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考和考研进入北大清华的差异:一流本科,二流硕士和三流博士车邻

高考和考研进入北大清华的差异:一流本科,二流硕士和三流博士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现在是考研试报名阶段,很多学子正在满怀信心地备考复习,为了自己的前途奋发图强。不过,有一个现实必须有思想准备,本科和通过考研进入北大清华,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过去一直有一种传说:北大清华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秋天的北大燕园这种传说不言而喻:本科就读于北大清华是“一流人才”,在社会上最受欢迎;仅仅是研究生就读于北大清华,如果第一学历即本科就读于一般大学,那么,这样的人才当然就是“二三流”了。那么,这种传说中的“第一学历歧视”包含的意义与当下的社会又有着什么关联?第一,“第一学历”在就业时区别对待,甚至普遍存在歧视现象。在就业市场上,很多单位收取简历、制定招聘条件常常有这样的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高中起点的全日制大学专科”“第一学历本科为985、211高校”,无论从国内三甲医院、高校、党政机关,还是央企、外企、民营企业,都存在学历区别要求的现象。清华园的秋天这就导致许多最高学历为硕士、博士而第一学历为地方院校本科的毕业生遭遇尴尬,哪怕研究生毕业于北大清华也不能幸免,这甚至让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第一学历成了无法抹去的污点。第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学校有三六九等之分。多年之前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早出、多出高级知识分子,将有限的教学资源集中配置,致使各地区间教育水平各异。我国教育水平的不均衡,与相关教育政策及制度密不可分,特别是各种重点高校称号,如“985”、“211”的存在,“教育督导与教学水平评价城乡间双重标准”政策等,均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大学在我国基本分为“国立”和“省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培养出国家紧缺人才,1954年12月,教育部引发了《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第一次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随后,国家又划分了国家重点大学,实施了211、985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设置了副部级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省部共建重点大学,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学校等级。秋天的北师大第三,“第一学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生的实际水平。我国共有“211”大学112所,包含39所“985”大学,仅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1%,截止2013年6月21日,教育部批准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其中不包含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200余所。针对我国博士生学缘结构的实际状况而言,国内博士教育的优质生源比重偏低,录取的学生大多来自二流或者三流院校。这里有一组很多年前的数据,虽然时间久了一点,但是很能够说明问题:2006年我国毕业的23963名博士中,本科阶段就读于“985”大学的比例仅为25.3%,而硕士阶段就读于“985”大学的比例也不足37%,国内高校普遍呈现出博士生学缘结构差强人意的局面。第四,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确实有较多的问题。即使是在北大清华这样顶尖级的大学,我国高等教育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照旧容易给大学生形成一种“进了大学就不用努力学习”的错觉。许多毕业生缺乏扎实的专业课功底,甚至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欠缺,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秋天时的人大一勺池虽然许多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但总体而言,第一学历为重点院校毕业生学习努力程度比一般院校毕业生学习努力程度要高,基础知识也更扎实。所以,第一学历为重点院校毕业生比一般院校毕业生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第五,重视第一学历能够简化人才考核机制,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从人才的甄别、选用机制上看,高考、公开招聘,人才选拔制度不断成熟,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科学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有许多的维度,学历教育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因此在人才的选拔上,如果过分注重科学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从学历、能力等多方面选拔人才,这种考核是费时费力,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因此“学历区别对待”在人才评价中,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当然,第一学历歧视也有很多的弊端。北京理工大学校门口的花坛学历区别对待有可能将真正有能力的人选拔不出来,也可能会将高学历低能力的人选拔出来。如果最高学历不高、第一学历低、非“985”“211”院校毕业生,常常被拒之人才的门外。爱因斯坦从当时名气不大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没有获得留校资格,靠家教来维持生活,但是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现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学历区别对待在人才选拔、薪酬分配中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对人才的甄别,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乐与路

研三才打算考博,是不是太晚了?没有发表论文能去名校读博吗?

研三才打算考博,是不是有点晚了?没有发表论文能去名校读博吗?近期有研三的同学向我咨询考博的问题,但考博和考研不太一样,就算是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由于不同年份和不同导师的区别,考博难度也不一样,所以这个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位同学今年开学研三,她本身的导师就是一个大牛老师,出了不少项目和成果。按理说作为这位导师的学生,她要考博的话,导师肯定喜欢。不过,可惜的是,导师有时候压根不想见她,而且她导师也带博士,名额早已定了。这是由于她前面两年基本上是在混日子,和导师见面不多,所以她的导师对她印象并不好,可能觉得她应该没想过读博的问题,也觉得她就是为了混个研究生学历,基本上是散养的状态。她研三才想考博,显然是晚了很多,大部分的考生从研一就开始备考,而且早已确定了导师,比如她的导师被很多人哄抢着报名。她考博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导师不推荐或者不支持,而在于她没有论文!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论文如何考博?想进名校读博应满足什么条件?她读研的院校是个普通一本,但她想去名校读博,起初定的是北京大学,但又觉得太高,后来觉得只要是211或985大学,哪里都能去都可以。那么,她必须要有论文才能越级往上报考,不然只能参加统考,去同级的学校读博。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考博的几种方式,为了让大家好懂,小水简单说明如下:01、统考统考和考研很像,也分初试和复试,考生需要报名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通过后才能读博。这里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考前一定要提前联系你想要考的导师,最好与导师聊一聊,征求你想要考的博导同意才行,不然考了也白考。另外,名额满了或者内定了的话,也不能考,因为这样的导师基本上都是预定好的。在考博的时候英语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考生需要提前准备。最好是找到考博成功的学长或学姐,要到考博真题,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划定范围,然后看书做准备。也可以和导师深入了解,看看能不能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些考博内容,这样备考就事半功倍了!02、申请加考核“申请加考核”这种方式是众多高校考博的主要方式,特别是211和985名校,考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发表论文,只有通过资格审查,才能报考,没有论文的话就没有办法了!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加考核这种方式,考生可以越级考博。也就是从普通学校往上考,从普通本科院校逆袭去985名校读研也很正常。而没有论文的只能参加统考,也只是在平级的学校里选择。比如小水的一位好友,研究生是在社科院读的,但是她除了毕业论文之外,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论文,所以只能参加统考的方式,最后去了西南大学读博。03、硕博连读在研二的时候,对于一些优秀的硕士生来说,学校会选拔其攻读博士学位,不需要考试。这和以上两种考博方式都不一样,考生在此期间不需要发硕士论文,只需要博士论文合格之后就行了。04、本科直博对于本科阶段,一枚优秀的本科生是众多博导哄抢的人才,很多高校会在本科阶段选拔优秀的人直接读博士,这样的同学可遇而不可求,本科生直接读博,这种待遇一般人无法享有。如果考生在读研之后就计划考博或者读博的话,尽量从研一就要准备,和自己的导师说说自己的考博计划,看看能不能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帮助。考博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而且有实力也不一定有机会。在这里,跟对导师很重要。如果你的导师就是业内大神,愿意带你一把,那么,在你考博的路上将会是一帆风顺。如果你读研之后,你发现你的导师也带博士,但是你的导师过于严厉,要求比较苛刻,读研期间你都有点受不了,你在考博的时候会考虑你的导师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交不起学费,没钱读研怎么办?别怕!研究生也能办理助学贷款!弃考?更换考研学校?这三大问题没处理好,读研基本没可能!2021年研究生考研时间已定!考研党想一战成硕,请牢记这些时间点

忧真

如果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三个专业,会不会太杂了?

如果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三个专业,会不会太杂了?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关系。一般决定考研的,基本上四种选择: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研。举例说明如下。社会学专业属于社会学类,社会学类还有其他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学类属于法学大类。本科生是社会学专业的,可以本专业考研(考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考社会工作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考法学专业研究生。当然你也可以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从考研备考来说,以上四类难度依次是越来越难的。相应的准备时间应该是越来越长的。从学术积累的角度来说,一般肯定是建议前两种,除非对自己本专业完全不懂、不感兴趣或者是找到了方向,才建议考虑后面两种考研。博士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关系。读博士的,绝大多数是本专业读博,就是与研究生阶段专业一致。少数跨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大类考博,极少数跨其他专业大类考博。原因还是学术积累、考试难度、准备时间来说的。当然也存在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可以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不同的专业。

独有之人

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硕士生都不想读博?错,研三的学生很想读博,只是没有名额!

提到读博这个话题,很多的大学生的感受可能是可望不可及,感觉博士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如果和正在考研的学生,或者是正在攻读硕士的学生谈博士时,他们一定能够或多或少的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而且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表示,自己根本没有读博的想法,甚至保证自己绝对不会读博,但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有很多的硕士生都因为现实原因而改变了当初的想法。因此很多的家长以及其他人都很自然地认为硕士生都不想读博,甚至有的人觉得99%的硕士研究生都不想读博,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对于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非常的想读博士,只是因为很难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手中仅有的几个名额,或者说根本拿不到读博的名额,无奈之下放弃了读博的打算。而之所以很多研三的学生积极的选择攻读博士研究生,是因为现实的压力打垮了他们,虽然硕士研究生找工作相对于本科生更有优势一些的,但在就业中很多的硕士生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理想的工作总是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于是为了解决这种差距,越来越多的研三学生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读博上。其次,考研的时候都觉得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敢想读博,再加上听到很多关于博士研究生的各种困难以及难度,所以不想再辛苦的去努力了,可是当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后,随着对博士的深入了解,加上自己对科研研究的认识,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觉得自己应该尝试一下,毕竟博士毕业的福利是真切存在的。此外,在读硕士期间,绝大多数的硕导都会和自己所带的学生谈及到读博士这个问题,更有一些硕士研究生导师力主自己的学生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且会根据所学专业的前景,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教训,会根据未来就业压力的分析,会根据博士毕业后的各种福利,综合得出读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研三的同学慢慢的就有了读博的打算。但想获得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名额很难很难,因为每一个博士研究生导师手中仅有的几个名额,一般来说都会很早之前就已经被预订了,有很多优质的硕士生,在研二的时候就已经获得了博导的认可,而且更多的博导在选择自己的学生时,要求普遍都很高,一般都要求学生发表一篇SCI论文,或者是CSSCI论文,似乎论文已经成为了获得博导手中名额的敲门砖。总之,不要再错误地认为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没有读博的想法,毕竟很多的观点和想法是会随时间变化的,尤其是对于读博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百利无一害的事情,之所以会有学生不读博士,只是因为害怕自己不能按时毕业,不能承担读博的压力,但并不是不认可博士研究生的含金量。

阿道夫

他3次考研,7年攻读博士,最终成为清华大学副校长!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但是大部分的“天才”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有句话说的好,人的成功是要百分之1的天分加百分之99的汗水,就算你资质再好,也要勤奋努力,没有勤奋再好的大脑也会没用,当然也不能嘲笑资质平平的人,如果资质平的人肯努力奋斗,那么他总有一天会成功。薛其坤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一位努力勤奋的典范,他叫薛其坤,是山东人,曾经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从小他有有着一颗成为科学家的心,本科毕业的他并没有直接去工作,而是选择继续深造,他的资质并不算高,与很多“天才”“神童”有很大差距,但是他绝对是一个愿意努力的人,当然他现在已经成为了清华大学的副校长,那么他有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薛其坤他曾经为了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带着这个坚定的信念,本科毕业后便开始准备考研,第一次考研就失败了,这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但是他还是选择继续读研,参加了第二次,但是第二次同样失败了,一般很多人第二次都失败就会放弃,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次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研。薛其坤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天赋平平的自己能够考中,而且在41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努力,薛其坤用他的努力勤奋花了7年时间拿下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文凭,从一个山东放牛娃,一直到现在,离不开他的努力,后来他被聘为清华大学副校长,这他根本想都没想过。清华大学薛其坤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做任何事都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然后为之努力奋斗,只有努力勤奋奋斗下去,才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坚持是通往梦想最近的道路,奋斗吧同学们!

不活了

为什么很多博士生都会劝大学生别考研究生?网友:答案很现实

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所以很多同学读完大学还会想读研读博,以此提高学历,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优势。毕竟如今很多知名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都明确要求必须要有研究生学历。学历已经成为了学生进入好企业的硬性门槛,而且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毕业工作多年后,意识到学历对自己的重要性。还会选择重新回到校园读研读博。这些也都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有些工作岗位对于学历要求很高,有些人想要升职,如果学历没有达到硬性规定,职位很难往上升。不过博士生却往往会劝年轻人不要报考研究生,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看看网友们怎么说。网友一:读博一般需要4到5年才能毕业,如果选择读博,事业和家庭都处于空白,背负的压力很大。选择读博士的人更更喜欢高校环境,喜欢做科研,不愿意去社会闯荡,如果进入社会,一般的企业自己是不愿意去的,对企业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毕业之后的选择相对较少。所以他们不建议读博士是出于对未来的可能考虑,人生其实有很多种可能,如果我们选择读博,人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基本上会在学术研究这一条道路。而且不敢轻易换行业,一旦换行业了,就意味着你这几年学习的内容基本白费。网友二:如今不仅是大学生,研究生很多,就连博士生数量也比较多。而且本土博士不如海归博士吃香,很多人把自己的就业生涯全部都押在了学历上,认为读博之后未来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对于读博的人生期望值很高。但事实上等到博士毕业就会发现自己高估了当初的愿望,会让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且博士论文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毅力,如果选题没选好,要不就没法继续做下去,只能换题目。随之而来又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又会让自己的心理和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网友三:其实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无论是考研读博还是本科毕业后选择在社会上找工作,主要是自己理想追求是怎样,自己想过怎么样的生活。有些人追求稳定的薪资待遇,想进入体制内,所以就可以在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所以对于这类同学而言就不需要考研读博,仅仅是本科学历就已经足够。而有些同学想去北上广发展,所以为了能让自己尽快融入快节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学历。而不是刚开始仅仅为了生存而没有选择的余地,被迫读研读博。所以博士毕业生对本科生的告诫非常正确,尽量在本科期间掌握生存技能。看完以上网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些扎心,是否读研读博,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的跟风选择。毕竟适合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

耳目聪明

为何考研的人很多而去读博的却极少?导师们为何更想让学生考博?

为何考研的人很多而读博的却极少?导师们为何更想让学生考博?在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能够从普通本科逆袭到985大学读研自然是大部分的考研党特别想要达到的事情。而每年考研的人都很多,但是读博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研究生都没有读博的打算。但是不少人在读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却非常想让自己读博。为何明明很多研究生读研时不想考博,而他们的导师却特别想让他们读博呢?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吗?分配任务,逼写论文,为何很多研究生导师想让学生继续读博深造?很多人觉得读博是一件遥远的事情,读研还没开始,读博又从哪里谈起呢?也有人觉得考研很难,考博更难,而且考研的时候吃的苦很多人不愿再吃一次,更何况考博的难度丝毫不比考研低。最重要的是,考生若想考博必须在研究生期间达到一定的水平才可以,这就迫使考生不懈地努力学习,发表核心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这样才能有机会考博成功。这一切都是需要辛苦的汗水换来的,但是大部分的研究生都没有这个定力和实力。小水的同学在读研期间就曾对小水说过考博的问题。最初他在考研的时候,导师在复试中问他有无读博的打算,当时他是希望读博,更一步深造的。但是读研之后发现,自己基础差,研究生毕业都比较困难,所以也对考博这件事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所以研一的时候选好了导师之后,他对科研和学术研究已经不再关心了。但是到了研二开始,他的研究生导师开始分配给他各种科研任务,逼迫他撰写论文,意思是要着重培养他,争取申请读博。这就使得他每天几乎都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度过,还经常晚上到导师家中开会,商讨论文和实验的问题,每天折腾到深夜才能回宿舍睡觉,这使得他苦不堪言。他当时的想法只是早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最好读研期间找个对象,这样终身大事也有了着落。但是因为导师想让他考博的缘故,一切的打算都落空。为何导师们明明知道学生自己心理上不愿考博,但他们还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读博深造呢?其中的原因也并不难猜!原因一:导师们不愿中断自己的研究,希望考博留住学生不少研究生导师带硕士生,同时也带博士生,这样的导师一般都是大牛,手上的课题和项目很多,但是有些课题和项目的跨度时间很长,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导师们和自己学生合作的课题很容易因为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而搁浅,在学生无法被替代的情况下,导师们自然希望考生读博之后继续研究。毕竟研究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很难再有人能有精力和毅力再从事学术研究了。原因二:导师们希望学生继承自己的衣钵,发挥所长每个人在读研的时候,因为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展现出的实力自然也不同。有的人读研期间被导师发掘到其专业才能,具备研究专业的天赋,这样的学生导师们自然不愿意放过,当然希望这样的学生继承自己的衣钵。也有的导师等了很多年都没有等到这样的学生,一旦等到,肯定会将其作为关门弟子来培养,让其考博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原因三:导师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读博后待遇更高和考研类似,博士生就业面更宽,甚至可以去大学里任教,但是研究生却没有这个好处。导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更有出息,甚至超过自己的老师,这样是最好的。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考研只是其次,不少大医院的主任或在某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博士生毕业的。因为在该领域研究的时间长,专业技能更强,因此获得的成绩也最好。最为现实的一点就是,博士生就业自然碾压本科时和硕士生,不少城市和单位在引进人才方面对博士生大开方便之门,一般都会有高额的安家费,动辄几十万。这也是因为博士比较少,也是专业的人才,比较稀缺的缘故。所以博士生就业时的待遇会更好,自己各方面都会有个质的提升。所以,小水同学的导师也是为了他考虑而逼他考博的。然而,在小水看来,读研和读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多数的人读研的目标很明确,在就业如此严峻的当下,他们读研只是为了得到一个研究生学历的文凭,而考博却完全没有必要,等到了博士毕业再就业虽然待遇好,但是不少人等不到那个时候,会为世俗所累。更何况,读博的时间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年龄问题也使得他们向家长低头,不得不屈服,早早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不过,对于那些致力于某领域研究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适合读博。但是读博也是要讲究实力和机遇的,要是你的导师刚好带博士生,而你没有被家庭所累,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考虑读博了,毕竟博士的好处是读研和本科时都没有的。如果你考上了研究生,你会选择读博吗?有人说,女生不适合读博,因为年龄太大了,找对象都困难;但也有人说读研期间就能结婚,读博也不成问题。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白牙

考博士有多难?硕士生:不敢报?

我家孩子刚复旦大学本科毕业,8月底到复旦读直博,只要是保研的同学,都有可能直博,所以考博不难,难的是博士毕业论文。本人985在读博士,博士真不难考,基础课你都考不好也没什么必须继续学这个专业了。想读博最最重要的是,导师要。我儿子是211大学保研硕博连读,经历了五年的苦学,个中滋味我有体会,从开始的一两年迷茫到爆,逐渐硬适应过来,第四年才步入正轨,第五年厚积薄发,连发三篇美国学术期刊顺利毕业,这个过程很煎熬很考验人的承受力的,他的同窗就在两年后没能硬适应结果自主退学还是拿个学士学位回家了,所以说适应能力不够强大的人真的有可能半途而废的,要三思而后行!真正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是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大学正规研究生招生考试难度都不小,能够通过的都是刻苦学习努力拼搏的人才!但是国家贩卖的在职研究生假学历的人都是不用参加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而且购买在职研究生假学历从来不受司法问责的。学硕容易直博,难度不大的,不过985还是有些许难度,主要问题在于容易申请但却不好毕业,特别是重点高校,所以令许多硕士望而却步。在好学校搞个硕博连读最好了,拿到学位的难易取决于专业方向,导师的能力和人品,当然自身的努力才最重要,目前来看,想投机取巧混学历还是没那么简单的。

平待

一位拟录取博士考研、博士申请的艰难历程

一直想记录下自己的考研考博的艰难历程,直到今天看到某985高校的第二次申请考核名单,我觉得是时候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啦~(文笔不好,想到啥就写点啥吧)01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刚我踏进大学大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考研了,对于考研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我属于不聪明还算认学的那种)。爸爸其实不太支持我考研,因为到时全国范围内刚实行小班制,教师扩招,考教师编相对其它年份容易些,但我依然坚持考研,没有动摇;考研择校时我比较纠结,爸爸一直称我为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那种,确实对我特别了解,他想让我考省会城市(离我家比较近)的一所一本师范院校,但是我不甘心,后来我考虑了我省一所211。我所学专业不太好,通过各种打听询问,我最后选择了西北一所985院校,我当时就想考不上就调剂呗或者考教师编。直到考研那天,考完政治,出来考场我哭了,我听说第二道大题是辅导班的原题,可是我那道题全蒙的,不知道具体考察什么。到了第二天上午考其中一门专业课,我发现有个题是课本证明,可是我完全忘记了,并且有个简单的计算也算错了,中午也没怎么吃饭也没睡觉,觉得自己要完蛋了,不过自我感觉下午的专业课考的还可以。然后我就开始了嗨玩,直到年后出来成绩的那天我觉得考的还可以,就开始了我的复试备考,知道出来复试名单,我觉得自己成绩排名不是肯靠前,我想放弃复试,直接走其它学校的调剂计划。但是不甘心,我决定去试试。02买了长达14小时的硬座,在那里享受了一周的阴雨连绵,直到出来最后成绩的那刻,我慌了。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后来辅导员给我联系了该省的另一所一本学校,我本来答应那个老师要去的,后来我反悔了,不想离家太远了,临回之前去那所学校给那个老师道的歉。之后联系了好多学校,有的让我去面试了,但我最后选择的离家近的一所二本,回到学校又开始的复试备考,最后被录取了。当踏进研究生大门时,我决定读博,弥补自己的遗憾。后来研究生分了方向,我为编程而发愁,没有人能帮到我,只能靠自己,因为程序一直不会,最后导致文章发的晚出的晚。03研一认识的我男朋友,他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了,在我们周围城市,我想考离他近的城市的,可是不能如愿以偿,人家学校比较看重第一学历,只能参加春季的统考并且联系的导师名额也不确定。后来我们导师给我联系的本省另一所985,开始联系的时候那个导师说没名额,知道报名截止的前两三天,然后我匆匆忙忙的报名,需要提交好多材料需要学院学校的公章,但恰逢周末,老师们不上班,我们导师比较好,给我联系好老师让我去盖。由于一些材料准备的不充实,那里老师对我好一顿批,然后在回来的路上,我哭的哇哇地……最后终于把所提交资料在规定的时间全部提交了。从报名到考试就一个月的复习时间,我也不知道侧重点,就蒙蒙的去考试了坐了24个小时的车。先考的英语,我觉得还可以,但是到了专业课,我真的一脸懵,复习的基本没考,面试也不太理想,这次考试还是妈妈陪我去的,我觉得特对不起我的爸妈。然后我和妈妈一起回家了,那天中午我们在我姥爷家大团聚,恰巧那天中午出成绩,我落榜了,眼泪忍不住的流……(录取四人,调节计划2人),后来联系报考导师说我英语也不好,没及格基本不可能了(后来英语出了成绩我考了59,分数线45)。经过一番纠结之后,我最后又选择的那个省的一所211,两个月之后一个人再次坐了24个小时的列车来到这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城市。04在去之前的前两天,招生办老师告诉我政策改了,学校不符合要求的加试一门课程(这门课我从来没学过),再次绝望,并且比网上通知的其它的时间要早。但这也没办法,只要硬着头皮去了,第二天笔试这门课程,会不会的全写上了,最后成绩还不错,第三。到了晚上发烧了,38度多,第三天面试,上午大学同学陪我去看病,那了见效快的退烧药,刚到宾馆吃上药,也没吃饭,准备休息会。12点多通知1点面试,我是第三个,走过去要用20分钟,我收拾好东西就去了,后来我大学同学去宾馆给我送吃的、体温计,敲了好长时间的门,没开,以为我晕倒了呢,让前台给开的门(我手机调静音了),后来找到了我,陪我等待面试。当时就觉得破罐子破摔了,面试完回宾馆睡觉了,醒了感觉好点了,晚上导师在宾馆楼下请吃饭。到了八点多,发现自己又难受的不行了,师兄带我去的医院,但只有值班医生,医生建议我去大医院看看,结果导师师兄带我去大医院了,化验血……直到凌晨才回去,真的特别感谢他们。第二天师兄又陪我去县医院体检输液,直到最后一天考完英语,觉得自己好多了,老师又请吃饭,我是晚上的车,还把我送到火车站,真的是太感谢了。今天我看到第一次报考学校的春季录取名单,只有一个人没录取,哎,有一定运气存在吧,但更多的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未来还长,继续加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