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可以报几所学校?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怎么调剂?魔术男

考研可以报几所学校?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怎么调剂?

可能现在高校中的考研学生已经忙疯了,在职这距离20考研初试仅剩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要完成自己所有的考研复习规划,要完成自己的中期复习和冲刺复习,作为一个考研过来人能够理解所有的考研学生,现在的压力一定是在不断地增加,这其实是一种常态,或者说这是所有考研人必须经历的。而接下来便是考研学生的报名了,一般是在10月分左右开始这一项工作,而这也意味着考研学生距离战场真正的越来越近了,毕竟报名工作一结束似乎意味着考研也就真正意义上的而进入了决胜期,但是在考研报名还有一些问题可能要和考研学生交代一下。所有的考研学生只能填写自己的一个志愿,也就是说我们的考研志愿志愿一个,在2006年之前是可以填写两个目标志愿高校,但是2007年开始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很慎重的选择自己的第一志愿高校,既不能选择档次太低的,又不能选择档次太高的,只能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地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才能够顺利的考研成功。同时,一旦自己对待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也就是说自己的初试成绩达到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达到第一志愿高校的复试线,那么只能是参加考研调剂,一般来说是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研招网的考研调剂系统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很多有缺额的大学会公布自己所接受的校外调剂的专业,考生便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理想调剂院校。当然,考研调剂这项工作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可以一次性填写的志愿是三个目标高校,只要你想调剂的高校给你发送了复试通知,那么也就意味着你顺利的调剂了,更大可能地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了。总之,考研学生只能填写一个志愿,所以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一定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复习效果究竟在哪一个程度上,然后核定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同时一旦需要调剂时也要随时关注研招网的信息,并且积极的调剂,及时的掌握所有高校的调剂信息,这样才能够顺利的一战成硕,顺利拿到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张看

别质疑了,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依然值得报考,并且录取难度很高

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结束后,每一个考研学生谈论的一定是你被哪所高校录取了?是211高校还是985高校?又或者是双非高校?而对于不同的答案更是有不同的反应,那些考上好学校的考研人会被人羡慕,那些考上双非高校的考研人会有人安慰他们,因为绝大多数的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是211高校,或者是985高校。然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研学生最终只能是被双非高校所录取,那么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值得读吗?或许是你多虑了,因为其录取难度很高。记得自己考研复习的那一段时间,身边很多的学生都选择211高校、985高校,当然包括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最终我们有的顺利的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校,有的调剂到了普通高校,那时的我们都认为考上211高校、985高校的学生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会有更好的发展。可是当我们都顺利毕业时才发现,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公司,起步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当然,相信很多学生会认为这仅仅只是很特殊的情况,一般来说985高校的硕士生能够进入更好的单位,能够拿到更理想的薪资待遇,可是这时的我们需要考虑到专业的问题,有一些普通高校虽然不是211高校,985高校,但是专业确实全国高校中的王牌,却是很多用人单位非常认可的优秀大学生毕业的来源地,而这足以体现到你虽然不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但是你具有比名校更强的专业优势。那么,在这样的普通高校就读硕士研究生是不是很值得呢?是不是毫不差于211高校、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呢?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此外,之所以考研是为了成功,而对于成功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考上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也是成功,有的学生认为考上211高校、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是成功,所以只要你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使是普通高校又怎样呢?况且在研究生三年期间还有诸多的未知性,谁又能够确定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就会一直很差呢?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会一直优秀下去呢?再加上,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也是你辛辛苦苦,你勤勤恳恳,淘汰掉几十万人才顺利的获得这样的入学机会,这又何尝去谈是否值得呢?因为你付出了,你努力了,所以其就一定很值得。总之,不管是211高校、985高校,还是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你的价值,你的发展潜力,不是由你的高校档次所决定的,至于考研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完美,自己所要攻读的高校是否值得,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具体的分析,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天下

大招来了,硕士研究生扩招,考生该如何应对?

2月25日,中国政府网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广大考生面对这个消息该如何应对呢?是不是能躺赢了呢?消息是好消息,但必须冷静!首先来对比分析一下去年和今年的录取形势。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大约为290万,录取约65万,录取率约为22.4%。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约为341万,报考人数较上年增加两成。如果今年不扩招,按照上年的录取人数计算,那么今年的录取率约为19.06%。如果按照上年的录取率,那势必要扩招,录取人数约为76.43万,较上年扩招11万人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扩招是指人数上的扩招还是录取率的上升呢?如果录取人数增加少于11万,那么录取率甚至还下降了。如果是录取率上升,那么意味着,录取人数将超过76万。这对考生来说是好消息,但是对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却是严峻的考验。毕竟硕士研究生已经属于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还是要保证的。所以国家一定会在量和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即在增加招生人数的同时又不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下降。所以目前只能肯定一点,绝对的招生人数肯定是会增加了,但是录取率是否提高还要关注教育部的安排。其次要分析的是招生人数增加,会往哪个方向增加,学硕还是专硕?最近几年,教育部对学硕的招生人数控制得很严,而专硕(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农业硕士、林业硕士、MBA等)的招生人数则相对宽松。学硕即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而专硕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这个政策导向来看,国家还是在着力增加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国家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本次扩招,增加的招生名额大概率将倾向于专业型硕士。其三分析就业形势。许多考生考研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学硕和专硕在这方面有什么分别吗?前面说了,学硕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将来的工作大概率跟专业研究相关,就业取向多为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还有就是继续考博士。而专硕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是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的企业单位,当然专业硕士也是能考博士的。专硕考博,相比学硕总体来说还是更难,这跟初始的培养目标有关,但也并非绝对,还要看专业领域。例如工科专业硕士考博,就相对容易,因为不少工科专业学生硕士毕业后对继续读博士兴趣不大,而工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则较多,经常出现导师数比招生人数要多的情况。通过上述分析各位考试有没有冷静下来找到自己的对策了呢?如果还要什么问题想要探探,欢迎留言。作者将尽力为大家解答疑难问题。

假物

21考研:硕士研究生录取能超过100万人吗?

众所周知,每年考研的人数都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增长,考研的同学们也是非常关注这个考研人数,对于本年考研的学子们来说,这个数字可能决定了自己将要报考一所什么样的水平的大学,我们也清楚这些数字并不单单是一个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一群考研大军,我们的竞争力也是前所未有,而小编要说把我们的侧重点转移出来,放到对大学信息的了解上,不要纠结于这个数字的多少。但是还是会有同学们会问21考研的录取人数,会不会突破100万?想必没有任何一名老师和同学们会给你准确的答复,只是会给你一个比较模糊的界定,只是会说有可能,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做一些这样的预测,根据往年的录取的人数以及录取的标准,而做的一些适当性的推理,虽然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我们要知道每年报考的人数个录取的人数是随着当年的具体情况而设定的,如果国家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就会对这一方面专业的学生提供较大的扩招幅度。什么事情都不可以一概而论,什么事情也不能是一棒子打死,我们要知道考研并不是要了解到底有多少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更重要的是你在你整个专业学科方面的竞争力的人数到底有多少?涉及到自己领域的那一部分,同学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然后我们再进行细化,对于报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那一部分同学才是你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不要把事情扩大化而是要针对性的进行考虑。大家都知道2020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录取人数达到了100万左右,这个数字与其他年份上比是最高的,这是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国家重点扶持,给了较多的扩招名额,但是今年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我们是不知道的,是否进行扩招以及扩招的程度如何?我们也是不清楚的。现在我们能够做的事就是要武装好自己,使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与其他人进行抗衡。这个具体的数字只有在我们当年考过研之后才能够知晓,数字只是一个参考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什么,只需要我们自己足够优秀,那么我们才能够顺利上岸。

奎蹄曲隈

每年的考研学生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名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想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究竟有多难?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够拿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只是听说考研难,考研不易,可是难道所有的考研学生都得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吗?其实,每年考研的学生会根据所报考的院校档次不同而划分不同的难度和努力程度,而对于报考名校研究生的学生来说,或许才是所有考研学生中最辛苦的,并且这些学生不仅仅是辛苦那么简单,还需要承担很强的心理压力。那么,每年的考研学生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拿到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呢?先说说我自己考研的历程吧,第一志愿目标高校是一所985高校,开始复习考研的时间是大三下学期,如果没记错的话是3月中旬,每天都是5点半准时起床,6点15准时开始学习,中午也不休息,晚上是23点20分回寝室,每天学习时间十几个小时,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严格按照其执行,就这样保持到考研初试结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每天大脑都是高速运转,然后初试成绩仅仅是勉强进入复试,最终以复试倒数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所以,考研学生想获得名校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一定要很早很早就可以准备复习了,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我们的考研复习战线会更长,时间跨度更大,一般的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末开始准备,报考名校的你或许在大三就应该开始相关基础复习了,只有长时间的准备才能够为之后的胜利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够之后复习更高校埋下伏笔。同时,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由于名校所提供的参考书目比较多,或者是仅仅只给一个参考书目的大致范围等原因,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复习量随之增加,因此保持高效的复习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天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不能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时不时的便给自己放假,这样是绝对不能出现的,而且在考研英语和政治方面也要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基础目标分数是55分,并据此去研究如何保证自己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层次,尤其是考研英语,他人可以放弃的完形填空,我们或许需要仔细的去研究,他人可以不精读的长难度,我们可能需要去认真的分析。此外,想顺利拿到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考研学生在公共课和专业课都不能有短板,不然没有资格进入复试,同时在准备复试时,要着重准备英语口语和听力,这是很多硕士导师所看重的,而这就需要你初试一结束便要开始锻炼的,这样才能够在英语方面有初步的效果,而复试的其他方面更多的已经在你本科时就决定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英语水平。总之,敢报考名校的研究生你就需要做好付出超出其他考生的辛苦和努力,你就需要比别人复习开始的早结束的晚,你就需要每天一如既往的保持高效的复习状态,只有这样或许我们才能够有更大的把握顺利拿到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劳动节

研究生已拟录取,研究生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忠告?

分享我的经验和对教育的见解,请关注@范博士谈教育研究生第一年一般都是上课,导师正常情况下不会让你开始研究工作,但是有的导师手上任务比较多,希望你这边上课,上完课后,用其他时间在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一起学习,提前做好开始研究工作的准备。一般情况下,第一年上完课后,第二年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在正式研究阶段中,第一步是和导师商量确定研究方向。第二步在实验室做研究。第三步,根据你的研究发表学术文章。第四步,一般是到最后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第五步,毕业答辩,拿到学位证书。我来详细说说各个步骤。刚开始导师会和你商量定一个研究方向,有的导师已经想好了研究方向,有的导师需要你自己寻找,那么都会让你去看文献。如果导师已经想好了方向,那么做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所以导师会让你看文献,先看看其他人目前在该方向做到了什么程度,让你充分了解该领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有所创新。重点看文献综述类文章,对于你迅速了解该领域很有帮助。对于让你自己寻找方向的情况,你还是要大量的看文献,这样尽管你会用大量的时间去看确定研究方向,但是你可以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向,尽管开始慢,但是后面会快,因为你感兴趣,感兴趣才是做研究最重要的,因为你有灵感,能出更多成果。确定要研究方向后,自己可以根据所看文献制定好研究步骤和计划,研究方法可以模仿其他文献的方法,开始做实验,这时候不要出现问题就问导师,导师工作是指导学生,指导学生的意思是在大方向指导学生,而不是为学生解决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问师兄师姐就可以了,只有研究大方向出了问题,才应该问导师。然后就是发表学术文章了,这是一般学校的毕业要求,也是导师要求你做的事情,因为这可以帮助导师项目结题,你所做的工作一般都是导师申请下来的研究项目,要想完成项目工作,必须要发表相关的学术文章,所以发表文章才是你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最后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撰写毕业论文,就是对你研究生生活的一个总结,把你所有研究的工作都要写在毕业论文里面,上面的一篇学术文章只写一个研究问题即可,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要写2-3个研究问题的,这2-3个研究问题是有联系的,整篇论文是成体系的。对于各位我有个忠告给大家。既然上了研究生,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自己做成什么样,未来在简历中都会有体现。你的学习成绩,发表论文的质量,以前做了什么工作,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什么奖等等,通过这些能看出你到底认真不认真,这样找工作比较容易。坚持高质量原创,分享我对教育的看法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关注和点赞,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吧!

花姑娘

2020年研究生录取结束,你知道读研可以拿哪些钱吗?

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已经基本结束,一些小伙伴想了解一下考研的奖助情况,考研先生今天给大家简单罗列了一下,可能不够完整,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准备考研的同学也可以收藏备用哦。一、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补助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所有全日制研究生都可以拿。(非全日制无)资助标准:每年每生不低于6000元发放方式:一般是按月发放,具体发放方式每个学校不太一样。二、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个学校的政策不同。一般来说学业奖学金是分等级的,分为一等,二等,三等,每一个级别的奖学金金额是有差别的,占比人数也是不同的。也有部分学校不分等级,获得金额都一样。比如: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12000,比例40%;二等8000,比例30%;三等2000,比例30%。三、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设立,中央财政出资,用于奖励普通高等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全日制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向基础学科和国家亟需的学科(专业、方向)倾斜。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硕士生3.5万名,博士生1万名。资助标准:研究生每年20000元,博士生每年30000元。四、三助”岗位津贴高等学校利用教育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置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并提供“三助”津贴。所有人均可申请:在读研期间,助研、助教、助管者可拿(这些岗位需要主动申请,学校和学院一般是择优录取)资助标准:根据岗位、工作时长的不同来决定工资的多少,金额由学校决定。五、科研补助研究生期间,大都会跟导师一起做项目的。有的导师会根据项目的一些资金状况,发给自己带的学生一些工资。一般理工科的学生做的事儿会多一些,所以拿到的工资补助也会多一些。协同导师做科研项目资助标准:补助金额根据导师、学校、专业的不同都会有所差异。通过这些奖助政策可以看出,读研期间的花费其实并不是太大,希望大家都能成功上岸,实现梦想!考研先生一直陪伴你的左右。感谢关注阅读,欢迎分享转发。考研先生——致力于收集分享高校最新教育资讯,欢迎关注。

清洁工

对于2020年340万考研学生来说,17%的录取率并不可怕,这个才可怕

考虑到就业压力、提升能力等各种综合因素,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选择了读研。的确,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的环境下,拥有研究生身份自然就能拥有更大的优势,在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种优势往往会是你取得心仪单位offer 的关键,除此之外,通过考研进入名校、通过考研更换专业等均是人们选择考研的重要理由,因此考研人数呈几何式爆炸增长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尽管今年的考研英语一度难到上热搜,可是仍然阻挡不住莘莘学子逐鹿考研“战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300万,达到了创下历史新高的341万,与2019年考研人数相比,2020年考研人数激增50余万人,当然了,这也与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有关。2020年考研人数创新高,那又有多少学生能成功“上岸”呢?从往年考研数据来看,全国综合录取率为17%,也就是说今年340万考生里,大概有57万人能成功“上岸”,当然了,真实的录取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因为除了要看报录比之外,还得考虑全国各地的报录状态,比如考生生源地最集中的省市为山东、河南等地,而招生人数最多的则是北京、江苏、湖北等地,换句话说考研人数最多的地方招生人数却不是最多的,这就导致了每个省市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呈现失衡状态,因此各地考研录取率救就会在17%上下浮动。如果说17%的综合录取率还不可怕,那么厦门大学在其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则算是2020年考研学生的“噩耗”,因为在该项通知里,厦门大学研究生院明确规定将从2020年1月1日起,对该校每一篇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进行严格的查重检验,其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不得超过“10%”,并且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还将送往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位论文送审平台’送审。或许很多人会说这只是厦门大学这一所大学的做法而已,事实上,论文抄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管是本科生论文还是硕士生论文,都存在有论文抄袭情况,不过教育部已经注意到这个情况,早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对于研究生培养和管理中出现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通知要求下,各大高校对于学位论文的审核和查重越来越严格,毕竟哪所大学都不希望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里出现第二个”翟天临“。因此,厦门大学如此严苛的学位论文要求,难保不被其他高校所参考,这么看来,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复制比红线不断下降、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对一些”划水“的研究生来说的确算是一个”噩耗“,厦门大学严查论文质量的新规,也意味着今后硕士研究生毕业,也将越来越难。

水鹿

研究生越来越难考?近10年研究生报录比汇总,看你录取概率有多大

今天有小伙伴发来私信,她说看到51考研倒计时壁纸上面的数字:134天,突然慌了···掐指一算就只剩4个多月了,那一瞬间额头像无数根针扎似的,因为自己学校还没定下来,在两所学校之间徘徊,所以内心有点慌···别慌,今天小编就从整体报录比再到院校录取比,大家可以大概估计一下自己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大。2009-2018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表接着我们再来说一说考研择校选专业的问题,如果选择过于随意,后续问题会很多,半路换专业风险也会很高。所以初期的选择要谨慎,要注意分析数据。其中报录比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不论你是有志于报考热门专业、985重点院校,还是想摆脱本科不好的出身,亦或是二战求胜,对报录比的掌握都是你考研路上的开山利器!如何通过报录比/复试录取比来确定学校接下来,小编想为大家再详细讲一讲关于报录比的那些事。有同学会说,其实报录比根本不重要,那些数据看上去吓人,其实都很水,比如某某学校,报考1000多人,实际录取十个左右,那这报录比确实吓人,但是实际上最终能进入复试名单的也不过几十个人,最终你的竞争对手也只剩寥寥无几。的确,报录比不能完全相信,但是起码可以知道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热度情况,给自己“复习压力”,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你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除了报录比,还有一项复试录取比(复试差额比)考研的你也要会查。之前有一位二战研友问小编,她去年考了北二外的汉硕,没有过国家线,今年二战,问还敢不敢报北二外?小编跟她讲了跟多,也讲到了报录比。在这里也教目标院校没有公布报录比数据的同学,怎么查另一个重要数据——复试录取比例。我们就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为例,帮大家分析一下。首先到北二外研究生院官网,我们看到两份名单: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大多数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都是会对外公开的。我们都知道,初试成绩出来不久,34所各院校录取分数线以及国家线就会公布,随后,各院校复试名单也会公布。也就是说哪些同学要进行第二轮的拼杀,哪些同学意味着出局或者找调剂。大家看两份名单公布的时间,3月中下旬出复试名单,四月份复试结果也就是录取名单也逐步公布。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名单发布的时间,在官网上面查找,很方便。先看北二外汉硕的复试名单情况:每年都会有些同学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复试,然后就有了递补。小编已经看过了,下面两份递补名单中没有汉硕这个专业的,所以只看第一份名单。从公布的形式来看,北二外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成绩等都公布了,对于考生来说定位自己的目标非常有帮助。小编数了数,进入复试的有50个人(从考生号就可以看出来,汉硕考生的考生号除后三位,前面都一致100317045300,下面只是部分截图)接下来看拟录取名单:(部分截图)同样手动数一数,录取一共45人。也就是说,从复试到录取,刷掉了5个人。小编把进入复试名单以及最终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被刷掉的那些是谁录取的是谁都能很直观的看到,你会发现有些初试分数高出很多,但也遗憾出局。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现阶段,提高初试成绩是首要任务,但是初试结束,你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才能干掉那些或许比你初试成绩占优势的同学。刚好,开头跟大家说的报录比,恰好北二外也有,我们就看看2018年汉硕的报考人数。北二外汉硕的报考热度逐年增加,小编也看了17年的复试名单,58人,也就是说北二外汉硕虽然报考人数在增多,但是进入复试的人数相对稳定,最终录取人数也很稳定,也或许说明北二外的专业课题目有一定难度,通过初试能淘汰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知道,去年北二外汉硕报考224人,进入复试50人,最终录取45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是最终进入复试的人不多,而且进入复试基本上就能录取刷人不多,有可能是因为专业课题难。所以,小编跟这位同学说,因为你二战,而且这个专业的竞争力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手头有资料,还经历过专业课考试,知道考试类型大致怎样,还有一些认识的同学,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报考的资本。如果不想冒险换学校,可以考虑再次考北二外汉硕。这整个流程大家看清楚了吧,不要总是问别人“喂,你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考呀”,自己动手搜集信息,通过对比你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些数据信息,不是说好考你就一定能稳上,轻轻松松的复习了。每一年的数据不一样,万一今年又扎堆就难说了。所以,这些数据一方面作为报考院校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你给自己定目标的参考。每一科目规划多少分,总分在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保证自己能进复试。已经定下目标的你们也是一样的,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分数”,接下来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吧!

人演

研究生拟录取,但却不想读研了,怎么办?

文/十八木“听风也听雨,飘雪落澜庭。用心书写教育。” 【本文选自十八木之《读研》系列文章】研究生拟录取通知公布后,一般情况下,6月份各高校就会陆续寄发录取通知书,对考生来说,等着6月底或7月初领取心仪已久的录取通知书就行了。历经艰辛坎坷之后的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将满满都是激动与喜悦!可有学生却不知道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收获!最近,有网友私信我说,研究生拟录取,但忽然不想读研了,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是从一所二本院校拟录取到一所知名211高校,考研路上经历的各种辛苦和折腾估计是难以尽述,我在学生的空间中看到,几个月前学生还在求佛保佑能顺利通过复试,然而,好不容易过了复试,已经是拟录取状态了,这学生,却忽然打算要放弃这千辛万苦获得的机会!我问这学生,辛辛苦苦考上了这么好的高校,为什么要放弃呢?学生给我回复说,“刚刚通过复试后,导师就通知进课题组学习,也有快一个月了,最近这段时间突然感觉读研压力好大,读研学习方式与本科时完全不一样,非常不习惯,不喜欢,于是就不想学习了,越来越感觉自己不适合读研!最近一直想去找工作,老师,我怎么办?”我说,这很正常,研究生和本科生阶段学习方式本来就不一样,你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学生回复说,“拟录取通知出来后,导师就开始给我布置任务,每周都有任务还要汇报,突然就感觉亚历山大,我自己也知道这只是研究生学习中的很小的任务,正式进学校后估计会更忙压力更大,所以最近很焦虑,持续了半个月了,想想以后自己每天都这么累,感觉接受不了。是不是我真的不适合读研?”我回复说,建议你尽快和你导师沟通一下,不要轻易做出这样的决定。想想从一个二本院校,考到了知名211院校,这是多么不容易!说心里话,这学生如果一意孤行要放弃读研,姑且不论他将来是否后悔,个人觉得,至少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分析总结一下这个学生的想法,如果他说的都是真心话的话,他想放弃读研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不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是担心读研会很累!先来探讨一下这第一个方面,学习方式的改变。确实,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生阶段,学习方式是有很大的变化!本科生阶段的学习主要依然是灌输式的学习,学生在各任课教师的教导下,进行各门课程的学习,这时候只要肯死记硬背,一般都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成绩。而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方式变成了自主性学习,尤其是刚开始读文献阶段,可能连一个明确的主题都没有,导师只是给一个大方向,学生需要去创新性地进行自主学习,由于本身基本上对专业知识不懂,忽然就接受新的科研型任务,不知所措导致压力增大和焦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二个方面是担心读研会很累。这个担心其实还是基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因为没有习惯读研的学习方式,导致一开始感觉压力太大,由此及彼,想到刚开学就这么难,也许以后正式入学了估计更难,担忧未来读研之路太难太累。左思右想估计都想不通,想直接放弃但心里可能还是有些舍不得,又不敢直接和他自己的导师去沟通,于是,左右为难。 应该说,这个同学的想法,并不是个例。每年考研到这个阶段,都有很多类似的现象。首先十八木要表明的态度是,不支持这样轻率地放弃!这样放弃后,十有八九将来会后悔不已。实际上,在这个例子中,一切起源于学生对读研阶段的不了解和近年来社会上对于读研读博难度的过度渲染。读研读博阶段确实不容易,难度系数肯定大于本科。但也并不是难于上青天。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较为圆满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只有极少数读研期间极度不认真、放任自我或是有极端特殊情况的学生最后不能顺利毕业。一般来说,有经验、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都会提前对即将进入课题组的准研究生们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提前进组,是一种导师关心你、想提前让你进入状态的普遍做法!有些学生以为是“还没有进组,导师就开始让干活了”,这样的心态千万不要有,因为对于一个拟录取的研究生来说,你干的那点活,对于课题组来说,还拿不出手,不值一提!导师让你提前进组,正确的操作是,把握住机会,按照导师的指导尽快去融入课题组氛围,因为对于准研究生来说,导师往往是同时给所有拟录取的学生下达相近难度的任务的,除了是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也有对拟录取学生进行初步考核的意思。读研读博期间,有些学生会得心应手,有些学生会焦虑难眠,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源自于心态!端正心态,尽快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才会在读研之路上越走越稳!【用心书写教育,《大学往事》《读研》《读博》系列文章将陆续推出。欢迎关注十八木】(本文原创,欢迎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