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考研还早?只剩下16个月而已,是时候做好考研规划了!杨雄

2021年考研还早?只剩下16个月而已,是时候做好考研规划了!

2020年考研的同学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复习中,那么,2121年考研的同学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2021年考研是在2020年12月考。现在是2019年九月份,距离2021年考研其实也就不到16个月,满打满算不到一年半。所以,有些规划应该提上日程了,都说好的规划是成功的一半,有些时候选择的重要性要大于努力,选择错了,付出再大的努力也弥补不了!考研所以,学长今天通过一篇文章帮大家梳理下,2021年考研如何做好规划,收获成功!1、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注意,先专业,然后是学校)有一句话叫做“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足以说明,考研选择专业非常重要。所以,考研规划第一步,确定考研专业,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选错了专业,后期多努力可能都无法弥补,直接导致我们考研失败。那么,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呢?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延续本科专业,第二种就是跨专业考研。下面分开来介绍。研究生考试第一种:延续本科专业来选择我们的考研专业。这个是大部分考研同学的选择,首先,我们需要完全了解我们的专业,其次,我们还需要知道,考研总共有哪几个大的方向。因为,我们本科的专业名字一般是一级学科,涉及领域比较广,也比较笼统,可能很多同学学了以后,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嘛,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考研专业则会细化专业,会更加具体。举个例子:本科阶段有个工科专业叫做自动化专业,考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双控,专硕叫做控制工程)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081103 系统工程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这几个方向的了解是自动化专业考研时最基本的工作,当我们搞清楚大概的考研专业方向以后,才有可能选择出那个最适合我们的专业方向!自动化控制比如,我们如果想从事研究多一些,并且以后还有读博深造的打算,那么首选专业则是双控(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如果,我们想做偏硬件一些,或者想做一些软硬结合的工作,并且我们动手能力也很强,那么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这个方向就非常适合我们,如果,我们想蹭一波人工智能的流量,难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也非常适合我们,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大部分导师的研究方向都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相关方面的研究,毕业以后,就业好,待遇也不错。最关键的是,这个方向转CS(计算机科学)专业将会非常方便,相当于就业方向会比较宽泛!人工智能以上,考研专业的选择,肯定是结合我们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因为,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我们的兴趣肯定已经有了一些倾向。同时,还要考虑我们的学习情况,与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情况。而,其它专业的选择类似,一定要搞清楚所有考研方向的侧重点是什么,因为不同的的方向差别比较大,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的就业前景!下面,我们再简单说下跨专业考研的专业选择问题。第二种:跨专业考研专业确定跨专业考研的专业选择,切记不要选择跨度太大,又太难的专业,比如文史类专业跨考理工类专业,那成功率可能比你中彩票的几率还要低。大学专业而理工科跨文史类,经济类,管理类都是可以的,选择度比较大,最关键的是跨考的专业自己要感兴趣,否则就有可能从一个坑里跳出来,刚好跳进另外一个坑,考研不比本科,如果对于所学专业毫无兴趣,那学习起来将会非常痛苦!还有一点,跨专业考研,及早准备,最好能够把想跨考专业的专业课都提前了解下,然后对于难度做一个理性地预估,再决定到底要不要跨考,这样做也有助于我们将来专业课的复习。选择完专业以后,就需要确定学校了,下面说下考研规划如何确定学校?考研规划,如何确定学校?学校的选择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包括学校的专业排名,自己的本科院校,自己的学习情况等。但是,无论怎么考虑,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开设这个专业的大学有哪些?我们只需要去研招网查看一下就知道了!(官网找到专业库,属于对应的专业,就可以看到学校,然后去院校库查询中意的学校)研招网专业查询截图研招网学校查询截图首先,看学校的专业排名,考研选择学校,我们一定不要选择专业排名特别差的学校,毕竟,我们将来还要就业,就业可能会看学校的专业排名多一些。其次,考虑自己的本科学校,这个非常现实,根本不属于什么歧视范畴,所以。我们少看鸡汤文,要现实一点,如果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乃至于是三本、专升本,就不要将目标定位非top5 985大学不上,因为,考研竞争很激烈,你能保证能够杀出一条血路吗?所以说,一些好的211类院校未尝不可选择,所以,在选择学校上,切记不要好高骛远,还是现实一些,脚踏实地更好一些。北京邮电大学最后,还需要结合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相信,我们如果决定考研,那成绩肯定不是最好的,当然放弃保研的除外,所以,我们还要对于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正面的认识,最关键的是英语学习情况,要是还没有考过四六级。那就抓紧时间,最好能够在考验复试前,把英语四六级过了,四级是底线,因为考研英语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专业选择准备,以及考研学校选择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它情况,比如,下面的第二点。2、关注该专业在目标院校的往年录取情况这个也是我们选择院校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不同的学校,招生名额不同,保研名额不同,录取分数线也不同,这会直接关乎到我们能否考研成功。考研复习别在选择学校上,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具体我们可以去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看,下面我们举个例子。(电子科技大学为例)进入官网,我们找到研究生招生网。下图方框中的信息就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同时,我们还需要查阅最新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现在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的。电科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我们在简章中重点看的是与我们专业相关的招生信息,如下图所示,包括:专业介绍研究方向(非常重要)招生人数(非常重要)导师导师研究方向初试科目(非常重要)电科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计划同时,还需要查阅复试要求,因为,我们知道考研不光有初试,还有复试,复试也非常重要,主要看复试科目即可。电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科目如果,招生名额不多,并且保研名额占了一大半,这种一般出现在985大学中的某些专业,那么,我们就需要慎重选择,因为,可能辛辛苦苦一年,很容易成为炮灰,因为竞争太激烈!其次,我们考研规划时,如果自己确定了专业,以及目标院校,我们就需要知道考研的专业课情况,包括考试考哪些科目,还有学校推荐的考研复习专业课参考书目!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然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并且还可以购买相关专业课书籍来看看,做好难易程度评估等等。做完以上两个规划以后,我们的考研初步规划就完成了一大半,还需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3、其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就业,地域等等)首先,之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已经讲过了,那就是就业,大部分同学考研,毕业以后都会选择就业,所以,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重要!说到就业。我们就会涉及到地域,这个虽然不是考研学校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最好还是能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综合一下,如果能够选择将来想就业的城市的大学,那将会带给我们很多优势与便利。就业面试以上,就是送给2021年以及以后考研的同学的一些关于考研提前规划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减少一些盲目与迷茫!最后,考研规划还有最关键的复习规划,再下一篇文章中,我将会结合我自己的考研情况,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考研复习规划,如果有需要的同学与家长可以关注我哦!感谢您的阅读,觉得文章有用,请随意转发收藏!

陈澧

2021年考研,你一定要清楚这三个问题,否则考研不会成功!

2021年考研,你一定要清楚这三个问题,否则考研不会成功!2020年考研初试已经落下帷幕,很多2021年的考研党开始跃跃欲试。可是,对于考研,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盲目从众,对于考研的一些套路和坑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对于2021年考研,你一定要清楚三个问题,否则考研成功的概率将会很低,下面,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下吧!一、为什么考研?在选择考研之前,我希望考生一定要想清楚,到底是为什么选择考研,是想继续科学研究?还是想想提升学历?或者是就是不想就业?只有你想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考研,无论是在以后的选择学校、专业,还是等你考研成功之后研究生期间的生活学习,都会目标清晰的努力。另外,在考研之前,你还需要清楚,专硕和学硕的区别,你到底选择专硕还是学硕?毕业后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考研成功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成功了,考研成功只是第一步,无论你是否读博,考研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所以你在考研前要先想好自己想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不要等考上了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浪费时间。二、考研是选择城市重要还是选择学校重要?除了北大、清华等985、211高校以外,选择城市更重要!首先,根据教育局的统计,百分之七十的研究生就业是选择在本地就业,每个城市的高校在培养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而且,你在一个地方读研,你的人脉、资源相应的就留在了一个地方,研究生阶段积累的人脉一定大部分都在研究生就读的地方。除此之外,政府还会给在本地就业的研究生相应的优惠政策,研招办对于当地生源也会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当地你可以有更好的资源找到更好的工作。所以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思考自己毕业后是否想留在高校所在地工作?三、怎样判断一个学校是否难考?第一,要判断这个学校是否属于985/211工程院校,985/211与其它院校相比,考研难度相对较大,且大部分是自主命题,自主划线,试题真题不好找到,无法参考。第二,看所选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如果一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是个位数,这个如果不是一个冷门专业,那么考研难度将会非常大。第三,专业报录比,要耐心的报录比,其中包括总报考人数,推免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有很多的学校,计划招生数很多,但是推免人数也很多,最后,实际录取人数还是个位数。第四,复试线以及复试比例。要尽量地查看每一年的复试线和复试比例。第五,专业课难度,要尽量找到这个学校专业课前五年的试题,查看试题的难易程度,还有就是题型是否多变。第六,学校所处地区,第二个问题我们探讨了选择地方重要还是选择学校重要,知道了选择地方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注意看学校所在地区是否是自己想要长远发展的地区。亲爱的读者,你选择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考研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赶快评论告诉小编吧!

其我独芒

2021年考研难度将如何?

专注分享考研知识与技巧,请关注@范博士谈教育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预测一下,这属于一家之谈,并不一定准,所以大家试着听听看看有没有道理。2021年考研难度将和以往难度持平。大家可能会觉得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会不会竞争压力加大呢,其实不会,这么多人一起考试,大家的分数高低代表着这一届学生的学习的水平,难道我们本科生的学习水平在近几年发生变化了吗,其实没有,和往年都差不多,每一年录取的名额就那么多,也不会变化太大,所以分数线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考研难度并不会加大。我一直强调,和你竞争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就像我上面所说的,分数线是基本固定的,你想考上一个研究生只需要和你自己竞争,你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分数线,那么你就考上了,达不到你就没考上,和别人没关系,所以你只需要好好努力就可以了。你可能会说,过了国家线不一定能考上我理想的大学,是的,我上面说的是考上一个研究生,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以调剂,调剂到其他学校也是可以的。你可能还会说我考的学校是自主划线,或者说竞争特别激烈,都是国家线上几十分才能上,这种情况可能和我说的情况不一样了,因为我的说法是建立在大量的数据统计基础上的,而某个学校招生毕竟人数不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可能每年录取分数线都是忽高忽低的,报考这类学校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定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否则会导致考不上而调剂。虽然调剂没什么不好,但是那样的话,你可能无法选大学和专业。我来说说原因,假如你初试通过了,学校通知你参加复试,这是需要时间的,一般会提前1-2周通知你,等你参加完面试,半个月过去了,万一你被刷了下来,这时候你肯定还在发蒙,在蒙几天,然后开始查如何进行调剂,因为之前你一点都不懂,在网上找,经过半个月左右,找到了,这时候好的学校的调剂名额都用没了,只剩下一些可能你不喜欢去的学校了,你也只能去这些学校了,所以你也就没了机会选择你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所以我强调,必须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最起码你选择了适合你自己实力的学校的话,不至于有风险调剂到你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总之,考研难度只与你自己有关,和别人无关。

达其怒心

2021年考研或成最后机会,之后难度成倍增长?网友:言过其实!

就在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考研机构老师在朋友圈发消息称,“今年考研一定要参加,因为今年是未来十年里,最简单的一次”。该老师基于以上言论,罗列了六方面原因,包含政策、学费、分数线等,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这位考研机构老师,在故意散布谣言,以求引起热度,来增加招生数量,还是确有其事,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我们先不下结论,先看看他说的这六方面原因,到底能不能站住脚,然后再评述其真假。01“分数”逐年增高这位老师说,考研的国家分数线,以5分的趋势逐年递增,以管理类的国家分数线为例,2019年国家线为170分,等到了2020年,就变成了175分。看似有几分道理的论断,事实是否真的像这位老师所说呢,未来的分数会水涨船高?关于分数的问题,这位老师明显断章取义,管理类专硕的国家线,的确2020年要比2019年增加了5分,但是反观管理类学硕的国家线,2020年和2019年的分数线完全相同。所以,单以某学科的某个学位类型作推论,显然不切实际。02“人数”逐年上涨这位老师说,考研的报名人数,将会以每年50万的趋势递增,诚然,2019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为291万人,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人,今年和去年相比,确实是增加了50万人,但是是不是以后也会保持这一趋势增长下去呢?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和2018年相比,的确也是增加了50余万人,但是在过往的2014年和2015年,还曾出现过考研人数低于前一年的情况。人数越来越多是现实,但是不至于每年的增幅达到50万,报名人数和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03“限制”逐年加大这位老师说,未来对于专科、函授本科等考生的限制将会越来越大,报名的条件也会越来越苛刻,所以如果他大力宣称,如果这类学生可以今年报考,就不要再拖到明年往后,因为时代变化太快,很可能计划赶不上变化,影响前途。对于这一论断,其实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为国家目前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的政策,其实是在逐年放宽,而且还开通了很多专升本,自考本科等渠道,为的就是帮助广大专科等学历的考生,能够通过努力获得重新再来的机会,而不是一次失败,一生不振。04“学费”逐年递增这位老师说,管理类的学费,在未来将以每年5000元的增速不断上涨,现在不赶紧准备起来,考起来,未来可能要花不少的冤枉钱。其实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说,这位老师所有的论点,大多是站在管理类专业上发表的,这就注定了他的论断是有失偏颇的。关于钱的问题,需要一分为二的看,管理学的全日制学硕和全日制专硕,是针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开设的,学费始终处于正常水平,不会轻易变化。而所谓的MBA等,是针对工作经验的学生开设的,历来收费都十分高昂,从几万到几十万,所以学费影响的主要是这类考生。05“扩招”逐年减少这位老师说,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所以各大高校扩招近20万,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之后不会再有这样大的扩招规模,所以选择现在考研,就是增加自己上岸的筹码,与其赌注未来,不如把握现在。听起来是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呢?诚然,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应届生就业压力增大,广大高校选择扩招,这也造成了,原本很多打算就业的同学,开始转战考研,招生人数增多了,考研人数也增多了,从一个客观角度来看,也许今年的考研难度,反而会因为这项举措而变难。06“科目”逐年变难最后这位老师说,管理类明年的英语科目,将从历年的英语二变为英语一,初数变为高数,难度直接上涨了一倍,所以科目将会越来越难,考高分也会越来越难。表面看,的确是科目难度升级,但真的是达到了难度翻倍的程度了吗?我们看到的更广大的趋势,的确是大量英语二考试变为英语一考试,数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这样做了,面对的是所有考生,也就是所有人难度都大了,又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所以从整体来看,对大家的影响就是没有的。以前是简单,大家的分数也都高啊。分数并非逐年高,人数也有过减少。限制加大不存在,学费增加很狭隘。扩招减少难定论,科目变难更公允。千淘万漉考研苦,苦尽甘来笑颜露。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此独无有

2021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在即,国家线会不会上浮?

2021年的初试成绩也将在近两个月内公布,那么随着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今年的国家线会不会增长?我们都只知道考研划分了很多线,只有每一个线都超过了国家线才有机会参加复试,比如说计时总分线过了国家线,但是某一科单科线没有过国家线,那么也将面临着失败,所以各位考研的学生都在想,今年的国家总分线以及单科线会不会有所增长呢?在2020年的时候就比较注重国家线,都害怕国家线有所增长,但是公布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增长,即使某些科目增长了,也只是在十分以内浮动,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很多同学认为。2020年的国家线之所以没有增长,主要是因为特殊情况的影响,同理,今年还没有完全的控制住,所以应该也会和去年相持平,甚至有些专业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对于每一个考研人,大部分要么成功地超过了国家线几十分,要么是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所以要纠结的并不是国家线是多少?而是超过了国家线多少分?对于大部分院校,即使初试成绩已过了国家线几分,那么还是有大概率被淘汰,必须要高出十几分,甚至几十分的成绩才有把握成功上岸,与其担心总分,还不如担心英语或者数学这样的单个科目,只要英语和数学能稳稳的过线,那么总分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会发现,有很多都是已经考过一次研究生的学长参加了第二次考研,并且这个比例逐年的增大,这也是造成考研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甚至是一些已经工作的学生,也参与到考研中来,但是很多考研的人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复习,所以就会出现每个考场都有提前放弃考试的人。如果我们坚持到现在,依然没放弃,我们就已经成为了中上等!国家线明年都会因为不同情况的影响会略微的浮动,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参考近几年的国家线,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提前祝福各位考研学子,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德意志

4个要点3个问题,了解清楚以后,再决定2021年要不要考研

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战线长、难度大,对于首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来说,许多问题都不甚了解,或者了解的不怎么清楚,茫然、着急的心理会影响考生备考的效果。那么,什么是研究生?考试考哪些科目?考研需要怎么准备?如何选择学校?本文就和大家聊一聊考研那些事儿。1.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等级,硕士和博士指的是研究生毕业获得的两种学位。但是现在,大家一般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所以,就变成了“大学生——研究生——博士”这种叫法。2.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考试。它一般包括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笔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面试两部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就是指每年1月份进行的全国统考,如果是应届考生,一般是大四上学期参加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政治、外语、专业课一 / 数学、专业课二,其中政治、外语、数学实行全国统考,专业课一般由各学校自主命题。也有部分院校、部分专业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这两门专业课也是由学校自主命题的。复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外语听力考察等内容,所有考察内容得分之和就是你的复试成绩, 因此,复试在考察你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在考察了你的综合素质。当然,一般来说,初试成绩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入复试。有的同学过了初试之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复试在总成绩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复试时面试你的导师,对于是否录用你有决定权。3.初试成绩的构成由于考生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不同,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的总分也有所区别,一般来说,研究生考试初试的总分是五百分。研究生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与专业课两类,考试公共课科目有: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各科试卷分数组成为: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英语:(完型10分,阅读A 40分,阅读B 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经济类(数三) 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22%4.复试考什么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复试,是研究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研究生通过初试后,取得复试资格,由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第二次考试,一般有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英语考研复试英语测试包括听力和口语,这两项在复试中占20%的成绩,其中口语在这20%中占主要部分。口语一般由主考老师打分,以对话的形式考察。听力考察,一般是六级水平,但是也有专业听力考试有一定的专业词汇要求,需要同学们提前准备。不管口语考试是否严格,同学们都应该认真准备,并力求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表达框架:① 自我介绍:如家乡是哪里、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毕业论文课题、业余爱好、家庭情况等② 做好用英语定义和解释自己所学专业的准备:口语测试时,老师有可能就本专业展开话题,考察考生用英语讲述事实的能力,因此同学们最好事先准备一个模板,再把一些主要词汇按需替换,以提高回答的逻辑性,让考官感觉你逻辑清楚、表达清晰。专业课专业课笔试,学校一般会提供考察范围,如果学校没有给出考试范围,应尽可能找到这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们,了解考试的大概内容和情况,有备无患。综合能力面试导师最常提问的有以下几个问题:① 为什么要考研?② 如何评价你的大学生活?③ 你有什么优缺点?有什么特长?④ 你对于研究生阶段工作的设想?⑤ 你对自己报考专业的看法?⑥ 读研期间有什么规划?搞清楚这些要点之后,还要问自己3个问题:1.为什么要考研如果你的回答是“大家考,我也考,随大流”,那你很可能会中途放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考试报考人数已经达到了341万,预计2021年报考人数还会增长。无论你是为了提升自己,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亦或是只求混个文凭,都要搞清楚自己考研的目的,才能让你接下来的工作有的放矢。2.选什么学校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之后,就是院校选择这个重要问题了。现在距离2021年考研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即便是从前看起来高不可攀的211、985院校,现在开始准备报考也是来得及的。但是,同学们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考研目的和自身能力来选择院校,而不是仅仅因为“时间充裕”,就去盲目报考。选择报考院校需要考虑三个主要因素:学校知名度、所在城市、导师。如果你的目的是镀金,那就优先考虑名校,一个名校硕士毕业生的招牌足够耀眼。如果你关心就业,学校所在的城市就比较重要了。一线城市大量的人才需求会对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如果为的是研究,那没有什么是比选择一个合适的导师更明智的了。3.怎么复习从现在开始就准备考2021年的考研,时间是比较充裕的。但再怎么充裕,也不是浪费时间的借口。同学们还是尽早进入考研的状态较好。考研的复习是一场持久战,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战斗力”的“可再生性”,不能拼命一会,垮了,休息几天又继续拼命。所谓的“战斗力”,就是考研复习时需要的自控力和专注力。“战斗力”的再生,需要的是规律的作息和适当的锻炼。具体到每一个科目:英语复习英语分为三块: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是基础,阅读是根本,作文靠积累。首先要解决的是词汇量。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背单词软件,它们可以帮你从考研词汇中排除那些你已经熟识的单词,根据记忆曲线帮你安排复习时间。先把单词量突击上去,在往后的时间里不时复习。特别要注意的是熟词生义,这是考研英语的一个大坑。接着是阅读。阅读文章其实是一个大宝库,不要觉得自己读过一遍,做对了就行了。一定要精读文章,甚至做到每一句都能翻译出来。通过精读,了解阅读出题的套路,拆解阅读里的长难句。长难句是很重要的资源,拆解的长难句多了,下次阅读的时候再遇到它们,就知道如何分析,并且,长难句也可以用来搭建作文模板。最后是作文。最好的办法还是套模板,根据历年的真题准备几个模板,不断背诵,不断抄写。政治复习和英语相反,政治不建议提早准备。因为政治哲学虽有逻辑可循,但死记的成分还是比较多的,太早背完容易遗忘,要维持记忆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政治几乎没什么特殊的方法可言,多背,多做题。数学复习比起英语和政治,数学更讲求学习的方法。学习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数学的学习必须贯穿考研准备的全过程,一时的松懈都有可能导致生疏。建议大家每次做题都要给自己设定好时间,这样不光锻炼解题的速度,还锻炼题目的取舍。那些“花点时间就能做出来”的题就是你能力的增长点,它们不是特别困难,但又不在你现有的解题速度范围内,因此,必须尽量拿下这些题目。专业课复习对于跨专业或跨校考研,专业课可能是最麻烦的一门了。建议考生先从学校官网上查看参考书目、考试大纲等信息。尽可能的认识一个目标院校的在读研究生,向他了解专业课考试的一些信息,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得。最后,我想说,考研,是和自己战斗,是和时间赛跑,自律和坚持是通往考研成功的阶梯。祝愿各位同学都能够考取自己满意的院校,梦想成真。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吾岂

2021年考研的同学如何才能顺利读研?这些读研路上的坑,千万别踩

如今考研复试延迟,调剂也推迟到五月底才开始,对于考得差的同学来说,除了调剂读研就只能选择二战,加入2021年考研的大军中。不少考生并非没有实力,但却在考研路上踩进雷区,丧失了读研的机会!不可否认的是,要是有前辈们的帮助,那些考研小白肯定会少走弯路,成功读研更容易!那么对于2021年考研的同学来说,在通往研究生的道路上,有哪些需要避开的坑呢?2021年考研的同学如何才能顺利读研?这些读研路上的坑,千万别踩近来有位考生在准备考博,因为找不到考博真题,又无法确定考博范围所以找小水咨询情况。小水帮她联系了目标院校正在读博的学生,帮她解决了考博内容范围圈定的问题,但考博真题依然没有找到。不过,小水结合她报考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专著论文,也给她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她当初读研的时候是二战才成功地,起先走了不少弯路。其实她本科阶段实力还是非常强的,但一直忽视了英语的学习,所以在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单科线没过,连调剂的资格都没有!在二战的时候,小水给她分析了初次考研的分数,发现她只注重考高分,力求超过一志愿学校的专业复试线,唯独却忽略了单科线问题。这个问题是致命的,不少同学就是因为单科线的问题考研败北!所以第二次考研的时候她着重复习英语,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顺利成功读研。她经常会告诉那些考研的同学,注意单科线的问题,这样不至于一战失败。像她这样的考生有不少,就是在考研的时候不清楚这些不该踩的坑,才会失败。因此,小水希望2021年考研的同学少走弯路,一战成功,以下的坑要尽量避开,这样读研的机会才更大!01、牢记国家线和复试线的同时,不要忽视单科线如小水以上说的一样,考生在考研的时候不要总盯着国家线和专业复试线,要留一点目光看看单科线。要知道,无论是调剂还是去一志愿学校读研,考生总分超过国家线或复试线之外,还得单科线满足才行。如果你的单科线低于二区线,总分再高也没法读研!这里格外要注意的是,文学类的单科线英语一较高,而工学类的数学一较难,这两门单科线是最容易挂的。2021年考研的同学格外注意,如果你偏科,希望你多花点时间在这些科目上,不能掉队!02、不要盲目听信研究生读研经验!我们在考研备考时,很喜欢在网上搜集一些考研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有真有假。不少骗子打着研究生的幌子来兜售资料和答案,其实都是为了财。即使是真的研究生,他们的经验就真的适合你吗?我们学生每个人的基础大不相同,有高有低,所以研究生的读研经验只能做一个借鉴,不能盲目地照搬。三个月逆袭985?裸考考出400分?这样的经验你敢信?人家不是基础好,就是在说谎,可不能真的偏听偏信了!03、跨考生和考985或211大学的考生,提前备考!跨考和考取名校的同学,在考研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大一准备也不过分!主要是跨考生基础差,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读研成功;而本科不太好的同学,还想考取名校,就必须在初试和复试上多下功夫。毕竟很多时候,考生初试分数高才能在复试的时候更有优势,更何况名校考研的难度都不小!04、选择考研,不要中途放弃!不少同学在考研初期比较有定力,报的学校又高,但是越到考试前越动摇。很多人在正式报名的时候降档换学校,还有的临考前放弃,这样白白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读研。这样的人容易后悔,转而二战,然后又重蹈覆辙!所以小水建议考生在对待考研这件事一定要慎重,既然开始,就不要轻言放弃,一鼓作气考完。至于结果,也不一定有我们想的那么差。小水见过很多本科阶段成绩一般的同学,逆袭到名校读研的,这并非个例。当然,如果你有幸在考研路上结识目标院校的直系研究生学长或学姐,一定要把握住,虚心求教。他们有过一次考研经历,知道考研初试和复试的侧重点,又因为读研了,对导师喜好也多有接触,他们将是你们以后研究生复试的一大助力,一定要珍惜!如果你准备参加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你觉得当下最重要的事是做什么呢?如果你的本科院校一般,你会考虑本校的研究生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谢谢!

2021年考研人数会大幅度增长吗?有考研打算的大学生要了解这4点

很多想要2021年进行考研的学生,都想了解一下,2021年考研人数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实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考研大学生不需要按照考研人数的多少来判断自己是否参与考研。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的考研人数为341万人,和19年相比较多了51多万人。那么相比较之下,2021年的考研人数应该会在400万人上下。当然根据考研人数的大幅度增长,录取比例也下降了不少。如果想要报考2021年的研究生考试,那么除了人数多,竞争力大这一点之外。对于自己想要报考的高校录取人数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想要在2021年考研的大学生们应该注意的是以下4个问题~考研的目的 很多大学生说自己考研的目的是因为就业压力过大,但是实际上考研的大学生压力并不是那么大,就像是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压力大就不会考研了。所以说大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需要仔细想好,自己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能在大学里面再多待几年,还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面,亦或者是为了能让自己毕业之后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家人对自己考研的意见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对学生考研都秉持着支持的态度的。有一部分家长就会觉得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考研没有多大的用,还不如早早地步入社会,努力工作。其实我们也不能否认家长这样的想法。毕竟家长想的确实没错。但是很多大学生会在家长的“苦口婆心”之下,放弃考研。这样一来,就表示学生本身对于考研并没有太过强烈的意愿。从这一点上来说,家长们的意见也是不可忽略的,并考研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要有家里“买单”,不是吗?了解考研的内容想要考研,并非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大学生们需要了解的更多地还是考研的内容。从所考专业,想要进入的大学,以及考研所需要的得准备。这些都是想要考研的大学生需要了解的。总不能单凭自己心中的信念就想要考研吧?所以说想要考研的学生,就要先了解自己想要考本专业还是想要跨专业考研。其次就是了解考研的内容,报名啊方式以及找好自己的考研理想院校。在了解了足够多有关考研的内容之后,自己才能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自己想考研吗?其实决定大学生是否考研的主要一点就是,自己是否想考研,不管你的考研目的是什么,只要你有这足够强烈的意愿,那么就朝着这个意愿去努力。其实考研的学生并不是都拥有者强烈的意愿,他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参与到考研大军中去。以上就是小编想要给大家说明的有关2021年考研学生是否会大幅度增长以及考研学生需要注意的4个问题。希望这些对想要参与考研的学生能有足够的帮助。

追命枪

2020年考研已进入倒计时,2021年考研的17级学生们也该开始规划了

2020年考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距离今年十二月份的初试,仅有两个月之久了,现在的考研学子们有的是踌躇满志,而有的是焦急迷茫。2020年考研进入了倒计时,也就意味着2021年的考研也越来越近了。2021年考研指的是在2020年12份进行初试、2021年入学的这一批考生,主要以2017级学生,也就是现在的大三学生为考研主体。对于现在读大三并且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来说,看似距离考研还很远,但其实已经不到15个月的时间了,这15个月的时间,你可能还要去实习、还有各种课业负担,再加上寒暑假,你真正能用在复习上的时间,是真的不多了。很多人说考研战线不宜拉得太长,的确,对于那些拿奖学金拿到手软、专业成绩年年前三的学生来说,他们或许在考研前几个月随便复习复习,就能轻松上岸。但是如果你上大学后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经常逃课在寝室和室友开黑,期末考试前通宵背几夜勉强考到了六十分,毕业找工作都成问题,你却还相信别人口中的“考研战线不宜拉得太长”,那就太天真了。有些学生“水”了几年,专业基础太差,或者是还有学生打算跨专业考研,基本是零基础,那么现在已经可以开始规划复习了。制定可行的目标既然打算考研,平时可以多在网上搜索搜索,多收集一些关于考研的信息。选择了考研,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目标:考哪个院校?考哪个专业?不同于高考的是,考研时不同的院校有很大的区别,必须先确定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努力。比如这所学校是否是985自主划线的学校?这所学校是否是自主命题?这所学校是否有参考书?是否公布考研真题……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提前搜索了解,然后做出抉择。选择可靠的资料高考时有老师和父母为我们保驾护航,而考研却是“单打独斗”,老师不会为我们整理复习资料,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可靠的资料。这里的资料既包括纸质的考研书,也包括一些手机App,或者是网课。我个人推荐可以把考研书和App、网课等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效率会更高。总之只有把复习资料准备好了,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一步的复习,才能知道自己复习什么?如何复习?确定复习计划很多人确定了很宏大的目标,“我要上清北”、“非985不读”,也准备了很充足的资料,花了很多钱,买了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甚至还报了培训班、买了网课,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其实很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步出了问题,没有确定很好的复习计划,或者是没有将复习计划坚持下来。考研难在哪里,对于很多人来说就难在“坚持”,很多人目标制定得很好,却静不下心来复习,因此应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大到这十五个月的总体规划,小到每一天的规划,比如每天背多少英语单词、每天复习多久的专业课,然后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不负青春,祝大家考研顺利!

而民不争

2021考研人:如果连这几点你都没有考虑清楚,不如趁早选择放弃

眼下,2020考研人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很多2021年考研的同学们就已经开始准备了。2020年的考研人数达到了340万人之多,创下了近些年来的最高纪录,考研的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提高了不少。根据一些教育机构的预测,2021年的考研人数将会进一步激增,甚至有可能会超过400万人之多。虽然今年研究生扩招了二十万人,但是到了最后75%的同学都将面临着失败的结果。考研的失败率还是非常高的,即便是我们真正付出了努力,最后都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果。考研的准备时间至少需要一年,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如果我们连以下的这件事都没有考虑清楚,就去选择考研,成功的希望真的会非常渺茫。1、没有明确清晰的目标,选择考研完全是随波逐流考研是一场持久的艰苦作战,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疲劳,更要独自忍受孤独和心理上的压力。在逆境中能够支撑起一个人意志的就是坚定的目标,否则真的很容易就会半途放弃。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言,很多同学之所以选择考研并不是真的喜欢学术科研,而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为了躲避就业的压力,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考研,便也随波逐流加入了考研大军。这类同学由于没有坚定的信念和目标,面对备考中的困难,真的很容易就放弃了。每年全国考研失败的同学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五,其中绝大多数就是这类同学。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从一开始选择考研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到了最后研究生没考上,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就业时间。2、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科研和学术事业兴趣是一个人做事最大的动力,这一点已经被无数成功人士反复验证过。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我建议大家在考研之前先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对于学术和科研事业感兴趣?对于每一位考研人来说,最开心的时间莫过于拿到心仪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对于那些对于科研事业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想要“混学历”的同学们来说,这仅仅是苦难的开始。一项社会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在读研究生过得并不开心,甚至还有退学的想法。这些同学对于科研事业丝毫不感兴趣,所以研究生生涯过得极其郁闷。如果你对于科研和学术不感冒,一定要谨慎选择考研这件事。当然,如果你只是想拿一个研究生学历,以便更好地找工作,这一点就不成立了。3、自己是否真的有坚持下来的毅力考研的整个复习过程至少也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坐不住冷板凳的话,真的很难坚持下来。这一点从图书馆的入座率就可以看出来,刚开始时整个图书馆满满的都是考研人,来晚了都没有座位。到了暑假里,即便是你起得晚一些,也能够在图书馆里找到位置学习。等到暑假过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图书馆里的考研人变得更少一些。而等到考前一个月时,你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了“考不上”的打算。考研是一场拉锯战,如果你坚持不下来,真的不要浪费这一年的就业黄金期。有的时候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被迫考研,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比起大学最后一年的时间白白流逝,我劝你不如趁早放弃考研。当然,如果你已经坚定了信念,那就抓紧时间飞奔吧,考研人!你认为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考研,真的是正确的选择吗?欢迎发表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