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联手Springer Nature 助推中国人口学研究走向国际列子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联手Springer Nature 助推中国人口学研究走向国际

中国日报北京3月1日电(记者 王晓东)近日,中国人口学专业领域的唯一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宣布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将借用Springer Nature强大的传播渠道助推中国人口学研究学者研究成果的国际传播。据该杂志的执行主编刘鸿雁介绍,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面向全球、聚焦中国人口与发展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期刊在英文杂志《当代中国人口》(China Population Today)基础上改版而成,于2017年正式创刊,每年出版四期,16开。2018年开始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主要刊登中国人口及相关领域的原创论文、政策评论和研究报告,内容涵盖人口理论、人口统计、人口和卫生计生政策、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以及流动人口、贫困人口、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就业问题、中外人口比较等最新综合研究成果。刘鸿雁表示,该期刊组建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人口学者构成的学术委员会,并组建了规模庞大的匿名评审队伍,采取匿名审稿,还聘请熟悉中国国情且母语为英语的英文编辑专门为出版的论文进行语言润色。他说,中国人口学的发展特别需要这样一本纯英文学术杂志。杂志创刊之前,主要国家都有自己的人口学专业领域的英文学术杂志,唯独中国缺乏。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创办一本纯英文杂志非常必要。而且中国人口学的发展早期一直在国际人口学界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人口司的指导。中国人口学一直有着与国际交往的良好历史。刘鸿雁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致力于打造国内人口学专业知名刊物,争取纳入国际主流人口学研究的数据库,包括POP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ProQuest 数据库》等,定期组织国际人口学发展前沿领域的高端学术专题会议。未来几年内将努力打造成世界人口学知名刊物,进入ESSCI引文和SSCI引文,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杂志未来会更加注重杂志论文的质量,鼓励学者发表高水平的英文论文。刘鸿雁介绍道,《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杂志也会根据人口学界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学术讨论,在论文筛选上是客观、中立、自主的。学术成果不仅向国际传播,也会向政府官员传播,提高学术成果的影响力。他说,很多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很有创新性,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但是却很少被国际所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主要目标就是将中国学者的论文推广到国际人口学界。2018年开始与国际顶级出版商Springer Nature合作,由该出版商向国际进行推广。也就是说,只要中国学者的人口学论文发表了,在国际人口学界将可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引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际人口学知识的积累,也有助于中国学者的研究在国际上传播。(编辑:严玉洁 于熙)

舍之则仰

立足中国人口新国情 不负人口研究新使命

“十三五”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发生重大的历史性转向,人口国情也出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突出表现在人口发展形势呈现出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多方面交织交错的新格局。立足人口新国情,展现以人口研究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新担当,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人口理论体系的新成长点。构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治理需求的人口研究综合体系,成为人口学界的新使命。 新时代人口新国情的主要特征人口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素质等要素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国情。总体而言,新时代中国人口新国情的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口规模呈现增幅减少、增速缓慢的新态势。“十三五”期间正值生育政策调整的生育高峰期,当二孩补偿性生育的累积释放完毕,出生人口数量逐渐回落。受育龄妇女规模缩小、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等因素长期累积影响,“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规模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将持续缩减,甚至将经历从增长到下降的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人口规模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速惯性增长特征。同时,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直接干预能力的下降,家庭内部约束将逐步取代外部控制,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生育水平的关键因素,国家将逐渐转向以降低养育成本、减少工作与家庭冲突、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等措施对家庭提供抚育支持。第二,人口结构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十三五”时期的生育政策调整仅带来出生人口规模短暂的回升,但未改变长期的发展趋向。“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加速下降,人口红利进入下行通道。老年人口规模、家庭户规模、总抚养比将大幅提升,2020年后,我国将从老龄化社会逐渐进入中度老龄型社会,并预计于2035年前后迈入超老龄社会,少子化、高龄化、空巢化与老龄化等问题并存,对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此同时,适婚人群的婚恋心态逐渐转变,离婚率、初婚年龄、同居率呈现上升趋势,与低生育意愿叠加后,造成平均家庭户规模下降,家庭户数量将持续增长,且增速将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加剧空巢家庭等问题。第三,经济转型遭遇人口素质提升的新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大规模投资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积极效应逐渐显现,我国人口素质与人口质量不断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力资本基础。但现阶段,我国人口整体素质仍显著低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质量提升速度也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人员中低教育水平人口占比仍然较高,加剧了数量型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未来如何更全面深入地提高人口教育和健康素质,以弥补人口红利下行的负面导向,是人口研究与政策构建亟待进一步解决的新议题。第四,人口区域性不平衡问题出现新动向。受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情况影响,我国人口持续向超大城市集聚,人口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城镇化发展不平等、人口分布和公共资源配置不均、城市生态恶化和城市病频发等问题仍然突出。随着城镇化深入推进和流动人口猛增,单个“人口流动”事件逐渐扩展至群体性的“流动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流动与社会融合成为人口研究的关注重点,并逐渐深入到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 共担人口研究新使命与其他学科研究相比,人口研究更加关注现实问题,强调从动态、变化而非静止、僵化的视角审视人口发展形势的新动态、新机遇。因此,面对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口研究应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口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发展本土化的研究话语体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人口治理思路创新和重大人口战略转变。第一,重构适合中国人口新国情的人口研究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我国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家,人口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明显不同,具有独特的生产与再生产规律,并呈现出规模大、转变快、问题复杂等特征。同时,我国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制度背景,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与我国本土人口政策实践紧密结合。为更好地回应人口发展新需要,人口研究应重新审视新时代研究定位,减少对西方理论的路径依赖,创新人口治理思路与治理理念,植根于人口转变规律与中国国情,立足中国研究语境,在本土人口实践中提出学术性命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及治理理论。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并深刻洞悉人口发展规律,才能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本土化理论话语体系,更好地推动人口理论及方法创新。第二,强化人口研究的跨学科融合,以互通创造发展新机遇。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关键性因素,其发展新转向的影响不止局限于人口领域,而是广泛作用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等多个面向。因此,我国人口研究应与政治、经济、医疗、技术等多领域不同学科交叉渗透、有机结合,调整自身功能定位,培养具有人口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研究人员,推动综合理论体系构建,从而更好地预判未来治理风险,转危为机,孕育发展新动能。第三,充分发挥人口研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智库作用。人口研究作为顶层设计的直接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未来需要在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上探索更多新思路,强化研究整体思维,认识到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中长期的分析和预测,更好地应对新时期人口考验和挑战。同时,由于中国人口治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人口研究还应关注基层对人口治理多元化新途径的探索,以基层人口实践呼应宏观设计,减少政策割裂,实现顶层人口制度建构和基层人口治理实践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联系,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研究能力与治理水平,更好地以智库建设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有效预判和防范社会重大风险问题,推进人口问题科学决策,高效实施人口相关政策,合理优化人口决策机制和实现科研成果落地转换。第四,推动中国语境下的调查数据整合和分析方法创新。人口研究强调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人口分析技术是利用现代数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理论和研究手段,整理和分析各种人口调查数据,从而对人口现象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联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学。面对我国人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人口研究不应流于纯理论视角,而应关注人口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整体状态、约束条件及治理机制,重视调查数据的作用,完善人口调查方法,整合各部门调查数据,构建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运用研究成果来化解未来人口矛盾和风险的能力,以时代化、创新化、操作化为原则,提升人口研究的应用性,从而积极适应和主动应对人口发展新问题。此外,还应进一步创新人口分析技术方法,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整理人口调查数据,探索大数据技术在人口研究中的应用,实现对人口现象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联系的深入理解。总之,我国人口形势正处于转折性变化的重要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因素,也将对人们的生育、死亡、迁移等产生影响,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发展矛盾交织,一系列问题的叠加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立足人口新国情,把握人口研究新成长点对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契机,调整人口研究的理论路径和分析方法,尤其是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诠释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对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构建适应发展形势的相关政策、实现前瞻性谋划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陆杰华 谷俞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形名

最新成果|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研究:概念认识与城市比较

注:百度慧眼-北规院规划大数据联合实验室针对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形成系列研究成果并分期发布。本篇为系列报告的第1篇,旨在厘清研究概念,确定基础性指标,并对国内大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现状形成基本认识。研究背景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推动公共资源由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2020年9月,《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公共服务要针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和需求,完善服务功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率先提出相关要求:北京总体规划提出,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上海总体规划提出,应对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在内的实际服务人口的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建立完善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研究框架,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既有研究与概念辨析国内关于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既有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大城市为实证案例,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分布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例如,施澄等(2018)对杭州市的短期驻留人口空间活动特征规律进行了挖掘,王德等(2019)分析了上海市实有人口的空间分布和流动性构成,伍毅敏等(2020)比较了常住居民与游客、就医者、商务访客等北京典型短期访客人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并对各类公共设施提出了考虑实际服务管理人口需求的人口服务保障系数建议值。当前,关于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概念界定仍存在多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实有人口管理属公安机关事权,重在加强人口登记管理,预防违法犯罪,主要以入户调查为手段。例如,广州市、南京市等就采用了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的成果口径,202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已经超过2200万,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出南京实有人口1031.22万。在城市规划语境下,部分既有文献认为,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应包括常住人口和本地居住6个月以下的“短期驻留人口”。基于此,有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或百度等智能设备定位数据,将“区域内稳定驻留3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短期驻留人口的识别标准(陈洋等,2019;孙华灿等,2020)。按照《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定义,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是指需要本市提供交通、市政、商业等城市基本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的城市实有人口,除城市常住人口外,还包括出差、旅游、就医等短期停留人口。据此来看,只要是需要城市提供基本服务及行政管理的实有人口,都应纳入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范畴,入户调查的手段尚不足以涵盖全部实有人口,而“3天以上”作为分界线的限定意义也不大。例如,《2018年度北京城市体检报告》发现,来京驻留时长5天以内的短期访客以旅游目的占主导,5-10天访客中以商务、就医为主要目的的访客占比显著提升(伍毅敏等,2020)。对于其他城市,可能亦有不同特征。关于时长界定,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的研究中达成一致共识的是由于“停留3小时以下的过境人口”主要活动范围限定在对外交通枢纽内部,与城市空间互动较少,在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概念中不予考虑。此外,“n天以上、半年以下”作为一个人口总规模统计数值,反映了城市在一段时期内的“累计服务人数”,其规划实践应用价值较小。在现实中,无论是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还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实有人口的互动均是具有时空非均衡性的,工作日与节假日、旺季与淡季均存在差异。从维持城市日常有序运转而言,城市规划采用“日均”口径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为城市服务设施供给(不包括基础教育、养老等与长期居住特征挂钩的服务设施)提供规划参考更具有实用性。其典型应用如:面向春运等出行高峰的人口出行需求测算交通设施的最大承载力;旅游城市针对旅游旺季的接待人口上限测算市政基础设施所需承载力;根据日均实有人口规模测算突发疫情“封城”等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资储备量和调配量,制定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预案等。从数据获取手段来看,目前大数据虽然存在缺失老人儿童、存在用户重复统计、设备覆盖率影响人口总规模计算结果等不足,但当前仍是对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特征捕捉最及时、覆盖最全面、较传统手段具有突破性的。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团队对“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算法提出以下建议:利用位置大数据识别区域内某月(建议可参考常住人口统计调查时点,选取11月)的日均实有人口数量,根据设备量和设备覆盖率计算人口规模,不含停留时间3小时以内的短时过境人口。城市对比与疫后观察基于以上“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指标概念,本研究团队利用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选取全国部分人口规模较高的大城市,对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特征及疫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分析。1.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日常承载较多的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人口。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的人口测算结果,2019年全国范围内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3个月口径,相较半年口径能更及时反映近期居住人口变化)排名、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排名与传统统计口径的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排名均有一定差异。北京的排名变化,反映其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短期驻留和短期到访的人口规模较大,这与北京作为国家行政管理和资源调控的中心、全国拥有跨国企业和大型企业总部最多的城市,所发挥的促进信息和资源汇聚交流的平台作用是分不开的。广州、深圳、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的排名,也显示了其较多承载区域性高等级服务职能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服务本地常住人口以外,还对新增外来人口具有较强吸引力,并承担区域性的商务会展、旅游、就医等功能需求。东莞则表现出独特的短期强吸引力、人口快速流动的城市发展模式。从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来看,达到3000万以上量级的城市为北京、上海,2000万以上量级的为广州、重庆、深圳、成都4个城市,成都与其下一位的苏州之间差距显著,显示了这6个超级都市在汇聚功能和“人气”、服务全国和区域方面的“一线”地位,也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城市群及成渝经济圈的宏观格局一致。2.大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稳定居民约占90%,短期访客约占10%。根据2019年11月的数据,大城市日均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中,3个月口径稳定居住人口的占比普遍在90%左右,短期访客的占比约为10%。稳定居住人口与短期访客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和设施需求有显著区别,未来在城市规划中应有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精细化考虑。本系列后续报告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3.疫后制造业率先恢复,主要大城市稳定居住人口、短期访客相继恢复,城市活力依旧。以2019年11月数据为基数,对比2020年5月、8月数据,可以看到大部分城市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已恢复到疫前的90%以上。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恢复情况综合反映了大城市常住人口节后回流、劳动力流入以及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对外交往功能的恢复情况,是城市活力的体现。(1)2020年5月,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恢复比例最高的为重庆、东莞、苏州、杭州,这几个城市均为制造业强市,反映制造业的复工复产进度较快。恢复速度较慢的是受疫情重点影响及管控要求较为严格的城市(武汉、北京),但人口也已恢复80%左右,显示各大城市已实现主要功能恢复运转,绝大部分生产生活活动可以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正常开展。(2)8月与5月相比,大部分城市的稳定居住人口规模小幅上升,而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恢复比例更高,反映跨城市的商务、旅游等功能交流和人口短期流动逐渐恢复正常。与此同时,武汉则实现了居住人口规模的大幅度恢复。北京、广州、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显示出持续吸引新增人口或人口回流的“后劲”,同时也有重庆、天津等城市发生了人口的净流出,显示疫后本地劳动力有一个供需重新平衡的过程。由于生产要素流通加速、交通技术进步、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多样化等因素,人口跨城市流动中的短期居住和短期到访行为已经和外来人口长期定居一样,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普遍现象。正如Martin等(2015)所说,“在现实中找不到一个时间是所有人都位于自己的常住地址的。”实际服务管理人口对于城市规划有着越来越多的实践应用意义。未来本研究团队将继续分享关于多源人口数据校核、不同人群画像、设施服务保障系数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Yimin Wu, Liang Wang, Linghui Fa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mobility patterns among typical subgroups of the actual population with mobile phone data: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2020, 100[2]施澄,陈晨,钮心毅.面向“实际服务人口”的特大城市空间规划响应——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04):41-48.[3]王德,任熙元.日常流动视角下的上海市实有人口分布与流动性构成[J].城市规划学刊,2019(02):36-43.[4]陈洋,黄浦江,宗敏丽,陈星,王周杨. 存量背景下的上海实际服务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14.[5]石晓冬.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看城市人口服务管理[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03):4-5.[6]石晓冬,张晓莉,伍毅敏,王雅捷,文爱平.石晓冬:规划让城市更健康[J].北京规划建设,2020(02):187-191.[7] 伍毅敏,杨明,彭珂,等.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若干创新探索与总结思考[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20,12(1): 193-205.

吞吞吐吐

中国人权研究机构批驳反华学者所谓新疆人口研究:假学术之名,行政治之实

中新社北京9月16日电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16日在其官网上发布《郑国恩所谓新疆维吾尔族“强制绝育”“种族灭绝”独立报告的分析》(下称《分析报告》),指出郑国恩日前所谓的新疆人口研究极不严谨,有悖于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是赤裸裸地假学术研究之名,行政治之实。德国反华学者郑国恩日前发布所谓的“研究报告”《绝育、避孕环、强制避孕:中国共产党压制新疆维吾尔生育率的行动》(下称“报告”)。《分析报告》认为,该“报告”中,郑国恩采用了“好莱坞式剪辑手法”,虚构报告内图片和文章的关系,试图用一些精心设计的语言和几张选择性的图片构建一种意象;存在“合成图片,吸引眼球”“东拉西扯,强加图文关系”“借用科普类图片,强行虚假论证”等问题。仅从图片看,“报告”就极不严谨,完全是胡乱拼凑、主观臆测的大杂烩。《分析报告》说,公共场所装摄像头是为有效预防和打击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亦是如此。郑国恩却热衷于采用这类图片来暗示,并进行歪曲、夸大。《分析报告》指出,“报告”还存在编造数据来源、恶意解读个案、歪曲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新疆强制绝育,以政策减少少数民族人口”这一所谓的“结论”是基于种种虚假、片面和非客观的数据资料收集和分析而得,并不准确,有明显恶意诋毁的目的。《分析报告》表示,目前新疆地区城镇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农村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强制绝育”“种族灭绝”等政策完全是郑国恩的臆想。《分析报告》续指,除政策外,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原因还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等。“报告”片面将单一区域人口变化情况与所谓“政府干预”“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完全是混淆视听。《分析报告》指出,郑国恩这类所谓的“独立报告”是国际涉疆人权舆论的新动向、新趋势、新工具。以所谓专家名义,发表无中生有、纯属捏造的言论,是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段。(完)

张耳

如何高效回复审稿人意见

文章投稿后,作者往往很期待期刊主编的决定。如果文章经过整个审稿流程,主编会要求审稿人对文章提出建议,最后,审稿意见和期刊主编意见会发送到您的邮箱。如果期刊主编要求返修,接下来的回复就比较重要,需要注意: 快速 礼貌 清晰快速为什么回复要快?首先,绝大部分研究工作强调时效性。也许有其他课题组正在研究同样的问题,所以每个作者都想第一个发表。其次,对于期刊来说,出版速度也是衡量期刊本身的一个指标。期刊不希望因为作者拖拉的回复审稿意见,导致出版延迟。如果在审稿意见里提到要作者补充实验,作者应该致信主编要求延长回复时间。这样主编就能提前在投稿系统里面标注这篇文章需要额外的时间。有些投稿系统会设置一定的修改时间,过期就会自动删除返修状态。快速回复审稿意见的小提示 把返修当做一个项目来做 仔细的阅读所有的审稿意见 分步骤:o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部分:优先开始 o 最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做:确定工作的先后顺序 o 把其他共同作者加入进来:任务到个人并且规定期限 如果语言需要提高,在所有修改都完成后再去寻求语言润色。礼貌记得我们在和人而不是和没有情绪的投稿系统在打交道。期刊主编、所有审稿人和作者一样,他们也有情绪,喜欢和不喜欢,每天数不清的电话。他们不是圣人所以也会犯错,但是他们会对作者的文章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而这些意见会提高作者的文章质量。感谢主编或审稿人的意见,对每条意见都要礼貌的回复。了解审稿人,知己知彼审稿人很忙 审稿工作一般都是免费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教学任务等,他们把接受审稿任务当做是对科学的贡献。 这也意味着审稿人是在把他们的专业知识提供给作者,而且是免费。 也许某些审稿人太忙,以至于没有时间将他们的评论写的很清楚。 如果审稿人误解了作者的意图,要有策略的回复。也许这也是对作者的一个提醒,也许文章本身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审稿人有清晰的个人风格,文化和喜好 每个审稿人都是一个个体。有些人比较和善有一些人比较严厉,也有些人非常较真。 每种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也许某个审稿人就来自于一个欣赏说话比较直接的文化。 不管是哪种情况,不要把审稿意见当做是对作者的个人攻击。大多数期刊采取双盲评审机制,因此审稿人也许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谁。审稿人的英语水平也许不高 如果审稿意见晦涩难懂确实让人很烦恼。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审稿人还提到作者的文章语言有问题。 记住,许多期刊的读者英语可能不够好,因此,尽量把文章写得简单、清晰。不要为了炫耀英语技巧而使用复杂的英语审稿人可能和作者研究的领域不是非常契合 作者可能要问,那为什么审稿人接受审稿要求呢?这个,也许审稿人认为被某个期刊邀请审稿,感到很荣幸。或者,他希望帮助期刊的主编,或他认为这是他的义务去接受审稿。 通常期刊主编会发现很难为一篇文章找到足够的审稿人,尤其是如果这个文章研究的是某一个狭窄领域。 许多其他的审稿人拒绝审稿,因此作者需要永远感激那些愿意来审稿的专家,不管他们的言辞看起来是多么严厉。总的来说,审稿人是非常忙碌的科学家,他们贡献着时间和智慧,为作者的文章提供修改建议,以确保最高水平的文章得以发表。审稿人不是不能犯错,也不是对所有领域都很熟悉。主编邀请某个专家审稿同时期待作者回复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因此作者应对审稿意见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心怀感激,并最重要的是不要认为审稿人是针对自己的。清晰主编可能处理过成千上万的文章,他可能不记得作者的文章细节,他更不可能有时间逐字逐行去检查作者的改动。用清晰的回复去打动主编。如何更清晰地回复审稿意见 将审稿意见转换成几点。 在每一个小点后面,直接回复。 指出做了什么。 指出哪里有改动 如果需要的话,除了提交一份干净的版本,再提供一份带修改痕迹的版本。 记住,审稿人对文章的其他部分很满意,因此主编不需要重新阅读您的全文。 不要故意忽视审稿人的任何评论! 在回复的时候,添加一个投稿信。感谢主编和审稿人的建议,告诉他们详细的点对点的回复信已经上传到投稿系统。处理审稿意见最后,作者开始撰写回复信。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审稿意见以及如何有效的回复。常见的审稿意见以及如何回复Reviewer: The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for publication审稿人:文章英语很难理解,不适合发表作者心理活动:有些审稿人提的意见本身就充斥着语法错误,他怎么有资格评价我的英语?ISE解读: 有些审稿人的母语确实不是英语。也许他们发现你的文章语言很难懂,也许他们担心其他审稿人会对文章提出语言问题,而他如果不提的话,显得自己语言水平不够高。有些非英语母语的审稿人因为碍于面子而对作者的文章提出要提高英语的要求。作者心理活动:我已经让一个美国的同事检查过全文,他说文章语言没问题。ISE解读: 也许文章的英语还可以,但是还没有好到可以发表的程度。也许你的同事只是碍于你的面子所以说英语还可以。也许你的同事实在太忙,他又没有时间去帮你“重写”文章。也许他根本无法理解你的意图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作者心理活动:你认为审稿人因为你来自中国,所以对你的文章提出严格的语言要求。ISE解读: 大多数期刊采用“双盲”的审稿机制。也就是说任何可能暗示作者信息的资料都会在审稿之前被删除。然而,有些情况下文章还是会留下些本人来自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蛛丝马迹,比如说作者提到自己之前发表过的文献或自己的某些中文研究。同时,任何英语母语人士都能挑出一些看起来不那么自然的语句,即使语法没有问题。你知道多少美国人能写出完美的中文?作者应该怎么办? 你身边是否有哪位同事或朋友的英语水平很高,你可以向他们求助,让他们来评价一下你文章的英语水平。最好是和你的研究相似或懂得科学出版语言要求的人。 使用像国际科学编辑这样的语言润色公司,这样的公司有着长期的语言润色经验并且被众多出版商和杂志社推荐。如何回复: We regret there were problems with the English. The paper has been carefully revised by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a professional language editing service] to improve the grammar and readability.我们非常遗憾文章还有语言问题。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被一个懂得我们专业的英语母语专家/一家专业的语言润色公司润色过。Reviewer: There’s nothing new in this paper.审稿人:文章没有任何创新作者心理活动:当然有新意,审稿人究竟懂不懂我的专业?ISE解读: 也许你指的文章创新性被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许多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撰写方法和结果,有很好的结果但是却忘记加上一个强有力的总结。 也许你不希望太吹嘘自己的成果或者认为结果部分已经有相关详细的描述。 也许你没有在文中提到本领域的其他研究,因为你认为审稿人应该对此研究很熟悉或者你不想过多的引用其他研究来分散审稿人的注意力。也许审稿人认为你没注意到其他同行的研究。 也许你的研究确实没有任何新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很难发表。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值得发表:更大的研究组,不同的研究方法或研究人口。你应该怎么做? 记住许多期刊主编说文章被拒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文章没有新意。虽然说大部分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但是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阅读没有任何新意的东西。因此,作者必须将自己的发现或文章的新意陈述的非常清晰。 通读全文,找出你认为是新意的地方。 对摘要、讨论和结论要格外注意。 对你的研究成果对科学界意味着什么,要详加描述。 如果有必要的话,增加一些领域其他研究的介绍并且指出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讨论有冲突的研究。如何回复: Thank you for this valuable feedback. Our research [is the first to show that…]/[confirms the findings of White et al. in a younger age group…]/[improves the yield of…]. We have added a sentence to the Abstract (page 2 line 5, and paragraph to the Discussion section (page 15 starting line 8), to clarify this. 非常感谢您富有建设性的反馈。我们的研究“是第一个表明”、“验证了在更年轻人群中怀特等人的发现…”、”提高了…”。我们已经在摘要部分增加了一句话加以说明“第二页第五行”,并且在讨论部分(第15页第8行)也加以澄清。审稿人:指出文章的某一处错误作者心理活动:哦,不。太丢脸了。我要撤稿。ISE解读: 每个人都会犯错,不要担心。审稿的过程也是提高文章水平的过程。 审稿过程通常都是“双盲”,所以审稿人不会知道作者姓名和单位。你应该做什么? 如果能解决掉这个问题,那么就去解决。 如果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在进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问一下主编并且告诉他做实验可能需要的时间。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看看是否能从你的研究中找出其他有价值的东西适合发表。如何回复: We are extremely grateful to Reviewer X for pointing out this problem. We have [recalculated the statistics]/[revised Table 1]/[re-examined the original scans] and adjusted the text where highlighted. 我们由衷的感谢审稿人X指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重新做了统计”、“修改了表1”、“重新检查了原始扫描片子”并且在文中以高亮显示了修改。Reviewer: Points out an error in your paper, but you disagree审稿人:指出文中的一处错误,但是你不同意。作者心理活动:这个审稿人就是个傻瓜。他对这个领域完全不了解!ISE解读: 不是每个审稿人都对他审稿的那个领域非常熟悉。对于期刊来说,找到非常合适的审稿人通常很困难。或者期刊主编对于作者的研究不是很清楚,所以将文章发给不是同一个领域的审稿人去审稿。 不要紧,审稿人提出了他的问题,你只需要回复他。作者心理活动:我认为这个审稿人对我的文章有歧视ISE解读: 审稿过程通常是“双盲”,一般情况下审稿人不知道作者是谁。 也许你认为审稿人猜出你不是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甚至知道你来自中国,因此他会对你的文章有偏见。 也许你认为作者文中的某些观点或研究领域遭受歧视。 和普通人一样,审稿人也有喜欢和不喜欢,他们也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有偏见的评论。 不管是哪种情况,审稿人提出了他的意见,你不得不回复。你该怎么办? 紧扣事实,保持礼貌。 如果审稿人的意见不是根据事实而提出,那么应该很容易回复。 如果你认为文章不需要修改,那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解释,如果有补充材料或数据的话更好。 也许对文章做一点小的改动就可以更清晰的表达你的观点。任何审稿人误解你的文章内容都表明你需要对文章做一些修改。 如果你的文章因为审稿意见而被拒,你可以申诉。但是请记住,期刊主编保留着做最后决定的权利。只有当你觉得审稿人误判了你的文章后,才去申诉。 被拒后,你可以将文章转投到其他期刊。但是请记住任何领域,审稿人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使投稿给不同的期刊,你的文章也有可能被送到同一个审稿人手里。如果你没有对之前的审稿意见做修改,这位审稿人看到后还是会马上拒稿。如何回复:下面是一个作者认为不需要对审稿人意见做额外修改的回复例子。这位作者指出他的这篇文章和本领域其他研究有关联。 The reviewer has commented that we have used the wrong method to test for ABC. Although we agree with the reviewer that method X was the accepted method in the past, since method Y was introced by White et al. (J Sci Method 1999:35;1-10) this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and so is now mentioned in research reports without further justification (as in the references in cited in our paper). We have already included a citation to the original paper by White et al. If you require further discussion of this method, we will be happy to add a supporting paragraph to the paper. 审稿人认为我们在检测ABC时用了错误的方法。审稿人提到的X方法在过去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自从怀特等(J Sci Method 1999:35;1-10)提出Y方法检测后,这种方法已经成为行业内的标准方法。因此在本文研究中也没有做更大的特别说明。我们已经引用了怀特等人的检测方法。如果审稿人需要我们对此方法做更多的讨论,我们也可以在文中加上一段对此方法的使用说明。

道之为名

建立全球最大出生人口研究队列 筑起出生缺陷的“防火墙”

他是致力于出生缺陷防控研究的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阴赪宏,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出生缺陷防控作为一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已经在北京妇产医院全面落地;她是20多年来在“小黑屋”练就火眼金睛的超声科主任,吴青青,从事妇产科临床及超声、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31年,是国家卫健委全国产前诊断专家组成员,推动了胎儿出生缺陷产前超声筛查诊断水平的提高。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牵头策划,北京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为你喝彩》,本周三(9月2日)21:50,带您走进北京妇产医院,看白衣天使筑起出生缺陷的“防火墙”!产前诊断中心的带头人 超声室里的“火眼金睛”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门诊大厅内,每天都有人为新生命的诞生做着各项检查,小林(化名)便是其中一位准妈妈。已经怀孕35周的小林(化名),在她怀孕29周时,经当地医院做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颅脑内有强回声,疑似囊肿。转到北京妇产医院后经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的病灶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胎儿神经发育,情况不容乐观!这个消息对小林(化名)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阴赪宏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曾多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产前诊断中心的带头人,目的就是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高效就诊服务。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他的研究团队正在展开对出生缺陷的研究。出生缺陷,即通俗所言的“先天畸形”,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孕妇小林(化名)这种情况,引起了阴赪宏的关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副院长 阴赪宏经过产前诊断中心的反复研究和讨论,小林(化名)腹中胎儿确诊为患有巨细胞病毒感染,这种症状是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孕妇感染病毒后,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胎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可能出现各种先天畸形,两侧瘫痪、视神经萎缩、耳聋等症状。为了能够溯源找到病毒感染的时间,给小林(化名)提供后续诊疗建议,阴赪宏和超声科主任吴青青展开了一番讨论。吴青青从事妇产科临床及超声、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有31年,在超声室里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吴青青预感,小林(化名)腹中胎儿颅脑的强回声点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灶和感染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超声科主任 吴青青胎儿健康的守护神 建立全球最大出生人口队列和出生缺陷风险研究阴赪宏和吴青青不约而同的想到,查看出生人口队列数据库和标本库,看看小林(化名)是否在孕早期加入队列?是否留下血液标本。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化名)在孕早期就已经进入了出生缺陷人口队列中,有了之前留存的生物标本作为参考,就能帮助医生诊断胎儿的健康状况。不幸的是,孕早期血液样本检测显示,小林(化名)其实在孕早期已经感染了巨细胞病毒,由于之前没有表现病灶,所以直到30周才被发现,根据队列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胎儿感染病毒的时间较长,为了小林(化名)和腹中的孩子考虑,医生不得不建议小林(化名)终止妊娠。通过小林(化名)的病例,阴赪宏今天又一次深深感受到出生缺陷防控研究的重要性。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例数约90万,孩子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病例约25万,再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出生缺陷病例,使得出生缺陷防控任务非常艰巨!如今在阴赪宏教授团队的努力下,出生缺陷防控作为一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已经在北京妇产医院全面落地。从1959年6月6日至2020年7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迎接了444847个新生命。据估算,北京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所以,在这里每年都会迎来跨年宝宝。在这背后,不仅仅是阴赪宏和吴青青,还有更多的白衣天使们为了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在负重前行!今晚(9月2日)21:50,带您走进北京妇产医院,看白衣天使筑起出生缺陷的“防火墙”!

地下室

专家预计2018年生育率继续下滑,人口研究教授带你剖析其中原因

目前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公布2018年11个月的新生儿数据,但是人口与生育问题的专家何亚福经过统计多个省市的新生儿数据,得到了一个信息,就是2018年的新生儿生育率仍然不乐观,预计为持续下滑。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公开声明以2017年新生儿生育率最高的省山东省为例,根据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公开声明,青岛市2018年1月至11月新生儿户籍8111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737人,共减少21.1%。除此之外,2017年人口新生儿生育率排名前几名的省和直辖市包括江苏、贵州、天津、山东、湖北,在2018年1至11月的生育率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2017年出生人数为1723万人,生育率为千分之12.43,该专家预计2018年出生人数更低已成定局,但会不会低于1500万人,还不得而知,需要等待国家统计局的结果。三代独生子女家庭而且从形式上看来,计划生育已经从管理型在向服务型发展,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个态度转变。在专家何亚福看来,二胎政策红利期已过,是生育率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2015年的二胎政策并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仅仅在2016年取得了生育率上涨的效果,后续并没有过多的二胎意愿。二胎意愿并没有预计中那么强烈何亚福表示具体的统计数据看当年的统计结果不是很好判断,真正的结果和影响要跟根据管理水平来判断,例如1999年的1-2岁人口统计反而要比2010年11岁人口少了240万人左右,统计外的因素也需要考虑。生育率下跌是事实,但是跌多少,影响有多大,还要再过几年看看。联合国公布的中国2017年人口结构对于人口结构的问题,黄文政教授表示,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大,但是人口规模衰减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对经济是个长期的影响。所以只要后期的政策跟上,采取鼓励或扶助的方式对新生儿家庭进行适当补贴,最终再通过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人口问题将很快得到逆转。

画之魂

法定婚龄暂时不改了!网友又提出“神”建议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21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草案三审稿对法定婚龄暂不做修改,维持现行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报道指出,相较于草案二审稿,三审稿主要作了4方面修改。一是将“树立优良家风”写入其中,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同时,增加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关爱的规定。二是确立了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草案二审稿规定,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健康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草案三审稿吸纳这一建议,将此条修改为: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关于无效或者被撤销婚姻中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增加规定:婚姻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四是关于离婚后的隔代探望权,草案三审稿删除了此前的相关规定。鉴于目前各方面对此尚未形成共识,可以考虑暂不在民法典中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行使隔代探望权,如与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协商一致,可以通过诉讼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三审稿维持了现行法定婚龄的规定,认为现行法定婚龄的规定已为广大社会公众所熟知和认可,如果进行修改,属于婚姻制度的重大调整,宜在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评估后再定。人大代表建议修改法定结婚年龄曾引发热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我国当下存在的人口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指出,现行法定结婚年龄及鼓励晚婚晚育的规定已与我国当前的人口发展形势、生育政策等不相适应,建议尽快对现行婚姻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丁列明指出,我国现行法定婚龄在国际上、我国历史上均处于最高水平。从国际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法定婚龄在18岁至16岁。鉴此,现行法定结婚年龄及晚婚晚育的规定已与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目标不相适应,需修订完善。在建议提出后,不少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网友又提出“神”建议:改30岁如何?我国现行法定婚龄暂不调整的消息一出便冲上热搜!不少人支持!不过,这次网友又有新想法:你怎么看?(来源:人民日报)编辑设计:胡锐 刘思博统筹:晏海艳编审:王璐瑶您还可以关注天天上班吸二手烟......办公室禁烟,你挺不挺?

委蛇

你会为自己的评审意见署名么?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交流学术,偶尔风月论文审稿人对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Nature Communiations在此正式对他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原文以”Unsung heroes of the scientific record deserve credit”为标题,发布在2018年11月20日的《自然-通讯》社论上近来对科研成果的评估越来越受到质疑。虽然同行评议过程被众人奉为确认科学发现有效性的试金石,而且毫无疑问研究者本身就是评价他们同行的最佳人选,但是舆论风向渐渐地变了。您认为怎样评估科研成果才最合理?虽然坊间关于“Reviewer #3”(注:指特别苛责严厉的审稿人)的传闻甚嚣尘上,但是同行评议能够改善论文质量这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同行评议意味着检查、评估论文,最终为论文的发表背书。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个负担在不断加重,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论文被发表出来,而且研究采用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分析也越来越复杂。论文的可靠性取决于缜密的同行评议。论文审稿人的无价贡献难道不应该得到公开的认可吗?有许多人有意打开同行评议的“黑匣子”,我们也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一走向。从2016年1月开始,Nature Communiations就开始发表经过作者同意的同行评议报告。现在,我们60%的作者都选择公开审稿人的意见。让审稿人的意见和论文同时公开有诸多好处,它不仅能够增加科学出版的透明度,还能为处于事业发展初期的研究者提供宝贵的训练素材。虽然关于审稿人的报告是否应该匿名众说纷纭,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给予审稿人应有的认可。这一点无可非议。不幸的是,承担审稿人,更别说做一个称职的、有建设性的审稿人并不是职位晋升或科研资助申请中的关键考量。这些评估的重点几乎完全放在科研产出上,即论文的发表。尽管作为科学家,应该承担的职责不应拘泥于此。Nature最近也开始了一项小规模试验,让审稿人可以在由其审阅并已发表的论文中署上自己的名字。我们很高兴地宣布,Nature Communiations也在引进这一做法。从现在开始,审稿人在递交评审意见的时候会被询问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发表的论文上。我们也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评审意见署名后发送给作者。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发表的论文中承认审稿人的贡献。如果审稿人不愿意署名,那么我们就将以匿名的方式感谢他们所做的贡献。同行评议应该被颂扬,因为它塑造了科学记录。作为审稿人要承担大量的职责,也要付出诸多劳动,但是匿名的同行评议不会给予他们应得的赞赏和声誉。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和第三方机构正在寻找方法在遵守期刊保密政策,或者完全不保密的情况下承认审稿人的贡献。Nature Communiations也在努力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支持这一趋势。我们正在开展试验,未来一年内会对相关结果以及我们正在运行的透明同行评议计划进行报道。我们也会搜集审稿人自愿提供的人口学统计数据(如性别、附属机构所在国以及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评估我们的试验的影响力和接受程度。如需了解更多讯息,欢迎访问相关问答网页(FAQ)。Nature |doi:10.1038/s41467-018-07336-1扫描关注 BMC期刊微信 ID:BMC2000获取最新期刊资讯、论文解析、投稿建议,及与开放获取期刊相关的实用信息。

玄谈

90后美女博士任985高校特聘教授,这次有点不一样!

来源:占豪好消息,小钢炮返场了!小身材强音效!蓝牙便携小钢炮音箱首批2天售罄,战友评价超值不输专业音箱。260g机身、超重低音HIFI音质,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蓝牙5.0快连,办公家用车内旅游晨练···随时随地享受高音质···1+1组合并联声音干净,强立体声环绕,碾压数百元音箱。券后仅109元起,戳图购。最近,又一名90后教授引发关注不过,与以往不同这次受到关注的“90后”教授来自人文社科领域10月31日,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近期更新了教师名录。其中,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学者刘惠颖已经担任了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入职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刘惠颖的教育背景显示,她2010年入读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本科,随后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系获硕士、博士学位。在荣誉与资质方面,刘惠颖曾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以及2018-2019年度美国富布莱特学者(香港)。在社会兼职方面,刘惠颖担任国际期刊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等审稿人,以及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上,刘惠颖主要研究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口老化和健康的影响,积极推动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老年学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社区老人的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状况及管理的影响,生产性老龄化与社区参与的政策意义,老年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等等。上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介绍称,刘惠颖近五年来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九篇。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导。2018年代表香港大学获得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荣誉并接受多家香港媒体采访报道。别人家的老师你服不服?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姗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一位年轻女孩正在镜头前合影。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学生遇到了敬仰已久的老教授吧?但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今年29岁的李姗,真实身份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导,同时,她也是南农最年轻的教授。2018年底,李姗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赵云德团队,被评为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年纪轻轻便担任教授,李姗表示,自己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李姗老师本科就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由李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平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在梨视频的拍客采访中,南农的一位老师也笑着说:“李姗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很可爱,如果不告诉我她是个教授,我也许会把她当成一名学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李琳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1991年出生。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0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她曾于2018年6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Single-cell multi-omics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的论文。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哈工大教授万龙据新华社报道,一名90后曾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技术,打破国外对中国近20年的技术封锁。这名90后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他已留校任教,成为哈工大长聘教授。个人简历显示,万龙1991年生,江西南昌人,本科、硕士、博士均在哈工大就读,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等计划。万龙说,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年轻有为,后生可畏!点赞!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整理:张小松),综合南方都市报(记者 张雅婷)、青塔、南京农业大学官网、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哈尔滨工业大学官网、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