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项目惹争议 学校师生:为友好交流大保镖

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项目惹争议 学校师生:为友好交流

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山东大学中外学生“学伴”( Buddy)项目引发争议。有质疑声称,2018年的山东大学“学伴”项目升级为一个留学生配三个校内学生,且校内参与学生以女生为主。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7月11日就此事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正在研究此事。山东大学研究生部一名教师11日下午告诉澎湃新闻,“学伴”计划最初从2016年开始施行,施行后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对于网络舆论的质疑,该教师表示系恶意曲解。2017年山东大学“学伴”活动现场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引争议的“学伴”项目山东大学“学伴”项目,7月6日被微博网友曝出后,引发争议。该博文称,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健康学伴,形成三人学伴小组,落选学伴则列入学伴库。学伴报名表以及学伴管理规定中,并不规避异性学伴问题。在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澎湃新闻注意到,一份网传的《山东大学关于举办中外学生“学伴”活动的说明》文件称,山东大学举办中外“学伴”活动,合法且正当。中外学生“学伴”活动是为促进中外学生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7月11日上午,澎湃新闻就此份文件向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求证,一位国际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已经注意到相关舆情,具体情况需向宣传部联系。“学伴”项目2016年开始施行澎湃新闻查询发现,山东大学留学生“学伴”计划于2016年首批开始施行。2016年10月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就曾发表《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中表明,“学伴项目”是为增加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的理解与交流,促进山东大学学生国际化的一项活动。根据《规定》要求,参加“学伴项目”的群体面向全校正式注册的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参加。学生参加“学伴项目”,最长有效期一年,有效期满后可提交书面申请继续参加。另外,《规定》中表明,如与学伴外出活动,须报相关负责人同意。超过一天的外出活动,须书面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2016年10月29日,山东大学研究生会官网上公开发布关于招募留学生“学伴”的通知,通知显示,学伴的学生须具备“有较高的英语或日语、韩语、俄语等外语水平”。澎湃新闻在其官网上下载的一份山东大学交换留学生“学伴”报名表上看到,报名参加的学生除填写姓名、性别、民族等基本信息之外,还需填写饮食禁忌、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伴的学生可以自由填写“希望学伴的性别”。自招募留学生“学伴”通知发表后,澎湃新闻在山东大学官网查询发现,该校的齐鲁医院学院于2016年12月1日,在官网上公布了首批“学院”匹配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会的通知。官网公布,活动接受来自山东大学28个学院内共计36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122名留学生和238名中国学生中,成功选拔出122对友好“学伴”。齐鲁医学院官网发布的《公布2018“学伴”成组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Party的通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5日,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2018年山大“学伴”参与现场 图片来自山大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2018年山大“学伴”参与现场 图片来自山大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号山大师生谈“学伴”:总体评价较好,增强友好交流针对质疑声,曾担任2016年山东大学“学伴”招募计划的负责人7月11日告诉澎湃新闻,“一对一”、“一对三”系网友恶意曲解。他介绍,山东大学“学伴”计划成立之初,目的在于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系自愿报名参加,“不存在一个留学生跟三名女生”配比。他说,“学伴”计划施行后,受到学生的欢迎,“报名积极,学生反馈也比较好。”针对网友提出的“拉皮条”等侮辱性词汇,他表示,近几天也陆续收到校友的反馈。7月11日下午,他已经联系国际事务部咨询此事的进展,他从国际事务部得知,目前学校正在商量此事,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日,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称,正在研究此事。曾参与过2017年“学伴”计划的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学生小媛(化名)说,“学伴”项目主要面向中心校区和附近几个校区的同学。参与的同学在各个学院都有分布,男女比例也较为正常,网传的情况并不属实。她说,“学伴”项目中包括一项联欢会。她参加了2017年的学伴联欢会。据她描述,当晚参与晚会的学生也很多,大家都来自五湖四海,现场气氛很好,当晚她就认识了法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国家的小伙伴。在联欢会上认识之后,学伴之间可以继续保持联系。通常,中国学生们会带着自己的学伴一起组队行动,活动大多都是一起逛逛济南的著名景点,或者是在学校周边约饭、喝咖啡、玩狼人杀等。小媛说,更多的学伴之间还是保持着线上的交流,帮助留学生们解答一下校园生活中的疑问,“毕竟大家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立马成为跨国好朋友的概率还是挺低的。”山东大学一名2016级男生表示,学伴是很正常的学习交流项目,已经办了好几年了。对于网络质疑从“一对一”变为“一对三”,该名男生解释,山大男女比例本来就女生多一点,而留学生中一般是男生多一点,再加上女生参加校园活动普遍比男生积极,所以出现了爆料中说的“三伴一”的情况。该男生说,“学伴计划”会要求学伴一起做任务,比如一起看书、看电影。

对门儿

中国高校留学生排名:山大不是第一,清华位居第九

此前有山东大学对外籍学生特殊优待事件,近日又有清华国际生本科招生免试入学争议,关于外籍来华学生的关注一直没有停歇过,尤其是部分高校片面追求外籍学生数量,忽视这一群体的生源和培养质量,令许多人表示担忧。中国国内大学排名机构曾发布一个中国内地大学国际留学生排行榜。且不说发榜机构是否权威,我们就纯粹援用榜单中的外籍学生数量作为一个比较参考。可以发现,“名噪一时”的山东大学在校外籍学生数量并未进入全国前十,实际山东大学位列全国第十八位;清华大学也仅排名全国第9,有5847名外籍学生在读。不知道这一事实是否会与大家的通常看法相出入?在国际生数量排名前50强中,北京和上海高校录取的外籍学生较其他地区院校名校多得多,主要还是京沪本省对国际生也更有吸引力。比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华东师范均已6000以上外籍学生规模高居全国前十位;除此之外,语言类和师范类学校也更吸引国际生群体报考。在校国际生排名51至100强高校中,吉林大学独占鳌头,有着1855名外籍学生就读,即使是最后第100名的锦州医科大学,这所毫无存在感的地方大学也保有1262名外籍学生,我们很想知道外籍学生真的有了解过这些学校吗?还是只是冲着他们优厚的招生待遇而来的?其实,国内大学对外籍学生特殊优待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此前,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就专门设立留学生专用阅览室,并且规定普通中国学生不准入内,不少人反映自己在其间上自习被“请”出来过,不知道这学校为何如此双标育人?优质教育资源对于国内家庭来说是相当稀缺的,就读名校更是许多学生鱼跃龙门的上升机会,但是你十年寒窗被学校对外籍学生超常规待遇稀释后,譬如自17年开始外籍学生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只需要“报”,不再用“考”了,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一文不值!这种为了面子,丢掉里子的傻事,我们的高校真的不要再犯了!关注我,了解更多科教资讯!

明日复见

中国高校留学生数量排名,山东大学仅排18,第一是谁?

自从改革开放,我国的高校就开始接收留学生,截至2018年,我国的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分布于我国600多所高校当中。另一方面,在世界机构进行的高校排名当中,留学生数量是作为大学国际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的高校都热衷于吸纳各国的留学生,并且不惜给予优厚的物质待遇。那么,中国哪所大学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依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公布的2016年外国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最新发布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国际留学生排名100强。报告显示,北京语言大学最受国际留学生欢迎,留学生人数高达9886人,因为这所学校设立的初衷就是输出中华文化,主要专业是中国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等。所以这所大学也成为各国热爱中华文化学生们的首选之地,留学生的数量自然最多。排名第二的则是北京大学,因为北大的数学、考古学、社会学等都是处于世界的前列。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前往留中国留学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北京大学。而最近因为“学伴”事件在网上引发争议的山东大学则有3597名留学生,排在第18位。山大的留学生人数在所有的高校里面并不算多。但是山东大学的留学生主要是来自非洲、亚洲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其实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是一件好事,它能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中国文化,这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表现。但是一些高校给予留学生更好的待遇也确实破坏了公平原则,这样的做法有失妥当。近日,新华社下的《半月谈》就发出了“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的文章,相信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变!

绚香

前有山大留学生配偶后有为留学生扫厕所,崇洋媚外之举何时休?

不知道什么时候,海归和留学生成了两个很受欢迎的词。而总有人就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比国内的大。所有总有些政策对那些留学生很友好。就是一个扫地的只要是来自国外就很受重视。让人影响很深刻的就是山东大学一开始给那些留学生一个人配三个学习上的伙伴,还给那些留学生每个人那么多的补助。本是屌丝一个毫无用处的非洲人,只因饱受生活的煎熬不小心穿越到中国,却没想到开始了重生,美女校花对我一见倾心,女孩子们对我万般崇拜,投怀送抱。在这里人生达到了巅峰。——重生之非洲野人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山东青岛滨海学院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学生举报,学校让学生为留学生打扫厕所。而最近学校也做出了回应:近期不从在打扫留学生宿舍的情况,每年新生入学,高年级学生会对新生打扫厕所。注意这里有一个马虎?近期不从在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现在没有以前和以后会有的吗?先不说这个学校是真是假。这种现象是真的存在的。从以前的对留学生的待遇超过本国的学生到还免费配配偶。这能不让我们自己国家的学生心寒吗?为什么那些留学生那么的喜欢来中国了?为什么不去日本或者其他发达国家了?就是因为来到中国能让他们重生。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而少年是我们中国民族的少年。中国的崛起只能看我们自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然而,现实确实如此不堪。我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彰显的淋漓精致。对待曾经的敌人还是那样的友好。此例以来,不知道让多少的中国人寒心。所以所谓的外来人才就只是一个有些外国籍的人吗?北大颜宁和许晨阳的出走难道还不能为我们国家敲响警钟吗?难道所谓的追求外来人才就是要排斥掉所有的本国人才民族的复兴要考族的复兴要靠那些留学生来完成吗?我们都有爱国情怀,也有报国热情,关键是要有机会。因为人都是要生活,如果对待自己国家的人才的待遇比不上外来低级人才得待遇,那么这个国家很难有希望。希望能少一些这样的学校,能够让我们本国人才不必心寒。

圣人已死

世界观丨山东大学毕业生出国(境)主要去往的国家和地区有这些

近日,《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公布。闪电新闻客户端“世界观”专栏对山东大学2017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进行独家梳理和分析。截至 2017 年 12 月 10 日,2017 届毕业生出国(境)人数为 836人,出国(境)率为 7.37%。其中:本科生 685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0.23%;硕士生 124 人,占硕士毕业生的 3.07%;博士生 27 人,占博士毕业生的 4.52%。2017 届毕业生出国(境),多数是留学深造,部分是做博士后、担任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或者在境外用人单位工作。2017 届毕业生留学深造人数为 799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7.05%。其中:本科生 681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10.17%;硕士生 118 人,占硕士毕业生的 2.92%。2017 届毕业生出国(境)共去往全球 29 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和比例最高的是美国(233 人,27.87%),其他依次是英国(138 人)、中国香港(101 人)、澳大利亚(87 人)、德国(67 人)、日本(54 人)、新加坡(30 人)等。从毕业生留学院校情况来看,录取山东大学 2017 届毕业生人数前 10 位的境外高校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英国华威大学。

势辱

学霸来了!山大2020年研究生校长奖出炉!一校三地42人获奖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李若琰山东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一校三地2.7万余名研究生中,1.8万余人获得奖励,其中42人获最高奖——山东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能够从2.7万名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这些研究生学霸身上都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们的求学经历,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其中四名校长奖获得者进行了专访。(一)何元航: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前70%,研究生阶段逆袭何元航,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洲非通用语言文学专业朝鲜语方向2018级硕士生,师从朱明爱副教授。学习期间累计完成翻译任务20万字,同时兼顾外语的人文属性和跨学科性,在文学、文化、语言教育等领域开拓创新,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曾获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很多人看来,女孩似乎更有学习语言的天赋。男孩学外语,而且是小语种,能拿到校长奖,让人刮目相看。何元航一脸谦逊,他说校长奖是山东大学学生的最高荣誉,能拿到这个奖非常荣幸,是对他研究生三年学习的认可。他说自己在本科阶段专业学习并不突出,“专业排名大约在前70%。”本科阶段专业排名在前70%,何元航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这激起了记者的兴趣。何元航认为三件事改变了他——大三上学期赴韩国釜山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交流15天,参加韩语演讲比赛。何元航是2014年参加高考,当年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是法学专业,朝鲜语是第五个志愿。被录取到朝鲜语专业,何元航心里是有落差的。但他并没有表现出失落,而是选择了接受。“尽管结果不是自己期待的,但既然选择了,就要为之付诸努力。”接受结果,努力把它变得符合自己的期待,这是何元航的人生哲学。韩国釜山大学交流学习,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第一个转机发生在大三上学期,何元航获得了前往韩国釜山大学学期交换交流的机会,在韩国进行了半年的学习。“去韩国之前我的语言实力并不好,掌握的大都是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口语交流能力比较薄弱。”何元航清楚自己的短板。到韩国后,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他去做了社会兼职。“在兼职的过程中和当地叔叔阿姨沟通时,我发现自己语言上确实存在一些短板。而且釜山人经常说和韩国普通话不太一样的釜山方言,我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吃力。”为了补齐自己的语言短板,何元航在闲暇时间看韩国电影、背电影台词,又反复地读、反复地记之前学过的教科书,用的都是高中时“死记硬背”的方法。“我很感谢那时的自己,在那段时间,我才算把朝鲜语基础知识真正打牢了,语言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个台阶。”何元航说,那是他真正开始会用朝鲜语的阶段。韩国成均馆大学短期交流,受到警醒和鞭策第二次转机发生的研一上学期。受学院教授推荐,研一上学期,何元航到韩国成均馆大学进行了为期15天的交流。“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166名学习朝鲜语的研究生相聚在成均馆大学,互相交流学习。”那段时间,何元航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刺激和鞭策。“我们通常感觉中国人身处东亚文化圈,学习朝鲜语应该更有优势,但真正在一起交流之后发现,很多来自西方国家同学的语言能力和研究思维并不逊色。”何元航感慨道,他们对朝鲜语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这让我受到了警醒和鞭策。”何元航说,当时他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在国际平台上低人一头。韩语演讲比赛获奖,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是省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韩国语赛事,何元航曾在2018年获一等奖。“这是一个考验临场发挥和语言积累的比赛。”何元航在大二的时候曾经担任过韩语演讲比赛主持人,但他坦言那个阶段韩语表达能力并不算好,“更大程度上是背词,做不到灵活运用”。当时看到选手在比赛中的随机应变,对语言的把控能力,让他很受触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大三那年,何元航第一次参与了韩语演讲比赛,拿到了二等奖。“对专业排名前70%的我来说,从没想过自己也能尝试这种只有‘学霸’才能参与的演讲比赛。”“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给了我一个暗示: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可以做好的,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后来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参加了2018年山东省韩语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对他而言又是一次挑战。那次比赛一共有四十五个选题,他便把四十五个选题都准备了。尽管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但抽到的选题依然让他始料未及——“无现金社会”。“虽然有准备,但大脑中的记忆不完整,全靠临场发挥。”最终,何元航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述和深厚的韩语功底,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青睐。那次演讲比赛之后,何元航的人生迎来了高光时刻。2021考研在即,何元航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以‘清零’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过去,无论是荣誉还是遗憾。“将自己的过去清零,在研究生阶段重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希望学弟学妹们除了在校园内学习,还要抓住机会去外面看看,拓展视野。“接触的人和事多了,自己的人生格局会放大,眼界也会放宽,很多曾经困扰自己的事情也便迎刃而解了。”(二)李岩志:学预防医学是阴差阳错,却歪打正着李岩志,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师从贾崇奇教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SCI论文,揭示了人群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目前正在探索新冠肺炎致死的影响因素,将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李岩志是黑龙江人,本科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现为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当年高考,预防医学并非他的第一志愿,“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临床医学七年制。”没想到这次阴差阳错竟然成了歪打正着。擅长数学,刚好学了预防医学“高中时期我的优势是数学。录取到预防医学专业后,我发现更偏生物的医学基础课有点枯燥乏味,但学了流行病学、统计学这两门与数学相关的专业课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是太适合学预防医学专业了。”后来考研深造,李岩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山东大学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山大这个专业很有优势,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继续探索。”“我们这个专业平常关注度不高,但每次出现疫情就会被推到台前,被更多人注意。”也正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坚定了李岩志学习预防医学的决心。“看到那么多流行病学专家奋战在研究一线,确定潜伏期、寻找病毒传播途径,我也希望今后能像他们一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万事开头难被山东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录取后,被录取的兴奋没延续多久,李岩志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迷茫。“在研究生刚入学时,我其实没有研究方向,也没有一点思路。那段时间每天都待在图书馆看老师和师兄师姐曾经发表的文章,希望有所启发。”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找了很多科研思路,但大都被导师否定。”灵感的到来也很突然。“有一次看新闻,说二十一世纪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对这个方向产生了兴趣。在翻阅大量文献后终于发现了研究缺口,所以我选用限制性立方样条的方法,探索不同行业每周工作时间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寻找不同行业的曲线类型和拐点位置。”李岩志说。这段经历给李岩志带来的启发是,搞学术研究不能囿于本专业,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知识到了一定的阶段是相通的,说不定哪条信息就触发了你的灵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之后,李岩志豁然开朗,目前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3篇英文SCI论文。要知道,普通研究生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就能毕业。当然,科研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李岩志发表的3篇SCI论文背后,被拒稿十余次。“第一次被拒稿,我感觉自己所做的一切东西都被否定了。”李岩志说,那天他在去上课的路上接到拒稿电话,一下子就懵了,“那节课怎么上下来的都不知道。”但后来慢慢冷静了下来,逐渐明白搞科研发论文,被拒稿很正常,“我还可以修改、完善文章后继续投下一个杂志。”特殊迎新季,他记不清自己搬了多少件行李学术研究外,李岩志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投身志愿服务。作为班长,李岩志策划、组织了近几年的趣味运动会。“考虑到研究生们平时都比较忙,互相都不太熟悉,我就希望借这个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除了趣味运动会,李岩志还举办了学院的羽毛球比赛。“考虑到我们学院女生特别多,我就选择举办了适合女生参加的羽毛球赛,希望借体育锻炼缓解大家的科研压力。”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迎新也变得特别起来,“家长不能进校,新生的行李需要人帮忙搬运。”李岩志果断报名参加了迎新志愿者队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天搬了多少件行李。“除中午休息一会儿外,迎新工作从早上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当天我的微信步数到了3万多步。”歪打正着学了预防医学的李岩志打算把这个专业继续读下去。“我想继续深造,攻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的博士学位。”他说,这个专业认真读下去,蛮有意义。(三)潘瀚:当年选择光学,因为名字比较高大上潘瀚,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德春教授。本科、硕士均就读于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SCI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与何元航、李岩志的选专业经历不同,潘瀚的本科专业是自己选的。潘瀚是2010年参加高考,与机械、电气、能源与动力专业等重工科专业相比,光学专业当时在工科专业里并不热门。“报志愿的时候看到光学专业,感到比较新奇,觉得这个专业可能十分‘高大上’,就报上了。”就这样,从2010年到2020年,潘瀚在山东大学光学专业走了10年,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和专业的发展。10年山大光学路,12篇JCR二区以上SCI论文一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潘瀚对新型低维纳米材料进行了宽带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其作为宽带调制器件在红外脉冲激光器中的初步应用,以第一作者发表JCR二区以上12篇SCI论文,一区发表了7篇,累计影响因子54.64。“通俗地说,我的研究方向可以这么理解:人们在做美容的时候需要用到激光脉冲,而产生这种激光脉冲,就需要用到我研究的这种光学材料。”潘瀚解释说,这种材料类似一个开关,主要负责控制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和脉宽的尺度。“论文累计影响因子54.64”是个什么概念?潘瀚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期刊的平均引用次数,是期刊影响力的间接体现。“普通博士生发表2篇SCI论文就可以毕业,论文分区没有要求,累计影响因子达到5或者6就可以。以去年评选国家奖学金为例,最低发表3篇就能拿到国奖,累计影响因子需要达到10左右。”博士刚入学时的挫折感,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在科研的道路上,往往要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迎来一次成功。潘瀚也是如此。“在我博士刚入学换了新方向的时候,那种挫败感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感觉很迷茫,然后迷茫慢慢变成了一种焦虑,我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希望。”谈及自己转换方向的原因,潘瀚说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比较浅显,而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加深入,“可能是当时的积累还不够。”潘瀚感慨道。这种迷茫和焦虑持续了大半年。“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别说SCI,我什么文章都没有。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也许是积累够了,我就慢慢找到了研究方向,开始出成果了。”潘瀚说,那段时间里除了阅读别人发表的文章、自己做实验,导师的帮助特别重要。“我那时感觉没有办法排解自己的苦闷,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全面,李德春教授便和我讨论,给我各种层面的指导。”科研之余,喜欢唱歌打篮球缓解压力校长奖学金的评选不光注重学术成果,获奖者还需要具备出色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工作方面,潘瀚现在担任班长,还曾在本、硕阶段担任学院研究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和团支书。除了科研,潘瀚喜欢唱歌、打篮球。本科期间他还加入过舜歌合唱团。在合唱团的两年,潘瀚参加了全国各地举办的合唱比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此外我还参加了福建卫视和济南电视台举办的比赛。”而打篮球也是潘瀚所热爱的,“勉强算是学院的小主力。”但是由于读博期间忙于科研,潘瀚现在打篮球的时间和频率都变得很少。不过,每年的研究生篮球赛他可是决不能错过。“从硕士到博士,今天已经是我第7年参加研究生篮球赛了,一共拿了3个季军、2个亚军,但是很遗憾没有拿过冠军。”对潘瀚来说,“沉迷”合唱和打篮球有两个因素。一是缓解科研压力,尤其是在科研受挫的时候。“它们能让我放松思维,然后再回过头来搞科研。”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一起奋斗的感觉。“我喜欢身处团队的感觉,在拼搏、奋斗的过程中,我的意志力也得到了提高。”(四)王朋:硕士毕业后工作4年,重返校园读博王朋,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建新和尹龙卫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围绕异质结工程和缺陷工程策略,设计了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催化剂,有效解决了锂氧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为锂氧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发表5篇SCI一区论文,其中2篇论文荣获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Small当期正封面,累计影响因子104.359。王朋不是“校门对校门”的博士生。2013年他从浙江大学硕士毕业后,在泰安一家企业工作了四年。四年之后,他选择了报考博士研究生,来到了山东大学。“我有一个博士梦”“我选择读博有两方面的原因。”王朋说。“一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读博士的梦想,在工作阶段也未曾遗忘。刚好出现了一个机会,为了让人生不留遗憾,我选择了重回校园。”“二是在工作后我遇到了一些瓶颈,希望带着这些问题去研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朋认为,是否选择读博,内心的召唤最重要。“在选择之前,要问自己三遍:这个决定值不值得。一旦下定决心,后面自己就会百分百的投入,做事非常有干劲,也会很有效率。”入学后,先精读了100篇优秀学术文献从工作岗位回到实验室,王朋最初还是有些不适应。“学校和公司环境有着很大差别。在最开始的半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静不下心来;而且工作思路也完全不同,工作的时候是严格按照已经存在的标准来执行,但科研需要自己开创从来没有的新东西。”为了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王朋精读了锂氧电池领域的100篇优秀学术文献,并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写下了中英文笔记,重点和心得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这其实是我的一个个人习惯。我想把相关领域内的主要技术瓶颈和潜在解决方案都烂熟于心,在这个基础上再有目的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这和我4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也有很大关系。机械制造行业内,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度都有着非常严密的要求,所以也造就了我严谨的性格。”王朋说。“在那段比较迷茫的时间里,我的导师和师兄师姐对我的帮助也特别大。我的导师不管再忙,每周也会和我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在和师兄师姐边吃饭散步边讨论课题的过程中,他们丰富的科研经验也给了我很大启发。”读了100篇文献后,王朋对锂氧电池领域的成就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就最终把自己的方向定在了掺杂策略和艺术结构策略两方面。“4年后的今天,我感觉这两个方向也没有过时。”王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锂氧电池材料。“锂氧电池是一种新型绿色储能体系,研究它最大的社会意义是为锂氧电池技术研究和制造产业化提供新思路,助力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现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它的能量密度无论怎么优化,只能达到300瓦时/天的上限。而国家工信部要求2025年实现500瓦时/天的目标,这就需要另辟蹊径。”王朋说。那么,王朋的科研成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可以说,它是现在最顶级的5G时代。”一位父亲的愧疚与责任重新回到校园的王朋,在学校里是学生,在家里是父亲。“我对家庭是有愧疚感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做到每天都陪伴在身边。”王鹏说。但愧疚感随之就转换为了责任感和工作的干劲,“希望自己能努力工作,给孩子做个榜样,让孩子感觉到爸爸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2017级的王朋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打算在现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毕业后申请国外的博士后岗位,希望在锂氧电池领域内创造更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为储能体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曾走过的路,王朋感慨道:“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哪怕在外面经历了再多,最终还是会follow your heart,走上一条归心的路。”“但读博士一定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愿意为之奋斗几年的冲动和干劲。”“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可能读博士还是挺痛苦的,毕竟这个过程一定会经历无数次失败,面对心理煎熬和科研压力的双重打击。”“在我遇到挫折,内心比较苦闷的时候,如果家里人能给自己一句非常贴心的安慰,我就有动力扭转自己颓废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王朋说。

黑磨坊

山东大学为留学生配三个异性学伴,中国学生有吗?

山东大学是一间高校,山东是一个民风保守的省。作为一名四川高校教师,我常常对照山东高校的保守淳朴而感到瞠目结舌,例如,山东高校会限制大学生谈恋爱。我前年在腾讯大家曾写过一篇《不让谈恋爱的大学 不读也罢》,文章结尾我写到:公开曝光校园情侣,纠察队群殴校园情侣,这些在南方高校闻所未闻的事情就发声在山东高校。所以,有朋友孩子咨询高考填报志愿,我的建议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如果想自由恋爱就不要去山东高校。我错了!山东高校并不保守,不仅不保守,而且还开放得很。例如,山东大学。本来微博爆料山东大学招募 " 学伴 " 给外国留学生陪读,一名外国留学生配备三名 " 学伴 ";而且给男外国留学生配备 " 女学伴 "。我不以为然,微博爆料,真伪难辨,让子弹飞一会儿。山东大学竟然辟谣了,果然有这事。要是有非洲黑人兄弟咨询我,肯定推荐山东大学,不仅提供高额奖学金,而且配三名 " 学伴 ",包括 " 女学伴 "。看看辟谣中振振有词怎么说。中外学生 " 学伴 " 活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成年学生,性成熟的成年学生在山东大学学习,学校煞费心思为部分学生招募配备 " 学伴 " 这是坐实了的吧!" 中外学生互为学伴 ",中国女学生是外国男留学生的学伴,外国男留学生是中国女学生的学伴,这个意思没有理解错吧?!当然,山大国际部马上可以纠正我,不要强调性别,准确的应该是中国学生(无论男女)是外国留学生(不论男女)的学伴,外国留学生(不论男女)是中国学生(不论男女)的学伴。那么,我要请问的是:有没有中国学生(不论男女)是中国学生(不论男女)的学伴的情形?山东大学校方有没有组织过为中国学生(不论男女)招募学伴的事情?有没有?有没有?山东大学国际部立即可以批驳我,因为国际部只负责国际学生,所以为国际学生招募 " 学伴 "(不论男女)。我问的是山东大学的其他部门,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宿管科,任何一个官方部门有没有为中国学生(不论男女)招募过学伴?历史上有没有为中国学生(不论男女)招募过学伴?以我作为高校教师孤陋寡闻的资历,闻所未闻有高校为中国学生(不论男女)招募学伴的事情。我没听说过,没见闻过,所以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学生不配三个学伴。山东高校民风保守吗?我错了,我收回对山东高校的批评。山东高校只是对中国学生民风保守。既此,我诚恳地向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门、尼泊尔、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尼日尼亚、塔桑尼亚、韩国、圣卢西亚、乌克兰、肯尼亚、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等外国青年朋友推荐山东大学,来读书不仅给钱还配三个学伴(不论男女)。至于中国的家长们,正在为孩子填报志愿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志于孩子去高校成为国际学生的学伴,欢迎报考山东大学。

笃于时也

大学留学生数量100强排行榜,清华居第9位,山东大学居18位

2019中国大学留学生数量100强排行榜,清华大学居第9位,山东大学居18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留学生人数已从2011年的29万人上升到2016年的44万人,接收留学生的高校则从660所增长到829所。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对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已经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核心工作。201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顶尖大学陆续对外公布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着力提高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已成为各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工作。目前中国留学生数量最多的是中国语言大学,它的留学生人数为9886,高居首位。接下来是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它们的留学生数量均在6000人以上。最近因给留学生配学伴事件引来议论纷纷的山东大学的留学生数量为3597人,居第18位。更详细的情况,请看下表。下面是校友会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国际留学生排名100强,仅供大家参考。从上面的统计数据来看,除了众多知名高校的留学生数量较多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高校的留学生数量也不少,纷纷挤进了前100强。比如云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大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泰山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等表现不错。相信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深造。大家对此有何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酷老爸

太敏感了吧?山大女生很漂亮,所以山大留学生不能很幸福?

看看这届学生,真的越来越难带了。——如是说上面的人做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儿,让大家知道了,然后有人拿出来说了说,结果下面的员工们不高兴了?觉得这是在侮辱了自己?这是被别人卖了,还玩了命地舔着?一句“山大女生都很漂亮,山大留学生真幸福”,就让学生和企业在微博上开撕了?这话有什么毛病吗?人家留学生幸福,难道不是因为学校奖学金高,生活条件好,学校照顾得好等等原因吗?明明就是大实话,咋还引起了不满吗?插入一个苏联笑话:前苏联斯大林执政的时候有个委员和一个书记是死对头,结果一天散会之后,委员听见书记出门的时候匆匆的骂了一句“那个该死的小胡子。”委员大喜,赶紧汇报给斯大林。斯大林大怒,就把那个书记叫来,当面问他:“你说的这个该死的小胡子,是谁?”书记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指的是希特勒,主席”于是斯大林把头扭向委员,问:“你以为他口中的小胡子,说的是谁?”所以啊,这也太冲动了吧,难道这群“热血青年”没觉着少了点什么吗?上面的人呢?嗯……可能还在磕着瓜子,看着黄梅戏吧…而那个老实人呢,已经被处理了,因为啥,就因为他把那些人做的事儿说了一遍?嗯,就是因为这个。

居丧不哀

“山大女生都很漂亮,留学生真幸福”

昨日,济南万达招聘主持人,在山东大学的招聘会上,不知是一时兴奋还是即兴发挥,说出“山东大学女生漂亮,留学生真幸福”的话。结果经过校方与公司交涉,主持人被公司开除!可能这个主持人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为啥山大的同学如此在意这句话?让我们回顾一下山大的留学生学伴事件!当时山大学伴事件传出来时,社会上一片哗然,据说内容大概是一位黑人留学生要配备三位女学生学伴!相互间进行学术个文化交流!还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很多人实在不敢相信山大的服务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学伴文化交流节看起来本没有什么毛病,但是细节让人不禁想入非非,报名表格顶部用红字注明,详细填写信息,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且以异性为主!交流一定要异性这是什么意思?!等等奇葩要求...这样一来,就不能怪大家猜想了!最终校方出来澄清,事情才告一段落!这次校园招聘会,主持人不知道怎么,到底是正义感驱使还是心血来潮,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结果山大师生严正交涉,最终主持人落败被辞退!招聘别人自己却丢了工作!这也够悲催了!网友也是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到底是山大师生玻璃心,还是主持太大意?我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是虽说言论自由,但也不能关公面前耍大刀!大家说话也要注意场合!不可被人抓住把柄才好!网友各抒己见很多事情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也最好不要问,我们也更不敢直说!很多时候不能怪人家说话绕弯子,说话太直要吃亏不是?我们也要相信制度会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