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人格心理学 人格以及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蓝纸鹤

人格心理学 人格以及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特征模式,及其背后隐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把人格视为个体动机,情绪,知觉对应独特模式的“默认设置”,以及我们为理解自己与世界而习得的所有图式。它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一贯表现出的行为模式,表现为稳定的,可预测的心理特征。2.人格的基本特征人格的构成极为复杂,但有规律性的基本特征分为:A.稳定性和可变性人格不是一时的心理现象,是人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在适应或改变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特质,在个体发展的各个时期呈现出阶段的稳定性。正是这种稳定性将人与人从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上区别开来。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遭遇重大压力事件等情况,个体的人格可能会发生某些改变。B.整体性人格是由各个方面和各种特质组成的,这些成分在不同维度上相互协调,整合形成了个体的独特人格和固有行为模式。C.独特性与共同性各种人格特质以不同的程度进行着排列组合,从而造就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同时,在某一群体,某一阶层或者某一民族内,人与人之间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典型人格,社会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制约着人格的独特性。目前最受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文化维度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D.倾向性每个人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个人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与信念等方面。E. 意志特征与行为方式的选择性不同人格的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志和行为,有些人果敢坚强,有些人随和合群。F.认知能力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还表现在感知的敏锐或迟钝,想象力的丰富或贫乏,形象思维突出或是抽象思维突出等方面。3.人格与气质气质多指人格中受先天生物学基础决定的部分,包括活动水平,害怕,激惹性,愉悦性等各种行为倾向。心理学家把气质定义为在儿童早期就显现出的,建立人格与个人生活方式基础的遗传性人格倾向。两千多年前希腊内科医师希波克拉底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现代心理学已经摒弃了这种气质理论,但是依然保留了它的基本概念:生理倾向的确会影响我们的基本人格。现代生物心理学将体液换成了神经递质。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神经递质,但是组合比例略有不同,而这种差异导致了个体独特的神经化学模式,也就是气质差异。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个体的气质,儿童与生俱来的特征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信号,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最初的遗传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得以强化(也可以被削弱)。例如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害羞,而大胆的孩子变得更加外向。4. 动机人大多数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并在驱,避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智力性反应。因此动机处于人格概念的核心位置。5.人格心理学涉及的领域5.1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是指人格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的动力组合可以解释个体间的差异。5.2 人格动力人格动力是指行为的内在原因。5.3 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是指人格在个体整个生命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变化的过程,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因素以及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征。5.4 人格评估人格评估就是科学地运用观察,访谈,自陈测验,投射测验等手段获取信息,对个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5.5 正常与障碍人格障碍人格是一种持久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它以人格结构和人格功能偏离正常为特征,是正常人格统计学意义上的极端。障碍人格特质受环境的影响更大。6.研究方法6.1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揭示许多人格相关变量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关系的结果并不能得出因果结论。有些变量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相关那么简单,两个变量间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不代表二者间没有任何联系。另外大样本数据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很容易得到显著结果,但是相关系数可能很小,而且不具有实际意义。6.2 实验法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提示和验证因果关系,但是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和条件难免会有人为的不真实成分,因此其结论常常难以直接推广到现实生活中。心理学家常常会采用现场实验法来解决这一不足。实验法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实验结果有时会受潜在混杂因素的影响,使得得出的结论不够准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人格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由于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尤其重视伦理学问题。6.3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测验等多种方法广泛收集个体的成长史,生活史,家庭关系,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资料,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个案研究是人格心理学早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它能够对特定个体有深入的了解,非常适合于新的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但是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个体的行为具有独特性,涉及的数据很难推广到普通人群,其次研究过程缺乏对变量的系统控制,因此不能进行因果推理。参考书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循循善诱

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特质理论

1.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两千年前希腊内科医师希波克拉底提出一个人的气质源于四种体液,多血质的人生性愉悦;胆汁质的人易怒;抑郁质的人敏感;粘液质的人冷漠。虽然希波克拉底的生物学知识或许并不准确,但是他是身心联系这一观念最初的提倡者,也是第一个将人格进行分类的学者。2. 现代心理学的人格分类现代心理学拥有多个人格分类体系。一部分人格理论家认为气质是人格的整体倾向,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基础;另一些理论家认为人格具有多个维度,是多种特质的组合;还有一些科学家根据人格类别,而不是维度将人进行归类。2.1 人格与气质现代心理学虽然已经摒弃了体液说,但依然保留了其最基本的概念:生理现象的确会影响人的基本人格。人脑中确实存在着调控人格基本方面的结构。心理学家把气质定义为在儿童早期就显现出来的,建立人格与个人生活方式基础的遗传性人格倾向。气质代表着人格特点中一两个占主导并长期存在的“主题”,这些特点可能从出生以来就已经存在了。现代生物心理学将体液换成了神经递质,认为人与人之间气质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神经化学模式导致的。气质理论与我们常说的刻板印象的差别在于它拥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后天学习也会对人的气质产生影响。不同的气质特质会产生不同的社会信号,他人对这种社会信号的反应会强化(或者削弱)个体最初的遗传特征,这就是为什么羞怯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更加害羞,而大胆的孩子更容易变得外向。2.2 人格与特质特质是存在于个体内部,在不同环境中指导个体思想与行为的多种稳定的人格特征.它是我们的动机,情绪和认知在行为上的表达方式。人格是不同特质的集合。特质与气质的差别在于气质是人格的基础,深植于个体的生物本性里;而特质是建立在气质基础上的多维结构,特质同样也会受到经验的影响。A. 大五人格研究者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了五种主要人格因素,包括:开放性:求知欲,好奇心责任感:可靠性,目标导向性外倾性:社会适应性,外向,自信宜人性:亲社会,招人喜爱神经质:焦虑或情绪化这五种特质存在两极,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维度上位于两极中的某个位置。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位置并没有好坏之分,与其评判我们“应当”拥有何种特质,不如好好利用我们拥有的特质,寻找最契合这些特质的环境。B. 奥尔波特理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真实存在于个体中的一种神经生理结构,它不仅可以应答刺激产生行为,还能够主动引导行为,使一个人的行为具有指向性,特质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内在的一般行为倾向。 该理论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指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成员共同具备的特质。个人特质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要倾向,中心倾向和次要倾向。其中主要倾向是指几乎支配一个人所有行为的单一特质。中心倾向代表一个人的几种核心特质,次要倾向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一般面对亲近的人才表现出来。奥尔波特主张运用特殊规律研究法来集中研究个人的特质。C.卡特尔理论卡特尔把个人具有的特质称为个别特质,群体共有的特质称为共同特质。从层次上来说特质分为根源特质和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内部,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通过因子分析法卡特尔确定了十个特质,分为两个维度,一个维度与成就有关,另一个与人际亲和有关。D.埃森克理论埃森克认为人格由三个维度,四个层次构成。三个维度分别为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四个层次包括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其中特殊反应指日常生活中的一次反应;习惯反应指相似环境下的相同反应;几个相关的习惯反应组成特质;几个相关联的特质则组成人格类型。3.对气质和特质理论的评价气质和特质理论的局限在于把人格描绘成固定和静止的画面,而不是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把人格描绘成简单的几个维度的做法过于简单化了人的复杂本性。另一个问题在于特质理论和其他早前的理论一样,只是用标签描述行为,但并不予以解释。它只是识别出了人常见的特质,却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些特质的来源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最后特质理论还会造成自我实现的语言问题。当人被贴上某种标签之后,会受这种标签的暗示,这会让人更加难以改变。例如被贴上“害羞”标签的孩子不仅需要和自己的这一特质斗争,同时还需要和自己的标签作斗争。参考书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棋战

心理学「理论知识」人格心理学篇~

每日为大家普及的心理学知识又来啦!前两天已经为大家做了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铺垫,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是不同章节块的知识点,今天知识点师人格心理学模块,知识点集中而且很详细,大家认真看完哦心理咨询师人格心理学篇--人格概述知识点一:人格的属性:独特性、统合性、稳定性、功能性等属性。(1)、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2)、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3)、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4)、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因而,一个人的行为总会打上他的人格的烙印。同样面对挫折,性格坚强的人不会灰心;怯懦的人则会一蹶不振。性格可能决定人的一生。(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和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这就是人格的社会制约性。人格的形成必然要以神经系统的成熟为基础。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特点。所以,人格又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知识点二:人格的结构:气质和性格。(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动力特点方面的人格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无好坏之分。(2)、性格的定义:性格则是表现在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知识点三:大五人格因素详解外向性(E):健谈的、外向的、自信的;与之相对的是:害羞的、内向的、缺乏自信的。随和性(A):有同情心的、亲切的、真诚的;与之相对的是:缺乏同情心的、不亲切的、苛刻的。尽责性(C):有组织的、准时的、做事谨慎的;与之相对的是:无组织的、粗心的、不切实际的。神经质(N):平静的、悠闲的、稳定的;与之相对的是:喜怒无常的、焦虑的、不安的。智慧性(0):有创造力的、聪明的;与之相对的是:缺少创造性的、愚笨的。知识点四: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1)个别特质:他把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特质称之为“个别特质”。(2)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集团的成员都具有的特质称之为“共同特质”。(3)表面特质:指一个人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4)根源特质: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方法发了16种根源特质,他称之为“个性因素”,认为人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受根源特质的影响,它是制约着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根源特质是内蕴的,是构成个性的基本特质;(5)素质特质:卡特尔还认为,在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他称之为“素质特质”。(6)环境铸模性特质:卡特尔还认为,在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环境因素,他称之为“环境铸模性特质”。(7)动力特质: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们是人格的动机性因素。(8)能力特质:决定一个人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智慧;(9)气质特质:是遗传而来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情境作出反应时所表现的能力强弱、速度快慢和情绪状况,主要与目标方向活动的情绪性方面有关。心理知识点知识点五:气质类型说。巴斯等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情绪性: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有的主导情绪是愤怒,有的则是悲伤。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其中,有些婴儿活动性很强,较多攻击性行为;另一些则喜欢从事富有刺激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很少有攻击性。冲动性:他们的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又多变,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社交性: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要求,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与人交往很容易变得“自来熟”。小编语录趁自己还年轻,给一个自己牛逼的机会。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想自己的问题,不要总盯着别人如何,总是羡慕别人的辉煌,嫉妒别人的光鲜,阴暗的是自己的心,损耗的是自己的光阴,磨损的是自己的人格。心态决定苦与乐,观念决定成与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阻挡你前进的不是高山大海,而往往是自己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每天坚持一点点,积少成多,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做心灵的主导者!

桃花

学习人格心理学究竟有什么意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及学理性、实践性、生活性均很强的学科,其跨领域的特征给接触它的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内涵。不论你是什么专业,什么出身,什么学历都可以学习。人格心理学除了其宽泛性外,对于我们更好的去面对生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它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人格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心理的差异性,它提出了许多划分、描述、解释、预测各种心理差异的观点与方法,而任何心理现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人格心理学为其它领域研究者提供了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如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就为认知心理学中内隐记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像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司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等等也都离不开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是与人格心理学关系密切的领域。在犯罪心理学中人们也非常重视人格因素,如成瘾性人格和寻求刺激人格等都是犯罪心理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涉及的也是人格差异的问题,如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都在教育心理学中广泛使用。目前所倡导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就是人格教育。在职业倾向中更偏向于社会科学领域还是社会交际领域,内向人适合做科研,外向人适合做社交等等。另外,荣格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持久的影响了文学,艺术,音乐,神秘学等等各个领域。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论思维水平提高,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前人的观点,更要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种观点,其道理何在。尤其在综合各种不同理论观点时,更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水平,有序的融合好各种观点的冲突,在解释行为时知道哪种理论是最有效的,否则将会使人感到混乱不堪,面对众多的理论观点无所适从。所以,学习人格理论的过程也是学习人格理论大师思维能力的过程。融合各理论的合理之处,需要的正是理论思维能力。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某一理论可能比较适用于某一种特殊问题的解释。而从宏观角度来讲,人格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因此对人格的完整理解与解释来自于各种理论的融合与合成,并不是某一个单一的理论。所以理论的这种概括与综合性,有助于提高人们把握宏观规律的能力。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就把人格形容为一个浩瀚而神秘的系统。他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一个宇宙,他认为人生最伟大的探索就是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因为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外在环境的许多变化,以及人格自身的内在变化。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这样一句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认为生命的幅度取决于对自己有多少觉醒。人类最珍贵的属性就是能够自我反省。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结果是令人喜悦的,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开放的自我觉知者。而在人格心理学中,自我觉知也分为两类:一、高自我觉知者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特别是当情境的评价很模糊、不易把握时,倾向于采取情感关注的策略和消极的直接应对。二、低自我觉知者他们认为情境是开放的、可改变的,倾向于采用问题关注的策略,所以能够适应环境。在消极情绪理论中,自我觉知被认为是导致应激、行为破坏、认知注意综合征的关键因素。自我觉知高的个体从对自身的思考转向对外界环境的思考是很困难的,即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转化比较困难。如莎士比亚笔下的抑郁王子哈姆雷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倾向于自我专注和内省,这也使他很容易产生应激。他的一个经典独白是做或不做。他一直处于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中,究竟是让自己的灵魂承受弓与箭的压力而忍受悲惨命运(情感专注的应对),还是发动军队来推翻篡权的叔父呢(问题专注的应对)?本国的坚定色彩已经被苍白无力的思考磨灭了……哈姆雷特在其最后的独白中曾承认过多的内省给他带来的麻烦,然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后面做出的积极应对反而成为了悲剧和灭亡的导火索。因此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快乐的自我觉知者。写在最后不要成为内省的奴隶,而要成为自我的主人。

操术

人格心理学告诉你,怎样能知道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

很多人会想一个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我能想象到,当一个人问这样的问题时,头脑中浮现的多是这样的一幅画面:自己变成了福尔摩斯,随便一个陌生人站在自己面前,只需要看几眼,或者说上几句话就能看透对方。因为从一个人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等细节中,隐藏着很多直通人们内心想法的线索。只要能找到这些线索,就能打开一个人的心门。福尔摩斯/全景网可以做到这样吗?恩,可以的。比如心理学有很多对身体语言的研究,从一个人说话的节奏、音色、音调的高低、到一个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距离的远近等等因素,都可以揭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再比如还有很多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从九型人格到大五人格,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人在生活当中的不同外在表现。所以,当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时,就可以反推出这个人的人格类型及当时的心理。这听起来很炫酷是不是?但是,虽然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是做不到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你需要对心理学有很深入的研究,不仅仅是理论,还有现实生活里的实证研究,这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二是像身体语言这样的线索有一个特点,它传递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够准确的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含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沉默的时候,我们如何理解ta的沉默呢?心理学家发现可能代表如下含义:1. 怀疑:因为不相信你,所以不愿意吐露心声;2. 茫然: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没办法说;3. 沉思:因为在思考,所以没有说话;4. 内向:因为不善言谈,所以不知道怎么去说;5. 反抗:不想和你说话,所以不说。这还是沉默最常见的几种原因,此外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可能性。所以,当我们试图通过别人的短暂接触就去分析对方内心的想法时,会发现误差大的惊人。这就相当于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了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有点傻。其实,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有一个更简单更实用的方法,就是去问。问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直接的问。比如你可以说:你现在在想什么,可以和我说说吗?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直奔主题的询问方式,适用于两个人比较亲密和相互信任的背景之下。真诚而直爽的交流是最有效的沟通的方式,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很多人是乐于告诉你他们的想法的。毕竟,你有问的好奇,别人也有倾诉的欲望。倾诉的女孩子另一种问是营造一种让别人愿意倾诉的氛围。吐露心声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表露,或者自我暴露。很多人并不喜欢轻易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愿意表露自己,因为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比如当你把你内心的一个秘密告诉另一个人的时候,你的秘密很有可能变成一个众人皆知的谈资。所以,假如你想让一个人对你说出ta内心真实的想法,就要反问一下自己:自己是否给了对方足够的信任感?真诚和善意是建立信任的最好方法。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个人信任你的时候,那怕你只是坐在ta身边什么都不问,对方也会情不自禁的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当然,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对一个人的内心想法感兴趣,迫切的想知道,往往是因为下面这种情况:喜欢上了一个人,但是不知道ta是否也喜欢自己。年轻情侣/视觉中国这个时候除了少数放荡不羁的汉子或者女汉子,很少有人有勇气直接问:你稀罕我吗?更多是旁敲侧击的试探,或者用一些隐晦的询问方式,比如有一种告白叫:或许,你喜欢梅西吗?其实,这种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当一个人喜欢你的时候你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比如男生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很主动的与女孩接触,很臭不要脸的那种主动;而女生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表现的很顺从,很喜悦的那种顺从。表白/摄图网真正复杂的是一个人不喜欢你,可是你渴望对方喜欢你。你感受不到对方对你的喜欢,可是你又不甘心,希望寻找一些线索证明对方还是爱你的。这样的一种现实与内心的冲突才会导致一个人沉迷于这样的问题:Ta心里到底喜不喜欢我呢?这个时候,他们与其说是在寻找答案,不如说是在逃避答案。

逆教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二:人格

在上篇文章中讲到了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同时说道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知,情,意三个过程。本文来讲一讲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2.心理特征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人格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个集合,但是这个集合是稳定的,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同样的特征,那么现在你明白了吗?

入曰

一张图搞明白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可是心理现象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行为来体现出来,比如愤怒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有的教科书也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学科。心理现象属于精神范畴,不同于物理化学等物质现象,所以会觉得让人难以说清楚,比如人格、性格、情绪、气质、脾气等等都属于心理现象,但是这些概念之间又觉得既有区别又有相似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心理现象的构成比较模糊,那么心理现象究竟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用一张图来说明一下。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绪、意志。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借助感觉器官认识外界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属性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绪、情感:是伴随认知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显然情绪情感是基于认知的基础上产生。意志则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心理过程相对趋于灵活,易变,缺乏稳定性,比如情绪的善变。人格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积极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状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比如追求某种人或事物,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在心理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 征的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聚焦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譬如说: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遗传的影响程度很大,属于心理动力方面的特征。性格是指表现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如外向、内向,性格正如森田正马所说:“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圆满周全,生动活泼,全靠这种内向和外向的协调形成的。”

逃于大泽

心理学理论之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格三结构”理论是第一个完整的人格理论。他不仅注意到了人格的多层次性,而且率先提出了人格中的欲望、动机等非理性的无意识因素的存在和影响,这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他的研究深入了人的内心世界,直面了人性的真实,这比以往的心理学对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更深刻。“人格三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开始。从此以后,人格心理学便蓬勃地开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较完整的影响较大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推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为人类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心理的结构:意识、潜意识、前意识1.意识: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2.潜意识: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包涵了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3.潜意识: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包涵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人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二、人格的结构--“人格三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1.本我: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生来就有。由人类的基本需求构成,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欲望的即时满足。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的受唯乐原则的调节。”2.自我:个体出生后,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3.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他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超我遵循“至善原则”,监督管制本我活动,并指导自我,它具有下列三种功能:(1)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最受社会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三、人格的发展: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特点: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未满足的后果: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第二阶段:肛门期(1一3岁)也称肛欲期。特点: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控制过严后果:如果排便训练过于严格,儿童会形成过度控制的行为习惯,如洁癖、吝音和强迫的人格特征,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反抗,从而形成过度铺张浪费、越轨的人格特征;如果排便训练过于随便,儿童在成年后容易形成肮脏、浪费、凶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征。第三阶段:性器期(3一6岁)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特点: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最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第四阶段:潜伏期(6岁一青春期)。特点: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性的冲动转向自然、体育、歌舞、艺术等方面。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特点: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二是倒退,即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而从高级阶段返回到低级阶段,表现出低级阶段的人格。他认为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心理学十一大理论:心理学理论之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致力于为想考教师的小伙伴们分享“教师招聘知识”,小编将为广大备考伙伴每天分享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备考知识,包含“教育综合理论知识”“教师职业能力测验知识”“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等。记得收藏、分享哟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红鹰传

「左曦时间」什么是人格心理学?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心理学的诞生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详细介绍各类主要研究任务。在这里我首先介绍的是关于人格以及发展的心理学术——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内容复杂且又丰富的领域,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风格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点,了解人格心理学对于探讨和理解心理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在研究的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人格心理学并不是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同一家庭里的双胞胎,性格脾性完全不一样)最初发现并研究个体心理差异现象的人是英国人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70)。他在测量人的颜色知觉、反应时的听觉灵敏度等心理机制时发现了人与人存在心理差异,从而开创了差异(人格)心理学。在后来的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和规律。以上介绍如有不懂的朋友,我举一个例子,你们一下就能明白。就拿记忆来举例,有的人记忆敏捷,有的人记忆持久,而有的人记忆准确;画家擅长形象记忆,数学家擅长逻辑记忆,演员擅长情绪记忆,运动员擅长运动记忆。如果有自卑的朋友,你的自卑来源有非常大的可能就是你用你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换来的自卑。你擅长运动记忆,你适合做运动员,却要和演员这个行当怄气,所以你不难受谁难受。而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些个体的心理差异性,分析人们为什么会出来这些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具体有哪些规律,对人们有什么影响等等。二、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何为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指导心理完整健康,是人格心理学所追求的任务之一。三、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是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他们重视的是内部的稳定成分,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他们认为仅从外部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复杂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内部稳定的机制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才能更恰当、准确。在这里我再举个例子来解释,让不同的孩子看下图但得到的反应却不同。仅仅外部的刺激是无法解释这种差异,因为这种反应的差异体现了个体内部的独特结构:综合型认知方式与分析型认识方式。(网上很多的图片心理测试都使用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首先看到的是萝卜,白菜,菜篮说明孩子偏重分析型认知,如果一个孩子看到一只兔子,说明他偏好综合型认知方式。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种内部成分。写在最后: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同样面临挫折情景,人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导致的结果也不同,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奋发图强,有人灰心丧气,有人不畏艰难。这与人的内在人格品质——挫折耐受力的强弱有关。

其觉无忧

「人格心理学」你知道荣格的经典内外向人格理论吗?

著名的心理学学家荣格提出了广为人知的内—外向型人格,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内向和外向。这个是荣格根据“心理倾向”来划分的人格类型。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型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型人格。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特征,但哪一种占的多,就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因为这个划分简单易懂,所以在人们中流传很广,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会用内向还是外向来形容自己的性格。在大众认知里,内向的就是性格腼腆,不爱说话,害羞的人。外向就是性格开朗,爱交际,热情大方的人。这也是对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的具象。所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注我,每天学一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