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晚卖了14亿!“山东好货”爆单了其食不甘

一晚卖了14亿!“山东好货”爆单了

探索消费模式创新,“山东消费年”助力企业打开内需市场一晚卖了14亿!“山东好货”爆单了“1457258275元!”伴随着央视主持人康辉的一声口令,8月28日晚11点,“新消费·爱生活——山东消费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买遍中国·山东站”带货直播的成交金额出炉。这个数据刷新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带货销售纪录。“我们的货都快供不上了。”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宣传部主任宋轶说,由于周村烧饼都是现场手工制作,每天产量有限,而这次直播当晚10点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套,几乎接近于全天产能。线上直播也点燃了线下消费。8月29日晚,泉城广场游人如织。从北京出差来济南的冯先生就是被广场夜晚的灯光吸引,赶到了活动会场。他表示,自己刚买了两袋德州脱骨扒鸡,希望带回北京给家里人尝尝。一次大型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只是销量。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驱动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打造国内大循环要靠内需特别是消费市场的带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分析,消费模式的创新是一把打开内需市场的“金钥匙”,而“山东消费年”活动无疑是山东在消费模式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您觉得企业做国内市场现在最需要什么?”“平台!”山东云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花芹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是一家以制作厨房、餐桌用品为主的出口企业,客户遍及欧洲、澳洲和北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的出口量减少最少三成,不得已之下公司开始转向国内市场。“我们把帮双立人代工的产品贴上我们自己的澳德莉品牌,同样的品质,双立人可以卖到2000元一套,而我们200元一套都没人买。”马花芹表示,常年耕耘国外,缺乏国内市场的口碑积累,使得公司尝试出口转内销时感觉到吃力。同样的“症候”也体现在内销企业中。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官磊表示,现在有的消费者不了解海洋牧场,导致公司在推广时受阻。而公司7月份营业的“耕海一号”海洋牧场作为新一代产品,不但体积和科技化程度提高了,还增加了海上观影、海上饮茶等新项目。“我们带来了缩放比例的‘耕海一号’模型,希望帮助游客直观了解我们的产品。”王官磊说。“新的消费模式下,国内市场的商业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刘德军认为,“山东消费年”活动为企业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同时,这个平台也在倒逼企业适应国内消费模式与规则。这一点在一家“特殊”的参展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我们公司这次来参会就是想测试顾客对每款产品的感兴趣程度。”在淄博艾莎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摊前,公司本次展会负责人乔成伟告诉记者,艾莎轻工过去主要向国外出口玻璃杯和陶瓷杯,今年上半年出口订单下降了一半,目前正想重新设计一些符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深挖国内市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长瑞分析,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满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变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搭台显得尤为重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消费年”活动将持续到明年8月底。活动期间,将通过发放消费券、发布促进消费政策、举办促销活动等举措,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山东之美、中国之惠。(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地之自厚

山东这些行业市场数一数二,企业进前10困难,这2行业最让人意外

文|丛树来源|鲁商儒风人多力量大。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到2019年底,常住人口超过了1亿大关。人多力量大,一个体现是市场大,吃喝拉撒,一人一个面包,加起来就是1亿个。因此,几乎所有的企业,尤其是消费品企业,都把山东作为重点市场来耕耘。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好的市场基础,就容易出大企业,名牌。在去年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达到了129家,超过了美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企业的最主要市场在国内,国外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银行、电力、能源、建筑等央企,像华为这样国外市场收入超过国内收入的凤毛麟角。山东有几个行业,市场容量在国内数一数一,但企业进前10都难,甚至进前50都难。1、餐饮收入排前2位,前10强中仅1家山东企业比如餐饮行业,2018年,山东的餐饮行业收入达3995亿元,占全国的约10%,超过美食大省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位。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去年餐饮收入为4128.9亿元,广东为4307.23亿元,由于广东的增速高达11%,高于山东的9.7%,广东又反超了山东。但山东稳居前2位是铁定的。然而,在不久前行业协会评出的中国餐饮企业百强中,山东仅1家企业进入前10强,为济南的凯瑞集团,排第10位,勉强进入10。其实在百强企业中,山东企业数量不多。这种现象不奇怪 ,广东也仅1家企业进入前10强,但其进入百强的企业不少。餐饮有个特点,行业集中度差,百强企业总市场份额仅为10%。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两大洋快餐巨头百胜(肯德基和必胜客)和金拱门(麦当劳),以及海底捞等全国连锁企业。2、零售总额第2,仅1家企业进入前20强比餐饮行业更惨的是零售行业。根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770.6亿元,其中商品零售为31641.7亿元,广东对应的数据分别为42664.46亿元和38357.23亿元,山东也是居全国第二。在日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中,山东有10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上倒是与山东的人口、经济总量相匹配。不过,山东排名最高的银座,仅排第20位,2019年的销售额为330多亿元,而排名前几位的苏宁为3787亿元,国美1276亿元,红星美凯龙和高鑫零售都超过1000亿元,华润和永辉也都为900多亿元。山东前10强加起来,也远低于苏宁一家。3、山东人能喝,但白酒难见全国品牌山东人能喝酒,是全国有名的。山东的酒,整体上并不差,啤酒和葡萄酒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而且青岛啤酒和张裕,分别是国内啤酒、葡萄酒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行业第一品牌。白酒就拿不出手了。据估计,山东的白酒市场约为800亿元左右,在全国居前3没问题。而到目前为止,山东没有一家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茅台仅上市公司贵州茅台2019年的营业收入就接近900亿元,五粮液集团整体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洋河、泸州老窖等都也早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山东没有一个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东白酒曾有过辉煌,孔府宴和秦池曾垄断了从1995年到1997年前3届央视标王,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因与热播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完美结合,孔府家曾风靡全国。那几年,这3家企业高峰时的年销售收入均在9亿元左右,而当时的五粮液仅为10亿元左右,到1998年,茅台也没有超过8亿元。当年山东白酒在全国的地位,由此可见斑。可惜后来的“秦池事件”,殃及整个山东白酒行业,山东白酒也从此只能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主要集中在山东。外来品牌则不断蚕食山东市场,据说茅台在山东的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洋河为30亿元左右。4、出首富的行业,山东企业难进百强更可惜的是房地产业。这是一个出富豪的行业,仅中国首富就出过碧桂园的杨惠妍、恒大的许家印、万达的王健林等多位。而山东的房地产企业,想跻身百强都困难。在5月26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发布的中国百强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山东仅鲁商发展一家上榜,排第86位。这家鲁商集团旗下的企业,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03亿元,与排几位万科A、中国恒大、碧桂园等,差好几个量级。万科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3679亿元,恒大和碧桂园分别为4775.6亿元和4859.1亿元,过1000亿的房地产企业达数十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的有22家,超过1000亿元的有57家。从另一个排名也能看山东房地产企业的式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山东省内房地产企业10强中,山东本土企业只有2家,其他8家分别是融创、万科、碧桂园、龙湖等在山东的分公司。山东的房地产企业实力可见一斑。山东同样是房地产市场大省。去年,山东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2727.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429.0万平方米,广东这2个数据为13846.54万平方米和11872.61万平方米,山东与广东不相上下,在全国居第2位。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巨头中,万科、碧桂园、恒大、富力等巨头,均来自广东。大市场却没能长出大企业,是不是挺可惜?

太空梦

高端智库看山东丨市场份额60%以上!山东赛托生物将化工时代升级为生物时代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6日讯由国研智库、山东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高端智库看山东”十四五规划调研行系列活动,于9月25日到27日走进菏泽。今天上午,专家团一行首站抵达菏泽市定陶区,调研山东赛托生物科技项目。赛托生物是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通过与沈阳药科大学联合攻关,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生物发酵法生产AD、ADD新技术,将生产技术由化工时代升级为生物时代,一举打破欧美等国际技术封锁,引领国内甾体行业核心原料的技术革命。赛托生物目前已成为国内甾体药物AD、ADD、A-3、9羟基AD四大母核原料的最大生产商,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2017年1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菏泽市本土企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目前,赛托生物正致力于实现从生产原料药到成品药的跨越,形成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生产布局。在现场,专家团一行调研赛托生物科技311生产车间,车间主要生产甾体药物原料9羟基AD。为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2019年11月收购意大利Lisa制药公司,成立了山东和诺倍康药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硫糖铝混悬凝胶生产技术的企业,将助推赛托生物实现由生产原料药到成品药的历史性跨越,形成甾体类药物全产业链生产布局。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1.5亿元,解决就业300人。据了解,赛托生物与津药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技术合作,合作的硫酸新霉素项目投资5亿元,新上年产240万十亿单位硫酸新霉素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11月初开工建设,目前生产车间主体全部完成封顶,预计2020年12月底竣工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8000万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5%。闪电新闻记者 王楚齐 王安琪 白少光 张洪波 王渌 柴慧娟 于兴涛 刘银春报道【来源:齐鲁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病毒

截至11月 山东有市场主体1170.9万户 去年有7家过千亿上市公司

12月15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海田介绍,截至今年11月,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170.9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63户。2019年,山东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达到7家。于海田说,“十三五”期间,山东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青岛海尔、滨州魏桥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83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青岛海尔、青岛啤酒、烟台张裕等9个品牌入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41家企业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19年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达到7家,其中,万华化学、潍柴动力、兖州煤业、海尔智家等4家企业盈利能力进入A股前100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5万家,比2015年末增长近2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企业家队伍综合素质加快提升。

采苓

Mysteel调研:2021山东市场下游冬储情况调研

调研时间:2021年2月3日-5日调研人:钢材事业部鲁皖部调研对象:山东市场59家下游工程单位调研目的:了解2021年冬储量资源量、停工、开工时间及资金使用等情况调研结论:1、从冬储的量来看,2021年调研下游单位冬储量较去年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资金紧张,二是冬储价位过高,下游单位冬储意向减少。2、从下游单位是否备货来看,2021年调研的样本来看,近95%以上的调研单位不备货。3、从冬储资金来看,2020年冬储自有资金占比较垫资占比少了很多,2021年冬储量很少基本上是自有资金备货。4、从停、复工日期来看,61%的调研单位预计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停工,59%的调研单位预计正月初十以后复工。具体来看:一、2021年下游单位冬储意愿降低图1:2020-2021年下游备货情况对比(个)从调研样本来看,2021的冬储下游单位为3家,而2020年有22家,2020年不备货的下游单位有37家,2021年不备货的下游单位有56家,占到总的调研样本的95%,这说明2021年整个下游单位备货比例较去年大幅减少,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多数下有单位基于以下两点原因导致备货减少:一是2020年年底自己情况较为紧张,二是2020年年底冬储价格历年新高,处于2020年全年价格新高,所以冬储意愿降低。二、下游单位备货量下降明显图2:2020-2021下游备货总量对比(万吨)根据样本调研数据,2021年山东地区下游单位备货总量为1.5万吨,较去年下降18.6万吨,降幅92.54%。在59家样本企业中,只有4家下游单位有备货打算,多数选择备货。三、下游单位节前停工情况图3:2021年节前停工情况从调研样本来看,29%的下游单位计划农历腊月二十以前停工,59%的下游单位计划农历二十以后停工,还有10%的单位计划春节期间不停工。今年受疫情影响,下游停工日期较早,主要考虑到农民工返乡过节,再有就是一些政府重点项目由于要赶工期,春节期间是不停工的,但是占比不大。四、下游单位节后复工情况图4:2021年节后开工情况从调研样本来看,31%的下游单位预计正月初十前开工,59%的下游单位预计正月初十以后开工,还有10%是春节期间不停工的项目。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响应国家号召,大部分农民工就地过年,这也为年后工地早开工提供了条件,2021年整体开工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从本次调研的情况来看,2021年山东下游单位冬储备货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当然,这跟市场需求关联性不大,主要原因一个是资金情况,另一个是钢材价格。从我们调研的停工、复工情况来看,节后需求释放时间较去年将会提前,市场需求将得到释放,这对于节后钢价是利好的,因此,总的来看,预计节后下游需求将呈现增加—平稳—减少—再增加的走势。(资讯编辑:彭义文)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的钢铁】

戴震

「赢业了」山东实有市场主体969.2万户 数量直追全国第二

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省市场环境情况分析》公布,上半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969.2万户,同比增长14.5%,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注册资本(金)2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与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由上年底的15.6万户减少到4.4万户。鲁网11月29日讯(记者曹汉)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全省市场环境情况分析》公布,上半年,全省实有市场主体969.2万户,同比增长14.5%,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注册资本(金)2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实有市场主体数量与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由上年底的15.6万户减少到4.4万户。此外,山东省内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市场主体持续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06.3万户,同比增长50.7%,注册资本(金)2.4万亿元,同比增长49.1%。其中,新登记企业34.0万户,同比增长39.7%,注册资本(金)2.3万亿元,同比增长50.8%;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1.5万户,同比增长57.6%,资金数额927.7亿元,同比增长36.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缓,上半年共登记8357户,同比增长0.6%,出资总额216.2亿元,同比减少18.0%。记者了解到,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新登记的市场主体占市场主体总量的57.4%,新登记企业占企业总量的67.8%。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我省创业创新和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支撑,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来源: 鲁网

大雷雨

山东消费年:一晚卖14亿!“山东好货”爆单了

探索消费模式创新,“山东消费年”助力企业打开内需市场一晚卖了14亿!“山东好货”爆单了“1457258275元!”伴随着央视主持人康辉的一声口令,8月28日晚11点,“新消费·爱生活——山东消费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买遍中国·山东站”带货直播的成交金额出炉。这个数据刷新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带货销售纪录。“我们的货都快供不上了。”周村烧饼有限公司宣传部主任宋轶说,由于周村烧饼都是现场手工制作,每天产量有限,而这次直播当晚10点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套,几乎接近于全天产能。线上直播也点燃了线下消费。8月29日晚,泉城广场游人如织。从北京出差来济南的冯先生就是被广场夜晚的灯光吸引,赶到了活动会场。他表示,自己刚买了两袋德州脱骨扒鸡,希望带回北京给家里人尝尝。一次大型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只是销量。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驱动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打造国内大循环要靠内需特别是消费市场的带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分析,消费模式的创新是一把打开内需市场的“金钥匙”,而“山东消费年”活动无疑是山东在消费模式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您觉得企业做国内市场现在最需要什么?”“平台!”山东云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花芹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是一家以制作厨房、餐桌用品为主的出口企业,客户遍及欧洲、澳洲和北美。疫情发生以来公司的出口量减少最少三成,不得已之下公司开始转向国内市场。“我们把帮双立人代工的产品贴上我们自己的澳德莉品牌,同样的品质,双立人可以卖到2000元一套,而我们200元一套都没人买。”马花芹表示,常年耕耘国外,缺乏国内市场的口碑积累,使得公司尝试出口转内销时感觉到吃力。同样的“症候”也体现在内销企业中。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官磊表示,现在有的消费者不了解海洋牧场,导致公司在推广时受阻。而公司7月份营业的“耕海一号”海洋牧场作为新一代产品,不但体积和科技化程度提高了,还增加了海上观影、海上饮茶等新项目。“我们带来了缩放比例的‘耕海一号’模型,希望帮助游客直观了解我们的产品。”王官磊说。“新的消费模式下,国内市场的商业逻辑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刘德军认为,“山东消费年”活动为企业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同时,这个平台也在倒逼企业适应国内消费模式与规则。这一点在一家“特殊”的参展企业身上得到了印证。“我们公司这次来参会就是想测试顾客对每款产品的感兴趣程度。”在淄博艾莎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摊前,公司本次展会负责人乔成伟告诉记者,艾莎轻工过去主要向国外出口玻璃杯和陶瓷杯,今年上半年出口订单下降了一半,目前正想重新设计一些符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深挖国内市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董长瑞分析,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满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变化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搭台显得尤为重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消费年”活动将持续到明年8月底。活动期间,将通过发放消费券、发布促进消费政策、举办促销活动等举措,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山东之美、中国之惠。(杨淑栋 段婷婷 肖芳)

川村

山东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170.9万家,83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

山东在全国工业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从12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山东把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主阵地”、转方式调结构“牛鼻子”和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工信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制造业转型升级取得了丰硕成果。工业大省地位持续巩固。经过五年改革发展,山东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更加雄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526个。2019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的32.3%,总量占全国的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5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8%。今年,全省有14县(市)和11个区,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和百强区。市场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170.9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363家。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青岛海尔、滨州魏桥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83家企业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青岛海尔、青岛啤酒、烟台张裕等9个品牌入围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百强,41家企业进入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2019年市值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达到7家,其中,万华化学、潍柴动力、兖州煤业、海尔智家等4家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进入A股前100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5万家,比2015年末增长近2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综合素质加快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山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气,加快推进钢铁、地炼、电解铝、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七大高耗能行业调整优化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耗能行业调结构、优布局、提质效。钢铁行业压减粗钢产能2210万吨、生铁产能970万吨。推动传输通道城市生铁产能1716万吨、粗钢产能1936万吨落实产能退出计划。焦化行业累计淘汰落后产能2800多万吨,其中2019年以来压减1356万吨,是全国首个将炭化室高度小于5.5米焦炉及热回收焦炉列入淘汰范围的省份,对保留的焦化产能实施清单管理,下达产量控制计划,实行以煤定产。电解铝行业关停违规产能321万吨,向省外转移合规产能241.4万吨。化肥行业停用和淘汰固定床气化炉255台,压减合成氨产能98万吨。轮胎行业压减斜交胎产能1300万条(标准胎)。地炼行业推动2790万吨地炼产能整合转移,关停退出13家“小炼油”产能。启动化工行业启动实施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开展评级评价,强化标准倒闭,2070家生产、仓储、运输型企业因不达标退出,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两大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世界铝谷、智慧化工园区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与此同时,聚焦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十三五”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万余个,完成技改投资3万亿元以上,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率先走上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通过改造创新,传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6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8%,预计今年将突破30%。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等“十强”产业规模迅速提升,发展势头强劲。济南信息技术、青岛轨道交通装备、烟台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淄博新型功能材料、临沂生物医药等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6574.6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9.5个百分点。海尔、海信、浪潮、歌尔4家企业登上2020年度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名单。高端化工产业,全省化工园区由2016年的199个调整到84个,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烟台万华、东营威联等一批高端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已开工建设。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化工产业完成投资647.7亿元。高端装备产业认定培育1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6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济南智能装备、青岛轨道交通、烟台海工装备、潍坊农机装备与高效动力装备等优势集群初具规模。15家装备制造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8家装备制造企业入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今年前三季度,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部工业8.4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重点培育了淄博氟硅新材料、滨州高端铝材、烟台新材料、日照先进钢铁、泰安建材5个“雁阵型”集群,碳纤维、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发展,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3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4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5家,认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581家。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每年推动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4000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1%,预计今年将达到45%左右。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等关键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康平纳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今年,潍柴发布了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13L柴油发动机,具备了量产能力,成为全球柴油发动机行业的翘楚。数字赋能形成先发优势。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5.1万个,实现全省16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软件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国内第一梯队,2019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506亿元,济南、青岛被命名为“中国软件名城”。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相向而行,深入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行动,发放“云服务券”补贴超过1亿元,推动上云企业超过22.6万家。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370个。开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行动,“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成为国家首批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1+N”带动提升工程,培育省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49个,带动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9)》显示:山东智能化发展指数67.20,位居全国第6位,其中,智能制造指数居全国首位。(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报道)

赤壁下

山东资本市场三十年丨山东上市企业数量迈入“200时代”!

山东在默默培育、扶持企业上市的同时,上市企业也在慢慢改变着山东。1990年,沪深交易所正式建立。但对于山东来说,1993年青岛啤酒的挂牌上市,才算是真正迎来了资本市场的元年。如今,资本市场已经来到成立三十年的关键节点,山东上市企业的数量也正式迈入了“200时代”。过往的山东,给人一种“重”的印象,甚至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也以石化、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工业为主。随着经济转型期的到来以及GDP总值被广东、江苏轮番超越并逐渐拉大的现状,山东也开始了自己的“减重”之路。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山东企业上市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涵盖的类型更多元化。站在三十年的新风口,眺望下一个十年,“减重”的山东有理由,也更有底气奋起直追。撰文/©庄建成审校/©张慧山东资本市场步入“200+”时代随着沪深交易所在1990年相继开市营业,我国正式步入资本市场的时代。30年间,我们见证了一项项属于中国的成绩:A股上市企业数量从零增加到接近4000家,总市值逼近60万亿。目光投向山东,自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来,山东终于实现了上市公司零的突破,资本之风首次吹向山东。更有意义的是,青岛啤酒也是全中国资本市场中第一家非沪深当地上市企业。除青岛啤酒外,同年还有青岛海尔以及济南轻骑登陆上交所。另外,泰山石油于当年12月15日挂牌深交所,成为山东首家在深交所上市的企业。步入千禧年,山东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从0到50,山东用了7年的时间。2010年1月6日,得利斯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他们也成为省内第100家A股上市企业。由此,山东上市企业迈入“100时代”。从0到100,山东用了17年的时间。2019年3月26日,青农商行挂牌上市,他们是省内第200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山东也借此进入“200时代”。步入“200时代”,山东只用了9年的时间,与前一个“100时代”相比,时间上缩短了近一半。截至2020年6月8日,山东省共拥有境内上市企业215家,但遗憾的是,保持零退市记录的山东,目前有龙力生物一家企业无限接近退市。在全部215家上市企业中,也有很多企业的上市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0月30日上市的青岛企业特锐德是中国创业板第一股,也是山东省首家创业板公司。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烟台企业睿创微纳在上交所首批发行范畴之内,他们也成为山东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020年6月3日中泰证券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他们不仅是A股第38家上市券商,同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山东省属券商登陆资本市场。用了26年的时间,山东上市企业数量终于迈过200大关。虽然山东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较靠前,但比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资本更活跃的省份,仍有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经济的发展。山东资本市场的短板在哪?截至2019年末,广东共拥有618家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浙江与江苏分别拥有458家以及428家上市公司。虽与广东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对比其他省市,仍算是不错的成绩。在这份榜单中,山东仅名列第6位,排在他们前面的还有346家的北京以及308家的上海。对照2019年各省份GDP排名,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广东,GDP总量同样排名第一,且突破了十万亿大关。排名第二的江苏,GDP总量逼近10万亿,他们与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算作上市公司的第二梯队。2019年,山东GDP排名全国第三,且这一位置已保持多年,但上市企业数量方面却只能排到第六,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匹配。1990-2008年间,山东与江苏的GDP总量不分伯仲,2009年成为分水岭,山东与江苏的差距被越拉越大,同时与身后追赶者浙江的差距越来越小。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至今,这些省份都在密集推动企业上市。期间,山东虽然也在密集推动企业上市,但力度上还是稍弱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虽然上市企业的数量并不是决定各省份GDP总量的唯一因素,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上市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流动性、税收以及对人才与资源的吸引等,都会直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对GDP的表现产生影响。再对比山东与那些“标兵”省份的上市企业行业分布,可以明显发现山东的上市企业偏“重”,制造业或传统国企是主力军,民营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山东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一片池塘,那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其中的活水。经济社会要想实现平稳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更依赖资本的力量,民营企业和高新企业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宏观层面之外,具体到企业这一维度,山东与其他省份也有较大差距。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前六位的省市市值最高的企业中,广东的平安银行以及北京的工商银行,总市值均已突破万亿。目前,山东总市值最高的是万华化学,但其总市值仅有1533亿元。市值第一名的企业间差距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央企、金融龙头等聚集在上述经济发达区域,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山东力推的传统工业、制造业在创造市场价值方面的后继乏力。考量宏观以及微观方面后,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山东与其他“标兵”省市在资本市场上形成差距的原因,而所有的差距实际上都可以转换为后期寻求突破的所在。比起纠结差距,我们更应该关注山东正采取的行动。从浙江的“凤凰行动”看向山东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推动企业上市,山东从来没有甚至也完全不敢怠慢。当我们复盘各省份推动企业上市采取的行动时,浙江省的“凤凰行动”绝对无法回避。2017年10月9日下午,浙江召开全省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提出,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石作用,浙江将全方位实施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凤凰行动”计划,力争通过4年时间,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到300家,实现上市公司数量倍增。浙江省长袁家军在会上表示,上市是企业最好的转型升级。同时他也强调,“凤凰行动”的目的是通过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实力倍增,培育形成数以百计的行业龙头企业和数以千计的骨干企业,打破“低小散”困局,不断做强实体经济,实现浙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上市论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浙江借助“凤凰行动”,推动企业上市,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他们的做法无疑对偏“重”的山东有极好的示范作用。事实上,近年来山东也逐渐意识到了中小型企业所具备的活力,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科创型企业开始走向资本市场。同时,国企混改的加速,为国企引入社会资本,也激发了山东资本市场的内生活力。“超重”的山东,已经迈入主动“减重”的阶段。山东在默默培育、扶持企业上市的同时,上市企业也在慢慢改变着山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山东还有92家企业等待进入资本市场,其中甚至有不少企业将上市的目标直接锁定为科创板。当这些企业全部顺利上市后,山东的上市企业数量也将突破300家。考虑到越来越快的上市速度,山东十分有希望在2023年,也就是首次登陆资本市场30年后,迎来上市企业的“300时代”乃至“400时代”。上市企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山东,中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省市之一。他们应该,也能够,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彼此吧。

贼公子

Mysteel调研:山东市场需求回落 鲁材开启南下模式

调研时间:2020年12月28至31日;调研人员:钢材事业部鲁皖部成员;调研目的:了解目前钢厂、经销商及终端市场的生产及经营等情况。调研结论:1、在低温和重污染天气双重影响下,山东鲁西建筑施工企业停工比较普遍,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也有所降低,终端需求受影响很大。2、12月下旬山东钢价出现高位回落,目前山东建筑钢材价格处于全国洼地,部分钢铁企业建筑钢材品种边际效益已经出现亏损。3、山东钢厂库存开始回升,社会库存拐点已至;在山东与江浙价差持续保持400元/吨以上的情况下,本地钢厂及贸易商开始着力往南方发货,鲁材南下需求陡然增加。4、市场对1月预期普遍偏差,预计1月份市场仍将处于偏弱调整状态。走访详情:一、市场概况济南市莱芜地区分莱城区和钢城区,其中莱城区贸易商分布比较分散,没有相对集中的钢材市场,钢城区是莱钢所在地,目前客户群体较多。二、走访企业情况A企业:该企业是一家热卷及冷卷开平配送企业。出差期间,恰逢济南解除环保一级响应,加工单位陆续复产开工。今年经营加工和销售总量接近8万吨,相对前几年有所下降。负责人表示,今年钢价波动超出预料,前几年冷卷库存高且一直亏损,今年没有想到冷卷价格上涨这么高,没有抓住行情;前期冷卷已经涨到6000元/吨,目前价格正在下调,加之仓库有部分存货,采购备货需求很低。后市观点:冷轧高额利润难持续,价格预计会回调的,保持低库存策略。B企业:该企业是本地一家钢结构加工企业,目前焊接钢构产品销售到省内及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区域。凭借着过硬的加工优势和业务开发能力,该企业效益比较好,处于当地领先低位。淡季行情能够接到订单,旺季行情能够接到效益较好订单。后市观点:该企业对于钢结构行业仍比较有信心,但对于目前钢价不看好,认为有回调可能。C企业:该公司是莱钢型钢一级代理,有自己的厂外库。根据负责人介绍,今年型钢需求表现一般,价格表现中性,但是需求有所下滑。由于近两年在外地有自己的工地项目,现在也考虑过做建材,不过资金及代理利润这块有顾虑。根据反馈,莱钢对目前建筑钢材代理商进行了新一轮招商,目前建材代理商总量扩大到近100家,而钢厂采取的是分货模式,所以很多时候工程上建筑钢材都会缺规格。后市观点:根据自己接单情况,会考虑冬储计划,如果价格在3900元/吨附近,会考虑为工地备货,4000元/吨以上暂无意向。D企业:该公司是莱芜地区一家大型带钢经销商,为泰钢的带钢、卷板一级代理,月协议量带钢0.9万吨、卷板0.9万吨。公司田经理介绍,目前中宽带库存不到0.4万吨,库存基本无压力,在四季度价格涨上来过程中也没有刻意操作,库存小幅降低以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后市观点:山东带钢价格12月涨至全年最高点,接近5000元/吨关口,这个价格几乎超出本地所有人意料,截止本月底价格高位已经回调了500元/吨,市场价格4400元/吨水平。对后期行情不看好,可能继续回调,主要原因是本地环保以及传统淡季即将来临,另外钢厂月初协议量要完成,库存压力会增加。E企业:调研期间,还走访了市场其他相关的企业,建材贸易企业较多,大约有10多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家钢厂代理、工地直供、工程垫资都做的企业。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在钢价大幅回调之后,目前建材已经回落至3950元/吨一线,市场分歧扩大,大多数贸易商期待价格调整至3800元/吨附近冬储。不过,他也认为,目前煤炭及铁矿石价格很强,对成本支撑很强,在钢厂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可能不会降低到这个价格,可能会在略高一点位置择机适当拿货。后市观点:短期需求减弱是最大的现实,山东市场资源需要有销路,在南北价差长时间扩大的背景下,钢厂和代理商都想开发南方市场,建筑钢材势必会南下。A钢厂:该企业为本地三大钢铁生产之一。销售部李部长向我们介绍了2020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2020年该企业产量接近500万吨,主要是工业线材、工业棒材、带钢、钢坯等产品,产量接近2019年水平。2020年企业获得了建筑钢材生产许可证,自9月份试生产一批盘螺后,2020年11月先后生产两批产品。由于目前建筑钢材价格偏低,产线调整为工业线材,后期会更加品种效益和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后市观点:短期生产配合本市的环保政策做安排,成本暂不会影响高炉的生产节奏,但会根据产品效益调整相关品种的产量。B钢厂:该企业为本地一家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目前该企业利润降至今年相对低点,部分品种一度出现亏损。根据交流,他们对于近期山东市场钢价大幅波动也感到意外和超预期。在目前山东市场停工的背景下,他们也只能等待市场恢复,由于近期无实际成交,资源主要集中在经销商手中,钢厂结算也比较犯难。后市观点:短期成本对价格支撑比较强,自身企业部分品种亏损的情况下,不太愿意降价了,如果亏损持续,1月份会考虑减产或者降低低效益品种产量。免责声明:Mysteel力求使用的信息准确、信息所述内容及观点的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其是否需要进行必要变更。Mysteel提供的信息仅供客户决策参考,并不构成对客户决策的直接建议,客户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客户做出的任何决策与Mysteel无关。本报告版权归Mysteel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的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