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直击上海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薪资及各方调查反馈分析大一通之

直击上海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薪资及各方调查反馈分析

一、毕业生薪资状况2015-2017届上海大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平均签约月薪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三届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越高,平均签约月薪越高。说明除了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引发工资增长的因素之外,还有上海大学培养质量提升的原因。二、毕业生的重点用人单位去向2015-2017届上海大学毕业生签约世界500强企业的比例分别为21.57%、22.64%、24.55%,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三、毕业生国内深造情况上海大学2017届毕业生在国内深造比例最大的高校为上海大学,比例占了6成以上。其它去向为国内名牌高校及中科院科研院所;在学历层次分布上,本科生国内深造人数最多。四、毕业生留学深造状况上海大学2015-2017届毕业生有6成以上留学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其留学高校主要在QS及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50,如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五、本科生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上海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生满意高,说明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认可度较高。六、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博士生高于硕士生上海大学2017届硕士、博士业生对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略有波动。其中,三届博士生对教育的总体满意程度均高于硕士生,硕士生分别为86%、89%和86%,博士生分别为94%、92%和93%,体现了上海大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博士生导师的水平。七、研究生导师满意度评价上海大学2017届研究生对导师总体满意的比例在90%以上,说明上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但是,硕士、博士毕业生对导师总体的满意度稍有下降,值得关注。八、用人单位比较注重丏业对口度用人单位对上海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是否对口有一定的要求。调研数据显示,“很重视”与“比较重视”比例合计为67%,而选择“一般”、“不重视”专业对口度的比例共计为33%。所以,上海大学需要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方面并行不悖,才能有效增强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九、毕业生丏业技能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匹配度较高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上海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单位岗位需求“很符合”(71%)与“比较符合”(16%)的比例共计为87%。说明上海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匹配度较高。十、毕业生整体质量明显提高调研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上海大学毕业生整体质量“明显提高”的比例为33.67%,认为与五年前“基本持平”的比例为50.22%。在上海大学毕业生整体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下,上海大学应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既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又满足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优秀人才。

花君

上海大学2018毕业生就业结果: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

上海和北京一样高校云集,北京的高校到底有多少,估计很多人还搞不清楚,而上海的高校有多少,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在上海大家知道的最多的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而一些其它的大学就经常被忽视,例如上海大学。上海大学2018年毕业生薪资已经实力吊打很多名校,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在全国的高校中水平还是很高的。请看下面的详情。上海大学2016-2018 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 8915 人、8664 人、8185 人。其中,三届本科生约占当届毕业生总人数的 6 成,而硕士、博士研究生呈上升态势。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及比例的变化特点契合了学校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上海大学2018 届 8185 名毕业生中,博士生 180 人,硕士生 3415 人,本科生 4590 人。总体来说,2018 届毕业生 8185 人,就业率为 99.60%。其中,本科生为 4590 人,就业率为 99.50%;硕士生为 3415 人,就业率为 99.77%;博士生为 180 人,就业率为 98.89%。在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方面,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其中,硕士研究生签约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82.58%。而本科生深造(包括国内考研、考双、留学深造)比例相对较高,共为 40.96%。2016-2018 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以派遣(签约就业)为主,相关比例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硕士生签约就业比例高于博士生,博士生在国内外做博士后的比例较高。2016-2018 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 99.15%、99.63%和 99.60%。总体上说来,三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位运行,并呈上升态势。2016-2018 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在各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既有共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并且以上海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其中,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人数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中部、东北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2016-2018 届本科与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均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教育","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硕士生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比例低于博士生。说明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流向与学历层次密切相关。另外,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为"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还有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为"教育",其次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硕士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2018 年,本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 15 名的用人单位共 28 家。其中,上海电信、华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 3 家用人单位录用本校毕业生的人数位居前三。2016-2018 届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22.64%、24.55%、24.03%,呈现上升态势。2016-2018 届本科生、研究生的平均签约月薪逐年上升。毕业生学历层次与平均签约月薪呈正相关,学历层次越高,其平均签约月薪也越高。与此同时,在不同行业门类就业的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差异较大。其中,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高的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而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低的行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讲最在乎的就是工资了,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每个人都是很兴奋的,本科生月薪6400,研究生月薪8700,这个薪资水平在行业内绝对是处于中上等水平。

帝王殊禅

2020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远程网络复试考生须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招生复试要求,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复试时间预计在5月中下旬,具体以各院系发布时间为准,请参加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的考生提前做好准备:一、复试网络平台我校网络远程复试采用主平台+备用平台方案,主平台推荐使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研究生招生远程面试系统”(https://bm.chsi.com.cn),备用平台推荐使用 “Zoom”远程会议系统。复试前学生需根据院(系)复试办法对使用平台提前测试,具体相关操作流程请参见(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考生操作手册及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Zoom平台操作手册。(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考生操作手册https://bm.chsi.com.cn/ycms/kssysm/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Zoom平台操作手册http://yjszs.shu.e.cn/Zoompingtai.pdf二、设备及环境要求请考生提前准备好远程复试所需的软硬件设备,复试前按招生院系通知要求进行测试,以确保复试正常进行。1、用于面试的设备【主机位】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需带有摄像头、麦克风功能)。2、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辅机位】1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或pad等平板设备(需带有摄像头功能)。3、网络通畅、流量充足,能满足复试要求建议主机位使用有线网络,使用谷歌Chrome最新浏览器。4、独立、无干扰的复试房间,光线适宜,安静,不逆光可视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复试相关资料,不得有其他人在场。5、特殊情况因环境、条件所限,网络复试确有困难的考生,需提前向报考院(系)反映,与之沟通确认,听从院(系)安排。三、考生需准备的用品1、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黑色签字笔和空白A4纸若干。3、报考院(系)要求准备的其他考试用品。四、提交复试相关材料1、资格审查相关材料提交请参见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通知》。《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资格审查通知》http://yjszs.shu.e.cn/info/1004/5171.htm2、其余复试材料,包括《2020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签字扫描件或清晰照片版,必须提交)、本科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设计)摘要、科研成果、获奖证明及其他能反映研究能力和创新潜质的材料等。请考生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及院系要求登录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系统提交。登录名为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密码为考生身份证号。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系统http://202.121.199.142/Other/ZS/五、考生参加网络远程复试的注意事项1、诚信复试a) 考生须提前认真阅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及上海大学和报考院(系)发布的相关招考信息,清楚了解相关规定,及时填写《2020年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并提交。b) 研究生复试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复试过程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禁止他人进出。若有违反,视同作弊。2、面试设备调试保证设备电量充足,网络连接正常。考生端两台设备均开启摄像头。【主机位】:考生本人正对设备摄像头,保持坐姿端正,面部、上半身及双手在画面中清晰可见。不得遮挡面部、耳朵等部位,不得戴帽子、墨镜、口罩等,复试全程考生应保持注视摄像头,视线不得离开,不得中途离场。【辅机位】:设备摄像头从考生后方成45°拍摄,要保证考生主机位屏幕清晰地被复试专家组看到。关闭该设备通话、录音、录屏、直播、外放音乐、闹钟等可能影响面试的应用程序,并保持平台软件静音。3、突发情况若遇网络或信号等原因造成的通信效果不佳时,考生须立即联系院系复试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进行缓考或重考。请保持本人联系手机及紧急联系人手机的畅通。附件双机位复试过程中监控(辅助)机位手机的设置提示 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5月7日

两码事

终于弄清楚了,落户上海的4种方法!你符合哪一种?

有网友抱怨:上海每年引进3000人左右,以前的这3000个名额中有一部分是给大学应届生,现在这部分给了在上海稳定就业七年的大学生。另外,上海每年还要固定录取500个外地人进入上海的公务员系统,还有几千个外地媳妇熬到了10年15年,这剩下的,才敞开给外地人竞争(还是面向高收入人群),最后这个名额其实不超过50个!如果这是真的话,待会码完字我先找个地方哭会...那么你办居住证了吗?你申请排队了吗?你还要等多久?今天我想来简单粗暴说下,我们到底还有多少年才能落户上海!终于弄清楚了 ,落户上海的4种方法!“有些问题真不知道可以问谁是不是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碰到上海落户问题,就是一头雾水,好像知道一些,又说不太清楚。以为可以咨询机构和身边朋友,结果弄的N头雾水,不了了之?我折腾了两天,现在来跟大家汇报下结果: 户籍派出所:我们只接管“投靠亲属或配偶”方面落户,其他方面落户请咨询人社局; 人社局:0-9之间各种选择后,收到的回复是:“您前面排队人数为43人”; 街道办、居委会、114:前两个电话无人接听,114干脆是人工智能语音服务; 代办公司:积分和落户是两回事(问号脸),积分,是积满120分之后,就可以让你孩子以后在上海上学并参加中、高考,落户得想其他办法; 身边朋友:积满120分之后才能排队等待落户,一般都得考中级职称或者工资特别高才能落户,不然有的等了。“4条通关路径,你有补充的嘛?最后,我通过各级有关部门以及强大的粉丝力量,总结了这4条落户“通关”路径: 方式一:人才引进之应届生落户——考个研/博吧 方式二:人才引进之居转户——请耐心等待 方式三:其他人才引进办法——包含灰色地带 方式四:投靠亲属或配偶——和上海人结婚在这说明一下,在上海,居住证积分和落户是半分离状态,在居住证积满120分后,您的子女可以在上海市享受9年义务教育,并参加中、高考(理论上)。在居住证积满120分后,并具备“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情况下,可以排队等待落户。而且,现行的落户政策有效期为2019年底,明年是否会出新政策?还是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微调?是更松还是更严?我们不得而知。李同学:差2分就能落户了...我们先看看第一条路:应届毕业生落户,应届毕业生可以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发布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进行评分,达到标准分72分即可在上海落户。“理工科学生更容易落户?我身边一个朋友,上海大学理工科硕士毕业,校园招聘期间选择入职华为,并开始筹备落户事宜:最后学历+班级成绩排名+各种证书奖项+工作单位资质等,加在一起让他顺利通过落户,他的加分项中比较特殊的一项是“发明专利”▼附件1:非沪籍应届毕业生打分标准(截图)“签约单位很重要!我这位朋友的同学(李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除了工作单位资质这一项之外,这位李同学的落户打分都比较高。但是他工作签约单位,是某大型国企北京总部在上海的常驻机构,并非上海企业,所以工作签约单位这一项,打分为0,而这也最终导致该同学落户失败。需要注意的是,应届生打分落户只针对应届毕业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错过了就不能再申请了。2018年标准分为72分,如果你是应届生的话,对照下你有多少分啦?(打分标准请参照文末附件1)何先生:等了9年,终于轮到我了这一部分,是我们本篇重点要说的,因为所有落户途径整理下来,可以发现,对于很多工薪阶层的小伙伴来说,“居转户”才是最靠谱的路。而这条路其实是人才引进的一种,简单说就是:上海市根据你提交的各项材料,判定你是否是有利于上海发展的人才,如果是那么你的排队时间就会大大缩短,落户有望。“宝山何先生:我是身边人中落户最快的我们电话采访了一位已经成功落户的新上海人 ▼何先生,江苏人,现居宝山2016年时居住证满7年,社保也有7年▼2017年,考取本行业中级职称▼在“21世纪人才网”上报申请材料初步审核通过▼2018年,连续3、4次前往人才服务中心提交资料(每次提交资料失败就申请下一次,每次间隔2-3个月)在申请“居转户”的时候,他被告知需要被查近10年缴税记录,而何先生几次提交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这2项:出现了零税情况,需要该公司出具证明;出现社保延迟缴纳情况,需要该公司出具证明原来何先生在换工作期间,很短暂的入职过一家公司,所以该公司虽然为何先生报了税但是并未实际缴纳,导致1个月零税情况。比较幸运的是,何先生入职的公司都是大型国企类公司,通过正常途径就可以补开到离职证明,而离职证明上的具体在职时间又能解释的清楚零税是怎么回事。如果何先生入职的是发展不稳定的私企,多年后,他的个人信息是否还留存在该公司是个问题,或者该企业自身是否还存在也是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最靠谱的一条路?前面说了,要在你被认为是人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居转户”。那什么条件会让你被评估为人才呢?粗犷来说 ▼ 1. 符合上海市人才引进标准(具体标准参见附件2),2-5年即可居转户 2. 近3年社保缴纳基数是上海市平均工资的2倍(也就是说每月约1w5以上的社保基数) 3. 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也就是所谓的中级职称)这也是为什么,何先生在研究过落户政策后,决定考中级职称的理由,因为只有这条路离他最近。在3-4次修改&添加申请材料后,何先生最终在公司人事陪同下,前往人才服务中心成功办理了落户,在采访的尾声,何先生向提出了2点建议:在同类工作选择中,请尽量选择按照真实工资水平正常缴纳社保以及个税的工作机会,因为有些工作岗位,无论你工资多少,都会按照上海市最低缴纳标准缴纳社保,或者按照你的部分工资收入情况来缴纳个税,而这在申报落户部门看来,是涉嫌偷漏税的行为,而一旦你解释不清楚,或者证明材料不齐全的话,你就和上海户口永别了。如果你有居住证,就跟所在公司人事申请开始积分;如果你没还没有居住证,赶紧办,越快越好,因为居住证涉及:积分、落户、护照签证办理、驾照报名等等事宜。居转户需要具备的条件(同时具备):持《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社保);持证期间依法在上海市缴纳所得税;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具体申报流程参见附件3)代办机构:50w,我们帮你落户“居转户”是人才引进的一种,而人才引进政策本身包含的很广泛,比如:留学生、企业家/高管、研发类人才、特殊岗位人才等等。而代办机构就瞅出了其中的商机...“代办机构收费50-80w不等创业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创业的人才可以落户,这个政策给了很多代办机构商机,他们收费50w-80w不等,让你“成为创业人才”,再落户上海。附件2:《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截图)也就是说,以你的名义入股一家创业公司,且持股比例不低于10%,2年后你就能申请落户。真是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啊!这中间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代办机构是否会中途加价?落户资格是否有效?是否有后续隐患?而且这些搬不上台面的事情,如果中途你的利益受损,是否能得到法律保护呢?这些都像不定时炸弹。我无法告诉你这条路是否走的通,毕竟小编搬砖的手真的掏不出50w,不过这种填信息的入口,我真是看够了 ▼“这是我采访过的落户最轻松的案例人才引进这个政策本身是极好的,每年有很多行业精英就是通过这项政策能够扎根上海,和“建设上海”彼此成就。而这一类人才的落户,往往都相对轻松。比如我们粉丝群的张先生,落户过程中几乎没遇到什么难题 ▼张先生跟我说,他的落户几乎都是公司人事代办的,半年左右的时间就搞定了。还有之前我们的一位采访对象,留学生归国,金融类硕士毕业,入职了一家上海国企单位,入职当年就办理了落户。嫁个上海人,10年后自动落户颤抖着打下这个小标题,因为婚姻和落户&房子挂钩后,总觉得哪里奇怪。“假结婚了解一下......如果是正常结婚,跟随配偶落户上海,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落户或者为了买房而和上海人结婚,就太...我身边也有一些和上海人结婚的朋友,ta们中有的还得等5-6N,有的今年刚到第10年,正准备办理落户。而每年因为想在上海落户买房而跟上海人假结婚的极端案例也有很多,了解下我同事写的关于上海假结婚的报道《只要8W左右,外地人在上海就有购房资格!假结婚买房套路解密!》“总的来说......总的来看:人才引进之应届毕业生落户,对于很多人来说太迟了;人才引进之居转户落户,资料繁琐、要求严格,能让你等到花儿都谢了。其他人才引进落户政策,门槛又太高;跟随配偶落户,这个只能随缘了。一路看下来,对于在沪打拼的非应届毕业生来说,可能只有这2条路比较靠谱了:考研/博 or 考中级职称排队等待。前段时间,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示了一份落户小伙伴的名单,我们从1030个样本数据中,抽样了103份落户个人,他们都是来自哪些类型企业单位呢 ▼数据显示,有国企背景的企业更容易在上海落户。那么你所在企业是什么类型呢?你落户了吗?

里原

报录比丨上海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情况公布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上海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上海大学为了方便大家查看,报考人数大于500的热门专业标了黄色。1、意外好考:汉语国际教育文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2020报考人数是114人,统考录取24人,报录比4.75:1,复试线354分。 国际教育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2020报考人数是72人,统考录取20人,报录比3.6:1,复试线343分。完全没想到,上海211的汉硕居然这么好考。虽然汉硕算不上很热门的专业,但是它不用考数学,还是有许多跨考生会优先选择。 今年的上大的文学院汉硕招20人,推免15人;国际教育学院汉硕统招15人,推免10人。我猜它推免招不满,肯定最后会把名额分给统考生。这个招人人数,这个报录比,真是令人心动。2、真的好考:工商管理MBA中心的工商管理,全日制的,报考299人,录取150人,报录比2:1。复试线175分,即国家线,过线上岸。 缺点就是学费贵,17.8万-20.8万一年。 今年统招135人,学制两年。距离2021考研最后三个月,突然想考研想挑战一下的同学,可以冲一下这个专业试试。3、真的好考:力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的力学学硕,2020报考136人,统考录取65人,报录比2:1。复试线254分,即国家线。没见过招这么多人还这么好考的学硕。 21考研计划统考招37人,推免25人。不出意外,它推免招不满,统考名额会很可观4、其实还好:文物与博物馆 上海就两个学校招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一个复旦一个上大。原以为上大的文博报考的人会比较多,没想到2020报考人数只有75人,统考录取18人,报录比4.2:1。复试线350分。 21考研计划统招13人,推免招10人。感觉难度还行,没有想象中夸张,不过毕竟复试线摆在这里,去年是350分,今年怎么说也要把目标定在360分比较稳妥吧。学校简介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筑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食品科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体育、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药学学科实力“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自定)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钢铁冶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预计在2021年2-3月份正式下达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我校2021年计划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700名左右(含推免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50名左右。上海大学2021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上海大学2021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具体信息请查看研究生官网公告!总结总的来说,除了部分热门专业,上大其他专业的报考人数其实也还好。当然,如果你想考的就是很挤的热门专业,那就继续加油!祝考研上岸!

良耜

「院校信息」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变化

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了,跳板考研的学长学姐们第一时间将2021年的简章内容与2020年的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了几处重要不同,将在2021年简章的改变处为大家标注出来。大家可以根据标注及时了解考研信息变化。完整的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链接将放在文章尾部,想要了解的请自取。一、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135108艺术设计(上海美术学院)学制:3 年研究方向:一、平面艺术设计 01.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02. 壁画、岩彩画设计 二、空间艺术设计 03. 环境艺术设计 04. 会展艺术与技术设计 空间艺术设计方向2021年与2020年相比少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三、材料艺术设计 05. 玻璃、陶瓷、首饰、织绣、漆艺、综合材料设计 四、数字艺术设计 06. 数码交互技术与表现设计 07. 数字产品设计 五、创新艺术设计 08. 创新设计创新艺术设计方向2021年比2020年相比少了跨文化设计专业指导教师:艺术设计领域:田云庆教授、庄小蔚教授、刘森林教授、张苏卉教授、杜士英教授、汪大伟教授、陈青教授、金江波教授、章莉莉教授、董卫星教授、程雪松教授等多名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和博士讲师。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4英语二3. 713设计造型基础4. 952设计专业基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01方向)953设计专业基础(壁画、岩彩画设计)(02方向)954设计专业基础(环境艺术设计)(03方向)955设计专业基础(会展艺术与技术设计)(04方向)956设计专业基础(玻璃、陶瓷、首饰、织绣、漆艺、综合材料设计)(05方向)957设计专业基础(数码交互技术与表现设计)(06方向)958设计专业基础(数字产品设计)(07方向)959设计专业基础(创新设计)(08方向)考试参考书籍的变化,将会在下篇文章中详细列出复试科目:a.专业设计 b.专业面试 c.外语面试(英语)备注:1、本年度实际招生导师以复试公布的招生方向与导师名单为准。 2、以上方向均在上海美术学院培养。其中艺术设计领域(135108)的01方向(视觉传达艺术设计)、03方向(环境艺术设计)、06方向(数码交互技术与表现设计)、07方向(数字产品设计)的研究生可申请参加上海美术学院与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1+1+1联合培养硕士”项目,项目信息详见上海美术学院官网(http://www.safa.shu.e.cn/detail/1485)。此项为2021年新增项目。3、报考本专业的考生须选择上海大学考点,到上海大学报名和考试。 4、参加复试的考生在“专业面试”现场应展示个人具有代表性的发表论文、创作作品集、毕业论文或奖状复印件等材料。 130400美术学(上海美术学院)学制:3 年研究方向:一、美术学本体研究 01. 美术史论 02. 绘画技法材料研究 美术学本体研究2021年比2020年少了一个美术批评专业二、当代美术创作研究 03. 中国画 04. 油画 05. 雕塑 06. 版画、摄影 07. 书法篆刻 三、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研究 08. 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研究方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2021年也不招生指导教师:陈平教授、郭亮教授、姜建忠教授、蒋铁骊教授、金江波教授、李超教授、李敏教授、刘建华教授、罗宏才教授、罗小平教授、潘力教授、浦捷教授、孙海垠教授、汪大伟教授、王建国教授、夏阳教授、肖素红教授、徐龙宝教授、杨剑平教授、章德明教授、张长虹教授、张海平教授、周国斌教授等多名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及博士讲师。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3. 627美术理论(01、08方向)629油画修复基础(02方向)628造型基础(一)(03-06方向)630书法篆刻理论(07方向)4. 860专业基础(中国画)(03方向)501专业基础(油画)(04方向)502专业基础(雕塑)(05方向)861专业基础(版画、摄影)(06方向)862书法临摹与创作(07方向)859中外美术史(01、08方向)863专业基础(绘画技法材料研究)(02方向)考试参考书籍的变化,将会在下篇文章中详细列出复试科目:a.专业考试科目 01、08方向:专业写作 02-06方向:专业创作 07方向:文字学基础和篆刻创作 b.专业面试 c.外语面试(英语或日语)备注:1、本年度实际招生导师以复试现场公布的招生方向与导师名单为准。 2、以上方向均在上海美术学院培养。 3、初试报考专业科目为“627美术理论”“859中外美术史”(01、08方向)的考生可在国家规定的全国各考点报名考试,报考其他初试专业科目(02-07方向)的考生必须选择上海大学考点(报考点代码:3112),必须到上海大学现场确认和考试。 4、参加复试的考生在“专业面试”现场应展示个人具有代表性的发表论文、创作作品集、毕业论文或奖状复印件等材料。 130500设计学(上海美术学院)学制:3 年研究方向:一、“上海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01. 公共视觉传达设计 02. 设计艺术理论与历史 该方向2021年比2020年少了文化创意设计专业二、“都市营造”理论与实践研究 03. 环境艺术设计 04. 会展艺术与技术 该方向2021年比2020年少了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研究专业三、“都市造物”理论与实践研究 05. 玻璃、陶瓷、首饰、织绣、漆艺、综合材料 06. 壁画艺术设计 四、“数字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07. 数码交互艺术 08. 数字信息设计指导教师:陈青教授、程雪松教授、董卫星教授、杜士英教授、金江波教授、刘森林教授、田云庆教授、汪大伟教授、章莉莉教授、张苏卉教授、庄小蔚教授等多名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和博士讲师。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3. 631造型基础(二)(01、04、05、06方向)632理论基础(一)(02方向)633理论基础(二)(03方向)631造型基础(二)(07、08方向 艺术类考生)635逻辑演绎(07、08方向 非艺术类考生)4. 864专业基础(公共视觉传达设计)(01方向)865写作基础(设计艺术理论与历史)(02方向)866专业基础(环境艺术设计)(03方向)868专业基础(会展艺术与设计)(04方向)869专业基础(玻璃、陶瓷、首饰、织绣、漆艺、综合材料)(05方向)873专业基础(壁画艺术设计)(06方向)867创意文案(07、08方向 艺术类考生)867创意文案(07、08方向 非艺术类考生)考试参考书籍的变化,将会在下篇文章中详细列出复试科目:a.专业考试科目 02方向:专业写作 除02方向以外的其他方向:专业设计 b.专业面试 c.外语面试(英语 或 日语)备注:1、本年度实际招生导师以复试现场公布的招生方向与导师名单为准。 2、 以上方向均在上海美术学院培养。 3、初试报考专业科目为“632理论基础(一)”“865写作基础(设计艺术理论与历史)”的考生可在国家规定的全国各考点报名考试,报考其他初试专业科目的考生必须选择上海大学考点(报考点代码:3112),必须到上海大学现场确认和考试。 4、参加复试的考生在“专业面试”现场应展示个人具有代表性的发表论文、创作作品集、毕业论文或奖状复印件等材料。 0810J3数字媒体创意工程(上海电影学院)学制:2.5 年研究方向:01.数字音视频智能处理应用技术 02.数字娱乐与虚拟增强现实技术 03.数字艺术处理与游戏开发技术 04.数字特效处理与艺术设计技术 05.数字创意展示与内容传播技术 06.数字媒体管理与版权保护技术指导教师:丁友东教授、许华虎教授、黄东晋副教授、谢志峰副教授、朱永华副教授、田丰副教授、周霁婷博士、张典华博士等。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 301数学一4. 875多媒体技术2021年与2020年相比,今年只考875多媒体技术,不再是在829信号系统与电子线路 或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几个科目之间选考复试科目:数字媒体综合备注:1、本专业在上海电影学院培养。 2、本年度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上海电影学院)学制:3 年研究方向:01. 130301戏剧戏曲学: (01)戏曲史论 (02)戏曲传播 (03)当代话剧史论 02. 130302电影学: (01)电影理论与批评 (02)电影史 (03)电影制片管理 (04)电影导演研究 (05)电影产业与新媒体研究 (06) 影视特效与动画研究 03. 130303广播电视艺术学: (01)电视理论与批评研究 (02)电视编导研究 (03)新媒体与电视产业研究 (04)电视剧研究 (05)纪录片研究指导教师:戏剧戏曲学:赵晓红教授、刘彦君教授、廖亮副教授、邓黛博士等。 电影学:陈犀禾教、程波教授、高长力教授(特聘)、聂伟教授、潘璋敏教授、黄望莉教授、林少雄教授、曲春景教授、刘海波教授、张斌教授、冯果教授、葛颖副教授、王艳云副教授、徐文明副教授、齐伟副教授、曲丽萍副教授、祝明杰副教授、刘兆君副教授、周倩雯副教授、蒋敏副教授、吴丽娜博士等。 广播电视艺术学:曲春景教授、林少雄教授、刘海波教授、张斌教授、冯果教授、王艳红教授、陈晓达副教授、廖亮副教授、陈瑜副教授、张莹副教授等。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2021年比2020年减少了外语考试的科目3. 642中西戏剧理论基础(适用戏剧戏曲学方向)643电影史与电影理论(适用电影学方向)644影视艺术理论(适用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4. 877中国戏剧史(适用戏剧戏曲学方向)878电影产业与文化(适用电影学方向)879中外电视史(适用广播电视艺术学方向)复试科目:电影学方向:电影作品分析;广播电视方向:影视作品分析;戏剧戏曲学方向:戏剧戏曲基本理论和戏剧戏曲作品分析备注:1、本专业在上海电影学院培养。 2、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3、欢迎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考生报考。二、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上面的招生计划表,可以看到,上海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创意工程专业2021年的统招计划人数为6人,比2020年减少1人;推免计划数为9人,比2020年多了2人。而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21年的统招计划数为7人,比2020年减少13人;2021年的推免人数为60人,比2020年多了9人。上海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2021年的统招计划数为7人,比2020年少了3人;2021年的推免人数为15人,比2020年多了5人。设计学专业2021年的统招计划人数为6人,比2020年少4人;2021年的推免人数为10人,与2020年的人数相同。而艺术设计专业2021年的统招计划数为34人,比2020年少1人,推免人数为35人,比2020年多5人。从上面的数据对比可以了解到,上海大学电影学院与美术学院上面的几个专业,2021年的统招人数都在减少,而推免人数都在增加。上海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链接:https://yjszs.shu.e.cn/info/1004/5363.htm

吾岂

上海大学2017年分学历毕业生结构就业率及就业流向分析

一、毕业生学历分布上海大学2015-2017届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9172人、8915人、8664人,呈现逐年减少趋势。从结构上看,本科生和硕士生是毕业生主体,其中本科生占5成以上,但本科生逐年减少,硕士生逐年增加,博士生比例呈上升态势。截止到2017年8月25日,2017届毕业生8664人中,博士133人,硕士3530人,本科4988人,高职13人。二、毕业生总体去向上海大学2017届毕业生8664人,就业率为99.63%。其中,本科毕业生为4988人,就业率为99.56%;硕士毕业生为3530人,就业率为99.75%;博士毕业生为133人,就业率为99.25%。三、毕业生分学历层次去向上海大学2015-2017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有5465人、5424人、4988人,三届本科生就业率分别为99.07%、99.13%、99.56%;本科生派遣(签约就业)比例略有波动,呈现下降趋势;三届毕业生深造(包括考研和留学)比例分别为33.5%、33.83%、39.2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本科生毕业质量和层次逐年提升,与上海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相匹配。四、分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率上海大学2015-2017届毕业生分别有9172人、8915人和8664人,就业率分别为98.41%、99.15%和99.63%。总体上说来,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位运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在2016届略微下降之后,2017届明显上升。五、分性别毕业生就业率上海大学2015-2017届女性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略高于男性。其中,三届本科生中的女生就业率均高于男生;硕士中女生2016届就业率略高于男生,2015和2017届男生就业率均高于女生;博士中女生就业率持续上升,在2015-2016届低于男生之后,2017届反超男生。六、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地区流向上海大学2015-2017届分学历层次毕业生在各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以东部地区为主,其中上海市签约就业比例占绝对优势;而博士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低于本科生、硕士生,在中西部签约就业的比例大于本科生、硕士生。七、毕业生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上海大学2015-2017届本科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单位流向,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三资企业和其它企业。其中,在国有企业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在中小企业、三资企业比例具波动性。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行业去向上海大学2015-2017届本科与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三大行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但本科与硕士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蓝月亮

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这些大学出手了,多批学生被退学!

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谁说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132人退学!“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深圳大学研究生院近日透露,该校研究生院建立的完整的“提示—预警—淘汰”制度体系,形成有效的分流淘汰机制,让“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成为过去,“严进严出”成为常态。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介绍,2018年,该校结业的博士、硕士共38人,单科及格但有75分之下者有1529人次。中期考核前均及格,但平均75分之下者有51人,学习年限预警有1215人,成绩预警有70人。退学有132人,其中,未注册退学有34人,学习年限超期退学有39人,学业退学4人,个人申请退学55人(其中27人学习时间达到最长学习年限)。“132名退学学生中有74%是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要求无法毕业而退学。深大有完善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对学位论文的各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深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建议研究生与家长,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和本科学习基础选择报考专业;入学后要与导师详细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并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动真格!不少高校纷纷出手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立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转变“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除了深圳大学,不少高校都对部分大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引发关注!比如: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7年、硕士5年)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决定对这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西南交通大学对于“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的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拟按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退学处理。对此,有网友表示,“真吓人”,“不是说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吗?”,“考个研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吧”...还有网友留言说,这会不会扼制研究生报考越来越热的趋势?教育部发文,有人开始担心毕业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通知》要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通知》称: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责任。培养单位要突出学术诚信审核把关,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举一反三,防范在前,层层压实责任,强化日常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依法依规从快从严查处。对当事人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和学术惩戒。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查办。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以公开促进学术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此,有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还有人表示,应该好好落实!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我国可能有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毕业 。目前,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 。能不能在中间过程也严格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在学问上关心学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影响学生。

春潮急

2020年毕业生:我太难了!

30秒快读1、有人发送数百份简历求职未果,有人秒变“offer收割机”,某招聘网站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仍然没有找到工作。2、风水轮流转,很多民营企业都选择停止招工来度过寒冬,那这届毕业生怎么办?回乡就业、去扩招的国企……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求稳”,各地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回乡潮”可能会重启。“2020届毕业生太难了!”学校回不去,招聘在减少,毕业在推迟……2020年的“魔鬼开年”,不少企业面临第一课题变成了生存,原来的招聘扩张计划被迫按下了暂停键。虽然疫情渐渐远去,但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需求减少两成。这届大学生找工作有多难?《IT时报》记者发现,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毕业生投出数百份简历依然求职无果,但科技、IT等行业的专业学生依旧是招聘市场上的“抢手货”,甚至秒变“offer收割机”。01投200份简历却一无所获应届毕业生晓欣(化名)深感今年就业压力巨大。研究生学历、企业管理专业的她,希望在上海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二月初,她通过各大招聘软件向上海企业投递简历。“从2月到现在,简历投了近200份,但很多都石沉大海。”“不少招聘软件都会显示对方是否阅读,发送成功的简历会显示‘已送达’,HR看过之后会显示‘已查阅’。起初,只要看到‘已查阅’这个三个字,我会充满期待。”晓欣告诉《IT时报》记者,随着疫情的发展,她渐渐发现投递的不少简历慢慢地连“已查阅”的提示都没有了。“不知道企业是不是已经倒闭了。”晓欣试探性地疑问:“更糟心的是,即便显示HR‘已查阅’,但大多情况下也没有什么回音。”迄今为止,晓欣一共收到了9家公司的面试邀请。因为时间关系,最终她只参加了6家公司的面试。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面试发生在3月,面试方是上海一家线上零售的企业。“由于疫情关系,当时只能视频面试。我特地穿了一件正式的上衣,化了得体的淡妆。讨论到薪资时,面试官告诉我,以前公司会因为研究生学历考虑涨工资,但受疫情影响公司要开源节流,今年在工资方面会对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视同仁。”晓欣的这场面试以失败告终。这也让她产生了更多的焦虑。“现在我的状态是,早晨一醒来就刷招聘App,没有新消息的话就再投一波简历。一整天下来我会看无数次招聘App。”晓欣说道。实际上,跟晓欣一样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不在少数。晓欣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级有20人,近一半的同学没有得到offer,“大家都在疯狂找工作。”几天之前,晓欣刚刚结束了4家上海科技公司的面试。“3家没有后续,1家本来要发offer了,但又临时突然加试让我做另一份工作,我不喜欢,应该是黄了。”“我们这届毕业生真的太难了。除了同届的求职者之外,还有有工作经验选择跳槽的求职者甚至受疫情影响公司倒闭失业的人与我们竞争。为了找到工作,我现在已经降低了标准。”晓欣说道。02半导体、软件等仍是抢手专业与晓欣相比,辰锋(化名)是硬币的另一面。从开始投递简历到成功获得offer,他只用了2个月时间。此前考虑读博事宜,直到秋招中旬,辰锋才开始投递简历。2个月内,他申请了40家公司的56个职位,参加了10个面试后得到了8个offer,长江存储、宁德时代、中芯国际、比亚迪、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均向他伸出了橄榄枝。90后的辰锋是上海大学纳米科学专业的一名“准理学硕士”。在校期间,他的绩点位于全班第一,还参与了不少科研项目。“班里一共25人,除去10个继续读博的同学之外,其他同学都拿到了offer。”在大连本科毕业生张一(化名)读的是软件工程专业。年后开始,他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近20封简历,目前收到了4个offer。至于具体的公司名称,张一不愿透露。“我打算去的那家公司坐标北京,是一家知名民企,录取职位是软件开发。”在张一看来,此次求职经历略受疫情影响,但最终结果影响不大。有了面试经历,辰锋对目前市场上的招聘需求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按专业划分,找工作比较容易的专业从高到低依次是计算机、电子电路、半导体、材料、物理、化工、化学、环境、生物。毕竟所有人都想找一个好工作,一旦高薪的工作投递简历的人数变多,HR在筛选简历时会自动筛掉与职位无关的专业,提高招聘的门槛。”03就业寒冬掀起“回乡潮”疫情发生以来,企业停止招工的信息屡见不鲜。此前,有消息称3月18日起富士康大陆所有厂区普工全部停止招聘。不仅如此,长城开发、深越光电、思坎普、启悦、恩斯迈、比亚迪等企业也传出了停招的消息。3月18日当天,大型玩具制造商泛达玩具因欧美取消订单宣告结业。3月21日,知名品牌Cosonic耳机制造商佳禾电子因疫情宣告工人全部降薪或清退出厂,东莞某大型制造企业因最大客户美国FOSSIL全部取消订单,不得不宣告放假3个月,前途命运堪忧。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20年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数减少22.61%。报告调查的10870个应届生样本中,55.2%的毕业生目前仍未获得offer。季度求职申请人数、招聘需求人数和CIER指数的变动趋势超过半数毕业生未获offer多项数据无不指向今年的毕业季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寒冬”。目前,各地已经推出了促进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4月27日,为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将对所有在汉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2020届毕业生给予每人14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在就业政策方面,此前石家庄为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最高可提供10万元担保贷款,有条件县(市)、区对创办的小微企业推行“零收费”;天津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青岛大学生回乡创业可享最高45万元贷款;江西从平台搭建、创业主体、财税扶持、优化服务四方面,推出11项措施,优化大学生创业等等。今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关系应届生的就业举措,提出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特岗教师计划、选调生等基层项目。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自主创业。推动大学生在重点区域(大湾区、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重大项目(港珠澳大桥等)中寻找机会、实现就业。此外,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创造的新就业机会,帮助毕业生在传统渠道外多方位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资深HR小北建议应届生先就业、后择业。对于拥有多个offer需要选择的毕业生,建议去大企业就业,“大企业晋升通道较多,岗位种类丰富,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做全、后做专,去大型企业的平台工作有助于个人成长。”作者/IT时报记者 李丹琦编辑/挨踢妹排版/黄建图片/Pixabay Unsplash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鸿雁

上海大学毕业生最后怎样了?就业本科生8成留上海,月薪6431元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高校,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共建,现有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上大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国共合作创建的上海大学。学校现为国家“双一流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社会学、美术获评A-学科; 获评B+学科共7个。上大日前发布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有九大特点:一是就业质 量稳中有升,就业率为 99.60%;二是主要去向为签约就业,四成本科生选择继 续深造;三是赴世界 TOP50 高校的继续深造率不断提升;四是就业地区主要为 东部,八成本科生首选上海;五是在“一带一路”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为 87.59%, “长江经济带”为 91.65%;六是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例为 24.03%,上海电信、华为、工行上海分行等3家用人 单位录用学校毕业生超过50名;七是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逐年增加,2018 年 本科生 6431 元,研究生 8783 元;八是综合素质高、学校声誉好为用人单位录 用我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九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 2018 年 QS 世界大学排 行榜位居内地高校第 13 名。详情如下:1、就业去向2018 届毕业生8185 人,就业率为99.60%。本科生4590 人,男女比例1.02:1,上海生源34.42%,就业率99.50%;硕士生3415 人,就业率99.77%;博士生180 人,就业率 98.89%。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分别有 5424 人、4988 人、4590 人,三届本科生就业率 分别为 99.13%、99.56%、99.50%;本科生派遣(签约就业)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继 续深造(包括国内考研、考双、留学深造)比例逐年上升,三届本科生比例分别为 34.11%、 39.70%、40.96%。2、国内升学国内深造毕业生人数共 1052 名。本科攻读硕士研究生人数 878 名,硕士读博及博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 174 名。其中,录用本校国内深造人数排 名前 10 的培养单位为“上海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上 10 所高校录用本校深造毕业生的人数共 827 人。3、境外留学留学深造(含出国做博士后)的毕业生共 1071 人。 其中,本科生 973 人,研究生 98 人。9 成以上留学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 家或地区。留学深造人数较多的主要高校:毕业生在 2018 年 QS 世界大学排行榜前 30 位高校留学情况:4、本科生深造情况①本科总体深造率:40.33%。国内升学:19.13%。境外留学:21.2%。②保研情况根据各学院2018届推免公示:另有研究生支教团9名、体育特长生2名、学术特长生名额5名、退役5个。综合各学院以及2019届保研情况测算:保研率:9.2%。考研率:9.93%。5、就业地点2018 届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地区签约就业的人数有 4342 人,占全校 签约就业人数的 87.59%;在“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人数有 4543 人,占全校签约 就业人数的 91.65%。其中,在“一带一路”地区、“长江经济带”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以 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博士生比例相对较小。本科毕业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但呈下降态势。其中, 在上海市签约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其次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报告显示:2015-2017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上海就业的比例:分别为 80.1%、80.2% 和 78.8%。毕业半年后,2016届、2017届留上海比例明显减少,约4%的毕业生在半年后离开了上海。硕士研究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且基本持平。其中,签 约就业比例最高的地区为上海市,但呈下降态势;其次是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并且 相关比例均呈上升态势。博士研究生在东部地区签约就业的比例较高。其中,比例最高的地 区为上海市,其次为江苏、浙江、山东等省。6、就业行业本科毕业生签约就业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流向为“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文化、 体育和娱乐业”。硕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比例居前六位的行业为“制造业”、“信息传 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 商务服务业”。博士研究生签约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为“教育”,其次为“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7、就业单位本科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中 小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硕士毕业生前四位签约就业的用人单位流向依次为“国有企业”、“三 资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企业”。其中,在“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就业的比例 略有波动,而在“中小企业”就业比例逐年下降,在“其他企业”就业比例逐年上升。博士毕业生签约就业的前四位用人单位依次为“高等教育单位”、“国 有企业”、“中小企业”、“其他企业。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 15 名的用人单位共 28 家。其中,上海 电信、华为、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等 3 家用人单位录用本校毕业生的人数位居前三。2016-2018 届毕业生签约世界 500 强企业的比例分别为 22.64%、24.55%、 24.03%,呈现上升态势。8、签约月薪本科生平均6431元,研究生8783元。其中,平均签约月薪相对较高的行业:“信息 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金融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