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海事大学VS上海海洋大学,谁胜谁负?达其怒心

上海海事大学VS上海海洋大学,谁胜谁负?

上海市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被誉为东方明珠和魔都,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大学教育方面都首当其冲,并且上海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层次都是非常的高,上海市内有一众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像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一些名校都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上海市内也有许多类型的大学,有理工类的,综合类的和师范类的以及海洋海洋类的,小编就介绍一下,上海市的两所所海洋类的高等院校。1、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一海事专业为特色的偏理工类的高等院校,也是一所以航远,物流和海洋为特色学科的全国知名性高校,并且该校拥有众多的以海员为职业特色的和海事专家为主的一众教学资源,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海事人才。学校创办于1909年,至今已经有了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全国的综合排名中一直位居200名左右。2、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也是一所于海洋,水产为特色的应用研究型的高等院校,学校创办于1912年,至今也有了10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中水产专业一直是上海海洋大学的最好的一个专业,与上海海事大学相比,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优势更为凸显。近些来,上海海洋大学更加专注水产与海洋科学为主的特色专业,并且打造了一批教学质量非常高的教师队伍,每年该校的毕业生都获得了公司的非常高的职位以及待遇。3、综合分析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以海洋海事为特色的全国知名性高校,学校排名也几乎都在同一水平和层次,所处位置和创办时间也都十分相似。但是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特色更为凸显,其中水产是上海海洋大学中的一个王牌专业,也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名列前茅的十分强势的一个专业。各位同学们,这两所海洋类的大学哪所更好呢?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如果爱

北京有北京大学,上海有上海大学,那么上海大学到底怎么样?

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考生报考上海的大学,在上海读大学、工作、安家也是很多人心中的梦想。上海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名校,还有一所以上海命名的211高校,那就是上海大学。相比其他名校,许多人认为上海大学不好,甚至是一个在211里垫底的学校。在许多在“老上海人”看来,上海大学也是个不太好的学校,甚至很多考生当作垫底的大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上海大学的名声相对其他学校而言并不大。其次上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各方面没有短板,但也没有特别好的专业,在国家推行双一流过程中,在沪上原9所211(其中4所985)中,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有17门入选,同济东西有7门一流学科,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有3门一流学科,东华东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各有1门,唯独上海大学没有正式的一流学科,不及原二本的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评审中上海大学也榜上无名。上海大学算真是大而不精,无特色的学校之一。然而上海大学地处金融中心上海,无论是资源、平台还是眼界,都是别的地方不能比得,因此上海大学的分数线也不低。虽然上海大学建校才20几年,相对其他老牌211高校而言,上海大学历史太短了,起点低起步晚导致没有很强的根基,近几年才开始发力慢慢发展。底子不深,根基不稳,和老牌的名校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上海大学是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在1994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首任校长是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作为一所市属高校,上海大学以前很少招内地考生,基本全为上海本地生,少量江浙生及留学生。这也造成了在全国考生中知名度不高。造成了上海考生中的中等水平的学生就能进入该校。近年来开始广招全国各地的考生,目前上海大学本地生基本只占三四成,影响也逐步扩大。211分为部属和省属高校,部属211一般是承担为国民经济某个行业或某几个行业培养全国性人才任务,譬如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省属211承担的是为本省培养区域性人才任务。所以部属211更专,省属211则大多都是以省或者省会命名的大型综合性大学,譬如上海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等等。如果从省属211这个维度来评价的话,上海大学和苏州大学各项综合性指标以及排名不分伯仲,而且遥遥领先其他学校,上海大学生源略好一点,苏州大学有很好的医学院,两者在各项榜单中的排名都能排到三四十位,差不多末流985的水平。但是无论怎么排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大学真的可以靠钱砸出来的。上海大学20 17年年度决算额53亿,2018年60亿。几个亿已经够养活一个普通高校了,上海大学经费在985高校中都能排到中上等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学的就业率非常好,2017年就业率99.63%,全国985,211层次院校中全国第一,超过北邮,就业质量超大部分985,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占24%多,出国世界前150名名校留学的20%,国内读研20%,普通类签约率87%。上海大学在211里以前一直和苏州大学一个段位,但由于上海的地理位置以及作为上海的亲儿子,发展势头好,引进优秀人才方面比较舍得花钱,所以发展很快。上海大学位于一线城市上海,又是上海市的市属211,可谓上海的“亲儿子”,上海大的发展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教育#

裹以四时

上海市哪些双非院校比较好?上海海洋大学怎么样?一起来看看

我国除了北京以外,上海的大学实力很强,上海一共有64所大学,其中本科38所,专科学校26所,211大学10所,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四所是985所)电气、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海军军医大学,除了这些大学,上海市还有哪些非学院实力?今天给大家介绍:上海市哪些双非院校比较好?上海海洋大学怎么样?一起来看看。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2018年由“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院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戏曲大学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中医药院大学尤其受考生欢迎。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联合高中,是国家“双一流”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中,是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9年校友会全国228位,省内15位,最高大学版全国193位。上海海洋大学有上海城环路校区、军工路校区两个校区,学校下设14个学院(部),拥有中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格认定的船舶载水实验室,最强的学科是水产(包括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食品、渔业经济4个领域),这是世界一流的建设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另外,植物和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也进入ESI的世界第一,有三个农业部的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渔猎学、水产储藏和加工,4个国家特色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也就是说,上海海洋大学作为行业特色强的大学,实力还是比较突出的,另外,上海位于一个繁华的经济金融中心,我觉得上海的海洋大学专业相对较小,因为理工类的就业面不广,所以将来的就业可能会很难,如果喜欢考生的话,在这里学习也可以。以上就是:上海市哪些双非院校比较好?上海海洋大学怎么样?一起来看看,欢迎评论!

赵括

中国最好的海洋大学之一,上海海洋大学在全国排位和影响力如何?

海洋大学的颜值通常都比较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国有五所比较知名的海洋大学,分别是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位于上海的上海海洋大学,位于浙江舟山的浙江海洋大学,位于辽宁大连的大连海洋大学,位于广东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图片源自官网。在这五所海洋大学中,中国海洋大学是985、211和双一流大学,是海洋大学当中的王牌大学,它的综合性比较强。上海海洋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中国最知名的海洋大学之一,水产学科实力全国领先。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卓越农林计划高校,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图片湖自官网。我们来看一看上海海洋大学在海洋类大学排行榜上的表现。在软科中国海洋类大学排行榜中,上海海洋大学总排名全国第193位,海洋类高校第2位。软科中国最好海洋类大学排名。在校友会中国海洋类大学排行榜中,上海海洋大学总排名全国第188位,海洋类高校第2位,同样仅次于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2020年中国最好海洋大学排名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应用型,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2000人,研究生3000余人。有教职工1200余人,国家级各类人才25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157人次。在学位实力方面,上海海洋大学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水产,海洋科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上海海洋大学美丽校园,图片源自百科。在学科实力方面,上海海洋大学拥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l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学校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一个(水产),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水产养殖学),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三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三个。植物学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上海海洋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源自百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科评为A+学科,是顶尖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为B+,海洋科学评为B-,生物科学评为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为C+。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百科。有颜值有实力,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实力突出的海洋类高校。

大有径庭

上海市哪些双非院校比较好?上海海洋大学怎么样?

在我国,除了北京就是上海的大学实力强了。上海市共有大学64所,其中本科38所,专科学校26所,211大学有10所,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四所是985)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海军军医大学。那除了这些大学之外,上海市还有哪些双非院校实力比较强呢?我们来看一下。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2018年由“上海电力学院”更名为现名)、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院大学、上海海关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其中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中医院大学尤其受考生欢迎。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9年校友会全国排名第228位、省内排名第15位;最好大学版全国排名第193位。上海海洋大学有沪城环路校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学校下设14个学院(部),拥有我国唯一的CNAS和CMA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它最强势的学科是水产(含水产养殖、海洋渔业、水产食品、渔业经济4个领域),这是它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另外它的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还进入了ESI全球前1%。还有三个农业部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捕捞学、水产品贮藏与加工。4个国家特色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总之,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实力还是比较突出的,。再加上它位于上海这个繁华的经济金融中心,也为它加分不少,不过个人感觉上海海洋大学的专业比较小众,不像一些理工科就业面比较广,将来就业可能难度较大,当然如果你能学精学透,那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考生喜欢它所开设的专业,到这里来就读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德不可至

考研捡漏!这些院校专业第一年招生!好考!

名校,谁不喜欢!但由于自身的不自信或实力的不允许,很多考研的同学对名校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今年,有一些名校新增了硕士点和硕士专业,而这第一年招生的专业,考上难度要远远低于同校的其他热门专业,这或许是一个捡漏的好机会也说不定。随着各高校招生简章及招生目录的公布,部分院校首次招生的专业也已经确定。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今年部分院校新增的一些硕士学位点,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中意的!01北京师范大学新增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院校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02上海海洋大学新增学位授权点增列“船舶与海洋工程”“外国语言文学”“法学”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动申请撤销了“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院校介绍上海海洋大学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0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新增学位授权点增列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次授权填补了该校法学和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空白。院校介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简称”工程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全国12所“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示范性高校之一。04武汉科技大学新招生专业新增了建筑学专业招生,8人。院校介绍武汉科技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05西安交通大学新招生专业新增首次招生专业:化学、体育。院校介绍西安交通大学属于“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高校、“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06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招生专业新招生专业——翻译硕士(笔译)、教育硕士(学科英语)。院校介绍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是长江大学下设26个二级教学学院之一,学院由英语系、日语系、公共外语教学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室、外语翻译中心和外语培训中心等单位组成。07院校第一年招生的优劣势优 势:这些新增的专业都是第一年招生,一般来说,新专业报考的人数不会非常多,初试复试大概率不会太卡人,很可能初试过线就上岸了!劣 势:院校第一年招生,也就意味着你没有可以咨询的学长学姐,没有以前的专业课资料。报考第一年招生院校的专业,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尤其是名校第一年招生,大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好考也是相对而言的,上岸还是要有一定实力的。因此,大家要衡量好自己的能力、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之后再确定是否要报考。

此其柢也

“是保研双非,求稳上岸读研?还是直接考研冲刺985/211名校?”

从功利性角度来说,读研是为了向更高平台跨越,去实现更好的一种可能性。但是有些同学也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选择:如果符合双非院校的保研要求,是愿意去双非院校读研,还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去冲刺名校研究生?“ 保本校不甘心,想去 985 ,但又清楚现在的考研形势,考名校有风险。不清楚到底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考上 985 名校? ”“考研还是保研?”“保外校还是保本校?”“非名校不读研还是学历优先?”为此,宗师君分析了保研双非院校与考研的优劣、如何决定是否放弃双非院校保研等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Part 1 保研双非本校的优劣分析一般来说保研名额是教育部按需求计划分配到各个学校的,按照应届本科生人数的 15% 上下确定,对于没有研究生院的 211 高校一般按照本科生人数的 5%,其他学校为 2% 分配保研名额。因此保研也大致遵守着 “最差是本校,逐级递升”。但是,当面前摆有两条路“充满风险的考研梦”与“板上钉钉的研究生身份”,很难直接断言哪一个选择是最优的。优势保研虽然比不上考研万人抢过独木桥的激烈,但也需要三年学业成绩的足够优异。尽管从表面看,双非研究生在含金量、认可度上弱于名校研究生,但并不代表保研双非就毫无意义。1、准研究生身份”,提前进行读研规划在一些专业领域里,研究生是基础门槛,实践能力是加分项。“准研究生”身份会让你比别人多出近一年的时间充实自己,而且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与院校资源也能帮助你快人一步的规划研究生学术蓝图。在 2~3 年的读研期间,很多研究生会还需要时间去了解院校背景,保研本校的同学就会凭借“熟悉度”迅速成为研究生阵容的带头人、辅导员助理等,接触到优质项目的机会也更多,甚至有机会直博或者留任本校做辅导员。2、时间盈余去积攒其他能力在比考研人多出近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完成一份优秀的毕业论文(成果)、提前联系老师申请项目研究,或者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份有分量的实习、考证等。许多专业实践经历比学历更优先,想要弥补读研平台的差距,就可以从实践 + 成果方面积攒“分数”,作为以后就业的敲门砖。当然,这对于自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计划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兴趣方向与就业预期。不过,学校地理位置不好、保研专业又平平无奇、就业机会少,那选择保研本校还可行吗?劣势其实保研本校后不后悔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能不能面对自己内心发出的灵魂拷问:“舍友绩点明明不如我,现在却是 985 名校研究生,而我只是个双非……”“现在选择了最简单的路,以后我一定会后悔的吧?”“我如果考研,肯定也能考上了!”1、心理落差感尤其是身边有成功上岸名校的案例后,保研人心里不免产生落差感与压迫感。短期来看,考研投入的时间精力更多,考研成功后的回报值也更高。最后“别人努力到达了山巅”而自己只是在一个“小土坡上”,在心态上不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2、可能面对的“学历歧视”毕竟是 2、3 年的青春,院校能否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又能否实现预期计划?而且在求职中,社会普遍追捧“名校光环”等简单粗暴的标签。尽管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双非就读的自己也要做好被质疑或拒绝的心理准备。3、错过“更好的平台”双非院校在平台资源上相对匮乏,专业优势、地理位置、就业平台等,一项项加起来就差的不止一点半点了。读研期间可能很难接触到优势的科研项目,就业时很难得到名企的校招机会……尽管研究生学历已经比本科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一些大厂会在简历筛选初期设置名校研究生的门槛。除非有过硬的作品/成果,否则很难拿到面试的入场券。Part 2 名校研究生比双非好在哪里?1、考研的风险性更高丢掉保研资格,去搏一搏梦校研究生,自己有没有做好失败的准备?从结果上看:成功上岸:985 / 211 / 心仪院校;上岸失败:调剂到与本科差距不大,甚至不如本科的院校、二战或直接就业。对于有学术追求和未来规划的同学而言,他们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努力值应该有多高。但更多的同学是被社会无处不在的“偏见与规则”推着走,盲目报考名校,最后沦为考研的炮灰。所以,在做出选择之前,认真审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还是人云亦云……2、名校研究生的资源优势有哪些?毋庸置疑,名校能提供更高质的教育资源与就业竞争力。双非院校的资源与平台都有限,而这些资源壁垒在有些专业是很难凭个人的努力跨越的。与本科生阶段不同,研究生阶段看重导师资源、课题资源、实验资源。如图是2019年各高校的科研投入排名,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与资源远远领先于普通院校。而目前各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所以名校考研也越来越激烈。(图为2019中国大学科研经费排名)考到名校,在读研期间进入一些国家级别的课题组,做出优秀的科研成果。而且很多定向选调的岗位也只面向 985 院校。而很多双非院校远不能提供这些机会。截图来源于知乎评论当然,除了外部的培养环境,个人的因素更重要。即使是普通高校也能培养出能力强的研究生。如果只是去 985 镀层学历的“光环”,那短短的研究生经历并不会给现阶段的生活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不过,扩招之下研究生的培养标准也有所“掺水”,一些企业在面试时开始强调“原始学历”,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第一学历。尽管对于辛苦考研的同学十分不公平,但这也恰恰反映了个人能力才是突破重围的核心。Part 3 是否要放弃双非保研资格?读研的目的有能力晋升、名校情结、硕士学历、人生经历、就业门槛等等,这几点之间并不冲突,只不过是实现难度与目标期望上千差万别。而评估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无非是从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与成果、国内竞争力几方面。至于,保研院校能否满足自己的各项需求,同学们也可以参考以上条件考虑。此外,关于到底要不要放弃双非保研资格,可以先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第一点,考虑自己院校/学科处于什么水平、哪种类型?是否符合就业预期?1)优势学科,也就是你的读研专业在本领域就业是否具有不错的认可度。如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等,都是排名 A+ 的学科。2)导师阵容,本校有能力强有名望的的导师。如浙传新传学院的李良荣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科学院的杨亦鸣教授等等都是该领域的大佬,投靠名师门下也双非研究生的一大出路。3)就业资源,本校对接有固定的优质实习/就业资源。比如浙江传媒学院,对接不少卫视综艺,在业内口碑也相对不错。而如果研究生学历只是你以后考公、考事业单位的通行证,那本校保研就是极为省时省力的一件事。第二点,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是否继续读博?如果只是想用名校学历找工作,也要做好心理预期。现实就业中,除非顶尖的 985 高校或者专业壁垒高的领域,不然研究生学历并不如“预想中的吃香”。有些专业即使名校读研,在求职中也并没有比本科更明显的优势。如果想继续读博,还是建议科研能力更强的名校。而想在热门城市就业,比如名校学历几乎遍地都是的北上广。那么报考热门地区的名校研究生,在2、3年 的时间里潜心学习,毕业后也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同级学校保研差别不大,而只是好一点点的学校,地域位置不好也很扣分,选择好的地域对于硕士毕业后就业十分重要。如果本科学校实在平平无奇,实践机会又少,自己也没有考公、考辅导员的打算,那么努力考研是更优先的选择。双非考生的考研率远大于 985/211 高校,究其原因是院校的现有资源无法支撑他们进一步的跨越。但考研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400 多万名考生,能成功上岸梦校的终究有限。考研付出的越多,期待的也越多。现在放弃了保研和实习的机会,用一年的时间全力备考,当结果不如人意时,自己能否承受住这些落差?Part 4 考研和保研一起准备可行吗?双非、末流 211、985 ,无论起点是在哪一层台阶,大家都想努力考到更好的平台。选择有很多,但每个选择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性价比与最终期望值都完全不同,所以同学们可以基于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专心考研或保研、或是两者并行。如果专心考研择校,考211还是985?、确定要不要跨考、买参考书、查报录比、准备公共课、背专业课、列计划表……一系列任务都要有序不紊的开始准备了。择校期间基于自身与老师建议合理选校,不要盲目报考。在备考时期,耐下性子安心复习,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可以参考宗师君往期的院校盘点以及高效备考的文章。考研与保研一起准备如果你是 22 级考生,或是 23 级考生,距离考研时间很充裕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一下两路并行。比如是本专业读研,那么考研与保研一起准备并不冲突,都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如果是跨专业考研,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准备,在备考期间也不要耽误本专业学业成绩,双非的保研率低,所以成绩绩点、四六级、论文、项目成果等一项都不能落。宗师君小结有人说,当你不知道选哪条路的时候,就选看起来困难的那条,一般不会后悔。选择保研本校,是权衡利弊做出的选择还是逃避考研的辛苦?或许,现在走了最简单的这条路,以后也会感到不甘心。但无论是考研还是保研,我们都要安心接受自己的选择,没有哪一条路走不通。如今读研的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研究生阶段常年泡在实验室,在头秃研究生调侃的背后,也需要面对很残酷的生存问题。宗师君希望大家无论今后的步伐迈向哪里,都不要轻易放弃。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祝愿大家愿望达成,一战成硕!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陈虬

这6所双非大学,入选“双一流”竟然鲜为人知!快“捡漏”!

自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双一流”大学名单后,985和211的光环开始弱化。甚至现在有一种观点提及:双一流未来的重量会超过985和211。其实双一流和以往重点院校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双一流更注重流动性,所以它会倒逼着学校去努力向上发展,一个就是双一流从以往的以校为本,逐渐转变成以专业为本。从这两点出发,都是最符合如今教育政策的大方向。2020年的双一流评估已经进行过半,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从“双非”进入到“双一流”的那些逆袭高校。一、天津工业大学作为已经建校107年的天津工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纺织高等教育的学府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其纺织专业被评为A+级,成为了天津工大绝对的王牌专业。但是,纺织专业其实并不是家长们想的订床单做衣服的那种“裁缝专业”。我国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的航天事业,纺织专业贡献了功不可没的力量,其中的航天器重要组件和宇航服其实都是出自工大人的纺织学科。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几十年航天航空都将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头戏,这也是为什么纺织工程能够杀出重围入选双一流的原因之一,在高端材料编织这方面,天工无疑是佼佼者。所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毕业后就工作的话不妨考虑目前较为主流的工科专业,而天津工业大学的纺织专业一定称得上是北方最强。二、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前身是上海水产大学,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海大是在国内高校中最早设立水产养殖的本科教育学科点,旨在于培养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等方面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同样作为A+级建设学科,其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很多家长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专业,戏称为“养鱼养虾”的专业,但其实目前上海海洋大学的水产学科全球排名第四,到2020年水产学科的主要领域开始向世界一流迈进,我们甚至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几年中,水产学科将总体进入世界一流,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就业大环境的话,俗话说:“天上飞的不如地上跑的,地上跑的不如水里游的”,总体来看水产养殖专业就业情况还是很可观的,相对较好的出路还有读研深造。三、南京林业大学南林坐落于古都南京,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南林有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 “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这三个学科其专业性在这个在行业中的承认度还是很高的,但也正是因为专业性较强使得就业面选择相对来说比较狭窄。现在大多数同学一提农林专业都避而远之,大部分都选择工科专业。但其实农林方面的人才少,精英更少,国家现在大力扶持农林专业说明很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如果好好学习林学,掌握过硬的技术,相信未来一定可以大展宏图。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样位于南京,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大气科学作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唯一的A+级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这个专业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因为是纯理的学科所学东西比较抽象,不像工科那种看得见摸得着,学会容易学精难,属于较为冷门专业,志愿填报中很少有人主动填报,但同时也就保证了招生数量不会大起大落,较为“安逸”。整个专业来说就业面相对较窄,市场对这个专业人才需求很少,毕业去向单一,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只能去气象局,环境观测所等国家单位,行业的主体大多在体制内。当然想要毕业去新能源公司进入工业界的同学,一定记得在学科深度上下功夫,这个行业虽然待遇比较好,但很多也要求硕士学位。五、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的石油本科院校。从大的角度来说石油工程这个A+级学科,主要学习钻井技术采油技术、储油技术、储层评价等方面的科技开发等内容。这个专业大家可能最能想到的是薪资水平相对较高,石油工程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一方面基于中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基础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尽管起薪高但是不是很建议女生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后续就业环境对于女生非常不友好,专业太窄,不好转行。六、成都理工大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是以理工为主的多学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同样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里的还有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学。提起地质学大家可能并不陌生,是与数理化和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小学生甚至学前班就要接触。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严重依赖数理和技术的科学,由于地质专业特殊性,高考分数低,但是就业层面窄,尽管不少本专业的学生反馈就业难,但地质工程前景还是有的,只是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大家对以上提到的学科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到评论区畅所欲言吧。

奈何

参观上海海洋大学,风景美学校好,羡慕这里的学生

上海海洋大学现有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留学生616人。上海海洋大学现有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留学生616人。上海海洋大学有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校园内风景优美,环境很好。1952年,更名为为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体育场也这么美,想去运动一下吗。

皆生于土

上海海洋大学2020考研拟调剂公告发布,有这些专业!

上海海洋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调剂公告各位意向调剂考生: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已公布,我校部分专业仍有调剂名额,考生在满足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A区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同时符合相关硕士调剂政策与规则的前提下,方可调剂我校。一、调剂专业二、调剂流程有意向调剂至我校的考生即日起可登录我校预调剂系统进行注册填报,招生学院方可第一时间了解考生信息。特别提醒:1.预调剂系统不作为学校正式的调剂平台,待全国研招网调剂平台开通后,所有调剂考生须在全国研招网调剂平台内登记。2.所有关于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等信息请按以官方发布为准!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2月详细公告请参见学校官网部分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