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是全国重点大学吉尔达

上海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是全国重点大学

大学的发展潜力很大,很多城市中的大学都有学科优势和教育能力,而且不少城市的大学能力是很强的,除了是城市中的重点大学外,也有很多其它地域性的大学,而且在这些大学中看来,它们所具有的潜力意义也较大,同时也能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意义,毕竟从这个角度看,这所大学的学术能力还是不可被低估的。这就是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城市中已有的大学或学院数量的很多,它们也能通过建设更完善的学科体系,以及是在区域中形成比较强的带动能力等,能获得更多本地学子的认可,所以从这所大学的发展意义依然很大,也能起到很强的发展推动价值,毕竟是当地城市不可缺少的教育产业组成部分,也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价值。这所大学是比较有名气的,它在上海有3个校区,分别是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每一个校区的学院建设能力都比较突出,是一所理工类的全国重点大学,虽然它不是985工程大学,却入选了我国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等院校,同时也是211大学,所以从地位上说,这所大学在全国的地位都不是很高的。另外,从这所大学的其它角度看,它也被定位是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与全国很多的知名高校是看齐的院校了,而且这也是当地大学在发展上的能力体现之处,毕竟是能彰显出比较强的发展作用,也是上海实力很强的一所大学,还是从原名华东化工学院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大学了,也显得其大学实力是多么突出了。再从其大学的学科建设上看,在其大学内,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和二级学科博士点83个,以及是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和二级学科硕士点129个,这些都是其大学对外培养学子的优势之处,而且也获得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和培养,毕竟这所大学为上海的人才培养也起到了比较强的社会意义,也显得更具教育作用了。通过建设一所实力很强的大学,它们对一个省份的人才培养都起到了比较强的社会作用,而且还能促进很多其它大学的进步,只是在对不少人看来,每一所大学的发展区域能力也不同,从潜力上说,它们的区域学科建设价值也不同,但实力却是很不容低估的地方,毕竟是当地城市在大力支持的高等学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日咳

重磅!上海市公示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20〕22号)要求,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审议表决,现将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自主审核单位推荐名单,以及申请材料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0年12月7日至2020年12月11日。如您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书面提出,并签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如以单位名义提出意见的,必须署名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联系人:束金龙,杨雪;联系电话:23116724,23116734;地址:大沽路100号3304室,邮编:200003。2020年上海市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推荐名单新闻来源:上海教育网回复下载关注“奈园”(ID:inaiyuan),回复关键词“学位授权”,即可下载奈园小编整理的“2020年度上海市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材料”部分文档。

天当

上海被低估的大学,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3个研究所

从如今我国地域城市中发展而言,很多城市的大学发展还是很突出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也有潜力的大学,它们一般对一个区域的教育表现中都起到了很强的地域价值,而这也是一个区域教育产业很发达的因素,上海是我国教育产业很发达的城市,其境内所拥有的大学数量也很多,但也有是被低估的了。这所大学就是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诸多的大学中,很多大学的发展都各有特点,从其大学的教育表现中看,每一所大学的区域意义其实也变得更大,毕竟是对很多学子的培养起到了很强的意义,而从这所大学看来,它所拥有的发展意义还是很大的,也是一个区域中很关键的因素,很多人也对它比较重视。这所大学在上海的浦东新区华夏中路,它其实有2大校区,首先从其大学所获得的教育地位上看,它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高校,也是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大学之一,同时在这些大学的区域表现中看来,它所具有的学科打造实力也很强。因为它获批成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所以它也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另外在其它的学科建设上,也更具有实际的作用和魅力,这无疑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从而也更显得很有地域实力的一所大学了,毕竟其大学的潜力依然很大。此外,这所大学也有3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院,在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等重要院系中,也为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可谓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所以在对这所大学而言,即便是它的名气不高,也远不如复旦大学知名,但其大学依然是当地很重要的一所高等学府。从如今它的实力和名气比较来看,它却是上海被低估的大学,因为很多人对其大学的熟悉程度不是很高,而且也显得比较无奈,毕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所大学还是具备了很强的地域教育作用,所以也是上海在教育产业中很受重视的大学,可见,未来对其大学发展而言,它所具有的潜力和意义依然很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纱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申报博士单位!上海市正式公示申报高校名单!

文章来源:香蕉原创文章编辑:香蕉编辑信息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公示2020年度新增硕士、博士单位申报工作正在各省市进行,很多省份也已经公示了,据香蕉观察,上海市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政法学院4所高校申报新增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等申报成为新增硕士授权单位,具体最终申报谁,还不得而知!申报公示(一)申报博士单位的高校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1984)(1)化学工程与技术(2)材料与化工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1986)(1)应用经济学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6)(1)机械工程(2)工商管理4、上海政法学院(1998)(1)法学(二)申报硕士单位的高校1、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08)(1)审计硕士(2)应用统计硕士(3)金融硕士2、上海杉达学院(2005)(1)护理硕士(2)电子信息硕士(3)金融硕士3、上海商学院(2007)(1)旅游管理硕士(2)国际商务硕士4、上海建桥学院(2010)(1)国际商务硕士(2)新闻与传播硕士5、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2)(1)艺术硕士从申报结果来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独立硕士授权的时间最长,早在1986年,该校就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如今,已有34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虽然1984年获得硕士授权单位,但是,当时该研究所还不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该校独立拿下硕士授权单位是在2013年,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2006年还要晚了7年,上海政法学院于1998年拿下授权单位,所以,如果在这四个学校里选择2个申报,香蕉认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希望最大,原因是,上一批上海市推荐的是上海电力大学,这一批应该要统筹推荐人文社科大学了。

亡身不真

上海最憋屈的一所高校,从“学院”升级这么难?实力不亚于211

在我国,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一直集中在大城市,例如,中国985、211高校一共有118所,北京有20所以上,除了北京以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丰富的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的教育经费雄厚,无论是复旦大学也好,上海交通大学也好,都是全国考生向往的名校,下面来看看上海最憋屈的一所高校,从“学院”升级这么难?究竟什么原因呢?在上海,有一所大实力非常雄厚,在同一领域的大学中排名第二,实力不亚于211,但是现在只是普通的学院,一直没有升上大学,这就是上海体育学院,说起上海体育学院,很多人都能说出那个有名的校友、孙海平、邹市明、丁宁等体育明星,我无论是专业实力还是教师实力,上海体育学院都不输给北京体育大学211高校。大家都觉得“上海体育学院”不如改名叫“上海体育大学”,但实际上不是上海体育学院不想改名,只是一直没有成功,改名后的上海体育学院可能会超过北京体育大学,1952年成立的上海体育学院是中国“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课程2个,博士课程7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主要学部有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武术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等。上海体育学院的实力和北京体育大学相似,但是就业确实不如北京体育大学,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北京体育大学是211高校,所以,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比上海多。但是按照现在上海体育学院的发展态势,几年后再申请改名为“上海体育大学”,很容易通过,以上就是上海最憋屈的一所高校,实力不亚于211,大家觉得怎么样?欢迎留言。

第二人

“抢人了”!上海再拓人才落户范围:本地四所高校、世界双一流高校应届硕博可直接落户上海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 上海报道严格的人才落户政策,让上海这座立志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超大型城市在控制人口规模和抢夺高端人才方面多年来一直首鼠两端。尽管对于高精尖人才,上海不吝怀抱,但是更多的人依然被挡在落户门槛之外。而在9月23日,上海发布的一份《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下称“办法)激起了波澜,业内人士直呼这份办法预示着上海也开始向其它一线甚至二三线城市看齐,甚至是要“抢人”了!《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这份由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发布的办法文件,明确提出了将之前“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的政策,范围扩大至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此外,文件还提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因此,交大、复旦、同济和华师大的本科、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前在上海本地高校毕业的学生在上海就业,都是属于集体户口,如果去外地,户口还会迁回原籍或者外地。现在以复旦、交大、同济以及华师大为例,这四所学校的本硕博三类学生只要积分达到72分评判标准,就可以落户。最大的利好是这些毕业生将有资格在上海买房,享受一系列等同于上海户籍的各项社保、子女教育、医疗等资源。”对此,上海交大人文学院教授陆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人才落户新政划重点本报记者梳理历年上海人才积分落户政策发现,23日公布的办法,保持了一直以来的72分的要求以外,最重要的是有四点变化:一是应届博士(免打分)直接符合72分标准落户上海,对学校和专业基本没有要求;其次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另附名单)硕士应届毕业生直接符合72分标准落户上海,而且中科院上海各所,以及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的应届硕士毕业同样如此;第三是如果考取硕士研究生之后,学校不在世界双一流学校名单中,但是所就读的学科是世界双一流学科的话,也可以凭应届生政策落户上海;第四如果继续保持本科是北大清华的应届生,现在增加了上海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同样可以落户上海。“比如说你本科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几所大学中的一所,那么从今年政策实行开始,应届毕业生直接符合72分标准落户上海。但是继续保持本科是北大清华的应届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考取硕士的时候,学校和学科并不在双一流学校名单中,但是你本科是双一流名单中的学校,那么在你硕士研究生应届毕业的时候,你同样可直接符合72分标准落户上海。”对此,上海一位长期研究人才引进的负责人唐杰(化名)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新办法实施后,有多少今年上海四所学校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能直接落户上海,也成为关注焦点。对此,唐杰表示,上述4所大学理论上能带来上万的高素质人才落户上海,但考虑到上海本地生源、毕业后相当比例学生本就会在上海工作等情况,新政真正能够带来的增量其实要低得多。本报记者也查阅复旦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了解到,该校2019届毕业生总人数达7726人,其中本科生2542人、硕士生3782人、博士生1402人。其中,3623名毕业生奔赴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地区就业,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毕业生有2984人,数量最多。同济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则显示,该校2019年毕业生总数为7535人,其中,博士毕业生648人,硕士毕业生3087人,本科毕业生3800人。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地区,其中生源为华东地区的毕业生最多。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毕业生共8944人(不含港澳台及留学生),其中博士生1352人,硕士生4035人,本科生3557人。从就业地域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主要就业省市为上海市,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分别为772人、2407人和539人。除上海市外,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省市依次有: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和北京市,毕业生总体更倾向于在东部地区就业。而上海华东师大2019届毕业生共6891人,包括本科生3249人、硕士3112人、博士529人,另有高职学历1人。从就业地域分布看,超过八成毕业生选择在东部地区就业。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比例高达72.87%,留沪就业比例为61.49%。另外,前往东北地区就业的比例最低,仅为0.57%。“从新政看出,上海是希望本地四所大学更多的毕业生留沪就业,其实根据以前的数据也能反映出这些高校毕业生大部分都留在上海,而且获得落户的机会也比较高,那么现在这个新政放开能够产生的增量是否会出现井喷,还有待观察。不过对于外地的双一流学校,相信这个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上海毕竟作为国际性城市比其它城市更有优势。”对此,上海市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的一位匿名人士也向本报记者表示。渐进式放开抢人才事实上,从2018年起,上海开始逐渐放开人才落户的政策,及至今年刚刚发布的办法,上海人才落户的门槛愈加降低。“城市,意味着人的聚集。如果没有大量的城市人口,没有持续不断的流入人口,这样的城市很容易陷入停滞的陷阱。而且有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居民的房产也才保值增值,否则房价不但不涨,甚至会下跌。”对此,有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指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出大招拼抢人才,从2017年以武汉、成都为首的二线城市喊出“留住百万大学生”的口号开始,二线城市此起彼伏地推出各种人才新政,落户、购房、创业、租房、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更是明争暗斗,加入“抢人”大战。到了2018年,城市人才争夺愈演愈烈,一线城市以及新一线城市按捺不住加入战局,一场史无前例的抢人风暴正席卷全国并且持续升级。2018年3月北京出台“近十年最宽松的落户政策”,5月天津推出“直辖市史上最低落户门槛”。而上海直到2018年3月26日,才发布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这份方案显示13个科技领域的人才及其家属可直接落户上海;2018年8月3日,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当年的政策增加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试点,探索建立对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全日制且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应届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的绿色通道政策。2018年符合该政策的申请,受理时间可延期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全文公布,受人瞩目的是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人才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同时,外来人口买房资格从社保或个税需要缴纳5年降至缴纳3年,购房资格从原来的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分析指出,上海一系列的落户政策,目标非常明确:人才,高质量、高收入的人才且是年轻人;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上海有所放大,不仅境外高端人才,而且境内高学历人才都有望纳入政策之中,定位更加清晰,影响也更为深远。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人才需求正在分化,马太效应显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快活人

上海不仅仅有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这四所高校也不错,值得捡漏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大家好,我是啥都不懂的大葱,送给正在奋斗中的人一句话:你未必出类拔萃,但一定与众不同。上海又被成为中国的魔都,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唯一可以北京相媲美的城市,依靠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上海的高校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名校众多,例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这四所985高校以及相比于这四所高校实力较弱的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这四所211大学。但是除了由以上号称上海八大金刚的著名院校外,还有四所院校实力不错,实力甚至超过一些211大学,这里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四所高校:1.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共建的以工学为主的全国重点理工类大学;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其前身为沪江大学和德文医工学堂,由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全国排名靠前的专业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2.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是我国的老牌院校,是五院四系成员之一,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政法类院校。原名的叫做华东政法学院,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九大高校的法律系,政治系,社会系合并组建而成,在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全国排名靠前的专业有:法学,侦查学,知识产权,边防管理等专业。对未来想要从事政法工作的同学来说,华东政法大学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一所拥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是一所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医药类高校,同时也是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全国排名靠前的专业有: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中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4.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师范类高校。前身为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后五校合并为上海师范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全国排名靠前的专业有:资产评估,酒店管理,公共关系学,应用心理学,化学,哲学等专业。这四所高校虽然不是985,211高校,但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且相比于其他省份高校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分数也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对考生来说是性价比非常不错的高校,值得捡漏。大家认为这四所高校怎么样?

祖祖辈辈

首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哪些?博士能直接当大学老师吗?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我国博士授学位授予权是在1981年确定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共有151个(详细名单请见本文结尾处)。哪些高校拥有首批博士授予权?博士毕业生怎样才能去高校当老师?在所有的博士授予权单位中,114家单位是高校,比如北大清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等。而在这些高校之中,还有5所军事院校,有第二、第三、第四这3所军医大学,还有军需进修学院和军需大学。京津地区高校名单这首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大多成为了后来的985高校和211高校,也是当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主要高校。2005年之前,博士毕业生一般都能够在高校任教,而且能够较为轻松地进入985、211这样的一流高校任教。2005年之后,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才能够进入好的高校任教,所谓优秀的博士毕业生,指的是有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有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等等。一般水平的博士毕业生如果想要到高校任教,一般只能选择去传统意义的二三本院校。博士生毕业选择高校和科研单位依旧是多数。博士研究生作为公认的知识精英,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北京科技大学学位授予仪式就传统的博士生就业意向而言,学术职业为博士生的主要选择。但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博士学位不再是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可靠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途径和形式向着多元化发展。比如,以教育部直属部分代表性高校2014届到2017届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博士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选择了学术职业,但相对于往年数据,这个比例已有所下降。非学术职业异军突起,在吸纳博士生就业方面已占据近半壁江山。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博士生就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受院校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选择丰富多样性的影响,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高校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比例较大,比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处于中西部省份的高校,比如陕西师大、兰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高校。北京林业大学受学校类型影响,财经类、工科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转化为经济效益,这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以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师范类高校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这些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学术职业就业率高达七成以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博士生供求双方都不同于往日,形势变化很快也很大。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增大。博士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供给量的增大既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鲜血液,也增加了博士生的就业压力。中国农业大学市场对博士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明显扩大。除了高校、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之外,企事业、政府机关对博士毕业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博士毕业生就业岗位更加多样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传统的博士生教育意在培养学科的“看守者”,知识生产高度学科化,所培养的博士生多在高校任职,从事纯理论知识的生产工作,培养目的十分单一。而在崇尚知识经济的今天,博士生培养模式也逐渐发生改变,在训练其学术基本功的同时,增加了符合社会需求的内容。附录全部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名单:全部名单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含哺而熙

她是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是上海市高校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约者!

从刚进交大的忐忑迷茫,到专注执着、全心投入科创竞赛捧回大奖,她将热爱进行到底,起航青春;从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到投身国防的交大人,她“选择了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矢志报国,不负青春与众望……她是2019年交大“学术之星”获得者,2020届上海市高校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约者,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毕业生高娇。让我们一起走近,看她在交大蜕变成长,勇敢追梦~从忐忑担忧到捧起大赛特等奖杯,她坚定科研志趣,在科创中青春起航交大是高娇高中时期的梦想,高考未能如愿的她选择以硕博连读生的身份进入交大继续求学。回忆起刚入交大的那段时光,她也有过担忧和忐忑:“刚入学时我对自己并没有什么信心,我会觉得那些在高考中取胜的同学们一定比我优秀。第一次参加课题组的组会完全听不懂导师和师兄师姐们所讨论的内容,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充满了担忧。”对高娇来说,交大是一个理想的“学术天地”——不论是知识渊博的师长还是各种奖项拿到手软的同学,都给了她学术上的帮助与启发。研究生阶段她参加了“挑战杯”大赛,起初抱着“学习”与“锻炼”的态度,出乎意料的顺利渐渐地让她慢慢找到信心。回忆起当初参加“挑战杯”的时光,她直言抗压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最终,他们组的成果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能源化工组特等奖。除此之外,成果还获得2018年“创青春”全国银奖,第十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四届“钱学森”杯特等奖等荣誉。“挑战杯”特等奖的荣誉是对努力与汗水的肯定,回首时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不再担忧未来,已经有充足的信心迎接未来的一切。——高娇不断摸索、从研究中沉淀,她签约首份毕业协议,投身国防不负青春在科创中起航的高娇决定以博士的身份继续在交大学习与探索。设计、搭建试验台,做实验,找bug,写论文……接下来的科研生活中高娇不断摸索、积累沉淀。“第一个试验台是在苏州的一家工厂加工的,刚开始跟着师兄师姐一起还挺开心,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向师兄师姐们请教,到后来师兄要忙毕业论文,师姐的试验台也加工完成,我就只能一个人在苏州做实验。有时候试验台出现故障自己又拧不动阀门或螺丝,只好向车间的师傅们求助,刚开始不好意思开口,后来也慢慢跟师傅们熟络起来。我在科研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 经历了若干个科研项目,高娇不断成长,到第二个试验台的设计、加工以及调试时,完全由她自己独立负责。基于以上研究,她先后发表了10篇SCI论文,其中5篇为第一作者,针对所研制的新型多卤化物复合吸附剂和尾气余热驱动的制冷系统,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也参加了多次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两次获最高奖。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她获得了2020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面对众多选择,谈及未来,高娇说:“一棵大树俯身而卧的地方,正在长出一片森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自己能够为这片森林增添一份绿。学校一直在号召‘青春与祖国同行’,在秋招中特地安排了国防科技招聘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的招聘宣讲会则作为秋季校园招聘的开幕。宣传册上‘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几个大字让我感触很深,无论是从工作性质还是工作地点,都是我理想的选择,我想这也是我作为学校的学生党员标兵,作为交大学子的选择。”最终,高娇顺利通过了中物院的面试,成为2020届上海市高校0000001号就业协议签约者,她将在“两弹一勋”元勋于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和化学研究所,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国防事业建设者。这是她崇高志向所在,希望她在未来的道路上,不负青春与众望。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就业中心 学习强国、文汇教育 等 责任编辑:金雪 祁洁

死神

高校,是博士就业的最好归宿吗?

高校历来就是博士就业的集中地,大家都说博士毕业最好的归宿就是从事高等教育。例如就算以华为公司员工主要来源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其就业主流方向仍然是高校。华中科技大学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博士毕业后的二大类归宿关于是否所有博士生毕业生都适合进入高校工作(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被人家录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的人适合去高校工作,有的人就不适合。西汉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说:「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有多少人是「从俗浮沉」,被裹挟着一起进入或希望进入高校工作,又有多少人对进入高校工作意味着什么很清楚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政府、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在逐年增大,高校等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基本保持稳定,杭州余杭街道就业的清北博士生和深圳南山区的哈佛博士毕业副教授都是这一变化的注脚。近几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显示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就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了。博士作为学位金字塔的最顶层(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公认为知识精英。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学术职业」一般指的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一般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学岗位(本文说的进入高校工作专指科研教学岗)。「非学术职业」指不必遵从学术伦理,易受普通劳动力市场供需影响的非自主性职业,也就是一般指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组织以外的工作。其中,在政府及企业相关研发部门从事的研发工作,其工作对象虽也是高深知识,但该工作群体不须遵循共同的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亦并非自主性职业,其工作领域也非学术界,故将此类职业归入「非学术职业」。那么高校教职就是「学术职业」主要和重要的就业方向。博士毕业并不都是去高校就业的,这也分具体情况的就传统的博士生就业意向而言,「学术职业」为其主要选择。但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博士学位不再是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可靠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形式向着多元化发展。「清北博士毕业生来杭州街道办就业」这种旧闻,因为其精英标签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最近这段时间就被热议成了新闻。通过上图 1 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博士生毕业去向可知,近三年有一半以上博士生们都没有首选「学术职业」- 高校就业。当然就算进入了高校就业,也会出现退出的情况,比如 2018 年武汉博士后三年失业事件。但不同高校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博士毕业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呈现多元化态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或一线大城市的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企业的比例较大(如清华大学、2017 年和 2018 年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而处于中西部省份的高校(如武汉理工、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高校。当然,这个规律也是有概率的,不能一概而论,毕业博士就业职位性质也和学校的类型密切相关。比如工科类、财经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变现,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此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的工商业界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以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师范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则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术职业就业率高达六成以上。图 2 浙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南财经政法、武汉理工、兰大、北师大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业比例如果单独以医科博士来论,如果毕业选择去医院,ta 的研究背景再牛,还得会临床,说白了。在医院的工作,科研很重要(说穿了就是晋升职称的论文和项目要求),但是临床也很重要。临床就是各种经验的集合,ta 的资历其实代表着 ta 的临床经验,博士在医院的立身之本是临床(特别是临床类专业),发展之路是科研。总的来说,因为学科的实践特性,医科博士第一选择应该是医院,而不是高校。比如,笔者有个医科博士同学在高校就业后,完全退化为教书匠了;而当初选择去医院就业后来转到高校教书的毫无违和感,且临床资历也有了,业务实践水平杠杠的。如果就伪生化专业的博士,建议毕业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果断第一选择高校。近年来,高校和医院的聘用制度的重大变化此外,有意高校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们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情况是,至少从 2019 年开始,有很多高校聘用制度已经从「事业编制」转变为「报备员额制」(2020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与「事业编制」定岗又定人的聘用人员身份管理不同,「报备员额制」是只定岗不定人,入职人员「入编不占编」,在聘用期满后,入职人员经过考核后才能续签合同(医院用人制度同高校一起改革),否则予以解聘,也就是说职位终身聘用制被打破了。至于最终结果是不是「换汤不换药」,那就要拭目以待了,但高校与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提高用人单位招聘的自主灵活度。当然,想去高校工作的还是要削尖脑袋挤进去。那么,目前高校就业的形势如何一年一度的秋招即将开始,奈何每年还是会有一堆人往高校扎。博士生们在高校里学习生活多年后,容易产生浓厚的高校情结,认为在高校或最差也要进入科研机构搞研究才是正途,进入政府部门、工业界、企业单位不仅浪费了积累多年的学识,也不适合自身的发展。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很多博士生在毕业时申请教师职位时,对招聘流程或获得高校教职的工作机会所需的知识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对招聘过程缺乏了解的问题,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们应该对高校教师职位的申请进行了一定了解。目前大概形势是这样的,高校教职申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文说的高校一般指的二本及以上院校),以笔者所在的比较熟悉的理工科为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在过去十几年中急剧增加,但各大高校可用的正式编制教师职位数量基本上没有同步变化(高校「事业编制」即将取消)。这导致每个学术职位的申请者数量很大,其中许多人对自己获得教师职位的机会不确定。量大了,博士不像以前那样区分度小,逐渐给用人单位一个博士水平参差不齐的感觉,博士群体也比以前更加多样化。虽然招聘委员会在多样化,但基本的招聘流程倒是大同小异。博士求职高校的应聘流程如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高校职位的求职者首先要在各大目标大学门户网站的招聘频道和各种平台上搜索相关的招聘启事,当然也可以求助自己的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获取信息。最初的电子邮件申请通常包括一封求职信、一份教学理念声明、个人简历和一份研究计划。这些材料的长度和内容可以根据申请周期、地区、机构或特定的招聘委员会而有很大的不同。最理想的情况是,毕业生根据每个具体机构和 / 或部门量身定制申请材料。这包括针对不同高校的特定求职信,最好在准备材料前对高校及招聘公告有透彻地理解。高校的候选者遴选委员会召开了几次会议,以筛选出申请者。然后,高校人事部门会联系申请人进行面试。面试可能包括最初的非现场(远程)面试,然后是在招聘高校的现场面试。现场访谈通常持续一到两天,包括研究研讨会、教学演示和 PPT / 粉笔演讲。现场面试通常也包括与其他资深教员的一对一会谈,包括面对面与招聘部门领导、校方人事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会议。面试结束后,求职者会就静候佳音了。求职者会收到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被告知是否通过了面试,成为这个高校提供的教职候选人,通常这种告知除了口头上的,必须还有书面的形式。双方会签署三方协议(毕业就职后重新签订正式合同)。在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之前,求职的博士往往还要跑一次应聘高校,如果不在同城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网络视频等形式远程协商,但为了慎重计,最好是再跑一趟现场,仔细考察一下求职的高校,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双方没有异议,博士和高校之间会形成一个协议方案(包括补充方案),内容包括拟议开始工作或报到的日期、工资待遇和科研启动资金、各项补贴细则;高校方也需要给求职者一个正式的官方的录用通知。当然,现在「非升即走」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高校实行着,所以有很多在高校就业的博士们签订的其实是一个临时工合同。笔者有位师兄毕业与西部一所某高校达成工作意向时,硬是让别人在三方就业协议上写明入职为正式占编教师并盖章后,才肯在协议书上签字。博士的高校就业求职流程大抵是这样的。在高校寻找到一个教职,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艰苦奋斗的日子还长着咧。但对于一个即将踏出校门的博士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旧的人生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