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工智能专业开始独立招生,能不能报?了解下人才缺口有多大狠爱你

人工智能专业开始独立招生,能不能报?了解下人才缺口有多大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该选什么专业,是很多家长关注的焦点。日前,北大和清华正式宣布新专业。其中,北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则成立人能智能学堂班。两大名校这一动作,可是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那么,人工智能专业开始独立招生了,考生该不该报呢?这个行业前途如何?人工智能招生“很火”临近高考,各大高校也是施展浑身解数,抢夺优秀学子。5月18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双发布新专业。最惹人关注的,莫过于北京大学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而清华大学则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这两个专业都是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除了北大和清华之外,北航、南大和电子科大也在新的自主招生简章中,增加了人工智能专业。据了解,在《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这一文件里,共计增设专业点2072个。今年,则是人工智能专业独立设置的第一年,35所高校成为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大学。据悉,其中不少高校已经开始着手今年的招生事宜。有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等新专业,前景不错,竞争应该很激烈。这么多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跟这个产业的发展大势密切相关。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100亿美元。这几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也是发展迅速。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由此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正因如此,高校开始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培养该领域的人才。人才缺口有点大!这么多高校纷纷设置人工智能专业,对考生来说,选择与否的关键可能是兴趣爱好,但对家长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无疑是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可是,四五年之后的事儿,谁说的清呢?是的,我们无法判断这个专业的未来形势,但有一个数据,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2017年12月,腾讯研究院和BOSS直聘联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在人才方面面临着巨大缺口,当时,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约为30万,而市场需求在百万量级。不过,领英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人,美国拥有超过85万人的人才库,在中国,这个数字刚超过5万人。正是这种供需的严重失衡,有业内人士预计,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虽然具体的数字有分歧,但缺人是事实。按照35所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培养100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来计算,一年可以输送毕业生3500人。即使这些毕业生全部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按照这样的培养计划,要培养出100万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要多少年呢?当然,物以稀为贵。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一将难求,也推动了这一岗位薪资的高速增长。据《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指出,过去3年,AI相关岗位平均招聘薪资以每年近8%的速度增长。 到2017年,人工智能岗位平均招聘薪资已达2.58万元/月,远高于一般技术类岗位。2018年11月,一则人工智能应届博士年薪涨到80万元的报道引发广发关注,人工智能人才薪水之高、涨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有网友纷纷表示,“现在转专业还来得及不”。在一个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市场上,人才缺口难以避免,争夺优秀的人才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背景下,只要你学有所成,那还怕什么呢?

猖狂妄行

人工智能爆款专业报考指南来啦!这么多高校都有招生计划

2018年高考已落下帷幕,选择什么大学、报考什么专业又将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另一场“鏖战”。近些年来,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日渐火热,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专业也常被称为“爆款专业”。那么人工智能专业为什么“火爆”?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今年有没有招生计划?AI专业是否适合所有人报考?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专业前景如何?据《人民日报》报道,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为1:10。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专业的优秀人才都是企业争夺的重要资源。今年发布的《AI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行业的平均年薪约为33万。在高校培养方面,人工智能专业并不是简单的等同于计算机专业,因为人工智能领域需要拥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专业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和很强的分析建模能力的人才,而计算机学科本身是一个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分摊下来真正能为人工智能开设的课程只有很少几门,这样浓缩下来的课程最多只能达到一个“高级科普”的程度。所以,有志向选择人工智能方向的考生,建议选择填报真正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有哪些学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今年有没有招生计划?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南宁学院;2018年先后有:湖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暂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学院成立于2017年11月2日,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5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3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创新地确立起了“国际前沿+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已有百余名校友成长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学院成立于2017年11月19日,将面向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围绕学科方向,开展博士、硕士及本科生培养,逐步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在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机器人、AR/VR、智慧城市等多个科研方面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凌晓峰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于今年秋季开学后,针对本科生组建AI特长班并开设一些AI特色课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20日,南宁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采取“双主体”管理的合作办学模式,共建学科专业群,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人工智能体验厅、创新创业孵化器及专业实验室等。学院计划在2018年9月份首次招生。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13日,将开设三个新的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另外,准备将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入人工智能学院。招生方面,三个新增的专业计划向教育部申报,预计2019年秋季正式招生;已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年秋季可以正常招生,该方向公开招录的学生可以按照上述三个新专业方向培养。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月18日,将围绕数据、算法、芯片这三大要素,建立一个“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应用”三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凝聚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积极培育多学科、跨学院、有特色的研究团队,促进优秀成果的产出。学院成立于2018年2月7日,是重庆邮电大学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成立的二级学院。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学科专业优势,深度融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一流的技术、产业和专家资源,共同负责人才培养。学院计划于2018年开始招生,本科生将依托学校在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主体进行培养。学院成立于2018年3月21日,将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学院由长江学者、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的周志华教授主持工作,拟招收2018年入学本科生80人,其中通过综合评价招生10人、全国高考招生70人。学校同时与京东、科沃斯、旷视三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学生实训基地,学生将在高水平教师指导下、面向真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展实践学习。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16日。长春理工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拥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突出的科研特色优势、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该校的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与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范畴和重点科研方向契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暂无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5月5日。在人工智能方面,哈工大基础雄厚,覆盖面宽,校内有7个一级学科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其中计算机、控制等4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据悉,首批将有30位研究人员入驻研究院,集中了校内人工智能领域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研究院将面向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汇聚一流的研究队伍,创造一流的研究成果,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基地。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16日。天津大学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起步早,基础雄厚,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同步。学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自动化和信息学院、数学学院在认知计算、数据科学、智能技术与应用等方面有长期积累,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已取得一大批成果。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16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坚持算法与系统“软硬结合”,方法与应用“两翼齐飞”,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方法与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紧密结合,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同时以机器人系统的具体需求来推动人工智能方法的发展。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17日,将负责学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专业,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招收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向的腾讯卓越班,培养“专业+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联合培训我校新工科教师。目前,人工智能学院设置的“腾讯卓越班”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招生。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27日,将在“大数据智能与智能制造”、“自主智能与无人系统”、“人机混合智能与智慧健康”3个方向形成特色,在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领先的标志性、原创性学术成果,推动学校人工智能学科跨越发展。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28日。吉林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之一,1977年王湘浩院士在国内率先举起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大旗,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学校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有着比较雄厚的科研积淀和育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为学校拓展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西安交通大学于2018年4月8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今年面向全国招生。据悉,这是一个“小而精”的实验班,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再选拔10人左右。由于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各大高校的专业报考信息还没有完全出炉,考生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高校招生信息,以高校2018年招生计划作为参考。

若狐不偕

教育部:将尽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方案

6月8日,教育部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会第四场在浙江召开,现场解读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介绍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新工科”中布局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在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做出总体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而今年4月,教育部组织高校、专家研讨后,研究起草并由部内12个司局共同会签后,印发了《行动计划》。“可以说,《行动计划》是一份汇集各类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导性文件。”雷朝滋总结道。他指出,《行动计划》印发后,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接下来,围绕《行动计划》,教育部将尽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咨询专家组,为高校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系统布局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建设若干前沿科学中心,支持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入论证人工智能学科内涵,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并尽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方案,科学合理、稳步有序地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智能教育应用战略研究。另外,雷朝滋透露,将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在招生和“双一流”建设方面,他提到,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做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同时,教育部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支持高校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加强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高校分享人工智能建设成果现场,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分别分享了高校人工智能建设成果和下一阶段的部署计划。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均被评为A+学科。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最新数据统计,浙江大学计算机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在世界大学专业排名中处于前列。下一步,吴朝晖表示,浙江大学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任务,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比如,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等。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则坚持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技术研究,以军事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发展。“从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上看,军事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具有共通性,因此,清华大学将军事智能高端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服务人工智能强国战略的核心抓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强调,其中,在军事智能实验室的建设中,清华大学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手都要抓的理念。而在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研究方面,清华大学分别从脑科学和计算切入。“这(从脑科学切入)方面布局不是侧重于支撑现实性人工智能主流应用,而是着眼未来应的主动布局。”尤政补充解释道。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人工智能发展,该校副校长、教授李建东则谈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学科优势,进一步确立“智能感知用”的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多学科交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完全融合、科技前沿与教学完全融合,培养适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人才。

神动于外

「国际生招生说明会」2021年清华SIGS人工智能硕士项目

项目介绍人工智能工程硕士项目属于我院“6+1”主题领域重点发展项目之一,依托自动化、计算机、电子等优势学科建设,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条件,大部分专职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学习及工作背景,以及主持高水平国家级课题的经历,科研经历丰富。在产教融合方面,与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商汤、华为、平安、美团、优必选等著名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平台,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专业实践和“应用场景”导入式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学术研究方面,所培养的学生已在CVPR, ICML, ICDE, IJCAI, AAAI, ACL等顶级学术会议以及PAMI, TNNLS等权威期刊发表系列论文,并多次获得会议最佳论文、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荣誉。项目培养的学生就业集中在人工智能相关高科技领军企业,同时有一批优秀学子赴海外一流高校深造。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掌握过硬专业知识技能,有创造力和跨领域交叉协同能力,有国际视野和全局眼光,有人工智能领域前瞻和预测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工智能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人才培养特色1.需求导向、应用驱动:以产业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为导向,拓展核心技术和创新方法,实现人工智能对相关学科的赋能改造,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2.项目牵引、多元支持: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项目、重大发展规划的任务需求,统筹布局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基础、算法、软件等多方面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3.跨界融合、精准培养:深化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信息科学、医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强化产教融合,构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体,实现产业人才精准培养。人才培养路径项目导师计算机视觉领域李秀、王好谦、金欣、张永兵、杨文明、袁春、王晓刚(商汤)、田奇(华为)、郭振华(阿里云)机器学习领域夏树涛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杨余久、吴志勇、郑海涛、肖京(平安科技)智能网络领域江勇、王兴军、肖喜、古亮(深信服)智能机器人领域王学谦、刘厚德、熊友军(优必选)运筹优化领域陈伟坚、董宇涵、李志恒、张凯、夏华夏(美团)项目申请1.请登录清华大学研究生申请系统:2.申请 程 序:【来源: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四时迭起

人工智能专业首次独立招生 未来就业层次高低有别

伍素文 广州报道对于从事原始创新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门槛很高,因为需要有创新思维,有很深厚的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等,但如果从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的角度讲,门槛则大大降低。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家长也开始关注如何选专业。5月18日,北大、清华双双宣布了新专业。北大2019年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两大名校的动作,一定程度代表着今年高校专业调整的风向标。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尤其是35所大学在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其中不少专业在今年秋季就开始招生。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增专业,或许将成为今年考生家长志愿填报的“新宠”。专家认为,新专业设在哪些学科门类、设在哪些学校,都意味着未来就业方向、层次的不同。填报专业时,应避免跟风填报,而是在个人兴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校背景和实力。哪些专业增加最多对于此次公布的新增专业名单,不少人对“新增备案专业”和“新增审批专业”这两个概念表示疑惑。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硕豪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备案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里已有的专业,高校申请设立并在教育部备案即可。审批专业则是不在专业目录里的新专业。一般来说,后者申报难度较前者大,而它们只要获批了都能招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进行梳理发现,以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工科专业,在这一轮高校专业调整中数量最多。2018年新增备案最多的专业依次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96所)、机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学与技术(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网络与新媒体(34所)、数字媒体艺术(29所)等。审批专业中,新增最多的是人工智能专业,有35所高校获得了首批建设资格。其次分别是网络空间安全(25所)、会计学(13所)、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12所)、信息安全(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22所学校获批了人工智能专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专业也逐渐兴起。比如管理学门类下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共有25所学校开设;工学门类下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也有东北大学等7所学校增设。“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下,小语种在今年新增专业名单中很有存在感。比如北京体育大学10个新设专业里就包括了5个小语种专业,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新增审批专业——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和旁遮普语,也颇具特色。今年还新增了不少艺术类专业。随着越来越多喜爱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即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的“00后”进入大学,相关的艺术类专业也走进了他们的视野,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新增的漫画专业,河北传媒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新增的电子竞技运营与管理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前世今生在社会需求旺盛而人才供应不足的背景下,高校开设某些新专业的盛况,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并不为过。比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从2016年首批开设的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中南大学三所高校开始,过去三年已有283所高校获批设立该专业。今年又增加了19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达到479所。这意味着全国近四成本科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如今,人工智能专业似乎也踏上了大数据专业走过的路。今年是人工智能专业设立的第一年,35所学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其中包括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2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各大高校纷纷办起了人工智能“重点班”,比如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学堂班,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图灵班等。而从2018年开始,全国30多所高校已成立了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记者注意到,在新增专业名单上,带“智能”字眼的专业不少,比如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有说法认为,2003年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人工智能专业的前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万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8年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北京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年会,部分与会代表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大多数参会人员的认可。但就专业名称,大家最后的共识是叫“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对此,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邓志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范围更广,它包括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脑科学、生物智能等,是一级学科,人工智能目前还没发展到一级学科。”很多高校已开始着手今年秋季的招生事宜。不少招办老师告诉记者,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专业,前景很受看好,竞争应该会挺激烈。这样一来,新的热门专业的招生会挤压已有专业的招生空间吗?邓志东认为,专业招生还是由需求决定。“新专业,比如人工智能,短时间内社会是可以吸纳就业的,因为这个现在确实需求缺口很大。但如果长期来讲的话,任何专业都可能会出现饱和。我觉得学校培养人才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有些专业需求小了,招生规模就会压缩。”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一些高校存在只注重申报,不注重建设的现象,盲目跟风申报的问题比较突出。李硕豪认为,专业的建设发展,最核心的是师资队伍建设,然后是基础设施、设备、实习基地建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课程建设方面,要把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特别是核心课程设计好。人才缺口或达百万级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还是专业的就业前景。以近几年新增数量最多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近年来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源于市场需求的驱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8年7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150万,到2025年将达到200万。值得注意的是,从开设学校层次和学位授予门类的差异来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未来会形成不同的就业层次。业内人士介绍,研究型大学一般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也较强,并且能够融合国外高校的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专业建设。二三本高校更多是与企业联合共建大数据专业,偏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有的学校把其归类为工学,有的归类为理学。对此,一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差异意味着该专业会有不同的建设方向,工学偏技术,注重培养工程师等类型的人才。人工智能也面临着庞大的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缺口。“业内的共识是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百万级别,目前一些企业已经给相关岗位开出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年薪。”邓志东告诉记者。人社部今年2月发布了15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位列其中,这等于给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做了“背书”。“对于从事原始创新的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门槛很高,因为需要有创新思维,有很深厚的数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等,但如果从产品研发、工程技术的角度讲,门槛则大大降低。很多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都是通过在线课程等自学成才,因为有免费的开源代码框架,也就是底层的代码,技术人员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结构调参数。”邓志东说。在他看来,现阶段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是面向产业应用,由市场来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从这个角度讲,需要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工程与产业开发人员。首批35个获批的人工智能专业全部是工学门类,但不意味着细分方向的固定。邓志东介绍,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不仅有计算机科学技术方向,还有自动化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方向等,还有芯片等硬件方向,也可以说培养的是人工智能人才。李硕豪认为,考生填报人工智能专业时,“要先看学校的背景和实力,看这所大学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学科是否比较强,否则,相关专业比较弱的大学开设这个专业,可能培养质量会有问题”。

俱诵墨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招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生

9月14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专业方向首批研究生开学,此次招收的122名研究生均为非全日制。北航是国内率先招收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研究生的高校,目前正在酝酿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介绍,自2004年北京大学在全国首次招收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以来,国内有37所大学开展了智能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北航此次招收的122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研究生,全部为非全日制,其中一半以上学生来自材料学科、经管等跨专业,应届生约占五分之一,来自IT行业的学生居多。导师30%来自企业,30%来自一线的专家,40%来自高校。学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所学的专业课程包括认知科学、内脑科学、视觉感知、无人机系统、机器人等。北航有关负责人说,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基于“新工科”思维拓展建设好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交叉复合的属性,面向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卓越工程人才就成为这个专业方向的目标。“2015到2030年,争取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要达到300台左右。”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说,截至2015年,全球平均为69台,韩国531台,我国49台。由于农村城镇化导致中国农民急剧减少,未来,无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背包机器人和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

堀切

重磅|人工智能教育又出新政,国家将加快人工智能研究生培养

导读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意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强调,《意见》特别重视多维融合的推动策略。一是学科建设强调“融合发展”,健全学科设置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向更多学科渗透融合;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三是课程体系建设强调“精密耦合”,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四是评价机制强调“组合创新”,以成果评价为突破口,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的人才评价机制。下一步,三部委将根据《意见》开展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能力。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人工智能不仅是国家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也能培养孩子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育人方面,人工智能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编程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系统地对孩子的多项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从而让孩子在未来发展占据优势。以人工智能教育中的编程教育为例,它鼓励让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其编程思维与能力。编程教育强调将跨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注重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的探索精神、创新力、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结果导向,赋予孩子编程思维,培养出他们能与时代对话的核心能力。这些便是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艾叔建议,有远见的家长应该尽早行动起来,让孩子早早学习人工智能教育,让他们早日适应未来的核心所在。— END —在家就能学的STEM科学课:疯狂装备箱,给孩子的12个奇妙礼物!全国限量1000个名额,赶快抢购吧!

其应若响

计算机专业再细分:人工智能专业率先纳入名校招生专业!

2019年5月18日,北京大学启动机器人工程本科生培养、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人工智能不再局限于社会领域,不仅仅被当作计算机的新技术。将人工智能纳入高等院校统招专业,意味着新职业出现,也将为整个行业带来变化,弥补就业市场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正式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这也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最早开设此类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是在2017年,到今年也才进入专业的第二年,而就业市场已经涌现出相当一部分的岗位需求。人工智能统招专业的出现也预示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导致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更加多元,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将开始面对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的社会,传统职业需要的从业人员减少,部分职业出现了自然的消亡,新的职业也必将崛起。

凤凰镇

人工智能专业首次独立招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4日报道,5月18日,北大、清华双双宣布了新专业。北大2019年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两大名校的动作,一定程度代表着今年高校专业调整的风向标。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尤其是35所大学在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其中不少专业在今年秋季就开始招生。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增专业,或许将成为今年考生家长志愿填报的“新宠”。

老磨坊

人工智能专业首次独立招生,35所高校获得首批建设资格

5月18日,北大、清华双双宣布了新专业。北大2019年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专业招生,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今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此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增设专业点2072个,其中35所大学在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其中不少专业在今年秋季就开始招生。(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