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山西文旅融合正当时神剃

2020,山西文旅融合正当时

2020年,山西瞄定“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目标,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实施品牌战略,做优文旅产业,发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优势,加速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复工复产,文旅市场满血复活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人们新春出游的脚步。1月25日,山西全省216家A级景区关闭。3月25日,平遥古城、五台山景区恢复开放。冬去春来,文旅复苏。为激活省内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3月25日,山西省文旅厅宣布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启动为期3个月的“山西人游山西”活动。系列举措吹响山西文旅业复苏的号角:山西游客头道门票免票或优惠、发放文旅消费券、加大对旅行社奖励力度、举办“星光大道爱心行动音游山西”、规划设计11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自驾线路。7月17日,政策“红包”迎来下半场,全省126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今年下半年工作日期间,向全国游客免首道门票。国庆期间山西共接待国内游客5246.89万人次,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6.38亿元。3月24日,山西博物院恢复开放第一天,游客参观需提前预约。3月27日,大同古都灯会重新点亮夜空。游客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下游玩,全国医务工作者凭相关证件可免费观灯。摄影/穆帅硬件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到2022年底,山西将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包含3条旅游公路主线、203条旅游公路支线、699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共计约13060公里。总体形成“一核一环七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9月23日,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正式启用。截至今年9月,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已累计开工4250公里,建成2883公里,“旅游+交通”将66个A级以上景区、130处非A级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全省大文旅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图为吕梁市离石区首条彩色旅游公路。金秋十月,2020第二届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开赛。比赛以“骑游山西、畅读历史”为主题,120名选手穿梭于太原东山、吕梁黄河、朔州右玉、大同长城、阳泉太行山、太原西山六大赛段,领略三晋风光,倾听历史留声。图为选手途经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12月喜讯频传,郑太高铁开通,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即将运营,游山西,说走就走!图为即将营业的地铁2号线。摄影/钱龙创新赋能,线上线下共赏美景山西文旅借力互联网不断升级,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充分利用数据平台发挥后发优势。山西省文旅集团倾力打造智慧旅游云平台,“游山西”APP上线,实现政府一张网管全省,企业一个平台搞运营,游客一部手机游山西。5月1日,太原晋祠景区的“5G+VR”主播、导游团队直播活动,网页浏览量达6万多次。7月2日,省文旅厅、山西晚报社联合推出主题宣传活动:“谁不说俺山西美 金牌导游带您游”。百名金牌导游在线讲解,行走黄河边、拾趣长城上、穿梭太行山水间,探访三大板块60余景区,平均每场直播120分钟,累计15场直播让两千万网友大饱眼福。8月15日,“晋门迎客·山西游礼”2020年山西文化旅游云推介活动圆满举办,4地连线互动、实景实地推介,直播期间,近200万网友一起在手机端“云”游山西好风光。图为临汾壶口瀑布。第十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云上文博会)11月16日正式开幕。图为山西展区线上VR展馆。文旅融合,讲好山西文化故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2020年,全省文旅融合按下“快进键”。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根祖游、研学游、航空游各具特色。游客在山西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8月11日上午,“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发布103条精品旅游线路,努力将“游山西就是读历史”打造成全国知名旅游品牌。图为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分步实施“一景一剧”全覆盖,在99个4A级以上景区先行先试,创排中小型、特色化、定制类旅游演艺项目,打造一批具有浓郁“晋情晋味”的旅游演艺精品。图为大型水上实景演艺《如梦晋阳》。摄影/侯津刚8月24日晚,2020年左权民歌汇盛装开幕。本次左权民歌汇搭载了5G技术,开幕式通过人民网、央视频等平台全程直播,为山西民歌文化走向世界插上翅膀。摄影/李宏9月21日,“寻根尧祖·圆梦中华”第三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开幕。活动为期7天,采取“线下+线上”“现场+直播”等形式精彩呈现。9月22日晚,山西运城第31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深入挖掘关公文化的民族价值、道德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国际价值,激发全省上下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昂扬斗志。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是山西转型发展战略之一,山西通用航空业呈现“飞起来、热起来、强起来”的良好态势。10月1日,2020尧城(太原)国际通用航空飞行大会举行,飞机特技表演吸引游人驻足观看。摄影/钱龙康养山西,此处亦有诗与远方9月21日,2020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晋城市隆重举行。政策扶持、市场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康养产业与医疗、养老、文旅、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推动山西康养产业走上快车道。晋城沁水杏则村大胆尝试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徒步文旅小镇。“入则宁静,出则繁华”,杏则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摄影/宋岳廷图为沁水县康养景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是山西省唯一的“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听盛夏虫鸣,望银河灿烂,悠闲度日,不虚此行。沁水宣传部供图“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山西文旅发展擘画蓝图,“游山西·读历史”以文化自信彰显山西独特魅力。人说山西好风光,百闻不如一见。2021,山西欢迎您!

佛陀

暑假结束了,今年的研学游市场还好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闻旅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国内研学游市场正在以极快速度成长。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曾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研学旅游发展报告》,预期未来3-5年,研学旅游的学校渗透率将迅速提升,据估算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然而年初爆发的疫情,也同样给研学游市场造成严重影响,7月14日文旅部发文恢复跨省游后,学校对于学生出省虽没有明令禁止,但也秉承非必要不外出的原则,以学生群体为主的暑期游整体恢复情况都不及往年,研学游由此受到的影响则更大。主打精品研学游产品的品行乐学首席教务、CEO刘满在接受闻旅采访时表示,疫情爆发3月初开始,就已经对今年研学游市场的恢复不抱太大的希望,当时觉得五一后复工、国庆之前不敢妄谈研学旅行的计划和对接,如今看到情况基本如此。跨省游的恢复对于研学来说并没有带来业务复苏的拐点,更像是给自己,给研学游行业的一针“安慰剂”,让大家还心怀希望,有动力坚持下去。而主打营地建设的北纬开营副总裁李健则表示,从B端视角来看,疫情对于研学游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尽管业务短期内被影响,但对于未来长远的发展前景业内仍然十分看好,这从疫情以来新建研学营地项目仍在有条不紊推进,甚至更受投资者欢迎的现实情况可以看得到。两人同时认为,疫情给研学游市场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要提升品质,转型升级,疫情过后,粗制滥造的研学游产品以及研学游营地,将会被进一步清洗出市场。疫情倒逼之下,研学旅行相关企业还得从自身寻求破局之道。01、研学游消费市场回暖,出现新变局最近,上海一家博物馆发表的声明引发大家对于研学游市场的关注,声明称有大量企业在馆内举办有偿研学游等活动,许多活动团体在馆期间出现不遵守博物馆参观规范和公共场所文明规范的行为,极大影响了展厅秩序和文物安全。该声明让因疫情影响原本就恢复缓慢的研学游行业再一次将弊病暴露在大众视野中。以往大家对于国内研学游都存在误解,认为研学游就是带着学生去集体旅游,“游”重要还是“学”重要也是针对这一类型产品产生最多的争论。而如今,因为疫情不得不慢下来的企业,也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品行乐学就是其中之一。刘满表示,研学游的“游”和“学”本就不该是对立的关系,寓教于乐、从旅行的实践中获得知识才是研学游真正的价值所在,对于品行乐学而言,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形成“博物社科研学”和“学科研学”两大服务体系,本身即是以“内容”作为生存之本和竞争利器的,专业深度和成果导向是品行乐学立身的关键,也是作为专业研学机构价值“增值”的体现所在。“不可否认,因为如今的国内研学游市场没有头部企业出现,缺少行业普认的产品与服务规范,导致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我曾在一次活动上公开表示‘不做专业融合课程设计的研学就是开玩笑,由学渣担纲服务的研学就是没头脑,没有成果呈现的研学就是浪费时间’,如果只游不学、甚至带队老师、讲课老师都成为不守规则的破坏者,要么换脑、要么换人,摒弃资源掮客中介的集成套路,选用拥有善积累、爱学习、有责任心等特质的专业人才才是研学游机构最应该重视的提升服务的关键所在。”作为北京的研学服务主体之一,以学校为主体的研学旅行占据了品行乐学业务的半壁江山,这个暑期因为北京教委“非必要不出京”的建议,业务恢复程度有限,而且即使在陆续开学后,这一“建议”仍然有效,因此这部分业务短期内恢复基本不现实。认识到这样的现状,积极求变,拓展线上对于刘满来说,成为这半年多以来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研学旅行的核心价值是在场体验,但在线工具显然是大有裨益,研学旅行的线上和线下,从结合到融合,从思维方式到业务整合,都将切实为研学旅行创造更多的服务场景和运营空间,这也是疫情带给他的新思考。02、研学营地受冲击有限,迎来新机遇尽管从短期来看,研学旅行C端消费市场仍会受到疫情防控限制的影响,但与C端市场截然不同的是,疫情对于B端市场的影响并没有直面消费者的C端市场那么严重。疫情以来,主打营地教育的北纬开营在项目建设上也有受到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最为严重时期有些城市的项目不能继续施工,或者施工人员根本就进不去。但整体来说,投资企业或者机构对于教育营地建设的热情并没有受影响,甚至是更高了。“这样的变化一开始我们也没有料想到,疫情让文旅项目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因为大家手里都没钱,或者说钱都不是那么富裕,对动辄几亿、十几亿的大型投资项目变得更理智,反而是教育营地这样几千万上下,投资相对较小的项目,更加被青睐,所以疫情以来不仅没有损失掉在建项目,我们团队在这段时间前前后后还考察了几十个项目,然后也签约了一些,所以B端业务基本上是没有受到影响的,而且我们上半年的业绩是保持一个盈利状态。”李健这样讲道。他同时表示,从国内研学旅行市场来看,研学教育营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的研学教育营地资源极为稀缺,营地数量极少,尚不足200个,而美国的营地目前比较多途径,据说数量有15000个,俄罗斯的营地数量则高达55000个。从市场空间上来说,还具备极大的拓展潜力。而且,国内对于研学游的认知和需求也是在不断提升,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国内各地也相继推出相关的政策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政策利好促使“研学游”向“研学热”发展。加之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家校更加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研学旅行寓教于乐,得到孩子与家校的多重认可。在各方因素的推动下,从需求端来说研学游也将进入快速成长期。而对于北纬开营这样的教育营地建设运营企业来说,也将是难得的机遇期。根据李健给出的数据,参与其公司研学教育营地的投资方中,70%是房地产企业,30%是政府平台公司及教育集团。未来还会有包括地方政府、旅游景区、房地产商等在内的更多参与者加入到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中来,而因为研学营地目前属于优质的业态,对于房地产企业赋能、资产盘活和引流方面,也会起到推动的作用。03、研学旅行市场未来可期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出境游业务短期内难以恢复,所以从前备受学生喜爱的出境研学旅行也无法实现,不过这也使得国内研学旅行消费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加之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游玩本就是他们的天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封闭后,遇到可以解禁的假期,学生们必定非常渴望出游。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研学旅行的需求在暑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研学游也成为旅行社众多旅游产品中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的类型之一。李健表示:“疫情稳定后,对于营地暑期运营几乎没有影响,疫后公司旗下的营地带客量稳中有增,广州惠州的森林湖营地在暑期内几乎是满负荷。这主要是因为疫后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方面首要考虑的就是卫生和安全问题,而我们公司营地提供的研学旅行产品更加贴合消费者的需求。封闭式的营地研学项目会为客户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且安全的环境,食宿都由营地来提供,人员流动也在合理控制范围之内,客户的研学体验会很舒心。”而刘满也认为,优质的研学游机构在疫后一定会迎来更大的成长机会,品行乐学一直以来倡导研学旅行团队“小班化”、团队里进行小组课题式研究,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接受这样的研学游产品。“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半日还是长线,研学旅行单团40人左右为最佳,120人为上限。小规模团队的服务和利润如何平衡,解决起来确实需要很多策略和技巧。总体而言,协调资源、提亮特色,精选人员、优化配置是找到平衡点的可行路径。目前来看,研学旅行未经充分发育、仍在“初级阶段”,现在还远谈不上形成市场格局,大家都有机会。锤炼独特价值、探索自我路径,在客源规模化和业务细分化两个维度上发力,未来或许可期。”综合来看,国内研学旅行市场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研学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优质内容的开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还更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和推进。但由于现阶段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缺乏市场监管,各家企业更需要自我约束,共同努力推进行业的进步,未来国内研学旅行发展势必要加强统一的市场化管理,才能更好激发市场的发展潜力。

高地战

忻州一中教师在山西省第二届“三晋研学杯”微课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日,山西省第二届“三晋研学杯”微课大赛结果揭晓,我校吴海军、高晓琳等8名教师在比赛中获奖。“三晋研学杯”微课大赛由山西省教育学会、《山西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主要面向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组织比赛,旨在丰富课堂教学优质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及资源共享。“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在课堂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促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大三步教学法”模式引领下,持续开展并组织教师参与“同课异构”、“一师一优课”等系列活动,打造优质课、高效课、示范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着力锻造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巩固提升夯筑坚实的基础。

传家宝

太原迎泽区建设路小学举办“三晋文化 我来代言”研学展示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的体验和传播山西传统文化,感受家月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太原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2019年12月20日,建设路小学五年级的部分学生走进“山西民俗博物院”,进行“我是小小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切身感受和传播太原的传统文化。小小讲解员们分工合作,用稚嫩的声音,流利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向来参观的宾客介绍了印象民俗---(乡土宜居、面胜佳肴、衣袭流变、意恐迟归)记忆民俗---(市井记忆、童趣缤纷、烛影摇红、乐飨艺彰),讲解过程中,不时引来参观者的赞许和掌声。此次民俗博物馆讲解之旅,既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同时也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在实践中不仅零距离地了解了历史,同时还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商州

文旅业,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赋能

新晋网红打卡地——忻州古城。(资料图片)“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彰显魅力;“游山西·读历史”品牌认知度与日俱增;康养与旅游产业融合热度逐步攀升……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为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趋势,围绕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旅游大省”山西正向“旅游强省”迈出坚定的脚步。 如今,山西省文旅业在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各地注重顶层设计,在业态创新、资源保护、文化阐释、旅游活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与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可以说,山西文旅业正在为促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诗和远方”交融,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平遥县为了让古城更加轻盈、更加灵动,改变游客对古城传统的印象,在文化基因的加持下,挖掘文化内涵,推进古城“青春修炼计划”,在全国首家引进故宫文创研发交流中心,推出平遥3D灯光秀,制作平遥古城动画片,定制平遥艺术博物馆、科技秀等一批优质项目,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为了让平遥文物“活”起来,2020年,“平遥云涂鸦——古城对你么么哒”系列创作让古老文物变得“萌萌哒”。52集平遥主题原创动画片《古城小镖师》以各种妙趣横生的小动物为故事主角,助力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平遥古城文化内涵。在平遥“供养人”雕塑汉服复原活动上,身着大明汉服的平遥“供养人”徜徉于古城之间,神态、服饰、发型均复原双林寺内的“供养人”雕塑,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关注,更符合现代人多重体验的要求。2020年“十一”黄金周,平遥古城再次迎来旅游高峰,游客涌进古城大街小巷、旅游景点。未来,平遥古城将加大对线上平台的投入力度,着力跟进5G技术潮流,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将更多活力注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同样,武乡县近年来也紧紧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深耕文化产业,通过红色文化的旅游活化,积极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在重点实施“红色旅游+研学实践”模式方面,武乡县创新设置菜单式教学课程和体验式教学内容,吸引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到武乡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2018年以来,连续举办两届山西武乡红色研学旅行发展研讨会、三届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总决赛;在“红色旅游+演艺”模式方面,则重点打造了大型实景剧《再回太行》,情景剧《太行游击队》《反扫荡》《太行丰碑》,秧歌剧《太行母亲》等红色情景演艺,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旅游活化”新路径。一边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一边迸发着现代城市魅力。武乡和平遥等县、市、区,在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旅游业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与业界优势资源广泛接触、积极合作,启动运作了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文旅项目,在释放新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不断解锁着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丰富可能。“互联网+”,提升智慧文旅新体验近年来,我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宣传效果,积极探索创新营销手段,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多元化推介文旅品牌形象,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智慧新体验。2020年,忻州古城与抖音平台的深度合作,让这座历史古城成为网民向往的“网红地”。古城楼下一出《貂蝉拜月》将游客带回三国群雄纷争的岁月,喝一碗挠子粉、吃一碗荞面河捞等,在增强游客体验感的同时,使城市形象也得到高效推广。2020年9月20日,由省文旅厅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游山西·读历史”系列直播活动中,以“实景游走+深度访谈”讲述山西历史、讲活山西文化、讲好山西故事,实现在旅游的过程中浸润中华文明、感悟中华文化。直播间内,观众不仅可以畅聊山西的山水人文历史,还能向现场嘉宾提问,进行互动交流。山西太平洋国旅副总经理刘锋说:“旅行社接待的游客中,有不少是通过微信、电视节目、微博等途径慕名而来。”他相信,山西一定会成为各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一定会把好风光变成“金饭碗”。大槐树景区积极借助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做好营销大文章。景区设置有扫码听讲解、扫码按摩椅、门票购买机等自助服务设备、触摸屏等,在景区解手场可以扫码听音乐;为开启智慧景区新模式,去年12月,长治振兴小镇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通过5G系统整合了综合管控、票务系统、电子导览等智慧系统,全面提升了振兴小镇的智慧化,既方便日常管理,又可以为游客提供实时的便捷服务。由山西文旅集团推出的“游山西”APP平台,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通过图文内容、产品购买、旅游线路推荐、场景化服务,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让游客尽享“一机在手,畅游山西”的全过程服务体验的同时,也为山西文旅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平台产品服务从大而全向小而精提炼,深入围绕用户出行大数据、产品服务、用户体验等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升山西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山西文旅集团负责人说,“通过不断优化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山西品味黄河、长城、太行的无限魅力。”数据显示,游山西App自2020年4月30日上线运营至今,已开通预约景区140家,服务430万名游客。乡村旅游,助力示范村全域蜕变“昔日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景色这么漂亮,还成为热门旅游景点,一到周末就很热闹,很多城里人跑来观赏、拍照。” 65岁的安泽县飞岭村村民张振艮老人拿着村委支付的房屋租赁款高兴地说:“村里搞旅游,环境美了,我们的收入高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把房屋变民宿、村庄变景区,让农民从“生态美”中感受实实在在的“收入好”。安泽县飞岭村区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新业态的路上,正探寻乡村振兴“良方”。走进安泽县飞岭村,记者看到整个村庄既保持本土特色,又营造出别具风格的乡土意境。篱笆院风情的民宿群落将农耕文化和乡愁乡情融入其中。行走其间,以荀子为创作原型,富有趣味和创意性的荀子IP随处可见,乡村旅游的“飞岭样板田”跃然眼前。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贯彻落实,飞岭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初步建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以及农业、文旅、乡愁“三大板块”的发展格局。该村集体年收入由2018年的1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90余万元,村民的幸福指数逐步提升。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飞岭村专门聘请知名建筑师设计出8座高端精品民宿。目前,“蒹葭乡居”民宿正式投入运营,民宿以“有机、自然、休闲”为经营理念,融合自然美食、乡间客房、农耕渔获、休闲度假,让宾客体验真实的朴实、纯真的田园生活,满足不同人群的乡村体验和康养旅游的需求。同样,在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的高平市良户村,集山西小吃和非遗产品老作坊一条街、明清古院精品民宿、“非遗小院”等功能于一体的诗意栖居之地正在形成;建设“康养、禅养、慢养”胜地,让“冬养海南 夏养陵川”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正逐步成为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理念。三晋大地,孕育灿烂文明。可以说,随着我省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我省各地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已成为推动农业和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山西正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文旅、科技、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打造全链条化文旅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山西实际、富有山西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径。我们相信,山西在历经改革、创新、发展之路后,定会成为更多人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孰知其纪

稷山县直幼儿园开展“传承稷王文化 弘扬农耕文明”研学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引领广大党员、教师深入了解稷山农耕文明、板枣文化,扎根稷山本土文化办教育,近日,稷山县县直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县直、稷王幼儿园全体党员、教师赴我县板枣博物馆进行了参观研学。研学活动邀请稷山后稷文化研究会会长宁水龙同志为广大党员、教师们讲解了板枣基地建设及板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渊源。博物馆负责人分四个板块详细介绍了稷山千年板枣文化的故事、精神、特征、价值、民俗、发展趋势等。参观过程中,党员、教师们热情高涨、积极求学、互动提问,通过实地观摩、听讲解,党员、教师们对板枣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拓展了教育视野,增强了家乡文化自信意识。此次研学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党员、教师们根植本土文化做教育,推进稷王文化、农耕文明课程研究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广大党员、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更好的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引领广大幼儿从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家乡文化、热爱家乡,长大后积极为建设家乡作出贡献。

大移民

五一小长假,山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同比增长20.05%

2019年“五一”假期,天气晴好、景色宜人,加之假期新政影响,游客出游热情被极大调动,我省迎来出游新一轮高峰。“五一”期间,全省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主要景区持续火爆,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目标。旅游接待情况据统计,“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3984.0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4.34%。其中:过夜游游客123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一日游游客275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5%。假日旅游组织情况为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19年“五一”假期及旅游旺季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2019年“五一”假日旅游指南》,省文旅厅及早安排,周密部署,按照省安委办统一安排,省文旅厅盛佃清厅长、戎劲光副厅长分别于节前和假日期间带队赴主要景区检查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各级文旅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五一”小长假旅游温馨提示》,提醒游客:要合理安排出行方式、时时注意旅游安全、处处不忘文明旅游。省文旅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五一”劳动节和“5.19”中国旅游日期间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五一”劳动节期间值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假日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工作,重点整治市场乱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假日市场内容丰富,健康有序。省市县三级文化旅游部门严格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外公布了假日旅游值班电话,畅通“12318”、“12301”等举报方式,采用移动执法、电子案卷等手段,提升综合执法效能。节前,省文旅厅还向广大游客推荐了十三条新老主题线路,长治市文旅局也推出了特色线路,不断丰富假日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安全及投诉情况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5月1日8时至5月4日16时),省旅游质监所共接听游客咨询电话213个,受理投诉案件45件。截止16时,未接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游客画像分析“五一”假期首日达到出行高峰。25-34岁年龄段为主要出游主力军,占比达57.2%。家庭亲子游成为“五一”假期出行的主要类型,占比达到65.6%。首个四天“五一”小长假,中远程出行成为假日旅游市场主流。告别“走马观花”时代,快旅慢游成为游客最爱。数据显示,67.1%的游客选择自驾出行,42.6%游客选择铁路出行。42.0%的游客停留时间3-4天。出行距离100-300公里范围游客最多,占比33.8%。我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消费结构朝着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数据显示,星级酒店(38.3%)和民俗客栈(38.0%)成为游客最爱。追求舒适成为消费观升级的表现之一,55.4%的受访者表示舒适度成为“五一”出游关心要素,超过对价格和交通等要素的关心。以往单纯以门票经济的旅游消费有了很大转变。超过60%的游客人均消费500-2000元范围。餐饮、购物和住宿位居消费榜前三,景区门票消费第四。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特点假日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一)生态类产品受推崇“五一”假日适逢春夏交接,气候适宜,是一年中难得的出游好时节。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享美景成为“五一”出游热门之选。数据显示,“五一”出行以踏青赏花、登山徒步游客最多,主题乐园、乡村采摘、康养游憩、城市休闲人头攒动。各地推出各类旅游活动助力,游客乐享旅途、醉享美景。4月开始的“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在“五一”期间持续发力,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各式各样的春花,吸引着无数游人到运城各地乡村旅游区观光旅游。壶关八泉峡举办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演出活动。临汾市古县第十二届“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于4月27日开幕。阳泉平定县在娘子关景区举办了2019年文化旅游艺术季暨娘子关文化旅游产品交流会。朔州市怀仁县举办了紫藤花海暨国际风筝艺术节。踏青徒步、休闲采摘等多种生态旅游类型,成为推动农旅互动,提升旅游品质的亮点。(二)文化活动获热捧文化场馆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假日期间,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小镇、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文化游持续火爆。调查显示,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受访者分别高达56.8%、41.7%、31.1%、44.1%和42.1%。各地文化场馆结合自身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五一期间,山西博物院开展“晋魂”系列免费公益讲解。武乡八路军文化园的非遗文化《顶灯》演出,《太行游击队》《反扫荡》情景剧场吸引了不少慕名已久的观众。在晋城市大阳古镇和司徒小镇各类旅游演艺精彩纷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以及大型实景剧《又见老山西》与《千年铁魂》。运城市关帝庙每天表演鼓乐《关公出征》和舞蹈《欢聚一堂》等民俗节目。吕梁市孝义三皇庙为游客展示了孝义独特的国家非遗“皮影”文化,并设置了皮影表演及剪纸、刺绣、面塑体验区,游客兴趣浓厚。大同图书馆启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出亲子阅读、漂流阅读、分享阅读等读书活动,日均接待市民千余人,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热门场所。(三)低空旅游秀高度为加快推进山西通用航空的建设,大力发展短途运输及低空旅游,从4月30日起我省依托省内支线机场和太原尧城通用机场,开通山西省通航短途运输4条试点航线,同时开展低空旅游运营服务。这是我省获批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后向通航强省迈出实质进展的重要一步,成功实现了全省域4条短途运输航线和3个低空旅游项目的同步首飞,在全国尚属首次。低空旅游设计了“黄河揽胜”、“太行风光”、“万里长城”等系列产品,开展“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低空旅游项目,打响“空中看山西”旅游品牌。低空旅游起降点目前设有壶口瀑布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雁门关景区三个起降点,选择空中客车系列EC135机型和H125机型(载客5人)等适合低空旅游的直升机执飞。省内短途旅游飞行与低空旅游的结合,不仅实现了畅游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板块,还给游客带来一了场说走就走的高品质旅程,同时也将带动山西人再游、深游山西,外地游客特色游山西,更为发展全省乡村旅游供给了有效客群。(四)研学旅行成时尚研学旅行等成为了假日旅游新时尚。不少地方利用文化资源优势,紧抓家庭亲子游市场,主打研学牌,吸引大量游客。祁县对接省外教育、旅行社等机构,组织津门学子走进三晋大地,研学山西,体味晋商晋韵。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与山西行知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全省首个非遗研学项目“非遗里的四季——娄烦民俗亲子研学。张壁古堡、八路军文化园、山西博物院、晋祠、中国煤炭博物馆等不少省内景区景点也纷纷推出各种主题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接触真实的人文生态环境,并通过参与体验,对研学主体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真正感受文化财富的魅力。(五)内容营销博关注景区注重内容营销,以独特的资源和传播方式,吸引年轻游客,景区关注度不断攀升。“五一”期间省内不少景区纷纷推出网红主题项目吸引游客。张壁古堡首届汉服旅游节五一盛大开幕,推出“穿汉服免门票,汉服节游古堡、探古地道、打卡庙宇群”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感受一场穿越之旅。汾阳贾家庄开启“百万油纸伞带你感受江南风情,穿汉服、看精彩表演”等活动,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五一假期。晋中市太谷县范村、东贾村及榆社云竹湖等旅游景区成为周边市民度假的热点。阳泉市平定县采取网红直播互动的形式,推介娘子关和平定县的非遗、文化等项目和产品,亮点颇多。太原市蒙山景区举办第二届 “味道三晋”厨艺大赛,省内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和众多顶级厨师齐聚蒙山,展开一场场特色美食烹饪技艺大比拼,一道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油糕、糍粑等美味佳肴精彩呈现,游客们看得眼花缭乱、吃得不亦乐乎。(六)智慧旅游展新姿随着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便捷、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展露新姿。省文旅厅推出的“一部手机游山西”APP在这个小长假智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4月22日,“云游行”山西旅游年卡正式上线,从用户到景区、从游玩方式到交通工具,将互联网和旅游要素深度融合,以更加智能的方式提供惠民、利民和便民服务。晋祠博物馆正式迈入“全网购票”时代,引进“面部识别”入馆方式,晋祠文化与智慧科技相结合,散发魅力。皇城相府景区携手中国移动率先打造省内首家5G智慧景区,推进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智能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让智慧旅游更好的为游客服务,也为皇城相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科技”让来往游客深刻感受属于皇城相府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源:FM90.4山西综合广播新闻部)

爱恨调

今年山西GDP预计增6.1%左右

生活晨报全媒体记者 乔静涛 太原报道1月13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太原召开,代省长林武作了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以上和6.5%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今年我省重点抓好11方面工作◎ 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壮大新动能。坚持转型为纲,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推动“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创新驱动力。坚持创新为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高质量转型动力活力。坚持改革为要,“赶考”“补考”一起抓,推动基础性、牵引性、战略性重大改革取得突破。◎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树立内陆和沿海同处开放一线的理念,加快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全面对标,加大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文化、农村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协同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理念,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山西文化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坚持高标准保护,建设美丽山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高速公路 “出省口”建设,建成太原东二环我省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推动太郑高铁年内通车,开工建设集大原、雄忻高铁项目。做好“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确保太原铁路枢纽和太原至延安高铁列入规划,力争忻州—榆林—鄂尔多斯等铁路项目列入规划。加快高速公路“出省口”建设,打通“断头路”,建成太原东二环,推进静兴、黎霍、太原西北二环等在建项目。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新改建“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1.3万公里。推进运城机场改扩建和朔州机场建设,推动芮城、阳城等通用机场建设,力争武宿国际机场改扩建年内开工。确保太原地铁2号线年内投运,加快1号线建设,启动新一轮太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岸港网”方面,抓好阳泉国际陆港、朔州经纬通达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开展城市高速光纤宽带网络、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物联网等重点工程,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基本实现设区市中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商用。加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停车场建设力度,完善提升小区道路、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基层公共文体设施。推动便利店向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推动大型消费商圈建设,改造提升高品位步行街,加快建设便民消费商圈,改建一批便民消费服务中心。推动便利店向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范围。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积极培育定制消费、信息消费、幸福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热点,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严格市场监管,健全消费投诉维权机制,营造便利、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确保2.16万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统筹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兜底政策,确保2.16万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排查整改“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做好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关注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等重点群体,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强化就业扶贫,推进消费扶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深化扶贫扶志,抓好扶贫资产管理。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促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不让一户困难家庭、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完成53万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托管试点,推进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抓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抓好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清洁行动,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完成53万座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力争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达到1000个。抓好“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完成6000个左右行政村合并任务。设区市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实施全覆盖、零填埋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空间布局,推动太原都市区全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政策,加快打造大同、长治、临汾三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积极推动其他六市建设市域中心城市。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解决部分设区市“一市一区”“城郊矿区”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道路体系和交通组织方式,深入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实施城市设计与特色塑造、居住环境改善、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设区市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零填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升中心城市产业质量和人口集聚能力。推进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围绕“一核一轴”空间布局,推进太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尽快打通“瓶颈路”,构建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在潇河产业园核心区启动建设会展、金融、商务、会议、艺术“五大中心”。加快太原、晋中、忻州、吕梁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组团城市半小时通勤交通路网。统筹布局中部盆地城市群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污等市政设施,推进医疗资源协作互助、教育资源整合共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社会治理统筹联动。再建成1100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做强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按照“城景通、景景通”要求,再建成1100公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构建“快进慢游深体验”旅游路网。推进黄河文化公园、中华长城博物馆、中太行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文旅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再评选认定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一批“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开展“三大品牌建设年”活动,瞄准目标市场开展针对性营销。办好第六次全省旅发大会、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暨世界旅游联盟黄河对话活动。加快晋中、忻州2市18县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创建,抓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影响力,支持云丘山、晋祠等创建5A级景区,推进壶口瀑布、雁门关、王莽岭、娘子关、百里太行画廊等重点景区提质升级。布局开发重要旅游节点城市、村镇、城际文旅产业园,打造优质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增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培育研学游、体育游、通航游等新业态。全面提升景区服务和环境质量,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专项整治,加大涉旅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构建山西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发展智慧旅游,以创意激活文旅资源,以服务提升旅游品质,让广大游客在山西感受诗和远方。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400万亩营造林和525万亩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完成56个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有序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推动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汾河中游13.5公里先行示范段项目,推进大水网骨干工程收官和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加快小水网建设。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奖补、水权交易政策,提高用水效益。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培育绿色工厂、园区、产品、供应链,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建设认定400所普惠性幼儿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建设认定400所普惠性幼儿园。坚持就近就便服从就优原则,建设改造500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加快中学向县城集聚、小学向乡镇以上集中。全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跨校院系学科和专业设置,做强做优理工院校,办名办好综合性大学,推进空白科类本科高校建设。加快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新校区建设和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建设。促进山西大学城办学资源共建共享、创新要素汇聚融合,提升服务转型综改能力。推动独立学院转设。加快“双高”高职院校建设。推进职业院校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办好特殊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20元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到位,实现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工作。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继续落实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加快推进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再提高20元。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基本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5.3万套。着力解决好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问题,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动态保障”工作。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分级诊疗、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改革,推动我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保持全国领先,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强省。有效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推进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利用,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建设“体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2020年,我省将按照“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总体要求,完善省级“一局一公司一中心”管理运营架构,构建六大体系,开发一批应用项目。加快政务信息系统“云化”部署和政务外网升级改造,加强政务数据管理,推动政务数据“全归集、全对接、全打通、全共享”。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优化“一网通办”流程,拓展“三晋通”APP服务范围和功能,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一次不用跑”。完成市县两级和开发区“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继续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打造“一号对外”的政府“总客服”。2019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9.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小于3%、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内。全省空气质量和国考断面水质均取得明显改善,其他约束性指标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标。

云汉

山西“五一”日均接待近千万人,收入184.47亿元

2019年“五一”假期,天气晴好、景色宜人,加之假期新政影响,游客出游热情被极大调动,我省迎来出游新一轮高峰。“五一”期间,全省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主要景区持续火爆,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目标。旅游接待情况据统计,“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3984.0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4.34%。其中:过夜游游客1232.55万人次,同比增长13.34%;一日游游客275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5%。假日旅游组织情况为迎接“五一”小长假的到来,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做好2019年“五一”假期及旅游旺季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2019年“五一”假日旅游指南》,省文旅厅及早安排,周密部署,按照省安委办统一安排,省文旅厅盛佃清厅长、戎劲光副厅长分别于节前和假日期间带队赴主要景区检查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各级文旅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五一”小长假旅游温馨提示》,提醒游客:要合理安排出行方式、时时注意旅游安全、处处不忘文明旅游。省文旅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五一”劳动节和“5.19”中国旅游日期间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五一”劳动节期间值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假日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和安全工作,重点整治市场乱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假日市场内容丰富,健康有序。省市县三级文化旅游部门严格落实节假日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外公布了假日旅游值班电话,畅通“12318”、“12301”等举报方式,采用移动执法、电子案卷等手段,提升综合执法效能。节前,省文旅厅还向广大游客推荐了十三条新老主题线路,长治市文旅局也推出了特色线路,不断丰富假日旅游产品供给。旅游安全及投诉情况2019年“五一”假日期间(5月1日8时至5月4日16时),省旅游质监所共接听游客咨询电话213个,受理投诉案件45件。截止16时,未接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游客画像分析“五一”假期首日达到出行高峰。25-34岁年龄段为主要出游主力军,占比达57.2%。家庭亲子游成为“五一”假期出行的主要类型,占比达到65.6%。首个四天“五一”小长假,中远程出行成为假日旅游市场主流。告别“走马观花”时代,快旅慢游成为游客最爱。数据显示,67.1%的游客选择自驾出行,42.6%游客选择铁路出行。42.0%的游客停留时间3-4天。出行距离100-300公里范围游客最多,占比33.8%。我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消费结构朝着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数据显示,星级酒店(38.3%)和民俗客栈(38.0%)成为游客最爱。追求舒适成为消费观升级的表现之一,55.4%的受访者表示舒适度成为“五一”出游关心要素,超过对价格和交通等要素的关心。以往单纯以门票经济的旅游消费有了很大转变。超过60%的游客人均消费500-2000元范围。餐饮、购物和住宿位居消费榜前三,景区门票消费第四。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特点假日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一)生态类产品受推崇“五一”假日适逢春夏交接,气候适宜,是一年中难得的出游好时节。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享美景成为“五一”出游热门之选。数据显示,“五一”出行以踏青赏花、登山徒步游客最多,主题乐园、乡村采摘、康养游憩、城市休闲人头攒动。各地推出各类旅游活动助力,游客乐享旅途、醉享美景。4月开始的“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在“五一”期间持续发力,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各式各样的春花,吸引着无数游人到运城各地乡村旅游区观光旅游。壶关八泉峡举办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演出活动。临汾市古县第十二届“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于4月27日开幕。阳泉平定县在娘子关景区举办了2019年文化旅游艺术季暨娘子关文化旅游产品交流会。朔州市怀仁县举办了紫藤花海暨国际风筝艺术节。踏青徒步、休闲采摘等多种生态旅游类型,成为推动农旅互动,提升旅游品质的亮点。(二)文化活动获热捧文化场馆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假日期间,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小镇、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文化游持续火爆。调查显示,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受访者分别高达56.8%、41.7%、31.1%、44.1%和42.1%。各地文化场馆结合自身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五一期间,山西博物院开展“晋魂”系列免费公益讲解。武乡八路军文化园的非遗文化《顶灯》演出,《太行游击队》《反扫荡》情景剧场吸引了不少慕名已久的观众。在晋城市大阳古镇和司徒小镇各类旅游演艺精彩纷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以及大型实景剧《又见老山西》与《千年铁魂》。运城市关帝庙每天表演鼓乐《关公出征》和舞蹈《欢聚一堂》等民俗节目。吕梁市孝义三皇庙为游客展示了孝义独特的国家非遗“皮影”文化,并设置了皮影表演及剪纸、刺绣、面塑体验区,游客兴趣浓厚。大同图书馆启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出亲子阅读、漂流阅读、分享阅读等读书活动,日均接待市民千余人,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热门场所。(三)低空旅游秀高度为加快推进山西通用航空的建设,大力发展短途运输及低空旅游,从4月30日起我省依托省内支线机场和太原尧城通用机场,开通山西省通航短途运输4条试点航线,同时开展低空旅游运营服务。这是我省获批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后向通航强省迈出实质进展的重要一步,成功实现了全省域4条短途运输航线和3个低空旅游项目的同步首飞,在全国尚属首次。低空旅游设计了“黄河揽胜”、“太行风光”、“万里长城”等系列产品,开展“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低空旅游项目,打响“空中看山西”旅游品牌。低空旅游起降点目前设有壶口瀑布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雁门关景区三个起降点,选择空中客车系列EC135机型和H125机型(载客5人)等适合低空旅游的直升机执飞。省内短途旅游飞行与低空旅游的结合,不仅实现了畅游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板块,还给游客带来一了场说走就走的高品质旅程,同时也将带动山西人再游、深游山西,外地游客特色游山西,更为发展全省乡村旅游供给了有效客群。(四)研学旅行成时尚研学旅行等成为了假日旅游新时尚。不少地方利用文化资源优势,紧抓家庭亲子游市场,主打研学牌,吸引大量游客。祁县对接省外教育、旅行社等机构,组织津门学子走进三晋大地,研学山西,体味晋商晋韵。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与山西行知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全省首个非遗研学项目“非遗里的四季——娄烦民俗亲子研学。张壁古堡、八路军文化园、山西博物院、晋祠、中国煤炭博物馆等不少省内景区景点也纷纷推出各种主题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接触真实的人文生态环境,并通过参与体验,对研学主体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真正感受文化财富的魅力。(五)内容营销博关注景区注重内容营销,以独特的资源和传播方式,吸引年轻游客,景区关注度不断攀升。“五一”期间省内不少景区纷纷推出网红主题项目吸引游客。张壁古堡首届汉服旅游节五一盛大开幕,推出“穿汉服免门票,汉服节游古堡、探古地道、打卡庙宇群”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感受一场穿越之旅。汾阳贾家庄开启“百万油纸伞带你感受江南风情,穿汉服、看精彩表演”等活动,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五一假期。晋中市太谷县范村、东贾村及榆社云竹湖等旅游景区成为周边市民度假的热点。阳泉市平定县采取网红直播互动的形式,推介娘子关和平定县的非遗、文化等项目和产品,亮点颇多。太原市蒙山景区举办第二届 “味道三晋”厨艺大赛,省内多家知名餐饮企业和众多顶级厨师齐聚蒙山,展开一场场特色美食烹饪技艺大比拼,一道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油糕、糍粑等美味佳肴精彩呈现,游客们看得眼花缭乱、吃得不亦乐乎。(六)智慧旅游展新姿随着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便捷、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展露新姿。省文旅厅推出的“一部手机游山西”APP在这个小长假智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4月22日,“云游行”山西旅游年卡正式上线,从用户到景区、从游玩方式到交通工具,将互联网和旅游要素深度融合,以更加智能的方式提供惠民、利民和便民服务。晋祠博物馆正式迈入“全网购票”时代,引进“面部识别”入馆方式,晋祠文化与智慧科技相结合,散发魅力。皇城相府景区携手中国移动率先打造省内首家5G智慧景区,推进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智能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让智慧旅游更好的为游客服务,也为皇城相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用“科技”让来往游客深刻感受属于皇城相府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来源: 山西广播电视台

独角兽

“五一”假期 我省实现旅游收入184.47亿元 同比增长20.05%

山西日报记者王少斐报道: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天气晴好、景色宜人,加之假期新政影响,游客出游热情被极大调动,我省迎来出游新一轮高峰。据统计,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3984.03万人次,同比增长14.3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4.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05%。为进一步盘点全省假日旅游市场特征,准确把握“五一”假期游客出行特点,省文旅厅组织假日旅游数据研究课题组进行调研。“五一”假期,25岁-34岁年龄段为主要出游主力军,占比达57.2%;家庭亲子游成为“五一”假期出行的主要类型,占比达到65.6%。告别“走马观花”时代,快旅慢游成为游客最爱。数据显示,67.1%的游客选择自驾出行,42.6%游客选择铁路出行,42.0%的游客停留时间为3天-4天;出行距离100-300公里范围游客最多,占比33.8%。我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旅游消费结构朝着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数据显示,星级酒店(38.3%)和民俗客栈(38.0%)成为游客最爱。追求舒适成为消费观升级的表现之一,55.4%的受访者表示舒适度成为“五一”出游关心要素,超过对价格和交通等要素的关心。以往单纯以门票经济的旅游消费有了很大转变,超过60%的游客人均消费500元-2000元范围,餐饮、购物和住宿位居消费榜前三,而景区门票消费排在第四位。“五一”假日期间,全省旅游产品丰富多彩,主要景区持续火爆,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目标。假日期间各地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呈现出以下特征:生态类产品受推崇。数据显示,“五一”出行以踏青赏花、登山徒步游客最多,主题乐园、乡村采摘、康养游憩、城市休闲人头攒动。各地推出各类旅游活动助力,游客乐享旅途、醉享美景。4月开始的“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在“五一”期间持续发力,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各式各样的春花,吸引着无数游人到运城各地乡村旅游区观光旅游。壶关八泉峡举办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演出活动,古县第十二届“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于4月27日开幕,平定县在娘子关景区举办了2019年文化旅游艺术季暨娘子关文化旅游产品交流会,怀仁县举办了紫藤花海暨国际风筝艺术节。踏青徒步、休闲采摘等多种生态旅游类型,成为推动农旅互动,提升旅游品质的亮点。文化场馆等成为热门打卡地。假日期间,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小镇、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文化游持续火爆。调查显示,超过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受访者分别高达56.8%、41.7%、31.1%、44.1%和42.1%。各地文化场馆结合自身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游客。五一期间,山西博物院开展“晋魂”系列免费公益讲解,武乡八路军文化园的非遗文化《顶灯》等演出吸引了不少慕名已久的观众,在晋城市大阳古镇和司徒小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以及大型实景剧《又见老山西》与《千年铁魂》,孝义三皇庙为游客展示了孝义独特的国家非遗“皮影”文化,大同图书馆启动“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低空旅游秀高度。为加快推进山西通用航空的建设,大力发展短途运输及低空旅游,从4月30日起我省依托省内支线机场和太原尧城通用机场,开通山西省通航短途运输4条试点航线,同时开展低空旅游运营服务。这是我省获批全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后向通航强省迈出实质进展的重要一步,成功实现了全省域4条短途运输航线和3个低空旅游项目的同步首飞,在全国尚属首次。低空旅游设计了“黄河揽胜”“太行风光”“万里长城”等系列产品,开展“空中观光+飞行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低空旅游项目,打响“空中看山西”旅游品牌。低空旅游起降点目前设有壶口瀑布景区、太行山大峡谷景区、雁门关景区三个起降点,选择空中客车系列EC135机型和H125机型(载客5人)等适合低空旅游的直升机执飞。研学旅行等成为了假日旅游新时尚。不少地方利用文化资源优势,紧抓家庭亲子游市场,主打研学牌,吸引大量游客。祁县对接省外教育、旅行社等机构,组织津门学子走进三晋大地,研学山西,体味晋商晋韵。山西省非遗保护中心与山西行知研学旅行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全省首个非遗研学项目“非遗里的四季--娄烦民俗亲子研学。张壁古堡、八路军文化园、山西博物院、晋祠、中国煤炭博物馆等不少省内景区景点也纷纷推出各种主题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接触真实的人文生态环境,并通过参与体验,对研学主体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真正感受文化财富的魅力。内容营销博关注。景区注重内容营销,以独特的资源和传播方式,吸引年轻游客,景区关注度不断攀升。“五一”期间省内不少景区纷纷推出网红主题项目吸引游客。张壁古堡首届汉服旅游节五一盛大开幕,汾阳贾家庄开启“百万油纸伞带你感受江南风情,太原蒙山景区举办第二届 “味道三晋”厨艺大赛。同时,随着我省智慧旅游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便捷、惠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展露新姿。省文旅厅推出的“一部手机游山西”APP在这个小长假智慧引导作用逐步显现。皇城相府景区携手中国移动率先打造省内首家5G智慧景区,推进5G+VR全景直播、5G+AR慧眼、5G+智能旅游服务、5G+社交分享等5G智慧旅游系列应用,让智慧旅游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此外,假日期间省旅游质监所共接听游客咨询电话213个,受理投诉案件45件。截止当日16时,未接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编辑: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