报录比,不难发上外的竞争很激烈,总体的报录比接近10;1。特别是语言类的专业,竞争尤其激烈。上外对专业课和英语的要求特别高,最好结合辅导班有针对性的备考,如果计划报考上外,一定要及早准备。另外上外不接受外校调剂生。

穷于商周

上海外国语大学报录比及考情分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上外”,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是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作为语言类的顶级院校,这所院校的考研难度具体是这样呢,下面来一起看看吧!首先有很多专业,招生人数都是5人以下,这类专业是不建议报考的,尤其上外的这些专业招生情况经常出现变动,很有可能就不招了,所以谨慎报考。还需要注意的是法律硕士,由于上外的语言类专业比较强,因此法硕是分非常多小语种的除了英语以外,有19个小语种,每个小语种每年的招生人数都不确定,只有总的统招人数是确定的,所以每个小语种的报录比都不同,分数,复试差额比都不同,有的小语种过线就录,有的小语种复试刷人比较多,建议大家可以对比复试名单以及拟录取名单来看。金融专硕相对来说性价比比较高,报考人数569人,报考人数82人,报录比7:1,虽然从报录比来看,还是偏高,但是对于一所上海地区的211来说,已经属于比较友好的报录比,同时上外的金专考396,专业课考得也不难,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汉语国际教育20年开始,报考人数突然增加,推免比例加大,而且出现了换参考书的情况,谨慎报考。翻译硕士,上外的王牌专业,分口译和笔译,口译的大小年情况非常严重,报录比每年浮动特别大,例如17年报录比36:1,18年报录比掉到15:1,19年就突然涨到48:1。总体来说难度特别高,尤其不建议跨考的同学报考。总体来说,由于上外是精英教学,所以招生专业较少,各个专业招生人数也不多,同时许多专业已经是超985难度了,还是要谨慎报考,最后对这所学校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评论或私信啦!

君乎牧乎

考研“落榜率高”的3所大学!“绝世天才”才能考进去!

在我国,很多孩子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上清华北大,因为这两所大学作为百年名校,从建立之初就有着非常强的实力和很大的名气,因此这两所大学的考取难度是非常高的,在每个省每年只会录取一百多人,因此很多人在本科的时候并没有进入清华北大的机会。而到了本科的时候,很多人依然以北大清华为目标,认为这两所大学的研究生也不错,然而其实我国还有3所丝毫不逊色清华和北大的研究生院,其考取难度非常之高,每年只有极少数人才可以进去。1、五道口金融学院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觉得这是一所民办的学院,可是当给这个名字加上清华带大学的前缀时,这所大学地位直接上升了很高,其实这所大学不需要清华大学的前缀时,也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这所学院最早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干部进修学院,其被称为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在建立之初就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在六年之后获得了博士生培养的资格。因为有着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教授,再加上我国数所银行的资助,这使得这所学院的实力发展的非常迅速。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为我国培养了数千名硕士和数百名博士。这些金融界的高端人才遍布国内外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等等各大金融界的公司和企业之中,其被很多人称之为中国的哈佛商学院。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这所大学在2011年被清华大学合并,称为了现在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合并后的学院实力更加的强大,其每年的研究生录取率远远低于清华大学别的专业的研究生录取率,被很多人称为清华中的清华。2、高级翻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实力在语言类大学中虽然数不错,但是也不是非常强,只能排在语言类大学前五的位置,但是其下的高级翻译学院却是一个实力非常强也非常难考的研究生院。这所学院建立在21世纪初,建立之后没几个月就与日内瓦签约,其在一年之后成立了翻译学位,这也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翻译学位,并且在次年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之后其称为了国际最高等级的会议口译专业教学单位,这个单位全世界只有15所,其在一年之后又有国际数所知名翻译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并且与联合国、欧盟回忆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所学院是大陆唯一被选为国际会议口译的机构,其其联合国以及国际各大会议输送了大量的人才。3、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在中国人民大学原来新闻系的基础上建立的新闻学院,这所大学的新闻系在当时全国唯一的新闻重点学科,也从建立到现在的四次教育部的学科评估中,其新闻传播学科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拥有着我国最好的新闻学科。这所学校的硕士专业有4个,分别为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其中新闻学和传播学均是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所以其硕士专业中有一般都是国家级一级学科,因此这所学院的考取难度也非常高,每年只招收不到三十个毕业生。这所新闻学院从建立之初就为我国的新闻行业输送了六七千的相关专业的人才,可以说只要是新闻学领域中,都有新闻学院学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