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撤销学位!红线

撤销学位!

据报道,厦门大学信息学院2018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篇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构、内容等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论文中的致谢、参考文献部分也十分相似。7月10日,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撤销刘宇宸硕士学位的公告》:公告显示,刘宇宸,女,2018年6月26日获得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证书编号:1005632018110690。经学校调查认定,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由他人代写的事实,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第五条和第六条之规定,经2020年7月10日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决定撤销刘宇宸所获硕士学位(学位证书编号:1005632018110690),并收回相应学位证书。7月10日晚,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2014级软件工程硕士林鲤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通报》:通报显示,经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调查核实,认定该校2014级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林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买卖论文的学术作假,构成学术不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处理办法》和《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厦门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2020年7月10日审议表决,决定撤销林鲤的厦门大学硕士学位,撤回其硕士学位论文,注销其硕士学位证书(编号1038432018002369)。特别推荐来源: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编辑:苏 文校对:何 艳监制:刘 锋戳关注转发吧

万物殊理

厦门大学2021年研究生推免情况

厦门大学2021年研究生推免数数据,根据保研名单整理;总保研人数1107人,总体保研率23.39%;各学院具体保研人数如上图整理统计所示,经济学院126人,信息学院9人,等等;材料科学与工程20人,电子信息工程14人,电子信息科学与7人,技术人,电子信息科学与1人,技术专业人,微电子科学与工1人,程人,集成电路设计与12人,集成系统人,微电子科学与工9人,程人,法学31人,法学2人,行政管理13人,行政管理专业1人,政治学与行政学7人,医学检验技术12人,预防医学9人,财务管理14人,电子商务3人,管理科学6人,会计学-CIMA5人,会计学-国际会5人,会计学-会计学9人,其他专业保研人数如图

夜王

报录比|厦门大学各院系专业2020年硕士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表

20考研结束后,各大院校开始公布数据。为了让小伙伴们获得最新报录比信息,海文考研将及时更新已公布报录比信息的院校。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厦门大学2020考研报录比数据。(考研咨询:私信发送“咨询”)厦门大学报录比大于10的热门专业已标黄色!学校简介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是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学、民族学、天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化学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航空工程)、临床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科实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5个)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9个)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年)结果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厦大有7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它们分别为海洋科学、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生物学。厦门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规模本年度我校共239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和83个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5700名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和专项计划研究生)。我校 2021年硕士招生计划详见《厦门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该计划仅供各位考生参考。在录取阶段,我校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推免生录取人数、生源质量、统考生上线数量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各院系的招生计划做出适当调整)。二、招生类别(一)硕士研究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类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二)硕士研究生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2021年,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总结位向往厦门大学的同学们,如果你高考的时候遗憾没有考上厦门大学,那现在就有一个机会让你可以再次来到你梦想的学习,那就是通过考研!努力朝着目标前行吧!“我和你说,我可不是吓大的!”“我我我!我是厦大的!”

流血百里

厦大研究生院:论文复制比收紧至10%

来源:经济日报为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的管理,厦门大学已于近日推出多项举措。12月19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和学位授予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经研究,现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要求通知如下:……”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上述《通知》中共提出了4项措施,首位便是“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查重检测”。《通知》规定: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以下简称“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对于查重过程中复制比超过10%(含10%)的学位论文,学院应根据超出程度分段制定处理规则,并报研究生院备案。澎湃新闻注意到,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明确提出了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须低于20%的规定。2017年10月11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严格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的通知》称,“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诚信,经研究决定,各学院、研究院应严格在答辩前对每一篇博士、硕士(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查重,论文重复率可根据本学科特色制定但‘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最高不得超过20%。各学院、研究院应制定本学院的查重相关管理规定并提交研究生院备案。”除了降低学位论文中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的“红线”,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此次还提出了“全面启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送审博士学位论文”“启用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3项措施。具体而言,《通知》规定:“2020年1月1日起,全校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原则上均通过平台送审。平台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论文评阅,若增评2篇,评审时间自增评日期开始顺延15个工作日。当年预计于6月、9月、12月申请博士学位的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分别于3月1日、6月30日、9月30日前将论文提交至送审平台。其他时间段也可送审,但超过以上时间送审不保证按预计时间申请博士学位。因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等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线下送审的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事先征求研究生院的意见,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博士学位论文线下送审的条件要求,提交至研究生院审批。“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都已更新,涉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含中英文版)、学位论文评定书(含中英文版),还更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格式规范》。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于2020年1月1日启用,各学院(研究院)2019年及以前领取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不再使用。“经2019年11月19日第十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主要涉及评阅意见处理规则、博士学位公示期、撤销学位规定、学生受处分授予学位等内容。文件将于近期公布实施。”据官方资料介绍,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正式获准建院。目前,厦门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共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2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大一通之

厦大研究生院:论文复制比收紧至10%

为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的管理,“双一流”高校厦门大学已于近日推出多项举措。12月19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和学位授予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经研究,现对我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要求通知如下:……”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在上述《通知》中共提出了4项措施,首位便是“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查重检测”。《通知》规定:2020年1月1日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以下简称“复制比”)由“须低于20%”调整为“须低于10%”。对于查重过程中复制比超过10%(含10%)的学位论文,学院应根据超出程度分段制定处理规则,并报研究生院备案。澎湃新闻注意到,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17年明确提出了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须低于20%的规定。2017年10月11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严格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的通知》称,“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诚信,经研究决定,各学院、研究院应严格在答辩前对每一篇博士、硕士(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查重,论文重复率可根据本学科特色制定但‘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最高不得超过20%。各学院、研究院应制定本学院的查重相关管理规定并提交研究生院备案。”除了降低学位论文中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的“红线”,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此次还提出了“全面启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送审博士学位论文”“启用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3项措施。具体而言,《通知》规定:“2020年1月1日起,全校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原则上均通过平台送审。平台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论文评阅,若增评2篇,评审时间自增评日期开始顺延15个工作日。当年预计于6月、9月、12月申请博士学位的非涉密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分别于3月1日、6月30日、9月30日前将论文提交至送审平台。其他时间段也可送审,但超过以上时间送审不保证按预计时间申请博士学位。因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等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线下送审的相关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论文,各学院(研究院)应事先征求研究生院的意见,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制定博士学位论文线下送审的条件要求,提交至研究生院审批。“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都已更新,涉及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含中英文版)、学位论文评定书(含中英文版),还更新了《厦门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封面格式规范》。新版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于2020年1月1日启用,各学院(研究院)2019年及以前领取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材料不再使用。“经2019年11月19日第十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主要涉及评阅意见处理规则、博士学位公示期、撤销学位规定、学生受处分授予学位等内容。文件将于近期公布实施。”据官方资料介绍,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21年创办的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厦门大学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3月正式获准建院。目前,厦门大学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中授予博士或硕士学位,共有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2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来源:澎湃新闻微信公号)

红蟑螂

厦门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

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厦门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情况汇总已经公布,下面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各院系专业2020年硕士生报考录取数据统计表文章数据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厦门大学2020考研报录情况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厦门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变更易常

厦门大学2020推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看看有你的名字吗?

10月25日,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了厦门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含直博生)拟录取名单,详细名单如下,快来看看你被录取了吗?特别说明1.本表中所列考生仅为厦门大学拟录取推免生,最终能否录取请以教育部审核通过的名单为准;2.如若发现漏录或拟录取信息错误等问题,请尽早致电厦门大学招生办或相关院系研究生秘书。3.对于推免生拟录取人数达到招生计划数100%甚至更高比例的专业,只要有第一志愿统考生达到相应专业复试分数线,我校将调配一定招生计划用以招收统考生,敬请相关考生不要着急;对于部分拟录取推免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我校在复试阶段也可能将酌情调整相应招生计划。来源:厦门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中海

撤销硕士学位!厦大、天大回应来了!

据报道,厦门大学信息学院2018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林鲤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与同年天津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两篇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构、内容等雷同或高度相似,多个段落一字不差,论文中的致谢、参考文献部分也十分相似。7月10日,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撤销刘宇宸硕士学位的公告》:关于撤销刘宇宸硕士学位的公告刘宇宸,女,2018年6月26日获得天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基于J2EE的环保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证书编号:1005632018110690。经学校调查认定,刘宇宸的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由他人代写的事实,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规定的学术不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第五条和第六条之规定,经2020年7月10日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后,决定撤销刘宇宸所获硕士学位(学位证书编号:1005632018110690),并收回相应学位证书。天津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7月10日↑截图来自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官网7月10日晚,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2014级软件工程硕士林鲤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关于2014级软件工程硕士林鲤涉嫌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结果通报2020年07月10日经厦门大学学风委员会调查核实,认定我校2014级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林鲤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买卖论文的学术作假,构成学术不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处理办法》和《厦门大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厦门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2020年7月10日审议表决,决定撤销林鲤的厦门大学硕士学位,撤回其硕士学位论文,注销其硕士学位证书(编号1038432018002369)。厦门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7月10日↑截图来自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来源:福建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风雪配

厦门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再创新高

日前,《自然》杂志发表铜抗氧化防腐新方法研究论文,厦门大学博士后、毕业博士研究生彭健为第一作者。这已经是今年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二篇文章。近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日益增多。2020年截止目前,厦门大学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就达23篇。人文社科研究生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最优及一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0.7%,2020年截止目前共发表155篇,近5年来人均篇数首次突破1篇。厦门大学文科类研究生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会计研究》《文学遗产》《新闻与传播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顶天立地 原始创新彭健是厦门大学材料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201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现为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至今已是在厦大的第十年,从刚开始的科研小白到现在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彭健非常感谢学校和导师对他的培养。每天可以根据研究需要操作贵重的实验仪器比如TEM,XRD,Raman和AFM等,从而掌握材料的各种表征技术手段。经常跟导师汇报科研进展,经常被导师否定,“不要做‘跟屁虫’”、“你做的工作unique的地方在哪里?”、“要做‘顶天立地’的工作,要去思考我们做的工作从基础研究上是否能够给人启发,带动学科的发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是否能够促进技术转化成产品,服务地方经济”。耳畔时刻响起导师的谆谆教诲,便会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研究工作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去凝练自己工作的创新之处。日积月累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基础实验摸索,终于收获了不一样的果实。合作交流 落实环节2020年6月,经济学院三位博士研究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谈到这篇文章,其中两位作者不约而同地提起了经济学院严格的“八高”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考核。学院要求第一学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贯通,由学院统一开设经济学系列平台课程,必修课8门,采用全英文教学。刘诗源博士一年级就经常通宵达旦地复习、完成作业和预习第二天的课程,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超过了高三。“在一年级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夕,我曾对着教材和讲义学到泪流满面,但正是这些训练使得我打下了扎实的研究基础,让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林志帆说道。学院要求博士二、三年级要进行学年论文考核,在导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向学院其他教授汇报研究进展。林志帆毕业一年多对这件事情还心有余悸。对于刚形成一两篇论文的学术新人而言,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但所有的付出不会白费,通过锻炼,林志帆发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一位作者冷志鹏则对学科内的各种BBS、课程资源和导师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印象深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由加入BBS进行学习和讨论,常常会出现语言和思维的碰撞;导师还会根据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设定培养方案,定期进行课题锻炼,帮助学术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实际经济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冷志鹏表示受益匪浅。谈到三人合作发表论文的方式,刘诗源和林志帆表示,因为他们三个师从不同的导师,研究方向和兴趣也有差别,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从合作者身上学到平时在课本当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向合作者学习,也相当于向他们的导师学习,学到每个合作者擅长的部分,无疑能发挥各人优势,这是个人独自研究无法比拟的。文章发表前几经修改达到三万字近三十页的篇幅,六份审稿意见回复累计也接近一百页。这样的工作量是“单兵作战”很难办到的。走出国门 开阔视野海洋与地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2014级硕博连读研究生苏剑钟曾于2016年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至美国特拉华大学(UD)进行海洋学双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在国外的学习生涯,课程学习、实验室工作、组会讨论、航次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在海洋学讨论课(seminar)上阐述文献并发言讨论……各项能力飞速发展。他还发现,有些国外的博士生在比较早的阶段就能和导师协商出想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大的科学问题进行细化划分,每个小问题基本都能对应一篇文章的内容,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对大科学问题的探索。通过比较,苏剑钟吸收了最前沿的科研进展,在培养异同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科研效率,最终在nature子刊上发表了科研论文。他说:“通过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公派出国平台,我走出了国门,开阔了视野。这让我迅速成长,为我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近几年,厦大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综合改革,鼓励拓展各类科研平台,为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创造条件;设立“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等各类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创新创业,资助研究生开展各类实习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扎根中国大地,顶天立地做科研。同时在严抓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方面也推行了系列举措:严格开课管理、全面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积极推行课程评估、开展博士生中期考核、加强论文写作指导、严格学籍管理等。一项项改革推进下来,研究生培养质量逐步提高。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顺利召开。进入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会议也即将召开,研究生院将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突出“研”字当头、严格管理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特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厦大风格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布老虎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 A 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建校以来, 学校秉承“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学校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0个学院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8个学科进入 ESI全球前1% ,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校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7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73.6%(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363人,占85.1%。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27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5人、青年学者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5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7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2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8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中共厦门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深化了厦门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建校百年之际,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跃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迎来100周年华诞。迈进新百年,厦门大学将持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亮出的精神话语。1921年4月6日厦大举行开校式,演讲台中间就悬挂着陈嘉庚指定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味着追求永不歇止,蕴含着雄健浩然之气,体现了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和气概。“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止于至善” 源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在表明厦门大学应该始终如一、永无止息地探寻“事理之极致”,抵达科学真理和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在启智与道德上达到完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1994年10月8日,经校党委校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被正式确定为厦门大学校训。(来源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