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对不起,写毕业论文我只需要10天刻之络之

对不起,写毕业论文我只需要10天

如果要让当代大学生评选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毕业论文一定榜上有名。本来,最后一学期要操心的事就已经够多了:考研复试、春招、实习、和男女朋友分手……现在,还要被毕业论文狠狠地折磨一遍。多少人离开象牙塔前谈的最后一场恋爱,是和毕业论文的相爱相杀。多少人哭着说时光不老青春不散场,但一想到论文,恨不得就地毕业,再也不再见。被论文折磨到快疯掉的大学生们 / 新浪微博一般来说,毕业论文从选导师、定题、开题、完成初稿、完成终稿,到最后答辩,一般都有四五个月甚至快一年的时间。比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本科毕业论文是写于1933年的《亲迎婚俗之研究》。他对当时全国207个地方的地方志书上的亲迎婚俗进行整理分析,用了约两年的时间写成论文,至今仍极具参考价值。但2014年《劳动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只用了不到30天,有47%的学生甚至用了不到10天[1]。看来,当代大学生的学术创作效率,比80多年前进步了不少,也比著名社会学家高出不少。选题找得好,时间花的少怎样能做到像当代大学生这样高效地做学术呢?首先在于选题。选题直接决定了研究的价值,也决定要花费的时长。台湾成功大学教授张高评在《论文选题的主客观斟酌》中提到了选题的六大原则:实用、兴味、前瞻、延续、陌生和适中[2]。大佬建议的时间安排可能是这样的:大一掌握查文献查数据库的方法,了解到一篇学术论文的组成;大二,开始学习如何进行学术写作;大三,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四,自然就有了心仪的选题。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太漫长,太不高效了。选题,哪里需要那么麻烦。找一个有别人的研究当参考模板、看起来又不难写的选题就可以定题了。一个名为“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的网址一夜之间火了起来,看它生成的文章,你就似乎能明白大学生写论文的心态比如说,一篇题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研究火了以后,聪明的大学生选题高手们马上也写出了关于区块链在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P2P行业的应用的本科毕业论文。更厉害的还有对大佬文章的衣钵传承。大佬写《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当代大学生就能写《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应对措施》……他们离“贸易战”最近的时候,可能是自己打工的咖啡店咖啡涨价了。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经历,也能通过智慧的大脑一通操作,写出具有全球化高度的论文。一个在咖啡店打工的学生,也能写中美贸易的论文没看到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之前,你都不知道他们对学术界的理论这么熟悉。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出现在学校食堂满意度的调查中,出现在新垣结衣为什么是宅男老婆的分析中,还出现在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有什么差别的研究里。在需要引用论文的地方,你总能看到安德森、布尔迪厄、福柯、齐泽克……的精神传人。能把自己都没读过的理论写进论文里,这才是真的实力。就比如研究《红楼梦》的,一章《红楼梦》都没看完;研究英语专八考试的,自己都没考过专八[3]。更有实力的大学生选题甚至不需要参考大佬,拿自己做研究对象就行了。比如徐若瑄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互联网时代艺人转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为例》,孙杨的论文题目是《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还有一位研究生,以自己为对象,写了一篇《失能的恐惧—— 一个研究生写不出论文的反思》。张继科在天津科技大学答辩,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关于“乒乓球职业俱乐部营销战略”可以说,在选题上的无限才华,让大学生节省了至少一半的写论文时间。学会套用已有研究的大学生,开题只要一天就行,反正文献综述都是别人写过的。而高度原创,分析自我的大学生,就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写下来就行了,还不用担心查重。选对了题,写完文献综述也就是一两天的事。deadline定得早,时间用的少有了选题,写了开题报告,给导师看过之后就可以动笔写正文了。有人提出了“快写慢改”的论文写作原则,也就是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作品的原型,再不断改进。也有人建议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法,比如利用零碎的时间写作。研究发现,比起花大段时间著述的学者,每天写上半个小时的人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更多[4]。但当代大学生开创了全新的写法:接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动笔,能拖到明天写的绝不今天写。《中国青年报》一项关于毕业论文的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直言“赶制论文”的现象非常普遍,而50.7%的受访者甚至认为,本科论文已经不能体现出存在的价值[5]。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坚韧之处就在于,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让这样的个人情感占据上风,而是继续进行无私的学术创作。哪怕没有导师支持,也创作不止。一项针对某211高校的调查表明,只有17.2%的导师每两周指导本科生一次及以上,大约一半的导师只在某些时间节点约见本科生[6]。导师如果认真改,学生就要反复重写,大学生们的崩溃有时候也很矛盾 / 新浪微博而越是高年级的本科生,越喜欢跟导师保持敬而远之的距离,只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联系导师[7]。所以,写论文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靠着自觉和毅力,完成着论文。尤其是到了最后一两周,更是决心爆发,开始动笔的时候。一些学科的论文是需要大量的调研和实验作为基础打开微博上的“大学生互填问卷超话”,可以看到写论文的大学生有多努力:“走过路过的帅哥美女,请拯救卑微秃头少女”;“诚信互填,有填必回”;“康康我,题少好填不粘人”。一般来说,当问卷样本抽样误差和置信区间在合理范围时,要代表整个群体的情况,最小样本量是384,也就是要收到384份有效问卷[8]。为了凑够份数,当代大学生已经把微信QQ上八百年没联系过的人全部骚扰了一遍,数量还是达不到要求,只能到微博上疯狂求互填。哪怕不能保证质量,也要先达到数量,这样的行动力让人佩服。如果是理工科专业,被逼急了,可能连数据分析结果都敢改……也只有大学生,能感受到美国诗人兰斯士·休顿所说的那种美妙的创作:真正创作的美妙之妙就在这里。你创造出来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别人再能创造——只有你。大学生们,比罗志祥还善于极限挑战。某某届的学长在答辩前一晚上就写完了论文,某某寝室的同学发明了“8小时速成论文大法”。乍一听觉得不可能,但直到自己写时才发现,一晚上一万字都太少了。人类学教授项飙曾在他的著作《跨越边界的社区》序言中写道:我之所以能够在“浙江村”毫无计划地泡六年,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还没有被正规化。学校里既无考试的压力,也没有发表的要求。而现在的毕业生们,正式用于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从一晚上到一学期都有可能,但具体来讲,还是初稿截止日期前的几天。六年写一篇论文?不可能的。降重和排版,有钱就能省时间不过,只在定题和写论文上都轻车熟路还不够,一个优秀的论文制造者,还必须熟谙降重和排版的方法。自从翟天临的学霸人设翻车以后,国内各个高校纷纷发布通知要求严查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宣布启动校内论文库和知网双重查重机制;厦门大学规定2020年起重复率要求从20%降低到10%;而本科毕业论文的查重率要求本来就是8%的清华大学,抄袭学位论文的处罚从原先的“记过以上处分”变成了“开除学籍”[9]。2019年,被曝出学术造假的男演员翟天临 / 豆瓣某宝上号称结果和学校一致的查重服务,一次价格从几十元到两三百元不等,还会随着淡旺季浮动,每年五六月都是最贵的时候。在学术面前,大学生不会吝啬于这点钱。他们会反复查重降重,直到达到标准。而这套程序,可能就会花去一两天的时间。即便是从来没有学过排版的大学生,也会在仅有的两天里极限学习。多亏了毕业论文,他们又学习了word怎么插入目录,页码怎么设置才能跳过封面和摘要,分级标题的正确格式是什么,三线表又应该怎么画。人民日报每年都会发布Word干货教程,帖子的收藏点赞量会在毕业季暴增 / 新浪微博有人会在某宝上花钱找人排版,不仅是为学术花钱,而且是为自己省时间。唯一的缺点是,如果定稿之后发现错误,返工的时间全算在自己头上。如果自己亲力亲为,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第一次上手排版,可能要花好几个小时。不过看在他们过去四年电脑都只用在打游戏的份上,这个速度已经够快了。总结下来的好消息就是,只要能两天搞定开题,五天搞定论文主体部分,剩下的时间用来修改定稿,十天之内完成毕业论文还是很有可能的。2013年,韩国女星金惠秀剽窃硕士论文,鞠躬道歉乞求公众原谅也只有在自己真正完整地写完论文后你才会发现,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基本办公操作技能……这些都与你无缘了。[1] 任孟山. (2018). 本科毕业写论文 纯属形式大于内容. 新京报, 2018-04-24(004).[2] 张高评. (2016). 论文选题的主客观斟酌. 古典文学知识, (4), 16-27.[3] 王之康. (2019). 严字当头 本科生论文何去何从. 中国科学报, 2019-05-22(001).[4] Gardiner, M., Kearns, H. Turbocharge your writing today. Nature 475, 129–130 (2011).[5] 中国青年报. (2019). 吐槽一地的毕业论文 何去何从. 中国青年, 2016-05-06(002).[6] 付轶. (2013). 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7] Sosabowski, M. H., Bratt, A. M., Herson, K., Olivier, G. W., Sawers, R., Taylor, S., ... & Denyer, S. P. (2003). Enhancing quality in the M. Pharm degree programme: Optimisation of the personal tutor system. Pharmacy Ecation, 3(2).[8]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3), 607-610.[9] 共青团中央. (2019). 高校毕业论文查重日趋严格 部分学校查重率降至8%以下. 澎湃新闻, 2019-06-10.你已选中了添加链接的内容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文献审核 | 程小然 图片编辑 | 兰花花内容编辑 | 程渔亮 微信编辑 | 夏小书

潜行者

“四大导师”之外还有一位“导师”,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

1896年出生的李济,于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获得官费留美,入麻州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一年后得到心理学文学士资格。于次年改读人口学专业的研究生。他在写硕士论文《人口的质的演变研究》过程中,涉猎了许多人类学的著作。在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博士,当时他是人类学研究所唯一的外国留学生。李济发表在《中国留学生月刊》上的文章《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引起了哲学家罗素很大的关注,他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引证了李济文章中的两段话。李济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民族的形成》。经过数年的修改,于1928年在哈佛大学作为专著正式出版。1923年夏,李济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24年夏季以后担任了文科主任,并开始田野考古。1925年,29岁的李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同执教鞭,被称为“五星聚奎”。李济本已在南开担任两年教授,但由于他还要参加美国弗利尔艺术陈列馆在中国考古发掘队的工作,不能按教授的要求“常川驻院”,故“暂任讲师”。他讲授了“人文学”(当时对人种学或民族学的译法)、普通人类学、人体测量等课程;指导学科范围为“中国人种考”。他还兼任历史系教授,并从1926年第一学期起担任国学研究院和历史系合办的考古学陈列室主任。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他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这是中国考古事业和现代考古学发轫的标志,李济因此而获得“中国考古第一人”之誉。1928年底,李济应蔡元培和傅斯年之聘,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担任考古组组长,翻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篇章。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李济在《安阳发掘之回顾》一文中说:“安阳发掘所获得的文字、青铜器、石刻,以及商朝人的骨骼等等都是相当重要的。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把中国的历史推早了六七百年至一千年。”通过殷墟遗址的发掘,发掘出来大批中国最早的文字材料,并加以科学的裁判;对出土的大量实物,与早期的没有文字记录的史前实物(如陶器、石器等)做一种比较研究;又有部分,可以与晚期即殷以后周秦历史期间的实物(如青铜器、玉器等)进行比较研究。李济殷墟的发掘,得到了一批承上启下、具有连锁性的考古资料,它把史前的文化与历史的文化作了一个强有力的联系。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李济领导的安阳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是在安阳接受的考古学训练。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说:“……由于全人类是他研究的背景,他研究中国历史时,可以真正做到不偏不倚,诚实的追寻古史中最可能接近真相的面目,不受偏见的蔽囿。”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说:“在李先生之前作(中国)考古的都是外国人,李先生确是国人中第一个作中国考古的人,深受我的景仰……”李济是奠立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开拓者,无愧于“中国考古学之父”的称号,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考古界的中坚力量。

德之钦也

浏阳“95后”作家林卓宇再次“开挂”,当选牛津大学2020年度厄特根学者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4日讯(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罗时茂 )5岁写下第一篇作品,11岁出版首部30万字文集,15岁成为湖南作协最年轻会员,16岁荣膺全国史上最年轻的作协理事,17岁囊括“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冰心文学奖、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在内的300项中国青少年文学赛事奖项,18岁当选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你能想象到的中国文学界里的荣誉,浏阳“95后”青年作家林卓宇,那个一路“开挂”的“别人家的孩子”,基本上拿遍了。这还不够。今天,他通过学术考核与面试的激烈竞争,从牛津大学所有人文领域的硕士与博士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为牛津大学2020年度厄特根学者的消息更是刷爆网络。1995年出生的林卓宇从小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2007年,还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他整理了儿时的部分作品,编纂成 一部多达30万字的文集《心海潮音》。高中之前,他已在《中国少年报》、《创作》等报刊累计发表作品1000余篇, 海南出版社还特别推出了5卷本的《林卓宇文集》。目前,林卓宇一共出版了15本书,但自2017年出版《目光史》以后,就没有继续出新作。本科时,在创意写作的课堂上,林卓宇用英文写过一些作品,但都是作为课业的一部分完成的。目前,他正在创作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现在闲暇时间极少,所以写作进度很慢,希望能在两年内完成。”2015年8月5日,林卓宇进入世界老牌百强名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修读创意写作专业。仅用三年半的时间,林卓宇就完成了本科学业,还同时获得创意写作、英美文学、哲学三个专业的学士学位。此外,因成功完成了针对哲学与英美文学专业的两篇荣誉毕业论文,他还获得了由亚利桑那大学荣誉学院颁发的达芬奇论文奖。2019年10月份,林卓宇在剑桥大学攻读亚洲与中东研究的硕士学位,并“顺道”当选为剑桥信托学者,获得剑桥大学人文学院颁发的全额奖学金。从文学跨界到区域研究?“相对于本科,硕士显然是跨专业了。”不过,他认为,现代人文学科之间的边界本身就是流动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也很常见,“其实主要研究课题还是集中在文学,难度可能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在剑桥的学习主要是还为将来的博士研究做准备。”林卓宇说,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亚洲研究方面的一些高阶训练,毕竟他虽然拥有中文背景,但本科的学习完全是沉浸在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系统里。第二是接触跨学科的范式,他所在院系的文学研究总体也更偏向于走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路径,完全不同于本科阶段在英文系那种精细的文本分析式风格。相比于中国和美国,英国学制从本科到博士都较短,硕士普遍为一年。在提前半年结束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本科学业后,去年底,林卓宇开启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习生涯。今年10月,林卓宇将赴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攻读比较文学与批判翻译学硕士学位,“然后再往比较文学的博士方向发展。”据介绍,厄特根奖学金为牛津大学的主要奖学金之一,不设国籍限制,旨在为来自全球各地的顶级人文专业学生提供在牛津攻读学位期间的全额学习与生活资助,录取率仅为1.5%。每名厄特根学者在就读期间均享有厄特根公馆为其独立设定的学习空间,此为其他牛津奖学金得主所不具备的待遇。链接:父母与他一起成长林卓宇是怎样一路“开挂”成长起来的?又是如何在兴趣和学习之间做好平衡呢?“我可能从没有把兴趣和学习当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写作本身就是学习。”林卓宇说,只是当前“学习”二字的意义几乎被应试占领了,所以大家对学习的认知也被这种语言所狭隘化。“我父母某种意义上跟我一起成长,有摩擦和分歧就尝试沟通。差不多在我16岁后,他们基本都不干涉我作出的选择。”他说。那么,林卓宇的成长经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不认为有一个普遍的教育法则,因为我们终究要成为不同的人。这不是相对主义的说辞,选择兴趣还是选择应试,抑或达成平衡,这都要因人而异。”林卓宇坦言,教育方式的选择不光跟个人的天赋和兴趣有关,有时和自己能掌握的资源和成长环境都联系在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林卓宇说,父母能做的是尊重孩子的个性,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孩子,并让孩子也成为一个不把自己的偏见强加给别人的人,“一个人如果被偏见左右,只会变得既无知又无趣。”(本文图片来源:浏阳日报)[责编:吴岱霞][来源:三湘都市报]

猎人

寒假科研不停!Nature+Science+Cell+......

寒假期间科研不停2021年2月国科大科研又有新进展!鉴定出中原地区迄今最早的化妆品和中国最早的男性化妆品并被Nature亮点报道应邀在Cell撰写“基因组编辑助力作物改良和未来农业”综述首次揭示激活态多巴胺受体配体选择性和G蛋白选择性的机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国科大2021年2月具体的科研动态和最新突破吧!科研动态概览揭示我国蚊媒正布尼亚病毒系列新发现01艾比湖病毒(Ebinur Lake Virus,EBIV)是2014年从新疆艾比湖地区的凶小库蚊中分离到的一株新的蚊媒病毒,然而目前尚缺乏针对该病毒的感染和传播风险的研究。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袁志明团队,国科大研究生导师、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夏菡团队,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疾控中心发表了关于我国新发现蚊媒正布尼亚病毒-艾比湖病毒感染风险研究方面的最新论文。该论文完成了艾比湖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发病机理和宿主免疫应答研究。结果表明,小鼠对EBIV高度易感,甚至极低的感染剂量(1 PFU)也对小鼠致死。EBIV感染后,小鼠表现出体重减轻,轻度脑炎等临床症状,并在5-9天后死亡。团队在感染小鼠的周围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中检测到病毒,且在肝脏、脾脏、胸腺和脑中均观察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液成分分析显示感染小鼠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ALT、LDH-L和CK明显升高。此外,EBIV感染在小鼠的血清,脾脏和大脑中可引起明显的细胞因子变化。本研究提示了该病毒具有潜在感染人或动物的风险。今后仍需对该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易感宿主进行进一步研究及长期动态监测。该研究成果Pathogenesis and immune response of Ebinur Lake Virus: A newly identified orthobunyavirus that exhibited strong virulence in mice2月1日在线发表于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国科大博士研究生赵路(培养单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罗欢乐为第一作者,袁志明研究员、夏菡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在灰霾污染过程PM2.5中有机污染物的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02近期,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进生团队发表基于长三角地区(南京、上海和宁波)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和硝基多环芳烃(NPAHs)的季节性观测研究论文,研究了不同PM2.5污染条件下PAHs和NPAHs的分布特征、主要来源及其人体的健康风险,相关成果有助于评估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该论文研究发现,随着大气污染的加剧,PM2.5中4-环PAH和典型的NPAH(3-硝基联苯(3-NBP)和2-硝基荧蒽(2-NFLT))占比明显增加,可提高19-40%;2-NFLT与O3和NO2呈显著地正相关,表明大气氧化性增强促进了大气中NPAHs的二次生成。正矩阵因子模型(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44.9-48.7%),煤炭和生物质燃烧(27.6-36.0%)及天然气和油气挥发(15.3-27.5%)是大气PAHs的主要来源,而母体PAHs二次转化(39.8-53.8%)是NPAHs生成的重要途径。后向轨迹模型分析显示,华北地区的污染气团可导致长三角地区PM2.5中PAHs和NPAHs的浓度水平显著增加。与清洁天气相比,灰霾污染期间PAHs和NPAHs的BaP毒性当量浓度分别提高10-25倍和2-6倍;通过吸入暴露引起的PAHs终生癌症风险增量(ILCR)也表明,灰霾污染期间存在较高的人体健康风险,应考虑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减排和人体防护措施。该研究成果Air pollution increases human health risks ofPM2.5-bound PAHs and nitro-PAH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近期在线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国科大硕士生导师、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洪有为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陈进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应用于微型储能器件和自供电集成系统03近期,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团队与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刘生忠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水系MXene丝网印刷油墨,高通量制备出可打印的高比能微型超级电容器和微型锂离子电池,同时构建出基于MXene的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系统。该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的水系可印刷MXene油墨,可同时作为高电容电极、灵敏的压力传感材料、高导电集流体、无金属连接线和导电粘合剂。所制备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具有1.1F/cm2的高面积电容量,通过叠层印刷MXene油墨,100个串联的无金属集流体和连接线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可以输出高达60V的电压。研究还发现印刷钛酸锂和磷酸铁锂与MXene复合油墨,可获得锂离子微型电池(MX-LIMBs),具有154μWh/cm2的高面积能量密度。此外,团队还借助多功能的MXene油墨实现了柔性太阳能电池、微型超级电容器/锂离子微型电池、MXene水凝胶压力传感器的无缝集成,构建了全柔性自供电压力传感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对身体运动响应非常敏感,响应时间仅35毫秒。该多功能MXene油墨为构建可打印的自供电微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Multitasking MXene Inks Enable HighPerformance Printable Micro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for AllFlexible SelfPowered Integrated Systems2月1日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Nature亮点报道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系出土器物残留物分析04国科大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课题组领衔的研究成果The rise of the cosmetic instry in ancient China: Insights from a 2700yearold face cream2月1日在线发表于科技考古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Archaeometr。2月9日,Nature以“The recipe for China’s oldest known face cream: beef fat and ground ‘moonmilk’”为题亮点(Highlights)报道。该项工作主要阐述了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遗址芮国高等级男性墓葬的随葬微型铜罐中,鉴定出中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化妆品,实证了中国早期化妆品产业的兴起。研究团队使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碳氧同位素分析、气质联用分析、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微型铜罐内的残留物开展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无机成分主要为淡水环境中生成的一水碳酸钙。有机成分为反刍动物体脂,并结合当时北方地区的家养动物饲养策略,判断其可能为牛脂。此残留物由牛脂作为基质混合了一水碳酸钙颗粒,为美白化妆品,是目前中国最早的男性化妆品。构建肺全器官尺度亚细胞精度的数字化解剖方法05全面了解肺的复杂生理结构,对于深入探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已有的成像方法无法同时兼顾全肺尺度的成像范围和探测肺泡所需的亚微米级分辨率。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团队采用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基于全肺尼氏染色,实现了小鼠肺的全结构、高内涵的呈现与解析。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构建了小鼠气管、各级支气管以及终末细支气管的结构,实现了肺泡区海绵状结构的可视化,为小鼠肺组织结构研究提供了更加精确的解剖学数据。同时,该方法还实现了肺内气管、动脉、静脉的同时表征,在三维水平观察到了动脉血管表面沿血流方向的内皮细胞伸长效应。在对肺精细结构进行解析的同时,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荧光标记的交联环糊精有机骨架材料(CL-CD-MOF)为模型吸入微粒,借助荧光-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f-MOST),首次在三维、原位、单颗粒水平上观察了CL-CD-MOF微粒在肺部的空间分布,获得了至今分辨率最高的吸入微粒全肺分布图,实现了吸入微粒在全肺分布测定方法学上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2月8日在线发表于Advanced Science。国科大硕士毕业生、MOST平台工程师孙娴(培养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药物所联培博士研究生张小川为本研究第一作者。首次揭示激活态多巴胺受体配体选择性和G蛋白选择性的机理06自D1R基因被发现及克隆近30年来,其受体结构仍处于未知状态,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D1R配体识别和受体激活机制的理解,成为制约基于结构的靶向D1R受体药物研发的重要科学瓶颈。针对以上科学难题,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美国匹兹堡大学张诚课题组、浙江大学医学院与浙江省良渚实验室张岩课题组以及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Bryan L. Roth课题组等,揭示了D1R和D2R配体结合口袋的拓扑结构特性、潜在的受体激活机制、配体激动剂选择性识别并激活D1R和D2R的分子机制、D1R的G蛋白偏好性激活决定因素以及D1R和D2R在G蛋白选择性差异上的结构基础等。研究团队通过解析选择性D1R激动剂以及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激活下D1R-Gs以及D2R-Gi复合物的结构,结合功能试验数据,阐释了D1R和D2R在配体选择性以及G蛋白选择性识别上的机制等重要的生物学问题,为开发以D1R和D2R为靶标的选择性药物以及更为安全的抗神经精神疾病类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human dopamine D1R and D2R receptor signaling complexes2月11日在线发表于Cell。发展用于制备高性能分层堆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普适性方法07传统的本体异质结(BHJ)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给受体的随机相分离严重影响了薄膜的形貌,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近年来,将给受体逐层旋涂而制备成分层堆积结构的器件(SD器件)有利于控制每层薄膜的形貌,达到平衡的电荷传输,以及直接的传输通道,从而提升器件的稳定性和效率。然而,大多数该类方法都不具有普遍性,难以应用于所有的给受体体系,因此在商业化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近期,国科大黄辉教授团队与其合作者发展了一种普适性方法用于制备分层堆积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并将其命名为环境友好型溶剂保护法(ESP)。该方法利用环境友好型溶剂作为给体和受体之间的保护层,从而制备高性能的垂直相分离结构的分层堆积器件。通过研究不同保护溶剂对给体薄膜的保护作用的差异,从而筛选出最优的保护溶剂,并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相关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能源与环境领域著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论文第一作者为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魏亚男,通讯作者为国科大黄辉教授、Linkping University高峰教授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黎明教授。应邀在Cell撰写“基因组编辑助力作物改良和未来农业”综述文章08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创新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应用的研究。2月12日,Cell在线发表了高彩霞研究员题为Genome Engineering for Crop Improvement and Future Agriculture的综述文章。文章总结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流程,详细介绍了植物基因组编辑遗传修饰类型,包括删除、碱基替换、精准插入和删除、染色体重排。之后,介绍了基于基因组编辑的作物育种新策略及新的育种方法,重点描述了传统育种无法实现的基于基因组编辑的植物改良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植物基因组编辑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揭示AMPK促进DNA双链损伤修复的新机制09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员和臧奕研究员于2月16日共同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M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n 53BP1 Promotes c-NHEJ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首次深入阐明了AMPK促进DNA双链损伤修复的作用方式以及具体机制,发现了AMPK通过对新底物53BP1的磷酸化修饰促进c-NHEJ修复,从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DNA双链断裂(DSB,DNA double-strand break)是所有DNA损伤类型中最为严重的损伤,能引起细胞凋亡与染色体结构变化。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DSBR,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的调控与肿瘤发展、肿瘤化疗与耐受息息相关。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此修复类型中对AMPK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细致的考察。研究团队发现,在DSB发生时,AMPKα2催化亚基会被迅速招募到损伤位点,且AMPKα1/α2双催化亚基的敲除会引起DSB修复效率下降以及细胞电离辐射敏感性增高,进一步确证了AMPK参与DSBR。本研究不仅揭示了AMPK参与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并且丰富了AMPK的下游调控网络和53BP1的上游修饰调控,激励着科研团队进一步探索AMPK在能量代谢和DNA损伤修复之间的联系。国科大博士研究生江越菁、董莹(培养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联合对第一个X射线黑洞双星系统作出更精确测量10天鹅座X1是一个X射线双星系统,除了包含能够产生X射线源的致密星之外,还包含一个蓝巨星。自从这个系统在1964年被美国探空火箭首次发现以来,其中致密天体究竟是黑洞还是中子星的问题一直是高能天体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Science(《科学》)和Astrophysical Journal(《天体物理学报》)的三篇文章联合发布了对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恒星级黑洞——天鹅座X1(Cygnus X-1)的最新精确测量结果。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牵头)的三个团队分别独立对黑洞的距离、质量、自旋及其演化做了最为精确的测量和限制,发现此系统包含了一个21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并且其自转速度极接近光速。这是迄今发现并确认的唯一一个黑洞质量超过20倍太阳质量且自转如此之快的X射线双星系统。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苟利军研究员,国科大博士研究生赵雪杉、硕士毕业生郑雪莹为Science论文合作者,并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strophysical Journal发表系列中关于黑洞自转精确测量的文章。FAST望远镜捕获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11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是一种持续约千分之一秒的神秘宇宙射电信号。FRB宇宙学起源的确认至今不到5年,蕴含了推动天体物理研究的巨大潜力,是目前观测天文学领域主要的热点前沿。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菂和朱炜玮团组,以及以牛晨辉博士为主的团队在FAST海量数据中搜寻出3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结合去年发表的FAST首例新FRB,这些发现预示了在FAST高灵敏度下每天可探测的FRB多达12万个,将有效扩展FRB样本的红移-亮度覆盖区域,揭示宇宙物质构成并约束FRB本征光度函数。相关研究成果已被ApJL(《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快报》)接收。国科大最新科研动态梳理就到这里啦新学期 新气象祝各位UCASer学习和科研顺利!我们下期见!来源/国科大官网科研动态栏目整理/刘思苇美编/纪灿雄责编/谭君蕊

研究生白读了?这些专业是真的坑!

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十大研究生最没出路的专业”的大盘点,对不同专业的吐槽似乎是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事情:生物,化学,材料,环保,这几样是不读研没前途,读了研也是坑土木,造价,石油,采矿什么的,夕阳行业,能吃饱饭,但就是不提倡经济金融,一堆人考,什么行政管理法学,不是柜员就是人力打杂的村了有个读211会计的,毕业在家半年了,文科简直看不到希望管理类,工作没有对口的,学的东西太杂,没有直接对口的工作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看着这些提及的专业简直慌得不行我就是这个专业呀之前小白就发过网上的一个吐槽:社会学是一个奇坑的专业,所有文科专业中最无用的。工作没有对口的,考公只能报“不限”的。希望大家可以告诉自己身边的弟弟妹妹,珍爱生命,远离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关于“社会学是否有用?是否白读?”,小白不是这个专业,没有太多发言权,不过小白百度了一下。知乎上有一个社会学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说得挺中肯的:发家致富?哪个专业能够保证每一个读完的人都能发家致富,从此出人头地,走上人生巅峰???如果有,请告诉小白,在线等!不否认,有些专业的确要相对吃香,对找工作而言,有一些天然优势。但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决定一个人未来是否出人头地,是否有社会地位,是否能创造自我价值,主要决定因素不在所读专业,而在于我们自己。1学的专业有用吗?之前小白从别人那里听过一个比较优秀的人,大连理工大学的周建仁学长。他的姐姐一直在贵州支教,他大三的的时候去看望姐姐,发现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经常不能联系。等父母过了好几年回来的时候,孩子都认不出了……他想要为当地的发展,为留守在这里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一个契机,他发现了当地以种植甘蔗为生,手艺人把甘蔗制作成红糖。所以大四的时候没有准备考研,不顾家人反对,回到这个贫困小镇,拜访老师傅学习熬制红糖的手艺,最终把红糖的制作工程化。向父母借钱开厂,带动了当地的就业,离乡的父母纷纷返乡,让家人团聚。他说到「正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培养了他的“死磕”和“专研”精神,否则他不可能成为现在的一名90后创业者」。小白是工科,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之前上过的课,一些知识点细节早就忘得差不多(甚至一干二净),毕业之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也和这7年学习的专业知识无关,并没有去做开发,成为一名程序猿。那我这些年的书就白读了?我这个专业没用?经过这些年的学习,通过各项专业课考试、完成论文这些只是一个结果,在追求这个结果的过程中,我训练了自己的基础技能,提升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了更缜密的思维。从曾经什么都懵懂的小白,到现在无论遇到什么新的事物,都能游刃有余,快速上手。这些才是我通过这个专业学到的真正受益终身的东西。永远都没有白学的知识,无用的专业,只有我们自己浪费的青春。2专业和工作不对口?这算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和补充。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专业以后毕业了,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相关的工作怎么办……上面的例子中提到的周建仁学长本科专业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与红糖制作以及开厂八竿子打不着;小白的专业是计算机,虽然很火,但小白也没有毕业去公司敲代码。我们都在另一个领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价值。哪有什么直接对口的工作呀!无论是大学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学校的课程只能说把我们在某个方向带入门,入门之后是否要继续深入,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对于研究生来说,和本科生的区别除了日常课程,还有一个很具体的「专业研究方向」。我们最后围绕这个研究方向上努力2-3年,发学位论文,完成毕业论文,然后毕业。可又有几个人毕业之后找的工作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呢?因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更加具体,所以更不可能找到完全对口工作。多少人毕业之后选择了考公务员、跨专业找工作、或者投身创业……在公司里面能够用到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的10%,都已经是非常非常高了。我们花这么长的时间独自专研某一领域方向,做实验、写论文、反复修改论文,不是为了毕业找相关工作,而正是提升我们的「综合学习能力」。而这一点正是除了硕士学历外,读研能带给我们的那些不一样……3从今天起,做个不一样的人我们所学的专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对我们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吃过饭、走过路、读过的书,都会融化到我们的身体、骨骼和灵魂上。扪心自问,在学校的期间,我们每天虚度了多少时间,每天花在睡懒觉、打游戏、刷剧、刷综艺等的时间有多少?花在专业学习、自我成长上的时间有多少?“这个专业一点用没有……”“这个研究生白读了……”真的只是专业的锅吗?!网上有人在选专业这件事上给出了很中肯的建议: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不要忘了搞好自己的计算机/数学基础/金融/外语,以后会有用……

无漏

棕榈大道留学offer捷报 丨 英国剑桥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型硕士

棕榈大道 2020 申请季录取战绩祝贺棕榈大道学员收获剑桥大学文化遗产研究型硕士录取 offer!offer 展示▲点击大图查看申请背景辅导回顾本次斩获 offer 的学员来自 985 院校,背景优秀,雅思总分 8.0,相关科研经历十分丰富。该同学的本科专业对口,对专业有深刻的见解和感悟。但是在文书初稿出现了逻辑不顺、描述不到位的问题。棕榈帮助同学充分挖掘过去的经历背景,最大化利用每一段实习、科研经历体现她对专业的思考,最终拿下心仪的剑桥 offer。C 同学之前还接连拿下格拉斯哥大学、莱斯特大学、悉尼大学的相关专业录取。项目介绍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采用书院联邦制,坐落于英国剑桥。与牛津大学并称为牛剑,稳居全英 Top 2,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同属“ G5 超级精英大学”。在 2019-2020 年 THE 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 3;在 2020 QS 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 7;在 2020 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 9;在 2019 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世界第 3。▲图片来自剑桥大学官网文化遗产研究型硕士(MPhil in Heritage Studies)提供为期 11 个月的全日制课程。该项目介绍遗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使学生能思考和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用途,并提供一系列通用的技能培训,如写作、演讲、研究方法、分析观点等。在整个项目中,学生将会探讨遗产与以下重要主题的关系:文化遗产与冲突;文化遗产与法律;遗产管理的当代挑战;遗产和公众参与;……▲图片来自剑桥大学官网该项目属于剑桥的王牌专业,在相关领域很有知名度,录取人数不多,班级规模较小。从属于剑桥大学的考古系,在 2019 QS 考古学专业排名中高居全英第 2 名,全球第 2 名。官网公布的录取要求为优秀的英制 2:1 学位,并拥有考古学、历史学、社会人类学、古典文学等专业背景。雅思总分要求 7.5,单项不低于 7.0。▲图片来自 QS 官网辅导导师申请季主导师: 冀宇佳棕榈大道研究生部学术督导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北京理工大学本科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英语双学士,连续四年奖学金的获得者,折腾过各种实习和学术项目,GPA 3.9 的优秀毕业生。本科期间展开针对工程教育的研究并发表学术论文。因游学多国对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兴趣日益浓厚,果断放弃保研,拿到包括哥大、宾大等 7 所学校带奖 offer,赴哥大学习国际教育发展。专业导师: T 导师香港中文大学 人类学硕士北京大学 中文系本科申请战绩:【University of Cambridge】Mphil in Chinese Studies【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MSc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擅长领域:社会学丨文学丨人类学 | 性别研究等-END-

不亦大乎

奥巴马的白人母亲:18岁被骗婚生子,离婚2次,培养出传奇儿子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并且成为美国建国以来第一位非裔血统的美国总统。在当选的光辉时刻,奥巴马一再地对外表示,母亲对他这一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奥巴马口中的白人母亲就是安·邓纳姆。她18岁被骗婚生子,30岁选择再次入学读到博士,虽然53岁早早去世,却始终没有抱怨不完美的婚姻,反倒是精心培养出了传奇的奥巴马。如果说,奥巴马是没有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那么安·邓纳姆传奇女性的代言人。两段失败的婚姻安·邓纳姆1942年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父母都是高收入的白人,家境十分优渥。安的母亲玛德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不但工作能力出众,还有一颗进取上进的心,一路从夏威夷银行的秘书做到了副总裁的职位。要知道,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事情。而安的爸爸同样毕业于名门贵校,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安就是在这样的家境环境里健康成长起来的,让安的性格里充满了阳光。快到18岁那年,安到夏威夷大学上学。有如是上天安排,她遇见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肯尼亚留学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没错,就是总统奥巴马的父亲。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出身于农场主家庭,虽然是黑人,但24岁留学美国的他已经是夏威夷大学的风云人物。他谈吐幽默,演讲极富感染力,吸引了当时大批的女学生的关注,安就是其中之一。在爱慕者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默默无声,而安则与她们不同。她热情大胆地对老奥巴马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并且顺利吸引了对方的心。很快,安与老奥巴马便打得火热,甚至玩了一出未婚先孕。安的父母得知她要跟一个黑人结婚的消息非常震惊,坚持反对两人的婚姻。孩子在忤逆父母的事情上总是比父母更有办法。即便没有得到任何的祝福,年轻的安依旧跟老奥巴马步入了婚姻殿堂。因为腹中的奥巴马,她也毅然选择了放弃学业,安心相夫教子。可是,好景不长,婚姻生活远不如爱情甜蜜。老奥巴马没有半点做丈夫的觉悟,不但不管家,还在婚后跑去哈佛读经济学博士。最让安无法忍受的是结婚以后才得知老奥巴马在老家早已经结婚,甚至还有一个孩子。面对丈夫的欺骗,安没有任何的委曲求全。她选择马上离婚,跟这个虚伪的骗子说拜拜。曾经跟安闹翻的父母在收到女儿独自抚养孩子,每天要靠领政府发放的救济食品券过活的消息,非常心疼。他们马上就出手将小奥巴马接到了自家照顾,也因此,安有了再赴校园学习的机会。在行将毕业的那年,安再次遇到了爱情,她勇敢地接受了印度尼西亚人苏托洛的感情,于1967年再度结婚。而这一次的婚姻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尽管在事前她已经做足了准备,但跟随苏托洛移居印尼,仍让她吃惊不已。在雅加达,她第一次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落后。那里没有足够的饮用水,没有完好的公路,人们在极度贫穷中挣扎求生。即便是孩子成长必备的教育,也需要千辛万苦地去争取。为了给小奥巴马和小女儿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安找到了一份财务工作贴补家用。她每天天不亮就要叫小奥巴马起床学习英语,自己再去上班,周而复始,用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只可惜,看似美满的婚姻依旧没有维持太久。几年后,安还是跟苏托洛离了婚。而这次离婚,让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缺少的不是婚姻,不是家庭,她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做个有用的学者1972年,离婚后的安带着奥巴马和女儿玛雅重返美国,那时她已经30岁。但是,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安再次回到学校,致力于人类学的研究与学习,并顺利拿下了硕士、博士学位。由于在雅加达的生活经历,她将自己的研究锁定在了印尼文化方面,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因为这个议题的庞大与深广,在研究的20几年间,安无数次踏上印尼的土地,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琐事,将其中重要的内容整理在册,最终完成了1000页的博士论文《逆境求生,印尼农村的工业》。母亲对于研究的努力与执着深深地烙印在了奥巴马的心中,也使得奥巴马在哈佛毕业之后,却选择到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1995年,命运曲折的安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点,她被诊断出子宫癌,53岁就告别了人间。可是细数下来,安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作为女人,她这辈子,已经足够精彩。

百日红

“差评”的学位论文都有哪些特点?

本文选自《“差评”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特点鉴别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5期,作者常思亮,罗小丹,卢 堃),作者选取 S 大学2017 届411 份“差评”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专家评阅意见,采用质性研究词频统计方法及文献编码方法分析“差评”论文评阅意见。本文节选了研究结论部分,如需全文,可在中国知网检索该文。1、研究主题不明确确定研究主题是学位论文撰写的“第一步”,研究主题的确定需经历从发现问题到确定研究对象边界,再从确定研究对象边界到主题解释与意义反思,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确定研究主题不仅需要考虑其可研究性,还需考虑其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综合自身研究能力调整选题的宽度与难度。“差评”论文研究主题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研究假设缺乏或不合理。“研究假设随意”在二级节点中编码10次,表明部分论文随意提出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研究假设,依据不充分,缺乏相关文献线索。有些“差评”论文甚至没有研究假设,不知所论为何,缺乏问题意识。第二,研究对象不清晰。它在二级节点中编码27次,主要包括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不清晰不突出,研究对象不符合题目的范围。例如,评阅专家在评阅某篇管理学论文中提出:“社会工作职业社会认同度到底是指谁对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度?该文并没有明确也没有区分认同的对象,但这个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很重要。”第三,论文题目不当。“论文题目”在词频统计中出现383次,排在高频词的第4位。在文献编码中“论文题目不当”共编码72次,其中“论文选题不当”编码14次,“章节标题不当”编码58次。论文选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选题太宽泛,指向性差,文章浮于表面缺乏理论深度;二是选题陈旧,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缺乏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是论文选题与作者所学专业不符,作者对论文选题的学科专业界限缺乏了解。例如,某篇行政管理专业论文的专家评阅书指出:“XX市两型社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似乎属于行政管理专业之外的选题,故本选题需要做较大调整与修改。建议作者以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术话语体系及理论基础作为论文依据”;另外,论文题目的问题还包括“章节标题不当”,表现在章节标题不明确、模糊,没有凝练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甚至出现论文总题目与章、节标题相同以及章与节的标题相同的现象。例如,某篇法学专业的论文专家评阅意见指出:“我国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权的现状及问题标题不够明确,我国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权有什么问题,理论问题还是制度问题?保护问题还是实施问题?下面内容也不够明确。”第四,核心概念模糊。核心概念是论文的“导向标”,界定核心概念的过程即明确研究主题方向的过程。在词频统计中,“概念”出现94次,排在高频词的第14位。在文献编码中,“核心概念模糊”共编码67次,其中“概念界定模糊”编码41次,“偷换概念”编码26次。“差评”论文中核心概念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界定核心概念或者界定不清。有的作者做论文时根本无核心概念的意识,缺乏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在研究中重要性的认识。例如,专家评阅对某篇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的意见:“作者对于核心概念界定过于含糊,这是由于作者本身对于‘正义'的概念认知不明确。”二是概念偷换,或者随意扩大或压缩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例如,《XXX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中的设计研究》一文的评阅意见指出:“文中所提的研究对象是淄博的陶瓷行业,而非淄博日用瓷的设计。”再如,《XXX羽毛球私教的优化发展研究》一文将“XXX羽毛球私教的优化发展等同于长沙市羽毛球私教的发展现状”。2、逻辑结构混乱清晰的逻辑结构是学位论文最基本的要求,而逻辑结构(包括顺序逻辑和层次逻辑)混乱是“差评”论文最主要的特点之一。“逻辑”在词频统计中出现277次,排在高频词的第7位。在文献编码中“逻辑结构混乱”共编码288次,其中“顺序逻辑杂乱”编码59次,“层次逻辑凌乱”编码229次。值得注意的是“层次逻辑凌乱”编码次数,在所有二级节点中排第2位。第一,“差评”论文的“顺序逻辑杂乱”。表现在文章结构顺序安排没有严格按照研究设计进行,部分重要章节缺失或为了拼凑字数画蛇添足导致结构冗余。例如,专家评阅某学科教学(思政)硕士学位论文时指出:“第一章的第三节是初中思想品德个性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原则,出场太早,在论文开始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了,不合逻辑。”第二,“差评”论文的“层次逻辑凌乱”。表现在文章观点前后矛盾,前后章节彼此割裂,文章的内容和文章标题处于相互独立状态即“两张皮”现象。例如,评阅专家指出某出版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逻辑问题:“在第三章第一节与下面的第一个问题有逻辑上的矛盾。第一节一脉相承的编辑思想与办刊理念。另起炉灶,坚持经典,一脉相承与另起炉灶是相反的两回事。”3、论证分析方法不当论证分析即检验研究假设或观点是否合理的过程,观点论证需要恰当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足够材料的支撑及严谨的论述分析。“论证”在词频统计中出现了375次,排在高频词的第5位。“差评”论文论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论证方法失当。方法是研究过程中的“利刃”,它既是逻辑推理的需要,也是结果论证的需要。“研究方法”在词频统计中出现了449次,排在高频词的第2位,“研究方法失当”共编码141次。“差评”论文方法失当的问题具体包括:一是在文章引言中随意罗列多个研究方法,但文中并未实际使用;二是不清楚具体研究方法的性质和使用范围,也不顾论文主题和内容的性质,随意选用研究方法。例如,某篇差评论文的评阅意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本论文不是做文本解读,不可能实际也没有用此方法”;三是论证方法使用不当,表现在诸多方面,如测量指标不合适、模型构建不合理、问卷设计粗糙、信效度问题等,方法使用错误则会导致文章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例如,评阅意见中有“实验方法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让人质疑该文中采用方法的可靠性”;四是论证方法单薄,突出表现为论证方法单一、验证过程缺乏科学性、方法典型性及综合性不够等。第二,论证材料贫乏。“论证材料贫乏”共编码35次,具体表现为论文论证材料太少、缺乏一手数据或者论证材料陈旧、庞杂适切性不强等。第三,论述分析浅显。“论述分析浅显”编码102次,表现为论文的理论分析不深入、未结合相关材料分析、论述偏离了文章论点以及论述缺乏归纳总结等问题。例如,专家在评阅某哲学专业论文时指出:“文章找不到几处像样的哲学论证,更多看到的是资料的堆砌。”第四,文献综述失范。“文献综述”在词频统计中出现101次,排在高频词的第14位。“综述缺乏条理性”编码50次,“文献评述不够”编码22次。文献综述失范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的论文中没有文献综述内容;二是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内容过于简单,应付了事,不能反映现有研究状况;三是文献综述偏离主题,与论文主题不符,或者把对实践发展现象的综述作为对现有研究文献的综述;四是有的论文单纯追求文献资料的堆砌,综述研究内容“多而杂乱”“多而宽泛”,没有针对性;五是有的文献综述“述多评少”,甚至“只述不评”。例如,专家评阅某人类学专业文章时指出:“该文章文献综述部分不够扎实,没有很好地总结和梳理,对文献的评述部分更是薄弱,导致文章的结构较为松散。”4、结论不实与建议泛化研究不仅需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还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实际指导性的、落地的建议。差评论文的“对策与建议”在高频词中排名第8位,共出现了266次,“结论”在词频统计中出现139次,排在高频词的第10位。在编码分析中“结论建议不实”共编码60次,包括二级节点“研究结论不实”38次,“对策建议泛化”22次。“差评”论文的对策建议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论文的研究结论凭空想象,缺乏足够证据,或结论与文章主题毫无联系,部分论文中摘要所提结论与文中结尾部分的结论完全不一致。第二,大部分差评论文的对策建议没有与所论问题及原因形成相应的逻辑匹配,或者所提对策建议泛化,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实际价值。例如,专家评阅某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文章时指出:“研究目的是为了借鉴国外顶级球员战术特点,启发和促进我国女子优秀球员的水平提升,而作者对建议部分着力不够,没有提出相应的能够解决问题有价值的建议。”5、写作不规范所有“差评”学位论文都出现了严重的写作不规范问题。“写作规范”在词频统计中出现520次,排在高频词的第1位,是专家提及次数最多的词汇。“写作不规范”共编码473次,是评审专家所提意见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表达不规范。编码84次,“语言表达”被评阅专家提及401次,排在高频词的第3位。表现为文中错别字太多、语言重复啰唆、语句不通说法不严谨、部分计算机专业论文中出现大段代码等。第二,目录、摘要及关键词等格式不规范。目录不规范表现为部分论文目录与著作目录混用或与文章标题不一致;摘要不规范表现为摘要未凝练出文章观点、与研究结论重复、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不对应等;关键词不规范表现为关键词缺失、关键词过长、关键词提取不准确等。第三,参考文献和引文标注不规范。“引文标注不规范”编码122次,“参考文献”在词频统计中出现330次,排在高频词的第6位。有的作者未能区分注释和参考文献,分不清夹注和脚注,有的文中对引用文献内容引文不做或者只做少量注释。所有“差评”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引文注释格式都不规范。第四,论文排版不规范。表现为图表编排不规范、表格未严格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编排、页面排版不美观、页码混乱或缺少页码、字体错误、段落缩进错误等。例如,某评阅专家指出:“建议作者在Word中用全选模式,选取全文文字,然后选择字体格式,把英文字体统一改成Times New Roman 体,目前论文的下载版本的英文是宋体格式。”6、写作态度不端正写作态度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工作量不足;二是学术不端。“工作量不足”编码15次,“学术不端”编码8次。论文“工作量不足”主要表现为文章内容单薄、前期准备不足及文章硬伤太多等方面。部分学生急于升学就业导致论文研究时间较短,文章中出现多处知识硬伤,甚至有评阅专家指出:“建议作者按照学校要求重新学习专业课程。”论文“学术不端”既是不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表现,具体表现为随意伪造资料、篡改数据、抄袭同级别论文、抄袭网络原话等。例如,评阅专家提到该文“抄袭嫌疑:论文的访谈设计的文字内容以及课堂观察的文字几乎完全照抄了XXX的硕士论文第20页的内容,却没有提及该文献来源。对测试的描述在文字上仍然有XXX的影子”。又如,某位评阅专家提到:“对于XXX的相关研究具有抄袭XXX大学硕士生论文《XXX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的重大嫌疑。”7、创新性缺乏当下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创新”在高频词中排在第17位,共出现93次;“创新性问题”共编码47次,其中,“内容缺乏创新”38次,“缺乏创新成果”9次。论文创新性缺乏:一是内容缺乏新意,包括观点缺乏新意、研究方法缺乏新意。表现为一味依赖他人的研究思路、模仿他人的研究方法、对研究主题未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等。例如,专家评阅教育学文章提到:“文章创新不够表现在完全借鉴他人思路和方法,仅是利用现有的模型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二是缺乏创新成果。表现为工学及艺术学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缺乏新意、实用价值或艺术价值较低、博士研究生未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例如,专家评阅室内设计相关文章提到:“对于XX网络咖啡厅设计的研究与提炼很不够,并且设计的新意不足。”来源:《“差评”研究生学位论文主要特点鉴别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年第5期;作者:常思亮,罗小丹,卢堃

和同

让研究生喊“爸爸”的教授,又招生了

坠亡研究生陶崇园的导师王攀,再度出现在争议的漩涡中。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官网公示了2020年通过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审核的教师名单,王攀也在内。我们还记得,2018年3月26日,王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陶崇园,因不堪忍受长期“精神摧残”而最终坠亡。事发后陶崇园与王攀的聊天记录和往来邮件显示,王攀曾多次要求陶崇园喊他“爸爸”。但是时隔不到三年,王攀又能招学生了?争议声起后,11月27日,武汉大学理工学院作出《情况通报》,决定该教师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不予通过。武汉理工大学回应“坠亡研究生导师王攀恢复招研资格”:不予通过这事暂且不论。之前,教育刚发布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规定了数项针对导师的行为规范。点击图片可查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准则是参照,现今的高校师生关系好似掉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非常规、甚至突破人伦道德底线的案例时有发生。陶崇园坠亡的事件,只是走向极端的“太仓一粟”。“我真的有这么差吗”2-3年的研究生课程中,导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阶段导师负责的学生数量有限,相比本科“一对多”的情况,研究生课程更多是一 一对应的关系。掌握了研究生们学业“生杀大权”的导师,除了遵循传道授业职能,还是“老板”“上级”“领导”。浏览一圈豆瓣、微博的研究生相关话题,不乏求助帖文,内容饱含与导师的种种冲突。“老师只说了格式问题,没有仔细看过内容,就全盘否定了我的论文。”“被导师抱怨又笨又懒,甚至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有这么差吗?”“导师安排的任务,会严重干涉到我的研究时间安排,但又不能拒绝。”“情绪PUA。”豆瓣帖子截图学生遭遇的困境五花八门,但没人敢真的说个“不”,苦水都是自己吞下去。“胳膊拧不过大腿,怕影响到毕业”。他们展露出一个显著的共性:再三确认能否保证不透露院校和名称信息。“是匿名的对吧?”这是被访同学问我最多的一句话。这样的压抑与沉默是研究生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后,学生的普遍应对方式。但它也终有压抑不住的那一天。2018年12月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坠楼身亡,就是悲剧性事件。陆经纬全年无休为导师工作,导致她患病休克,但这并没有感动她的导师。据学生家属说,导师曾经威胁如果不完成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就不给她毕业的资格。微博截图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谭某在实验室自焚,同样由导师对他三年来的谩骂和无法负荷的额外工作量所致。生命终结是残酷的结局,屡屡被曝的此类案例以撕裂的面貌揭开了学术圈隐藏的伤疤。老师也有话说在高等教育界,层叠的学术圈金字塔,可不是单由导师搭建起来的,它离不开导师对门下研究生资源的巧妙利用。名目则是借着那套传统的伦理观,导师王攀,就自诩对学生陶崇园有“一日之师,终生为父”的恩德。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覃延佳认为:“导师误解了自身角色所具有的权力,对指导教师职责范围的限度理解有误,利用身份优势强制学生加入其各项工作中。”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对导师进行道德谴责恐怕于事无补。因为老师们也有苦处要抱怨。就职于江苏某高校的李老师对我说,学校考核结果关乎招生资格和数量,老师们不堪重负。所以他觉得部分导师在指导学生时的疲态,情有可原。而且有些学生达不到要求,导师迫不得已直接亲自上手代为完成,他笑称这是“老师给学生打工。” 按照太原理工大学一名学者的说法,一些学生在学术上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因而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复杂难辨的,难以单纯归咎一方。无心向学的态度只是一方面,覃教授看到,“很多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也在违心讨好教师。例如部分学生在考学自荐的时候,就表达自己可以帮导师处理财务报账、搜集科研材料等工作。” 这正如某位网友总结的,这是他们“逆来顺受的尊师重道”。客观生态现象的逼迫下而不得已做出的选择,透露着师生之间难舍难分、互惠互利又不对等的关系。指导与升学、资格晋升相互捆绑,纠葛背后是众人皆知、暗自服从的逻辑。被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的权力结构所“庇护”的高校教育环境,又哪来的绝对平等,这是社会深层结构所致。老师们既是行政管理权威的承受者,又是复杂人情世故的参与者。他们卷在其中,对学生好与坏,凭的不过是自己的良心。电影《死亡诗社》剧照《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出台,积极面向是倒逼各界重新审视师生关系。但我们也不敢乐观指望着一纸行政规范就能改善整个环境。毕竟,“你是能禁止导师接项目,还是禁止导师发脾气呢?”守则只是一方面,问题的解决,还亟待高校学术环境的改善和追责体制的落实。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自杀身亡,最后校方仅决定停止导师徐某某研究生招生资格2年。研究生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不在少数,舆论的重点往往是谴责导师,但在覃教授看来,舆论的盲目反而起了反作用。“舆论导向只爆结果,不分析原因与对策的倾向,导致这种状况非但没有得到大幅度环节,更因为各种科研项目与科研业绩考核的影响而日益加剧。”抛开教师与学生个体的道德素养,承载双方关系的根本,始终还是学术与制度环境,毕竟,死水里养不出活鱼。作者 | 浦潇编辑 | 董可馨排版 | 翁 杰

不耕而食

欧洲Erasmus Mundus全额奖学金联合硕士之传媒专业

文/萝卜下凡常常被问到硕士留学可否获得奖学金?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硕士留学是需要自费完成的,即使学校提供奖学金,也只是占学费比较小的部分。本文和读者分享欧洲Erasmus Muns联合硕士奖学金项目,这个项目可以提供全额奖学金!Erasmus Muns奖学金获得者将被免学费、获得24个月的生活费以及旅行费用。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主要为了促进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提高和国际化,增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吸引力。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为多个学校联合授予学位,时长两年,英语授课,学生将在多个国家和大学完成学业。任何国籍的申请者(年龄不限)均可申请Erasmus Muns联合硕士学位,同一学年可申请Erasmus Muns奖学金项目不超过3个。这个项目依据申请者国籍背景分为两类:Programme Countries和Partner Countries。这个分类影响了学费标准、奖学金获得几率以及奖学金中是否包含旅行费用。Programme Countries是欧盟成员国,Partner Countries为除了欧盟成员国之外的国家,中国国籍申请者属于Partner Countries类别。因为这是一个面向和吸引世界各国优秀学子来欧洲学习的项目,所以该奖学金主要是面向Partner Countries的申请者(来自Partner Countries的奖学金获得者占比达到75%以上)。此外,Partner Countries奖学金获得者可以获得旅行费用(旅行费依项目不同而有差异)。当然,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也面向自费生(据估计自费生在就读人数中占比约60%-75%)。以下将简要介绍Erasmus Muns联合硕士中的传媒项目:Digital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sation和Media Arts Cultures。01Digital Communication Leadership联合硕士官网:https://dclead.eu项目简介:通过跨学科的视角探讨数字传播,它有三个方向:欧洲的数字通信、政策与创新、数字科技和管理、信息和传播技术。这个项目对于申请者的本科背景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社会科学或者信息科学的可以申请,人文类专业背景则不能申请。合作院校: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申请条件:三个方向的专业背景要求不同:(1)欧洲的数字通信、政策与创新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传播学或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学士或硕士学位。(2)数字科技和管理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信息和通信技术(即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信息学、计算机或电信工程或ICT管理)的开发和/或管理学的学士(或硕士学位)。(3)信息和传播技术方向的申请者应具有以下学科之一的学士学位,至少三年以上,或具有硕士学位:人类学、发展社会学/发展研究、欧洲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环境社会研究、政治学、人文地理、社会学或传播学。此外,对该课程有效的合格学位课程必须包含:(1)至少60个学分(ECTS),其理论重点为社会科学课程(例如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传播理论,国际关系课程;但是,新闻报道,市场营销或应用经济学课程将不会被考虑);(2)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统计的12个学分(ECTS)。注:ECTS代表欧洲学分互认体系的学分以下学位不是获得该专业的有效先决条件:人文学位(即语言、文学、哲学、历史、考古学、法律、神学和艺术),自然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物理),数学、统计学、医学等健康学位。注意,商务和管理学位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情况可以被考虑,专注于软件和通信的工程学位也可以被考虑。申请截止日期:2020年12月3日语言成绩要求:雅思6.5;托福92分。申请流程:申请程序分为两个阶段:申请(阶段1)和注册(阶段2)。所有申请人必须完成阶段1中所述的任务。只有通过电子邮件被确认入围的候选人才能执行阶段2中所述的任务。注意如果为第2阶段提供的文档信息与第1阶段提供的信息不同,则该申请将立即被取消。建议但不强制在第一阶段提供语言成绩(如果候选人想申请E +奖学金,建议第一阶段提交语言成绩)。在第二阶段中申请者必须提交语言成绩。申请材料:个人简历、学历证书或者在读证明(英文翻译件)、成绩单(英文版)、英文成绩单、动机信(4000-6000字)、至少两封最多三封推荐信录取人数:委员会将选出30-40位录取者,13-15位录取者可以获得奖学金。奖学金:E +奖学金获得者在24个月内最多可获得每月1000欧元的津贴,旅行费用为1000或3000欧元。学费:17,200欧元02Journalism, Media and Globalisation联合硕士官网:https://munsjournalism.com/项目简介:该项目吸引人之处在于有荷兰阿姆斯特丹参与(其传媒专业在世界排名前三),另外,有诸多世界顶尖合作院校参与(例如加州伯克利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项目偏向新闻方向,要求申请者具有三个月的新闻方向的实习并提交相关证明。申请时间:2020年11月1日-2021年1月10日合作院校:丹麦奥胡斯大学、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项目时长:2年课程安排:所有学生都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修读硕士学位的第一年,由政治学系和信息与媒体研究系的教职人员、丹麦媒体与新闻学院的老师授课。第一年的第二学期可以选选修课或者实习,也可以在以下大学学习: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黎巴嫩美国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第二年你可以选择一个细分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可选择的项目包括:极权主义与转型(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商业与创新(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或者政治与传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极权主义与转型、商业与创新方向偏实践,政治与传播偏学术。申请流程:官网提交材料。申请硕士项目与奖学金为同一申请过程,奖学金无需额外申请。申请材料:申请表,学术文件,新闻工作证明文件,语言证明材料,简历,国籍证明,特殊要求(残疾或者慢性病说明)注:所有申请材料需要合并为同一个pdf递交。申请表需放在pdf第一个文件,在申请表中,有一个名为“申请反思”的部分,需要提交对于你过去的学术、新闻工作以及未来的职业期望有关的思考。尽管答案很短,但委员会将对答案的内容、写作风格、质量和清晰度进行评估。奖学金:每年该项目都会收到大约500份申请,并招收大约90名学生(录取率为18%)。该项目为2020-22计划提供了22份奖学金,因此,25%的学生获得奖学金,75%的学生自费。只有在所有类别上都比较优秀的申请人才能获得奖学金。已经拥有2年制硕士学位的学生无法获得该奖学金,但可以考虑自费入学。学费(两年):18000欧03Media Arts Cultures联合硕士官网:http://www.mediaartscultures.eu/mediaac/项目简介:项目合作院校众多,强调跨文化学习,项目包含实习部分。合作院校:奥地利克伦姆斯多瑙河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申请材料:申请表、护照扫描件、个人简历、动机信、成绩单、学位证明、近期照片、语言证明、论文、相关工作证明学费:16000欧元生活费参考:克雷姆斯/奥地利:每月650-800欧元(包括住宿费250-400欧元)奥尔堡/丹麦:每月700-900欧元(包括住宿费300-400欧元)香港/中国:每月9770港币(包括住宿费4500港币)罗兹/波兰:每月400-500欧元(包括150-200欧元的住宿费)奖学金:免学费,每月1000欧元津贴,旅行费3000-7000 欧元项目时长:2年课程安排:第一学期侧重于媒体艺术文化的历史、遗产、存档和保存的学术基础。第二学期涉及经验设计的教学和项目小组工作。在第2学期和第3学期之间,必须在MediaAC联盟的关联合作伙伴单位进行必修实习,并进行可选的独立研究。第三学期专注于媒体艺术理论、策展、游戏化和研究技能,而第四学期的任务是完成硕士论文。第一学期–奥地利多瑙河大学媒体艺术史和媒体文化遗产(10 ECTS)数字存档和保存(10 ECTS)艺术和科学方法论(5 ECTS)可转移技能1:跨文化问题解决(5 ECTS)第二学期–丹麦奥尔堡大学媒体艺术文化中的体验设计:从概念到制作(20 ECTS)媒体艺术文化中的体验设计技术(5 ECTS)可转移技能2:媒体艺术案例研究(5个ECTS)在关联合作伙伴或MediaAC网络内实习(5 ECTS)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自学(5 ECTS)第三学期–波兰罗兹大学新媒体美学(10 ECTS)媒体艺术管理与策划或游戏文化与游戏化(10 ECTS)互动媒体艺术或研究技能和方法(5 ECTS)第三学期–香港城市大学(媒体文化,策展艺术与媒体,媒体与游戏研究,独立研究,研究技能和方法)(每一个5ECTS)第四学期-奥地利,丹麦,波兰,新加坡硕士论文和口头答辩(30 ECTS)如想进一步详细了解Erasmus Muns奖学金项目,可在本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