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排名,北大人大和武大位列前三,北师大屈居第八羔裘

人文社会科学高校排名,北大人大和武大位列前三,北师大屈居第八

文|冷丝栏目|丝说教育改革人文社会科学一直是综合性大学建设的重点,根据根据社会第三方机构——科教评价研究院的统计结果,人文学科排名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让“冷丝说人文教育”感兴趣的话题是:这个排名准确吗?我们又如何评价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国内到底哪些学高校实力强大?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排名确实显得很亮眼,仅次于北京大学。除了排名前三的高校,进入前十的高校还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排名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以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见长的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这份榜单上排名并不是很显眼,被排名为第七位和第八位,可以说是有点被“委屈”了。一些以理工见长的高校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它们的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有长足的发展,而且在国内高校的排名成绩也变现优异。排名之二还有一些师范大学也特别引人注目,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这些师范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高校排名准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看待国内高校的人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我国高校一直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以人文社会现象,其中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我们有时候又通俗地将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科统称为“文”,将“理工农医”等等统称为“理”。不用避讳,国内高校自然科学学科群布局远多于人文社科学科群。有学者收集到41所在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国防科技大学很多数据一般不公开),并对这些高校所提到的学科群及所依托的一级学科等信息进行原始记录,统计发现共提及建设352个学科群,其中,自然科学领域267个,占比76%,而人文社科领域85个,占比24%。北京师范大学古建筑很显然,自然科学领域学科群布局比重达到50%以上的高校有37所,达到80%以上的有22所,达到100%的有14所,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科群布局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有一个规律,即综合类高校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学科群布局差距相对较小。比如,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所占比例都是60%对40%。理工类高校学科群布局几乎全面倾向自然科学领域,比如,大连理工大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群占比高达100%。再如,师范类高校学科群布局更偏重于人文社科,农林类高校学科群布局自然科学优势明显。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极少得到应用,资源被严重浪费。国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转化率很低,究其原因,问题确实比较复杂,也算是“一言难尽”。华中师范大学恽代英广场一方面,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束缚,许多相关研究都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这就导致许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为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创新性成果。在现有少数被转化的人文社科成果中,其中的绝大多数还都是体现在成果的参考咨询价值层面上,能够真正体现成果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从我国每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7年,我国社科科研和教学人员增加了290517人,增涨幅度为65.95%;研究报告被采纳数增加了5068篇,增幅达142.96%。尽管单纯从数据上看,被采纳的研究报告有较为显著的增幅,但截至2017年12月31日,研究报告的人均提交率只有2.43%,人均被采纳率仅有1.18%。可见,高校对人文社科成果的决策价值的关注远远不够,有影响力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西南大学正大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许多高校哲学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相背离。很多科研项目在选题之初即脱离社会现实问题,缺乏探索的创新性。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选题都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不能立足学科前沿,而是简单地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内容空泛、缺少理论与实践创新。所以,和很多研究者一样,“冷丝说人文教育”认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这是客观现实,恐怕需要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就一次

人文社科论文写作数据分析四大神器

论文写作是经济/管理类大学课业中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分析要求会 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加深,数据处理的难度也会不断增大。面对众多 数据处理软件,部分同学也许会面临不知从何选起、 从何入门的难题;而 繁琐的 文献整理工作, 也会占用大量原本就很宝贵的论文写作时间。为帮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给大家推荐人文社科论文写作数据分析利器它们就是:SPSS,Stata,Endnote,Python软件简介统计软件SPSSSPSS(Statistical Pro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该软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几乎所有的功能都以统一、规范的界面展现出来,输出结果直观漂亮,被称为“麻瓜类统计软件”。用户只要掌握一定的Windows操作技能和统计分析原理,就可以快速上手。SPSS擅长导入和处理问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故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学等需要进行数据调查及处理分析的学科中广受青睐。特点:操作简便、统计方法齐全、分析结果清晰、擅长导入处理问卷StataStata是一套提供其使用者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以及绘制专业图表的完整及整合性统计软件,其界面同时具备了基础菜单操作和命令行操作两种选择,可以基本满足拥有不同操作习惯的人群。Stata是做计量经济分析与建模的首选,是实证研究型论文写作中数据分析的利器。Stata的统计分析方法较为齐全,计算结果的输出形式直观清晰,用它绘制的统计图形也相当精美。此外,除了官方的统计分析代码可供使用外,Stata还可以开发和安装非官方代码。一些非官方的代码可以非常简便地实现出高级计量经济学中的复杂模型,快速输出结果,并自动以学术paper对结果报告的格式输出到Word文档、Excel文档等。对于有论文发表需求的高年级经管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来说十分友好。特点:计算速度快、输出形式直观、傻瓜菜单与命令行代码输入并用、兼容性强、绘制图形精美文献管理Endnote写论文时,如何快速高效地整理参考文献,可能是令很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或方法,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进行机械性的文献资料整理和引用列表整理是十分低效的。而Endnote这款软件便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Endnote便是一款优秀的文献管理软件,且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论文写作的学生,其主要功能有在线搜索、文献管理、PDF文献直接导入并自动生成学术格式的Citation & Reference列表等。Endnote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域的期刊杂志。如果老师布置一篇小论文,要求以Harvard Style或APA Style写参考文献列表(Reference List),使用Endnote操作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生成出规定格式的参考文献列表。另外,Endnote还可作为快捷工具嵌入到Word编辑器中,便于在书写论文的同时插入参考文献,而且不用担心出现格式错误或链接错误。编程软件PythonPython是一种跨平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是一个高层次的结合了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和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Python的书写格式严谨,语言简洁明了,易读性强。作为一门脚本语言,Python还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的电脑上运行,具有跨平台性。库正是Python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发展,Python拥有庞大的标准库,可以帮助处理各种工作,例如图形设计、统计、网页、数据库、量化等。充分利用已有的库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Python的功能如此强大,但其安装和使用均是免费的。如果你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得到SPSS和Stata的正版授权,那么Python就是非常好的替代品之一。

金沙镇

在人文社科领域,一年发表6篇论文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近日,"学术志"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18年高校人文社科学者期刊论文写作勤奋榜。据该排行榜哲学类榜单显示,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孙旭鹏,以2018年全年发表6篇论文的数量,位列全国27。据了解,该排行榜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科研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完成,数据统计时间范围为2018年。除2018年发表6篇论文外,孙旭鹏老师自2017年从东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后,来西安石油大学任教,首年即发表4篇论文。参加工作近两年以来,孙旭鹏老师不仅在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在科研方面潜心钻研、笔耕不辍,主持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荀子政治哲学的'和合'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本次榜单统计的是人文社科学者在2018年的论文发表数量,不区分期刊级别,只统计第一作者论文,未包含第二及其他形式论文。统计源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来源刊(含辑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评价刊、《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评价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TOP期刊、总署认定的学术刊且不在上述期刊名单中质量较好的新刊,取并集且排重,共计5923种期刊。作者H指数是指某作者所发表的所有期刊、会议文献中,至少有H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大于等于H次。H指数越大表示优质成果的数量越多。(素材来源:学术志、西安石油大学官网)

第三极

发展人文社科 构建美好未来

近日,英国国家学术院发起“塑造未来”的新倡议,旨在促进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动态研究在理解和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方面发挥作用。目前,该倡议已在全英范围启动。人文社会科学如何指引我们的生活?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人文社科重要性愈加凸显21世纪20年代将是人文社会科学在英国乃至全球舞台上重放异彩的10年。英国国家学术院主席朱利娅·布莱克(Julia Black)认为,过去6个月凸显了人文社会科学在应对重大挑战,促进健康、幸福、繁荣等方面的重要性。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及地理学帮助人们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戏剧、文学为人们提供精神激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英国国家学术院提议推广“塑造未来”倡议,提高决策者、行业领袖、资助者、雇主和广大公众对社科研究的认识。发展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将为人类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倡议将在重振社会福利、围绕目标重建包容性经济,以及探索科学、政策和政治的文化与历史三大主题下制定政策和研究议程。倡议将在各学科之间搭建起桥梁,综合各学科观点,帮助政策制定,并鼓励跨学科学习。同时,倡议还将提供一个平台,利用专业知识,制定包容性、跨学科的对策,引导人们积极展望未来。《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牛津大学教授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充分理解人文社会科学,是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础。当前,人文社会科学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这令人欣慰,但从人文社会科学中寻求指引还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深化知识探索对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21世纪,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十分必要,否则未来将只有挑战,机遇难觅。英国爱丁堡大学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研究院长克里斯蒂娜·博斯韦尔(Christina Boswell)表示,“塑造未来”倡议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人类面临的社会、文化和经济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应用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商业、经济、医疗、福利、治理和公众对专家信任的影响等。倡议不仅推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助力解决社会问题,还促进了人工智能、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社会护理等领域的发展。同时,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与从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研究的人员之间进行更广泛的合作。 发挥人文社科的历史性作用英国国家学术院教授西蒙·戈德希尔(Simon Goldhill)表示,人文社会科学可通过指引行动及提供历史经验,在灾后重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的灾害应对和恢复策略应注重防控风险。“塑造未来”倡议借鉴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界的最佳学术成果,勾勒出了一个积极未来。项目以伦理和共同价值观思考为基础,致力于更好地为公共政策提供信息,并鼓励跨学科学习。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荣休教授克里斯·罗利(Chris Rowley)对本报记者表示,人文社会科学在充满挑战的时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应对挑战的对策。例如,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和美国的劳资关系问题。当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不仅对社会挑战进行分析,提供政策建议,还亲身参与实践,推进问题的解决。罗利表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提供数据支持观点,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降低可能产生的确认偏误。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力,需要推进跨学科发展,扩大人文社会科学的受众范围,优化高校系统评价体系,鼓励学术文章以外其他形式科研成果的发展。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雷切尔·米德尔马斯(Rachel Middlemass)表示,人文社会科学的分析和观察能帮助人们优化决策,作出基于证据的决定。人文社会科学支持包容性发展。近期,由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表现中心和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共同发布的报告提出,增强商业和社区的参与度,对发展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社会科学有助于设计出人们愿意遵从的社会政策,增加金融系统韧性,应对社会不平等,促进心理健康及发展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确保人文社会科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推进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增加学界与业界及政策制定者的合作。同时,增加学科间及学科内的合作,增进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合作,促进高校跨学科合作。第二,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可见性。第三,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可信度,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价值传播。第四,增加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增强学术影响力。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裕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贡献。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总第2000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精彩推荐:交叉学科前景广阔一部记录民间歌谣发展脉络的史料库从人才培养看数字人文对新文科的引领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炎魂

扬州大学5项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近日,2020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百强榜公布,扬州大学5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56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为了表彰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鼓励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本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共评选产生奖励成果1539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获奖名单另行通知),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评选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著作、论文、咨询服务报告及普及读物。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扬州大学获奖成果名单(按姓名音序)成果名称: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晚近文学理论“向外转”的深层机理探究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中国文学申报人:姚文放等级:二等奖成果名称: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语言学申报人:周领顺等级:二等奖成果名称:后汉书稽疑(上、中、下)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历史学申报人:曹金华等级:二等奖成果名称:全明散曲(增补版)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中国文学申报人:谢伯阳等级:二等奖成果名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V)成果类型:著作学科类别:管理学申报人:钱忠好等级:三等奖来源:扬州大学 编辑:戴燕春 文案:高凯枫 素材来源:软科 人文社科处 校对:仇捷雯 审核:吴锡平 王贵洲

是也

山东省教育厅举办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交流研讨活动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讯 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10月25日,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交流研讨活动在济南举办。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山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特别是人文社科平台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工作的任务、方向、重点做出部署。会议邀请了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徐薇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南大学)智库建设之路》、《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非洲研究院与非洲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发展研究院、山东女子学院现代高效农业品牌产业链价值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做了交流发言。全省69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123个人文社科研究平台负责人共199人参会。

阿萨德

分析:“双一流”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水平哪家强?人大、北大较亮眼!

与学术评价标准相对比较统一、稳定的理工科相比,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评价标准其实还相对模糊。我们还在探索如何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人文社科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今天(2019年3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2019·北京)上发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转载分析报告》(下称“《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视角。这份《报告》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评文和转载数据撰写而成。与以引用结果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相比,《报告》所采取的转载分析法本质上是以专家对论文的同行评议结果为基础,更有利于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精确度,在当前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成果评价中具有鲜明特色。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视角,《报告》发现,虽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转载实力要远超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但仍有一些“潜力高校”尽管并未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却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中表现优异。高校归类分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精选千家报刊,浓缩学术精华”为编选宗旨,以能真实反映学术论文质量水平的6个同行评议核心指标(即学术创新程度、论文完备程度、社会价值、难易程度、课题立项、发表载体)作为评文和选文的标准,每年从国内公开出版的近4000种期刊和报纸上搜集、精选并转载人文社科学术论文。此次《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样本来自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论文数量及同行评议得分,具体分析的指标则包括转载量、篇均分、高转载作者、高转载期刊等方面。“双一流”建设高校优势明显结果发现,2016-2018年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论文涉及国内940家高校,但其中约有7成(71%)论文涉及“双一流”建设高校,可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论文转载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除转载总量方面表现突出外,“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平均转载量上也凸显优势:平均每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每年的转载量约为48篇,是平均每所高等院校每年转载量(约为14篇)的3倍以上。“双一流”建设高校三年转载量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比例(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中心)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领跑“双一流”“双一流”建设高校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又分为A类高校和B类高校,这些高校之间的转载量和篇均分表现又有何差别?《报告》发现,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年均转载量是B类高校的5倍左右,单篇文章的质量也最高,呈现出显著的示范效应。如果B类高校要奋起直追,任务还比较艰巨。而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年均转载量和篇均分则差距不大,显示这两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学术实力比较接近。不同类型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年均转载量和篇均分(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中心)“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佼佼者对高校进行归类分析后,我们还有必要仔细甄选出“双一流”建设高校当中的佼佼者。为此,《报告》从3年转载量、高转载作者和高转载期刊等指标入手,展开了分析。转载量:个别未入选双一流高校潜力突出2016-2018年转载总量最多的前10名高校都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分列前3名,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则紧随其后。如果把视线拓宽至三年转载总量排名前50的高校,就会有7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分别是:华东政法大学(26名)、上海师范大学(31名)、西南政法大学(35名)、浙江师范大学(38名)、东北财经大学(42名)、山西大学(43名)和山东师范大学(46名)。《报告》认为这些高校可谓“潜力高校”,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和第25名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苏州大学之间的转载量差距仅有2篇,实力非常接近。如果从具体学科入手分析的话,《报告》还发现:未能入选中国史“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潜力高校”有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未能入选工商管理“双一流”建设学科(涉及“工商管理”和“商业与管理”)名单的“潜力高校”则有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未能入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潜力高校”则包括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高转载作者聚集于少数“双一流”建设高校考虑到在机构科研力量的评价中,尖端力量与学术带头人的作用非常明显,《报告》以复印报刊资料的高转载作者作为该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力量评估指标,分析“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分布情况。那么,怎样的论文作者才能算是高转载作者呢?《报告》选择在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篇数不少于5篇、或在小学科中(三年总转载量低于500篇,视为小学科)转载篇数不小于3篇的论文第一作者,作为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作者。以此为标准,《报告》共筛选出397名来自高校的高转载作者,其中,356人来自5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占高校高转载作者的近9成(89.67%)。拥有高转载作者数量最多的前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均为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他们均至少拥有15位高转载作者。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分列前3名,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分列第4至第10名。高转载作者数量排名前10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中心)高转载期刊对“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整体支撑力度不足高校主办期刊的质量其实也是衡量高校人文社科学术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报告》选择在2016—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篇数不小于9篇且每年转载均不少于1篇的期刊,作为复印报刊资料高转载期刊。于是,共遴选出383种高转载期刊,其中由“双一流”建设高校(包括其所属机构)主办的有213种,占高校高转载期刊总数的一半以上(55.61%)。拥有高转载期刊数量最多的前10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共11所,均至少拥有5种高转载期刊。其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余均为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不过,“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期刊支撑力度不一。拥有高转载期刊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16种),该校的14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有9个学科都有高转载期刊相对应,其中,法学、社会学、中国史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还都有两种及以上高转载期刊。而没有高转载期刊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有55所,后者占“双一流”建设高校总数的近4成(39.29%)。即便学校有高转载期刊支撑,但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学科也可能没有高转载期刊支撑。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戏剧与影视学,及湖南师范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就均未有相对应的高转载期刊。高转载期刊数量排名前10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中心)小结综上所述,《报告》认为,从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视角可以看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转载量多、论文质量高,在高转载作者和高转载期刊方面也表现突出,转载实力要远超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而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转载实力又明显优于B类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转载实力基本相当但前者略高。此外,《报告》还发现一些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中表现优异而并未入选“双一流”建设的“潜力高校”。不过,《报告》在最后也坦承,本报告只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进行分析,转载论文只是反映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研究能力的一个侧面,主要立足于某一时间段的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的评价,并非是对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全面展示。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来源:方略研究院 一读EDU

神何由降

完整统计!教育部公布人文社科最重磅奖项,这些高校获奖最多!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奖项,每三年或四年评选一次。本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共评选产生奖励成果1539项(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获奖名单另行通知),其中著作论文奖1241项,含一等奖152项、二等奖783项、三等奖306项;咨询服务报告奖77项,含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20项;普及读物奖20项;青年成果奖201项。评选范围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的著作、论文、咨询服务报告及普及读物。经统计,北京大学获奖项目最多,共有103项;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共有84项;复旦大学共有72项成果,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得59项,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分别有54项,南京大学共有49项,上海交通大学共有40项,华东师范大学共有39项,上述高校获奖项目位居前十位。此外,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同样表现不俗,获奖项目都在20项以上。(项目单位统计是按照当时申报的单位统计)。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统计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名单新闻来源:教育部

撒穆

山西大学开展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培训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20日讯(记者 侯智 通讯员 魏韬)9月12日,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处举办了科研管理论坛第十一讲:如何填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这次论坛也是该校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申报的培训会。论坛在哲学社会学学院报告厅举行,由该校社会科学处处长侯怀银教授作专题报告,文科学院、研究所(中心)新进的青年教师,以及欲申报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侯怀银着重从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开始,详细地讲解了申报书中每一部分课题论证的要求和特点。他指出,课题的研究要把握“四个导向”,即政治导向、问题导向、组织导向和成果导向,好的课题论证应重点从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及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侯怀银就这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申报进行了安排,要求大家重点关注申报的时间节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本次项目的申报工作。

珊璞

最新数据告诉你,江南大学2020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1月20日下午,江南大学召开2020年度科研工作会议,总结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先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年来,科研条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学院、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为加快推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科研项目理工类共立项国家、省部级等纵向项目368项(含参与、协作项目项30) 人文社科类共立项各类纵向项目206项。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省基础前沿引领重点专项。 聚力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五百万级横向项目新增14项,同比增长超100%;千万级横向项目新增15项,实现持续突破。全年共签订“四技”科技合同总金额7.25亿元,同比增长25.43%。科研奖励全年共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4项,在省部级以上政府奖励上取得重要突破。我校作为第一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7项,包括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1项,包括一等奖2项,国际合作奖1项,一等奖获奖数在省内高校排名第四;行业协会最高奖9项。获人文社科奖励 85 项。其中,省部级奖 29项,地市级奖56项。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奖总数和获奖层次均超过往届,实现我校在该奖项上一等奖“零”的突破。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 知识产权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全年专利申请总量保持稳定,专利质量显著提升。全年共申请专利216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50件;授权专利1770件,其中发明授权1393件,增幅33.81%,全国高校排名第14,江苏高校排名第2;有效发明专利4571件,全国高校排名第19,江苏高校排名第3。共申请PCT专利118项,申请国外专利142项,国外授权专利66项。校长陈卫以“接续奋斗、再立新功 ”为题做了2020年度科研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年度科研工作。2020年学校科研总经费、人文社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省基础前沿引领重点专项等均取得新的突破,重大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持续增强,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报告同时指出了科研发展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大会还对年度科研工作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党委书记 朱庆葆、校长陈卫还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发了奖牌和证书。交流环节,食品学院院长刘元法教授从学院的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科研生态环境、学科影响与机遇等方面分享了学院的经验做法;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许正宏教授从学院科研建设的方针思路、强化学院的组织协调、加强产教融合、原创成果与高水平论文的突破、专项人才激励、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分享了学院的经验做法;设计学院院长魏洁教授从学院的科研成果展示、团队建设、思考与展望等方面分享了学院的经验做法;商学院院长滕乐法教授从学院的科研工作思路与举措、科研成效与问题、“十四五”科研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学院的经验做法。会议最后,党委书记朱庆葆做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效,并代表学校党政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年来辛勤耕耘在学校科研战线上的广大教师、管理干部和各类辅助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在过去的2020年,学校科研工作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同时指出,成绩固然可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和不足 ,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他就进一步做好学校科研工作,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提高认识,主动担负自身职责使命;二是勇于改革,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水平;三是成于风格,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接续奋斗, 再立新功。祝愿江南大学明天更美好!来源: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