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上海最值得读研的8所大学,最后一所性价比最高尸兄

上海最值得读研的8所大学,最后一所性价比最高

上海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几个城市之一,经济超级发达,同时名校也特别多,所以是很多毕业生最向往的城市之一,因为这里机会巨大,所以呢很多考研学子也把上海的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木哥就给大家来盘点一下上海值得大家考研的大学都有哪些。第一所:上海交通大学这是全国十大名牌前列,在上海排第一的名校,所以这样的学校自然是大家想进去的,不过这里的竞争就大了,不要轻易选择,而且现在的推免比例很大,留给大家去统考竞争的名额极其有限。第二所: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齐名,都是十大名牌,所以选择需要谨慎,进去了自然就是前程无忧了,要先权衡自身的实力,看看机会有多大。第三所:同济大学虽然同济大学对比上面两所大学稍微逊色一点,但是该校也是全国文明,比如他们的建筑专业和医学专业就是全国遥遥领先,所以该校也是值得大家考研作为一个选择的,一定要看看历年的分数线和招生名额。第四所: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也是985名校,而且是中国五大师范之一,如果你是师范类的学生,当然这个学校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该校的经济学方向也是非常闻名的,也是值得考研的大学。第五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排名与上面四所对比差距很大,不过作为专业的财经类大学,它们绝对是国内首屈一指,该专业考研还是有很大难度的,不过考进去,那未来肯定是一片光明。第六所: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全国排名还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工科,基本上跟武汉理工是一个档次的,只不过上海名校太多,所以它的光环被挡住了,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不过他们的新校区似乎有点远,在奉贤,距离地铁口有段路,该校是非常值得大家考研的,相对于上面几所大学来说,难度就小多了。第七所:上海大学上海大学也是全国排名不错的,跟华东理工不相上下,尤其是工科考研,现在难度要大一些了,而且他们的专业课难度不小,总分通常要比国家线高出很多,但是绝对是值得大家考研的。第八所:东华大学东华大学也是211大学,因为在上海,所以是被忽视最多的211大学,也是上海211大学里面最好考的,所以这所大学应该说是上海大学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一所大学了,如果大家想去上海读研,那么这所大学一定要去看一下。好了,以上就是木哥给大家找出来的上海最值得大家读研的8所大学,不过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去选择相应的大学,其实除了这些学校以外,上海还有很多好大学都可以去考虑的。

米兰

上海大学2018毕业生就业结果: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

上海和北京一样高校云集,北京的高校到底有多少,估计很多人还搞不清楚,而上海的高校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在上海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而一些其它的大学就经常被忽视,例如上海大学。上海大学2018年毕业生薪资已经实力吊打很多名校,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在全国的高校中水平还是很高的。请看下面的详情。上海大学2016-2018 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 8915 人、8664 人、8185 人。其中,三届本科生约占当届毕业生总人数的 6 成,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呈上升态势。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及比例的变化特点契合了学校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上海大学2018 届 8185 名毕业生中,博士生 180 人,硕士生 3415 人,本科生 4590 人。总体来说,2018 届毕业生 8185 人,就业率为 99.60%。其中,本科生为 4590 人,就业率为 99.50%;硕士生为 3415 人,就业率为 99.77%;博士生为 180 人,就业率为 98.89%。在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方面,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其中,硕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82.58%。而本科生深造(包括国内考研、考双、留学深造)比例相对较高,共为 40.96%。2016-2018 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相关比例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硕士生签约就业比例高于博士生,博士生在国内外做博士后的比例较高。2016-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99.15%、99.63%和 99.60%。总体上说来,三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位运行,并呈上升态势。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在各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既有共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并且以上海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其中,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中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2016-2018 届本科与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均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教育","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硕士生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低于博士生。说明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另外,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还有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为"教育",其次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硕士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2018 年,本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 15 名的用人单位共 28 家。其中,上海电信、华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 3 家用人单位录用本校毕业生的人数位居前三。2016-2018 届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22.64%、24.55%、24.03%,呈现上升态势。2016-2018 届本科生、研究生的平均签约月薪逐年上升。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平均签约月薪呈正相关,学历层次越高,其平均签约月薪也越高。与此同时,在不同行业门类就业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差异较大。其中,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高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而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低的行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讲最在乎的就是工资了,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每个人都是很兴奋的,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这个薪资水平在行业内绝对是处于中上等水平。

白雪

延迟半年毕业,差点被强制退学,毕业变难,这样的研究生很危险!

延迟半年毕业?拿不到毕业证?差点被强制退学的研究生经历了什么?如今已经进入五月下旬,2019考研工作已经录取结束,不过如今正在读研的研三同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论文!论文处理不好很可能无法答辩,也不能如期毕业。很多读研的同学眼看着就要毕业,却延迟半年才毕业,他们有的还差点被强制退学,你知道其中的原委吗?延迟半年毕业,差点被强制退学,毕业变难,这样的研究生很危险!现在大部分的研究生都已经答辩结束,甚至有的已经准备离校了。不过也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的问题,导致延迟毕业了。小水和好友小朱在闲聊的时候,她就透露她们学院有人延迟毕业了。究其原因就是那人的毕业论文没有如期完成,论文质量太差,导师非常不满意,所以她只好申请延迟毕业,本来找好的工作也因为延迟毕业泡汤了!无独有偶,小水之前也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她也延迟半年毕业,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毕业论文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她还差点被强制退学,主要是平时太过贪玩,导师布置的很多任务和作业都没有完成。今年不比往年,研究生毕业的难度越来越大,论文审查的严厉程度也是空前的。主要是很多知名学者也抄袭成风,被扒出来很多学历和论文造假的事情。所以,之前有高校清退了很多研究生,主要是他们在读研的时候问题特别多,学位授予管理环节问题也非常突出。如果你想考研成功,并顺利的研究生毕业的话,就不能轻视论文。一般说来,延迟毕业的研究生通常有以下几种,考生应注意:01、毕业论文没有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没有如期完成,毫无疑问的是无法毕业的,没有毕业论文当然也是无法进行毕业答辩,这一点很好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一般高校只会给研究生半年的延迟毕业时间用来完成论文,如果在半年内高质量的完成,是还有获得毕业证的资格的。02、毕业论文盲审或抽查不过关毕业论文在毕业的当年会抽取部分学生的论文盲审,在毕业之后也会不定期的抽查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是抽查到的论文被检测到不合格的,都会取消毕业资格。轻则让你重新修改论文,重则直接取消你的学历,考生要特别注意!03、毕业论文质量不够或存在造假论文质量太低的话,导师这一关过不去,你就只能拿回去重新改。不过若是存在造假的话,严重的会取消学历,这一点研究生要格外注意!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研究观点的论文,一般都有问题,同学应自检!04、平时检测不合格研究生阶段也有考试和作业,对于考试不合格和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同学来说,他们也是无法毕业的。只能达到标准之后,才能获得研究生毕业资格!不过,延迟毕业的研究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能够如期毕业的。因为在读研期间,导师毕竟还是比较照顾自己的学生的,一般论文开题的时候导师都会全程指导。读研的同学有至少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论文,只要你不贪玩的话,和导师及时沟通,论文达标其实不是问题!你觉得那些延迟毕业的研究生值得同情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花打朝

某研究生吐槽:毕业做开发遭鄙视,年薪30万真的很差吗?

某研究生吐槽:毕业做开发遭鄙视,年薪30万真的很差吗?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程序员这个职业在近几年是越来越火,而且程序员的工资也是水涨船高,很多程序员都是年薪几十万的,远超同类年龄的人群。很多大学也都竞相开设相关课程和专业,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报名参加。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很多人普遍不再看好程序开发这种职业。下面有一位研究生毕业做开发,便遭到鄙视,如下是其吐槽全文:我自身是个菜鸡,明年打算找个开发岗就可以。但是昨天一个同学跟我,你都读研究生了,还做开发岗,那读了有什么用?还说现在人工智能是个机会,机会来了就要抓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是以后的趋势,还说现在码农不好混,还是要去阿里百度这种大公司做算法才行。反正就是被各种鄙视,他是我学长(工作后考研的),我也就没有和他争论。但自己有几个疑问,想问下大家。开发岗真的要比算法岗 low 吗?这个 low 是哪方面?我自己想找开发的工作,我们教研室今年师兄拿了大疆的开发岗,30W+,我觉得也挺不错的,好像也没有比算法低多少?关于职业的发展,算法岗溢价比较高,他说跳两次就五六十万年薪了,自己刚毕业年薪30万真的很差吗?这位研究生吐槽:毕业做开发遭鄙视,年薪30万真的很差吗的帖子,引来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如下是部分网友的看法:有网友表示,开发的下限很低,小到外包公司都可以算开发,年薪30万的人很少。算法这岗位就不可能或者很少放在那种几十个人的小公司,保证了其所在的公司不会很差。大公司的开发和算法各司其职。在校生却喜欢拿出来搞鄙视链其实真的很愚蠢也没必要,有空吹牛不如多加几个技能包。还有网友认为,开发比不比算法低级不知道,读了个研究生还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么容易动摇倒是挺危险的。今年裁员很厉害,现在搞开发的,说不定过几年再裁员就被裁掉了,毕竟现在所谓的人工智能是大趋势。某研究生吐槽:毕业做开发遭鄙视,年薪30万真的很差吗?大家怎么看?

控制室

普通本科录取结果,分差这么大!2020年上海大学各省份录取结果

日前,各大高校本科录取结果都出来了。上海大学,作为华东地区实力较强的211院校,其录取进程一直受大家关注,具体结果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院校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专业上海大学作为一所分数较高的211院校,其综合实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上海大学的学科涵盖了理科、工科、文法、经管、艺术等多个学科。其中,学科等级为A-的学科为社会学和人文学。除此之外,在工科方面,其计算机学科、材料、机械等学科的实力较强,其中,材料、机械的评估等级均为B+等级。在理科方面,其物理、数学等学科实力较强。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3.就业综合就业率为99%。约80%的毕业生留在了上海地区工作。本科毕业生平均薪资还是比较高的,约7000元/月;研究生薪资涨幅较高,约9600元/月。毕业生从事信息行业、制造业、金融业的比例最高。其中,从事信息行业和制造业的比例超过了20%。主要就业单位有:华为、中国电信、上海汽车、工商银行等单位。国内综合升学率为20%左右,其中,考研率和保研率都约10%左右。大部分学生留在了本校读书,其余进入了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读书。4.2020年各省份录取情况其中,山东省是高考改革后第一年高考,其各专业参考成绩意义较大。其分差也十分明显,约31分。低分捡漏的时候,专业选择上比较关键。#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适去

上海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帖: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撤退可言

学姐介绍 —— 成燕本科院校: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校:上海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对我来说是场艰辛的拉锯战,虽然过程曲折,但所幸结果是好的。对于成功上岸的经验,我进行了以下的总结:择校选择考研的兄弟姐妹们一定是有上进心的,择校是考研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冲击名校的失败概率大,但是一旦成功收获无穷,只要你了解好对应学校的基本信息,做好了承担失败的风险,对未来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并且足够自律和努力,那么就冲!如果你希望能够有更大的把握进入更高的平台,也可以选择一些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学校。两种选择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无论选择哪种,都可以去对应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网,了解往年分数线、报录比、考试书目等基本信息。实力+运气考试是实力加运气的综合体。其中实力部分是我们通过努力能提高的硬件。公共课部分,我考的是英语一和政治。可以说我的英语底子非常非常的差,标准的理工科学生。对于英语的提高,我选择了学校的“印校园”再配合着自己搜寻的一些非常早年的真题,它对我帮助颇丰。对于英语的提高,主要是单词和真题,单词是一切的基础,重要性不用多说;历年的真题就是宝藏,每吃懂吃透一套,理解语法句式,总结相应的出题套路,对于考研英语的理解就能更上一个层次,从四级未过,到英语一62分,跟英语大神们比不了,但对我自己是个全新的突破。政治的复试不用太早,容易忘,我个人是从8月初开始的。前期的政治复习主要是要做好选择题,基本知识点进行背诵。背诵过程配合肖秀荣1000题,做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并对错题进行记录并反复背诵。个人建议将1000题多刷几次,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后期多做模拟题的选择题,并在考前大半个月对肖4的大题进行熟练背诵。对于专业课的经验由于专业不同,复习方式和节奏也是不同的,可以参考目标院校和官网,和历年考上的学长学姐的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背诵的过程就是一遍一遍反复的,很疲惫但是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撤退可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难度和压力也相应增加,目标应该是高分而不是过线,高分在之后的复试和导师的选择上都是非常有优势的。 专业课笔记心态学会适当的放松自己,多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在放松后会对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帮助。考研期间的心态出现波动是非常正常的,多跟自己的家人朋友进行沟通,他们会是你考研路上的小太阳。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段值得的经历。给学弟学妹的话:努力一次上岸,不要抱着一丝二战的想法,冲就完事了。天道酬勤,实力到位了,运气还远么?

掇而不岐

985的兰州大学和211的上海大学,三点原因导致70%的人选择上海?

之前小编有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这几年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的几所高校,其中有一所就是“兰州大学”。根据兰州大学近5年的数据显示,兰州大学科学院院士离开了4位,工程院院士1位,长江学者2位,其它教授更是不计其数,而老师多是被北京、上海、浙江等一线沿海城市的高校挖走。所以,当小编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在兰州大学和上海大学之间犹豫的时候,为什么他们70%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上海大学。可能在他们眼中,985的兰州大学,吸引力还是低于“上海”这座城市本身的魅力吧。接下来小编从客观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上海大学”比“兰州大学”吸引力大。一、地理位置兰州大学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上海大学位于上海市。一个是位于我国西北角,一个是在东部沿海金融城市中心,如果按照未来就业的选择,大多数人多会认为去上海会更加多样化吧。因此,大家选择上海大学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二、综合实力兰州大学属于985、双一流院校,我国985大学只有39所;拥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56个,院士9位;学校现有本科19213人,研究生10217人;藏书258万册;毕业生五年薪酬6214元。上海大学属于211大学,我国211大学有119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4个,博士点117个,院士11位;学校现有本科24161人,研究生11036人,成人教育13580人;藏书360万册;毕业生五年薪酬8471元。从上面数据来看,不论是国家重点学科还是学校藏书,又或者毕业生5年薪酬,兰州大学都是全面落后于上海大学。三、发展潜力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国人眼中,是仅此于政治文化中心帝都北京的存在,上海甚至比北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非常适合有梦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特别是现在大学生在哪个城市上大学,毕业后,也会选择继续在这座城市工作、结婚、生子、生活。从未来的发展来看,上海都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席也

上海最低调的211,学科实力突出,考上不愁就业,却经常被忽略!

上海优质高校资源丰富,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985、211名校,这些高校多数为部属院校,上海大学比较例外,学校是上海唯一的地方211院校,学校虽然冠以地方名号,但外界知名度并不高,甚至不如深圳大学名气大,因而经常被家长考生忽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所地方211高校。上海大学就业情况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大学的就业情况,学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共有2019届毕业生8836人,其中本科生4543人,本科就业率为99.34%。上海大学本科生深造比例高达45.85%,其中选择国内升学的仅为20.87%(其中10.17%为保研),国内升学率在同类高校中相对较低,但学校的留学比例高达24.98%,因而总体深造率比较高,选择国内深造的毕业生多数选择本校读研,此外进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深造的毕业生人数也相对较多,选择海外留学的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就读。选择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生主要进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等行业领域发展,学校8成以上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在上海发展,学校毕业生进入华为、中国电信、上汽等大型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多。2019届本科生平均签约薪资为6935元/月,研究生平均薪资为9543元/月。上海大学学科实力上海大学是211重点建设高校,入选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组建时间相对较晚,1994年由原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现有研究生16464人,全日制本科生20406人,办学规模在当地相对较大。学校学科实力突出,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社会学、美术学取得了A-等级,此外数学、力学、机械工程等7个学科获评B+,评估成绩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同类院校对比提起上海大学很多人会联想到苏州大学,两所高校都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两校发展速度都相对较快,而且两校在多地录取分数比较接近,相对而言苏州大学的办学规模更大一些,学校拥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同样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前1‰,整体学科实力十分突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设计学和软件工程两个学科取得A-,还有12个B+学科,这个评估结果对比上海大学占据一定的优势,可见学校的办学实力相对比较突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苏州大学的就业质量,学校本科生国内升学为22.52%, 出国 (境)留学占比为9.42%,学校的国内升学率高于上海大学,不过总深造率要明显低于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苏州发展的比例也相对较高,本科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757元,硕士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7084元,博士生的薪酬达到了10571元,虽然对比上海大学差距明显,但考虑到就业区域差异,这种薪酬上的差距意义并不大。总体来看,上海大学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学校录取分数也相对更高一些,更加受到本地企业的认可和欢迎,学校就业率很高,考上根本不愁就业,不过相对苏州大学、深圳大学这些高校而言,上海大学的国内知名度相对较低,经常被很多考生忽略,十分令人惋惜。

啦啦啦

为何很多本科生实力一般却能考上名校研究生?这些方法你试过吗?

为何很多挂过科、实力平平的同学却能考上211和985的名校研究生?如今本科生就业不再吃香,很多用人单位除了对211和985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高看一眼,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生。不得不说的是,研究生群体在就业的时候好过本科生,即使是普通本科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都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更多的本科生将目标定在了学历提升上,特别是在报考211和985名校的研究生上。学霸在名校读研并不稀奇,但有的同学本科成绩平平,有的还挂过科,但是还是考取了名校,不少人对此难以理解。要知道很多人花了很多年考研,名校依旧无缘,最终只能选择调剂到比本科还差的院校读研。为此,不禁有人要问:为何自己考不上名校研究生,而那些本科实力一般甚至挂科的人还能考取名校呢?为何很多本科生实力一般却能考上名校研究生?这些方法你试过吗?首先小水要提一点,挂过科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而且即使本科如何差,挂过好几门科目,只要不影响你拿学位证和毕业证的话,都对考研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充其量在考研复试的时候,研究生导师会针对你的本科成绩提问,你到时候只要回答得体就好。真正能左右你读研的还是你初试的分数和复试中的表现。前几年有个考生考研选的是上海大学,他本科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大一下学期就挂了高等数学和单片机原理,虽然通过补考补上了这门课程的学分,但是为此他也收到了辅导员给他的警告。因为学校规定超过挂科超过四门的话就会被取消学位证,甚至会面临留级的危险。大学还有三年的时间,所以不止辅导员担心,他自己也比较害怕,好不容易读了大学,可不能因为挂科而白读了。大一下学期伊始他就决定要考研,而且选的是上海大学这样一个211大学,要知道在上海的大学都比较热门,没有实力的考生也很难考生。其他的同学也看他笑话,觉得他很可能要成为炮灰。谁知道,出人意料的是,他决定考研之后,三年下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不仅在大三时获得了奖学金,还如愿以偿考上了上海大学电气工程系的研究生,这是老师和同学都没想到的。像他这样本科成绩不好,但是也能在名校读研的人并不少。之前小水也遇到一个报考湖南大学的考生,他虽然来自普通二本,本科成绩一般,连英语四级都没过,但是却跨考成功,选择了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如今正在读研。所以,考生在本科阶段成绩不好,并不能说明就不难在名校读研。其实,对于考研来说,努力很重要,选择也同样不可小觑,深入了解这些普通本科逆袭名校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考研上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以下的原因:01、剑走偏锋,选择冷门的考研专业冷门的考研专业历来每年都会出现缺额的现象,即使是985名校,它的专业复试线也不会很高,基本上等于国家线或自主划线。考生只需要考过国家线,复试的时候好好的针对性的准备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目标院校在一志愿上线人数不足还需要招收调剂生的情况下,考生在复试中表现的不是特别差劲都会录取的。02、只求读研,选择地理位置偏僻的学校若是只为了考一所名校的研究生而不管这个学校在哪里的话,地理位置偏僻的学校是可以考虑的。不少985和211院校实力不错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的缘故,每年报考的人数都不是很多,这就使得这些学校竞争小,每年还会接受调剂生,选择这样的学校考研的话成功率更大一些!03、提前在大一时就备考,奋战四年读名校如今很多同学一进入大学就开始准备考研,长达四年的备考时间,对于英语和政治两门基础课来说,他们基本上都能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来。而考研的时候,专业课的考察内容大体不差,只要不碰到学校改革的话,基本上初试都没有什么问题,很容易考高分,这样的话在考研复试的时候占有绝对优势,成功读研的机会就更多了。要是考生本科出身的学校再好的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研成功的筹码,要知道普通本科考名校不易,但是名校本科生考名校还是相对容易的。不过,也有一些人工作后再想考研的话无法脱离现在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比较稳定的工作。即使他们想提升学历,但是却无法选择考全日制研究生。不过,现在好了,有在职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可以选择,考生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进行报考。你如果已经毕业很多年了,你会选择学历提升进行考研的准备吗?如果你考研的话,你会选择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在职研究生呢,欢迎利益分享您的观点!

化而为鸟

「行之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数据公布,2021年是考研洼地吗

先普及一个常识,今年(2020)考研的同学属于2021年考研,因为你们将于2020年底或2021年初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每年时间不一样,通常为年底或年初)。如果幸运的话,成功录取后将于2021年9月入学,属于2021级研究生。行之记者根据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信息,整理出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历年报录数据》,便于21考研的同学们了解和评估上大新传考研难度。2020年报录信息官网暂未公布,下图表格中的数据为行之记者预估。官网数据预计于4月份公布,公布后行之记者微信公众号会及时更新。历年复试线纵观近9年复试线,我们发现学硕的复试线集中在350-379之间,分数最高的一年是2019年,达到了379分;专硕的复试线集中在349-390分之间,分数最高的一年是2018年,达到了390分。复试线主要受到试卷难度和改卷松紧的影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真题较为基础,而且给分较松,因此分数普遍较高。上海大学不压分,改卷松,给分高,有利于考生拿到高出国家线的分数。考生即便没有通过上大的复试线,也可以申请调剂。通常情况下,初试分数较高者调剂有优势。总体来看,学硕的试卷难度大于专硕,改卷程度比专硕要紧。但是也并非每年都这样,如2012年和2016年的专硕题目就很难且改卷较为严格,所以分数线大幅度下跌,只有349分和350分。历年报考人数(上图表格中2020年报考人数是行之记者根据当年四件套销量预估,官方数据将于2020年4月份公布。行之记者2020版四件套共售出659套,同比下滑58%,预估今年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低!)纵观近10年报考人数,大家有没有发现整体趋势犹如一座山峰,出现了波峰和波谷。学硕自2011年开始一直平稳至2016年,2018年达到了峰值568人,随后开始下降。专硕自2011年开始小幅度增长至2015年,2016年开始飞速递增,2018年达到了峰值1029人,随后开始下降。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趋势?原因有三:第一,上大新传本就很强,位居全国前十,再加上上海的区域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考生奔赴上大,因此学硕报考人数一直很多。第二,上大新传专硕2011年开设后,原本想考学硕但不想扎堆当炮灰的同学纷纷挤进了专硕,导致专硕报考人数连年增长。第三,学硕自2014年开始缩招,专硕自2014年开始扩招,如此反差的对比让无数考生纷纷转向专硕,导致专硕报考人数腾飞式增长。历年统招人数纵观近8年统招人数,我们发现学硕呈现下滑趋势,最后稳定在了15人左右,这主要受到了推免人数的影响。在招生计划固定的情况下,推免人数一多,自然会挤压统招名额。2020年学硕统招人数发生了变化,扩招到了25人,主要是因为推免生比去年少了19人,多出来的名额给了统招生。专硕统招人数呈现出波峰和波谷,两个波谷分别在2013年和2019年,一个波峰在2016年。目前专硕的统招人数稳定在了20人左右。历年推免人数纵观近9年推免数据,我们发现学硕和专硕自2015年起大幅度增加推免比例,学硕达到了50+,专硕达到了30+。可能有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学院要那么多推免生,其实这很正常。一个好大学肯定会越来越注重生源的质量,而推免生的本科出身和在校实践均不差。而且根据上大新传导师反馈情况来看,推免生比考研生质量高、学习强、实践强。但是即便如此,上海大学也不会斩断通过考研渠道统招上来的人,也就是说上海大学不会像某些院校一样,一刀切只要推免不要统招,这点大家可以放心。历年报录比(上图表格中2020年报录比是行之记者根据当年四件套销量预估的报名人数和官方公布的招生计划演算而来,官方数据将于2020年4月份公布。)纵观近9 年报录比,我们发现学硕和专硕均呈现上涨的趋势,但涨到一定的程度也会封顶,2019年就是一个巅峰。虽然现在上海大学官方还未公布数据,但是通过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2020年报录比100%下滑。一是因为去年购买行之记者四件套和课程的人远低于前年;二是因为专硕和学硕的报名人数2019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20年应该会继续下滑,难道有人看到了1比61的报录比还会往里面挤吗?2021年会是考研洼地吗?行之记者认为,2021年会和2020年一样,可以在洼地里捡个漏,至少不会像2018年和2019年那么恐怖。毕竟经历了2年的网红爆款,是时候给上海大学浇盆冷水了。那么,有哪些迹象可以窥探出2021年考研竞争不会太激烈呢?第一,官方公布的2019年报考人数相较于2018年明显下降,这也是上海大学自2011年设立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学位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行之记者2019版资料共售出1043套,2020版资料只卖了659套,同比下滑了58%,因此2020年报考人数绝对低于2019年。去年2020版资料一开启预售,一周订单可达100,今年2021版资料开启预售一周了,才30单。第二,现在全网的新传考研机构公布的上大新传报录比都是1比61,试问你们看到这个报录比还会考吗?肯定不会!2020年的报录数据今年4-5月份才公布,那个时候基本上大多数考生都已经定好了学校,如此之高的报录比肯定会吓走一拨人。第三,2019年之前上海地区的新闻与传播专硕只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学院。2019年上海新增多所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增加了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行哥哥曾在2019年就说过,这些新增院校会分流上大报考人数,如今预言成真了,2019年上大专硕报考人数下滑。经历了2年的发展,这些院校的报考人数肯定会继续增加,继续分流上大报考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