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藍鬍子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爱会赢

2018年考研校内调剂了北京大学非全日制,别人问起来该咋说?

2018年的考试复试已经结束,有的同学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学校,有的同学去了全国比较好的学校,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了的,今天就有一位同学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是校内调剂(不接收校外调剂喔)的非全日制。但是他不知道当别人问他考研的时候他咋回复,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具体情况。已调剂北大非全,虽然教育部公布的通知中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也可以说在职研究生在入学考试要求、教学质量、论文答辩及毕业要求等方面都是同样的标准,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是现在还是很尴尬,说没考上又不算,说上了又感觉不太好,直接说非全,那些不考研的难免直接当在职那种看待,尤其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人会嘲讽,弄的自己心情不好。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是咋帮忙分析的。一、北大不错啊,还要人不。二、你就说你考上了就好了,你要正确看待这件事,北大的非全那也不是谁想考就能考上的。三、你就说考上了,不问了就不用解释那么多了,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你的学历只是敲门砖,看你是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就够了,为了好听和面子……值几斤,能吃么?四、早知道我也报清北了,不能活在人家的评论里。五、你还有211调剂,985非全要求很低的,全职考研的话,随便上的……难,是对工作了的人,根本不能和刷题的比考分,复试英语全听懂不会表达,专业面试接近满分的皮皮虾路过。六、这是才开始施行政策罢了,就跟当年专硕刚开始一样,后面不也一样?反而现在专硕报的人更多。七、非全和当年的专硕还是区别很大的。只能说现在还是看不清形势。八、北大非全申请不了吧都是复试被刷的调剂,招生办老师逼格也很高,爱来不来,不做学生工作。九、不论非全还是全能录上就已经很不错了,恭喜啊,搞不好我就没书读了。十、你这样说, 别人问你考上没啊,你说考上了,但是是非全。 别人一脸不削的问,非全啊,哪个学校哦。 你说,北京大学。十一、你也就自己在这想想吧,我导师直接说的,宁可差一点的学校,也不要在我们学校当非全。十二、北大清华和其他任何一所大学都是不一样的,全国人民就算文化超低都知道北大清华,但可不一定知道人大复旦。在这个层面上,前30和前3一样,除非是前2。十三、哎你还不了解,你考研为了工作,用人单位了解就行了,现在那里是你说的时代,现在人人都有文化,人大复旦不知道?十四、还别说,浙江大学软件工程非全和全一样待遇,也就是非全没奖助,毕业证上注明学习方式,而且这行业主要看能力吧?十五、工作的表示,软件不需要考研,经验学科如果本科不太好才需要考,会计类文学类考个屁,金融理学机械电子医学,必须考,不然学个皮毛,照淘宝买机器参加比赛的比比皆是,一参加工作瞬间现形。某研究所代工厂工艺路过。十六、我是属于本科是某水利水电学校下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安排的不伦不类的,而我喜欢软件计算机,所以我才想考研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奋斗,如果我本科是计算机类的,我好好学应该也不太会考研。十七、复试前我和一个同学说可能会调剂非全,结果他室友出去就和别人说我考的是非全,很容易考的,哎,人言可畏。十八、不混考研圈的不懂今年考研人的心酸一言半语和他们解释不清楚,用老眼光看待非全。十九、说个屁,有必要解释吗?彪悍的人生不解释。二十、北大的非全也要过北大的校线院线才能上吧,很牛逼的。二十一、以前的在职不是研究生,是研修生,没有学历的。学位也是和正规的证书编号不同,用人单位一看就知道了。二十二、光看学位证就知道区别了。证书编码不一样,用人单位都知道。以前在职是学位证编码是T开头的,非全毕业的证书是和全日一样的编码。这根本就一眼能区分的。二十三、任何企业都不要心态差,没能力的学生。而且就上海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更喜欢本科生。二十四、你想做高校老师,那得读博。如果大家最后的目的都是博士,那就是殊途同归,全和非全都能考。二十五、像我们学校招老师,要求本硕博都是全日制,专业相同或相关,出来非全日制学历,直接资格审查就过不去了。二十六、每个人追求不同,对我们工作的人来说,读个非全太合适了。对应届生来说可以边读边工作,也是一种锻炼。为什么要担心不被认可呢?有能力啥都不怕。二十七、实际上我也打算明年考在职研究生,就是有些单位,比如像我现在签的中国移动,只承认在职员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招聘时不承认哎。二十八、非全拿什么和全日制比??首先生源不行,大都是考不上全日制调过去的。第二,你前面始终有一批全日制的压着你。全日制招生人数没怎么变,非全扩招,招人。第三,非全要得到社会认可的可能性很低,来源于在职的改革。二十九、非全怎么不能跟全日制比?全日制调档,非全可以不调档,有工作的人社保继续交着,工资拿着,工作年限继续升,该评职称评职称。该涨工资涨工资,有机会晋升还可以竞争,不离开岗位,不离开行业,三年后不一定比全日制混的差。还有两个证,这点我觉得就是优势。并不是一无是。三十、非全以后可能大部分学校都会给自主选择上课模式吧,非全还是要看专业,不否认肯定比不了全日制,但也没必要贬得那么次。三十一、分专业这个确实,理学,工学和文学大类的认可度,确实是个问题。三十二、非全既然改了,估计几年内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也许就像以前学硕跟专硕一样,慢慢被接受,也就没那么多人讨论了,国外也有类似的上课方式,以后的考试方式也可能更多专业会借鉴。三十三、这个北大也不是说上就能上的吧。。。非全也是北大啊。三十四、读研主要是跟着导师做项目,课程并没有多少,读研纵向发展是看核心论文发表和科研成果,横向是项目成果和参与项目获得工作能力的提升,现在的非全统一划线,尤其985分数线依然很高,即使接受校外调剂也严格限制出身,现在第一年,导师还是按照全日制培养,除了没奖助学金不提供住。在一般学校的全日制与985的非全中如何做选择,这个需要看大家自己的理解。在选择非全日制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点:985、211、双一流、学费贵、调档案、派遣证、导师帮忙找工作。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源源不绝

乡镇逆袭国家部委女屌丝,告诉你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

作为已经入京3年的老遴选,老生常谈,再次为大家分享我的亲身经历,看一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常说:是考MPA还是考MBA?是考党校还是考其他院校?考本地的还是考外地的?我们往往纠结的时候,不是因为选择太多,而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第一步:糊里糊涂进了公务员之路2011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学了一个猪狗嫌弃的专业“考古学”,招聘公司听到的第一反应是:挖墓的?亲朋好友听到的第一反应是:倒卖古董的?总之,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是必然的。太认真准备毕业论文,导致我错过了冬季的国考,又错过了来年春季的校招。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了2011年省考,你懂得,报了一个“三不限”的万人坑岗位(没听说过的乡镇),糊里糊涂杀进了决赛(面试),尽然把球踢进了,其实人家招了65人,我应该是看走眼的那一类。总之,没觉得千里奔腾,万马独木桥的惊心动魄,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只能算一份工作吧,没有惊喜、倒是有点忐忑)。第二步:本来梦想也不灿烂,现实更刺眼结果呢?结果就是全家欢庆,然后我就来到了这个语言都不是特别通的乡镇工作。基层的日子,你懂得,不再赘述(怕勾起大家的心事,没准备餐巾纸)。概述起来就是“通讯基本靠吼,防盗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就像你不相信在中国还有孩子上不起学一样,我也不相信取暖费就是发了55个蜂窝煤,天知道我该怎么用???万念俱焚,我想考出去,想拯救自己(这么说狭隘了一点)但是就是实话啊,我天真的以为只要努力就是可以的,然后就是,然后就是我懵逼了,我表示,白天不懂夜的黑,女学生不懂公务员规:说头1年不让考,因为第一年公务员试用期;第2年不让考,人家招考单位必须要求公务员满2年;终于等到了第3年,kao(不让爆粗口),说我有5年服务期,不满不让考。我气得差点厥过去,有没有天理,不是说好的爱护祖国花朵,怎么看,怎莫觉得想要掐死我。差点辞职,重新再考(一想专业,软了,再考还是乡镇),可是黄花大姑娘一个,对象都找不到,还不让我通过自己努力考出去,怎末办?怎末办?怎末办?问前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前人指路)。第三步:前人指路,自我救赎,在职考研路百度:遴选专业受限,服务期受限,路在何方?百度:考研究生(其实是前辈给了指点,换一个专业,多一条路子,感谢我的领路人燕姐,今生不忘,化成灰也认识你,恐怖了)。言归正转,然后,我就把可以报名的研究生查了一个海。供大家参考:1.在职研究生和脱产研究生?在这里先声明一下,作为公务员,无论我们读的是全日制or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档案统统就是:在职研究生学历(除非你不要工龄,组织也不会同意的)。在职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工作,一边上学,人事档案、组织档案都在原单位,仅仅是学籍档案在学校。脱产研究生:就是暂时停下工作,全职学习,人事档案、组织档案可以在原单位(算工龄),也可以去学校(不算工龄,以后计算比较麻烦),所以一个事情就明了:我们公务员读研,跟大学生毕业直接考研,无论如何是不一样的。至于学历、学位是不是都授予(努力学习都有的),是不是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公务员非全日制也承认的),这些都不重要,研究生上完学历升一级,专业多一个遴选考试的时候,机会就会多一堆,在职研究生学历大趋势都是都承认的(我当年参加的中央机关遴选考试就是用的MBA学历。)这才是杠杠的。2.MPA还是MBA?MPA学名叫社会公共管理,MBA学名叫工商管理。各有利弊,看你想要什么?社会公共管理——考试主要群体是在职公务员,学费较低,起步较晚,除了北大、人大等开设比较早的学校,其他学校水平相当,看似跟工作相关,但接触面跟工作有同质化,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你懂得),不利于视野开阔。工商管理——主要群体是企业中层、个体户、公司职员,学费较高,起步较早,每个省份都有自己做的成熟的管理院校和财经院校,对公务员来说跟工作距离远,但好像有助于看到我们不太熟悉的行业和世界,怎么选择,看自己的需求吧。我当时想的是:想了解一点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见见不一样的人,换换空气,就报了MBA,仅供参考,不具有复制性。现在想想讲的啥也忘光了,倒是比MPA学费贵2倍是真的。3.当地的大学还是外地的大学?我当时没成家(一个月挣2000块,介绍对象市里的人家不愿意,县里的我不愿意),所以选择了北京的大学,来回跑,确实折腾。一般在职研究生上课有集中上课和周末上课两种个,选择集中上课,要确保单位准假期;选择周末上课,要确保自己能来回跑,不怕累,累不怕。如果选择本省本市,那就方便了,看个人意愿。但有一点,甭指望能学到太多东西,还是要靠自己,我当时上的中国某法大学,也没觉得讲得多牛(也可能我没好好学昂)。第四步:坚定内心,走出低谷,奔向帝都2011年毕业进入公务员,2014年入学研究生,2016年7月毕业,正好赶上去年中央遴选推迟,我的服务期限满了5年,研究生学历也下来了,而且不再是冷僻的“考古学”。泪流面满,这是对我5年受苦受难的考验吗?人品爆发,接下来面试、差额考察、入职一切都很顺利,现在住在4环开外的单位公租房,每天拥抱着帝都的拥挤地铁,通勤时间大概1个半小时,有苦有乐吧。第五步:别犹豫,没有回头路,赶紧走好脚下路2016年,教育部出了新规定,2017年入学的MPA啊、MBA啊,毕业证书要打上“非全日制”,打就打吧,本来也是非全日制。还好看到中央遴选的限制条件明显放宽了,我们公务员如果读研,都是在职的非全日制,没有什么影响。仔细想一想:我们要的不是全日制,是研究生学历,是管理学专业,是遴选时可以报考的职位。当初我离开的时候,同批的小伙伴炸了锅:早知道,当初我也读个研究生,这次选择就多了;早知道,我也早点报研究生,就跟你一样全日制了;早知道真的可以基层一步考到中央,我也就提前准备了;早知道遴选还是挺公平的,我就不让家里把我调到市里了,现在又要多等两年才能考(原则上新单位两年后方可报考遴选)。其实,其实,我想说的是:哪有这莫多早知道。其实我也不是“早知道”,就是铆着一股劲,坚定自己想要的,知道自己想要的而已。我知道绝不会同意(愿意)自己留在某乡镇,所以拒绝了县直领导家儿子的相亲;我知道遴选不会招“考古学”,所以选择了马上读个MBA(管他什么A,是硕士就行,不是考古学就行);我知道基层5年服务期不能动,我就好好工作(对得起这2000元工资啊),成为了乡镇的扛把子,在中央遴选中,感觉就是衙门大点,跟我平时处理得鸡毛蒜皮原理还是一样哒(嘿嘿,实践出真知,我相信)。总之,公务员亲儿们 “在职研究生”还是要考一个地,再不奋斗,真的就老了。来源: 领途遴选平台(IDlingtuguanfang)作者,组工薇

小煞星

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几种报考方式?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为了提升及就业竞争力,不少不少人员都选择报考人大在职研究生这种方式。不过对于一些刚刚接触人大在职研究生的同学们来说,通过什么方式报考无疑是了解的重点。下面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几种报考方式?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这种方式具有报考条件低,可免试入学、考试通过率高等多种特点。而且课程一般在周六日或其他业业余时间进行,基本上不会耽误同学们的正常工作。使同学们能边工作边学习,比较适合在职的工作人民。想要报考人大在职研究生大学专科的学历就可报名,在毕业后可获得课程结业证书。不过若想申硕,需达到本科有学士学位且毕业工作3年的条件。在满足申硕条件后,通过全国统考、论文答辩,就可获得人大的硕士学位。学位的含金量很高,对升职加薪、职称评选等方面有很多的帮助。人大在职研究生在毕业后能获得的好处很多,比如能获得含金量的学位,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拓展自身的人脉关系,获得人大的名校加成等等。而好处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员的就业竞争力,更利于学员自身的职业发展。

星野

2019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是什么意思?

2019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报名开始了,很多同学不明白研修班是什么意思。那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是什么意思呢?一、在职研修班的定义在职研修班主要针对在职人员开设,是提升业务水平的一种进修方式,可有效提升学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拓展高端人脉,利于求职就业、升职加薪。简单来说,在职研修班就是一个专门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帮助在职人员在工作之余充电学习的地方。在职研修班在授课方式上大多与研究生课程班相同,一般是利用周末或假期,以面授为主;在教学上,主要侧重于素质教育,对学员某个范围内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有一定帮助的。二、报名方式、报名条件、报名时间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先读后考,考试难度不大;报考条件: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学习;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可以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报考时间:在职研修班报名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满足条件可随时报名;点击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三、在职研修班证书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结业证书;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可以参加后期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四、概念区分在职研究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获研究生学位证,但无研究生毕业证,即在职研究生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在职研修班全称叫“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你可以进修研究生课程。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在职研究生研修班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独奏者

“ 笔试面试第一却被刷下来,就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得其两见

湖南大学教育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士想要选择报考教育学在职研究生。现在,2020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正处于招生中,下面,小编来为同学们整理一下招生信息。 招生条件本科有学士学位2年或以上学历。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上课方式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上课方式采取周末上课或者寒暑假集中上课。周末授课适合当地学员并且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固定的、方便到校学习的学员;寒暑假集中上课适合教师等职业的学员报考。 学制学费学制为2年,学费为全程1.6万元。所得证书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免试入学,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课程学习,后期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参加申硕考试,考试通过获得学位证书。所得学位证书为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是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在学位网课程。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湖南大学在职教育学硕士招生信息。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人大研修班学费情况如何?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好申请吗?

而物自化

升副部不到1个月,看到这一幕他慌了:“我感觉是闯了天祸!”

1月21日晚,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召开前一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一集《政治监督》。第一集中,主动投案的青海省原副省长、海西州委原书记文国栋,青海“隐形首富”、兴青公司控制人马少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常务副书记梁彦国等多人出镜说法。专题片称,早在2014年8月、9月,党中央就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木里矿区破坏式开采,对环境恢复治理,之后又陆续多次就该问题作出重要指示。然而到了2020年8月,媒体报道一家名叫兴青公司的企业,仍然在木里打着生态修复治理的名义非法采煤,破坏触目惊心。按照党中央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会同中央政法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及青海省委组成调查组,对相关问题展开彻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宋改平介绍,“木里矿区对生态环境造成那么大的破坏,几十年,几百年都很难恢复,所以这是与总书记的要求,党中央的要求来完全是另搞一套的做法。政治监督首先是政治,所以我们调查也是从政治纪律开始。”当地牧民称,“从2014年8月开始宣传了很多次,乡和县都宣传了不能挖,大家都很高兴。但那之后又开始挖了。除了每年有几个月停工之外,基本上还是持续在运煤。”显然有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仅损害了当地群众的直接利益,也侵害到了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究竟是在哪一层出现了问题,导致党中央重大部署得不到贯彻执行?调查组调阅3900多份资料,走访26个部门,对涉及非法开采的多名矿主、负有监管职能的相关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党政领导、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调查谈话,层层厘清了相关责任,确定青海省、海西州及木里矿区相关单位落实整改不严不实,不同程度地失守弃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张金佩说,“我们查清了兴青公司等企业的违法事实,同时查清了青海省省委、省政府,特别是海西州委、州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报道,青海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和部署总体是认真的,对于木里矿区的生态整治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存在前紧后松的问题,只走了大半程,没有一抓到底。同时,思想认识有偏差,一方面强调整治、另一方面又强调生产。张金佩说,“青海省能源局于2015年,还处于综合集中整治期间,就上报给国家能源局对木里矿区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原来对木里矿区规划是810万吨的每年的产能,它请求扩大到2000多万吨,保护和开发关系上,存在一定的思想摇摆。”在该申请未获批准的情况下,省政府木里煤田整合和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就以缓解煤炭供需矛盾为由,批准一家国有企业义海公司恢复开采;随后,又批准了一家私营企业兴青公司开展边坡治理试点,准许开采在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少量露头煤和工程煤。这个口子一开,兴青公司开始打着试点的幌子,偷偷地进行非法开采。“方案里面主要就是叫我们以治为主,但是我们里面以治的名义非法采了一些煤。”兴青公司控制人马少伟说。据报道,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考察。整个考察中,总书记谈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生态,并专门谈到了木里矿区问题。在此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决不松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不要等到我们中央的同志批示了才行动。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木里矿区整治工作中存在着过关心态,讲成绩多、讲问题少。海西州委甚至提出打造所谓的“木里经验”。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海西州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对容易做、见效快的渣山复绿铺天盖地推进,对难度大、见效慢的采坑回填则始终蜻蜓点水。调查组调阅材料时发现,担任海西州委书记的文国栋,多次强调整治不能影响发展和开发,在海西州州委全委会上明确提出要将海西州打造成千亿元煤炭开发和煤化工产业集群,打造成青藏高原上的工业重镇,这些理念和做法明显与木里矿区整治和保护的方向相背离,这背后有着双重原因。“第一是政治利益的驱动。他认为政治上的不断的进步还是要做出所谓的政绩来。第二个是不当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他支持马少伟去挖煤,马少伟反过来给他输送经济利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宋改平介绍。据报道,文国栋和马少伟都是西宁湟中县人,在老家就相互认识,当时文国栋是县委书记的秘书,而马少伟已经在经商,他觉得文国栋仕途上有上升空间,于是主动拉拢关系。之后文国栋先后担任海西州委组织部长、玉树州委书记等职务,马少伟也一直用心经营着这段关系,不时到他的任职地安排吃饭聚会,过年过节也上门送上红包礼品,文国栋也就视这个老乡为心腹密友。文国栋说,“30年的关系,超越一种朋友关系,因为我们时间太长了,就感觉到跟我们两个是连体人一样。我觉得像信自己一样地相信他。”2015年7月,文国栋调任海西州委书记,正值兴青公司以边坡治理为名开始非法采煤,马少伟立即感到,多年经营的关系能派上大用场了。之前马少伟给文国栋拜年送的红包都不大,文国栋上任海西州委书记的第一个春节,马少伟的红包一下就涨到了20万。黑金顺着打开的缺口源源不断,到案发时文国栋已累计收受马少伟贿赂上千万元,自然对他包庇纵容。海西州许多相关领导干部都明知兴青公司非法开采愈演愈烈,却因为知道马少伟和文国栋关系密切,遇到这一问题都绕着走。"我们是尽量回避不愿意去插手或者是去过问这些事。领导们也默认,我们也更不想去触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原局长王洪斌说。原木里煤田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马成德也表示,“他光出煤不治理。我们检查是检查,但是很多时候可能说真的,是睁只眼闭只眼。”调查发现,木里矿区管理体制不顺,也是客观上造成文国栋和马少伟相互勾结、为所欲为的原因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名为省属州管,实际上省里不管、州里乱管。长期以来,海西州委书记兼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州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工作大多从经济发展、保障煤炭供应出发,对矿区企业非法开采行为持默许态度,造成重产轻管乱象。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原常务副书记梁彦国表示,不管是州委州政府还是试验区管委会,都没有真正在管,谁都说,谁都在管,谁都不管。试验区下属的木里煤田管理局就设在矿区内,从位置上说本应监管最为便利。从2012年开始,原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水利等四部门就将相关行政执法权授予木里煤田管理局,从此这几家省职能部门就不抓不管了。回头看来,这一授权并未达到便于监管目的,木里煤田管理局从2014年8月以来,6年多在执法上基本无所作为。据报道,2017年,木里煤田管理局新来的局长李永平不了解兴青公司背景,曾一度叫停非法开采。马少伟立即找到文国栋,请他出面约木里煤田管理局、柴达木试验区管委会多名相关领导参加饭局,帮他扫除障碍。文国栋主动出面约饭局为马少伟站台,说是根据木里煤田管理局反映的情况,让兴青公司重新上报优化治理方案,实际上把非法开采规模进一步扩大了。文国栋多次催促相关领导干部,对这一方案要加快研究通过。在文国栋干预下,兴青公司很快再次恢复非法开采。此前叫停开采的木里煤田管理局原局长李永平也见风转舵,转而开始收受马少伟贿赂;管理局原副局长马生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彦国等10多人也被查出收受贿赂,成为利益共同体,都为非法采煤提供保护。“他们上下串通,为了防止非法采煤的事实,被上级来检查或者调研、调查发现,他们想方设法设计了所谓的两条经典调研路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张金佩介绍。这两条路线一条被私下称为“半日游”,由两个矿区的3座生态恢复较好的渣山串联起来;另一条被称为“一日游”,增加了兴青公司采坑边坡治理试点的观景台,大多数调研检查组只在观景台上指点眺望,与非法开采现场擦身而过。数十次调研检查都没有发现非法采煤问题,一方面说明青海省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作风不扎实、调查深度不够、发现问题不力、指导工作不具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监管方与矿区企业里应外合、欺上瞒下、规避问题、应对检查。一旦接到通风报信,兴青公司就暂停开采,将非法采的煤赶紧运走,机械全部藏好,相关道路用渣土封堵,让检查组难以发现。“看的这一面都是好看的,光鲜的一面,非法采煤的那个天坑,被兴青公司用了一些渣山把它遮挡起来了,实际上离那个观景台也就是百余米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八监督检查室副主任宋改平说。据报道,层层监管失效的情况下,没有采矿许可证的兴青公司2007年以来非法采煤1195万吨。文国栋明知马少伟一直在非法开采,却从来没有过问他到底是怎么采的、对环境影响有多严重。直到2020年8月事发之后,他才第一次真正到非法开采现场查看,第一次目睹自己的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伤痕。文国栋忏悔说,“第一次,当时我一看到那个采坑真的是傻眼了。周边草原绿油油的,远处还是蓝天白云,底下突然黑黝黝的大坑,不用那些数据,用眼睛目测就能看到很严重,越看越严重,越看越后怕。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天塌下来了,我感觉是闯了天祸。”文国栋于2020年7月22日升副省长,不到2个月主动投案。据公开简历,文国栋生于1968年8月,仕途一直在青海。早期在家乡湟中县工作,曾任湟中县委办公室秘书,1991年调至海东地委办公室,历任秘书、秘书科副科长、科长。1996年,文国栋调任海北州委办公室秘书,后任州委办公室督查员(副处级)、州委办公室主任,2000年任海北州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2001年,时年32岁的文国栋出任门源县委书记。据玉树新闻网报道,他是当时青海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2005年,文国栋调任海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为副厅级领导,时年36岁。2009年文国栋转任州政府常务副州长。2012年,文国栋晋升正厅级,2013年出任玉树州委书记。同年11月,经过1200多个日夜,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文国栋表示,玉树重建坚持民生优先,一批体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的住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并实现绝大部分入住。2015年,文国栋时隔5年后重返海西州任州委书记,同时担任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去年7月22日,文国栋任青海省副省长,继续兼任海西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去年8月初,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乱象曝光。去年9月6日,文国栋主动投案。去年9月25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免职名单,免去文国栋的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今年1月,他被“双开”。通报称,文国栋丧失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敷衍了事、另搞一套,甚至“靠煤吃煤”,与不法私营企业主搞利益交换,充当非法采煤的“保护伞”,致使祁连山南麓青海境内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整而未治、禁而不绝;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并违规收受礼金;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说明问题;帮助特定关系人打招呼揽工程,搞权色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非法采煤、工程项目承揽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文国栋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文国栋简历文国栋,男,汉族,1968年8月生,青海西宁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7.07--1989.07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申南小学、初级中学教师1989.07--1991.03青海省湟中县广电局办公室秘书、广播站记者1991.03--1991.11青海省湟中县委办公室秘书1991.11--1996.04青海省海东地委办公室秘书、秘书科副科长、科长1996.04--1996.07青海省海北州委办公室正科级秘书1996.07--1998.08青海省海北州委办公室督查员(副县级)1998.08--2000.12青海省海北州委办公室主任2000.12--2001.06青海省海北州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2001.06--2005.09青海省门源县委书记(2003.04兼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4.03--2004.07中央党校县委书记进修班学习;1999.09--2002.07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5.09--2009.04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9.04--2010.04青海省海西州委常委、副州长2010.04--2012.03青海省玉树州委副书记2012.03--2013.02青海省玉树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2012.08正厅级)2013.02--2015.07青海省玉树州委书记2015.07--2020.07青海省海西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2020.07--青海省副省长,海西州委书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党工委书记2020年9月主动投案,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资料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马产平

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们:如何在误解和歧视中艰难成长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赤子心

中国人民大学调整招生政策,非全日制是专硕发展趋势吗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8月21日,一条消息在不少志愿考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新传专硕的考研群里炸开了锅。消息源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网站发布的2021级新传专硕招生调整公告,公告显示,人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据了解,人大于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按照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根据2020年的招生简章,非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生,教学安排以周末授课为主,工作日晚间授课为辅。该项目招收拥有一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在学期间不转档案和户口,不提供住宿。得知此消息,相关应届生考研群里“叹声一片”。“游着游着,岸没了”一位正在备战考研的大四学生表示,对于准备报考人大新传全日制专硕的应届生考研党来说,由于没有工作经历,无法选择非全日制培养方式,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转考其他专业的学硕,要么换学校。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不仅人大,近年来,不少高校的专硕学位都在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向非全日制靠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硕研究生在2015年就开始采取非全日制培养方式;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有观点认为,照此看来,非全日制将成为专硕未来发展趋势,而“非全”毕业生也将更受到认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直接从应届毕业生中去招专硕,从培养目标上看并不一定是科学的。“而招收在职人员,根据其职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能力,这对于提高专业硕士培养的针对性会更加有利。”熊丙奇说。记者还发现,网络上不少“非全”学子对这一招生政策调整表示看好。“原本实务化就是我们国家设立专业硕士学位的初心,采用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是在回归这种初心。” 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记者表示。他还认为,随着这种招生上的调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非全”研究生的认可度也会越来越高。