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厦门放宽落户政策吸引留学人才囧态郎

厦门放宽落户政策吸引留学人才

中新社厦门10月1日电 (黄咏绸)10月1日起,厦门市正式实施放宽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重点群体落户限制的新政策。多位留学归国人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此次新出台的落户新政策对吸引留学人才来厦门就业创业,助益良多,势将激发这一群体奉献厦门发展的热忱。从厦门此次出台的户籍迁移政策可见,只要获得国外学士学位以上或出国进修访问一年以上,且未获得外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的留学人员,即可申请落户;不管留学人员本人是否已加入外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其未获得外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不受限制申请随迁,政策覆盖到全家。在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陈雪莲看来,此次厦门放宽落户限制,对来厦门创业就业的留学人员来说,有两个特点,就是“门坎低”与“全覆盖”。“这样的政策对于从外地来厦门工作的人帮助很大。”王中雷是从美国归国的博士,今年8月作为助理教授入职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对他来说,厦门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厦门是一个旅游城市,有很好的环境,空气也好。而且,厦门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活跃的研究员。这也是他看重的一个部分:“有很多潜在的合作者。”“本来觉得厦门好,来了之后发现比想象中更好。”王中雷最近通过官方网站填写部分信息,并预先查询需要缴交的资料,申请办理厦门落户。在办理落户当天,他只花20分钟左右就办好了,“办事效率也很高,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快办理好。”从日本归国的硕士姜子潇不久前也在厦门办理了落户。作为今年刚归国的留学人员,她了解过各地的落户政策与人才补助政策。除了城市环境、发展潜力之外,吸引她落户厦门的还有厦门对于新引进硕士人才的3万元人民币生活补贴,“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鼓励措施。”姜子潇现与男友均在厦门就业,计划未来在厦门安家,长期定居厦门。她认为,此次落户政策的放宽,无疑能吸引更多人才来厦门发展。目前,厦门市每年引进留学人才近千人,50%的人才办理了本人或携配偶子女随迁来厦门落户。陈雪莲认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赋予了户口特殊的意义,户口在哪里,家就在那里;人才引进工作不是简单解决人才本人的工作问题,还涉及子女、配偶等一系列家庭问题;只有帮助人才把家安置好了,才能让人才安心工作,全心全意投入事业的发展。随创业者王骁莹落户厦门的,还有她的孩子,“这也是考虑到孩子今后的教育问题。”在日本学习工作十年的王骁莹与先生今年一起回国,来到厦门。如今,她在厦门从事教育行业的创业,“在这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是个不错的市场。”(完)

羔裘

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2020年厦门市软件企业技术类人才生活补贴开始申报

昨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根据《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2020年软件企业技术类人才生活补贴资金开始申报,符合条件的骨干人才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申报的骨干人才需要符合这些条件: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中担任中层及以上技术职务(或在重要技术岗位任职),与所在企业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年薪达到社平工资3倍及以上,且未获评市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评选的高层次人才;2018年2月1日政策发布之日后,首次来厦就业的新引进人才。补贴标准分为三类,A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5倍以上(含),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B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4倍以上(含)且低于5倍,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C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3倍以上(含)且低于4倍,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来源:厦门日报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其信然与

厦门发布毕业生扩岗行动政策 留厦稳定就业可获万元补贴

7日,厦门市人社局召开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闻通气会,发布一系列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利好政策。今年厦门市大学生就业面临“两减少、一增加”的局面。“两减少”即需要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减少、需要的高校毕业生总数减少。“一增加”即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毕业生达到5.1万人,同比增加0.6万人。据介绍,厦门市将实施十大扩岗行动,包括加大机关、事业单位招考(聘)力度,扩大国有企业毕业生招聘规模,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加大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吸纳就业,动员鼓励参军入伍或升学深造,增加就业见习岗位辅助就业,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针对困难群体实施服务帮扶,根据疫情影响灵活办理服务手续,加强高校毕业生安居保障力度。扩大事业单位国企招考招聘根据行动方案,在厦门市参加2020年全省公务员“四级联考”职位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可报考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原则上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今明两年,国有企业将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招聘信息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网站公开发布。另外,各区分别开发3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以及35个公益性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从2020年起,毕业生为基层服务项目工作期间按规定解除协议的,实际服务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与厦门企业招工招才奖励就高不重复享受)。鼓励毕业生留厦就业创业据介绍,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厦门高校毕业生留厦求职创业,人社部门将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00元/人。此外,留厦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本地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30岁),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具有博士学位或随市重点产业项目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申请骨干人才保障性商品房。本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留厦就业,符合人才基本条件的,可参照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学校的博士、博士后认定为C类人才,享受最高100平方米人才住房优惠。记者了解到,毕业生办理各类报到证手续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本专科毕业生提交毕业证书时间延迟至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2020年年底。(记者 林泽贵)

小戎

厦门:留厦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领1万元补贴

近日,厦门市人社局发布《新引进本地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生活补贴办事指南》。2020年厦门本地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留在厦门,可申领1万元补贴。据悉,对留厦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本地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30岁),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如果是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人事关系入厦的,应自毕业生正式接收之日起,一年内经由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逾期将视为放弃申请。

三日不谈

留厦就业可获万元补贴!事业单位国企纷纷扩招!@厦门毕业生,一大波好消息传来……

毕业季过后不少大学生们陷入了迷茫该继续读书还是就业该去向何方开始新的人生篇章来来来毕业生们快看过来扩岗、生活补贴、创业扶持……厦门准备了一大波政策福利礼包等着你们来领取昨日上午,厦门市人社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贯彻实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此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策有哪些亮点呢?晨晨画好了重点一起来看看扩大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意见》提出,在厦门市参加2020年全省公务员“四级联考”职位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可报考比例不低于去年。今明两年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原则上专项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重点加大基层教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招聘力度。此外,国有企业也扩大了毕业生招聘规模。今明两年,国有企业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拿出新增岗位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含基层服务项目期满毕业生),招聘信息同步提交同级人社部门网站公开发布。《意见》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在原单位直接聘用的“三支一扶”人员,不再约定试用期。从2020年起,基层服务项目毕业生服务期间按规定解除协议的,实际服务并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此外,厦门各区将分别开发3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以及35个公益性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意见》提出,扩大就业见习规模至1000人,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设立见习岗位,增设事业单位见习岗位,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将提供给厦门生源及在厦大中专院校(含中等职业院校、技校等)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厦门户籍16岁-24岁失业青年,见习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980元,见习期不超过1年。从2020年起,可为就业见习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险费由见习单位缴交。对见习毕业生在见习3个月(含)内留用且留用率一个自然年度内达50%以上的用人单位,根据留用人数(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缴交社保),按每人1500元标准向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岗奖励。《意见》还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符合创业项目带动就业奖励条件的,给予每人2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对于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与企业招工招才奖励就高不重复享受)。留厦就业最少补贴1万元对留厦求职创业的2020届厦门市高校湖北生源毕业生,人社部门将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00元/人。对留厦稳定就业3个月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本地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30岁),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具有博士学位、或随市重点产业项目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申请骨干人才保障性商品房。本地“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留厦就业,符合人才基本条件的,可参照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学校的博士、博士后认定为C类人才,享受最高100平方米人才住房优惠。此外,毕业生办理各类报到证手续时间延长至2020年9月1日。办理就业手续时,提交毕业证书时间本专科毕业生延迟至8月底,研究生延迟至2020年年底。这么些好福利在等着你心动了吗?那就留厦来吧!【来源:海西晨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偷渡客

厦门公布优惠政策 两项就业补贴可申请延长

昨日,厦门市人社局公布了两项与就业困难人员相关的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享受期满,今年可以申请再延长一年。想延长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必须是今年年度内从事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社保补贴满36个月,而且期满后于今年年度内未实现稳定就业且继续从事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人员期满后,可先至社区办理停止灵活就业,暂时保留就业困难身份。若继续从事灵活就业,可于2020年12月31日前到社区再次申请并完成灵活就业登记,经社区、街道审核通过后,即可延长一年社保补贴发放期限。如果要申请延长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必须同时满足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今年年度内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满36个月、今年年度内享受期满后未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三个条件。符合条件的人员,由企业按税收缴交关系向各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经就业服务机构审核通过后,可延长一年公益性岗位补贴发放期限。(记者 吴斯婷)【责任编辑:钟培培】来源: 海西晨报

剑少爷

厦门市人社局详解五类稳岗补贴政策 企业无需自己申报

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可以获得稳岗补贴。要拿到稳岗补贴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具体可以拿到多少?今天的专栏将为您详细解读。为稳定就业,促进停业歇业等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国家人社部明确,企业可以通过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获得稳岗补贴。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在免缴、缓缴社保费减轻负担的同时,可以综合运用稳岗政策,减轻疫情影响的冲击,同时为复工复产储备人力资源。厦门市人社局介绍,当前的稳岗补贴政策共有五类。除第一项外,按“就高不重复”享受。企业均无需申报,由人社部门通过数据共享采集审核,直接将补贴发放到企业账户。企业在保持员工稳定、获得稳岗补贴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人社部门的“一企一策”免费技能培训等政策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为企业复工复产转产打好基础。请继续关注本专栏,厦门市人社局和海西晨报社将继续为您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厦门五类稳岗补贴政策(一)春节期间至疫情一级响应结束月,稳定职工队伍保持连续生产企业一次性稳就业奖补。“保持连续生产”主要界定标准为:2020年春节当月至疫情一级响应结束月工业总产值(合计)现价同比不下降。补助标准按2020年疫情一级响应结束月企业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0元/人确定,单家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二)对参保职工30人(含)以下的企业,裁员率未超过参保职工总数20%的,2020年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三)对参保职工30人以上的其他中小微企业,裁员率不高于上年度全国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5.5%)的,2020年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四)除上述(二)(三)项之外的企业裁员率不高于上年末厦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84%)的,2020年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五)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标准,返还失业保险费。其中,“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根据企业销售收入(含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和出口额)同比变化情况确认,主要界定标准为“2020年连续两个自然季度的销售收入(含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和出口额)与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0%及以上”。计算办法:应返还失业保险费=当期期末(即2020年6月、9月、12月)按本市户籍标准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在职职工人数×2019年度我市本市户籍人员月人均失业金(1538.51元)×6个月+当期期末按非本市户籍标准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在职职工人数×2019年度我市外来人员月人均一次性生活补助费(76.38元)×6个月。以中型企业为例,一个从业人员300人、30%为本市户籍人员、70%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企业,按照目前缴费基数规定,可返还失业保险费为92.7万元。(记者 吴斯婷)

毁绝钩绳

厦门2020年企业技术人才生活补贴开始申报 软件类最高补贴3万每年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根据《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2020年软件企业技术类人才生活补贴资金开始申报,符合条件的骨干人才最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申报的骨干人才需要符合这些条件: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中担任中层及以上技术职务(或在重要技术岗位任职),与所在企业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年薪达到社平工资3倍及以上,且未获评市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评选的高层次人才;2018年2月1日政策发布之日后,首次来厦就业的新引进人才。补贴标准分为三类,A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5倍以上(含),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B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4倍以上(含)且低于5倍,每人每年补贴2万元;C类为年薪在社平工资3倍以上(含)且低于4倍,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

第七阶

前四个月厦门引进各类研究生 1784位获5710万元补贴

去年7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颇具吸引力的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及归国留学人员,一次性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的生活补贴。那么,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须满足什么条件方可申请?昨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蒋娇容做客市政府网站,为网友答疑解惑。全程网办无需跑腿所谓新引进人才,是指自2017年7月10日起,经市组织、人社、教育部门核准新引进我市辖区工作且符合条件的人才。据悉,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适用于厦门市辖区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含民办非企业)和市、区(园区)属事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的新引进人才。新引进人次生活补贴政策颇具吸引力,即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及归国留学人员,按硕士(不超过35周岁)每人3万元、博士(不超过40周岁)每人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据悉,新引进人次生活补贴由新引进人才向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审核同意后,通过市人社局网上办事大厅申请。申请实行“全程网办”,申报单位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无需到窗口办理。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12333进行咨询。不能重复申报补贴蒋娇容表示,从2017年12月启动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全程网办”至今,全市已有超2000人申请,各部门已审核发放补贴1784人5710万元。她说:“补贴政策实施初见成效,今年前四月引进的各类研究生人才较去年同期增长55%。”据悉,新引进人才只能享受一次生活补贴,不得重复申报。未通过审核的,可在引进之日起一年内再次提出申请。已享受生活补贴的人才,晋升学历学位的不予补差。参评并获取享受市、区(园区)级其他更高标准生活补贴(津贴、补助)资格的,应按照“就高从优不重复”的原则,退回已享受的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后,方可享受其他更高标准的生活补贴。如个人或用人单位提供虚假材料,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的,一经发现即撤销资格,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补贴,并依照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个人和用人单位有关信息纳入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涉嫌违法的,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置。

存思

2018年前4月厦门引进研究生1784位获5710万补贴

  去年7月,厦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颇具吸引力的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及归国留学人员,一次性给予每人最高5万元的生活补贴。  那么,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须满足什么条件方可申请?昨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蒋娇容做客市政府网站,为网友答疑解惑。  全程网办无需跑腿  所谓新引进人才,是指自2017年7月10日起,经市组织、人社、教育部门核准新引进我市辖区工作且符合条件的人才。  据悉,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适用于厦门市辖区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含民办非企业)和市、区(园区)属事业单位(不含参公事业单位)的新引进人才。  新引进人次生活补贴政策颇具吸引力,即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及归国留学人员,按硕士(不超过35周岁)每人3万元、博士(不超过40周岁)每人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  据悉,新引进人次生活补贴由新引进人才向所在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审核同意后,通过市人社局网上办事大厅申请。申请实行“全程网办”,申报单位无需提交纸质材料,无需到窗口办理。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12333进行咨询。  不能重复申报补贴  蒋娇容表示,从2017年12月启动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全程网办”至今,全市已有超2000人申请,各部门已审核发放补贴1784人5710万元。她说:“补贴政策实施初见成效,今年前四月引进的各类研究生人才较去年同期增长55%。”  据悉,新引进人才只能享受一次生活补贴,不得重复申报。未通过审核的,可在引进之日起一年内再次提出申请。  已享受生活补贴的人才,晋升学历学位的不予补差。参评并获取享受市、区(园区)级其他更高标准生活补贴(津贴、补助)资格的,应按照“就高从优不重复”的原则,退回已享受的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后,方可享受其他更高标准的生活补贴。  如个人或用人单位提供虚假材料,或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的,一经发现即撤销资格,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补贴,并依照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将个人和用人单位有关信息纳入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涉嫌违法的,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置。(海西晨报记者刘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